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霍金》的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师:同学们,有一个人,我们虽然没有真正和他见过面,但是只要看到他的照片,我相信咱们班同学100%的会认出他。而且,三年后,三十年后依然可以清晰地叫出他的名字。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霍金的图片。
师:一齐说——
生:(齐)霍金。
师:看到他,你的脑海里会自然会冒出哪些词语?
生:(相继回答)物理天才,龇牙咧嘴,持之以恒„„
师:是的,看到他,这些词语自然地就会印入我们的脑海。
课件出示:
物理天才 宇宙之王 科学巨人 顶礼膜拜
长期禁锢 完全瘫痪 彻底变形 不无悲悯
生活强者 身残志坚 不屈不挠 深深敬仰
师:(指名读第一组)“顶礼膜拜”是本课中的一个新词?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拿着礼物拜访别人。
师:望文生义啊。谁知道?
生:顶礼膜拜就是说双手合十,举过头顶,把头触到被崇拜者的脚上。就是非常崇拜的意思。
师:说的好。这是词典中的解释。课文中的意思怎么说?
生:人们对霍金取得的崇高荣誉顶礼膜拜。
师:(指名读第二组)“禁锢”和“长期禁锢”有什么不同?用这样的方法,说一说后面词语的意思。
生:“禁锢”就是被固定在一个地方,“长期禁锢”强调禁锢的时间很长。“完全瘫痪”说明身体出了严重的问题,不能活动。“彻底变形”就是说变形的程度十分严重。
师:理解了词语,感情色彩就能读出来了。再读一遍。
师:“悲悯”是悲怜的意思,“不无悲悯”什么意思?
生:“不无悲悯”就是非常的悲怜,同情。不是不同情。
师:这样特殊的身体,这样非凡的成就,我们自然感受到了霍金身上闪烁的精神品质。让我们一齐读一读第三组词语。
二、切入主题,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对于霍金,人们既“顶礼膜拜”,又“不无悲悯”,这似乎成了一对矛盾,今天就让我们一齐近距离地走近霍金,一起来继续学习(板书)——轮椅上的霍金。
师:我们知道,在物理学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很多,我们一般称他们是“物理天才”(板书),生活中被称为“生活强者”(板书)的也有很多,而霍金却把这两者集于一身。课文中有一段话就将这两个词语联系在了一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师:作者是怎样来写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圈画出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理由。
学生圈画批注。
教师巡视点拨:(①针对学生只画出长长的句子,提醒:如果能将句子中关键的词语标出来,写出你的理解,就更有说服力了。②有的同学找到两处以上,说明你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品质,考虑问题很是周到;如果你对其中的一点特别有想法有感触,深入地想下去,你同样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品质,你的思维很深刻。)
三、对话交流,品味魅力
(一)品味“物理天才”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交流刚才的话题。课文的哪些语句写出了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呢?
生:“医生曾诊断身患绝症的霍金只能活两年,但他一直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正是在这种令人难以
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我觉得霍金身患绝症,却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不敢想的。
师:好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相信也有好多同学也找到了这段话,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突出了这种传奇色彩?说一说你们圈画的理由。
生:从“顽强”和“科学巨人”这两个词,可以看出霍金的顽强精神,他的身体这么差,却取得了一般人都达不到的成绩,我认为写出了霍金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物理学家。
师:可以想象霍金这样的身材,是单薄的,瘦弱的,瘫痪的,变形的,被称为巨人,巨大的反差使你感受到了传奇色彩。关注语句,抓住其中的具体的词语谈感受,我们的思考又深入了一层。再读一读这段话,你发现还有哪些词更鲜明地突出了霍金的传奇色彩?
生:“只能”说明医生已经给他下了最后通牒,但是他活了下来。
师:老师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也发现了“只能”这个词语,我把它和“一直”联系在了一起。这样一比较,震撼力就更强了。你们读一读。
生:“只能”说明太短了,而他却一直顽强地活了下来,在轮椅上生活了40多年。
师:2年和40年,鲜明的对比,作者的这个写作密码被你发现了。谁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出作者要表达的含义。
生练读。
师: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霍金具有传奇色彩呢?
生:“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他的身体不能动,但是他的思维却向外无限的延伸。
师:“延伸”这个词用的好。身体一点不能动,没有丝毫的自由,但是他的思维却拥有无限的自由,哪些词语让你震撼?
生:“飞出„„飞出„„飞出„„飞到„„飞向”作者运用了排比的句式,来写霍金的思维无限的延伸。
师:如果换做“想到了”“想到了”“想到了”,行不行?
生:意思是一样的,但是,不能突出霍金杰出的物理天才,不能与前面形成鲜明的差异,对比。
师:有道理!那么“飞出”后面的顺序能不能颠倒?
生:不能,因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是越来越远的。
师:霍金的思维有没有边界?有没有尽头?
生:没有。
师:这样排比的写法,写出了霍金的思维空间是越来越——
生:大!
师:距离是越来越——
生:远!
师:知道“黑洞”是什么吗?老师在课前问了很多人,知道的很少,即使知道这个名词,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
1975年,年仅33岁的霍金通过周密的数学计算,大胆地提出了有关黑洞的理论。
所谓黑洞,简单地说就是宇宙中具有特别强大引力的区域。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吸尘器,可以吸纳接近它的任何物质,如星体碎片、星际灰尘和气体等,甚至连光都包括在内。最终,进入黑洞的所有物质都会消失。
不少专家至今还无法完全理解霍金的理论。霍金在探索科学问题中所表现出的惊人勇气和才智令人钦佩。
师:同学们,也许你读完以后还不是很了解,没有关系,但是我们知道了霍金的研究原来是这么前卫。“不少专家至今还无法完全理解霍金的理论”这怎能不让我们佩服!这样的排比句怎么读呢?
指导学生读好排比句。
师:霍金研究的过程是艰辛的,研究的内容是丰富的,为了写出霍金是具有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作者还用了哪些排比的句式?
生:他在大脑中想象着、论证着,计算着。
师:别小看这简单的几个字,内涵丰富啊!从这简单的九个字想开去,里面有着丰富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霍金在轮椅上孜孜不倦地想象着,论证着,计算着。
生:霍金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他看书,如蚕食桑叶一样。
师:好一个蚕食桑叶,速度是那样的慢,数量是那样的少啊!
