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研修成果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践研修成果

实践研修成果 篇1

教学基本信息

题目:《鸟的天堂》 学科:语文 年级:四年级

教材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鸟的天堂》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学情分析

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一方面灵活地利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纯净的目光投向美丽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自己制定一个环保计划,并与同学交流。

3.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1、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感受。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细读文,重点感知

四、欣赏美文,拓展

五、板书设计

榕树

茂盛

鸟的天堂

和谐

欢乐

六、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一)导入:

1.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示幻灯片1——背景图“鸟的天堂”全貌)。

同学们,我们面前这幅美丽的照片是哪里的景色?哦,对了,这就是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看看。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文,圈出认字,多读几遍。3.结合课件认读生字(出示课件)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两次去了鸟的天堂,两次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你们想知道他第一次去了鸟的天堂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吗?好,老师这就带同学们看看去。

(四)重点感知:

(1)看完视频,你能由衷地赞美一句吗?(榕树太大了!榕树太美了!)

(2)哪些句子都写出了榕树大?找出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学生自读,师范读,指导读时通过突出数量词“许多株”﹑“一株”﹑“两株”﹑“真是一株”读出榕树的大。

师讲述这株榕树占地20多亩,有150个教室,大约有咱们长方形操场的20几个大。(学生根据所看录象想象,进一步体会独树成林。)

(3)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品读。

根据学生所找内容出示幻灯片3——第七自然段课文。先完成填空,再提出疑问。(单击左键出示图片“盘根错节”帮助理解,再单击左键取消图片)再读段落。

根据学生所找内容出示幻灯片4——第八自然段课文。先自由读,再提出问题。

重点理解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颤动”是怎样动?自由表演一下。(哦,老师看出来了,是快速抖动。)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小组先讨论再汇报。

①树叶多,鸟儿扑翅膀时动。

②有风吹过。

③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就好像一个个颤动的生命。

(单击左键出示图片,学生借助图片,结合图片上的文字“那翠绿的颜色„„新的生命在颤动”理解句子,想象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3.有感情地朗读。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评价后老师评价。(单击左键取消图片)把段落里的红体字(“茂盛”、“全部生命力”、“那么”、“簇”、“堆”、“一点”、“翠绿”、“明亮”、“每一片”、“新的生命力”、“颤动”、“美丽”)突出来,自由练习。

(2)老师指导朗读。

①把红体字读重、长一点,同时把头轻轻一点。

②带着高兴的表情读出赞美的语气。

师示范读,生练习,后齐读。

4.(1)亲爱的同学们,游览了鸟的天堂,我们该回去了。我们要和这些可爱的鸟儿,这美丽的大榕树告别了。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吧。

(2)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同桌讨论:句中两个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小组讨论: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

生汇报结果,师补充。

①树庞大,可供群鸟筑巢。

②位置好,远离人群。

③人们爱鸟护鸟。

④河可给鸟提供食物和水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是一篇传统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文章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情有景,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声色兼美。以前也教过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学生的读、老师的讲解以及引导学生想象美景。对于文字这么优美的文章,学生往往是学文,而不进入文章所描写的意境。这次教学这篇课文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轻松多了。

实践研修成果 篇2

连续几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教育革命,无论对学校还是对教师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使课程改革能够顺利实施,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所以,教师培训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多年来,各类师资培训虽然为推进课改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培训时间紧张、培训方式单一,导致效果有限。所以,基于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提升的“教学攻坚”校本研修方式在我校应运而生。

一、开展“教学攻坚”的由来

在校本研修中,教师是参与的主体,只有教师发挥主动性,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素质。所以,校本研修要以教学和教师素质现状为研究起点,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教学,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为任务目标。

要切实开展在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但要真正体现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却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和长期研究的问题。这是因为打造一支高质量教师队伍是校本研修实效性的体现,而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校本研修是学校组织发展的整体战略部署,而实现整体战略目标需要一场场精心筹划的“攻坚”战役。这就是我校坚持了十多年的“教学攻坚”校本研修实践的由来。

