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心得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心得(精选8篇)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心得 篇1

摘要:

按照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教学必须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简要论述,以期对课改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索。关键词:

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游戏/故事/歌曲

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新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英语是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能否从小培养浓厚的兴趣是小学英语乃至以后各阶段英语学习的关键。就英语学习本身而言,语言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而单一的“师讲生听”教学模式又极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心理厌倦。所以,作为英语教师,就必须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信息技术教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能充分向学生展示适当的语境,呈现准确语言信息,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进行合作互助学习,会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好的和谐高效的教学过程。

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既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吸引力,使学生进入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又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

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模拟各种情境,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直观、生动的内容展示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形成接受知识的愉悦心态,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What colour is it?》这一课时,笔者不是单纯死板地讲七种颜色,而是把这七种颜色用在学生最感兴趣的七种物体身上,并把他们串成一个既贴近生活实际又有趣的flash故事。一上课,本人就用英语告诉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时,每一个学生都议论纷纷,都露出了好奇的眼神。紧跟着,教师打开flash课件,给学生介绍故事的主人公--Monkey, a brown monkey。这时便引导学生学习第一种颜色--brown。出于对故事和猴子的好奇,学生很快就学会了brown这一生词。然后,本人又介绍说: what does the brown monkey like?(这只棕猴子喜欢什么?)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完全被激活了,挣着抢着要说出自己的猜想。有的同学用中文说:苹果、梨、西瓜,有的用英文说:apple、banana等。教师一边肯定学生的回答:Yes, he likes apples, bananas and water-melons,同时屏幕上出现了苹果、香蕉和西瓜,自然地引出了red apple , yellow banana, green water-melon三种事物,red, green, yellow这3种颜色学起来也格外地轻松。后来,随着白雪公主snow white、警察black cat(黑猫警长)和警车blue car的一一出现,学生一方面被故事的情节发展所吸引,另一方面又急着想知道这些他们在生活中所熟悉的颜色该怎样用英语表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达到了高潮。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由于故事的吸引

而记住了其中出现的七个事物以及它们的颜色,使得原本枯燥又容易混淆的七个颜色的单词具体清晰了起来.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听、视、说等感官同步活动,增强教学感染力,集中学生注意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手段,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对现代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达成教学目标。

二、游戏教学法

玩是孩子的天性。古代教育学者王守仁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天性,把特定教学内容融入游戏活动中进行,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例如,本人在讲授单词nose, ear, eye, leg, hand, arm, finger等单词后,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些单词,我设计了摸鼻子的游戏。老师快速说出这些单词,学生听到指令便用手触摸这个部位,最快最准的获胜,当学生做得非常熟悉后,还可以增加难度,可要求学生听到哪个单词不许摸哪个部位,如教师说“nose”,学生不可以摸鼻子,但可以摸眼睛,耳朵,嘴等其它部位,这个游戏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抽一名学生到前面作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

当然,“游戏教学法”并非让学生真正去玩游戏,而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在激烈的竞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教材的内容或课外科学知识。它是游戏和教学二者的巧妙结合体。教师以游戏为载体,为教学服务,用小游戏做出大文章。

三、故事教学法

每个孩子都在故事的陪伴下长大的,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儿童的重

要精神食粮。把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演故事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无疑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故事教学中,教师首先编排好新奇美丽的故事,并让新词汇在故事里呈现出来。一方面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词汇,掌握词义;另一方面又可以较好地锻炼学生听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故事的能力。

听完故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复述。这一过程可以延伸至较大范围,如可以在课堂上讲,可以在课下讲;可以对老师、同学讲,也可以对朋友、家人讲。总之,教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去展示、去再现,以培养、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和勇气。

在学生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疲劳的现象。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对故事进行改编、创造,进一步表演、再现,让学生以创造者和参与者的身份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能极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表现欲望,会踊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在进行故事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如:必备的道具、桌椅的摆放、学生听课的方式等等;其次教师在编排故事时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最后也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节奏、语气的变化和表情的应用。

四、歌曲教学法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儿童心理特征来讲,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轻松、愉快、满足的同时会产生兴奋情绪。而在小学阶段,恰当地在教学中运用英语歌曲就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在歌曲教学中,歌曲的选择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选择歌曲时要注意以下原则:内容有趣并为小学生所理解、内容健康并能用动作表现、歌词要有重复发展的余地、多选用歌词为第一人称的歌曲。

歌曲教学可采取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教师可利用现在的磁带或影像资料播放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的印象,同时对歌曲中部分歌词进行简短的解释,消除学生听学中所遇到的障碍,避免产生畏难心理。

其次,教师在学生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进行说、唱。说、唱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如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夸张的表情,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

最后,对学习过的内容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避免遗忘。复习时要想办法采用各种吸引小学生的方法达到预想的目的。如采取跟唱、模仿唱、齐唱、领唱、部分轮唱、对唱、表演唱、说唱等方式进行强化。

综上所述,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综合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让枯燥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只有这样,才能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赵红丽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第9期

2、崔维 《兴趣,小学英语的羽翼》 《甘肃教育》2008年第5期

3、柯永婧 《兴趣——小学英语教学的催化剂》

《中外教学研究》2007年第9期

4、李莉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外教学研究》2005年第7期

5、蒋永华 《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今日中国教研》2007年第6期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心得 篇2

