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冲刺练习七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18年高考语文冲刺练习七(通用7篇)

2018年高考语文冲刺练习七 篇1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

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面子要多大,腿要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要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个衣柜,一张桌子。他就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他的眼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他雕的蝴蝶、鲤鱼,让那要出嫁的女孩看得目不转睛,真害怕那蝴蝶飞了,那鲤鱼游走了。树,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我要细致而完美地再现我想象的艺术境界……多年努力,我未臻此境。

但是,这个木匠,他,在我们村里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除了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外,请他做一些小活儿,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他都回答:没空儿。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做什么。

有一年,我从郑州回去,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他说不忙。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

上就走了。我有些生气。

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没听人说,他是懒木匠?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子,边说走了的木匠:“他啊,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你知道为什么?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木匠做的都是这些事,动斧头锯子的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我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儿干,等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儿,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我说:“这人,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你给我写本书,就讲讲大学生如何实现在网上做生意赚钱的致富经历。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他只是孤独。

春节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我问他:“你在哪儿打工?”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8000元呢。”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摘编自《百花园》,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懒木匠从小就对木工有兴趣和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凭借他高超的雕刻技艺,可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

B、文章借其他人之口,介绍了文中懒木匠这些年的打工经历,巧妙地展示了懒木匠的性格特征,也突出了他不被人理解的孤独。

C、木匠的高超技艺给了“我”写作上的启示,而我经过多年努力却未臻此境,因此拒绝约稿。

D、文章开头说木匠的手艺很好是个天才,可是他却没有挣到什么钱,然而最终却以木匠“致富”而终结,小说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小说中“我”对木匠的情感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5分)

3、小说以“活着的手艺”为题有何好处?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中国成语大会》,从《唐诗风云会》到《最爱是中华》,近来,多档主打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热播,引发社会关注。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人们心中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之情,更让舆论惊呼传统文化正在勃兴。

为什么似乎在一夜之间,传统文化节目就火起来了?其实,这些节目并不是最近开播的,不少都播出一些年头了。传统文化节目的产品供给,可以说一直都在持续。这些年,播放平台的一些文化内容输出,极大拉低了社会需求的下限。电视剧里,抗战雷剧、谈情说爱的戏码、婆媳育儿剧、古装玄幻剧,已经开始让大家厌倦了,大家希望看到有文化积累和沉淀的精品剧目。综艺节目要么音乐选秀扎堆,要么明星真人秀扎堆,真正有文化内涵的节目也是少之又少。

被乌七八糟的事物包围太久,观众势必会自发地生出一种反动。套用文青的话就是,谁的内心没有诗和远方?这种需求没有被满足,成为一种强制储蓄,一直在寻找突破口。

另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我国重视并大力推广传统文化的复兴工作,宣布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幼课堂和教材更是其中重点。

在看惯了网红脸、听多了鸡汤话的当下,与其让播放平台被烂节目占据,不如用充满诗香的节目占据。这些传统文化节目的坚持,终于等来了社会需求的转向,终于等来了更多人的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传播基础的部分,也就是说有可能广为传播的部分,莫过于古诗词。其实,传统文化的重镇在子学,在 经学,在小学,但是门槛太高。而唐诗宋词,我们从小就背,接受面广。所以,传统文化节目的落脚点几乎无一不是如此,这也是从传播规律出发考虑的。学数学要从一加一开始学起,学英语要从ABC开始。古诗词的鉴赏,有助于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在此基础上,才有向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动力。

不过,我们不会忘记,几年前,《百家讲坛》让传统文化红火了一阵子,但接下来就恢复平寂了。实实在在的传统文化知识,还是没人看。这次古诗词节目带火的传统文化热潮,能否持续?能否带动更多人去翻阅我们的文化经典?还是会成为新闻热点事件一样,没两天就被人们抛诸脑后?这是需要继续观察和讨论的。(摘编自慕松《传统文化为何成当代热需品》)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词大会》等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热播,点燃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之情,更说明传统文化正全面复兴。

B、一夜之间突然就火起来的传统文化节目,并不是最近才开播的,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产品供给其实一直都在持续。

C、近年,播放平台的、些文化内容输出,例如充斥荧屏的一些电视剧和综艺节目,极大地拉低了社会需求的下限。

D、我国一直重视并大力推广传统文化的复兴工作,使传统文化节目和传统文化知识、文化经典得到了持续地发展。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以《中国诗词大会》等多档主打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的热播,引起“传统文化为何成当代热需品”这一论题。

B、文中以人们厌倦的一些电视剧和缺少文化内涵的综艺节目为论据,说明当前缺少传统文化节目,人们文化需求被压制。

C、文中从国家重视、人们需求的转向、传统文化节目的坚持、古诗词的带动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文化节目成热需品的原因。

D、文章最后通过连续的设问,对当下火起来的传统文化热潮能否具有持续性、带动性、持久性,认为还有待于继续观察。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了二大家对有文化积累和沉淀的精品剧目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中国诗词大会》就成了被压制的文化需求的突破口。

B、唐诗宋词接受面广,很多人从小就背,可见,中国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传播基础的部分。

C、传播要从基础开始,建立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古诗词鉴赏是基础,有了它,就有向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动力。

D、《百家讲坛》曾让传统文化火了一阵,但之后恢复平寂,是因为实实在在的传统文化知识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兴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

(2)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______ __ _,______ 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23分)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刘拓为了准备朗读比赛,常念念有词地大声明读课文,以提升临场表达效....果。

②两年是足以让所有人都感到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是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

③原本打算丢弃的旧扫帚,竟然有复古餐厅愿意高价收购,这让鸣哥喜呼果真是敝帚千金。....④阿黄热爱登山,不断接受各种训练,希望能早日完成他挑战珠穆朗玛峰的名山事业。....⑤古巴在政治上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所有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委内瑞拉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⑥登上上海明珠观景台后,我们尽情饱览国际大都市的壮观景色,这才真正体会到尺寸千里的内涵。....A、②④⑤ B、①⑤⑥ C、①③④ D、②③⑥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港独”议员郑松泰早前裁定侮辱国旗及区旗罪两项罪,他任教的香港理工大学决定在他6月约满后不再续约,将于18日公开详列不续约的理由。

B、中国成功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国家和经济界的高投资率,而印度的资本却很克制,西方企业除了在德里和软件中心班加罗尔投资外,也不愿在其他地方投资。

C、我们愿意尽最大努力、最大诚意去追求和平统一前景,但也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发生和出现“台独”势力分裂中国的情况。

D、文章指出,围绕建设特色现代农业,我们要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

10、书法家陈老师的四位朋友在本月都家有喜事,他们都请陈老师送一幅字给他们,陈老师就叫他的学生阿呆依据四位朋友家的不同情况拟出四句祝词,其中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一个朋友的女儿结婚办喜宴,祝语“之子于归”。B、一个朋友的儿子考上了师范大学,祝语“杏林之秀”。C、一个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祝语“古稀之乐”。D、一个朋友生了一个男孩,祝语“弄璋之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初,三国时期曹丕的年号。一般认为,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此后帝王凡遇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B、黄门郎,由士人充当,因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将在宫门附近侍奉皇帝、传达召命之人称黄门郎。

C、二千石,石,古代重量单位。由于古代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故二千石成为地方守官的代称。

D、选尚,指被选中与公主婚配。《宋史》载,驸马尚主后,在家族中会提高一个辈分,与父亲同辈。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我们的国民阅读率一直偏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表示,一方面,现在的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重物质甚于重精神,①。另一方面,我们在满足年轻一代阅读需求、引导社会大众阅读取向上,还有不到位、不切实的地方。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数字化传播方式的增强,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成长,新兴的数字化阅读与传统的纸质阅读并驾齐驱,甚至

大有超越的趋向。② ?为了便于调查,谢锡文等人在2013年底创办了一个公益性文学经典阅读平台——文学生活馆,面向社会开放,讲座现场只可容纳200人,每期报名人数却有四五百人。可见,③。

① ② ③

1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台湾歌星周杰伦唱的《东风破》,它的名字来自古代民间一种曲的形式,叫作曲破,周杰伦唱红了这首歌,古曲《东风破》一定会成为年轻人喜欢的曲子;北师大教授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宣讲《论语》,紧扣当代人们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于丹深入解读了《论语》,由此《论语》一定会成为人们消除心灵困惑的良药;大型电视节目“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这项活动深受年轻人喜欢,《红楼梦》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一定会成为年轻人的最爱。

不是周杰伦唱红了这首歌,古曲《东风破》就一定会成为年轻人喜欢的曲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冲刺练习7 参考答案

一、1、C 【解析】“我”拒绝邀约的原因与懒木匠类似,即使生活遇到困境,却依然坚守自己的职业尊严,做自己喜欢做的和应该做的事。

2、【参考答案】变化过程:先是欣赏与赞美,木匠技艺高超,“我”对他很是佩服,木匠对待手艺的态度是“我”学习的榜样;(2分)后来生气与不解,木匠在“我”请他安粪舀柄时拒绝,我因之生气;(1分)最后释然且敬重,当“我”面对同木匠相类似的情况时,突然就理解了木匠得罪人的行为,他摆脱了浮躁的心态,不屈从于眼前的困境,活出了自己的尊严。(2分)

3、【参考答案】好处:使人们对“活着”二字感到好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活着的手艺”是小说的主线,贯穿故事发展始终,揭示文章主要内容。(2分)“活着的手艺”一语双关,既指木匠高超的手艺,能让死了的树以另一种形式活过来,也指木匠让他的手艺有尊严地存在,坚守职业尊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2分)

二、4、C 【解析】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 项“传统文化正全面复兴”错,原文说的是“更让舆论惊呼传统文化正在勃兴”。B 项“一夜之间突然就火起来的传统文化节目”错,原文“ 似乎在一夜之间,传统文化节目就火起来了”。D 项“我国一直重视”和“得到了持续地发展” 错,原文有“这些年来”,文章结尾强调能否持续要继续观察讨论。

5、B 【解析】考点说明: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说明当前缺少传统文化节目”错。原文说“传统文化节目的产品供给,可以说一直都在持续”。

6、C 【解析】考点说明: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曲解原文,指代内容和逻辑关系都错,原文说的是“古诗词的鉴赏,有助于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在此基础上,才有向深处探寻传统文化的动力”。

三、7、(1)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四、8、C 【解析】①念念有词:旧指迷信的人祈祷时不停地念着咒语,以通神灵。现多用来形容人嘟嘟囔囔说个不停,两个错误:一不合语境,二不能修饰动词。②天旋地转:a.晕眩时的感觉;b.形容重大的变化;c.形容闹得很厉害。句子用 ⑥尺寸千里:形容千里远景,尽收眼底,如在尺寸之间。指登高所见。

9、D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改为“被裁定”;B项句式杂糅,删去“由于”;C项搭配不当,“发生”不能接“情况”。

10、B 【解析】A项“之子于归”指女孩出嫁;B项“杏林”指医界,应为杏坛;C项“古稀”指七十岁;D项“弄璋之喜”指生了男孩。

11、C 【解析】“由于古代郡守俸禄为二千石”错,应为“由于汉代郡守俸禄为二千石”

12、示例:①对阅读缺乏应有的热情(答“不喜欢阅读”或“不重视阅读”也可)

