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

2024-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职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精选7篇)

高职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 篇1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赵鹏飞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是实施“新方案”评估的核心手段,也是促进学校管理现代化、标准化、制度化,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根据新方案精神,为适应我院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需要,我院于2007年 9月由相关人员组成开发小组,按照“独立、原始、及时、公开”的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原则,在单机版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学校层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经过本校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的使用,该平台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1.0版本。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院建设与使用学校层面数据采集平台作一个简要汇报。

一、建立学校层面数据采集平台的背景与意义

我院是2002年4月建校、2004年经过五校整合搬迁新校园办学的地方高职院校。从建校到接受“新方案”评估的6年间,我们经历了校内资源整合重组搭建办学平台,转变思想观念凝练办学理念,贯彻“16号文件”精神,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等内涵建设阶段。尤其是2006年正式启动评建工作以来,我院通过贯彻落实全国、省职教工作会议和“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清晰了学校内涵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思路。作为首批接受新方案进行评估的高职院校,我们在按照新方案准备评估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新方案”评估并非几月半载可以准备就绪,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开展“以评促建和以评促改”工作。同时我们还体会到,随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必须更加科学,为保证“独立、原始、及时、公开”的原则,学校必须建立具有学校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我院在开发、使用和改进完善学校层面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过程中体会到,数据采集平台是高职院校学校层面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实现科学决策,进行宏观调控,实施规范管理的重要手段。他的重要意义在于促使高职院校按照“16号文件”精神,通过数据采集平台的功能实现科学决策、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推进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数据采集平台在校园网络环境下正常运行,学校可通过数据观测某一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和存在的问

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通过不同时段的数据分析比较,了解人才培养工作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为学校领导层面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建立学校领导层面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自我监控和适时调整机制;按照数据内涵对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和内涵的要求,修改学校的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

数据采集平台不能是应付评估才建设的临时工作,而应该是作为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部分,建立长效机制,制定规章制定,明确牵头单位,把数据采集平台与高校基层报表数据等统一起来,为学校的科学、规范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二、学校层面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

在教育部单机版数据采集平台的基础上,为了满足本校的数据采集和管理需要而开发,我院初步开发和建设了学校层面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现在重点介绍我校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情况:

第一,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原则。

一是 “独立、原始、及时、公开”。这是教育部对数据采集平台的核心要求,也是我们各校在建设自己数据采集平台时候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我校在数据采集平台中通过每个用户(教职员工)一个账户、基于角色的访问等方法,保证数据填写过程的独立性,利用网络版的优势,制定规章制度,要求各位老师和相关人员做到随时更新数据,同时面向所有教职员工公开数据。

二是简单、易用。因平台填写人员众多,在设计时必须方便用户填写数据。我们的平台建设,尽量简化数据采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三是统一。平台指标众多,很多人对指标的理解不到位,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尽可能地约束用户输入的数据格式和内容,保证采集到的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二,数据采集平台的功能与特点。

本系统基于Java EE及网络数据库平台开发,其基本功能:一是系统完整地实现了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的核心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采集到相关数据,并且能够及时反映数据变化;二是可以根据学校情况灵活地添加角色,并为每种角色指定不同的填写和浏览权限;三是在填报完之后,可以导出为兼容教育部下发的数据采集平台格式的Excel表格。主要特点:一是通过数据采集流程的扁平化实现,由原来的多层采集汇总改为从数据来源者一次性采集,系统自动汇总,极大缩短了数据采集周期,较好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实时性。数据输入时有提示信息和格式限制,从而提高了一次数据采集的正确率,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通过可定义的、基于实际工作过程优化的审核工作流程,较好地保证了数据完整性,如课程设臵表,通过专业负责人对本专业所开设课程和本专业任课老师进行两次审核,如发现老师漏填或错填(如课程性质“公共课”填写成“专业课”),及时通知本人修改,从而保证了数据正确性和完整性;三是通过一定的数据规范化与数据约束技术,较好地保证了数据一致性,如教师、课程编码等具有唯一值特性的信息,一次性输入,全局引用,从而保证了数据一致性。

第三,数据采集平台的运行保障。

数据采集平台的正常运行,“独立、原始、及时、公开”原则和管理作用的实现,有赖于平台的运行管理、技术和制度保障。为保障数据采集平台的正常运行,我校主要从运行管理、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建设。

在数据采集平台的运行管理方面,为保障整个数据平台运行的独立性,所采集数据的原始性和对数据分析的及时性,我校首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单位的领导为成员的数据采集平台运行保障领导小组,负责平台运行中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领导决策、宏观调控、实施整改等各个环节的权责划分,为平台运行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成立在该项工作上具有相对独立职权的平台运行管理中心,指定专门的部门和核心数据(如师资、教学、实训)来源部门的管理人员参与中心的工作,负责数据采集的标准制定、咨询、数据平台管理与技术支持。目前,我院以网络信息中心为核心组建该职能组织。三是建立定期的常规化的数据采集与统计分析制度,并根据数据分析报告、领导决策和整改要求,修改我校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中相关工作的质量方针、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使数据采集平台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有效地发挥管理作用。

