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封面设计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封面设计(精选8篇)

语文教案封面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认读本课2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多音字“转、漂、好”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悟其中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认读生字,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汇报学习成果的浓厚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有趣的故事中,让学生感悟做事要多观察,多思考,不能盲从别人的做法,要弄清事实之后再去做的道理。

二、课前准备:情境图、生字卡片等

三、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一个小男孩望天

说一说:小男孩在干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你们的想法太好了,那么小男孩到底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使学生怀着期待的心情打开课本。

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2、认读词语卡片。

3、小组合作认字,并奖励小星。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可开火车读)

5、认识三个多音字。

由于本课新字词比较多,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多次认读生字,加深印象。

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可分段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后给予评价。

2、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瓜儿帮老师想一想好吗?

(1)小查理仰着头,是怎样站着的?

一动不动(板书)

(2)看到小查理一动不动的仰着头,别人是怎样做的?(在文中找一找,把找到的句子读给组内的同学听,看看你们找的准不准)

班内交流:胖太太……(带着自己的情感态度读)

街上的人……

(3)那么小查理到底在干什么呢?(读读最后一段,要读出你自己的感情来呀)

3、谁能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给大家读一读这篇课文。

学会倾听,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在充分的个性朗读中,体验文中的感情,领悟其中的道理,感受出文中人们的可笑与无知。

拓展延伸

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读完这篇课文都笑了?你为什么会笑呀?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你的`同学听吧。

(课下记在你的小本本上,这是你的收获呀!)

让学生在笑的同时感受文中的道理,使自己受到深刻的教育。

指导书写

1、了解生字的字型、字音、字意。

2、注意字的结构,重点区分“买——卖”,强调“止”的笔顺。

3、独立描红写字。

语文教案封面设计 篇2

一、坚持“生本”作业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每个环节都尽可能从学生角度出发,做到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此,作业设计应同样遵循“生本理念”,由学生自己选择与自身学习水平、接受能力相符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只有这样,才真正符合新课标要求,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爱学、乐学、善学。

二、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年龄较小且玩心重,对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兴趣。针对这一特征就要求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把握以下四个原则:一是趣味性原则,即作业内容和形式要具有趣味,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主体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将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三是有效性原则,摒弃旧的“题海战略”,而实行“减负”作业,让学生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大的学习收获;四是开放性原则,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利,包括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答案及作业评价方式等,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作业设置的单向性

自上而下的作业是当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设计作业的主要方式,教师设计作业的主要思路大多是从教材中直接选取,其中问题基本选自教材习题或者练习册。学生只能被动记录作业并照做。这种单向的作业设置,缺乏师生间的交流,同一套作业无法兼顾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最终结果必然导致作业对学习基础好、水平高的学生没有挑战性,而对学习基础较差、理解水平较低的学生又“难于登天”等问题。

(二)作业内容的单调性

生字抄写、注释背诵、文章复写等都是当前小学语文常见的作业内容,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重点强调和要求学生反复抄写,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一定程度上,这种方法或许对学生积累知识有所帮助,但从长远来看,极不利于学生将知识联系实际,将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作业答案的绝对性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份语言材料,从不同角度解析,由不同人解析,就会产生多种不同答案。这是语文自身具有的模糊属性使然。然而,在传统语文作业设计中,却未能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作业问题的答案往往唯一且绝对,教师对作业进行评价时,常常采用“标准答案”作参照。非对即错作业很容易致使学生形成定式思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与培养。

四、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导致当前语文作业存在上述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材方面的因素,目前很多教师惯用的作业布置方式是从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中选取,但从当前许多教材课后习题的编排来看,存在题型单一、内容简单重复、数量多但缺乏层次性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语言综合能力培养;二是教师方面的因素,部分教师设计作业时,由于自身观念的影响,对作业功能的认识出现偏差,致使其设计作业时随意性大,且规范性不足,同时对作业结果的重视远远大于对作业过程的重视,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受到损害。

五、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构想

(一)设计唱跳表现型作业

好玩、爱表现是小学阶段学生最突出的个性,在“减负”的背景下,教师设计作业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设计出能让学生自我表现的作业,如唱歌、跳舞、绘画等。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朗朗上口的文辞,教师可以将其编成童谣,教给孩子,让他们唱给家长听。或者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描述,用笔画出文章内容,充分发挥儿童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设计专题收集型作业

收集型作业是很多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因为大多数收集型作业都与大自然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对此,教师应当结合实际,适当设计些专题收集型作业。如带孩子深入大自然,让他们观察自然中的一切,然后将观察到的内容写成调查报告。这种形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既新奇又富有挑战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设计想象趣味型作业

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应当贯彻快乐学习原则,让孩子在兴趣的推动下,逐渐深入学习、探索知识。对此,教师设计作业要题目新颖,形式活泼,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如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中诸多古诗词和童话故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其进行仿写或者续写,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设计内容层次型作业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都不同,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从作业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必须对作业内容进行分层,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作业,最终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如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设置成高、中、低三层,每层之间存在一定难度梯度,进而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业。

参考文献

[1]夏荣敏.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小学时代:教师,2012年6期.