②但是不是说中国人就不爱读书了呢

③民众对于文学经典还是怀有极大的求知热情(答“民众还是有着极强的阅读兴趣”也可)

13、示例:不是于丹深入解读了《论语》,《论语》就一定会成为人们消除心灵困惑的良药。

2018年高考语文冲刺练习七 篇2

一、古代诗文阅读 (27分)

(一)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 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2) 所以游目骋怀, ___________________, 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___________________,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4) 间关莺语花底滑, 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5)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_______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

(6) 舞榭歌台, 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 文言文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2~5题。

贾诩字文和, 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 唯汉阳阎忠异之, 谓贾诩有良、平①之奇。

董卓之入洛阳, 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 迁讨虏校尉。卓败, 众恐惧, 校尉等欲解散, 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 而诸君弃众单行, 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 所在收兵, 以攻长安, 为董公报仇, 幸而事济, 奉国家以征天下, 若不济, 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后诩为左冯翊, 傕等欲以功侯之, 固辞不受。乃更拜诩尚书, 典选举, 多所匡济, 傕等亲而惮之。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 与诩同郡, 遂去傕托煨。诩素知名, 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 而外奉诩礼甚备, 诩愈不自安。

张绣在南阳, 诩结绣, 绣遣人迎诩。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征之, 一朝引军退, 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 追必败。”绣不从, 进兵交战, 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 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 以至于此。今已败, 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 亟往必利。”绣信之, 遂收散卒赴追, 大战, 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 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 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 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 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 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 将既不敌, 彼士亦锐, 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 力未尽而退, 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 必轻军速进, 纵留诸将断后, 诸将虽勇, 亦非将军敌, 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是后, 太祖拒袁绍于官渡, 诩曰:“不如从曹公。”绣从之, 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 喜, 表诩为执金吾, 封都亭侯, 迁冀州牧。

文帝即位, 以诩为太尉, 进爵魏寿乡侯。诩年七十七, 薨, 谥曰肃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 有删节)

【注】①良、平:指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和陈平。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的一项是 (3分)

A.行归乡里 间:抄小路

B.选举 典:主管

C.诩结绣 阴:阴谋

D.太祖征之 比:接连

3.下列句子中, 全部直接表现贾诩有“良、平之奇”的一组是 (3分)

①不如率众而西, 所在收兵, 以攻长安 ②诩素知名, 为煨军所望 ③促更追之, 更战必胜 ④兵势有变, 亟往必利 ⑤大战, 果以胜还 ⑥悉如公言, 何其反而皆验也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的一项是 (3分)

A.段煨在表面上对贾诩很恭敬, 但内心害怕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贾诩看出后, 感到不安, 后来离开了段煨。

B.曹操征讨张绣, 不料兵败, 只得撤军。张绣欲追击, 贾诩认为穷寇莫追。但张绣不听, 结果大败而归。

C.贾诩一生数易其主, 先后投靠过董卓、李傕、段煨、张绣等, 后说服张绣一起归附曹操, 辅佐曹氏政权直至去世。

D.本文以“贾诩有良、平之奇”为主线, 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 表现了贾诩的远见卓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 若不济, 走未后也。 (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傕等欲以功侯之, 固辞不受。 (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古代诗歌阅读 (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回答问题。 (6分)

菩萨蛮

[唐]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 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 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 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 绿窗残梦迷。

(1) 上阕“柳丝袅娜春无力”一句内涵丰富,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阕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举出一种并作赏析。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6分)

(一) 文学名著阅读 (10分)

7.下列各项中, 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的两项是 (5分)

A.赤壁决战前夕, 曹操在长江大船之上置酒设乐, 大会文武官员。他乘醉横执长槊, 立于船头, 赋诗一首。一位部属当众进言, 指出曹操诗句中的“不吉之言”。曹操大怒, 用槊将他刺死。 (《三国演义》)

B.在觉新的办公室, 觉慧反复朗读《新青年》杂志里的“我们是青年, 不是畸人, 不是愚人, 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 不仅激起了觉民的热情, 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 (《家》)

C.双桥镇的失陷, 打破了吴荪甫建设“双桥王国”的幻想。但吴荪甫仍雄心勃勃, 他与别人筹建了益中信托公司, 千方百计地吞并小厂。然而不久后, 吴荪甫却发现自己也有被吞并的危险。 (《子夜》)

D.葛朗台太太去世后, 葛朗台的财产面临着被女儿欧也妮瓜分的危险。于是, 葛朗台通过公证人, 让欧也妮签署了一份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的文书, 从而把全部家产总揽在自己手里。 (《欧也妮·葛朗台》)

E.涅赫柳多夫来到莫斯科, 把“马斯洛娃案”上诉到枢密院。在审理过程中, 首席枢密官急着要去见他的瑞士情人, 副枢密官纵情声色而没来得及阅读卷宗, 导致草率结案, 上诉被驳回。 (《复活》)

8.简答题。 (任选一题, 100字左右) (5分)

(1) 简述《红楼梦》中“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简述《巴黎圣母院》中小山羊泄露秘密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文化经典阅读 (6分)

9.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 回答问题。 (6分)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 达之于其所忍, 仁也;人皆有所不为, 达之于其所为, 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 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①之心, 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②之实, 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 是以言餂③之也;可以言而不言, 是以不言餂之也, 是皆穿逾之类也。” (《孟子·尽心下》)

【注】①穿逾:穿穴逾墙 (行窃) 。②尔汝:轻贱之称。③餂 (tiǎn) :探取, 取利。

(1)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 的一项是 (3分)

A.人性本善, 恻隐羞恶之心都是人的本心所固有的, 所以会有所不忍和有所不为, 这是仁义的发端。

B.人人都有忍不住的时候和不愿意做的事情, 如果还能忍耐下去并坚持去做, 就可达到仁义的境界。

C.“无欲害人之心”、“无穿逾之心”、“无受尔汝之实”都只是人的善端, 必须加以扩充, 才能实现道德的完善。

D.用沉默的手段来探取对方隐藏于心的东西, 从而获得好处, 这种做法和人所共见的小偷行为一样的可耻。

(2) 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 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失言。知者不失人, 亦不失言。” (《论语》) 结合上面的选段, 谈谈言语 (说话) 有什么讲究。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24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l0~12题。

文艺领域愈演愈烈的“泛娱乐化”倾向, 已经引起了高层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场“反三俗 (低俗、庸俗、媚俗) ”的大讨论正在展开。但愿这场讨论能使人们认清“泛娱乐化”的根源和危害, 还文化界一个清新健康的环境。

“娱乐”是好是坏, 难以一言以蔽之, 因为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涵义。在前现代语境中, “娱乐”是人们劳作之余, 通过非生产性活动所带来的身心放松和调剂, 以达到生理和精神的愉悦状态;在现代语境中, “娱乐”是人们从事生产性劳动之外的闲暇时间和活动。它不再是劳动的补充和调剂, 而是人们生命本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人的发展、丰富和完善的途径, 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现代语境中, “娱乐”是一种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它是对于理性、正统、庄重感和仪式性的反叛、嘲讽、解构和消融, 试图以反叛者的姿态, 反对并解构一切正统的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前两种意义上的“娱乐”, 对于当下生活具有积极意义;而第三种“娱乐”大肆充斥我们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 则绝非幸事。

近十多年来充斥文艺领域的“泛娱乐化”, 不仅是市场力量的结果, 也不仅是肤浅的时尚风潮, 而是更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根源方面, 随着私人生活空间扩展和自由度增加, 人们的恋爱婚姻、情感偏好、闲暇娱乐等成为私人生活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它们与个体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幸福密切相关, 因此吸引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同时, 在“市场化”的“消费主义”浪潮之下, 人们也更多关注个体的成就, 追求个体的快乐;对于事关群体前途命运的严肃题材, 则相应的表现出淡漠和疏离。这是“泛娱乐化”得以形成的“群众基础”, 它一旦被市场化的、逐利取向的文艺创作“盯上”, 以“三俗”为代表的“泛娱乐化”就很容易滋生蔓延。

在思想文化根源方面, 则主要是受全球艺术发展趋势的影响, 即西方发达国家发端的, 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从严肃艺术向娱乐文化发展的倾向。在西方国家的后现代语境中, “泛娱乐化”具有独特的效应。但当它扩展到发展中国家, 并大规模充斥于其文艺创作领域之后, 就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在“娱乐至死”的喧哗声中, 一些需要严肃思考的重大命题难以开展, 理性、人本的工业化城市化文明建构更为艰难, 那些真正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具有高尚文化品格、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文艺作品, 其生存和传播空间反而受到挤压, 这是“泛娱乐化”真正的危险和吊诡之处。

文艺创作是精神活动的过程和产物, 它折射出创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心灵。沸腾而喧闹的娱乐看似繁华欢乐, 但承载人们精神的心灵, 甚至整个文化生态, 都有可能在无度的娱乐中荒芜沙化。泰戈尔说:“当他微笑时, 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 世界怕了他。”尼采也说, 感到安全和愉悦的人, 脸上会涌现出“精神的微笑”, 那是对美好生活所藏匿的无数舒适感到惊讶的标志;相反, 用尽气力、寻找一切机会放声大笑, 恰恰是焦虑不安的表现。所以, 呼唤思想和德性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回归, 恢复一种有道德、有价值的社会生活, 实在是“反三俗”的应有之义。

(摘自《解放日报》, 作者封寿炎)

10.下列中国“泛娱乐化”的成因的一项是 (3分)

A.恋爱婚姻、情感偏好、闲暇娱乐等关乎个体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幸福的问题, 正随着私人生活空间扩展和自由度的增加, 吸引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B.在“消费主义”浪潮下, 人们更多关注个体的成就, 追求个体的快乐;对于事关群体前途命运的严肃题材, 则相应的表现出淡漠和疏离。

C.在“娱乐至死”的喧哗声中, 那些真正具有深刻思想内涵, 具有高尚文化品格, 反映主流价值的优秀文艺作品, 其生存和传播空间受到挤压。

D.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化, 从严肃艺术向娱乐文化发展, 并成为全球艺术发展的趋势, 中国文化艺术深受影响。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 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娱乐只有在现代语境中, 才不是劳动的补充和调剂, 而是人们生命本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人的发展、丰富和完善的途径。

B.“泛娱乐化”既是对于理性、正统、庄重感和仪式性的反叛、嘲讽、解构和消融, 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补充、发展和丰富。

C.现代人内心焦虑不安, 只能用尽气力、寻找一切机会放声大笑, 所以以“三俗”为代表的“泛娱乐化”能拥有广泛的市场。

D.关于“反三俗”的大讨论, 其真正的价值意义在于呼唤思想和德性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回归, 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2.结合文本, 谈谈如何遏制文艺领域愈演愈烈的“泛娱乐化”。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选考) (15分)

本题为选考题, 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 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 文学类文本阅读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15题。

烧窑的用破碗

张晓风

小时候, 听人说“烧窑的用破碗”, 蒙蒙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渐渐长大才知道世间竟真是如此, 用破碗的, 还不只是窑户哩!完美的瓷, 我是看过的, 宋瓷的雅拙安详, 明瓷的华丽斗艳都是古今不再一见的绝色了, 然而导游小姐常冷静地转过头来, 说:

“这样一件精品, 一窑里也难得出一个啊, 其他效果不好的就都打烂了!”

