民族政策法律化
主题班会
为深入贯彻市教育系统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学习教育活动的精神,切实加强我市宗教事务管理及宗教政策法规的落实和宣传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深入开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工作力度,使我市民族宗教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关于维护新疆稳定,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一系列政策为指导,以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五观”教育、“四个认同”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使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深入人心,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占领学校思想文化阵地,消除“7.5”事件造成的影响,使各族学生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等大是大非问题上,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筑牢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思想基础。
二、学习原则
坚持以正面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但要使每个学生都受教育,提高认识,坚持以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教育为主,使各族学生对“7.5”事件、“三股势力”、非法宗教活动的反动本质有清醒认识、使各族学生在反分裂、反非法宗教活动的斗争中始终做到思想统一、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达到提高认识、明辨是非的目的。
三、学习内容
1、《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7.5”事件真相教育读本》。
3、《揭批“热比娅的丑恶嘴脸”系列报道》
4、《马克思“五观”和“四个认同”教育读本》
5、《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
大队部红领巾广播站,每天一个班级在课间和中午午休两个时段播出学习教育内容;周一的班会课召开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主题班会,政教处进行检查;每周五更新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内容。
1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的原则
将我国的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是一项很严格的工作,必须认真对待并遵循一定的原则。遵循的原则直接影响到政策法律化后的效果,遵循不同的原则,法律化后的粮食直补政策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为达到较好的政策效果,笔者认为我国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遵守WTO规则的条件下,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来制订。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必须履行入世时所作的承诺,在制订农业相关法律时必须遵守WTO的规则,粮食补贴属于农业补贴的范围,为此将粮食直补法律化必须遵守WTO的规则。但粮食直补政策是我国的农业支持政策,不是其他国家的农业支持政策,我国的粮食生产具有与他国家不同的特点,因此在遵循WTO规则时还必须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来将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相统一,这样制订出的政策才是我国所需要的政策。
(2)坚持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相结合的原则,突出“绿箱政策”补贴,合理利用“黄箱政策”补贴。将我国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的最终目标是保证促进粮食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为此制订法律时不能脱离这一目标,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绿箱政策”和“黄箱政策”,既要充分利用它们,又不能违反它们的规定,重点是突出“绿箱政策”补贴,合理利用“黄箱政策”补贴。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遵守和利用规则相结合,增加“绿箱政策”补贴,合理利用“黄箱政策”补贴,促进我国的粮食增长和农民增收。
(3)坚持便于操作的原则。粮食直补政策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关系到中央政府、省政府、基层政府和农民等,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的要求。为了便于操作及实施这一政策,应该明确规定每一个环节的义务和权利,不能搞多头领导,应该统一思想认识,统一行动。特别是这一政策主要是依靠基层政府及农民来实现,在操作环节上就更应该强调便于操作的原则。
(4)坚持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原则[3]。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对象是农民,而我国的农民文化素质还较低,要让农民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化后的政策,那么在这一政策法律化的过程中就应该坚持运用农民易于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政策法律化表达出来,而不应该运用过于专业化的语言。这一政策与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关系,只有让农民以自身的思维方式理解这一政策,才能更有利于政策的实施,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政策的目标。
2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的内容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内容较为丰富,有主要的内容,也有非主要的内容,在将其法律化时,并不是泛泛地将所有的内容法律化,而是将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时就应选择其关键的内容法律化,笔者认为我国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关于补贴的目标和对象。粮食直补政策的目标是促进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其补贴的对象是种粮农民,最终的受益者是农民而不再是国有粮食收购企业和城市消费者。对不种粮的农民不给予补贴,对农民的补贴是直接补贴,是一种财政性收入补贴。
(2)关于补贴的原则。一是坚持向粮食主产区补贴的原则,并向粮食增产快、商品量大、优质稻谷产量多的地区倾斜[4]。补贴资金分配直接与粮食产量、商品量和优质稻产量大小等因素挂钩,产粮越多,粮食商品量越大,优等稻谷生产越多,得到的补贴就越多。二是坚持公平原则,逐年缩小补贴水平的地区间差距,最终达到补贴水平的统一。实施差额补贴标准,且最低补贴标准不能低于前一年的标准,尽量实现补贴标准的逐年提高。三是确保给予种粮农民的补贴资金要大于农民因农资价格变动而增加的支出,真正做到确保农民种粮能够增加收入。
(3)关于补贴的方式。我国以粮食实际种植面积为主要补贴方式,同时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粮食销售量或定购量的补贴方式为辅,不建议以计税面积或计税常产的补贴方式。
(4)关于补贴资金的来源。补贴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粮食风险基金,部分来源于中央财政预算,今后将更多的资金列入中央财政预算,支持各级政府积极探讨拓宽补贴资金的渠道,使补贴资金的来源更加广泛。
