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信息化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保障信息化(共8篇)

社会保障信息化 篇1

摘要:社会保障是人们能够保障自身利益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近年来对于社会保障方面不断进行建设,尤其在进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方面,其所带给人们的方便和便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说,在进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其发展的障碍。本文对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开始呈现出非常明朗的趋势,其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方面所产生的作用有目共睹,信息化的发展可以说已经成为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特征。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在社会保障方面也同样需要进行信息化的建设,需要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推动人们的利益得到维护与发展。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将其进行信息化的建设,能够让人们在享受社会保障的时候更加方便、快捷,能够让人们的相关信息获得更加准确的定位和完善,能够在为人们提供保障的时候进行更加明晰化的服务。因此,对社会保障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是人们利益得到保护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在进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其难以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只有对这些问题予以有效解决,才能让社会保障深入人心,获得所有人的认可。

一、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能够让人们的生活获得更高质量的提升。就我国当前的现状来看,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将实现全面覆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将活得更加完善的建设。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社会进步的发展,是社会及群众迫切的要求。

(一)我国社会制度发展的要求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其所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城镇到农村,从在岗职工到农民商户都被纳入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范围内。可以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所容纳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是其他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对于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国家对于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指示,要求建立全面性的,具有高新技术的社会保障体制,将所有公民信息进行统一有效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二)经办管理的必然要求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同样是各个地区进行社会保障服务的要求。就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各个地区的社会保障服务都有了大规模的提升,经济发达地区因为其人口密度较大,参保人数众多,相关部门在提供社会保障服务的时候所面对的压力较大。在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其所面对的则是城乡人群,在提供服务的时候所需要提供的相关信息和讲解则更为详尽,同样需要服务人员提供周到而细致的服务。进行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能够让经办部门在提供服务的时候简化相应流程,提供服务效率和质量,在进行业务处理和管理模式构建的时候能够更加便捷、高效。

(三)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

现有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在满足政府监管和调控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所面对的.阻力不断加大,对其进行的补贴也不断提高,这无形之中给国家造成了非常巨大的负担。建设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能够让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管理更加系统化,能够在进行预算的时候对社会保障方面的计算更加准确,有效提高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效率和质量。同时,国家的社会保障情况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对其进行信息化建设能够让国家的经济发展得到有力推动。

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进行社会保障的重要发展趋势,国家和相关部门也对此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给予了很大力度的支持。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让其建设放慢了脚步。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需要问题的解决,只有对问题进行解决,才能让其发展更加迅速。

(一)信息管理与系统构建不匹配

资源数据库是社会保障业务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和依托,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资源数据库进行完善和不断的更新,以使数据资源库能够符合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资源数据库与系统构建的需要还有不匹配之处。比如,资源数据库建设在底层,即市县级别,那么其数据就会较为分散,那么在进行数据应用时候所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就会较大;如果将其建立在高层,也就是省部级别,在技术实现上则会有一定的难度。

(二)“三证合一”问题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需要将新版社保卡、第二代身份证、芯片银行卡进行统一,将其全部纳入到系统管理范围内,为百姓的生活和服务提供便利。这样所进行的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其功能非常强大,并且其所囊括的信息内容也更加丰富。但是,其所存在的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那就是如何保证社保卡持有人信息的安全性。网络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信息安全性带来了隐患,社保卡其所具有的强大功能,以及其账号中的费用也将会成为很多不法分子所想要犯罪的领域。目前相关部门对于社会卡安全性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流程规范性不强

当前阶段,我国在进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其流程进行相应的规范。一方面可以让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有所了解,便于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最大化的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对流程的规范,也能够让社会保障人受到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的合法、安全保障,能够让相关权利人的权利得到有效实现,从而能够让人们切实享受到国家的各种福利政策。但是,目前我国对于其信息化工作流程还没有予以规范,其中所存在的漏洞还比较大。

三、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中问题解决对策

任何事情找到存在的问题之后就需要寻找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只有真正对问题进行解决,才能让其获得更好的发展。对于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而言,同样如此。问题的存在是社会保障信息化此一新生事物发展所不可避免的现象,对其进行解决,则能够促进其更好的发展,让其更好的惠及民生。

(一)建设高质量资源信息库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对资源信息库进行构建,只有保障资源信息库的强大、完备,才能让其更好的提供水保障服务。因此,相关部门要进行数据库资源的重建和建设。首先,相关部门应当要求社会保障所涉及的部门进行部门信息汇总,将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提取,对信息进行收集。其次,相关部门要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划分,对于信息的重建和导入形成成型的思路。第三,要对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和扩容,能够实现数据显示和数据交换功能。同时,此系统还要能够实现跨地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换,在信息技术上实现联网化。

(二)构建网络化的基础上保证信息安全

在建立社会保障信息化之后,人员的所有信息通过社会保障系统都可以进行查询。也就是说,社会保障系统其所具有的强大信息储备功能。但是在当前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强大的信息储备功能必然也将会面临更大的信息被盗的风险,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相应的网络安全建设。首先,相关部门要对该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对信息所进行的安全保护进行等级划分。其次,网络构建信息部门要对其信息建设提供技术化支持,从网络安全性角度考虑,进行相应的信息加密功能建设,保证其信息的安全性。第三,国家安全部门要对社保系统进行随时监管,将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并且,监管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进行严肃处理,杜绝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三)规范业务流程

进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应当对其业务流程进行规范,以便能够让相应的部门和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让群众享受到国家的福利政策。首先,规范义务流程要对相关的环节进行优化处理,将不必要的劳动进行整合,保证其工作效率的提升。其次,各个部门要对自己部门中的工作进行规范,制定规范化的制度进行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约束。各部门要对自身的工作予以明确,运用相应的程序进行秩序的标准化建立。第三,要对相关部门的权利进行限制,保证所有的相对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对待。第四,部门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操作,让员工为群众提供专业化的服务。第五,相关人员和部门要对国家政策进行仔细研究,保证国家政策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和延续。

四、结语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保障系统建立的重要发展趋势,尽管当前阶段其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已经呈现出一片光明之景。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中所有存在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并未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需要大家的同心协力,只有所有人都对此建设引起高度关注,才能让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建立统一标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凤亮,马彦.社会保障信息化若干问题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10:71-75+130.

