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课教学

2024-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野外生存课教学(通用9篇)

野外生存课教学 篇1

蒋周青

这学期的有野外生存体育课,在伴随着两天一夜天池峡谷的野外拉练的完成而宣告结束。在这一学期的体育课中,作为研究生一年级的我能够和大二的同学们一起上这门地质大学最具特色的精品课而感到高兴和幸运。

在体育课上我们成立了“野草”队一行九名成员,可能是因为是学长的关系我很荣幸的被推举为队长。这是一个团结向上的团队,在各个队员们身上我看到了激情、青春、团队、个性、忠诚、活力等优秀品质,有点像几年前刚踏入校园不久的自己,不过比那时的我更懂事一些。

在接下来的每周五上午的体育课上邓军文老师都给我们介绍新的知识,训练和练习新的拓展技能。无论从课前的热身还是各种实地指导训练,邓老师总是能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给我们上课,他那认真负责不厌其烦的治学态度及积极乐观的可能这是这野外生存课最需要的,也是他想潜移默化传受给我们的人生态度。

在学校的体育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各种野外生存课所需要的技能及各种装备的选择及应用。首先需要有强健的体魄这是生存的基本保要证,其实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这能让人在严酷的环境中更容易的度过,最后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往往是在极端条件下决定生存与否的关键。以上三点我认为是贯彻整个体育课学习的主旨,各种各样的训练及活动是围绕以上三点来展开的。野外生存课也像一般体育课一样都要进行学生各项体育测试如跳绳、50米短跑、1000米及2400米长跑、肺活量、铅球等,同时还进行了特有的如齐心协力、大河之舞等团队测试项目。但是最能体现这门课特色的还是各种拓展项目的训练及最终的野外拉练。在期间我们的“野草”团队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基本功学起,最初是各种绳的绑法从 “步林节”到“双八字节”然后就是熟练攀岩的“五步”保护法及其他保护技能。在课上与课下我们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成员都认真完成了岩降、攀岩、翻越障碍网、断桥、空中抓杆等基本野外项目。在这些训练过程中很多都是第一次尝试,在一些自己之前认为恐惧的地方大家成功的战胜了内心的恐惧。作为我自己回想起来也觉得心绪难平静,在高空上做各种动作安全只是系于一根绳上的情况下我完成了看似很恐怖的事情,这是很值得回味和骄傲的事情,因为我战胜了自己内心的害怕和不安。虽然也有遗憾的地方,但是我更确定了一件事情:专注于自己要完成的事,时刻告诫自己我能够做到然后就去做那么结果就会是和自己想法一样;假设对自己有所怀疑,没做之前就想到失败的情况那么就会越想越怕越怕越不敢去做,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这次体育课最后一项也就是最让学员期待的一项就是为期两天一夜的野外实地生存实习。这要求我们第一次在户外的帐篷中过夜,同时自己解决一顿晚餐。整个拉练过程中我们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了“天池峡谷”的登光明顶预热活动、自己制备出了威力强大的弓箭、完成了惊心动魄的40米高的悬崖岩降、体验了实地攀岩的艰辛与乐趣、自己搭建了自己的帐篷、自己生火解决了晚餐问题、在寒冷与狂风大作的山谷中度过了兴奋与紧张的一夜、最后成功的完成了海拔1000米高的原始树林的深度穿越。这次野外拉练让我心情激动同时又精神宁静,它所带给自己的影响将会被慢慢淡化,但是美好的回忆将会永远存在脑海中。

野外生存课教学 篇2

一、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通俗地讲就是“备课”, 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周密而细致的教学准备,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通信野外课的教学准备与理论课有很大区别, 不但要备所教内容的基本知识、设备、工具, 还要备教学场地。比如, 在讲授电台的操作与使用时, 空旷平坦地与丛林、沙漠和市区等大不不同。另外, 野外课课前须统计好上课人数与装备数量, 根据学员的基础做好合理分组。对装备课前应做好检查、调试和维修, 确保上课时可以正常使用。更为重要的是, 作为一名教员, 不论对所教的内容多么熟悉, 上课前一定要先自己练一遍, 做到胸有成竹, 力求万无一失。

二、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通常按照理论提示、讲解示范、组织训练、考核讲评等步骤进行。

一是理论提示。理论提示是通信业务教学的首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深度。根据教学大纲, 细化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难点内容, 讲精, 讲透。在实施每个训练科目之前, 教员有针对性地提示有关理论。使学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抓住野外教学拥有直接的教学资源这一便利条件, 紧密结合示教装备, 做到理论与实装相结合, 为实装训练打下基础。

二是讲解示范。这个教学环节, 教员要把自己正规、娴熟的操作动作展示给学员看。通常一个准确、鲜明的手势, 往往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甚至能说明难以口述的问题。示范操作的目的不仅仅是展示操作的过程, 更重要的使学员, 从操作动作中获得直观印象, 并通过模仿练习逐渐掌握操作技能与要领。教员清晰、准确的示范往往达到使深奥的问题通俗化,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在示范演示时, 注意不能演示全过程, 这样学员只看热闹而不动脑筋。应根据装备性能的特点, 采取创设悬念的方法, 引导学员主动思考, 提高学员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例如, 学习TBR-121C跳频电台操作训练时, 可以先演示定频通信操作,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然后要求学员根据理论讲解进行跳频通信操作与训练, 那么应如何进行参数的设置、修改和查看, 就需要学员来思考和操作。通过这种方式, 使理论教学与野外教学两种相得益彰、互相补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是分组训练与跟踪指导。分组训练与跟踪指导师通信野外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也是占教学时间最多的一节。野外课教学重点是学员自己练习, 教员跟踪指导, 及时发现与解决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一) 加强操作训练时的安全教育

