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城市技术规程(通用7篇)
一、竞赛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2年11月8—10日
地点:田径运动场
二、参加单位
医学分院、生物应用系、经贸系、计算机系、汽车系
三、竞赛项目:
男子(13项):
100m200m400m800m1500m5000m4×100m接力4×400m接力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5kg)五项全能(100米 1500米跳高 跳远 铅球)
女子(13项):
100m200m400m800m1500m3000m4×100m接力4×400m接力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4kg)三项全能(200米 铅球跳远)
五年制高职(4项):
200m800m跳远铅球
四、参加办法:
1、以系(分院)为单位,每系(分院)组织一支代表队。凡身体健康在学校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均可参加。
2、每人限报3项(另可兼报接力),径赛项目每项限报8人,田赛项目每项限报8人;3000米、5000米每单位限报6人,全能项目每项限报4人。五年制高职学生每人限报2项.3、各代表队报名表,经系(分院)负责人签字后,于10月20日前报院体育教研室(综合楼三楼)。
4、参赛运动员须交1张1寸近期正面照片制作参赛证。
5、参加中长跑项目的运动员,需经院医务部门体检合格方可参赛。
6、各代表队报名表一经上报后,一律不得更改、替换。
五、竞赛办法:
1、比赛采用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最新田径竞赛规则。
2、运动员参赛时,必须佩戴号码布,交验参赛证,无参赛证不
1准参赛。
3、分为男子、女子组别。
4.比赛器材由大会统一准备。运动员比赛号码布由大会统一编发。
六、录取名次与奖励:
1、各单项录取前八名,按9、7、6、5、4、3、2、1计分;
2、接力项目、全能项目计分加倍;
3、破记录加分办法:①破省大运会记录,加18分;②破院运动会记录(以原巢湖职业技术学院运动会记录),加9分;③一名运动员在一个项目中多次破记录,只按最高一次予以加分;④同一个项目的同轮比赛中,有多人破记录,大会均承认破记录,并给予加分。同一个项目不同轮的比赛中,后轮成绩高于前者,方承认破记录;
4、报名人数不足8人的项目,录取名次递减一名,计分方法不变,少于3人参与的项目不比赛;
5、团体总分录取前五名;团体总分按各单项得分之和,积分多者名次列前。如遇积分相等,则以破记录多者列前,如仍相等,则以单项第一名多者名次列前,余类推;
6、凡取得单项或团体名次的均颁发锦旗或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7、参加五年制高职比赛的运动员只计个人名次,不计团体名次,比赛得分不纳入系(分院)团体得分。
七、其它:
1、各参赛单位费用自理;
2、运动员因伤、病不能参加者,须经大会竞赛组批准。无故弃权者,取消其全部成绩。
3、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关键词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策;安徽省合肥市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0-02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尤其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载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以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为主要特征的矛盾凸现期[1]。随着十八大“四化同步”战略的提出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出台,集约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达到节约用地效果,已成为政府和普通民众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在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协调,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由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将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现实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必须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思想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试图通过对该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提出促进合肥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2 研究区概况
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央,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襟江拥湖,沿海腹地、内地前沿、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2005-2012年,随着合肥市经济快速发展,GDP由2005年的925.6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 164.32亿元,增加了3 238.71亿元,第一产业产值增加了176.56亿元,第二产业产值增加了1 879.3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了1 182.86亿元 (图1) 。
图1 合肥市2005-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2012年,合肥市国内生产总值4 164.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25.81%、34.78%、26.69%、20.08%(表1)。
3 合肥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面,许多学者希望创建出类似于集约度的单个指标[2]。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现状,可认为,由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目标具有多元性而且影响因素众多,为准确和客观反映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应根据影响因素类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科学设置衡量指标,不仅要表征作为集约经营外观表现的投入状况,还应量度土地利用程度和产出情况以及当前利用方式持续与否,即不仅要关注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还要重视其资源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形成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筑相关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整体量度[3]。
因此,合理选建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持续情况等4个方面筛选指标[4-5]。经过参阅相关资料,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表2)。
表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3.2 评价方法
根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集约利用评价实质上就是解决城市土地在发展水平、速度和各方面协调性的描述问题。鉴于信息论中信息熵表示系统有序程度,一个系统有序程度越高则信息熵越小(反之亦然),因此,可根据各项指标值差异程度,利用信息熵计算各指标权重,为综合评价提供依据[6]。
由于各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及指标正负取向均有差异,为使各项指标数据具有可比性,须将原始数据无量纲化,也即对初始数据做标准化处理。其次,计算指标的熵值和信息效用值,并参评对象的评价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土地利用中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和持续状况并相互协调的结果,每个子系统中的指标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状况。因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集约度)可用下列模型进行评定。
式中,Si为城市土地集约度;Wk(k=1,2,3,4)分别为第i个样本的投入强度指数、利用程度指数、产出效果指数和持续状况指数的权重;Fki为相对应的评价指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取值范围为Yi∈[0,1],当Yi=0时,土地集约利用处于最不成熟状态,集约利用水平最低,而当Yi=1时,则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达到理想状态,集约利用水平最高。
3.3 评价结果
依据合肥市统计年鉴(2006-2013年)及其他相关数据,合肥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次指标权重并在此基础上对合肥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表3,表4,图2)。
图2 合肥市2005-2012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趋势
3.4 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对合肥市2005-2012年间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情况进行分析。
(1)合肥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较低需大幅度提高。从2005-2012年,合肥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高的是2010年的0.4791,最低的则是2006年的0.2 263,各年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平均水平只有0.3 606,总体水平较低。endprint
(2)合肥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是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合肥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2005年为0.2 300,到2012年则为0.4 667,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增幅为102.91%。其中投入强度由2005年的0.0 746增加到2012年的0.1 972,增加了0.1 226,增幅164.34%,表明目前合肥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投入水平仍然偏低,有很大提高空间;利用强度由2005年的0.0 613增加到2012年的0.0 942,增加了0.0 329,增幅为53.67%,土地利用程度仍然较低,城市土地利用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产出效果由2005年的0.0 324增加到2012年的0.0 900,增加了0.0 576,增幅为177.78%,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尚未充分发挥,产出水平还应大幅提高;持续情况由2005年的0.0 617增加到2012年的0.0 853,增加了0.0 236,增幅为38.25%,土地利用持续性较低应继续加强土地生态建设。
