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军训心得体会(推荐10篇)
参加军训心得体会篇1
稀里糊涂的我就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军训——初一的军训。烈日当头的早上,平时娇生惯养的我和同学,一个个心不甘情不愿的来到了操场集合,当头的炎热一下子就在我们一个个嫩白的脸上涂了一层层火红火红的“胭脂”。
一声铿锵有力的“立正”将我们的军训生活正式拉开帷幕,这是在考验我们的时候,虽然天气炎热,但每一个同学都不想快速的倒下。遗憾的是,才过了二十分钟,就有同学耐不住火辣辣的天气而随之倒下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也不得不将原训练时间减少5分钟。
“现在,做正步走摆手练习,预备!”我们开始做摆臂了。“嗵”的一声,这是从邵发展身上发出的声音。大家一同向那儿看,只见教官又飞起一脚说:“叫你再动!你再动试试看!”队伍顿时鸦雀无声,大家大气都不敢出。还没还过神来,教官又下达了命令:“正步走!”李哲汇同学笑嘻嘻的,教官发现了,快步走过去。还没等他说话就扇了他一巴掌,使得他好久才退下脸上的红色。这教官真严,我们班的男同学都避得他远远的。
就拿“站军姿”的要求来说吧:两手紧贴裤缝线,收腹,挺胸,张肩,下巴略收,两脚张开约六十度。哎!真是让我手也痛脚也痛。
什么事都不能退缩要坚强,我知道我在班级里不算很好但我要努力做到最好,要努力向军官们学习!
最后,说两句我的感想:胜利=体力+毅力+技巧。
参加军训心得体会篇2
还记的那段漫长的军训时光吗?大家只能用苦来形容,因为在那里除了苦还是苦,晚上热得像蒸笼一样,一大早我们就喊着口号、流着汗开始训练,训练完后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打水喝。
第一天刚去的时候,大家都很紧张,但心里有一股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兴奋,因为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军训,不知军训到底是啥样。我们走进三十路公共汽车之后就马上去高炮团了,但在那里是快乐还是苦闷,大家现在还不知道,只希望能够快一点到军训夏令营去,体验一下军训的乐趣。
下午就开始军训,教我们的是汤教官和杨教官。他俩把我们按高矮排好队,十分钟后大家就知道军训是要吃苦的,我们这里抠一下,那里挠一下,一点也不认真,教官们也无可奈何。
第二天凌晨三点钟的时候,好不容易才睡着的我从睡意中醒来,看见大家有打的、闹的、吵的、玩的都快炸开了锅,曹老师听到了,过来训了大家一番,她走后我们马上又吵了起来。
早上训练完了之后就去吃早饭了,饭菜竟然如此简单,让我们知道军人早上训练那么苦,却只能吃一碗豆浆,几个包子,几碗粉。吃完早餐后还要训练,我们依然得在熊熊地烈日下煎熬。休息时,教官说:“我们在奥运会前一夜站了六个小时,一动也不动,而你们才站几分钟就开始抱怨。”这天晚上就安静多了,谁也没说话,一定是都累坏了。只不过有几个人就开始带头玩了起来,一个人突然趁大家玩的高兴时候,走了出去,然后回来敲一下门,可把大家吓得那个样子,哈哈还以为是教官来了呢,可大家知道是他吓我们之后,又马上吵了起来。
参加军训心得体会篇3
正如有一首歌曲中所唱到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全班同学在一起军训,培养的就是团队精神,这并不是去靠某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完成,军训中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集体的每位同学协调一致做到最好。
首先,特殊的军训生活培养了我们的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在队列中教官非常强调纪律,每当有人在队伍中不打报告便随意乱动时,都会受到教官严厉的批评和惩罚,以增强我们的集体观念。而队列整齐的要求也增强了我们的集体观念,要求我们时刻要想到集体,而不光只是考虑自己。
其次,军训也培养了我们的身体素质。一开始训练,只要站上5分钟的军姿,就会有人体力不支。现在即使让我们站上15分钟,还是能个个都站如松。可见,军训对于我们身体素质的培养多么明显。
通过这次军训,军训给了我这样的机会,虽然军训有点儿苦、有点儿累,但我知道更苦更累还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之路。我更加体会到在学习上也要有毅力,也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人生充满艰辛,生活充满坎坷;和此相比,军训的日子又算得了什么呢。军训代表着什么,代表着磨练意志,代表着学会面对挫折的本领,代表着迎难而上的毅力。军训的日子只有短短的五天,和人生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也许这段日子在几年后会在记忆中消逝,但它留下的绿色诗韵,永远是人生中最亮丽的风景。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
作为当今的教师, 只有爱学生是远远不够的, 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老师, 只有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信息时代, 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非常多, 除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外, 读经典著作, 看时事新闻、阅读古今中外著作、了解天文地理等都可以获得, 而作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的教师, 更应升级为“创新型”教师, 教师要勤于学习, 经常充电, 提高自己的文化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水平, 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向发展, 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暴露, 经常觉得自己在教育教学上付出很多, 可成效并不显著。而通过这次培训, 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上有了新认识。
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这次国培, 让我真正领悟到“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学无止境”的真谛, 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 应欣赏自己的职业, 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甘做学生的人梯, 具有一颗热爱学生真诚无私的心,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提高教学水平, 做快乐幸福的教师。上课是一门艺术, 除了有一定的知识外, 还要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在学习期间, 无论是从思想上, 还是从专业上, 对我都有很大的提高, 专家们精彩的讲授, 严谨的教学态度, 爱岗敬业的精神, 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自参加工作以来, 参加过若干次培训, 很多时候由于培训的内容以及内容的趣味性、实用性等原因, 对培训不太投入, 而这次培训, 却使人印象深刻。第一个专题张红老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论”就深深吸引了我, 她讲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 实际上是指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 确切地说, 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实质是教师首先提供一些资料, 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 最终得出结论, 这体现了学生是一名发现者。之后还有邓谨老师的“以德治学德艺双馨”, 她讲到教师应乐教, 只有乐教, 才能获得对自己职业职责履行的内在满足, 促进自我的不断完善, 进而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 化解各种矛盾, 提高工作效率, 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孟全省老师的“现代职教发展与会计行业中职人才培养”, 陈玉春老师的“职业教育发展与政策演变”等, 使人听后受益匪浅, 让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全新的定位。
