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关于成功的名言论语中的名言(共13篇)
1、食不语,寝不言。
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德不孤,必有邻。
12、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3、君子周急不继富。
1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7、寝不尸,居不容。
18、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0、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1、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2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3、仁者,其言也讱。
2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5、当仁,不让于师。
26、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2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9、巧言令色,鲜亦仁!
30、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2、未知生,焉知死?
3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3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6、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9、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卫灵公》)
欲速则不达。 (《子路》)
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
书中此类句子甚多, 涉及的内容也很广, 包括政治、哲学、教育、文化、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个方面。千百年来, 一直为人们所传颂。有一些名句在人们不断引用过程中, 又被简化、浓缩, 形成了成语和典故, 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举一反三”、“循循善诱”、“三思而行”、“后生可畏”等等, 在今天, 都已成为人们经常运用的词语。
《论语》中的许多名言警句为什么能长期流传, 至今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呢?
首先, 从内容上来看, 《论语》中凡被人们所喜爱的句子, 往往并不是那些直接表现孔子的政治态度, 抑或强烈地宣传其政治主张的言辞, 而多数是那些有深刻的哲理性或蕴涵着可贵的生活经验的语句。如“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说, 如果老读书, 不动脑, 就会罔然无所得;反之如果只空想, 不读书, 有了疑惑也不能解决。可见, “学”和“思”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 二者不可偏废。这类句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 具有普遍意义, 因而, 能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为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们所接受。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原来都是有所指的, 或都是有具体内容的。但引用《论语》中的话和评论《论语》并不是一回事, 引用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或需要, 来“为我所用”。如“当仁, 不让于师” (《卫灵公》) , 原意是:面临着有关仁义的事, 即使老师, 也不必同他谦让。这是孔子鼓吹“仁”“义”高于一切的说教。但今天人们在引用时, 则完全避开这一具体内容, 而是用“当仁不让”来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 就要积极去做, 不应该推诿。又如“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 这句话, 原文中也是有所指的, 即“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有人引用这句话来说一个人要求得进步, 就必须下苦功夫, 重视自我修养。
《论语》中还有许多句子原来意思就比较含蓄、隐晦, 很难确定其具体所指。在这种情况下, 就更给人以补充和发挥的余地。如《子罕》篇有这样一段记载:“子在川上, 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话是什么意思?有人说, 这是孔子在感叹光阴如流水, 一去不复返, 并无深意;有人却认为, 这句话反映出孔子对没落阶级的惋惜和留恋;但也有人说, 它体现了孔子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究属何意, 研究者自可去探讨。但由于这种句子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哲理性, 可以引起人们对人生和世界的各种联想和想象, 因而, 也为人们所喜爱。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一词里, 正是借用这句话, 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说明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发展, 不断进步的。可见, 许多警句, 在流传过程中, 总是在不断地被人们加工、改造, 有选择、有分析地加以利用。
其次, 这些句子, 语言简练通俗, 含义丰富深刻。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以极俭省的笔墨, 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而又十分自然, 易读易记, 便于流传。例如“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表面上是赞美松柏, 实际上是运用比喻手法, 借松柏不畏严寒的特点来颂扬坚贞不屈的性格。这种句子含蓄优美, 耐人寻味, 尤为人们所喜爱。后世许多诗人都喜欢借松柏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操。如陶渊明的诗:“青松在东园, 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 卓然见高枝。”陈毅也特别喜欢青松, 他写道:“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古往今来这些热情洋溢的诗句, 生动地表明, 孔子对松柏这一形象的观察和描写, 其影响是深远的。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和“匹夫”, “夺帅”和“夺志”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 但这句话, 通过一个“可”, 一个“不可”, 不仅把两者联系起来, 而且使两者加以比较、对照, 从而更有力地强调了“匹夫”之志的坚定。其他如“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等都是运用这一手法, 把两个看来无关甚至互相排斥的事物或现象, 捏合在一起, 借以相互映衬、对照, 从而把要阐明的道理, 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
曾子说的“三省”,第一个“省”为“忠”。“忠”字由“中”和“心”组成,忠心耿耿的“忠”。何为“忠”?答应别人的事,竭尽全力去做是为忠。“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这句话人人皆知,狗对人类可以忠心耿耿,但人与人之间是否完全做到“忠”呢?这或许有些困难。“忠”源自于信任,有信任就有忠诚,那信任从哪儿来呢?“信”为曾子所提及的第二个“省”。对朋友需言出必行,守信用。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忠”离不开“信”,“信”也离不开“忠”,有了信任才会忠诚相待,因为忠诚所以更加信任对方,才能加深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传不习乎”说的是老师传授人生道理、知识学问给我们,重点是我们是否能去反复实践它?我们从书上、从别人口中懂得人生大道,但更需在生活上实践,所以为什么有句成语叫“修成正果”,领悟道理还不足够,还得亲自去修炼,才能得出个正果来。曾子说了,人要学习,要学君子,要学仁德。那该怎么学呢?靠反省。反省自己是否真正在生活中实践到“忠”于人,“信”于友,“反省”才是这句话的精髓。人类有了反省才会改进,有改进才能进步,或许人类文明的进化也有这个因素的存在。
原始时代的人类脑袋被启发时,正是懂得思考、学习的时候,更重要的还有反省与改过,人类才会不断地改正和进步,人类的文明也不断的得到提升。毛泽东主席曾这么说过:“世界上没有谁是完美无缺的。”也正因为无完美,有缺陷,人类才能不断地改进,而这就要通过反省与检讨。