由于通信野外课操作训练时, 有较多的项目存在不安全因素。比如电台开设时, 如果操作不规范, 就可能引起设备器件损坏, 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人身安全。所以教员在跟踪指导时, 适时进行安全管理, 提高学员安全意识。

(二) 突出重点, 增强训练针对性

不同的训练周期, 指导的重点不同。比如在单装训练阶段, 指导的重点是检查学员操作要领掌握的情况, 参数输入是否正确。而在综合组网训练阶段, 应检查预案是否合理, 各装备连接是否正确, 通信网系各要素按规定工作。最后应以沟通联络的实际效果来论证预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例如, 学习TBR-143D型炮兵连阵地通信系统时, 可以先演示对上的有线连接, 形成有线通信联络, 起到引导的作用。然后要求学员进行对下的有线、无线通话联络, 那么应如何配置、要素之间应如何连接以形成炮兵营、连射击系统, 需要学员来思考和实际验证。

四是考核讲评。考核是通信野外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是激发学员学习动力, 提高训练质量的有效手段。考核的目的, 一是检查训练效果和学员对授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实现以考督训的目的。二是通过考评发现问题, 教员吸取经验为下次野外课做好准备。

讲评是对学员学习训练情况的全面分析。小结讲评应做到目的明确、简明扼要。一要总结训练内容。教员对训练内容要进行回顾与总结, 指出重点难点内容, 加深学员的印象, 巩固学习成果。二是讲评训练情况, 教员要对训练情况进行讲评, 不但总结训练中的优点, 更要指出训练中的不足及克服的方法, 以及今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小结

每次训练完毕, 都有组织学员清理训练场地、检查清点设备和资料, 对于损坏的物品要做好标志和记录, 及时上交通信装备仓库, 为下一次训练做好准备。野外课的收尾工作比较繁琐, 需要精心组织。当然, 在实际的教学中, 不但要注意每个环节的具体落实情况, 还要注意教学环节中的相互联系, 合理安排各环节的所需时间。相信只要把握好以上环节, 对提高野外教学质量将大有裨益。

摘要:野外教学是增强学员综合素质, 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搞好野外教学, 要在理论提示、讲解示范、组织训练和考核讲评等几个阶段上下功夫。

退役冠军们的“生存课” 篇3

湖北游泳运动员严蕾最后一个交卷时,其他人都已经陆续离开。一百多字的段落里,严蕾写道,“感觉内容也不会太官方,很亲切,很牵动我。对于其他现役、退役或经商的性质人士,希望也可以提供相应帮助,我们面临的是多项选择,所以请帮助运动员。谢谢。”

看得出来,运动员的教育程度并不高,字句不太通顺,但意思清楚:她在退役步入社会前,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导,她愿意参加这类培训。这也是所有听课运动员在现场发言时表达的意思。

这个湖北省体育局举办的“2011年湖北省运动员职业发展培训班”,12月10日、11日开课两天,具体培训由“冠军基金”负责,这是中国首枚冬奥会金牌获得者杨扬发起的公益组织。

这个项目的目的是帮助运动员有效地管理学习、训练和日常生活,为退役后的日子做好准备,让他们离开运动场后可以尽快转换身份,并且有能力自食其力地生活。

“今天就要对未来打算”

美国人Patrick Glennon负责其中半天课程,他工作于全球最大的一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该公司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职业发展项目的支持者。

“我希望告诉运动员,你们不光是产生金牌的机器,还是自己人生金牌的拥有者。”Patrick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句话对于以举国体制打造金牌数量的中国,似乎更有意味。

从2005年开始,Patrick已在全球培训过三千多名运动员,“退役的问题是所有运动员都要面对的,有的橄榄球球星,有钱有名,退役后依然找不到自我。”他说。

讲课的内容是一套全球通用的完整课件。为方便中国运动员理解,Patrick调整了其中的一些内容。

“你们每个人当运动员时都有梦想,但不能停留于此。你们从退役到退休,还有35年的工作时间,今天就要对未来打算。我来这,就是为了激发大家退役后仍能保持当运动员时的激情。” Patrick手舞足蹈。

也许因为他讲外语,内容又有些抽象,效果并不太好,听众没什么反应。

这时,高红走上前,接过话题。

这是上课前商量好的。Patrick担心过沟通问题,他交代在现场协助培训的高红和杨威,“只要你们觉得合适,可以直接讲。你们的故事肯定更生动,可以引起共鸣。”

高红是女足“铿锵玫瑰”一代的主力门将,成绩辉煌。杨威曾是中国男子体操的领军人物,现担任湖北省体育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Patrick的意思是,你们都有梦想,所以才能坐在这里。”高红说,“想一想,你们曾经的目标可能是代表县里比赛,实现了,然后希望代表市里,也实现了。你们都是一级一级被选拔上来的,过往有很多次成功,这就是你们的特征,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

高红的话很有感染力,现场听课的运动员开始纷纷议论,他们认同对自己这样的评价。

近4个小时,通过各种讲解、游戏,Patrick努力让大家认识到,运动员这个职业多么了不起,只要用心准备,退役后也能取得在体育场上一样的成功。

分发给运动员的培训材料里,列出了31项运动员可能会拥有的独特个性,如:有纪律的、好竞争、忍耐和坚定等等。Patrick让大家看三十秒,然后将所有人分为4组,每组都要写出自己认为的运动员拥有的品质或特征。

