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实践教学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地理课实践教学(通用10篇)

中学地理课实践教学 篇1

----素养、追求、情怀和方法

一、地理给你的独特技能(素养)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就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

二、地理给你的独特事业(追求)

如果你地理学的很好,而且你又十分热爱这个学科。那么大学报专业时候,可以选择去学地质学,石油工程,勘探学,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

地理信息系统……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盘点一下,中学地理好的学生可以考虑的一些专业。

1.适合天文学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学、物理和天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天文学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适合学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应用地球物理学、岩土钻掘工程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资源勘查、工程勘察、管理等单位从事各类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及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监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中学地理好适合学石油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工科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4.中学地理好适合学采矿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领域等方面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露天、井下)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5.中学地理好适合学海洋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及海洋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的能力,能从事海洋高科技、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工程的高级专门人才。

6.中学地理好适合学海洋科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7.中学地理好适合学应用气象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农业气象及生态环境监测调控、信息分析处理、资源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等科研、教学和业务部门工作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

8.中学地理好适合学大气科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大气物理、大气环境、大气探测、气象学、气候学、应用气象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9.适合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

10.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11.中学地理好适合学地理科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地理给你的独特气质(情怀)

当你不能忍受北京的雾霾的时候,当你不能忍受导航指错路的时候,当你要开一个餐馆,想进行最佳选址的时候,你都会接触到地理学科。只要人在这个世界上,和地理位置,空间打交道,那么,空间分析,地理学科的分析,就一定是有用的。

对于不从事地理相关工作的人来说,学好地理,能看一眼地图就知道自己在哪里;能知道从成都到北京怎么转火车;能知道12月份去三亚度假要带夏天的衣服……常识能让生活更加便利。

对于从事地理相关工作的人来说,地理是爱人,是饭碗,是命……

因为有时区、日界线,歪果仁之间才能约定时间,商量几时开餐。

因为有经纬度坐标+大地投影,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走丢了。

因为懂地层的年代分布,我们才知道哪里有矿物宝藏。

因为了解地震滑坡海啸飓风等等灾害的成因,我们才知道把房子建在哪里更安全。因为有这群热爱地理,学习地理,研究地理的人,为了让生活更加便利,他们把未知探索成已知,还有一群人,他们把已知变成常识。

学了地理之后,风雨雷电的来龙去脉,沧海桑田的前世今生,日、月、山、川……一切都了然于胸,浩浩乎一身仙家气派;学了地理之后,知道地球不过是银河系某条旋臂上的一粒小小尘埃,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不敢妄自托大,也能成就若谷虚怀。如同《中国国家地理》宣传语说的“地理是一种教养,地理是一种气质”;学地理其实还有个好处,就是让我每次在碰到莫名其妙的风水先生攻击我的设计方案时,能够据理力争,有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省得我还要找狼牙棒什么的打断风水先生的腿。

四、学好地理的三大要点(方法)

1、课前准备和预习

准备3大件:地理课本、地理图册和地理练习册

课前预习是同学们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预习能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第一步,先看教材中有几个黑体字标题,从中可以了解教材讲了几个方面的大问题;第二步,根据每一个标题下面教材篇幅大小,文字和图表多少,大体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2、课堂听课和笔记

听课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释疑解难的主渠道,是学习常规的最重要环节。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听好课。同学们听课时要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要求同学们听课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认真思考,积极思维;眼到要求按照老师的意图,或看黑板,或看课本,或看地图等;耳到要求认真听课;手到要求或记笔记,或勾画课文重、难点,或做演示操作等;口到要求默读 、朗读、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等。做课堂笔记可采用三法:⑴标记法:把老师授课中的着重点画上红线、红圈等标记。⑵见缝插针法:在课文空白处记下老师授课时的注释,正确与错误的区别点。⑶归纳重点法:在笔记本上重点记录教师授课时对相关地理概念的解释。

3、课后复习和作业

复习和作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及时巩固预习、听课所获知识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手段。根据人类的遗忘规律,复习和作业需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来说,在复习完相关教材内容,笔记的基础上,再来独立完成作业效果较好。

中学地理课实践教学 篇2

一、开展农村高中地理实践课的现实意义

我国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 需要地理学科的参与。我国超过6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 农村公民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素质的高低。因此, 切实加强农村中学的地理教育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开展地理学科的实践课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并逐步演变成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正确认识和有效防止这些问题进一步恶化, 要求人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了解丰富全面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科学先进的技术方法。所以培养青少年拥有高水准地理素质、地理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 学校地理教育责无旁贷。

2. 强化农村地理实践课是改善当前农村人口素质偏低现状的内在需求。

在许多地区农村中学地理课地位低下, 课时被随意减少, 学生受教育的程度基本得不到保障。由于农村乡土地理教学在课堂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直接导致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相对落后, 最终影响农村公民地理科学素质的提高。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的日益加剧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繁等问题, 客观上有法制不健全, 管理滞后的因素, 但最关键原因还在于农村公民这个群体地理科学素质较低、地理知识欠缺等内在因素形成的。