三优化教学方法
通过参加国培, 我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并对新时代的教学方法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它是连通学生与知识的桥梁, 是优化知识发生的重要媒介, 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 更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收获知识以及能否健康地成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教学方法是“一支笔、一言堂”, 教师讲、学生听。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 仅认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是不够的, 我们还必须要探索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对此, 在国培中邓瑾老师给出了答案, 即要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方面下功夫。结合国培学习, 我认为, 教学方法的创新应参照学生的内部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 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并激发学生的潜能。如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论述了九大智能体系, 诚然, 这并非绝对的。然而, 学生具备不同的智能潜质是毫无疑问的。因此,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采用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 重点激发学生的2~4种智能, 如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 如此, 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非仅适用于儿童, 其实更适用于青少年。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引, 采用问题引导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客观认识“学习的含义”和“学习的方法”, 则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教育教学观认为, 普通教学重视个性需求, 职业教育重视社会需求, 而现代教育观认为, 职业教育既重视社会需求, 又重视个性需求, 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成为“职业人”;从传统的重视理论教学转向重视实践教学, 从终结性的学习发展到终身学习, 打通了多种教育的渠道。另外, 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 多元化、多方位地评价学生等。
中考作文阅卷是一项艰苦的任务,每人每天必须改完600份左右的试卷,才能完成阅卷进度。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夸张点说,就是“秒杀”作文卷。因而学生的作文要想取得高分,必然要注意许多环节,不然的话,就只能得个一般的分数了。
首先,我们要避免学生出现以下几类作文:
①字数不足,得分低。
未满600字,得分自然就低。中考作文为60分,改卷时,切入点为45分。只写100字得10分,200字得20分,300字得30分,只写400字扣10分,写500字扣5分。
②另起炉灶,得分低。
中考作文有两个题目:一个是半命题《最____的声音》,另一个是全命题作文《翻过这一页》。若不按所给的两个题目写,得分为30—36分。笔者在阅卷时发现,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把第一个题目写成:妈妈的声音、亲情的声音、母爱的声音等,“最”字忽略了,不符合题意。这样的作文最高只能得36分。
③大量抄袭阅读题中的文字,只得10分。阅读题为《父亲的自行车》,有的同学投机取巧,把题目换成《最美妙的声音》,然后把阅读题中的文字大段大段抄下,这样做,只能得个辛苦分—10分。
④避免出现雷同卷,雷同卷得分低。因而要避免学生背范文。因为背范文会导致雷同卷的产生。
而后,我们要交待学生注意以下几个环节,方能在中考作文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一、首先是卷面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老师反反复复强调的,它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得分。
阅卷时,一旦看到字迹潦草、涂改多处的作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差生之卷,已无太多兴趣去细看,在45分切入点以下打分,这样因字写得不好而得个低分是很不划算的事。而一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整洁、美观的卷面,这无疑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优秀学生的作文,得分自然就高了。
二、做到凤头豹尾
在高强度的阅卷工作中,有个漂亮的开头和一个有力的结尾,无疑能迅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我们很明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好头就显得尤其重要。有的学生在开头引用名言,显得精炼又深刻; 有的学生在开头写几句比喻句、排比句,这样为下文营造了一种氛围;有的学生采用题记的方式开头,显得新颖。总而言之,这些写法值得学生去好好练习。
结尾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若缺了一个结尾,虽然前面内容写得很好,也无法得到高分。因而结尾也是非常关键的。结尾要能做到点题、首尾呼应,揭示文章主旨等。
三、审题方面
有的学生不会审题,例如有考生对《翻过这一页》此题目无法理解,只是简单地理解为翻书。显然,此题目有其深层含义,应指翻过一些愉快的经历或不快的经历(如挫折、困难、弱点等),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果审题不当,显然作文就无法取得考分。
四、内容要具体
有许多学生在写作《翻过这一页》时,只是泛泛而谈,内容为即将翻过初中美好时光,只写初一时过得怎样、初二时过得怎样、初三时过得怎样,却无具体事例、无具体人物描写,只是在记流水帐。这样叙写是无法得到高分的,得分只能在45分左右。
五、中间部分要有细节描写及精彩句子
中间部分要做到如猪肚那样饱满,有内容。若只有像介绍电视剧情那样的简单、平淡的叙述,则只能得个45分左右的分数。若有细节描写,如加入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描写或景物描写、精彩的抒情、议论、点睛句等,会为文章增色不少,可以得到一个更好的分数。
