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观后感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雷锋的故事观后感(精选12篇)

雷锋的故事观后感 篇1

他很平凡:技校生, 操作工, 班组长。

他很精彩:劳模, 标兵, 金牌, 奖章。

子承父业走进吉化

1986年, 17岁, 刘玉考入吉林化工技校化工班。1989年7月毕业, 分配到吉化染料厂25号车间。

刘玉的父亲是吉化化肥厂装卸队工人, 看到儿子按自己设计的“初中毕业上技校, 技校毕业进吉化”的“人生流程图”, 如愿以偿地穿上工作服, 成为吉化人, 甭提多高兴了。

那个时候的染料厂, 设备陈旧, 工艺落后, 坛坛罐罐, 环境艰苦。刘玉所在的车间生产还原艳绿FFB, 因为有毒有害, 工人们时常是防毒面具, 大皮兜子, 全副武装, 刚刚20岁的刘玉却十分知足, 爱岗敬业, 人们总是见到他乐呵呵的在岗位上奔波、忙碌。

刘玉入厂那年, 吉林省、化工部分别做出“学吉化”的决定, 吉化公司电视有影, 报上有名, 全国各地到吉化参观学习的人, 络绎不绝, 这让刘玉感到光荣而又兴奋。

下班回家, 他跟同是吉化人的父亲谈起自己参加工作的体会:“爸, 当个吉化人真好, 真光荣!”

“儿子, 咱得当个合格的吉化人、优秀的吉化人!”

当时, 吉化党委正在组织“吉化人形象”大讨论。为了说明什么是“合格的吉化人”, 爸爸讲了“麻袋毛”的故事:“你们染料厂有个李云山, 老工人, 那真叫爱工厂, 做主人, 长年累月, 他用积攒起来的麻袋毛给厂里换回两台大解放。”

这是刘玉第一次知道李云山的名字, 也头一次听说“麻袋毛”的故事:“爸, 你放心, 不能光沾吉化的光, 我也要为吉化争光。”

从此, 李云山就是榜样, 刘玉下定决心, 要成为“麻袋毛”精神新时代的传人。

1990年5月, 进厂还不到一年。有一天, 刚接班, 氧化反应锅的法兰垫呲开了, 浓度98%的强酸夹带物料溅射出来, 刘玉毫不犹豫的冲上去, 关掉阀门, 控制险情, 避免了事故的蔓延。

衣服烧碎了, 脸又红又肿地苍了起来, 从医院回家, 母亲吓哭了:“儿子, 再有这事儿你不能上啊!”

比谁都心疼儿子, 却一直没言语的父亲生气了:“他是操作工, 他不上谁上!”

“妈, 爸说的对, 我有岗位责任, 我不上谁上?”

刘玉始终把父亲视为“导师”。他说:“我有个好父亲, 他给我人生注入的都是爱工厂、做主人的正能量。”

2013年父亲被查出肺癌, 晚期, 刘玉打算请几天假, 在家陪陪他。但是不行, 爸爸都快要把心掏出来了:“儿子, 你一天也不能请假,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你是带队伍的人, 啥时候都别忘了自己劳模、班长的身份, 尽忠高于尽孝。”

“原来咱爷俩都是吉化人, 现在我不行了, 你必须担起咱家两代人的责任, 好好干, 干出个样来。”

2015年春节, 大年初四, 父亲走了。

捧着老人的遗像, 接过老人的遗愿, 担起两代人的使命和责任, 刘玉继续演绎精彩吉化的感人故事。

尽职尽责的好工人

苯酚丙酮装置是吉化30万吨乙烯的配套工程。在“96.9”开车目标明确之后, 1994年刘玉被调了过来。

吉林石化的苯酚丙酮装置引进美国UOP技术。对刘玉而言, 从还原艳绿到苯酚丙酮, 决不仅仅是个“调动”啊, 那简直就是从封建社会一下子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从手工作坊一下子到了现代技术。

他十分震撼, 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油然而生。

在新车间、新岗位, 刘玉最佩服班长吕海波。吕海波比刘玉年长10岁, 技术过硬, 名满全厂。有一次, 精馏岗位的一台设备打不出料, 谁也找不到毛病, 美国专家来了也没辙, 吕海波瞅了瞅, 胸有成竹地说:“里边结晶了, 堵了。”