(3)2011年,集约水平有所降低,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合肥市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土地总面积增加,拉低了合肥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到了2012年,合肥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又有所提升。
4 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集约利用对策研究
4.1 合理确定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战略
由于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作用以及日益凸现的强烈约束,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在区域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这就要求合肥市在土地利用中培养和锻炼战略思维,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和战略高度,关注所在地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土地利用的原则性和根本性问题,根据对经济社会发展及土地供求态势的科学预测,因地制宜选择土地利用战略[7]。
4.2 提高土地有效供给
保障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是确保必需新增土地需求,因此合肥市应建立和完善供给引导和需求制约的供地机制,在今后新增土地供应中,继续严格贯彻现行管理制度,执行现行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切实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供给,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佳利用。
4.3 利用经济杠杆加强土地市场管理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既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更需要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两者有机结合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途径之一。因为土地使用者对土地的需求受其经济能力、使用目的、国家政策和地价条件的制约,而地价的高低往往是决定其数量的关键因素。在土地一级市场交易中,综合运用地租、地价和地税手段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4.4 支持和推广现代科技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为了准确掌握当前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状况,在当前条件下,应加强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监测和诊断。综合利用“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准确掌握所在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
4.5 执行和完善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制度
通过分析,合肥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仍然较低,为确保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除了要贯彻执行国务院制定的相关政策外,还应严格遵守现有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法律法规及结合地方实际尽可能完善地方法规体系,并且适当加大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1] 石晓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1.
[2] 陈莹,刘康,郑伟元.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2,16(4): 26-29.
[3] 王长坤. 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4] 刘力,邱道持,粟辉,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5):887-890.
[5] 王海斌.市域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度研究——以辽阳市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6] 宋红梅等. 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徐州市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91-92.
[7] 刘新卫,张丽君等.中国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6.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2)合肥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是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合肥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2005年为0.2 300,到2012年则为0.4 667,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增幅为102.91%。其中投入强度由2005年的0.0 746增加到2012年的0.1 972,增加了0.1 226,增幅164.34%,表明目前合肥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投入水平仍然偏低,有很大提高空间;利用强度由2005年的0.0 613增加到2012年的0.0 942,增加了0.0 329,增幅为53.67%,土地利用程度仍然较低,城市土地利用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产出效果由2005年的0.0 324增加到2012年的0.0 900,增加了0.0 576,增幅为177.78%,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尚未充分发挥,产出水平还应大幅提高;持续情况由2005年的0.0 617增加到2012年的0.0 853,增加了0.0 236,增幅为38.25%,土地利用持续性较低应继续加强土地生态建设。
(3)2011年,集约水平有所降低,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合肥市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土地总面积增加,拉低了合肥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到了2012年,合肥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又有所提升。
4 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集约利用对策研究
4.1 合理确定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战略
由于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作用以及日益凸现的强烈约束,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在区域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这就要求合肥市在土地利用中培养和锻炼战略思维,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和战略高度,关注所在地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土地利用的原则性和根本性问题,根据对经济社会发展及土地供求态势的科学预测,因地制宜选择土地利用战略[7]。
4.2 提高土地有效供给
保障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是确保必需新增土地需求,因此合肥市应建立和完善供给引导和需求制约的供地机制,在今后新增土地供应中,继续严格贯彻现行管理制度,执行现行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切实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供给,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佳利用。
4.3 利用经济杠杆加强土地市场管理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既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更需要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两者有机结合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途径之一。因为土地使用者对土地的需求受其经济能力、使用目的、国家政策和地价条件的制约,而地价的高低往往是决定其数量的关键因素。在土地一级市场交易中,综合运用地租、地价和地税手段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4.4 支持和推广现代科技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为了准确掌握当前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状况,在当前条件下,应加强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监测和诊断。综合利用“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准确掌握所在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
4.5 执行和完善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制度
通过分析,合肥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仍然较低,为确保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除了要贯彻执行国务院制定的相关政策外,还应严格遵守现有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法律法规及结合地方实际尽可能完善地方法规体系,并且适当加大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1] 石晓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1.
[2] 陈莹,刘康,郑伟元.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2,16(4): 26-29.
[3] 王长坤. 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4] 刘力,邱道持,粟辉,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5):887-890.
[5] 王海斌.市域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度研究——以辽阳市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6] 宋红梅等. 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徐州市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91-92.
[7] 刘新卫,张丽君等.中国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6.