在技术保障方面,首先是通过基于网络与数据库技术对学校层面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的开发,完整地实现了教育部所要求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的核心功能,通过网络数据库,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采集到相关数据,并能实现数据的实时统计汇总和导出,有效保证了“及时性”。二是系统通过在用户界面上对用户应该输入的内容进行相关的在线帮助提示以及格式检查,从源头上保证了数据格式和数据内容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速度和质量。三是系统严格地为每张报表甚至每个数据项指定填写、浏览等权限,只有授权的源头用户才能填写和修改其本身的教学和管理数据,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原始性”。四是数据平台中的数据库以自身为标准而相对独立,数据库中的数据不会因任何其他系统或人工的因素而修改,有效保证了数据的“独立性”。五是系统容易通过网络和WEB页面的形式,按授权浏览数据,为实现数据平台的“公开”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在制度建设方面,我校针对校内数据采集平台运行和管理需要,初步制定了“数据平台运行管理制度”、“数据平台的开发与运行维护制度”和“平台数据采集指导性意见与数据字典”。其中 “数据平台运行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采集、浏览、分析与管理权限,不同类型数据的采集周期要求,不同的行政与教学部门对所采集数据的浏览与分析要求,并明确了整个数据平台运行过程的奖惩办法; “数据平台的开发与运行维护制度”明确了平台运行管理中心对平台进行开发、维护和基于角色的授权等细则; “平台数据采集指导性意见与数据字典”对相关数据代码、各数据项的名称与内涵说明、数据类型与取值范围、数据源头进行了规范,主要对用户进行数据填写指导。

第四,平台功能完善的下一步设想。

从现行校内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在我校及兄弟院校的使用情况来看,该系统涉及到了学校的方方面面,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所处的位臵不同,他们对系统的需求也不一样。目前系统的主要使用用户可以分为教师、二级院系领导、各职能处室人员、学校领导、评估专家等五类。

对于每一类角色而言,由于他们的关注点和使用要求不同,这就要求系统根据角色的不同为其提供所需要的功能支持。根据我们对系统的进一步理解,我们在现行版本的基础上,对下一个版本进行了规划,预期扩展以下功能:

一是增强数据采集功能,并在易用性、用户界面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二是具有历史版本功能,即能够根据需要回溯查看某一时间段的历史数据。三是增强系统查询功能,实现初步的多维分析(OLAP)。

四是统计分析功能,能够对状态数据进行各类可自定义的统计分析。五是初步的辅助决策支持功能,能够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为领导决策提供初步的支持。

六是报表、图表功能,能够以图形化方式显示数据,并根据需要将感兴趣的数据导出自定义的Excel表格。

三、通过平台使用实现对人才培养工作过程的管理

我校自行开发的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通过在校园网内的正常运行和对其功能的使用,充分显示出他在高职院校管理中的作用。学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二级院系的领导和专业负责人(带头人),可通过数据采集平台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了解全校、本系(部)、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学校领导科学决策,部门、系级领导和专业负责人采取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提供依据支持。与此同时,各层次的领导还可通过平台数据的动态变化,监测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实现对人才培养工作过程的动态管理。以下是我校利用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管理的几点体会。

第一,通过各个时段(周期)的数据统计分析,为学校领导了解本校的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我院于2008年7月接受了以杨应崧教授为组长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专家组。在迎评期间,我校不仅通过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快速、准确地进行了数据采集,按要求上报了数据,同时还利用数据分析对本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进行自我评价,撰写了学院的《分项自评报告》和《自评报告》。评估结束后,我们又依据数据分析结果所反映的问题,从加强高职教育理念和规律的学习研究、专业结构布局调整、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完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强化过程精细管理等方面制定了整改措施,形成了《评估整改报告》

第二,通过某一组数据的分析,了解学校人才培养某一方面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数据动态变化监测整改效果,达到宏观调控和管理的目的。

2007~2008学年,我校专业相关数据显示,专业数量增加较快,部分二级院系专业设臵涉及的专业大类较多,学校层面的专业布局不够合理,对教学资源的配臵和共享造成一定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学校按照专业群建设的理念,对招生专业的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调整,并根据专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需要,进行了二级院系的撤并和重组,明确了各专业群的重点专业和相关专业,形成了与专业群建设相适应的教学单位,为各教学单位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工学结合和优化教学资源配臵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校在修改和审订2008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通过对2007级专业课程设臵、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等数据分析,发现部分专业的课程设臵与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与培养高技能性人才的要求不相符合。反映出2007级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着明显的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印记,过于强调专业理论的学习,对职业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培养重视不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严重不足。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采取了强有力的整改措施,在《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中明确要求:专业课程设臵必须为培养目标提供支撑,必须满足岗位工作需要,必须把职业资格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专业技能课程实验实训学时不得少于50%,顶岗实习调整为1年。

我校在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时,首先通过师资队伍相关数据信息,对我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论一是校内和企业行业兼职教师的比例分别是49.69%和50.31%,两者各占一半,但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企业行业兼职教师,主要是担任毕业实习指导工作,担任专业核心技能课程的比例,远远小于于校内专任教,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担任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教学的比例就更低;结论二是有少部分教师的任教课程过多,教学任务重,使得教师课前准备不足,造成应付式教学,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据此,学校从管理的层面,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制定了校内专任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行业顶岗实践的制度,加强对校内专任专业教师职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要求各专业从企业、行业聘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能工巧匠担任专业技能性课程的教学,为推进工学结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造条件;三是明确规定专任教师每周基本工作量为12学时,最高不得超过16节,每学期任课不得超过2门。

综上所述,我校自行开发的学校层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不仅适合评估和填报所用,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实现科学规范管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

高职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 篇2

一、采集平台的功能与作用

采集平台具有数据的原始性和采集的即时性等特点, 具有统计汇总、管理监控和分析开发功能[2]。采集平台的建立, 一是满足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工作的需要;二是满足了高职院校的需要;三是满足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家长和学生的需要[3]。采集平台设计的依据体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 紧紧围绕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以了解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进行分析与评价,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由于采集平台的实施, 对高职院校教育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具有推动作用, 也为开展院校研究、区域内高职院校或同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比较研究提供了背景材料。

(一) 引导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方向

高职院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文件精神, 以校企合作教育为平台和基本途径, 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要切入点, 深化教学改革,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 不断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采集平台设计的依据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如在采集平台的“产学合作”中, 要求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 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企业要支持学校兼职教师, 接受顶岗实习学生;促进企业对学校 (准) 捐赠设备, 接受毕业生就业;学校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为企业培训员工等。这就体现了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方面最基本的要求。又如在核算教师总数时, 兼职教师等非专任教师数按授课160学时为1名教师计算, 避免了原兼职教师数统计中以人数为计量单位, 而不考虑其完成工作量大小的不足。这些都引导着高职院校在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教学改革中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以促进高职院校各项教学建设。