大伙将信将疑地把设备拆开, 果不其然, 哗啦一声, 大夏天却淌出一堆“冰”来。刘玉佩服得五体投地:“高手, 当工人就得这样, 给工厂长脸。”

在25号车间, 刘玉已经当了3年“岗长”。但是, 到了苯酚丙酮他必须从头做起, 从“外操”到“内操”, 从“主操”到“备员”, 20年间, 装置区里的酚回收岗位、烃化岗位、氧化岗位、分解岗位、精馏岗位他干遍了, 车间里的工艺流程倒背如流, 装置里的阀门节点了如指掌, 凭着精湛的技艺, 他从初级工, 干到高级工, 2011年考取了工人技师称号。

2008年开始, 化工市场动荡, 苯酚丙酮装置无法稳产高产, 负荷频繁调整, 给工艺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

无法承受也得想法承受。刘玉和他的一线操作人员必须责无旁贷地担起自己的责任, 调控运行参数, 确保平稳操作, 提升质量, 降低成本。QZ—2000是一种价格昂贵的催化剂, 使用寿命3年, 但是频繁调整负荷, 势必影响其活性, 影响到产量和质量。而要恢复催化剂活性, 就必须全线停车, 进行热苯冲洗, 带来成本与消耗的巨大压力。

那些日子, 在工艺工程师的指导下, 刘玉和班组成员早来晚走, 死看死守地盯着DCS画面, 盯着AMS塔的塔板温度和焦油塔回流流量, 连续跟班分析检测1100多次, 渐进调整, 寻找最佳运行数据, 将装置的控制点优化在90%以上, 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 有效降低了各项能耗指标, 为工厂创效106万元。

十几年来, 刘玉上班, 没坐过厂里的通勤车。无论上什么班, 无论白天晚上, 他必须比别人提前到岗1小时, 坐在电脑前, 对装置区成百上千个控制点、监测点, 逐个翻看其数据变化, 凭经验, 判断生产工艺的运行情况, 心中有数, 遇事不慌。

有一次, 在中控室精心监盘的刘玉发现C区中和酚回收单元PRU系统的流量指示有问题, 拿起对讲机通知“外操”:“马上确认一下, 我怀疑FRS-5017画面显示的进料量是假数值。”

“外操”到现场一看, 已无流量, 确实是“假数值”, 立刻处理, 没给生产造成损失。刘玉常说, 再现代化的技术也得靠人去精心管理, 这种假象如果不识破, 处理不及时, 就会烧坏设备, 酿成事故。

2011年10月, 利用大检修的机会, 厂里给装置加了一台空压机, 使苯酚丙酮产能从11万吨增长为13.5万吨。但试车不顺利, 启动就报警, 开不起来。新设备制造厂家的技术人员来了, 也没查出毛病。一直在现场忙碌的刘玉提出了他的看法:我看这像是循环水系统的自我保护功能, 是不是管线里的盲板没有打开?

一查, 果然如此, 让刘玉言中了。人们赞扬刘玉“技术过硬”, 但刘玉一再强调, 当个合格的吉化人, 技术业务得有李国才、侯德武的“矛盾乐”精神, 爱厂爱岗得有于德泉、李云山的“麻袋毛”精神。刘玉本人率先垂范, 爱工厂, 做主人, 始终是标杆, 是员工中的佼佼者。

2013年2月, 刘玉向车间“请战”, 把中和酚回收单元伴热系统改造任务承揽下来。他带领大家一口气换掉了中和单元36个老旧疏水器, 又把工艺管线伴热回水与暖风机回水合并为一条管线, 同时还组织大家清洗了蒸汽凝液罐上部的冷却器。这三招儿下来, 两个月, 为工厂创效16万元。

刘玉说:“节能降耗人人有责。工厂里, 能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可着劲儿的用, 很多事儿其实就是个责任心问题。”

他带人把泵房的蒸汽采暖, 改为凝液回水供热, 按照零上5~10℃的标准严格控制, 在保证设备、管线安全过冬的同时, 一个月, 全车间的蒸汽消耗每班节约17吨, 每天节约50吨、每月节约1500吨, 折成人民币就是20多万元。

