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飘荡散文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尘埃飘荡散文(共10篇)

尘埃飘荡散文 篇1

又到腊月了,浓郁的年味飘荡在小城的上空,冬至以来,天空总是阴沉,欲雨不雨,寒冷的东北风在天空、河畔、光秃秃的树林里回荡。下了两场雪后,窗外的天空依旧灰蒙蒙的,还在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雪。

旧年和新年总是在最寒冷的冬日里交接,在混沌中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在腊月里来去奔波变得更忙,而我已成闲暇之人,整天只是站在街边店旁,笼着手瞧热闹。总觉得现在过年和早先过年的不同,也许真是旧事难忘吧。

早年的腊月,从腊八这天开始,十八、二十八都是娶媳妇嫁女儿的好日子,逢到那天,一听到鞭炮声,和邻家的孩子们一窝蜂涌上前去看热闹,争抢洒在头顶上的糖果,连被脚踩到泥里的也不放过,用小棍子挑出来。有时候还可以从新娘陪嫁的.绸棉被、红马桶里摸到红蛋和方片糕。如果是近亲,家里包了红包的,还可以坐在大院子里方桌上吃酒席,一直闹到深夜。那时酒席上划拳行酒令,好不热闹。酒喝得酣畅淋漓。个个挥拳呐喊:“一心敬,哥俩好,三桃园,四季财,五魁首,六六顺,七个巧,八匹马,……”。那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腊月里要杀年猪,不光乡下杀猪,城里也杀,有些人家,年初在小猪行里捉一只小猪崽,放在院子里圈养,东家倒点剩菜,西家倒点淘米水,拉扯着养到年底,腊月二十几,喊来杀猪佬杀猪过年,清晨杀猪的时候孩子们还在梦里,只听见猪一声哀嚎,把我们惊醒,等爬起来,穿好衣服,拖鞋撒袜地跑到院子里,只看见刮去黑毛的猪,已经被下了猪头,白条条的挂在靠屋檐的梯子上,杀猪佬正在给猪开膛破肚。汗从杀猪佬滚刀肉的脸上滚落,嘴里叼着香烟,咪着眼睛,喷出浓浓的烟雾。油滑的光脑袋在泡猪的热水所散发的雾气中晃悠。中午时分,杀年猪的那家,给我们左邻右舍每家端来一碗猪血汤,表示对大家一年到头倒猪食水的谢意。一个大号的蓝边碗,盛着满满的猪血汤,上面漂着几片青菜叶和香葱,汤里有几片猪肝、几片肥膘肉,余下全是猪血。那扑鼻的香气,那浓浓的年味至今还没有忘记。

腊月里做甜酒,也是孩子们盼望的事,母亲把淘好的米装进饭甑,放在盛满水的锅里,灶下烧着很旺的柴火,不一会儿就闻到糯米饭的扑鼻香味,母亲把蒸好的糯米饭倒在大木盆里冷却,这时会随意地捏一个饭团给我,我拿着还带着温热的饭团,吃得真香。此后几日,我总在盖着棉被的火桶旁,用鼻子闻,只到从捂着甜酒的火桶里飘出阵阵酒香,我知道我家的甜酒做好了,在冬日的早晨,起床后就可以吃到甜酒下汤圆。从腊月到正月多沉浸在米酒的香甜里!

做冻米糖是腊月里必做的一件事,冻米就是把糯米饭放在屋外,在夜晚的冷空气下让它上冻,被冻过的糯米饭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再放到锅里用火炒,一次放一小把到锅里,在旺火下,在锅里爆出色泽洁白的冻米,颗粒大了许多,抓一把放到嘴里又松又脆。用从街上买来的糖粑,这是乡下人挑来卖的,城里人是熬不出那样的糖粑来。在文火上把糖熔化,掺入冻米拌匀,盛起来放在案板上,用做糖的木板子把糖压平,趁糖还有些余热,用快刀一片片切好,洁白松脆的冻米糖铺了满满案板,孩子们尽兴地吃,这时候是不会挨骂的。因为家里老人这时候常说:“锅边酒、榨边油,不吃是个呆丫头”。腊月总是甜甜的,从嘴甜到心里。

在每年腊月二十四这天,灶王爷要向玉皇大帝“打小报告”,因此人们对此特别重视,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要祭祀灶神,民间称“祭灶”,又叫过小年。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神的神位,在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横批为“一家之主”,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因此,在祭灶时,摆满了鸡鸭鱼肉等供品,为的是让灶神多说好话。

尘埃飘荡散文 篇2

贾平凹与林清玄分别是海峡两岸最具代表性的佛理散文作家。对佛教的虔诚和顿悟使他们的文章有着一种独特的意蕴, 似木鱼, 给人心以惊醒, 又似焚香, 净化人心灵。佛家的智慧在他们笔下奔涌出同一股暗流, 但由于台湾与大陆的文化环境和个人的人生体验不同, 他们的笔下的佛禅也散发着不同的香气。

一、双手合十菩提心

禅门以不着语言、不立文字、直至本心、见性成佛为宗旨, 因而更强调心与外物的相生相化。所谓的相生相化, 便是以自然万物为原型, 通过“悟”来达到灵与物的统一, 从而升腾出佛法的智慧。所以, “自然”与“悟”便是贾平凹与林清玄佛理散文最本质的相通之处。

