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教案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推荐8篇)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幼儿语言活动小班教案1

一、游戏目标

1、通过让幼儿正确说出图片上水果的名称,并用短句“我要买xx”讲述出来。初步培养幼儿思维的严谨性。

2、培养幼儿专注倾听别人讲述的良好习惯。

3、通过反复游戏,引导幼儿能初步说完整的短句,大胆进行讲述,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

二、游戏准备

(一)物质准备

小图片及水果实物若干,(苹果、梨、哈密瓜、西瓜、葡萄、橘子等)(与幼儿人数相等)水果汉字卡片若干。

(二)环境准备

布置成水果专柜,教师扮卖水果的阿姨。

(三)知识经验准备

认识水果,对水果汉字有了初步认识。

三、游戏方法

1、请幼儿扮买水果的顾客。买水果时要有礼貌地说:“阿姨,我要买水果。”阿姨问:“你要买什么水果?”小顾客要正确地讲出自己要买的水果名称,如:“我要买苹果。”

2、正确地讲出水果的名称后,阿姨就把水果的图片或实物卖给他,小顾客把水果放在自己的篮子里;如发音不正确,其他幼儿可帮助纠正。

3、买到“水果”的小顾客要说:“谢谢阿姨,再见!”然后再换另一幼儿买水果。引导幼儿买与别人不同的水果。幼儿熟悉玩法后,售货员阿姨的角色可由幼儿自己扮演。

4、在此基础上,教师把水果汉字分发给幼儿,要求幼儿根据汉字买相应的水果。

四、游戏评价

项目

目标实现程度

内容适合程度

活动设计趣味程度

幼儿的“三性”表现

存在问题

等级

评价

注:好:100%―80%,中:79%—60%,差:60%以下。

幼儿语言活动小班教案2

设计思路

小班是幼儿口头语言快速发展的阶段,简短而又朗朗上口的儿歌正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最好载体。选择这个内容就是觉得这首儿歌的动作性很强,符合小班幼儿爱动的特点,很适合小班的孩子学习。而且,这个内容还有很强的情境性,可以利用游戏把幼儿带到儿歌所描绘的特定情境中,使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学习儿歌,从而带动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领下,感受诗歌的优美,学习用语言和动作表现闪烁的小星、舞蹈的浪花和歌唱的小鸟,体会快乐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表述“我要飞到X X X,变成X X X X”的美好愿望。

活动准备

1.诗歌课件。

2.蓝天、海洋、森林场景。

3.教师教具:一对翅膀。

活动过程

1.出示礼物,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一个神秘的礼物,看看是什么?

幼:一对翅膀。

师:这是一对天使的翅膀,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只要碰到你,你就能飞了(老师用翅膀碰每一位小朋友)。现在,你们都能飞了,让我们一起飞翔吧!

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张开手臂,开始飞翔,由原来站在教室门口的一路纵队,转一圈飞到多媒体前停下。

评析:利用送礼物的方式,很快就把孩子带入了儿歌的情境,为儿歌的学习营造了气氛,也为整个活动奠定了游戏的基调,激发了幼儿的尝试欲望,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2.利用游戏,学习儿歌。

(1)学习诗歌每句话的前半部分。

①师:(带着小朋友一起飞)边飞边提问:如果我能飞,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哪里呀?(出示课件。)

幼:蓝天上。

师:(带领幼儿边飞边说)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蓝天上(两遍)。

②师:看,我们又飞到哪里啦?(出示课件。)

幼:大海上。

师:带领幼儿边飞边说: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大海上(两遍)。

③师:我们飞过大海又来到哪里啦?(出示课件。)

幼:森林里。

师:带领幼儿边飞边说: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森林里(两遍)。

师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飞到了蓝天上,飞到了大海上,飞到了森林里,请小朋友再飞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坐好吧!

评析:小班孩子特别爱玩游戏。在游戏中,我紧扣诗歌中的句子,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情境中,飞飞、玩玩、说说,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诗歌中每一句的前半句,充分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思想。

(2)学习诗歌每句话的后半部分。

①师:小朋友,你要飞到蓝天上,可以变成什么呢?

幼:我要变成月亮。

幼:我要变成飞船。

师:我们来看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他变成谁了?(出示小星星的局部图。)

师:猜猜变成什么了?

幼:变成小星星了。(展示课件,图4。)

师:小星星在干什么呀?

幼:闪闪发光。

师:你会学小星星闪闪发光吗?

个别幼儿表演小星星闪闪发光。

师:你们想变成一颗小星星吗?让我们一起来变成小星星吧。

幼:(边表演边完整说儿歌第一句)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蓝天上,变成一颗小星星,闪闪发光。

②师:刚才,我们还飞到了大海上。到了大海上你要变成什么呢?

幼:变成一条小鱼。

幼:变成一条船。

师: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他变成什么了?(放出课件的音频“哗啦啦”的声音。)

师:猜猜变成什么啦?

幼:小浪花。(展示课件,图5。)

师:小浪花在干什么呀?

幼:在翻滚。

师:我们一起来学浪花翻滚吧。

幼儿一起表演浪花翻滚。

师:我们表演的样子多像小浪花在跳舞呀,可以用什么好听的词来表达呢?

幼:翩翩起舞。

师:让我们和小浪花一起翩翩起舞吧!

幼儿表演和小浪花一起翩翩起舞。

幼:(边表演边完整说儿歌第二句)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大海上,变成一朵小浪花,翩翩起舞。

③师:最后,我们飞到了森林里,你要变成什么呢?

幼:变成大老虎。

幼:变成小白兔。

师:我们来看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他变成什么了?(出示小鸟影子的课件)猜猜它是什么?

幼:小鸟(展示课件,图6。)

师:他猜得对吗?我们来问问小鸟?

幼儿上前指课件小鸟,小鸟说答对了,然后唱起歌来。

师:小朋友答对了,小鸟真开心,它在干什么呀?

幼:快乐歌唱。

师:你会学鸟快乐歌唱的样子吗?

幼儿表演小鸟快乐歌唱的样子。

师:你们想变成一只小鸟吗?让我们一起来变成小鸟吧?