(责任编辑:赵中正)endprint
(2)合肥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是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合肥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2005年为0.2 300,到2012年则为0.4 667,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增幅为102.91%。其中投入强度由2005年的0.0 746增加到2012年的0.1 972,增加了0.1 226,增幅164.34%,表明目前合肥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投入水平仍然偏低,有很大提高空间;利用强度由2005年的0.0 613增加到2012年的0.0 942,增加了0.0 329,增幅为53.67%,土地利用程度仍然较低,城市土地利用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产出效果由2005年的0.0 324增加到2012年的0.0 900,增加了0.0 576,增幅为177.78%,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尚未充分发挥,产出水平还应大幅提高;持续情况由2005年的0.0 617增加到2012年的0.0 853,增加了0.0 236,增幅为38.25%,土地利用持续性较低应继续加强土地生态建设。
(3)2011年,集约水平有所降低,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合肥市的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土地总面积增加,拉低了合肥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到了2012年,合肥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又有所提升。
4 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土地集约利用对策研究
4.1 合理确定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战略
由于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作用以及日益凸现的强烈约束,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在区域土地资源承载能力。这就要求合肥市在土地利用中培养和锻炼战略思维,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和战略高度,关注所在地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土地利用的原则性和根本性问题,根据对经济社会发展及土地供求态势的科学预测,因地制宜选择土地利用战略[7]。
4.2 提高土地有效供给
保障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是确保必需新增土地需求,因此合肥市应建立和完善供给引导和需求制约的供地机制,在今后新增土地供应中,继续严格贯彻现行管理制度,执行现行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切实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供给,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佳利用。
4.3 利用经济杠杆加强土地市场管理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既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更需要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两者有机结合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途径之一。因为土地使用者对土地的需求受其经济能力、使用目的、国家政策和地价条件的制约,而地价的高低往往是决定其数量的关键因素。在土地一级市场交易中,综合运用地租、地价和地税手段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4.4 支持和推广现代科技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为了准确掌握当前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状况,在当前条件下,应加强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监测和诊断。综合利用“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准确掌握所在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
4.5 执行和完善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制度
通过分析,合肥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仍然较低,为确保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除了要贯彻执行国务院制定的相关政策外,还应严格遵守现有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法律法规及结合地方实际尽可能完善地方法规体系,并且适当加大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1] 石晓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1.
[2] 陈莹,刘康,郑伟元.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应用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2,16(4): 26-29.
[3] 王长坤. 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4] 刘力,邱道持,粟辉,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5):887-890.
[5] 王海斌.市域土地集约利用的标度研究——以辽阳市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6] 宋红梅等. 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徐州市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91-92.
[7] 刘新卫,张丽君等.中国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6.
目
标
责
任
书
合肥市第二建筑安装总公司第四工程处
合肥市第二建筑安装总公司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目
标
责
任
书
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创建工作部署和“三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任务,你单位2004必须认真执行并落实《合肥市建筑业“三创”责任目标及任务》,所属建筑工地必须符合合肥市建筑业“三创”责任内容的标准,且在每月行业考评、每两月的市级考评,以及省级、国家级的“三创”检查考评活动中不丢分,按要求及时报送有关创建资料。行业考核将“三创”责任目标任务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其中,并排定名次在全行业进行公示,对在“三创”工作中给行业造成负面影响的单位,将给予不良记录、暂时停办有关手续、新闻媒体曝光,直至依给予经济处罚、限制承接新工程、降低资质等。
合肥市第二建筑安装总公司第四工程处
项目部
负责人:
主要负责人:
(公
章)
(公
章)2004年
月
日
2004年
月
日
关于成立“三创”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科室、项目部:
为开展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简称“三创”)活动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加强我处及各项目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卫生管理工作,经处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三创”工作领导小组,望各项目部积极配合工作。
“三创”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董国成;
副组长:唐玉华、沈世进、尚家法;
组
员:偶德刚、谢启贵、金皖平、方宗如、郑本祥、完真永、张志祥、项有兵、完向明、刘志海、许家庆、王仕和、许竣义、张
强、瞿乾坤、王
军。
合肥市二建四处 二OO四年四月十四日
抄报:市二建总公司。
“三创”工作计划安排
一、各项目部按行部门要求成立各项目部“三创”工作领导小组,“三创”小组要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目标分解,确保创建工作按期按质按量完成。