(二) 规范了高职院校的教育统计工作

采集平台的实施, 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由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的开展, 势必推进高职院校建立相关的制度, 促进教育统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如一般高职院校都建立了领导听课制度, 规定了院校领导、中层干部每学年听课次数、听课评价、反馈途径等, 但采集平台对院校领导的要求如表1。这就要求学校建立相关院校领导关注教学 (包括兼课、听课、参与教学工作会议、科研成果等) 、关注学生情况 (走访学生寝室、实习点, 参加学生活动、学生工作会议等) 的制度, 并编制相关记录, 使此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采集平台要求状态数据体现原始性, 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的范围、工作程序, 建立逐级汇总制度, 促进了教育统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同时一些原来分散统计的项目被集中统计, 如教师进修培训、教师获奖项目由人事处统计, 教师主持在研教学改革课题由教务处统计, 教师主持在研横向技术开发 (攻关) 课题、获技术专利项目、公开出版著作与公开发表论文由科研处统计, 通过采集平台可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统计的项目都集中到教师的统计中, 通过教师的上报, 职能部门核对和审核, 使得每位教师在一学年内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情况一目了然。

(三) 为开展院校研究提供了状态数据

院校研究是通过对本校管理问题开展系统和科学的研究以提高本校管理水平的研究, 具有自我研究、管理研究、咨询研究和应用研究等基本特征。院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院校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与报告[4]。开展院校研究, 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现代化, 有利于推进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有利于推进国家高等教育法治建设。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应属于院校研究的范围。通过对本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 可以对本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状态作出分析和评价, 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作用, 使五年一轮的评估工作实质上成为每年一次的自我评价工作, 引导学校加大工学结合改革的投入, 使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学校自觉行动, 促进学校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

(四) 为开展区域或同类院校的比较研究提供了状态数据

通过搜集一个区域, 如省 (市) 、自治区所有高职院校的采集平台, 可以分析整个区域高职教育的概况, 确定不同学校在区域整个高职教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优势和劣势, 教育行政部门可按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提出指导意见。如浙江省教育厅对全省47所高职高专院校的2007—2008学年的采集平台进行汇总分析, 形成了全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分析白皮书, 提出了各类高职院校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对指导全省高职院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关教育研究机构同样可以搜集同类高职院校的采集平台进行比较研究, 如搜集全国交通类高职高专院校的采集平台, 可以开展交通类高职院校中国家示范院校之间、省级示范院校之间以及与其他一般院校之间的比较研究, 以分析交通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专业设置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教育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办学经费收入与支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率、教学管理队伍、制度建设等状态, 提出处于不同区域、不同举办方的交通高职院校今后的建设方向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二、采集平台内容的改进意见

采集平台于2008年在高职院校中实施, 2009年对采集平台进行了改版, 各高职院校已开展了两次采集平台的上报工作, 但在实际状态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各校对某一字段的理解不一, 其最终汇总的有些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而且有些字段在设计上存在着缺项或不足。笔者根据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对采集平台中有关基本办学条件中“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元/生) ”、社会服务中学校开展社会培训 (人次) 、评教情况和“生均数”等内容提出改进意见。

(一) 关于基本办学条件

采集平台中有关高职院校基本办学条件的设计依据是《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 (教高[2004]2号) 以及08方案中有关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及附属用房生均占有面积 (㎡/生) 要求。采集平台中有关“设备总值”的字段出现在“4.1校内实践基地”中, 但此处“设备总值”是指被纳入校内各实践基地中教学设备的总值, 未包括一些公共性的教学设备值, 如多媒体教室中的设备、学校为教师配备的用于教学的手提电脑等等。实际上校内实践基地的“设备总值”要小于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按《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要求按不同类别的高职 (专科) 院校的“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元/生) ”指标见表2, 建议在采集平台的基本办学条件中增加“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字段, 根据“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总数 (人) ”自动计算出“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元/生) ”, 以考察学校在这一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是否达到合格或限制招生标准。

同样在“4.1校内实践基地”中“当年购置设备值”是指被纳入校内各实践基地中的当年购置设备值, 不能作为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由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合格要求”中对高职 (专科) 的要求是“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应达到10%以上, 作为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改善、更新情况。建议在采集平台的基本办学条件中增加“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字段, 并按公式: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计算。

(二) 关于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功能之一, 作为高职院校同样具备社会服务功能。从采集平台来看, 主要采集高职院校为社会开展培训和为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情况, 开展培训主要体现在两个字段上, 其一是在“1.3.2当年在校生”中的“培训 (人次) ”;其二是“7.3职业资格证书与技术培训”中的“社会技术培训总数 (人次) ”。这两个字段的含义是不同的, “培训 (人次) ”是指学年中接受学校培训的全部人次;而“社会技术培训总数 (人次) ”是指在学校设置的专业范围内, 开展的社会技术培训总人次。所以“培训 (人次) ”≥“社会技术培训总数 (人次) ”。

由于采集平台中未体现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所获得的经济收入, 所以仅用“人次”来衡量开展社会培训并不是科学的计量, 特别是在进行高职院校之间的比较时以“人次”计量并不合理, 建议使用“人日”计量, 理由是高职院校开展的培训班时间有长有短, 短则2-3天, 多则1月甚至1年, 如航海类院校开展的非航海类专业工科毕业生参加航海类专业培训以获得适任证书的培训其培训时间为1年, 如1个培训班为40人, 用“人次”计量为40人次, 而用“人日”计量 (假设1年培训300天) 则为12000人日。故在采集平台中将“1.3.2当年在校生”中的“培训 (人次) ”和“7.3职业资格证书与技术培训”中的“社会技术培训总数 (人次) ”的计量单位改为“人日”为妥。

