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说课稿定稿

2024-1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地图说课稿定稿(精选6篇)

地图说课稿定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图》,(板书:地图)本次说课是针对前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来进行的,围绕新课程标准理念,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我将本次说课分为五个环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中先来看一下我对教材地位作用的认识

1教材的地位内容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的第三节,整节课在介绍了地图三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三大地形图以及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形状况,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学好本节课就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教材内容

那么本节课就先从前两个课时地图的三要素、地形图的判读两方面来认识地图。3重点难点

由教材的基本内容再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 重点:

①比例尺的相关计算;

②三种地形图,特别是等高线地形图的画法、特点及应用 ;

由于等高线地形图是将立体图转换成平面图,内容抽象,难以把握,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

难点 在等高线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五种地形。

下面看一下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逻辑思维及空间想象力较低,在学习上半依赖半独立,特别是本节课的等高线地形图都是建立在空间观念上的,抽象且难以把握,学生难以将具体的立体特征与平面图挂钩,并易产生气馁,畏难等负面情绪,仍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帮助。

三、教学目标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基于此 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地图的三要素,特别是比例尺的相关计算; ②会通过等高线地形图来识别不同的地形; ③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地图的学习兴趣;

通过老师演示以及学生动手制作等高线模型以突破本节教学难点; 运用各种相关的图片和资料,通过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③ 初步树立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的观念。下面再说一下教法学法设计 四,教法学法

一个理想的地理课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帮助者和合作者,我确定了一下教学方法

①情景教学法;②启发式讨论教学法;③演示教学法 首先我将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对地图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学生参与程度较高的启发式讨论教学法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而通过模型及动画的直观演示,有利于将抽象的地理原理变难为易,使学生更易理解。

同时我将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

(1)读图分析法 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2)合作探究法 使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3)动手操作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无论是教法的选择还是学法的指导我都本着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目标,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

运用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都体现在了教学过程中,下面说一下本次说课的重点环节——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二)识图分析,新课探究

(三)课堂反馈,巩固测评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首先: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各位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已来到龙门石窟的入口,待会在途中大家会看到各种石窟和佛塔,还有千姿百态的牡丹,请大家务必那好手中的线路图,两小时后在停车场集合,祝大家玩得愉快!”

“下面来看一下城市天气预报,台北今天夜里到明天,雷阵雨转阵雨,最高温度29度,最低温度23度,适宜做户外运动”;

“闪亮银海,星光无限,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光影星播客,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由宁静等主演的《红河谷》,片中给我感触颇多的是红河谷的藏民抓到了两个在藏区勘探地形的英国人,当质问搜出来的等高线地形图时,却被骗说是在画蝴蝶,藏民信以为真,而这几张蝴蝶图最终却带来了英国的军队”

我相信讲到这里,孩子们的心仿佛被一种使命感紧紧抓住了,能够深刻的认识到地图在我们的生活乃至国家的安危中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激发了学习热情,自然地走进课题

2.识图分析,新课探究

本节课将重点讲授以上四个知识点(1)地图的三要素

●首先认识一下地图的三要素(板书:三要素)我将展示“台湾地图”,引导学生以抢答的形式从图中找出地图三要素的相关概念,表达式等

关于比例尺,首先要知道其三种表达方法并会相互转化; 由比例尺的公式提问如下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找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转换,并结合课后活动2加以巩固训练

接下来展示中国和山东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完成下面的表格,知道比例尺的大小是如何影响地图上的范围大小以及内容详略的。

关于方向,不仅要判断出一种物体的方向还要确定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方向,引导学生掌握三种判断方法;一般指向法、指向标法以及经纬网定向法

(1,首先是“上北下南“的一般指向法; 2,指向标法;指向标箭头是北方

3经纬网法“经线指东西,纬线指南北)

关于图例,老师只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常见的图例即可 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识图分析,快速准确地把握地理三要素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学会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有助于今后的自主学习。

(2)在学习了地图的三要素之后让我们来看一下地形图的判读(贴图并板书:构成、特点、应用)

我将重点三种地形图的构成、特点、及应用来进行阐述(板书)

首先是A等高线地形图 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以把握,老师除了一些动画演示外还应该结合自己提前做好的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解学语言我是如下设计的“同学们,我们看到地图大都是平面图,但真正的地球表面是崎岖不平,以我国为例,既有世界上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也有被称为“盆地”的艾丁湖,那如何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的呢?那就是等高线”

首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关于海拔以及相对高度的知识,接下来通过动画演示来帮助同学们理解等高线的画法,概括起来就是1测2标3连(板书:测、标、连)那么等高线有哪些特点呢?那就是“通过等高线疏密可判断出地形起伏状况,密集则坡陡,稀疏则坡缓,(板书:疏密)“如这个模型侧视看是立体的我们明显能感受到左陡右缓,当我们俯视时候等高线的分布确实符合左密右疏。

为了加深学生对等高线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可让学生做这样的模型“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如何从立体图得到等高线图”,那么你会根据等高线做出一个和老师一样的模型吗?”