语文教案设计有效性初探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0051-03

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说,在宇宙的原初,各种鲜活的生命因素不仅弥漫于整个宇宙,而且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各种生命因素及其发展过程都是相互依存、彼此确证的整体性的存在。这意味着,大到整个宇宙,小到每个具体活动,彼此之间都是平等和谐的,都对过去、现在、未来开放。由此,我们可以推论,作为以人为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最理想的状态也是由师生等各种教学因素构建的,生生不息的,和而不同的状态。这与新课改的精神理念是一致的。基于此,同时为了响应全区今年九月开始的高中新课改,我们截取了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案设计,作为我们研究高中新课改后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对比传统教案设计的优势和不足,尝试进行语文教案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在研究的第一阶段,从宏观上提出语文教案设计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则——生成性,希望能为新课改的探讨略尽绵薄之力。

一、新教案设计对传统教案设计的借鉴

新课改是大势所趋,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包括教案设计在内的各种新变化,但是,新事物终究会代替旧事物并不意味着新教案设计就会与原有教案设计彻底决裂。我们对新教案设计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教案设计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才显得科学而有意义。

当新课改来临后,国内学术界对传统教案设计进行批评的文章比比皆是,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也不乏偏激之语,在这里不再赘述。但冷静下来,笔者认为,传统教案设计并非一无是处。比如传统教案设计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紧扣课本内容,狠抓基础知识,设计步骤力求清晰严谨等等,这与新课改的理念并不矛盾。新课改在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体作用,新教案设计应是师生双主体构建的过程;新课改要求我们的课堂要开放,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抛开课本和基础知识天马行空,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由课本联系到广阔的社会人生;新课改要求师生互动,强调备课、上课、课后都是生成的,并不意味着写一份严谨的教案就会被认为落后跟不上形势,新教案设计形式到内容都可以多样化,但必须科学严谨。此外,传统的教案设计虽然更多地指向高考而显得功利性大于人文性,但也不意味着新教案设计就可以完全抛开高考,专门讲人文。从现实来看,高考选拔制度虽然存在弊端,但仍然是目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拔制度,所以仍然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那么,只要高考存在,完全抛开教育的功利性就显得武断而幼稚了。所以,我们的新教案设计的有效性之一仍然会指向高考,但绝不会以高考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力求在功利性和人文性之间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伽达默尔说过:“我们作为有限的存在是处在传统之中的,不管我们是否了解这个传统,不管我们是有意识地对待它,还是完全盲目地认为我们正在重新开始——这一点也改变不了凌驾于我们之上的传统的力量。”当我们把矛头都指向传统教案设计并为新课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或者已经在热火朝天地努力着的时候,我们想说的是,请停下来思考一下过去和现在,不要浪费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汲取、为我所用,或许我们会有新的感悟,从而走得更稳更远。

二、教案的生成性资源——教案设计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1.教案设计具有生成性的哲学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是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生命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否定、超越的生成过程。其实,作为生命表达的文学艺术也是这样。文学艺术以有限的在场联系着无限的不在场,因此艺术的生命意义必然会被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同一时代的不同人,不同时代的人所不断解释。而每一次言说,就意味着原有意义在某种程度上的丧失,新的意义随之产生,生命意义因此不断丰富,从而更接近生命的真实和完整。正如金丹元先生在《比较文化与艺术哲学》中所说:“云彩追求无穷无尽的空间,在追求中不断变换自己的形态,他不计较原形的存在与否,因为丧失本身就意味着新生。”生命也如云彩一般,并非一目了然,清晰可辨,她“常常是以不清楚或不愿清楚而现身露脸的。要想使一个东西更清楚,必须一刻不停地和不断说下去。”不清楚意味着生命的空白,空白意味着未知,未知必会激发人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因此作为生命表达的艺术更愿意选择不把生命看得一清二楚,而宁愿把生命的一部分留给未知,宁可相信生命中还有一团漆黑的地方,以此激发作者和读者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艺术的天空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文学文本为主要载体的语文课,其教案设计是否有效与教案设计是否具有生成性密切相关。

2.教案设计的生成性资源的具体体现。

我们要对教案设计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一份教案设计是否具有生成性是判断其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何为教案的生成性资源?笔者认为教案设计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大致可分为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的理解,集体备课、说课给教师带来的启发,上课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堂上师生互动形成的火花,与时俱进的资源,教学后记等等。而在这么多的生成性资源中,笔者又仅仅以课堂上师生互动造成的火花作为论述教案设计生成性资源的一个切入口,因为笔者认为这一部分的资源代表着师生相处最和谐的状态,代表着师生最灵动的智慧,最具不可预知性和创造性,因而也最具生成性。

(1)课堂是舞台,满足师生表演的欲望。

由于实施新课改后对讲台作为权力中心象征的消解,课堂成了师生展示各自演技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师生都是主角,只有互相唱和、互相配合才能把这出戏唱下去,并唱得漂亮。教师的举手投足、语言、眼神都充满了个性化的表达,学生由局外人一跃成为戏中人,他们积极投入到戏中来,教学过程终于成了由师生双方高兴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于是在这个舞台上,师生时刻关注着对方的表演,并努力完成自己的表演,在对方鼓励理解的眼神中,不仅看到了尊重和认可,还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对象化。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表演者,还希望自己的表演有观众。理想的教学过程满足了师生表演的欲望,尤其来自“内行人”,即“同台演出”的“演员”的欣赏,更让人信心倍增。而由于这是一场合作式的表演,因而产生了双倍的动人效果。原有的教案设计无论多么有预见性、多么完善,都不可避免地在此时遇到一些“意外”,教师会根据实际的“意外”,对教案设计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更适合师生的发挥。