笔者在阅卷时,发现有的学生作文时运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这样的细节描写自然为文章增添许多色彩。
例:一考生写到与妈妈生气,摔门而出时,有一段景物描写,:我踯躅在田间的小路上,天上碎星如银,路灯睁着深邃的眼睛,好像看出了我的心事,不断地猜测着,让我不知所措。深秋的夜晚,真的好冷,寂寞涌上我的心头。泪水模糊了双眼,就在这时,你出现在我的面前……此段景物描写衬托了人物沮丧、孤寂、失落的心理,为下文母亲出现,我感受到母爱打下良好的铺垫。
六、力求有新意
阅卷时发现,许多学生都写第一个题目《最____的声音》,其中写《最美的声音》很多,而且内容多以母爱为主,这样立意太老套,要想得到第一档的分数(55—60分)自然就难了。
而有的学生却另辟蹊径,针对第二个题目《翻过这一页》写了议论文,显然能给阅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获得的分数就高。初中对议论文写作的要求较低,能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足,得分应在54分左右。例如一考生写议论文时,中间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列举的三个典型事例是:①杨振宁翻过实验弱项这一页,转向理论研究获得成功。②刘备不再北上与曹操抗衡,翻过失败这一页,向西挺进。③司马迁翻过屈辱的一页,完成《史记》,流芳百世。结尾亮出中心论点:人生漫漫,总会遇到各种障碍、挫折,如果我们翻过了此页,就可以看见下面的精彩。该文论点明确、论据充足、条理清楚、语言精炼,自然能获得第一档的分数了。
回想起这几天的日子还真叫人难以忘怀。在军训中,学生们发扬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句歌词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去修饰,但是它却突显出团结的力量是无比的坚硬,强大的。一个集体只要团结在一起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险阻,也可以战胜它,突破它。我一直引用这句歌词来鼓励我们4班的孩子。
这次军训,时间虽短,收获不小,使学生们懂得了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第一,增强了组织纪律观念。可以约束一些同学的自由散漫,让他们明白: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的道理。纪律是完成学习、工作的前提保证。第二,提高了集体观念。让学生们把个人置于集体之上。个人服从集体,要发扬团结友爱,为集体争光的思想。第三,培养了热爱劳动的观念。过去在家依赖父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现在,生活在集体中,集体的事人人要分担,个人的事自己干,锻炼和培养了不怕苦,不怕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些为他们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第四,磨练他们的意志力。站军姿就是为了磨练他们的意志力,考验他们是否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坚持着,坚持着,不断地超越自身体能的一个又一个极限。
谢谢教官们的认真督促,悉心教导,感谢教官们甘愿头顶烈日同孩子们一起吃苦,一起受累。因为有了他们的陪伴,这几天才让孩子们过得多姿多彩。
新生参加军训的心得体会 3 篇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步入了高中的校园,开始了为期 11 天的军训。这将会是一段又苦又累的但又很有趣的日子。
第一天,我认识了我们的教官--张教官,他是一位资深的老兵,有丰富的带兵经验,同时又时一位风趣幽默的大哥哥。
随后,我们开始了基本的训练。军姿是军训中最基本的。第一天站军姿,我就感到腿疼腰困胳膊酸,汗水不断地流出,这一切又是那么的不适,但是我们都坚持了下来。老师说,站军姿是最考验人的耐力,而坚持下来无疑是最有耐力的人。这一切虽然累但又向他人展示了自己。又显得十分有趣。
这一天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因为这天下午我们一起学唱军歌,随后又组织活动,请同学们来表演节目。先是男生来唱歌,再是女生来跳舞。一位女同学的一曲桑巴舞,成功嬴得了阵阵掌声。也吸引来了其他班的同学,在众人的掌声下,又有同学出来跳舞,向众人们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我的心里升起了一股浓浓的自豪感。
昨天下午,我们在训练课间操时,同学们一鼓作气,当我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声跑过主席台时,让其他同学刮目相看。当听到老师的表扬时,我们的心里喜滋滋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我们让所有让人看到了我们九班的风采,九班的精神。在那一刻,我觉得先前的苦于累都是值得的,有了老师的表扬,教官的鼓励,我们信
心百倍,想在会操时一举夺得第一。
今天,教官因有事要和我们提前分别了,我们的心里又是那么的不舍,回想起教官给我们发出的每一道口令,每一次动作示范,他是那么的认真,尽管嗓子哑了,也一样坚持着,陪着我们一点点的进步,看着我们一点点改变,他就像一位大哥哥一样关心着我们,教育者我们。如今,他要离开了,我们都留下来不舍得泪水。
不知不觉,军训已过了大半,我们也变成了“黑人”。但我们仍在不停地去尽力将每一个动作做到完美,努力做到教官的要求。
回想起来,军训的时光里,不仅有汗水,但更多的是同学们的改变。
新生军训心得体会 篇 2
两个多月的暑假生活终于敲响了尾声,这就意味着我们将要踏上高中的门槛,突然有了一种兴奋的感觉。想到自己终于为梦想的学府奋力一搏,心理就有种说不出的欢喜。
一直以为,能够实现“独居”生活的人才是一个长大了的人,但,接下来十天特殊的课程却完全否定了我曾经幼稚的想法。
来到学校的第三天便开始了我们大一新生为期十天的军训生涯。不可否认,当听到我们军训的时间只每天四五个小时,而且都避开了太阳的猛烈之时时,我在心中窃喜了良久,轻叹一口气,“侥幸逃过一劫,真好啊!”以为这十天可以轻松玩过去,良不知,这一劫,我仍旧没逃过。
军训所教的动作与高中时相仿,不同的就是--气氛。对,就是气
氛。高中时,大家都抱着一种玩耍的心态去参加军训,那时的教官也是对我们温柔有加,想到这里,我只能用“魔鬼”来形容如今的教官。教官对我们真的很严格。我记得教官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要记住,这就是一个整体,所以别在里面搞个人的小动作,只要有一个人犯错,你们就得全体受罚......自此,“集体”这个词就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我的内心。
不是不知道集体荣誉感,而是很少把它当作一回事。以前,搞得最多的就是个人主义。可是现在,当总是因为个人犯错而集体被受罚时,就不得不把它当作一回事了。因为被罚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别以为站着累,蹲着就舒服了,蹲了以后,你就会后悔的。真的,蹲着的时候整个身体的重量都落到了右腿上,短时间还可以,要是时间长了,腿都麻了。不过,在蹲下时,耳朵倒是接收到了很有益的信息--听到一个教官再说:“你们要忘记你们的右腿,你们的右脚不是你们自己的!”这句话真的很有用,我试着忘记右腿,效果真的不错,慢慢地,就忘记了累。其实,这也是一门不错的课,也就是说,很多东西,看起来似乎很难,永远都不能达到目标,但真正实践了,就会发现,其实再难的事做起来也会变简单,即:凡是都要有勇气走出第一步。俗话都有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人到桥头自然直”。因此,今后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已踏入社会,我们在面对困难时都不能退缩,只要踏出了第一步,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也许对于真正的.训练来说,我们的军训是微不足道的,但这十天我们的收获也是不少的。十天,让我知道集体的感念,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当然,今后,我们也要记得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军训已经结束了,但我们的大学生活才刚刚开始,今后,还有很多挫折在等着我们,我将牢记这十天的课,并将所学使用到生活的每个细节,勇往直前!