生:我想到了他门前的标志牌:请保持安静,主人正在休息。其实他是怕人打扰,还在工作。
师:同学们,把“一边„„一边„„”这组词语加进去,读一读。
生:霍金在大脑中一边想象,一边论证,一边计算。
师:把“一次又一次地”加上去,读一读。
生:霍金在大脑中一次又一次地想象、论证、计算。
师:就是这样的简单的九个字。作者用排比的方式表达出来,其中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啊!
生:他思考着宇宙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有没有尽头。他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他还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
师:“他思考着”“他发现了”“他推论出”“他还建立了”内容很复杂,作者却写得过程清晰,节奏明快。成如容易却艰辛啊!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排比的描写,为我们介绍了霍金的研究内容。你还圈画了哪些语句?
生:“他被选为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只有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我从“最年轻”和“只有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这两处感觉到他确实太了不起了。
师:同学们,霍金被选为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时32岁,是在他患病11年之后,成为教授时34岁,在他患病13年之后。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你认为哪些词语应该强调出来?
生:“最年轻”“只有”。
师:天才不是天生的,要想把霍金的传奇色彩都写出来,可能需要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字。而作者只用了短短的200多个字,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在课文的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对比、排比等手法的运用。用心地再一次完整地读一读这段话。
(二)品味“生活强者”
课件出示: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在于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师:同学们,再读这段话,注意语气更强调了什么?
生:生活强者。
师:理由?
生:更在于。
师:同学们,像这样连接课文前后的段落,我们一般称之为过渡段。他将人物的特点巧妙的连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幅图片(出示课始霍金照片)。命运对他十分残酷,长期禁锢、完全瘫痪、彻底变形,不能说,不能写,不能动,然而他却取得了这样非凡的成就,对比看来,霍金失去太多了。那位女记者的问话有些唐突,但也是实情,说出我们心底的疑问:“霍金先生,病魔已经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面对记者的问话,霍金敲下了这样的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师:读一读这段话,你们看霍金重复较多的是哪些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霍金?
生:“能”和“有”。我觉得霍金很乐观、很坚强。
师:能说具体一点吗?
生:面对如此的绝症,别人到的都是“不能”,而他看到的都是“能”,别人看到的都是“没有”,而他却看到了“有”。我们看到了一个乐观的霍金。
师:面对这样的唐突的甚至尖锐的话题,霍金愤怒了吗?诧异了吗?他却依然露出恬静的微笑,你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霍金?
生:宽容、感恩。
师:他只有三根手指能动,只剩下大脑还能思维,但是他却说——
生读: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师:他没有了活动的自由,人们都认为他失去的太多,而他却说——
生: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师:面对尖锐的问话,没有诧异,没有愤怒,他依然面带恬静的微笑,敲下了这段文字。再读——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师:这就是霍金的心声,还想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吗?
课件出示:
◇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
◇上帝既造就天才,也造就傻瓜,这不取决于天赋,完全是个人努力程度不同的结果。
◇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
师:一个人如果身体有了残疾,绝不能让心灵也有残疾。霍金坚信这一点,他这样对自己说:
生齐读: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师:上帝既造就天才,也造就傻瓜,这不取决于天赋,完全是个人努力程度不同的结果。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这一点,他这样告诉别人也告诉自己:
生齐读: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师:在霍金的心里,他始终坚信: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
生齐读: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四、深化认知,巧妙练笔
课件出示: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
师:同学们,如果说以前我们认为仅仅长相帅,扮相酷就是有魅力的话,那么今天,你觉得真正的魅力应该是什么?
生:我以前认为歌星、明星有魅力,现在我觉得真正的魅力是一种不断求索的精神。
生:我认为魅力就是一种品德,一种人格,是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生:魅力就是一颗美丽的心灵。
师:那么,在咱们学校、或者咱们班你认为谁最有魅力呢?
生:王亚玫,他学习成绩好,而且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关心集体。
生:康博,他身材魁梧,体育成绩好,而且学习成绩优异。
生:钟仁义,他成绩不算好,但是他热爱劳动,特别喜欢帮助别人。
师:其他同学还想推荐谁?我们可以说“xxx同学的魅力不仅在于„„更因为„„”
生:我觉得我们的语文老师赵老师最有魅力,赵老师的魅力不仅在于她传授给许多的知识,更因为他对我们特别和蔼,关心我们。
1.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 轮椅上的霍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复习词语, 梳理经历。
▲出示:长期禁锢完全瘫痪彻底变形不无悲悯
(1) 这几个词语反映了什么? (命运残酷) 看到霍金, 你心中有何感受?
(2) 理解“不无悲悯”。
(3) 带着悲伤而又同情的语气读。
▲出示:物理天才宇宙之王科学巨人顶礼膜拜
(1) 这一串词语写的是——— (巨大成就)
(2) 轮椅上的霍金创造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理应得到众人的 (引读) ———顶礼膜拜。
(3) 理解“顶礼膜拜”。
▲出示: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生活强者令人折服
齐读, 感受霍金的魅力。
3.过渡, 引疑:课文的第一部分在强烈的反差中呈现出霍金传奇的人生。至此, 课文已经展现了霍金的精神, 我们都为之感动。有人说, 文章写到这儿即可结束。可课文还用那么长的篇幅讲述关于霍金的一个工作场景和一则具体事例, 为什么呢?让我们继续走近霍金。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思想内容的认识、感受和理解, 从而获取有效信息。通过词语的梳理, 重温霍金的传奇经历, 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抓住细节, 感悟平凡生活
1.自读 5-6 节。你了解到了怎样的霍金?
2.读后交流。
3.再次默读体会。从哪些细节可以体会到他的“平凡”?
“静静地思考”“安静地……好几个小时”———选择平常人的工作状态, 平静地面对, 全身心地投入。
“请保持安静, 主人正在睡觉。”———幽默, 可爱。
“两三盆植物”“三个孩子的照片”“喝着午茶”———爱孩子, 爱生活。
“提出质疑……咧嘴笑容”———宽容, 真诚, 随和。
4.此时, 面对霍金, 你又有何感受?