一、剖析案例, 认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

七年级新生由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基础和进入初中后学习态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导致不少学生的学习成绩波动很大,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第二章有理数和第三章整式过程中感触颇深。譬如: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充满了如下疑惑:负数怎么来的?为什么2的28次方超过了一亿?负一与零到底谁大?当进入到学习有理数的运算阶段, 仍有少数学生束手无策, 几乎还停留在小学水平。而到了混合运算与整式运算的时候, 许多学生的表现更为消极悲观, 失去了往日热烈的探究氛围, 也看不到那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神, 换来的是学生间差距的扩大。经过观察, 我发现此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很多是女生, 而很多好动的男生认为计算太枯燥, 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可见, 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是导致迅速拉大学生间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兴趣是人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而兴趣是最棒的老师, 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 是学生从事探究活动的内在动力, 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可见,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十分必要。但是, 由于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 既没有音乐学科优美婉转的旋律, 也没有美术学科艳丽多彩的画面, 更没有文学作品中扣人心弦的情节, 往往导致学生感到学习数学难于上青天。因此, 教师要面对现实, 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二、锐意进取, 大胆尝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

教师有效激发七年级学生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较快的跨进数学新门槛, 有利于学生夯实数学基础。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在课堂上传授成功的数学思考方法,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把握“三大关”:

第一关:创设情境。巧妙创设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好奇,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 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 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因此,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千万不能采取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而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闸门。鉴于学生一般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 教师应当适时创设类似的教学情境, 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在教学实践中适度穿插生动的数学趣题、典故以及数学谜语, 巧设悬念, 诸如讲述锡拉和锡塔、黄金分割和高斯的故事等。我在引导学生“相似三角形应用”内容时, 在课堂导入时就设置了这样悬念:“你能否不过河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一个五分的硬币能否测出月亮离我们有多远?”这一系列悬念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当然, 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也给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魅力。例如:在几何教学中, 我坚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 以学生为本, 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己任, 灵活地将常规的课堂教学和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感到既新颖又自然。学生面对屏幕上生动有趣的画面, 学习兴趣纷至沓来;而直观、形象和动态图象的演示过程, 则给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插上了形象和想象的翅膀, 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第二关, 心灵相约。新课程标准要求师生平等互动, 每一个教师必须学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初中数学课堂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需要一个和谐、融洽和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 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教育心理学家也认为:假如师生间缺乏融洽的情感纽带,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师生只有围绕教学目标, 建立心灵沟通的桥梁,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 教师一定要热情关心、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和爱心, 营造师生互动、合作的良好氛围, 使自主学习和愉快学习蔚然成风。

第三关, 注重应用。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等特点, 教师只有把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使七年级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和奥妙无穷。我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创设生动活泼的应用环境, 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充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譬如:我引导学生探究统计技巧时, 把每五位学生为一个调查组, 让他们统计本组伙伴每月的零花钱使用情况后及时测算一下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最后在相互比较中感悟到统计知识的奥妙,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展望, 树立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心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心得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激发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并伴有积极性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学生的认识兴趣是推动学习的最活跃最有力的内部动因,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也总结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青少年学生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思维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较差等特点,因此,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提高体育课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1.兴趣的培养

1.1兴趣是从事体育运动的内部动力之一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了解学生运动的兴趣的特征,并掌握培养这种兴趣的方法。由于兴趣是学习和活动动力之一,所以应考虑和照顾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反对一切从兴趣出发或迁就学生的兴趣,对那些对体育不感兴趣而不参加的学生,更要注意正面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应当服从于任务,同时,兴趣又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学习目的与学习动机、兴趣紧密联系,动机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体育教师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的教学,要揭示体育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及意义,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投入国家建设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身体好与学习好、工作好的辩证关系,把体育课学习和基础文化课联系在一起。

1.2兴趣主要在运动实践中培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正确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既有直接兴趣,又有间接兴趣。在学期开始时,向学生介绍课的意义宣传课的任务、要求及考核项目和标准。在讲授教材时内容安排上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地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看到和达到预想的效果,并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1.3严密而生动的课堂组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的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只要精心编排,认真去组织才能为教学内容服务。在体育教学中的健美操、武术、球类等教材学生都非常感兴趣,教学中容易收到较好效果。但是有些教材重复比较多,几乎各年级都有,如:中长跑、技巧、短跑等等,这些教材是体育练习的提高过程,或者动作虽然教过学生学会了,还要经常用这些动作锻炼身体。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单一地重复教学,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肯定不会有很好的效果。要使学生对此感兴趣,教师在授课时要培养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广阔兴趣,克服片面发展,防止兴趣主义。随着年级升高或对某些专项兴趣的出现,再逐渐引导学生并培养一定项目的中心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认识形式上采用严密而生动的课堂组织,如跑,采用象征性跑效果比较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提高长跑技术,发展耐力,又有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排球运动中的传球技术,一开始就两三个人分一组进行传球练习,由于个人技术还没有掌握好,出现传球不到位、接球不敢接,学生练习也觉得没意思。如果采用个人对墙传球,一可以培养手感,二不容易掉球,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有所增加,也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再如立定跳远,在练习课教学中,可让学生从起跳线跳一次,转身后退一脚,再返跳,努力超越起跳线,再比较,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心理,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还可以采用连续跳几次,再作比较,这样差距更明显,这两种方法都是表现自我的个性方法,还可以分组接力跳,分组成纵队跳,最后比较排列名次。在教学时不同的教材有着不同的组织方法,可采用游戏、比赛等方法,使学生感兴趣。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的教学效果。

2.体育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

2.1谈话激趣法

语言是开启心灵的钥匙,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启发思维及进行思想教育的手段。生动活泼的语言,简明扼要的点拨,直观形象的讲解示范,富有时代精神的开拓性语言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来提高学习兴趣,如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特点及用力顺序,总结了四句话“蹲撑屈臂要低头,提臀收腹身似球,脑肩臂臀顺着地,团身抱膝蹲撑起。”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做起来步步定格、动手动脑、轻松有趣。