新生军训心得体会 篇 3
今天下了小雨,军训推迟,大家都坐在教室里说这个说那个。从:xxxx 年 xx 月 xx 日正好是一个小时,使空闲时间,在幕布上放着一个个无聊的军事片,这种东西我想来是不太感兴趣。今天起得真早,6:20!对于我这种懒人来说已经很早了。所以一到学校,看不再出勤,我就开始扒在桌子上睡觉。过了一会儿,沉寂的氛围被打破,突然要开班会,内容也只是讲一些日常工作,台上女老师读的津津有味,台下同学也玩的津津有味。后来居然来了个貌似领导的人,来批评我们乱说话,这种事我早已习以为常,从小学到现在我已听过不知多少次这类批评。为了避免再次批评,老师只得无聊的读着学生手册。讲到中学生守则第 18 条时,我突然有了不少怀念。记得大概一年前,高一新生军训有感。在初中班主任的催促声中,那些犯错误的只能百十来遍的抄第 18 条,不知有多少同学都背过了这一天呢。
下午的生活相对上午就有趣多了。由于仍然下雨,下午的军训也只能停止,本又要在教室里看无聊的片子。可就在这时,班主任突然离开,教育片结束,没想到一个胆大的居然自己换了另一部大片《史前一万年》。更没想到,今天下午居然是以这种方式结束的。
正因为这场雨,我们体味了别样的军训,虽然上午有些无聊,可下午是如此惊心动魄;正因为这场雨,我们头一次以这种方式来开始军训;正因为这场雨,我们也体味了别样的校园风情;正因为这场雨,让我记下了如此详细的一天。我感谢这场雨。
军训,也许是每所大学的必修课,但是很少会有非军校的军训像西电一样的正式正规。西电的前身是所军校,所以一直保留着军训的传统,所有新生入校的都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训。开始的时候花儿还曾经向往过军训的日子,因为在花儿心里,军训就是不用上课,在操场上训练一下齐步走什么的。可是没过一个星期,花儿就为知道了自己的幼稚。西电的军训完全超出了花儿的想象,每天都像是煎熬,花儿开始盼着军训早点儿结束……
报道第一天晚上,班里就开了班会,把整个系编排成了一个连,然后再分成几个排,花儿跟舍友们分在了九连三排,这个花儿一生惟一的编排。排长们都是西安空军学院的在校生,所以比花儿她们大不了几岁。花儿的排长,一个身材瘦小,皮肤略黑的大三女生。在操场上,排长担起的是教官的责职;在食堂,排长跟大伙一起吃饭;在宿舍,排长跟大伙一起唱歌聊天。排长不仅要负责训练,还要负责花儿她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学校为每个人都发了一身军装,绿色的军衣,军帽,腰带,肩章,那是花儿第一次穿上军衣。还记得发衣服的那个晚上,一回到宿舍,大家都开始试穿自己的军装,左看右看,挺胸抬头,然后接受其他姐妹的赞美,心里美滋滋的,切身体会到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心境。
军训的日子是花儿最规律的生活。早起,出操,吃早饭,训练,午饭,午休,训练,晚饭,有的时候还有晚上的加训,洗漱,睡觉。生活看上去单调,实际上丰富多彩,因为每天的训练都要学习新的东西。那个时候的花儿从来没有对粮食那么的渴求。每次吃饭前,排着队唱着歌去食堂,肚子就已经咕咕叫了,进到食堂还要站在饭菜面前,等待所有人都入座,连长发令,才可以坐下吃饭。
站着等指令的时候,花儿的眼睛就开始扫描桌子上的菜,锁定第一目标,等待发令。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如饥似渴,开饭指令一发,不到一分钟,桌子上的饭菜就一扫而空,然后每个人抱着碗,开始享受自己的“战利品”。十人一桌,花儿记得是八个菜,总之是不够吃:)刚开始的时候花儿她们还很听话,后来也就开始自己开小灶了。食堂旁边有一个小的清真食堂,每次吃完饭从食堂出来,花儿就跟舍友们跑到那里买牛肉饼吃,不太饿得时候就两个人分一个,实在没吃饱的时候就一个人吃一个。就这样,军训结束,花儿都瘦了将近十斤!军训的伙食,那简直就是“虐待”。不过一个月下来花儿也为体重的减轻而偷着乐,真是爱恨交加啊~~~后来,牛肉饼自然也就成了毕业以后花儿回忆起来垂帘三尺的美食之一。
军训的主体当然是训练,从齐步走,向左向右转,到正步走。九月的西安依然是夏末的炎热,烈日下训练一天回到宿舍,衬衫上都开始渗出白花花的盐渍,衬衫每天都过水洗,可是却不能每天洗澡,洗澡的时间都是提前安排好的,每隔三天,安排一次洗澡时间,那个时候洗澡也变成了一种奢侈。军训过半,花儿渐渐适应了军训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下午,训练时花儿觉得头晕,眼前不时地会一片白。可是还有一个多小时训练就要结束,花儿打算坚持到训练结束。
但烈日丝毫不同情花儿,终于,花儿坚持不住,腿一软,眼前一片白。后来的事情花儿记不清楚了,看得清东西的时候,花儿已经在阴凉的休息处,周围是排长和几个舍友。简单询问了一下,排长让舍友把花儿送回了宿舍休息。晚上爸妈听说以后就来了学校,陪花儿去校医院检查。发低烧,没什么大碍,回去多休息休息。第二天,她们让花儿留在宿舍休息,可是留在宿舍需要请假,花儿觉得麻烦,就跟大家一起去了操场,坐在休息处看着大家训练。花儿觉得跟大家一起训练原来是那么幸福的事情,那是一个团体,任何人都不应该脱离队伍,即使是在旁边看着,花儿觉得也是跟大家在一起,很满足。军训,教会了花儿,何谓团队,何谓团结。
西电的军训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宿舍按照军校的标准进行检查,床铺要整齐,被子要叠成“豆腐块”。就是这个豆腐块,可是苦了花儿跟舍友们。学校发的被子是蓬松的新棉花做的被子,刚拿到的时候根本连被子的样子都叠不出来,更不要说是豆腐块了……为了达到“豆腐块”的标准,想尽了各种办法,用箱子压,用桌子压,可是效果都不怎么好,看上去有点被压扁的被子,过不了几分钟又恢复原样了。检查日临近,可是被子虽然可以叠出形状,可是离要求还很远。排长看大家的进度很慢,教了花儿她们一个办法,用整个小臂横向的压被子。这个方法作用明显,可是像花儿他们这样的女生,没什么力气,压两下就没劲了。聪明的女孩们举一反三,想出了一个代替的方法,后来这个方法被花儿冠名为“踩被子”。对,顾名思义,用脚踩。不过可不是像酿葡萄酒那样踩,而是双手抓住高处的床铺,腿部用力,脚横向移动,用全身的力量去压被子,使之变薄变实。一边放着音乐,一边努力的踩着被子,时不时地还会随着音乐起舞,当一个任务变成了一个享受的过程,那也许是一种快乐
经过花儿她们的努力,宿舍里终于出现了七个“豆腐块”,加上整洁的宿舍,军训结束,47楼126室被评为了优秀宿舍。军训还有一件事情让花儿终生难忘,那就是花儿自创的小诗见报了。军训的时候每个连队都要成立宣传部,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负责连队报纸的编辑发行,每周一期。那次连里号召大家踊跃投稿,花儿刚刚病愈,感触良多,就随手写了首小诗——《不哭》。没想到,在新一期的队报里,花儿居然看到了自己的“诗”,先是一阵惊喜,然后没事儿就偷着乐,还悄悄地从报纸上剪了下来,贴在了自己的日记本里,嘿嘿,够自恋的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虽然军训也留下了不少遗憾,没有参加最后的阅兵仪式,但是军训的过程让花儿从一个温室里的花朵变成了有能力承受风雨的小树,这,也是一种可贵的收获。
一、专业英语组讲解比赛的设置突显文博宣教界对此的重视
自1992年以来, 博物馆界已经举办过五届全国规模的讲解大赛。以往历次大赛中, 只设中文专业组比赛, 英语讲解至多只作为参赛选手的才艺展示和加分项目, 即便是展示英语讲解的选手也多半为半路出家或自学成才, 死记硬背英语讲解稿的痕迹明显。
1、赛事设置上充分体现对英语讲解的重视
此次全国遗产宣传保护讲解大赛无论在举办规格还是赛事规模等方面均为历届之最, 共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58名专业讲解员及26名讲解志愿者参加, 首次单独设置了专业英文组讲解比赛, 共有来自各地博物馆的47名专职英语讲解员参赛。奖项设置方面, 设一等奖5名, 二等奖10名, 三等奖20名, 充分显示了相关部门对英语讲解的重视和鼓励。
2、专业的英文专家评审组保证了英语讲解评判的专业性和综合性
同中文组一样, 英文组评委都是在国家文物局纪检监察部门的的监督下从外语专家库中公开抽取的。几位评审中除了有博物界谙熟业务的领导专家外还有两名高校的专职外籍教师。这就充分保证了评判的综合性和专业性。
3、参赛选手均为各博物馆一线专职英语讲解员