5.小结:真正触及到文字的温度, 才能真正走近霍金。他不需仰视, 这种真实的平凡, 让我们由衷感受到的是“非凡”。非凡就是建立在平凡之上的。
【设计意图:阅读不是被动的, 而是对文本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朱自清说, 某种特殊的句式, 不仅是作者在技巧方面的表现, 也是作者别有用心之处。一块木牌、一处摆设、一个笑容、一段采访, 无不体现着这位科学巨人最朴素的一面。细节构成了霍金的生活, 霍金不再是神坛上的伟人, 而是一个温暖而睿智的长者。】
三、关注对话, 解读非凡人格
1.过渡:课文到此依然没有结束, 又通过具体事例推进情节。自读。你又读懂了什么? (交流)
2. 霍金是在什么情况下有这番表白的?女记者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 一片静默”?
3.霍金面对这一切, 如此淡然, 他的脸上依然——— (引读) 。他其实是想告诉人们——— (他和正常人一样活着, 爱着, 工作着, 感恩着。)
4.想象练说。残酷的命运于他而言, 也是一种馈赠, 让他拥有了别样精彩的人生。如果现在他仅剩的三根手指都不能动了, 他依然会想……
5.报告厅内“掌声雷动”, 为什么? (心灵震颤, 获得感悟。)
如果让你给霍金打出的那段文字加个题目, 你会选择什么?
6.霍金发自肺腑的话语, 再次告诉我们, 他追求的是平凡!朴素的人生态度缔造了他的“非凡”。让我们永远记住——— (引读霍金的话)
【设计意图: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才能将静态的思考转化为动态的落实。让学生为霍金的话语设计题目, 实际上是训练概括的能力, 也是为了继续引领学生透彻感悟霍金的人格魅力。】
四、总结全文, 归纳表达方法
课文中的工作场景和具体事例是否应该保留呢?
1. 理清课文层次。
2.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 在预习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霍金?
4. 引导学生体会第8自然段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品悟语言,用心灵与强者对话,体会选材典型。
1. 我们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个物理天才呢?
(1)重点交流第4~7自然段,抓住三个层面:撰写《时间简史》被称为“宇宙之王”、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体会取得的辉煌的成就。
(2)指导学生读好“五个飞”。你觉得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吗?感受语言表达的层次性,认识语言表达的魅力,体会霍金的思想的领先。
(3)句式训练:思想让霍金 ,他能,能 ……
(4)抓住“众星捧月、顶礼膜拜”与“此时他一定坐在……”的细节对比,感受名人的“热闹”与伟人的“安静”。
(5)提示:生活中的一些明星出名后会干什么?让透过文本的语言文字领悟到霍金的淡泊名利以及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忘我工作的精神与对孩子与学生的爱。
2. 但是,课文主要是讲物理天才吗?(不)你从哪一个词语看出来的?(更因为)对!我们从哪些语句中,可以具体感受到霍金是生活的强者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身体极度残疾的霍金却是一个生活的强者。
(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关键词句,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命运的残酷?
(2)一个“完全”,一个“彻底”,一个“必须”,冷冰冰的三个词语,不容商量,寸步不离地纠缠着霍金,表现了命运对霍金真是十分残酷,也看出作者的准确用词,三个词语紧紧地扣住了读者的心。
(3)抓住表现时间的三个数字,从1963年到1985年,漫长的40年,对霍金来说是怎样漫长的煎熬与折磨,“轮椅上的霍金”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悲悯”!
(4)句式训练:命运让霍金 ,他不能,不能 ……
3. 思考: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通过什么手法,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了霍金非凡的成就呢?(体会对比手法,凸显命运的残酷与成就的伟大,感受选材典型)
4.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对霍金如此的残酷,那么他是如何看待命运对他不公的呢?你又从哪儿感受到他作为生活强者的魅力的?请找出有关文字来读一读。
(1)默读课文9-12自然段,面对年轻女记者尖锐而唐突的问题,大家为什么一片静默?霍金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写写自己的批注。
(2)在女记者、一般的人眼里,我们可能认为霍金失去了健康的身体,正常的生活、读书、写字的能力,失去了生活的乐趣……但从霍金充满“恬静的微笑”中,我们却感受他的平静,虽然他的行动是如此地“艰难地扣击键盘”,但微笑着面对一切;从他的语言中感受到了霍金有理想敢追求,爱生活有幸福,乐观向上,有一颗感恩的心,不愧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的强者!引导学生体会选材的鲜明。
(3)有感情地朗读霍金的话,语气平静幸福,语速要慢,更要饱含自己对霍金的敬仰。
5. 引读最后一段,这就是霍金不断求索,勇敢顽强的人格魅力!
三、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提升阅读品质。
1. 同学们,霍金的话,让在场的人心灵震颤,老师相信,现在你的心灵肯定也被深深震颤!那你现在心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以“轮椅上的霍金,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敬仰吧!
2. 交流,小结。你们发自肺腑的话语,让老师相信,在霍金精神的感染下,一定也能鼓足勇气,迎接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3. 让我们永远记住——轮椅上的霍金,永远记住霍金说的话。
上帝既造就天才,也造就傻瓜,这不取决于天赋,完全是个人努力程度不同的结果。
当你面临着夭折的可能性,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你有大量的事情要做。
即使把我关在果壳里,仍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
4. 联系《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两篇课文,仔细想一想强者是什么?
5. 完成一篇读后感。
1、利用资料、录像等拉近学生与霍金的距离孩子们对霍金了解不多,对卢伽雷氏症更是闻所未闻。只读文字,对孩子的心灵没有什么冲击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从文章后半部分记者的采访入手,利用记者采访录象,让学生亲眼目睹霍金全身只有三个手指会动,连说话都是异常艰难。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卢伽雷氏症给霍金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从而感受霍金是多么坚强、乐观。另外,利用资料结合文本让学生了解卢伽雷氏症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疾病。
2、结合实际,将心比心,感受强者魅力现在的孩子们从小生活在蜜罐里,他们没有吃过苦,更体会不到残疾人的生活有多么艰难。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两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心比心,感受霍金的坚强和乐观。一次是霍金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这段话,让学生想想,如果让你说说你拥有什么,你会说什么?孩子们从霍金身上学到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只看自己拥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懂得了虽然生活给予霍金的是那么少,但他却有一颗感恩的心。第二次是感受命运对霍金如此残酷时,看着霍金的图片,启发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是你遭遇这样的厄运,你会怎么样?此时,孩子们对霍金的不幸和坚强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3、抓住非凡的科学家,引入文章,整体感知霍金不仅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还是一位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而这两方面的内容是揉在一起介绍的。因此,我抓住课后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个非凡的科学家组织教学,从整体入手,对霍金有一个全面的、立体的认识。而这样的教学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朗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霍金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霍金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突破方法:引导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抓重点词句了解感悟,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难点:
为什么称霍金为一个非凡的科学家。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有关词句进行理解归纳。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合作探究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霍金撰写宇宙之王禁锢萎缩一页神秘莫测跻身众星捧月木牌
顶礼膜拜打扰科学巨匠折服景仰悲悯唐突
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汇报。)
3、过渡:霍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人称“宇宙之王”。但他却是一个不幸的人!面对不幸的命运霍金是怎样做的呢?