2.2气氛激趣法

体育课堂教学与其他课的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体育课教学是通过身体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既要有一定的纪律要求,又不能太死板、过分严肃。对于不守纪律的同学“先让他笑一笑,再让他跳一跳”,先用风趣幽默的话语批评制止,效果不好再进行严肃批评,但应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不能讽刺挖苦。对特别差的学生更应耐心指导,消除他们的恐惧自卑心理,提高练习的积极性,活泼融洽的课堂气氛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3情境激趣法

借助故事情节,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随着活动情节的变化好似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乐趣,愉悦身心,提高活动能力,如“ 排雷”游戏的教学中,通过渲染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我军要占领101高地,途中要经过敌人的“密雷区”,我们的“飞虎队”,要通过爬坡、跳跃障碍、翻滚、抛信号弹、排雷、匍匐前进才能到达目的地,学生个个兴奋好奇,融入了角色中,进而从玩的心态向有意识地学习知识转化。

2.4唱游生趣法

美妙的音乐能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模仿练习、舞蹈、韵律操等配上和谐的音乐,使整个过程有情有景妙趣横生,如武术教学中,配上“中华武术”的乐曲,学生练起来就会刚劲有力、情绪高涨、趣味无穷。体育教学中运用唱游教学的地方很多,在课的结束部分大多运用唱游,优美有节奏的音乐,再伴上轻快柔和的动作,既能解除疲劳、愉快身心、活跃气氛,又能降低运动负荷。

2.5设悬激趣法

设立悬念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投掷轻物一课中,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并强调不许睁开,学生只能听见“叭叭叭”甩纸炮的声音,好奇心促使学生会偷偷观察老师的行为,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2.6游戏激趣法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游戏教学,既能锻炼身体、发展个性、开发智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在篮球运球技术中,让学生单独练习,抬头不看球,显得枯燥无味,而如果让学生两人一组,运球者看对方的手报数这一游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掌握技术又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7比赛激趣法

体育教学中,通过比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如快速跑教学中,常通过接力比赛来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再如跳远教学中,通常设立几个标志,跳得远者奖糖果,比赛哪组得的糖果多等等。比赛在营造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表现能力。

3.小结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习活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学生对体育产生了兴趣,才能使学生较好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基本技术和技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其终身受益;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教学与管理》.2005年10月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心得 篇4

教师是传授学生知识的领导者,在课堂上起着带领作用。教师倘若过于严肃,小学生就容易对其心生畏惧,害怕与这位教师接触,从而导致小学生失去学习该科目的兴趣。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关系,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多交流,与他们进行有效互动,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以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特别讲究说话的技巧,注重风趣幽默语言的运用,以此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将精力集中到语文学习活中;最后,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位学生,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教师不能因此而冷落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而应当适当地给予鼓励,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们,给这些学习差等生更多的耐心和关爱,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由于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并且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多媒体这种新型的教学设备,在课文内容中插入丰富的图像和声音,将学生带入一个动态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得到有效开发,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比如在讲授《黄山》这篇课文时,如果仅靠教师的朗读以及对内容的简单言语讲解,恐怕学生难以凭空想象出黄山真实的美景,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将与《黄山》相关的内容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再配上动态的图像和与之相符的音乐,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他们能够深入地了解课本内容,这既能使学生快速掌握课本知识,又能够让他们对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设疑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展开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原则,巧妙地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发散,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快速提升。再次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情境创设的时候,要注意迎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饥饿性格特征,使他们的探索需求能够得到满足,通过为学生建立轻松、和谐学习环境的方法,达到集中学习注意力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善于发问,以此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思考以及解决问题,提升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四、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如何对多样化教学方法进行灵活使用,通过有趣教学情境的创设,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目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狐假虎威》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内容改编成一个小剧本,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通过这种有趣的活动,快速掌握课文学习内容,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学习要点,再通过人物表演,将狐狸的狡猾形象以及动物们的恐慌情绪,都表演出来,如此教学情境的创设,既给学生提供了发挥表演才能的机会,又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五、给予学生鼓励

教师的鼓励,是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的主要动力。要想让学生保持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对优秀生的表扬是非常需要的,这有助于促进他们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对此,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尤其是对于那些后进生,应当采取适当的鼓励措施,帮助后进生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也能够通过努力,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很多教师对落后生抱以不上心的态度,对他们总是另眼相待,或者让他们课后留下来补习,导致后进生心形成不如别人的想法,久而久之,容易让他们对学习活动丧失兴趣或者是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而为了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教师就应当针对后进生辅导,实施隐蔽进行策略,维护他们的自尊心理,让他们感觉自己不比别人差,在他们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自然而然,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不断提升。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营造良好、有趣的教学情境,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毕连和 单位:吉林省镇赉县黑鱼泡镇中心校

第二篇

一、巧布疑阵,激发兴趣

语文课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清新明快的。但是如果不精心准备,不多创新,多改进,同样也会上得枯燥乏味,让人生厌,没有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新奇的事物容易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同时也会产生兴趣,就语文课来说,学习每篇新课,开始时,学生都有一种好奇心理,只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巧布下疑阵,激发其求知欲望,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学习新课前,教师不先介绍文章内容,只是说,这篇文章有两处写得最好,有三个词用得很精彩,看谁能找出来。然后让学生读课文,由于有问题在等待回答,所以在读课文时非常认真,回答问题时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教师可以借机引导学生讨论,这样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学习的热情一下子就上来,效果很好。