大概因为是宫窑吧?所以惯于在美的要求上大胆越分, 才敢如此狂妄地要求十全十美, 才敢于和造化争功而不忌讳天谴。宫里的瓷器原来也是如此“一将功成万骨枯”啊!我每对着冷冷的玻璃, 眷那百分之百的无憾无瑕, 不免微微惊怖起来, 每一件精品背后, 都隐隐堆着小冢一般的尖锐而悲伤的碎片啊!

而民间的陶瓷不是如此的, 民间的容器不是案头清供, 它总有一定的用途。一只花色不匀称的碗, 一把烧出了小疙瘩的酒壶都仍然有生存权, 只因为能用。凡能用的就可以卖, 凡能卖的就可以运到市场上去, 每次窑门打开, 一时间七手八脚, 窑便忽然搬空了。窑大约是世上最懂得炎凉滋味的一位了, 从极热闹极火炽到极寂寞极空无——成器的成器, 成形的成形, 剩下来的是陶匠和空窑, 相对峙立, 仿佛散戏后的戏子和舞台, 彼此都疑幻疑真起来。

设想此时正在套车准备离去的陶瓷贩子忽然眼尖, 叫了一声:“哎!老王呀, 这只碗歪得厉害呀, 你自己留下吧!拿去卖可怎么卖呀, 除非找个歪嘴的买主!”

那叫老王的陶匠接过碗来, 果真是个歪碗哩!是拉坯的时候心里惦着老母的病而分了神吗?还是进窑的时候小么儿在一边吵着要上学而失手碰撞了呢?反正是只无可挽回的坏碗了, 没有买主的, 留下来自己用吧!不用怎么办?难不成打破吗?好碗自有好碗的造化, 只是歪碗也得有人用啊!

捏着一只歪碗的陶匠, 面对着空空的冷窑, 终于有了一点落实的证据——具体而微温, 仿佛昨日的烈焰仍未褪尽。

在满窑成功完好的件头中, 我是谁?我只愿意是那只瑕疵显然的歪碗啊!只因残陋, 所以甘心守着故窑和故主, 让每一个标价找到每一个买主, 让每一种功能满足每一种市场, 而我是眷眷然留下来的那一只, 因为不值得标价而成为无价。

成年后读梅尧臣写瓦匠的诗: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张俞写蚕妇的诗也类似:

昨日到城廓, 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原来世事多半如此吗?一国之中, 最优秀的人才注定只供外销①吧?守着年老父母的每每是那个憨愚老实的儿子。如果这是一个瓦匠买不起瓦的世界, 英雄豪杰或能鼎革造势, 而我不能, 我只愿是低低的茅檐, 为那老瓦匠遮蔽一冬风雪。如果蚕妇无法拥有罗绮, 我且去作一袭黯淡发白的老布衣, 贴近她愤愤不平的心胸。至于那把一窑的碗盘都卖掉的陶匠, 我便是他朝夕不舍的歪碗, 或喂水, 或饮粥, 或注酒, 或服药, 我是他造次颠沛中的相依。他或者知道, 或者并不知道, 或者感激, 或者因物我归一也并不甚感激, 我却因而庄严端贵如同唐三藏大漠行脚时御赐的紫金盂。

(选自《张晓风的国学讲坛》, 花城出版社)

【注】①作者写作此文时, 台湾大批学子留学并定居海外。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由俗语“烧窑的用破碗”入题。作者对这一俗语起初是不理解, 到后来有了深切的领悟。

B.作者在旅游时为完美的瓷器所吸引, 导游小姐的话让他知道精品得来之不易, 感受到精品的极致的美。

C.作者将陶匠和空窑比作散席后的戏子和舞台, 形象地写出了窑搬空之后, 陶匠内心的寂寞和失落感。

D.作者在文中引用梅尧臣写瓦匠和张俞写蚕妇的诗, 意在抨击世间的不公, 表达对贫贱者的深切同情。

E.作者运用了想象、对比、拟人和比喻等手法, 通过平凡的生活情境表达出对世事的感悟。

14.为什么说瑕疵显然的歪碗“因为不值得标价而成为无价”?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最后一段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 谈谈你的认识。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6~18题。 (15分)

“自然之友”梁从诫

尽管人们在提起梁从诫时, 总是习惯性地加上“梁启超之孙”、“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的头衔, 但他的种种行为却显得颇为“寒酸”。他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印在用过的废纸上, 事先剪成一小叠, 做成“名片”。每次外出吃饭, 即便是赶赴香槟酒晚宴, 他都随身携带一个大布袋, 里面装着勺子、筷子。他拒绝纸巾, 只使用一方发黄的白手帕。

梁从诫明白, 环保主义者光做到“身体力行”是不够的, 还必须有能力、有策略去影响他人。然而, 十几年中, 人们常常看见梁从诫单薄而无奈的身影, 在一个工业发展狂飙突进的国度中显得格格不入。他像一个孤独的老人, “可他依然坚持着, 淡然而从容”。

一名“自然之友”的工作人员记得,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 梁从诫经常在国家机关、大学和社会机构进行演讲。有一次, 全场只有5名观众。他却笑着说:“如果我能在你们5个人的心中种下5颗绿色的种子, 我就很欣慰了。”

他甚至感召了一名在五道口服装批发市场摆摊的小伙子。这个染着金发, 崇拜切·格瓦拉的年轻人, 每天收摊时, 总会穿梭于市场的各个角落, 捡拾废弃的塑料袋。

然而, 这位温文尔雅的学者, 在许多场合, 都是“不受欢迎的人”。一段时间里, 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梁从诫, 总是这样一个老头:执拗、脾气火暴, 不撞南墙不回头。

1999年, 他应邀到上海参加全球500强财富论坛。面对台下的经济巨头, 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毫不客气地说:“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世界工厂’实际上只是‘世界厨房’。用我们的原料做好饭菜, 端上国际大餐桌, 给我们剩下一堆鸡毛蒜皮烂骨头, 还有烟熏火燎的污染!”

2001年, 在北京城市河道治理对话会上, 他因为河床干涸的缘由, 与一位北京市领导争执得面红耳赤。他当面斥责:“你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以至于这位官员气得拂袖而去。

然而与外界给予的高度评价相比, 梁从诫内心一直有着深深的挫败感。“我们祖孙三代都是失败者。”他私下不止一次跟友人感叹。

有感于败多胜少, 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 梁从诫曾把环保比作“一场难以打赢的战争”。但尽管如此, 他还是屡败屡战。他说:“不能因为赢不了就不打, 就像你知道人总是要死的, 不能因为这个就不好好活了。”

唯一让他欣慰的是, “自然之友”开始受到足够的重视。一次, 在全国人大有关环境立法的会议上, 作为唯一一家被邀请的NGO (非政府组织) , 邀请信的抬头写的是“自然之友”, 而不是“梁从诫”。

有人评价, 很大程度上, 梁从诫是利用他的家族名望促进了“自然之友”的发展、壮大。然而, 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都知道, 其实, 梁从诫十分抗拒贴上“名门之后”的标签。每有学校请他演讲, 打出“梁启超之孙, 梁思成、林徽因之子”的横幅, 立即都会被他拿下。他跟人解释:“我都70多岁了, 每次一介绍, 我还是别人的儿子, 甚至孙子, 我不喜欢。”

“我们祖孙三代如果说有共同点的话, 那就是社会责任感。”一次专访中, 梁从诫认真地说, “梁家三代生于斯、长于斯, 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 我们只能为这个社会、为这块土地、为这个民族,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

(摘自2010年11月3日《中国青年报》, 作者周凯莉)

16.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的两项是 (5分)

A.梁从诫身体力行做环保, 他的种种颇为“寒酸”的生活细节与他“名门之后”的身份很不相称。

B.面对全场只有5名观众的窘境, 梁从诫没有气馁, 依然坚持演讲, 努力在人们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

C.温文尔雅的梁从诫骨子里有一股倔脾气, 这使他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四处碰壁, 有着深深的挫败感。

D.梁从诫十分抗拒“名门之后”的标签, 他不愿意自己到老了还不被世人看重, 还活在祖父、父母的影子里。

E.文章重在表现梁从诫在环保事业方面所做的努力, 丰富的事例和精彩的话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17.文中说全国人大会议的邀请信上抬头写的是“自然之友”, 而不是“梁从诫”, 这意味着什么?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篇人物通讯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 (13分)

19.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 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 内容合理。 (3分)

诗人说:“一株三叶草, 再加上你的想象, 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因为, 每一汪水塘都有海洋的气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 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湖北省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 然后重新编排再发给学生学习。在重新编印的经典读本中, “昔孟母, 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校方解释, “昔孟母, 择邻处”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启示读书考取功名是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材料二: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 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 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1)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概述。 (150字左右) (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 (7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上海“11·15”火灾“头七”这天, 10万上海人自发用鲜花铺满了胶州路教师公寓外的街道。不少市民为祭奠者免费提供鲜花, 代外地网友献花。

江苏盐城一位常年捡破烂的83岁老人张忠泉, 将自己多年积蓄的10万元巨款捐给慈善机构, 而他自己每天的伙食费不过2元。

东莞富豪刘柏权与儿子及直升机教练, 见到两名劫匪骑摩托车抢劫路人。他们出动保时捷跑车、私人直升机、游艇全面围堵, 将劫匪擒获。

对以上材料, 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请以“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自定文体,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1) 亦余心之所善兮 (2) 足以极视听之娱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幽咽泉流冰下难

(5) 则天地曾不能以—瞬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C (阴:暗中)

3.A ( (2) 说的是贾诩的名望, (5) (6) 是间接表现)

4.B (曹操撤军, 因“国内有故”, 而非因兵败。后一句也与文中所述不符)

5. (1) 要是不成功, 那么再逃跑也不迟。 (“若”、“济”、“后”各1分, 译文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2) 李傕等因为这次功劳想让贾诩做侯, 他坚决推辞不接受。 (“以”、“侯”、“固”各1分, 译文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6. (1) (1) “柳”是春的象征, 而“柳丝袅娜”无力摇摆, 说明已经是暮春时节了。 (2) 折柳送别乃古代习俗, 柳丝有暗示离别之意。 (3) 柳丝袅娜无力下垂, 正表现出女主人公因思君而慵懒失意的样子。 (答出一点得2分, 答出两点得3分)

(2) (1) 反衬 (说“衬托”亦可) , 罗帷垂彩, 翡翠斑斓, 反衬女主人公的孤寂。 (2) 拟人 (说“移情”亦可) , 写香烛流泪, 其实是表现女主人公的悲伤之情。 (3) 借景抒情, 花落鸟啼的暮春景象加重了女主人公的哀伤。 (说出其中一种艺术手法即可:手法1分, 表达效果2分)

7.B、E (B项: (1) 不是《新青年》, 而是屠格涅夫的小说《前夜》; (2) 觉民听了这句话后并没有激起热情, 而是态度温和平静, 认为做事不能激进。E项: (1) “莫斯科”应为“彼得堡”; (2) “首席枢密官急着要去见他的瑞士情人, 副枢密官纵情声色而没来得及阅读卷宗”, 是法院初审马斯洛娃案时庭长、副检察官的所为。上诉到枢密院被驳回的原因是, 首席枢密官和“为这个妓女惹出这样一场麻烦, 再加上为她辩护的名律师和涅赫柳多夫本人都到枢密院来出庭, 在他看来是可恶之至”的另一位枢密官都反对撤销原判)