开展学生活动一:将学生分成四组,引导学生用课前准备的材料,按照教材17页中的步骤提示制作一个等高线模型,最后将四组同学的成果作对比,只要同学们努力,老师都将给与鼓励!这样通过老师演示以及学生的亲手制作,相信学生们的脑海中已经很清楚立体图与等高线图的转化,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那么我们如何通过等高线突来判断地形呢? 开展学生活动二“乘胜追击“同样将学生分成四组讨论等高线图与五种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各组派代表做发言,最后由我做综合点评,同时给出相应的示例,如“ 山顶处在密闭等高线的最内部,等高线外低内高”(板书:判地形)

通过激烈的讨论,老师的总结,再有前面学的等高线知识做储备,相信同学们能很好的把握“根据等高线来判断地形”这一教学难点

B 对于分层设色和剖面地形图

我将放主权给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不同的等高线上涂色,再根据明暗判断地形高低,如可以判断出高原,平原,盆地等五种景观。(板书:涂色、明暗、识景观)C而剖面地形图

通过动画演示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白它构成则可总结为1画直线2 找交点3连成曲线,同时知道剖面地形图可以根据曲线的起伏更直观的判断某一方向地形状况。(板书:画、投、连,曲线,判起伏)至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已基本完成。课堂反馈,巩固测评

在课堂反馈巩固测评这一环节 我设置了以上的习题,我将鼓励学生以竞赛的方式当堂完成,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4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本节课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学习了地图三要素,以及三种地形图特别是等高线地形图的构成,特点及应用,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气氛中深刻理解这些知识点。关于地形图的判读可以概括成如下的歌诀来帮助学生记忆。布置作业

为了延续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我布置了这样两道作业题 搜一搜 课下搜集各种景观图片并分类,下节课展示自己的成果 练一练 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的完成

每人画一幅校园平面图或几个人合作制作学校立体模型,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的完成。

通过这样的作业题设置,可以可以将学生所学知识内化,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传递和融合。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相当于一本微型教案,有利于强化学生记忆,加深学生理解,因此,我的板书采用贴图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力求做到简洁明晰,布局合理直观地展现本节教学重难点。

《桥》说课稿(定稿) 篇2

临淇镇李家寨学校

王刘梅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感人的文章《桥》

一、说教材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课文讲的是一天黎明,一个小村庄突遭洪水侵袭,100多人无路可逃,都疯了似的向一座木桥拥去,情况十分危急。而老汉——一位即将退休的党支部书记却站在桥头沉着冷静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最后他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夺去了生命,故事非常感人。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的,层次清晰,结构明了。作者用极其简短凝练的语言烘托了环境的紧张,同时也塑造了一位普通却又伟大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搭设了乡亲得以逃生的生命桥,用他自身的光辉形象矗立起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无坚不摧的党群桥。

二、说教学目标

作者编写的意图是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和宽大的胸怀。但是文章所描述的故事离生活较远,虽然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许多优秀人物的英雄事迹,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缺少这样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的教学我确立以下目标:

1、用心触摸文句,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体会老汉的光辉形象。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了解课文布局谋篇、设置悬念、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说的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让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将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抓重点词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想象感悟法:我会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猜一猜,体会设置悬念这种表达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直接导入---感悟文本---情感升华,理解桥---学习表达方法---推荐阅读

(一)直接导入

因为在整体预习课上,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我会直接抛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捡重点板书:老汉:大公无私、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环境:大雨、洪水。让老汉的伟大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入文本。

(二)感悟文本

我会从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两方面引导学生感悟文本。

1、环境描写

本课有多处关于大雨和洪水的描写,通过简短的句式,表现出洪水来势凶猛,环境恶劣,情势危急,对于老汉的形象起烘托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非常重要,我会这样做:先让学生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交流时大屏幕出示: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多读少讲,读中感悟,读中悟情是阅读课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我会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句式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写这么短?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然后引导学生读,通过评读、赛读,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紧张的气氛。通过找一找,画一画,让学生体会比喻句、拟人句的妙用,让学生感受到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通过重点词“像泼,像倒,咆哮,狞笑”,把学生带入那种危急的场景中,进而为学生深入理解老汉的形象起铺垫作用。

