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校园新闻(共14篇)
•如何选取新闻事件的宣传切入点
•如何加强与媒体的沟通
•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公关
一、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从会议中获取新闻线索
•“听会”是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一些重要的工作研究会,经验交流会,往往是“信息超市”,蕴藏着丰富的新闻素材。
•会议还可作为新闻写作的“由头”。新闻消息讲究时效。而有一些值得报道的新闻典型,时间跨度大,找不到新近发生的事实作由头。如果这个典型最近受到会议的表彰或肯定,就形成了一个不错的新闻由头。
从会议中获取深圳公务员加薪的独家新闻
在领导的讲话中找线索
•这里所说的领导包括上至中央、各省市、部委,下至各地的厅局和企业的厂、矿长经理。由于他们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但其讲话一般都带有全局性。可以根据他们的讲话,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去找线索。
从领导的讲话中获知白云机场迁建的独家猛料
从工作总结中抓线索
•一个单位的总结,或党代会、职代会上的总结报告,乃至于科室的工作总结,都可以提供数量可观、质量较好的新闻线索。
•虽然工作总结可以加工成一篇经验典型报道,但其本身并不是新闻。所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善于在总结报告中发现新闻,然后再顺藤摸瓜,深入挖掘,丰富新闻报道所需要的材料。在党代会的报告中获知“中调”战略,做系列报道
发现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鲜事物
•2004-06-06 A5版的《新机场让人和镇风生水起》,这时白云区新机场还未转场,但是这已对白云区西北角边远小镇人和镇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白云区委有关同志向本报记者通报这一情况后,本报迅速介入,这一稿件也是同城媒体首次系统报新机场搬迁对这个以往被自比之为“西伯利亚“人和镇的变迁。
身边的困难和难点也是新闻线索
•如04-12-03A3版的《自掏腰包救火难倒民间消防队》报道白云区各街镇自组民间消防队,但是由于当前国家政策只对武警消防队,对于这种民间消防队员的保障、社会支援系统完全不到位,甚至有个别经费紧张的民间消防车无法上牌导致无法上高速的现象,本报呼吁后市交通局等单位先后主动对这一批上百台民间消防车采取了减免路费等措施帮扶。
从闲谈中抓新闻线索
•采访往往是在无拘无束的闲谈中最能收到好的效果。广州日报记者唐迎春在与流动人口计生办的工作人员聊天时,谈起了外来工生殖健康的话题,聊着聊着擦出了火花,记者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由广州日报设计外来工生殖健康调查问卷、对方确定样本,双方共同实施调查。•这条独家新闻从策划、成稿到见报花费了两个月时间,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并促使政府重视外来工夫妇家庭生活和生殖健康问题。这条新闻还被评为当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第15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2005年09月08日广州日报A5版《天河将坐拥8家五星级酒店》。这是一篇由一条不起眼的消息而挖掘出来的影响较大新闻。广州日报跑天河区的记者有一天在天河区的政府网站上看到一条很短的消息,说是一间外资的五星级酒店落户天河,将于多少年后建成等,消息很短,但却引起了记者的关注,于是便致电天河区的经贸部门,有关的负责人对此说了一句,“是啊,我们天河区以后将有好多家五星级酒店落户呢”。这一句话更引起了记者的思考,因为广州酒店业经过20多年发展,五星级酒店一直偏少,而且都集中在越秀区,而天河区建成20年来是一间五星级酒店都没有,天河区何来这么大的口气?于是经过一番深入的采访,便写下《天河将坐拥8家五星级酒店》这篇重要级的报道,报道在天河区及广州的酒店业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各大互联网站纷纷转载。
•从这篇报道中,我们可以想到的就是,其实有很多的好报道,好新闻都埋藏隐伏在身边,而第一时间掌握到这些消息的肯定是我们政府的新闻官员,只能有一定的新闻意识,再通过一定的包装、深入采访,就可以让一条不起眼的边角消息焕发异彩。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如果他偶然地看到,抓住了,那么结果还好,但如果他没有看到的话,这样的一条好新闻就白白浪费掉了,所以为了使得这种浪费可以更少的杜绝,在各级政府机关与新闻记者打交道的官员,应该是不断培养这种包装新闻的意识。
二、如何选取新闻事件的宣传切入点
•重视和搞好成就报道,是在座各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新闻媒体弘扬主旋律的一种有效报道形式。
•成就报道一般来说:工作性强,官话、套话多,空洞数字多;报道面较窄,有地域局限;时效性较差;贴近性较弱。
•但是通过创新报道的形式,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一样也可以做出很好的新闻。
遵循新闻规律,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
•选择好由头,抓好切入点十分重要。最好是“大背景小切口”。“大背景”是指要与大庆典、大活动、大会议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大的部署相配合;“小切口”则是指从小的侧面反映新近发生的事实。
以小见大
寻找平民视角,带有共性的话题和能引起共鸣的角度
•要用群众视角去发现和挖掘新闻点,用平民眼光看成就,找出新闻事件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关联点,贴近生活,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关注。通过小处一些看得见、摸得着、令人信服的变化,折射和反映整体全局的变化。
•能引起读者共鸣的话题才显得生动和吸引人,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在宣传的形式上进行创新
与媒体联手策划活动,可以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
2003年6月份,广州日报与市经委联手策划了“广州工业名企一日游”活动。旅游线路集中广州工业最为精粹的看点,包括珠江钢琴集团、广州本田、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珠江钢铁厂和广州日报印务中心。这一活动打开了一扇展示广州工业新貌和广州新形象的窗口,大大拓展了广州的旅游资源,丰富了“广州一日游”的内涵,在市民中取得非常好的反响,400个名额在一个小时内被抢光。
三、如何加强与媒体的沟通
•老百姓80%的信息来自于媒体,而媒体70%的消息来自于政府;
•媒体是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桥梁;
•媒体是政府的喉舌,是群众的传声筒;
•政府与媒体沟通相当重要。
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平时多沟通
•在日常多注意与媒体沟通,建立一种常规的沟通机制,不要出了问题临时抱拂脚。•跟记者多联系,把自己认为有用的线索与记者共享,记者可以对你提供的新闻线索进行评价,提高自己的新闻素养和新闻写作水平。
•参与记者的一些新闻选题,有意识地帮助记者搜集相关的新闻线索。
•设立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会等机制,通过正式的途径发布信息。
遇有重大事件发生时,迅速沟通
•巧迟不如拙速,危机处理重在黄金24小时。