幼:(完整说儿歌第三句)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森林里,变成一只小鸟儿,快乐歌唱。

评析:幼儿借助多媒体课件,在猜一猜、看一看、学一学、说一说的过程中,对诗歌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愉快的情景下体验了语言活动的乐趣。

(3)完整欣赏儿歌:

①师:我们听的、说的就是一首完整的儿歌。让我们听背景音乐,欣赏儿歌吧。

②师幼共同看课件说儿歌(两遍)。

评析:因为前面都是分段学习,所以这里有必要让孩子完整欣赏一遍,给孩子一个儿歌的完整概念。然后进行看课件师幼同说。说的时候,老师可以说轻点或用一点手势提醒,重要的词要留给孩子们说。这样孩子更容易学会,也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学习。

3.布置场景,角色表演:

师生共同布置“蓝天”、“大海”、“森林”三个场景,教师和幼儿共同朗诵、表演儿歌。(播放舒缓音乐。)

评析:让幼儿参与布置场景,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度,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4.自由想象,开展仿编。

师:如果你能飞,你想飞到哪里去?变成什么呢?(3—4名幼儿。)

幼儿展开想象,自由回答。

评析:发散幼儿思维.让幼儿大胆表达。

5.扮演天使,结束活动。

师:让我们做一名快乐的小天使,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吧!(播放舒缓音乐。)

评析:首尾呼应,活动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1.教材选择生活化。诗歌描述的内容,孩子们要有生活经验,才能充分理解,有话可以说。本诗歌无论是场景,还是诗歌中涉及到的事物,幼儿都比较熟悉。

2.教学方式游戏化。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是小班孩子最显著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开心,学得快乐,本节课做到了学习与游戏的有机结合。

3.教学过程层次化。在教学过程中,先学每句诗歌的前半句,后学诗歌的后半句,逐步深入,孩子很容易接受,达到了教学目的。

附儿歌:如果我能飞

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蓝天上,变成一颗小星星,闪闪发光。

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大海上,变成一朵小浪花,翩翩起舞。

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森林里,变成一只小鸟儿,快乐歌唱。

幼儿语言活动小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能有顺序地观赏景物,喜欢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2、感受花圃里的美好景象。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常见的花卉。

2、环境创设:在幼儿园事先选择好适合幼儿观察和讲述的花圃。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园到花圃,引人活动。

引导语:这是我们幼儿园的花圃,种了各种的鲜花,可美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讲讲“幼儿园的花圃。

二、引导幼儿整体观察和描述花圃的景象。

1、提问:

(1)花圃是什么形状的,像啥?(圆形,像个大大的盘子。四周还砌着围栏,上面还贴着瓷砖,我们可以做在围栏上面观赏花卉)

(2)花圃里种了很多的花,你认识哪些花?

2、教师小结:我们花圃的花很多,有茶花,桂花,灯笼花等。

三、幼儿自由观赏,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花圃的景色。

1、引导幼儿闻闻花,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发现。

2、启发幼儿比一比,说一说花朵和花叶的颜色及形状。

3、知道幼儿用完整句介绍花圃里的景物。

四、示范讲述花圃的景象。

1、示范讲述:幼儿园的花圃真美,花圃的长方形的,里面种着许多的美丽的鲜花,有茶花,桂花,灯笼花等,春天一到,花圃里就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好看极了。

五、幼儿讲述。

六、教师小结活动。

幼儿语言活动小班教案4

目标:

1.学习并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所表现的童趣。

2.体验角色表演的快乐。

3.尝试用适当的词语替换儿歌中的饭菜名,发展创造能力。

准备:

活动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制的黄米饭、炒青菜若干盘,毛竹筷一双,蚂蚁卡片2~3张,黑板一块。

过程:

一、产生兴趣

1.猜一猜。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请一位客人一起来做游戏(慢慢拉开黑板上的纸帘,露出蚂蚁触角和上半个头),猜猜它是谁?

(幼儿猜测一番后,教师出示整只蚂蚁卡片。)

幼:是蚂蚁。

(用猜想形式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同时,逐步出示的方式可引导幼儿有方向地猜测,避免漫无边际。)

2.喊一喊。

师:谁能把蚂蚁喊到身边来?

幼:小蚂蚁!小蚂蚁!

幼:小蚂蚁快来,我们有许多小朋友。

(教师扮演蚂蚁边摇头边向前走,但表示拒绝走到幼儿身边。)

师:蚂蚁不肯过来,我们要想一个办法逗逗它,把它引过来。

3.逗一逗。

师:我们怎样喊才能把蚂蚁引过来呢?

幼:蚂蚁来呀来。

师:拿什么逗它?

幼:蚂蚁蚂蚁我给你小汽车玩具/蚂蚁蚂蚁我带你去春游/蚂蚁蚂蚁我有好看的书/蚂蚁蚂蚁我给你吃巧克力……

师:我们还是一起来试一试吧。(大家一起招手喊:“蚂蚁来呀来,我给你……”)

(教师设计了游戏情境“逗蚂蚁”,可引导幼儿充分展开想象,理解儿歌内容,并熟悉儿歌句式“蚂蚁来呀来”。)

二、在游戏中学习儿歌

1.逗引蚂蚁。

师:咦。今天早晨我们做了什么饭菜?

幼:黄米饭/炒青菜。

师:把它们拿出来逗逗蚂蚁吧。

(师幼一起摆出“黄米饭”“炒青菜”和毛竹筷,引导幼儿再次逗蚂蚁。)

幼:蚂蚁来呀来。

师(扮演蚂蚁摇头):嗯,不来不来。

幼:来吃饭,快快来吃饭。

师(扮演蚂蚁):什么饭?

幼:黄米饭。

师:什么菜?

幼:炒青菜。

师:什么筷?

幼:毛竹筷。

师(扮蚂蚁来到餐桌前做闻一闻并吃得很香的动作,然后眉头一皱):吃不完,怎么办?

幼:搬回去。

师:搬回去干什么呢?

幼:留着以后吃/留给姐姐吃/留给爸爸妈妈吃/留给爷爷奶奶吃……

师:蚂蚁有了好吃的东西能想到别人,真是好样的。一想到有更多的蚂蚁能吃到好吃的黄米饭、炒青菜,它在搬的时候心情会怎么样?

幼:高兴/快乐。

(教师一边做蚂蚁搬东西的动作一边念“哼哟哼哟搬得欢”。)

师:为什么蚂蚁搬米饭时要“哼哟哼哟”的?

幼:它搬得多/它力气小/蚂蚁一点点大,很吃力。

师:它一次能搬多少米饭?为什么?

幼:两粒/一粒。

师:蚂蚁个头那么小,还没有米粒大。它一次搬一粒还很辛苦呢,所以它们走得很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哼哟哼哟搬得欢”的动作。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抓住了儿歌中的“哼哟哼哟搬得欢”,启发幼儿分别对“哼哟哼哟”与“搬得欢”进行联想,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加深了幼儿对蚂蚁体型小、力气小的印象;二是发挥了移情作用,让幼儿明白有了好东西与他人分享是快乐的事。)

师(出示黑板上的另一张蚂蚁卡片):还有一只蚂蚁呢,我们再来逗逗它。(幼儿再次逗蚂蚁,教师扮蚂蚁与幼儿互动:蚂蚁来呀来,快快来吃饭……)

(幼儿逗引蚂蚁的过程就是熟悉儿歌内容的过程,十分有趣,激发了幼儿表达的欲望。教师扮演蚂蚁有助于幼儿更快地进入游戏情境,在对话与扮演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儿歌的情趣,熟悉儿歌的句式。)

2.学习儿歌,并进行表演游戏。

(1)学习儿歌。

师:把刚才我们逗蚂蚁吃饭的游戏连起来说一说就是一首儿歌,你们听――(教师朗诵儿歌《逗蚂蚁》。)

(教师朗诵儿歌是为了完整呈现儿歌的问答句式,以加深幼儿的印象。)

