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定额管理制度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时定额管理制度(共9篇)

工时定额管理制度 篇1

管理的有效途径

[摘要]定额管理是企业中的基础工作,是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工作,它体现修正业在生产管理上水平和业务能力,促进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真正实现按能力取酬的原则,有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其潜能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量化管理可以科学真实的预测产品生产周期与生产任务的匹配情况,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标准 管理 效率 统一

1前言

通过对企业工时定额现状的分析,以及工时定额与生产效率关系的论述,提出了改善公司现有工时定额管理,更加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量化管理的途径,供大家探讨。

2工时定额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工时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限额并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制定的,其对象是生产者的劳动量是在企业所规定的完成合格产品或符合产品质量和企业要求的工作任务所消耗的劳动量。总之工时定额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技术经济指标与企业效益及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非常紧密的关系。

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赢利加义务,只有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提高职工收入,繁荣社会主义经济,尽到社会义务,工时定额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搞好工时定额工作,对改善生产经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1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企业工时定额现状

工时定额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目前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工作还不能完全

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不能完全起到指导生产,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没有发挥工时定额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应有的作用,这是因为我们这种传统的军工企业还有着很深的传统的计划经济烙印,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目前公司实行的二级管理是把各分厂的利益分配集中在公司人力资源部定额室几个定额员身上,未能充分发挥基层定额员的作用,两级定额员工作内容重复,效率低,现有的二级管理体制,需要生产分厂申请和公司定额室审批,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耽误一些时间。为了不影响生产进度,工作质量就会下降,利益关系造成两级定额的矛盾越来越大,实作工时统计算基础数据越来越不准。

3.2由于工时定额与技术、生产、考核、成本核算、价格等环节紧密相连,决定了我们受制约的因素很多,在夹缝中存在矛盾中成长,在徘徊中前进,是我们公司的特点,其存在的一定的工作难度。各分厂为了在总公司分得更大的“蛋糕”,争取更多的利益,纷纷向我们“发难”,部分单位基于上述因素在公司、分厂两级定额制定过程中需多次协调化解矛盾。

3.3基层单位为减员增效,造成定额员身兼多职,一个定额员要面对分厂多个工艺员,在快速的生产节奏中制定,审批工时的时间很短,有的甚至见不到图纸采用事后追加的方式制定工时,这种忙目的“拍脑门”情况也给公司定额室的工时审核和管理带来很多问题,这种状况对各工种工时水平的平衡,执行原有定额标准是很不利的。3.4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同类零件工时标准不统一,比如:加工一个销子在不同的分厂定额员制定定额就不下样,要想做到一致,只有在一级管理体制下分厂定额员都归公司管理,分专业、分类,制定标准才能做到相同零件,相同工艺,相同的工时。另外还有以下几个因素也是造成工时不平衡的的原因:

3.4.1各分厂加工工艺不统一,公司每个工艺员编制工艺的水平和习惯都不同,相同零件在不同分厂,不同产品的工艺不同,甚至同一个工艺员编制不同型号中同一个零件的工艺有的都不同。

3.4.2工人的技能水平不同完成工时不可能相同,如果按相同零件,工时相同的原则下达工时,不同工人技能水平决定其加工工时合理性。

3.4.3科研产品工时,批量生产工时制定原则不一致,造成同类零件工时不一样。

3.4.4设备不同,配置定员不同,工时也不同。

4改善现有工时定额管理更加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量化管理的途径

4.1大力推广现代化管理手段,以提高工时定额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突破口,逐步平衡各型号、各工种、各分厂之间的工时定额水平,统一考核标准,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科研、批生产的顺利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4.1.1及时开展工时定额在新形势下定额方法的研究工作,多品种、多类别、反复试制生产是我们企业的特点,在继承行之有效的定额方法的同时,应积极开展典型件定额研究、组织力量制定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典型件定额,对工艺稳定产品采用技术定额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工时定额是公司工时定额管理的发展方向。

4.1.2积极开展定额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高定额管理工作效率。目前我们已完成MRP报价系统定额模块的开发,改进系统的各项功能,维护各类数据的真实性,逐步形成一个申请、审批、完工汇总,生成台帐的闭环管理,使工时定额管理上升到信息化阶段,以便于工时查找。缩短定额审批周期,减少制定差异,利用规范管理及时配合科研、批生产。

4.1.3杜绝领导干预,给定额员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基层领导为了本分厂的利益,经常以影响生产,工人积极性不高,机关为分厂加强服务为理由找工时要工时促进全年生产进度等形成来要挟各业务,甚至有的领导为抢进度、保全件任务的完成干预定额工作。

4.2.1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形势下,机械加工制造业作为科技工业的基础,准确、高效、优质已成为不懈追求的目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受传统生产体制与定额体制的限制,生产计划仍停留在经验与定性估计的阶段,无法量化产品周期与生产过程为了确保产品交付,企业不得不通过延长工人劳动时间,以求得生产过程,前紧后松,为产品交付节点争取更大的主动性,而这样却严重阻碍了均衡生产的实现。

4.2.2生产量化管理的概念,生产量化管理就是以现场统计的产品制造过程中各工序及其所操作所花费的实际时间依据,测算产品的制造周期,以此为基础制订产品,制造各环节的节点要求,科学测算影响交付周的环节及其因素,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有计划、有目的调整,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使企业长期均衡生产,其中实作工时的统计是生产量化管理最基础,最关键、最困难的一个工作环节,生产量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为工艺规程标准化、实作工时统计、现场节点控制、均衡生产。

4.2.3实现生产量化管理的意义,实现生产量化管理可以科学真实的预测产品生产周期与生产任务的匹配情况,使生产管理人员根据产品作业计划及现场实际情况对企业资源进行协调控制确保产品按期交付,同时实现均衡生产,真正实现按能力取酬的原则,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其潜能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5结束语