3. 搞好农村高中地理实践课是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辅助力量。

很大一部分高中毕业生回到农村后, 跟不上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他们拥有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但缺乏对家乡地理环境的深入了解及建设家乡的实际本领。这种现象提示我们, 开展地理教育应密切结合农村的自然地理环境, 联系当地人群与环境间的实际问题, 运用现代地理科学思想方法, 向学生传授相对实用的地理知识, 注重培养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优化地理实践课的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开展地理实践课的过程中应围绕实践内容, 重点培养学生主动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和利用多种手段来获取和合理利用相关地理信息。如对测量的时间、距离和温度等信息做好纪录;对被观察地理事物的特征要进行全面细致地描述等。

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实践课的主题一般情况下是结合实际的地理问题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运用所学的知识与现有经验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诸如通过调查研究、观察、搜集、制作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 经过对结论进行交流, 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研究解决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 培养学生自主活动能力、群体意识和交往能力。

农村高中在地理教育实践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与人沟通合作, 比如安排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分组观测和调查、讨论等合作学习, 让学生学会将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增强其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从不同立场看问题, 对不同的意见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 有利于加强对问题更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

4. 强化亲身参与和探索的体验。

地理实践课的开展, 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 通过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 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善于质疑、努力求知的良好心态, 积极的情感有利于激发他们积极探索、创新的欲望。

三、实施农村中学地理实践课的基本途径

开展农村高中地理实践课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提高农村公民地理科学素质, 依据社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 紧密联系当地乡土地理的现状, 农村高中地理实践课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地理教学的特点, 借鉴多种现代教学模式的优点, 积极优化农村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合理构建地理实践课课程结构, 完善地理实践课评价体系。

1. 优化地理实践课教学过程。

开展农村中学教育实践课教学, 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普通教育过程中适度添加职业教育因素。具体来讲, 第一将教育实践课纳入教学长期规划当中, 应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第二要加大对教育实践课的投入、加强地理实践课的过程管理。如调高活动经费, 购买所需的简易测试仪器等;逐步制订教育实践课长期计划与详细实施细则,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第三须科学合理地设定教育实践课内容;第四灵活选择活动的组织形式。教育实践课基本形式主要有个别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集体活动三种, 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用。

2. 改革地理实践课课程结构。

开展教育实践课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行为选择能力, 改革实践课课程结构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前提, 结合部分学生不能继续进入高一级学校的现实情况, 围绕地理访问调查、地理观测、地理野外考察等内容进行合理设置。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和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完善地理实践课过程评价体系。

地理实践课过程评价主要通过对学生日常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信息资料的收集、知识整理与综合、常见问题判断和处理等行为过程进行评价。地理实践课在评价内容方面应以追求实践价值为中心;在评价标准上应以学生成功达到或基本达到的目标为基准线;在评价机制上应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评价, 强化学生的自主体验过程。同时, 应注意营造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氛围, 创造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机会, 让学生体验成就感;老师从多方面观察学生, 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让其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欢欣和自信, 并不断激励学生去积极探索, 争取成功。

参考文献

[1]黄萍, 廖曼芝.玉林市中学地理教育现状与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11) .

[2]李金凤, 刘富刚.乡镇中学地理教育现状调查与探讨[J]德州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6) .

[3]朱妙园, 王金亮, 鲁礼芬, 钟云华, 李石华.农村中学地理学科环境教育探析[J]环境教育, 2005, (11) .

[4]陈丹.高中人文地理概然性知识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5]张绍坤, 彭维庆.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 2005, (4) .

[6]牟彦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影响的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7]林红.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05.

[8]陈大路.高中人文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9.

[9]白絮飞.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

农村中学如何开设地理实践课 篇3

高中地理课程的设计理念之一就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考察、实验、调查和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实施建议提出:“要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说明地理新课程对地理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从地理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说,要让学生获得真正有用的地理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多种能力,也需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开展实践活动,否则容易使丰富有趣的地理课程变成枯燥无味的说教课。

当然,很多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建设了很多仪器设备,专门为地理教学实践提供条件。那么在广大的农村学校,由于条件限制,很少有地理设备,有的学校甚至连基本的教学挂图都没有,更别说其它仪器,又该怎样开展实践课程呢?俗话说的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心里想着新课程,想着开展地理活动,总会有一些办法的。”客观分析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仍有一些优势。

其一,农村地区更接近自然,有近便的野外观测、实习条件,如可以利用沟渠、小河开展流水地貌的观察研究,也可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进行探究。

其二,农村环境污染相对较小,有利于对自然事物的观测研究,而在市区观测效果或者实验结果往往不理想。如对于星相的观测,市区由于光污染一般很难开展,而在农村就有比较理想的观测效果。