•在事件发生的24小时内必须迅速采取一连串积极、主动、有效的行动,将可能发生的损失降至最低,主动向媒体说明。面对媒体时,若不希望媒体报道有所偏差,最好的办法便是立即回应,千万不要试图回避问题,要迅速提供确认的事实,沉默以对是最糟糕的策略,媒体和大众便会自行探究、揣测。事情发生后的头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是提供媒体正确看法的大好时机。
四、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公关
•2003年:非典,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
•2004年:禽流感开始暴发,北京密云踩踏事件;
•2005年:台风“麦莎”、“达维”,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致松花江水污染,层出不穷的矿乱; •2006年:“欣弗”事件;
•2007年:“6.15”九江塌桥,太湖蓝藻;
•……
应对突发事件,在诸多情况下,发比不发好,早发比晚发好。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发布是主动的,解释是被动的;按照人的一般认知与接受规律,发布是被信任的,而解释总是被怀疑的。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加强与媒体沟通,并及时发布消息,掌握话语权。政府的及时有效地公布新闻消息,可以使市民的不安迅速消除,同时更加突显政府对危机的处理能力。如果封锁消息,反而易形成谣言造成被动。
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后,吉林有关方面马上通知当地媒体说松花江没有受到污染,要求当地媒体不要报道,于是乎,媒体对此事一度保持沉默。
3天后,哈尔滨水质监测局进行了水质监测,证明松花江水无法饮用。然而直到第9天,哈尔滨市才宣布停水,且吉林方面仍否认水污染,解释原因竟为“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于是,谣言开始流传,人们误以为要发生地震,有人冒着零下的温度在街上搭起了帐篷。直到12月13日,在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后,媒体报道才开始关注松花江污染情况和防范措施,信息逐渐公开化。
•突发事件可以分为“敏感的突发事件”和“一般性突发事件”。
•像群体事件、外交事件、公共卫生等可称为“敏感突发事件”,需要慎重处置;而一些恶性犯罪和突发事故、自然灾害等则可视为“一般性突发事件”。主动公布比较好。
•政府是公共问题的信息源。因此,政府应该及时、真实地提供信息,尤其是对涉及公民自身生命财产安危的重大公共问题。当公共问题出现后,与此有关的人们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往往强烈要求了解事情的真实状况及与自身的关系,如果缺乏可靠的信息,则往往会做出最坏的设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根据。
•由于缺乏健全完善的监控和应对机制,一些政府部门对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不能做出及时、迅速的反应。这往往给谣言的传播制造了环境。只有通过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尽快发布信息,才
能避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歪曲,使民众了解事情的发展状况,树立负责任的形象。
“6.15”事故,《广州日报》第一天的报道
•“即时即地原则”是指:消息应及时地在事发当地向媒体发布。比如广东省出现的非典型肺炎及与之相伴生的社会恐慌的征兆时,如果能够在广州即时即地发布消息,这样的恐慌就不会蔓延和扩大。而正是在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之后,广州市民的情绪迅速稳定下来。
•“递进式原则”是指不要等到将事件完全调查清楚之后再向新闻媒体发布消息,而是在动态过程中发布消息。突发事件虽然是突然发生的,但其发展和结束还有一个过程。因此还需要继续主动发布信息,这样可以让媒体配合你的工作,也容易让老百姓安心。
美国明尼苏达州塌桥事故
•2007年8月1日,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座桥梁发生坍塌,事发时正是交通高峰期,广州日报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主要报纸对同类突发事件的报道处理手法基本一致
•从2003年开始,我国开始重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建立。2004年“突发事件”进入流行语排行榜。
•2004年,国务院在部署工作时表示,要把加快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2005年年底,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均已编制完成。•2006年1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正式向社会公布实施。
•2006年6月24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二次会议上,《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首次提交审议。
•原草案第57条:“新闻媒体违反规定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情况和事态发展的信息或者报道虚假情况,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1 培养新闻发现力对于新闻记者的重要性
新闻记者的新闻发现力主要表现在其对社会新闻的敏感度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方面, 新闻发现力是新闻记者的一项专业技能, 是提升新闻记者就业竞争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新闻发现力对于提升一个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具体来说培养新闻发现力对于新闻记者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是培养新闻记者的新闻发现力可以有效提升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现代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新闻素材, 如何发现这些新闻素材之间的关系, 并且能够进行深度的事实的挖掘, 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新闻发现力正好可以让新闻记者培养新闻敏感度, 提升新闻记者的综合业务素质。
其次, 是培养新闻记者的新闻发现力可以更好地帮助新闻记者参与职业竞争。一个新闻记者新闻发现力素质的高低, 对于其职业生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般资深的新闻记者都具有较高的新闻敏感度。
最后, 是培养新闻记者的新闻发现力可以促进社会新闻的正确传播, 在当下自媒体丰富的时代, 每个人都是新闻的发现者, 这难免会出现言论混乱的现象, 而具有较强新闻发现能力的新闻记者正是可以引导社会正确舆论的有力力量, 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团结。总之, 培养新闻发现力是新闻记者提升自己业务素质的重要保障, 也是成为一个新闻记者的重要前提。
2 新闻发现力的重要内容
好的新闻作品的形成在于新闻记者有着较高的新闻发现力, 而新闻记者新闻发现能力培养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因素, 具体如下。
