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时间赛跑的读后感

2025-0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和时间赛跑的读后感(精选10篇)

和时间赛跑的读后感 篇1

在生活中,浪费时间的人和珍惜时间的人处处可见。浪费时间的人往往都是失败者。因为他们不珍惜时间去做一些正经的事的时候,那些珍惜时间的人就会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说:看看书,看看新闻,做做运动……正是因为他们都能很好的珍惜和安排时间,所以到了最后,成功的都是他们,而不是那些浪费时间的人。

美国华裔女体操运动员马思明在美国训练的时候,时间安排的`极为巧妙,虽然说安排的比较紧,但是在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以后,不再会像以前一样觉得每天都很辛苦,很累,而是觉得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呢!

老天是公平的,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要看自己怎样去运用。

和时间赛跑课文的读后感2

今天,我们学习了《和时间赛跑》,虽然文章比较短,但通过学习,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珍惜时间。

学这课之前,我做事情特别慢,每天早晨起来,去刷牙时,拿个牙膏东晃一下,西晃一下,用了五分钟才拿起牙刷开始刷牙。每天放学回家换衣服时东走走,西晃晃,又用去好几分钟才换好。写作业时写一会字,又发一会呆,本来一项作业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结果我用四十多分钟才完成。我现在决定不再这样,因为我知道,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时间,最浪费不起的也是时间,只要你不在意,时间就会从你身边溜走,只要你不留神,它就从你手中跑开。所以,干事要珍惜时间,千万不能浪费。

从现在开始,我要和时间赛跑,不让时间从我身边溜走、从我手里跑掉!

和时间赛跑课文的读后感3

俗话说“宁抢今天一秒,不等明天一分”。以前我不知道怎样抓紧时间,但是自从我学了《和时间赛跑》之后,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再放过一分一秒了。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

曾经,我周五放学回家后,不会抓紧时间写作业,而是玩玩这个,玩玩那个,有时想找个同学出去玩玩,但是也找不到人,原来大家都在家写作业。还有的时候我太无聊,只好去写作业,不过我没有好好写,一会儿吃点东西,一会儿喝点水,时间花了很多,但是什么事都没有做好。

现在,我不管是周五还是平时,一放学,我就直向家里冲,到家首先把作业拿出来写,认真的写。这时,就算有人叫我出去玩,在我没有写完作业的情况下,我肯定是不会出去的。更让我高兴的是,我写作业既有效率又有速度。

和时间赛跑课文的读后感4

这篇文章描写了小作者的外祖母在上小学时就已经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小作者,所以作者非常难过。有一天,他放学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于是他决定和太阳赛跑。到家以后看到太阳还没有落山,他一下子跳了起来,高兴地说:“我居然跑赢了太阳!”从此以后他常常做这样的游戏:和时间赛跑,和西北风赛跑……

通过小作者的亲身体验。让我联想到了寒号鸟的故事——等明天。一直等明天,最终寒号鸟被冻死了。冻死之前它告诉我们“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在明日,万事成蹉跎。”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时间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要珍惜时间,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时间,它就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

【和时间赛跑课文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1.和时间赛跑的课文内容和原文

2.关于《和时间赛跑》课文原文

3.《和时间赛跑》课文原文

4.和时间赛跑课文原文

5.和时间赛跑的的课文

6.和时间赛跑课文的读后感5篇

7.和时间赛跑课文内容

8.《和时间赛跑》课文教学设计

和时间赛跑的读后感 篇2

《和时间赛跑》 (小学语文S版) 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感的散文, 朴实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课文主要讲了“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 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 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 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 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对时间的概念比较模糊,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领悟“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是学习本文的重点。所以, 整个教学可以抓住“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这一主线, 引导学生围绕题目“和时间赛跑”质疑,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通过“作者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他怎样和时间赛跑?”三个问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从课文中和联系生活实际, 找出“什么永远不会回来了?”来感悟时间的流逝, 感悟为什么要珍惜时间。通过自读课文, 鼓励学生对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质疑,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 读出自己的感悟, 架起文本与学生生活之间的桥梁, 在个性化的朗读中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最终引导学生感悟要珍惜时间。

生字和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本节课设计生字词教学从整体入手, 从长句子中提出生字, 用生字形成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小诗。让词语与文本阅读接轨, 在阅读中学生多次接触生字的形, 可减缓字形教学和生字教学的坡度。围绕“时间”一词, 让学生说出与时间有关的词语和名言等, 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朗读实践中积累语言, 内化语言, 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 (赛、慰、庭、寸、沿、狂、喘、吁、暑、惯、益) , 正确读写“赛跑、安慰、庭院、沿着、狂奔、暑假、习惯、一寸、气喘吁吁、受益无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讨论没读懂的问题, 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养成主动思考和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所有时间里的事物, 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 你就可以成功”。引导学生获得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这一启示, 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难点:由于时间概念比较抽象, 因此, 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

学生:搜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教学内容】

全文初探, 整体感知, 重点探讨课文第1耀8自然段。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互动:

1. (播放钟表嘀嗒嘀嗒响的录音) 师: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谈话:你想到了哪些与时间有关的词语或句子?这些词语和句子告诉我们什么? (时间很宝贵)

一、揭题质疑, 引入新课

1. 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篇与时间有关的课文。

(板书:和时间赛跑)

2. 齐读课题。

质疑。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谁为什么什么结果)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通读顺。

(出示要求: (1) 把字音读准, 把句子读通顺。 (2)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 想不明白的地方做记号。)