其三,农村地区一般场地较大,容易获得地理实习研究基地。市区的学校一般面积较小,即便有条件开展地理活动,建设地理学习研究基地,但由于场地所限,开展起来也十分困难;农村学校则可以为地理研究提供广阔空间。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地理活动可用以下几种形式展开。

(1)野外实习。地形地貌、河流、土壤、植被自然带等各种地理事物,只要教师事先选择好位置,就可以直接让学生带着工具去野外观测。如土壤剖面的观测,老师事先选好挖掘地点,组织各学习小组观察研究,既可以研究自然剖面和人工剖面的不同,也可以分组讨论各自发掘的剖面特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对山地垂直自然带及其演化进行研究。

(2)校内活动。星相的观察、太阳高度、经纬度的测量都可以在校内进行,还有一些地理实验也需要在校内完成。如在学校的地理园内堆土以形成不同“地貌”,用喷壶喷水代替降水,或者直接等时机观察降水对不同地貌产生的影响,并据此研究相应的治理措施。

(3)自制仪器。农村中学由于办学条件较差,仪器严重缺乏,而很多探究活动是离不开仪器的,因此,就要求教师想办法去克服困难,自己制备一些必须的仪器。如在学习了太阳高度以后,可在学校举行一次看谁测得准的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制的仪器测量学校所在地的经纬度。教师首先介绍测量原理和仪器制作方法:可以用铁架台、量角器、重锤线等自制简易测星仪(图1),通过测量北极星高度或者正午太阳高度来测量纬度,再结合手表测时来测经度;也可以利用这些仪器自制经纬度测量仪(图2)。然后让学生分组制作测量,并考虑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将各组测量成果在班级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即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有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具有决定意义。教师应尽力创造教学条件,为农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出努力。

中学地理课实践教学 篇4

一、目前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地理教学不受重视。在十分重视升学率的今天,中学教学随着高考指挥棒转。由于地理不是高 、中考的科目,仅在会考中占有一席之地,导致学校、老师、学生等对地理课不重视,视为“副”科,学得好 坏无所谓,临近会考时“突击”一下后就算了。有的学校地理教学条件很差,连最起码的地理教学挂图、地球 仪等都缺乏,有时地理课成为学生们的自习课。

(二)中学地理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下降。由于学校对地理教学不重视,教学时间被压缩,不少优 秀地理教师脱离地理教学岗位,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为了应付会考,临时找一些根本不 熟悉地理知识又没有受过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师担任地理教学任务,其结果只能是照本宣科,根本调动不起 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再加上会考的要求低,只要会考临近时把会考复习资料背一下,几乎都能过关,这一 规律已被学校、老师、学生们掌握,自然谈不上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出现学生不好好学,老师懒得管的情形 ,大大影响了中学地理教学的质量。

(三)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开展较少。学校地理教学工作应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课外活动的开 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手段,比如带领学生搞课外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可使学生学习到定方向、使用比例 尺、放大或缩小地图等有关地图知识和技能。如今地理课外活动成了额外负担,学校又很少购买必要的直观教 具,更谈不上现代化的直观教学了,老师也就懒得去组织学生进行既有趣又有益的地理野外观察活动、学生也 不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的地理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

二、加强中学地理教学十分必要

(一)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学地理知识广泛,居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位置上,与中学的各个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例 如人类历史和政治事件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性,故地理学科中的大量地名知识,对历史和政治等学科的教 学有很大帮助;地理涉及的天体系统、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知识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地球为什么围绕太阳 运动?月亮又为什么围绕地球旋转?这些既是地理问题,又与物理、数学相关,对启发学生学习物理和教学也 有积极作用,此外,地理教学中的.岩石风化,石炭岩地形的形成以及各种有用矿等等也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

(二)中学地理教学在生产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在很多方面能直接或间接为生产建设服务。中学地理教学中讲授的 土壤资源、水热资源、森林资源、天然草场等各种自然资源,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对各地自然资源 情况的了解,有得于制定切合实际的农业发展措施;地理教学中讲授的各种工业地理分布、工业原料来源、工 业燃料和动力的供给、工业的交通运输条件、工业产品的分配、各种工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各种工业与自然 条件的联系等知识,对学生以后的生产实践是有益的;此外,地理教学中各种交通路线的地理分布和交通枢纽 等知识,对学生将来参加交通运输业的生产实践也是有用处的,特别是地图、地名知识等,对学生将来进行通 讯、邮电、贸易等工作有很大帮助。

(三)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问题同样与地理知识有关,象全国各省市的工农业特产、主要的 粮、棉、油、煤产区,重要城市、旅游景点的分布,各地风土人情等知识都来源于地理学科,而这些又与我们 的生活息息相关。出差旅游如不具备查阅地图和交通路线的知识必会扫兴而归。我国古代,就常用“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的常识渊博,其中就体现了地理的重要性。