(三) 关于评教情况

08方案对关键要素“质量监控”的说明是“多元化质量监控制度建设完善, 机制运行与效果良好”。具体体现在采集平台的“8.7评教情况”中, 评教客体为教师, 评教主体有学生、同行、校领导和社会参与 (表3) 。

注释中“社会参与”是指校外有关人员参与评教的情况, 其总人数计算为:校外兼职教师 (未经折算) 、校外兼课教师 (未经折算) , 以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校企合作组织中的校外人员之和。在数据采集中要获得注释中“社会参与”人员的评教难度是相当大的, 有人认为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结果可作为社会参与评教的数据, 但毕业生跟踪调查评教主体是用人单位, 而用人单位评价的客体是毕业生, 而非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校外兼职教师和兼课教师参与评教的难度较大,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校企合作组织中的校外人员由于主要是指导学校的

专业建设, 要参与评教活动显然不切实际。

建议“社会参与”评教人员的主体改为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培训人员 (人次) 。其一, 参加培训人员来自企事业单位, 学校只要通过一定的组织, 培训人员对授课教师可以直接评教;其二, 高职院校举办各类培训, 在培训班授课的教师会涉及到各专业教师, 培训范围越广, 涉及的教师 (评教客体) 越多, 评教主体的样本数更多, 可真实反映出评教结果, 以便学校改进教学工作;其三, 避免了学校在组织社会参与评教过程中的复杂和困难, 便以操作。

(四) 关于“生均数”

采集平台通过状态数据汇总形成“10.1生均数”, 以判断高职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是否达到合格标准或处于限制招生状态, 但“生均数”的形成是以“全日制高职在校生总数 (人) ”为分母计算, 并不包括“全日制中职在校生数 (人) ”, 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由中职升格, 校内还有大量的中职学生, 而中职学生同样占用校内教育资源, 使得计算形成的“生均数”不具可比性。实际上《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中有关办学条件指标测算办法中对“折合在校生数”和“全日制在校生数”有规定的测算办法, 但未提及全日制中职在校生。建议在采集平台中应对在校学生数制定相应的测算办法, 将全日制中职在校生、函授生按一定的系数进行折算, 以体现除全日制高职在校生以外的学生占用学校教育资源的状态。

采集平台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创新之举, 通过两年的实践, 其功能和作用已得到呈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将采集平台作为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监控的平台, 作为高职院校在申报各类项目时参考的重要依据之一。高职院校也十分重视采集平台的建设工作, 为了体现状态数据采集的即时性,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纳入了采集平台的网络化建设, 并规范了状态数据采集的职责、工作流程、数据分析。采集平台虽然存在着缺项或不足之处须不断改进, 但作为高职院校强化教学管理, 深化内涵建设, 引导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必将发挥其独特的功能。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已实施两年, 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也为开展院校研究和区域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分析提供了状态数据。就采集平台的内容而言, 还存在着缺项或不足之处, 本文通过实践中遇到的数据采集问题, 提出了采集平台中有关基本办学条件、社会服务、评教和生均数等内容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评估,数据采集平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Z].教高[2008]5号.

[2]何锡涛.高职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9, (3) .

[3]尚学明.试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性质与功能[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4) .

高职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 篇3

摘 要:烟叶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实现烟叶质量分析、预测和预警的平台,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的Web大数据挖掘平台,通过采集抓取互联网上涵盖烟叶的整个种植周期的烟叶种植区气候、环境、土壤、病虫害等信息,辅以其他检测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评估和预测烟叶的质量。应用效果表明,利用大数据算法对影响烟叶质量的互联网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不仅可以用较小的人力物力完成更大覆盖区域的全面的烟叶质量评估,还可实现质量预测预警,为卷烟生产提供保障。

关键词:烟叶质量评估;大数据;Web数据挖掘

中图分类号:TS46

烟叶是卷烟工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对卷烟产品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的重要资源。烟叶的品质、产量水平受气温、大气环境条件、土壤以及病虫害等生态条件和生产措施因素的影响,而烟叶原料的采购又具有范围广、数量大、种类多、结构宽等特点。为保证烟叶的质量,需要对烟叶种植的整个周期进行监控。传统的方式需要依靠现场实地抽检、监测,有着耗费人力物力比较大、收集到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种植区域比較小、最终数据汇总和处理比较困难、企业之间数据互通比较困难等缺点。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上出现了海量的数据信息。大量的非结构化的天气信息、温湿度信息、病虫害的预报、土壤情况等信息都可以直接从互联网上采集到,利用这些数据来进行分析和预测,就是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烟叶种植质量评估平台,可以避免传统监控方式的缺点,更快速、有效、准确的实现烟叶质量分析、预测、预警,从而为卷烟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条件。

1 系统架构

1.1 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技术

大数据分析是从种类繁多的海量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一种技术,它是商业智能的演进,正在改变世界的各个领域,从商业到医疗卫生、政府机构、农业和经济领域、人文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大数据分析的特点在于能够利用全部数据,而不是仅仅依靠随机采样的一小部分样本数据[1-2],因为可以收集、存储和分析所有的相关数据信息,就不会受到样本集小、样本有偏差或者随机性不够所带来的分析误差的影响,从而可以获得更准确合理的分析结果。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的例子。例如,谷歌利用聚合搜索数据对流感进行跟踪,可达到接近实时的效率和非常高的准确度[3]。后面探讨如何利用从互联网采集到的各种非结构化信息,结合企业自有的烟叶检测、采购数据,分析和预测收获时烟叶质量的方法。

大数据分析通常基于云计算平台实现,因为实时的大型数据集的分析需要非常强有力而又弹性可扩展的计算能力,云计算平台正好适应了这种需求。云计算是一种成本低的分布式并行计算环境,可以适应规模不同的数据,开发方便,向用户屏蔽了底层的技术细节,节点加载、数据的划分和任务调度无需用户考虑。使用云计算可以在不增加现有设备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数据处理的规模和效率,节点的扩充非常方便,系统可以自动处理失败的节点,容错性能比较好。