(5)关于补贴资金的发放方式。直补资金每年由中央和省于每年春耕前一次性直接拨给各乡(镇)财政所,各乡(镇)财政所负责向农民兑付,实行“一折通”或“一卡通”发放储蓄存折的县(市、区),将通过农民补贴网将直补资金直接存入农户的“财政涉农补助资金活期储蓄存折”中;个别边远地方的农户,由乡(镇)财政所直接发放现金,今后将力争全部通过农民补贴网来发放资金。乡(镇)政府部门及村不得集中代领转付,不得抵扣任何款项,也不得推迟兑付。农民持“财政涉农补助资金活期储蓄存折”和身份证或户口簿到指定金融机构核查和领取补贴款,对不能出具本人身份证或户口簿的,代发金融机构将拒付。各信用社或邮政储蓄支局不得向农户收取任何费用,并按活期存款计算存款利息。对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返乡后可继续领取。
(6)粮食直补政策是最重要的粮食政策之一,要与农业税和粮食最低收购价等其他农业支持政策配套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直补政策的效应,各级政府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保证粮食直补政策的顺利实施。
3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的途径
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的途径是指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将直补政策法律化,这一途径关系到直补政策能否真正体现农民的利益,能否真正体现政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笔者认为在立法时应该遵守以下途径:
(1)要走法律的途径。立法是一件很严格很严谨的事情,既然要将直补政策上升为法律地位,那么在制订时就应该符合有关的法律规定[5]。应该明确将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的主体机关具体是哪个,在上升为法律时,必须经过相关的法定程序和法定步骤,对直补政策相关的内容应该说明清楚,要有明确的生效时间等,这样才能体现直补政策的重要性和权威性。总之,将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必须符合有关的法律规定,要走法律的途径。
(2)要走民主的途径。直补政策涉及的范围广泛,不同的阶层会有不同的看法,立法时应该体现民主的作风,广泛地听取各个阶层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民主参政、民主议政。特别是要听取广大农民的心声,直补政策主要是围绕农民来展开的,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对这一政策必定会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在立法时更应该倾听农民的意见和建议,要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要走科学的途径。粮食直补政策是一种公共政策,要体现科学性,应该运用公共政策的有关理论对其立法进行科学地解释。要正确把握各种关系,明确各阶层利益,合理规定调整的内容和范围。依靠先进的立法技术,实现立法的标准化,避免内容或表现形式的不一致,矛盾与冲突;避免法规的内容不明确具体,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令人难以把握,总之要走科学的途径,要体现科学性[6]。
4 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的模式
国际上通用的农业补贴立法模式大致可分为3种:一是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典对农业补贴进行立法规制;二是制定多部法律进行综合规制;三是制定一部农业补贴基本法,配合其他单行法律法规共同规制。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一样,因此立法模式也是不相同的。从国外来看,大多数国家采用第2种立法模式,即制定多部法律进行综合规制。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都没有一部专门的农业补贴法,而是多部法律综合规制,以保障农业补贴的顺利有效进行。
在我国,国务院目前正在研究制订《农业补贴条例》,将我国现行的一些农业补贴政策法律化,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农业补贴法律制度。在立法上,粮食直补政策作为法律不能单独存在,因为它只是农业补贴的一个政策,在对其立法时必须使其与其他的农业补贴政策相结合,这样立法才能全面和严密。我国《农业补贴条例》的立法模式包括了粮食直补政策的法律化模式。那么我国在制订《农业补贴条例》时应该采取哪种立法模式才能更加适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呢?
笔者认为我国应该采取第3种立法模式,即应该制订一部农业补贴基本法,再配合其他单行法律法规。理由如下:一是我国的《农业补贴条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针对不同的对象,补贴方式、补贴金额、补贴范围、资金来源等都是不同的;涵盖财政、保险、金融、国际贸易等多个方面,因此很难用一部单行的行政法规作全面规制,如果规制,只会变成原则性和抽象性的概括。二是第3种立法模式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对《农业补贴条例》日后的完善留下了较好空间。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之所以采用第2种立法模式,主要是因为其补贴政策经过了较长时期的发展,已经相当的完备。在农业补贴方面其拥有较为完善立法体系,相关的政策及配套措施也比我国完备得多,采用第2种立法模式更合适其国情。而在我国,《农业补贴条例》尚未出台,即使出台后,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必定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相比之下,采用第3种立法模式更适合我国的国情。因此,笔者建议采用上述的第3种立法模式。在《农业补贴条例》中对农业补贴不作全面规制,而重点规定农业补贴的基础性和程序性内容,作为农业补贴各单行法律法规的适用基础。今后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的情况,再进一步对各单行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充实与完善。
5 结语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研究所涉及到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就会有不同的结论,本文只是从法律化的原则、途径、内容和模式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法律化提供参考。目前,国务院正在研究制订我国的《农业补贴条例》,条例中就包括了粮食直补政策,相信在未来几年里,我国的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将变成现实。
摘要:当前我国的粮食直补政策尚未法律化,因而从法律化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将我国的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既是现实的要求,也是完善这一政策的发展需求。主要从原则、内容、途径和模式方面对我国粮食直补政策的法律化进行探讨,并就这几个方面的法律化提出建议,以期为这一政策的法律化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直补政策,法律化,原则,内容,途径,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梅.有关“粮食直补”的政策解释[J].黑龙江粮食,2003(5):18-19.
[2]任大鹏,郭海霞.我国农业补贴的法律化研究[J].农村经济,2005(10):7-9.
[3]乔冰,马东才,刘长路.完善粮食直补的建议[J].中国粮食经济,2005(6):25.
[4]梁开竹,冯海昆,杨红艳.对粮食直补政策的几点思考[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38-41.
[5]泽林,正跃,李刚.当前粮食直补工作应注意几个问题[J].农村工作通讯,2004(1):32.