(四)地理教育(www.xfhttp.com

中学地理课实践教学 篇5

中学地理课全面恢复近20年来,我国的中学地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有了长足的发展,教师队伍日益壮大,教师素质显著提高,教材建设不断加强,教学设备渐臻完善,教学改革也逐步深入,这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基础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相继把地理确定为高考的非考科目之后,在突然失去升学“指挥棒”驱动力的情况下,中学地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地位迅速下滑。在不少地区,产生了学生偏科厌“地”、家长冷眼看“地”、教师改行离“地”、领导投资易“地”的“地危机”,从而不利于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顺利实施,不利于党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方针的.全面贯彻和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质量的全面提高。为力图克服这一不良倾向,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取得的成果,努力完成世纪之交中学地理教改的重大课题,笔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作了如下诸方面的思考,以抛砖引玉。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确保中学地理教学的正常进行

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改革的主旋律,其宗旨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在我国目前由“应试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向“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转轨的关键时期,作为非高考科目的地理教学,能否经受住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思想的冲击,坚定努力地把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思想贯彻于教学始终,这对每一位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工作者是一场考验。

地理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于一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其优势地位是别的学科不可取代的。各级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应在努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前提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好当前中学地理教学方面存在的突出性问题。要督促学校严格按照中学课程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坚决制止有些学校滥砍、滥占、滥挤地理课时和压缩地理教学投入的不良倾向;要有效地制止中学地理教师的流失,稳定教师队伍;应迅速纠正少数学校对地理教师的不公正待遇,不得在评职、晋级、奖金、住房等方面人为地压低地理教师,而妨害他们的切身利益,也不能在业务进修、教学研讨、外出学习考察等方面,剥夺地理教师正当的工作权利。

作为直接耕耘于中学地理

高三地理有效课教学反思 篇6

本学期我任教高二,深感心理的重压,肩上担子的沉重。高度的责任感,使我认真踏实地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一年来,学校全面开展有效课教学用评比活动,强调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做到教学模式符合三个三分之一,下面,结合高三地理复习课教学的实践,谈谈地理复习课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虚心好学,不断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

高二地理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很紧张。而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不一,如何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呢?

1、认真备课

教高二,拜有经验的老师为师傅。通过师徒培训活动,虚心地向老教师请教。老教师很有人格魅力。他们讲课时的幽默风格、知识的严谨都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回味无穷。

认真参加高三教师新教材培训、及市、区、校级教科研等继教活动;与老教师认真研讨近几年高考“地理部分试题”,使高三地理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了解学生。针对14、17、18班的学生实际,如学习地理的基础和兴趣;高三入学摸底考试、周测、月测考试的成绩及试卷分析;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态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的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试成绩的缘由(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可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的最基本的前提。

2、精选习题

首先,让学生每人准备好“地理改错本”,教会并督促学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地理解题方法的积累。

从复习资料《高考零距离》中,挑好课堂的同步训练题,当堂巩固每节课的地理知识点。

其次,精选单元检测题。选题范围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学地理教参》、《高考360》中为学生挑选习题,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为“重点班”的学生选好练习题,做好“培优辅导”工作。

可见,选好地理练习题,并训练学生,是夯实地理基础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地理成绩的一个途径。

3、用专题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方法

首先,向学生讲明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重要意义。即,从文综的考核目标和要求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从高考试题的命题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重在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而结构性的知识易于迁移和重组。

其次,用实例教学教会学生构建高质量知识结构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复习。

4、答题训练

在此环节,需要训练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如: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审题、做题、反思与总结);在答题技能与技巧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与技巧,训练学生熟练简答题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的基本模式(思维、应用、语言);同时,要学会使用标准答案。

5、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期末复习阶段,地理进行了有重要意义的几次测试。老师及时地从综合的角度、学法辅导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的工作。另外,此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极不稳定。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有空或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帮学生调节好状态,迎接高考。

二、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则是提高地理成绩的着眼点。

1、教师要用心去对待学生

心理上的相容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朋友式关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接受你指导的学习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虽然我们每周只有2节课,但是只要我们是用心在与他们交流,学生就一定会用心来回报我们的,这一年的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我教的班级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

2.指导学生对“有用地理的学习”,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也应从学生的感性认知出发,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学会适应与保护环境,初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地理教学要有利于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而且要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通过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各种基本能力