2.1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一个好的新闻记者一定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意识,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新闻记者不断的挖掘社会事实真相, 传播有价值的新闻。“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说的就是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作为新闻记者在发掘新闻知识的过程中, 首先要将其能够产生的社会影响做出正确的判断, 利用正确的方向、方法,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众人, 在编辑新闻稿件的过程中要遵守一定的职业操守, 传播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只有德才兼备, 才能够成为真正合格的、社会所认同的“无冕之王”。
2.2 具有新闻敏感意识
所谓的新闻敏感意识, 就是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的天生的敏感度, 要能够通过一条新闻线索直达事件本质, 并且可以迅速认识事件或者事实并判断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具备新闻敏感意识是新闻记者培养自己新闻发现力的重要前提, 而培养新闻敏感度, 需要新闻记者有着充足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政治观察力,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求新闻记者有多年从业经验。都说“实践出真知”, 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够锐利的发现新闻视角, 编辑出好的新闻作品。所以一般新闻记者刚入行的时候很难准确的发现有价值的新闻, 一是因为其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二是其缺乏一定的从业经验, 所以新时代的新闻记者要学会在网络和现实中寻找有价值的新闻, 明白新事件、新事物、新变化、新发现, 从而能够突破新闻盲区, 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2.3 具备良好的素质修养
作为一个业务水平较高的新闻记者, 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素养, 而且能够深入群众, 深入基层, 才能够不断的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向大众传播有价值的新事物、新任务和新经验, 而这些都离不开新闻记者自身的素质修养。这其中包括优秀的政治品质和执着的探索意识。优秀的政治品质, 说的是新闻记者需要有一定的大局观念和方向意识,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能够科学合理分析事物的本质, 正确的引导大众舆论。执着的探索意识, 说的是新闻记者能够对所发现的新闻线索保持执着的探索力, 能够排除一切困难, 寻找事情的本质, 而不是半途而废, 敷衍了事。
3 培养新闻记者新闻发现力的有效措施
3.1 激发新闻记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作为新闻记者, 要具备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保持好奇心的能力, 因为往往价值高的新闻作品, 都是从常见的社会事件或场景中发现的, 资深的新闻记者会对生活中感到新鲜的事物进行探究, 切入一定的角度进行新闻编写[3]。这就说明, 新闻记者的新闻发现力的培养需要其保持有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创造出更好的新闻作品。而这种好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培养不仅需要新闻记者自身具备的发散思维, 而且还要进行长期的观察和比较, 具备一定的体能和适应能力, 从而能够在事物探究的过程中更好的保持身体健康, 完成自己的新闻梦想。
3.2 丰富新闻记者自身的知识储备
新闻记者自身的知识储备决定着其所创造的新闻作品的深度和宽度, 所以新闻记者要想有效提升自己的新闻发现力, 就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特别是在当下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 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政治观察力, 而且还能够对当下社会新发展出现的新事物和新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好的新闻记者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而且还需要适当的学习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教育、心理等各个方面的知识[4], 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以便能够在进行新闻写作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探究事物的本质, 让每一个领域的人都能够看得懂。除此之外, 新闻记者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对社会新闻事件的敏感度, 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这样才能够在采访的过程中赋予自己的真情实感, 提升自己的新闻发现能力, 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新闻。
3.3 提升新闻记者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决定一个新闻记者新闻发现力的重要因素, 这主要表现在要能够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纵深思维来发现新闻的能力[5]。具体在某一事件中, 在常规的思维分析之后, 作为新闻记者还需要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纵深思维来分析事物, 从而进一步提升新闻质量, 创造出质量更好的新闻作品。
4 结束语
新闻发现能力是新闻记者必备的一项基本专业技能, 对于记者的采集和编写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新闻记者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 不断提升自己的新闻发现能力, 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对社会新闻的敏感度、保持充足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采写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正确引导大众舆论。
参考文献
[1]陈栋.记者的基本功:新闻发现力[J].今传媒, 2013 (8) :115-116.
[2]宿雅静.记者新闻发现力的培养路径[J].中国地市报人, 2014 (9) :28-29.
[3]王咏雪.关于提高新闻发现力的理论探析[J].理论观察, 2012 (3) :101-102.
[4]吴剑熔.试析基层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编能力[J].传播与版权, 2015 (4) :23-24.