2. 学生自读课文。

教师巡视。

3. 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出示:

(1) 爸爸妈妈理解我的心情, 可不知道怎样安慰我, 只是说:“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2) 以后, 我每天放学回家, 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 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 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3) 我看到鸟儿飞过空中归窠 (k佶) , 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可能沿着同样的路线飞过, 可时间已经不是今天, 小鸟也不是今天的样子, 它们一定也变了。

(4) 我狂奔回去, 站在庭院里气喘吁吁的时候, 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 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因为我跑在太阳前面了。

(5) 从那以后, 我就时常做这样的游戏, 有时和太阳赛跑, 有时和西北风比快, 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做完的作业, 我几天就做完了。

(6) 童年养成和时间赛跑的习惯, 在后来的几十年里, 使我受益无穷。

4. 出示词语:

赛跑安慰庭院沿着狂奔暑假习惯一寸一寸气喘吁吁受益无穷归窠滋味形容

5. 将上面的词语加上一些

词连成一首小诗。出示:

和时间赛跑

疼爱我的外祖母去世了,

我无法排除内心的悲伤。

爸爸不知怎么安慰我,

他说, 时间过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在庭院里看太阳一寸一寸沉进山头,

看沿着同样路线飞过的小鸟变了样子,

我气喘吁吁地狂奔回去,

跑在了太阳前面。

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做完的作业,

我几天就做完了。

和时间赛跑的习惯,

使我受益无穷。

6. 齐读小诗。

7. 把标出的生字再读一遍,

选择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在桌子上写一遍。特别注意“庭、惯”两个字的写法。

8. 检查初读课文情况, 指名分节读全文。

要求:注意听字音是否读正确, 句子是否读通顺。

9.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 () 因为外祖母去世这件事, 知道了 () , 后来他和 () 赛跑, 和 () 比快, 提前完成 () , 养成了 () 的习惯。告诉我们, () , 你就可以成功。

1 0.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 理清前面根据课题质疑的问题。

(林清玄是台湾的作家。他为什么和时间赛跑?他怎么赛跑?)

课文写了几件事情?

[板书: (为什么)

时间永远不会回来

(怎么)

和太阳赛跑

和西北风比快

提前完成作业]

三、提出问题, 交流讨论

1.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同桌讨论)

2. 指名交流。

四、重点探究, 自读自悟

1. 品读第四自然段。

(1)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第四段, 思考爸爸说了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时间带走了什么?

(板书:昨天、爸爸的童年、外祖母的生命)

(3) 理解感悟:时间带走的仅仅是“作者的昨天”“爸爸的童年”和“外祖母的生命”吗?

(4) 带着自己的理解, 读爸爸说的这番话。 (生齐读)

(5) 思考:作者的爸爸在说这段话的时候为什么先说昨天, 再说童年, 最后说外祖母的一生呢? (指名回答)

(6) 师小结:昨天悄悄地过去了, 童年悄悄地过去了, 一个又一个童年过去了, 悄悄地, 一生也过去了, 时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无情地带走了每个人的昨天, 每个人的童年, 每个人的生命, 把所有的事物都带走了, 带走一切的一切!永远不会回来了……带着这样的理解, 再来读这段话。 (生读第四自然段)

(7) 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 要求听清老师强调了哪两个词? (强调:永远、再也)

(8) 指导学生品读课文反复出现的4个“了”字, 谈体会。课件出示对比的两段文字:

“昨天过去了, 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 是个孩子, 现在想回到童年却办不到了。你将来也会长得像爸爸一样大, 像外祖母一样老。时间过去了, 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

“昨天过去, 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 是个孩子, 现在想回到童年却办不到。你将来也会长得像爸爸一样大, 像外祖母一样老。时间过去, 就永远不会回来。”爸爸说。 (师生对比读书)

2. 品读第六自然段。

(1) 默读第六自然段, 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汇报, 读出理解)

(2) 师小结:无论是你的昨天, 爸爸的童年, 外祖母的一生, 也无论是沉下去升起来的太阳, 还是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的小鸟, 它们都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 (出示:用诗歌的方式呈现第四、六自然段) 一起读:

昨天过去了, 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

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 是个孩子,

现在想回到童年却办不到了。

你将来也会长得像爸爸一样大, 像外祖母一样老。

时间过去了, 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 一天真的过去了。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 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小鸟可能沿着同样的路线飞过, 可时间已经不是今天,

小鸟也不是今天的样子, 它们一定也变了。

五、仿写练习, 拓展升华

1. 师:读着读着, 我们仿佛把课文读成了一首诗,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时间》;读着读着你也许想起了身边的很多事物也永远不会回来了。

2. 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 仿照第六自然段的写法, 用几句话写一写在你眼里哪些事物跟昨天不一样了。 (出示:仿照第六自然段的写法, 用几句话写一写在你眼里哪些事物跟昨天不一样了。)

3. 生书写, 师巡视。

4. 指名汇报。

5. 总结:

和时间赛跑的“凤凰” 篇3

史密斯的演讲中流露出了对他们300个人的团队所完成的工作的自豪之情。他们把一个相对廉价的探测器送上了火星,并且着陆在了一个近地表富含冰块的平原上。探测器上的分析实验装置发现了有盐存在的证据。史密斯展示了一张探测器着陆支撑腿的奇怪照片,上面似乎有小水滴。另一台仪器则发现了水成碳酸盐的证据,以及可能是来自于有机分子的微弱信号,这是以前在火星上从来没有探测到过的。如果有更多时间的话,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慢慢品味和研究。