中学地理课实践教学 篇7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望高, 已具有大量接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以及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和创造性活动的动机。在教学活动中, 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新欲, 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教师的创新示范作用, 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个性的养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带头创新, 把整个教学过程作为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过程。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从教学的态度、方法、设问、评价、板书、教学氛围等各方面进行创新, 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才干, 做到“常教常新”。同时,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 注意利用地理学科本身的趣味性, 挖掘教材中的趣味点, 搜集各类资料及信息, 结合地理知识在生活实际和经济发展方面的运用实例, 使学生学有所用。加强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 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使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 萌发创新意识。其次, 教师应彻底改变教学观念, 发扬教学民主,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优化教学设计, 置学生于问题“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 使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发现”和“探索”为主要活动, 允许学生随时质疑、评价, 形成积极探索的课堂氛围。鼓励或诱导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还有问题吗?请再想一想”。“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补充?”“说错了没关系, 我们不正讨论吗?”等启发性语言来鼓励学生,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多采用“案例化”的课堂模式进行教学, 其方式应按“生活体验———展示案例信息———案例探究———技能形成”的程序进行, 并以案例贯穿始终。评价时要注意尊重学生, 尽可能地不用“不对”、“你错了”等语言和态度来判定, 多用暗示性语言启发学生自己修正错误, 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经常对学生进行发散、逆向、直觉等创新思维的培养, 形成创新意识。

二、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及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知识与技能”是新课标的组成部分之一。掌握地理基本知识, 形成基本地理技能是进一步获取知识、培养智能、发展个性的基础。学生要想高效地参与地理教学过程, 熟练掌握地理学习方法, 顺利地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就离不开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它是地理课程的基础, 也是创新的前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充当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首先, 指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结构。地理知识包罗万象, 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层次、结构和类型。在教学中, 分析这些知识的层次、类型以及详略、大小不同的结构, 对掌握地理概念、原理、理论的内在联系及结构组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将表示某些地理事物的术语、名词等, 按其因果、并列、包含等逻辑关系进行归纳、组合、链接, 就能形成便于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网络。教学中应经常运用这些网络以及图示、表格等形式来表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设计课堂活动布置作业等途径, 让学生参与设计知识结构网络活动, 使学生形成对地理知识的因果、类比、空间等联系的认识和内化, 融会贯通, 学生就能在创新活动中把握知识, 准确灵活地运用知识, 这对高中毕业班学生尤为重要。其次, 指导学生正确读图、用图。地图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 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 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学中应使学生养成勤于用图的习惯, 并注意指导他们正确读图、析图、记图、填图和绘图以及图示训练。同时, 注意将记忆、思维、想象、分析、综合等与地图想结合, 在地图上准确构建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网络结构, 这样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贮存、提取、迁移和运用。

三、注意创新情感的培养,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标的终极目标。当一个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经历的过程, 形成的方法, 升华为意识、观念、责任、习惯, 升华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时, 会十分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已具有非常丰富的情感, 热爱、美感、羡慕、好奇等都可以产生创新的灵感和动机。在教学中应利用各种设施, 各种教育手段及现代化媒体, 创设地理意境,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机, 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学生地理审美情趣,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造想象十分有益。同时,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创设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大胆质疑, 用直觉, 判断、猜测、幻想以及其他非常规方式、方法来表达意见, 也要注意并随时调动学生的创新激情,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 首先都应当肯定他们勤于思考的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有自己特色的思考, 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创新, 给学生以自信和参与的兴趣, 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渴求知识的良好情感, 生发创新的动力。并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开始, 通过具体事例,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 关注国情,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科学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这也是创新情感培养的重要方面。

四、注重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中学阶段, 学生已经具有比较明显和突出的个性特点。“偏才”、“怪才”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在地理教学中, 应注重因材施教, 发挥学生的特殊才能和兴趣,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想象力。养成不迷信权威, 不怕失败, 勇于尝试, 敢于标新立异, 不断开拓进取的思想。对那些别出心裁地完成学习任务, 平时又会耍“小聪明”的“偏才”、“怪才”, 则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 保护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 为培养他们的创新人格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促其形成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学的精神, 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形成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良好个性。在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 充分利用地理知识本身的魅力, 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创造性的组织教材, 使教材内容变为有探索性的问题诱发学生探索、研究, 以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为主体, 形成以生为主, 师生共同讨论的教学氛围。教师适时地、恰如其分地进行启发、诱导, 学生则通过自己的探索而获取知识以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及风格, 感染学生, 激励学生, 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

地理课外活动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 如游戏活动、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百科知识竞赛、热点问题讨论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互相竞争, 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个性。在活动中, 使学生尽可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分析研究, 解决实际问题, 扩大知识视野, 实现知识迁移, 借此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

五、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注重“过程与方法”