1.政府颁布阅读推广的相关法律
21世纪初起韩国政府积极推进阅读推广的法制化进程。2006年世界图书及信息协会(W L I C )代表大会在韩国首尔的召开促使韩国政府更加注重图书馆体系的完善以及国民阅读的推广。2006年韩国政府修订了《图书馆与阅读振兴法》,将《图书馆与阅读振兴法》改为《图书馆法》,将《阅读振兴法》从《图书馆与阅读振兴法》中分离开来,制订了《阅读文化振兴法》。
2006年10月修订的《图书馆法》主要内容包括直接由总统监督指导的图书信息政策委员会的设置及运营;制订图书馆政策以及图书馆全面发展计划;界定地方图书馆在图书馆全面发展计划中的职责、强化阅读教育等。
2006年12月制订的《阅读文化振兴法》旨在通过将阅读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提高国民的知识水平,进而增强国家的知识竞争力。该法在2008年2月及2009年3月作了部分修订,其主要内容包括由文化观光部每年制订国民读书振兴基本计划以及各年度具体计划;为全民提供均等阅读教育的机会;界定社区、学校以及职场在阅读推广中所应承担的职责等。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将2012年指定为“读书年”,实施了全民范围的阅读推进活动。其中主要事业内容包括: 世界遗产体验活动及人文学讲座等文化资源相关联的阅读活动的推进;“银发读书文化服务团”活动、“障碍者阅读论坛”、兵营阅读等弱势群体阅读活动的支持;开展“阅读马拉松大会”等活动,日常生活中为国民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构筑读书社团及民间企业团体网络;开展“现在是阅读时间”、“全民一日20分,一年12册阅读活动”等媒体机构及新媒体平台的阅读推广活动。
图1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的“障碍者信息享用场所”的部分设施
2007年12月为了进一步推动儿童及青少年阅读文化的开展,韩国政府制订了《学校图书馆振兴法》,2008年2月作了部分修订。该法规为学校图书馆的设立、运营等提供了规范性准则。其主要内容包括制订学校图书馆振兴基本计划;设置学校图书馆振兴相关机构、制订支持阅读教育与信息利用教育细则计划等。
2.文化体育观光部的阅读振兴政策
在阅读推广法制化大背景的指引下, 韩国文化观光部为构建“阅读社会”,振兴全体国民的阅读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努力。2003年韩国文化观光部制订了“全面发展图书馆体系计划”,致力于国家图书馆及公立图书馆的环境改善。之后韩国文化观光部将2007年设定为“阅读振兴元年”。继而2008年5月文化体育观光部依据《阅读文化振兴法》第5条,以“通过读书生活化提高国民幸福指数以及强化国家知识竞争力”为基本理念,确立了“阅读文化振兴基本计划(2009年-2013年)”。该计划由4个重点推进课题、22个分课题、52个具体事业构成。计划实施的基本方向为:通过制订推广不同生涯周期的阅读计划,开发运营阅读信息数据系统,支持阅读生活化;通过支持特殊阶层的阅读活动来发展实现文化福利事业;提高政府民间的共同合作提高阅读推广的成效。
“阅读文化振兴基本计划(2009年-2013年)”的具体推进课题如下。
(1)阅读环境的构建
积极构建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小学、初中、高中)、职场、社区阅读环境;推进优秀图书的出版支持事业。
在该计划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图书馆环境建设,但图书馆与社区阅读环境(如图书馆的扩充、用地的确保、图书馆支援条例的制定等)、学校阅读环境(学校图书室的运营、专业图书馆教师的配置与培养等)、职场阅读环境(职场内图书馆的设置)密切相关,因而图书馆阅读环境的构建也涵盖在其中。
(2)推进阅读生活化
开发并实施不同生涯周期的阅读计划,培养人们的阅读技能,面向全体国民进行阅读教育讲座,积极构建阅读相关联的政府民间网络系统及阅读信息综合数据库。
(3)阅读活动的开展
以“世界图书日(4月23日)”“读书月(9月)”等为契机, 借鉴国内外优秀阅读活动开展“读书文化奖”颁奖仪式、赠书等多样的阅读活动。创新开展多媒体阅读活动以及以特殊阶层为对象的阅读活动。
(4)支持特殊阶层的阅读活动
支持阅读障碍者、老人、军营、监狱、福利机构、多文化家庭等特殊阶层人们的读书活动。具体措施包括阅读障碍者阅读支持制度的完善;阅读障碍者的替代资料的制作与普及;2012年在国立障碍者图书馆支援中心内设置并运营“阅读障碍者用替代资料制作室”;农村山区渔村儿童阅读活动的持续性支持等。
3.教育部的阅读振兴政策
为了进一步推进阅读教育的进程,韩国政府机构教育部积极制定了专门性政策,各市、道教育厅也相应实施了多样的阅读教育策略,指导并管理监督学校阅读教育事业。
2002年韩国教育部及人力资源发展部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制定了“振兴学校图书馆总体计划:构建优良学校图书馆”,确立了韩国学校图书馆的发展体系。该计划在2003年至2007年五年间总计投入资金约3000亿韩元,用于构建“良好学校图书馆”,创造所有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学习的环境。计划设定了四大目标课题:即完善学校图书馆的基本设施及扩充图书馆藏书量;强化推广图书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配置专家级管理人才以及提高图书馆官员的专业化技能;推进构建政府民间共同协作体制。
韩国教育部及人力资源发展部2006年开始在学校实施阅读论述教育;从2007年高中新入学学生开始实施“读书纪录表”制度,即在每个学生的手册中详细登记该学生的各种读书活动,并将此作为大学选拔时的补充参考资料。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对阅读教育的重视,2009年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发布了“阅读教育及学校图书馆综合推广计划”。该计划旨在快乐阅读想读的书,通过自由讨论活动帮助每一名学生全面成长,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批判能力以及表现能力,构建“学校阅读文化”。具体策略包括推动学校师生读书俱乐部的建立;为阅读能力较低的学生提供阅读提高对策;策划实施阅读推广方案;举办阅读教育论坛等。2010年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又导入了“阅读教育综合支援系统”,开设了阅读网站系统,学生将读后感等阅读经历输入该系统,大学入学考官把它作为入学参考资料。与此相配合,各市、道教育厅也依据教育科学技术部的阅读指引方针制定并实施了多种多样的阅读振兴政策。“阅读教育综合支援系统”正面挑战了当今以考试为主体的学校教育现状,将读书与大学入学相关联,是韩国教育部门力图振兴高中阅读教育的重要举措。
图2 韩国釜山白杨山的林中图书馆
韩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阅读推广法律政策为阅读教育的积极全面推广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与方向性指引,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阅读素养教育的高度重视,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如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06、PISA2009、PISA2012的测试中,韩国学生取得了世界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五名的良好成绩。韩国政府在阅读推广中的加强阅读推广法制化进程、将阅读生活化、多层面完善阅读环境、将阅读教育与教育体制中的升学相关联等具体有力的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单位:宫丽颖 中央财经大学出版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浅野迪 中央财经大学传媒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通过加强学习,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新的提高和认识:
一是政治理论水平有新的提高。能够正确把握“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对经济、行政管理等各种理论有了比较系统地掌握。
二是提高了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执行政策的能力有新的提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在事关方向、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观点明朗、态度坚决。
三是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有新的提高。通过学习,本人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方法,在工作中能够驾驭农村工作,站在农村的角度抓方向,抓重点,抓主要矛盾,带动村两委全面工作开展。能够把村两干部、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支部战斗能力
(一)在村两委班子建设上。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促团结。我十分注重与班子成员的团结,遇事与大家多沟通、多协商,召开支委会、村两委联席会、党员大会,在研究讨论后才作出决定。现在,村两委班子是团结的班子,是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班子,是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子。
二是抓学教。充分利用党内“三会一课”、春训、电化教育等方式方法,在提高村两委干部理论水平上下功夫,在增强村两委干部工作能力上下功夫,在转变村两委干部工作作风上下功夫,并且积极开展了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目标,“学习谋划新农村、构建和谐新家园”的小学教活动和“作风整顿月”活动,要求村两委干部做到进村入户常走访、广纳群言查不足,切合实际定措施,真心实意抓整改,从而真正培养、锻炼一支适应农村工作形势、整体素质较高的干部队伍。
三是强基础。村组织建设不仅是基础,而且是薄弱环节,村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是落实农村各项工作的关键。
(二)、在党建工作上