(2)知识的交流互动。

在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从网上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因此无论教师在原有的教案设计中准备得多么充分,也必定有其“未知”的一面,学生也必定有其“已知”的一面,此时,通过课堂的交流互动,就可以实现知识的优势互补。笔者在上课时就深有体会。每一次学生的课前演讲都让我大开眼界,学生关注的东西非常广泛,政治、经济、文化、体育、音乐……无所不包。所以,我常常会抛弃原来设计的上课导语,顺着学生的演讲导出我今天要上的课,既尊重了学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比如每一次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对话,学生的新观点经常让我灵感突现,说出我在备课时根本想不到的例子或话语。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交流互动会让师生拥有更多的知识。

(3)情感的交流互动。

师生在课堂上都有情感表达与交流的愿望,新课程标准更是要求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为目标。因此,在理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真情涌动、心潮起伏中将每一个知识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通过真诚的情感演绎,把“对无穷宇宙的探索,对大千世界的众生百像,对人类历史的演进,对善恶美丑的褒贬都有效地转为学生的心理体验和心理冲动”。学生同样可以表达真情实感,在交流互动中得到情感的宣泄,获得学习的动力。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教学就会成为学生主动的发展过程,从而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总之,尽管师生双方对同一事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但畅所欲言所带来的愉悦,被人倾听所带来的慰藉,必将唤起师生心底最深处的共鸣。情感教学也是教案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维度。通过课堂上的对话互动产生的耀眼火花,丰富了学生,也丰富了教师,师生有了无限的再生性和多元性。由此而来的教案设计必定是最具时效性和有效性的。

总之,师生在知识与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了相当的积累,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带来质变。在教学过程中的质变就是师生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在知识与情感方面都得到“净化”,从而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这是教学过程中最理想的状态,因为“教学双方的独立性受到尊重,创造性得到发挥,教与学相互配合、和谐发展,教学过程呈现前所未有的民主范围,教与学在智慧、知识、智能的审美体验中达到了教学的最高境界——自由”。这种自由是最真实的自由,同时也是不断发展前进的自由。教师获得最大的自由后,再进行新一轮的教案设计,他会更有动力、更有兴趣、更有资本。而理想的课堂不会用有限的结论终结无限的对话过程,而是大家接着说。在这个意义上,师生双方其实都是教案设计的生成性的设计者,因此,笔者才说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是最具生成性的资源,它将不时督促着教师对原有教案设计进行及时调整,而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又会忠实地记录在教学后记中,成为下一轮教案设计的背景资料。这样的教案设计,不再是静止的,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时段、某一批学生、某一节课,而是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从而也是最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也是最有效的。

三、一份生成性的语文教案设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既然教案设计的有效性标志之一是其具有的生成性,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做好一份教案设计呢?初步推论,既然生成性是教案设计有效性的重要标志,那么教师本身对教案的理解和设计也应该是生成性的。比如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先进的教学理念,具有比以往更强大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时刻学会为教案留白,永远不要想着万无一失。教案的不断变化,正是新课改下语文教案设计的最大魅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案设计不是某个阶段某位教师的任务,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由各种教学因素共同建构。没有生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有效的教案设计。而教案设计的每一次生成也并非随心所欲,它承袭过去、活在当下、指向未来,是教学生命的绵亘。因此,语文教案建构的有效性不在于它创造了什么新的东西,而在于各种教学因素生命可能性的展开,并自动成为下一次教案设计的背景。

语文教案封面设计 篇4

舒城三中涂德根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咏雪》

一、预习课文:

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2.质疑问难。

3.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课文:

1.导入设计: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

同学们,其实像他们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2.作者、作品简介:

(1)刘义庆刘义庆(403-约443),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王朝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o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o不尽符合史实。

三、学习新课: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2.二读课文,理解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

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

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5.五读课文能背诵。

四、拓展延伸:

1.讨论: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2.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五、课堂总结: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不俗之才。

六、布置作业:

1.当咏出喻雪佳句后,谢太傅全家人的心情会有什么反应?

2.请你体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一、复习检查

背诵、翻译课文。

二、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谢道蕴这个才女,这节课我们将认识陈元方这个神童。

首先看看标题怎么理解,陈太丘不是人名,太丘是地名,古人习惯用姓氏加官名或地方名称来作为对人的称呼,相同的还有苏东坡,期是约定,综上所述,标题意思是一个在太丘做官姓陈的人和朋友有约定.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重要字词在旁边注上拼音。(强调不----通“否”。)

2.学生小声跟着读,注意节奏的把握。

3.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字句

1.快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及翻译资料理解文意,碰到疑难处做上记号。

指名2个学生质疑字句,师生共同答疑。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古今意思不一样,离开乃:才)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期行:相约同行委:丢下,舍去)

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拉顾:回头看)

④区分尊君(尊称)君(礼貌的称呼,意为你)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在理解字句之后,应该学会翻译重要句子,可以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出来,同时把文中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比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句话,“日中”是哪一天的日中,“不至”是谁不至,明显是省略了一些成分,相同的还有文中的“过中不至”,指名翻译,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翻译其他的句子。)

五、研读课文、讨论探究

1.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①客人发怒的原因是--“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过中不至”。

(可见我们做人要讲“信”讲“礼”。)

2.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元方,他又有什么性格特点?