工时定额管理制度 篇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 就是要求企业进行管理系统优化, 与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接轨, 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企业进行管理系统优化, 就是要进行科学管理, 就是要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到实处。但是,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企业实行科学管理, 利用科学管理创造经济效益等方面, 仍然有许多不足。本文主要论述机械类公司的工时定额管理工作。

1 工时定额管理制度

我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工时定额原则》、《工时定额标准》、《工时定额制定的方法》等。

公司的《工时定额制定原则》本着以群众路线为基础;科学为依据;兼顾各车间、各工序、各班级之间的平衡;认真贯彻“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的方针;必须要“快、准、全”;同一工序, 同一产品只有一个定额, 力求作到先进合理。

《工时定额标准》的制定则是结合我厂的实际情况及各工种的不同分别制定出相应的标准。比如, 供应处下料工段, 制定了下料工段各种加工设备的工时定额标准。另外, 同一工段不同工种也制定了相应的工时定额标准, 如数控机床切割碳素钢板、切割不锈钢板, 冲床下料、锻造工时、带锯下料等工时定额标准。此外, 还制定了铆焊、冷加工“准备工时”标准, 各类机床加工“准备工时”标准等。

《工时定额制定的方法》主要采用了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类比法和技术定额法。经验估工法是工时定额员和老工人根据经验对产品工时定额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主要应用于产品试制。统计分析法则是对多人生产同一种产品测出数据进行统计, 计算出最优数、平均达到数、平均先进数, 以平均先进数为工时定额的一种方法, 主要应用于大批、重复生产的产品工时定额的修订。类比法主要应用于有可比性的系列产品。技术定额法分测时法和计算法两种, 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可全面应用。

本公司工时定额管理除上述内容外, 还制定了《工时定额工作规范运行细则》,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的制定为工时定额员制定工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同时要求工时定额员要严格按照此原则来制定工时。

2 工时定额管理对员工的要求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公司产品任务严重不足, 致使工人收入有所下降, 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在整个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 我公司千方百计承揽了许多外协加工任务, 但加工难度、验收标准不一, 造成了工艺试验反复及外省验收后返修现象, 工艺迟迟不能确定, 致使工时定额无法及时落实及按产品标准化确定工时, 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针对以上问题, 为了规范和理顺工时定额管理, 我们准确、及时、有效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个目标”:通过不懈的工作, 努力把工时定额水平控制在科学、合理、平衡的基础上。“两个手段”:一是实行分厂二级管理, 总台时在基本保证不变的情况下, 不管是新产品、老产品, 还是外活, 自行调剂, 高削低增。二是集体研究决策, 避免个人的随意性和独断性。解决好存在的突出问题, 化解不必要的矛盾, 调动职工和分厂的积极性, 促进企业的生产和稳定。要求工时定额员做到以下几点:

(1) 定额员要经常深入现场了解情况, 跟踪印证后下定额, 及时反馈信息, 尽快处理发现的问题。

(2) 部门领导与定额组长定期到各分厂巡回走访, 沟通有关情况, 保持渠道畅通, 随机解决偏差。

(3) 对于重大问题及有代表性的情况, 协同技术处、生产处, 共同研究, 协商一致, 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

(4) 针对不合理、超出承受能力的要求, 耐心地给予解释和答复, 决不允许简单、蛮横地加以拒绝。

工时定额员本着“与时俱进、勇于探索、热情服务、耐心解释、协商一致、坚持原则”的工作态度和负责精神, 妥善处理好工时定额存在的各种问题, 为公司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 结语

航天企业工时定额信息化系统研究 篇3

关键词:航天企业;工时定额管理;信息化;劳动定额管理;制造型企业;模块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5-002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5.011

1 概述

工时定额管理是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工时信息是一种重要制造信息资源,是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过程、评价工人绩效、核算企业成本、衡量产品价格等一系列行为的重要依据。工时定额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不同行业之间工时定额管理模式差别较大,区别于大批量的现代工业的生产特点,航天企业在生产上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目前航天企业中工时定额管理更多的是依靠手工记录、纸质文件流转等传统的工时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数据冗余、不一致性现象严重,给工时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本文将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工时定额管理信息化展开讨论与叙述。

2 工时定额管理系统的建设背景

工时定额管理的开展应基于企业工时工作的流程,以某企业为例,工时定额管理涉及设计部门、工艺部门、计划部门、生产部门、劳资部门等机构。设计部门生成产品设计信息,工艺部门转化为符合生产的工艺信息,从工艺信息中计划部门产生适用于各生产部门的任务信息,任务信息的产生意味着工时流程的正式开始。工时定额管理信息化基于工时管理流程工作的成熟,产品任务信息作为工时信息的源头以及工时定额管理流程的发起者,对于实现工时定额管理信息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可实现企业工时信息的计算机网络管理,达到信息动态维护、信息共享、快速反应的目的,全面提高企业工时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化管理水平,为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工时定额管理系统中的工时管理思路

工时定额管理系统的管理思路应该确定以工时控制管理,工时数据信息化作为突破点。

3.1 工时的控制管理

以生产计划为中心、以工艺卡片和期量标准为依据、以数据库技术为手段,对每个工作令的工艺定额进行工时控制。从数据一致性与管理便利性上来考虑,工时管理系统的建设应结合现存数据管理的运行模式,以某公司为例,Teamcenter系统作为公司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接收并管理来自设计部门的BOM数据,工艺部门在Teamcenter系统中编制工艺路线和材料定额,形成工艺BOM,以产品的工艺BOM作为工时信息的载体,能有效地、完整地考虑到型号产品的各方面工时,避免无效的工时统计。Teamcenter系统中产品的BOM结构以树形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每个BOM节点以图号作为唯一标示,各节点的三维模型、工艺路线、材料定额等信息作为节点的属性进行管理。类似的,通过在BOM节点中添加定额工时属性即可实现定额工时信息的组织与管理。