二、“教学攻坚”的实施路径

我校的“教学攻坚”校本研修有一个整体规划,每学期发布一个主题,到今年已是第十六届了。除此以外,还有记校本研修学分的“寒(暑)假修炼”主题发布会、一年一度的“百人百课”展示活动、“走向名师奠基工程——新进教师培训”等。由于计划清晰有序,阶段目标明确,组织实施细致,措施保障有力,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同时,由于我校只规定了主题,没有限定“攻坚”的形式。于是,我校每个教研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专门研究“三维目标”怎么表述、怎么落实、怎么测量的;有专门研究每章序言课怎么上的等。“自主、合作、探究”逐渐成为我校校本研修的主旋律,不再是单纯讲理念,更注重的是分析案例,在案例中让参与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理念,然后再进一步归纳提炼并进行展示。

教师分层研修的背景、类型与实践 篇3

[关键词]园本教研;分层研修;互动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园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园本研修理所当然成为了新时期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工作。园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园本教研上认真探索。努力寻求适合幼儿园发展的园本教研制度。不断根据自身水平和现状调整教研方式,并不断创新互助化的教研方式,如开展分层研修、网络教研、思维拓展培训、三维教师学堂等。本文主要关注教师分层研修的园本教研方式,以使园内不同教龄、不同需求的老师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在团队中实现互动提高。

一、分层研修的背景

随着幼儿园的发展,班级规模不断扩大,教师数量急剧上升。半月一次的教研学习时间,由于人数多。且不同水平、不同教龄的教师对教研的需要和追求目标不同。使得教研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教研活动中,原有的园本教研研究的主阵地除了半月一次的大教研组学习,大部分时间都依靠每周1-2次的年级组学习。在年级组学习中,虽说老中青教师都有,有很好的师徒结对学习的条件,但是这种结对对新教师来讲,缺少了对学前幼儿各年龄段整体水平的了解;对其他教师来讲也缺乏了跨年龄段的交流和互动。另外,每个年级组10个左右的教师,同一个水平、层次的教师只有两三个,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共鸣,比较难以开展专业化的研究。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本园76名教师的教龄和职称进行了了解,发现教龄在3年以内的占36.8%,3-7年的占23.7%,7-12年的占18.4%,12年以上的占21.1%;幼儿园高级职称的占30.3%,幼儿园一级职称占26.3%。未定级的占43.4%。由此可见。本园教师无论在教龄还是职称上的分布都比较平均:老中青教师结构非常稳定,非常适合将教师分成小组进行学习,这样做有助于减少每组教师的人数,将每一位教师推向台前,使每一位教师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二、分层研修的类型

分层园本研修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教学实际和内在需要,对教师进行合理分组。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需要的园本研修活动。研修活动应突出“以园为本”“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增强研修团队的凝聚力,使教师乐于开展“自己教学中的问题”研究,并能充分调动与整合幼儿园的一切教育资源,为开展研修活动服务。

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遵循以人为本,满足需求,动态变化,团队合作,互动影响,务求实效的原则,把全园教师分为四种发展类型:起步型(教龄一般在1-3年)、新秀型(教龄一般在3-7年)、成熟型(教龄一般在7-12年)和辐射型(教龄一般在12年以上)。对起步型教师,重“扶”;对新秀型教师,重“亮”;对成熟型教师,重“研”;对辐射型教师,重“扬”。鼓励他们向被辅导幼儿园、年轻教师们发“扬”自己的优秀经验和先进理念。

每组设立正副组长,并由园长、副园长、园长助理、教科研主任亲自担任各组组长。保证了研修的严谨性。教师们大致可以根据自己的教龄来报名参加不同的研修组,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特长和兴趣进行调整。如有一位两年教龄的教师,自身素质较高,有良好的文字功底,自己又比较喜欢写文章,根据她的申请。我们将她安排在成熟组研修。在研修的过程中。对其他组的研修内容比较感兴趣的,也可以申请加入。

三、分层研修的操作过程

分层研修活动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

准备阶段——确定主题。在策划阶段。我们就给四个组确定了不同的主题,即不同的定位和方向。以确保教师的专业成长。如起步型的活动主题方向是:家长工作、班级管理、教学常规、技能技巧、教具制作、环境创设等;新秀型教师主要针对集体活动的优化,说课、评课等进行研修;成熟型的教师主要针对如何写好文章、案例、论文,如何增强理论水平等进行研修;辐射型的教师主要针对提高自身修养,加强理论水平,从经验型教师转为研究型教师。争做骨干教师、名教师、学者型教师等方向努力,提高在全区、全市的知名度,能在园内外开讲座、送教,指导幼儿参赛,指导新教师成长等。