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即将到来的冬季严寒会使得“凤凰”号“冻僵”。操作“凤凰”号上仪器的科学家在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因为火星上的白天正在变得越来越短,太阳也在慢慢地下落。当史密斯在康乃尔大学演讲的时候,正是“凤凰”号在火星上的第138个火星日。史密斯心里知道在第200个火星日到来之前“凤凰”号就会完全停止工作,“死”在这一片漆黑的平原上。

浴火重生“凤凰”出击

“凤凰”号计划也对史密斯这个善于交际、无忧无虑的人产生了影响。在他的演讲中,史密斯以他的幽默吸引了听众。但是在午餐的时候他却一反常态地变得沉默甚至是急躁。“很多事情和开始时我所想的并不一样,”他边挑选食物边说,“我们到了正确的地方,深藏着火星各种秘密的土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也装备了正确的仪器设备,配备了正确的人员,一切都显得十分完美。但是我们就是无法从我们的仪器中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我告诉你,这真让人沮丧。我们在和时间赛跑,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凤凰”号是一系列失败的“产物”。1997年“火星探路者”继“海盗”号于1976年之后第一次成功着陆火星,NASA火星项目的管理者秉承着当时NASA局长丹·戈尔丁“更快、更好、更廉价”的方针,打算每两年向火星发射两个新型的小探测器。但是1999年12月由于未曾有人注意到的导航命令中公制单位和英制单位的差异,环火星气候探测器烧毁在了火星大气中。3个月后,可能是由于距离地面40米时反推火箭熄火,“火星极地着陆者”在降落到火星南极的过程中与地球失去了联系。

为了谨慎行事,NASA在2000年取消了原本计划于2001年发射的火星着陆器,因为这个火星着陆器使用了和“火星极地着陆者”完全一样的设计。与此同时,计划中的“火星勘探者”也由于斯夸尔斯的火星车而失去了发射机会。但是“更快、更好、更廉价”并没有完全死寂。2002年NASA发起了一场低成本火星侦察任务竞赛,于是史密斯重新干起了他的老本行。他负责6个火星侦察任务提案的照相机部件,并且他还成了他自己提案的首席科学家。“无论谁获胜了,”他说,“我也就获胜了。”

史密斯的提案“凤凰”号非常的精巧。它将利用2001年被取消的、与“火星极地着陆者”类似的硬件,只不过这次着陆的地点从南极变到了北极。原“火星极地着陆者”的成员、史密斯在亚利桑那大学的同事比尔·博因顿当时正负责于2001年发射的“火星奥德赛”探测器上的Y射线分光仪。他发现在火星极地冰帽周围靠近地表的地方有氢的存在。这预示着在火星北部的平原中可能有水冰的存在,而且这些水冰非常靠近地表,只要轻轻一铲就能“破土而出”。在水冰的问题上,北部平原和“火星极地着陆者”所选择的南极地区很类似。但是北部平原的优势是它更加平坦,而且几乎也没有什么巨石。再加上海拔要低得多,因此探测器在那里着陆可以有更多的大气用来减速。

“凤凰”号提案提出在北部平原着陆的两大科学目标:研究火星北极水的历史以及评估冰、土交界处的生物学潜力以便寻找火星上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

完美着陆放送“大片”

史密斯的科学控制中心就位于距离亚利桑那大学校园几千米的一个居民区内。这是一幢位于众多暗褐色房子之间表面涂有灰泥的低矮房屋,并不起眼。但是在2008年5月25日——第1个火星日即将开始之际,当“凤凰”号的行星际之旅结束的时候,数百名科学家、工程师以及他们的家人在这里齐聚一堂,聆听由“火星奥德赛”和“火星环球勘测者”转发回地球的消息。

在被“凤凰”号团队称为“恐怖7分钟”的时间里,“凤凰”号会一头扎进火星稀薄的大气里。之后“凤凰”号上黑色的绝热层会被丢弃,降落伞打开。任务控制中心开始获得探测器的高度读数。12个反推火箭开始快速点火。在最后调整完自己的朝向以便使得太阳能电池板获得最大光照之后,“凤凰”号最终着陆。这是自“海盗”号之后第一个使用反推火箭而非缓冲气囊在火星上成功着陆的探测器,这要求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必须完美无暇地完成任务的每一步。在地球上人们也为之欢呼和鼓掌。“成功着陆可能是整个计划中最令人高兴的事情,”史密斯说,“因为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我们着陆会失败。”

着陆之后数据便开始源源不断地传回地球。科学家们也开始把自己的作息时间调整成了火星日——火星上的一天比地球上的多40分钟,这就使得两者有了“时差”。“凤凰”号的主相机架设在距离地面2米高的地方,它将用于全景照片的拍摄。在早先拍摄的照片中,发现了火星土壤中的裂缝,这暗示了火星上存在着可能是由于火星自转轴摆动所造成的冷热循环交替变化。“凤凰”号的机械臂随后也伸了出去,挖掘了火星表面的土壤。“凤凰”号在火星上的第20个火星日,照相机拍摄到了机械臂挖掘之后在几厘米深的坑中出现的一些白色小块。4个火星日之后这些白色小块便消失了。这是火星上的冰在暴露于火星北极夏季温暖的空气中之后由固体升华成了水蒸汽,据“凤凰”号上气象站的观测,当天的气温是-31℃。