实作工时数据的产生是随生产活动同步进行的,涉及到计划任务下发、现场生产管理、质量检验检测等多方面。实作工时的管理的重点在于工时填报卡的生成、下发和实作BOM的构建。工时填报卡是以生产任务为基础创建的,记录任务号、图号、工种等内容,并且包含大量的工艺信息。为避免信息的重复输入,实作工时管理与计划生产管理系统结合,自动填入相关的信息,并随计划任务同时下发至车间。

实作BOM构建的依据是产品配套表,配套表决定产品实际使用的零部件,是BOM结构在实作阶段的具体化。配套表中零组件的编号是实作BOM节点的唯一标示。装配车间调度人员接到生产任务后,将配套表信息填入工时系统,获得产品组装结构;生产人员按工序完成生产并填入实作工时数据后,质量检验人员将合格证信息填入系统;系统自动统计该节点所用工时和其组成零组件所用工时,即可得到该节点总工时数据;迭代此过程直至得到全产品完整流程的总工时。

3.2 工时数据的信息化

以数据库为依托,实现工时统计的信息化,把统计的数据统一保存到数据库中,进行信息化管理,同时也给其他系统调用工时数据提供了接口。以工时数据的信息化为依托,公司各部门可以根据权限查询所需要的数据,而且可以自定义查询条件,定制个性化报表,充分满足各部门的差异化要求。

4 工时定额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

工时定额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是以Teamcenter系统和计划生产系统为依托,实现定额工时管理、实作工时管理等功能。工时管理系统建设内容可以归结为以下五方面:

4.1 工时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

建立工时基础信息数据库,规范管理工种、工作类型、财务费率、工时系数等基础信息,基础信息可以被定额工时和实作工时系统共享。

4.2 定额工时的录入与管理

对Teamcenter系统进行定制开发,在BOM节点中添加定额工时属性,初步实现零件级的定额工时录入,定额工时精确到工序或工步级,自动统计各节点所需总工时,并可按工种进行归集,计算相关财务信息。

4.3 实作工时记录表模板管理

根据各车间任务特点,系统内置相应的实作工时记录表模版。模版可根据任务的变化进行定制。实作工时记录表的生成与填报,系统根据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下发的任务,自动获取并填写任务号、图号、工序等基础信息。实作工时记录表随生产任务一起下发。表格的填报方式为在线填报,以手工填入为主、刷卡记录为辅记录人员和时间信息。

4.4 实作BOM生成与管理

生产准备阶段,由车间调度人员输入产品配套表相关数据,系统构建该产品实作BOM。产品检验合格后,系统获取产品的合格证和编号信息,并根据实作BOM统计产品实作工时。

4.5 统计分析与报表生成

系统提供统计分析、报表定制功能(如车间工时报表、零部件工时报表、实作定额对比分析报表以及按工种、工序等生产要素报表等),并通过各车间上报的基础工时信息自动生成针对不同管理人员的工时报表。系统综合对比定额工时与实作工时,给出其中差异数据供工时管理人员进行分析。

5 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工时定额管理问题,研究了制造企业中尤其是航天企业中不同部门对车间工时管理的需求,分析了工时工作的业务流程,并基于成熟的工作流程提出了工时定额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手段。工时定额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工时定额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以此系统为原型,天津某航天企业正在逐步实现工时定额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此系统的应用已经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军,张贵宝,庄新村.离散制造车间工时管理模式的分析与改进[J].工程机械,2006,10(37).

[2] 陈少平,陈卓宁,徐同明,周力.基于MES的航天军工离散机加车间工时管理研究[J].2014,4(36).

作者简介:张雷(1987-),男,山东人,供职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硕士,研究方向:XX型号火箭工时定额。

工时定额管理制度 篇4

一. 适用范围:公司内部的各种标准梯的成本核算。

二. 零件材料消耗定额计算

● 板材:根据零件的下料尺寸计算其面积,再根据面积查下表确定

应增加的耗损。(以下料净重加损耗为工艺重量)板材:钢板,不锈钢板,铜板,铝板,绝缘材料等。

注:因门板采用定制板,耗损按10%。●型材:根据零件的下料长度确定应增加的耗损。

注:圆钢,方钢,角钢,槽钢,工字钢,钢管等均为型材。● 线材:导线,铜线,电缆,等按增加3%长度计入耗损。三.零件加工工时的确定

●零件的加工时间=作业时间+准备时间。

● 作业时间:直接用于制造产品或零部件所消耗的时间。(本草案包 括操作时工件上机,下机,翻转,调头及过程测量等动作)

● 准备时间:用于开机前的接受任务,设备编程,阅图,工具准备等。1.剪板(作业时间):根据下料板厚、长度并计算剪切刀数参考下表确定。

注:准备时间需另加。2.折弯:根据实测或根据板料厚度,使用设备,参考下表数值确定,因长度不同 的影响可在表中酌情选择时间。注:表中为作业时间。(准备时间另加)四.多工位冲床

1..按零件加工的实测时间或根据部分零件的实测时间进行类比测算。2.按常用工艺参数计算作业时间。C3000 多工位冲床 M5000 多工位冲床

五.激光切割机(C2000B)

1..按零件加工的实测时间或根据部分零件的实测时间进行类比测算。2.按常用工艺参数计算作业时间。

六.等离子切割机(KPD0448)

1..按零件加工的实测时间或根据部分零件的实测时间进行类比测算。2.按常用工艺参数计算作业时间。

3.计算作业时间:可根据零件的切割长度(指展开线长度),设备设定的常用切割 速度及板厚参考下表计算时间。

3.计算作业时间:可根据零件的切割长度(指展开线长度),设备设定的常用 切割速度及板厚参考下表计算时间。注:上表不含机准备时间。七.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

1.按零件加工的实测时间。2.按常用工艺参数计算作业时间。

3.计算作业时间:可根据零件的钢板厚度,焊缝的接头形式,焊角高度,按常 用工艺参数计算零件的焊接时间。(详见下页附表)对接接头

CO2气体保护焊坡口形式及焊接规范 角接焊缝CO2气体保护焊的焊接规范 八.点焊

1.按零件加工的实测时间。2.按零件上的焊点数计算时间: 参考时间: 2—2.5秒/点(此时间为常用点焊工艺参数下的综合时间含操作 过程中的移动时间,但不含准备时间)