2、人物形象

我会这样过度:同学们,此时此刻,洪水势不可挡,村民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谁挺身而出,搭建了一座让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出示: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哪些字词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就像一座山?我会抓住重点词“盯着”“一座山”让学生体会老汉的镇定、威严。老汉默不作声,但是,心中也这么平静吗?此刻,他在担心什么呢?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让学生明白:这是一座让人获得希望的“靠山”。因为这样,人们拥戴他,人们相信他,人们服从他。所以一百多人才会,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标的总要求。为了让学生能更充分的理解人物形象,让学生的学习更投入,我会设计以下练习:还有让你刻骨铭心的场面吗?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来和小伙伴交流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交流研读环节,重点交流:老汉和小伙子相关的几个自然段。我会出示以下句子并引读,让学生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 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啊······

通过老汉对乡亲、对自己、对儿子的言行的感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一名大公无私、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突破了教学的重点,也为理解课题这一教学的难点作了准备。

(三)情感升华,理解桥

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同学们,你们现在明白了全村人为什么都拥戴这为老人了吗?引导学生总结,老汉在生死攸关的险境面前为人们搭建了一座生命桥,他所表现出的英雄言行感天动地

(四)体会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除了内容的原因之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作者为什么要到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结局出人意料,这就是微型小说的特点。告诉学生这种最后才交代人物身份的写法,是设置悬念

(五)推荐阅读:《在柏林》和《窗外》

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把“反三归

一、质从量出”的规律 运用到语文课内学习中来。我选取了两篇结构相似的文章: 第一篇《在柏林》

让学生默读文章《在柏林》,找一找与本文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写作特色,一方面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另一方面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这是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第二篇《窗外》

猜一猜故事结尾,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又能巩固设置悬念这种表达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微型小说的兴趣。

《孔子学琴》说课稿(定稿) 篇3

1.学习生字“梢 暇 恋”新词“留恋 不禁 展示 颤动 南国 应接不暇”。2.训练学生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

设计理念(学科课程标准):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由衷的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全文

1、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相传四、五百年前,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课件出示:大榕树)

板书——鸟的天堂。(齐读课题)

2、什么样的地方才能成为鸟的天堂呢?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去过那里,我们跟随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再读课题——鸟的天堂。

(二)整体感知,感受作者的情感

1、听课文录音,思考:

(1)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

2、汇报交流

(1)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傍晚,没有看到鸟,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在早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景象。)

板书:榕树 鸟儿

(2)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是什么?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课件出示)

3、这个感叹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赞美)

4、大家一起来赞美鸟的天堂。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这是作者的感慨,能不能把这感慨地味道再读的浓一些。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体会树美鸟乐

1、理解榕树的大,绿,生机勃勃的特点。

(1)在作者的眼里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榕树?作者看到大树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默读5-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大榕树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

(3)交流: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榕树?

板书:大,茂盛,生机勃勃

(4)作者看到大树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引导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5)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榕树的大? 学生汇报交流。

投影出示句子: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a、不可计数是什么意思?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树干数目多,树很大。)

b、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到底有多大呢?谁查找到这方面的资料?(生:一万多平方米)我们的校园有22758平方米,你们算一下,大榕树相当于多少校园?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表)

巴金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他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榕树,可见榕树之大。c、看到这大得罕见的榕树,我们能不惊喜吗?把这段话大声朗读,体会一下。

(6)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榕树的茂盛呢?

学生汇报交流。出示句子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从这段话里你读出了什么?

生汇报(叶子绿、枝繁叶茂、有光泽、榕树充满活力)

c、体会“颤动”是什么意思?

(快速抖动、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样子。)

d、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榕树的颜色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十分旺盛。)

让我们和作者一样从心底发出赞叹。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7)引导学生朗读5-8自然段。读出对榕树的喜爱之情。

(8)思考: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对榕树采取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呢? 小结:作者从大榕树的枝、干、叶进行了描写,这种描写方法就叫静态描写。

板书:静态

2、感受大榕树众鸟纷飞的景象

过渡: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不禁产生了怀疑,这是鸟的天堂吗?请大家默读10-13自然段。用曲线画出描写鸟的句子。

(1)你能读一下课本上写鸟的句子吗? 学生汇报

(2)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应接不暇)

(3)理解应接不暇。你能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下吗?

(鸟儿太多了,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眼睛都看不过来了。)(4)我们也到鸟的天堂去看鸟儿。(课件出示:鸟儿在榕树上活动。)

(5)看了这图片,你想说什么?