[2]罗碧英.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广东科技,2012,17:181+195.

[3]冯珍贞.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J].中国新通信,,09:5-6.

[4]方恒军,范伟,陈宇.强化五种意识全力推进“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5:125-126.

[5]徐南,徐宇泽,赵凤霞.浅谈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1:94-95.

[6]索荣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及建设措施[J].通讯世界,,03:224-225.

[7]单华.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5,14:90.

社会保障信息化 篇2

关键词:个人信息,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统计

一、社会保障信息化

社会保障信息化 (以下简称社保) 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保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 但发展步伐并不慢。从2003年8月金保一期工程正式立项建设到“十一五”末 (2010年底) , 我国社保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建设已经完成。部省市三级信息网络架构基本完成, 其中部省级数据中心已全部实现联网, 省市级数据中心联网超过90%。截至2013年底, 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98亿。社保信息系统中包含参保人员大量的个人信息, 包括就业、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待遇支付等动态数据。目前对于这些信息的利用还仅仅处于简单的数据统计阶段, 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如果将这些信息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并实现共享和利用, 可以实现对社会的精细化管理、风险预测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同时也为解决社会管理中的一些难题提供重要手段[1]。

二、社保中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一切能够直接或间接识别特定个人的所有信息, 包括个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指纹、婚姻、家庭状况、教育、职业、社会活动及其他可以识别该个人的信息的统称。判断是否是个人信息的重要原则是这些个人信息相互组合能够塑造和识别出具有唯一性的个人[2]。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机构依据各自的工作职能建立了庞大和复杂的信息管理系统, 并大量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这些部门的信息系统自成体系, 形成了众多“信息孤岛”[3]。以我国的社保信息系统为例, 其总体架构包括: (1) 社会保险管理子系统:五险管理子系统。 (2) 劳动就业管理子系统: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技能开发等。 (3) 劳动综合管理子系统:劳动监察和仲裁管理、行政复议管理等。 (4) 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子系统:单位情况、缴费情况、待遇查询等。 (5) 社区平台管理子系统:退休和失业人员管理、就业服务系统等。 (6) 宏观决策支持管理子系统:常规统计、检测预警、预测和风险分析等。

目前, 我国的个人信息资源主要集中在公安、社保、卫生、教育、银行、税务、工商、民政、电信、住建等部门中。社保部门依据工作需要收集的个人信息分成三类: (1) 个人识别资料: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和住址等, 这是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资料, 对于每个人来说是独一无二的, 有了这些基本资料就可以锁定到具体的每一个人。 (2) 个人背景资料:职业、教育程度、收入状况、婚姻、家庭情况等, 这些资料可以大致勾勒参保者的生活背景, 可以从中了解个人的一些生活经历, 并对目前的生活状况进行判断。 (3) 其他个人资料:个人健康医疗信息、农民被征地信息等。

三、社保部门对个人信息的利用

第一、利用社保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地进行年度业务统计, 并据此来调整相关的政策。 (1) 缴费人数的统计。每年社保部门会对缴费人数做一个分类统计, 根据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分别统计各类保险的参保人数, 由此计算出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城镇居民社会保险、新农保的覆盖率。各类保险覆盖率的变化情况可以督促社保更好地开展社保工作, 提高服务质量, 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将改革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2) 缴费基数的调整确定。每年社保部门会根据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调整社保缴费基数, 这些工资数据一部分来自于统计局, 还有一部分来自于社保信息系统中个人信息的工资性收入。人们的工资收入一般每年都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再加上物价增长等因素的影响, 社保缴费基数每年也会随之调整, 不然无法真正起到对人民基本生活的保障作用。 (3) 就业率、失业率的统计。随着《社会保险法》的出台, 社保的覆盖面进一步提升。该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在岗职工缴纳“五金”。这样既为员工提供了生活的基本保障, 也方便了社保部门对于就业率和失业率的统计。对就业率和失业率的定期统计分析, 可以帮助社保部门实时监控整个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运行状况。 (4) 养老金发放标准的确定。养老保险是一项民心工程, 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的确定有多种因素:物价水平、居民收入、享受待遇的人数等。除了统计部门的一些数据, 社保部门还可以参照社保信息系统中的个人信息, 综合考虑居民收入、缴费人数等因素来确定养老金的发放政策。

第二、利用社保信息系统深度剖析人口与社会发展现状。 (1) 收入浮动情况。社保个人信息中最明显的、最基本的就是缴费基数的变化, 虽然缴费基数会在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300%的范围之内, 但是也可以大致反映出中国人民工资性收入的浮动变化情况。从纵向上分析, 它的增长变化可以体现整体国民经济在一个时间段内的发展情况;从横向上分析, 它在不同行业间的总体差别也可以反映不同行业的从业者的工资性收入的差异。 (2) 人口流动情况。改革开放以来, 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 从一个城市迁移到另一个城市去谋求一个更美好的生活, 而社保个人信息中的缴费地点的变化将这些情况一一记录下来。这从一个侧面可以判断出中国人口流动的频率和基本走向。如果再细分, 利用这些数据就可以分析职业、学历、户籍等因素对于人口流动性产生的影响。 (3) 人口寿命变化情况。根据每年的养老金发放情况, 我们可以计算老年人口在总体缴费人口中的比例, 推断整个社会的老龄化程度。还可以分析人口寿命的变化情况。社保部门还可以根据医疗保险报销的情况统计各类疾病的报销, 分析各类疾病对于人口寿命的影响情况。 (4) 劳动力的分布和构成。社保中的个人信息还反映了劳动力的地域、行业分布情况和年龄、学历的构成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劳动力分布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同的行业中, 劳动力的年龄和学历呈现怎样的特点;高素质人才倾向于在何种性质的企业里工作, 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社保中的个人信息分析得出。有了这些资料, 政府部门可以分析我国总体的就业情况, 劳动力的分布和构成, 可以更好地制定行业发展计划, 优化产业结构, 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个人信息与其他部门的共享