二、小题大做,求全责备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事看来是小,实则不然,所谓教育无小事,只有小题大做,求全责备,才能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学习才能认真,一丝不苟。如,在字词教学中,一般都认为小学四五年级了,不必认真讲解,让学生随便记。教师不重视,导致学生学不好,有的生字不会写或写别字,词不会解释或望文生义,写作文时错字连篇,用词不当,读课文不流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把识字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反复训练,常抓不懈,要从音、形、义全面理解,该记得必须记,严格要求,亲自把关,结果,学生对所学生字、生词都能准确无误地书写、解释,丰富了词汇,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学海导航,重在创新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导演”,怎样“导”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篇课文都要吃透,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要深刻,不能一知半解,自以为是,要精益求精,要用最短的时间,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导”,而重在“演”。尽管演的水平较高,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会发挥出来,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往往事半功倍。教师通过提示、点拨、疏导、解疑等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设性地进行学习。

四、质疑问难,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其实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发现一些问题,提出一些问题,才能经过讨论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开辟了“质疑问难”,即每学一篇新课,学生在处理好字词,熟读课文之后,根据不同的课文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凡是和课文有关的,只要不理解都可以问,教师逐条记录,然后分别解答。解答时,不一定都是由教师做,每一条先由学生回答,对的肯定答案,不完全的,由学生讨论补充,平时要多读书,否则就不容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对有些出乎意料的问题或是与学生共同探讨,或是当作问题留给学生思考,自己下课后再研究,然后在下一节课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释。这样做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迫使教师认真备课,刻苦钻研,博览群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五、学后一博,聚沙成塔

每个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都有所收获,但学生不善于积累,当时明白了,以后会忘掉,复习时又容易疏忽。针对这个问题,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学完一课,凡是认为是新的,原来不理解的,很容易忘掉的知识都要认真做记录,以便随时复习,这样学一课记一些,每一课都有收获。这种做法,不但对积累知识有一定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其实,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经验,努力探索,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就一定会在教学工作中有所成绩。

作者:郎旭辉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白杨沟镇中心学校

第三篇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很快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学中,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相联系,创设出学生熟悉、富有趣味性与生活性的教学情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将学习内化为一种自觉的内在行为,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

应试教育和程式化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受到束缚,精神压抑,这样会导致课堂呆板。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多关心和爱护学生。和谐、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的前提。师生关系越融洽,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就会越高。

3结合语文课程本身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文大部分是图文并茂的,通过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叙述和描写,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把学生带入到一种全新的情境中,真正让学生自己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在这些思考与感悟中,不断体验。在这种快乐的体验中,学生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很好地理解,这能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学习知识。要充分研究课文内容,结合课程特点,积极探讨与挖掘课程本身的知识因素和快乐因素,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阅读和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闸大量的阅读训练与练习。童话故事、散文小说、经典名著等,都可以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想象和体验书中的人物、情节。大量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4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通常都会有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按照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结合课程本身的实际内容,做好课前的研究与准备工作,组织好教学活动,争取做到难易适度,深浅得当。这样学生才能更有效地吸收学习内容,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在具体的操作上,教师还必须对所教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方案来开展教学工作。还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更加实用、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教学内容不仅要反映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还要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与内容。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5图示教学,启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用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示,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感触所学课文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理解程度及认知水平,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图示,采用再现全文思路逐步出图示、突出课文重点出图示、突破难点出图示、揭示寓意出图示、显示意境出图示、揭示关系出图示、再现情景出图示、展现过程出图示等方法,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思路,掌握文章的写作规则与写作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起到了很好课堂教学效果。

6拓宽渠道,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这个目标就很难实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

6.1借助古今中外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老师能结合讲解课文多讲一些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对学生学习行为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讲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故事、红军长征的故事等等。

6.2开展各种竞赛,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表现自己。学生做事情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表扬,心里会有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便会成为学习的动力。教师必须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全班同学都可以表现自己。例如,经常开展一些书法比赛、朗读比赛、作文比赛和各种游戏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学生各有所长,在众多活动中,总会有一项表现突出,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就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

6.3及时反馈,评价学习的成果,学生对自己学习成绩有迫切了解的心理。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试卷要及时批改,分发,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成果,这样可促使学生感到满足,产生积极情绪,从而促进学习的进步。

7总结

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始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语文知识内容的学习,学生的文字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和交流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与改善,这也对学生今后长期的发展与提高奠定了基础。不断培养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让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语文。

作者:杨真强 单位:建始县业州镇猫儿坪小学

第四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简析

(一)情境创设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模式。

(二)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学习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理、心理特点,适当的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实践活动,通过讨论、交流、欣赏、参观访问、操作、调查研究等活动及游戏,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索问题,发展实践能力,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情感。

(三)质疑求异教学模式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质疑求异教学模式中,就是要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和疑问,激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开展小学语文课堂多模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感环境,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多给学生鼓励,理解他们、公平地对待他们,少批评、否定他们,引导学生在愉快宽松的情境中学习。例如:《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学习了课文最后一段,教师打出幻灯片:乌鸦寂寞地站在一棵树上。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只乌鸦的神态,想一想:看着狐狸叼起肉进洞,它心中会想些什么?一男生站起来说:“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从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么,我再找去。(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我对这位学生的回答做了肯定的评价,因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有某方面的智慧,在他们遇到某个问题时,就会各抒己见。在评价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内容的对与错的判断,然后再做有效的分析。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了课文,又有了自信心,会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保持了学习兴趣。

2.形象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丰富的感情、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创设形象思维情境,让学生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好语文的情绪,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3.情境体验,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是一种模拟典型生活场景,激起学生热烈参与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例如:语文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当中,创设“接听电话”的情境环节,模拟接听电话,并向其他人转述电话内容。通过此项活动,学生参与情绪高涨,达到了口语交际的学习目的。

