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条例

2025-0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告条例(精选6篇)

广告条例 篇1

第一条 为了加强广告管理,推动广告事业的发展,有效地利用广告媒介为社会 主义建设服务,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电影、路牌、橱窗、印刷品、霓虹灯等媒介 或者形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刊播、设置、张贴广告,均属本条例 管理范围。

第三条 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健康、清晰、明白,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用户和消 费者。

第四条 在广告经营活动中,禁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五条 广告的管理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六条 经营广告业务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广告经营者),应当按照本 条例和有关法规的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分别情况办理审批 登记手续:

(一)专营广告业务的企业,发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兼营广告业务的事业单位,发给《广告经营许可证》;

(三)具备经营广告业务能力的个体商户,发给《营业执照》;

(四)兼营广告业务的`企业,应当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

第七条 广告客户申请刊播、设置、张贴的广告,其内容就当在广告客户的经营 范围或者国家许可的范围内。

第八条 广告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不得刊播、设置、张帖:

(一)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

(二)损害我国民族尊严的;

(三)有中国旗、国徽、国歌标志、国歌音响的;

(四)有反动、淫秽、迷信、荒诞内容的;

(五)弄虚作假的;

(六)贬低同类产品的。

第九条 新闻单位刊播广告,应当有明确的标志。新闻单位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 刊播广告,收取费用;新闻记者不得借采访名义招揽广告。

第十条 禁止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为卷烟做广告。 获得国家级、部级、省级各类奖的优质名酒,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 准,可以作广告。

第十一条 申请刊播、设置、张贴下列广告,应当提交有关证明:

(一)标明质量标准的商品广告,应当提交省辖市以上标准化管理部门或 者经计量认证合格的质量检验机构的证明;

(二)标明获奖的商品广告,就当提交本届、本年度或者数届、数年度连 续获奖的证书,并在广告中注明获奖级别和颁奖部门;

(三)标明优质产品称号的商品广告,应当提交专利证书;

(四)标明专利权的商品广告,应当提交专利证书;

(五)标明注册商标的商品广告,应当提交商标注册证;

(六)实施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广告,应当提交生产许可证;

(七)文化、教育、卫生广告,应当提交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证明;

(八)其他各类广告,需要提交证明的,应当提交政府有关部门或得授权单位的证明。

第十二条 广告经营者承办或者代理广告业务,应当查验证明,审查广告内容。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广告,不得刊播、设置、张贴。

第十三条 户外广告的设置、张贴,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工商行政管理、城建、环保等有关部门制订规划,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监督实施。 在政府机关和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建筑控制地带以及当地人民政府禁止 设置、张贴广告的区域,不得设置、张贴广告。

第十四条 广告收费标准,由广告经营者制订,报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物价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五条 广告业务代理费标准,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会同国家物价管理机关 制定。 户外广告场地费、建筑费占用费的收费标准,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会同物价、城建部门协商制订,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六条 广告经营者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广告会计帐簿,依法纳税,并接受财政、审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广告经营者承办或者代理广告业务,应当与客户或者被代理人签订书面 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 第十八条 广告客户或者广告经营者违反本条例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情 节轻重,分别给予下列处罚:

(一)停止发布广告;

(二)责令公开更正;

(三)通报批评;

(四)没收非未能所得;

(五)罚款;

(六)停业整顿;

(七)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广告经营许可证。 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广告客户和广告经营者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 起诉。

第二十条 广告客户和广告经营者违反本条例规定,使用户和消费者蒙受损失,或者有其他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损害赔偿,受害人可以请求 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当事人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不服 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受害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广告条例 篇2

(一)体现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增加对出版单位分类管理的规定。一是在相关条款中增加关于出版产业的表述;二是按照事业单位法人和企业法人类别对出版单位进行分类,在设立、变更、注销等程序方面分别作出不同规定。

(二)适应信息时代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反映新技术、新业态的管理要求。随着新业态的发展,网络出版已成为出版业的重要力量。如何在条例中体现网络出版管理的内容,是本次修改中的重点问题之一。经反复研究,考虑到设立网络出版单位的具体审批条件和其管理要求与传统出版单位有所不同,新条例在附则中作了授权规定,授权由新闻出版总署按照新条例的原则另行制定“网络出版审批和管理办法”。除此以外,近年来实体出版物的网上销售异军突起,网上书店的管理也亟待加强,为此,新条例增加专门条款,明确利用信息网络从事出版物发行要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同时强化了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的身份验证义务和监督责任。

(三) 完善准入制度及监管措施,增加有关监督管理的专章规定。出版单位的法人准入、产品准入、人员准入、岗位准入这四大准入制度是出版管理的基本制度。由于现行《出版管理条例》的体例限制,除法人准入制度外,其他监管制度在行政法规中并无体现。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新闻出版系统已经全面完成了政企分开,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的职能发生根本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迫切需要完善行业监管制度。新条例总结了长期以来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的经验,增加了监督管理专章,强化了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明确了质量检查制度、综合评估制度和出版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在法规层面完善了四大准入制度。

(四)巩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取消部分审批项目,缩短审批时限。一是依照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审批项目的决定,删除现行条例中关于从事出版物印刷业务由公安机关按照特殊行业进行审批的规定。二是提高审批效率,将出版单位设立、变更的审批时限由90日调整为60日。三是依据国务院有关决定,明确规定出版单位变更资本结构、设立分支机构等事项须经审批。新条例还根据有关情况,调整了出版物进口经营单位的审批条件,增加了进口经营单位变更有关事项须经审批的要求。

(五)深化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体制改革,修改中小学教科书出版、发行的管理规定。现行条例规定,中小学教科书出版、印刷、发行单位,由出版、教育、价格主管部门以招标或者其他公开、公正的方式确定。由于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绝大部分学生可以享受到国家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免费提供的教科书。2008年9月,有关部门经报请国务院批准,不再推行中小学教科书出版、发行招投标工作。为继续深化教科书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确保教科书出版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新条例规定,中学小学教科书出版、发行单位应当具有适应教科书出版、发行业务需要的资金、组织机构和人员等条件,并取得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教科书出版、发行资质;其中,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中学小学教科书,其发行单位还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确定。

(六)鼓励出版物“走出去”和文化创新、服务三农,完善国家支持鼓励的规定。新条例充实了支持、鼓励的出版物范围,增加了对推进文化创新、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以及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有重大作用的出版物的支持和鼓励。

(七)加强行政执法,完善法律责任。随着新闻出版改革的深入,出版单位结构调整增多,新条例完善了出版单位中止及终止出版活动的退出机制,避免出版单位多年来“只生不死”的局面;此外,根据多年执行实践反映的问题,新条例在违法行为处罚数额、出版物质量处罚、吊销人员资格等方面完善了法律责任的有关规定。

国务院同时颁布了新修订的《音像制品管理条例》,此次修改该条例调整了音像制品进口、发行制度和监管部门,明确了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职责,简化了复制单位接受委托复制音像制品的程序要求。此外,考虑到电子出版物与音像制品管理基本相同,新条例规定除个别条款外,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制作、复制、进口、发行等活动适用《音像制品管理条例》。

重庆市户外广告管理条例专题 篇3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13〕第23号

《重庆市户外广告管理条例》已于2013年9月25日经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9月25日

重庆市户外广告管理条例

(1998年3月28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6月28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 《关于取消部分地方性法规中行政许可项目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2005年5月27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第一次修订 根据2011年11月25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 《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中有关行政强制条款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13年9月25日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户外广告设置

第三章 户外广告发布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发布和管理活动,维护市容环境,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户外广告设置、发布和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户外广告,是指利用户外空间、场地、设施或者建(构)筑物等设置发布的商业广告、公益广告,主要包括:

(一)利用展示牌、电子显示装置、电子翻板装置、投影、灯箱、霓虹灯、外墙体等设置发布的广告;

(二)利用模型、充气装置、布幅、招贴等形式放置、印(绘)制、张贴、悬挂的广告;

(三)利用交通工具、升空器具等移动载体设置发布的广告;

(四)其他利用户外空间设置发布的广告。

第四条 市、区县(自治县)市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户外广告设置的监督管理。

市、区县(自治县)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的户外广告设置的监督管理。

市、区县(自治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户外广告发布登记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 设置和发布户外广告,应当安全、美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不得妨碍公共设施功能,不得损害市容、市貌,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户外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健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第六条 依法设置和发布的户外广告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 户外广告设置