以往的地理课程与教学往往是“重结论, 轻过程”, 把形成结论的过程变成了机械、呆板的地理条文的论证, 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 把教学过程简化为只需听讲、记忆而无需智慧努力就能掌握知识就是“好学生”, 不给以时间、空间让学生去评判知识、诘问知识、反思知识和创新知识。有专家指出“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正因如此, 新课标将“过程与方法”首次单列为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正确地、熟练地“过程与方法”, 不仅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 而且它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地理技能的形成, 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也都有促进作用, 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新活动。在重视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书本、课堂以外的东西, 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丰富多彩的周围世界去验证探究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并要求学生对有关人地关系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分析, 判断其合理性, 预测未来的发展, 提出科学的建议和措施。学生的研讨、判断、预测以及决策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创新的过程, 也是强化学生现代文明意识、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的过程。同时, 对目前的考试考查方式进行改革, 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 并与学习结果评价的相结合, 全面考察学生获取、加工地理信息,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免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机械、呆板的考试, 扼制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 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 面对新课改的要求, 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全新的教育理念作指导, 积极探索, 精心研究, 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用崭新的教育模式,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未来的创新人才。

摘要:培养创新能力是新课标下中学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教师要起创新示范作用, 要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及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指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结构, 指导学生正确读图、用图。教学中要注意创新情感的培养,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随时调动学生的创新激情, 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以便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注重“过程与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地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朱永新, 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教学研究, 1999, (8) .

[2]朱慕菊等.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中学地理课实践教学 篇8

关键词:地理课外实践;组织;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06-02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的内容丰富,形式也具有多样性,课外实践课的开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课应有目标,要有计划,实践课的设计与组织也应根据不同的主题特点选择合适的组织方式。

一、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开设的意义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学生在课外主动的模仿或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选择一定的课题,进行调查、观察、测量等。在中学各门课程中,地理学科实践内容最丰富。其重要作用和意义有一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外实践课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对于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而言,地理课外实践课具有生动、真实、灵活多样的特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中学地理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两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环节,但是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例如:观察月相的变化,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只能在课外实践课中才能完成。

二、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

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是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目的的设想。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无实践的方向,就达不到实践活动的意义。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为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指明了方向,是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1、知识目标设计

与地理课堂教学一样,首先要有明确的知识目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中注意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知识目标教师不一定要跟学生加以明确,但是教师在指导实践活动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知识目标的设计一般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目标要符合中学生的知识层次

在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知识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符合学生现在的知识层次、思维方式。着重在于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2)目标应具有可达性

对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设计具有可达性或独立完成性很重要,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实践任务,自己总结出实践活动的结论。

2、思想教育目标

思想教育是地理课外实践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积极进取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评价能力,树立开放、竞争、创新的观念。

在地理课外实践课的目标确定后还要注重计划拟定,要有详细的计划设计。

三、地理课外实践课的计划拟定

对地理课外实践课的计划拟定一般应包括实践内容拟定、日期拟定、路线拟定、地点拟定等。

1、实践内容的拟定

中学地理课外实践内容丰富,但就取材及实际可操作性一定要慎重考虑,可实践的内容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

科学性要求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应是正确的,活动的形式要符合学生的特点,知识性是指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能给学生一定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收获。

(2)实践内容具有趣味性

趣味性是指地理课外实践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趣味和吸引力。地理实践活动想要学生积极的自愿主动的参加,没有趣味性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学生参加了,其积极性也不会持久。

(3)地理课外实践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

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具有可操作性,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实践内容过于抽象,即不具有可观察性、可测量性等实践过程,那么实践中就难以进行,例如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大气的影响,我们就很难在短时间观察出结果,那么就不能作为实践课的内容。另外有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虽然具有可操作性,但当地的条件又不具备的,在时间上、费用上等方面也难以作为地理课外实践课的内容的,这样的也不能作为实践课的内容。总之选择实践内容要立足实际,有的放矢。

2、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时间拟定

时间的拟定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外实践课的效果,在时间的拟定上应与实践内容相符合。例如: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就应该选择天气晴朗且在正午12时左右,如果选择多云天气会影响观测的准确度。观察星座应该在月暗的日期,观察瀑布应在丰水期,观察大潮应选择 农历的初一或十五等等。总之时间的选择上要注意与实践内容相符,因事制时。

总之,中学地理课外实践课组织与设计并不具有一定模式,就其丰富的实践内容和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言差异很大,所以形式也是多样的。我们对地理课外实践课要因实践内容定计划,因学校的情况定具体的操作方案。各个学校都要立足实际区别对待。但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设计及计划和具体操作都要有步骤的进行,最终形成地理课

外实践课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效的局面,充分发挥中学地理实践课在中学地理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褚亚平 林培英 王肇和.地理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

[2] 余本祜 刘贤昨 张爱群.普通教育学.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10)

[3] 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0)

地理课的教学反思 篇9

教然后知不足,知不足能自律,就是这个道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评价是教学环节中的几个必备环节。因为,只有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肯定成绩,找出不足,能不断发现学生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

首先,在这一年的教学中,遇到了许多困惑。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其次,经常反思有助于不断提高。

课后小结可以起到对课堂教学进行整堂回顾的作用,为下节课调整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点点滴滴感受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它有赖于不断的总结、积累与创新。自我总结成功之处与发现存在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特别是对成功的教学进行小结,有助于教师摸索教学规律,总结先进的教改经验。