8. (1) 香菱拜黛玉为师, 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的诗并有所感悟;然后一边读杜甫的诗, 一边尝试创作咏月诗。 (2分) 香菱作诗时非常专注, 但她写的第一首诗措辞不雅, 第二首诗过于穿凿; (2分) 最后, 她在梦中得到一首新巧有意趣的好诗。 (1分)

(2) 一个小女孩用糖把小山羊领到屋角里, 解下挂在它脖子上的小荷包, 倒出里面的一组字母。 (2分) 小山羊熟练地用金爪子把字母排成“弗比斯”这个词, 泄露了爱斯梅拉达心中的秘密。 (2分) 原来, 爱斯梅拉达爱慕弗比斯, 训练小山羊排出他的名字。 (1分)

9. (1) B (对“不忍”、“不为”的理解有误)

(2) 说话要得体适当。要像孔子所说的那样, 注意说话的时机, 以免失掉友人 (错失人才) 或说错话;也要像孟子所说的那样, 注意说话是否符合“义”, 不得存有试探取利等不良动机。

【参考译文】孟子说:“人人都有不忍心干的事, 把它推及到他所忍心去干的事上, 就是仁;人人都有不肯去干的事, 把它推及到他所肯干的事上, 就是义。一个人能把不想害人的心理扩展开去, 仁就用不尽了;一个人能把不愿扒洞翻墙 (行窃) 的心理扩展开去, 义就用不尽了;一个人能把不愿受人轻蔑的心理扩展开去, 那么无论到哪里, (言行) 都是符合义的了。士人, 不可以交谈而去交谈, 这是用言语试探对方来取利;可以交谈却不去交谈, 这是用沉默试探对方来取利, 这些都是扒洞翻墙一类的行径。”

孔子说:“可以跟他说话却不跟他说, 就会失掉友人 (错失人才) ;不可以跟他说话却跟他说, 就会说错话。有智慧的人不会失掉友人 (错失人才) , 也不会说错话。”

10.C (是“泛娱乐化”的结果, 不是成因)

11.D (A娱乐只有在前现代语境中, 才是劳动的补充和调剂, 在现代和后现代语境中都不是。B前后矛盾。C没有必然因果关系)

12. (1) 引导文艺创作多关注事关群体前途命运的严肃题材; (2) 抵制西方“泛娱乐化”思潮影响; (3) 倡导多创作思想深刻、品格高尚、反映主流价值的优秀文艺作品。 (每点1分)

13.BD (B项“感受到精品的极致的美”有误, 作者感受到的是“每一件精品背后, 都隐隐堆着小冢一般的尖锐而悲伤的碎片”。D项“意在抨击世间的不公”有误, 联系下文“原来世事……憨愚老实的儿子”可知)

14.答案要点: (1) 歪碗残陋, 在世人眼中它毫无价值, 不值得标价; (2) 但它甘守着故窑和故主, 这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因而在故主的心中成为无价之宝。 (每点2分)

15.答案要点: (1) 甘守故土, 与故土贫贱相依。 (2) 甘于平凡, 默默奉献。 (3) 对贫贱者怀有悲悯情怀。 (4) 保持作为平凡者的尊严。 (应结合文本, 每点2分, 答出3点即可)

16.CD (C项“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有误, 从上文的“在许多场合”和下文的“外界给予的高度评价”可知。D项“他不愿意自己到老了还不被世人看重”有误, 联系该段内容可知,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家族名望来促进“自然之友”的发展)

17.答案要点: (1) 说明“自然之友”发展壮大并开始受到重视; (2) 表明“自然之友”的受邀请并不是因为创办者梁从诫的“名门之后”身份。 (每点2分)

18.答案要点: (1) 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的现状说明了“自然之友”的存在价值, 本文对推行环保有促进作用。 (2) 梁从诫的淡泊名利、执著、正直、不畏权势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等可贵品质对世人有着感召力。 (应结合文本, 每点3分) (只要言之成理, 即可酌情给分)

19.示例一:每一棵绿树都有森林的苍翠, 每一片白云都有天空的回忆。

示例二:每一片花瓣都有百花的芳香, 每一个雨滴都有云朵的味道。

示例三:每一颗沙砾都有大地的性格, 每一颗星星都有宇宙的奥秘。

(写一句只能得1分)

20. (10分)

(1) 示例一:传统文化经典遭“肢解”

示例二:湖北、山东在中小学中推行经过删节的国学读本。

(意思对即可)

(2) 示例一: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传统也不全都是精华, 传统国学中有不少内容带有局限性, 它们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受到时代环境和作者自身价值观的影响, 已经不适应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 对中小学生显然是不适宜的。如果不加以甄别删除, 会使得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园, 扭曲学生的价值观念。

示例二:传统经典经历时间的淘洗, 不可删节。《三字经》《弟子规》《劝学诗》等经典文本, 之所以被人们广为传诵, 历百千年而不衰, 并不是某种权力意志强行钦定的结果, 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 由无数父母、孩子和老师自发地选择出来的。这说明经典文本是公认的传统文化精华。删改经典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示例三:删节传统经典是无知的行为。“肢解”《三字经》等经典文本的行为, 既是一种不尊重历史的行为, 也是一种不尊重教育规律的无知行为。将几句所谓“过时”或富有争议的句子予以剔除, 这似乎是在给学生提供一种“标准答案”, 实际上是对学生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强行侵夺。禁止全文推荐阅读这些经典文本, 不仅是在小题大做、杞人忧天, 而且暴露了一些教育部门的文化虚弱症。几个句子就把一些人吓坏了, 这也显得太不自信了吧!

示例四:删节传统经典, 违背了教育的职责。推行删节版经典, 看似是为了学生, 让学生不受经典某些部分的负面影响而变坏, 看似是只选择优良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殊不知, 这其实是欺骗学生, 是在推卸应有的教育责任。教育的责任并不在于删节, 而在于给出真相, 在于告诉学生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华, 给学生以全面的知识。如此, 学生才有“抵抗力”, 才会从容面对社会现实, 而不拘泥于经典。

示例五:教育者无权删节传统经典。有选择性的阅读固然没错, 但这种选择权应当掌握在学生手里, 或者至少在这种取舍过程中学生要有发言权。学生有选择阅读原著的权利, 教育部门不应当无视学生的这种权利。更何况,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按照教育部门的这些做法, 估计《红楼梦》早被“肢解”得七零八落了。

示例六:对传统经典应多一点包容。正如人要多吃五谷杂粮, 所需营养才会均衡, 身体才会健壮一样, 人在精神食粮的摄取上也应该丰富多元, 不可因噎废食。西哲罗素有言: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阅读的丰富多元即是一种幸福。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真实多元的阅读世界。与其“肢解”一些经典文本, 还不如给学生多一点选择的空间。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21.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贾诩字文和, 是武威姑臧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人了解他, 只有汉阳阎忠认为他是一个特异的人才, 说贾诩有张良、陈平一样的奇才。

董卓进入洛阳, 贾诩以太尉掾的身份担任平津都尉, 后来又升为讨虏校尉。董卓被打败后, 众人都很害怕, 当时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想解散军队, 抄小路回到家乡。贾诩说:“我听说长安城中正商议想要把凉州人都杀光, 如果各位将领丢下部队单独行动, 就是个亭长也能捆住你们。倒不如带领部队往西去, 在所到的地方招募士兵, 来攻打长安, 替董公报仇, 要是幸运的话事情成功了, 我们就可以遵奉国家的命令去征讨天下的叛贼, 要是不成功的话, 那么再逃跑也不迟。”大家都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李傕于是往西攻打长安。后来贾诩担任左冯翊, 李傕等因为这次功劳想封他做侯, 贾诩坚决推辞不接受。于是改任命贾诩做尚书, 主管选举贤才, 任内匡正、助益的事情很多, 李傕等跟他亲近但是又害怕他。这时候将军段煨驻守在华阴, 他和贾诩是同郡人, 贾诩就离开了李傕归顺了段煨。贾诩向来名声很好, 为段煨的士兵所仰慕。段煨内心害怕贾诩夺去自己的权势, 但表面上对待贾诩礼节很周到, 贾诩愈感到不安。

张绣驻守在南阳时, 贾诩暗中和张绣勾结, 张绣派人迎接贾诩。贾诩劝说张绣和刘表联合。太祖接连攻打张绣, 有一天早上他带兵撤退, 张绣亲自带着士兵追击他。贾诩对张绣说:“您一定不可追击他, 要是追的话肯定会失败的。”张绣不听贾诩的话, 出兵和曹操交战, 结果大败回来。贾诩对张绣说:“现在快速去追击曹操, 再战一场的话肯定能取得胜利。”张绣道歉说:“我没有听您的话才到了现在这个局面。现在已经失败了, 为什么还要去追击他呢?”贾诩说:“用兵的形势有了变化, 马上去追击他肯定是有利的。”张绣相信了他, 于是收拾散乱的部下去追击曹操, 和曹操大打了一仗, 果然获胜回来。他问贾诩:“我用精兵追击曹操撤退的军队, 您却说我肯定会失败的;等我撤回来用打了败仗的士兵去追击曹操打了胜仗的军队, 您却说一定会取胜。一切都像您说的那样, 为什么这些违反常理的事情却全部得到了验证呢?”贾诩说:“这个道理很简单!将军您虽然很擅长用兵打仗, 但不是曹操的对手。曹军虽然刚刚撤退, 曹操肯定会亲自断后的;追击的军队虽然很精锐, 但是将领既然不如人家, 他们的士兵也很精锐, 所以知道您会失败的。曹操在进攻将军时没有什么失误, 尚未倾尽全力却撤退了, 肯定是国内发生了变故;而且他们已经打败了您, 一定会轻装快速前进, 即使留下将领来断后, 这些将领虽然勇猛, 也不是将军您的对手, 所以虽然用打过败仗的士兵还是能够取得胜利的。”张绣于是很佩服。这以后, 太祖在官渡抵抗袁绍, 贾诩说:“不如归顺曹操吧!”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 带领部队归顺了太祖。太祖看到他们来归降心里非常高兴, 上表推荐贾诩为执金吾, 封为都亭侯, 后来又升为冀州牧。

文帝继承了皇位, 任命贾诩担任太尉, 并进爵为魏寿乡侯。贾诩在七十七岁时去世。他的谥号是肃侯。

2014年高考语文模拟练习三 篇3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商国是绿草如茵

着陆(zhuó)螳臂当车(dāng)

B.蓬荜生辉察言观色

亩产(mǒu)载歌载舞(zài)

C.不加思索墨守成规

卷帙(juǎn)雕栏玉砌(qì)

D.惹是生非对薄公堂

粳米(jīng)宁缺毋滥(nìng)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江苏将在全国率先开展并适时公布可入肺颗粒物检测的数值,体现了地方政府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执政理念。

B.现任政府如果不能推动官员财产公开,把权力晒在阳光下,就难以真正改变目前公款消费、权力寻租,也就无法保证反腐的有效性和长久性。

C.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D.《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火爆源于人们对在长期“女主内、男主外”文化中存在的“父亲角色失位”现象的重新审视。

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提取重要信息,按要求分别写一句话。(4分)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也称柳泉居士。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他少负才华,年轻时即考取秀才,但以后多次参加科举,到老未中举人。家境贫寒,长期做私塾先生。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闲时坐于村口,供人茶水,与之闲谈,搜集大量素材,创作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全书共490余篇,现在已有日、英、法、德、意、俄、越南、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西班牙等20多种语言的译本。