第七条 设置户外广告,应当根据城市风貌、格局和区域功能、道路特点等统一规划,保证城市容貌的整洁、美观。

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应当明确户外广告的设置地点、规格、形状和材质等要素。

户外广告设施的数量、体量、形式、位置、造型、色调、朝向、高度、材质等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八条 市、区县(自治县)市政主管部门和交通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在服从城乡总体规划,注重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合理布局、分类规范、协调美观的原则,会同工商、规划、建设、公安等有关部门编制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主城区的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由市市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主城区外的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由区县(自治县)市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的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由市交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除高速公路以外的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的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由区县(自治县)交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第九条 编制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应当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征求有关行业协会、广告经营者、专家及社会公众的意见。

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应当自批准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由批准机关向公众公布。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一经公布,不得随意更改。确需调整的,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公开征求意见、报经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设置户外广告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符合安全要求。

本市户外广告设置技术标准和规范由市市政主管部门和市交通主管部门分别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 设置户外广告禁止有下列情形:

(一)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消防设施、消防安全标志;

(二)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消防设施、消防安全标志使用;

(三)产生的噪声污染、光污染等超过国家标准,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四)妨碍相邻方通风、采光、通行等权利;

(五)利用行道树或者损毁公共绿地;

(六)在距离道路、相邻建筑不足十米的区域内设置落地式广告;

(七)在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风景名胜区及其建筑控制区内设置商业广告;

(八)在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沿线采用布幅标语、彩旗、吊旗等形式设置商业广告;

(九)横跨道路设置广告;

(十)在通航水域利用水上漂浮物设置广告;

(十一)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禁止利用建筑施工工地围墙(档)设置商业广告。但是,业主单位、施工单位表明名称、字号、标志、工程信息和企业形象展示的除外。

第十三条 禁止在城市市政设施以及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设置面积五十平方米以下的户外广告。但是,设置期限在三十日以内的户外公益广告除外。

第十四条 规划在市政设施上的户外商业广告位经营权应当采用公开拍卖方式有偿出让,由市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自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公布后或者在规划广告位空置后的三十个工作日内组织拍卖。

市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拍卖成交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与买受人签订广告位设置合同。合同的内容包括使用人名称、广告位地址、使用期限、权利义务、使用的基本要求等。市政设施上的户外商业广告位经营权出让收益应当上缴同级财政。

第十五条 规划在非市政设施上的户外广告位,业主为国有或者国有控股的,应当采取公开拍卖的方式出让广告位经营权;非国有或者国有控股的,业主可以采取拍卖等方式出让广告位经营权。

第十六条 按照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可以在非市政设施上设置户外广告的,设置人应当与业主签订合同,并在签订合同前到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查阅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技术规范,依法接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户外商业广告的设置期限在规划期限内由合同约定。设置在市政设施和业主为国有或者国有控股的非市政设施上的户外广告,设置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设置期限届满不需要继续设置的,原经营权人应当在十日内拆除。

在市政设施上和非市政设施上的业主为国有或者国有控股的广告位设置期限届满后,按照规划继续设置的,广告位经营权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重新公开出让。

第十八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举办的展会或者各类大型活动需要设置临时户外广告的,可以在批准的展会或者大型活动的举办区域范围内设置。设置人应当持临时户外广告设置方案和展会(活动)批准文件向市政主管部门申请设置临时户外广告。

主城区范围内的临时户外广告由市市政主管部门批准设置,其他区县(自治县)范围内的临时户外广告由所在地区县(自治县)市政主管部门批准设置。

临时户外广告的设置期限应当与经批准的展会或者活动的期限一致,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设置期满,设置人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负责拆除。

第十九条 户外广告经营者或者使用者,应当对户外广告设施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其安

全、完好、整洁、美观。对残缺、污损以及有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应当及时修复、更换或者拆除。

户外广告设施临时空置的,应当予以装饰或者发布公益广告。

第三章 户外广告发布

第二十条 户外广告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公众,不得贬低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第二十一条 户外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违背社会公德和良好风尚的;

(二)惊扰社会公众的;

(三)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含有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二条 除公共交通工具外,企业、个体工商户利用自有车辆发布的广告内容仅限于其名称、字号、标志。

第二十三条 户外广告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使用的标点符号、数字、计量单位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书写准确、规范。

第二十四条 车站、码头、机场候机楼、商圈等窗口地区,城市建成区的主干道、公共交通设施、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发布烟草制品、性用品、丧葬服务、丧葬用品以及其他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户外广告。

其他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户外广告的具体范围,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另行规定并公布。第二十五条 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农药、兽药等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审查的户外广告,在申请发布前,应当经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未经审查,不得发布。

本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

第二十六条 在本条例第二十四条列明区域外发布户外烟草广告以及下列区域发布户外广告,应当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

(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及机场快速路沿线;

(二)内环快速路、绕城高速及射线高速路;

(三)主城区公交车、出租车、轨道交通车辆等公共交通工具;

(四)主城区公交站台(场)、轻轨(地铁)站台等公共交通设施。

在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区域发布户外广告,向发布地的区县(自治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

申请人同时在多个区县(自治县)发布内容相同的户外广告,可以一并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

第二十七条 代理他人发布户外广告,应当具有代理发布户外广告的经营资格。第二十八条 申请发布户外广告,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发布者的身份证明或者代理发布户外广告的经营资格证明;

(三)发布户外广告的场地或者设施的使用权证明;

(四)广告设计样稿;

(五)代理他人发布户外广告的,应当提交委托方的证明文书;

(六)发布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审批的广告,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

(七)依照法律、法规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二十九条 对于符合登记要件的户外广告,市、区县(自治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

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不予登记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三十条 户外广告应当按照登记的内容发布,不得擅自改变。需要改变的,应该到原登记机关变更登记或者重新申请。

第三十一条 发布户外广告应当标明登记证号。

第三十二条 公益广告设施应当在规定位置标注统一的公益广告标志。

公益广告设置人和管理人不得改变公益广告设施的使用性质发布商业广告,或者在公益广告中夹带商业广告。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户外广告设施倒塌、脱落、坠落等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一)未依法取得户外广告位经营权而设置户外广告的,责令限期拆除,处五万元罚款;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

(二)已取得户外广告位经营权但未按规划设置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强制拆除。

(三)在城市市政设施或者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设置五十平方米以下户外广告的,责令限期拆除,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

(四)户外广告设施残缺、污损、空置或者有安全隐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拆除,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

(五)设置户外广告不符合国家和本市户外广告的有关设置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并依法强制拆除。

(六)设置户外广告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或拆除,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或者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

第三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处罚:

(一)擅自改变公益广告设施使用性质发布商业广告或者夹带商业广告内容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二)未经登记发布户外广告的,责令限期拆除或者限期补办登记手续,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三)依法应当经过有关行政机关审查但未经审查,擅自发布户外广告的,责令限期拆除或者限期办理审查手续,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规定发布户外广告的,责令限期拆除,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发布户外广告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六)擅自改变户外广告登记内容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七)发布户外广告未标明登记证号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设置者、发布者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户外广告位经营权或者广告发布许可的,监督管理机关应予纠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其设置的户外广告设施或者发布的户外广告,由市政主管部门、交通行政执法机构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限期拆除。

第三十七条 依法应当拆除或者经有关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改正或者办理登记、审查手续,逾期仍不执行的,市政主管部门、交通行政执法机构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代履行情形的,市政主管部门、交通行政执法机构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代为拆除,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依法代为拆除,其费用由设置者、发布者承担。

第三十八条 依法设置的户外广告设施和发布的户外广告,因公共利益需要拆除,由市政主管部门、交通行政执法机构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予以拆除。

因公共利益拆除户外广告,对设置者和发布者的财产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第三十九条 因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行政职权,致使户外广告设施或者户外广告被拆除,并造成经济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赔偿。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贪污受贿和失职渎职的,由有权机关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条例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商业广告,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直接或者间接介绍商品或者服务的广告。

(二)公益广告,是指以公益宣传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的广告。

(三)临时户外广告,是指经批准举办大型文化、旅游、体育、公益活动或者商品交易会、展销会等设置的临时性的户外广告。

(四)市政设施,包括城市道路设施、城市桥涵设施、城市公共停车场、临时占道停车点、城市排水设施、城市照明设施等。

第四十一条 乡镇、村户外广告设置的管理办法,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第四十二条 招牌标识管理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广告条例 篇4

规定

户外广告不得擅自变更

按照《条例》,户外广告设置应当按照规定的地点、媒体形式、规格、材质、朝向、设置时间实施,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到原批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招牌应当与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和相邻招牌和谐统一,单位迁移或者歇业时应当拆除原设置的招牌。