学生汇报(鸟儿真多。鸟的天堂真美。鸟儿真快乐。鸟的天堂真热闹。)

(6)课件出示句子:“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有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起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7)这部分写了鸟的活动——大小不一的鸟,颜色不一的鸟,不同姿态的鸟,构成一幅“百鸟图”,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写,这是动态描写。

板书:动态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13段,读出鸟儿的欢乐之情。

(四)升华情感,加深理解。

1、同学们,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的景色美,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筑巢休息,农民不让捉鸟,使鸟受到保护,这真正的成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我们要爱护鸟类,爱护和我们一同生存的动植物,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和谐。

2、面对这么美的树,这么欢的鸟,作者感到留恋,从心底发出赞叹——(课件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作者动静结合,写出了美丽奇特的大榕树,众鸟纷飞的欢乐景象,表达了作者赞美“鸟的天堂”,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板书:赞美)这种写作方法大家在今后的习作当中,也可以运用进去,它会使你的文章内容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六)作业布置:

同学们,这美丽,众鸟纷飞的奇特景观吸引来许多的游客,你打算怎样向她们介绍呢?课后请同学们写一写“鸟的天堂”的导游词。

(七)板书设计

榕树: 大

茂盛

—— 静态描写

鸟的天堂

赞美

鸟儿: 多

快活

—— 动态描写

26.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设计理念: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喜欢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号称“海中之王”,它的体型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它来了,一齐和它打招呼。(齐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课文从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特点。(板书;大 哺乳动物 种类 生活习性)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绍鲸非常大?还了解了鲸的进化过程和种类。

三、学习新课,学生自由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

1、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由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方面去学习(4——6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这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作者是怎样介绍的?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标起来。(3)你的收获和疑难问题和周围的同学一起交流,讨论,一起提高,开始吧!

2、学习成果展示

(1)刚才大家的学习很认真,相信大家的交流会更精彩。哪些同学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收获用自己的方式与大家分享呢?我们看哪些同学介绍得清楚明白,方法独特。

(2)学生介绍,教师适当点拨、引导。(拓展课件展示)

3、交流

(1)鲸的吃食部分(把自己当作鲸,作自我介绍)完成表格。(2)介绍鲸的呼吸(简笔画)

4、介绍鲸的睡觉(展示简笔画)你还知道什么!(生长)你现在能知道鲸不是鱼的原因吗?

四、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或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五、拓展知识,全面了解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鲸已经有了比较正确全面的认识。随着人们对海洋的不断探索和了解,人类对鲸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展示鲸的照片)。看,人们又发现了更多种类的鲸。

让我们一起走进鲸的世界去看看,观赏鲸家族的部分成员。教师以鲸的自述形式介绍蓝鲸

我,就是鼎鼎有名的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我身长3米,体重190吨,相当于33头大象或300多头黄牛的体重。我的一条舌头就有4吨重,比一头大象还要重。我的力气特别大,能抵上一个火车头的拉力。因此,有人管我叫“大力士”。怎么样,大家记住我了吗?

听了蓝鲸的自述,你们觉得蓝鲸讲得怎样?

(介绍自己体型大、力气大)运用列数字介绍自己的身长、体重。运用作比较讲自己与大象、黄牛作比较)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领悟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下面请同学扮演一种鲸进行自述,注意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六、提升情感,保护动物

1、请大家看一份资料

人们利用虎鲸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服务,有人把虎鲸的叫声在海上播放,可以吓跑危害渔业的海兽;美国已经成功地驯养虎鲸具备深潜、导航、排雷的本领,让其打捞海底遗物,管理人工养殖的鱼群。而蓝鲸更是浑身都是宝,它的脂肪可以制造肥皂;鲸肉营养丰富;鲸骨头可以提炼胶水;鲸肝含有大量维生素;血和内脏器官又是优质肥料。看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

2、看P43资料袋,看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

3、说说你学这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鲸》是一篇说明文,讲了鲸的形体、进化、种类、生活习性。为了表现鲸的特点,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七、动笔练习,深化认识

学习了课文,我们对鲸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很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请同学们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完成小练笔。

板书设计

26、鲸 大 哺乳动物 种类 生活习性 27.麋鹿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漂泊”、“销声匿迹”两个词造句.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注意文章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3、通过对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了解,懂得去保护野生动物.4、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设计理念:了解麋鹿并且记住它的外形特点以及生活习性,弄清作者怎样抓住显著特点介绍麋鹿的外形奇特,培养学生的介绍能力。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1. 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吗?