1.2 平台框架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统一的基于云计算的可以灵活扩展的大数据处理平台(BDAP,Big-Data Analysis Platform),能够实现数据采集、实时分析,批量处理和数据导出等功能。平台具有以下特性:

(1)可从不同的数据源(Web数据、结构化数据、数据库等等)以很高的吞吐能力把数据存储在基于Hadoop的大数据中心中;

(2)可对实时数据做流分析;

(3)支持工作流管理,工作流支持与标准的企业信息系统或者是Hadoop操作进行交互;

(4)支持高效率的数据导出,可以把数据导出到NoSQL数据库或者关系数据库;

(5)支持不同数据源数据的协同分析。

该平台框架如图1所示:

整个平台由数据层、大数据处理层、管理层三部分组成,平台由数据流驱动,数据层负责将各种数据来源以流的方式提供给中间的大数据处理层;大数据处理层是建立在云计算平台之上的,负责对数据层传入的数据流进行分析处理,处理之后的数据由管理层展现给终端用户。

在BDAP平台的基础上,结合烟叶种植质量评估的需求,设计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关键算法,形成了基于大数据的烟叶种植质量评估平台(BDAP-TQ,Big-Data Analysis Platform for Tobacco Quality),下面将介绍该平台的技术实现细节。

2 技术实现

2.1 数据层实现

数据层实现数据采集和清理的功能,采用web界面的调度平台,实时监控云平台上的爬虫运行状况。获取的数据分类存入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中或者数据库中,可以采集到浏览器能浏览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内容,支持各种页面类型。数据层基于云计算平台,可以根据数据抓取的资源需求进行弹性扩展,具有高效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准确获取系统所需求的内容。数据层的实现框架如图2所示:

关于采集数据的选择过滤,主要是对气象、大气、土壤、病虫害等信息进行提取,这是因为:

(1)烟叶的质量和产量受环境条件和生产措施的影响,从烟草品质来看,对气温条件的要求是前期较低,中期较高,气温过高和过低对烟叶质量影响都很大[4]。

(2)大气环境条件也是影响烟叶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重金属铅在环境中容易污染植物叶片,作物中铅的含量富集程度以叶最高。作物中铅含量的调查表明,靠近公路两侧的作物的铅含量远远高于远离公路的作物,大气中的铅含量决定了农作物中的铅含量水平[5]。

(3)土壤是优质烟叶生产的基础,土壤因素与烟叶的品质和产量密切相关。随着吸烟与健康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烟叶含有重金属的问题,烟叶重金属的含量和其他作物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可以通过互联网上大量的其他作物的重金属情况结合GIS进行关联性分析,可以得出种植区域烟叶重金属含量情况。

(4)烟草病虫害的爆发,会导致烟叶品质和产量降低。要实现优质烟叶生产,需要认真防治病虫害。在烟草从种植到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是鲜烟叶、调制后的烟叶或者是成品烟叶随时都有可能遭受到病虫害的损害,这将给烟农、烟草工商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烟草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证烟叶产量,提高烟叶质量,发展烟草生产的重要任务。

这些通过互联网采集到的信息,经过清理加工,得到模型化的数据存入HDFS中,再配合上企业原有的烟叶收购检测数据,就实现了数据层所需要的功能。

2.2 大数据处理层实现

要对数据层采集到的气象、环境、土壤、病虫害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得到烟叶种植质量的评估预测结果。评估算法以关联模型为基础[6-7],首先作如下模型定义:

设历年不同地点气象、大气、土壤、病虫害等数据的向量为X,烟叶检测质量数据的向量为Y,元组(X,Y)=X∪Y,对任意向量 ,定义I的支持度Supp(I)=Count(I),其中Count(I)表示I在向量集合{(X,Y)}中出现的次数;对任意向量 ,定义Xi→Yi的关联可信度为Conf(Xi→Yi)/Supp(Xi);设可信度阈值为λ,定义关联规则集合为{Xk→Yk}={Xk,Yk} where Conf(Xk→Yk)≥λ。

分析处理的算法流程如下:

(1)由数据层采集清理得到历年各地数据的向量集合{(X,Y)};

(2)选择阈值λ,计算规则集合{Xk→Yk},其中的{Xk}为条件集合;

(3)对欲评估的当前条件数据x,计算其与集合{Xk}中各向量的Jaccard相似度Sim(x,Xk)=|x∩Xk|/|x∪Xk|,并记Xm为使得Sim(x,Xm)=min{Sim(x,Xk)}的条件向量;

(4)取满足规则(Xm→Ym)∈{Xk→Yk}的Ym,即为评估预测结果。

由于以上处理均为大数据量计算和存储,所以本层是建立在基于Hadoop和MapReduce框架的云计算平台之上的,使用了分布式存储与并行计算技术,从而能够通过低成本的基础单元节点完成高性能的处理任务。

2.3 管理层实现

管理层整体框架基于SOA设计,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新的服务模块,前台为基于HTML5的响应式Web设计,内容布局能随用户使用显示器的不同而变化,支持从移动终端进行访问,可以通过Web前台定制大数据挖掘的工作流,支持处理过的数据导出到关系数据库,可以通过Web界面检索数据分析的结果,并且实现了决策支持系统。信息发布服务模块支持与手机终端的交互,烟农可以利用手机APP或者是短信平台来获取平台推送的种植和预警信息。

3 应用效果

介绍了利用互联网上大量非结构化的天气、温湿度、土壤情况、病虫害等信息,作为数据源构建的BDAP-TQ平台,辅以从相关行业获取的结构化专业数据,利用Web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关联分析,对烟叶种植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可以预测最终收获的烟叶的质量,而不用派遣大量员工去田间地头采集数据。通过该平台除了监控预测国内烟草种植以外,还可以分析预测进口烟叶的质量。