师:请小朋友也来说一说。(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朗诵儿歌数遍。教师提醒幼儿可加上招招手、闻一闻、吃一吃的动作,并提醒幼儿注意区分问和答,以帮助幼儿准确理解儿歌内容。)

(2)游戏。

玩法:先请两位幼儿和教师扮演蚂蚁,一起躲在“洞”里,让其他幼儿来逗蚂蚁。大家喊第一句“蚂蚁来呀来”,蚂蚁说“嗯”,大家喊第二句“快快来吃饭”,蚂蚁问:“什么饭?”大家答:“黄米饭。”蚂蚁问:“什么菜?”大家答:“炒青菜。”蚂蚁问:“什么筷?”大家答:“毛竹筷。”之后蚂蚁慢慢跑出来,来到餐桌前闻一闻后再吃,吃饱后蚂蚁说:“吃不了。”大家说:“往回搬。”于是,蚂蚁边念“哼哟哼哟搬得欢”边搬“黄米饭”(一次搬一粒)。第二次游戏时,一组幼儿做蚂蚁,其余幼儿边念儿歌边逗蚂蚁。第三次游戏时,全体幼儿扮演蚂蚁,教师逗蚂蚁。

(小班幼儿年龄小,较容易进入游戏情境,但主动性往往不够,所以教师的参与既是一种示范,又能帮助幼儿开展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三、替换儿歌中的饭菜名称

1.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再请蚂蚁来做客,还可以准备些什么饭菜?

幼:红豆/蛋炒饭/扬州炒饭/白米饭/黑米粥……

幼:炒菠菜/红烧肉……

(教师引导幼儿将新的饭菜名编到儿歌里,大家一起念。)

2.师:小朋友回到家里还可以编编新的儿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玩这个游戏。

(这是一个调动幼儿已知经验的环节,既贴近幼儿生活,又可以将游戏延续下去,使幼儿充分体验学习儿歌的快乐,并推动幼儿与家长互动。)

附:逗蚂蚁

蚂蚁来呀来,快快来吃饭。

什么饭?黄米饭。

什么菜?炒青菜。

什么筷?毛竹筷。

吃不了,往回搬,

哼哟哼哟搬得欢。

幼儿语言活动小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尝试清楚的描绘鱼的外形,如颜色、大小、花纹等。

2.知道有各种各样的鱼,并产生探索鱼的好奇心。

重点难点:

知道有各种各样的鱼,并产生探索鱼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每人带来一张鱼的彩色图片。(家长提前帮忙准备把鱼的轮廓剪出来)

2.教学电子资源:《鱼儿多多》。

3.教师在大海报纸上绘制蓝色海的背景图。

4.胶棒。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播放教学电子资源中的图片,引导幼儿从鱼的颜色、大小、花纹等方面向大家介绍鱼的样子。

1.你带来的是什么样的鱼?它长什么样子?

2.它和别的鱼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从鱼的大小、颜色、外形特征等角度进行讲述。)

三、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带来的鱼的图片。

四、请幼儿把自己带来的鱼的图片粘贴到海洋背景图上。

五、全班幼儿一起分享海洋背景图上的鱼,引导幼儿讨论关于鱼的一些问题,如鱼生活在哪里,鱼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1.图上有这么多的鱼,看看都有什么样的鱼?

2.真正的鱼儿生活在哪里?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鱼?(鱼缸、河里、小溪、池塘、海里……)

3.鱼的家里有什么?(水草、鹅卵石等)

六、小结。

幼儿语言活动小班教案6

活动目标:

1.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2.通过肢体模仿表演来学说XX跟着XX,的句式。

2.感受儿歌天真活泼的情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场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通过肢体模仿表演来学说XX跟着XX,的句式,理解儿歌内容。

(1) 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2) 鼓励幼儿继续观看多媒体课件,发挥想象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儿歌内容。

(3) 鼓励幼儿仔细观看多媒体课件,分辨小狗与其他小动物的不同之处。

①鼓励幼儿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示”羞“。

②鼓励幼儿自己独立行走,不要大人抱。

3.完整朗诵表演儿歌内容。

4.小结: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爸爸妈妈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5.听音乐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替换儿歌中小鸡、小鸭、小兔子、小狗等形象,进行儿歌仿编。

附:谁最羞小鸡,跟着妈妈,走!走!走!

小鸭,跟着妈妈,游!游!游!

小兔,跟着妈妈,跳!跳!跳!

小狗,要妈妈抱,羞!羞!羞!

幼儿语言活动小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儿歌内容。

2、在听听、讲讲、找找中掌握每种动物的叫声及喜爱的食物,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3、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儿歌的配套图谱。

2、小朋友操作卡(动物与食物)。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老师:”大家好,你们知道它是谁吗?“”今天巧虎过生日,请来了许多小动物,听!它们来了!“(敲门声)”猜猜是谁在敲门啊?“”我们请它进来吧。“(出示小狗图)”这是谁啊?“”小花狗,怎么叫的?“(小花狗,汪汪汪)”它喜欢吃什么?“(幼:吃骨头

出示骨头图)”吃什么,吃骨头。“”又有许多小动物来了。“(出示猫、鸡、羊的图片)

二、在情境中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1、欣赏儿歌老师:”老师把它们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一起来听一听。“

2、学习完整儿歌老师:”儿歌好不好听啊?你们想不想学啊?“”小朋友们,请你们也跟着老师,看着图谱一起把儿歌念一念。“幼儿动手操作及创编儿歌(请小朋友找一找与动物相对应的食物)老师:”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来做客,就在我们的小椅子下,看看它们是谁?“”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这个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三、结束部分

老师:”小朋友手中的小动物也想去巧虎家做客,现在带着它们一起出发吧。“

幼儿语言活动小班教案8

设计意图

在日常的生活中,当孩子们看到毛毛虫的时候总是会表现出好奇、害怕等反应。然而,大多数幼儿可能并不知道毛毛虫会变成美丽的蝴蝶。于是我们设计了主题活动“毛毛虫”,语言活动“毛毛虫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试图通过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帮助小班幼儿感知毛毛虫蜕变成蝴蝶的过程,同时学习正确地使用量词,使幼儿在一边游戏一边讲述的`过程中,理解故事,体验参与文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活动,了解《毛毛虫的故事》的大意。

2.学说量词:个、根、片。学说短句:第一天找到了一个红苹果,第二天找到了二根黄香蕉,第三天找到了三片绿树叶。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苹果一个、香蕉两根、树叶三片(布置成苹果园、香蕉园、小树林的场景),纱巾一条。

2.幼儿已看过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了解一些简单的知识。

3.录音机,音乐磁带,自制故事图书。

活动过程

一、律动:毛毛虫热身操

师:毛毛虫们,跟着姐姐到草地上去玩好吗?毛毛虫们和姐姐一起来跳个舞吧。师、幼随音乐一起做“毛毛虫热身操”。

二、情景游戏:毛毛虫的故事

师:毛毛虫的肚子饿了,让我们一起去找吃的东西吧。

1.毛毛虫的第一天。毛毛虫姐姐(师):毛毛虫和姐姐一起来到苹果园,每条毛毛虫吃一个苹果。幼儿“爬”到“苹果园”,将一个苹果摘下贴在自己的肚子上,一边贴一边说:我找到了一个红苹果,啊呜啊呜吃掉了。