二、精读感悟。
(一)感受命运的残酷
1、学生自由读第3小节。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霍金命运的残酷?
⑴简介卢伽雷氏症。(它是一种怎样的病,有什么危险?)
⑵抓住两个“彻底”。理解意思。
⑶图文结合了解霍金身体各个部位变形。
3、指导感情朗读。
(二)、感受人格的魅力
(1)物理天才
1、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界。那么他的魅力究竟何在呢?学生自由读4—7自然段思考:从哪里感受到霍金是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物理天才?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生读句子,谈感受)
“虽然他的身体一点儿也没有离开过-------神秘莫测的黑洞。”
(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可见霍金的思维在不断地发展,研究的领域不断地扩展,不断深入。)用什么修辞手法?应该怎么读好这一句?(个别读,分组读„„)
“他在大脑中想象着,论证着-------宇宙模型。”
(排比句。感受他从未停止过对浩瀚宇宙的思考。)
4、这是一个在轮椅上坐了40年的人,整个身体一点儿也离不开轮椅的人,却取得了这么辉煌的成就。真不愧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
5、那么,他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的呢?(学生交流,谈体会。)
(2)生活强者
1、师: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记得有一次学术报告会结束之际,有位女记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霍金先生,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您失去太多了吗?”同学们,你们认为在女记者眼里,霍金失去了什么?
2、的确,命运让霍金失去太多了,而他自己是怎么认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9-12小节,找出霍金的话。
3、学生交流,从霍金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乐观、坚强)
4、如果霍金会说话,他会以怎样的语气,怎样的心情说这段话?(平静、无所谓)从哪知道?(恬静的微笑)。
5、你能用平静、无所谓的的语气读读这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三、升华情感
1、是的,面对残酷的命运,霍金没有丝毫的抱怨,他仍在感恩,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假如霍金来到我们的教室,来到我们身边,面对这样的科学巨匠,面对这样的生活强者,你想对他说什么?
2、学生交流。
四、总结全文
1、这都是来自你们的肺腑之言,霍金在科学上不断求索,成为物理天才;在生活上乐观坚强,成为生活强者。正如课文最后所说的“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板书:非凡的科学家)
2、正是他的非凡和独特的魅力,震撼了我们心灵,感动了大众,让我们永远记住——引题。
六、布置作业。
1、以“轮椅上的霍金,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段话。
2‘课外阅读(选其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板书设计:
“宇宙之王”
轮椅上的霍金
物理天才(顽强探索)非凡的科学家
霍金遭遇了残酷的命运,作者详写了他如何全身瘫痪,被禁锢于轮椅,如何手术治疗,被剥夺了说话的功能,如何因为疾病使他的身体彻底变形,如何依赖机器看书阅读,像蚕吃桑叶般……越是详写,就越令读者感到他的艰难;至于霍金的科学成就涉及到专门知识、高深理论,既不可能一一详写,也不可能让读者一一明白,所以采用了概括介绍的方式,列举了思维飞越的范围,研究的课题,“发现”、“推论”、“建立”的相关理论和美好构想,最后以十分难得的“会员”和“教授”表明人们对他巨大成就的认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样,愈是详写命运残酷,愈是略写成就巨大,二者形成了映衬突出、相辅相成的显著效果。教学本文时,我带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霍金的人格魅力。没有过分拘泥于课文,通过让学生课前充分搜集资料,对照课文,体会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不同,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搜集的材料,讲述霍金的故事,掌握利用“小故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的表达技巧,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主要作品:《时间简史》(1988年出版)。
从“爱因斯坦”到爱因斯坦
霍金的邻居回忆说,他躺在摇篮中时就非常引人注目,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可是,这个大脑袋的孩子真的天赋异禀吗?
他很慢才学会阅读,考试曾经班级倒数第三名。他妈妈说:“斯蒂芬,你真的这么差吗?”霍金满不在乎地回答道:“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作业字迹潦草、不整洁,老师认为他已“无药可救”,同学们给他取了一个绰号——“爱因斯坦”。12岁时,他的两个朋友拿他作为“材料”打赌,内容是“霍金永远不可能成才”,赌注是一袋糖果。
霍金从小对事物如何运行深感兴趣,经常把东西拆散以穷根究底。每每研究完毕,他都心满意足,却也无可奈何——因为对于恢复组装,他束手无策。完好无缺的一个东西,往往几分钟后就成了一堆废弃的零件。可他的父母从不为此责罚他,他的父亲鼓励他在科学上的兴趣,甚至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做他数学上的教练,常带他躺在草地上观看星空奇观,感受事物的奇妙,任想象驰骋到星空之外。
的确,在某些方面,霍金显得很“迟钝”,但不是所有方面。
霍金的母親说,他一开始就是个自学者,如果他不想学什么东西,多半是他不需要。他大体上像一张墨纸,把什么都吸收进去,他爱制造东西,爱思考问题。
小时候的霍金想象力非常丰富,出入房间的方法他竟然可以想出11种。
平时,他还喜欢摆弄小玩意,制造令人想不到的东西。他组装过一台简易电脑,那电脑还能模拟人声回答简单的问题呢!在当时,电脑可是稀罕物,所以,这件事在当时引起轰动,许多人都争着去参观。
霍金有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一次,物理老师让他做几道题,他不但没有做,还把错误标出来给老师看。老师不得不说:“霍金对这门功课的了解比我多。”
思考 从同学们所赐颇带讽刺意味的“爱因斯坦”,华丽逆转为爱因斯坦一样的物理界神话,霍金是怎样做到的呢?