“禅宗看自然, 一方面巧妙的保留了它所有的细节, 似乎依然是庄子、孔子和玄学家们眼中的那个自然。另一方面, 却把同一个自然空化和心化了。”3自然是我们出发的地方, 也是我们回归的地方, 这就是佛性, 这就是本来面目。所以, 禅宗把自然山水作为佛性的体现, 把自然做为禅宗境界的体现。在禅宗看来, 一切皆空, 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所做的事都不过是幻影, 然而禅者的悟道十之七八都是从自然界而来。贾平凹笔下, 山石、明月、洞箫、翠竹皆可入禅, 他静静的观察并体悟着这一切, 以禅的心态去感悟大自然, 用禅的眼光去欣赏大自然, 并借禅的思想去领会大自然所蕴藏着的无穷妙理。“一切很安静, 住人家的那块完整石头的山上, 月亮小小的。水落了, 门下斜斜的台阶, 长长的。月亮水影照着, 像一条光光的链条”4贾平凹偏爱月亮, 多借月亮来书写自己的心迹, 体证自己的禅心, 自然月色的美便在这瞬间觉悟中。“看天上水纹一样的云, 看地下云纹一样的水, 醒悟云和水是一个东西”5更是道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体验, 点化出人与自然相契的禅思。

禅的世界充满勃勃生机, 其源头就是大自然的生命力。日月星辰, 彩虹白云, 细雨微风, 世间万物构成了林清玄佛的世界。“生活里事实上充满了这样的感动, 一片掉落的枯叶脉络, 一颗被溪水冲圆的卵石纹理, 一轮偶然从白云中破出的孤月, 一株被蹂扁又挣扎站起来的小草, 一片刚刚飘落拾起来还带着香气的花瓣……”6林清玄是诗意的, 他诗意的捕捉着大自然的细枝末节, 用佛的思想来体悟它, 并借它来印证着佛的意义。

禅法或禅定, 是指佛教修行坐禅中住心于一镜冥思妙想, 因而, 参禅又叫“悟禅”。在静思中进行自己精神的漫游, 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山风森森, 竟几次不知这山中的石头就是我呢, 还是我就是这山中的石头”7不过寥寥数笔, 一位悟道者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我中有物, 物中有我, 物我两忘, 物我相化。这便是贾平凹的大智慧。同样的, 林清玄在《法圆师妹》中描写了窥浴的故事, 由人体的至美至纯感受到对人性美好与纯洁的渴求, “轻轻地勾勒, 奔放的欲望得以蒸发和升华, 人与环境描摹的如此生动和谐, 人也在大自然宽广的怀抱里洗涤的分外平和安详”8林清玄赋予了它禅的机智和静观, 这便是“大悟”。

所以, 置身于自然之中, 双手合十, 物我相忘, 便可心生顿悟, 升腾出一颗匍匐于尘世却纤尘不染的菩提之心。这就是贾平凹和林清玄禅思的大智慧。

二、“土佛”孕菩提“水佛”净尘埃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 意思是觉悟、智慧, 用以指人忽如睡醒, 豁然开悟, 突入彻悟途径, 顿悟真理, 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9由此可见, “悟”是断绝世间烦恼, 成就涅槃之智慧的必经途径。据传, 中国禅宗的始祖达摩曾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了九年, 在这九年中, 达摩接收了大自然无尽的灵性并悟出其所蕴藏的佛性与禅理, 从而成为了一个大智、大悲、大能的人。由此可见, 悟乃禅学之根本。

贾平凹和林清玄都是潜心向佛的人, 他们匍匐人世虔诚的朝拜着万物生灵, 并神游其中不停地探索、顿悟, 因而他们的文章中满满写着的都是禅者的态度和禅者的智慧。但由于贾平凹和林清玄所处的文化背影和个人生命体验不同, 他们在悟佛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接收程度和对“佛何为”的参悟上也存在着一定差异。

贾平凹出生于丹江之侧, 长于商山大野。黄土地孕育了不朽的华夏文明, 同时也生养了这个陕西的汉子, 因而, 贾平凹的文字中少不了黄土的淳朴与厚重, 所以, 在此我斗胆称他佛理散文中的佛为“土佛”。“土佛”源自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魂, 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来感悟自然, 顿悟佛理。“他的散文在思想意蕴和文化等方面倾向于吸收中国传统文学因素, 孤心向禅, 以禅入文成了他美学追求的主导走向”10。“这狐肯定是要来迷惑我的, 但它知道, 它是兽, 我是人, 人兽是不能相见的, 相见必是残杀, 世间那么多的狐皮制品, 该是枉杀了多少钟情的尤物, 但它一定是为了见到我, 七年里苦苦修炼, 终于成精, 就寄身在这小小的石头里来相会了”。11此段出自贾平凹《狐石》, 很有一番《聊斋》的味道, 贾平凹就如一位被传统文化雨露浸养的书生, 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 同时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来抒写中国现代人的感觉和生存, 完成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中华民族灵魂的痛楚和蜕变。

如若说贾平凹的佛是厚重的华夏文明所堆砌的“土佛”, 那么林清玄则是以涓涓细流洗尽铅华的“水佛”。林清玄出生在台湾高雄, 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两岸局势的紧张、流光溢彩、光怪陆离的都市文明与较长时间的快节奏职业, 使林清玄对华夏文明的传承不似贾平凹之厚重深沉, 反而多了一种云淡风轻, 满溪流水香的性灵。