2.毛毛虫的第二天。师:毛毛虫们和姐姐一起来到香蕉园里,每条毛毛虫吃两根香蕉。幼儿随老师一起爬到“香蕉园”,将两根香蕉摘下贴在自己的肚子上,一边贴一边说:我找到了两根黄香蕉,啊呜啊呜吃掉了。

3.毛毛虫的第三天。师:毛毛虫们和姐姐一起来到小树林里,每条毛毛虫吃三片小树叶。幼儿随老师一起爬到“小树林”,将三片树叶摘下贴在自己的肚子上,一边做一边说:我找到了三片绿树叶,啊呜啊呜吃掉了。

三、结合游戏经验讲故事

1.自由交流。师:毛毛虫,你们吃饱了吗?能说说这三天吃了什么吗?幼儿在交流中学说“第一天找到了一个红苹果、第二天找到了二根黄香蕉、第三天找到了三片绿树叶”。

2.读大图书。出示自制的图书,师:姐姐编了一个故事,名字是《毛毛虫的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呀?幼儿边看图书画面边听教师完整地讲故事。

3.提问。师:毛毛虫们你们吃饱了会怎么样,将来会变成什么呀?

四、表演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师:毛毛虫吃饱了,也累了。让我们休息吧!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将纱巾披在身上变成蛹,然后听音乐慢慢变成蝴蝶飞起来。师:蝴蝶们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做游戏吧!师生听音乐做蝴蝶飞的动作出活动室。

幼儿语言活动小班教案9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的内容,并鼓励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2、初步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

【活动准备】

1、家长带领幼儿去踏青。

2、在活动室设口种植角,幼儿可以跟踪观察种子发芽的整个过程。

【活动过程】

l、老师组织幼儿观察种植角种子的发芽情况。

小朋友,我们的种子发芽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看到的情况。

老师重点引导幼儿说H;刚发芽的叶子像什么,让幼儿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老师给予及时的鼓励。

3、老师有感情地示范朗诵散文《发芽儿》。

4、老师朗诵散文,请幼儿扮演种子,自编情景表演,鼓励幼儿大胆创编种子发芽的动作。

5、老师根据幼儿自编动作的情况,引导幼儿表演种子发芽的过程。

活动建议:

1、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可以随时组织幼儿一边朗诵散文,一边进行情景表演,以巩同教.一≯内容。

2、老师组织幼儿精心照顾种子,让班级的种植角充满生机。

附散文:发芽儿

春天到了,春雨落在大地上,有粒种子悄悄地钻进了地面。

种子发芽了,两片新新的叶子真让人喜欢。

看.这芽儿多像两只眼睛!两只眼睛看啊看,啊,这世界多美丽!

瞧,这芽儿多像两只耳朵!两只耳朵听啊听,啊,这世界多美妙!

芽儿越看越高兴,越听越开心,一高兴就蹦起来,一蹦,就变成小苗苗了!

幼儿语言活动小班教案10

活动目标:

1.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2.尝试根据水果的生长方式仿编歌词。

重点难点:

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活动准备:

1.教学电子资源:苹果。

2.教学电子资源:水果长在哪里。

3.歌曲:苹果。

4.教学白板。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播放教学电子资源苹果中的音乐,请幼儿倾听,了解歌曲内容。

1.哪里有许多红苹果呢?

三、教师扮演苹果树,请幼儿跟随音乐围着教师跳起来“摘苹果”,再让幼儿坐在椅子上表演吃苹果的样子,然后倾听教师演唱歌曲苹果。

四、请幼儿跟教师学唱歌曲。

五、教师播放教学电子资源水果长在哪里,带领幼儿根据水果的生长方式、颜色改编歌词。

1.葡萄长在什么地方?(葡萄架上)

2.架上许多紫葡萄,一串一串摘下来,我们喜欢吃葡萄,身体健康多快活。

六、教师将改编的歌词写在教学白板上,请幼儿跟着教师学唱歌曲并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

七、小结。

幼儿语言活动小班教案11

活动内容:

主题活动(语言)《好饿的小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活动准备:

《好饿的小蛇》绘本书、故事课件等。

活动过程:

开始教师出示绘本,《好饿的小蛇》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封面提问:封面上有什么?小蛇饿了,它会找什么吃呢?会发生一件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进行:

1、出示小蛇吃东西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提问:请你猜一猜小蛇肚子里吃了什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猜测)

2、教师根据课件生动的讲述故事指导语:让我们一起完整的听一听故事,看看小蛇是究竟吃到了什么好东西。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蛇都找到了些什么好吃的东西?

总结:苹果是圆圆的、红色的;香蕉是长长的、黄色的;饭团是三角形的;葡萄是一串一串的、紫色的;菠萝是带刺的。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小蛇吃东西的样子。双手分开表示小蛇的嘴巴,生动的表情表现“啊呜”和“咕嘟”这两个拟声词。

4、教师第二遍完整的讲述故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分享图画书《好饿的小蛇》

(2)教师讲故事,幼儿进行大胆表演。

结束讨论:最后小蛇会怎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后环衬和封底。

小结:小蛇吃饱了在呼呼的睡觉呢。

幼儿语言活动小班教案12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阅读过程,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观察画面理解铁马各项本领的难度、实现程度的逐渐变化,从而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注意科学家表情的变化。

3、初步学习“站”、“降落”、“浮”、沉“等动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庭读本《机器人》。

2、材料准备:大书,白马的真实照片(站姿一本、其他姿势的一张)。

3、环境准备:在阅读角投放《机器人》和其他关于科学发明的读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拿出《机器人》读本,问幼儿:封面上的老爷爷你们还记得吗?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请幼儿进行讲述,如果不能讲述,翻阅图书和幼儿一起回顾读本中的内容。)机器人都会做什么?科学家们最大的本领就是发明和创造,科学家爷爷又有新的发明,你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里,科学家又会造出什么来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铁马读本封面)

二、图画阅读

封面:(遮挡标题)这次科学家发明的是什么?这匹马是用什么做成的?为什么科学家手里要拿着遥控器呢?这匹马是用铁制造出来的,所以叫——(揭掉书名上遮着的纸)幼儿认读。 (出示白马站立的真实照片)这是一匹真的马,它们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请幼儿用语言描述马的特征,着重观察铁马身上的两个小方块,猜猜是用来干什么的。)马都有什么本领?(待幼儿回答后总结)这匹铁马有没有这些本领呢?