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一是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自然科学的兴趣,驱使他一步一步走上了物理学的探索之路;二是引导,正确的引导与启发以及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也不可或缺,霍金的父亲在他拆散东西却无法还原的时候,不仅没有痛骂喝斥,反而充当起“教练”,这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助推剂。
教师和家长若能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孩子的天赋,或当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或天赋时,能加以正确的引导、鼓励或帮助,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对于孩子的成才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事先板书课题)(指课题)同学们,昨天我们感受了霍金的魅力之一:从轮椅上走到了遥远的宇宙,被称为“宇宙之王”。他还有什么更大的魅力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轮椅上的霍金)。
2、面对轮椅上的霍金,假如同学们都是一名记者,给你一次采访的机会,你想向轮椅上的霍金问些什么呢?(生答)好,大家提得不错!
二、轻声读8到11小节。
这一部分内容很清楚就是写的女记者和霍金的对话。指名读女记者的话。
板:失去
失去很多,失去了什么?
(说话的能力、灵活的四肢、不能读书、不能写字等)
其实作者要说的很多很多,我们可以把它补充出来。请结合第3自然段,选用这样的句式说上几句话。
出示:病魔使霍金先生失去了_______________,当别人_____________,而他却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从“说话的功能、自由、阅读、实践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表达)
想到这么多的不幸,心情怎么样?
(难过、悲伤、悲悯……)文中就用了“悲悯”这个词。能把“悲悯”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生有感情地读记者的话)
读得多么的同情。谁能把这种同情向前推进。
(指名读)
还有谁能读得更令人同情?(生读)
再请人读,可能你的眼睛就要流下泪水,真的要这么同情吗?
引导学生关注“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
体会说话的分寸,说话的情感
生:敬佩之余还有一点遗憾。
生:敬佩之余还有一种悲伤。
师:这就是一种说话的分寸,说话的情感。但是在这样的场合这个问题显然有些(引读第9小节)
(出示霍金的话)
生:(读)
师:肯定是声音洪亮。
生:(读)
师:一齐把霍金的心声表达出来。(齐读)
师:一个个群情激昂。霍金是不是如此激动?书上有一个词告诉我们?
生:“霍金的脸上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告诉我们他并不那么激动。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微笑?
生:无所谓的笑。
生:自豪的笑。
生:恬静的笑。
师:是啊,坦然的平和的笑。现在谁来读。
生:(读)
师:对了,轻轻地坦然地说。
生:(读)
师:对了,轻轻地坦然地说
生:(读)
师:平静的、无所谓地告诉。轻轻的,一齐读。
(生齐读,不再高昂。)
师:想一想,在读的速度上是不是还是要考虑一下?看书。
生:我认为我们该读慢一些,因为屏幕上就是“缓慢”地显示;他是艰难地敲击键盘。
师:对了,谁来读。
(指名读,轻轻的,缓慢的)
师:读得非常好了。每一句话都是那样的激动人心,哪一句话最让你激动?
生:最后一句最让我激动。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因为世界上有许多人帮助他,他感恩他们。
生:他已经是个残疾人了,但他还是想着帮助支持他的人,感恩他们。
师:是啊,真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从“还有”里你体会到什么。
生:霍金觉得自己有一颗感恩的心是理所当然的。
师:还有一个“对了”,同学们注意到了吗?
生:霍金差点儿忘了自己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无意之中想起了。
师:啊。我有一颗感恩的心,可说可不说,我想起了也不妨告诉你们。这正是霍金的魅力所在,一齐读第11小节。
师:女记者认为他们去太多。但没料到霍金认为自己拥有的很多很多。这多么的耐人寻味。现在,如果女记者就在现场你想对记者说些什么。
(学生写话。然后指名读)
生:记者小姐,你认为霍金失去很多,我不这么认为。霍金的大脑还能思维,发现了黑洞大爆炸,命运让他还有三根手指能动,他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把他的想法告诉世人。
师:女记者是用“反问”的方式问霍金。现在你能不能在你的话末尾用上一个反问句,问问女记者吗?
生:小姐,你不认为我拥有很多吗?
师:现在,你变成霍金了?最后一句修改一下。
生:(依然重复原句)
师:还是耿耿于怀。把“我”变成霍金。
生:小姐,你不认为霍金拥有很多吗?
(4到5人接着发言,既认识到霍金失去了很多更认识到霍金的“拥有”,补充了相关从网上搜集的资料。现在,你认为霍金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很坚强。不向命运低头。他很乐观。)
敢于向命运挑战。他是一个生活的强者。他有一颗感恩的心。
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告诉我们他的魅力。(齐读第7小节)
霍金感动了大众,感动了我们的今天,感动永远。让我们永远记住--(齐读课题)
下课。
附板书:
轮椅上的霍金
魅力
失去拥有
教材分析
《轮椅上的霍金》一文讲述的是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的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的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故事,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人肺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强者。教育学生学习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
4.学习作者通过主要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霍金面对困难不屈服,坦然面对残酷命运的乐观而又豁达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坐在轮椅上长达四十多年的人。他在轮椅上坚持学习,坚持科学探索,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撰写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在全世界有着无数的读者。他就是人称“宇宙之王”的史蒂芬〃霍金。我们一起来学习《轮椅上的霍金》一课(板书课题),文中所介绍的人物霍金,其事迹其精神将会使你更加惊叹,甚至不敢相信世界上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2、交流霍金的资料。
(二)交流预习,初步了解
1.课前老师安排了预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了霍金的哪些事情? 2.学生交流。
3.你认为霍金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取得了哪些成就? 4.学生交流。
(三)用心灵感悟人物内心
1.面对轮椅上的霍金,假如同学们都是一名记者,给你一次采访的机会,你想向轮椅上 的霍金问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
3.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她也提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她提了什么问题吗?打开课本,谁来说。谁来把这句话念一念?那位女记者是怎么来说这句话的?这里的“悲悯”什么意思?谁再来念一念?