据了解, 参加比赛的47位英语讲解员, 基本上都是在各自馆里工作多年的专职英语讲解员, 英语为其所学专业, 进入博物馆后, 又逐渐掌握历史文物及讲解方面的知识, 结合语言专业, 在一线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提供较为专业的英语讲解服务。这些讲解员经过少则两三年多则十余年的专业积累和工作实践, 从客观上彰显了此次比赛的专业性。
二、透过专业英语组讲解比赛和相互交流, 了解到各地博物馆宣教外语讲解方面的一些问题
1、全国各博物馆中外语讲解员在数量方面仍然极为匮乏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 目前全国各类博物馆总数已有2900家左右, 每年举办的各种展览上万个, 但其中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型博物馆都还只能提供中文讲解,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不断增长的外国游客数量, 英语讲解供需方极不对等。以国际化都市广州为例, 陈家祠、广州市博物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大元帅纪念馆几个馆的英语讲解员加起来不过只有10余人而已, 考虑到正常的轮班和休息, 处于在岗状态的英语讲解员则是少之又少, 完全无法满足日益增长得英语讲解需要。就此次比赛而言, 在参赛的158名选手中, 中文讲解员为111名, 英文讲解员仅47名, 还不及前者的一半。
2、现有英语讲解员的专业水平仍有相当欠缺
英语讲解在我国博物馆界历时不长, 相关人员很少外出受训和同行们交流, 更鲜有机会到国外学习, 缺乏可借鉴的经验。还有相当部分博物馆受到观众少、特别是外国游客少的制约, 仅有的外语讲解员平时极度缺乏语言环境和交流对象, 加上又缺乏激励机制, 久而久之专业水平裹足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种种原因, 导致现有英语讲解员水平普遍比较差, 大多数讲解只能是流于表面, 没有深度可言, 专业术语不准确、不生动, 使得讲解效果差强人意, 大打折扣。参加此次英语讲解比赛的讲解稿, 虽然大部分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专业稿件, 讲解员的英语表达能力也普遍较高, 但我们仍能从相当部分讲解员的口语表达中听出在语音语调语感等方面的欠缺。
三、参加英语讲解大赛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讲解实践尤其此次参加英文讲解大赛的经历, 总结出心得一二, 希望能供后来者参考借鉴。
1、讲解语言尽量贴近英语国家的习惯表达
强调语言表达要尽量贴近英语国家习惯表达一直是英语学习运用中的重点和难点, 因为中英文语法方面的差异, 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也都难以使自己的英语表达彻底去中国化, 也就是有我们常说的Chinglish (即中式英语) 的问题。英语讲解尤其是这样的专业赛事, 面对的评委都是英语方面的专家, 有的就来自英语国家, 在他们听来, 语言表达是否“顺耳”就直接说明你的表达是否道地。我们在平时的讲解中应该尽量多多学习和求教, 培养良好的英语表达习惯, 这样在讲解中才能保证比较准确的向外宾传递中国文化信息, 才能在英语讲解比赛中脱颖而出, 技高一筹。
2、讲解态势要符合西方人的特点
除了选材和语言表达, 笔者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在讲解过程中, 保持一种放松、自然的状态极为必要。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人们在公众地方尤其是像这种比赛的正规严肃的场合里, 端庄得体、举止规范的仪表仪态是不可或缺的。在素来讲究讲解礼仪的博物馆讲解工作中, 更是已经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讲解礼仪和讲解态势。讲解过程中站、立、行、走、手、眼神、面部表情等都有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在几年一届的全国讲解大赛上, 选手的讲解态势也构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评分标准。但依照讲解要“因人施讲”的重要原则, 受众的不同也一样反映到对具体讲解风格态势的不同要求上来。西方游客尤其是欧美等国家人们通常较为随性, 他们在日常生活交流中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更松弛和丰富。
四、以英语讲解大赛为契机努力提高英语讲解水平
1、强化培训是提高英语讲解员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
博物馆管理者应该考虑将定期英语培训纳入年度工作计划, 或采取聘请老师短期集中授课、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或送英语讲解员定期参加英语培训班, 或采取和共建高校达成协议, 长期提供英语培训和专业咨询, 甚至是选派优秀的英语讲解员出国留学深造等方式。总之, 英语语言能力尤其是听说方面的能力是保证英语讲解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
2、定期举办各级别英语讲解赛事有益于英语讲解员开阔视野相互交流学习
全国性的讲解大赛一直是讲解员与同行们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学习的极好平台, 十分有利于讲解员开阔视野, 主动适应不断发展的博物馆事业对讲解员的新要求, 做到与时俱进。通过首届在沈阳举办的庆祝新中国60周年全国文化遗产宣传保护大赛专业英文组比赛, 笔者亲身体会到全国各博物馆英语讲解的现状和水平, 领略到了同行的风采, 了解到了不同的英语讲解风格, 更认识到了自身的欠缺和不足。然而, 全国性的讲解大赛举办起来费时费力, 毕竟几年才有一届, 倘若各级文物管理部门能定期举办省、市级加以补充, 相信会对各馆的英语讲解又极好的推动促进作用。
摘要:博物馆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展柜, 凝集荟萃千年华夏文明, 成为越来越多想要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外宾们的首选之地。面对外国游客逐年增多的形势, 英语讲解被摆到了博物馆宣教工作的突出位置。2009年12月10到13日,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宣传讲解大赛在沈阳举行, 笔者有幸参加了首次设置的专业英文组讲解比赛, 现就所见所感成文, 供博物馆英语讲解同行们参阅, 以期共同进步, 提高外语讲解水平。
带着对高中生活的向往让我开始了自己军训的第一天生活,实际上这一天的经历搭配上炎炎夏日的确让自己有些烦躁,但是事后仔细回想的话也能够发现自己在这一天的军训中感受到了许多,尤其是新朋友以及新环境都有着很多的时间等待着自己融入其中,只不过军训的磨砺能够更快地将我们整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共同的利益体,有些时候即便是回忆起教官那青涩而充满坚毅的目光也能让自己体会到许多。
还记得一次见到教官的心情对我们来说还是极为复杂的,即便教官身上的军服能够给予我们很大的压迫感也不能够更改年龄不大的事实,这让我们这些高中的新生还有着一些颇为不服气的想法,但是可能是得益于过去在校所学让我们明白学校规则以及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吧,在一声口号的响起瞬间令我们手足无措地整合成了一个整体,似乎从这样的效果看来并不能够令教官对我们感到满意,无论是略显慌乱的脚步还是整合的速度都表示我们这些未经磨砺的学生是多么无知,尤其是行伍之间不时夹杂着小声说话以及轻笑声都彰显着我们的不合格。
第一天的军训对我们的耐力以及毅力的提高是有着很大帮助的,有的时候即便是再严厉的训斥也比不上无声的沉默带来的可怕,至少这一天我能够感受到一言不发的教官比起隔壁班的训斥声要显得更加揪心,有些时候内心难耐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军训中的挑战,但是烈日的暴晒以及身上渗出的汗水似乎在提醒着我们必须要坚持下去,或许军训的第一天就想要让我们这群不谙世事的新生有所收获的确有点难,但是我们能够坚持下来的唯一原因就是不想成为团队中的第一个掉队者。