我是一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从懂事以来,反省的习惯似乎就这样跟随着我。当我的身体被温水浸泡着,身心得到舒缓时,脑袋瓜就会回忆起今天所发生的事情,从而反省与检讨自己是否有做错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当我与他人争吵或被责备时,冷静与沉默下来后会自动的反省自己,这或许是许多人都有的行为。其实反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选择逃避现实的自己。人们只有面对现实,面对问题,面对自己才能真正打开心扉,而并不是把自己锁在一个冰冷冷的铁橱里。奢求着别人来了解自己,但并不知道其他人都不能施以援手,不能解开那一道道的枷锁,除了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若每个人都能做到反省与检讨,我想这社会会有很大的改变,人类的文明更可趋向完美。为什么?因为人们勤于学习,勤于磨练,勤于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就像一把好的刀,需要勤于拭擦,偶尔也需要在磨刀石上磨一磨,做人不也一样的道理吗?记住“吾日三省吾身”,你的人生道路会与别人走的不一样,生命开的花或许会比别人的更加璀璨。在将来,你会感谢有这么一个习惯一直陪伴着你。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论语·八佾>(尽善尽美)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0、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0、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23、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5、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2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举一反三)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4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4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49、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5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成仁)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也很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碰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5.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 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9.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0.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1.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对“士”提出了一些要求:“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刚、毅、木、纳, 近仁。” (《子路》) “和”是统一、配合、补充又不失自我之见, “同”是同一、完全相同却没有自我之见。要和谐相处, 不要盲目苟同。而一个刚强、果敢、质朴、寡言的仁德之人给人以美好的印象和可信赖感。对待事业, “事君, 敬其事而后其食。” (《卫灵公》) 工作在前, 享受在后。有人问, 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 (《宪问》) 以德报怨一般人很难做到, 况且也不能不讲原则;以怨抱怨积怨更深;还是应当恩怨分明, 以直报怨。“士”的修身是非常重要的, “修己以敬”, “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宪问》) 。修身正己, 齐家安人, 治国平天下, 这正是儒学的进修历程。
孔子还对“士”提出告诫:“士而怀居, 不足以为士矣。”“有德者必有言, 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 勇者不必有仁。”“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宪问》) 不要贪恋自己的“安乐窝”;避免“文人无行”, 希望有言又有德, 有勇又有仁;既防止擅权行为, 又要如曾子说的“君子思不出其位”, 不超越自己的职位范围思考问题。要谨记孔子的话:“见利思义, 见危授命,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亦可以为成人矣。” (《宪问》) 不见利忘义, 能临危受命, 久困不食言, 即使不是完美无缺的人, 也可称之为完人, 即使成不了完人, 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是也很好吗? (待续)
1、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2、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论语》
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孔子《论语》
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做好你想说的,之后再把它说出来。)——孔子《论语》
5、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孔子《论语》
6、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
9、“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孔子《论语》
1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11、三思而后行。——孔子《论语》
12、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论语》
1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1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15、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论语》
1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论语》
1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18、君子不器。——孔子《论语》
1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
2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
22、宁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切·格瓦拉
23、欲速则不达《论语》
2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之恶《论语》
25、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
26、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论语》
27、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孔子《论语》
2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29、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论语》
30、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孔子《论语》
31、父母,唯其疾之忧。——孔子《论语》
32、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孔子《论语》
33、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论语》
34、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论语》
35、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论语》
3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论语》
3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论语》
38、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
39、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40、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论语》
4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论语》
42、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43、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44、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丘《论语》
45、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孔子《论语》
46、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47、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孔子《论语》
4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49、内省不疚,未何忧何惧!——孔子《论语》