三、教师带领幼儿逐页翻阅大书,进行讲述。

在重要的动词等地方请幼儿进行表述。

活动反思:

此读本是继《机器人》后的又一科学发明读本,它既通俗易懂,又有激发孩子们创造发明的好奇心。本书难点在于细致观察图片说一说如何看出铁马能飞的,引导孩子们从画面中参照物找答案,同样铁马会沉在水里,也是通过观察铁马身体在水中的位置变化得出。多用文句“为什么”、“你认为呢”、“还有什么本领”等类似的问题,使得孩子们说的机会很多,而且尽量要用拓展性的问题,避免孩子回答是或不是,对或错的问题。

总之,分享阅读是给我和孩子一个大胆想像,敢于表达的机会,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更要突显“孩子完整说”的目标,尽量丰富孩子的词汇

幼儿语言活动小班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尝试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创编儿歌。

2、体验问答式儿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1、苹果、香蕉、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图片(正面没涂色,反面涂有颜色)。

2、小图标若干。

活动过程一、导入1、“今天呀,我们青蛙班来了几个可爱的水果宝宝。是谁呢?现在,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吧。”2、老师出示贴有苹果、香蕉、西瓜、葡萄的水果图片(没涂颜色的一面),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

二、学习儿歌

1、“这些水果宝宝呀有点不开心,因为他们没有漂亮的衣服,不过没关系,陈老师这有4种漂亮颜色的衣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

2、出示4种颜色,让幼儿说一说,引导他们学说“红红的”“黄黄的”“绿绿的”“紫紫的”。

3、让幼儿在四种水果中找一找,哪个水果是红红的(苹果),并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苹果苹果红红的)。

4、出示图“什么水果红红的”告诉幼儿问号表示要动脑筋想问题,师问第一句“什么水果红红的”,幼儿完整回答“苹果苹果红红的”。

5、什么水果黄黄的?幼儿找一找,说一说,并把香蕉图片贴到儿歌中。

6、什么水果绿绿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请幼儿来把西瓜图片和葡萄图片贴到儿歌中,并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7、告诉儿歌名字,完整念一遍。

8、老师问幼儿答T:现在陈老师想考考我们小朋友,我来问,你们来回答我好吗?(加上动作)9、幼儿问老师答。

三、创编儿歌。

1、T:除了儿歌中说到的这些水果,还有一些水果也想穿上漂亮的衣服,他们是谁呢?出示其他水果图片,帮助幼儿认识这些水果。

2、请幼儿从椅子下拿出准备好的水果图片,然后贴到后面相应颜色的板上,在贴的同时请幼儿说一句“XXXX红红的(黄黄的、绿绿的、紫紫的)”3、展示四块板,老师每块板问一句,幼儿一起回答。

四、鼓励回家后把其它水果编进儿歌,并念给爸爸妈妈听。

T:小朋友们真聪明,用这些水果编成了一首新儿歌,还有许多水果也能编进儿歌中的,回家让爸爸妈妈帮我们记下来好吗?

附儿歌水果歌什么水果红红的?

苹果苹果红红的。

什么水果黄黄的?

香蕉香蕉黄黄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

葡萄葡萄紫紫的。

什么水果绿绿的?

西瓜西瓜绿绿的。

幼儿语言活动小班教案1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2.幼儿比较相反事物之间特征的差异。

重点难点:

1.重点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2.难点幼儿比较相反事物之间特征的差异。

活动准备:

准备周围环境中具有相反特征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具有相反特性的物品。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这两件物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二、让幼儿自己实验和探索。

请幼儿当“小侦探”,按教师出的题目,找出教室中相关的物品,并比较差别。

如:最大的圆形和最小的圆形在哪里?

谁穿的衣服颜色最多?谁穿的衣服颜色最少?

三、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同样的东西形状不同、长短不同等情况

四、扩展幼儿经验。

幼儿语言活动小班教案15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重点)

2、体验人多力量大,合作的相互情感。(难点)

活动准备:

1、老公公、老爷爷、小姑娘、小花狗、小猫咪等图式。2、大萝卜。3、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你们谁见过这么大的萝卜?它是种在哪里的呢?你们想知道那么大的萝卜是谁把它拔出来的吗?那我们来听一听《拔萝卜》的故事。

2、提问: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二、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提问:故事里一个怎样的萝卜?这个大萝卜是谁种的?老公公在拔萝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谁来帮助老公公来拔萝卜呢?

三、出示教具,讲述故事一遍。

1、老公公一人拔不出萝卜,他是怎么做的?最后萝卜拔出来了吗?是谁把萝卜拔出来的?

2、师小结:对啦,大萝卜需要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小花狗、小花猫、小老鼠一起才拔出来的。是不是人多力量大啦。

四、角色扮演

1、下面老师请小朋友来当故事中的人物,我们也来试一试人多力量大。(幼儿学说嗨哟、嗨哟拔不动)

2、活动结束:现在打萝卜拔出来了,我们一起搬回家吧。

教学反思: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幼儿自身的原因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有:幼儿对集体教学的认知度不够, 对课堂常规掌握得不够好;幼儿在上课时对课堂之外的事物较感兴趣;幼儿性格孤僻, 不爱参与集体活动。客观原因是:小班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 比较容易分散注意力。

教学活动本身主要体现在教学准备及教师自身素质两个方面。

如果从幼儿自身方面解决上面这些现象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毅力, 要让幼儿慢慢地适应和改变, 短时间内不容易看出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幼儿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就会非常的投入, 集中注意力。因此, 如果能让教学活动有趣起来, 调动幼儿的气氛, 激发并维持幼儿的兴趣, 那么很快就能提高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我从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自身素质这三方面来粗浅地谈一谈提高小班教学活动效果的途径与方法。

一、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 课件的准备

一个好的课件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 课件的画面很可爱, 幼儿的注意力就会被画面所吸引。如果做成动画, 给幼儿视觉上一定的刺激, 那么幼儿会“目不转睛”地看着动画, 生怕错过些什么。如果再把声音加进去的话, 幼儿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课件分别从视觉、听觉来抓住幼儿的注意力, 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还能使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操作材料的准备

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工作, 小朋友看到好看的操作材料会更愿意去操作和参与, 另外操作材料的量也要准备的充足。如果每个幼儿都有操作材料, 那么他们每个人都会参与进活动中来。如果一组幼儿一起操作一份, 首先小班幼儿对合作的概念还不知道, 还不会合作。因此会出现有的幼儿“偷懒”, 不去参与;有的幼儿比较强势, 会一个人操作等现象。这样, 幼儿的参与度就会大大降低。所以, 教师在准备操作材料的时候要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能操作到。

(三) 环境的准备

教师在语言活动中创设相应的环境能提高幼儿的兴趣。例如, 在“小猫钓鱼”活动中, 我用牛奶盒做了一个大大的鱼塘, 里面放了一些小鱼。幼儿围着鱼塘开心地钓鱼, 就像真的一样。幼儿的兴趣很高, 并且都参与进来了。

(四) 经验的准备

在教学活动中, 幼儿的经验准备对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班幼儿各方面的经验较少, 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因此, 教师在平日里可以加强幼儿的认识体验, 积累生活经验, 加强家园联系, 通过丰富幼儿的经验, 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五) 教学内容的准备

1. 教学内容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段和认知水平。

例如, 如果在语言课的时候让小班幼儿说一句较短的简单完整句:“我喜欢××。”这符合幼儿的年龄段特点, 幼儿容易接受, 并且大部分幼儿都会发言, 因此幼儿的参与度就会提高。如果教小班幼儿说:“我喜欢××, 因为它又×又×。”对小班幼儿来说太难太复杂了, 而且小班幼儿的认知度有限, 该句子超出了幼儿的能力范围, 因此, 幼儿的参与度也不高。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段和认知水平。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情节和故事。