党建工作是选派书记的主要工作任务,也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年初,一是主持召开村两委会制定了xx年党支部工作计划和创建“五好支部”实施方案,并按照工作方案抓具体、抓落实。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村两委各项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三是落实了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各项措施,确保了党务、村务按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年初为村定购了一份党刊杂志。
(三)、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
一是以优化党员结构为主,突出抓好党员发展。按照上级“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要求,村党支部制定了“双培双带”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对农村中能人大户的教育引导,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吸引到党组织当中来,在实际操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依党章、按程序,积极慎重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村党支部今年培养4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先进分子。二是以树立党员形象为主,突出抓好示范带动。xx年,加大了对党员的学习教育,加强了对外出党员的管理,制定了流动党员“八个一”管理措施,发证率100%,对流动党员还可以实现网络管理。通过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评星挂牌”和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一年来有5名党员被评为先进个人,2人受到镇党委表彰;4人被评为双星户;村主任王玉涛带头响应村党支部号召,主动要求建沼气池,启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王玉涛、严超祥、又和祥等10名党员带头参加产业结构调整试点。这说明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增强了,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在群众中树立了先进、务实、富民、廉洁的新形象。·中学校长述职报告 ·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园长述职报告 ·总经理述职报告
·护士长述职报告 ·教师年度述职报告 ·个人述职报告 ·公务员转正述职报告
四、大力发展村级经济,积极引导农民脱贫致富
一是立足村情,调整产业结构,农村经济得到了的较快发展。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广良种良法,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甜叶菊、良种水稻和无籽西瓜种植,今年的良种种植分别在80亩和100亩以上;甜叶菊亩产在2000—2500元之间;农民有了盼头,干部有了劲头,11月份,村两委结合美国公司在明光建搞甜叶菊加工厂的大好时机,广泛进行宣传,积极与农户签定了购销合同,使村民的收入有了绝对的保障。产业结构结构调整,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经比,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尝到了甜头。新前村将成立甜叶菊合作组织,将来的发展前景将更广阔。
二是引导村民外出务工。目前为止,我村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外出务工的有150多人;每年村两委在外出高峰期都会开展“阳光工程”宣传和培训,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据测算:每人每年收入5000元,外出务
工人员每年为新前村带回近80万的收入。
三是切实增加集体收入,壮大集体收入,利用4万元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及村自筹资金6万元建村两委活动室,建成后上面为办公场所,下面出租为门面房,收取一定的租金,增加村集体收入。一年来通过召开村委会、党员大会、一事一议等会议,先后对村集体所有的荒山土地、水面、林地和房产进行了变更承包、转让、拍卖、出售等形式,进行调整,每年获取利益分成约5000元,村级集体经济将得到加强。
由于国家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实行“一免三补贴”,产业结构调整效益稳中有增,劳务输出经济拉动明显,农民人均纯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在去年2710元基础上人均增收190元,增幅7%。
五、保持农村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为组织、教育、引导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学习《宪法》、《宗教事务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法律、法规和政策水平,使之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反对邪教,特拟定学习制度。
一、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掌握《宪法》、《宗教事务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知道什么是非法,什么是合法,知道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知道用法律武器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和反对邪教。
二、学习内容:
《宪法》、《宗教事务条例》,《刑法》等有关法律的相关章节,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三、学习时间
每周日正式开展宗教活动前后,每周半个小时左右。
四、学习要求:
1、学习由活动场所负责人组织。
2、活动场所负责人要在学习前组织摘要编写条文式学习资料。
3、每个宗教教职人员要严格遵守学习时间,保证学习效果,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信教群众要积极参加学习,能够记录的要记录。总之,要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力求效果。
4、学习方式采取集中学习为主,自学为辅。
5、要合理安排,保证学习时间。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2条,人民防空是国防的组成部分。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第11条,城市是人民防空的重点。国家对城市实行分类防护。城市的防护类别、防护标准,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第13条,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16条,对重要的经济目标,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重要的经济目标,包括重要的工矿企业、科研基地、交通枢纽、通信枢纽、桥梁、水库、仓库、电站等。
第18条,人民防空工程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民用建筑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第21条,人民防空指挥工程、公用的人员掩蔽工程和疏散干道工程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修建;医疗救护、物资储备等专用工程由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组织修建。
第22条,城市新建民用建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第23条,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和质量标准。
/ 10 第28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人民防空工程;确需拆除的,必须报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并由拆除单位补建或者补偿。
二、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办法(1998年9月25日通过):
第9条,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防空地下室建设应当保证战时的使用效能和平时的开发利用。
第10条,建设单位在办理新建民用建筑计划、规划审批手续时,必须接受县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对防空地下室建设的审查。
第11条,不能按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的,经市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可易地修建;易地修建防空地下室确实有困难的,经省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缴纳易地建设费。
第12条,市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人民防空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审查、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
第21条,城市新建民用建筑,违反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不修建防空地下室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易地补建或缴纳易地建设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4号):
第7条,城市建设要兼顾人民防空要求。要把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落实人民防空防护要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他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人民防空需求,兼顾人民防空功能。高新区、开发区、保税 2 / 10 区、工业园区和大学城等必须依法落实人民防空建设要求,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要同步规划和建设人民防空工程。在城市规划制订过程中,规划部门要会同人民防空部门,在城市详细规划中具体落实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