除了传统文化血液在其散文中融入比例多少外, 对“佛何为”的参悟形成了贾平凹与林清玄佛禅意识的又一次碰撞。贾平凹的“土佛”更似一个匍匐于世的苦行僧, 带着对佛的虔诚在人世间找寻, 受难, 从而悟出佛理, 修成佛性。“有人生了烦恼, 去远方求佛, 走呀走呀, 已经水尽粮绝将要死了, 还寻不到佛。烦恼越发浓重, 又浮躁起来, 就坐在一棵枯树下开始骂佛, 这一骂, 他成了佛”12这是贾平凹《坐佛》中的一段, 初读不免觉得晦涩难懂, 细读之并加以反复体悟, 作者对人生境界的理解与追求便跃然纸上。这个“佛”, 即作者所追求的至高人生境界的象征。如若怀着功利主义的目的去刻意求“佛”, 往往劳而无功;反之, 如若劳作不懈, 且顺乎自然, 说不定在不经意中你便成了“佛”。这便是贾平凹对“佛何为”的理解——在人生的行程与苦难中潜心修悟, 带着一种“出世”的超然, 摒弃任何目的性, 这便是佛心的归属。

佛性如水, 荡涤着尘世的污浊, 这是对林清玄“水佛”的最好诠释。“西方净土之所以没有恶事, 并非在那里的人都是完全清净才往生的, 而是那里有完全清净的环境, 不论什么众生去往生, 也都可以纯净起来”13由此可见, 林清玄所追求的是完全清净, 不染尘埃的世界。而在其所处的都市文明中, 到处充满着机械化的、虚伪的东西, 掩盖了生活的本真, 使越来越多的人迷失在那光怪陆离的霓彩之中, 人心和灵魂找不到可以安歇的地方, 没有精神的归赖。因而林清玄的佛有一种积极入世的救赎精神, 以佛的眼光来审视世界, 揭示生活状态的异化, 并用佛的智慧来化解这一切, 从而还世界以本真。

尘埃飘荡散文 篇3

……

(二)春树花开思绪缠绕在枝枝蔓蔓

静坐于春的窗前。

念想如牵牛花,攀着时光疯长;五彩缤纷的记忆,盛开在枝枝蔓蔓。

斑斓了眼眸,芬芳了肺腑。

几案明净,素笺如玉;思绪泉涌,笔走龙惊;文不加点,洋洋成篇。

何故叹息而幽怨?

天涯明月,万里婵娟,人生也不过如此,多缺而少圆。

惆怅如秋波,在心湖上涟漪。

何处是摇曳在蜻蜓梦里的白莲?那里是蝴蝶前生后世的孽缘?

紫陌上繁花似锦,香径上落红成阵。

日历翻过时,几度青山夕照,落霞暮烟?

潮湿的心,何须酸泪晕染?寂寞里早已是雨意濛濛。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自我,情为何物?

如果存在,为什么流沙指间,缥缈于天际之外?

如果不存在,何故又魂萦梦牵,流连于鼠标键盘?

解不开,理更乱。

而我谓:

都是我居长江头,君居长江尾惹得祸。

更何况,我生君未生,却安排了一场美丽的相遇?

说什么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道什么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桃源洞里,巫山瑶台,情深意长的甜言美语,不过是海市蜃楼的梦呓。

醒来时: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立尽榆椿影,冷月空凄凄。

门锁重关,细雨双燕归,野外鹧鸪啼。

神仙伴侣,曼曳霓裳云外去。

纵有风情万种,对谁?

难调凤凰琴,难展鸳鸯被。

只恐越岭奇芳,娇颜凋敝;潇湘烟雨,翠竹滴泪;

汉水洛水,诗赋几多凄迷;杨柳春风,咽低西洲曲里……

唉,打住吧!

海枯石烂会有时,只有相思无尽数。

且收起惊天动地英雄志,都付与这场缠缠绵绵儿女情。

真是:

霜鬓老郎玉不如,冰心依旧似当初;

尘埃落定抒情散文 篇4

让人紧张无比的小升初终于尘埃落定,预料之中的结局让本该放大的狂喜收敛了刺眼的锋芒。本想像阳阳一样,淡然对待所有的得失成败,但是想到这一两年来,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只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配料,有太多需要感谢的人,和太多需要感慨的事,在这里就不一一谢过,对所有这两年来给予我和阳阳极大支持鼓励的,关爱理解的,加油打气的,出谋划策的,暗中祝福的,还有及时泼冷水的,所有的亲朋好友,生人熟人,真心的谢谢!没有你们的支持和羁绊,阳阳不会有这样的成绩。人生的第一道坎,我们虽然跌跌撞撞走的很不稳当,总算没有头破血流的迈过去了。万幸啊。

考试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我们只能坦然面对,权且把它当做最好的结局。虽然高新一中每年招收好几千学生,而我们不仅只是这好几千中的几千分之一,而且还不算是正儿八经考上的,我们算是走了捷径,艺术特招降分录取的,说起来真的有些惭愧。

高新一中一直是我心仪的学校,不仅在于它在五大名校中的地位,还在于它灵活的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离家近,但是它的超级难考也让我望而生畏。朋友的孩子比阳阳要学习好的多,最终都没敢冒险报考,我们因为有退路,所以敢虎口拔牙。