(聪明机智)

3.可我们也发现了文章结尾客人已经主动道歉,他仍然入门不顾,是否礼貌?

(同桌或者4人小组之间交流看法。)

六、拓展延伸

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

(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的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诚信”的体现呢?)

(补充中外名人讲诚信的名言: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波斯]昂苏尔玛阿里

七、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八、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的字词练习。

2.完成基础训练作业。

3.补充阅读: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九、教学反思

附:板书设计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

(考题)

兄子;撒盐空中(笑)欣赏赞扬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道蕴才气

补充评价:无弈之女,王凝之之妻身份之贵(侧面衬托)

陈太丘与友期

交代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开端父友:问

元方:答针锋相对

高潮父友:怒--非人哉据理驳斥

元方:曰--无信无礼正直不阿

尾声父友:下车引之聪慧明理

客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明机智讲信礼

安徽省舒城县舒城第三中学涂德根

原创欢迎指正!邮箱:【tudegen@163.com】

封面设计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封面设计的知识,设计出与书中内容相关连,封面设计教案能体现自己个性的书籍封面。

2、封面设计中能遵循平衡、韵律与调和的造型规律,突出主题,大胆设想,运用构图、色彩、图案等知识,设计出比较完美、典型,富有情感的封面,提高设计应用的能力。封面设计教案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封面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运用以前学过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等知识综合地表现在封面设计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设计出与书的内容相关连,能体现自己个性的封面设计作品。

三、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来猜猜这个谜语。有个好朋友,模样长的怪,方方正正有千层,一层一层全都是知识。生:是书。

师:对,就是书。封面设计教案,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有着丰富的知识,是我们学习进步的好帮手。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两本书,你觉得哪一本书更吸引你?为什么?

生:彩色的一本。因为它吸引人,很漂亮。

师:原来出版一本书,不仅要考虑到书的内容要吸引人,它的封面设计同样要精彩,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今天我们就去研究一下书的封面设计。

引出课题:

封面设计

二、欣赏书籍图片

师:老师在上课前,去了一趟你们学校的图书室,发现那儿有好多吸引人的书。你在阅读课的时候,通常会借哪些书来看呢?

生:我想看《365夜故事》。

师:能给我们介绍介绍吗?

生:这本书主要是讲一些童话故事,里面的人都很善良,都很美。

师:象《格林童话》、、《365夜故事》------这些书都是讲童话的,我们可以称它们为童话类的书。其他同学呢?

生:我想看《宇宙诱鸟》。

师:这本书你看过吗?

生:没有。

师:那你能猜猜是讲什么内容吗》?

生:我觉得它是讲宇宙英雄的故事,我是从封面的插图看出来的,那儿画了一个英雄在和敌人战斗。

师:原来是封面上的插图偷偷的告诉了你书的主要内容。你们还想看什么书?

生:我想看《史记》。

师:看过吗?生:没有。

师;那你猜猜会讲什么内容。

生:我想它是介绍古代的事。我从它的插图看出来的,画着古代的人。

师:象这类介绍古代的书,我们可以称它们为古籍书。一般古籍书封面会出现什么插图?

生;我觉得古籍书的封面都会画一些古代的人、景色、画------

师:除了童话故事、科幻故事、古籍书-------我们还常常看到象《少儿美术》这类的杂志。看看《少儿美术》经常会把什么作为封面的插图?

生;小朋友的画。

三找封面设计的共同元素

师:每一种书的封面都不一样,告诉不同的信息。但是它们却是由共同的几个部分组成的。请大家看封面作品,找找封面是有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生:有书名。(教师出示板书:书名)

生:有图画。(教师出示板书:图案)

生:有作者。(教师出示板书:作者)

生:有出版社(教师出示板书:出版社)。

师:醒目的书名,漂亮的图案,作者,出版社四个好朋友共同组成了漂亮的封面。

四、给封面找朋友。

师:老师这而有两张封面,你能帮他们找找丢了的好朋友吗? 请两个同学上来拼封面。

师:为什么这么搭配?

生:我觉得童话书里经常出现青蛙呀这类小动物,所以我把这副画放在童话这个封面上。

生:我觉得科幻世界书里经常出现宇宙飞船之类的,所以我把这副画放在科幻世界这张封面上。

师:原来我们在设计封面的时候要和书的内容相配套。童话书除了小青蛙可以做封面插图,还有什么也能作为封面插图呢?

生:童话故事里的人、植物、动物都可以。

师:概括的真全面。凡是童话故事里出现过的人物、动物、植物等等都可以成为封面的插图。

师:那科幻世界又有什么可以作为插图?

生:宇宙飞船。

生:外星人、太空------

师:对,科幻世界里经常出先的星球、外星人、战警------都可以成为封面的插图。

师:作为封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名除了可以横着放,上下错开放,还可以怎么摆放?

生;可以竖着放。斜着放,圆弧形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做简单的板书

师:看看这两张封面完整了吗?

生:还没有。

师:还少什么?

生:作者和出版社。

师:你觉得放哪里比较合适? 请学生说,教师用水笔直接写上。

师:刚才我们用贴、用笔写来制作封面,你还有其他制作封面的方法吗?