二、认真做好“三创”宣传教育工作,五月份前宣传教育阶段,各项目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横幅、围墙(档)宣传画及班前会议,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活动要有记录,对活动宣传落实好的项目部给予表扬奖励,对活动宣传落实不好的项目部给予批评、处罚。三、五月份为加强,巩固落实,执行阶段,各项目部应坚持每日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相关部门坚持对项目部巡查制度,发现不符合“三创”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
四、“三创”任务落实为三个阶段;由项目负责人组织落实执行:
第一阶段:4—5月份,落实内容:
1、加强对工地的创建工作管理和监督检查。
2、场容场貌、围墙、物料堆放、出入口地面硬化、内外环境、民工宿舍、厕所、除四害,公共卫生设施等符合国家标准;
3、施工现场食堂符合《食品卫生法》等有关规定;
4、施工工地出车辆应做到装载不超高,车身不污染,车轮不带泥,沿途不抛洒;
5、支持市容部门工作,加强对现场渣土外运,垃圾的收运管理工作。
第二阶段:时间8月份前,落实内容:
1、各单位有创模领导机构和工作方案,制定实施计划,完成创模目标分解的任务,确保创模任务按期完成;
2、认真做好创模宣传教育工作,本单位内90%以上职工知晓“创模”含义,完成市建管局下达的创模宣传任务;
3、按要求健全档案资料,按质及时报送创模有关报表,按质及时提供创模工作总结等相关资料;
4、做好建筑工地范围内扬尘管理,各施工企业按要求制定和落实建筑工地二次扬尘的管理措施;
5、支持市环保局查处违反《噪声法》行为,加强中高考期间施工噪声管制。
第三阶段:时间为10月份前,落实内容:
1、建筑施工现场四周设置围墙、围档,工程外侧采用密目式安全网;
2、工地整洁,出入运输工具干净;
3、施工企业按时施工,无噪声扰民现象,支持环保部门监督;
4、建筑职工宿舍整洁有序,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做好职工工资,按时发放工作;
5、开展创建安全文明示范工地活动。
抄报:市二建总公司。
合肥市二建四处
遗失车票按出闸线网 最高单程票价补交
根据守则,乘客须持有效车票乘车,并按序排队购票。免费乘坐和享受票价优待的乘客,须主动出示有效证件。禁止持伪造优惠乘车证件或者冒用他人优惠乘车证件乘车。
持单程票乘车,应在购票车站上车,限乘单程一次,当日运营时间内进站有效,出站时车票由出站闸机收回;持储值类车票乘车,车费由出站闸机自动扣除。进站乘车实行一人一票制。
乘客持票通过闸机进入付费区后,应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闸机离开付费区,超时的按出闸线网最高单程票价补交票款;乘车超程的,出站时应补缴超程部分票款。
进入进站闸机后遗失车票的,应按出闸线网最高单程票价补交票款;无票或持过期票乘车的,应按出闸线网最高单程票价补交票款,并按照相关规定加收票款。
携带超过20公斤行李 应乘坐自动扶梯
身高1.3米以下的儿童应当有成人陪同乘车;一名成年购票乘客可免费携带一名身高1.3米以下(含1.3米)的儿童乘车,超过一名的,须按超过人数购票。符合市物价部门规定的乘车优惠群体,凭有效证件享受乘车优惠政策。
乘客还应遵守一些常见的乘车规定,比如候车时应自觉排队,禁止越过安全线,禁止倚靠屏蔽门;乘车时应当先下后上,从车门两侧依次登车,留意列车与站台间的空隙;列车因故不能继续运行时,应服从工作人员的指引换乘其他交通工具。
需要注意的是,携带重量超过20千克或者外部尺寸长宽高之和大于1.2米的大件行李进站坐车,需要乘坐自动扶梯。
禁止播放手机音乐等 干扰他人行为
乘客应提倡尊老爱幼、文明乘车的美德,主动给老、幼、病、残、孕以及怀抱婴儿或者有其他需要的乘客让座和提供方便。
为了做到文明乘车,禁止赤脚、赤膊、醉酒者、烈性传染病患者或健康状况危及他人安全者进站、乘车;行动不便者、精神病患者等应当由其监护人或者其他健康成年人陪同乘车。
在车厢或车站内,禁止出现吸烟、大声喧哗、弹奏乐器或者播放音乐干扰他人等行为。
新闻链接:
1.3米以下儿童能免费乘车
根据守则规定,乘客须持有效车票乘车。持单程票乘车的,应在购票车站上车,限乘单程一次,当日运营时间内进站有效,出站时车票由出站闸机收回;持储值类车票乘车,车费由出站闸机自动扣除。
乘客持票通过闸机进入付费区后,应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闸机离开付费区,超时的按出闸线网最高单程票价补交票款;乘车超程的,出站时应补缴超过部分票款;超时又超程的,按收费高的`进行补票。
进入进站闸机后遗失车票,应按出闸线网最高单程票价补交票款;无票乘车或持过期车票乘车的,应按出闸线网最高单程票价补交票款,并按照应补票款的5倍加收票款。
身高1.3米以下的儿童应当有成人陪同乘车;一名成年购票乘客可免费携带一名身高1.3米以下(含1.3米)的儿童乘车,超过一名的,须按超过人数购票。
符合市物价部门规定的乘车优惠群体,凭有效证件享受乘车优惠政策。禁止持伪造优惠乘车证件或者冒用他人优惠乘车证件乘车。
这些物品禁止带入车站
乘客禁止携带哪些物品进入车站或其他地铁设施呢?守则规定,包括:
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
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易燃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品。
易污损、有明显异味、无包装易碎和尖锐的物品,以及其他影响乘车安全和环境的物品。
充气气球、锄头、扁担、铁锯、铁棒、运货平板推车、非折叠自行车等有事故隐患或影响应急逃生的物品,而已折叠且符合行李规范的折叠自行车除外。
重量超过30千克、外部尺寸长宽高之和超过1.8米或者体积超过0.15立方米的物品。
活禽畜以及犬、猫等动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携带物品,警犬、导盲犬除外。
禁止在车厢内饮食发小广告
需要提醒的是,乘客应遵守乘车规定,人再多也不能像挤公交一样去扒门蜂拥而上。所以,候车时应自觉排队,禁止越过安全线,禁止倚靠屏蔽门。乘车时应当先下后上,从车门两侧依次登车,留意列车与站台间的空隙。而且,醉酒者禁止进站。
乘客应自觉保持地铁车站、车厢内的环境卫生,不要在车站、列车或者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上涂写、刻画,擅自张贴、悬挂物品等。
要防止出现车站或者车厢内吸烟、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包装物,或者在车站范围或车厢内饮食等不文明行为。
还有,乘客不能在车站或者车厢内躺卧、多占及踩踏座位、追逐打闹、播放音乐干扰他人。乞讨、演艺、发广告,擅自摆摊设点等更是不被允许。
全线配置保安及安检人员672人
1号线作为合肥首条轨道交通线路,是客流密集、人员复杂的公共场所,具有相对封闭的空间、密集的人流、高风险性和灾害损失大等特点,涉及公共安全问题。
据测算, 1号线一、二期工程23座车站需配置保安、安检服务人员672人。1号线开通对保安公司的人员规模、质量要求很高。轨道公司保安、安检服务与其他商业性质保安服务区别很大,在应对急难险重任务、承担社会责任方面,需要保证安保、安检质量和效率。
鉴于1号线开通在即,时间紧迫,为做好安保工作,保障运营安全,拟由轨道公司按规范程序委托保安集团负责车站安保和安检工作。合肥保安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市唯一一家市属国有大型保安专业化企业,也是全省规模最大的保安企业,具备很强的抗风险能力,能够保障地铁运营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抢险救援。
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活动简报
(第2期)
2005年10月17日
合肥城市建设学校、合肥市第十六中学召开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动员大会 在全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我校为进一步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桥梁纽带和教育引导作用,把最广泛的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永葆团的先进性。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按照上级团委的文件精神与要求,2005年10月17日下午,校团委以阶梯教室为主会场,各班级为分会场隆重召开了“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动员大会。
校党总支龚维陆书记作了动员报告。她指出,在全团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是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继续和延伸,是“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生动体现,也是共青团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化,是全面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精神的实际行动。扎实开展好教育活动,对巩固和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永葆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她对团员特别提出,活动中要重点解决好团员理想信念动摇、团员意识淡薄、组织观念不强、作用发挥不够、团干部作风不实、能力素质不高等问题。努力成为勤奋学习的先锋、思想解放的先锋、艰苦奋斗的先锋、勇于奉献的先锋。
关键词:合肥 长三角 副中心