虽然很想让阳阳上高新,但以阳阳的学习水平,还是有很大的难度。我一向不是一个很执着的人,我一直抱着向最好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的观点。毕竟还有子校这个退路,所以也没有说一定要上高新。即使阳阳考不上,我也不会暴跳如雷或者如丧考妣。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阳阳的葫芦丝老师,一个我以前认识的不算很熟的人,在群里晒她在香港文化艺术节获金奖的照片。本来我就喜欢葫芦丝,一直苦于没有老师,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顺理成章,我和阳阳一起开始学习葫芦丝。

和孩子共同学习来自老师的建议,同时也来自我妈妈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阳阳从小到大,所吃所用,我都要亲尝,所以我一直知道,几乎所有的婴儿食品,都超级难吃,味道极差。包括那些高端品牌的奶粉之类,以我的口味,没有一个好吃的。想想孩子们真可怜,做父母的只顾以自己的意愿给孩子塑造人生,殊不知,可怜的孩子从来都别无选择。那些噱头十足的名牌产品,加足了奇奇怪怪的东西,口感自然怪的要命,不知道有几个父母吃过自己孩子的食物?所以,尽管很多人尽职尽责的养大了自己的孩子,但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却未必了如指掌。秉承母训,我会亲尝阳阳所有的食物和几乎所有的药品,甚至有过多次因为阳阳的药过于难吃而不遵医嘱,甚而自己去找自认为口味最好的同类药品。学葫芦丝也一样,当老师说我可以一起学的`时候,我毫不迟疑的和阳阳成了“同门师兄弟”。

让阳阳学葫芦丝最初的目的并不是培养他的艺术细胞或者掌握一门才艺,我只是嫌阳阳做事手太慢,太磨蹭,想让他通过这个练的手快一点,不至于总像个蜗牛国来的,慢的时光凝滞。

从一开始,阳阳并不喜欢这个乐器,正确的说,阳阳不喜欢任何乐器,他上了这么多年学,我甚至从来没听到他唱过一首歌。所以别说艺术细胞了,他的乐感那简直是全无一点。用妈妈的话来说,我们祖上没种这个基因。

虽然并不想让阳阳在这个方面发展,但是作为一个妈妈,以前又是老师,我对自己的人生界定是:“不为良师,则为良母”。在这件事上,我对阳阳的要求是:你可以不喜欢,但是不能不努力;你可以做不好,但是不能不尽心。如果你努力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原谅,但是如果你直接就不努力,那是不可原谅的。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谁都会,要把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尽最大努力去做,而且做到极致,这不仅是一种历练,而且是一种能力,一种本事,你一旦拥有了这样的能力,无事不可做,无事不可成。这样的锻炼是必须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偏执的人也许会因为专注走的快,但是也可能因为太专注而走偏,失去了很多本该有的乐趣。与其寻找喜欢的事情去做,不如把不喜欢的事情变作喜欢的事情,这样,人生就没有不快乐。承载快乐的不是爱好,而是知足。知道珍惜,珍惜每一个相遇的缘,珍惜每一个得到的机会,珍惜每一次人生历练,珍惜每一个挫折磨难。生活给我们的永远是丰富多彩的盛宴,挑食的人没法享受完全。真正的美食家,能品味所有味道的最细微的差别,和最佳组合,而不是坚持一种口味,把别的弃之一边。

还好,当初的担心基本不存在,阳阳在不喜不悲的情况下,不温不火的学着葫芦丝。他那慢如蜗牛的手,竟然做这个事情出奇的快,相对而言,我倒是差的太远。在阳阳学葫芦丝不到一年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消息,高新一中要招葫芦丝特长生。这对于我们来说无异于喜从天降,我甚至想,这莫不成是上天专为我们安排的?我们凭空多了一条通往理想的道路,如果这条路走得通,那么我们应该少费很多周折。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小升初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激烈程度不亚于高考。往往一两分之差,就可能失之交臂。而作为特长生的话,应该是可以降分录取的,而且降分幅度很大,这样胜算就要大很多。

突然而来的消息,让我都觉得有些匪夷所思。我不过胡乱打出一个球,结果他竟然神奇的的一杆进洞。客观的说,我们几乎是赶上了最好的时机。学葫芦丝的人本来就少之又少,就算我及时知道这个消息,赶紧学也来不及,幸好在我们学了一年的时候,突然开始招,那么我们刚好赶上第二期,也就是说,即使有消息灵通的人,他们也来不及学,就算拼命学了,毕竟比我们学得晚,大家都在努力,我们还是要比他们胜算大很多。

事实正如我所料,今年葫芦丝特长生去考试的也就9个人,比起人山人海的报考学生,这简直就是沧海一粟,我们几乎就没什么竞争对手,至少在专业考试的时候如此。一起考试的只有三四个人和阳阳水平相当,而据我们所知,前一年特招本身就没招够。很快,电话来了,阳阳顺利考上,当然老师说还要参加530考试,只是可以降分录取。理想已成功一半,另一半也在降低门槛,我真的不知道我何德何能,命运如此眷顾我们。

相对于别的考生来说,我们就要轻松很多。我们只需要比他们少考十几分都可以。

我是一个崇尚公平的人,一直不屑于走捷径。所以对于阳阳的走特招,总觉得有些胜之不武。后来想想,虽然我们有很大运气成分,但是这两年来我们还是很努力的。去年,为了参赛,阳阳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就开始练习,练到七点去上学,而他的很多同龄人这个时间应该还在睡乡做着甜甜的梦。为了练好曲子,阳阳要不断重复枯燥简单的动作千遍万遍,直到熟练乃至一分不差,其中的辛苦难以言表。我们要先跟原奏,再跟伴奏,最后要吹到和原奏几乎一毫不差。