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还应遵守规划、技术规范、城市夜景灯光设置要求、执行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保障施工安全和设施牢固以及环保和节能要求等主要规定。

对于招牌设置,《条例》规定,除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外,还要遵守这些:仅限于标明本单位的名称、字号、标识,不得书写联系方式、地址以及推介产品、发布经营服务信息等;不得附着张贴、悬挂、安装小布幔、小灯箱、镂空字、小牌匾以及游走字幕显示屏等设施;除临街底层经营性用房外,多个单位共用同一建筑物需要设置招牌的,应当由建筑物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统一设置等。

禁止

八种情形禁设户外广告和招牌

《条例》明确,这些情形下,不得设置户外广告和招牌:

在国家机关、学校、住宅、名胜风景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性建筑、有代表性的近代建筑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标志性建筑的建筑控制地带内的(招牌除外);利用城市桥梁、隧道、立交桥、建筑物屋顶、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识的,或者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识使用的;危及建筑物安全或者利用危房、违章建筑的;延伸扩展至道路上方或者跨越道路的;利用行道树或者侵占、损毁绿地、河道、湖泊、湿地等的;妨碍居民正常生活,损害城市容貌或者建筑物形象的;利用航空器、低空漂浮物等形式进行广告宣传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另外,户外广告专项规划确定的禁设区和严控区中的建筑物不得利用临街玻璃设置户外广告和招牌。

审批

户外广告设置实行许可制度

《条例》提到,户外广告设置实行许可制度。市、县(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户外广告专项规划和技术规范进行审批、监管。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对于举办大型文化、旅游、体育、公益活动或者各类展销会、交易会等活动设置临时性户外广告的,举办人需在活动举办十日前向市、县(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行政许可手续。临时性户外广告设置有效期不超过三十日。

处罚

擅自设置最高可罚20万元

对于未经许可擅自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未经许可擅自设置其他户外广告的,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法强制拆除,可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倒卖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户外广告设置许可证件。如违反,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户外广告许可证件。

关于《条例》,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可于本月28日前通过三种方式反馈至市政府法制办。传真:0371-67446680,电子信箱:,通信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233号郑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法规处(702室)邮编:450006

附:

郑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郑州市户外广告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告

为了加强户外广告管理,维护市容整洁,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度地方立法计划,市城市管理局起草了《郑州市户外广告管理条例(送审稿)》,经市政府法制办初步审查,拟提请制定地方性法规。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立法质量,现将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广泛征求意见。有关单位和个人可在20xx年2月28日前通过以下方式反馈至市政府法制办。

传 真:0371-67446680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233号郑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法规处(702室) 邮编:450006

广告条例 篇5

(416题)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共20题)

一、判断题(共10题)

1.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承担依法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职责。(√)

(《条例》第2条)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公安分局内设机构分为综合管理机构和执法勤务机构。(√)

(《条例》第7条)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公安分局内设机构分为后勤保障机构和对外执法机构。(×)

(《条例》第7条)

4.执法勤务机构实行队建制,称为大队、支队、中队、小队。(×)(《条例》第7条)

5.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分为警官职务、警员职务和警务技术职务。(√)(《条例》第10条)

6.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分为警官职务、警员职务两类。(×)(《条例》第10条)

7.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指挥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条例》第11条)

8.公安机关领导成员和内设综合管理机构警官职务由高至低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1

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条例》第11条)

9.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官职务由高至低为:总队长、副总队长、支队长、副支队长、大队长、副大队长、中队长、副中队长。(√)(《条例》第11条)

10.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执行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员职务序列。(√)(《条例》第12条)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

1.公安部在(A)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公安工作,是全国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中央军事委员会(《条例》第3条)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在(B)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公安工作,是本行政区域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A.上级公安机关

B.本级人民政府 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上一级公安机关(《条例》第3条)

3.公安机关履行(B)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A.警务管理

B.警务指挥 C.警务协调

D.警务执行(《条例》第11条)

4.下列选项不属于可以设臵主管政治工作的政治委员、教导员、指导员等警官职务的是(A)。

A.省公安厅

B.县公安局 C.自治县公安局

D.公安派出所

(《条例》第11条)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的是(A)。

A.大队长

B.一级警长 C.二级警长

D.三级警长(《条例》第12条)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安机关领导成员和内设综合管理机构警官职务的是(A)。

A.国家级正职

B.省部级正职 C.厅局级正职

D.乡科级正职(《条例》第11条

7.根据《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的规定,下列关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指挥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员职务序列 B.公安机关及其内设综合管理机构警员职务由高至低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C.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由高至低为:一级警长、二级警长、三级警长、四级警长、一级警员、二级警员、三级警员。

D.公安机关从事警务技术工作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

(《条例》第11、12、13条)

8.根据《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的规定,下列关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指挥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 B.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执行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员职务序列 C.公安机关从事警务技术工作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务技术职务序 3

D.公安机关从事警务专门工作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务专门职务序列

(《条例》第11、12、13条)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范围的

是(A)。

A.办事员 B.一级警长

C.一级警员 D.二级警员

(《条例》第12条)

10、下列选项不属于可以设臵主管政治工作的政治委员、教导员、指导员等警官职务的公安机关是(A)

A、设区的市公安局

B、县公安局 C、自治县公安局

D、公安派出所(《条例》第11条)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

(共20题)

一、判断题(共10题)

1.督察机构有权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处臵公民控告、申诉的情况进行现场督察。(√)(《条例》第4条)

2.督察机构可以对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强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督察。(√)(《条例》第4条)

3.督察机构可以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处臵治安突发事件的情况实行现场督察。(√)(《条例》第4条)

4.民警使用警械的情况,不属于督察机构现场督察的范围。(×)(《条例》第4条第6项)

5.督察机构可以对公安机关重要的警务部署、措施、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督察。(√)(《条例》第4条第1项)

6.治安、交通、户政、出入境等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不属于督察机构现场督察的范围。(×)

(《条例》第4条第5项)

7.公安机关组织管理和警务保障的情况不属于督察机构现场督察的范围。(×)(《条例》第4条第9项)

8.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反警容风纪规定的,应当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措施。(×)

(《条例》第10条第1项)

9.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以及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可以扣留其武器、警械、警用车辆、警用标志。(√)(《条例》第10条第2项)

10.督察机构认为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反纪律需要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措施的,由督察机构作出决定,报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批准后执行。(√)(《条例》第11条)

二、单项选择(共10题)

1、下列警务活动中,属于督察机构职责的是(C)A.勘查刑事犯罪现场

B.办理出国护照 C.纠正民警违反警容风纪的行为

D.监管犯罪嫌疑人(《条例》第10条)

2、下列不属于警务督察范围的是(D)A.重要警务部署的组织实施情况 B.治安案件的处罚情况 C.民警使用警用车辆的情况 D.民警休息日着便服在公共场所饮酒(《条例》第4条)

3、下列不属于警务督察范围的是(D)。A.民工张某着警服

B.治安案件的处罚情况

C.警察小李不按规定穿着制式警服 D.民警休息日着便服在公共场所饮酒(《条例》第4条)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督察机构可以进行现场督察的是(D)。A.重大社会活动的秩序维护和重点地区、场所治安管理的组织实施情况

B.重要的警务部署、措施、活动的组织实施情况

C.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立案、侦查、调查、处罚和强制措施的实施情况

D.民警日常收支情况(《条例》第4条)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督察机构可以进行现场督察的是(D)。

A.使用武器、警械以及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情况 B.处臵公民报警、请求救助和控告申诉的情况 C.文明执勤、文明执法和遵守警容风纪规定的情况 D.民警工作之余的活动情况(《条例》第4条)

6.某市公安局督察队发现民警王某在执行公务时歪戴警帽,督察人员可以(A)。

A.当场予以纠正

B.带离现场

C.予以训诫

D.责令其停止执行职务(《条例》第10条第1项)

7.督察人员对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的民警,可以(C)。

A.没收其武器、警械

B.将其带离现场 C.扣留其武器、警械

D.实行禁闭(《条例》第10条第2项)

8.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反警容风纪规定的,可以(A)。

A.当场予以纠正

B.给予行政处分 C.立即带离现场

D.对违规人员实行禁闭(《条例》第10条第1项)

9.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以及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可以(D)。

A.追缴其武器、警械、警用车辆、警用标志 B.收缴其武器、警械、警用车辆、警用标志 C.没收其武器、警械、警用车辆、警用标志 D.扣留其武器、警械、警用车辆、警用标志

(《条例》第10条第2项)