夏天的一个晚上, 凌晨4点, 在装置区巡检, 经过铁路专用线站台, 刘玉看到己二胺空桶参差不齐的堆放在那里, 走过去, 他想归弄归弄, 随手一搬, 感觉桶底有液体流动。一连检查了好几桶, 或多或少都有些挂壁料残留。己二胺, 进口化工原料, 一吨5万多元, 空桶没空, 就这么从眼皮底下放走了?不行!下班后, 他再次来到站台, 50多个待运空桶, 挨个“控”了一遍, 1个多小时下来, 竟然回收了价值1万多元的原料。

刘玉把他的发现跟班里的党员同志说了, 跟他一块儿回收己二胺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空桶里倒出了化工三班党小组的“第一桶金”。当时在工厂开展“党员人均创效1000元”活动中, 他所在的化工三班人均创效8000元。如今, 这个回收项目已经列为车间党支部的“党员工程”长期坚持, 每年回收己二胺价值5万余元。

家大业大, 积少成多, 节能降耗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挤总是会有的。2009年春天, 天刚亮, 站在车间控制室门前的刘玉, 看到装置区里的照明灯全都在曙光中有气无力地亮着。心想:“冬天7点钟亮天, 夏天4点钟亮天, 装置里这么多照明灯, 要是管理不好, 那得浪费多少电呐!”

于是, 他和副班长车军、运行工程师冯长满商量, 尝试着把“照明灯”纳入班组岗位责任管起来。从此, 整个装置里819盏照明灯, 被化工三班20多双“定时开关”般的眼睛死死地盯上了, 4个月下来, 节电5.64万度, 价值5万余元。

领导把刘玉班的做法在全车间推广, 使个人行为成为团队行动, “麻袋毛”精神在新时期、在他的故乡染料厂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与升华。2013年, 刘玉20年如一日点滴节约的事迹被拍成电视专题片, 获评中国石油最美一线石油工人称号。

尽心竭力的好班长

2000年刘玉被选为副班长, 2003年当上了班长, “长龄”已有15年。

也许有人会问:班长到底是个多大的“官”?他有什么权力?能管多少事?

苯酚丙酮装置占地4.5万平方米, 安装着现代化程度很高的631台设备, 21座高塔, 28个大罐, 几千条管线, 遮天蔽日, 而里面走的物料易燃易爆, 有毒有害, 当厂长、车间主任下班回家以后, 班长就是生产活动的总指挥, 他就是这片广阔天地说话算数的主宰。

2010年夏日的一天, 4点班, 晚上10点多钟, 突然风起云涌, 雷电交加, 刘玉和全班同志的神经高度紧张起来, 大家都明白, 面对这种天气的第一要务是严防“晃电”事故的发生。

在中央控制室, 刘玉操起对讲机, 面对DCS画面, 向外操、内操, 向各岗位发出“密切关注装置运行状况”的号令。按应急预案的要求, 当务之急是把全班人马“钉”在岗位上, 随时准备处理异常情况, 外操启动设备, 内操调整参数。

果不其然, 10点15分, 一道强烈的闪电划过, 瞬间断电, 装置停车, 12台泵全部停止运行。可是, 此时化学反应还在装置里继续, 一旦操作失误, 或处理不及时, 超温, 超压, 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刘玉在指挥各个单元内外配合、尽快开车的同时, 自己一头扎进狂风暴雨, 冒着电闪雷鸣, 朝800米开外氧化单元那个反应剧烈、开车难度最大的岗位跑去, 那里有两台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大型机组:冰机、空气压缩机, 他必须亲自处理, 亲自启动。

刘玉带领班组员工一起回收化工原料

当时, 从1楼到6楼, 几乎所有的泵都被“晃”停, 要完成一个操作, 至少折腾两个来回, 刘玉和他的同事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那就是尽快把装置开起来, 绝不能让“小故障”扩大蔓延成大面积系统停车的“大事故”。

在长800米, 宽400米, 高6层楼的硕大空间, 15名操作工, 纵横驰骋, 镇定而又准确地忙碌, 只用15分钟, 就让装置全部恢复了正常运行。

可是, 还没等大家喘口气, 第2次、第3次晃电又接踵而至, 两个多小时, 刘玉带领大家处理了4次晃电事故, 顺利切换设备31台次, 稳住了装置的运行状态, 避免了全线停车, 挽回了企业至少500万元的损失。