(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丹顶鹤、扬子鳄、中华鲟、白鳍豚、藏羚羊)

2. 师:你们了解得真多,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认识一种稀有的动物——麋鹿.(播放课件)

3. 读题.二、初读课文.1. 师:我们先来看一部《动物世界》专题片——麋鹿,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后用一、二句话简要说说影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 生自由说,师板书:外形特点、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3. 理清层次.师:哎,看来大家看得很认真,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是如何向我们介绍的?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自然段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2-4)哪些自然段介绍了麋鹿的传奇经历?(5-7)(播放课件)

三、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1. 自由读2-4,圈划你感兴趣的词句,想想感兴趣的理由.2. 小组合作交流.3. 集体交流.(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a.“麋鹿是鹿的一种„„更增添了它的神秘.”(出示课件)

指导朗读.(表现出奇特、神秘感)

师:你看它,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多奇特呀!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它的奇特吗?(指导朗读)

师:它还是神话小说中姜子牙的坐骑呢,多神秘呀!谁想来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b.“与其它鹿科动物一样,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每年脱换一次.”

(抓住“重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等词体会麋鹿的“大”)

c.“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欣赏麋鹿奇特的角型)

师:真是独一无二的角型啊!谁来朗读?(指导朗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们真的感受到麋鹿的角型是独一无二的,多招人喜爱的动物呀!我们一起来读.d.“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

师: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多奇特的动物呀!而且它的长尾巴可以用来驱赶蚊蝇呢!作用真大啊!(指导朗读)

e.“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播放课件)

师:麋鹿体重达200公斤,照理来说应该是胖胖的,很笨拙的样子,但它却能在沼泽地里轻快敏捷的行动,多奇特的动物呀,难怪它要引起人们的兴趣了!你们喜欢它吗?那就通过朗读表示出来.(指导朗读)

f.“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师:你们看,麋鹿像我们人一样,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换衣服呢!多可爱呀!(指导朗读.)

引读小游戏:

如:师读“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生读“麋鹿的角型是„„”师:蹄似牛„„尾似驴„„麋鹿的毛色在夏季„„在冬季是„„

4.小结: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联系吗?

师:麋鹿的奇特外形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成的.g.“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它鹿类要长,超过„„才发育完全.”

师:瞧,麋鹿像我们人一样,也要怀胎十月才生下小麋鹿呢,多有灵性的动物呀!而且它每胎仅产一仔,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朗读句子)

四、学习第一段.1.过渡: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麋鹿的故乡,它在我们江苏省盐城市,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那儿去看一看.(播放课件)了解一下为什么这儿会成为麋鹿之乡?

2.生交流,师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句子.)

“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最大的麋鹿群.”

(引导学生明白:麋鹿生存的环境必须气候温和,林茂草丰.)

师:你们看,麋鹿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生活得多悠闲自在啊!(朗读句子)

3.总结:

18年来,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这块理想的土地上,麋鹿已茁壮成长,发展到300多头,繁殖速度居世界首位.这与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板书)

五、作业:

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师: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惯是怎样的?学生交流.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5-7自然段,然后,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二、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1. 小组合作学习,填写表格.2.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播放课件)

A.“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早在3000多年前„„1865年„„1900年„„从此,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读出“惋惜之情”、愤怒之情、)

B.“后来,流落在国外„„到1967年„„”

C.“1986年8月„„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茁壮成长.”(指导读出“自豪、喜悦”之情.)

师: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麋鹿的故乡,它在我们江苏省盐城市.3.总结:

18年来,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这块理想的土地上,39头麋鹿已茁壮成长,发展到300多头,繁殖速度居世界首位.这与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板书)

麋鹿目前虽已摆脱绝种之危,然而只有它们完全恢复野生群体,返回大自然,才标志着麋鹿的新生.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三、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①对于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②对于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包住中间的字,结构要松紧合适.2、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四、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传奇经历.板书设计:

角似鹿

外形特点 面似马

蹄似牛 保护野生动物

麋鹿 尾似驴

生活习性

传奇经历

28.小狮子爱尔莎

学习目标:

1、会写8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正确读写“岩石缝、抚摸、葡萄糖、饮料、钟头、路程、教训、选择、实验、资源”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我“和爱尔莎的亲密关系。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设计理念:感受作者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情谊,懂得让爱尔莎回归自然也是一种爱,明白爱有不同的方式。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预习检测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说说你所喜欢的小动物。

2、本文写“我”喜欢的小狮子,请你谈谈你对狮子的了解。

3、交代任务。学习这一课,先要看看作者眼中的爱尔莎是什么样子的,再看作者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二、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1、回忆自学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检查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自学反馈。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初步感知课文情感。

三、交流展示

师生共评

出生:

1、读读第1段,用横线画出写小狮子的句子,先读一读,再完成填空:

这是一只()的小狮子。

2、用横线画出“我”和小狮子初步建立情感的句子,先读一读,再次完成上面的填空。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成长:

1、读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个段的主要内容。

2、请用最简单的词概括小狮子的特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狮子顽皮体现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读。