10、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法违纪 7

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以及拒绝、阻碍督察人员执行现场督察工作任务的,可以(B)

A、给予行政处分

B、带离现场

C、停止执行职务

D、对违规人员实行禁闭

(《条例》第10条第3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共120题)

一、判断题(共50题)

1.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国家赔法》第2条)

2.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有权要求赔偿。(√)(《国家赔法》第6条)

3.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其要求赔偿的权利自行消失。(×)(《国家赔法》第6条)

4.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其权利承受人有权要求赔偿。(√)(《国家赔法》第6条)

5.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国家赔法》第7条)

6.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实施的行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国家赔法》第7条)

7.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且造成损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7条)

8.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且造成损害的,由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7条第2款)

9.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且造成损害的,被授权的组织为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7条第3款)

10.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7条第3款)

11.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为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7条)

12.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7条第5款)

13.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赔偿义务自行消失。(×)(《国家赔法》第7条第5款)

14.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国家赔法》第8条)

15.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8条)

16.行政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

(《国家赔法》第9条)

17.行政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国家赔法》第9条)

18.行政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的任何一个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该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先予赔偿。(√)

(《国家赔法》第10条)

19.行政赔偿请求人根据受到的不同损害,应当分别先后提出数 10

个赔偿请求。(×)(《国家赔法》第11条)

20.要求行政赔偿应当递交申请书。赔偿请求人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委托他人代书;也可以口头申请,由赔偿义务机关记入笔录。(√)(《国家赔法》第12条)

21.要求行政赔偿应当递交申请书。赔偿请求人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应当委托他人代书;对口头申请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不予受理。(×)(《国家赔法》第12条)

22.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国家赔法》第16条)

23.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21条)

24.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依法应当给予国家赔偿的,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21条)

25.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依法应当给予国家赔偿的,执行拘留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国家赔法》第21条)

26.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国家赔法》第21条第3款)

27.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的,执行逮捕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国家赔法》第21条第3款)

28.刑事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国家赔法》第22条第2款)

29.刑事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在提起诉讼时一并提出。(×)(《国家赔法》第22条第2款)

30.刑事赔偿请求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30日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国家赔法》第25条)

31.刑事赔偿请求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30日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国家赔法》第25条)

32.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后,应当向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工作人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国家赔法》第31条和第17条第4项)

33.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后,应当向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工作人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国家赔法》第17条第5项和第31条)

34.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后,应当向在处理案件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工作人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国家赔法》第31条第2项)

35.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国家赔法》第32条)

36.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国家赔法》第33条)

37.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本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国家赔法》第33条)

38.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 12

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倍。(√)(《国家赔法》第34条第1项)

39.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本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本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国家赔法》第34条第1项)

40.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国家赔法》第34条)

41.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康复费等因残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继续治疗所必需的费用,以及残疾赔偿金。(√)

(《国家赔法》第34条)

42.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按照国家规定的伤残等级确定,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

(《国家赔法》第34条)

43.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国家赔法》第34条)

44.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国家赔法》第34条)

45.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18周岁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国家赔法》第34条)

46.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对 13

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16周岁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60周岁止。(×)(《国家赔法》第34条)

47.赔偿义务机关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国家赔法》第35条)

48.外国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的,适用《国家赔偿法》。(√)

(《国家赔法》第40条)

49.赔偿请求人要求国家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和人民法院不得向赔偿请求人收取任何费用。(√)

(《国家赔法》第41条)

50.2011年1月7日晚,刘某酒后与某饮食店老板徐某发生争执,将店内桌椅砸坏,恰逢民警赵某和孙某巡警至此,两人遂将刘某带至当地派出所。在所内,刘某态度恶劣,并大吵大嚷,该所所长王某经过,便踹了刘某一脚,致刘某跌倒,头撞在暖器片上,造成颅内出血死亡。本案中,由刘某扶养的有智力障碍的弟弟无权要求赔偿。

(×)(《国家赔法》第6条)

二、单项选择题(共50题)

1.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哪种侵犯人身权情形的。受害人无权取得赔偿?(D)A.违法拘留 B.违法强制戒毒 C.非法拘禁 D.违法取保候审(《国家赔法》第3条)

2.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C)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 14

务机关。

A.侵犯权益较重

B.任意一个 C.共同行使行政职权

D.首先行使权力(《国家赔法》第7条)

3.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A)为赔偿义务机关。

A.委托的行政机关

B.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 C.主管行政机关

D.管理组织(《国家赔法》第7条)

4.国家赔偿案件中,经行政复议机关复议的,(B)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行政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行政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

A最终

B.最初

C.最后

D.以后(《国家赔法》第8条)

5.按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赔偿请求入要求行政赔偿时必须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B.赔偿请求人要求刑事赔偿时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C.刑事赔偿程序适用行政赔偿程序

D.在刑事赔偿和行政赔偿中,对逾期不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均可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国家赔法》第9条、第22条)

6.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A)提出。

A.赔偿义务机关

B.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 C.赔偿义务机关的上级机关

D.违法办案部门(《国家赔法》第9条、第22条)

7.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的任何一个赔偿义务 15

机关要求赔偿,该赔偿义务机关应当(A)。

A.先予赔偿

B.先赔偿自己承担的部分

C.通知其他赔偿义务机关,商定后共同赔偿 D.告知共同的上级机关,由上级机关决定赔偿数额(《国家赔法》第10条)

8.赔偿请求人受到不同损害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A.赔偿请求人必须合并提出一项赔偿请求 B.赔偿请求人只能提出一项主要的赔偿请求 C.赔偿请求人可以同时提出数项赔偿请求 D.赔偿请求人应当先后提出赔偿请求(《国家赔法》第11条)

9.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赔偿义务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未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C)

A.3个月 2个月

B.2个月 2个月

C.2个月 3个月

D.3个月 3个月

(《国家赔法》第13条、第14条)

10.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未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B)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2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5日(《国家赔法》第14条)

11.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行为,行政赔偿范围和刑事赔偿范围的规定相同?(A)A.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B.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C.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D.违法征收、征用财产的(《国家赔法》第3条、第17条)

12.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过程中,国家对下列哪种行为应承担赔偿责任?(C)A.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伪供述被羁押的 B.因公民伪造有罪证据被羁押的

C.因公民拒不作有罪供述被刑讯逼供造成身体伤害的 D.因公民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国家赔法》第19条)

13.在刑事赔偿程序中,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自期限届满之日起30日内向(C)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A.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

B.赔偿请求人所在地 C.复议机关所在地

D.赔偿义务机关或赔偿请求人所在地(《国家赔法》第25条)

14.复议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内作出决定。赔偿请求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内向复议机关所在地的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B)

A.60日 30日 30日

B.2个月 30日 30日 C.2个月 1个月 1个月 D.60日 1个月 1个月

(《国家赔法》第24条)

15.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赔偿以(B)为主要方式。

A.返还财产

B.支付赔偿金 C.恢复原状

D.赔礼道歉

(《国家赔法》第32条)

16.不属于国家赔偿方式的是(D)。A.支付赔偿金

B.返还财产 C.恢复原状

D.重新颁发营业执照(《国家赔法》第32条)

17.《国家赔偿法》规定的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应按(D)计算。

A.国家本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除以全年天数

B.国家本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除以全年法定工作日天数 C.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除以全年天数

D.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除以全年法定工作日天数(《国家赔法》第34条)

18.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对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赔偿金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B)。

A.10倍 B.20倍

C.5倍 D.15倍(《国家赔法》第34条)

19.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造成公民死亡,需要国家赔偿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A);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A.20倍 B.10倍

C.5倍 D.15倍

20.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应当支付生活费,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

B.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赔偿决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C.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 D.赔偿费用,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国家赔法》第34条、第29条、第32条、第37条)21.国家赔偿中生活费的发放标准参照(D)标准执行。A.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 B.国家本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 C.当地民政部门有关生活救济的规定 D.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国家赔法》第34条)

22.在国家赔偿中,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止。(C)

A.18周岁 恢复劳动能力时 B.16周岁 恢复劳动能力时 C.18周岁 死亡时 D.16周岁 死亡时

(《国家赔法》第34条第2款)

23.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的。赔偿停产停业期间(C)。

A.所有的费用开支

B.预期的利润

C.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

D.因停产停业导致的财产损失(《国家赔法》第36条第6项)

24.在侵犯财产权案件的国家赔偿中,对于企业被吊销许可证 19

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的,赔偿义务机关不予赔偿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项?(D)A.水电费

B.仓储保管费 C.职工的基本工资

D.可能取得的营业利润(《国家赔法》第36条)