过程阶段——循序渐进、重点突破。虽然准备阶段确定的备选主题不止一个。但是每个学期的研修活动,我们要求循序渐进,突破其中的重点。如在新教师数量较多的起步组,确定的攻破重点是:深入了解班级管理、家长工作要求:规范新教师带班行为,提高其班级管理能力,力求把新教师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幼儿教师。

结束阶段——总结探究、互动提高。在研修过程中要求组长创设机会和条件让教师进行互动探究。在每个小组内,要营造探究性、互动性的学习氛围,共同切磋、质疑、提升。组与组之间也要进行互动。如每学期起步组、新秀组的优质活动推评、汇报展示、活动反思与讨论都会在跨组的大集体中进行。辐射组的高级教师讲座也都是针对其他组的,这样有分有合,学习灵活有效,使各组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四、成效与反思

评价是保证研修成效的重要手段。在评价中,我们遵循如下准则:突出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态度评价,并用综合化的指标进行评价,它包括评价教师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团队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意向、热情、兴趣等。评价最关注的是教师的整体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每个研修团队的研究氛围。

我们实施分层研修近3年来。在师资建设和培训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辐射组一名教师被评为区名师。两名教师被区教育局师训中心邀请在全区幼儿教师暑期培训班中就“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园家教对策”等方面作专题讲座;成熟组教师的论文获得了省幼教论文一等奖,省园本教研征文二等奖等:起步组教师包揽了区教坛新秀比赛的一二等奖、区说课上课比赛的一二等奖;新秀组内也有多名教师考入事业编制。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教学的研讨氛围日益浓厚。正如一名教师所言。“师傅的指导让我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团队的帮助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反思的习惯让我变得更加聪明,成功的体验让我无比自信”。不难看出,正是分层园本研修造就了这样优秀的教师。

国培研修成果 篇4

光盘学习个人研修成果

福久小学

陈丽

让快乐阅读激起语文学习活力

阅读并不神秘,快乐的阅读会激发无穷生命活力,会让我们的知识生命产生奇妙的“光合作用”。

我班学生符某是有名的双差生。他从来不写作文,学习成绩更是“惨不忍睹,语文能超过五十分就算“重大突破”了。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特别喜欢打乒乓球。

任科教师曾对他“一致声讨”,让我这个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倍感压力,于是我开始认真观察符某,践行洋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分层施教,对症下药。有一次,我布置了一个成语接龙游戏,符某按时交了作业,并且没出错。上课的时候,我特别表扬了他,并不失时机地拿出事先给他我家里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奖品奖励他,并要求他在一个月内读完。他低着头来领取了奖品,我正为自己的精心安排而得意。可是我分明听到他在坐下的一瞬间轻轻地嘟囔了一句——“垃圾”。我顿时血脉膨胀,狠狠地拍了一下讲台,“啪”的一声闷响,粉笔盒也几乎被震得弹了起来。我真想狠狠地臭骂他一顿,但还是强忍怒火,勉强把课上完。一下课,我立即把符某叫到办公室,准备好好“收拾收拾”他。我怒气冲冲地对他对他说“你给我解释一下,什么是垃圾?难道老师为了提高你的语文水平,自己心爱的课外书籍,在你眼里,竟然是‘垃圾’?你知不知道这本书是让多少人感动的经典。你才是真正的垃圾!”说完最后这一句话(这—句差点在课堂说出来),我的内心感到一种暂时的复仇快意。过了一会儿,谁知他竟说:“这本书,我家里早就有了。”“那你为什么不看?”“没意思。”这个意外的回答让我方寸大乱,一时语塞,只好让他先回去上课。接下来一位教师淡淡地说:“你这么说学生有点过分吧!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大人认为是经典的,小孩未必就认可啊。”唉,真是的,对自己的孩子也曾这么苦口婆心的说教过,都无济于事。

是呀,多简单的道理啊。对,要给他感兴趣的奖品,他才会欣然接受,教育才会产生效果啊。他对什么感兴趣呢?我又认真把符某的在校表现好好梳理了一遍,他最感兴趣的是篮球,要从篮球人手,看怎么样。