附:常用轿壁点焊工艺参数

焊接材料:Q235-A 板厚1.5+1.5 mm 焊接电流:7000—9000 A 焊接时间:0.3—0.7 S 电极压力:1400—1600 N 九.螺柱焊(碰焊)

1.按每件板上焊接的螺柱数量及每一螺柱焊接的时间计算作业时间。2.每一螺柱焊接的时间:7—9秒

3.零件作业时间的计算=面板上焊接的螺柱数量乘以每一螺柱焊接的时间(此作业时间为综合作业时间,含操作过程中的移动时间及装钉时间,但不含 准备时间)

例:操纵箱面板上的焊接螺柱数量为16,如果选择每一螺柱焊接的时间为 8秒,则该面板的作业时间=16×8= 128秒(2.13分)十.拉铆:螺母,抽芯铆钉

1.按每件板上接铆的螺母数量及每一螺母接拉铆的时间计算作业时间。2.铆接的作业时间

3.零件作业时间的计算=面板上铆接的螺母,抽芯铆钉数量乘以每一螺母铆接的时间。

(此作业时间为综合作业时间,含操作过程中的移动时间及装螺母,抽芯铆钉 时间,但不含准备时间。十一.喷粉

1.按喷粉的面积计算(双面),侧面面积按单面面积计算。

2.装配后喷粉的组件或部分折弯件的面积:按组件的外形面积(喷射面积)计算,不需按装配零件的展开面积计算。(如轿顶等组件)。十二.备料

1.圆钢,槽钢,和钢,槽钢等型钢锯料以实测或以每刀锯切时间计算作业时间。2.圆钢锯料:(带锯GB4025 — 每刀作业时间参见下表)注; 每件零件的下料一般按一刀计算作业时间。3.角钢下料(冲剪机)

角钢在冲剪机上下料的时间以每刀冲切时间计算作业时间,一般每段料按 冲切时间2分计算(含上,下机等动作的综合作业时间,但不含准备时间)十三.其他

钳钻,装配,测试,油漆等作业时间由于操作变化较大,现均以实测与估工相结合的办法确定零件的加工工时。十四.准备时间

根据本公司各工种的现行工作状态,按约25件小批量生产的准备工时计算,平均每件的准备时间参考数值见附表。(可根据零件外形尺寸的大小酌情确定时间 范围中的参数。十五.工时填表

计件工时制度 篇5

装配部计件工资制度 目的

建立标准工时与工作方法设计、改善、及时联动及维护机制,规范工时补贴申报、核准及考核流程。适用范围

工程、装配、财务、人事行政等涉及薪资成本核算等与产品工时制定、评审、修订及核算相关的部门及人员。术语和定义 3.1 估算工时

估算工时是指试产及首批量产前IE工程师无法深入细节地对产品各工序进行测算,是结合经验性数据及估算法额定的工时;因新产品试制及产品首批量产的数量较少,估算工时不作为基准。

3.2 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是指在适宜的工作条件下,利用最适合的操作方法,以一个普通熟练的工人用正常的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时间并加上一定的宽放所得的工时;在量产阶段,IE需深入各工序进行测评、研究,排除各种浪费并考虑可改善之处,所得到的精准、可信赖、而且可重现的结果称之为“标准工时”,标准工时为管理的基准。

职责

4.1 工程部IE工程师:对产品制造过程进行工序分析与研究,通过科学化方式制定标准工时,消除动作浪费,实施工艺改善,优化标准工时,对工时补贴申报过程予以监管、核定损耗工时及判定补贴工时责任归属部门;

4.2 装配部统计员:统计、核算员工工时,及时、准确、真实申报工时补贴;

4.3 财务部成本会计:负责工资结算、成本核算及工时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及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实施成本改善措施,提高效能;

4.4 人事行政文员:负责新工人入厂培训期工作的跟进及装配部计件工资、补贴工时核算过程的监督和相关责任处罚。工时制定

5.1 在新产品试制、首批量产阶段,由IE估算工时,经工程部主管批准;

5.2 在量产前期IE应按规定要求在 6.1 当工作方法、作业标准等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标准工时应予以调整,调整由IE提出,报工程部主管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6.2 因生产员工积极性等非客观因素影响,标准工时不更改;

6.3 各类产品标准工时原则上每检讨一次,由IE提出酌情予以修订,报工程部主管批准后执行,特殊产品标准工时的修订,由IE制定方案,报工程主管审核,厂长批准。工时补贴

7.1 新工培训:新工人在上岗前给予3天的培训期,培训期不参与拉线熟练工工时分配,期间按公班单独计发新工人培训薪酬,原则上不鼓励新工人在培训期加班。培训用工由用人单位填报,经人事行政部核实,总经理批准后报财务部;

7.2 新产品上线量产前给予操作工适应期限,期限内未足标准,补至公班,超过期限,仍未达标,按实际工时计算,不再给予补贴;7.3 异常补贴:当有设计、来料、工夹具等异常因素影响生产(如增加工位、停拉待料、产品不良品增加)时,由生产单位

出勤时数*个人出勤时数

附则

9.1 当计件产量超过标准产量时,各类异常补贴不再予以计算;

9.2 虚报工时一经发现,给予大过处分,屡次不改予以开除;装配主管、IE、财务部成本会计均有向人事行政部提报对当事人予以处罚的权力;

9.3 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相关基准、标准每年检讨、修订予以颁布一次。10 相关表格文件

10.1 《排位表》 10.2 《作业指书》 10.3 《生产异常报告》 10.4 《生产异常工时补贴单》 10.5 《生产日表报表》

本制度从2006年4月1日起开始试行,试行果后,正式颂布执行!