5、反馈。

第3段:勇敢——犀牛非常凶猛,爱尔莎却和它搏斗并赶走了它,保护了“我”。

第4段:温顺——它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还撒娇似的吮着“我”的大拇指,温顺可爱。

第5段:驯服——它夜间闯入驴群,被“我”教训时的表现可看出它的驯服。

小狮子的性格特点:顽皮、勇敢、温顺、驯服。

6、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狮子已和“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先读一读,再仔细地体会。

7、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之间互相评读。

回归大自然:

1、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全班讨论质疑的内容——“我”为什么要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

2、全班讨论。

3、讨论归纳。

4、说话训练:用“因为„„所以„„“来回答“我”为什么要送小狮子回大自然。

5、在送回小狮子的过程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和爱尔莎的深厚感情?

6、指导理解感悟。

A、“我搂住他的脖子,吻着它;它好象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儿蹭我。”

这句话具体写出了“我”送爱尔莎回大自然时表现出的难舍难分的情态。

B、“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这两句话写出了“我”和爱尔莎分别时的心情。

C、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集体评议。

D、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

|

28、小狮子爱尔莎

出生:抚摸喂一刻不离

成长:顽皮、勇敢、温顺、驯服

回归:莫大痛苦、恋恋不舍

摇篮曲说课稿(定稿) 篇4

一、说教材

我说的这节课选自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中的学唱歌曲《摇篮曲》。这首歌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节拍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摇摆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的勾画出一幅母亲和孩子的亲切画面。《摇篮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孩子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后来发展到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一般具有温暖、亲切、安宁的音乐形象……这一体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欣赏性,不仅限于催眠和描写孩童入睡,更多的是在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有诗意的精神境界。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需要,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充分了解摇篮曲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学习演唱《摇篮曲》,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音色与柔和的情绪表现歌曲(中文版),并从中体会母亲对孩子的似水柔情与疼爱。

3、德育目标:通过课外搜集各种形式歌颂母亲的作品,并通过在课堂上的介绍、欣赏,充分感悟母爱的伟大,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懂得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三、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制订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音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中八度大跳及双倚音的演唱,使学生真正感受摇篮曲的美与母爱的伟大。

四、说教法、学法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此,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我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启发式、听唱法、才能展示法、欣赏互助法,让他们主动参与活动。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摇篮曲的音乐特征,及课外欣赏歌颂母爱的歌曲,很好地渗透到德育教学,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学唱歌曲,在歌曲中深深的体会母爱这一真挚的情感,从而不仅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五、教具准备部分:

传统的教学是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的学习会感到枯燥乏味,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却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我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及电子琴。

六、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节教材,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情景导入,酝酿情感

“敏锐的观赏力是创造者的基本功”。在导入部分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情景音乐,并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情景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想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也是一种情感艺术。接着再让学生从三种音乐体裁里找出一种适合妈妈哄孩子睡觉的音乐,从中导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

2、学习歌曲,表现情感

首先让学生欣赏感受,体会歌曲的意境及情感。初步认识歌曲的作者及摇篮 2 曲这种音乐体裁。

在学唱歌之前,根据歌曲的难点高八度演唱,为了让学生轻松地唱好歌曲,我设计了一段发声练习让学生打开声音,做好唱歌的铺垫。

接着品味旋律,全体同学用“LU”字哼唱旋律,师生共同总结歌曲特点。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拍号,做好演唱的准备。最后学唱歌词

先让学生小声跟音乐哼唱,找出自己觉得难唱的乐句以及歌曲中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然后再用电子琴带动、结合老师动情的范唱、学生的讨论、尝试来解决歌曲的难点,找到最好的演唱效果。最后引导学生模枋母亲哄孩子睡觉的情景演唱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气氛下体会到母亲与孩子的爱深深地融化在一起。

3、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首先欣赏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摇篮曲》,揭示《摇篮曲》的音乐特征。通过欣赏不同的摇篮曲,让学生明白《摇篮曲》表达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母爱都是伟大的。再进一步了解歌曲的音乐特征。

最后一个环节是请学生了解不同形式歌颂母爱的作品,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本环节教学,引导学生更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并懂得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最后让学生带着对母亲的爱再一次演唱歌曲结束本课。

七、说板书设计

《摇篮曲》——(德国)勃拉姆斯

1=F

速 度:稍慢、舒缓

力 度:轻柔

情 绪:温馨、亲切、安宁、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的爱)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摇篮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演唱《摇篮曲》,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色与优美柔和的情绪表现歌曲(中文版),并从中体会母亲对孩子的似水柔情与疼爱。