一个个操作工都成了落汤鸡, 但大家累得高兴:这一宿没白熬, 这一宿有价值, 大家共同经受了一次对工厂, 对岗位, 尽职尽责的洗礼和考验。

刘玉指挥若定的魄力与权威, 源自对装置的了解, 对技术的把握, 当然也包括对他的员工心里有底。

刘玉所带的化工三班, 始终是吉林石化、中国石油的模范集体、标杆班组。有人把刘玉班组比作新时期吉化染料厂的“黄埔军校”。十几年来, 手把手“传、帮、带”, 化工三班培养出许多技术尖子和走上管理岗位的基层干部。

刘玉有个爱徒叫车军, 1994年技校毕业, 机灵好学, 是个好苗子。刘玉一直鼓励他“再学习”:“咱们掌管着这么先进的装备, 你那点知识哪够用!”听师傅话, 小伙子拿到“大专文凭”, 刘玉还说“不行”, 2012年车军拿到华东理工大学的本科学历。在刘玉成为吉林石化“十大金牌”工人之后, 车军紧追不舍, 成为吉林石化第5届“十大金牌”工人, 同时还考上“高级技师”, 只有“技师”称号的刘玉比谁都高兴。他说:“这证明了一个真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杨云龙, 在苯酐车间当过多年班长, 是个“硬手”。2008年, 转岗分流到刘玉身边, 外操, 内操, 从头做起。这个人办事麻利, 闻风而动, 但刘玉强调“雷厉风行没错, 但在这么精密的现代化装置里, 不能听风就是雨, 必须思考一分钟。”经过5年磨练, 如今杨云龙也跟刘玉一样在化工一班当班长, 撑起一片天地。他说, 刘师傅让我“想好了再去”, 这对我不仅是个重要改变, 也是安全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

2013年长春工业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陈刚, 入厂后, 一直放在刘玉班培养锻炼。有两次夜班, 小伙子困了, 刘玉亲切地招呼他:“走, 我带你到装置里转转。”边走边看, 边看边讲, 把困倦时刻变成了学习机会、实践课堂。陈刚说, 师傅亲兄弟一样, 用行动教育我珍惜每一天, 珍惜每一刻。

李树江, 年龄偏大, 身体不好, 转岗来到化工三班, 人生地不熟, 一直有点隔阂, 融不进这个集体。刘玉主动亲近他, 上班带他巡检, 下班一起回家, 尽量让这位老同志感到班里有温暖。一次夜班, 李师傅突然觉得头晕没劲儿, 直冒虚汗, 大家不知所措, 刘玉马上想到他有脑血管毛病, 送到医院, 诊断为重度脑梗塞。住院护理, 照料饮食, 刘玉和班里的同志全程参与, 李师傅不仅庆幸自己摊上了一个好班长, 更认可这个集体可以托付。他一再表态:“别人不愿意干的杂活儿, 我都能干。”上夜班, 他总是早来个把小时, 把食堂送来的夜餐, 每人一份, 装好, 摆好, 竭尽全力让这个班像家一样。

曾经在化工三班当工人, 现已调到关键岗位, 当上中层干部的大有人在, 陈亚军、陈启昌、姚兵、石林等当年刘玉的徒弟, 如今都成了厂里的部门领导。

刘玉说, 一个人再能耐, 就是浑身是铁, 能打几颗钉?团队的力量, 才是实力, 才是战斗力、竞争力。

雷锋的故事 篇2

投弹训练开始了。

战士们一个接一个投弹,成绩非常好。轮到雷锋了,他拿起教练弹,手不由自主地往下一沉。

“嘿!”雷锋使劲一扔。

“不及格!”班长宣布说。

一连几次,雷锋都差及格线很长一段距离。

“雷锋啊,以后可要进行实弹测试啊!”

班长知道雷锋心里难过,没有多说什么。

“我一个人不及格,就会影响全班的训练成绩,就会拖全班的后腿。”雷锋心里很难受。

“我一定要加强训练,成为优秀的投弹手。”雷锋下定了决心。

晚上,别的战士休息了,雷锋还在操场练。

一次,两次,三次……

雷锋用劲把教练弹投出去,捡回来再投。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雷锋忘记了时间。

熄灯的哨声响了,雷锋没有听到,还在继续投弹。

“雷锋!”突然有人严厉地喊了一声。

雷锋一惊,转身一看,原来是班长。

“哎哟!”