回到学校,我了解到,符某最喜欢球星姚明,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我想办法买了一本姚明的书籍准备送给他。一天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还有点慌乱,以为我还要为“垃圾”的事教训他。我和颜悦色地对他说:“那天老师对你说的话很不礼貌,老师当时太冲动了,你能原谅我吗?”他半信半疑的点了点头。我又问他:“你的偶像是谁?”他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迟疑了一会儿,低声说:“姚明。”“你知道他是怎么成为篮球高手的?”“不知道。“”你想知道吗?”“想!”“那我送你一本书。”我把书放在他手上。我看见他的眼里已经没有了刚进办公室时的惊恐,而是充满了惊喜。我们又约定在一个月之后,他要把姚明的成长之路告诉我。一个月后,符某没有失约,如期读完了这本书,在他告诉我一些关于姚明的故事的时候,我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少年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对姚明的崇拜,也似乎看到他在阅读这本书时的喜悦。在这以后,我又送给他奥尼尔、艾弗森等人的传记,他都很高兴的接受了。一个学期后我发现符某慢慢喜欢阅读一些课外书了,包括当初的那本他认为的“垃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虽然阅读的范围还很小,阅读速度还不算快,但这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尤其是语文成绩,已经可以达到七十分上下。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相信,只要符某继续阅读,继续快乐地阅读,继续在阅读中得到快乐,那他的人生之路就一定会柳暗花明、春意盎然。

我很庆幸,没有在课堂上对他说那句话;可是,我又很后悔,后来还是在办公室说了伤害他的话。是的,阅读是有无数的好处,她可以穿越时空,揭晓迷离的过去,抵达遥远的未来,通向伟大的心灵。可是,当一个孩子还没有领悟到阅读的妙趣,无法体验阅读的快乐时,那么阅读只能成为他的“没意思”的负担。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变成小孩子就是要尊重小孩子,而尊重的基础就是理解: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用他们的大脑去思考,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世界。唯此,你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用兴趣做钥匙,引领他们去感悟阅渎的无穷魅力。

国培计(2011)——海南省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光盘学习个人研修成果

福久小学

符修美

营造与课文一致的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点尝试

童话是学生比较喜欢阅读的一种文体,它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告诉读者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启迪,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学习童话《巨人的花园》时,学生们的兴致很高。第一课时,学生主要理解童话的故事情节,了解到巨人身上发生的巨变,他由自私而变得有爱心,使学生认识到:最美的心灵是博爱的心灵,惟有一颗博爱无私的心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生活和永恒的幸福。在第二课时,主要赏析童话的写作特色,品味生动传神的语言。在这节课上,有两个环节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回顾上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让几名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找同学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同学们主要从语气、语调、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但大多数同学的发言都是只指出别人的不足,于是我告诉他们评价时要用赏识的眼光,先说优点,再委婉地指出不足,又指导学生读童话要注意读出情节,读出画面,读出人物的个性。在我的点拨下,学生开始学会找优点了。被评价的学生也是洗耳恭听,不时还会意地点点头。当有一名同学委婉地指出另外一名同学没有读出巨人的特点时,我问他:“你能举例说明吗?”他说:“比如,当巨人回来时,看到一群孩子在他的花园里玩耍,他说:‘你们窜到这儿来干什么?’他没有读出巨人那种粗鲁、愤怒的口气。”我接着追问:“那你能读一下吗?”他尴尬地笑笑说:“老师,我也读不太好。”我说:“没关系,试试看。”于是他读了一遍,确实读得一般,这时,我说:“老师试试看。”于是,我变成了巨人,粗声粗气地吼道:“你们窜到这儿来干什么?”当时,给学生们吓了一跳,有的同学在小声说:“像,像。”其实,我都不知道我的声音是怎么发出的。接着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来赏析,理解童话生动传神的语言。然后全班交流,明确本文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运用叠词。当一名同学说,春天来临时,自私的巨人的花园却依旧是一片寒冬景象。“由于看不见孩子们,小鸟不肯飞到这里歌唱,连桃树也忘了开花。有一朵美丽的小花从草地里探出了脑袋,可是一看到告示牌,她心里为孩子们感到难过,马上重新钻进土里睡觉去了。”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说明小花也站在孩子的一边。在肯定这名同学的回答之后,我又表演了一回,我把自己假想为一朵花,做出从草中正在探出头的动作,嘴里说着:“春天来了,我要欣赏一下外面的美丽景色,那是什么,‘闲人莫入、违者重罚’,巨人怎么这样,没意思,回去。”于是,做出把头缩回的动作,学生又被逗笑了,有的学生说:“老师,太好玩了,你真逗。”我说:“老师演得不像,我只想把大家带入到童话世界。”