选择有趣味性的故事既能提高幼儿的兴趣, 又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例如, 我用《香喷喷的轮子》这个富有趣味性的故事组织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活动, 边讲故事边跟他们讨论问题。幼儿很感兴趣, 参与性很高。

3. 教学内容的选择能让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模仿和表现。

教师在语言活动的时候, 可以让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一些动词和名词。小班幼儿对肢体语言“情有独钟”。如果教师在边说边做的话, 大部分小朋友也会跟教师学着边说边做。例如, 教师在教“跑”这个词的时候, 可以让幼儿站起来, 跟着教师一起做一做“跑”的动作。幼儿在做动作的时候会很兴奋、很开心。这样, 一方面能够调动课堂的气氛, 另一方面帮助幼儿对所学的词汇进行理解。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 教师语言的感染力

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对调解活动气氛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语言课的时候要尽量用夸张的语言来表现。例如, 《小兔乖乖》故事中教师在描述狼心里想法的时候要表现得很狡猾, 很坏的样子, 让幼儿感受到狼的特点。此外, 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要把人物的角色区分出来, 狼的口音和小兔的音色是不一样的。这样幼儿听着声音就知道是谁在说话了。如果全篇都是一个声音, 幼儿听的时候不仅不理解说话的内容, 而且还不知道是谁说的。那么, 他们的注意力就会慢慢离开这个教学活动。教师在语言活动中可以设置一些悬念或者表现得很好奇。例如, 在出示答案之前, 教师可以问幼儿:“小白兔到底想了什么办法呢?大家想不想知道?”用这种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表现得很好奇或者用一些“啊”“哦”“呀”等语气词, 来带动幼儿的气氛。教师在语言活动的时候音量要大一些, 如果教师自己声音很轻, 幼儿会被教师的轻声所束缚, 他们也不敢说, 或者说的很轻。如果教师声音活跃一点、响一点, 那么幼儿的气氛也会活跃一些。因此, 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对课堂的气氛起了重要作用, 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参与度。

(二) 教师的情景表演能力

教师的情景表演能力对活动的情景化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教师表演得很到位, 幼儿就会感到身临其境, 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 兴趣也会增强。例如, 教师把难过的表情做得很到位, 那么幼儿一看就知道故事里的这个人物它的心理状态是难过。他们会被教师的表演带入故事中, 感觉自己就是那个主人公。这时, 他们的注意力会完全在故事中, 参与性也会随之变高。

三、运用丰富教学方法手段, 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 在教学活动中, 故事里的人物遇到困难, 教师时候可以用讨论法, 让幼儿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习句子的时候可以请几位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来学习故事中的对话;还可以用游戏法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等。

总之, 在小班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 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 设计生动、形象的教具, 创设有趣的情境, 用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去感染幼儿, 发挥教师应有的教学素质, 提高小班幼儿学习的兴趣, 让幼儿积极主动参加活动, 使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影响小班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参与度的主观原因有:幼儿对集体教学的认知度不够, 对课堂常规掌握的不够好;幼儿在上课时对课堂之外的事物较感兴趣;幼儿性格孤僻, 不爱参与集体活动。客观原因是:小班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 比较容易分散注意力。教学活动本身主要体现在教学准备及教师自身素质两个方面。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关键词】区域活动 促进 小班 幼儿 语言发展

一、明确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是前提

区域活动是一种小范围的活动,也被称为活动区活动或开放教育,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落,选择材料,决定操作的次数,在独立的活动中主动地感知和思考,建立自己表象的概念,并通过语言、动作、图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蕴含着松散性、愉悦性、顺应儿童求知天性的种种特点,它既是幼儿的“游戏区”,也是幼儿的“学习区”。同时为幼儿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它不仅蕴育着幼儿语言发展的良好素材,有效地激发幼儿使用语言的积极性,而且还让幼儿在与老师、同伴、材料的互动中有愿说、想说、敢说、爱说、大胆说的机会,是发展幼儿语言的最佳场所。为此,教师应抓住这一活动契机,细心观察,积极引导,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二、了解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及现状是基础

朱曼殊等人的研究表明:小班幼儿语言以简单句为主,复合句在简单句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并行地发展。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小班幼儿能以自身活动或经历为内容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由于词汇贫乏,表述的方式比较简单,表达显得不流畅,常常带有一些多余的口头语,还有少数幼儿甚至显得口吃。更有甚者听不懂普通话,无从获得语言信息,致使语言发展停滞不前。有关研究也已证明,儿童从出生起就获得了学习人类语言的条件,并且指出3—6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语言方面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语言是有可能也是有必要的。

三、利用区域活动促进小班幼儿语言发展是关键

适合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娃娃家、建构区、美工区、阅读区。

(一)娃娃家

活动前,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游戏内容并共同制订游戏规则,比如:今天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妈妈,带娃娃去进行什么活动等等。活动中,教师着力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也可以进行个别幼儿语言能力的指导,还要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愿望。如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一位比较内向的“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赶紧向开朗大方的“爸爸”求助:“家里来了客人该怎么办呀?”“爸爸”赶紧说了:“让客人先坐一会儿,咱们马上请他吃饭。”于是这位“妈妈”开口和客人说话了,她先从冰箱里拿出一罐饮料请客人喝,然后请他留下来吃饭,还请客人和她一起去买菜,并商量着如何做饭。活动后组织幼儿评选“优秀爸爸”“优秀妈妈”“优秀宝宝”等,让每个幼儿积极发言,评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爸爸妈妈及宝宝”,并让幼儿简单说明理由。

(二)建构区

活动前,帮助幼儿有顺序地观察,让幼儿在头脑中有了丰富的表象基础,再结合原有的生活经验,用简单、条理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活动中,鼓励幼儿一起动脑筋,商量怎么玩,需要什么辅助材料等,并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让幼儿边玩边交流,用一句话或一段话讲述自己参加区域活动的情况。活动后,鼓励幼儿尽量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既能满足幼儿表现的欲望,又能发展幼儿的语言。

(三)美工区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用绘画来表达意念,会比用文字来表达更容易得多。幼儿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做做玩玩,会从中接触和学习到很多的动词如:“拉”“折”“贴”“翻” “撕”“压”“叠”“捏”等,这些词均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幼儿不但在边动手操作边自言自语中学习,而且还可以在互帮互助中教给其他幼儿,起到了相互交流运用的作用。因此,经常让幼儿多用画图、手工操作等形式来表达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意念,使幼儿的动作和思想活现在纸上。然后再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幼儿边看图边说,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阅读区

阅读前,教师适时引导幼儿学习与人商量,并学会用商量的语气与其他幼儿交流。如:我看看你拿的书好吗?咱们一起看这本书可以吗?你看完了给我看一看,行吗?通过这种语言引导,既可从中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阅读中,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大胆的猜测、创造性的讲述,同时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互相谈论并创造性地讲述书中的内容,这样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并使幼儿更正确、深入地体会书中的内容。阅读后,教师可以根据图书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幼儿对某一活动、某一材料、某一话题感兴趣时,就会情不自禁地用语言去构建有益经验、表达心中的喜悦,就会用智慧去释疑、解决问题。区域的设立为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对小班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基[2001]20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 教育部颁布.2001-07.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国发[2001]41).