照片向我们展示的仅仅是一道开胃小菜,真正的大餐则是火星的土壤。“凤凰”号上面有8个容器,其中的加热器可以把倒入的火星土壤加热到1000℃。然后“凤凰”号上的质谱仪就会“嗅探”火星土壤释放出的气体,并且可以探测出其中浓度低至一亿分之一的化合物。这一系统被称为“热与溢出气体分析仪”(TEGA),它是在火星土壤中寻找有机化合物——“凤凰”号的重要科学目标的关键部件。上个世纪的“海盗”号没有在火星上发现有机化合物,但是TEGA可以把样品加热到更高的温度,而且“凤凰”

号降落地点的低温也更有利于有机化合物的保存。虽然这些有机化合物并不一定就是火星有生命存在(过)的证据,因为在太阳系中许多可以确定没有生命的地方也发现了复杂的含碳化合物,但是这对于“凤凰”号评估火星宜居性的目的而言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火星极地着陆者”上类似仪器的TEGA由博因顿负责。他曾经用火星轨道上的分光仪探测到了火星极地的冰,现在他将在火星表面融化土壤中的冰块来探测其中的同位素。博因顿说。TEGA是“凤凰”号科学计划的核心。它的结果是最令人热切期待的,“凤凰”号的团队在它身上也花费了最多的时间。12个来自不同大学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花了1.360万美元造了这台仪器。但是TEGA从要它开始工作的那一刻起就“闹”起了脾气。

排除故障抓住冰块

2007年4月,在TEGA从土桑运往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被装配到探测器上的前几天,在质谱仪内部的线路中发现了一处短路。这并不是什么致命问题,因为还有时间来得及加以修复,而且。质谱仪里面有一套备用的线路。然而,在“凤凰”号的第4个火星日,备用线路中也出现了短路,这顿时使得TEGA的运转缺乏了安全保障,也使得博因顿的小组倍感压力。到第25个火星日,又发现了一处短路。同样地,这一短路并不是致命的,它只会影响一个加热器,但是它让位于土桑和NASA总部本已十分紧张的人变得更加紧张。

对于诸如“火星侦察”这样由首席科学家领导的项目,NASA也必须遵从全权负责该项目运转的科学家。然而,由于“凤凰”号本身很高调,再加上它上面搭载的仪器又出了一点问题。因此,NASA火星探测计划主任道格·麦奎逊说,在NASA总部上到局长迈克尔·格里芬下至每一个人都在关心当天送来的对“凤凰”号每日评估报告。2008年6月底的时候,NASA破例发出了命令,要求“凤凰”号的团队把下一次TEGA的采样当成它的最后一次采样,并且把寻找带有坚硬冰块的土壤样本作为目前的头等大事。土桑的小组就此失去了控制权。

“凤凰”号的团队花了几天的时间才弄清楚了如何才能把冰弄进机械臂的抓斗里。当机械臂带着样本来到TEGA容器上方的时候,抓斗里的冰块又拒绝掉入加热器。然而当队员们终于想出办法让冰块掉进容器之后,他们又不得不面对从此任务中最备受指责的问题:加热器的闸门只打开了一半。于是抓斗中的许多样本根本就没有落入加热器中。

“凤凰”号上的TEGA和“火星极地着陆者”上的有一个不同,那就是“凤凰”号上的TEGA有一个薄薄的盖子,用来防止来自地球的微生物污染用于盛放样本的容器。博因顿和他的小组在测试样机时发现,这个盖子底部的支架大了一根头发丝的宽度,因此它会阻碍闸门的开启。他们将修改的设计发给了盖子的制造商纽约蜜蜂机器人公司。然后新的部件被运来并且安装到了“凤凰”号上。但是由于需要修改的地方在图纸上没有交待清楚,因此蜜蜂机器人公司仍然按照原先的设计制造了相关的部件,而土桑的科学家也没有进一步对它进行测试。“他们本应该发现这个问题的,我们也本应该发现这个问题,但是我们都没有,”博因顿无不懊恼地说。

博因顿说,TEGA出现的问题并没有使我们丧失继续探测任务的能力,但却使我们丧失了宝贵的时间。在花了三个星期终于把一些冰块送入一个加热器之后,NASA终于松了口气。“凤凰”号团队也将目标转向了含冰的土壤。倒入TEGA中的土壤里含有足够的冰可以用来确认它是水冰,但是还不足以来确定它的同位素组成,而对同位素的测量可以提供有关火星水和大气历史的重要信息。在2008年8月和9月,TEGA又分析了几个浅层土壤的样本,发现了碳酸钙存在强有力证据,而碳酸钙通常是在水中沉淀而成的。但真正引起博因顿兴趣的是一个来自所有样本的低温信号,它可能来自不同类型的碳酸盐,甚至是有机分子。

“凤凰”号在火星上的第153个火星日,博因顿庆祝了他的64岁生日,并且在他办公室里召开了最后一次TEGA计划会议。前一天晚上博因顿接到项目工程师的报告,“凤凰”号已经进入了“安全”模式——一种探测器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自我保护的措施,但为了节约能源而关闭“凤凰”号上加热器的指令尚未被执行。因此TEGA小组还有能源和时间来进行最后一次实验。博因顿和他的工程师向“凤凰”号发出了一系列的指令,虽然这样的工作他们已经重复了几百次,但“这应该是我向‘凤凰’号发出的最后一批指令了,”其中一个工程师说。