4.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位女记者心里是怎么想的吗?(命运太不公了、同情霍金……)
来,咱们把这句话再念一遍。(齐读)(二)用心灵倾听命运的磨难
1.在女记者眼里,霍金失去了很多,那么霍金失去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小节,划出相关的语句。
谁来念一念。
A.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残酷”具体体现在哪儿呢?
B.“1963年,……”你对哪个词感受最深?“完全”意味着什么?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C.“1985年,……”你对这句话中的“彻底”是怎样理解的呢?(指名读)是啊,命运对霍金实在是残酷。
D.“40年过去了,……”这里的“彻底”又意味着什么呢?(指名)看来,命运对霍金真的很残酷。
2.是啊,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怎么样(带读),读文献呢,(带读)。3.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对他的认识吗?反复读、评价、再读。(三)用心灵与强者对话
1.在一般人如果遭遇如此残酷的命运,可能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但是霍金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却成了一个生活的强者,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霍金的魅力,是哪句话呢?谁来念一念?(指名)对,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带读)(板书: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带读)(板书:生活强者)。
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霍金是一个物理天才呢?(指名)但是,课文主要是讲物理天才吗?你从哪一个词语看出来的?对,谁再来读?
3.我们在读这句话的时候还应该带有什么样的感情?自己试着读一读。谁来读? 指名读、评价、再读。(对,读书就该是这样,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咱们一起来把它念一念。
4.我们从哪些语句中,可以具体感受到霍金是生活的强者呢?请同学们轻声朗读4至7小节。谁来说?
出示重点句:
A.“三个飞向”(出示)请大家轻声读这句话,你觉得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吗?(指名)这句话写了什么内容呢?谁来说?(指名)你能把从这句话中的感受写到书上去吗?谁再来读读!(指名)
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B.“此时他一定坐在……”看屏幕,谁来读,(出示)你注意到哪些词?(“好几个小时”)从这几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呢?(指名说)你能念一念吗?一起来读,(齐读)(板书:非凡的科学家)。
(四)用心灵与自己对话
1.读到这儿,我们真正感受到霍金的魅力,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八小节。(齐读)一起,读,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
2.同学们,那位女记者内心对霍金不无悲悯,那么他是如何看待命运对他不公的呢?请找出有关文字来读一读。
(出示)谁再来读,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
很好,正因为这样,霍金的脸上(带读)(充满恬静的微笑)你们从霍金脸上的微笑,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如课文最后所说,他不愧是一位(带读)(非凡的科学家)(板书:非凡的科学家)。
3.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霍金说吗?(让我们对着屏幕上的霍金表达你的心声吧)
4.小结:好的,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真正走进了霍金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以霍金为榜样,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生活的强者,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奇迹。
(五)拓展延伸
1.学完这篇课文,谈老师把课前搜集的几条霍金名言,送给同学们,愿霍金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出示)轻声读一读。
2.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3.同学们,霍金的话,让在场的人心灵震颤,老师相信,现在你的心灵肯定也被深深震颤!拿起你的笔,那你现在心中最大的感受抒写下来吧!
4.交流
(六)总结课文
1.是啊!霍金在科学上不断求索,成为物理天才;在生活上乐观感恩,成为生活强者。正如课文最后所说,霍金真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啊!
2.让他的这种不断求索、乐观感恩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勇往向前吧!
(七)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搜集身残志坚,在逆境中坚持探索的人物故事,做一期《身残志坚》手抄报。
板书设计:
在这之前,她也谈过两次惊天动地的恋爱,却都失败了。所以当朋友介绍时,听说他老实厚道,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她便答应了。
见了才知道,他的确很普通,面貌比实际年龄显老,黑且瘦,讷于言辞。她心里有些失望,但是的确已没有其他的路可以选择,她的生活需要有人照顾,父母老了,倘若哪一天离世而去,她一个人孤伶伶怎么生活下去?
结婚之后,他非常宠她,洗衣服做饭收拾房间之类的家务活,他从不让她做。每天早上他先起床,一边做早饭,一边照顾她洗脸刷牙梳头,饭端上桌,再把她抱到轮椅上。家里不富裕,为了给她补充营养,他喂了一群鸽子,隔几天便杀一只,熬了汤给她喝。吃饭的时候,他把好菜都夹到她的碗里,傻傻地看着她吃。
因为上厕所不方便,她平时很少喝水,以至于她皮肤干枯没有光泽,稍不注意就上火,还得了便秘。他便每天逼着她喝水,买新鲜的水果给她吃。她不习惯,水喝多了,有时候来不及就会尿湿裤子。为此,她跟他发脾气使性子,却全不管用。他耐心地跟她讲道理:“多喝水对身体有好处,裤子湿了不过多洗一次,没关系。”他为她买衣服,买得最多的是裤子,一样的裤子总是买两条,湿一条再换另一条,别人便看不出来。
她日渐神采飞扬,体重也随着上升,他抱她的时候已显吃力。有一次他背她上楼,她心疼地说:“我得减肥,不然你就背不动我了。”他喘着气,笑着说:“宝贝儿,胖就胖呗,那样你在我心里更有分量!”她伏在他厚实的背上,湿了眼眶……
课上完了,虽然霍金离我们的生活是那么遥远但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因激动而兴奋的小脸,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这么难读、难懂的一篇课文,孩子们却读得那么入情入境。孩子们一个个被霍金乐观、坚强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回顾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三点做得比较好。
1、抓住第八自然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承上启下引出分析文章。
2、利用资料、录象等拉近学生与霍金的距离
在教学中,让学生亲眼目睹霍金全身只有三个手指会动,连说话都是异常艰难。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卢伽雷氏症给霍金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从而感受霍金是多么坚强、乐观。另外,利用资料结合文本让学生了解卢伽雷氏症是多么可怕的一种疾病。
命运让霍金失去了什么?课文第3自然段的文字表述抽象、概括。学生难以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很难体会出“残酷”的内涵,因此通过图片让学生体会比较易于接受。