第一、将个人信息提供给其他部门。 (1) 提供给公安部门。公安部门在追查一些违法犯罪案件的时候, 经常需要其他政府部门的配合, 提供犯罪分子的相关资料。社保部门可以提供某个人的工作单位、收入、健康情况等详细的信息, 供公安部门参考。 (2) 提供给民政部门。民政部门的工作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注一些最棘手的社会问题, 如给老年人、孤儿、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权益保护。社保和民政部门就是两个互相辅助的部门。社保中的个人信息可以帮助民政部门进行城市低保户的验证和统计, 防止一些没有资格的人冒充低保户, 使国家的财政补助帮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们。民政部门还可以根据社保部门提供的信息合理规划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3) 提供给统计局。大规模的人口普查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 所以不能经常开展。养老金的缴纳和发放工作每个月都在开展, 数据也在不断变化。统计局可以利用社保部门提供的信息, 随时掌握人口寿命的动态变化情况, 以及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劳动力的构成情况、分布情况。 (4) 提供给银行。社保信息系统中记录着个人工资收入, 以及缴费社保的情况。银行在给个人提供贷款时, 可以参考社保部门提供的这些信息作为其还款能力高低的参考依据, 以便更准确地提供服务。工资性收入高、缴费状况良好者, 还款能力也相应较高, 银行可以提高他的贷款额度。 (5) 提供给税务局。税务局都会根据单位和个人一年收入情况确定应征收的税款。应税收入除了单位和个人主动申报的以外, 税务局还可以根据社保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核实他们的应税收入是否正确, 有无瞒报、漏报现象。 (6) 提供给其他社会组织。可以做一个大胆的设想, 在征得参保人同意后, 可以将社保信息提供给一些有需要的组织机构, 进行一些个人商业活动。比如保险公司就非常需要参保者的个人信息来制定更加贴合个人需求的保险业务。这种模式可以是有偿的, 但主要利益必须是留给参保人员个人, 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个人信息利用价值。

第二、其他部门的个人信息反馈给社保部门。社保部门也需要及时地与其他部门进行信息交换, 更新社保系统中的个人信息, 防止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有些参保人员已不在人世, 但是他们的社保账户却没有注销, 有些人就冒领他人的养老金。这种骗取养老金的行为扰乱了社保事业的稳定开展, 情节严重就构成了犯罪。公安部门的人口信息如果能及时反馈到社保部门, 这样的情况就能防范于未然。

五、社保个人信息利用的困境

第一、缺乏法律支持和明确界定。个人信息利用是非常复杂的, 涉及公民最基本权利———隐私权。我国目前尚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个人信息利用的法律法规, 仅2013年出台了《征信业管理条例》, 所以必须慎重对待。如何在保护和利用之间寻求平衡, 是目前社保个人信息利用的当务之急。第二、个人信息资料不完善。社保部门对于个人信息进行利用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个人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但目前我国社保个人信息数据库的数据质量还有待提高:个人信息数据质量不高。社保信息一般实行用人单位网上自主申报。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有时贪图省力, 除了一些必备的信息外, 其他的信息如学历、家庭、地址、岗位、职业等随意填写。个人信息资料的时效性。社保系统中的个人信息是一次性收集完成, 后期往往没有进行更新管理。第三、各部门缺乏信息沟通的平台。个人信息的共享需要不同部门的配合协调。个人信息只在本部门内使用是发挥不了它的巨大作用。社保部门必须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换, 从其他部门获得数据充实完善社保信息系统。第四、停留在数据统计的阶段, 没有深入挖掘分析。相比于国外对于个人信息的深入挖掘和利用, 我国社保部门对于个人信息的利用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数据统计阶段, 并没有发挥好这些个人信息的潜藏的巨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凤亮.社会保障信息化若干问题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12 (10) .

[2]马彦.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与传播[J].征信, 2014 (5) .

浅析当前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思路 篇3

关键词:社会保障;信息化;社保问题;原则;保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257-02

1 概述

随着社会改革不断进入深水区,人们对社会保障系统的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子信息化发展促使人们对信息建设的需求日益上涨,信息建设重要性不断突出,与之相关的服务都存在有待提升的空间,响应国家战略,互联互通已经是趋势所在。所以,社会保障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整个系统基础信息管理的平台,除了保障数据资源高效利用以外,也是确保社保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就目前来看,社保系统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有待解决:

1)信息化建设系统的连续性

社保信息化建设整个系统应该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虽然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已经有很高的管理水平,但是只停留在硬件配置和相应的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基础性比较牢固,但是,如何保障信息化建设进入一个较高水平,并且能够保持持续性发展的势头,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完善,预留一定的可开发路径。这就要求管理层制定一定高层次设计方案,以便在开发过程中,按部就班,适时调整,不管是前期调研,还是近期方案制定和结果论证,以及后期维护的系统化管理等,都具有可持续性,既满足近期需要,也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利益,不至于一个改革接着一个改革,一个建立到另一个建立,何谈效益。

2)网络建设覆盖面的局限性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社保要全覆盖,这个是要求是基于目前社保局域化而提出来的新的要求,这就要打破局域的限制,但是我们的社会保障系统几乎是局域性的,还达不到网络化要求,虽然在局部实现了联网,但在系统要求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可否认,近几年社保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发展比较快,一方面得力于各地方局域网的基础建设,为实现社保内部联网奠定了基础。但是在与公安、银行、医院等相关部门的联网上,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实现互联互通,也不能实现全方位的资源共享,这个是与各自的功能定位和需求有关,但在大数据、物联网发展的今天,互联互通是大趋势,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也是大趋势,必须克服这种局限性。