高中地理复习课教学模式 篇10

1、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主体教育理论强调尊重学生主体性,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充分发展,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体精神、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学习,充分发挥和发展其主体性。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要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模式的应用,使学生系统掌握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规定的中学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

通过本模式的应用,使学生形成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规定的中学地理能力。(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4)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发展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操作序列

1、课前发放学案,指导学生预习。(学案内容有:学习目标、重难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当堂训练题等)

2、课堂教学分为四大板块: ⑴系统梳理知识。教师先提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和要求,可以针对本课重点知识,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4—6个问题,然后限定时间,指导学生结合问题认真阅读教材,梳理知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归纳、整理,不要包办代替。同时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在书上画出或写出这些问题的答题思路和提纲,可不要求学生作出全部答案而只说出答题思路或提纲,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引导,纠正点拨。本环节时间约为10分钟。

⑵案例分析。教师结合学生知识系统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典型问题,精选有代表性的案例(习题)加以分析,拓宽加深,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一般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本环节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案例,提高教学容量。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本环节时间约为10~15分钟。

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本环节时间约为15分钟。

⑷质疑讨论,师生互问。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积极开展质疑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环节时间约为5分钟。

四、教学策略

1.复习方法指导策略:

(1)全面复习,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鉴于高考命题内容具有高度的随机性、在“考试说明”要求的全范围内抽样检查,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这就要求考生必须以“考试说明”指导全程复习,回归课本,全面复习,弄清“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考点,特别是最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主干知识。

系统掌握基础知识,要求复习中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建构,加强地理学科的综合,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强调前后知识的联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在建构知识体系时,要讲究方法。一方面要从知识框架理清知识脉络;另一方面要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如区域地理复习时可以从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土壤、自然资源等)、人文地理特征(工业、农业、人口、重要城市、港口、交通、分布、成因)等方面去研究,把握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构建知识体系时还要注意跨学科知识的联系。由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要注意与史、政、数、理、化、生知识的联系。例如太阳高度的计算、时间的计算、经纬度的计算等,需要数学的计算;光合作用、岩溶作用、酸雨的产生、光化学烟雾的产生等都需要应用化学知识;而地球的公转、风的受力等应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因此复习时,不但要将学科知识进行横向的、纵向的对比和延伸,而且也要跨学科的联系,将各学科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当考生能建立符合自己特点的知识体系时,他在解题时就能全面、综合地分析问题,从而避免遗漏答案要点。

(2)充分使用图表特别是地图,做到图文结合。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地理高考题目中,几乎都有地图。地理读图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将课本的文字系统与图象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左图右书,充分运用课本上的图象资料和地图册,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

(3)突出重点、难点,关注时事热点

地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因此,要抓好这些内容的复习。如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时间的计算、地图的判读、大气运动规律、气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气候类型、海水盐度变化及其原因、地震、工业的区位布局、人口、环境问题、资源、能源、可持续发展等都属于常考的内容。对这些内容要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由于高考试题,越来越注意把课本知识与最新研究的理论成果、国内外形势、全球经济发展动态及当前人类面临的问题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复习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要善于

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沙尘暴问题、赤潮问题,中东问题、恐怖袭击事件、台湾问题、阿富汗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长江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部大开发、2008年奥运会、我国飞船发射、着陆等。要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理解这些问题,学以致用。

2.思维能力训练策略:

要明确高考对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首先应熟练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内容,这是灵活运用的关键。例如,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等。对这些知识要注重理解,这种理解不是机械的记忆和表面的理解,而是要理解它们的内涵、中心思想,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真正吸收消化这些知识。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要经常运用比较法。包括不同地理概念的比较,如震级和烈度、资源和能源、地壳与岩石圈、时区与区时、冷气团和暖气团、冬季风和夏季风、内流河和外流河等。不同区域的比较如中国与美国、东亚和中亚等,不同原因的比较如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特点比较分析等。不同项目的比较如人口分布方面的比较,工业特征的比较等。通过比较加深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应用地理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在练习中不断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解题方法指导策略:

选择题解法。做好选择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仔细审清题干的题意,明确题干的要求、给出的条件。针对题干联系掌握的地理概念、分类、原理、规律、时事热点等知识,综合思考,运用排除法,得出结论。

(2)读文选择题由于题干、可选答案的设置均是依据原文而确定的,因此,认真阅读原文,从中获取解题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步骤。

(3)读图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读图选择题是以图象(分布图、原理图、景观图及统计图表等)给考生以信息条件,题干和选择项目均围绕着图象展开的。因此,解题时应仔细阅读图上所有条件(图例、注记、以及具体图象),分析它的特点(分布规律、基本原理、个体形态等),结合选项,作出判断。