班长一拍雷锋的手臂,雷锋忍不住叫了一声。

“快别练了,这样练下去,手臂都会练废的。”班长说。

“班长,让我再练一会,我不想拖全班的后腿。”

“行啦,先睡觉,明天再练。”班长不容商量地说。

雷锋跟着班长回到了宿舍,他太累了,倒头便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战士们听到起床哨声,一骨碌爬起来,发现雷锋的床上没人。

“雷锋到哪去了?”

战士们觉得奇怪。

来到操练场上,只见雷锋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直冒热气。

“雷锋,你练了一个晚上。”战士们开玩笑说。

雷锋憨厚地一笑,回答说:“才练了两个多小时,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几个星期过去了,雷锋一直在练。他一次一次给自己加码,一次一次地告诫自己要坚持。有时,手臂实在是太疼了,每投一次,就像把手臂上的肌肉撕下来一块一样。

一个战士不以为然地笑话雷锋说:“雷锋,算了吧,身体是天生的,你再练也没用。”

雷锋没有说什么,只是笑一笑。其实,雷锋在心里说:“哪能没用呢?我不会停下来的,我会坚持的。”

隐隐约约,雷锋感觉手臂似乎粗了一些,有劲一些了,他知道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实弹打靶的日子到了,战士们一个个都投出了不错的成绩。

“雷锋就位!”

轮到雷锋投弹打靶了。

“别紧张,沉住气。”班长有些担心,交代说。

“哦!”雷锋应了一声,走上前去,拧开手榴弹的盖子,将小铁环套在手指上。手指一拉,手臂一扬,动作非常熟练。

手榴弹在天空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准确地命中目标。

“优秀!”指导员报出了成绩。

“成功了,祝贺你。”战士们大声地祝贺雷锋。

雷锋的故事观后感 篇3

雷锋比我们还小的时后,他的父亲雷明亮在1945年在回家的路上,因为国民党的逃兵发泄怒气,在回家的路上被活活打死,年仅36岁。雷锋的哥哥在三千里远的一个小工厂找到了工作,当了一名童工,在资本家威胁和压迫下,不分白天黑夜的干重活和累活,又加上吃不饱,穿不暖,就因劳累过度就得了病(肺结咳),家中又缺钱,他的病刚好了一点,便拖着病去工作,吸血鬼一般老板见在他的身上赚不了多少钱赶出了他,不久也去世了。在家里的小弟弟又得了严重的伤寒没钱治病死在雷锋妈妈张元满的怀里,这一次次的山崩地裂般打击下,压着她妈妈闯不过气,带着愤怒和无奈也悬梁自尽了,小雷锋却只能抱着妈妈的脚放声大哭。看到了这里我早已热泪盈眶……

雷锋曾经到鞍钢炼钢、炼煤、炼铁,许多同伴都在中途放弃了,他却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总是一个人默默无闻的做着所有的事。

雷锋为党和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事,他乐于助人、反恶救善,他说自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拧在哪儿,哪儿就有用,他还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我十分敬佩他。可是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他在指挥副司令的汽车倒车的时候车撞到了晾衣架,被架子上的木棍给砸中头部,副司令员见状,赶忙把它带到医院抢救,但因失血过多,来不及抢救英勇牺牲了。

雷锋的故事观后感 篇4

一个战友看他走了,问道:雷锋,怎么又不买了?

他笑着说:“开水送来了,喝开水也一样解渴。”

那战友听他这么说,就问他: “你就一个人,没家没业的,干吗这样熬苦自己?”

“谁说我熬苦自己?现在这生活比起我过去受的苦,真是好上天了。谁说我就一个人,没家没业?我们祖国大家庭有几亿人口呢。为了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我们应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艰苦奋斗,发愤 图强。”

那个战友又问:“你存银行那些钱,准备干啥用?”

“准备支援国家建设。”

“国家就缺你那点钱?”

同志,积少成多,粒米堆成山,每人一天节约一分钱,你算算,全国一天节约多少钱?“

这帐我可没算过。”

当了国家主人,不算这笔帐还行吗!