2016年6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公布,合肥与南京、杭州并列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以下简称“长三角副中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但是与南京、杭州这两个传统副中心相比,合肥仍然有较大差距,与长三角副中心的定位还不相称,必须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加快补齐短板,全面提升综合实力,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副中心。
一、合肥建设长三角副中心存在的差距
通过比较分析可知,南京和杭州整体实力相当,处于同一发展水平。而合肥与两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一是综合实力差距较大。2015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60.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3102元,只占到南京、杭州的58%、56%和62%、65%。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到64%、71%;56%、46%和48%、47%。二是质量效益不高问题突出。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合肥服务业比重分别比南京、杭州低16.7和17.6个百分点。从要素产出效率看,全员劳动生产率仅为南京、杭州的55%和71%;投资效果系数只相当于南京和杭州的一半左右。三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2015年合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上升到70.4%,仍然比南京、杭州低11和5个百分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滞后,合肥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8%,南京和杭州则高达72%和68.5%。大量农业转移人口不能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四是人民生活水平亟待提升。2015年合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南京、杭州的66%和62%。人均期望寿命位分别比南京、杭州低6岁和5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南京、杭州低1和0.2平方米。五是国际化水平偏低。2015年合肥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仅为南京、杭州的38%、75%和31%、35%。在肥投资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9家,南京、杭州均超过百家。合肥拥有11个国际友好城市,南京、杭州分别达到17个和29个。
二、合肥建设长三角副中心的优势分析
(一)科技创新能力全国前列
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拥有中科大等高等院校60多所、中科院系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820家,在合肥工作两院院士近百人。据2012、2013两年英国《自然》杂志,合肥基础科研实力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先后成为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安徽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心城市、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城市、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超过南京、杭州0.2个百分点。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全部进入省会城市“十强”。
(二)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合肥是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双节点城市,14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19个综合铁路枢纽之一。最新公布的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京沪通道、京港(台)通道和沿江通道在此交汇,“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和放射形高速公路网逐步形成,4E级新桥国际机场将成为区域国际航空港,合肥港将建成内陆地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和江淮航运中心,“水陆空”立体综合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三)要素资源保障充分
一是要素资源成本相对较低。根据中国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结果显示,2016年2季度合肥综合地价3198元/平方米,只占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的60%,南京、杭州的39%、26%。2015年合肥主要工种(岗位)工资指导价位中位数平均数为3650元/月,比南京、杭州低15%左右。二是人力资源素质高。合肥拥有各类科技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均达到60多万人。三是劳动力资源丰富。2015年全省农民工总量达1858.8万人,占全国的6.7%,居全国前列,且回流趋势明显。
(四)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
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合肥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是未来人口和产业的重点集聚区域。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都属于国家优化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出现阶段性饱和,将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这些将有利于合肥大规模承接产业和人口转移,实现城市规模的快速壮大提升。
三、合肥建设长三角副中心的对策建议
(一)将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创新高地已经成为合肥的一张名片,但与南京、杭州相比,合肥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基础研究能力较强,但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不足,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作用不明显。下一步应该紧紧抓住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机遇,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示范区,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真正将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打造长三角副中心提供持续动力。一要打造平台。一方面要继续推进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高端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另一方面,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着力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二要激发活力。推广中关村“6+4”先行先试政策,落实国家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将信息经济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合肥经济发展已经步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第三产业比重低、质量效益较差的问题开始凸显,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迫切。合肥的新型显示、智能语音、量子通信等信息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应该抓住国家大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机遇,抢占信息经济制高点,发挥其强大的渗透性,推进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一方面,要聚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语音、量子通信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另一方面,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积极培育电子商务、软件、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金融、数字内容等信息服务业,不断拓展信息经济新兴领域。