他们发出的指令是要“凤凰”号打开或者关闭一些阀门,因此来寻找加热器没有被关闭的原因。同时他们往TEGA中注入了一些火星大气的样本,然后滤除了其中所有的二氧化碳,把剩下的浓度高一点的气体送人了质谱仪。质谱仪会探测其中氩以及其他稀有气体的同位素,以此来为火星大气的历史演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在许多方面,TEGA所经历的考验和苦难反映出了整个计划一路走来的艰辛。凤凰号整个项目经费为4.28亿美元,小型和廉价的计划注定会面临巨大的风险。按照博因顿的说法,JPL决不可能在少于5亿美元的情况下来运营这样一个项目,尤其是只用1,360万美元就制造TEGA这样的仪器设备。与之形成对比的是JPL的“重头戏”、总耗资已飚升到20亿美元的“火星科学实验室”,光仪器设备的造价就达到了8,000万美元,并且有5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到了其中。目前“火星科学实验室”的发射时间已经被推迟到了2011年。

JPL太阳系探测总工程师金特里·李说,“凤凰”号将以其“物美价廉”被载入史册。“凤凰”号着陆器在其157个火星日里几乎天天都处于科学运转状态。它为8个分析容器中的5个送人了火星样本,并且使用了4个湿化学烧杯中的3个。尽管它没有彻底检测火星上的冰,但是它分析了含冰的土壤。“凤凰”号还拍摄了25,000张火星照片。它的原子粒显微镜观测到了比两个火星车上的显微成像仪最高分辨率还要小100倍的片状粒子。“凤凰”号上的主照相机还拍摄到了火星上的降雪和地面上的霜冻。

博因顿说,希望能有更多的钱来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因为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真正用于数据分析的时间其实很少。

“凤凰”号,再见

由于电池耗尽,“凤凰”号从安全模式转入了“自主”模式。这意味着,“凤凰”号会按照固定的程序运转,它上面的仪器设备将不再接受任何新的指令。工程师们花了三天时间来监听来自“凤凰”号的微弱信号,但是没能重新掌握控制权。最终“凤凰”号还是离开了我们,“凤凰”号的科学使命也就此结束。

目睹了一代又一代、一个又一个探测器的李说,所有的火星探测器不管大小和设计都有这样一个信条。大型、昂贵的重要计划决不容忍失败,而小型、廉价的方案则可以。“凤凰”号为“海盗”号实验的结果带来了希望,它也为“火星科学实验室”在抓取和倾倒火星土壤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火星计划都是通过互相取长补短而壮大起来的,毕竟火星还是一个鲜有人去过的地方,光是在路上就要花上差不多1年的时间。每一个探测计划无不得益于先前所取得的经验,同时又会惠及后来的探测任务。

《和时间赛跑》读后感 篇4

平时,我在学习上,生活上,不大注意时间的流逝,以为时间总是有的,用也用不完。今天,我学习了《和时间赛跑》一文,才真正明白:“时间里的所有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若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由此联想到自己,我感到十分惭愧。平时,老师在学校布置的作业,自己能拖就拖,心想,回家有的是时间,回家再写。回到家里,遇到好看的电视剧,想看;有时还想玩玩电脑,打打游戏。这样,等做完作业,再练两张大字之后,每天总是睡得很晚很晚。

通过学习《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我感到我自己之所以这样,关键是没有抓紧时间。要能抓紧时间,在学校少玩一点,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能在学校完成,尽量在学校做完,这样回到家里,就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干别的事情。如果我能抓紧时间,尽快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就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学好毛笔字和硬笔书法,还能多阅读一些课外书。这样,我就能在同样的时间里,比别人学到更多的知识,走在了时间的前面。

我坚信,一个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一定是个胜利者!

《和时间赛跑》读后感 篇5

林清玄在书中回忆到,小时候,他的外祖母过时了,他很伤心。他的爸爸说: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他问: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了,他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回答说。爸爸的话让林青玄大受启发。古人不是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进难买寸光阴吗?时间像流水一样流过去了,我们何不珍惜它那?从此,林青玄每天放学后,都要何太阳赛跑,回家后抓紧时间做作业,然后抽出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这样他不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习能力。

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作者虽然早已经忘记了这件事,但父亲的那一番话却使他终身受益。他长大以后曾说过: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哪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

对照林清玄,再想想我自己,平时虽然读了很多节约时间的名言警句,也立志要节约时间。比如今天我计划好了要早点回家做作业,可以节约出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可是一回到家就管不住自己,眼睛老网电视上看,心里象:反正都还有那么多的时间,现看一会儿电视在做作业吧!没想到一看竟看到了六点多,直到妈妈叫我吃晚饭。等吃完晚饭,做完了作业,都已经晚上九点多了,最终也没有看书。现在想起来,我就惭愧得无地自容。

许多名人说过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例如鲁迅先生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还是有的。现在,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文中的作者化悲痛为力量,将时间挤出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不就是这样吗?我也要象林青玄那样,从今天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珍惜时间,决不让时间白白流过我的指尖。

《和时间赛跑》读后感 篇6

我的童年就像一本一幅幅梦幻相册,相册里面有许多美妙的照片,每个照片里都有一个无比动人的故事,令我印象最深的就属于打雪仗了。有的把金色的小灯挂在树上,有红的、白的、蓝的!