生:可以用剪刀剪。

生;用手撕。

师:对,制作封面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随意选择。

五讨论设计方案

师:老师这儿还有四类书非常孤单,它们没有找到漂亮的封面外衣,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组打算给哪类书设计一张漂亮的封面,谁负责书名,谁负责漂亮的图案,谁负责作者和出版社,分工一下。学生讨论分工。

师:好老师就把这本书交给你们了,希望你们能给它们穿上漂亮的封面。提制作要求:1要有醒目的书名

2用花边、图案、插图等装饰、美化封面

3在适当的位置上标明出版社、作者的名称。

学生制作

六展评

师:请把设计好的作品贴在书的封面上,放在展示台上。各组派代表评你认为设计的最棒的作品,并把笑脸贴在书上。

选出获得笑脸最多的作品后让学生来说说好在哪里?

七、拓展

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篇6

一、说教材

《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几篇文章都是唐朝诗歌。《蜀道难》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险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担忧,从艺术特点上看,诗歌想象奇特,笔法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学习本诗对学生认识唐诗,鉴赏诗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都有重大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对古典诗歌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还没用真正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感悟,帮助他们进入诗歌的情景,增强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及背景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的意境美、声韵美,激发他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评析诗歌的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写作诗歌时的情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1、诵读法;2、问题引导法;3、交流讨论法;4、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大唐多若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蜀道难》,再次感受李白诗歌的风格。(板书)。

(二)作者简介[学生演说]

(三)诵读感知

1、第一遍,个别学生堂上朗读,读后师生议论不足之处。

2、第二遍,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学生圈点矫正。

3、第三遍,全体学生齐读。

4、第四遍,学生结合注释默读,疏通诗意,圈出难点,合作交流。

(四)问题探究:

1、《蜀道难》中贯穿全诗的是哪一句?它在全诗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全诗的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有一唱三叹之效!

2、蜀道“难”在哪里?

三难:第一段从历史角度说开辟之难

第二段从山势高危的角度说攀越之难

第三段从现实角度说安居之难

3、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五)延伸拓展:本文主旨历来争议不定,你是怎么看?

主旨探讨之一:送别友人

主旨探讨之二:抒写心志

主旨探讨之三:讽喻时政

主旨探讨之四:倦于仕途

(六)堂上总结

这首诗想象奇特、丰富,气势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下面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这千古名篇。

(七)说作业:背诵该诗。

(八)板书设计:板书方面,我力争简洁明了,采用语词式板书,既点名本课的教学要点,又方便学生理解、识记,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蜀道难(李白)

开辟之难攀越之难安居之难

总之,在教学中,我会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力求将语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高中语文教案设计2

一.教材分析和处理:

《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一首诗歌。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目标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解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的不同风格,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本单元的设置意图是在必修2古代诗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依据以上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制如下:

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意,能够知人论“诗”;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品位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我们知道诵读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手段,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所以鉴赏一首诗歌首先要做的就是诵读。而要想透过语言表面读懂文字背后深层的意思,那就少不了问题探究,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鉴赏诗歌,就要给他们自主鉴赏的机会,给他们搭建展示自己文思的平台,因此,我将本课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

1.本诗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扩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采用诵读法、问题探究法、自主赏析法。

(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探究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

(3)赏析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胆的雕琢,从而找到自己的赏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

诵读诗歌,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审美感受,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基于此,我将本课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定为:

了解李白的放达,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之所以诗情勃发雄放,极具感染力,和它的艺术手法是分不开的,而且只有把握了艺术手法,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拓展,所以我把教学重点确立为:

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学习本诗的艺术手法。

古代诗歌距离我们年代久远,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把教学难点确立为:

体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得到审美享受,感受诗歌的艺术性。

怎样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我以情感自我体验,唤起学生诵读兴趣,使他们爱学。开放自主协作,激发学生探讨钻研,使他们会学。联想探索实践,激活学生思维,使他们善于学习。依据教学媒体优化组合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我采取如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诵读法,讨论法,启发、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诵读法。,诗歌的语言是独物的、精练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美学价值,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第二、讨论法。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思,甚至能够生发出自己的个性见解。

第三、启发、点拨法。当学生陷入迷途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该发挥了,教师的适时的启发、点拨,就会点铁成金。

第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

教学设想:一课时完成.

一、教学过程:

我本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依据认知规律安排了如下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幻灯片主页面展示蜀地山势巍峨峭拨的图片,加上清幽的音乐,学生马上有了追求壮美的感觉,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出来。让学生从视觉上对课文有一定的感知,帮助理解诗人豪放飘逸的风格。

(二)解题(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蜀道难》是乐府旧题,了解这种题目的一般内容,为把握本诗的内容和思想作铺垫)

(三)教师范读课文(设计目的在于:1、正音;2、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声韵美和意境美)

(四)学生初读课文

我要求大家拿起笔来,在结合书释思考之后,还觉得有困惑的地方的,就把他勾划出来,争取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自读,圈点勾划,教师巡视辅导。(这种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问学生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五)探讨初读疑惑

学生互相交流初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设计目的在于:解决初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进一步鉴赏诗歌)

(六)吟诵诗文

诵读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手段,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

找学生吟诵诗文,并对学生提出三点诵读要求:第一,在诵读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当中;第二,读出诗歌的抑扬起伏,注意古典诗歌的节奏;第三,读出与现代文的区别来,也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来。(设计目的在于:整体感受诗歌之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七)精读课文,自主鉴赏诗歌