练习的过程是一个极其枯燥乏味,严谨到毫无一点通融余地的过程。艺术,在没有成功之前,没有美妙的浪漫,没有愉悦的享受,没有诗意的消遣。绝不是沏几盏清茶,燃一炉檀香,轻拢慢挑,于是指间高山流水,上遏行云,下滞流泉,余音绕梁,让人三月不知肉味。练习之初,特别是那些难点部分,简单粗陋如僵尸学跳,每一首曲子的练习,都是一种苦役。只有近乎疯狂的简单重复,一遍又一遍,直至熟练到成为惯性,熟练到手指快过思维,快过你能反应到的任何一个念头,有时候,快过闪电。而这快中又要有稳,每一个音符都了了分明,不可随意增减掉换。总而言之,学别的东西也许还可以掌握八九成就算过关,学曲子,几乎不能错一个音符,一个节拍,不能错一丝一毫。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两年的时间,我们付出了比别人多的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最快的速度,学到十级。最难的时候,我曾经问过阳阳,要不要放弃?我故意告诉他,这只是一个爱好,不能用它来安身立命,学习永远是第一位。阳阳的回答让我很满意:他说,最难的时候我都过来了,怎么可以放弃?再难都不能放弃!

其实我真正的目的就是培养阳阳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人生中,会有很多困难和挫折,如果稍一受挫就放弃,将一事无成。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人生的大赢家。前面的路会越来越难,稍一松懈,就会偏离航向。只有经得住考验,耐得了寂寞,敌得过失败,越得过障碍,坚持到底的人,才会走向成功。

何处惹尘埃散文随笔 篇5

这沉沉的冬日,总会过去。那万紫千红的春,也会如约而至。生命中那些尘埃,惹了也便惹了,相信总有一日会被拂去。那时,或许我也能拈花一笑。

前阵子阴雨绵绵,整个人也是湿漉漉的。这几日倒是消停了,却不干爽。还得太阳底下晒一晒,彻底赶走那股子潮气。奈何,太阳总不爱露面!好不容易露一回脸,不到一刻钟又缩回去了。像是古时闺阁里的女子,怕羞而不敢见人。

你可别小瞧了她,脾性上来,也是没法整的。偶尔中午露个脸,火气旺的.不得了,还得请出伞君帮忙。即便如此,我还是喜欢阳光,喜欢那股子清新而绝不拖沓的味道。一如此刻,码着字,很想一抬头便能瞧见阳光越过窗台,在我的房间展现她婀娜的身姿。可惜,没有。外面是灰蒙蒙的天,欲雨不雨。

是的,欲雨不雨,根本揣摩不透。如此刻的心情,有点复杂。若是有一缕阳光投入心湖,瞬间也开朗了。若是飘来一天细雨,也跟着风雨不断了。说起来,心情的变化,跟周遭的人事还是脱不了关系的。若处在一个开心的环境里,心中也是明丽亮堂的。奈何,很多时候,开心的因素太少,而那些乱七八糟的人事却搅得你不得安生。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确,心台当长扫,才不至尘埃满布。当然,心中有尘,已落了下乘。若心中无尘,何须拂拭?正如惠能所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烦恼皆自招,喜乐唯自主。若是心经已参透,何来烦恼种种?如窗外浮云,来来去去,随缘而已。它们并无一定的方向,聚便聚,散便散,何等潇洒自在!哪像人,诸多羁绊,诸多思量,终是心乱身忙,不得快活。

近日读白落梅的散文《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心动则万物动,于是体会到世间万般苦。心不动,则不伤,清静自在,喜乐平常。余深以为然,却恨自己修为不够。不能像六祖慧能般参透一切,了悟众生。

大彻大悟,真需大智慧。小智小慧,顶多是劳心劳力,却绝不是清静自在。碌碌尘世,几人得享清欢?芸芸众生,或许不知为何而生,为谁而活。一如此刻的自己,略略的茫然。任由自己在岁月的长河里沉浮,终不知自己何去何从。

活着就是活着,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吗?我不知道,我亦不想深究。每一朵花开有时,每一朵花落有期。生命的规律,循环往复。我们这一遭,算不得轰轰烈烈,总有些无可替代的精彩吧。

我的菩提树或许终有一日会枯萎,我的明镜台或许终有一日会倒塌。然而,此时此刻,它是真实的存在。我的心中亦有一缕尘埃,拂拭不去。

这沉沉的冬日,总会过去。那万紫千红的春,也会如约而至。生命中那些尘埃,惹了也便惹了,相信总有一日会被拂去。那时,或许我也能拈花一笑。

有种感动,低到尘埃网络散文 篇6

记忆,是一只不老的青鸟,在梦想和现实之间不停地盘旋。岁月的河床上,遗留下很多很多的东西,比如,那些生命里朴素至极的,低到尘埃里的――感动!