第9条,依法修建民用建筑防空地下室。城市新建民用建筑要依法修建防空地下室,确实因地质等原因难以修建的要按规定缴纳易地建设费。对未按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来按规定缴纳易地建设费的,人民防空部门要严格依法处理。规划部门要严格按照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核发民用建筑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符合人民防空防护要求的不得发放。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将少建、不建防空地下室或减免易地建设费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
四、沈阳军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 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意见(〔2008〕8号):
第13条,人民防空建设要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将人民防空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结合城市建设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逐步形成人民防空防护体系;要将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具体负责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与管理,参与地下非防护空间规划、管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运行监督。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地下交通干线、地下过街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娱乐设施及其他重要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要书面征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意见并兼顾人民防空要求;高新区、开发区、保税区、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大学城及重要经济目标区等,要依法落实人民防空要求;在重点防空区域或有重要防护目标的乡镇要同步规划、建设人民防空工程。
第14条,加大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力度。城市及城市规划区 3 / 10(含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大学城、重要经济目标区、经济适用住房和旧城区)内建设的民用建筑,必须依法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及临时建筑项目,未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审核,计划部门不得批准建设项目计划,规划部门不得发给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房产部门不得办理预售许可,不予办理产权登记。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防空地下室要严格依据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落实防空地下室战时用途、防护等级和建设标准,新建防空地下室未达到防护等级或质量不合格的民用建筑,相关部门不得组织验收、不得办理产权证、不得投入使用,并应补交易地建设费。对成片开发建设的民用建筑区,按“结建”规定集中建设的单建式地下工程,应符合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标准,纳入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管理。确因地质、地形等原因不能修建的,经人防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防办审批,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易地建设费,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统一安排易地修建人民防空工程。
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少建、不建防空地下室或减免易地建设费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修建防空地下室或缴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符合国家规定减免条件的,要经省级人民防空部门批准。地方政府擅自批准少建或不建防空地下室,免缴、缓缴或减收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的,由省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依法追缴易地建设费并收归省财政专户。各省要加强易地建设费的管理,设立全省统一的易地建设费汇缴专户,各市(州)、县(市、区)收取的易地建设费按照10—20%的比例上缴省财政,由三省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统一调控,用于全省人民防空重点项目建设。
五、国家国防动员委员、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财政部关于颁 4 / 10 发《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的通知(〔2003〕国人防办字第18号):
第2条,本规定所称人民防空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可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以下简称防空地下室)。
第45条,城市新建民用建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前款所称民用建筑包括除工业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以外的所有非生产性建筑。
第47条,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下列标准修建防空地下室:
(一)新建10层(含)以上或者基础埋深3米(含)以上的民用建筑,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级(含)以上的防空地下室;
(二)新建除一款规定和居民住宅以外的其他民用建筑,地面总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按照地面建筑面积2—5%集中修建6级(含)以上防空地下室。
(三)开发区、工业园区、保税区和重要经济目标区除一款规定和居民住宅以外的新建民用建筑,按照一次性规划地面总建筑面积的2—5%集中修建6级(含)以上防空地下室;
按二、三款规定的幅度具体划分:一类人民防空重点城市按照4—5%修建;二类人民防空重点城市按照3—4%修建;三类人民防空重点城市和其他城市(含县城)按照2—3%修建.(四)新建除以一款规定以外的人民防空重点城市的居民住宅楼,按照地面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B级防空地下室。
(五)人民防空重点城市危房翻新住宅项目,按照翻新住宅地面首层建筑 5 / 10 面积修建6B级防空地下室。
新建防空地下室的抗力等级和战时用途由城市(含县城)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确定。
六、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财政部 国家国防动员委员 建设部印发《关于规范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收费的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0〕474号):
第2条,对按规定需要配套建设防空地下室的,防空地下室建设要随民用建筑项目计划一同下达,坚持同步配套建设的,不得收费。对按规定需要同步配套建设,但确因下列条件限制不能同步配套建设的,建设单位可以申请易地建设:
(一)采用桩基且桩基承台顶面埋置深度小于三米(或者不足规定的地下室空间净高)的;
(二)按规定指标应建防空地下室的面积只占地面建筑首层的局部,结构和基础处理困难,且经济很不合理的;
(三)建在流砂、暗河、基岩埋深很浅等地段的项目,因地质条件不适于修建的。
(四)因建设地段房屋或地下管道设施密集,防空地下室不能施工或者难以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安全的。
第4条,对以下新建民用建筑项目应适当减免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
(一)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建设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居民住房,减半收取;
(二)新建幼儿园、学校教学楼、养老院及为残疾人修建的生活服务设施等民用建筑,减半收取。
/ 10
(三)临时民用建筑和不增加面积的危房翻新改造商品住宅项目,予以免收;
(四)因遭受水灾、火灾或其他不可抗拒的灾害造成损坏后接原面积修复的民用建筑,予以免收。
七、沈阳市物价局 财政局 人民防空办公室 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关于调整转发辽宁省物价局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收费的规定的通知部分条款内容的通知》(沈价发〔2010〕62号):
2010年5月17日起执行:
按应建防空地下室面积缴纳易地建设费的,其标准为县级市和县每平方米1000元,其它地区每平方米2000元。
按总建筑面积缴纳易地建设费的,其标准为县级市和县每平方米20元,其它地区每平方米40元。
八、沈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加强沈阳市人防结建工作的意见》(沈人防发〔2011〕95号):