(1)突出蒲松龄的身份,不超过25字。(2分)

(2)突出蒲松龄的成就,不超过25字。(2分)

4.北京时间2月8日凌晨,2014索契冬奥会开幕式在菲施特奥林匹克体育场盛大开幕。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第22届冬奥会正式开幕。整个开幕式充满了具有俄罗斯特色以及历史底蕴的艺术气息,不过在奥运五环亮相环节却出现乌龙,五朵雪绒花只开四朵,导致五环变为了四环加一朵雪绒花的场景出现。假如你是一名当时在现场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巧妙的解说词化解这个尴尬。(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有删减)

5.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分)

(1)莫有开之使前者

(2)发而读之

(3)而至者鲜焉

6.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C.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7.把句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2)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3)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8.作者在文中以孔子、孟子和杨雄、王通为例,意在证明什么样的观点?请简要述之。(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祝英台近

岳珂①

淡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注] ①岳珂:字肃之,号亦斋、东几,晚号倦翁,汤阴(今属河南)人,岳飞之孙、岳霖之子。

(1)词中写到“鸣榔声”“风声”“涛声”“更鼓声”等众多声音。试分析其艺术效果。(3分)

答:

(2)词中写“关河无限清愁”,请结合全词概括词人写到哪些“愁”?(4分)

答:

(3)明代杨慎在《词品》中称此词:“与辛幼安‘千古江山一词相伯仲。”简述其理由。(3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悟已往之不谏,。(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

(4),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飞湍瀑流争喧豗,。(李白《蜀道难》)

(6),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7)庄生晓梦闻蝴蝶,。(李商隐《锦瑟》)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浅滩

张抗抗

(1)用达斡儿话或满语,可以将这条大江的名字译为:平安的江。那江水几千年几万年安分守已地流淌。虽说是本国疆土上最冷最北的江,但在这条江上行船,却极少有什么风险。

(2)要去源头的洛古河,水路全程一千余公里。

(3)夜气弥漫,白色的双体客船轻盈地顶水起航。忽然船底发生惊天动地的巨响,那巨响来得特别,船的四壁似遭到无数锋利的石块袭击,又似有粗重的金属互相敲击。马达发出绝望的颤抖,舱壁的灯摇摇欲坠。船身似乎就要断裂,却还竟然跌跌撞撞地挣扎,有什么巨大的力量将它死死拽住,它哼哼着,呻吟着,终于,不动了。

(4)有水手们急促的脚步声上上下下地冲上甲板,有喊声、吼声,忙而不乱。有人说,是船搁浅。

(5)只见那船身几乎已横了过来,将船头对着江岸、微微喘息着,似要摆脱江底那双魔爪的纠缠。却无济于事。

(6)今年水瘦。

(7)没事。江底除了泥就是石头子儿,没啥玩艺儿,船坏不了。

(8)照这情形往上走,浅滩可不老少。

(9)有乘客三三两两在船舷上议论,声音从浓黑的夜雾中钻过来。马达已无可奈何地熄火,整条船停止了呼吸,奄奄一息地瘫软虚浮。它似被世界抛弃的一条小船。它眼前明明有光亮,却被吞没在黑暗中;它身上明明有力气,却被困陷在淤泥中;它心中明明有勇气,却消耗在无谓的等待中。

(10)它过得了险滩,却过不了浅滩么?

(11)它过得了险滩,却过不了浅滩。也许就因为险滩太险,而浅滩又太浅了。

(12)它无声无息地钉在黑暗中,如同江心一块突起的礁石。

(13)却竟然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责难。客舱里,老爷子枕着自己的行李睡了,行李里有在黑河街里百货买回的电饭锅和电动玩具,会让他做个好梦;妈妈搂着娃娃蜷在长椅上睡去了,娃娃的口水淌出一条小河……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责难。人们很宽容,很谅解。浅滩,就像人生、就像人这一辈子,真要顺顺当当、平平安安啥坎儿没有,还倒怪了,倒叫人心里不踏实。浅滩说明船大,没听说小船浅住的,船也像人呐……

(14)夜深了,梦中隐隐听到长长的汽笛。隔了许久,船身猛地一震,只觉得人整个儿飘浮起来,悠悠地荡开去。马达轰然鸣响,绞盘的缆绳嘎嘎作响,从船头传至船尾。甲板上有粗哑的嗓子欢呼——它,复活了。披衣跑出去,朦胧的薄雾中,只见一只小小的货船,从大船旁边摇摇晃晃驶开去。

(15)汽笛又响了,是诚挚的敬礼。甲板上站满了人,朝看不见人影的小船挥手。

(16)是的,那是一只小船。小船不怕浅滩,小船通过了浅滩。小船把大船拽出了浅滩。

(17)大船过得了险滩,却过不了浅滩么?

(18)是的,它过不了浅滩。它吃水1.4米而大江枯水期最浅处仅1.2米。浅滩承受不了它的重量、它的雄心、它的深度。它生来是要在大江里航行的,它在浅薄的河道里受挫。它让浅薄拦截了,它悲哀之至。

(19)然而谁都认为这是一条浩浩荡荡、满满登登的平安的江。如果不是江图上有着记载,谁也不会想到在那样深沉、雄浑的大江江床上,浅滩竟一个接一个排到源头……

(20)干旱的六月竟泄露了大江的隐秘。大江从此坦然真实。

11.请分析文章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12.请赏析文章第9小节画线句的表达特色。(4分)

答:

13.文章第13小节两次写到“没有人抱怨,没有人责难”,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4.浅滩发生的故事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和社会哲理,请探究其深刻意蕴。(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

张謇:从状元到资本家

邱永汉

张謇,字季直,江苏通州(今南通)人。咸丰三年出生于一个富农兼小商人家庭。16岁考取秀才,但因家道中落辍学,长期以游幕为生。光绪十年(1884)重新致力于科举考试,次年参加乡试,以第二名中举,时称“南元”。二十年(1894)春,奉父命进京参加会试,高中一甲一名,循例授翰林院修撰。

甲午战后,爱国救亡和维新变法的浪潮勃兴,要求独立发展民族近代工业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张謇愤于清廷的“昏聩”,同时又深忧外资于内地设厂,将会导致“尽撤藩篱”“喧宾夺主”的恶果,因此产生“实业救国”的思想。他在光绪二十一年夏为张之洞起草的《条陈立国自强疏》,比较明确地主张:尽速讲求商务、工艺,采取保护政策,各省设立商务局、工政局,提倡招商设局、建立公司,以谋抵制洋货倾销。次年初,张之洞奏派张謇和在籍前国子监祭酒陆润庠分别在通州、苏州设立商务局。张謇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这就是清末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状元不做官却改行办厂,这个现象诚然怪异,但并非偶然。19世纪末,民族工业非常幼弱而又渴望发展。根据历来痛苦的经验,民族工商业者把与官府打交道视若畏途,迫切希望有一种中间力量可以充当他们与官府之间的桥梁。于是,像张謇这样的开明绅士应运而生了。

大生纱厂最初确定是商办,筹集资金十分有限。张謇无可奈何,只得向官府寻求援助,以求解决集资难题。拖到二十四年(1898),大生纱厂才正式在通州城西唐家闸破土动工,次年建成投产。但开工以后需用棉花日多,资金周转更加困难。张謇再次向官府求援,结果碰壁而归;请求另派殷富绅商接办,又未能得到许可。张謇等走投无路,纱厂刚刚开工就准备出让、停产、闭厂,可见幼弱的民族近代工业前景是多么暗淡。幸好这几年华洋机纱已经在通海地区畅销,纱价一直看涨。大生纱厂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而且又可以节省大量长途运费,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总算初步站稳了脚跟。大生纱厂的利润逐年增长,到宣统三年(1911)为止,共获净利370余万两,这就是张謇进一步创办各种企业的本钱。

从光绪二十七年到三十三年(19011907),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在辛亥革命前夜出现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

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去努力兴办学堂,而他首先致力于师范教育。光绪二十八年着手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是清未第一所师范学校,同时还创办了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并陆续兴办一批小学和中学。为了给各项企业提供技术力量,张謇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师范学校的测绘、蚕桑等科发展成为十几所职业学校。

但是好景不长,欧战后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再次使民族工商业陷于凋敝。大生资本集团很快由盛而衰,张謇被迫把全部企业交给债权人江浙财团接办,将近30年苦心经营的企业体系濒于土崩瓦解。

张謇晚年周旋于各派军阀之间,希望结束军阀混战,让民族资本主义有一个得以顺利发展的和平环境。然而,时代的变化不以他的想法为转移,他的这些梦想必然走向幻灭。

1926年7月17日,张謇病故。这年春天,他曾赋长诗以寄孤愤。结尾几句是:“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这不仅是他暮年处境的自我写照,也是整个民族近代工业的真实写照。

15.根据文意,说说哪些因素使张謇实现了“状元办厂”。(6分)

答:

16.张謇办学有什么特点?反映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6分)

答:

17.张謇作为民族近代工业创建和发展的先驱,你认为他在哪些方面值得后人学习与继承?(6分)

答: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由于气温骤降,突降大雪,不少汽车陷在雪地里动弹不得。有些人结伙给人推车,并收取一定的报酬。对此,人们议论纷纷。

有人说,这简直是趁“雪”打劫,什么事都向“钱”看齐,现在的人怎么都掉钱眼里了呢?

有人说,无私奉献固然可敬,但是付出劳动,收取报酬,也没什么不可以。

还有人说,现在有些人总喜欢站在高处“指点江山”。轮到你,你会奉献吗?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参考答案

1.A(B项,“亩”应读“mǔ”;C项,应为“不假思索”,“卷”应读“juàn”;D项,“对薄公堂”应为“对簿公堂”)

2.C(A项,搭配不当,“开展”与“数值”不搭配;B项,成分残缺,“改变”后面缺中心语“的现状”;D.语序不当,“长期”应在“存在”前)

3.(1)《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是清代山东文学家。(或“清代山东文学蒲松龄是《聊斋志异》的作者”)(2分)(2)文言小说圣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20多种译本。(2分)(要求:信息准确,句式合理,句子通顺)

4.参考示例一:在音乐声中,雪绒花在悄然变化,从花心慢慢扩张,边缘逐渐平滑,这就是奥运五环。也许现场这一瞬间稍有不完美,那是在告诉你,这朵雪绒花代表的就是冬奥会。参考示例二:五朵雪绒花在空中飘过,最后变成四环,为什么少一环呢?是因为这一环等待着我们冬奥会的奥运健儿以他们奋力拼搏的成绩和汗水来打开。让我们拭目以待奥运健儿的五环拼搏精神吧。

5.(1)开:开导;(2)发:启封,打开;(3)鲜:少,很少

6.B(解析:文中说“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所以“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错误)

7.(1)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2)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3)这就是足下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

8.参考答案:通过正反对比,意在证明“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自至”的观点,提倡要写好文章,应重视实践,重视道的追求。

参考译文:

前次有辱先辈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何以能达到这种地步呢?然而还是感到无所适从,担心没有人开导自己以求更进一步,这是先辈好学自谦的话啊!