那战友无话可说了,雷锋也就朝供水站走去。

雷锋的故事电影观后感 篇5

电影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雷锋叔叔正在卖力地修着车,这时,他的一位战友说:;雷锋,别在这儿忙了,跟我们一齐去公园吧!;雷锋叔叔说:;不行,还没修好这辆车呢。;战友说:;明天再修也不晚呀。;雷锋叔叔严肃地说:;不行,明天还有明天的任务呢。;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懂得了雷锋精神:为人民服务、乐于助人、扶危济困、尽职尽责、谦虚待人、艰苦朴素,将自我的生命融入党和群众中。

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秉承雷锋精神,做时代少年!

以实践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篇6

2014年2月初,我们爱心团队的工作人员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鼓舞下,产生了向总书记写信汇报开展“跟着郭明义学雷锋活动”的想法,并得到大家的赞同、鞍钢党委领导的肯定。2月中旬,我们将信件上报。

3月4日,收到总书记的回信,我们非常激动和感动!总书记的回信是对我们的殷切嘱托,是对我们大力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鼓励和鞭策。我们决心在新的起点上,踏实工作,忘我奉献,戒骄戒躁,再创佳绩,绝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团结带领鞍钢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全体志愿者,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释放正能量、传递好声音、弘扬新风尚、共筑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深刻领会回信精神的丰富内涵,不断提升鞍钢

广大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是深刻认识加强全员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传承和弘扬具有鞍钢特色的英模文化。201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鞍钢曾涌现出孟泰、王崇伦、雷锋、郭明义等在全国家喻户晓、影响几代人价值取向的英雄楷模和学习榜样,这是鞍钢宝贵的文化积淀和精神财富,是融入在我们每个鞍钢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因此,我们不仅要珍惜、传承,更要发展、创新,使其成为一代代鞍钢人的文化自觉和精神家园。

二是深刻认识开展中国梦教育的重要性,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希望我们“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们要通过坚持不懈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在参与岗位建功、奉献爱心的实践中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把中国梦激发的强大正能量,挥洒在平凡的岗位上,让主流的声音、主流的价值取向,牢牢占据全员的思想阵地,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全员共同遵循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

深入开展“跟着郭明义学雷锋”活动,

为鞍钢战胜严峻挑战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近年来,鞍钢党委始终把加强郭明义爱心团队建设作为一项重大品牌活动来抓。

一是高度重视。2010年至今,鞍钢党委多次下发文件,对扎实开展向郭明义同志学习活动进行全面部署,引导广大职工学习郭明义,做高素质鞍钢人。

二是建立机构。专门组建了郭明义爱心工作室,配备5名专职人员,完善了工作制度,为推动工作提供了坚实保证。

三是创新载体。举办“鞍钢郭明义论坛”“鞍钢雷锋文化论坛”等,参与职工超过6万人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组建了郭明义最新事迹报告团,在鞍钢作报告10余场。发挥新媒体作用,郭明义微博的粉丝超过2 000万。

四是推进理论研讨。成立了“郭明义精神研究会”,已发表成果40多篇,出版专著5部。

五是实践推动。建立郭明义爱心团队分队200多个,举办大型活动30多次,近万名鞍钢志愿者参加。

六是做好协调服务。协助省内、钢铁行业、中央企业和部分省市的爱心分队,在鞍钢、鞍山开展奉献活动130多次。

通过深入开展学雷锋、学郭明义活动,激发了全员敬业爱岗、创新奉献的积极性。2013年,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不旺等严峻市场条件下,我们坚决打响了扭亏增效攻坚战,取得了重大成果,全集团减亏108亿元。其中,鞍山钢铁盈利10亿元,为鞍钢集团实现全面盈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郭明义爱心团队在助人为乐、

造福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

爱心团队的成立和发展,源于郭明义的激励示范,更源于鞍钢各级组织的支持帮助。2009年7月,在鞍钢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将郭明义成立的爱心组织进行整合,组建了鞍钢郭明义爱心团队,下设8个专项志愿者大队。近年来,开展捐资助学活动19次,捐款近200万元,资助困难学生3 000多名,在鞍山、新疆、重庆援建希望小学各1所;开展无偿献血20次,总量100多万毫升;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20余次,采集样本4 000多例,其中17人初配成功,3人成功捐献;1 000多人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其中3人完成了捐献。鞍钢已有2万多名职工加入爱心团队。目前,郭明义爱心团队遍布全国,成为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爱心组织。