第11条,10层(不含)以下住宅可采用易地建设方式。继续执行按地面建筑面积2%的标准收缴易地建设费;公共建筑性质的部分按4%的标准收缴易地建设费。如建设单位提出建设要求,应按照首层建筑面积修建6B级防空地下室。
九、沈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转发辽宁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严格控制物资库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沈人防发〔2012〕69号):
第2条,对确需建设一定比例物资库工程的项目,各级必须严格把关,实行专项申请、专项报批、专项复审备案。具体程序如下: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物 7 / 10 资库工程专项申请,填报《沈阳市人防物资库工程专项申请审批表》(样式附后),委托授权审批单位领导集体研究提出意见,报送市人防办审批办初审,市人防办主任签批,主任办公会复审备案。
第3条,各级根据市人防办审批结果,方可办理后续相关工程建设手续。对未批先建、违规批建的物资库工程,市人防办将不予审查工程施工图和竣工验收。对严重违规的单位,将视情停止人防工程审批委托授权。
十、《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
第16条,落实解决城市低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经济政策和建房用地。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十一、《辽宁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 第277号 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第18条,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十二、辽宁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在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建设中如何执行人防建设和收取易地建设费政策问题的批复》(辽人防复〔2009〕4号):
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建设均属于城市新建民用建筑范围,你办应按照国家规定在符合建设要求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旧住宅区整治建设项目中建设相应防护等级和面积的防空地下室。
/ 10 确因地质、地形等原因不能修建的,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易地建设费。
十三、沈阳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集中办理保障性住房人防立项手续的通知》(沈人防发〔2013〕49号):
第1条,保障性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和旧住宅区整治),应按民用建筑相关规定建设防空地下室。建设有困难的,执行《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第十六条和《辽宁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按照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要求,免收人防易地建设费。
第2条,保障性住房的人防立项,以市房产主管部门下达的建设指标、市规划主管部门审定的建设方案及市政府业务会议纪要为依据。
第3条,从7月1日起,保障性住房人防立项手续,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市人防主管部门按规定办理,各区(开发区、管委会)政府相关部门做好配合办理工作。
第4条,新民市和辽中、法库、康平县人防主管部门,依据此规定,办理人防立项手续。
十四、《中共沈阳市委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向城区下放经济管理权限的实施意见》(沈委发〔2013〕14号):
第39条,各城区(开发区)人防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不含重点区域)民用建筑结建防空地下室(不含易地建设)的审批权限。
放权后保障措施:市人防办负责审批重点区域民用建筑结建防空地下室和全市城区易地建设事项,集中收取和管理易地建设费。对暂不具备承接能力的 9 / 10 棋盘山开发区,继续由市人防办承担该项权限审批工作。
十五、辽宁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沈阳市向城区委托下放防空地下室建设审批权限的批复》(辽人防复〔2013〕48号):
根据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规定,委托你办负责全市城区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集中收取和管理工作。
十六、《沈阳市人防办关于向城区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实施细则》(沈人防发〔2013〕73号):
各城区(开发区)人防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不含重点区域)民用建筑结建防空地下室(不含易地建设)的审批权限。
具体说明如下:
1.市人防办为全市人防工程建设管理的行政机关,依法实施人防工程建设行政许可。负责重点区域(见附件2、3)及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结建防空地下室和全市城区易地建设事项的审批,集中收取和管理易地建设费。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全市人防工程的设计审查、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
2.各城区人防办按照委托授权,负责本区域内(不含重点区域)结建防空地下室(不含易地建设)事项的审批。
3.各县(市)人防办负责辖区内结建防空地下室和易地建设事项的审批。4.市人防办下设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常驻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人防办事窗口,办理人防审批事项,并负责检查指导区、县(市)人防主管部门相关审批业务工作。
5.城区和县(市)人防办专门配备具有相应专业素质的人员,常驻本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人防办事窗口,办理人防审批事项。
一、加强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重要性
加快发展旅游业, 成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而旅游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一定的旅游资源作为基础, 因此, 应当加强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保护, 保存好旅游资源和保持旅游资源的高品质, 为民族地区旅游业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条件。
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进行保护, 可以采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法律的多种方式, 由于法律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的特征, 能够对人的行为起到指引、评价和强制作用, 因此法律保护方式成为诸多保护方式中最为稳定、最强有力的保护方式。各项旅游资源保护方法最终都应通过国家立法以成文法律的方式确定下来, 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 才能保证旅游资源保护的各项措施行之有效。通过对旅游资源保护进行立法, 对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作出界定并使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赋予旅游资源保护措施以法律强制力, 规避各种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来防止出现对旅游资源的实际破坏。此外, 通过法律的指引与教育功能, 培养、提高人们的自觉保护旅游资源的法律意识, 引导人们依法行为。正如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所言:在使环境与发展的政策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中, 国家的法律和规章是最重要的工具, 它不仅通过命令和控制的手段予以执行, 而且它还是经济计划和市场运行的规范性框架。
二、现行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不足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一系列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到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的与旅游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制度, 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但是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存在诸多问题, 使得我国现行法律在保护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方面捉襟见肘。我国现行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保护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旅游基本法缺失。
我国现阶段虽然有一批与旅游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缺少一部专门的、统领全局的、效力层次较高的旅游基本法律, 与旅游资源保护有关的法律条文主要散见于各种环境与资源单行保护法律法规中。旅游基本法的缺失使得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保护地方性立法缺少可以参照的典范和制定依据, 影响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保护立法的质量。
