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上的立冬是什么意思(精选5篇)
立冬有三候
一候“水始冰”
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冻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
立冬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霭霭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成为大蛤了。
民间习俗
迎冬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习俗。东汉崔定在《四民月令》中写到:“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这一天,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
食俗 立冬有吃水饺的风俗。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避寒藏暖 古人说,冬天养生,最要顺应避藏,避寒藏暖,就要早卧晚起。“冬夜伸足卧,一身倶暖”,暖被中,温柔乡,一觉初醒,温香沉沉,晨光依然熹微,于是再回笼一觉,任凭自然醒多美。
探寻立冬的由来
1、“立”的字源与字义
在中国历史上,“立”字与其他众多文字—样,在慧识悊学文化、智识哲学文化、意识哲学文化这三个不同的文化时期,存在着不同的解释。
一般来说,智识哲学文化与意识哲学文化这两大时期的解析常常比较接近, 而且被近代所广泛采用;但是,文字在慧识哲学文化时期的本义,却常常被人们丢失或者违背。
《说文解字·卷十立字部》“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凡立之属皆从立。”臣铉等曰:“大人也。一,地也。会意。”这其实只是古人在智识哲学文化时期和意识哲学文化时期对立字的一种解析。
立,由“大”与“一”组合而成,这是一种共识,但是对于“大”和“大”的本义,却在智识与意识哲学文化时期发生了认知上的蜕变。
从慧识哲学文化的层面上解析“立”的正确会意应该是:大,为道;一,为德。以图象义,“大”居“一”上,即道以德显为立。道德行世方为立,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其中充分地体现出了自然界的法则。到了立冬这一天,道,运载着智德水的能量,布输给地球上的万物,这才是真正本义上的“立”。
老子曾经在他的五千言当中说“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告诉人们,大,就是道的名。从慧识悊学文化时期创造的甲骨文与金文的“立”之文形中,可以解读出,其本义正如老子所言,大道屹立于地,大道的真理深入人间,人类将信念改变为崇信大道,就是立。
从立的篆体字形上可以看到,“”上面的“S”,也就是“玄之有玄”的“玄(甲骨文)”,是指道德的能量灌输到大地上来,而且,这个法则只有“人”能明白。
人是万物之灵,人类经过“为学者日益”和“闻道者日损”,明白德的能量性和品格性,道德行世而立,才能符合自然法则 。 这个立字非常完美而形象地揭示了“天、地、人”与“道、德、人”的整体立意。
篆体时期,立字仍然保留着这种直指本义的象形表意,而且,我们从篆体的立字中,可以看出“S”玄曲波在字的顶部以及两侧的象形,都是直指“玄之有玄,众眇之门”的本义。
篆文是具有承上启下功用的象形表意文字,向上所传承的是慧识悊学文化时期甲骨文和金文的象形表意文字;向下又可以使我们认清意识哲学文化时期所诞生的汉字的局限性。
2、冬字的字形字义
那么,“冬”字怎么解析呢?
我们可以看一看冬字的字形字源,甲骨文表现出的就是两粒果实吊在那里,没有任何其他的事物了。
那么,这个果实也就象征着内果实和外果实处在一种收和藏的时机,应当及时把握。是在提醒和暗示人们,应当及时收获、收藏。
在金文期,我们可以看到下方框形结构中,有一横线向两侧伸出来,已经穿出下方框,里面是有一个太阳的“⊙”,也是“德一”的一个图示。
而在后面的这几个字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的变迁。下方框形结构中有一横线向两边穿出来,这就象征着一种“束”,束缚。
冬字的字义:意识形态的物相学之中,冬是会意字,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说文》:“四时尽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冬之为言终也。考工記曰:水有时而凝。有时而释。故冬从仌(音同冰)。”
《乐记》:“冬,藏也。”蔡邕《月令章句》:“冬,终也。”前汉的《汉书·律历志》:“冬,终也。”《后汉书·张纯传》:“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
智识哲学文化则保留着慧识悊学对冬的质象学定义。
《礼记·月令》当中指出:“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
这段话也基本上可以引导我们向慧识悊学去体悟了,去感悟什么是天气,什么是地气。天气为什么是上腾而不下降,地气为什么下降而不升呢?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天,这个意思我们就可以把握住。
《鶡冠子·环流篇》:“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就指出了天道是天下皆冬的一个指示器,其中北斗七星最后的一颗斗柄星指向正北方的时候,“天下皆冬”。
“冬”的字形中,“⊙”的形构是象喻“德一”的。“⊙”作为单独的汉字是指甲骨文的“日”,或者是小篆的太阳,是用离卦来象喻的,方位属于南方,五行属于火;“仌”读音为冰,是指水,用坎卦进行象喻,方位属北方,五行属水。
所以我们从上面字形的变化当中就可以看到,到后来冰就成为冬的主体,而阳火隐退了。“大火隐退”在后面的字形上面就没有表现出来。到现在的楷体“冬”字,那就不认识是什么意思了,象形表意完全都不存在了。
3、立冬的字义
立冬一词作为节气形名,其原生态的慧识悊学意义,就是修身学对应于天道规律法则的形名。
“立”,其修身本义即大道行世,立德为基。甲骨文的“冬”,既象形表意修身内在精炁神果实的敛藏,同时也表述了外在春华秋实的收藏,具有内外同步收获之义。
“冬”字的金文象形表意的是天德“⊙”阳火内束,但是小篆中却逐步丢失了“⊙”天德阳火的表意,蜕变为以“仌”取代“⊙”,出现舍本求末、弃里执表的现象。
所以,研究这些文字是挺有意义的事情,也挺有趣的。从中可以看出慧识悊学文化到智识哲学文化,再到意识哲学文化的逐步变迁过程。看人们到底重视哪一个。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来历介绍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二冲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对“立冬,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声‘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译‘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难入大水为蜃。”