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先辈学问精深,文章雄健,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需借助我的声誉而被看重、借助我的力量而被提升的。然而先辈却惠然下问,责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没有时间选择人而向我询问吗?

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探求道理,但是能到达这一境界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其中,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至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

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编纂“六经”,只用了很短的时间。为什么他花费时间短,却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呢?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所以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匆忙奔走,没有空闲著书,荀子据说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杨雄、王通,他们只是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不够充分却勉强要写作的文人!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就以为文人只要努力写作就足够了,因而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可是越发达不到效果。这就是足下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就是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

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虽然学习道理但未能学到,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有幸啊!欧阳修禀告。

9.(1)①借“鸣榔声”“风声”“涛声”引发词人的愁绪;②借“更鼓声“突出边疆战事的紧张;③借众多声响构成了一部雄浑的交响曲,极有韵味。(2)①“关河”“不堪临鉴”,写山河破碎、中原沦陷之愁;②“正霜鬓、秋风尘染”,写年华已逝、人生衰老之愁;③“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写期盼沙场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之愁;④“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写对统治者划江而治、醉生梦死而又不思收复失地之愁。(3)①都起笔不凡,所写之景壮阔雄奇;②都以南宋中原沦陷、期望收复故土为写作题材;③都抒发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难以实现壮志的悲叹;④全词都体现豪壮悲凉的风格和爱国的主旨。(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10.(1)知来者之可追(2)不尽长江滚滚来(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乱石穿空(5)砯崖转石万壑雷(6)别有幽愁暗恨生(7)望帝春心托杜鹃(8)敏于事而慎于言

11.交代大船搁浅的发生地;写“平安的江”与下文的浅滩搁浅形成对比;同时也与文章末尾的内容构成照应,引发思考。

12.运用了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内心感觉的角度,刻画出大船搁浅时无奈、孤独、悲哀的情态,惟妙惟肖,发人深思,意味深长。

13.第一处紧承客船搁浅之事,总写人们对这一突发事件的态度,引出下文对乘客各种情态的描写。第二处的反复,一是强调了人们的态度,更是引出了有关人生的深刻思考,将文章的内涵引向深入。

14.人生如行船,总会遇到浅滩,不会总是顺当、平安,遭遇不测也是在所难免;面对生活中的意外,抱怨和责难没有意义,要习惯于服从命运的安排;就像浅滩无法承受大船一样,人的雄心必须在广阔的天地里驰骋;有时候打败人的不是困难,而是浅薄。(答对三点得6分)

15.(1)甲午战后,爱国救亡和维新变法的浪潮勃兴,要求独立发展民族近代工业的呼声日益强烈;(2)张謇已具有兴办实业、抵御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商品倾销的思想;(3)张之洞奏派张謇在通州设立商务局,使他获得创业机会;(4)他是在官籍的乡绅,能联系官商两方面,顺应了民族工商业者的需求。(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四点6分)

16.办学特点:首先重视师范教育,然后兴办基础教育,循序渐进;注重教育的实际应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思想:利用教育传播科学技术知识,为发展民族近代工业、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服务。

17.(1)抛弃高官,兴办工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2)走实业救国之路,倡导富国必先发展实业的思想;(3)发展工业首先要重视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每个要点2分)

18.按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判分。

2018年高考语文冲刺练习七 篇4

(九)下面是出国留学网整理的“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模拟练习题”,欢迎阅读参考,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模拟练习题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根据事先得到的情报,我军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设好埋伏,守株待兔,一举全歼了鬼子的增援部队。

②新近的“嫦娥三号”带着国人的梦想与祝福飞赴月球并成功落月,这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上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③建于森林的房子,要低调而不突兀,要具有独特性,如此才能将建筑同步于自然,甚至成为周围环境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使建筑融入自然又从自然中脱颖而出。

④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为受灾的同胞慷慨解囊时,这位据说身价过亿的富豪却细大不捐,引起了大家的议论。⑤王书记神情庄重,用和刚才一样的声调侃侃而谈,声音略微高些,以使全屋的人都能听见,口气却相当平静而严肃。⑥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A.①③⑤ B.②⑤⑥C.③④⑥ D.②④⑤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全球最快的轿车车型问世!奔驰官方改装商Brabus声称,其基于奔驰顶级轿车S级打造的新款SV12RBiturbo800轿车的最高时速将能够达到每小时300多公里左右,这将使该车成为全球最快的轿车。

B.《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一书讲述了王石的风雨人生历程,其中既有对商业法则的探索,也有对职业经理人道德底线的思考。

C.国家公祭日是缅怀过去、牢记历史的措施,也是中国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D.美国研究人员使用硅胶材料成功地仿制出新型的黏附装置,巴掌大小面积的这种材料不仅能支撑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在玻璃幕墙上攀爬,而且双手可以自如切换。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看着我们周围。每一棵树、每一叶草、每一朵花,都不化妆,①它们会衰老和凋零,但衰老和凋零也是一种真实。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②

A.①它们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都本色而自然。②为何要将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 B.①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它们都本色而自然。②不要将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

C.①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它们都本色而自然。②为何要将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 D.①它们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都本色而自然。②不要将自己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

二、古代文化知识

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秩”字从禾,从失;“禾”指五谷、俸禄,“失”意为“动态排序”。它的本义是“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可引申为“官吏的官阶或品级”。“贬三秩”是指“连降三级官阶”。B.“巡抚”在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C.“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

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三、名句名篇默写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的夸张手法描写秦蜀之间人迹罕至,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郦道元《三峡》中“,”两句总写了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山势。金戈铁马。

四、文言语段翻译

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点击查看: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模拟练习题 参考答案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2018各科高考大纲汇总

2018年高考艺术类招生简章汇总 2018艺术高考信息汇总 2018各省艺考合格线汇总 2018艺考成绩查询 高考招生简章 自主招生信息汇总

2018年各院校保送生招生简章汇总

2018年高考语文冲刺练习七 篇5

1.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2.了解考场阅读要求,提高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小说三要素、小说的分类。

2.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难点: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设计思想

江苏卷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命题总体上会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要素展开,但从不套路化,非常讲究命题的具体性和文本的针对性,对考生文本阅读要求高,尤其是对文本的速读、整读、细读、深读能力要求更高;对考生的思维素养要求高,要求思考具有严谨性、全面性、清晰性,突出围绕人物形象的设题。

鉴于江苏卷对文本阅读的高要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改变重做题、轻阅读的习惯,要把复习的重心放在对文本的阅读上。既要作整体把握阅读训练,如勾画核心句,划分层次,提炼要点,概括主旨,感知形象及特点等,又要作文本局部的精读或深读训练,如局部文字的内部层次,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该文字与上下文的关联等。● 教学资源

《小说整体阅读》教学PPT

● 教学设计

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1. 小说三要素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1)小说中的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2)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3)小说的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2. 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高考选小说文本,主要以长篇节选和小小说(微型小说)为主。

二、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点拨(一)读懂,才能做题

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编者认为,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小说,要用细读的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考场阅读要求: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它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1. 初步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2. 初步认识人物形象

通过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他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他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他的性格特点。3. 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小说好读不好懂,这“不好懂”主要体现在对小说主题的把握上。且不说小说主题本身具有多义性、复杂性、模糊性,单就文本本身的表现,它不像散文主题,作者可以在文中以直接议论、抒情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小说中,作者不能直接告诉读者写作意图,至多可以借侧面告诉,其主题只能靠读者自己借助情节、人物等感悟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概括小说主题的具体方法有:(1)从题材内容看主题

小说的作者选取怎样的题材来反映怎样的生活,来传达怎样的感情,来表现怎样的思想,是在小说创作之前就拟定好的。所以从小说的题材着眼,可以把握其主题方向。具体需“二抓”:

①抓标题。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②抓主要事件。小说叙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环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确定了小说的主题方向。如《面包》一文中“偷吃面包”“多分面包”等事件就表现了主题。(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浓墨重彩皆泼洒在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与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现的内容。如林冲的性格转变就暗示了主题。

①寻找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要素。这些要素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关联着。

②寻找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作者对人物的介绍评价很明显地带有作者主观情感的倾向性,蕴涵着作品主题的重要信息。如《第9车厢》中“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这一句评价已经蕴涵了作品的主题。

③辨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这都和表现主题有关联。如《面包》一文中对二人是夫妻关系的交代,就暗示了“理解、宽容”的主题。(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的某些典型情节,常常有揭示主题的作用。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通过分析典型情节的阶段性意义、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人物的心理状况等等,可以领悟情节的主题内涵。(4)从环境看对主题的暗示

环境描写最终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及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衬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题,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题。具体需要“一分一抓”:

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小说中的环境为小说的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怎样的环境生成怎样的性格,怎样的性格决定人物怎样的命运,而小说人物的命运蕴涵作品的主题。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主题。如《祝福》中的祥林嫂的命运。

②抓背景介绍。小说中故事的发生离不开它的社会土壤,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抓背景时要关注文章后的注释和写作时间等。如《面包》一文后面的注释中说本文写的是“二战后人们在饥荒处境中的生活”。(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题

小说主题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出来,但借助文中重要语句还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训练(一)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其特点有:(1)篇幅短小,(2)立意奇特,(3)选材小中见大,(4)情节完整,(5)结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是高考常考的体裁之一,阅读时除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外,还要重点品读小说的结尾,它往往是小说情节的匠心之处、主题的集中表达之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梨花箱 李德霞

奶奶上山挖野菜,回来时滚了坡,两条腿就不能动了。

父亲把奶奶背到金先生家,金先生看过后说:“人上了岁数不经摔,回家慢慢调养吧。调养得好,兴许能送个屎尿。”

奶奶的腿,被金先生判了死刑。

父亲又把奶奶背回家。奶奶原来住西屋,父亲的腿还没迈上台阶,背上的奶奶就喊:“雷劈的,西屋照不了多少日头,你想让我早点死啊!我住北屋!”

父亲看看母亲,母亲说:“就依娘。”

北屋是倒炕,离窗户远,奶奶说:“给我弄张床,我睡窗口那边。”父亲和母亲“吭哧吭哧”从下房挪来那张老式木头床,摆在窗口前,铺好被褥,扶奶奶躺下去。奶奶很满足,很惬意的样子。奶奶似乎把支使父亲做这做那当成了乐趣,刚躺一会儿,奶奶又说:“去,把我西屋那边的梨花箱搬过来。”

梨花箱是奶奶的陪嫁品,梨木做的,上面画着一朵朵梨花,煞是好看。梨花箱里没啥值钱的东西,全是奶奶打了补丁、磨出毛边的旧衣裳。破归破,旧归旧,可一件件洗得干净,叠得齐整。父亲搬来梨花箱,放到奶奶够得着的地方,奶奶闭上眼安静地睡了。

吃饭了,父亲端来玉米糁子糊糊。奶奶爱吃煮烂了的土豆块,父亲就多捞几块沉在碗底。奶奶一看父亲手里的稀饭,脸一板叫:“雷劈的,你要饿死我吗?我不喝稀的,吃稠的„„我吃玉米饽饽!”

父亲不敢还嘴,赔着笑端走稀饭。回到西屋,父亲一脸疑惑地对母亲说:“咱娘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咋就不讲理了?”

母亲边做玉米饽饽边说:“昨天咱娘还活蹦乱跳的,一下子不能动了,换你,心里能好受?她不拿捏你拿捏谁?”