2. 旅游资源保护专门立法薄弱, 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从目前已经制定颁布的一系列有关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来看, 立法保护工作则显得较为单薄。以我国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 截至2009年, 新疆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个, 各类的自然保护区35个,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处,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处, 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从立法保护上看, 全疆关于旅游资源的立法保护截至2004年底不足10项, 显得有些单薄。特别是对于极具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的立法保护工作更为薄弱, 对于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机制, 这将极易导致新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优势逐渐丧失。旅游资源保护立法的不足将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3. 立法形式单一, 缺乏民族性和地方性。
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因此, 在进行管理和保护的过程中, 特别是在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保护立法中, 应当突出这一特点, 着眼于国家立法不能解决的民族地方的特殊问题, 这样立法的质量就高, 更具有实用性。而现实中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立法在制定的时候往往缺少对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规定, 所制定出的条例与国家和其他地方的条例具有高度相似性, 缺乏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针对性, 实际操作中难以有效实施。
4. 立法缺乏可操作性, 法律责任与违法后果不相当。
法律的制定最终是要实现静态的制度向动态的实施转变的, 既保护守法者正当的权利, 也让违法者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目前西部民族地区颁布的旅游资源相关法律规定太原则, 缺乏可操作性。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管理条例》有7章46条中大多都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在法律责任一章中规定的处罚方式是行政处罚和罚款。由于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 同时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的单位和个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与其破坏行为产生危害后果不相当, 无法从根本上起到保护旅游资源的作用。
5.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保护的执法力度仍有待加强。
严格执法是保护旅游资源的重要环节。正如有学者所说: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执行。法律实施是实现立法目的、发挥法律作用的前提, 是实现法的价值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法律制裁的方式使违法者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才能使旅游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变成制约人们行为现实规范。目前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管理权责不明, 各部门只顾经济利益, 推卸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 导致旅游资源保护法规不能落到实处。违法者违法成本不高, 以至于部分单位和个人铤而走险, 肆意破坏珍贵的旅游资源。同时, 从相关管理部门的执法者素质不高, 不能切实依法行政, 严格执法, 切实保证法律法规的实施。
三、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对策
由于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容易破坏, 而现行旅游资源立法在保护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方面又存在诸多不足, 因此加强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护的工作显得尤为紧迫。
1. 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保护立法理念
旅游资源是民族地区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旅游资源是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处理好民族地区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的关系, 应该采取“保护优先”原则, 实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第三条规定:旅游资源保护坚持严格保护、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 实现协调监管、合理利用、科学发展的目标。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当开发条件不具备或不充分时, 应主要突出旅游资源的保护, 切忌对旅游资源的盲目、无序、掠夺式开发。同时禁止对民族地区旅游资源进行掠夺式经营, 决不能以破坏资源为代价, 采取“杀鸡取卵”的做法来发展。而应在旅游资源得到保护的前提下科学规划与开发、合理利用, 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 完善旅游资源保护法律体系
(1) 制定国家旅游保护基本法, 统领国家层面的旅游资源保护立法。旅游资源涉及范围广泛, 根据《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规定, 既包括已开发的各类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地质、森林、风景名胜、水利、文物、城市公园、科教、工农业、湿地、海岛、海洋等各类旅游资源, 也包括未开发的具有旅游利用价值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源, 因此需要一部具有较高效力层次的基本法律。在制定国家旅游基本法的基础上, 构建国家层面的旅游资源保护法律体系, 为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立法保护提供上位法依据。而目前我国仅有一部由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 属于部门法规, 效力层次较低, 不适应旅游资源保护实际的需要。因此国家立法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开展论证, 争取早日出台《旅游资源保护法》。 (2) 以地方旅游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旅游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地方立法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富含旅游资源的民族地区而言, 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短期内无法出台的情况下, 地方立法机关应该根据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 主动立法, 完善地方旅游资源立法保护工作。在民族地区地方立法中要注意立法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避免与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发生冲突。同时要注重立法的可操作性, 争取建构比较完整、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旅游资源保护法律体系。
3. 理顺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加强旅游保护执法工作
《旅游资源保护法》应当理顺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体制, 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权和职责及相互关系, 地方行政法规应当根据《旅游资源保护法》规定明确地方政府保护旅游资源的职权职责。同时, 还应根据旅游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 具体结合民族地区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执法保护。执法保护还可以弥补立法保护的不足, 在执法过程中, 根据实际需要, 可以采取一些没有法律规定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有积极效果的变通、补充措施。
结论
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 必须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 加强旅游资源的法律保护, 避免重蹈工业发展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参考文献
[1]李崇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保护的法理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 2009, (2) .