(二)组织活动,认真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创新教育的语文课堂中,把语文知识紧紧的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教师应根据语文活动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并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体验。例如:《乡下孩子》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通过学生历时两周的观察、调查、访问,了解乡下孩子的生活环境,并写出调查报告,最后做总结汇报。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例如,把音乐和美术带入语文课堂:音乐和美术都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应。如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古画名诗,悠扬的乐曲声牵引我们的思想走入画境,感受画中的韵律,诗文的优美,激发更强烈的感情。又如,将优秀文学作品(故事、诗歌、散文等)中优美的语言与画结合,积极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再联想,由此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这不仅使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见,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再根据不同的问题来分析,找出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之一。多模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展示平台,通过多模式的语文教学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力方面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合作、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王欢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区小学

第五篇

一、生活处处有语文,联系实际灵活教学

语文是一个极具生活化特点的科目,之所以说生活处处有语文,是因为语文学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素材,是增添感悟的源泉。首先说识字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建筑物以及公共设施上,随处可见汉字标语,学生不经意间就学习了汉字,加深了对汉字的印象。其次对于写作训练,很多感悟感受都来自于日常生活,比如,学生在感受了大自然的魅力之后,可以将自己的亲身感受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写出最具真情实感、最打动人的作文。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总之一句话就是语文完全是来源于生活的,应该充分利用语文生活化的特点,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语文生活化的特点,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及设置,让学生从生活入手,把握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这样联系实际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优化学习效果。

二、合理设置课堂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学生的兴趣需要一些活动的刺激和激发,游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充分利用游戏趣味性这一特点,合理设置课堂游戏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课堂游戏的设置,应该把握好度,将娱乐性与教学性充分结合,不能过分重视游戏的形式而忽视教学价值,也不能为了突出教学性而忽略了趣味性。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多种有趣的识字游戏。例如“,找伙伴”的拼字搭配游戏,学生分别拿着标有汉字偏旁和主要部分的卡片,通过找伙伴的形式组合起来,合成不同的汉字,最后看哪位同学拼出的汉字做多,评选出“汉字小达人”。通过游戏的带动,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在玩耍的过程中,轻松地学习语文知识,寓教于乐玩乐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

三、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主要采取小组学习自主探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并将学习成果进行评比和排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小组协作精神。在小学语文课堂采取合作探究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课文的学习是语文课的常规教学内容,将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应用到课文学习中,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成效,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上设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并通过与小组成员的言论交流凝结出最佳答案,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推动学生主动思考,强化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构建积极互动语文课堂。不仅课文学习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写作学习采用这种模式同样可以收获显著的成效,学生将写作心得与同学进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提升学生整体写作水平。汉语博大精深,写好中国字、学好语文课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尤为重要。语文是一个感性的科目,需要调动学生的感性思维,主动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所以说学好语文课尤为重要。要让学生学好语文课,教师教好语文课,应该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广泛实践,做诸多有益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爱上语文。

作者:杨利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四树小学

第六篇

一、合理引进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动画等于一体,动静交错、视听交融、声情并茂的教学优势,将它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可将枯燥死板的课文内容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比如,在学习《日月潭》这篇课文时,我就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所描述的日月潭美景以图文并茂、视听交融的方式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如清晨的日月潭飘着薄薄的雾,中午的日月潭美景清晰,雨中的日月潭好似披上轻纱……如此,学生仿佛真的走进了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中,且为之美景所陶醉了。这样,我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将游戏引入教学过程中,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好玩、好动,对于学习方面的活动,可能不会太感兴趣,但是一提到游戏,他们就精神百倍,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活力。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就可将游戏这一令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以兴致勃勃的心态投入其中。比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如一年级下册识字

(五),我们就可在总结阶段,将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和记忆的字,如,园、因、街、乌、喝、渴、瓶、渐、司、假、到、再、像、象等写在一个大转盘上(转盘在课前进行准备),课堂上,四人为一组,然后两组进行对战,对战方法为:一组转动转盘,另一组在最短时间内说出转盘上的字,用时最少且出错最少的为胜利的一组。这一游戏一经提出,课堂气氛立即变得积极活跃起来,增强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变得爱学语文、喜欢学语文,并由此促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作者:郭燕 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叙师附小

第七篇

一、多鼓励,多关怀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需要鼓励,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加需要鼓励。小学生受年龄限制,可能有些调皮,有时候做错一些事情,老师就大发责骂,这是十分错误的,为人师表,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温和教育,用好的态度来教育学生。另外,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往往不满意,对学生态度冷淡,这会使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产生自卑心理。老师对学生应该多加鼓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信心,学起来也才有兴趣。在课下,老师也要与学生多做交流,多沟通,了解学生的近期状况,给他们一些建议,这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从而以更好的态度学习这门学科。

二、创设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语言就需要来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创设一些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针对小学语文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书中的各种角色,朗读各人物的句子,中间还可以穿插一些动作情节,这会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体会和更加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课堂变得有滋有味。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游戏,但要有秩序和把握时间,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在轻松愉悦中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三、引入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谓越来越广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实验研究表明,人类在多感官刺激下对事物的印象较深刻。而多媒体技术集视觉、听觉等多感官为一体,会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语文中的一些优美景色、历史情节、人物传记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图像、视频展现出来,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欲,对语文学习的好感倍增。培养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与总结,我们应该时刻牢记教师的使命,改进教学方法,让祖国未来的花朵能够更好地学习。