但如何发现新闻?众说不一,莫衷一是。比较权威的是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同志在《中国记者》1997年第6期上发表的《积极开发自己的发现力》的长篇文章,以及前不久出版的《记者的"发现力"》的专著。所以,笔者一度认为:如何发现新闻是个大题目,不是什么简要的公式可以概括了的。
但是,看了《新华文摘》2002年第一期转自《发明与革新》杂志的一篇短文--《科学发现的公式》后,笔者的想法改变了。
《科学发现的公式》一文连标点算在内仅有790个字,却将科学发现的主要内容简化成"放慢脚步以探索问题"、"仔细阅读但不要读得太多"等5个简单的基本原则,读后有使人耳目一新之感。既然自然科学的发现尚有公式表达,那么社科范畴的新闻发现按理也可以找到一个清晰明了的表达公式,完成这项课题对新闻工作者特别是青年记者朋友不无益处。
记得一位伟人曾经说过,写文章要短些、短些、再短些。这话是有道理的,文章写得短,写得简要,就更具有逻辑性,道理更能说明白。所以按照这一思路和推断,笔者结合自己30年的新闻工作经验,将新闻发现的基本原则作如下简要的概括。
从"上头"与"下头"的结合上寻找切入点。衡量新闻价值大小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将所要报道的线索放到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去衡量、去比较,在比较中发现新闻从"上头"与"下头"的结合上确定报道题目,也就是常说的全局观念。"上头"是指党的方针政策,"下头"是指基层的情况,二者本质上并无矛盾,在"两头"的结合上找到了切入点,也就找到了新闻的感觉。
扩大思维和活动空间,以便寻找更多的参照物,在比较中发现新闻。一定要到事件发生的现场采访,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只有到了现场,才会触景生情,打开思维的空间,引发种种联想,网络时代的到来并未改变这一新闻采访规律。
主动与人交流,碰撞"火花"。相互交流是对事物本质再认识的过程,是发现新闻的重要条件之一。除了与被采访对象、有关专家学者和独到见解的人进行交流外,还要提倡记者与记者、记者与编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改进学习方法,带着问题有选择地读书。如今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有所学有所不学,急用先学。同时还要认识到,实践经验的积累是更重要的学习,要用心体验生活,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这样才能产生化学反应,实现质的飞跃。
“怎么啦?”我问道。“又下雨了,体育课泡汤了!”同学们齐声喊。我心中也沮丧极了,走出教室,望着淅淅沥沥的雨,觉得心里凉丝丝的。
正准备回去,几线雨丝又将我勾回去,有种凭栏远眺的感觉。以前觉得:下雨就是倒大霉。但现在看来,下雨也挺美的。外面,操场上还有一些孩子,雨仍然挡不住他们的童心。操场像被水洗涤,比以往净些,还是孩子的童真?
操场后面,几棵海棠树更加挺拔,仿佛跟雨较上了劲。几支海棠花更美了,红得娇艳,红得羞涩,远处也看得一清二楚。下楼走近,花瓣细腻如丝绸,色泽微艳,花儿娇羞地躲在绿叶中,一副小家碧玉的纯真模样。风一过,海棠仿佛一抹胭脂,原本青涩的神态倒显得娇柔了,又轻灵了些。雨小了,比不过牛毛了。操场上又有些热闹了,嬉戏的,打篮球的,有了些人。细雨中,整个人又空灵了,清爽了。下一秒有凉意,这才恍然,夏的脚步,失了。国旗台,教学楼,操场,似乎哪儿找不到夏的影儿,就这么凭空消失了。雾起铃响,人散······
思久,雨中校园的活力依旧,夏季脚印却褪,时光只停留在记性中,不等你。转眼,六年。愿好好珍惜时间,珍惜校园,珍惜陪你疯、陪你闹、陪你哭、陪你笑的人儿吧。将来,在你身边的,将不再是他们。
思久,思久······
每天早上,一进入学校大门,同学们就在离大门两三米的地方,看见在这等候我们上学的熊校长。同学们会与熊校长打招呼并击掌。与熊校长击掌后,再往前走一点,我们的左手边就呈立着一座小巧、玲珑的图书馆。这座图书馆虽然不大,但却很舒适。图书馆里面有很多书,至少有一两千本。其中有漫画书、文字书等等,真是数不胜数。地上摆满了蒲团、沙发和地垫。它们软软的,坐上去非常舒服。并且图书馆内还有许多娃娃,每当同学们拿好书后,躺在沙发上,身边放着个娃娃看书,当真是人间仙境。再往前走一点,你便可以看到一个凸出来的阁楼。原来,这座阁楼号称“空中阁楼”,因每当你走上去时,就好像在空中似的而得名。记得我第一次走上阁楼时,兴奋地不得了,当我坐上去后,看着下面的同学,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过了图书馆再往前走几十米,正对面,便是由红色橡胶铺垫的跑道。跑道中间是一片椭圆形的绿油油的草地,这便是我们学校的足球场。足球场上的小草都是真草,很柔软,我们就是在上面摔几个跟头也不会疼。足球场旁边是好多个篮球场。篮球框有高有低。高的有三、四米,是给高年级的学生用的;而矮的只有两三米是给中、低年级学生用的。每一次大课间,总会有几十个同学在篮球场上玩篮球,有的与同学打比赛,有的在练习投篮,还有的在球场上练习运球。
过了篮球场、足球场,正对面的便是有名的风雨操场。风雨操场内有六根大柱。这六根大柱分别罗列在操场的两边,每一边都有三根木柱。每一根木柱上都有四面木板紧紧贴着,平时,班主任会把一些好的作品粘在属于自己的木板上,从而组成一道漂亮的风景线。
从风雨操场末端的楼梯上去后,我们便可以看到许多教室。有英语教室、电脑教室、美术教室等等。每到要上课,同学们都会按照课表上的课程,到指定的教室去上课。如果要到的教室比较远的话,老师也会让同学们排好队,整齐的去上课。
我坐在操场的草地上,我看看草地上的草坪,又看看远处的花花草草,我发现春天已经悄悄地,走进了我那美丽的校园。她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在校园里快乐的玩耍着。
我跟着春姑娘来到了玉兰树前,这里有白玉兰,红玉兰,紫玉兰,黄玉兰,还有广玉兰。我发现除了广玉兰之外,别的玉兰树都没有长树叶,却花骨朵已长满了枝头。虽然花都没有全部开放,但已经有些等不急了,争着开了,那玉兰花有的是白色,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还有紫色,颜色艳丽的让人舍不得离开。
春姑娘又把我带到了鸡爪槭前。鸡爪槭树的叶子还没有全部长开,嫩绿的叶子一小撮一小撮地竖在枝上。叶子还没变红,但是嫩绿色的叶子边缘已经有点红意了。鸡爪槭的树枝就像一只大手,而树叶却像只小鸡爪。我想大概树的名子就是因为树叶的长相来命名的吧。等到树叶全变红的时候再来欣赏,那该是多么美啊!