3)数据库资源信息的缺陷性

实施社保集中管理以后,虽然实现了数据库资源的局部共享,实现了部分数据采集的集中管理和应用,趋势是明显的,管理是有导向的,但在整合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数据缺陷,比如数据的要求不同,使用目的不同,这就要求减少各自的目的性,使得数据更加中性,采集更加合理,特别是改革带来的重组、并购、分化等一系列政策,使得信息的准确性更加不准确。另外,在联网初期,许多信息都是一篮子上报,缺乏一定的分析基础,由于人员操作和技术的熟练不够,大多是复制版本,个性的差异化区分分析缺少根本性的基础。数据采集和认定存在一定的缺陷。

4)网络管理面临的安全性

安全,永远是网络领域的一个新课题,无处不在,无时无刻,所以,安全意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同样是一个新课题。安全的威胁不仅存在于社保系统,在任何与互联网相关联信息建设中都存在,所以,信息化网络安全是一个久远话题,没有很安全的网络,要克服网络安全给我们工作带来的困惑,我们要注意以下三个因素:一是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在网络安全管理中,数据管理人员的操作失误是常见的一种安全漏洞,由于安全意识薄弱,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造成;二是来自外部的恶意攻击,一般情况下,存在一些黑客,利用我们的操作漏洞和设计漏洞进行数据侵害,植入各种病毒代码是他们的常用伎俩,也是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三是客观因素,就是我们的软件缺陷,任何软件的设计都会有漏洞,有不足之处,这就给网络攻击者提供了渠道和目标,我们尽可能的让我们的软件更加完美,但总会有漏洞,所以这个漏洞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需要我们做好应对这个漏洞的办法,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采取必要的手段维护网络安全。

5)社会保障卡使用过程存在的缺陷性

社会保障系统最终会表现在公民的使用过程中,现在发放的社会保障卡就是我们权益的体现,需要在有关场合正确使用,但在这个使用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具体分析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社保卡信息不准确,这个信息在数据库采集过程中就出现错误,因为数据的不一致,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问题存在。二是读卡错误,一般我们在医院,有时候会有读错卡的可能,或者读不出来的情况,就得到社保所重新登记,变更相关信息,这个信息的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客观存在的。三是社保卡的使用以及保管存在缺陷,比如卡丢失,被人冒用,卡保管不当,磨损无法使用,应该有比较人性化的开发,免得给使用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2 完善社保信息的信息化建设思路

为进一步加快社保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管理水平,使其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服务更加到位,就要对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做一个合理的部署,集结众多部门多管齐下,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以适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需要。就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

1)基本原则

一是整合重点,逐步推进,有序筛选。各部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各自重点进行分析,有效整合,有效利用,围绕一个中心,就是为人民服务,简单的我们一步到位,复杂的我们逐渐克服,逐步推进,分步实施,对数据的采集有序植入,明白各自使用规则,达到统一部署,各自所用。二是统一规划,规范运作,标准执行。在问题面前,我们要冷静分析,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如果我们一切规范操作,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问题就不会这么多了。三是加强管理,监管并重。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做好同银行、医院、公安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协调沟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2)基本任务

一是网络系统建设。就是加快社会保障系统平台的建设,实现通联互通。实现纵向、横向数据有效链接,实现数据分级权限管理,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二是应用系统建设。就是根据社会保障核心平台的数据,根据业务需要,对应用软件架构及指标体系要求达成一致。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一卡通”进程。

3 实施强化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首先是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社会保障系统能够高效、平稳、安全运行,其最重要基础就是数据信息的标准采集和规范管理以及有效使用。一是制度建设,按照规则办事,责任到人,按照计划、目标一步一步落实,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提升社会保障系统的管理水平;二是采购统一口径,使得系统的软硬件以及核心设备达到标准化要求,避免因采购造成的交叉干扰,造成信息不畅、使用混乱的现象;三是专款专用。避免滋生腐败,相互扯皮的情况;四是加强人员培训。打造一支合格的社保系统工作人员;五是完善信息化联动机制。定期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有效性以及数据合理化分析,以免后期难以处理。

其次是拓展信息网络化建设。社保信息网络化建设这是社保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基于数据单位对口一致情况下的数据大集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保信息化的建设水平。要做好社保信息的网络化,就必须充分发挥各数据口的局域优势,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联网,最后实现统一的网络化建设。社保信息的网络化还要在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和信息查询面做到口径一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无纸化办公,是要充分发挥社保信息网络化的作用,体现一定水平上的信息建设能力。

参考文献:

[1]罗碧英.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广东科技,2012(7).

社会保障信息化 篇4

本文由免费范文网搜集提供

提升审判信息化管理水平全力保障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县法院院长 肖文

2月26日,清华大学范玉顺教授作了关于“信息化管理与智慧城市”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对当前社会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也正逐步渗透到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之中,其发挥的破解司法难题、推进司法改革的作用日益明显。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合理的审判工作机制,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需要信息化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我们法院也要坚持不懈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坚持以司法审判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不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有力地促进司法规范化建设,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是要从锐意改革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法院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法院工作信息化,依托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与社会公众的网上对话、网上办公、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以及资源的共享。法院信息化与法院的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信息化为审判公开、便民诉讼、规范司法、科学决策和审判工作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现代化手段,抓好信息化工作,我们审判工作的发展就多了一种思路、多了一种实施途经。另一方面,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化,网络应用需求会不断增加,从而更有利于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改革本身就意味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所具有的便捷、透明、规范的特性,在审判管理的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做好文章,进而开创法院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要加强基础平台建设,完善法院信息化应用框架。要进一步整合审判区触摸屏系统,完善法院网络平台,满足审判公开、便民诉讼和审判监督的应用需求。要充分利用我院使用的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将系统应用涵盖法院各类案件管理、信访管理、案件督办、档案管理、人事管理、公文流转等多个系统功能。要形成从立案、分案、开庭排期、案件审理到结案、归档等各重要阶段与环节的审限跟踪、流程管理,以及包括法律文书自动生成、法律法规查询等内容在内的较为完整的应用管理体系。要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系统强化审判管理工作,实现计算机分案,对全部和重点案件进行全程动态监控,审限警示、督办和冻结,诉讼财产管理,以及评估、鉴定、审计单位摇号机选,干部业绩考核、纪检监察管理等项应用,有效提高干警质量、工作效率和廉政意识,提高办案质量与效率。

