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形添画教学设计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手形添画教学设计(精选2篇)

手形添画教学设计 篇1

一年级的《手形添画》一课,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将各种各样的手形,与生活中的相似事物相联系,产生联想,从而创造出丰富有趣的新图形。我在教这课时,在如何引导学生由手形联想到新的事物,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把握这一教学重点,我和孩子们作了玩手、画手、变手等几个游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轻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我首先和学生一起玩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手形表演游戏。一开课,我就和学生玩猜手形游戏,我课件出示各种手形,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猜出了孔雀、老鹰、小狗、枪等东西。我还让学生上台来作手形,让同学们猜是什么。学生兴致很高,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我趁机揭示课题《手形的联想》,巧妙而顺利地开课,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作好了良好的开头。画手形时,我先引导学生欣赏手形绘画,让学生想想如果在手上涂上颜色,又会变成什么有趣的图形?我课件出示手形绘画,画面上的蜗牛、母鸡、孔雀等图案,都在手形上画上了相应的色彩和图案。使学生在欣赏时明白在创作时,根据每个手形的外形画上相应的色彩图案,才会变成生动有趣的手形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会得到激发。接下来,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手形印到图画本上去,根据自己的联想来添画,创造性地画出生动有趣的图形。我还让全班同学一起想象,我们的小手还能变成什么东西呢?全班学生都参与游戏,积极思考,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但回顾本节课,也有令自己不太满意的地方,如在学生创作前,应适当的再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时间,可能创作效果会更突出一些,还有学生创作时采用两人合作的方式似乎有些过于牵强,导致有合作不太愉快的现象,在课堂评价处,应再细致深入一些。

《手形添画》说课稿 篇2

二、学情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是一年级。该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活动常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已经可以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新的内容,接受新的知识。同时他们已初步形成了正确绘画的概念。初步掌握了运用各种线条、花纹,图案对画面进行装饰、绘画。他们在美术课及区域活动中能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绘画,完成情况较好。

三、说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艺术的特色,因此我制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

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学会用观察加想象的方法作画,认识手的外形特点。

其次,过程与方法:通过玩手形游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能力。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关美术活动,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美好情感。

四、说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观察感知不同姿态,不同角度的手形,发挥想象力,创作手形画。

难点定为:怎么使普通是手变得有趣、新颖、有创意。

五、说 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我将采用启发式引导教学法为主,以实例为线索,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结合游戏、魔术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本课运用多媒体展示图例和 指导添画 进行绘画过程的演示,通过课堂讨论,合作学习,观察,创作,互评,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准备

首先教师需要准备的教具有以下几种:电子白板,网络

课件,素描纸,签字笔、以及小粘贴等。学生则需要准备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手电筒、图画纸等用具。

七、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在看、听、说、做、评等行为环节中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

本环节中,我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喜羊羊以嘉宾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并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一棵树,五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做事情全靠它。”激发学生兴趣,导出有关手的话题。教师进而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你们的手都能做什么呢?

交流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讨论后,教师要充当

魔术师,变个魔术给学生看,瞧一瞧老师的手会变出什么东西来?然后学生观察讨论:老师的手变出了什么?我是怎样变出来的?通过这一环节,导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板画点拨 本环节中,我将用电子白板展示一副关于手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各个手指的名字,并通过游戏形式加深对手指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领会手形画的创作规律以及创作技巧,我将会利用屏幕展示一段手影戏以及手形画作品。通过感知、观察,分析他们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运用了哪些技巧,加深对手形画创作的理解。

(三)自主创作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是光影小组、拓印小组、彩笔小组、油画棒小组,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强调学生大胆发挥想象,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同时,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四)评价体验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首先,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本小组的区域内展示,并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讲述自己作品的构思和创作意图。然后,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讲出各自的优缺点。

并将自己手中的小红花粘贴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下方的评价栏内,根据红花数量的多少,评出本节课的最佳创意小组和优秀个人,并颁发奖状。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最后,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 相继 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总结拓展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并把创造技巧编成一首儿歌,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图画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八、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

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比较理想的支持环境。因此,为了科学地开发、合理地配置和有效地利用教育信息化资源,我在活动的自始至终我都将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放在教学手段的首位,课堂上我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交互使用,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网页课件的设计美观、新颖、灵活,易于吸引注意力。同时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整合在一起,极大地推动了课堂教学。

上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下一篇:呼和浩特之旅的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