2个月后,达到预期效广东**实业有限公司 2006年3月22日

文件编号:DED-IE-002 版本:A0

1、目的﹕

规范标准工时的制定、更新及维护之作业流程。最终使该体系达到流程化、公正化、合理化的效果,从而提高人工成本评估的准确性。

2、范围﹕

本公司各计件车间适用之。

3、定义﹕ 3.1、标准工时是在正常作业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要的作业时间。

3.2、标准时间的组成公式:

标准时间 = 观测时间×评价系数×(1+宽放率)= 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其中观测时间指的是IE工程师根据各车间各工序的实际情况取3~5名熟练操作员工实际观测20组数据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

3.3、评比系数

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从事该工作的时间长短、该工位的技术含量、辛苦度及危险性、员工操作的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未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评比系数,其中努力度及熟练度对作业时间影响最大,因此现场评比时如无特殊情况可忽略环境因素及一致性(稳定性)的影响,只评价努力度与熟练度即可(具体评价基准表见附件1)。

3.4、宽放时间

作业时间中减除净作业时间外,会另外给出一定的宽放,来作为因疲劳、等待、喝水、上厕及其它生产当中偶发的事务处理等必要的时间预备,我厂宽放的范围约为10%-25%。(具体宽放的执行标准参考附件2A/2B)。

3.5、标准工时制定流程:

为了保证标准工时的合理性、及时,各车间标准工时制定流程按附件3执行。

4、权责﹕

4.1、生产单位:生产车间负责提供正常的作业条件,作业速度正常的作业员及提供需制定标准工时的相关作业工序,同时提供标准工时及工价的参考数据。

4.2、车间文员:计件单价的计算及每月车间员工工资的核算(含计时); 4.3、IE工程师:负责产品相关工序及标准工时参考数据进行确认分析,同时根据现场作业的人、机、料、法观察其作业状态是否合理,观察作业员的作业状态及作业时的努力度和熟练度,确定作业员评比系数及宽放系数从而制定出标准工时。并对计件标准工时进行制定、维护与修正。

4.4、财务:对各车间工序的计件单价进行核定,对每月车间文员提拱的员文件编号:DED-IE-002 版本:A0

工工资进行审核。

标准工时制度 篇6

概述编辑

标准工时制是标准和基础,是其它特殊工时制度的计算依据和参照标准。因此标准工时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各国劳动立法中的重要内容。

标准工时制中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延长职工的工作时间。

我国现行工时制度编辑

(1)我国现在实行的是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这是标准工作时间。

(2)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针对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的企业部分职工,采用的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的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制度。在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周期内,具体某一天、某一周的工作时间可以超过8小时或40小时。

(3)不定时工作制是指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不受日延长工作时间标准和月延长工作时间标准的限制,但用人单位应采用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的`工作和休息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4)非全日制工作制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同时为一个以上用人单位提供非全日制工作的,每周累计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的用工形式。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资,具体可以按小时、日、周或月为单位结算。

上述(2)、(3)两种工作制需报劳动保障部门审批。

-------------------华丽丽的分割线------------------

标准工时制,是指法律规定的,关于在正常情况下,一般职工从事工作的时间的制度。

标准工时制度,也称为标准工作制度,是由立法确定一昼夜中工作时间长度,一周中工作日天数,并要求各用人单位和一般职工普遍实行的基本工时制度。标准工时制是标准和基础,是其它特殊工时制度的计算依据和参照标准。因此标准工时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各国劳动立法中的重要内容。

标准工时制中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延长职工的工作时间。

这一制度与劳动法的规定有些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显然在这里每周工作时间的上限多了四个小时。如何看待这多出来的四小时呢?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劳部发〔]271号)的有关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时间每周超出40小时但不足44小时,且不作为延长工作时间处理,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改正。因此,超出40小时但不足44小时,仍然是延长工作时间。

浅谈机械加工工时定额 篇7

我厂是生产减速器的专业厂家, 生产15大类别的3000多种减速器, 广泛用于油田、化工、冶金、纺织、煤矿等各行各业。由于我们减速器类别繁多, 就自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零件, 从零件的形状到零件的精度等级, 由零件的性能决定了零件材料品种的千变万化。这样一来, 合理的工时定额不但直接关系到每个员工工资水平的高低, 而且也与厂内经济效益密不可分。笔者作为一个从事多年定额工作的员工, 在实践中与同事共同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厂的机械加工工时定额制定与管理办法, 在实际中应用效果良好。

2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的基本常识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是在以技术部门的图纸文件为依据, 综合工艺文件的内容给生产一线操作者制定的合格产品完成所需的加工时间限度。作为劳动定额的基本形式,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是衡量工人劳动消耗的通用准则, 因此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法定性:我厂机加工工时定额是由定额部门根据技术部门的工艺要求, 由企业管理部门按一定程序批准发布并执行的。

同等性:相同质量、相同的劳动强度应具有相同的工时定额。

先进性:工时定额的高低与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有直接的关系。随着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条件等的提高, 工时定额会逐渐降低, 产品的工时消耗越低, 企业的生产效率越高, 经济效益越愈好。

稳定性:作为法定性的体现, 工时定额是一种企业内部标准, 客观上要求, 在相同的工种和一定的时间段内具有稳定性。

3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的制定

(1) 查定额法与计算法相结合。根据技术部门的工艺文件, 对于可直接从中查出的工时定额就直接查。但对于我们生产的大多非标零件的工时定额是不能查的, 这时可根据工艺规程中的要求, 通过计算得出。在计算时可采用先进的机械加工工时定额计算软件管理系统, 这种软件是结合CAXA实体设计, 在我厂CAPP软件基础上进过二次开发而来的, 其应用数据库Visal FoxPro6.0、实现了运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计算工时定额的功能。从而用科学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代替了手工计算, 计算出的工时定额, 不仅效率高、理论性强, 而且准确性好。这种方法对于利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床加工的工件时比较适用。