讲的是在他很小的时候,最疼爱他的外祖母去世了。儿时的他不懂去世是什么意思,爸爸给他讲了一番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的道理后,林清玄心里很害怕,害怕时间会像带走外祖母一样将他带走。有一次放学,他看到太阳快落山了,他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于是他便跑回了家节省了时间。从那天后,他就经常做这样的游戏。文中写道“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太阳一寸一寸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去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燕子去了,虽然明年还会再来,但一定不会是今年的燕子了。时间不会因为你浪费一分,而再还你一秒,也永远不会去伺候那些不珍惜时间的老爷们。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时间,也从现在开始做时间的富翁吧!

英译《和时间赛跑》 篇7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下,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断断续续地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呢?”我问着。

“所有时间时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一个谜语,这谜语比课本上的“日历挂在墙壁,一天撕去一页,使我心里着急”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每天放学回来,我在庭院里看到太阳一寸一寸地落下去,就知道这一天快要过去了。虽然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但是今天永远不会再来了。

我看见小鸟向自己的巢飞去,飞得好快呀!明天,它们可能沿着同样的路线飞过,可时间已经不是今天,小鸟也不是今天的样子,它们一定也变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而且是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不定期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跃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就时常做那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快,有时一个暑假才能做完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童年养成和时间赛跑的习惯,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使我受益不浅。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The Race with Time

My grandmother passed away when I was a primary school pupil. Since she put me the apple of her eyes, I couldn’t give vent to my pent-up sadness so much so that I ran on the playground of my school every day until I was too tired to move. Then I fell down to the grassland with lots of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face.

Those sorrowful days lasted for quite a long time off and on. My parents also failed to comfort me, because they knew it was better to tell me the fact that grandmother would never come back rather than cheat me by saying she was asleep.

“What do you mean by never come back?” I asked.

“Everything in the course of time will never come back. For example, your yesterday will be yesterday forever once it goes away, and you can’t return to yesterday. My son, I used to be a small kid like you, but now I cannot return to such a childhood you have. One day, you will grow up and become as old as your grandmother. One day, you will never come back after you spend all your time.” My father explained to me.

Father’s words was a puzzle to me, which made me more frightened than the two sentences on the text books: “The calendar on the wall worries me for one page was taken off every day” and “Time is money, but it’s difficult for you to use money to get time”. It also made me feel more terrible than the idiom I wrote on my composition exercise book: “How time flies!”

Every day after school I would watch the sun setting in the yard of my home, and I realized the very day was passing. Although the sun would rise again tomorrow, I knew today would never come back.

nlc202309020148

I saw birds flying back to their nests. How fast they flew. Tomorrow, they would perhaps fly past in the same route but the time was not today. The birds would not be what they were today, because changes must have taken place to them.

Time flies, which causes my heart to be not only worried but also grieved. One day after school when I was on my way back home, I made up my mind by saying “I will go home faster than the sun” after I saw the sun was setting. Therefore I spared no effort to run home in a fast speed. On arrival at my yard, I kept gasping for breath, but the sun was still setting with half its face outside. I was then beside myself with joy because I won the race with the sun. From that day on, I often play games in that form, sometimes with the sun and sometimes with the northwestern wind. Sometimes I finished the homework of summer vocation in ten days, while it used to take me the whole vocation to do that. I was in grade three then, but sometimes I would do the homework of my brother who was in grade five.

The habit of chasing with the sun formed in my childhood has done me great benefits in the later decades. I do know that man will never catch up with time, but they can run faster and more in their own time. Despite the small steps, the influence will be great.

If I have something to impart to my child, I will tell him: Keep running with time and you will succeed!

作者简介:

马健(1988— ),男,江苏宿迁人,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笔译理论与实践。

龙辉(1988— ),男,湖南衡阳人,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人事部英语二级笔译。研究方向:英语笔译研究。

原文作者简介:林清玄,笔名秦情。1954年生于中国台湾省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他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和时间赛跑读后感 篇8

我有时很浪费时间,有时也会很珍惜时间,先来说说我浪费时间的事情吧!有一天晚上,我在客厅津津有味地看电视。爸爸说:“翰天,可以去刷牙洗脸了。”我说:“等一下。”于是我又一心一意地看起电视来。大概又过了几十分钟,爸爸的声音又响起:“翰天,快点去洗。”我又随口应了一下:“哦!马上。”我又专心致志地回到电视的动画世界里。“陈翰天!”好响的声音呀,原来爸爸已怒气冲冲地来到我身边。这时我看了一眼挂钟,居然已经十点多了,我已看了一个多小时。于是我就迅速逃到浴室。

接下来,我再跟你们说说我有时也会懂得节约时间,有一天,我的朋友要来我家跟我一起玩。我在等我朋友的时候,就专心地写作业,边写边等。转眼间,一个小时过去了,我的作业不知不觉地写完了。可是我的朋友还没有来,于是我又开始认真地看起书来。过了一会儿,我的朋友终于来了。我才放下书开始和他一起玩。

《和时间赛跑》读后感作文 篇9

今天我读了《和时间赛跑有感》这篇文章,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落。

作者林清玄的外祖母在他读小学的时候,就去世了,他无法排除心里的悲伤,常常痛苦,这民也勾起了我对爷爷的想念,我的爷爷是在我还未出生的时候因癌症去世的,这让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似的.,无比巨痛。再说说我的同桌——周亮,他的奶奶是82岁高龄了,也不幸去世了,他说:“奶奶生前最疼爱他了,经常把好吃的往他碗里夹。”