水始冰:水面初疑,未至于坚也。即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
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诉。即土地也开始冻结。
雉入大水为屋: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难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关于难入大水为屋,古人有很多解释。难为野鸡似乎没有多少争议,但关于屋,有多种说法。
《淮南子》:屋为大蛤。《玉篇》亦曰:99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屡蚌,非蛤类乎?《礼记》之注曰:蛟属。
《埠雅》又以蚌屋各释,似非蛤类。
然按《本草》车鳌之条曰:“车螯是大蛤,一名屋,能吐气为楼台,又尝闻海中屋气成楼垣。”
《章龟经》曰:屋大者如车轮,岛屿、月间吐气成楼,与蛟龙同也。则知此为蛤明矣。况《尔雅翼》引《周礼》诸家辩屋为蛤甚明。《礼记》之注,以谓难由于蛇化之说,故以雉子为蜃。《埤雅》既曰似蛇而大,腰下尽逆鳞,知之悉矣。然复疑之,一日状似螭龙,有耳有角,则亦闻而识之。不若《本草》、《章龟经》为是即一物耳。
大水,淮也。《晋语》日:雉入于淮为蜃。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从多年的平均状况看,11月是寒潮出现最多的月份。剧烈的降温,特别是冷暖异常的天气对人们的生活、健康以及农业生产均有严重的不利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11月,我国的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北部地区,平均温度已达一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两者的温差可达30℃一50℃之多。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的时期。
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华北及黄淮地区~定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田间土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麦、菜及果园的冬水,以补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
江南及华南地区,及时开好田间“丰产沟”,搞好清沟排水,是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的重要措施。
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林区的防火工作也该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了。
立冬,不仅被看做是冬季的首日,还一度被视为历年之首,农历十月初一不仅是“十月节”,又叫做“秦岁首”,因为秦人沿袭戎羌民族的习俗,以立冬作为年度周期的开始。
S挡就是运动模式,,切换到“S”位有助提高提加速能力。
在S挡下,变速箱会完全追求性能而换挡,而不是平时追求经济性,基本上挂了S档不到3500转是不会升档的,这是为了让扭矩完全爆发。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立,为开始之意,立冬便表示冬季的开始。日期为每年公历的11月6日-8日之间。
立冬是什么时间:11月7日07:13:46,星期六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在中国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酬劳。
立冬应该吃什么蔬菜
红薯
冬天最难忘的,莫过于手捧一只喷香的烤红薯了。红薯富含多糖类、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等功效。红薯中还还有大量的纤维素,有助于排便和清理肠道,纤维素还能使血液中含糖量减少,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南瓜
南瓜可以做菜,也可以做粮食。南瓜不仅味道香甜可口,也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养生效果。南瓜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果胶,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黏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并能促进胆汁分泌,帮助食物消化。
山药
山药是人类最早食用的植物之一,肉质细嫩,且含有极丰富的营养保健物质。中医讲山药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山药是山中之药、食中之药。不仅是保健食品,而且具有调理疾病的药用价值。
豆芽
豆芽的养生和美容效果不小,其中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水,可以防止雀斑、黑斑,使皮肤变白。冬天服用可以预防冷感和脸色变紫。
立冬的谚语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北方)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北方)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北方)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江南)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北方)
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客家)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
是在几月几日
由于要参考旧历,所以每年日期都不一样,以今年为例是在公历的11月7日星期天,农历的十月初三,当天宜搬家、装修、开业、结婚、领证、开工、安床,忌入宅、动土、安门、赴任、祈福、求医、斋醮等等,大家可根据自己的计划安排好行程。届时也会不少习俗需要遵守,可请教当地有经验的前辈注意事项。
气候特点有哪些
【日历上的立冬是什么意思】推荐阅读:
立冬是什么时候哪一天07-06
立冬是冬至吗01-14
广东立冬吃什么水果好12-20
二十四节气立冬吃什么02-09
日历12-09
考试日历03-15
天气日历教学反思09-15
日历作文600字09-23
日历中方程优秀案例07-01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日历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