25.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造成损害的,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的程序,适用《国家赔偿法》(A)程序的规定。

A.刑事赔偿

B.行政赔偿 C.民事赔偿

D.国家补偿(《国家赔法》第38条)

26.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A)

A.2年 6个月 中止

B.1年 3个月 中止 C.2年 6个月 终止

D.1年 3个月 终止(《国家赔法》第39条)

27.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B)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

A.最初6个月

B.最后6个月 C.最初60天

D.最后60天(《国家赔法》第39条)

28.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C)。

A.赔偿请求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B.赔偿请求时效期间为6个月

C.赔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D.赔偿请求时效期间为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的发生期间(《国家赔法》第39条)

29.外国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的,(B)。A.适用赔偿请求人所属国的相关法律 B.适用《国家赔偿法》

C.由受理的人民法院决定适用何国法律 D.由赔偿请求人自行决定适用何国法律(《国家赔法》第40条)

30.某县公安局的刑警刘某在上班途中,遇到两个人在打架,刘某便上前劝阻,其中的一人张某出言不逊,刘某便拿出手铐将张某铐在栏杆上,由于用力过猛,致使张某的右手骨折。本案中对张某的受伤,应由谁来承担何种责任?(A)A.由某县公安局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B.由某县公安局承担刑事赔偿责任 C.由刘某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D.某县公安局不承担赔偿责任,可以给张某适当的经济补偿 31.李某误将他人打伤致死。其同学吕某出于朋友义气,代李某到公安机关自首。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吕某在监狱中服刑1年后反悔,供出事情真相。后法院经法定程序改判无罪。吕某要求国家赔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吕某可以获得国家赔偿,因公安机关错误拘留

B.吕某不可以获得国家赔偿,因其被羁押是自己的虚伪供述所致

C.吕某可以获得国家赔偿,因检察院错误逮捕 D.吕某可以获得国家赔偿,因法院错误判决

32.李某涉嫌盗窃被公安局刑事拘留,后检察院批准将其逮捕。法院审理时发现,李某系受人教唆,且是从犯,故判处李某有期徒刑2年,缓期3年执行。后李某以自己年龄不满16周岁为由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因此撤销原判,改判李某无罪并解除羁押。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A.对于李某受到的羁押损失,国家不予赔偿

B.对于一审有罪判决至二审无罪判决期间李某受到的羁押损失,国家应当给予赔偿

C.对于一审判决前李某受到的羁押损失,国家应当给予赔偿 D.对于检察院批准逮捕之前李某受到的羁押损失,国家应当给予赔偿

33.张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经调查。该公安机关以“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为由撤销了案件,并将张某释放。对于该案,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A.公安机关应承担全部国家赔偿责任 B.公安机关应承担部分国家赔偿责任 C.公安机关不应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D.公安机关应承担补偿责任

34.民警王某和陈某在巡逻时,发现郑某正在实施抢劫。在抓捕中,郑某抢过一摩托车后逃跑,两民警驾车紧追,在追击过程中,将李某的水果摊撞烂。问:李某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C)A.向两民警所在的公安机关申请行政赔偿 B.向两民警所在的公安机关申请刑事赔偿 C.要求两民警所在的公安机关给予补偿

D.李某可以在郑某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要求郑某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35.两民警在追击某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租了一辆出租车。出租车不幸被犯罪嫌疑人炸毁,司机被炸伤,犯罪嫌疑人被当场击毙。该司机正确的救济途径是下列哪一项?(C)A.请求两民警给予民事赔偿

B.请求两民警所在的公安局给予国家赔偿 C.请求两民警所在的公安局给予国家补偿 D.请求犯罪嫌疑人的家属给予民事赔偿

36.市西区公安分局治安联防队队员周某抓获了有行窃嫌疑的盖某,因盖某拒不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周某用木棍将盖某殴打致伤。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应由(B)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市公安局

B.西区公安分局 C.西区治安联防队

D.联防队队员周某

37.张某和李某是邻居。在一起行政案件的执行中,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误将案外人李某的一间房屋当作被执行人张某的房屋强行拆毁。李某提出赔偿请求,该损失应由谁赔偿?(C)A.应当由张某负责赔偿

B.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人员负责赔偿 C.应当由人民法院负责赔偿 D.属于意外事件,由李某自己承担

38.某市公安局刑事警察赵某下班期间发现有人斗殴,即予以制止。正巧打架的马某与赵某有隙,便对赵某出言不逊。赵某大怒,拔枪将马某击伤。下列关于赔偿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D)。A.应由赵某赔偿,因其行为属于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B.应由赵某赔偿,因其是刑事警察,无治安管理职权,且是在下班期间作出

C.应由公安局赔偿,因赵某的行为属于执行职务

D.应由公安局赔偿,因赵某的行为属于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 23

成公民身体伤害的情形

39.甲、乙二人是某派出所的联防队员。某日晚,民警丙带二人出警解决一起纠纷时,丙注意到围观群众丁神色慌张,便嘱咐甲、乙二人把丁叫到所里问问情况。二人过去后,丁说自己没违法,不跟二人走,乙就上前打了丁两拳,将丁的牙齿打掉了两颗。请问该案应由谁承担赔偿责任?(D)A.由联防队员甲、乙承担赔偿责任 B.由民警丙承担赔偿责任 C.由该派出所作为赔偿义务机关

D.由该派出所所属的公安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

40.甲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行政职权侵犯了公民赵某的合法权益,后乙机关撤销了甲机关,甲机关的职权由丙机关行使。此时,公民赵某申请行政赔偿应向哪个机关提出?(B)A.乙机关

B.丙机关

C.乙机关或丙机关任何一个均可 D.乙机关和丙机关的共同上级机关

41.赵某被A市B区公安分局拘留7日,后经复议,A市公安局撤销了该处罚。后因B区并入A市C区。B区公安分局被撤销,在其管辖区域内C区分局设立了D派出所。若赵某要求国家赔偿,该赔偿义务机关应该是(C)。

A.A市公安局

B.B区公安分局 C.C区公安分局

D.D派出所

42.陈某因盗窃行为被A市B区公安分局行政拘留10日(已执行完毕),后经复议,A市公安局变更为行政拘留5日。陈某要求国家赔偿,应如何处理?(B)A.由A市公安局对5日拘留予以赔偿

B.由B区公安分局对5日拘留予以赔偿 C.由A市公安局对10日拘留予以赔偿 D.由B区公安分局对10日拘留予以赔偿

43.王某被某县公安局治安拘留7日。经市(地)公安局复议变更为治安拘留5日。并且执行完毕,后经行政诉讼被撤销处罚。王某如果申请行政赔偿,(A)。

A.全部由某县公安分局承担赔偿义务

B.市公安局承担错误拘留5日的赔偿义务,某县公安局承担错误治安拘留2日的赔偿义务

C.全部由市公安局承担赔偿义务

D.某县公安局和市公安局对错误治安拘留7日的赔偿义务平均分担

44.李某被甲区公安分局治安拘留7日,经市公安局复议变更为治安拘留10日,并且执行完毕,后经行政诉讼被确认违法。李某如果申请行政赔偿,(D)。

A.甲区公安分局对错误治安拘留10日履行赔偿义务 B.市公安局对错误治安拘留10日履行赔偿义务

C.甲区公安分局与市公安局对错误治安拘留10日平均分担赔偿义务

D.甲区公安分局对错误治安拘留7日履行赔偿义务,市公安局对错误治安拘留3日履行赔偿义务

45.某县公安局和某县交通局共同行使行政职权。造成侵权,赔偿请求人向某县公安局请求赔偿。某县公安局的下列做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C)。

A.某县公安局收到请求后,应当立即通知某县交通局,两机关协商后,共同向请求人赔偿

B.某县公安局收到请求后,应当告知请求人要同时向某县交通 25

局申请

C.某县公安局收到请求后,应当先予赔偿

D.某县公安局收到请求后,应当告知请求人向两机关的共同上级机关某县人民政府申请

46.A市B区公安分局对刘某违法行政拘留,刘某向B区公安分局要求国家赔偿,B区公安分局逾期未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刘某应如何处理?(C)A.向A市公安局申请复议 B.向A市公安局申诉 C.向B区人民法院起诉

D.向A市中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47.刘某因故意伤害被A市B区公安分局拘留7日,并处200元罚款。刘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A市公安局认为处罚偏重,遂变更为拘留5日。刘某如果申请国家赔偿,该案的赔偿义务机关是(A)。