1、要求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作鉴赏,然后与同学们交流。

2、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借助李白的诗句做一下自己的想象,在你的想象中,这样的场景应该是什么样的?然后互相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给几分钟,学生思考,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主赏析,然后拿出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作补充。(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八)教师小结

同学们看看在这篇诗文当中有那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学生回答,并一一举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帮助)

1、总结本诗的艺术技巧。

(1)善用反复: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主旨句三现,形成行文线索,贯穿始终,使内容层层深入。

(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

(3)夸张到极致的技巧:

(学生寻找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

(4)多样的诗歌意境:

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

(5)神秘的传说:

“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

2、明确诗歌的主旨和情感。

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给割据者创造了良好条件的缘故。因此,对军事叛乱的警惕正是诗人的主旨所在。“蜀地不可去,不可居”是其表达的要义。(设计目的在于:1、全面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以便学生写作借鉴,掌握作文的技巧。2、把握诗歌主旨,更深刻理解诗人的情感)

(九)学生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诗歌的声韵美和意境美。体悟浪漫主义诗歌的放达。(设计目的是:再次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对中华古典诗文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十)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艺术手法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设计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检验学生理解的程度,测试教学效果。当发现学生对某个艺术手法掌握不好时,则及时地强化)

(十一)布置作业

高中语文教案设计3

一、教材分析

1.大纲和单元中的定位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学习李白和杜甫的诗,目的是进一步领会这两位诗人的艺术风格,以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力。新的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且高考试题也由过去的客观题型变成主观题型。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主要写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内容和名言警句的赏析。

第一课《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评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政治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对诗的政治寓意不加深究;而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2.教学目标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知人论“诗”;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品位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章法、气象、基调及艺术风格。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李白的放达,感受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自然是背诵。要重视理解记忆,又不偏废机械记忆。前者指的是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后者指的是口熟,熟到可以不加思索地连贯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是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和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理解以及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

4.课时安排:二课时

二、教法选择

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

3.赏析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胆的雕琢,从而找到自己的赏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

针对我们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教学设计>设计:

提起李白,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挚的感情,有清丽的词句,但我们也许只感到它的优美,并不觉得有什么出奇,因为同样意境的语句,在其他人的诗里同样可以读到。再后来,读的诗越来越多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纶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体浓”……也许从这里我们开始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那些打破常规而有无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来的?他的字里行间,果然带有一股飘忽飞逸的神仙气息。

大家还记不记得高二时我们学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哪有通篇记述梦境的?人间哪有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用的哪里是人间的言语!他的句子没有任何格律的束缚,有的是《诗经》似的端雅,有的是《山鬼》的激越。他逸兴递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飞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穿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解说:此导语教学设计>设计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营造一种诗情氛围,让学生了解李白诗歌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突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面教学步骤的展开作铺垫。)

(二)回顾李白生平和作品特点。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三)听名家范读,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诗。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四)齐读第一段:(采用师生共同研读法,先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讨论,相互争议,最后教师明确。)

1.词义点拨:

①危:高。②于:比。③何:多么。④当:挡。⑤钩连:沟通相连。⑥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⑦度:越过。

2.诗歌的语言受押韵及平仄限制,词序有所颠倒,让学生指出哪些地方是颠倒的,应如何顺句。

3.段落解读:

(1)“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诗的开篇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引导学生研究夸张叙述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

?明确: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先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引传说中蚕丛、鱼凫的开国,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然后叙述蜀道来由。

引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3)“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5)研读“上有六龙……坐长叹”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

?明确:这几句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见。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这是用虚写层层映衬。接着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抑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诗人从星星中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他们,想象何等奇特。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五)分析体读第二段:

1.词语点拨:

①但:只。②从:跟随。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④去:离。⑤盈:满。⑥倚:靠,。⑦湍:急流。⑧砯:拟声词。

2.段落解读:

(1)“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干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喟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2)“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3)“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3.再次朗读课文第二段。

(六)分析体读第三段:

1.词语点拨:

①夫:人。②当:挡。③匪:同非。④朝……,夕……:互文见义。⑤虽:虽然。⑥长:深深。

2.段落解读:

(1)“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2)“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二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4)最后一段写蜀中要塞剑阁的意图是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诗的寓意。

?明确: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解说:从现实的大背景出发,从感性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李白的思想感情,他作为诗人的敏锐的感悟力。同时也把锛市学习放在一个大语文的背景下,让学生感悟人生,感悟历史。)

4.再次朗读全文。

(七)分析诗歌艺术特色:在表现手法上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解说: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设计是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寻找美点。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因为鉴赏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得到的,并不是教师说给学生的。所以在此,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说,他们可能说的不好,但正是在这一次次的不好中,他体会悟到说好的技巧。同时要多肯定学生,让他们尝到鉴赏的甜头,坚定地走下去。当然在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时,教师可抛砖引玉,做示例。)

1.善用反复:

资料:清人沈德潜的评论:“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讨论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这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主旨句出现了三次:①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张本。②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③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就给读者带拉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

3.夸张到极致的技巧:

(学生寻找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

4.多样的诗歌意境:

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

5.神秘的传说:

“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

(八)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资料: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

讨论后明确: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给割据者创造了良好条件的缘故。因此,对军事叛乱的警惕正是诗人的主旨所在。“蜀地不可去,不可居”是其表达的要义。