(三)将推进城市国际化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理应成为打造长三角副中心的重要任务。合肥与南京、杭州相比国际化水平严重偏低,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合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和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的优势,大力发展开发型经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一要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借鉴杭州经验,依托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着力发展“互联网+跨境贸易+中国制造”模式。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家用电器、汽车等优势企业“走出去”,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着力培育一批本地跨国公司。二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争取承办一批国际商务活动、文化活动、体育赛事和国家重要外事活动,建立更多国际友好城市,扩大国际朋友圈。三要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广复制自贸区政策,围绕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积极对接港澳和国际通行规则,全面实施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核心的内外资投资管理制度。
(四)将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最大名片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了《2015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杭州排名第二,南京排名第十,合肥仅排名第十九位。合肥要打造长三角副中心不仅经济发展要与南京、杭州看齐,人民的幸福感也要赶上。要坚持共享发展,让市民共享城市改革发展的成果,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合肥真正成为长三角及中部地区人民最向往的城市之一。一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全面放开县城和建制镇落户权限,合肥市区的落户条件也要逐步降低,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二要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居住证制度,将持有居住证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使其逐步享受与本市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三要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国家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应该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建设成为长三角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四要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塑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城市品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合肥市统计局.合肥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6—03—24
[2]南京市统计局.南京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6—3—28
[3]杭州市统计局.杭州市2015年暨“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6—2—29
[4]赵登岩.安徽合肥:强力打造中国创新创业之都[N]. 合肥日报,2015-7-29(A03)
(1994年7月13日合肥市第十一
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1994年12月27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保障交通安全畅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市区内通行的车辆、行人以及进行与道路交通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市公安机关是道路交通管理的主管部门,其所属的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负责对道路交通实行统一管理。规划、市政、市容、交通、工商等部门应当协助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做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机关、军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以及其它组织,应当经常对所属人员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增强交通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支持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机动车辆单位、车主应当严格履行交通安全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制定和完善安全行车规章制度。
第五条 一切车辆和行人,必须听从交通警察的指挥和管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指使、强迫、纵容驾驶员违章开车,不得妨碍交通警察执行公务。
第二章 车辆
第六条 对出租车的发展实行控制。市交通、公安部门根据每年本市经济发展、道路建设、人口增长、交通需要等,编制发展计划,报市政府审批后执行。对超过下达指标或者车型不符的,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不予入户。
第七条 禁止机动车辆挂户入籍。个人购置的机动车辆,不得以单位名义申领牌证;单位购置的机动车辆,不得以个人名义申领牌证;地方机动车辆,不得使用军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公安机关牌证。
第八条 机动车辆检验必须经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指定的机动车辆检测线检测。
机动车辆由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每年进行一次检验,客运汽车和个体汽车每六个月进行一次检验。
对发生交通事故或者交通违章的机动车辆,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可以进行检验。
第九条 机动车辆达到国家规定报废标准的,必须报废,交物资回收部门解体处理,不得继续行驶。
禁止买卖或者变相买卖报废机动车辆。
第十条 机动车辆维修、改装经营者,承接改变车辆颜色、车型、设计性能、用途、结构,或者更换车架、车身、驾驶室、发动机,以及承接因交通事故损坏的机动车辆等业务,必须查验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许可证明,没有许可证明的,不得承接。
第十一条 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必须经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检验合格,领取号牌和行驶证方准行驶。
第十二条 非机动车辆的购买、转籍,车主应当在一个月内携带有效证明、证件及车辆到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办理行驶证等有关手续。
非机动车辆应当定期接受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检验。
第三章 驾驶员和行人
第十三条 学习驾驶机动车辆的人员在参加专业培训前,必须通过驾驶适应性检测和卫生救护培训。
对已取得驾驶证的机动车辆驾驶员,应当进行卫生救护培训。
第十四条 驾驶残疾人专用机动车的人员,应当是下肢残疾,身体其它部位正常,矫正视力4.8以上,并经考试合格取得驾驶证的。
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只供残疾人单人代步使用,非残疾人不得驾驶。
第十五条 本市人员在外地取得驾驶证,需在本市驾驶机动车辆的,必须通过驾驶技术和交通法规复试。
持外国或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驾驶证的人员,必须符合有关条件,经考试合格,换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后,方准在本市驾驶机动车辆。
本市机动车驾驶员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或者发生交通事故的,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可以对其进行交通法规和驾驶技术复试。