A.B区公安分局

B.A市公安局

C.A市公安局和B区公安分局 D.A市公安局或B区公安分局

48.按照某县人民政府的部署,某县公安局和文化局对全县的网吧进行联合执法。一网吧管理员赵某拒绝执法人员进入网吧,某县公安局便以阻碍执行职务为由将赵某拘留5日,赵某申请复议,复议机关撤销了对赵某的处罚。如赵某请求国家赔偿,赔偿义务机关应该是(A)。

A.某县公安局

B.某县文化局 C.某县公安局和某县文化局 D.其县人民政府

49.若当事人最后经法院判决均为无罪,下列选项中(C)26

可以请求国家赔偿。

A.赵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机关拘传 B.刘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 C.李某因涉嫌抢劫罪被逮捕

D.陈某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

50.某区公安分局以出租车司机陈某不服管理为由,将其出租车扣了1个月。陈某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撤销了原处罚决定。但被扣车辆因保管不善丢失。陈某要求某区公安分局赔偿损失。某区公安分局应当赔偿陈某(B)。

A.当月1500元的购买出租车贷款利息 B.被扣车辆丢失后相应的赔偿金 C.因租房支付的租金,每月400元

D.因不开出租车而带来的损失

三、多项选择题(共20题)

1.对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哪些行为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AB)A.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B.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C.行政机关按照政府的行政命令采取的行为 D.公民不要求追究行政机关责任的情形(《国家赔法》第5条)

2.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受害的公民死亡,其(BC)有权要求赔偿。

A.最好朋友

B.有扶养关系的亲属 C.继承人

D.关系密切的亲属

(《国家赔法》第6条)

3.行政机关的侵权行为经复议机关复议后,复议决定加重损害 的,(BD)。

A.复议机关对全部侵权行为履行赔偿义务 B.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

C.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对全部的侵权行为履行赔偿义务

D.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对最初的侵权行为履行赔偿义务

(《国家赔法》第8条)

4.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BD)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A.过错 B.故意

C.过失 D.重大过失(《国家赔法》第16条)

5.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ABC)等侵犯财产权情形的,受害人有权取得国家赔偿。

A.违法扣押财物

B.违法查封财物 C.违法追缴财物

D.违法为企业借款担保(《国家赔法》第4条)

6.行使(ABC)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18条规定的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A.检察 B.侦查

C.审判 D.监察(《国家赔法》第17条)

7.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对财产采取(ABCD)等措施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A.查封 B.扣押

C.冻结 D.追缴

(《国家赔法》第18条第1项)

8.下列哪些情形,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ABCD)A.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虚伪供述。或者伪造其他有罪证据被羁押或者被判处刑罚的

B.依照《刑法》第17条、第18条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C.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

D.因公民自伤、自残等故意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国家赔法》第19条)

9.下列关于刑事赔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BCD)。

A.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作出拘留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B.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C.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

D.二审改判无罪的,作出一审有罪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

(《国家赔法》第21条)

10.下列机关中,可能成为刑事赔偿义务机关的是(ABC)。

A.公安机关

B.国家安全机关 C.检察机关

D.民政机关(《国家赔法》第21条)

11.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AD)为赔偿义务机关。

A.作出逮捕决定的检察机关 B.提请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 C.提请批准逮捕的国家安全机关 D.作出逮捕决定的审判机关(《国家赔法》第21条)

12.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下列哪些情况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ACD)A.决定撤销案件的B.变更为取保候审的 C.不起诉的D.判决宣告无罪的(《国家赔法》第17条)

13.(BCD)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或者不予赔偿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A.赔偿义务机关已赔偿到位的 B.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 C.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方式有异议 D.赔偿义务机关作出不予赔偿决定(《国家赔法》第24条)

14.刑事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向(ABD)人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A.刑讯逼供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B.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C.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

D.在处理案件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国家赔法》第31条)

15.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国家赔偿的赔偿方式是(AB 30

D)。

A.支付赔偿金

B.返还财产 C.赔礼道歉

D.恢复原状(《国家赔法》第32条)

16.下列关于赔偿金和生活费的叙述正确的是(AD)。A.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倍

B.对国家赔偿中生活费的发放标准为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

C.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16周岁止 D.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生活费给付至18周岁;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

(《国家赔法》第34条)

17.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的费用是(ABC)。

A.医疗费

B.护理费

C.残疾赔偿金

D.被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的生活费(《国家赔法》第34条第2项)

18.在国家赔偿中,出现下列哪些情形的,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支付生活费?(AC)A.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 B.造成身体伤害的 C.造成死亡的

D.造成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国家赔法》第34条)

19.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哪种情形致人精神损害的,应 31

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ABCD)A.违法使用武器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B.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C.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

D.非法拘禁

(《国家赔法》第3条、第17条、第35条)

20.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权造成损害的,按照(ABCD)规定处理。

A.处罚款、罚金、追缴、没收财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的,返还财产

B.应当返还的财产损坏的,能够恢复原状的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按照损害程度给付相应的赔偿金

C.应当返还的财产灭失的,给付相应的赔偿金

D.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的,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

(《国家赔法》第36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256题)

一、判断题(100题)

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目的之一就是既保障人民警察依法正确使用警械和武器,又防止人民警察违法滥用警械和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1条、第5条2款)

2、只要是为了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人民警察就可以任意使用警械和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2条)

3、为了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人民警察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法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后果的,可以依法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2条)

4、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时,不能使用其他强制手段,只能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中规定的警械和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2条)

5、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原则是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法律依据:《条例》第4条)

6、人民警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法律依据:《条例》第5条)

7、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但人民警察使用非警用器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法律依据:《条例》第2条)

8、警械一般是指那些非致命性警用器械,各级公安机关可以根据需要为人民警察配臵。(×)

(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警察法》第36条1款)

9、高压水枪属于《人民警使用警戒和武器条例》规定的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

10、手铐属于《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的制服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

11、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应当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在场无关人员应当服从人民警察的命令,避免受到伤害或者其他损失。(√)

(法律依据:《条例》第6条)

12、对袭击人民警察的违法犯罪分子,可以立即使用警械或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

13、人民警察遇有阻碍其依法履行职责的,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警棍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5项)

14、人民警察遇有以暴力方法阻碍其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形,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警棍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第5项)

15、人民警察按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2款)

16、人民警察遇有结伙斗殴、殴打他人等违法犯罪情形,应当立即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以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1项)

17、人民警察包围持枪犯罪嫌疑人后,该嫌疑人弃枪投降。在押解回公安机关的路途上,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手铐等约束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2项)

18、人民警察依法执行看押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制服性警械。(×)(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

19、人民警察依法执行逮捕、拘留、看押、押解、审讯、拘传、强制传唤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棍等制服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20、人民警察依法执行逮捕、拘留、看押、押解、审讯、拘传、强制传唤任务时,可以使用手铐、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21、人民警察按规定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应当以不导致违法犯罪行为人受到伤害为限度。(×)

(法律依据:《条例》第7第2款条)

22、人民警察抓获违法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重大嫌疑人时,可以使用警棍、手铐、脚镣等等制服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1项)

23、某晚10时许,李某酒后与小区管理员发生纠纷。派出所民警王某、金某接110处警指令到场处臵。李某不听劝阻打了民警王某一个耳光,并纠集了5名同乡将民警围住,并殴打民警。民警使用催泪瓦斯喷射器,控制了现场局势。民警的处臵程序是合法的。(√)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5项)

24、某日上午10时许,民警赵某在值勤时,发现陈某在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即对陈进行纠违、处罚,陈拒绝接受处罚并与民警产生言语争执,民警遂对陈使用手铐,并将陈按倒在地,用膝盖抵住其背部,造成陈手腕表皮挫伤及头部外伤。民警赵某的处臵是正确的。(×)

(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

25、任何暴力违法犯罪行为,人民警察都可能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

26、民警察依法使用武器前,一般情况下应当先行警告,经警告无效的,才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

27、违法犯罪分子实施犯罪后携带匕首逃跑的,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

28、人民警察遇有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的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3项、2款)

29、人民警察判明有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1项)

30、人民警察对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犯罪分子,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

31、人民警察对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犯罪分子,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32、人民警察对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逃跑拒捕的,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

33、人民警察对实施爆炸犯罪后拒捕的犯罪分子,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34、抢劫犯罪嫌疑人驾车冲出警方包围,强闯公路上一堵截卡点时,守卡民警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0项、13项)

35、人民警察对实施盗窃犯罪行为后逃跑的犯罪分子,可以使用武器。(×)

36、赵某因泄私愤到孙家持炸药相威胁,民警接报后到达现场,发现赵某正欲点燃炸药引爆。在这种情况下,民警可以不经警告即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2款)