新闻线索有哪些特点?
要想掌握更多的新闻要点, 正确认识新闻线索的一些基本特点非常必要。
一是梗概性。新闻线索所提供的信息是十分粗糙的, 往往只是事实的大概, 并不具体。梗概性这一特点告诉我们, 仅靠新闻线索还是无法写出打动人心的新闻来的, 更具体的内容要靠深入采访才能得到, 一些更有价值的内容要靠深入挖掘才能把握。
二是片段性。新闻线索通常比较简略, 完整性差。它一般没有过程, 没有细节, 只是一个片断或一鳞半爪的。或有头无尾, 或有尾无头。从新闻要素来看, 更是残缺不全。片段性这一特点启示我们, 一鳞半爪虽不是全龙, 但不能轻易放弃, 而是要进一步去发现, 了解全部新闻事实。
三是不确定性。新闻线索不确定性的特点的含义是:真假未定、价值未定。新闻线索不确定性的特点告诉我们, 对待新闻线索, 既要积极主动, 决不轻易放过, 同时更应认真仔细, 决不可轻信上当。
新闻线索获取的方法
新华社著名记者徐人仲在《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中说:“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一个数字、一句话、一种现象;也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事。它的来源十分广泛, 记者的所见所闻, 都有可能成为线索。”作为一名称职的新闻记者, 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获取新闻线索呢?
第一, 建立广泛的信息网络, 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线索。《特别的迎亲车队》是我来《包钢日报》采写得第一篇稿子。讲的是机制公司领导用自己的私家车为职工子女无偿迎亲的事。当时是星期六, 在获得消息的时候, 一对新人即将步入婚礼殿堂。为赶在典礼之前赶到, 我放下手头的事打车赶到饭店对所有当事人进行了采访。后来这篇通讯获得了全国冶金记协好新闻二等奖。
可以说, 这条新闻线索的获得, 得益于自己与基层通讯员良好的关系。对我们来说, 作为一个个体, 所接触的生活面总是有限的, 而读者、亲友则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 直接参与社会生活, 了解到的事实也多。如果我们能与他们保持密切的联系, 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线索。
第二, 多注意身边事, 于“无新闻处”找线索。
有些事情, 平常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由于司空见惯, 所以感觉不到有什么新闻。正是这些为人忽视之处往往会有新闻可言。《让人才脱颖而出———选矿厂创新人才机制打造企业活力纪实》的线索来源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在选矿厂采访职业技能比赛的时候, 从比赛提供的文字材料中看到了一条线索:要给竞赛冠军发状元津贴。给工人发津贴?这在公司范围内, 甚至在更广的范围内, 都是很少见的事情。我感到这条线索很好, 就和通讯员约好, 帮我关注这件事情。在选矿厂举行职业技能大赛表彰大会的时候, 我如约来到选矿厂。在等待会议开始和通讯员闲聊的时候, 偶然提起石文文挺着大肚子参加团委负责人竞聘成功的事情, 我感觉这是一条好线索。循着这样的线索, 经过深入采访, 最后撰写成了颇受好评的文章。如果说给工人发津贴这条线索是由于通讯员未能跳出本单位的小圈子, 站的高度不高, 没有发现其新闻价值的话, 那么对于石文文这条线索则是由于参加竞聘会的新记者经验不足而错过。很遗憾, 一条好的新闻线索未能变成一条好的新闻。不过作为我写的通讯的一部分, 倒是添色不少。
第三, 在会议文件中发现新闻线索。
对于在基层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同行来说, 接触最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文件和会议, 在重大活动, 特别是在职代会、党代会期间文件更要发很多。如果我们能跳出文件和会议本身, 学会在“文山会海”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应该是我们练就的基本功。
在自治区首届科技奖励大会上, 除了按照会议议程和报社领导要求采写一篇消息《包钢成为全区科学技术大会璀璨明星》和通讯《包钢:工业娇子独领风骚———全区科学技术大会专题晚会侧记》外, 还根据会议获得的信息, 撰写了二篇典型性消息和一篇言论。
第四, 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公司发展中发现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首先制约着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的形成, 离不开政治敏感的提高。虽然是企业报记者, 只要我们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度, 就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和日新月异的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现大量颇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发现新闻线索, 一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工作大局、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企业的重点工作来思考问题, 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寻找新闻线索。二要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虑所盼来聚焦。要到群众中去, 到基层去, 到火热的生活中去, 善于从现象中发现本质, 找到更多的新闻线索。三要从政府部门和专业单位获取新闻线索。
其实, 我们获得新闻线索的途径还有很多, 只要我们能坚持从新闻规律出发, 始终能对我们周边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保持一定的新鲜度, 做到脑勤、眼勤、腿勤、手勤和嘴勤的要求, 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寻找新闻线索的能力, 就会使我们的新闻采访获取永不枯竭的源泉。■
摘要:写出好新闻, 获得好的新闻线索是关键;如何发现好的新闻线索呢?首要的是要掌握新闻线索的一些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 记者可以从身边活动、日常生活、会议文件和政策方针中寻找新闻线索, 并补充成要素齐全的新闻。
答:小记者发现身边的新闻线索有以下五种途径哦!