其中,在土壤检测方面,还尝试了结合相关作物分析的方式,这是因为目前我国还没有遍布全国的土壤检测网络,土壤的检测主要是靠抽检和农民送检。传统方法对重金属只能采用抽样法检测,缺点是费时费力,检测的区域比较小,粒度太大,效率比较低。通过互联网上大量其他作物的重金属情况结合GIS进行关联性分析,可以得出所关心的种植区域烟叶重金属的含量情况。

随着国家对大数据越来越重视,建设一个基于大数据的烟叶种植质量评估平台是非常必要的。目前BDAP-TQ平台已经完成了数据层全部模块,大数据处理层的数据分析部分和管理层的部分模块,因为需要从互联网上抓取大量的数据来计算相应的模型,数据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在数据量还不足够大的情况下,分析和预测的结果可能还不够好,后续的工作是继续完善和增加BDAP-TQ的功能模块,扩大数据来源,积累更多的数据,增强数据处理能力,缩小需要实时处理数据的延迟时间,增强BDAP-TQ平台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Fernández A,del Río S,Herrera F,et al.An Overview on the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s for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Data Mining in Cloud Computing[C].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Organizations:Service and Cloud Computing.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3:559-570.

[2]Viktor Mayer-Sch?nberger,Kenneth Neil Cukier.Big Data: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Work and Think[M].Hodder Export,2013-03-14.

[3]Ginsberg J,Mohebbi M H,Patel R S,et al.Detecting influenza epidemics using search engine query data[J].Nature,2008(7232):1012-1014.

[4]陆永恒.生态条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07(01):43-46

[5]李義强,李成富,许立峰.我国部分烟叶产区土壤和烟叶重金属现状及相关性研究[C].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67

[6]Anand Rajaraman. Mining of Massive Dataset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

[7]Jiang N, Gruenwald L. Research issues in data stream association rule mining[J]. ACM Sigmod Record,2006(01):14-19.

作者简介:高荣(1979.02-),男,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云计算、数据挖掘;通讯作者:孙忱(1981.08-),女,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信息化。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信息与统计学院,南宁 530003;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南宁 530001

高职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 篇4

高职高专评估专家队伍建设的机制分析

广西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实践中,努力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专家队伍建设机制:评估与工作同步的目标机制、部级与省级结合的培训机制、研究与实践并举的提升机制、省内与省外互补的整合机制、规范与效率双赢的服务机制,这对于提高广西高职高专评估专家队伍的水平,确保高职高专院校评估的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 者:刘冰  作者单位:广西教育厅高教处 刊 名:教育与职业  PKU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VOCATION 年,卷(期): “”(21) 分类号:G717 关键词:高职高专评估   专家队伍   建设机制  

高职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 篇5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动态统计; 绩效评估; 功能模块

中图分类号: tn710?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01?0127?04

0 引 言

2011年5月,保山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单位。自创建工作实施以来,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创新推进,群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扎实有效。然而,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西部创建标准,结合全市文化建设发展现状分析,在制度设计、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动态化管理、绩效评估及信息反馈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已有的统计评估标准和统计方法落后;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没有公共管理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公开的反馈机制,如基层文化建设和服务的情况,群众对文化需求及其认可度、满意度等信息反馈不及时、不畅通;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情况绩效评估制度落后,带来整个公共文化建设服务水平的落后。

对此,为了从制度设计、评估指标体系建设、成果分析与利用、软件开发与推广等方面积极配合支持保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根据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决定由保山学院为组长单位,联合保山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和保山市统计局成立了课题组,于2011年11月联合启动《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动态统计评估管理网络的构建》课题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课题组参照国家西部创建标准和保山示范区要求,通过多方调研、访谈,征求意见和建议,多次与市文广局对接沟通,课题组建立了保山市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该指标涵盖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评估六大类。依据理论研究成果,结合保山实际,广泛征求市、县、乡、村的意见和建议,根据用户需求,构建了保山市公共文化服务统计评估数据项。其中,市级366项,县级352项,乡镇级185项,村级125项,共计1 028项。在此基础上,需要开发公共文化服务动态统计与绩效评估平台,并制定相关的动态统计管理办法。

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动态统计与绩效评估平台的建设,是保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平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可以定期(如按季度)上报公共文化服务情况;公众可以通过公开、统一的渠道,获取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表达公共文化需求,反馈公共文化满意度,监督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工作,促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者可以动态客观地统计公共文化服务数据,可以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客观地掌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及时协调整合公共文化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高效与高质,并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进行绩效评估,为问责与表彰提供参考依据。

平台的设计

2.1 系统平台开发运行环境概述

2.2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用户需求分析和动态统计、绩效评估实际需求,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如图1所示。

(1)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发布与浏览模块

信息发布与浏览模块是平台管理方向公众展示公共文化服务动态、发布通知公告、发布绩效评估结果、表彰问责等信息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后台管理员的信息发布与前台信息展示的浏览功能,平台采用mysql存储数据,后台管理员主要完成发布、修改、删除信息,在前台按照某种顺序(如发布时间)列表显示。

(2)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测评模块

高职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 篇6

一、引言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要求全新的培养模式。随着高校教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作为学校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的关注和得到的个性化服务越发突显不足,网上教学平台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日益流行的教学基础设施。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教育部提出了建立100所示范高职院校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要促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须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办学质量,这已成为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开发初期,只有教育技术实力雄厚的教育机构才有能力开发,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没有足够的技术资源,无法开发自己的网上教学平台。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壮大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教育和商业机构开始开发专门的网上教学平台,使高职院校也能够拥有了自己的网上教学平台。