(九)美读,整合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

四、板书教学设计>设计

开篇:主旨句一见

一叹高蜀道来历

难行蜀道高峻

二叹险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可畏山水险恶主旨句二见

照应

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

申戒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山中访友》教案设计 篇7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 走进山林, 探访“山中的众朋友”, 与“朋友们”互诉心声, 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 展现了美的景物, 美的情感, 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品味优美的语言, 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 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 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鉴赏文章新奇丰富的想象美, 学习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三)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并能从中悟出生活哲理:只要有一颗真、善、美的心, 就会发现生活处处都是美的。

三、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一) 检复导入

1.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题:山中访友。

2.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呢?一句话, 就是———山中的一切。

3.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用心去读课文, 想想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出“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用笔划一划, 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触。

(二) 细读品悟

1.学生自读课文, 教师巡视。

2.划一划, 写一写, 和同桌交流交流。

3.集体交流:从哪些地方感受出了“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1) 相机出示:那座古桥, 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位朋友。啊, 老桥, 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 滚滚河水流向远方, 你弓着腰, 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 波光明灭, 泡沫聚散, 唯有你依然如旧。

(1) 谈谈你读了这段话后的感受。 (2) 当你读到“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你的感受是什么? (3) 当你读到“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时,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 是啊, 这是一座古老的桥, 这是一座度过许多人的桥, 你弓着腰, 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在你的凝望里, 人影———在你的凝望里, 鱼影———在你的凝望里, 月影——— (指着句子:岁月悠悠, 波光明灭, 泡沫聚散, 唯有你依然如旧) , 谁来带着感受读一读。 (5) 让我们一起带着感受读一读。 (6) 此时此刻, 你想对桥说些什么呢?

(设计理念:创设具体的语境之后, 学生才有话可说, 体验深刻, 有了体验, 学生的朗读才感情。)

(2) 你还划到了哪些语句?相机出示:走进这片树林,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 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 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 静静地, 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 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 头发长成树冠, 胳膊变成树枝, 血液变成树的汁液, 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 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受? (2) 读了这段话, 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当学生说到“呼唤”时) 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呼唤声。 (多媒体播放鸟鸣声) 从这呼唤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当学生说到“眼神”时) 让我们也与露珠交换一下眼神吧。 (多媒体播放露珠的图片) 从这眼神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当学生说到“知己”时) 知己的眼睛会怎样望着呢? (当学生说到温馨时) 请你温馨的读一读这段话。 (当学生说到深情时) 请你深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4) 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读一读。

(设计理念:多媒体的运用要为理解文本服务, 播放鸟鸣声、出示露珠、图像, 为的是唤醒学生的感性认识, 让他们有更深刻的体验。)

(3) 仅仅古桥、树林是我的朋友吗?不, 这———山中的一切, 哪个不是我的朋友?仅仅古桥、树林是我的朋友吗?不, 这———山中的一切, 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重复两三遍, 学生的情绪高涨。)

(1)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 (出示山泉的多媒体课件) 看, 山泉来了, 跟他打声招呼吧! (学生读) (2) (出示溪流的多媒体课件) 看, 溪流来了, 跟他打声招呼吧! (学生读) (3) (出示瀑布的多媒体课件) 看, 瀑布来了, 跟他打声招呼吧! (学生读) (4) (出示悬崖的多媒体课件) 看, 悬崖来了, 跟他打声招呼吧! (学生读) (5) (出示白云的多媒体课件) 看, 白云来了, 跟他打声招呼吧! (学生读) (6) (出示云雀的多媒体课件) 看, 云雀来了, 跟他打声招呼吧! (学生读) (7) 面对这热切的招呼, 我们这些朋友会怎么回答呢?请你选择一位朋友, 将他的答案写下来。这个回答可以是多种形式的, 可以是山泉清脆的直答, 可以是溪流吟诵的一首诗, 可以是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唱的一首歌 (播放轻缓的音乐, 学生思考, 然后学生或朗读或歌唱自己的作品) 。

(设计理念:读写结合, 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导读) 在作者的眼中, 山中的万物都是有情的。拣起一朵落花, 捧在手中, 我……拾一片落叶, 细数精致的纹理, 我……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 我……捧起一块石头, 轻轻敲击, 我……

(1) 让我们也跟着作者与大自然进行心与心的交汇吧 (放轻缓的音乐) , 只要你用心, 你会听到很多很多, 看到很多很多, 感受到很多很多, 你的心会跟大自然贴得更近。感受到了, 就用笔写一写。如: (出示) 捧一捧山泉, 让她从指间淌过, 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掬一方泥土, 轻轻扬起, 我感受到了_________……

(2) 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读自己的句子) 来, 加进你自己的这句话, 从“拣起一片落花”开始读。 (学生读) 看, 你的句子跟作者的一样精彩。

(设计理念:课堂应该是个性化的课堂, 让学生读自己的句子,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凸显个性。)

(5) 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深深感受到“我”与“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相机出示:谁能说, 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呢?