这节课,我表演了两次,体验到表演的快乐,同时也看到了学生的投入学习的状态,这都因为,我把童话课堂当作表演童话的舞台,让童话课堂本身也具有童话色彩,让学生徜徉在充满幻想与想象的童话世界。我想: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体裁的不同,创设与课文一致的氛围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国培计(2011)——海南省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光盘学习个人研修成果

福久小学

陈美菊

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气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何在?语文资源隐藏于课堂、课外、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之中。这类资源源于我们对“文本”的挖掘,也来自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对话过程中碰撞出来的有价值的“火花”。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有灵活性,可根据需要改变预设教学目标,即兴创造,让教学成为一种艺术,充满生命气息。

记得去年初冬,一节语文课,孩子们正在津津有味地默读着课文。忽然,有个孩子说:“看啊!下雪了!”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这年冬天,才入冬,天还不太冷。还不到下雪的时候。“老师,真的下雪了!”另一个孩子高叫起来。我皱了皱眉头,眼睛瞟向窗外。“真的下雪了!”更多的孩子叫起来。

是呀,真的下雪了,没有雨的前奏,就直接了当飘飘洒洒的下着。“快看呀|!”所有的孩子都拥向教室的两边窗户。

我想,对孩子们来说,下雪是一件多么美的事呀。我是唤不回来他们的心的。孩子们对雪的喜爱超过老师的禁止。于是,我就默默的任由他们聚集在窗前,满足他们的好奇,说不定还会有意外的收获呢!孩子们见我并不制止,就更加肆意地呼喊着,表达着对突然而至的雪花的喜爱。

我轻轻翻开我的一本书,站在教室门口,深情的读起来:“窗外下雪了。看,像洁白的羽毛,像轻柔的柳絮纷纷扬扬的铺天盖地。这些来自遥远世界是白色精灵,带着它们的冰肌玉肤„„飞临人间,让人觉得世界如此完美,„„”随着我的阅读,孩子们的呼声渐渐低了。

“老师,您读的是写的雪吧?”“老师,再读一遍吧,看着雪,听着这个文章,感觉真好!”

“好,只要你们爱听!‘窗外下雪了,„„’”我又读起来。教室渐渐安静下来,孩子们都静静的在窗前看着雪,听着我读的文章,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神情陶醉„„“啊,多美的雪啊,带着它们的冰肌玉肤,飞临人间,让人觉得世界如此完美!”有的孩子看着窗外的雪花动情的与我应和起来。“你们听,作者写得好么?”“老师,作者写得太好了,是我们写不出来的雪的美。写得真好!”“老师,我觉得雪真是一个精灵,突然而至,我们都喜欢它!”“老师,雪一下,我们就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了!” 下课了,孩子们一哄而出,尽情地一头扑入雪的世界。我微笑着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布置一篇即兴小作文题目《雪》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这次的的小作文精彩纷呈:

“大家静悄悄的看着雪,老师深情的读着作文,心情是那样的欢快美好„„”

“我看着美丽的雪花在我的手中慢慢融化、消失,它仿佛化成了一股清风,围绕着我开心的旋转,让感觉到它的清凉气息„„”

“这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精灵。带着一身洁白的衣服来到大地妈妈的怀抱„„”

阅读着这些文字,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教学真的可以成为一种艺术,这时他会具有一种神奇的魅力,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才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这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师需要不断追求的东西啊。

国培计(2011)——海南省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光盘学习个人研修成果

福久小学

曾学熙

读 品 悟 诵

——小学古诗教学艺术探讨

古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朵久开不衰的奇葩。它语言凝练,音韵和谐,内涵丰富,意境优美。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陶冶思想情操。因此,古诗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部分教师为了应对考试,只是对诗词做简单的讲解,对一些名句做重点的分析,然后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就万事大吉。因此,做公开课时我们大都不敢尝试讲古诗。今年,我参加了国培(2011)——海南省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光盘学习,我认真观看并学习了古诗词课堂专题。学习后,我在课堂教学上用学至的知识用上了讲台,我认真反思,也尝试探寻古诗教学的艺术。

那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以读为主,品味诗韵。学生通过初读韵味、细读探究、品读感悟、诵读表情来参与教学。