二、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

校园网络是学校教与学的纽带,学生可以从校园网上得到更多的知识信息,也能及时地发布自己的信息,并实现网上交流、讨论。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大大丰富和充实课余生活。教师备课也可从校园网中获得更多教学信息,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方便地,有选择地比较教学信息资源,然后通过校园网向学生进行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我院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认为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如下:

(一)网上授课系统一方面为教师在网上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为教师面授课程提供利用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支持。这其中包括:

(1)课件教学:为教师提供一个利用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开展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服务。通过建立导航查询等,使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快速可靠地在线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并与相应课件数据库服务器链接,达到灵活地组织教学资源,高效地实施教学控制。

(2)作业处理:提供网上教师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以及学生获取作业题目、提交作业、取回批改后作业的界面。

(3)辅导答疑:通过电子白板或采用论坛,学生可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定期在网页上公布典型解答,使传统意义上的辅导答疑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4)网上讨论:通过电子邮件、公告牌等,学生和教师可以建立多向异步在线交流,给学生充分自主权和发言权,如对课程的某些主题可以在网上展开讨论,各自发表见解等。在网上尽管可能是部分人之间的讨论,但各自独立的学生可以在线看到围绕课程展开了哪些讨论,使大多数人从中获得启发和教益。

2.2自主学习系统

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网上多媒体自主学习的环境,并突出交流和协作功能。

(1)注册登录:通过建立验证机制,提供审验学生入网学习资格、注册授权等登录功能。

(2)自主学习:通过应用灵活多样的导航技术,为注册学生自主地选学或必修相关课程及内容提供快速确定路径的方式,并由学生通过检索链接数据库服务器上相关的多媒体CAI课件建构自身知识结构,以实现自主式个别化学习。

(3)咨询交流:提供学生向教师咨询问题和交流信息的相应功能,弥补上课时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提供一个环境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互动。学生可以通过文件将作业直接提交给老师,同时教师也可以方便地将批改好的作业传回给学生。教师还可以将教学计划时间表、参考文献以及其他与课程有关的文件上传到课程网站,供同学们下载。

(4)联机考试或自测:提供学生利用题库资源,自主选题或自动组题,进行模拟考试、解答试题的相应功能。

(二)课程管理系统

(1)课程单元管理。这一功能可以帮助教师灵活地管理学习单元以及其他资源(文件、图像、链接等)。一门课程可以分割为一系列单元,而各单元间可以相互联系。

(2)自测题库管理。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工具创立及管理各种自测练习。系统甚至可以通过随机地从题库中抽取题目来为每个学生提供不同的自测练习,学生在完成自测后可以立刻知道测试结果,而且可以看到自测结果的数据统计分析。还可提供限时测验,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试,时间一到电脑会自动收卷。

(3)作业评分管理系统。一些网上教学平台可以通过运用数据库技术自动批改学生的作业并评分。学生的分数被存入到一个数据库中,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管理。

(三)平台管理系统

网上教学平台的管理功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安全登录功能和技术支持功能。使用者在登录到课程网站之前需要进行登记并得到使用权限。提供给不同的用户群(如学生、教师、课程编辑人员等)不同的使用权限。通过这些限制,课程网站可以尽可能地避免遭到非授权人员的干涉。技术支持功能保证学生和教师在使用网上教学系统的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访问网站上的“常见问题答疑”区或询问负责网站技术支持的人员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现有网络教学平台存在问题

(一)存在“为技术而技术”的现象

学习的平台的功能不是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从满足学习者需要而设计的教学过程出发,而是从技术能否实现出发,结果是,技术上实现了,但可能没有学习者使用。这在网上教学平台功能中也能部分地反映出来。在网上教学平台中,缺乏让教师自己开发网上课程的功能,难以让教师的知识和经验与网上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如果有了课程设计方面的功能,教师能够利用这些平台在无需太多网络编程知识的前提下,有效地编写并管理属于自己的网上课程,他们教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就能方便地整合到网上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中,并在网上教学中,不断地更新和调整网上教学的内容和互动方法;大部分的教学平台缺乏工作组和电子白板的功能。因此建议现有的网上教学平台还应增加以下功能:

(1)课程设计模板。通过运用课程设计模板,教师可以方便地建设一门网上课程,他们只需将与课程有关的材料放入事先设计好的模板中,软件系统就能自动地将这些材料组织成一个良好的网上学习环境。不同的课程运用相同的模板可以使各门课程保持一致的外观和结构,避免学生在学习不同课程时产生混乱。模板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进行定制。

(2)课程网站搜索引擎,它能使学生方便地在整个课程网站中搜索想了解的信息。

(3)工作组,它特别适用于小组项目研究。工作组功能包括小组网站、小组讨论区以及小组文件共享区等。如果学生们需要进行分组项目研究,他们可以将各自完成的工作传到课程网站的一个特定的文件共享区域,并通过小组讨论区进行交流及讨论。

(二)缺乏“学生网上活动追踪”功能

新的教育模式下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线索”。这里要强调的是“学生网上活动追踪”功能似乎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学生网上活动追踪功能可以让学生与网上学习系统的互动情况被记录在网络服务器上,这些互动包括访问各网页的次数、自测的成绩、在网上学习和自测的时间长度等等。研究人员或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网上活动情况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从而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这对改进和提高网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尤为重要。

(三)深层次的网上教和学的研究不够

国际上的网上教学研究非常重视通过科学研究,增进实践。我们也需要加强这类科学的实证研究,以提高网上教学的实践。如:在校园网环境下,如何更好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辅导和教学互动提供多媒体网络环境、工具;提供符合学习规律的多媒体学习资源。与课前学习、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紧密结合,促进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实施,帮助师生转变学习观念,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减轻教师负担等。

4结束语

在以网络化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高潮的今天,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正成为一个严峻的核心问题,它影响到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解决。利用现有校园网这一硬件基础平台,不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为网络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更多的高职学生得到更多的高质量教育,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珠珠 张伟远《我国普通高校网上教学平台及网站建设的现状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2005.2