如果时间能倒流,我愿让人生重头再来,让我见上爷爷一面,让大家见上自己去世的亲人一面。

古村落保护:和时间赛跑 篇10

位于湖南岳阳县的张谷英村总面积约200公顷,青山环绕,绿水相依,民风淳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聚族而居的古村落。

“张谷英是个人名,是现在这个村里2600多人的祖先,张谷英村迄今有500年历史。”张安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明万历年间,始祖张谷英同刘氏、李氏三结义兄弟从江西庐江来到渭洞。后来,刘李两姓逐渐淡出,唯有张姓子系在这里兴盛繁衍。

从张谷英的第八世孙至清嘉庆年间的第十六世孙,上下三百年间,均沿袭一种建筑风格- - -在盆地中央龙形山下创建了一片大面积的屋舍:内拥206个天井,60多条巷道,1732间房屋,至今仍有600多户人家聚居于此。

偶然的发现震撼了张安蒙,她开始自筹资金组织专家考察,并拍摄了电视专题片《岳阳楼外楼》。

最初联系的很多专家和部门都兴趣寥寥,几经辗转,张安蒙找到了同济大学一本建筑刊物的主编。“他跟我去了一次当地,感叹不已。”

“有个夜晚,我站在龙形山丘上,不远处大屋中灯光点点,耳边传来稚嫩的童音,朗朗的读书声还有那首那些年流传甚广的《昨夜星辰》。”张安蒙回忆,“我当时真的恍如隔世。”

刹那的感动,牵引着张安蒙至今还行走在保护古村落的路上。张谷英村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村落变成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敬畏之心是最初的驱动力

几年后,以张安蒙为主成立了“中国古村落保护委员会”。经济上捉襟见肘,艰难的境况常让她无力,有时几近绝望,然而有一批同样珍惜古村落文化的人一直在身边支持,给了她前行的力量。

江苏靖江市市长赵叶,也是这个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告诉本刊记者:“认识张安蒙的时候,我还在江阴电视台工作,当时看到她拍摄的古村落纪录片,觉得很有吸引力。”

赵叶原本设想拍摄一部大型纪录片,将中国古村落的文化历史推向国际。后来虽然制作了一部名为“阅读中国”的系列纪录片,也确以古村落文化为重点,但效果不甚满意。

“对古村落的历史文化有敬畏之心是最初的驱动力。我们对历史缺少传承,尤其缺少敬畏。从事这方面工作以后感受很真切。”赵叶感叹。

在他心中,对家的记忆寄寓于对村的记忆,村规民俗、邻里礼仪、家庭训教、生活规矩,包括村落布局,都体现了对家园的文化传承和记忆。

村庄是中国差序化格局的典型代表。古时皇权不下县,县以下都是宗族治理,都是以家为主的文化背景。“这就是为什么要研究村的概念。研究村文化,对社会的管理、建设都有帮助。”

刚开始协会没有资金,都是个人掏钱,做调研,整理资料,规划传播。赵叶说,现在协会的资金也很短缺。

每年靖江市建设局的各级干部会去古村落参观,他们觉得古村落的格局如果运用到现代城市布局中,就是更着重讲究顺其自然、顺势而为。

仅靠政府的一些非对口拨款和个人资助仍是杯水车薪。2011年上海复地集团开始参与古村落保护。

复地集团高级副总裁曹志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复地品牌文化部的职员晏寒叶在平时做志愿者时接触到了古村落保护项目,非常激动地向公司部门推荐。”一拍即合,复地便参与了2011年中国古村落保护公益活动。

2011年9月,“首届四川最美村落评选”大型公益活动在成都宽窄巷子举行了启动仪式。几十天后,从四川收集来的调查问卷资料已占满几十个G的硬盘,内容翔实,且包含照片。晏寒叶告诉本刊记者:“这些村子靠张老师一个人的脚去丈量去记录,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事情,如今却变得如此高效率,让人惊喜。”

消亡与败落

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普查显示,中国230万个村庄中,目前依旧保存与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规划、代表性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已由2005年的5000个锐减到如今的两三千个。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巨变,现代工商制造业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发达地区,古村落的自我消失现象日益严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朱志刚发表文章指出:“珠三角”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进一步吞噬了乡村社会。

文章认为,从广东古村落的地理空间来看,包括村落生态环境、村落布局规划、村落建筑、基础设施等,都受到破坏。“珠三角”环村的水网河道多已淤塞或不再清澈。村落的空间布局和岭南风格建筑被肆意更改和摧毁。岭南水乡这一独特的标志性地理特征逐渐消失。

“广东古村落中的居民因为富裕或从事工商业活动逐渐搬迁离开,村落里曾经发达的民间组织解体或不再起作用,世代传承的文化习俗也淡薄了,甚至有的已经消亡。”朱志刚说。

同样的败落也发生在湖南麻阳。

尧市乡小江村一组、二组是上麻阳的一个偏僻村落,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具有清代湘西古建筑特色,屋顶青瓦覆盖,房屋四周土墙或封火墙围护,共180余户,1000多人,以唐姓为主,李、田等姓为辅。

这些建筑创建于明朝,大部分民居为木穿斗式结构,青砖瓦舍,有天井厢房,精致的门窗雕花栩栩如生,房屋四周土墙围护,屋、厢屋连为一体,门厅正屋、下堂屋组成的四合院,整体呈护城墙型。