不过当教官示意我们能够原地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的时候还真是有些不堪,甚至还有部分同学直接躺在地方并不时发出一声声哀叹,但是教官似乎对眼前这样的画面也有一些见怪不怪的样子,只见他在远处提来一个水桶示意我们能够喝水,虽然当时的场景的确有些不堪但能够肯定的是我们再也无法保持住过去的那种矜持,即便是后来去食堂吃饭也有着一丝不甘落于人后的想法。
时光匆匆却也无法改变我对第一天军训的缅怀,即便此刻军训尚未结束也能够让我不时想起那一天发生的故事,至少有的时候对我来说这样一个开端似乎并不坏,看着远处教官坚毅的眼神似乎也让我整个人变得更有力量了一般,在接下来的军训生活中我可要好好锻炼一番并争取不要掉队。
军训心得体会800字高中生
军训是短暂的,但它给我们留下的美好回忆却是永恒的。军训如梦,匆匆地来,却也匆匆地走了,几天的疲劳在肩头隐隐告诉我,已经结束了。
那时,来到新的学校,到了新的班级,见了新的同学,认识了新的老师,一切的一切都是全新的,都需要去适应,然而军训却紧紧跟来。我们的教官名叫李智,是信息工程大学的大三的学生,非常年轻,很精神,面容和蔼,我们那焦热的心终于获得了些许的降温,反而充满了对未来七天的憧憬与期待。
我们的教官很独特。每天军训开始后,必要练习的一个项目,便是站军姿。一开始我们都不理解,觉得真的很累,能站上五分钟都算是不错了,太阳在上空炙烤着我们的肌肤,就连凉爽的清风也不敢触碰太阳的威严,汗水一滴一滴的从皮肤中渗出,眼前微晕,十分不适,那短短的五分钟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像过了五年一样漫长。然而站完军姿后,训练的时候竟是那样的轻松,我内心不禁惊讶于军姿的联系为我们之后的训练所带来的益处,之后不论是多么的苦痛,我都能将它坚持下来了。
以后的训练日渐艰苦,训练前的军姿时间也在慢慢延长,到最后,甚至连二十分钟也能坚持下来了,站军姿变成了消遣解脱的途径,每每站军姿的时候,心情往往是那样的舒畅,因为我们学会了去坚持,去咬着牙磨砺自己的意志,坚持下去,总会收获金秋的曙光。
军训内容要求相当高,想要整齐划一,队列完整美观,就必须每个人的辛勤努力,需要每个人将每一个动作做到位,一步一脚印,每一简单的步骤都需要刻苦的练习,每一个步骤都要力争完美,要脚踏实地,不能有丝毫偷懒的想法,否则将会前功尽弃。这就需要团结,需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会照顾他人,就像我们所唱的那首耳熟能详的军歌《团结就是力量》所说的一样。
军训几天,我们学到的不仅是站军姿,走正步,练队形。而是在磨练我们一种意识,一种吃苦的意识,一种坚持的意识,一种团结的意识,一种遵守纪律的意识!其实这些已经太多太多,足以让我们一生享用。
有位哲人说过:无法回味的感觉才是最美妙的感觉。对于军训,有些感受真的不能言传,只能在淙淙的意会中回味。那味道就如品一味很浓郁的茶,只有尝过的人才知晓其中的蕴味,然后才能和有同样经历的人。
军训这七天来给我最美好的记忆,是同学们和教官之间纯洁淳朴充满人情味的关系。教官对我们正如大哥哥一般的亲切,关照我们的点点滴滴,对我们的关怀无微不至,要分开,有怎舍得。军训结束,新一轮的艰苦学习生活又要开始了,我们又走上了新的道路。中招的痛苦与失落先不管他,明天,仍有灿烂千阳,每一天都是如此完美的一天,我相信,七天的军训必将伴我们三年,陪我貌度风风雨雨。
高中军训第一天心得体会
带着对高中生活的向往让我开始了自己军训的第一天生活,实际上这一天的经历搭配上炎炎夏日的确让自己有些烦躁,但是事后仔细回想的话也能够发现自己在这一天的军训中感受到了许多,尤其是新朋友以及新环境都有着很多的时间等待着自己融入其中,只不过军训的磨砺能够更快地将我们整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共同的利益体,有些时候即便是回忆起教官那青涩而充满坚毅的目光也能让自己体会到许多。
还记得一次见到教官的心情对我们来说还是极为复杂的,即便教官身上的军服能够给予我们很大的压迫感也不能够更改年龄不大的事实,这让我们这些高中的新生还有着一些颇为不服气的想法,但是可能是得益于过去在校所学让我们明白学校规则以及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吧,在一声口号的响起瞬间令我们手足无措地整合成了一个整体,似乎从这样的效果看来并不能够令教官对我们感到满意,无论是略显慌乱的脚步还是整合的速度都表示我们这些未经磨砺的学生是多么无知,尤其是行伍之间不时夹杂着小声说话以及轻笑声都彰显着我们的不合格。
第一天的军训对我们的耐力以及毅力的提高是有着很大帮助的,有的时候即便是再严厉的训斥也比不上无声的沉默带来的可怕,至少这一天我能够感受到一言不发的教官比起隔壁班的训斥声要显得更加揪心,有些时候内心难耐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军训中的挑战,但是烈日的暴晒以及身上渗出的汗水似乎在提醒着我们必须要坚持下去,或许军训的第一天就想要让我们这群不谙世事的新生有所收获的确有点难,但是我们能够坚持下来的唯一原因就是不想成为团队中的第一个掉队者。
不过当教官示意我们能够原地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的时候还真是有些不堪,甚至还有部分同学直接躺在地方并不时发出一声声哀叹,但是教官似乎对眼前这样的画面也有一些见怪不怪的样子,只见他在远处提来一个水桶示意我们能够喝水,虽然当时的场景的确有些不堪但能够肯定的是我们再也无法保持住过去的那种矜持,即便是后来去食堂吃饭也有着一丝不甘落于人后的想法。
在这次军训中,我体会到了一些以前从未体会到的东西。比如士兵的气势,教官的有序步伐,让我想起了远离边境地区的千千数千名士兵和哨兵。是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太阳,日复一日的工作,让我们有了现在的家庭幸福。想到这里,我们的头抬得更高了,乳房也更直了。
军训的时候,学生觉得最苦最累的就是站在军人的姿势。太阳在顶上的时候,我们昂着头,用眼睛向前看,像一棵笔直的树一样站着不动20分钟。在教官的法眼下,很难动弹。就在我们坚持不住的时候,教官说了一句让我吃惊的话。他说他们是最喜欢的士兵,喜欢站在军队里。他很惊讶的告诉我们,因为他们当兵的时候最容易站成军人的姿势。是的,军官就是这样。为什么我们不能向他们学习?为什么我们不接受一种不同的表达享受的军事姿态?
军训期间,我也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听,军歌那么好听,那么好听;你看,伴随着“121”响亮口号的大胆整齐的步伐,是那么的赏心悦目,令人心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让我坚持训练,让我明白集体荣誉感。
军训,虽然简单的动作不会重复很多次,但是这个重复的过程磨练了我们的意志,教会了我们坚持。在备受关注的会议上,我看到了讲台上学校领导的满意和赞许的表情,听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掌声。那种心情和感觉真的可以用美好来形容。
军训就这样不知不觉结束了。虽然只有九天微不足道,但我经历了很多,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我们公司的一个同学,因为他用乐观的态度感染了我,让我坚持了这么多天。他是站在我旁边的徐建华。他是一个真正的残疾人。他不可能参加军训,但他可以坚持到军训的最后一天。教官让他休息的时候,他笑着说:“教官,没事。他是残疾人,但他的坚持、冷静、乐观深深感染了我。在此衷心感谢他给了我很多感情和信心。
最后,总结一下,军训不仅让我们学会自立、自尊、自爱,也让我们懂得团结,树立集体荣誉感。最重要的是,在军训中,我们知道如何做人,知道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叫“我受过训练,所以我长大了”。
1 理论知识准备与赛前培训
团体赛不同于个人赛,个人赛是闭卷笔试,主要考查我们对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知识的掌握能力,而团体赛是团体课题研究的方式,主要考查我们对力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团体赛中的力学制作,要求我们能够同样扎实地掌握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知识.