写毕,各组代表大声念着,每个组都写出了不少材料中未提到的特征。“我也是第一次意识到运动员这么特别,以前真没有仔细想过。”射击运动员贺帅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各级体育运动队,一般都会给运动员做培训,但大都集中在运动员即将退役前,或是退役重新被体育系统聘用后。

“这个培训,实际就是把我们以前在运动员职业转换期的培训提前了。”一直旁听培训课的湖北省体育局人事处副处长戴成宝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过去还是有观念的问题。在役培训,怕影响他的情绪。现在看来,在役时就要引导他,为将来重新选择职业做前期准备工作。”

开始尝试和两次写“检查”

在国内,运动员是宝。

在役时,只要做好训练,出成绩,衣食住行全不用操心。这种保姆式的“圈养”教育为运动员服役减少了诸多负担,同时也使他们在成长阶段失去了很多体育场以外的历练。

引进这个培训计划的冠军基金发起人杨扬也是如此。

2006年冬奥会后,杨扬退役。按照先例,作为中国首枚冬奥会金牌得主,杨扬很可能会留在体育系统工作。“那时候我不确定,留下来是不是我想要的。和普通运动员一样的问题,就是迷茫。”杨扬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大多数运动员退役的年龄,是普通人事业起步时。退役重新选择,但下个方向在哪?运动员长期专注一件事,对其他事情不了解,像我想尝试新的东西,但又没有把握。”

很多运动员退役后并不明确自己要干什么,有人投资不顺;有人找的工作不合意;有人不愿从学校毕业,回避进入社会;还有人成为体育官员,希望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施,但在改革步子不大的系统内,他们充满激情的发言,通常无法付诸实践。

随着北京奥运会筹办,杨扬进入奥组委工作,忙碌的两年,自己没细想将来。

2008年,杨扬在香港注册北极星慈善基金会,针对青少年体育教育。汶川地震后,她所做的一些培训活动让自己看到了这类公益培训的效果。2010年,杨扬高票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多次出席奥委会会议,让杨扬开始关注国际奥委会运动员职业发展计划。

这个项目在三十多个国家开展,因种种原因,在中国尚未成行。

结合自己做过公益培训的经历,杨扬找到国际奥委会,希望尝试以慈善基金会的方式在中国推广该项目。对方说,如果这样,就开发了新的方式,但只要在中国做,就可以。

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通过亚奥理事会运动员委员会邀请,杨扬和李娜、王雁、董震、钟倪五人开始进行中国运动员调研。为了使数据真实,5个人没有将问卷交到运动队分发,而是到运动员村的食堂直接找运动员,匿名做完即收,共收回五百多份。

最后,五人做出了长达七十多页的《中国优秀运动员职业生涯过渡调研报告》,报告显示:79.8%的运动员认为退役后求学、就业的主要困难在于文化课基础低,而97.2%的运动员有意愿参加职业培训。

“调研还可以看出,运动员对国家已经制定的运动员保障政策不了解。”杨扬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些还是现役的,退役的运动员一下和这个系统脱节了,更找不着门了。”

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领导看了报告后,批示支持启动运动员职业发展计划。

2011年,北极星慈善基金会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同设立冠军基金。某网站和某运动品牌承诺为冠军基金捐助三年。

第一次做培训,按照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相关规定,杨扬提前两个星期打了报告,但因各种原因,报告一直未批复。这时,培训老师Patrick已订好飞往中国的机票,运动员等多方面协调也已完成。培训时间、场地如做变动,活动将迟迟无法开展,于是,杨扬先垫了费用。

培训结束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相关人士说,“报告还没批,怎么能先花钱。”

为此,杨扬写了一份检查。

“为了使程序少一些,有时我们要在违规不违心的情况下做事情。”杨扬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冠军基金成立7个月,为了尽快开展培训,杨扬已写过两次检查。

要引导运动员对退役后的思考

2011年5月成立的冠军基金已做了4次规模不等的中国运动员职业发展培训。在武汉的这一次是规模最大的。

在此之前,没有媒体旁听过培训课程。“冠军基金做的事情,不是政府做不了,而是我们做一种新的尝试。”冠军基金发起人杨扬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直没有宣传冠军基金,是希望一步步好好做,“不是要得到社会对运动员的同情,也不希望媒体借题挖丑。这个项目应该争取体育总局和运动员的信任,这才是最重要的。”

信任只能逐步建立。

2011年9月8日和9日,冠军基金在中国财经大学为体育管理学院退役运动员班开展首次培训,接着在杭州开展第二次培训,两次培训都得到了体育总局的支持。

杨威也主动找到杨扬。这位曾经的明星运动员刚出任家乡湖北省体育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不久。“我知道运动员特别担心这些(退役后转型)。你不解决后顾之忧,怎么能让人安心训练。”5岁开始练体操,28岁退役的杨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的想法,如果一个月培训一次,或两个月一次,每次45人,一年下来多少?对于一个省来说,这是很好的事情。”

这类联系培训的邀请多了起来。原计划今年只做两场培训的冠军基金已经“超额”。冠军基金承诺,凡是国家注册的运动员,不分项目,无论成绩,都会给予帮助。帮他们认清自己、缩短退役后迷茫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和渠道。