1、耳听八方:通过关心“国家大事”发现采访线索。
打开电视机、翻开报纸,我们能够看到每天发生的大事。比如奥运会的召开,体育场馆的建成等等。国家大事,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也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利益。在这里,小记者尤其要更多的关心国家大事,不仅要开阔自己的视野,而且还要通过采访身边与国家大事有关的事情,来履行小记者的职责。
在采访的时候,小记者一定要充满政治热情;要结合自己的年龄和学习实际;要做到报道迅速。这是写好新闻的基础。
2、通过参与:通过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发现采访线索。
在学校里,除了上课,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机会很多,比如少先队活动,课外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每次活动,小记者可以自己发现问题,也可以采访组织活动的人,或是活动中引人注目的其他人;还可以专门记录活动中一些有意思的情景或是花絮。
3、留意信息:通过关注宣传橱窗等发现采访线索。
比如学校的橱窗、墙报和黑板报,专门刊载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动态消息。作为小记者要时常去关注这些,看看学校最近有什么新鲜事,如果有,就可以组织本校的小记者顺着线索找到有关的同学或是老师,进行重新采访。
4、悉心总结:通过把握纪念日特点来发现采访线索。
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意思就是说写文章要“合时”,做小记者,采访新闻,写文章,也要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来写新闻。翻开日历,我们就可以发现: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十日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等等。
5、亲临其境:通过观察、游园或旅游发现采访线索。
一抹微光照亮了还未苏醒的大地,唤醒了沉睡的万物。那微光儿渐渐地有了颜色,那是最耀眼的金色!金色慢慢地充斥了整个天空,愈远愈淡,愈近愈愈浓,浓得变成了橙色,啊!那橙色还在变化,更浓了!更深了!仔细再看,这橙色还有深有浅了,浅至金黄,深至橘红。在山的不远处,不知何时冒出来一个圆圆的小脑袋,那小脑袋不停地钻出身子,惹得周围的云儿都笑了,红红的,呵,真可爱,那小脑袋也不再掩藏,露出了它那圆滚滚的身子,云儿笑得更灿烂了,更红了!太阳出来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那太阳占了半边天,云儿不舍得看着它,慢慢地飘走了,太阳红着脸庞,周围的天也红了,它看着飘走的云儿,脸愈红了,那云儿也看着它,也红了……
一.大赛主题及宗旨
活动主题:发现校园
活动口号:因为真实,所以精彩。
活动宗旨: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及艺术修养,特举行“发现校园”DV创作大赛。
二.组织机构
主办: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
承办:武夷学院网络电视台
三.参赛对象
1. 在校的武夷学院学生,广电编导专业学生参加专业
组的比赛。其他专业学生参加非专业组比赛。
2. 个人参赛或团体参赛
四.大赛日程
5月23日——6月6日
五.作品类型及要求
1.动感影集类。
可以通过图片的特殊排列次序,并借用转场、字幕、音乐及特效的方式来交代故事情节,展示个人情感。(参考主题:活动剪影、音乐风景、家乡或校园风景、朋友留念等)
2.DV短剧类
反映真实生活,体现真实情感,主题不限,类型不
限,内容积极健康,尽量展现校园生活。(参考类型:人物访谈、纪录片、歌曲、诗词、MTV、故事类、情景类等)
3.公益广告类
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倡环保,健康的生活
方式,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普及知识、促进和谐或是一些社团的宣传广告等。
4.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类
选取校园重大新闻事件、有影响的校园问题、校园
现象,进行深度解析。
5.其他类
其他类型参赛作品(包括手机摄像作品、生活自拍
搞笑创意)
要求:
1.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具有青春气息,有较好的精神面貌,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内容充实、生动,重点突出。
2.拍摄画面清晰连贯,有一定的拍摄和剪辑技巧。
3.原创性,观念独特,形式新颖,团队能力强。
4.公益广告类作品要有广告语,并体现广告内容的构思。
5.时间长度,公益广告1分钟以内,动感影集的3-6分
钟,、DV类短剧类10-30分钟。
6.以普通话发音为主,可适量加入一些有特色的地方方言,也可以是英语,英文须添加字幕。
7.在其他DV大赛及其他同类型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可以参加优秀作品展播,但不参与评奖。
六.参赛方式
在规定时间将参赛作品刻录成光盘,并附上姓名、作品名称、联系方式及作品简介等,送到武夷学院电视台。视频格式不做限制(FLV除外)
联系人:赵鹏升(***)
郑苏文(***)
王瑞(***)
魏雄(学生***)
七.评选办法
先进行海选,淘汰明显不合要求的作品,通过海选的作品将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展映评分。评委由广电编导专业教师担,评委根据评分细则进行评分。
八.奖项设置
五种类型共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并且通过网络票选,选取最佳网络人气奖、最佳MV男主角、最佳MV女主角。注: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武夷学院网络电视台
显然,这是用一个班级的活动代替了全校性活动进行新闻宣传报道。这属于个别现象还是具有普遍性呢?犯疑中,点击其他教育网站发现也有类似的校园新闻。其原因何在呢?