强化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模式,

不断推进爱心团队各项工作上新水平

一是不断创新活动的模式,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跨时空、跨地域的全国性大型活动。

二是规范团队分队和志愿者的管理,不断完善运行机制。

三是完善捐赠“五公开”模式,建立更加透明、公开的渠道,便于内部監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四是宣传选树标杆团队和杰出志愿者,推动各分队整体建设上水平。

五是创建更多更具感召力的活动品牌,吸引各方面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学雷锋活动中来。

六是坚持两不误两促进。一方面发扬鞍钢产业工人勇于奉献、勇于创新的主人翁精神,一方面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帮助别人作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把传递爱心作为公民的责任,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不懈的追求,把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作为前行的航标,让雷锋精神的种子,在神州大地开出更加璀璨的花朵。

(责任编辑:罗志荣)

看雷锋的故事观后感600 篇7

雷锋叔叔在激烈的体育比赛后,没有像其它战友一样买汽水喝,而选择去喝凉开水。他是小气吗?不,该花钱的时候,他一点也不犹豫。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雷锋就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为战士王大力的母亲寄钱,为洪水受灾市捐钱,而自己却非常节俭。

雷锋叔叔利用假日到工地搬运砖块,送老大娘到目的地,帮小学生一起植树等等,虽然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只做的是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但是他将自己平凡的脚印,一个个清晰地刻在了人们的心间,正是这无数的平凡构成了他伟大的身躯,构成了“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他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叔叔虽然不在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间。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

雷锋的故事观后感 篇8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江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1954年,雷锋加入了少先队组织,在入队宣誓大会上,他兴奋的抚摸着红领巾说:“我是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把红领巾染得更红。”

雷锋曾经说过:“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热情;对待缺点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冷酷无情。”

雷锋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他做过的好事多如繁星。雷锋的战友告诉我们其中一个感人的故事—雷锋出差一千里,好是做了一火车。

当我查了资料之后才知道:当年,雷锋出差去安东。他从抚顺一上火车,看得到列车员很忙,就动手帮忙。擦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一直忙到沈阳。

从安东的一来一回,雷锋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这些事被战友知道了,大家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后来,雷锋因公牺牲,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还为他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虽然牺牲了,大事他一直留在我们的心中,只要我们心中有雷锋,他就会无时无刻的陪伴在我们的身边。

雷锋的故事观后感 篇9

文摘:世上有许多关于雷锋的故事,它都在告诉我们要学习雷锋。雷锋是我们的榜样,但我们并不是去学他不顾生命抢救国家财产,而是去学习他那舍己为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长大了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自从看了雷锋的故事后,它一直感动着我。雷锋是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人。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他的生活习惯,经常在工作、生活中体现,他见到生活困难的人,就竭尽所能帮助他人。雷锋做好事,对他来说很平常,他去外地执行任务,中途坐火车他还一个劲地做好事,所以“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佳话就这样在人群中传开了。雷锋还是个工作认真,学习刻苦的人,他说:“我是一颗螺丝钉,党把我拧在哪里就在哪里起作用。”没错,雷锋说到做到。党把他分配到哪里,他就在哪里努力做自己的工作。做完工作,他还会去帮助别人做。当晚上别人休息时,他就努力学习。工作之余,他又挤出时间来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

雷锋还很虚心接受别人提出来的意见,他也认真对待别人给他的批评。有一次,他开着推土机把一条小名铁道撞坏了,教雷锋开推土机的李师傅把雷锋批评了一顿。这可是雷锋第一次开车出事故,好是他第一次挨批评呀!但他没有灰心丧气,接受了李师傅的批评教育,并利用休息时间把铁道修好。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学习雷峰好榜样》的歌曲,大家一定都听过。世上有许多关于雷锋的故事,它都在告诉我们要学习雷锋。雷锋是我们的榜样,但我们并不是去学他不顾生命抢救国家财产,而是去学习他那舍己为人、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长大了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别再犹豫了,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学习雷锋好榜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