如果培训的请求不断增加,冠军基金很难应付。

2011年11月,中国奥委会成立运动员委员会,这也是中国奥委会对接国际奥委会架构的最后一个委员会。杨扬被任命为首任主席。

运动员委员会有12名成员,其中6名运动员,其他人则是几个相关司的领导。“这是比较务实的设计。”杨扬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如果委员会里全是运动员,那又是抱怨一通问题。有了相关司领导加入,就有了一个沟通平台。”这便于与主管领导推进运动员培训事宜。

国内运动员的退役保障,很长时间处于包分配工作状态。改革之后,多数地方采用一次性经济补偿、自主择业、推荐入学、组织考核后聘用进入体育系统等方式。

但由于很多队员不善理财,退役后很快就将本就不多的补偿款用光。在第二种方式中,由于信息不畅通、学校意愿等原因,很多队员无法找到合适的学校,运动成绩不理想的运动员念大学更是困难。而第三种方式,更是被很多人认为有许多道不明的问题。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了运动员保障处。但在国内,从才力到邹春兰,再到张尚武,每次被曝光的运动员退役后的窘境都成为社会焦点。这使得运动员退役保障、职业培训等相关话题被一些人看做敏感议题。一些运动队长期给队员灌输心无旁骛夺金牌的观念,让队员无暇顾及退役后的计划。

“你重复一下他(前一位运动员)回答的问题。”栾林对一位一直在玩手机的运动员说。该队员答不上来。和所有课堂上一样,运动员培训也有走神、玩手机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年纪较小的队员。

“心不在这里,等于白训,浪费时间。”栾林有些生气。栾林是国内著名的人力资源专家。在武汉第二天的培训课,由他讲解写求职简历、面试的技巧。

比起前一天Patrick的课程,这天的内容更实用些。课后,还有正在求职的退役运动员向栾林咨询更具体的问题。

“我们对运动员了解在逐渐加深。我们要摸索一种培训的针对性。”栾林已经第三次培训运动员了,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特别是小队员,要尽早帮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启发式的引导他们对退役后的思考。”

但这点恰恰是最困难的。

“中国运动员都是喂大的,很多人都是被动训练、学习、成长。像高红、李小鹏等人第一次听完课马上就能反馈,但是很多普通运动员常常就要有理解的过程。我在想怎么培养他们主动的意识。”杨扬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很快,吴岩(化名)就将进入某体育品牌专卖店实习。

吴岩曾是亚洲田径冠军,退役后几次应聘大学和初中体育老师都未成功,最终成了公交售票员,但她不喜欢这个工作。“得的冠军都是过去的光环,但她不适应这种心态的转变。一开始想怎么能让我去下基层干活呢。她没想过,起飞一定得从地上开始。”给吴岩一对一培训的栾林说。

吴岩曾抱怨,“杨扬姐让我去卖场”,也曾一味想出国留学,虽然条件不够保送、外语也不佳。

冠军基金的培训,并不是直接给运动员工作机会,而是为他们提供实习岗位。让运动员有体验职场环境,也让企业更多了解运动员,接下来就只能靠他们自己努力。

《 野外定向》的教学反思 篇4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在七年级“地图”一节的学习中,基于这个准则拓展了“野外定向”的内容。

学习准备:罗盘仪、手电筒(阳光)、竹签、手表、简易星座图等

学习过程

1、设问:

你在野外迷过路吗?迷失方向,对一个沉着坚定的人来说并不足畏。古语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迷途时,只要冷静分析,并根据日月星辰等自然界的一些特征判定方位,坚定信心,一定会突破“山重水复”的包围,进入“柳暗花明”的境地。如果迷路了,有哪些确定方向的办法?

2、各小组讨论5分钟。

3、派代表回答。

要求上来回答问题的学生既要说方法又要演示自己的好办法,证明自己的方法确实可行。

4、归纳总结:

如何正确地辨认方向,基本方法如下:

A用罗盘(指北针)定方向:

罗盘指针指向“北”或“N”,这个方向是磁北方向(与真北方向有一个偏差角度)。

B用手表指针定方向:

方法①用手将带指针的手表托平,表盘向上,转动手表,将表盒上的时针指向太阳。这时,表的时针与表盘上的12点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方向就是南方。

方法②将你所处的时间除以2,再在表盘上找出商数的相应位置,然后将这个数字对准太阳,表盘上12点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如上午10点,除以2,商为5。将表盘上的5点对准太阳,12点的方向即为北方。北方一旦确定,其他方向就一目了然了。但要记住,如果是在下午则应按24小时记时法计算。如下午4点,就要按16点计算。用这种方法求方向不亚于指南针的准确度。(以上的时间为地方时)

C用北极星定方向:

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向。北斗七星也就是大熊星座,像一个巨大的勺子,在晴朗的夜空是很容易找到的,从勺边的两颗星的延长线方向看去,约间隔其5倍处,有一颗较亮的星星就是北极星,即正北方。

D立竿见影定方向:

在晴朗的白天,用一根直杆,使其与地面垂直,插在地上,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一个阴影。把一块石子放在影子的顶点处,约15分钟后,直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另一处时,再放一块石子,然后将两个石子连成一条直线,向太阳的一面是南方,相反的方向是北方。杆越直,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

E用景物定方向:

独立大树的树冠茂密的一面应是南方,稀疏的一面是北方。另外,通过观察独立树木的年轮也可判明方向。年轮纹路疏的一面朝南方,纹路密的一面朝北方。山地积雪融化的一侧定是朝南方的。值得一提的是,人们熟知有“独立大树通常南面的枝叶较茂密,北面的枝叶较稀疏。”“独立树树桩的`年轮,通常北面间隔小,南面间隔大。”的说法,但在实际中却是较复杂的。1945年,原苏联人M·贝里亚可夫经过系统观察之后指出:“不能用树木枝叶和年轮判别方向。树叶繁茂通常不是在南方,而是在自由空间的一方。就独立树而言,除阳光以外,风和其它因素亦有巨大影响,以此判别方向往往不可*。同理,即使是独立树的年轮也不一定在南面宽;对年轮宽度有影响的不单是太阳,还有风;此外,年轮宽度还有垂直变化,在不同的高度切断树木就会获得不同的结果。”据实地观察证明,贝里亚可夫的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如宁夏贺兰山山谷中的独立树受常年风向西风的影响,枝叶全部朝向东方,而不是南方。

F……

5、教师点评:

利用自然界特征判定方位时,要特别注意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千万不要生搬硬套。在辨别方向时,务必注意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互相补充、验证。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在掌握共同规律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各地区的特殊规律,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

本案反思:历来,教师都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来授课。“野外定向”在湘教版中只是辅助课材,我们在学习中发现学生对此有着浓烈的兴趣,加上这部份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实际生活特别有用,我们毫不犹豫的把它定为重点。在学习方式上,这节课既有生生之间,也有师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学生有了更大的空间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在讨论交流中学习,这种跟生活实际结合的问题经过学生在民主、活跃、热烈的气氛中交流、讨论,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小组成员不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这样一方面可促进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社会情感和行为的形成。

本节课的困难之处在于天气的不稳定,遇到非晴天,几种定向办法就没法实验,单纯的理论学习不利于定向方法的掌握,造成平行班级的进度差异。

另外需注意的是要求学生带指针手表,非电子表,以便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秭归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报告 篇5

目录

第一章绪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地层...........................4

第一节上元古界.........................4

第二节下古生界.........................4

第三节上古生界及第四系.......................4

第三章岩石...........................4

第一节岩浆岩......................4

第二节变质岩......................4

第四章构造...........................4

第一节褶皱..........................4

第二节断裂..........................4

第五章矿产...........................4

结束语..........................22

附图Ⅰ秭归县泗溪日月坪南华系莲沱组实测地层剖面图(1∶1000)...........22

附图Ⅱ秭归县泗溪日月坪南华系莲沱组实测地层柱状图(1∶1000)...........22

附图Ⅲ秭归县冀家湾-横墩岩地层构造信手剖面图(1∶5000)..............22

附图Ⅳ秭归县雾河填图区地形地质图(1∶5000)...............2

2第一章绪言

实习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交通(图1-1 实习区交通位置图)、地貌特征、水系、气候概况、工农业概况

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实习范围及内容、起止时间、组队情况、指导老师、完成工作量(表1-1 实习工作量一览表)

(分段叙述,不列小标题)

第二章地层

概况:实习区主要发育地层简单综述

(实习未见到的地层不描述)

由老新依次描述

第一节上元古界

小叙(总体描述)

一、南华系

1.莲沱组(Nh1l)

2.南沱组(Nh2n)

二、震旦系

1.陡山沱组(Z1d)

2.灯影组(Z2dn)

第二节下古生界

小叙(总体描述)

一、寒武系

1.岩家河组(Z2∈1y)

2.水井沱组(∈1s)

3.石牌组(∈1sp)

4.天河板组(∈1t)

5.石龙洞组(∈1sl)

6.覃家庙组(∈2q)

7.三游洞组(∈3sy)

二、奥陶系

三、志留系

第三节上古生界及第四系

小叙(总体描述)

一、泥盆系

二、石炭系三、二叠系

1.梁山组(P1l)

2.栖霞组(P1q)

3.茅口组(P2m)

四、第四系

第三章岩石

总体描述

第一节岩浆岩

总体描述

(岩体由老新 依次描述所观察到的岩体,包括岩体分布位置、岩性描述、岩体特征)

一、茅坪复式岩体

1.兰陵溪岩体

2.太平溪岩体

3.堰湾岩体

4.东岳庙岩体

二、黄陵庙复式岩体

1.三斗坪岩体

2.青鱼背岩体

3.小滩头岩体

第二节变质岩

总体描述

一、区域变质岩

总体描述

描述几种实习中见到的主要变质岩岩性特征

二、动力变质岩

1.角砾岩(小渔村组变质岩地层破碎带中)

2.碎裂岩(三斗坪岩体中破碎带)

第四章构造

总体描述

区域构造(黄陵穹窿)

第一节褶皱

总体描述

一、上冀家湾陡山沱组二段(Z1d2)倒转向斜二、九曲垴陡山沱组三段(Z1d3)平卧褶皱三、九畹溪覃家庙组(∈2q)平卧褶皱

重点)(第二节断裂

总体描述

一、断层及其组合1.崆岭群小渔村组变质岩中断层

2.横墩岩隧道西岩家河组内地堑

二、节理

1.火炬状节理

2.雁行式节理

3.剪节理(陈家冲)

第五章矿产

总体描述

一、内生矿产

1.月亮包金矿

(为太平溪岩体侵入到变质岩中形成。平均品位为30~40g/t,最高达400g/t)