[3]张琴.在多种活动中发展幼儿语言[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5(1).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吃香蕉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会“乖、扔、鼠”的正确发音,吃香蕉。

2、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小猪、小老鼠吃香蕉的图片各一张;实物香蕉一个;纸篓。

活动过程:

一、进行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1、“吃水果”游戏:请你跟我吃××!

2、刚才我们把香蕉吃完了,香蕉皮扔在哪里呢?

3、出示香蕉,小猪和小老鼠刚才也吃了香蕉,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么样吃香蕉的。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图一)图片上有谁?它在干什么?

2、小猪把香蕉皮扔到哪里去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认识垃圾筒标记)

我们把小猪吃香蕉的样子编成了一首儿歌。幼儿学念儿歌,老师注意帮助幼儿正音(乖、扔),幼儿教案《吃香蕉》。

3、(出示图二)小老鼠和乖小猪吃香蕉的方法一样吗?它做得对吗?为什么?(幼儿泛讲)

教师小结:对,把香蕉皮扔在地上很不安全,也不卫生。

4、我们再编一段小老鼠吃香蕉的儿歌,鼓励发准“鼠”的音。

小结:我们要学乖小猪,在公共场所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三、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

除了香蕉皮可以扔在垃圾筒里,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扔进垃圾筒里?(幼儿泛讲)

四、活动延伸: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棒,等一下请你们吃香蕉好吗?

附儿歌:

吃香蕉

乖小猪,吃香蕉,

香蕉皮,拿手上,

拿手上,干什么?

把它扔进垃圾筒。

小老鼠,吃香蕉,

香蕉皮,扔地上,

不小心,踩上去,

摔个跟头泪汪汪。

这是我马上要进行的一次公开教学活动,还请大家多提建议:)

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孩子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分享,一起进步!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2、通过动物与食物的匹配,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制作课件“啊呜”。

2、画有各种食物的卡纸人手一份,制作与卡纸食物相匹配的动物纸盒5个,箩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大嘴,引出课题。

1、幼儿观察图片老师提问。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你们看一看是什么?(大嘴)这是谁的大嘴?(小宝宝的)对小宝宝张大嘴巴可能在干什么呢?请你动动脑筋和好朋友一起说一说。(幼儿互动交流)

2、幼儿讲述,老师小结。

二、观察课件,小熊。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图片上的小熊张大嘴巴想干什么呀?原来这只小熊肚子饿了,想“啊呜、啊呜”吃东西。

小熊喜欢吃什么?它找到了一个蜂窝会怎么做?

小熊咬了一口蜂窝之后可能发生什么事呢?

三、出示图片四:小兔“啊呜、啊呜”吃萝卜。

提问:

1、听,是什么声音?小兔想干什么呢?

出示图片四:小兔“啊呜、啊呜”吃萝卜。

提问:图片上有什么?

2、有几个萝卜?

3、谁最喜欢“啊呜、啊呜”吃萝卜呢?

四、出示图片五:莉和老鼠

提问:

1、听是谁的声音?

2、小老鼠和梨放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

五、出示蛋糕

提问:

1、这是什么?

2、谁啊呜啊呜想吃蛋糕?

六、出示图片:小狗“啊呜、啊呜”吃骨头。

提问:

1、小朋友快来看是谁来了?

2、小狗最喜欢啊呜啊呜吃什么?

七、游戏“喂喂小动物”,进一步通过动物与食物匹配的游戏,感受活动的快乐。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2、幼儿玩游戏,并提醒幼儿喂时说说谁“啊呜、啊呜”吃什么。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五官的构成和用途,知道要爱护五官

2.能听懂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五官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懂得怎样去保护自己的五官

教学准备:

同样的人物头像2幅,眼、耳、口、鼻的图片各1幅

过程与方法:

一、启发谈话,引出五官

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头部。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一看老师的头部和小伙伴的头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一张脸,一个鼻子,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两只眼睛)

二、游戏“找五官”

1.按教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眨眨你们的小眼睛,指指你们的小鼻子,张张你们的小嘴巴,摸摸你们的小耳朵。

2.贴五官

老师在小黑板上用粉笔画一张脸,请小朋友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图片贴在脸部合适的位置

三、说说五官的作用

1.我们的嘴巴有什么用?(说话、吃东西)

2.我们的鼻子有什么用?(呼吸、闻气味)

3.我们的眼睛有什么用?(看东西)

4.我们的耳朵有什么用?(听声音)

四、看图说话

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相同的人物头像2幅,请小朋友观看,并把其中的一幅贴在小黑板上,然后把另一张图片的脸染成黑色,再把图片贴在小黑板上,两张图片对比,让小朋友说说哪张图像好看?为什么?

师总结:同样的一张脸,如果弄脏了就不好看,所以请小朋友们要爱护自己的五官,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弄脏别人的五官。

五、保护五官

五官很重要,我们必须要保护它。怎样保护它们呢?

不要把脏东西放到嘴巴里,不用手指挖鼻子,不揉眼睛,不掏耳朵,不把小东西放在口、鼻、眼、耳中。

六、教幼儿念儿歌

这是我的眼睛,眼睛会看;

这是我的鼻子,鼻子会呼吸;

这是我的嘴巴,嘴巴会说话;

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创设和谐平等的氛围

小班幼儿年龄小, 即使本来在家里能说会道, 到了新环境也会因为害怕、胆怯等原因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 因此, 我们教师应努力创设口语练习氛围。选择幼儿生活中的话题来作谈话的内容。如, 幼儿喜欢的动画片里的角色, 可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壮大说话的胆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使幼儿在游戏中能轻松自如地交谈。如, 在语言游戏《可爱的小动物》中, 幼儿通过对动物的颜色、形体语言描述和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等方式, 充分调动说话的积极性, 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在一日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说”

幼儿与成人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离不开语言。语言既是人际交往的工具, 也是获得知识的媒介。幼儿每天的活动与学习都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所以,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如在数学教学中, 可以让幼儿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在艺术活动中讲解自己的作品;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创编诗歌、故事中设立表演角色等。我们不仅仅要在教学环节中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的培养, 而且要在晨间活动时让孩子说说来园路上的所见所闻;离园时让孩子说说自己一天最开心的事。这些都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另外, 教师还应多用表扬和奖励的方法。如, 对于积极发言的幼儿和有点滴进步的幼儿及时以奖励小红花、拥抱、鼓励等方式给予肯定, 以点带面刺激其他幼儿积极发言。