三是要完善审判管理系统和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要以建设和完善覆盖全院的业务网络为基础,全面推进法院信息化的各类应用,积极拓展法院信息化服务领域,拓宽法院网络信息、知识容量,更好地服务审判,服务发展。要根据本院实际工作情况,建立包括法院案件信息、庭审信息、档案信息、综合办公信息、人事信息、司法服务和保障信息以及法院案例库等多项信息化管理机制,为广大法官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各种方便。要完善覆盖全院干警、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执法业绩档案系统,该系统包括履历信息、审判业绩、业务素养、奖

本文由免费范文网搜集提供

惩记录、考核记录和法官礼记等模块,通过信息化手段,明确、量化各项考核指标,改变现存的粗线条或主观判断、评价法官业绩的模式,全面、客观地考察法官和干警的德、能、勤、绩、廉等五方面绩效,实现部门测评、全院测评信息化综合管理。

四是要不断深化实际应用,利用信息技术保障实现司法规范和司法为民。为方便当事人诉讼及监督审判活动,围绕司法为民工作主题,要不断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应用系统,使法院司法便民服务与日常工作联动,提高信访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要着力构建以审判工作为核心的“五大系统”平台,保障案件司法统计、质量评查、审判监督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要建设标准化科技审判法庭,使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纳入网络化、规范化管理。为方便当事人查询,要进一步改进触摸屏查询系统。这些措施的实现,既是落实审判公开的要求,增强法院工作的透明度,也方便群众诉讼。要逐步构建全院的审判信息公开网络,推进司法为民进程。通过建设业务数据汇总、查询系统,为审判质效管理、法官业绩考评以及其它综合管理工作提供客观的、及时的统计数据。要通过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实现公文的计算机网络处理和案件卷宗的数字化处理,全面提升法院各项工作的效率,为规范司法、统一司法标准提供信息支持,不断提高法院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信息化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篇5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信息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建设,以及行政建设、文化建设、军队和国防建设等具体领域,信息化思想都有所体现。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在金融、工业制造业、农业、新型服务业、能源等行业,以及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问题上,信息化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当今时代现代化的突出标志。

兴业:节能减排 科技兴农

自从党的十六大以来,信息化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不断提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这表明信息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传统工业处于历史的新起点,面临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任务。由信息化驱动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大大提高各种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制造业为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传统的生产方式也带来了能耗高、污染重的问题。而信息化手段能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及管理过程数字化,提高产品开发与制造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制造业中的节能减排。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则能帮助政府部门进行能耗和污染指标监控,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实行严格依法监督。同时,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应用也在制造业中兴起,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推动了企业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推进节能减排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07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上,上海市宝钢集团首席信息官王力介绍说,随着宝钢能源中心管理系统项目的实施,从1997年到2006年,宝钢的煤气放散率从12.6%下降到0.7%,而从1999年到2004年间,宝钢的钢产量增加了近百万吨,但能源消耗总量几乎没有增加。

作为传统工业大省,山东省原来也是一个能耗和排放大省。在2007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上,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告诉记者,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耗能占全社会耗能的77%,传统工业又占规模以上工业耗能的88%,因此自2004年始,山东围绕冶金、建材、电力、化工等九大传统企业中的大中型企业开展了节能减排和信息技术改造;2006年,103户重点节能减排企业完成信息改造,目前,95%以上重点企业完成装备计算机监控技术。经过努力,山东省2006年底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同比降低了2.1%和1.6%,实现两项指标的双下降。2007年上半年,万元GDP的能耗在去年下降的基础上,又再次降低2.38%。

上海宝钢和山东省所取得的成绩,是信息化在改造传统制造业、推进节能减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最好证明。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离不开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

信息产业部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村通工程”目标,到2010年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2020年基本实现电话家家通的电信小康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切实发挥主导作用,有效地推进了农村信息化建设。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截至2006年,我国98.9%的行政村已经通上电话,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话。目前,江西、湖北等省已实现了乡乡通宽带,江苏更是率先在全国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宽带。依托宽带网络,全国建立的涉农网站已超过6000个,为广大农民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和大量实用的涉农信息,有力促进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同时,国内外的IT企业也积极响应政府的新农村信息化策略,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来支持农村市场。近年来,信息产业部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文件的指导下,统筹规划了由北京赛迪时代公司负责具体实施的信息化大篷车,联合了各大知名IT厂商,通过现场演示、教育、培训让农民了解信息化、接受信息化、学习信息化并主动建设信息化。截至目前,赛迪时代公司负责运营的信息化大篷车已相继在河南漯河、四川成都、山东济南、黑龙江哈尔滨、贵州贵阳等城市相继启动。按照规划,今年首批将在全国16个省试点运营,前后共有32辆车投入使用,预计整个活动将直接影响到200万人。10月30日,由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华硕电脑联合举办的“科技照亮金土地,IT科普百城行”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该活动以在各地开展科技文化普及和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直接面对广大基层单位,展示未来农村科学、信息化和开展技术讲座与培训等。

各大电信运营商也纷纷在农村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推动移动增值和互联网业务在农村地区发展。如中国移动联合政府部门推出“农信通”等资费低廉、方便农民使用的产品,让农民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政策、市场和供求等信息,也为城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搭起了桥梁。联想专门为广大农村用户量身定制了系列千元农村电脑,并计划打造村镇销售网络,将个人电脑推广到农村市场。利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宽带上网等多种方式,与新农村建设有关的科技、供需、教育等服务资源被有效地整合起来,面向“三农”的政务、生产和市场信息得到了大力传播,促进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伴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出现,新型服务业成为信息产业的基础性行业。目前,信息服务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第三产业中最为活跃的新兴产业之一。