2.周坪重晶石矿

(热液充填泥盆系地层褶皱转折端张节理中形成重晶石矿)

二、外生矿产

1.煤:主要产于二叠系梁山组(P1l)地层)

2.铁矿:主要矿石矿物为鲕状赤铁矿,主要产于泥盆系地层

3.石灰石:矿石为厚层灰岩

(平湖水泥厂)

结束语

对实习的总结和评价,包括3个方面:

收获和认识

(简练地肯定实习中的主要成绩、新的认识、新的发现)

存在问题及建议

(叙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对实习站的建议)

致谢

(对相关帮助的人表示感谢:带班老师、带课老师、后勤、组员)

(分段叙述,不列小标题)

注:

各章须另起一页;

《人的生存离不开水》教学反思 篇6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主体参与,开放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另外,科学课程具有的开放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因此,本节课我以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为载体,从时间、空间和学习内容上进行拓展和延伸,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本课一开始,我就借助课件展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欣赏美丽的水体”,美丽的景色并组织学生朗诵诗歌“因为有你,小草才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才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变得美丽”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体验美的感受。然后让学生猜猜诗中赞美的是谁?学生给出答案后,板书一个大大的“水”字,这样达到了激发兴趣、酝酿情感的效果。为了提升这种效果,紧接着我又播放本校篮球队的成员训练结束后立刻跑去喝水的.视频以导入本节课教学,达到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的作用,并设置疑问:他们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为下面“人离不开水” 的知识点传授做好铺垫、埋下伏笔。

科学课从不以铃声作为课的始终,课前调查和课后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此前的一个礼拜我就让学生参与体验“我一天能喝几杯水”的活动,记录5天内自己每天的饮水的杯数;并在课堂上量出每天的饮水量。这样使学生提前介入活动探究中,亲身经历并亲手记录、测量、计算相关数据。在测量水量时,我给出眼睛观察水面的方法是俯视、仰视或平视三种答案供学生讨论选择,及时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这样使学生亲身体验此类探究活动的方法过程,养成严谨的研究态度;当我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五位同学每天的饮水数据后,有些同学会发现“同学们之间一天的饮水量不相同”和“自己五天中每天的饮水量也不相同”时,我再让学生充分讨论找出答案。这种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以学生的“学”为本, 更不是以老师的“教”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兼顾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经验积累的差异性,使学生亲身体验了知识的获取过程。在达成共识后,进一步揭示“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物质”也容易理解了许多。

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生存教育 篇7

第一、明确生存教育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关系

1.生存教育与语文教育脱节的现状。

生活是一个极其深刻丰富的概念, 教学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生活。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然而现状是:语文教学中为了追求升学率让学生不厌其烦、甚至要用一只手握四只笔同时抄书的技巧才能完成作业, 而对书中做人的道理总是轻描淡写, 使中学生在枯燥的重复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于是产生了厌学情绪, 甚至有学生因为过重的升学压力自杀者屡见不鲜, 究其根源是由于放松了生存能力的培养, 他们没法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对生活和前途丧失了信心, 从而走上了不归路。世界因有人的生存而美好。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 掌握生存技能, 保护生存环境, 强化生存意志, 把握生存规律, 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早就明确强调:丰富社会实践, 强化能力培养, 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学会动手动脑, 学会生存生活, 学会做人做事, 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2.生存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共生性。

教育社会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成长过程, 就是他的社会化过程。注重孩子社会角色的培养, 从个体角度说, 必须教会学生学会为人处世之道;从社会角度说, 必须培养孩子社会适应能力, 使学生具备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语文教学的长久性, 决定了生存教育的渗透性, 生存教育包含在语文教学中, 与语文教学是统一的, 密不可分的。

3.生存教育对语文教育的依附性。

我们需要生存教育, 而真正意义上的生存教育, 不是某个游戏环节或训练项目, 也不是书本上或高深莫测或深入浅出的理论, 它来自于生存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学会生存, 不仅仅是个教育话题, 还关乎学生的成长、社会公民的发展, 甚至关乎国家的进步与民族的振兴。语文教学的内容本身就包含有生存教育的内容, 生存教育依附在语文教学中, 只不过因为分数的压力被教师忽视或淡化了。如《三峡》《与朱元思书》描绘了祖国山河美景, 告诉学生美丽的山河就是我们美丽的家, 优美的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和健康的基础,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家乡环境的热情;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阐述了生存的忧患意识对人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在烈日和暴雨下》, 让学生了解旧中国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人生命运, 告诉学生要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春》让学生走进春天, 享受春天的阳光, 亲吻春天的和风, 沐浴细细的春雨, 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 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运用这些课文内容, 积极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 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 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 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存教育内容, 生存教育对语文教育存在依附性。

第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存教育

1.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 进取向上的精神。

阅读能力是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从教学行为角度看, 阅读应该是一种生命的平等对话。这种平等对话包括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双向互通的对话关系。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 应注重这三者间的平衡关系, 重视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文本为基础、以教师为引导的对话关系的展开,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激扬自我, 表达自我, 在对话中实现生命精神的相遇相融。教师则应在学生和文本间起到纽带的作用, 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的同时, 启发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深意, 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的深处, 实现学生对文本合理的二次创作。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手段辅助这种生命、生存、生活体验。文本仅仅以文字为载体, 诉说生命、生存、生活的经历, 传递生命、生存、生活的感动。体验能否深刻与每个学生的经历、阅读水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一些学生不熟悉的生活场景,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 给学生进行体验提供一种适当的氛围。除用适当的手段来营造与文本相适应的阅读氛围外, 在阅读中体验生命、生存、生活, 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进入文本, 让自己成为文本中的一员参加生命、生存、生活的历程。懂得阅读书籍, 也就懂得了如何阅读社会, 在阅读中获得做人的自豪和满足, 体会生活的美好, 培养团结合作, 进取向上的精神。