读了《》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使我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摘抄句子),谈感受,联系实际。
受到的启发……
读《轮椅上的霍金》有感
“他在轮椅上坐了四十年,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他说话必须用拟声器键盘,他是一位科学巨人······”他就是“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今天,我就读了《轮椅上的霍金》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霍金因为疾病使他自己的身体彻底变形,只有三个手指能动,说话也要依靠机器,他每天都要在自己办公室里工作,一工作就好几个小时。虽然他的身体一直没有离开过轮椅,但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用自己的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当我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位女记者问霍金:“霍金先生,病魔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您不认为生命让您失去太多了吗?”霍金却叩击着键盘说:“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他虽然只有三个手指头能动,但是他的思维是宽广的,心胸是博大的。
在这个世界上,不仅是霍金身体残疾,仍在坚持不懈地刻苦钻研,还有很多像霍金这样的伟大人物,比如张海迪、爱迪生、贝多芬······
我做为一名学生,在生活上遇到什么艰难险阻的事情,就逃的不翼而飞,有时甚至就放弃了,没有那种勇敢前进的精神,去与霍金比起来,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有一次,我在玩耍的时候,一不小心把手指划破了,到了
下午,该做值日了,我就因为这件事为理由不做值日了,我的这点小伤与霍金相比算得了什么。
读了这篇文章,霍金给了我无限勇气。我在参加“建设幸
福中国”的演讲比赛时,我在一次次地练习卡音乐和图片的时候,总是出现语速要不就快要不就慢,我心里着急,灰心了。但是我首先想到了霍金,我又充满了信心,刻苦认真地去练,最后终于在比赛中获得了小学组一等奖里的第一名,因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所以我并没有骄傲,而是继续努力。
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是极要好的朋友。“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四年级时,他突然被查出“基因突变”。随着病情的逐渐恶化,他的腿脚越来越不灵活,以至于后来都不能上学了。他的妈妈无可奈何,只好让他辍学。作为他的好朋友,我们都十分想念他,于是,我约了几个同学去看望他。
来到他家,他正坐在轮椅上专心致志地看书,压根儿不受外界的影响。旁边的书桌上堆满了他自己抄写的语文本和数学用的草稿纸,显然他是在带病自学。天哪!我只在电视里或在课文里学习过一些坚强人物自强不息的事迹,而如今却在小小的他身上看见了,我不禁为之一震。望着他原本白白胖胖的脸现在被病魔折磨得面如土色,消瘦无比,我打心眼里同情他。为了给他一个惊喜,我们几个便蹑手蹑脚地从后面围上去抱住他。一看到我们,他立马放下书,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随即又吩咐妈妈拿些水果和糕点招待我们。
我们几个根本顾不上吃,你一句我一句,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不愧是同窗几年的老同学,他和我们聊得很起劲,告诉我们他平时在家自学、生活调理的一些情况,还询问我们学校最近搞了什么活动,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学习进度到哪儿了……我们都抢着告诉他。从他和我们亲切的交谈中,我们知道他非常渴望上学,渴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谈起他新买的照相机时,他执意不要我们帮助,自己坚持站起来去书桌上拿。只见他双手牢牢抓住桌子,两腿微微颤抖了几下,使出全身力气才慢慢从轮椅上站起来。他刚小心翼翼迈开双脚,又“咚”的一声被病魔拉了回去。再次重复这样的动作,好强的他咬紧牙,眉头不时皱了皱,刚挪了几小步,额头上就已冒出豆大的汗珠,等拿到照相机时已是大汗淋漓了。
望着眼前艰难的一幕,我不禁想,他在生活中每天都得这样,连完成一件小事都得靠顽强的毅力来坚持,那是多么的不容易。
时间不早了,回去的时候,他让妈妈帮我们几个拍一张合照。我们互相望了望,发现赵楷陈的眼睛湿润了。或许他还没有来得及长大,美好年华就从此被禁锢了。此时,我发现太多的忧伤从他的眼睛里折射出来。
“赵楷陈,自己当心好身体,我们还会来陪你玩的!”
“你们也要保重,再见!”此刻,坐在轮椅上的他,目送着我们,泪珠早已顺着脸颊滑了下来,但他还是坦然地笑了。我分明知道他的笑里藏着对我们的感激,藏着对美好生活的信心,更藏着骨子里那份与困难作生死搏斗的勇气和力量。
是呀,人生就犹如游戏中的闯关,遇到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小小年纪的他没有被厄运所击倒,而是坚强地面对自己的人生。轮椅上他那坚强的一笑,带给我更多的正能量。我想:作为一个健康人,我们应向他学习,面对困难,不气馁、不退缩地战胜它,我们要成为生活的强者!
本文讲的是被称为“宇宙大王”的著名科学家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在轮椅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故事。霍金震惊了我,也震惊了全世界,真是“身残志不残”啊,他就是我一生的榜样。
我在霍金的面前,简直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就说今天吧,我今天本要写作业,妹妹正好也在,我俩就看了一会动画片,我终于等到了我最喜欢的,我欣喜若狂,正当我看地津津有味的时候,这时,我想起了作业,遇到了难题,绞尽脑汁,可我想不出了,我就放弃。这一天,我什么作业都没写,我无语了。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霍金从小就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各方面都很优秀。然而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年轻时就全身瘫痪,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可这接踵而来的病灾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信心。他的思维飞出了地球,飞到了宇宙深处……他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了莫大的贡献。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霍金的传奇一生就诠释了这句歌词的含义。是啊,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经历许多坎坷,但我们的生活没有他那样不幸,可是我们却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我有时也是这样,上学年我参加了学校的合唱队,可不久因为有咽喉炎,不能用力说话,就向老师请假暂且不去唱歌。几个星期过去了,我的嗓子也恢复得差不多了,理应去唱歌,可我又觉得练歌太辛苦了,便用“再大声唱,咽喉炎可能会复发”等理由搪塞过去退出合唱组。看看当时的我是多么的软弱呀!仅仅因为一点小困难就畏缩不前,和霍金相比真是太渺小了。古今中外众多的人士不都是靠着坚毅拼搏、奋发进取的精神,才取得成功的吗?
I started using a wheelchair 16 years ago when an extended illness changed the way I could access the world. When I started using the wheelchair, it was a 1)tremendous new freedom. I’d seen my life slip away and become restricted. It was like having an enormous new toy. I could 2)whiz around and feel the wind in my face again. Just being out on the street was 3)exhilarating.