第十六条 非军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驾驶员,不得驾驶军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牌证的机动车辆;军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驾驶员,不得驾驶地方牌证的机动车辆。
第十七条 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对机动车辆驾驶员实行安全考核记分管理。驾驶员驾驶机动车辆,应当携带驾驶证、行驶证、安全考核卡。
第十八条 驾驶员驾驶机动车辆通过交通事故现场时,应当积极协助交通警察抢救受伤人员以及运送财物。对拒绝协助者,交通警察可以强制征用其车辆,并给予处罚。
第十九条 行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二)横过车行道,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遵守信号规定。
(三)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互相追逐、打闹以及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活动。
第四章 车辆行驶
第二十条 同方向划有两条机动车道的,自中心线或者中心分隔带依次向右,第一条车道为小型机动车道,第二条车道为大型机动车道;同方向划有三条机动车道的,自中心线或者中心分隔带依次向右,第一条车道为小型机动车道,第二条车道为混合机动车道,第三条车道为大型机动车道。
第二十一条 车辆通过没有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控制的交叉路口时,干路上行驶的车辆有先行权。
交叉路口支、干路的确认,按下列顺序依次认定:
(一)国道与地方道路交叉,以前者为干路;
(二)多车道道路(路段同方向划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与非多车道道路交叉,以前者为干路;
(三)多车道道路交叉,以车道数多的道路为干路;
(四)划有车道分界线的道路与未划有车道分界线的道路交叉,以前者为干路;
(五)通行公共汽车道路与非通行公共汽车道路交叉,以前者为干路。
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辆在同车道前方车辆遇停止信号或者因故受阻时,必须依次停车等候,禁止从前方车辆两侧穿插或者超越行驶。
值勤的交通警察出示停车示意牌或者手势停车时,任何车辆必须停车接受检查。
第二十三条 车辆行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柴油农用运输车、柴油翻斗车、柴油三轮车、正三轮机动车、拖拉机、人力客运三轮车、畜力车禁止驶入市区道路;
(二)长途大客车、载质量二吨以上的货运机动车辆、拖挂车不得进入环城公园路以内道路行驶。长途大客车、载质量二吨以上五吨以下的货运机动车辆确需进入市区环城公园路以内道路行驶的,必须到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机动车辆市区通行证。机动车辆市区通行证不得转借、涂改或者伪造;
(三)各种货运机动车辆禁止在长江中路、金寨路(博物馆至芜湖路段)通行;
(四)人力平板车、人力货运三轮车每天七时至十九时期间禁止在长江中路、美菱大道(南至望江路)、阜阳路、金寨路(博物馆至芜湖路段)、寿春路、蒙城路、芜湖路、明光路(长江东路至胜利路段)通行。
因特殊情况,上述车辆确需通行时,应当经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批准,并按照指定的时间和路线行驶。
第二十四条 公共汽车必须按规定路线行驶和规定站台停靠,不得随意变更行驶路线和停靠站点。车辆靠站必须在距路沿五十厘米以内停车,上下乘客后立即开走,不得停在站台上等客、唤客。
小公共汽车在长江中路、美菱大道(南至望江路)、金寨路、寿春路、芜湖路、蒙城路、阜阳路(北至双岗)、明光路、胜利路、长江东路(东至当涂路),必须在公共汽车和小公共汽车站台停车,不得在上述路段任意停车上下乘客。
单位接送职工上下班机动车辆,必须按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指定的地点停靠。
第二十五条 出租车在市内车流量大的主干道上必须靠边停车,设有定点停车处的在定点停车处停靠接客。禁止任意掉头、截头猛拐、逆向停车上下客。定点停靠的路段和定点停车处由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统一划定。
第二十六条 非机动车辆、残疾人专用机动车在划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必须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在没有划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靠右边行驶。
非机动车辆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遇有停车信号时,应当停车等候,不得用从路口外边绕行的方式左转弯或者直行。
禁止在市区道路上骑自行车带人,但车上设有安全座椅的,可以限带学龄前儿童一人。
第二十七条 机动车辆在市区道路使用音响器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使用高音和怪音喇叭,喇叭音量不得超过一百零五分贝;
(二)二十二时至次日五时期间在环城公园路以内行驶时,禁止鸣喇叭,改用灯光示意。
第二十八条 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和标志灯具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必须是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用于侦查、警卫、治安、交通管理、押解人犯和追缉逃犯的巡逻车、勘察车、护卫车、囚车和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以及其他经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批准的执行特别紧急任务的车辆,除此之外的任何车辆,不得安装、使用警报器和标志灯具;
(二)必须经公安机关批准,领取特种车辆警报器和标志灯具《使用证》;
(三)安装的警报器音调声级必须在一百一十分贝至一百一十五分贝之间;
(四)必须在执行紧急任务时方准使用;
(五)装有警报器、标志灯具的特种车辆不得在市区使用警报器和标志灯具。因执行紧急任务,确需在市区使用警报器和标志灯具的,必须持有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核发的《市区警报器、标志灯具使用证》。
外地车辆在本市市区不得使用警报器和标志灯具。
第二十九条 禁止正三轮机动车、摩托车从事营业性客、货运输。
第三十条 机动车辆载运易燃、易爆、剧毒和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由具有三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的驾驶员驾驶;
(二)按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指定的时间、路线和时速行驶,中途不得随意停车。
第五章 道路和停车场
第三十一条 新建、改建道路,必须统筹设计交通信号、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和地下各种管道、管线,并与道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步施工,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参加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第三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或者损毁道路交通标志、标线、隔离护栏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对损毁交通安全设施的,应当赔偿损失。
禁止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上晾晒衣物、悬挂横幅和宣传广告牌等物品。确需悬挂横幅和宣传广告牌等物品的,必须经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批准。
第三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挖掘道路、不得占用道路、过街天桥、地下人行通道摆摊设点、堆物作业、搭棚盖房、进行集市贸易和其他妨碍交通的活动。
单位、个人确需临时挖掘或者占用道路的,经市政、公路等部门同意后,由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办理占用、挖掘道路许可证手续。
第三十四条 经批准挖掘道路施工的,施工单位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横向挖掘市区道路,在二十一时至次日六时期间进行;
(二)施工现场按规定设置安全防围设施和交通标志(牌)。夜间或者阴雨、雾、雪天气,必须设置警示红灯或者反光标志;
(三)施工完毕及时清除余土、遗留物,恢复道路原状。
第三十五条 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必须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并与城市建设和改造同步进行。规划方案由城市规划部门提出,征得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同意。