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是课堂中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对话较多的课文能在朗读中让学生加深对角色本身的理解, 进而理解全文。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则可通过学生以课文为蓝本为课文人物设计对话, 加入肢体、表情等设计活动, 在活动中体味生命。除此之外, 阅读教学还可以加入辩论等形式, 加强学生对生命的哲学思索。总之, 无论运用哪种方式, 教师都应该明确将生存教育渗透到语文阅读中, 使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到人生的有限与短暂, 体验生命的可贵, 珍惜与尊重生命, 肯定自己的生命价值, 并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认识生存的不易、生活的艰难和生命的可贵, 从而使他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让生命焕发出无尽的光彩。

2.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口头表达能力, 由于与应试关系不大, 一直被忽视。表达能力能够刺激、引发、带动各种学习能力的提高, 促进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发展。就目前社会开放程度而言, 表达能力还作为一种生存能力被赞赏。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多做口头训练。因为口头表达能力是外显的, 表达好与不好极容易判断, 一次无意的批评可能导致他一辈子不敢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思想, 更主要的是挫伤了他的自信心, 有意抑制表达欲望, 压抑思维的发展。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敢于说, 这是练好口才的前提;其次要做到有话可说 (知识面) , 这是练好口才的基础;再次是要善于谈话, 这是练好口才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在写作教学中, 培养学生观察社会、驾驭社会的能力。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的培养, 通过作文训练,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思维的能力, 以及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感。平时注意摄取生活中有意义的、生动的镜头, 存入记忆的仓库。而且要自觉的扩大生活面, 积极鼓励学生发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其心灵的宝藏, 写真人真事, 抒真情实感, 这样学生才能感到有东西可写, 体会生活才是作文的真正源泉, 逐步培养自己观察社会、驾驭社会的能力。

野外生存课教学 篇8

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正在一个更高、更深刻、更全面的层次上展开。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篇章中最浓重的一笔。因为社会的发展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包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具有会学习的本领,具备积极创新的能力和生动活泼的特征。因此,如何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科学管理,有效地全面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便是者值得探讨的课题。近年来,我们在大别山进行生态学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尝试,取得了令人十分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

生物学传统的野外实习教学是一种验证型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或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野外观察来验证书本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而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仅在于验证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因此,全面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是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上述教学思想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教学原则是:

(1)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会学习并重。虽然有效快捷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指导只是一种手段。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旨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不仅是今后终身教育的要求,而且只有学会学习,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主体才会真正具有一种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的能力。

(2)面向结果的教学和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面向结果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使学生获得令人满意的结论作为教学的直接意义,它是传统教学所强调的教学形式。面向过程的教学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与实践,并在理解和实践中仔细体验获得这一知识的基础和条件,以及它与其他知识的相互关系等。从主动学习的角度看,面向过程的教学会给学生主体带来一种更高的价值。

(3)一般能力的培养与创造品质的形成并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心,然而在促进学生的一般能力有较全面提高的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给予特别关注,因为创造品质已成为现代人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成分。

(4)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并重。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5)课堂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并重。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内学习总是有局限的,而课外学习则是丰富和无限制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突出个性,更加有利于激发创造力。(6)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并重。接受式学习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过程,而探究式学习则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过程,只有发挥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才能使得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开展的生态学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正是坚持了以上这些教学原则。

二、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践

要想实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教育者必须创设智力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为学生设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条件。我们根据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考虑到生态系统和植被的完整性,同时兼顾交通和食宿条件的便利,最终将生态学实习基地选在大别山天堂寨自然保护区,这里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整个实习教学活动从9月中旬开始启动,经过1个月的准备后,于10月中旬赴野外开展为期4天的实地考察活动,在11月底提交实习论文。这种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环节的详细操作过程如下:

教师介绍大别山天堂寨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包括生物多样性、植被分布和研究历史,讲解如何查找相关资料,并展示历届学生的实习论文样本

学生5—6人自由组合成立研究课题小组,选出组长;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拟订研究课题,并指定工作计划,写出工作方案

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答辩,组长对研究课题的目的、背景资料、理论依据、技术方法、计划和目标等进行解答,并回答教师提出的有关问题

教师根据实习基地条件、答辩情况和课题难易程度等,筛选出6—7组作为参加野外实习人选(教学计划限定40人)

教师对参加野外实习者详细介绍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具体要求,讲解论文格式和撰写方法,公布详细的实习计划和日程安排,并要求各组人员进行具体分工

师生一起赴天堂寨实习基地进行为期4天的野外实地调查和研究,收集相关资料

回到学校后各组进行标本鉴定、数据处理和资料整理等,并开始撰写论文

教师对各组的论文进行初审,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各组学生对论文认真修改和补充,做到论文格式化和标准化