作者:秦芬 单位:四川省平昌县元山小学

第八篇

一、在多样的课堂教学

学生在小学阶段期间,因其年龄较小,思考问题的方式没有形成或者固化,比较容易引导他们形成一种发散性思维,多方面看问题的思考方式。通过对画面的勾勒,吸引小学生相关的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这一阶段,情景教学法通过其独特的方式,吸引很多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变得更加的喜欢学习语文,达到我们的初始目的。老师们通过语言、图片等对相关的片段进行勾画,让学生们的眼前出现了所描绘的画面,吸引了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产生了疑惑。老师们很自然的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的方式,自己找寻答案,并且在班集体中相互交流,在充满乐趣的情景教学活动中学到了知识,也达到了老师们提高学生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目的。小学生的快乐是十分简单的,在这一年龄段简单的事情都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尤其是听别人讲述故事等事情。老师们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常常运用讲故事的教学方式降低了课堂的严肃性,让学生跟随着自己脚步,自然而然的了解了相关语文知识,减少了对学习的不耐。老师在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经常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否则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心态,使得语文的水平停滞不前甚至下降。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经常对学生的学习进步进行鼓励,让学生的学习兴致一直保持高涨的状态。通过这种方法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老师们也会心情愉快的进行教学。长此以往的采取这些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自学的习惯,达到好学、乐学的学习境界。

二、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

小学生的思维还是十分敏捷、发散的,我们要利用他们这一优势,因时制宜的设定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增加其对事物的认知。在这一教学方式中,学生对老师们所描述的事物或者过程有了真切的认知,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生活中的形象,让学生在简单中学习,不会因为学习的枯燥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小兴致的学习兴趣下,老师们再经过一系列的引导,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

三、对知识发出质疑

质疑是学生产生思考的前提。思考是起因也是结果,因为产生了疑问所以才进行思考或者因为思考对已有的结果产生了质疑。在老师们的对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教学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的质疑。通过质疑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思考,进过反复的循环过程,最后想出更加符合要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也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了这一方法。在这种不断提问不断解答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学习技巧,增添了对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思考而产生质疑,再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这一循环中,对相关内容更加的了解,从而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

四、使用诙谐语气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诙谐的语气能够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老师与学生成为朋友。在教学中,使用诙谐的语气,将传统的课堂氛围打破,压抑性降低,使得课堂氛围变得十分轻松,学习时就更加的有兴致。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都是老师站在领导的位置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比较严肃,学习效率比较低,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不高,难以达到好学、乐学的学习水平。这种和谐的教学课堂中,对学习的兴致也得到了提高,老师们也喜欢在这种情景下教学。不知不觉间知识也学到了,还觉得十分轻松,所以学生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得到了提高。从很多的资料来看,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要对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冯云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楼德镇教育办公室

第九篇

一、通过多媒体教学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日,多媒体的应用已在人们生活中普及,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大优势。故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小学生在具有声音、图像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兴趣。

二、合理利用音乐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均可以被人们谱成乐曲吟唱,故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音乐进行教学可能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音乐的广泛性,让学生产生共鸣,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音乐,不但可以很好地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下进行学习,并且可以有效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会到文学的魅力,同时还可以净化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促使其浮躁的心安静下来,静心学习。由此,教师合理科学地利用音乐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诱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学习小组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最关键的还是要学生自己发挥主体能动性的学习地位。对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沟通、讨论,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科学的小组学习,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力,继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

四、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游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进行科学的语文教学,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利用学生的天性进行教学。在小学阶段,孩子具有好玩、好动、好奇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利用游戏教学法,如此既符合了小学生的天性,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到知识。利用游戏教学法可以充分诱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以上就是笔者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所有探究,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进行有效地教学。

作者:甘华荣 单位:河北省南宫市明华学区邱村中心小学

第十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因素

低年级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孩子喜欢这位老师,学习成绩相对较好,进步也快。而不喜欢这位老师时,成绩总出现后退的情况。可见,教师在学生心理上的影响有多大。只有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有助于学生亲近老师,与老师沟通,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和培养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和培养学生们语文学习的主要手段

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灵活好动,乐于表现自己。对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比较配合,更能提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现有的条件下主要有如下几种比较有效教学方法:

1、用表演的形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表演的根本,是对角色塑造的完美化以及性格意义上的刻画。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表演要更注重学生们对故事的叙述性,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例如:小学教材里面的《完璧归赵》和《将相和》,完全可以让学生们讲两个故事合二为一组成一个舞台剧在课堂上表演,给学生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除了对文章本身内容能够深刻理解外,主人公蔺相如的勇敢机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廉颇的勇于改过、知错就改、以国家利益为重等特点更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的心智。通过这种形式更能让学生们理解的深刻。

2、用辩论的形式才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愤”、“悱”之际,即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我们引发辩论,往往是最佳时机。例如:学习《赤壁之战》一课,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题:“在这场战役中曹操该不该输?”这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无论学生站在哪个角度上谈这个问题,他都要谈到赤壁之战的过程,都要谈到赤壁之战双方胜与负的原因,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辩论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虽然辩论的内容是老师提出的各种论题,但是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更能对所辩论内容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3、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小学教育中有很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把教学内容来传授给学生们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这种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所用的语言和讲述方式因为各种原因并不一定为学生们所完全接受,通过这种方式教学的效果往往要打一个折扣。如果让学生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语言把学习的内容讲述给其他学生听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反而增加了故事的娱乐性,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成语是中华文化独特的瑰宝,可以让学生们任意选取一个成语,将成语按照自己的语言总结成一个故事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但一定要求学生们在讲故事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同学们辩论和总结。除了提高学生们的成语沉淀,学习成语中各种古人的智慧以外,更主要是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出学生们自主思考的能力。

4、通过各种竞赛和比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举行类似查字典比赛、课文背诵计时赛、书写比赛等灵活多变的小竞赛形式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查字典为例:如果只是简单的将查字典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们,因其比较呆板和单一,学生们容易感觉单调和无聊,如果让一个学生在讲台上任意写出一个字,让剩下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查字典比赛,先在字典中找到的先举手,并给与适当的小奖励。我想要比老师单纯的教查字典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们。该背诵的课文,可以选取一小段,让学生们进行背诵竞速赛。背诵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吐字不清、前后句不搭等各种小状况,都有可能引起学生们的哄堂大笑,肯定会轻松教学气氛,深化教学效果。在比赛的同时,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就培养了起来。上述几种方法,只是抛砖引玉,总结起来就是寓教于乐。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教师在课堂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方法,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应该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除了要教给学生们基本的课本知识,更要给学生们一个学习语文的“永动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培养和激发了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将学生们引入学习的康庄大道。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心得 篇5