第三十六条 新建、改建大型旅馆、饭店、商店、体育场(馆)、影(剧)院、游览娱乐场所、医院、车站、码头、航空港、办公楼、居民住宅区以及其它高层建筑或者大型公共场所,必须按国家有关停车泊位比例的规定配建或者增建停车场(库)。停车场(库)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不按规定设计停车场(库)的,城市规划部门不得核发建筑许可证。
第三十七条 公共停车场、为社会车辆提供服务的单位内部停车场、道路临时停车点,由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负责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停车场(库)或者改变其使用性质。确需临时改变其使用性质的,必须经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批准。
第三十八条 车辆停放,必须在停车场或者准许停放车辆的地点,依次停放。不得在车行道、人行道和其他妨碍交通的地点任意停放。停放车辆的收费标准由市政府统一规定。
机动车辆在停车场以外的其他地点临时停放的,应当在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设有标志的地点停放。
非机动车辆在公共场所停放的,应当在划定的标线内停放。公安机关设立的停放点,应当设有标志,实行免费。公共场所的停放点应当加强管理,完备存放手续,丢失赔偿。
第三十九条 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在必要时可以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就某一区域或者道路,规定车辆、行人通行的方式,并可以变更或者撤销已经批准的占用、挖掘道路的决定。
第六章 处罚
第四十条 违反道路交通管理规定的行为,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有规定的外,均按本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 不履行交通安全责任制,交通事故多发的机动车辆单位、车主,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可以对其发出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停驶整顿。
第四十二条 机动车辆挂靠入户的,对车主和被挂户者各处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暂扣机动车辆直至办理变更手续;挂户车辆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被挂户者还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四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没收车辆,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和吊销驾驶证:
(一)机动车辆达到国家规定的报废标准,仍继续使用的;
(二)买卖或者变相买卖报废机动车辆的。
第四十四条 机动车辆维修、改装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第十条承接业务的,处5000元罚款。擅自维修、改装偷盗和因交通事故损坏的机动车辆的,处20000元罚款并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为无驾驶证驾驶机动车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管理条例》第七十四条给予处罚:
(一)持外国或者台湾、香港、澳门地区驾驶证,在本市驾驶机动车辆的,享有外交豁免权的除外;
(二)非军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驾驶员驾驶军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机动车辆的;
(三)持军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驾驶证,驾驶地方牌照机动车辆的。
第四十六条 机动车辆驾驶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单处吊扣6个月以下驾驶证:
(一)非残疾人驾驶残疾人专用机动车的;
(二)通过交通事故现场,拒绝协助交通警察抢救受伤人员以及运送财物的。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3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单处吊扣2个月以下驾驶证:
(一)驾驶机动车辆没有携带安全考核卡的;
(二)驾驶机动车辆不按规定分道行驶的;
(三)驾驶机动车辆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的。
第四十八条 出租车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的,处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单处吊扣6个月以下驾驶证或者暂扣1个月以下出租车。
第四十九条 非法安装或者不按规定使用特种车辆警报器和标志灯具的,处吊扣1个月以下驾驶证,可以并处没收非法安装的警报器和标志灯具。
第五十条 摩托车、正三轮机动车从事营业性客、货运输的,处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并处吊扣6个月以下驾驶证。
第五十一条 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驾驶人员违反本规定的,给予警告或处5元以下罚款。人力客运三轮车在市区道路上行驶的,处100元以下罚款并暂扣一个月车辆,屡教不改的没收车辆。
第五十二条 未经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许可,擅自挖掘道路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其限期恢复。
第五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并责令其限期恢复;拒不恢复的,可以强制拆除,没收用于施工、经营的工具或者物品:
(一)擅自设置、移动或者损毁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
(二)擅自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上悬挂横幅和宣传广告等物品的;
(三)擅自占用车行道、人行道、立交桥和地下人行通道堆物作业、塔棚盖房、摆摊设点、进行集市贸易的;
(四)未按批准的时间、地点范围和要求施工或者恢复道路原状的。
第五十四条 本市机动车辆驾驶员违章,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到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接受处理;逾期15日不接受处理的,吊扣三个月以下驾驶证;逾期1个月的,吊扣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驾驶证;逾期2个月的,吊销驾驶证。
第五十五条 擅自占用停车场(库)或者改变停车场(库)使用性质的,处3000元以下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并责令限期恢复。
第五十六条 被处罚人对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根据本规定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据有关规定,在接到处罚通知后15日内向主管公安机关或者上一
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申请复议,不服复议裁决的,可以在接到复议裁决书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七条 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应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文明管理,定期检查本规定的实施。因管理、检查失职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交通警察应当忠于职守、严格警容风纪、文明执勤、秉公执法。不得失职渎职、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枉法裁决。违反上述规定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本规定所称市区道路是指濉溪路、明光路、长江东路(东至当涂路)、当涂路、合裕路(东至当涂路)、屯溪路、美菱大道(南至望江路)、望江路(西至合作化路)、合作化路和上述道路连接组成的范围以内的所有道路。
今后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市人民政府若对市区道路范围重新划定时,本规定所称市区道路范围以市人民政府重新划定的为准。
第五十九条 本规定所称“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在内。
第六十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合肥市公安局负责解释。
【合肥市城市技术规程】推荐阅读:
合肥城市发展报告10-26
合肥市优惠政策10-03
合肥市政协提案委10-22
合肥市建筑业协会12-14
合肥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实施要点06-21
合肥工伤赔偿标准07-05
合肥产业发展07-12
合肥公交公司生产运营05-31
合肥工业大学简介07-05
1合肥学院建设方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