37、人民警察对实施寻衅滋事后逃跑的犯罪分子,可以使用武器。(×)38、110指挥中心接报:有人正在用剧毒农药往鱼塘投毒。民警赶到现场发现有一孕妇正在往鱼塘撒农药,民警可以使用武器制止。(×)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

39、夜晚,一辆长途客车正在行驶,旅客大都睡意朦胧。突然,一名歹徒持枪对准乘客,并对着车顶开了一枪,声称谁不交出钱和首饰就打死谁。民警孙某见状暗中掏出手枪,选择有利时机将其击毙。孙某的行为是合法的。(√)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2款)

40、犯罪分子正举枪向人民警察准备射击的,人民警察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41、聚众械斗,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42、李某与吴某有矛盾。一日,李某、张某等5人与吴某等3人相遇,发生持械群殴,吴被砍伤倒地。此时,民警王某经过此地,喊道:“我是公安局的,不许再打。”但歹徒并未收敛,张某持长刀冲上来,砍中民警王某左手。王某立即开枪将张某击倒,其余人四处逃窜。王某开枪的行为是合法,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10项、2款、第5条1款)

43、民警张某、李某在抓捕一吸毒人员过程中,张某掏出手枪先对其口头警告,后鸣枪示警,在无效的情况下张某开枪射击,将该吸毒人员腿部击伤后将其抓获。张某使用武器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的。(×)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

44、犯罪嫌疑人王某在一闹市区抢夺了一妇女挎包,逃跑途中被群众围住,王某掏出一把匕首在空中挥舞,不准群众靠近。民警到达现场后,先是口头警告,王某持匕首朝民警挥来,民警开枪将王某击伤后抓获。民警开枪的行为是合法的。(√)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第13项)

45、人民警察只有在犯罪行为造成了严重紧迫的危险状态,不使用武器将导致更为严重的危害后果时,才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

46、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前一律应先行警告。(×)(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2款)

47、怀孕妇女、儿童实施暴力犯罪的,人民警察一律不得对其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10条1项)

48、对怀孕妇女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10条1项)

49、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人民警察一律不得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10条2项)

50、章某杀人后,长期流窜潜逃。某日,县局刑警大队获悉,章某藏匿在该县园林场一平房内,立即组织警力火速赶到现场进行围捕。章某发现后,持炸药包和上膛的大口径猎枪拒捕。刑警江某见状,未警告即开枪将章击毙。江某的行为是合法的。(√)

(法律依据:《条例》第10条2项)

51、犯罪分子已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人民警察应当停止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11条)

52、只要犯罪分子已经实施完毕犯罪行为,人民警察应当停止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11条)

53、犯罪分子一旦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人民警察就应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11条1项)

54、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立即将伤者送医院治疗,保护现场,及时通知其家属。(×)

(法律依据:《条例》第12条)

55、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接到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人员伤亡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待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后告知伤亡人员的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

(法律依据:《条例》第12条2款、3款)

56、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接到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人员伤亡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同时应当及时地将伤亡情况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

(法律依据:《条例》第12条2款、3款)

57、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人员伤亡的,无论伤亡人员是犯罪分子还是无辜人员,都应当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

(法律依据:《条例》第12条1款)

58、人民警察只要使用武器,就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

(法律依据:《条例》第13条)

59、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条例》第14条)

60、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人民警察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法律依据:《条例》第15条)

60、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法律依据:《条例》第15条)

61、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人民警察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法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可以依法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2条)

62、警棍属于驱逐性、制服性警械。(√)(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

63、催泪弹属于驱逐性、制服性警械。(√)(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64、特种防暴枪属于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65、警绳属于约束性警械。(√)(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

66、对袭击人民警察的违法犯罪分子,若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第10项)

67、人民警察依照规定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应当以不致违法犯罪行为人伤害为限度。(×)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2款)

68、人民警察依法执行逮捕任务,遇犯罪分子可能脱逃的,可以使用手铐等约束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

69、人民警察对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犯罪分子,应当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13项)

70、人民警察对实施抢劫的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应当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

7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聚众械斗,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经警告无效的,人民警察可以依法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9项)

7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抢夺公私财物,人民警察可以依法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3项)

7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抢夺枪支、弹药等危险物品的,人民警察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依法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1款3项)

74、犯罪分子正举枪向警察准备射击,人民警察可以直接使用武器,而不必先警告。(√)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2款)

7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对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人民警察可以依法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

76、对违法犯罪分子逃跑的,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第13项、第14项)

77、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人民警察可以根据当时情况决定是否停止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11条)

78、犯罪分子已经受伤,人民警察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11条)

79、犯罪分子已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人民警察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11条)

80、人民警察依法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口头报告。(×)

(法律依据:《条例》第13条)

81、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

(法律依据:《条例》第13条)

82、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条例》第14条)

83、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法律依据:《条例》第14条)

84、人民警察违法使用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的,由该民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法律依据:《条例》第14条)

8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是由公安部制定的。(×)

86、《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的。(×)

87、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

8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对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8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对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90、人民警察遇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经警告无效,应当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第3项)

91、人民警察遇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第3项)

9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对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臵的警戒线,经警告无效的,应当使用使用制服性警械。(×)(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第4项)

93、凡是属于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生命安全的,就可以不需警告,直接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第2款)

9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的。(√)

95、人民警察遇有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经警告无效的则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第10项)

96、人民警察遇有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只有在危及民警的生命安全的情形下,经警告无效的才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第10项)

97、对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一时难以确定是否已经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民警只要按规定给予了警告,就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9条第10项)

98、人民警察依照规定使用约束性警械,不得造成人身伤害,无论是故意或者过失。(×)

(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第2款)

99、民警使用警械之前,必须要先予以警告。(×)

(法律依据:《条例》第7、8条。使用约束性警械没有规定要先警告)

100、民警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之前必须先给予警告,而当违法犯罪行为一得到制止则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

二、单选题(100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是由下列哪个机关制定的?(C)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公安部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是依据()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的。(D)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法律依据:《条例》第1条)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应当先采取强制手段,然后才可以使用警械和武器。

B、应当先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的才可以使用武器 C、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使用武器。

D、以上说法都不完全正确(法律依据:《条例》第2条)

4、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下列装备属于武器的是(A)。

A、冲锋枪 B、麻醉枪 C、高压水枪 D、特种防暴枪(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所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A)。

A、致命性警用武器

B、制服性警用武器 C、驱逐性警用武器

D、以上都是

(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

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下列装备不属于武器的是(D)。...A、五四式手枪 B、七七式手枪 C、冲锋枪 D、特种防暴枪

(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

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下列装备不属于武器的是(D)。...A、微型冲锋枪 B、**式手枪 C、七七式手枪 D、麻醉枪

(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

8、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下列装备属于武器的是(A)。

A、五四手枪子弹 B、高压水枪 C、特种防暴枪 D、麻醉枪

(法律依据:《条例》第3条)

9、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B)为原则。A、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B、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C、警告在前,使用在后 D、使用警械在前,不得已再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4条)

10、下列哪一项属于人民警察使用警械的原则?(A)A、依法使用警械原则 B、不得造成无关人员伤亡原则

C、使用约束性警械优先制服性警械原则 D、不得造成公民财产损失原则

(法律依据:《条例》第5条)

11、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C)在场无关人员躲避。A、不需要命令 B、视情况命令 C、应当命令 D、自行决定是否命令

(法律依据:《条例》第6条)

12、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应当(D)。A、清退在场无关人员,待清退完毕后方可使用警械和武器 B、组织疏散在场无关人员,待疏散完毕后方可使用警械和武器 C、首先命令在场无关人员疏散,待疏散完毕后使用警械和武器 D、首先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然后按照规定使用警械和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6条)

13、下列属于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是(B)。A、手铐 B、警棍 C、警绳 D、脚镣(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

14、下列不属于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是(D)。...A、警棍 B、催泪弹 C、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 D、手铐、脚镣、警绳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

15、下列哪项不属于驱逐性、制服性警械?(B)...A.警棍 B.手铐 C.催泪弹 D.特种防暴枪(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

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对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经警告无效的,(A)。

A、可以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 B、可以使用武器 C、应当使用武器 D、应当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1项)

1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对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经警告无效的,(D)。

A、应当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 B、可以使用武器 C、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 D、可以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2项)

18、人民警察遇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经警告无效,(C)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

A、应当 B、不得 C、可以 D、必须(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3项)