一是价值取向的偏离。陶行知先生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出了教育的本质——真,真是教育的内涵,也是教育宣传的价值取向。“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逝,任何事物都离不开宣传,学校更是如此。如果说办学水平与质量是一套剪裁得体的衣服,那么宣传则是一条搭配得恰到好处的丝巾,起到了点缀、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如果为了宣传而造假新闻,进行伪宣传,就失去宣传的价值。所谓“立身先立德,成才先成人”,学校连最基本的“道”都没有遵循,焉能培养出优秀的教师和学子?一所品牌学校不是靠几条新闻炒作出来的,而是靠全校师生的自我成长力、发展力慢慢筑就学校的质量度、信誉度、美誉度,浸润成绵绵的生命力而得。
二是人性虚荣的作祟。每个人都渴望被人肯定与赏识,团队也一样。很多学校相互攀比校园活动的开展,特色工作的成效,俨然把教育网站当成了展示学校领导工作成绩的一个“看台”。很多校长都为自己学校的新闻能上教育网站而得意与窃喜,因为教育局领导、兄弟学校能通过该网站了解自己及其团队都做了什么、怎样做的、成效如何,为年终的督导评估或评优留下美丽的痕迹与印象。作为一所学校,上级领导的认可与肯定固然重要,但学校师生和家长们的幸福与自豪才是最好的凭据。
三是教育评价的助推。从该教育网站所发布的关于全市统计的半年教育宣传数据表中不难看出,该教育局设立的学校宣传奖以本市教育网站上挂出的新闻条数为重要依据,对此,各个区域和学校的领导肯定会出台相关的硬性要求与规定,为了完成新闻的“量”,学校相关人员自然会“出点子”、“铺路子”、“搭台子”,为宣传数量的“上涨”而“发飚”。因此出现以下的画面也就不足为奇:适逢节日与纪念日或特定时段,学校负责宣传的员工首先会在脑中“设计”好与之相关的“新闻”,然后提前给个别班主任或课任教师或相关领导说明自己的意图,或商议好“新闻”的相关环节与细节,接着在约定的时间和空间,“咔嚓、咔嚓”地拍上几张照片,附上一段激情飞扬的文字后上传网站,最后等新闻一挂网便喜滋滋地告知学校领导,并在学校新闻统计表中记上一笔,甚至算一算自己学校还差多少才能达标或超标,是否有望跻身于评优的行列……完毕后继续思考下一条新闻的“来源”。
事实上,校园新闻除具有及时性、真实性、新锐性、简明性外,还必须体现其价值性:在自我展示中宣传正能量,引人向上向善。五者之间,“真实”是校园新闻的本与真,“价值”则是校园新闻的魂与根。显然,该市在教育宣传上偏离了校园新闻的价值本真。如果该市教育局或学校负责教育宣传的领导在新闻的“质”而非“量”上做文章,去伪存真,摒弃数量上的比较,追求校园新闻的价值本真,那么该学校绝对会提前部署安排一个全校性的“感恩母亲”的主题教育活动,而不会出现“以一代十,以十代百”的“掩耳盗铃”式的荒诞行径。其实,参与其中的孩子们才是一个个很好的“链接式”宣传,通过他们的眼与心、行与言,辐射家长,传播社会,其生命力远比教育网站宣传力度强大与持久。
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学习, 面
对任何新闻事实都要保持鉴别、审视新闻事实的能力, 站位要高, 要有远见的眼光
县级台电视台记者可以注意观看中央台和全国各卫星省台的新闻类节目, 学习他们重大事件报道的方式、方法和及时性, 包括稿件的采写特点, 吸取精华, 作为积累。向报纸刊物学习也是培养和提高县级电视台记者发现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吸取报刊类报道新闻信息灵通、题目新颖等优点, 为自身发现好新闻做准备。记者的知识领域愈宽广, 发现新鲜事实的机会就愈多。只有积累多了, 才能面对任何新闻事实和事件, 快速迸发“新闻的发现力”。
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说, “发现力”并不表现在把随便碰到的事情传播出去, 而是表现在对某一典型事物在全局中所占位置能有比较准确的判断。
2009年4月, 蛟河市发生了一件影响全国的“蛟河市实验小学甲醛接触事件”, 一时间在全国和蛟河市引起了各种反响。作为当地最基层的媒体, 如何发挥作用?做出怎样的报道?这些都是摆在我们记者面前的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对此, 蛟河电视台精心分析和准备, 除了对事件表面动态的普通报道外, 决定把报道的重点放在事件的科学调查和问题处理上。为此, 蛟河电视台迅速行动, 在不到2个小时内成立了政府、实验小学、医疗专家、学生家长等4个报道组, 分别对“蛟河市实验小学甲醛接触事件”进行全方位报道。经过分组采访, 反映市政府处理事件的态度和调查进度、实验小学校园上学状况、医疗专家调查结果、家长心理稳定等多个层面的报道呈现在观众视野里, 也让观众在社会的众多网络新闻面前看清了事实, 为事件的处理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截止至2009年4月16日, 蛟河市实验小学甲醛接触事件调查得出结论, 事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二、要练就深入基层挖掘新闻角度的能力, 拓宽思维, 在比较中发现好新闻。
我们常说,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在新闻采访中亦是如此。作为县级台记者, 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机会较多, 这就为我们挖掘新闻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在面对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内容, 要通过不同事物间的巧妙对比, 准确把握事物特点, 才能用新闻的视角有效地发现好新闻。
我曾经深入到蛟河市新站镇采访产业发展。在去过几个村屯了解情况后我发现, 新站镇的北安村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经过深入采访, 了解到这一产业在该村发展离不开一个带头人, 就是刚刚嫁到这个村的儿媳妇刘春梅, 而此人正是全国食用菌大镇——蛟河市黄松甸镇人。正是有了刘春梅的食用菌技术的引领, 才带动了新站镇北安村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刘春梅不仅自己种植了黑木耳, 让自己的小日子变得富足了, 还在带领村里农民一起发展, 进而食用菌产业成为了蛟河市新站镇北安村的农民的致富产业。在经过认真采访后, 一篇题为《“陪嫁”结硕果》的长消息在蛟河电视台播出, 在社会引起广泛反响, 一时间蛟河市黄松甸镇的姑娘不仅成为了产业发展的“引路人”, 也引得各乡镇争先去学习参观农业技术。
正是通过对事件间的对比, 让我拓宽了思维, 挖掘到了一个好角度, 准确、迅速的扑捉到了一条新鲜、生动的好新闻。
我们现在工作中常提到, 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古人云:浅水者得虾, 其颇深者察鱼鳖, 其尤深者观蛟龙。而记者在采访中要找出与众不同的新闻题材来, 必须要做到脚勤。对于县级台的年轻记者在深入基层中往往是看到了众多各部门的做法和工作, 去“聆听”他们工作取得的成绩, 却没有通过自己去采访和调查研究, 没有通过仔细的观察去发现重大新闻和独家新闻的典型事例。