(2) 重量-价格计算。先算出工件的毛坯重量, 再根据目前市场上相同或相近工艺水平的同种材料的机加工件价格进行类比折算, 进而确定工件的工时定额。这种方法一般适合于外协加工的一些单件、小批量工件的工时定额的确定。

(3) 经验估算。这种办法是结合生产一线的工人骨干经验, 结合技术文件, 对产品的工时定额进行估计的办法, 其主要应用于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一般来说, 由于新产品的试制周期短, 加工方法或工艺难度较通用产品较大, 为提高广大一线工人积极参与新产品的试制和及时为用户提供合格产品而采用的办法。此种经验估计的工时定额较其它工件的工时会偏高一些。

(4) 统计分析法。对于企业内生产的批量较大工件, 定额部门以技术文件为依据, 定期组织相同工种的操作者进行技术比武, 然后由质量检验部门进行评判, 然后抽取合格品操作工, 就其加工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后, 制定其加工工时定额。这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通用性较好、批量大的工件工时定额的制定, 或定期进行的工时定额平衡中。

(5) 比较法。该方法主要用于产品结构相近、零件重量接近的系列产品工时定额制定中。如我厂生产的JLH系列抽油机减速器, 同是JLH1000-53H型的抽油机减速器, 由于用户的要求, 其联接尺寸就有8种之多, 但其整机重量相差无几。这时只要知道其一种减速器的工时定额, 我们就能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出其它同类型的减速器的机加工工时定额。

4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的管理

实行工时定额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基础管理, 工时定额的管理应根据企业自已内部的实际情况, 结合同行业的实际, 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 以确保工时定额的法定性、同等性、先进性、稳定性。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长企业的管理水平, 进而促进其经济效益的增长, 并为企业内部管理成本的降低、和工人待遇的稳步提高, 提供保障。

我厂的工时定额管理体系实行三级管理制度。技术部门负责在厂内ERP物料管理系统中编制产品的, 然后通过厂内局域网进行全厂共享;定额部门负责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结合厂内实际情况进行全厂计件工工时定额的制定与修定并报企业管理部门批准;各车间管理员负责厂内工时定额在本车间内的贯彻执行和管理工作。

5 结语

通过机加工工时定额“三级管理”体系的确立, 与上述五种工时定额制定办法的应用, 我们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 促进了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使企业达到了稳步发展。

摘要:工时定额的恰当与否, 直接关系到工厂每位操作工的切身利益, 直接影响到每位一线操作者的生产积极性。文中以生产实际为依据, 从工时定额的核心入手, 给出了一些适合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制定办法。

关键词:工时定额,三级管理,ERP

参考文献

浅析定额基础管理工作 篇8

摘 要 明确定额和定额管理的含义,发现公司定额管理现状,分析其表现出色、成因等,提出定额管理的难点所在,针对性地提出了定额基础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定额管理 难点 建议及措施

定额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利用和消耗以及获得的成果等方面所应遵守的标准或应达到的水平。定额管理是指利用定额来合理安排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是实行计划管理,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基础。实行定额管理,对于节约使用原材料,合理组织劳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定额管理现状

(一)定额管理机构不够完整,未配备专职或必要的高素质定额管理人员。表现形式及成因:

1.由于现有定额缺陷,造成执行偏差,致使部分单位领导不重视定额管理,一是未设置定额管理机构,只是将定额管理交由计划经营部等部门代管,造成职责分工不明确,权限模糊;二是额定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之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工作量大,造成定额管理工作水平低下。

2.不能定期对定额执行、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分析,更谈不上对定额管理进行及时、系统地分析和总结。

3.无法及时修订或者调整现行不适应企业发展的定额管理制度和办法。

4.削弱或者降低了企业定额管理的权威性,使定额管理成为纸上谈兵,未有效发挥其作用。

(二)定额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编制方法不科学,甚至脱离实际,造成定额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到单位设备或者个人。

1.定额未纳入岗位责任制的范畴,使定额同单位设备和个人的权、责、利脱离。

2.未制定相应的奖(罚)则,即使制定了相应措施也不能及时奖惩兑现,形同虚设,降低成本消耗不能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如:驾驶员中仍存在故意脱档滑行、拖档行驶、高速熄火、怠速调低等违反操作规程的不良行为,从而达到省油的目的,却不顾其违规操作的不良后果。

3.不同的定额缺乏相应的、科学的编制方法,造成现行的一些定额与生产实际不符,或者不匹配。

(三)定额的有效实施,缺乏相应的生产技术条件和组织措施作支撑,必要的投入不足。

1.目前的装备和生产技术水平更新跟不上管理需求,新工艺、新产品不能及时跟进。

2.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效率不高,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指挥、调度乏力。

3.缺乏对全员进行定额管理培训,缺乏与之配套的观念、技术和方法。

二、定额管理的难点

1.数据难定。其原因是定额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参与人员要求比较高,涉及相关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和经验,加之定额管理涉及到大多数人的利益问题,其难度增加。

2.数据难齐。定额制订是一个跨部门的协调作业,由于涉及部门多,要整理一个产品的数据很难一时半会完成,往往需要经过反复的协调和核对才能把数据准备完成,增加企业管理成本。

3.数据难变。理论上讲,定额是一个变量,它是随着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原材料市场、劳动力市场、设备新旧程度等变化而变化的,但由于定额制订涉及部门多、牵涉利益多、协调难,定额要及时随着上述变化因素变化的难度也增加了。

4.数据难找。一是定额管理没有专用的软件进行辅助,找一个数据往往要从一大堆的文档(有可能是电子文档)中去查找,效率低下;二是由于数据难以及时更新,还有存在查到的是一个过期了的错误数据的现象。

三、建议及措施:

1.建立健全各单位相应的定额管理组织机构,配备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额定管理人员,明确各类(级)人员的职责分工,并赋予相应的权限,树立定额的权威性。