[2] 孙立,王巧玲,颜德平《基于校园网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年 第27卷 第12期

[3] 赵志强《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上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考》[J] 职业圈2007年第15期

高职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 篇7

数据采集平台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简称, 是教育部2008年发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是依据教育部2006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实施设计的数据采集平台。积极利用数据采集平台对于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本身和社会各界都有积极意义。教育部或省教育厅在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测时, 如果事先提供相关人员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 可以提前对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进行科学分析并发现问题, 从而使专家组进校后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更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高职院校通过对自身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 能够较为清晰地掌握本校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便于高职院校实现教学质量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 有利于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分析研究并向社会公开分析成果, 能够使行业企业和家长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实训条件、师资队伍等情况有清晰的了解, 有利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展开和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认可和选择。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有效采集是准确分析数据的前提。目前, 数据采集平台作为高职教育评估的辅助手段还属于新生事物,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学院各部门在填报数据平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调研中了解到的其他高职院校的相关情况, 笔者认为, 目前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高职院校对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功能认识普遍不足数据采集平台的填写和申报主要是依据教育部的要求来完成,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建设还仅仅停留在数据填写阶段, 高职院校内部没有甚至不会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比较, 致使数据采集平台对高职院校实际意义不大。

高职院校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的各项指标内涵缺乏深刻研究和理解, 对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中具体表格的填写存在分歧一方面, 表现在各高职院校对指标理解不一致, 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状态采集数据不具备可比性, 例如毕业生信息中的一次就业率和二次就业率, 各校理解就不一致, 有的院校是按照一届毕业生进行填写的, 也有按照两届毕业生进行填写的, 影响了数据分析, 无法对数据进行校际的横向分析和比较;另一方面, 表现在高职院校内部各部门对指标内涵理解不同, 填写或申报的内容口径不一致, 这对学校内部数据的最后汇总产生重大影响。

数据的源头性无法保证数据采集平台反映的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真实状态, 数据涉及从招生到就业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等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数据采集几乎涉及全院的所有部门, 需要基层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全员参与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从调研中了解到, 目前有的高职院校对于状态数据采集的工作仅局限于几个人来完成。

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某些指标设置是否合适有待于探讨比如, 目前数据采集平台只是针对办学基本水平信息的采集, 单一从就业的角度去衡量办学效果, 难以准确评价学院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

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对策分析

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主观认识问题和客观技术问题两个方面。笔者认为, 教育部和高职院校应该通过以下途径着手解决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建设和使用好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要提高重视程度一方面, 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 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平台建设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引起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 还要继续加强对状态数据指标设置的研究, 使其更加科学地反映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 成为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评估的有力依据, 这样能够督促高职院校更加重视数据采集工作;通过与兄弟院校数据的横向比对以及院校内部历年数据的纵向比对来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 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还要加大技术投入, 尽快实现状态数据平台网络化, 这样可以使数据采集过程规范化、程序化, 提高数据采集工作的效率。

高职院校自身要充分认识到状态数据采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尤其是学院决策层要高度重视要加强宣传和培训, 从思想上达成共识, 形成从学院领导到基层工作人员, 人人知道数据采集平台、人人重视数据采集、人人会数据采集的良好氛围, 把数据采集工作纳入到常规教学管理工作中去。学院要专门成立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小组, 负责数据采集任务分解、数据审核、数据分析并形成总表或图片, 如学院专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教学状态信息管理的若干意见》和《数据平台信息采集工作的补充规定》, 说明数据采集工作已经引起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为保障数据采集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高职院校要以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制度建设在充分认识数据采集重要性的基础上, 高职院校要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 明确数据采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数据采集方法和采集流程以及相关的奖罚制度规定等。高职院校应通过制度建设将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工作作为一项保障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常规性和基础性工作来抓。我院从2008年开始, 以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为契机, 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有关数据采集的各种管理制度, 包括状态信息采集流程、各种状态数据的分析方法、问题汇总反馈及跟踪办法等, 这些制度对数据采集工作的展开已经产生了积极效应。

结合学院办学特色, 完善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 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目前教育部所提供的数据平台版本针对的是所有高职院校并且软件的技术水平和指标的设定也在不断完善中, 高职院校要结合各自的办学重点和特色对数据平台进行适当完善。以数据平台的建设为契机, 加强学院的信息化管理步伐, 在校园内推行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 逐步通过数据共享、结果分析来实现数据平台的使用功效;要依托数据平台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数据平台建设和使用的根本目的是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并使其不断提高。我院自1999年改制以来, 一直致力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 通过高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 已经走上了以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和职业素养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轨道。通过高职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 逐渐形成了以平台采集为主, 常规教学检查、听课、信息员制度、教学质量网上测评等为辅的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和整改措施的实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审核、数据分析和针对问题所采取的整改措施以及上述工作跟踪调查, 重点是对数据的分析, 包括进行纵向、横向、归类等的多角度分析。只有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发现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才能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采取可行的改进措施。

目前, 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认识和使用还处于应付填报阶段, 如果数据不理想则加以修改, 致使数据失去真实性和研究分析的意义。在规范数据采集流程和方法后, 高职院校应该把数据采集平台工作重心放在对采集数据的分析上, 对数据的分析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当前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次诊断, 哪个环节做得好, 哪个环节比较差, 一目了然。根据实际的数据分析结果, 学院要督促相关部门制定翔实的改进方案并审核和跟踪方案的实施, 这样才能实现数据采集的积极意义。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填写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规范学校管理、推行教育教学改革、创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途径。数据采集平台作为新生事物, 在主观认识和客观技术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在实践中研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可以使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OL].[2011-05-10].http://wenku.baidu.com/view/466f20196bd97f192279e96c.html.

[2]王成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5) .

[3]郑卫东.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2) :77.

上一篇:隐蔽工程验收及验收项目下一篇:美术画太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