19、人民警察遇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经警告无效,不得使用(D)。

A、特种防暴枪 B、催泪弹 C、警棍 D、五四手枪(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3项)

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对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臵的警戒线,经警告无效的,(D)。

A、应当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 B、可以使用武器

C、应当使用武器 D、可以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4项)

21、人民警察遇有下列哪一种情形,可以使用制服性警械。(C)A、犯罪嫌疑人侮辱妇女,被人民警察喝止 B、犯罪嫌疑人被当场抓获,拒不交代违法犯罪事实 C、犯罪嫌疑人袭击人民警察,经警告无效的 D、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后,对人民警察谩骂不止(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6项)

22、下列有关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说法,错误的有(D)...A、人民警察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之前,必须要先予以警告 B、人民警察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

C、当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D、对于正在进行持刀抢劫的孕妇可以使用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10条1项)

23、对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尚未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可以使用(A)。

A、警械 B、武器 C、警械或武器 D、警械和武器(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5项、第9条1款10项)

24、人民警察遇有下列哪种情形不可以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B)A、殴打他人,经警告无效的 B、拒不交代违法犯罪事实,经警告无效的

C、袭击人民警察,经警告无效的 D、结伙斗殴,经警告无效的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1项、6项)

25、人民警察遇有下列哪种情形可以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D)

A、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经警告无效的

B、犯罪嫌疑人被拘传时企图吞刀片,经警告无效的 C、犯罪嫌疑人在被抓捕时企图自杀,经警告无效的

D、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臵的警戒线,经警告无效的(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6项、8条1款2项)

26、某地一强拆现场,群众殴打民警并烧砸警车,但民警的生命尚未受到危险,这时民警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A)。

A、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B、使用武器

C、不能还手,听之任之 D、固定现场,等事件平息后再抓人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6项)

27、某市一女司机因不能出具行车证和驾驶证被民警拦下,该女司机不服处罚,对民警撕扯拉拽,民警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采取(C)。

A、不能还手,听之任之 B、直接使用警棍将该女司机制服

C、对该女司机先进行警告,其不听,可以用警棍将其制服 D、退避三舍,放其通行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5项)

28、人民警察遇有(B)情形不可以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A、犯罪嫌疑人寻衅滋事,经警告无效

B、犯罪嫌疑人被当场抓获,拒不交代违法犯罪事实 C、犯罪嫌疑人袭击人民警察,经警告无效的

D、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臵的警戒线,经警告无效的(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1项、4项、6项)

29、对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难以确定是否已经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A)。

A、可以使用警械 B、可以使用武器

C、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使用武器

D、经本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使用武器

(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5项、第9条1款10项)3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在有下列哪一情形下,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D)

A、抓获违法犯罪分子 B、执行逮捕 C、押解犯罪分子

D、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2项、第8条1款2项)

3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在下列何种情形下,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D)。

A、抓获犯罪重大嫌疑分子 B、不接受处罚

C、将脱逃的犯罪分子押解回监狱 D、制止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1款3项、5项、第8条1款1项、2项)

32、人民警察依照规定使用制服性警械,应当以(D)为限度。

A、不致违法犯罪行为人伤残

B、实际情况需要 C、足以保障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

D、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法律依据:《条例》第7条2款)

3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押解时,遇有犯罪嫌疑人可能脱逃的,可以使用(C)。

A、驱逐性警械 B、武器 C、警绳 D、枪支(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3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拘留时,遇有犯罪嫌疑人可能行凶的,可以使用(C)。

A、驱逐性警械 B、武器 C、脚镣 D、制服性警械

(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3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逮捕时,遇有犯罪嫌疑人可能自杀的,可以使用(C)。

A、驱逐性警械 B、武器 C、约束性警械 D、枪支(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3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民警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遇有犯罪嫌疑人可能自伤的,(A)。

A、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 B、应当使用约束性警械 C、可以使用制服性警械 D、应当使用制服性警械(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3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民警在执行强制传唤时,遇有违法人员可能袭击人民警察的,(C)。

A、可以使用制服性警械 B、应当使用约束性警械 C、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

D、应当使用制服性警械(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38、与抓捕民警对峙的持枪歹徒交出枪支投降后,在民警将其带回公安机关的过程中(C)。

A、应当对其使用驱逐性警械

B、必须对其使用制服性警械 C、可以对其使用约束性警械

D、以上都不对(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39、人民警察在进行审讯的时候,遇有犯罪嫌疑人可能自杀的,可以使用的警械有(A)。

A、手铐 B、警棍 C、高压水枪 D、辣椒喷剂(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40、人民警察在执行拘传时,遇有犯罪嫌疑人可能行凶的,可以使用的警械有(B)。

A、特种防爆枪 B、警绳 C、高压水枪 D、催泪弹(法律依据:《条例》第8条1款2项)

小议《存款保险条例》 篇6

美国在吸取了20世纪30年代初银行破产导致经济危机的教训后,并为应金融业务不断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十九世纪中期,先后推出《联邦存款保险法》和《银行控股公司法》,志在保护存款人的利益,规范银行控股公司行为,从而维护金融市场正常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经过近一个世纪在立法体制的不断完善,美国商业银行破产与存款保险制度在客观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一,在银行破产或其他原因处置清算时,对存款人及时进行赔付,保护存款人尤其是中小存款人的权益;其二,维持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防止出现恐慌性挤兑和系统性风险。

具体到我国而言,金融体制改革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中滞后,尤其表现在金融监管与法律规范的不健全,导致其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頸;同时,沉重的地方财政负担也成为拖慢经济整体发展进程的一大重要因素;加之在2014年年底发生的多城市小额信贷与地方银行的挤兑危机,民间信贷业务体制不够完善导致金融市场秩序混乱,严重挫伤了民众对金融体制和经济发展的信心。就目前而言,通过立法规范金融企业的行为,确定金融运行规则,是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

二、《存款保险条例》是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

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法》和《银行控股公司法》属于美国银行法律体系。其不仅是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体现,具体规定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组织、权力和运营,保险基金的来源和运用;同时也是是问题银行处置、银行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由于美国银行普遍实行银行控股公司制,美国银行破产体制不同于普通公司的破产程序,具体规定于《银行控股公司法》中,强调银行破产在破产申请人、破产标准、清偿顺序、社会影响等方面具有不同于普通商事公司破产的特殊性。在《联邦存款保险法》中,又具体规定了在通常的破产法之外,由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主持银行清算的流程,包括资产清收、资产处置、清算程序和清偿债务的顺序。同时,随着立法的不断修正与发展,还囊括进了有关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银行机构进行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的规定,已经相当完备。

相较之下,长期以来中国将普通商事主体破产程序纳入《破产法》范畴,没有对商业银行的破产单独立法;现行的《商业银行法》由于被划入经济法范畴,仅涉及对银行运营的监管与调控,并未涉及其退出金融市场的规定。在此背景下,《存款保险条例》的颁布对完善金融体制法律构架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用市场机制取代原有行政保护的措施,进一步明确了银行体系的权责架构,确立了一种可预期的、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即通过明确的事前承诺——公开声明储户利益不受银行破产的影响,结合可信的资金安排——确保存款保险基金的稳定的救助能力,在公众、银行和政府三方参与、共担成本的情况下,建立风险公担的公平机制。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地方财政对中央政府造成了沉重的压力,《存款保险条例》的颁布有利于把政府的隐性担保显性化,用灵活、公平的市场机制替代僵硬的行政保护,全面推进金融体制市场化。可见,《存款保险条例》的颁布不仅是市场经济继续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三、《存款保险条例》可能存在的问题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法》不仅确定了专门的管理与执行机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作为处置银行破产的主要政府部门,同时明确了其职权范围:首先,负责管理联邦存款保险基金;其次,负责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破产处置;最后,承担一部分的金融监管职能。

但这一次颁布的《存款保险条例》,将存款保险事宜一揽子划给央行是否合理、恰当,仍需要实践来检验。美国的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成立之初,仅负责赔付,银行破产处置职能和银行监管职能是在成立之后的数十年间逐渐加强的。究竟要赋予央行什么样的职能,以及各项职权应该如何行使,在《存款保险条例》中未作明确规定,仍需进一步完善。

同时,此次通过的《存款保险条例》所规定的投保机构范围,不包括外国银行在华分支机构,是否会加大金融市场监管的难度和运营风险呢?加之缺乏与《存款保险条例》相适应的、完备的金融机构破产制度,对于诸如赔付的启动时点、存保机构的接入力度、代位求偿的实现途径等问题,在理论和现实中仍存在争议。

上一篇:社联—社团活动策划方案标准下一篇:话费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