(一)初读韵味

这个教学环节我通过先让学生自读,然后自己范读,让学生三听其声,一听字音,小声跟读;二听节奏,笔画斜线;三听韵味,哪个词短促,哪个音稍长;让学生在读中掌握诗的韵律。充分体现了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下,我仔细回想,效果非常好。学生听后先自己练习,我又指名读,唯一的遗憾是课堂上没能检验全体学生。正如王教授所说,我可以通过小组检查或同桌相互读,来更好完成这一教学环节。

(二)细读探究

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先补充了诗的背景知识资料,学生边听边欣赏了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我充分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字词的意思和诗句的意思,并在书上留下思考的痕迹。遇到难懂的字词可以和小组同学或老师商量。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学生学懂的我没有再讲,让学生体会夸张的用法。字词障碍扫除后,学生大胆交流诗句的意思。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最后让学生闭眼想象诗的意境,教师采取引读的方法(即教师说意思,学生根据意思的内容对出相应的诗句),加深学生的理解。

课下回想,的确还有不足,课堂上没能给学生点到;夸张的写法学生总结出来后,也没能进行拓展,让学生再想想夸张的诗句;诗句意思也应该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同桌相互再说一说。

(三)品读感悟

这个环节的教学,学生通过品读,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想法,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站得高,看得远”。而且学生对这两句的诵读很到位,读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年少气盛。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带学生一起博览天下,了解国家领导人吟诵这两句诗的资料。并让学生回忆还有哪些诗句也说的是这个道理,之后又让学生谈了自己学完诗后的感想和收获,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诵读表情

通过我的激励,课堂上孩子们尝试用最短的时间进行了背诵,因为读出了韵味,悟出了诗情,学生很快完成了背诵任务。

这次学习让我在古诗教学的方法上有了大胆地探索,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古诗教学变得绚丽多彩。我们的古诗教学应以诵读为主线,以情境教学为手段,抓好“读(节奏)——品(韵味)——悟(诗情)——诵(古诗)”几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古诗课堂才能充满诗意,古诗教学的艺术才可以魅力无限。

国培计(2011)——海南省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光盘学习个人研修成果

福久小学

王际忠

加强学习、发扬亮点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与内在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永恒课题。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作者之间以文本为媒介的互动和交流,呈现的是精彩纷呈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我通过对《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策论与案例》有关内容的学习,了解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教学指导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此要做到:

一、抓好业务重点,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教师、教材、学生、环境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是教师自己的修养要提高。教师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理论,提高自己的素养。还要大量阅读文学著作,扩大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反思、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实践智慧。这样才能有效的确立“用教材”的正确教材观,创造性的运用教材。

二、盯紧学习热点,深化课堂教学活动

一是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二是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三是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四是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语文教学功底

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而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不尽相同。因此要让学生在一节课堂中充分领略语文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就要求教师的语文教学功底深厚才能充分的驾驭课堂内容、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发扬教学亮点、发挥自身优势

我是一名阳光、开朗、民主的教师,而语文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因此,我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当好一名人民教师。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国培计(2011)——海南省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光盘学习个人研修成果

罗带中心校

上名山小学 李俭伟

我认真学习了《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听了专家的讲座,阅读了文本资料,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为什么要开展自主学习、怎样理解自主学习的内涵、自主学习的基本规律是什么等等,我印象最深的是实施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课前的预习设计。或短期或长期,或固定或临时,一定要设计。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

2.课堂讲解,注意及时让学生把问题反馈出来,因此必须检查课前,注意收集整理。关注学生的提问,是对他们自主学习的及时的反馈,同时也能从中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意识。