惠民:利及民生 繁荣文化

在为民生服务方面,信息化更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教育、农业、公共卫生、社区服务和促进和谐文化繁荣发展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让信息化惠及全民,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点之一。

在教育方面,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模式等的改革,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日益提高。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育,在我国的课堂上已经屡见不鲜。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央和地方已经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共投入资金110亿元,到2007年底将覆盖中西部所有农村中小学,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了农村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这些措施保证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了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目前,遍及全国农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基本形成,大力推广了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和计算机教室3种模式的现代远程教育,共配备了教学光盘设备35万余套、卫星教学收视系统19万余套、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设备3.5万余套,使我国共计约1亿多农村中小学学生通过教育信息化接受良好的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指出,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第十二部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也表示,要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这充分显示出,信息化对于公民教育、党员教育的重要作用深受党中央关注。由此可见,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必将成为信息化应用下一个有重大突破的领域。此外,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也为高校毕业生疏通了就业渠道。

在公共卫生领域,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中央、省、县三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防系统。到2006年底,已经有5万多个卫生机构加入了应急和公共突发事件网络,实现了疫情网络直报,提高了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常规监测和突发事件预警能力。同时,信息化在医疗系统中的应用也为患者日常的就医、诊断带来了便利。例如,单病种限价管理对一些常见病种的收费价格进行统一规定,再用信息系统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有效降低了患者的就诊费用。并且,为病人建立的健康档案加强了各医院、卫生站之间的信息流通与共享,使患者可以放心地在社区就诊。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系统日益复杂,交通拥挤、道路堵塞等问题困扰着众多大中城市。而交通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不仅帮助城市交通产业升级,同时也推动了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推行的智能交通系统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便利。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信息化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文化领域也在其中。信息化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催生了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大量文化内容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和交流。网络社区可以延伸到千家万户,网上大型的电子阅览区可以辅助现有文化成果转化为数字产品,并在网上开放,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直观的阅读和查询方法。网络文化推动了现代文化内容、传播手段、表现形式的创新,信息传递和更新速度快,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只有开发出大量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产品,才能抵制不健康内容、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强政:政务公开 为民服务

当前,我国政府正处于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推进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促进政民互动,一直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宗旨。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级政府网站逐步完善,信息化窗口价值得到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建设理念不断强化,电子政务的在线服务功能日渐加强,企业和公众网上版式的渠道和范围不断拓展和深入;同时,一些重点信息化工程效能开始凸显,比如与国民经济紧密相关的金关工程和金税工程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天津1998年开通政府门户网站,推行信息公开,初步实现了群众与政府通过网络说话、对话、办事。2003年,天津建成全市统一的网上办公大厅,包括88个委办局的服务机构,有1300余个网上办公和服务项目向社会提供办事查询、表格下载等服务;建成了市行政许可服务大厅和呼叫中心等,提高了公众享受政府服务的水平。2001至2006年全市电子政务建设与运行维护资金累计投入15.8亿元,预计2007至2010年4年累计再投入14.8亿元。

在信息公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政务公开力度,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都得到了公开,受到了各地群众的好评。广州出台的《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详细列举了政府机构应主动公开的信息以及应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等。在这些政策的保障下,包括房屋动拆迁、各类规划、公务员录用、重大案件、突发事件、灾害事故信息、政府采购预算、重大市政工程情况等重要信息都得到了公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信息化作为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举的重大形势和任务提出,这将有助于全国各族人民把信息化作为对当前各项工作有着普遍意义的重大形势和任务来认识、思考、推动。党的十七大报告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的时代要求,对我国信息化发展赋予了新的重任。

①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将成为信息化下一个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②抱着计算机下车间在现在的工厂里已经不再是新鲜事。③“村村通工程”为村镇间的信息交流搭起了桥梁。④信息化同样也走进了国防领域。图为航天信息防伪税控机生产线。

⑤政务公开增强了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让透明政府更贴近群众。

⑥现代农业在生产、流通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化的应用。⑦随着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逐步完善,医保和养老等单独险种已经在很多地 方实现了信息化。

⑧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为高校毕业生疏通了就业渠道。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智能交通系统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高效。

社会保障局信息公开半年总结 篇6

一、领导组织情况

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由办公室分管领导负责,同时配备一名办公室人员作为专职工作人员具体实施。

二、政府信息公开前置工作情况

依据《保密法》及区委区政府相关文件要求,我局制定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对每次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前置保密审查,符合公开标准的信息及时公开,不符合公开标准的信息则存档备案。

三、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20XX年共主动公开政府信89条,其中全文电子化达100%。在主动公开信息工作中,为方便公众了解信息,本局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形式上采用了政府网站开辟专栏、设立公共查阅处、资料索取点等,并重点加强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受理工作建设,形成统一受理、统一办理、规范服务的工作流程,为公众了解信息提供便利。

四、依申请公开受理情况

我局20XX年网上未收到市民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来件,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行政诉讼案和有关的申诉案。

五、政府支出和收费

本局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财政纳入本局机关的财政管理。由于本局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行政诉讼案和有关的`申诉案,因此未发生与诉讼(行政复议、行政申诉)有关的费用。20XX年,本局未发生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因此未发生收费情况。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信息公开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信息更新还不够及时。

七、20XX年工作计划

一是统一认识,努力规范工作流程。我局将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梳理全局具有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单位所掌握的政府信息,及时提供、定期维护,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能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有效运作,公众能够方便查询。

二是认真梳理,逐步扩大公开内容。我局将进一步梳理政府信息,对原有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进行补充完善,保证公开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进一步推进公开信息的电子化,降低公众查询成本。