[2]付健.西部旅游资源保护中政府管理职能的法律探析[J].改革与战略, 2007, (10) .
[3]黄沙.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08, (1) : (下) .
关键词:惠农政策;问题;对策
一、我国惠农政策执行中的问题
美国学者艾利森指出“在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的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政策的制定并不等于政策目的的实现,问题的解决。我国现实的惠农政策执行过程中就会出现政策执行走样,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着诸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具体表现为这些形式,如政策的敷衍,只是大力喊口号,进行政策的宣传,却从来不去落实;政策的残缺,当国家的一项政策出台,政策往往有很多个分政策组成,各个政府部门只执行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而其他部分的政策视而不见,将其弃之,形成了“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的结果,使得不能完全实现国家利益,即窃取国家利益而满足地方利益,造成了对国家政策制定机关权威的否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危害;政策的附加,有些基层政府通过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实现地方政绩,对上面的政策的执行范围、对象、标准、内容的扩大化,使本身的政策走样,变形,甚至走向相反的方向;政策的替代,基于有些政策规定的抽象,基层政府在将其具体化的过程中,偷梁换柱,使得政策名存实亡,政策目标落空,形成一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政策的照搬,基层政府对于一些政策,不能很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机械照搬政策,从而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还把责任推到政策本身,造成人们对政策的质疑。
二、我国惠农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分析
对于以上罗列的各种惠农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执行主体
惠农政策本身就是个复杂的问题,与执行主体的认知水平,执行能力,价值取向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正如美国著名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和小鲍威尔说过:“一项普通政策得以贯彻到什么程度,通常取决于官僚对它的解释,以及取决于他们实施该项政策的兴致和效率”个别执行者素质不高,对政策的认知能力有限,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执行过程
惠农政策的执行伴随着程序的运行,基层政府执行过程中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体现现代法治理念的精神,而依法行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要做到公开透明,而当前的现状是农民不知道惠农政策的具体内容,农民在政策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作为执行机关的基层政府就有很大的自由度,执行中产生的问题导致惠农政策的不良效应接踵而至。因此,执行过程中的公开是非常必要的。基层政府首先要作的是将这项政策公开,告之与民,让民众有所了解,这使得政策有个好的开始,其次在执行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法律程序,防止越权行政和滥用权利的行为,乡镇政府作为政策的执行主体,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来行使自己的权力。因为在具体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越权行政和滥用职权的状况。越权行政就是执法人员经常会做出超越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行使权力实施其无权实施的行为。诸如基层政府对于一些惠农政策没有执行的权力,却以自己的名义去执行。而这种执行必然是基于对政策中利益的考虑,结果是苦了农民,乡镇政府却成了受益者,这明显是不符合惠农政策的初衷。
滥用职权就是指行政机关或其公务员行使职权背离法律目的,背离基本法理。具体到基层政府,由于中央政府与基层政府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不同、可利用资源不同、效用目标也不尽一致,因此基层政府以自身利益为目标取向,通过滥用权力替代式的执行政策。替代式执行是指当执行机关和部门所执行的政策对自己不利时,执行者就制定与上级政策表面上一致,实际上却违背上级政策的实施方案,使上级的政策难以得到贯彻和落实。以粮食流通的三项政策为例,其初衷是保护农民的利益,由粮食经营部门负责完成国家对农民的粮食补贴。可是粮食经营部门却趁此机会从中捞取油水,与农民争利,出现一开始拒收粮食,然后按压低的价格私下收购后以保护价卖进粮库的违法现象;二是基层政府敷衍甚至对抗执行惠农政策。
(三)执行结果
一项好的政策制定上严格把关,结合实际,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后续工作仍是十分重要的,当前,上级政府将各项任务下放到基层政府,就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了,实际上这只是对任务的传达,对下一级的执行是一种放任,极容易导致政策的半途而废。
三、解决我国惠农政策执行难的对策
(一)执行者
对于执行者素质不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提高:
提高理论文化素质,在地方应加强理论政策、文化知识的学习,充分利用党校、干部学校等学习场所,每年选取一定的时间进行专题学习,帮助政策执行者更好地理解政策,不断提高其政策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依法行政意识,政策执行者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和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执行公共政策的始终,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靠律来规范行为。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二)执行过程
执行过程要做到的是信息畅通,避免重实体轻程序,各项惠农政策要及时公开,要建立双向沟通的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和横向沟通畅通无阻。要严格遵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政务公开相关规定,通过多种途径公开应主动公开的各项惠农政策。
(三)执行结果
基层政府政策执行的如何,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后续监督检查是十分必要的。要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就要上级政府加强对基层政府的“上对下”的监督,基层政府之间的“平行监督”,社会对基层政府的“下对上”监督。所以对于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进行事后的监督和评估是必要的,只有法律制定与政策的实施同步进行,随时进行监测与评估才能督促整个政策的执行,这种相互制约一方面促进了政策的正确实施,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执行者滥用权力和越权行使的机会。从而使惠农政策走上法制化轨道。
参考文献:
[1](美)阿尔蒙德,小鲍威尔,曹沛霖.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79).
[2]彭明春.论公共政策执行变异的成因和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4,(9).
【民族政策法律化】推荐阅读: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卷06-19
民族贸易政策10-17
民族政策知识竞赛11-04
民族宗教政策答卷10-02
少数民族干部政策教案06-14
少数民族教育政策07-23
民族宗教政策学习计划11-25
党的民族政策学习资料09-10
学习民族团结政策心得体会09-09
民族宗教政策宣传资料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