还有的选择题图文结合,则解题时要仔细阅读图和文,找出解题的关键信息。非选择题的解题要领。非选择题通常是以图形出现的综合试题,并包含了填充、填图、绘制简图、读图分析、综合分析等几种类型。近年来还出现了材料分析题,图文结合,对考生能力要求高。做这类题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审题,这是做题成功的关键。仔细阅读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找出关键词,挖掘材料中有价值的信息,从总体上把握图示的内容、题目的总要求,判断所涉及的是那方面的地理知识。

(2)要善于综合分析。由于试题本身大多是各种知识的综合,因此,要分析题目所需要的地理知识,确定回答方向和要点。此外对一个问题的解释,也要从综合的角度来考虑,要分析起作用的各种因素,其中哪个是主要的因素。如沙尘暴的危害、产生原因和对策,肯定是综合的问题。从危害来说,就必须考虑对

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从原因来说,必须考虑自然的各方面原因,如大气的运动、大气环流的稳定性、气温的变化、地表的植被状况等;而人文原因则要考虑人类对地表的各种破坏,以及造成这种破坏的背景因素,如人口的增长,导致人们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的开发而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3)答题时要组织好答案的结构。答案要点要结合材料内容,既要全面又要重点突出,应把最重要的写在最前面,还要注意答案的逻辑性,文字表达要专业化,正确使用地理术语,语言简洁、准确,详略得当。

(4)统计图表的分析技巧。统计图表包括单线图(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扇状百分比图、相对百分比曲线变化图(如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多年变化图)以及它们的组合形式图,如气候类型图了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两种图的结合。判读单线图时,要善于从曲线、折线的起伏把握该地理事物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变化的原因。由于这类图通常是以坐标的方式体现的,读图时,要特别注意横纵的数值含义。一般情况下,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数量,这样就能读出某地理事物的时间变化特征,从而分析地理现象。柱状图、饼状图和扇状百分比图,要侧重对比,对比地理事物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及反映的问题。(5)地图的判读和填绘技巧。包括世界和中国的区域地图判读及专题地图的判读。要充分利用图象系统中的条件,对图象中的图例、注记、比例尺、方向、图中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等要高度重视。判读区域地图要求考生要熟悉区域位置,要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如经纬线、轮廓、河流、湖泊、山脉、城市等。判读专题地图时要确定是那方面的知识,如等高线地图用来判断地形,等压线图用来判读气压分布,等温线图表示气温分布规律。

(6)原理图的判读。要联系地理原理进行分析、推理。此外对各种各样示意图,如表达地域联系的、生态系统的、因果关系的,甚至各种景观图、漫画等,都要善于从图形中找出已知的地理现象或原理等具有解题价值的信息,结合题目准确判断图形知识方向,然后采用简练、准确的地理语言进行表达或作图。

五、模式评价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采用本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本模式要求教师注重学法指导,特别是解题方法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实现由“学会了”到“会学了”的转变。本教学模式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率高。

主要教学步骤:

(一)、针对标、纲,确立目标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2.向学生展示出本课时所复习的范围中,包括哪些知识点,其中哪些是复习重点和难点,在课标和考试大纲中,这些知识点要求达到的等级。需要注意的是,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不同于新授课,应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整合性。

(二)、自主梳理,构建网络

1.教师根据复习内容,设计好复习课的学案。在学案中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梳理本课时知识点的方法或平台,如:列表比较、填图、知识纲要、问题提示等,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知识梳理。

2.在完成知识梳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构建出本课时复习内容的知识网络。通过编制知识网络,以达到整理知识点、理顺关系、构建知识结构的目的。对于知识间联系的脉络清晰、比较容易构建网络的内容,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构建。对于构建网络比较困难的内容,教师可在学案中设计出一个框架,指导学生完成构建。并在组内、班内展示评价。该环节也可安排在后面的总结反思时进行。

(三)、疑难点拨,典题辨析

1.教师根据复习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所复习内容在新授课时的教学效果,必要时可事先进行一些调查,找出学生学习难点和易错、易混点,以及学生不易掌握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在学案中列专栏讲解。教师在课堂上采用适当的方法,把问题完美解决。

2.每一个讲解的知识点都列举出1—2个典型例题,师生共同分析和解决这些题目,通过对例题的解析,教师能归纳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3.每道例题解决后,跟上1—3个变式训练题,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四)、达标训练,提升能力

1.设计达标训练题和能力训练题各一套,前者的题目较容易,强调考查基础;后者可有一定难度,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题量不能太大,能基本覆盖本课时复习的主要内容即可,能让学生当堂完成。所用题目应经过教师的细心挑选,不能有错题、偏题、超纲题。每道题目应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同一知识点不要重复考查。

2.如果时间允许,可当堂检查训练效果,做出评价。如课堂时间不允许,则收缴学生答卷,课后批阅,另择时反馈。

(五)、总结反思,巩固提高

上一篇:人先进材料下一篇:廉洁知识竞赛题库修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