2.加强定额执行情况的统计、检查和分析。一是掌握定额的原始记录,通过统计分析了解定额的贯彻执行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定额的完成率,二是积累资料,为进一步修订定额提供参考依据;三是编制定期或不定期《定额检查执行计划》,并按计划有效执行,定期颁布《定额执行情况报告》,开发定额管理软件等。

3.根据单位经营的性质和特点,建立企业配套的定额管理体系。一是将定额纳入岗位责任制管理范畴;二是在技术革新和管理方法改革的基础上,制定和修订各项技术经济定额;三是对定额进行分类管理。诸如建立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费用定额、固定资产定额、流动资产占用定额等,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四是建立定额管理奖惩措施,并及时兑现。

4.结合单位特点和生产实际,科学合理编制定额。一是定额水平要合理。定额水平过高则考核标准较松,定额水平过低,可能造成服务质量的下降,导致考核难于执行;二是编制依据要充分。依据过去定额完成情况的统计资料,广泛收集各种情况的数据(以月为单位),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为定额的制定提出参考依据;三是编制方法要科学。根据定额分类,在充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经验估算法”与“概率数学模型法”结合的方式进行编制,并在试运行过程中进行修正。

5.以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为基础,加大投入,提升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一是运用一些科技手段来管理。如:选用先进的技术装置(如电喷、中冷、增压发动机)装备车辆,同时,可以安装行车记录仪、GPS速度监控系统、操作影像监控系统等,有效监控车辆是否以经济时速安全行驶,是否空档滑行等。二是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协调好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同一定额组别的条件应尽量相同或相近,才有可比性,才能真实地反映定额水平。三是加强定额执行人员的培训,树立定额管理理念,推广先进经验和定额管理常识。比如:针对车辆油料消耗定额,可以定期组织学习,开展群众性的经验交流,总结出轮胎的正确选配方法、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各车型的最优经济时速等因素对燃油消耗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驾驶人员理论认知程度和操作规范程度,为实现定额创造有利条件。

什么是综合计算工时制度 篇9

问题补充: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什么意思?在符合法定标准工作天数以外的时间是否都是延迟工作时间?周六周日是不是也需要上班?是如何计算工资的?劳动合同有没有制定工资的标准

最佳答案

一、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且符合条件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企业应当根据标准工时制合理确定劳动者的劳动定额或其他考核标准,以便安排劳动者休息。其工资由企业按照本单位的工资制度和工资分配办法,分别以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综合计算周期内,你今天上了十个小时的班(多上两个小时的班),明天只用上六个小时(少上两个小时),即在这个计算周期内,你上班时间平均还是八个小时。

二、所谓延长工作时间是指在企业执行的工作时间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加班加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职工工作时间。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可根据《劳动法》第41条的规定,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协商是企业决定延长工作时间的程序)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延迟工作时间是每天按小时算的,不是说按天算的,你要是多上了一整天的班就是加班了

三、周六周日上班是算加班的四、周末加班工资计算

1、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所以周六加班,加班工资按200%计算。

2、计算方法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执行:

法定公休日加班工资=日工资×200%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一天加班工资为:2000÷21.75×2=184元

3、公司没签劳动合同,本身属于违法行为,按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4、没签劳动合同,属于事实劳动关系,同样受到法律保护,你索取加班工资完全合理合法,可以理直气壮,倒是单位理亏。

五、合同中肯定要说多少工资的篇二:什么是综合计算工时制?

什么是综合计算工时制?(2008-09-15 21:03:01)标签:什么是 综合计算工时制 杂谈问题:什么是综合计算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是什么意思?工时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为履行劳动义务而从事劳动的时间。根据《劳动法》、《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原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劳部发[1994]503号)等规定,目前,我国的工时制度主要分为两大类,标准工时制度与特殊工时制度。特殊工时又分为不定时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

现在我国存在三种工时制度。

(1)标准工时制:标准工时制,是由立法确定一昼夜中工作时间长度,一周中工作日天数,并要求各用人单位和一般职工普遍实行的基本工时制度。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因此,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8小时之外工作的,就属于加点;超过8小时部分的时间,就是加点的时间。休息日、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就属于加班;休息日、节假日工作时间,就是加班时间。因此,10月1日、2日、3日安排加班的,公司应支付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10月4日、5日、6日、7日安排加班的,公司可以选择调休,不支付加班工资;也可以选择支付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2)不定时工时制:不定时工时制,也称为不定时工作制,它是指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的限制,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能受固定时数限制的工时制度。通俗地讲,不定时工作制就是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主要有以下三种:(1)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2)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3)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受固定工作时数限制,所以对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无法认定其加班加点的时间。因此,劳动部颁发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 [1994]489号)第13条第4款规定:“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即关于加班加点工资制度的规定)”。但是,地方性立法如上海、深圳等都规定,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不定时工时制的用人单位,在法定休假节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工资。因此,10月1日、2日、3日安排加班的,公司应支付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10月4日、5日、6日、7日安排加班的,公司不用支付加班工资,也不用调休。

(3)综合计算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指单位以标准工作时间为基础,以一定的期限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按劳部发 [1994]]503号文件规定,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也有三种:

(1)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

(3)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实行这一工时形式的企业,无论选用周、月为周期,还是以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职工的平均周工作时间、月工作时间、季度工作时间、年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相同,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应按规定支付职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即用人单位按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是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由此可见,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劳动者,工作日正好是休息日的,属于正常工作;工作日正好是法定节假日的,则应按本人日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加班工资。综合计算周期内的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加班加点的时间,均按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如何理解综合工时的加班问题

(1)标准工时制度下的加班。10月1日、2日、3日安排加班的,公司应支付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10月4日、5日、6日、7日安排加班的,公司可以选择调休,不支付加班工资;也可以选择支付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2)不定时工时制度下的加班待遇。10月1日、2日、3日安排加班的,公司应支付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10月4日、5日、6日、7日安排加班的,公司不用支付加班工资,也不用调休。