――题记

那年冬天,我到离家很远的乡下教书。那里,实在是偏僻,不通车。从家到学校,骑自行车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一路上都是崎岖不平的土路。学校,就座落在村子的边缘处。几间年久失修的破瓦房点缀其间,斑驳陆离的,像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老人的面孔,风烛残年。这,便是教室了。我,就在这个称其为学校的地方,待了整整一年。

起初,在城里长大的我,是不想来的,我怕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接到调令的那天,我便给自己放了长假。另一个和我有同样命运的女孩,干脆用婚姻做了筹码,提前把自己嫁了。她的男朋友许诺,只要嫁给他,就可以让她留在城里。我没有她那么“幸运”,但也绝不愿意委屈自己。并不是羡慕城市的繁华,我没有那么浅薄。我只想要一份宁静,即便是寂静的乡下,但不是――偏僻荒凉!于是,我选择了逃避。

足足一个月,我把自己天天关在房间里,一遍遍梳理自己受伤的羽毛,一次次舔拭自己流血的伤口。我不甘心,自己如花般灿烂的生命,将献给那块贫瘠荒芜的土地。世界,仿佛在我面前布下了一张灰色的网,我苦苦挣扎,却无论如何也挣扎不出。我迅速地消沉、憔悴下去。母亲太息般的眼光,父亲苍凉的身影,更让我几近崩溃。我不知道何去何从……

在家近一个月时,家里来了几个不速之客。为首的是一个中年男人,他们自称是我该去报到的学校学校的老师,特地来请我上课的。

“这是你上个月的工资,校长让给带过来的”,中年男人把钱放到桌子上,我不屑一顾,无非想“笼络”我,我不是庸俗,我只是――绝望!近乎麻木的我,有些软硬不吃。

“贺老师,我们那儿,已经好多年没有分去老师了。”中年男人没有理会我的轻蔑,自顾自说道,“得知你要去的那天,全村老少就像过节似的,买了鞭炮,在村口列队迎接。寒风中,孩子们的小脸冻得通红,但眼睛仍热切地望着村东头那唯一的一条公路。因为坚信,她们期待新老师会从这里走来,走进他们的生活。”

我有些动容。房间里有瞬间的静寂。沉默了一会儿,他接着说:“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大人们的腿麻了,孩子们的手僵了,但没有一个人肯离去。最后,校长不得不说,刚接到通知,要来的老师病了,今天可能不来了……”“后天呢?大后天呢?”人们内心里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的火苗,是不愿意轻易熄灭的。“哦……那个……到时候再等通知吧!”校长支支吾吾。人们似信非信,最后陆续散了,每一个离去的人,脸上都写满了遗憾和失落。那一天,整个村子好像都笼罩在一片深深的叹息声中……

眼角,有些不由自主地潮湿。我开始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这个自称为田老师的男人。近一个月的“坚守”,瞬间有些动摇。我,一个平凡如乡野一棵小草的老师,值得他们如此“高规格”的礼遇吗?如此兴师动众的迎接?如此迫不及待的需要?田老师好像洞穿了我的心思,“知道吗?从那天开始,每天都有人自发地去村东口守候,孩子们玩的`地点,也都转到村口了。淳朴憨厚的村民们相信,诚心能够让石头开出花来的。”

我忽然有些恍惚。信念,具有如此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人们无比虔诚。

兴许是憋了很久很久了,他仿佛要一吐为快,“其实,乡亲们倒不是愚昧,信奉老师如信奉神明,他们不懂得,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他们只懂得,老师能够让他们的孩子,读书,识字,改变如他们一样的命运,一辈子只是个“睁眼瞎”,他们,是对知识顶礼膜拜啊……”田老师语调有些沉郁了,目光有些黯淡了。

阳光,不知何时从门缝里挤进来。晌午了,我忽然觉得有些饿,便招呼母亲:“娘,多做几个菜,请田老师他们一起吃顿饭。”

“不用了,不用了。”田老师忙不迭地推辞,“学校人手本就不够,耽误了孩子一上午的课,下午得赶紧给孩子补上。”

“田老师,你们走了,谁给我当向导啊?”我有些不好意思。田老师一愣,旋即明白了:“好,好,我一定,一定……吃……吃好”,激动得让他有些语无伦次。母亲在角落里无声地笑了,随后就走了出去,她一定是亟不可待要告诉父亲了。

我忽然被自己感动了。潜意识里,我觉得自己很高尚。为了那片几近贫瘠的土地上不再衍生出荒芜的心灵,我应该先走在朝圣的路上。

我义无反顾去了,那个梦里都是尘土飞扬、黄沙漫天、贫穷破败的地方,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决绝,和自我“牺牲”的悲壮。

从此,我将在这里,生根,发芽,或许,还会开花……

学校,仿佛早为我的到来做好了一切准备。办公室里最崭新的那套桌椅,是给我配的,一尘不染,一定是每天都有人擦拭的,桌子上放着锃亮的茶杯,已经倒满了水,还有一盆不知名的花,飘着淡淡的香。为数不多的几个老师,都站起来微笑着看着我,目光里流露出一股股暖意。朴素的人们,平凡的事情,在这个寒冬的季节,演绎出一种叫温暖的感动,在记忆里百转千回。

我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每天三节课,上午第二节、第三节,下午第一节。每天的课程安排都如此。我以为,是种巧合。直到那天――

顶着刺骨的寒风,我骑车刚到教室门口,和我搭档的王老师一脸歉疚地说:“贺老师,我孩子病了,能不能和你先调一下课。”“没问题”,我爽快地答应了。

进了课堂,我翻开课本,拿起粉笔准备板书课题,冻僵的手指却怎么也不听使唤。我竟然,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使劲搓着手,又不停向手心呵气,但终究无可奈何,手,怎么也暖不过来。孩子们静静地看着我,忽然一个孩子说:“老师,你先去烤烤火,喝杯热水,我们自己看书自学。”那节课,我没有教给孩子什么,孩子却教会了我――爱和宽容。而那节课后,我也终于明白,那些我以为的理所当然,是多么贴心贴肺的安排啊。校长和老师们,用一节课的时间,让我暖身,更让我暖心。