母亲做好了玉米饽饽,父亲趁热给奶奶端过去。父亲搁下碗,扶奶奶起来,拉条板凳坐在奶奶床边。父亲想和奶奶好好说会儿话。

奶奶并不领情,瞪一眼父亲,凶巴巴地嚷:“我吃饭,你看着,你让我怎么往下咽?几年的私塾白念啦?”

父亲灰了脸,急急地走开。从此,父亲再给奶奶送玉米饽饽,搁下碗就走,他怕惹奶奶不高兴。

转眼,几天过去。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咱娘一顿两个玉米饽饽,一天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了?”

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的病来。”

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金先生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眼神怪怪的。金先生说:“老人是不能干活了,可不能亏了老人的肚子啊。” 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稀饭。父亲涨红了脸说:“我娘不喝稀的,吃稠的,我们匀出玉米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一顿两个饽饽,够壮劳力的伙食了,咋就亏了肚子?”

“那就好,那就好。算我没说。”金先生讪笑着,走出门去。

父亲瞅着金先生远去的背影,啐口唾沫说:“呸,医术不行,毛病不少。”母亲说:“要不,你后天跟队长请个假,送咱娘去镇里看看,千万别耽搁了。”

第七天一早,父亲借来毛驴车,拴在大门口。母亲刚好蒸出了玉米饽饽,父亲端着热气腾腾的饽饽走进北屋,进门就说:“娘,吃饭了,吃完饭我们带你去镇里瞧瞧。”

没人应。

父亲往里一看,手一抖,碗“啪”地碎在地上,两个玉米饽饽滚到当地„„ 奶奶死了„„

村里人都说,奶奶活着刚强,死也刚强,硬是没拖累父亲母亲几天。

出丧回来,父亲和母亲收拾北屋。挪开奶奶睡过的那张木头床,父亲一眼看见藏在床头下的梨花箱。父亲很懊悔,懊悔没把梨花箱随奶奶葬进坟里。

梨花箱打开,父亲和母亲惊呆了。里面没一件奶奶的旧衣裳,全是掰开晒干的玉米饽饽!母亲含泪把饽饽拼了又拼,数了又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正好二十四个。母亲低声啜泣:“咱娘„„她是饿死的呀!”

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1. 请梳理、概括小说的情节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1)奶奶上山挖野菜摔残了腿,(2)要吃玉米饽饽,(3)把玉米饽饽藏在梨花箱子里,(4)饿死家中。(事情发展脉络)示例二:(1)奶奶想挖点野菜吃,(2)摔伤后怕给家人添麻烦,(3)想把玉米饽饽留给家人吃,(4)没有遗憾地死去。(感情发展脉络)2. 小说主要人物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奶奶。她是一位勤劳、刚强、慈爱的普通农村妇女。3. 请概括小说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通过奶奶挖野菜致残后怕给家人添麻烦而饿死这一情节,塑造了奶奶这位勤劳、刚强、慈爱、善良的普通农村妇女形象,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反映了现实的残酷性和小人物在现实面前的无奈。(二)散文化小说

(选自《短小说》)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 写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七里茶坊(节选)

汪曾祺

天已经很黑了,房顶上的雪一定已经堆了四五寸厚了,我们该睡了。

正在这时,屋门开处,掌柜的领进三个人来。这三个人都反穿着白茬老羊皮袄,齐膝的毡疙瘩。为头是一个大高个儿,五十来岁,长方脸,戴一顶火红的狐皮帽。一个四十来岁,是个矮胖子,脸上有几颗很大的痘疤,戴一顶狗皮帽子。另一个是和小王岁数仿佛的后生,雪白的山羊头的帽子遮齐了眼睛,使他看起来像一个女孩子。——他脸色红润,眼睛太好看了!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根六道木二尺多长的短棍。虽然刚才在门外已经拍打了半天,帽子上、身上,还粘着不少雪花。

老刘小声跟我说:“是坝上来的„„是赶牲口的——赶牛的。你看他们拿的六道木的棍子。”随即,他和这三个坝上人搭起话来:“今天一早从张北动的身?”

“是。——这天气!” “就你们仨?”

“还有仨„„在十多里外,两头牛掉进雪窟窿里了。他们仨在往上弄。俺们把其余的牛先送到食品公司屠宰场,到店里等他们。”

“这样天气,你们还往下送牛?”

“没法子。快过年了。过年,怎么也得叫坝下人吃上一口肉!”他们把粑粑头放在火里烧了一会,水开了,把烧焦的粑粑拍打拍打,就吃喝起来。

我们的酱碗里还有一点酱,老乔就给他们送过去。“你们那里今年年景咋样?” “好!”高个儿回答得斩钉截铁。显然这是反话,因为痘疤脸和后生都扑哧一声笑了。“不是说去年你们已经过了‘黄河’了?” “过了!那还不过!”

老乔知道他话里有话,就问:“也是假的?” “不假。搞了‘标准田’。” “啥叫‘标准田’?”

“把几块地里打的粮算在一起。” “其余的地?” “不算产量。”

“坝上过‘黄河’?不用什么‘科学家’,我就知道,不行!”老乔向我解释,“老刘说的是对的。坝上的土层只有五寸,下面全是石头。坝上一向是广种薄收,要求单位面积产量,是主观主义。”

老乔把烟口袋递给他们:“牲畜不错?”

“不错!也经不起胡糟践。头二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夜战,把牛牵到地里,杀了,在地头架起了大锅,大块大块煮烂,大伙儿,吃!那会吃了个痛快;这会,想去吧!——他们仨咋还不来?去看看。”

高个儿说着把解开的老羊皮袄又系紧了。痘疤脸说:“我们俩去。你就甭去了。” “去!”

他们和掌柜的借了两根木杠,把我们车上的缆绳也借去了,拉开门,就走了。听见后生在门外大声说:“雪更大了!”

老刘起来解手,把地下三根六道木的棍子归在一起,上了炕,说:“他们真辛苦!” 过了一会,又自言自语地说:“咱们也很辛苦。” 老乔一面钻被窝,一面说:“中国人都很辛苦啊!”

“过年,怎么也得叫坝下人吃上一口肉!”我老是想着大个儿的这句话,心里很感动,很久未能入睡。这是一句朴素、美丽的话。

半夜,朦朦胧胧地听到几个人轻手轻脚走进来,我睁开眼,问: “牛弄上来了?” 高个儿轻轻地说:

“弄上来了。把你吵醒了!睡吧!” 他们睡在对面的炕上。

第二天,我们起得很晚。醒来时,这六个赶牛的坝上人已经走了。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4. 请梳理、概括小说的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坝上村的人为了能让坝下村的人在过年时有肉吃,在一个雪夜克服困难送牛过来。

5. 请概括小说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以中国六十年代大饥饿为背景,通过坝上村民为让坝下村人过年吃上肉,克服困难雪天送牛的故事,歌颂了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彼此关爱、相互理解的精神,批判了当时的极左政策和做法,表达了知识分子的忧国情怀。(三)外国小说

阅读外国小说要尽可能地抓住文中及注释中能表明历史、文化背景和习俗的文字,去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文化观念,努力从小说中人物的文化观念和习俗而不是自己的文化观念和习俗出发去理解情节和人物的言行等表现。不管它多难,它本质上是小说,要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去理解、把握。

外国小说也是不少省市高考小说阅读的首选。虽说与中国小说存在着历史、文化及语言上的巨大差异,但近年来选文已越来越中国化了,因此外国小说也越来越好懂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开小差 [美]斯坦贝克

斯莱戈和他的朋友没精打采地消磨着他们48小时的假期。阿尔及利亚的酒吧晚上8点钟打烊,可他们在打烊前就喝得有几分醉意了。他们带了一瓶酒,来到海滩上躺下。夜晚的气候温暖宜人,两个人喝完了这瓶酒后,就脱去衣服,走入平静的海水,蹲下身子,坐进水里,仅留脑袋露在水面。“老弟,真够美气的。”斯莱戈说,“有些家伙花了很多钱来这里,就是为了这玩意,可我们没花一个子儿就来这里了。”

“我倒宁愿呆在10号街的自己家中。”朋友说,“我情愿在那儿而不愿在其他任何地方。我要看到我老婆,我要看到今年美国的棒球联赛。”

“你可能还要一记耳光。”斯莱戈说。

“我要到希腊人开的饮食店里去,喝上一杯双料的巧克力,里面含有麦精和6个鸡蛋。”朋友边说边稍微浮起身子,以免海水灌进嘴里,“这地方太叫人闷得慌,我喜欢科尼。”

“那儿尽是游人。”斯莱戈接着说。

“这地方太叫人闷得慌了。”朋友又重复了一遍。

“谈起棒球联赛,我倒真想去打它一场。”斯莱戈说,“现在一个人总禁不住想要开小差逃跑。”

“就算你跑掉了,但你究竟跑到哪个地方去呢?无处可去呀!”

“我要回家,”斯莱戈说,“我要观看棒球联赛,我要第一个来到看台上,就像1940年那样。”

“你不可能回家。”朋友说,“没有法子回家。”

刚喝下肚的酒给斯莱戈带来阵阵暖气,温和的海水使他十分惬意。“我有钱,我能回去。”他脱口冒了一句。

“多少钱?” “20块。”

“你不会有钱的。”朋友说。“你要打赌?”

①“打赌就打赌,你什么时候给钱?”

“我才不会给钱哩,是你给钱。让我们上岸抓紧时间打个盹儿吧„„”

码头上停泊着几条船,这些船运来了登陆艇、坦克和部队,此刻,这些船在码头上装运废钢烂铁,还有从北非战场上运来的损坏的军事装备,这些东西将送到高炉中熔炼,制造更多的坦克和登陆艇。斯莱戈和他的朋友坐在一堆木条箱上,看着这些船。这时,从高地上下来了一支分遣队,他们押着100名要装上船运到纽约去的意大利俘虏。一些俘虏衣衫褴褛,有的衣服太破,而且破的不是地方。他们穿着美式卡其军服。所有俘虏看上去没有人对去美国而愁眉苦脸。他们来到跳板跟前站住了,等候着上船的命令。

“看他们,”朋友说,“他们要去美国而我们却要呆在国外。你在干什么,斯莱戈?为什么你把油一个劲儿地往裤子上擦呢?”

“20块,”斯莱戈说,“我还会找到你要钱的。”他站起来,扯下头上外国产的帽子,扔给他的朋友,“老弟,就送给你吧。”

“你要干什么,斯莱戈?”