我们报名参加力学竞赛时,有的队员已上大三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一些知识已经生疏.为备战力学竞赛个人赛,我们首先花了一段时间去看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课本,把基本知识点重新温习一遍,注重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做到“把书看懂”.因为在团体赛的力学制作中,好的力学意识对于审题和制定力学设计方案是非常重要的,而好的力学意识恰恰建立在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之上.经过力学竞赛个人赛的洗礼,大家对力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上了一个台阶.
力学竞赛个人赛结束之后,学校为了备战这次力学竞赛团体赛,在8月中上旬为我们组织安排了为期两周的集训.集训期间,我们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在实验室练习完成老师精心挑选的各种类型的力学制作题目,例如制作欹器、利用扑克牌制作承重结构、制作摆动周期可调的不倒翁、纸条拉伸等.在制作这些装置的过程中,我们将所学的力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这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刚开始拿到训练题目的时候,我们认为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是很轻松的事,可当真正开始着手制作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忽视了课本上的知识和实际工程应用之间的巨大差别.课本上的知识只是对实际应用中的理论及其计算模型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而实际制作中要考虑的问题则远远比这些理论模型复杂具体的多,比如方案能达到的测量精度,各种制作工艺的选择等,都成了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在这两周里,我们一起在实验室里探讨问题,研究选材及制作方案.在我们遇到困难、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帮我们排除困难、解决分歧,让我们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在我们有问题不明白的时候,老师也总是一遍一遍、一次一次地帮我们分析问题,理清思路.为了做出最好的作品,我们经常加班到深夜,队员们也从一开始的互不相识到后来的互相了解,逐渐地配合默契起来.通过这次集训,我们团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大大地增强了,同时也让我们对各种类型的力学制作题目都有了充分的准备,为我们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好了铺垫.
我们在集训的时候还进行了很多场练习赛,老师从一开始就让我们把每次练习当成正式比赛来对待,上交的作品必须是完成品,要求我们把结果做到最好.在之后的正式比赛中,我们感觉这和平时的练习赛没有太大差别,一点也不怯场,正常地发挥了我们的水平.
2 比赛过程——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细节
平时我们都习惯做习题,课后习题都精心设计好了题目情景和相关数据,我们只需要根据书本上的原理或者公式求解即可,并且解答大多具有唯一性.然而,团体赛的试题,往往只给出题目要求和材料,需要你利用给定材料设计并制作出一个满足题目要求的装置.这就与我们平时做的习题很不同,因为这一类开放式题目涉及很多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做传统习题时极少遇到的,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探索.例如,如何选用力学知识或力学设计原理、如何根据题目要求和材料来提出最优设计方案、制作设计的装置需要采用何种制造工艺等等.
这次力学竞赛团体赛的亲身经历,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对于团体赛至关重要:一是如何根据题目要求选用力学知识或力学设计原理;二是如何联系平时课堂上或习题中的理论模型,提出设计制作的方案;三是注重比赛的细节问题,细节决定成败.
下面我们将结合本次团体赛前两轮的试题谈谈以上提到的几点问题.
2.1 第一轮比赛
本届团体赛的第1轮第1道试题是单向运动开关:制作一个装置,该装置可以沿着绳索单向运动.因为沿绳索运动是很容易实现的,所以对于这个题目,我们需要将重点放在如何在沿绳索的单向运动中实现装置的悬停上.装置悬停于绳索上需要用到力学中的摩擦自锁的原理,而题目要求是单向运动,言下之意就是需要我们制作一个可以沿绳索实现单向摩擦自锁的装置.要如何设计该装置呢?其实在我们平时所做的习题中已经有理论模型了,只需要将它稍微改进即可.
如图1所示,这是一个利用重物的自重实现自锁的起吊装置,以它为模型,稍加改进为图2中所示的装置,该装置两边的配重通过连杆与装置底部的两个物块连接,它会相对小圆环重心下降,向下垂,使底部的物块间距缩小而夹住绳索,当该装置倒过来穿在绳索之上时,两边的配重同样相对小圆环下垂,重心趋于下降而使物块间距增大实现沿绳索的运动.其实,图1中间图所示的装置实现沿绳索的自锁与运动时利用了系统的重心总是趋于最低的原理来控制装置上物块间的开合,像一个小夹子.利用这一原理,中间图的装置可继续演变为图3所示,该装置利用绳索的柔性实现摩擦自锁,当装置反向穿于绳索上时,由于装置重心位于圆环下方,重心相对圆环趋于下降,便会使圆滑卡在绳索上而摩擦自锁,从而顺利的实现单向运动.
通过这个题目,我们主要想说明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其实我们在做传统习题时遇到的大多数模型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只是它们在题目中被抽象成了简易的理论模型.遇到研究型的制作类题目时,多想想熟悉的理论模型,看看它们与题目有何联系,这样经常受到有益的启发,有助于方案的设计.
本届团体赛第1轮的第2道试题是载荷保险丝:利用组委会提供的A4纸,按要求制作“拉伸试件”,该“拉伸试件”的功能类似电路保险丝,当载荷大于某个数值时会断掉.
本届团体赛第1轮的第3个题目是预测极限载荷:按要求制作“拉伸试件”,将试件挂在斜面上,沿斜面向下方向加载,比赛时再宣布给定斜面角度,要求预测在该角度下试件断掉时所需要加载的重物的重量.
第1轮的后两个题目都是关于纸条的拉伸问题,我们在赛前的培训中都有做过,但是有所区别:以前所做的是要求修剪有缺陷的纸条,使其承载能力尽量大的实验,现在要求制作合适的纸条“拉伸试件”使其在指定载荷或预测载荷下断掉,这就比以前所做的问题更具挑战性也需要更多的知识,不仅仅是力学知识,还需要一些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
这两道题目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利用纸条做的“拉伸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同时都具有“未知因素”,例如指定纸条断裂时的“载荷”和斜面设定的“角度”.以第3题为例,我们简要说说我们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对于第3题,在斜面角度未定的情况下,要预测在某一角度下纸条断裂时的所挂重物的重量,需要测量一系列角度下纸条断裂时重物的重量值,然后通过理论计算得到重物重量的理论公式,利用数值分析中插值和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某一角度下纸条拉断是重物重量的预测公式,图4即为我们根据试验数据所做的拟合曲线图.