摘要:教育应该使学生有被一种不可抵挡的吸引力(学习兴趣)诱导着学习,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而培养:故事开头,创设情景,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能强化学生的记忆,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通过游戏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兴趣;故事;多媒体;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08-01

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对所学科目的加深而产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或家长、朋友的影响加以培养,它可以因为遇到困难无法克服而逐渐消失,也可以通过帮助或辅导解决了困难而恢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了一定的方法,充分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故事开头,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每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难 以维持。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对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9加几》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题目。这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不是这样算的”“那你是怎样算的?”,他把算法说出来以后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算法很多,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3.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心得 篇6

兴趣是人们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它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是人们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推动力。而学习兴趣则是指对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与倾向性追求。它是学生内心需要学习、向往学习的一种积极肯定的认识与表现,它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那么如何采取有力的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有待研究和探讨的重大课题。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的意义

兴趣是一种倾向性的探究反射,而学习则是一种探究活动,体育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认知模仿练习,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及其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影响的情景。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势必是因为学习活动能满足学生学习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拥有轻松、快乐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从内心建立对学习活动认识上的积极肯定和乐意参加的愿望与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好感与积极向往。

从兴趣心理生理机制上来看,由兴趣引起的如何探索知识技能的大脑皮层兴奋中心与注意力所形成的兴奋中心同属大脑警觉中枢。因此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倾注很高的注意力。有学习性需求的学生必然对学习活动保持高度的注意。它的意义就在于它能有效地启动有关认知学习器官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促使学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学习,促进学生凝思、凝想,想练结合;加快学生思维连接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不可缺少的一个心理条件与前提,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实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不可忽视或放弃的重要教学原则,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一个重要阶段和保证来抓。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因素

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体育教学与锻炼中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体育只不过跑跑跳跳、玩玩而已,没有什么可学的;认为身体锻炼和不锻炼效果都差不多。有了这种想法,体育课堂上对自己就不会严格要求,难以产生浓厚的体育学习兴趣。

2.2 教学内容简单、陈旧,组织教法单调呆板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简单,陈旧,组织教法单调呆板,教师讲课质量保证不了,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索然无味,不感兴趣。

2.3 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性

在体育教学中的任何一个教学班里,由于学生的体育基础及能力各不相同,差异较大;尤其是刚入校的新生,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而各个学校对体育重视的程度,授课环境、条件、场地、器材、设备等都不同,差异就更大。例如,不知道“蹲踞式起步”,不知道“三大球”的大有人在……。那就更谈不上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了。

2.4 部分学生体质较弱,体育基础较差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遇到一些体质较弱、体育基础及其能力较差,或因身体肥胖等的特殊体型的学生,学习感到困难,跟不上教学进度,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使这部分学生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失去自信心。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便会丧失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不断认识,逐渐培养起来的。同时,学习兴趣有浓厚的情绪色彩,易受干扰,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诱因成份。因此,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之健康发展,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与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下面就针对上述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主要因素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3.1 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的正确认识

体育教学中,加强教育、诱导、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讲授教育,如采用报告、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教育学生真正了解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体育的目的、功能及锻炼价值等,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3.2 不断丰富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增加趣味性和实效性

学生对学习活动是否有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习活动中教学内容更新的程度和组织的趣味有效性。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意选择一些趣味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使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多样有趣、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新颖多变,不能总是老一套。如准备活动老是“慢跑+徒手定位操”,学生便会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效果自然也不会好。如果能结合基本部分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花样”跑、活动性游戏以及双人操等练习手段,学生的情绪就会高涨,效果也就大不一样。还可以将以往已掌握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自编一套操在上课前的准备活动上轮流带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组织教法的严密紧凑、一环扣一环,使学生做完上一练习,就盼着做下一练习。

3.3 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人因材施教,做到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的体育基础、素质水平、心理品质、接受能力等各不相同,为照顾学生这些特点和差异,培养兴趣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区别对待,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多数学生提出学会、掌握某一技术动作,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的要求;特别应当注意的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由于怕自己的成绩差被别人看不起,怕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等。所以这部分学生信心不足,以致缺乏体育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对他们降低难度要求,帮助鼓励和耐心辅导之外,还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他们的练习内容,选择好突破口,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就拿“支撑跳跃”教学来说,教师可采用分层次水平的方式组织教学,以越过山羊为层次水平一,以越过中跳箱为层次水平二,以越过高跳箱为水平三。同时,在学习前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自由选择某一层次水平的练习方式进行学习,掌握并有效的完成后便可进入高一层次水平进行学习。这样,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逐一实现并达到了“支撑跳跃”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以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形成。

3.4 适时准备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予以鼓励,增加趣味性和针对性予以激发兴趣