2008年, 蛟河电视台记者赴吉林省重点镇——蛟河市天岗镇采访, 在采访该镇的产业特色村窝集口村时, 一名村干部无意中的“感慨”让我记者发现, 本来对外“风光无限”的富裕村实际由于发展基础设施投入过多已经负债累累。于是, 记者对这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采写了一篇题为《负债累累的富裕村》的新闻述评, 集中反映了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投入过大, 影响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问题。这篇报道不仅在吉林省广播电视新闻评比中获奖, 由此篇报道而真实反反映出的问题也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
三、要随时注重社会各方面新闻线索的搜集, 从焦点和问题中发现好新闻, 营造好效果。
一些老记者常深有体会:新闻记者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这个“发现”来自社会的诸多方面, 需要记者的“眼睛”具有超强的收集能力。
在搜集新闻线索时, 要提高自己的发现力, 就必须注意研究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紧密相连、为绝大多数人所关注的问题, 当前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的问题, 人们议论纷纷的、成为争论焦点的问题。
原本只是一条惠民工程的信息, 在正常报道搬迁仪式的背后, 经过超前谋划, 让记者有了更多的发现力和创造力, 写出了让观众看得进去、贴近民生的好新闻。如果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整个社会围绕着转动的民生类重大问题上, 就“发现”不到点子上, 报道也难以形成“破竹之势。
总之, 新闻发现力是记者必备的一种能力, 其重要性对于县级台记者体现得尤为明显。而要增强新闻发现力, 就要在自己的新闻实践中学习和培养, 要深入挖掘事实, 学会在普通事件中作对比、做选择、找角度。作为县级台记者, 只有不断提高和培养自己的发现力, 才能写出更好更优的新闻作品。
摘要:新闻发现力是记者必备的一种能力。本文结合记者采访经历, 从注重学习和积累, 审视新闻事实;深入基层, 通过同类比较挖掘新闻角度;收集线索, 聚集焦点和问题发现好新闻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作为县级台记者, 怎样在学习和新闻采访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新闻发现力。
各位运动员、各位裁判员、同学们、老师们: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当全体师生还沉浸在庆祝伟大祖国60华诞的喜悦中,我们又迎来了上海南汇中学第五十届田径运动会。
田径运动会的举行,是我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开展素质教育的集中表现,对于学校文明和和-谐校园构建,对于班级战斗力,及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加强团结以及班集体的形成是一种重要的展示平台,也是考研南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极好机会。
本届运动会的主题口号是“激-情与拼搏齐飞,青春携梦想共舞”,将激励全校师生以青春的激-情与活力,努力拼搏,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去挑战自己的潜能与极限。
我们希望全体运动会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重在参与,听从指挥,遵守体育比赛规则,要努力拼搏、赛出风格水平、注意安全,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用必胜的`信心,去夺取每一个项目的最佳成绩。
我们希望:全体学生要遵守纪律、服从安排,为参赛同学摇旗鼓劲,要充分体现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做好参赛同学的后勤、安全服务保障工作,保证本届运动会的正常进行。
我们希望:全体裁判员要按时到岗,认真参加裁判工作,工作中要做到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运动员,充分体现那裁判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我们希望:所有参加运动会的工作人员,本着对学校、对学生、对每一个班级,对本届运动会极端负责的精神,按照各自的分工,做好自己分管的运动会各项事务性工作,为本届运动会的顺利举行作出应有的贡献。
同学们、老师们:让我们以高昂的姿态,发扬敢于拼搏、勇于拼搏的精神,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安全、顺利地完成本节运动会的各项任务。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本周是第十周,欢迎收看校园新闻。我是主持人初一(10)班黄婉晴
一、10月29日下午,我校播音主持班八位同学参加了童话节主持人大赛。10月29日下午两点半左右,我校初一年级张乐、赖仁杰、熊沛钰等八位同学在家长的陪同下,由学生处蒋老师带队,去深圳市少年宫参加了读书月系列活动之一的童话节主持人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比赛分三个部分进行,自我介绍、朗诵和现场模拟主持。我校八位参赛选手具有特色的自我介绍、深情的朗诵表演和大方、娴熟的模拟主持打动了现场每一位评委和观众,最后我校参赛选手平均成绩遥遥领先其他参赛学校。
比赛结束后,评委们对是赛选手进行了详尽的点评,同学们都受益匪浅,下面我们来看看参赛同学的心得体会。
1,请问(初一(2)班高瑜含)高瑜含同学,您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想法参加这次比赛呢?你的动力是什么?
2,您觉得参加这次比赛给了你那些收获呢?
二、2011至2012学年上学期其中考试于本周四、周五进行。
在上周,同学们就开始进入了考试复习的状态,本周更是如火朝天,都非常自觉的学习,特别是初一的同学,这是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次大型的考试,大家都想取得好的成绩,给自觉的初中学习生活一个好的开头。考试中同学们继承和发扬了我校优良的考纪考风,诚信参考。考试后虽然有部分同学抱有遗憾,但是总体看来,大家都是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