传统的语言教学过程中, 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教师教, 幼儿“听”, 然后模仿“说”。幼儿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 没有留给孩子们自己思考的空间。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的形式, 不单单是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 还要让其具有举一反三, 会依照一些语言范例, 填换内容, 以此来提高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如, 在诗歌《秋天的画报》的教学过程中, 我在幼儿仿编环节时, 更换诗歌中的水果并出示相应的水果图片, 通过提问:“黄橙橙的梨, 还有什么水果也是黄橙橙的?”“红通通的枣, 还有什么水果是红通通的?”“金灿灿的苹果, 还有什么水果也是金灿灿的?”幼儿很快创编出了“黄橙橙的香蕉”、“红通通的石榴”、“金灿灿的柠檬”……孩子们积极踊跃说出了他们知道的水果, 通过让幼儿进行仿编活动, 既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同时也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关注个体个别指导

小班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和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 认识能力与语言表达水平是很不相同的。有的幼儿对新的环境、教师、伙伴发生兴趣, 善于与人交谈,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反之有的幼儿产生胆怯变得不爱说话, 更无法说清自己的意思。所以我们要掌握各个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情况, 做好个别工作, 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不爱说话或以点头、摇头代替说话的幼儿, 我们要主动亲近和关心他们, 有意识地与他们交谈, 解除他们说话的顾虑, 创设语言交际的情境, 鼓励他们大胆说话, 通过多说多练, 使他们逐渐习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 我会走过去蹲下轻轻地对他说:“告诉我今天和小朋友玩得开心吗?”“为什么不玩你喜欢的玩具?”“今天的饭菜你喜欢吃吗?”“有没有开心的事要对老师说吗?”

四、整合各领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发展密切相关。因此, 通过各领域之间互相渗透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主要途径, 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经验, 为幼儿语言的发展提供条件。如讲故事时, 我不仅让孩子听故事、回答问题, 还用故事表演、将短小的故事创编成歌曲等手段, 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 调动了每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性, 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增强。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 篇8

《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那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日常生活开始,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

(1)学习使用日常用语。使用日常用语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见面说“你好”,分别说“再见”,需要帮助说要求,被人帮助说感谢……根据实际生活,以讲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学会问候、认识同伴、介绍自己,体会认识小朋友、会打招呼、会用生活用语交流的愉快心情,激发幼儿使用日常用语的愿望,并形成习惯。

(2)认识使用班级物品。班级物品有很多,桌椅玩具、毛巾茶杯……想喝水、想玩玩具、想上厕所、想唱想跳想做操……哪个孩子不需要?愿望只有说出来才会被满足,生活才会和谐有趣。支持、鼓励、吸引幼儿运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并愿意回答别人提出的简单问题,体会语言交流的快乐。

(3)发点心、吃饭时的语言使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吃是天大的事,是他们的最爱。以幼儿喜爱的食物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说说吃的是什么,颜色、形状、味道如何,吃多少,吃得怎么样,他们乐此不彼,但表达正确与否,需要老师的引导。像发点心吃蛋糕,由让幼儿说“蛋糕”到说“吃蛋糕”、“香喷喷的蛋糕”、“我爱吃香喷喷的蛋糕”,由学说词到说短语、说句子,慢慢过渡到说多词多句。

二、提供规范化的语言,培养倾听表述能力

首先引导幼儿学习安静地听老师和同伴说话,帮助幼儿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并按指令行动,逐渐过渡到能注意听别人说话,理解谈话的基本内容,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幼儿的语言特点主要是模仿。通过符合小班幼儿情趣和年龄特点的故事、童话、儿歌、绕口令等幼儿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为幼儿提供句子完整、前后连贯、内容简短、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的语言,培养引导幼儿积极、主动、专注地倾听,在倾听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作品内容、结构、语言特点开展学习、复述、表演、用关键词说句子,根据内容展开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等活动,创设自由、宽松、温馨、愉快的交流环境和人际互动关系,引导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经验、情感、想法等,积极有效地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三、丰富语言环境,搭建交流平台

引导幼儿与老师和同伴交流,体验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在已有词汇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丰富自己的语言。

(1)进行入园谈话、向伙伴介绍自己、家人和好朋友、自己喜欢的玩具、动画片、自己的绘画手工作品、进行生活经验讲述、想象讲述等。将语言学习与交流渗透到各类生活学习活动中。注意丰富幼儿词汇,并为幼儿创设运用的机会。

(2)以简短流畅的儿歌形式的语言,概括幼儿生活学习内容,幼儿爱学乐学。如,班级是温暖的家教育:“小六班,是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爱我好娃娃,我爱老师像妈妈。好妈妈,好娃娃,亲亲热热一大家。”常规安全教育:“我是小六的好宝宝,不抓不咬不乱跑,不碰热水不爬高,安全友好乐陶陶。”……

(3)在班内设置娃娃家、图书角、自然角等活动区,为幼儿提供开心交流的小天地,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大胆自由地选择和交流,培养自主意识,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发展。

四、阅读中的语言学习

我所理解的阅读,不仅仅是看图画、认识文字符号,还包括观察。

首先,引导幼儿观察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的物与景,讲述周围环境、教室布置等,学习用语言叙述看到的天气情况、人物表情、动作等,练习用语言清楚地表述,从而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对图画、文字的阅读,引发幼儿观察图片的兴趣,鼓励幼儿用一两句话讲述观察到的内容。与成人共读,认识高频汉字,以字说词、说短语、说句子,如:“上”,“上楼”、“上幼儿园”、“妈妈去上班”等。

五、鼓励幼儿多说话

抓住小班这一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鼓励幼儿多说话,以免错过关键期,而使孩子形成不善交谈、害怕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性格。

(1)激发幼儿说话的兴趣。利用幼儿爱游戏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较难的发言,丰富词汇量,练习口语交际能力。

(2)积极创设口语交往的环境。通过个别谈话、集体讨论等形式让幼儿自由快乐地交谈,鼓励幼儿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事,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由群体到独立地在班集体面前朗诵儿歌、唱歌、复述句子和简短的故事,鼓励幼儿当小老师在班集体面前大大方方地说,体验在众人面前大声说话的自豪与快乐。以夸奖、赞扬、欣赏为主,积极评价,让幼儿多听、多说、多练,使幼儿越说越想说、越说越会说、越说越喜欢说,使口语表达能力不断提升。

六、家园共育

帮助父母给孩子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家长往往教孩子说些婴儿化的口语。如,有些初入园幼儿,方便说“便便”,尿水说“噜噜”,汽车说“笛笛”,说话不完整,只说半句话等,家长教孩子这些“奶话”,虽然生动,符合孩子的特点,有助形象思维的开发,但却忽略了孩子抽象思维的培养发展。对孩子来说,记住“猫”和“喵喵”所花时间相差无几,前者是迟早要学的语言,后者是不久要抛弃的语言。不规范的语言不利于幼儿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所以,为了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开发,家长在孩子说话时,注意将理性词汇和感性词汇相结合。

通过家长会、个别谈话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建议家长语言净化、规范化,尽量不让孩子同说话粗俗、口齿不清的人接触,多与孩子说话聊天,给孩子朗读故事,进行亲子共读等,讲得正确及时鼓励表扬,让孩子口语表达规范化,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上一篇:400字沐浴阳光作文:沐浴阳光快乐成长下一篇:管理学原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