体育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渴望学会,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因此“学的会”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诱因。如果学不会,便会丧失信心,也就无兴趣而言。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意选择一些趣味性和针对性较强、易学易练的技术动作或运动项目,并注重教学手段、教学步骤的合理运用。例如: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增加一些有趣的球操,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玩球”的过程中使 双手特别是左手的功能得到加强。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进步,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3.5 充分发挥兴趣的迁移作用,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对某一个项目具有相对稳定的兴趣之后,通常不会使兴趣很快消失,而会使兴趣改变、扩大和巩固,从而产生与高水平的认识活动相适应的兴趣。如在羽毛球教学中,学生对技术技能学习的兴趣较浓,而对素质不感兴趣,为此,在必要的时候可让他们进行教学比赛,当他们在球场上感到移动迟缓、跳起扣杀高度不够、力量不足,打满全场体力不支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受到技术技能掌握虽好,素质、体能不好也是不行的。于是他们就会去练力量、练速度、练弹跳、练耐力等,从而不知不觉的把兴趣转移到素质、体能练习上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这种迁移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有些兴趣的迁移是很困难的,如喜欢打篮球的人很难把兴趣迁移到打棒球上(如乔丹)。因此兴趣的迁移是一个艰巨、复杂的过程,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3.6 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和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感染力与成就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任何美的东西能激发起人们的遐想和情趣。而体育教学中的美不仅反映在动作上,也反映在场地与器材的布置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做到场地干净,画线清晰,器材放置井然有序、艺术雅致。必要时可设计多种图案和标记,使其符合审美要求。这样可使学生赏心悦目,受到美的陶冶,增强美的感染力;使学生见景生情,达到跃跃欲试,主动积极锻炼的效果。同时为了巩固已形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在课外得以施展与运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十分明智有效的。实践也证明,为了学习更多、更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学生也就会信赖组织安排的各种体育学习及练习活动,更喜欢参加这些活动。如奥运会、世界杯等体育比赛,尤其是有中华健儿参加的比赛,应积极引导学生观赏比赛的电视实况和录像,关心比赛的进程和结果。同时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体育教学和比赛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情操、道德、组织纪律和意志品质的教育,给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品质等方面以良好的熏陶。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因此,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产生兴趣,体育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才能使学生较好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心得 篇7

1. 导课方法多样,学生兴趣不断

一堂语文课的导课好比电影的序幕,好的导课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概括课堂内容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常用的导课方式有下面一些:

(1)设置悬念。小学生有充分强烈的求知欲,更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地求知,有的学生甚至对未知的东西不得答案誓不罢休。因此,导课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一下子就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正如孔子所言:“引而不发,跃跃如也。”例如,在讲《 中彩那天》一文时,我在导课时设置一个悬念:“中彩之后平常人都很高兴,可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中彩之后反而神情严肃,毫无喜悦之情的中奖者,你们想知道其中原因吗?”该悬念诱引学生不断地探索、解答,整节课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取得很理想的教学效果。

(2)讲小故事。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快是不争的事实,故事为小学生所喜闻乐见,一个小故事,特别是在上下节不同学科转换上,往往能够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能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学习兴趣。如在讲《 尊严 》一文时,我先讲了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嗟来之食”的故事,以这个故事开头,激发兴趣,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3)用活动式开头。活动式开头往往也能较好地转移学生注意力,从而培养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常见的活动式导课有猜灯谜、诗朗诵、小测验、唱童谣等,小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这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千万不要浪费。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导课,是成功的一半。

2. 优化教学情境,兴趣盎然

科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持久性较差,也就是现代所说的注意力疲劳,一节课四十分钟,如果仅是教师讲和学生练,很多学生在后十分钟甚至后十五分钟容易出现注意力疲劳,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因此,优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益。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环境的捷径,现代化教育手段综合了声、光、电等先进媒体手段,提供了声频、视频等辅助教学设备,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平实,能从视听方面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应擅长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情境。

如教学《蟋蟀的住宅》,教学中,利用一些视频音频资料、PPT课件等,将蟋蟀如何选址、挖掘以及精心修建住宅的整个过程以鲜活的动画形式呈现出来,使教材中静态的文字立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学生对蟋蟀辛苦和“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体会就更深入了一层,从而达到寓品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同时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如寓言、传说、神话等)故事性强,感染力大,符合少年儿童口味,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以演助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等这类体裁的课文时,让学生先自学课文,准备有关资料,再分小组讨论编排课文剧,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潜能,引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课文剧的编排和表演,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得投入,效果良好。

3. 建立评价机制,学生兴趣持续

众所周知,小学生表现欲强烈来源于对成功的一种心理体验,成功的体验是最大的兴趣动力。一个好的小学老师不应该吝惜他的表扬。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时给予表扬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当然,这种表扬并不能局限于物质方面,而应侧重于精神方面,有时一句轻轻的赞赏,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赏识的动作等都能起到极为重要的鼓励作用。如我在讲《巨人的花园》时,让同学们找出花园的四次变化,从中体会到什么?有的说,孩子们很调皮,有的说巨人很凶……我都给予点头肯定。有一位同学说:“孩子可以带来快乐,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我当即向她翘起大拇指。同学们把羡慕的眼光都投向了这位同学。

当然,为了有效地激励学生,巩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必要健全长期评价机制,如语文作业评价标准,语文听、说、读、写星级评定标准,过程检测标准等,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我因人而异,制订了分阶评价标准,即根据每人的现有水平、现有能力设定不同的评价目标,只要能达到目标均给予充分表扬。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心得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

1 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1.1 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1.2 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3 创设游戲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数学新知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数学新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2 使用学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数学新知兴趣

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调动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兴趣。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联系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动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3.1 直观操作。通过直观操作,可以增强小学生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思维活动。人的头脑是思维活动的机器,而兴趣是启动思维机器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生动形象,适合儿童发展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教具、学具的使用。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可让学生动手折纸,亲自“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丰富而生动的感性困难材料,引导学生操作学具,通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拼一拼、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3.2 亲身体验。体验成功,可以发展小学生学习兴趣,兴趣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会逐步加深,在活动中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会使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兴趣也会随之产生和发展。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其力量就越来越大。学生的点滴进步他本身有时是觉察不出的,这就需要老师给予肯定、鼓励、表扬,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答对了,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在他的心里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就能更加发奋学习的增强自信心,进一步产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4 结束语

上一篇:县畜牧业发展情况汇报下一篇:北邮国际学院课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