据曲线拟合的结果,我们得到了预测“拉伸试件”断裂时重物重量的公式.考虑到加在容器底部摩擦的因素,该公式是分段的,不同角度范围具有不同的修正系数.最后在实际比赛中给出的斜面角度是53°,我们预测“拉伸试件”断裂时重物重量是4.0kg,为保险起见,我们给裁判员报的预测重量是4.1kg,而实际断裂重量是4.038kg,这说明我们的预测结果是准确的,预测方法是可靠的.
这一项比赛有几点细节需要注意,它们决定着试验的可靠性和预测结果准确性.一是,本次试验需要在不同斜面倾角下作纸条拉伸试验,我们发现纸条的制作工艺水平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在不同斜面倾角下的反复试验需要消耗大量的纸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纸条制作模板,严格控制每张纸条的形状的同时还大大节省了制作时间,为我们后面的制作试验都积累了很大的优势.二是,测量数据需要充分.比赛结束出场后我们和其他学校同学交流,发现他们这一题目最多也只测了五六组数据,由于在制作工艺上的优势,我们测了16组数据,最后的结果要好一些也是必然的了.实际上该题目评分极其严格,预测误差超过100g即为0分,而绝大多数队伍该题目均为0分.
2.2 第2轮比赛
本届团体赛第2轮的题目是利用组委会提供的木筷和大头针,连接处只能铰接,制作一个高60 cm的结构,要求结构尽量轻,承重尽量大.
这个题目大家都能做,但是甄别度和区分度很大,结构好坏只要通过加载就可以体现出来.要做好这个题目,需要综合材料力学关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多方面的知识,设计时尤其要牢固树立结构稳定的概念,结构一定要是几何不变系统.
通过第2轮比赛期间的观察,我们发现结构承载能力的高低,与结构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关系,结构中压杆失稳比结构强度失效更可怕,因为实际比赛中绝大多数结构在加载时都是因为稳定性不够,出现局部压杆失稳而破坏的.
在本次团体比赛中,我们设计的结构如图5所示,图6所示为结构加载后的效果.我们首先制作结构的4根立柱,然后将用筷子把4根立柱连接起来,做成类似楼房的层状结构.在团体赛开始前的培训中,我们做过有关结构承力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结构的破坏基本上都是由于结构局部失稳引起的,强度失效的情况几乎不会发生.因此,我们的设计方案是4根立柱为主要的承力构件,并且要做得粗一些;其次,对于每一层的每一个矩形面,都加有2根斜杆使之成为几何不变系统,并且适当增加了一度静不定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4根立柱的整体性,以保证当结构放在水平面上时,4根立柱是竖直的.我们做的结构具有高度的对称性,4个狭长矩形侧面都是一样的,这也使结构4个侧面在加载方向上的稳定性都一致,而不会产生稳定性相对薄弱的区域.
实际结构中杆件连接处的工艺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因为在理论上在一点处铰接的多个杆件在实际结构中不可能完全连接于一点,而且连接处要钻孔穿大头针做成铰接的形式,如果杆件的铰接点处过于集中,则杆件该处的所钻的空就会过于密集,同时钻孔处又是应力集中区,反而会消弱杆件在连接处的强度.因此,杆件连接时,有关各个杆件的铰接处要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分散.同时,制作立柱时杆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关于立柱上杆件的连接可能有图7,图8所示的两种形式.由于本次比赛所用的材料是一次性木筷,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强度要求,显然图8所示的连接方式是优于图7的.实际上,如果制作立柱采用的是按照图7的方式连接,结构在承载时是会在立柱上产生弯矩的.如图10,图11所示,当力F向位于中间的杆的连接处简化时,会产生弯矩M,而木筷在横向类似于脆性材料,其抗弯刚度是很低的(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将木块一折,不用太大的力,它就会断掉).按照图8所示连接方式的思路,我们设计出图8所示的立柱,通俗的说就是“筷子顶筷子”,这样起到了消除弯矩和加粗立柱的双重功效.在第2轮比赛中,就有一些学校的代表队采用了图7所示的连接方式制作承重立柱,结果是结构的承重性都不好,很快就破坏掉了.
此外,结构的承载能力还与加载方式是有关系的.在本次比赛中,在结构60cm高的顶部放一个塑料桶,往桶里加沙袋,加载过程中所有操作都是由队员自己完成.加载过程中有两点是特别要注意的,一是加载前要选择一个水平度足够好的平面来放置结构,二是加载时沙袋一定要抹平放在桶中,以保证加载是非偏心的,因为结构设计时的承力模型就是非偏心加载制定的.
实践证明,我们所做的结构在所有参赛结构中稳定性是比较好的,比赛中其他队伍的结构最终都因载荷增加而局部失稳破坏掉了.我们的队伍在第2轮比赛中,队员之间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加载过程很成功,最后的结果是由于沙袋堆积过高稳定性低,受扰动滑落,无法实现继续加载.然而,我们所做的结构在加载过程中一直未出现失稳的迹象,也未出现强度失效,是唯一的一个加载后没有被破坏的结构.
3 成功——团队的力量
力学竞赛团体赛不仅需要扎实熟练的力学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队友之间的团结协作也尤为重要.团体赛不是一个人的比赛,它需要想象,需要创造,需要集中团队的智慧.
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从对竞赛的懵懂、了解到参加比赛,再到比赛结束.这对于别人来说,也许只是参加了一个比赛.但对于我们来说意义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生命的一次蜕变.通过这次比赛我们学会了坚持和毅力.没有这些,我们也不能走完这些过程.在比赛期间,我们每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做试验,想方案.如果没有坚持和毅力,可能早就放弃了,同时这也是大家相互之间鼓励的结果.通过这次团体赛,我们更加明白了团结协作对一个团队的重要性.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是当大家团结在一起时就会有更大的力量.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也接触了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并对这些领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不仅让我们体会到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也让我们意识到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经历过这次比赛,大家都发现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虽然这一点进步并不算什么,但正是这小小的进步让我们增加了信心,增加了勇气.虽然暑假不能和家人在一起,赛前培训时也叫过苦、喊过累,但是同我们所经历的这一切相比,这些苦和累已经不算什么了.
纵观这次比赛,无论是知识性,还是趣味性、观赏性都很强,这次比赛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还使我们对力学设计和制作有了新的认识及提高,更是收获了很多乐趣.我们能够获得成功,不仅仅在于我们的细心、严谨和对力学知识正确运用,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整个团队内,队员之间团结协作,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4 结语
参加第七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和团体赛这一段难忘的经历将使我们终生受益.在此,我们谨向为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辛勤耕耘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祝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越办越好.
致谢:在这篇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中,邓宗白老师和虞伟建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樊雯同学也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摘要:结合力学课程的学习,着重介绍参加第七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赛的几点体会.
【参加军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参加军训的心得06-04
参加军训总结500字10-07
参加学习体会10-27
参加展会的心得体会06-20
参加社区活动心得体会07-06
参加学校培训心得体会09-11
参加高中调研心得体会10-14
电力参加集中培训心得体会06-22
参加公司销售培训心得体会09-26
参加双优课比赛心得体会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