各组正式提交研究论文,教师再次审查后,组织学生答辩和成绩评定,并向有关杂志推荐优秀论文稿件

对野外实习进行总结,教师全面评价野外实习教学活动,同时请成绩优秀的小组进行报告,交流经验,并征求学生对今后野外实习工作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两年来,我们的研究课题主要有下列内容:天堂寨山区中草药资源的初步调查;天堂寨山区野菜资源的初步调查;天堂寨山区芳香油植物资源的初步调查;天堂寨山区山地矮林的初步研究;天堂寨山区苔藓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大别山典型草甸群落的样方——面积曲线的探讨;天堂寨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道的科学设计与管理;天堂寨山区濒危树种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距离法估计草甸群落待测样方密度的验证;天堂寨草甸群落Raunkiaer频度定律的验证。其中绝大多数研究题目都是由学生们自己拟订的,教师所拟订的论文题目只是供他们参考。由于所选课题是经过学生答辩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野外工作期间,学生们非常勤奋而认真地采集标本和搜集数据,返校后认真整理资料和撰写论文。所以,两年来的研究课题完成率在95%以上,其中有2篇论文已经正式发表。

三、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1.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培养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更要使学生获得智力的发展,要使学生掌握点石成金的方法。能力与智力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二者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二者之间不一定成正比例关系。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际活动的范畴。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认识客观事物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能力是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实际活动的较稳固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智力结构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部分组成,能力结构由组织能力、定向能力、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5部分组成。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是全过程的教学,从选题到论文答辩的所有过程中,几乎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教师仅仅负责组织和教学引导。特别是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训练方面,使他们在低年级就能得到很好地锻炼,为今后写好毕业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2.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教师要善于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创设智力发展的环境与条件,用生动的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同时想象在人的智力活动中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由于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是在户外进行的,学生们很感兴趣。他们本来对大自然就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在学习了生态学以后,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大自然进行一番尝试性的探索。

3.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要求学生动手动脑,手脑并用,既应用了已掌握的知识,又促进了思维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知识与智力上的综合训练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在实习教学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动手制作了一些简单的实习工具,而且还掌握了一些教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通过实践和反复总结后,对取样方法和叶面积测量等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

4.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组织学生参加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由于我们的整个教学活动是以小组进行的,无论是在野外爬山涉水、采集标本,还是在校内查阅资料、撰写和修改论文,各小组成员都能认真参与,并很好地配合组长工作,表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最后,当论文顺利通过答辩时,他们感到有一种来之不易的集体成就感和荣誉感。所有这些,使他们更加坚定了自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锻炼了能力,提高了智力。

当然,同传统的野外教学实习相比,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付出的更多,同时得到的也更多。因为这是一种过程的学习和参与,学生和教师都从中受益匪浅。因此,只要我们提高了对研究型野外实习教学的认识,端正了态度,掌握了科学的指导方法,就会去不断地创新,必将能培养出智力和能力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

参考文献: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体系初探 篇9

1. 基础实习。

具体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岩矿、地质构造、化石、植物等的认知性实习。二是指借助相关仪器进行观测的技能性实习, 如气象要素观测实习、水文测验实习等。这类实习除了认证自然现象, 还具有为其它类型实习奠定技术基础的作用。因此, 也属于技能和能力培育的实习。它们一般不安排集中的实习时间, 而是在课堂实验实习之后, 就近选择典型地点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单一性的实习。

2. 要素实习。

主要是针对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6大要素的实习,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基本特征。同时通过要素实习, 不仅获得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感性认识, 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理解, 而且也从中体会和掌握认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方法。要素实习具有验证性和技能性的双重特性, 是任何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必不可少的内容。一般采用如下两种模式进行: (1) 就近选择典型地区进行单要素的短期短途实习; (2) 在较大地区范围内进行多要素联合实习, 时间相对较长。

3. 综合实习。

多要素的联合实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实习。因为如果野外实习只停留在各个具体要素的认知验证上, 就不可能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有清晰的认识。所以, 综合实习必须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为首要任务。在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中不仅要认识通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特性, 还要揭示区域内部不同部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也就是要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可见, 综合实习要求学生通过全面细致的分析比较, 最后总结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它着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代表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方向, 一般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有序地进行。

4. 应用实习。

自然地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具有理论性, 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践意义。自然地理学理论对开展资源环境评价、区域环境整治、区域规划和开发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自然地理学应用性和实践性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规划建设单位的关注和认可。有基于此, 我们认为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体系中应该突出应用性实习的内容。这不仅是学科性质和发展趋势的要求, 而且也是培养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的需要。

5. 创新实习。

创新使教育活动充满了活力。创新教育是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的关键环节。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体系建设中, 要更新观念, 加强创新实习教学, 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激发其内在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创新实习实际上是一种教育过程的升华。通过创新实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和补充, 达到只有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才能实现的目的。通常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承担其中的一部分工作来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 严格按照课题研究的程序、标准和方法, 独立地或者与他人合作开展野外调研工作;二是申报各级大学生科研项目, 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野外调研, 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三是结合自然地理方面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进行。

由于学时的限制, 上述五个层次的实习并不都要求在计划的学时内进行。根据需要, 有些内容可以以第二课堂、开放实习 (实验) 、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参与教师科研成为老师助手等方式进行。从时间上来说, 五个层次的实习体系,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伴随于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全过程。随着实习层次的提高, 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不断缩短, 对社会了解逐渐增多, 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加强, 技能和能力的培育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朱高龙, 吴文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 2008, (6) .

[2]倪杰, 龚建周, 林淑玲, 等.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课程优化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 2010, 13 (3) .

上一篇:金融营销学论文下一篇:行测言语3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