《雷锋的故事》读后感 篇10

美新校区四年级喻志聪指导老师孙艳

雷锋,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朴素、憨厚、勤俭节约、乐于助人;他的事迹伴着春风传遍神州大地;他是14亿华夏儿女心中的平民英雄。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雷锋的故事》这本书。

雷锋,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长沙市望城区安东乡简家塘的小村子。那是新中国还没有成立,雷锋出生于一个佃户人家,受尽了地主的欺凌。可以说,小小的雷锋已经饱经世间的沧桑。新中国成立以后,雷锋加入了儿童团,向无恶不作的地主讨回了血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不知疲倦地工作,身上总有一股螺丝钉的精神,党把他插在哪儿,他就在那儿发挥作用。大坝抢修时,可以看到他热情洋溢的奔跑身影;公路塌方时,可以听到他充满激情的脚步声。在一次运输途中,雷锋不幸被大木桩击中后脑,为祖国现出了年仅22岁的生命。

读完书以后,我心潮澎湃:雷锋为了人民的事业废寝忘食、为了人民的财产奋不顾身、从来不为了自己利益斤斤计较、从来不为自己的前途做任何打算。兢兢业业工作,老老实实做人,无怨无悔把自己青春奉献改自己心爱的祖国,这就是伟大的“雷锋精神”!

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怎么学习“雷锋精神”?我觉得最根本就是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一个微笑,一句贴心话,都能够给他人送去温暖。像雷锋那样做人、像雷锋那样做事,、像雷锋那样

雷锋的故事观后感 篇11

叔的故事》读后感

“学雷锋做雷锋”主题征文:《雷锋叔叔的故事》读后感 读完《雷锋叔叔的故事》这本书时,深受感触:雷锋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及勤奋好学的精神永驻在人们的心中。

雷锋的原名叫雷正兴,小时候家境贫寒,自己的亲人都死于日寇的手下,于是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到了9岁新中国成立,供雷锋叔叔吃,穿,还送他上学的是党和人民,他感受到了群众的关爱与温暖,就下定决心,这一生都要奉献给党和人民。艰难求学,发奋图强,一生勤勤恳恳,默默奉献,从来不求回报。生活十分简朴,从不乱花一分钱,积攒起来的钱都用于买书及捐献。不到两年的时间,雷锋叔叔就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破格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可是在他22岁时,由于一场意外牺牲了。

雷锋有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我们要向他学习。他身边随时带着“聚宝箱”里面配有随时随地积攒起来的牙膏皮、螺丝钉等等,待有用时,将废物变宝。还有一次连对给每个人发两套军装,而雷锋只领了一套,司务长问他为什么只要一套,雷锋叔叔说我身上的军装缝缝补补还可以穿,剩下的交给国家吧。’’现在我们生活在丰衣足食的年代,吃好的、穿名牌的,衣服和裤子有什么小小的破洞就扔掉;还经常向爸妈要钱,不是买学习用品,而用于买零食及玩具;特别是同学过生日,大笔的花钱:什么请客吃饭呀、唱卡拉呀,都爱出风头,非常浪费。马上三月份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倡导学雷锋吧,彻底改变现在的行为,学会勤俭节约。雷锋有着默默奉献的精神,只要社会有需要,雷锋立刻尽全力帮忙,不求回报。雷锋叔叔每一次帮助别人都不说出名字,至今还流传着赞美雷锋的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他自己认为帮人民做点好事,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从现在起,我也要像雷锋叔叔一样,从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早点去学校,将校园及教室的果皮纸屑清理干净,让老师和同学进入校园感觉心情舒畅;到了星期天,可以去老人院,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洗洗衣服、用自己的零用钱给他们卖点有趣的礼物、还可以与他们聊聊天,唱唱歌,使他们心情愉快,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雷锋叔叔的故事》读后感 篇12

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去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都被有钱人家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雷锋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那地主婆竟举起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边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为之一振!因为地主婆竟举起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边连砍三刀!地主婆多么可恶呀!雷锋多么勇敢呀!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汽车突然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林杆子砸在头部,当场扑倒在地,昏过去…… 由于颅骨

损伤,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这个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年仅22岁的雷锋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我看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想:“这个劳动人民的好儿子,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心里很难受,所以,我们要学习雷锋精神,做个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上一篇:新人新婚快乐祝福语下一篇:医学生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