2、能力目标:初步认识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充分了解摇篮曲的主要特征。

3、德育目标:通过课外搜集各种形式歌颂母亲的作品,并通过在课堂上的介绍、欣赏,充分感悟母爱的伟大,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懂得要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歌曲八度大跳及双倚音演唱,使学生真正感受摇篮曲的美与母爱的伟大。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酝酿情感

学生观看情景音乐,并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情景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想到了什么,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也是一种情感艺术。从三 4 种音乐体裁里找出一种适合妈妈哄孩子睡觉的音乐,从中导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歌曲。

2、学习歌曲,表现情感

(1)、让学生欣赏感受,体会歌曲的意境及情感。初步认识歌曲的作者及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

(2)发声练习:1 2 3 4 ︱5 4 3 2 ︱ 1--------‖(LU——),做好唱歌的铺垫。

(3)、品味旋律,全体同学用“LU”字哼唱旋律,师生共同总结歌曲特点。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速度、力度、拍号,做好表演唱的准备。

(4)、学唱歌词

先让学生小声跟音乐哼唱,找出自己觉得难唱的乐句与歌曲中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然后再用电子琴带动与学生的讨论、尝试,结合老师动情的范唱,解决歌曲的难点,找到最好的演唱效果。最后引导学生模枋母亲哄孩子睡觉的情景演唱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气氛下体会到母亲与孩子的爱深深地融化在一起。

3、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欣赏不同民族或国籍的《摇篮曲》,揭示《摇篮曲》的音乐特征。

通过欣赏不同国籍的摇篮曲,让学生明白《摇篮曲》表达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母爱都是伟大的。再进一步了解歌曲的音乐特征。

(2)、搜集不同形式歌颂母爱的作品,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 受。

(3)、演唱歌曲

最后让学生带着对母亲的爱再一次演唱歌曲结束本课。

五、板书设计

《摇篮曲》——(德国)勃拉姆斯

1=F

速 度:稍慢、舒缓 力 度:轻柔

《我最好的老师》说课稿(定稿) 篇5

鱼塘小学 高迪

一、说教材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学期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这篇课文的结构清晰简洁,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

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方面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二、说学情:

学生进入小学阶段最后半年的学习,已经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识字方面已经不需要老师做太多指导,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六年级学生急需要培养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侧面——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

五、说教学方法

1.在这堂课上主要探究老师的“个性”和“最好”。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

2.运用感性手段引导学生体会抽象的科学精神,比如:用感情朗读还原当时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与想象,在情境中感悟。

六、学法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采用“半放”“半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七、说教学过程

课前,我先让学生先熟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利用工具书会认会读会写,积累好词佳句。上课时我以游戏先导入:手捏仿真苹果,先后三次走下讲台,让学生闻一闻空气中苹果的气味,通过三次闻苹果的味道,来证明否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然后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入题,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呢?”将学生带进课文。

接下去是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板块是探究人物的个性。

(1)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我们该如何读呢?探究:

①是什么原因?我们为什么气炸? ②假若当时你也在场,你做何感想?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体会我们为什么会气炸?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去推想怀特森先生的种种不可理喻。(2)怀特森有这么多的不可理喻,那么怀特森先生在我们心中是一位怎样的教师?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相机板书:有个性、教法独特、出人意料

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以后,我引导学生就“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展开了重点内容的突破。在学生感受考试结果的出人意料后,我顺势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刺眼的叉叉,刺眼的零

分,你会怎么想?在学生忿忿然时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产生内心真实呐喊:算哪门子老师?

第三个板块是探究“最好”。我在学生忿忿然时及时转换角色:“他是用怎样的教导让我们明白了原委,改变了看法呢?”让学生默读课文第5--7自然段,学生找出答案,要求:先写一写,再说一说。要求:先写一写,再说一说。

在教学的结尾,我先设计了视频交流《两个铁球同事着地》,主要是再次引导学生明白怎样坚持真理: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要敢于质疑,独立思考。

最后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除了怀特森是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我们还有许多像怀特森这样的好老师,比如:关心我们、爱护我们,学识渊博,幽默风趣的老师,即使是纠正我们错误的也是好老师啊。最后用歌曲《感谢你,老师》烘托气氛,感谢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九、说板书设计:

21* 我 最 好 的 老 师

怀特森先生

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敢于质疑,独立思考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定稿 篇6

韩丽丽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的课题是《归去来兮辞》(板书题目)。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是鲁人版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走进自然”的第一篇课文。它是田园诗派第一人陶渊明辞官归隐时写下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迷途折回”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了农村的自然风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全诗情景交融、淡远潇洒、韵律悠扬、语言优美。这首辞体抒情诗,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高峰。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二、学情分析:刚刚进入高一,学生文言知识体系还不完善,但掌握文言知识是读懂文言内容的前提,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完善文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地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基于以上两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陶渊明的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重点的文言词语,如:谏、策、樽、觞、审、容膝、遑遑、皋、委、怀、聊、乘化、眄、岫、盘桓、棹、窈窕、行、期、胡、奚、焉、曷、来、以;词类活用,如:幼(形-名)、怡(使动)、傲(形-名);特殊句式,如:①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②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③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④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⑥乐乎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