But even though I had this newfound joy and freedom, people’s reaction completely changed towards me. It was as if they couldn’t see me anymore, as if an invisibility cloak had descended. They seemed to see me in terms of their 4)assumptions of what it must be like to be in a wheelchair. When I asked people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the wheelchair, they used words like “limitation,” “fear,” “pity” and“restriction.” I realized I’d 5)internalized these responses and it had changed who I was on a core level. A part of me had become 6)alienated from myself. I was seeing myself not from my perspective, but vividly and continuous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ther people’s responses to me.
As a result, I knew I needed to make my own stories about this experience, new narratives to reclaim my identity.
I started making work that aimed to communicate something of the joy and freedom I felt when using a wheelchair—a power chair—to negotiate the world. I was working to transform these internalized responses, to transform the 7)preconceptions that had so shaped my identity when I started using a wheelchair, by creating unexpected images. The wheelchair became an object to paint and play with. When I literally started leaving traces of my joy and freedom, it was exciting to see the interested and surprised responses from people. It seemed to open up new perspectives, and therein lay the 8)paradigm shift. It showed that an arts practice can remake one’s identity and transform preconceptions by revisioning the familiar.
So when I began to dive, in 2005, I realized scuba gear extends your range of activity in just the same way as a wheelchair does, but the associations attached to scuba gear are ones of excitement and adventure, completely different to people’s responses to the wheelchair.
So I thought, “I wonder what’ll happen if I put the two together?” And the underwater wheelchair that has resulted has taken me on the most amazing journey over the last seven years.
It is the most amazing experience, beyond most other things I’ve experienced in life. I literally have the freedom to move in 360 degrees of space and an 9)ecstatic experience of joy and freedom.
And the incredibly unexpected thing is that other people seem to see and feel that too. Their eyes literally light up, and they say things like, “I want one of those,” or, “If you can do that, I can do anything.”
And I’m thinking, it’s because in that moment of them seeing an object they have no frame of reference for, or so transcends the frames of reference they have with the wheelchair, they have to think in a completely new way. And I think that moment of completely new thought perhaps creates a freedom that spreads to the rest of other people’s lives. For me, this means that they’re seeing the value of difference, the joy it brings when instead of focusing on loss or limitation, we see and discover the power and joy of seeing the world from exciting new perspectives. For me, the wheelchair becomes a vehicle for transformation. In fact, I now call the underwater wheelchair“Portal,” because it’s literally pushed me through into a new way of being, into new 10)dimensions and into a new level of consciousness.
And the other thing is, that because nobody’s seen or heard of an underwater wheelchair before, and creating this spectacle is about creating new ways of seeing, being and knowing, now you have this concept in your mind. You’re all part of the artwork too.
非常高兴能在此谈论我的人生旅程,谈论轮椅以及它给我带来的自由。
我16年前开始使用轮椅,那时一场长期的病痛改变了我接触这个世界的方式。当我开始使用轮椅,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全新而巨大的自由。此前,我一度以为自己的人生会从脚下溜走,并受到限制。开始使用轮椅那时候,就像拥有了一件巨大的新玩具。我可以嗖嗖地到处转悠,重新体验微风拂面的感觉。只要走到街上就能让我欢喜雀跃。
但即使我重获快乐与自由,人们对我的反应还是彻彻底底地改变了。他们好像再也看不见我了,就好像我穿上了隐身衣似的。他们似乎是通过自己的臆断来看待我,来断言坐在轮椅上究竟是怎样一种感觉。当我问起大家关于“轮椅”会有怎样的联想时,他们会用到诸如“限制”、“害怕”、“遗憾”和“束缚”等词语。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把这些回答内化了,这从根本上改变了真正的我。我内心的一部分被切断疏离。我不是以自己的视角来看待自己,而是明显地、不断地以别人的眼光来看自己。
所以,我明白自己需要就这段经历创造属于我自己的故事——一个全新的、寻回自我的故事。
于是我开始着手创造方式表达驾驭轮椅穿越世界时其带给我的快乐和自由,那是—张有魔力的椅子。我通过创造出人意表的画面,转变这些“内化了的回应”,转变那些在我使用轮椅之初,曾一度塑造了我的身份的先入之见。这轮椅成了我绘画和玩耍的工具。当我真的以其画下我快乐和自由的痕迹之时,人们表现出的兴趣和惊讶令我激动不已。这似乎成了新观念的开端,这其中蕴含了思维模式的转换。其表明了一种艺术尝试能够重塑一个人的身份,通过修正熟悉的事物可以改变先入之见。
于是,在2005年,当我开始潜水时,我意识到潜水装备跟轮椅一样能扩展你的活动范围,但不同的是,潜水装备令人联想到的是兴奋冒险,这与人们对于轮椅的回应截然相反。
于是我就想,“我很想知道如果我把这两者放在一起会有怎样的效果?”然后,水下轮椅就在过去的七年里,将我带向了最奇妙的水下之旅。
这是最奇妙的经历,超过我人生中经历过的大部分其他事情。我竟能拥有 360度地在空间中移动的自由,同时拥有一份关于快乐和自由的令人欣喜若狂的经历。
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意外之事是,其他人似乎也有身临其境之感。他们的眼睛简直闪闪发光,并且说出这样的话:“我也想试试!”又或是“既然你都可以那样做,我就能做任何事情!”
然后我在想,这是因为在那时,他们目睹了一件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或者说,这件事物超越了人们心中关于轮椅的固有观念,使得他们不得不用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我觉得这个全新观念诞生的时刻,也许创造了一种新的自由,这种自由可以在其他人的生命中传播开来。对我而言,这意味着他们正目睹着差异的价值,以及它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源自当我们不再计较失去和限制,我们从令人兴奋的新观念看待这个世界时,所看到和发现的力量和快乐。于我而言,轮椅成为了一种转化工具。实际上,我现在把水下轮椅叫做 “穿越之门”,因为它确实把我推入到了一种新的存在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维度和一个思想意识的新高度。
【《轮椅上的霍金》的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轮椅上的霍金》读后感初中09-11
轮椅上的霍金(苏教版六年级上册)02-14
坐在轮椅上的孩子作文10-01
轮椅上的快乐(二)作文12-10
轮椅上的梦读后感10-12
会说话的轮椅童话作文02-27
有关霍金的名言01-22
霍金的人生格言11-02
世界名人霍金的励志故事12-26
霍金经典语录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