社会保障信息化 篇7

一、现状分析

1. 网络覆盖提供安全高效传输通道。

随着金保工程一期建设, 河南省人社系统业务专网取得了很大进展。业务专网贯通了省、市、县三级178个人社部门和659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承担了业务应用系统数据的传输任务。统计应用系统生成的人社统计报表加密文件和为编制《统计快报》、《统计公报》汇集的外单位宏观经济数据则通过互联网传输, 由此形成了业务专网为主、互联网补充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框架, 为各级各单位应用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生成的统计数据传输提供了平台和通道。

2. 业务软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发的统计应用软件经过不断补充、完善, 实现了人社系统各项统计业务的集成和操作界面的统一, 同时经过一系列优化和升级, 系统功能变得更加便捷, 各单位在数据审核和汇总方面的效率比以往有了大幅度提升, 从而加快了各级业务单位普及使用统计应用软件的进度, 形成了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数据从基层部门生成到省、部级部门接收的信息化基础架构。人社系统各单位按照自身业务需要建立了应用系统, 这些应用系统为统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数据来源。各级各单位在填制报表时, 直接从业务系统内提取数据, 或对系统内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生成统计数据, 不仅减轻了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量, 而且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得到保障, 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统计人员信息化能力明显提升。

据统计, 河南省现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业务人员约3000人, 其中, 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90%左右。通过引进信息化人才, 充实统计工作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对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建立考评体系鼓励自学等措施, 提高了各级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目前, 统计人员采集数据和填制报表普遍采用统一的软件系统操作, 传输数据也实现了网络化, 并且能够熟练使用QQ、E-mail等信息化工具。全省人社系统初步形成了一支具备较高统计业务水平和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

二、存在问题

1. 业务应用系统缺乏统一标准。

人社系统各业务部门很多都按自身业务需要建立了独立的应用系统, 这些应用系统在研发设计上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 存在开发技术不同、运行平台不同、数据结构不同等问题, 缺乏信息互联互通机制, 这些业务系统内产生的统计数据, 无法与统计系统无缝对接直接生成统计报表, 只能采用手工方式填制统计报表, 效率低且容易出错。

2. 统计软件还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上报统计数据使用的是人社部统一组织开发的SMIS2012单机版软件, 由各业务处室单独采集、汇总, 纵向传输上级有关部门, 但人社厅内部横向无法建立有机联系, 不能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 给统计数据的查询、分析带来不便。此外, 现有软件没有达到完全智能化, 只有数据填报、存储、汇总等, 分析、预警和直报功能不强。一是导致了很多统计数据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不能及时向领导提供科学决策和参考。二是下级部门数据报送途径多样, 方式不一, 上级部门接收数据不方便。

3. 系统安全存在隐患。

随着信息网络的广泛渗透和深度应用, 信息泄露、信息窃取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生产、存储和传输等环节都可能存在漏洞:一是统计应用系统缺乏安全认证, 对填报单位身份的识别还无法做到自动化、智能化;二是在传输方式上没有一个可靠的机制, 很多情况下未能通过业务专网直报, 目前数据多通过E-mail、QQ和U盘等方式报送, 可能造成数据错报和泄露;三是系统安全措施等级较低, 网络容易被攻击, 导致网络或应用系统丧失功能, 统计数据被窃取篡改等。

三、对策建议

1. 加强顶层设计, 整合信息化资源。

在充分利用现有统计信息化成果和数据基础上, 把统计信息化建设项目纳入金保工程二期建设内容, 整体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推广电子统计台账, 完善对常规统计报表和抽样调查工作的技术支持, 有效提高统计信息生产能力和统计保障能力。进一步整合统计软件系统和各业务应用系统, 做到统计应用系统与各业务应用系统对接, 实现对业务所有统计数据的自动采集, 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2. 统一和规范统计数据管理。

建立以“数据集中”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通过“集中存储、集中处理和集中管理”的方式, 使统计业务流程更加简化, 数据趋于扁平化, 管理和监控更加严密, 数据利用更加简便, 系统维护更加便捷, 系统运行更加安全, 减轻工作量, 降低管理成本。完善数据采集机制, 建立如从互联网上获取各种信息的多样化数据采集渠道, 加强外部协作的信息搜集与整理, 建立信息采集、存储和整合利用的信息共享平台, 完成数据深加工, 使各级人社部门能够安全、高效运用数据。

3. 提升统计软件的综合分析功能。

按照业务要求深度挖掘数据, 利用诸如多维分析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并使用多元化的图形技术来丰富分析结果的表现能力, 为决策层和执行层各级人员直观反映业务发展变化和趋势, 使数据的意义得以突出表现。在社会经济情况发生变化, 上级紧急安排统计任务或分析要求时, 统计人员可以快速方便地生成分析报表, 迅速发布分析报告, 以便领导能及时了解业务发展现状, 为领导辅助决策提供支持。将互联网上各类信息也纳入统计分析范畴, 在大数据基础上加强数据分析利用, 利用统计数据做出综合系统的比较分析, 深度挖掘数据表象下的本质规律, 充分发挥统计数据在指导科学决策中的作用。

4. 加强统计信息安全防范。

社会保障信息化 篇8

[关键词] 后勤物资 建设 保障

1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后勤物资管理数字化、为后勤物资快速保障奠定基础

后勤物资信息化管理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后勤物资管理水平和快速保障能力,应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高技术战争中后勤物资的管理和快速、机动保障任务。因此,战略后勤物资储备库要实现从后勤物资账目、数据处理,到终端的收发作业,全过程信息化、自动化,就必须创建一个以应用信息技术为龙头的储存系统。

1.1实现后勤物资仓库内部各保障模块的网络化

1.1.1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各库房、车间的情况,通过局域网实时传送到仓库的控制指挥中心,指挥员通过可视化系统对各库房、车间实时进行组织指挥,实现分散系统复合化。这是推进后勤物资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1.2数字化的仓库建设以网络技术为依托,运用条形码技术实现后勤物资的自动识别,运用自动摄像技术实时监控,运用微电子控制技术进行机电设备的自动操作控制,实施仓库管理自动化。