(3)了解作者辞官归隐,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体会其高洁的志趣和乐天安命的生活态度。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法与学法:学习不是容器式的灌输,而是学生的主动建构,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我主要采用“五重发现”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学、交流、展示、总结、拓展实现本文的目标 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

1、自学发现(课前预习)

①阅读学案中有关陶渊明生平、思想、归隐原因、归隐后生活的资料。

②课前指导:指导学生初读文本,读准字音,分清句读。学习文言文一般先言后文,指导学生再读文本,归纳、整理典型的文言现象。边读边思考:散文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句子看出来?勾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写出自己的疑惑。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己认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

2、交流发现

①小组内交流、共享积累的文言现象。

②小组内交流、初步解答存在的疑惑,不能解决的疑惑留待全班共同解决。

(二)、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重点是引导朗读和归纳文言知识。1 课件展示表扬学案优秀的小组及个人。2 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语文课堂应该不断传出书声琅琅。本文的诵读分三个层次: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其次,教师指导诵读,本文以六字句为主,按三拍读: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引导学生读出重点句的情味。首句“归去来兮”应读出冲出牢笼、放飞心灵的畅快之情;末段首句“已矣乎”则要读出诗人参透一切的旷达之情。然后,让学生自由展示朗读,体会情感。老师也可以范读一个语段。归纳文言知识。这个环节主要有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完成。(1)小组内讨论、归纳、整理自己所积累的文言知识。

(2)各小组以竞赛的方式板书展示本组所积累的文言知识。

(3)解疑答惑。这个环节依然有学生自己完成,学生解答不了的,老师引导解决。例如“木欣欣以向荣”中“以”中的用法,学生可能把握不了,教师应该适时引导在第一段中出现的“舟遥遥以轻飏”,两处句式是否相同,“以”的用法是否相同,相信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弄明白此处“以”的用法是相当于“而”,表修饰。教师用课件以测试的方式检测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课件展示检测内容)

5语文课代表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如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应该改进的地方。第二课时:重点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内讨论、解决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并进行整合,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2各组展示最终整合出的问题,展示时,每小组出两名同学,一名同学口述,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书问题大纲,这样就避免了组与组之间整合的问题出现重复,讨论起来也有层次感。班内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各组列出的问题,班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进行引导。这个环节中应该有朗读和对诗句的赏析。3 学生可能会探讨的问题:

(1)诗人决意归隐的原因是什么?

(2)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变化?那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

诗人的归隐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用一个词“快乐”之类概括,教师就需要追问,他的这种快乐体现在哪里,学生就会深入挖掘文本2、3两段,通过相关语句,自然就能概括出诗人归隐后的“乐”体现在室内之乐、园内之乐、出游之乐等方面,如果再引导学生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对情感的把握就更到位了。

(3)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因为时间关系,其他问题不再一一列举。4 学生应该探讨的问题:

(1)诗人的情感有什么变化?那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2)诗人的归隐之乐体现在哪些方面?(3)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4)归隐是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还是逃避?

如果学生能在平等的首席——老师的引导下,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5总结发现:谈谈自己的收获,可以是阅读鉴赏方面、作文素材积累方面、写作技巧方面或对人对事态度方面

7、科代表对本节课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应该改进的地方。

(三)课后

拓展发现:

1、课外阅读 《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诗》等。《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大众文艺》,2010年09期)《名家讲堂·骨鲠处世:吴云讲陶渊明》 《于丹品读陶渊明》

2、以“我眼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文章。

这就是我的课堂设计过程。近一年来,我们齐河一中全面推开了市教研室张敬军老师的“五重发现”教学模式,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在语文泰斗王新岳老师的带动下,我们的这种教学模式进行的有声有色,最主要的是学生和老师都收获很多。

六、效果分析:因为五重发现教学法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可能课堂环节不如老师设计好的课堂环节流畅,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充分得到动起来,学生真正发挥了课堂主体性的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只要给他们提供足够大的舞台,他们可以舞得精彩,他们是可以完成我们的预设目标的,甚至还要好。久之,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自然会提高。近一年来的实践也证明老师和学生都有很大提高。还需提高之处,学生如何更准确地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老师对课堂的调控,时间的把握等,这都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

上一篇:弘扬孝道文化实施方案下一篇:婚礼证婚人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