(1)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指什么?恩泽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 带着你的理解读这句话。让我们一起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4.升华理解。

(1) 同学们, 从你们的朗读中, 从你们的语言中, 我已经深深感受到了你们的心与大自然紧紧贴在一起了, 完全融合在一起了。当你面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时, 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2) 是的, 你们的语言深深感动了我, 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段话 (出示第一节内容) 。

四、评价

语文教案封面设计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趣味性;个性化

G623.2

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创新和优化作业设计,践行新课标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为本而设计和布置学生乐为、乐做的体验、实践、创新作业、发展个性、弘扬创新的作业,让作业助语文教学实现有效。下面,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四年级的案例,谈谈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设计的几点尝试和实践性体会。

一、关注兴趣,设计趣味化的作业

俄国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教育,无异于扼杀孩子的求知欲。作业如果沿袭长期以来的抄写和背诵,无兴趣可言。趣味性的作业,可以促使学生有想做、乐做的“冲动”,有兴趣、有欲望、有动机,这样的作业才有效。

如学习了三年级上册的《北大荒的秋天》后,结合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要求学生围绕“我眼中的秋天”,而搜集整理关于“秋天”的成语、谜语、故事等,查阅描写“秋天”的古诗词、优美散文等,引领学生走进“秋天”,观察秋天的落叶、秋天的丰收季节、秋天的天空、秋天的颜色等等,让学生把看到的“秋天”的美和多彩,用手中的彩笔、用心描绘出来,组织学生制作画报和手抄报等,这样的课外作业,不仅复习巩固了基础知识,丰富了作业形式,也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难题。

二、注重因材施教,设计层次性作业

十个手指伸出来有长短,学生的基础、兴趣倾向、态度和思想、智力和习惯等,都千差万别,“一刀切”的抄写,有的学生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而有的要半小时,甚至更多。并且,长期以来的抄写和背诵的作业,也难以体现出“层次性”和因材施教的理念。

如学习《虎门销烟》时,对于课前预习作业,可以设计为以下层次性的预习提纲: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生词;

(2)读顺课文,注意分段和归纳大意;

(3)查询“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了解“虎门销烟”的意义;

(4)查阅资料、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林则徐禁烟、销烟的经过;

这样的四个预习作业,(1)是基础,以扫除阅读障碍为主要目的;(2)以熟读课文、把握大意为宗旨;(3)和(4)是开放性的作业,注重方式的创新为主;(1)和(2)以基础为主;(3)和(4)以能力为主,并且,这些作业形式以自主和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通过课前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前置”。

对于《虎门销烟》教学后的巩固性质的课后作业,教师也可以设计为以下三个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

(1)熟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2)讲一讲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重点讲一讲销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意义;

(3)写一篇读书心得——“落后就要挨打”,谈谈《虎门销烟》的阅读后的体会;

(4)搜集和整理贊美林则徐的成语以及与爱国有关的成语;查询和整理描写高尚情操的诗句;

(5)设计一些戒毒的宣传标语、口号;

(6)查询林则徐更多的故事,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这样的课后作业,形式上多样化,方法上有自主性、可选择性,内容多、面光,且具有层次性和创新性,体现了“因材施教”,注重了全面发展。

三、注重发展原则,设计创新性作业

创新作业,首先要设计开放性的作业,不能再反复机械抄写、乏味背诵,要从抄写和背诵中,把学生解放出来,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作业;其次,创新作业要兼顾学生的特长和发展的需求,利于学生在各自的“特长”领域里,体现出各自“闪光点”;再者,创新作业内容应开放,但必须体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将学习和活动“接轨”;开放作业,还要注意方式的多样化,如读、写、查、画、演、做等。

如学习《微笑着承受一切》前,布置前置性预习作业:

(1)谁微笑着承受一切?“一切”指什么?怎样承受“一切”?为什么要微笑承受?

(2)查阅桑兰的运动员的生涯,体会桑兰受伤而坐在轮椅上是天大的不幸的原因。

(3)读课文,理解课文,说说你印象中的桑兰是个怎样的运动员?用课文中的两个词而回答。(优秀 坚强)

(4)摘抄课文中描写桑兰坚强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并和同桌交流,

(5)根据课文内容,以及你所查阅到的资料,制作一个个人资料卡——桑兰的光荣榜。

这些课前预习作业,从字词中走出来,从文题的预测和把握、利于有效资源查阅资料、到读课文和理解课文的主题、再到摘抄句子,深化课文的理解,到最后的资料卡的制作,难度逐渐升级,发展性、思维性、创新性也逐渐升级,凸显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作业的特点。

再如学习了三下的《寓言两则》的《揠苗助长》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简单说说农夫的五个“好”——好着急、好辛苦、好高兴、好结果、好愚蠢;假如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对农夫说______;假如你是农夫,你会叹息______;我要送给农夫几句话,如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说你身边有没有农夫这样的故事,有的话,下节课讲一讲;寓言故事很多,我还知道《画蛇添足》、《龟兔赛跑》……选择你熟悉的一个成语,在“寓言故事”展示课上讲一讲。

类似的课外作业,不仅丰富作业形式,也具有灵活性,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作业中,既提高作业效率,也提升学生的能力。

语文作业设计应注意学生的层次,兼顾学生的兴趣点,关注学生的发展性和创新性,也要与所学的知识内容,巧妙融合,作业是形式,掌握基础知识、发展能力是宗旨。教师应巧于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功于教材的研究,不断优化作业内容和方式,让作业的优化,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走向深远。

参考文献:

[1]洪丽娟.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如何创新[J]. 课外语文(下) ,2015(10).

[2]马艳琳.创新作业设计,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 新课程·上旬 ,2016(2).

上一篇:土方工程工程安全措施下一篇:高一**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