5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51、“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孔子《论语》
52、朋友切切思思。《论语》
53、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
54、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孔子《论语》
55、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论语》
56、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论语》
57、可与言而不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论语》
58、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论语》
59、“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孔子《论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凭着称为做老师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1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做完后再思考一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4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42、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4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4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 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3.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6.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7.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9.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0.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1.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13.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14.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
1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2. 闻一以知十。
3. 辞达而已矣。
4. 割鸡焉用牛刀。
5. 敬鬼神而远之。
6. 夫子莞尔而笑。
7. 无伐善,无施劳。
8. 礼之用,和为贵。
9. 不迁怒,不贰过。
10. 食不语,寝不言。
11. 君子周急不继富。
12. 既来之,则安之。
13. 言必信,行必果。
14. 乘肥马,衣轻裘。
15. 知其不可而为之。
16. 君子以当仁不让。
17. 德不孤,必有邻。
18. 当仁,不让于师。
19. 不学礼,无以立。
20. 未知生,焉知死?
21. 小不忍,则乱大谋。
22. 朝闻道,夕死可矣。
23. 道不同,不相为谋。
24. 惟上知与下愚不移。
25. 不知言,无以知人。
26. 巧言令色,鲜矣仁。
27. 为君难,为臣不易。
28.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29.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0. 温、良、恭、俭,让。
31.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3.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4. 道不行,秉桴浮于海。
35. 贫而无谄,膏而无骄。
36.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37.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38.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39.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本文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名言说说,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7、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
10、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
1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1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言必信,行必果。
15、宁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切·格瓦拉
16、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1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8、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19、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20、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2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处:论语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处:《论语》
24、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处:论语
26、见义不为,非勇也。出处:论语
27、以约失之者鲜矣。
28、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2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0、未知生,焉知死?
3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32、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出处:论语
3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作者:孔丘 出处:论语
3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出处:论语
3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处:论语
3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37、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8、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39、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40、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示例:唐刘禹钖《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宋许顗《许彦周诗话》:元礼首议太真、国忠辈,近乎
4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4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3、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44、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
4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
4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
47、宁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论语
4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9、又说:"现在的完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关于成功的名言论语中的名言】推荐阅读:
关于论语里的名言警句10-12
关于论语的演讲稿07-27
论语的人生意义10-11
于丹的论语语录06-26
于丹的论语读书心得10-06
《〈论语〉》优秀的教学设计10-24
论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11-08
关于努力奋斗的成功名言07-12
关于成功动力的名言警句11-04
论语十二章的教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