冬去春来,生命之树仿佛也日益葱茏起来。我信奉:“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我的梦,开始繁花似锦。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也许,此生,我将和这里的炊烟一道,生生息息。为了照顾年老病弱的父母,也为了我的“锦绣前程”,几经周折,我回到了曾经梦寐以求的城里。

走的那天,我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想,悄悄地来,也悄悄地走。走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别了,这条小路,它曾经见证了我的脚步,如何从彷徨走向坚定;别了,我的同事,那个日日在我耳边唱着“我早已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大男孩,不经意间芬芳了我的梦境;别了,我的学生们,为了让教室能升高一点温度,每每上课时都大口大口地呼气……

回忆,是唯一的行囊,用感动做底色。眼前,忽然出现一幅景象。起初,我以为是幻觉,下意识揉了揉眼睛,但我终于发现,这一切竟是真实的存在……

班长王静朝我走来了,接着是学习委员卢珊,随后,班里学生们的面孔,如一片片花瓣,在我眼前徐徐绽开。我的学生们自发地来送我了。孩子们小脸上都挂着泪痕,神情严肃而庄重。

“老师,你的手特别怕冻,妈妈给你织了副手套。”

“老师,你讲课经常嗓子疼,妈妈说这种菊花茶能败火。”

……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把他们的爱和关怀,一股脑地装进了我的行囊里。脚下的路,即便再漫长,用爱去丈量,我将不再神伤。

校长也来了,田老师也来了,身后还有学校的所有老师们。“贺老师,感谢你一年来的辛苦付出,你教给了这里的孩子很多很多,你也给这里的乡亲们带来了希望。我们相信,一定会有如你这样的老师,愿意扎根到这里的,因为这里虽贫穷,但却是一块充满了爱和希望的土地。”

巨大的感动,和一种无言的羞愧,令我无语凝噎。是的,我也坚信。即便,我将要离开。

……

经年以后,身处繁华喧嚣的城市,坐在四季都不甚分明的办公室里,喝着一年四季都喝不完的菊花茶,看着自己日益白皙再也不曾被冻过的双手,我却常常,久久地,久久地陷入沉思……

我是一粒尘埃散文随笔 篇7

我的惦念,藏在山水之间。恰如晨起的薄雾,缭绕如绣女的轻纱,袅袅于衣袖间。哪怕半缕阳光,也可以洞穿我的心思。

你来过,如春风一般,轻盈。你离去,如秋叶一般,决然。挥一挥衣袂,哼起长歌,便是下一程。人未走,茶已凉,即是此番。哦!你只是过客。

于是,我没有流露半点挽留之意。鸿鹄与尘埃,命中注定,志不同,道不合。相遇,已是上苍最好的恩赐。哪怕余生叹息,只是当时已惘然!

我是一粒尘埃,墨守成规,冥顽不灵,碌碌无为。我一味地讽刺自己,本是皇冠上最耀眼的宝石……是什么样的`宿命,让我沦落至此?这样的宽慰之词,也只能宽慰心底的愚昧。被无限放大的宿命论,掩饰了内心的恐惧,无知,与懦弱!

山谷里的溪水,从来都是那样欢愉。崖壁上的鲜花,娇艳无比。丛林间的鸟鸣,婉转悠扬。还有那石阶,还有那暮鼓晨钟……一切是说不尽的美好,安然,与世无争。而我,却这样,莫名地忧伤。

无心哼唱,苦恼,仰望,云间还有飞鸟留下的痕迹。日思夜想,无端对鸿鹄的歆羡油然而生。他的自由,他的洒脱,他的义无反顾。我本是自由的啊?

这样的歆羡,终究无法按捺。

我曾以为山谷里即是我的世界,我的宿命,我可以在这里安度一生。未曾想,只是美好蒙蔽了自己的心,我依然渴望去找寻真正的宿命。

秋风起,便是我跋涉之时。也许,我真的是皇冠上最耀眼的宝石。只是,那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尘埃落处红依旧散文诗 篇8

再次翻开尘封的记忆,那些唯美的文字绕在心间,似清风流水的一路相随,恬淡雅韵爽精悦神,余韵绕梁,经久不去。轻拾笔墨,书一季情怨。

现实生命中,只有时间可以丈量寂寞,慢慢明白,还在眉头紧锁的,还在心海徜徉的,还在梦里缠绕的,是放不开的别人,饶不过的自己,终究只是生命的幻影!只有心沥血,才知痛的蚀骨,只有夜失眠,才知爱的深度!只有转身的毅然决然,才知伤真的很重。

何不忘记,在老了的`秋天里,在望不尽的日落里,在凉风掠过耳畔的岁月里,你的飞影掠过我的天空,不留一丝痕迹。从此,抬头望见的视野不再多过那片浮云,时光的年轮里你曾完美了一场悸动,也曾残缺了一场相遇。归巢的鸟雁飞入了夕阳,却飞不出离殇。