“不要跟着我,你这个笨蛋。20块,不要忘了。再会,在10号街再跟你见面。” 朋友看着他向前走去,迷惑不解。斯莱戈穿着沾满油污的裤子和撕破的衬衫向前走着,离俘虏越来越近。趁人们未注意时,他突然挤进俘虏中,然后光着头站在那儿,掉头看着 朋友。

上船的命令传下来了,分遣队的士兵们押着俘虏上了跳板。斯莱戈发出哀怨的声音:“我不该在这儿,哎,你们不要把我带到船上。”话中夹杂着一些意大利的口音。

“住嘴,劣种。”一个士兵对他咆哮着,“我不在乎你是不是真在布鲁克林住了16年。上跳板!”他把假装不愿走的斯莱戈推上了跳板。

朋友在那堆木条箱上羡慕地看着。他看到斯莱戈还在申辩,挣扎着要回到码头上,他听到他尖叫着。“哎,我是美国人,美国士兵,你们不能把我带到船上。”话中又夹杂着一些意大利的口音。

朋友看到斯莱戈还在挣扎,接着看到他大功告成。斯莱戈先打了一个士兵一拳,那挨打的士兵举起军棍,照着斯莱戈的脑袋砸下,他的朋友倒在船上,然后,被抬走了。

“妈的,”朋友独自咕哝着,“这个混蛋真有一手,他们不会一点儿不想法救他的,这事发生时还有其他人在场。唷,天啊,他还牵挂着那20块钱哩。”

斯莱戈的朋友坐在木箱上好长时间,直到船解缆,拖船把它拖离开反潜网,他才离开那地方。他看到那条船编进船队,又看到几艘驱逐舰驶到附近,为船队护航。他沮丧地跑到城里,买了一瓶阿尔及利亚酒,转身向海滩走去。他要以睡眠来打发这48小时的假期。(选自《外国微型小说300篇》,陈许译)注 ①科尼:美国纽约市的科尼岛,以游乐场所著称。②布鲁克林:美国纽约市的一个自治区,里面主要居住着移居到美国的南欧人。

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6. 请在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的基础上把握小说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层(从开头至“我才不会„„打个盹儿吧”):写美国士兵斯莱戈和他的朋友在阿尔及利亚的某处海滩上休假,交谈中流露出浓浓的思乡情。

第二层(从“码头上„„”至“朋友„„被抬走了”):写斯莱戈抓住美国军舰要将意大利俘虏运到纽约的机会,机智地混入俘虏队中被运回国。

第三层(最后两段):写斯莱戈的朋友在斯莱戈成功“开小差”后的高兴和沮丧。小说描写了“二战”期间美国士兵斯莱戈利用休假机会,机智而成功地逃回美国的故事。

7. 小说主要人物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斯莱戈。他是二战期间在阿尔及利亚战场服役的美国士兵,机智、勇敢,为能回家而“开小差”。8. 请概括小说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美国士兵斯莱戈机智逃回美国的故事,表现了反战的主题。

● 课堂反馈

(2010·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领队下马,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领队瞟一眼汉子们,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谷。一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在风中抖。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一个一个小过去。领队哑声问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早卧在地上,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边的牛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1. 小说写作的线索是什么?请根据线索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说写了哪些形象?谁是主要人物形象?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概括小说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后测评

(2008·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做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1. 请概括小说的线索安排和情节安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小说还写了哪个人物?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概括小说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课堂反馈

1.小说题目“溜索”即线索。以溜索为线索,按时间顺序,依次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1~3段):写溜索前怒江峡谷的险恶及领队的坦然。

第二层(4~8段):写驮队溜索经过,依次写了汉子溜索、驮队与牛溜索、“我”溜索、领队溜索。

第三层(第9段):写溜索后“我”的感受。

2.小说写的人物形象有领队、驮队队员、“我”,物象有鹰、骏马、牛。领队是主要人物,其形象特征表现为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认真负责,关爱部下;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拥有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3.小说通过西南地区具有冒险精神的驮队穿越怒江峡谷的故事,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团结协作、相互信任、关心爱护的精神,表达了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二、课后测评

1.小说以侯菊出嫁为中心事件,以侯银匠的女儿出嫁前后的生活状态为线索,依次安排了以下情节:与侯银匠相依为命、侯菊精明能干、侯银匠选定佳婿、侯菊改装和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女儿出嫁后侯银匠的孤独。

2.主要人物是侯银匠,他是一位生活在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城镇的勤劳善良、精明能干的手艺人,更是一位具有朴实、深沉父爱和传统奉献精神的普通父亲。还写到了侯菊。她是一位精明能干、心灵手巧、自尊自强、心思细腻的普通百姓家的女儿。

3.小说通过对侯银匠嫁女儿这一中心事件的叙写,塑造了一位勤劳善良、精明能干、具有深沉父爱的普通父亲形象,真实反映了处于生活底层的小人物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人生况味及人性美。

2018年高考语文冲刺练习七 篇6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即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B.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时现在天宇。

C.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

D.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立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三步实施:一是“绕”,即卫星绕月飞行;二是“落”,即探测装置登上月球;三是“回”,即采集月壤样品返回地球。B.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第二核电厂”的2号机组核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C.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D.《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中国跳水队领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赛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B.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

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B.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浙浙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C.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

D.《新华字典》是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由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魏建功主持编纂。正因为是“大家编小书”,才使得一本小小的工具书历经数十年而不衰。

答案详解:

1、A 项中“三四里”是联合词组,中间不能用顿号隔开。表示总结性的话语前用冒号,因此B 项中分号应改成冒号。C 项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不是书刊名不能用书名号,应用引号。书名号一般用在书名、报纸名、刊物名、篇章名和电影、乐曲等文化产品上。答案选D。

2、B 项中“海尔——波普”是彗星名,没有必要加引号,“金星”前的逗号应改为分号。C项中括号内内容是对全句的补充,而非对“地址”的解释,所以句末句号应移至“地址”后,或将括号去掉,“地址”后加逗号,使括号内内容成为句中部分。D项中“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都是短语,中间应用逗号隔开而非顿号。答案选A。

3、A项中“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是对前面三个并列分句的总括,应该把“交相辉映”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B项中“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都是并列关系,而“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又与“能耗预测制度”“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又构成高一级的并列关系。现在有两个层级的并列关系,“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低一个层级,彼此之间当然用顿号隔开,它们与“能耗预测制度”“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并列为高一个层级的关系,彼此之间不宜再用顿号,应该用逗号停顿。也就是说,“年结算制度”后面的顿号用错了,应改为逗号。C项中“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是个选择问,在句中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不是疑问,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答案为D。

4、B项中“秦山第二核电厂”与“国产化商业核电站”构成复指关系,“秦山第二核电厂”的双引号要么不用,要么改为破折号。C项中“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是并列关系,都是介词“随着”的宾语,通常情况下可以用逗号隔开。由于“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之间用“和”连接,致使“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扩大”之间的停顿缩小,所以“发展”“扩大”后面的逗号应为顿号。D项中“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不是完整引用,不应在其前面用冒号,应该去掉这个冒号。答案选A。

5、A项中“赛前表示”后面的逗号应该为冒号,表示提起下文。如果把下引号内的句号移到引号外面,也可以。B项中“《健康秩序、健康生活》”的书名号误用,应改为引号,引号主要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健康秩序、健康生活”是电视宣传活动的主题,属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因此用引号,不能用书名号。D项中“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臵”是一个陈述句,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答案为C。

2018年高考语文冲刺练习七 篇7

一、守好语文阵地,因材施教

在多数人的心里,语数外三门学科中数学最重要,其次外语,第三才是语文,许多学生也是这样想的,认为语文分数拉不开差距,重视不重视一个样。这个当然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最感悲情的事情,所谓“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但是作为语文老师自己首先绝不能气馁,不能自怨自艾,其次就一定要守好语文阵地,并且努力争取外援。今年我首先协同备课组的老师一起“敦促”学校在复习时间上对语文学科进行“增援”,尽管增加的时间极其有限,但至少在心理上给了学生暗示,让他们意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当然更重要的工作是要让学生从重视的意识转化成重视的行动,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我的做法是每次模考后给每个学生都进行卷面分析,和他们一起寻找薄弱点和争分空间,让他们看到自己提高语文成绩的极大可能,同时督促他们在下一个复习阶段进行针对训练。这个工作听起来容易,操作起来麻烦琐碎,还要不断地和学生的以及老师自己的惰性作斗争,特别是和平时统一的作业相比,这时候的作业五花八门,备课量陡然增加,工作就尤其辛苦。但是这仿佛真就符合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学生学习有了奔头,提高很快。

二、复习指导有主见,舍得放手

在一个由18个语文老师组成的备课组里,偷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集体备课往往可能变成集体偷懒,统一的资料,统一的进度,给每个老师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其结果只有两个,要么集体进步,要么集体沉沦。所以,对于教师个体而言,除了在高考复习的大方向上追随集体之外,一定要有自己对班级的个别判断,像中医号脉开方子一样,针对自己班级的特点,给出不同的复习方案。特别是在冲刺阶段,班级与班级的差异性特别大,学生个体间也是如此,这时候就绝不能随波逐流,没了自己的主张。

今年的几次模拟考试,学生分别暴露出了不同的复习漏洞,有的是年级整体的复习方向问题,有的是班级的个别问题,更多的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我除了和备课组商讨应对共性问题的策略外,更是针对本班情况,在文言文基础夯实和作文辅导上下功夫,并且让每个学生针对自己的漏洞制定出不同阶段的自主复习方案。当然这里的前提是,我舍得放手,留足学生的自主复习时间,而且跟往年相比,今年更放手,复习效果更好。

三、强调作文辅导,面批面改

有些老师认为从高一到高三,作文系列教学也已经到了尽头,最后阶段就可以不用多训练了;也有的老师认为作文一向难教,最后冲刺阶段能有什么作为呢,不如让学生多做些其他练习。而我认为最后冲刺阶段是抓作文的最好时机,主要原因是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他们最想在这个阶段取得进步,甚至有些以前浑浑噩噩的学生也在这个阶段苏醒,想要汇入高考的洪流。作为教师就一定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满足他们这一特殊阶段的学习欲求。

今年最后阶段的作文辅导我强化了这几点:一是强化了审题训练,强调命题作文审题要抓住题目的“命门”,即文章要能诠释题目的内涵。这主要是针对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让他们保证基本分。二是抓素材积累、主题积累、写法积累。具体做法是提供给他们大量的优作范本,给足时间让他们摘录背诵,把精美的开头结尾,一两句点睛之笔作为重点,每天辟出专门的时间背诵,积累语感。三是加强个别辅导,面批面改,具体做法是对每一次模考的作文都进行二次批改,针对每篇作文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进行改写,三分之一的学生每个题目的作文平均要改三次以上。当然这是迎考复习辅导中最为辛苦的工作,但也是最幸福的工作,因为这个阶段会感觉到学生的进步像春笋拔节那样迅速,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候。特别是有一个平时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考前积累了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素材,并且以此为题材改了四次作文,高考后,她说用了准备的素材,而最后她的语文得分是125分。

总之,在冲刺高考的最后决战阶段,最为心累的是语文老师,面对部分学生的不重视,面对学校的考核压力,面对自己想要教好学生却又仿佛无处使力的困境,我们有时会迷失了自己,甚至也会给自己这样的暗示,语文成绩提高难,就这样好了,反正也差不到那里去。但是这几年的高三教学经历告诉我,作为语文老师要一直保持对学生最真诚的热情,特别是在冲刺阶段,要与他们同悲同喜,要成为最了解和最理解他们的朋友,让他们在感情上亲近你,行动上追随你。在具体复习过程中要有自己针对自己班级的个性化主张,要让每一分钟时间都用到刀刃上,要把作文辅导作为最大的争分空间,花最大的气力,用最切实的手段去提高它。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语文学科的教学困境,改变语文教师的尴尬处境,获得高中语文教师的最大成就感和满足感。

摘要:作为语文老师要一直保持对学生最真诚的热情,特别是在冲刺阶段,要与他们同悲同喜,要成为最了解和最理解他们的朋友,让他们在感情上亲近你,行动上追随你。

上一篇:微作文友情作文150字下一篇: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