如今国土部门、规划建设部门和尧市乡政府通过规划,在小江村一、二组对面划了一块新地,用于新建改造房屋。但不少村民在原来百年老宅的基础上改建。老房子的不合理使用、改建,既影响了古民居群的整体美观,也加速了古村古房的毁坏和消亡。一些空置的老房子,无人居住,也不进行日常维护,加速了破败甚至倒塌。

空置建筑不仅仅是住宅建筑,还包括宗祠。如拖冲乡黄坳聂氏祠堂,外观保存完好,祠堂内结构皆因空置未进行日常维护而破损或消亡。

有关部门已开始注意到古村落的消失。2011年2月22日,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吴文学带队赴云南、江西等省,实地调研古城镇和古村落保护及旅游开发利用活动现状。

被迁徙的村庄

除了自然消亡的古村落,一些村落面临着迁徙。

张安蒙介绍,随着旅游推动,1996年我国对古村落的关注开始觉醒,宏村、西递名扬全国成为标志性事件。

张谷英村的改造方案则几经变更,投资方再三易人。张安蒙认为,“他们的改造方法还是有些问题,未找到合适的出路”。

“两千多村民,投资方想完全把他们迁出去,600多年的历史文化情结,补偿方案却是:正房800元每平方米,偏房600元,厨房400元,茅厕200元,村民真的很亏。”张安蒙说,“我对村民讲,留住根,靠你们自己。”

浙江的胡卜村也在被迁徙边缘。胡卜依山傍水,北边七星峰苍翠,景色幽异;南边一道溪水清亮。胡卜村是个行政大村,也是新昌县保存较为完整的千年古村之一。

耢耙弄和长街的交叉口,是胡卜村的中心。木牌坊高耸,两柱一跨,“卉”字形的门楼,形制独特,风格古朴,是典型的明代建筑,到现在依然是村里人的聚会场所。

2009年4月钦村水库筹建,移民安置工作进展缓慢。2011年10月底胡卜村一位村干部告诉本刊记者:“安置工作还没有实质性进展。明清大院,拆迁补偿只有每平方米500元。”

“千年古村大家都觉得舍不得。虽然一部分建筑在规划内会被拆除重建,但现村内存有明清大院20座,以及完整的寺庙祠堂,任何一部分消失在水下都是可惜的。”他说。

路在何方

“保护古村落,一成不变就是最好的方式吗?”同济大学教授周俭这样诘问。

他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在周俭看来,让古村落居民保持远古的生活方式是不人道的,更是不可能的,人人都有向往现代生活舒适便利的愿望和权利。

“让建筑的传代自然而顺畅,并非戛然而止,也许是我们认为最好的结果。”周俭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就如同杨丽萍的舞蹈,民族性的血脉中融入了现代的元素,一个非常自然而优美的过渡,这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古镇的消亡已无可挽回,“如今我们只想保存一些古村庄的遗迹”。

近邻泰国的一些做法令周俭印象深刻。

“我在泰国清迈走过一些古村落。”周俭说,“凡两天车程能到的村落,都有旅游集散地,在那里可以随时找到导游、翻译,车辆、餐饮也很方便,价格属于团购水准。”

赵叶介绍说,美国有一个委员会专门保护老建筑古街区,如果要动其保护范围内的建筑,就要经过这个委员会同意,委员会决定后会向专门的基金会申请拨款保护相关建筑和街区。

“我国还没有这样的制度,不是大家不重视,是缺少动力,也缺少相关机制。钱是分散的,制度也不集中,即使最优化的组织措施,也不够条件。”赵叶说。

赵叶带过一些投资公司走访古村落,大多数公司很有兴趣,但谈得多,动得少。“外地人和当地政府的利益平衡是很大的问题。”赵叶说。

张安蒙提出了“一村一企一宅”的概念:让企业进驻这些古村,每个企业保护一个村庄的一栋古宅。她坚持,“房子要在居住功能再生的情况下被保护起来。”

她的理由是,买下一栋古宅可能只要一两百万,让企业有一个文化符号在那里,可作为会所或员工度假地。而企业获得的最大的利益则是品牌、文化建设。同时企业落户古村落,也可以把一些现代文明带进农村。

江西赣州东荣村,原居民已经很少了,那里有一座4300平米的大屋,张安蒙非常希望复地集团率先运用“一村一企一宅”的模式,将其保护起来。

古村落如何面对诱惑

张安蒙在调研时发现,某些开发商从农民手里置换老房子,似乎有市场潜规则:老房子主体部分按每平方800元核价,厨房灶间等辅助房按600元核价,厕所猪圈等按200元核价。某村房子面积最大的农户不过拿到了十四五万。

“如果这些历尽沧桑保存下来的古村落只有这样一点价值,我们如何再向村民们鼓动保护?村民们自我保护的积极性从何而来?”她认为,古村落的开发和保护,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张安蒙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村民作为保护主体,在政府补贴或给政策的前提下,用自有资金保护才是最根本的出路。

周庄、乌镇等江南古镇在旅游开发方面的成功个案,对古村落构成了极大的诱惑。但由于地理区位不同,也因为同质化竞争,古村落将旅游作为唯一的生财之道、致富之门,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

张安蒙说,江西婺源的旅游品牌已经很有影响力,李坑也是一个非常经典、体量较大、很有文化底蕴的“中国景观村落”。李坑村年门票收入约20万元,其中村民分红与基础设施建设各占25%,成本、维护及税收等占50%。按目前全村1100人计,人均旅游收入分红仅仅约50元/年。实际上,李坑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茶叶和油茶籽。

上一篇:中学食堂文明就餐规定下一篇:教育学院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