何不忘记,在诗情的黄昏里,风走了,云散了,前尘往事的旧债也淡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只是在许多的过往中还会偶尔的想起,还会惹来些许莫名的感伤而已。经年,不胜回眸,落笔竟成千年情殇,天涯有你,穿越千年风尘落入我的锦瑟琴弦。一曲终了,你入诗情,我入画卷,地老天荒了一个童话。

何不忘记,在霜染的枫林中,沐着时光,携着清风,走在烟雨里,让盈溢的心事化蝶飞入苍茫;不想回首,我相信在秋的拐角处依然会有柳暗花明,若相依,岂在朝暮;岁月终会风化落红残留的余香,生活终会强迫自己慢慢学会挥袖从容,暖笑无殇。

尘埃飘荡散文 篇9

我总是依恋一个个过去的故事,乞求在偶然的机会,邂逅那个生命外的我,并拼命的抓住那个彷徨逃开的我。可是,我,却一次又一次让那个我落跑。

有一个地方,算不上美丽,那里依稀有一片草原,那里,没有映月的甘泉,没有诱人的百合花,只有青嫩的野菊和在玩耍的小虫。伴着淡淡的泥土气息和清涩的芬芳,这就是我们共同回忆的家园。这里,没有被风唤醒的尘埃。可是,被时间带走的人,你们在哪里?我苦苦的呼喊,周围却只有我的声音在回荡。

我不再追随梦了,过去的黎明和黄昏,是属于诗册的,已不再属于我的生命。我捧着书册念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泪流满面!我不是谁的生命过客,你们也不是我的生命过客,我们各自演绎着自己的角色,在自己的故事里,任谁都是主角。你以为呢?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风,我喜欢看风吹摆大树的雄姿,我甚至喜欢站在风吹来的地方,任风吹拂我的脸,我的身体,我的衣服,我以为那是一种飘飘然的感觉。

那天的风很大很大,之后雨也好大好大,本来我可以在雨下来之前赶回家的,可是,在风中慌乱的`尘埃却迷糊了我的眼睛迷乱了我的方向迷茫了我的心。我以为从此就会永远迷失自己。迷蒙中,我看见了父亲母亲,他们挡住了风,挡住了雨,甚至驱走了尘埃。那一次,我只昏睡了两天!

现在,我孑身一人在外,总是习惯了在风起的时候偷偷的躲起来,我害怕风吹乱我的思绪,折断我的思念,我更害怕看不清自己的路,害怕尘埃!害怕自己会分不清方向会跌倒。可是这样的自己似乎一直在昏睡了当中,无法苏醒。风起的时候,总是不敢看清风的影子,却待风过的时候苦苦呼喊风的名字,也许,我根本就没有资格指责尘埃,该受到惩罚的只是风,因为它不止一次地告诉我:风,是可以带走哀愁的。或许该受罚的只是我自己,因为我只给忧伤插上了翅膀,任它随风飞扬。却将快乐放在一旁。

我知道,你若不是我生命中的风,那就是风生命中的尘埃!

我总是拼命的逃,我以为只要逃,就会安全,可是我竟无法逃出自己的心。我知道,我还是喜欢风的,对风的眷恋、对风的信任、对风的依赖,是不曾改变的,是不可能改变的。

我害怕的只是尘埃,我害怕的只是被风带动的尘埃,不是吗?可是,我为什么要落跑?为什么要躲开?我以为那是一种“寻求安静”么?--不需要喧嚣、不需要华丽。

我以为自己可以读懂自己,洞悉自己,直到在屋子里面,我还是觉得好冷好冷,才想起窗外是有阳光的。我悄悄地走出去,是的,悄悄地,我是怕惊动尘埃,外面的阳光很灿烂,是呵!不管风有多傲慢,尘埃有多猖狂,阳光依然很温暖。

我慢慢地走出去,风瞬间吹乱了我的头发,尘埃迷糊了我的眼睛,我的意志从未有过的坚定。我是的喜欢风的,我也是会喜欢尘埃的。尘埃终究会落定的!所有的悲伤和痛苦都会停留在记忆的河里……

爱在歌声中飘荡作文 篇10

暑假里,我上了第一节唱歌课。下了课,我飞快地跑到家里,冲进了我的房间,开始练起了歌。

两个小时过去了,我跑到了妈妈面前,流畅的唱下来了,妈妈边听便拿出手机录了下来。我唱完后,妈妈鼓起了掌说:“我的宝贝真是有唱歌的天赋,一节课就能唱得那么好。”我很高兴,心想:等爸爸回来后我一定也要唱给爸爸听听,让爸爸赞扬!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爸爸终于推开了大门,我立刻让爸爸坐到沙发上,我给爸爸倒了一杯茶,开始唱起了歌,我很期待爸爸对我的评价。我唱完了,爸爸用力地拍桌子,用严肃的.眼神盯着我,手叉着腰说:“这唱的太烂了。”这句话像颗钉子一样,紧紧地扎进了我的心,我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了。我冲进了自己的房间,扑到了床上,失声痛哭。在客厅里,母亲看到了这一幕,跟爸爸吵了起来。

一个星期后,我又学了一首歌,我把以前唱歌的视频听了一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爸爸说的对,我以前唱得确实不好。我决定要再唱给爸爸听一听。我跑到了爸爸面前,开始唱歌,我以为爸爸又会跟上次一样,会说我唱得太烂,焦急地等着爸爸的点评。

“嗯……唱得还可以。”我忽然充满了对唱歌的希望,我也更加努力的学习唱歌。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下一篇:“一三五”教学模式解读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