(3)综合计算工时制下的加班待遇。10月1日、2日、3日安排加班的,公司应支付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10月4日、5日、6日、7日安排加班的,综合计算周期内的实际工作时间没有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不支付加班工资也不调休;综合计算周期内的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均按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3、实行计件工资的,国庆加班工资如何拿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只有在完成定额任务且实际工作时间达到标准日工作时间之后,根据用人单位的命令和要求从事劳动的,才视为加点;在休息日或节假日,根据用人单位的命令和要求从事劳动的,即视为加班。因此: 10月1日、2日、3日安排加班的,加班期间完成的产品件数乘以单位产品的工资金额,再按《劳动法》规定乘以300%。即:

加班工资=计件单价×300%×件数。

10月4日、5日、6日、7日安排加班的,加班期间完成的产品件数乘以单位产品的工资金额,再按《劳动法》规定乘以200%。即:

加班工资=计件单价×200%×件数

原国家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第五条规定:“依据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第五条的规定,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采用的是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综合计算周期内,某一具体日(或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以超过8小时(或40小时),但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不应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超过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当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第一款的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报酬(本人工资的150%),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支付工资报酬(本人工资的300%)。而且,延长工作时间的小时数平均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延长工作时间的,同样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所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可以不受国家延长工作时间的时间限制的说法是错误的。

原国家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第七条规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在综合计算周期内如果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总数超过该周期的法定标准工作时间总数,超过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如果在整个综合计算周期内实际工作时间总数不超过该周期的法定标准工作时间总数,只是该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某一具体日(或周、或月、或季)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其超过部分不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从劳动部的解释可知,由于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以一定的周期来计算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的。所以,只有在整个计算周期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总数的部分,才能作为延长工作时间。

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职工,企业应当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协商,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休息休假权利以及企业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按照《劳动法》及相关规定,加班加点的工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1)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2)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3)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须批准

有一些用人单位对职工说,我们公司执行的是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因此没有加班,不发加班费。由于一些劳动者对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不熟悉,就给懵住了。其实单位这种解释是错误的。

其一,凡是执行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必须经过劳动部门的批准,也就是说,要有批准的文件。

其二,即使一个单位有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批准文件,也不是意味着这个所有岗位、所有职工都执行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只是对某些特殊需要的单位和岗位,不可能一个单位全部适用。因此,要看批准的文件规定的哪些岗位。

三,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并不是可以不讲工作时间,超过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也必须按加班计算。

两种方法了解单位实行何种工时制度

第一、看劳动合同中有没有相关规定。

工作时间是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内容之一,用人单位应将特殊部门的特殊工作时间制度写入劳动合同,这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重要依据。但这只是用人单位实行某种工时制度的初步证据。

第二、看用人单位有没有向劳动行政部门即国家劳动部或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作过审批或备案手续。

根据上海市劳动部门的最新规定,凡被批准执行不定时和综合工作时间的单位,必须向职工公示被批准的岗位、有效期、计算周期等事项。

否则,即便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写明某个岗位实行的是不定时工时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制,这种约定也是无效的。因为未经审批,用人单位无权自行实行不定时工时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制。根据上海市的有关规定中央直属企业,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应报国家劳动部批准,并报上海市劳动局备案。市属企业,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应报上海市劳动局批准,并报所在区、县劳动局备案;区、县企业,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区、县劳动局批准;其他无主管部门的企业,报所在区、县劳动局批准。篇三:综合计算工时制度

综合计算工时制度,职工的休息如何保证?

根据劳动部在1994年12月14日发布的《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规定:对于实行不定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职工,企业应根据劳动法第一章、第四章有关规定,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工作时间可分为月、季、年为周期,但是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不得超出2080个小时。

结合目前山孚日水的生产情况及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人力资源部提出以下建议

根据目前山孚日水的生产情况,人力资源部提出以下建议:

1、人力资源部现申请以年为周期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另外,1996年3月29日劳动部发布106号文更明确指出:但是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综合计算工时制度,职工的休息如何保证?

答:原劳动部在1994年12月14日发布的《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规定:对于实行不定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职工,企业应根据劳动法第一章、第四章有关规定,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另外,1996年3月29日劳动部发布106号文更明确指出: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工作时间可分为月、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是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答:原劳动部在1994年12月14日发布的《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规定:对于实行不定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职工,企业应根据劳动法第一章、第四章有关规定,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另外,1996年3月29日劳动部发布106号文更明确指出: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工作时间可分为月、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是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什么是综合计算工时制?哪些企业职工可实行该种制度?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指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计算工作时间,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的一种工作时间制度。按劳部发[1994]503号文件规定,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也有三种:

(一)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

(二)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

(三)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实行加班加点应掌握的原则是什么?

企业实行加班加点制度应掌握的原则主要是:

(1)企业要限制加班加点,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

(2)劳动者要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完成劳动任务,为完成定额和任务而延长工作时间的,不视为加班、加点。

(3)企业确因生产经营需要加班加点的,应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协商不一致,企业有权在法定的延长工作时数内决定加班加点,但企业违反法律规定的加班加点决定,劳动者有权拒绝。

(4)遇有发生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见《劳动法》第42条规定),企业决定加班加点不受《劳动法》第41条的限制。

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问:工厂发现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答:这种情况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征求本单位工会的意见,并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劳动者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颁布单位】 劳动部 【颁布日期】 1994-12-3 【实施日期】 1995-1-1 【发文号】 劳部发[1994]481号

劳 动 部

关于印发《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劳动人事部门,解放军总后勤部生产管理部: 为贯彻《劳动法》,使有关经济补偿的规定便于操作,我们制定了《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有关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三日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

第三条 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第四条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要在补足低于标准部分的同时,另外支付相当于低于部分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第五条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第六条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与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发给不低于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第七条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也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第八条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第九条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第十条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提出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的要求。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第十一条 本办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用人单位依据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

第十二条 经济补偿金在企业成本中列支,不得占用企业按规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费用。

上一篇:周岁生日宴策划流程下一篇:甲午风云3000字观后感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