1.2实现后勤物资战略仓库安全监控数字化

监控数字化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主要功能包括闭路电视监控功能、防盗报警功能、温湿度监控与调节功能、火灾报警与控制功能、出入库监控功能、紧急报警功能、周界防卫功能、门锁控制功能等。通过对监控系统的应用,可实现仓库的集中监视、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可以为仓库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一体化地实现对仓库内各种功能的管理。

1.3创建高架密集自动存取系统

库房全部用计算机管理,其货架构造为高架多层、单元格式,工作人员操作电脑发出指令,堆垛机在巷道中就可以自行作业。提取物资时,可在计算机上发出提取某项物资的指令,堆垛机会自动通过远红外装置、控制管理软件、条形码技术等将该物资从单元货架取出,并通过RGV有轨导引车在很短时间内把该物资送到指定位置。

由于高架密集自动存取库以单元货格为储存方式,对大件物资和单元集装的物资存取效率高而且空间利用率高。但是,它对存储体积小、重量轻的单件物资,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就会降低。与垂直循环式存储系统的存取相比,时间会相对较长。所以,要创建完整的现代化的存储系统就必须安装垂直循环式存储系统,来对高架密集存储系统进行有效补充。

1.4创建垂直式回转货架系统

垂直式回转货架系统,是一种旋转或循环的储存装置。该货架系统本身是一台垂直提升机,提升机的两个分支都悬挂有货箱。提升机由机算机控制,根据操作命令可以正转或反转,提取物资时,操作人员发出提取某一物资的命令,计算机对物资的条码信息进行读取,并能够准确的查询物资而且能够对出库的物资进行有效确认,然后自动将物资旋转到工作人员面前。

总之,为实现高技术战争对后勤物资保障的要求,后勤物资储备库的发展应该向自动化高架密集库与自动化回转库相结合,货架单元与集装单元相结合的新的保障形式发展。

2 加快实施后勤物资单元集成化的保障模式提高后勤物资快速保障能力

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及物资对存储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现代战争对战略保障机动、快速的要求,实施集成单元化保障将是物资仓库发展的方向。

物资的单元化集装是应急机动保障的前提。一些发达国家军队普遍把单元化集装技术的应用视为物资装卸搬运走向现代化的基础,集装箱和托盘的拥有量,以及集装箱运输的比例,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队物资装卸搬运现代化和保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所以,为了适应联合作战指挥一体化与保障对象、保障力量多元化的特点要求和坚持“灵活、协调、高效”的保障原则,后勤物资战略储备库也必须走单元集成化的道路,来完成应急、机动、快速的后勤物资保障任务。

2.1实现单元集装

单元集装就是根据担负的保障任务和战时物资的消耗量,按一定的基数和物资种类进行集装化储存装载,以此提高物资的保障效率和保障物资多元性,满足部队的作战需要。集装箱的制作充分考虑不同的运输工具的能力和特点;实现集装箱和部队运输装备达到最佳组合,使各自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2.2实现标准化包装

标准化包装是应用高新包装技术和新型包装材料,根据后勤物资自身的特点,对后勤物资实施科学、规范、统一的包装。标准化包装是单元集装化储存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没有后勤物资的标准化包装,就不能使单元集装化储存得到有效的发挥。要切实解决后勤物资在战时的应急机动保障过程中的质量和储存问题,实施科学、统一、规范的包装,是必要的手段。

2.3 开发野外应急保障方舱

为适应现代战争的发展提高战略投送的能力,针对现代战争作战机种多、强度大,后勤物资保障复杂的特点,战术保障库和战役保障基地的保障能力,已不能持续大强度完成对现代战争的保障任务。所以,战略储备库要大力开发野外应急保障方舱,来完成战术和战役两级保障所不能完成的任务。野外应急保障方舱是一个完整的独立保障系统,方舱的外形特点根据现代化的运输装备的特点而设定,可以进行陆路机动保障和空中垂直投送保障,内部采用折叠式、垂直式回转货架系统。独立的数字自动保障系统用一台笔记本计算机来完成,另设机械手动保障系统可以在自动系统受到战争破坏的情况下使用。

应急机动的保障模式,由于高新武器的发展,非线性、非接触性等作战方式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后勤物资保障的空间。通过这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我们充分认识到,传统意义上的战略、战役、战术后勤物资保障已无明显区分。战略后勤物资保障直接保障战术、战役后勤物资已是普遍做法。根据我们自己的具体情况,我们应该走基地保障与机动保障相结合,平面保障与立体保障相结合,伴随保障与战场预置相结合的路子。

3加强人才的培养,为高技术保障装备高效能的发挥提供可靠保证

要培养一支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需要的后勤物资保障队伍,就必须认真抓好人才的培养,使之具备现代信息观念和意识,并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对后勤物资进行管理和保障。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后方仓库官兵综合素质的提高。

3.1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要加强现代技术知识特别是高科技知识的学习,提高新装备的保障能力;要求官兵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素养,对新的保障装备设备要达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它、驾驭它,释放其最大战斗保障效能。

3.2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物资仓库每个官兵都要熟练掌握本岗位、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同时要不断的吸收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根据训练对象和目的,选准训练的“重点、难点、急点”,针对后勤物资保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训练实效,克服训练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状况,使专业技术不断地向更高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

3.3要提高战时保障素质

注重了解现代战争的特点、作战方式的变化、保障对象的情况,掌握战时后勤物资保障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特别是干部要学会战时组织指挥、实施保障的一般程序和要求,灵活运用各种保障方式和对策。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群众性的科技练兵活动,通过科技练兵提高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和专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及业务能力。

3.4要提高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上一篇:漫话青春的作文下一篇:发给客户的圣诞节英文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