3.作业设计精益求精,自主开发,有效利用。

4.提高效益,推动实验。也就是说,有的环节不一定求多,而要以学生的全面进步,自主精神的激励为最终极的培养目标。

我要把我学到的知识正确的运用到我的语文教学之中,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孩子们学习语文的能力,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陶行知先生说道:“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又因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必须是会学习、会创造的人,所以教师教语文的关键是要教给学生灵活的学习方法和读书方法,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个性的目的。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或合作讨论等形式来自主解决。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灵活的教学方法,首先表现在教师站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局上审视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材,精心地重组教材,不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不是把教材看成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而是灵活使用教材,懂得教材的内在联系性,看到教材向课外的扩展。例如《将相和》一课,教师既要看到它在本单元中所担任的训练重点“事物的前 因后果”,又要看到文中所渗透的“文道统一”的思想,还要看到《将相和》一文中写人的方法也值得借鉴(这样的写人的方法,不是本单元的重点,但见识研究一下,不是就为学生作文积累了写作知识吗?),更要看到古代像这样动人的故事还很多,要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扩展。其次表现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这里所谈的精心设计不是想着要怎样去牵学生鼻子,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去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最能激发起学生的研读探究兴趣,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全体参与学习,全程参与学习。如,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教师可设计让学生用自读自悟和讲故事的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对学习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再次,教师要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具体可感的“活”的形象,如,学“盲”字,学生因“育”字的记忆定势,会在“盲”字的上面多加一点,此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人的眼睛死了,就是盲人了”。(边说边用手指字)这样的教学,不是把文字变成活的形象了吗?

网络学习研修成果 篇5

通过这段时间的网络学习,可以用“受益匪浅”四个字来形容我的收获。

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前也经常提“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不知道怎样去做。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在课堂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准备把这些方法逐步运用到我的教学中去。

其次,是对我自己学习方法的促进。我们经常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可是我们教师自己真的就会自主学习吗?说实话,我们教师从小也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也习惯了主要靠老师讲解的教育模式,所以我们常常不会自主学习。通过这次网络培训,我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养成了定时登陆平台进行学习的习惯。我想,如果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的任务也就完成大半了。

通过通识网络研修班的学习,使我感受到网络教育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人生起点。迎来了新的教育方式,让我们随时随地不受地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快捷、方便地接受更多的新知识,新思路,新做法,新模式等。使我认识到网络研修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参与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研究和进修环境,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的研修活动。

网络管理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众多媒体综合起来进行教育教学的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手段。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以灵活性,随机性、立体化的方式把信息直观、形象、生动、全方位地展现给师生,很好地激发了师生的教和学的兴趣,使师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达到既定的目标,有效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在广阔空间获取学习信息的条件,通过网络阅读,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了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师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个人研修成果 篇6

作者:郑文华

本人对于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直都不满意,苦于没有相关的培训平台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正逢省教育厅组织本次全员性的老师远程教育学习,我非常珍惜此次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学习,真的获得良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制作课件的能力提高了很多,以前制作课件总是会出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此次学习中我注意到了培训课程中有我所要的答案,解决了我的实际难题。

二是在我的同事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前我的周围同事对于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都不太感兴趣,从心里排斥信息技术应用,上课授课也不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上,更不用谈如何制作课件,基本上回到了以前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满堂灌的落后教学形式,还谈什么教学效率,现在想想真的是误人子弟呀,然而经过此次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后,大家的教学观念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现在每位老师都能自觉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授课,上课前总是提前就把教学所用的课件制作好了,这样一来,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自然也大大提高了!老师也教得起劲了,业务锻炼地积极性同以前那是不可同日而语!

在与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浏览简报、学习同伴优秀作品等收获方面更是获益良多。以前教学那是一个人埋头苦干,但是实际效率并不高,在此次远程教育学习中我积极主动地在相关工作坊中收看专家视频答疑活动,浏览简报、学习同伴优秀作品,以前一些不懂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每一期的学习简报我是必看,一期都没落下过,看完这期,心里又盼着下一期赶紧发布。

参与研修活动的收获方面我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教学思想上发生了巨大转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地激发了自我主观能动性。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方面我更是收获良多,现在的课件制作能力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实践研修成果 篇7

改变中小学教师被动接受培训,激发中小学教师参与在职培训的积极性,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楚雄市教师培训中心组织教师培训项目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楚雄市教师培训中心以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课程“怎样做课例研修”为载体,改变传统的集中讲授教材的教师培训模式,采用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了两轮“课例研修”教师培训实践,在激发一线教师参训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笔者将其进行梳理总结,与同行分享探讨,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点。

一、“课例研修”的要点阐释

所谓“课例研修”,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教师关注的教学问题),选择与主题相关性较强的一个教学课例作为载体,一个教师团队开展学习研究的过程。其基本模式采用现行教育模式中的“三次实践两反思”,即:

原行为阶段:即授课教师根据对研究主题的理解,独立进行教学设计与授课的阶段,充分表现教师的原生态;

第一次反思:围绕主题的课例问题诊断分析。重在发现授课教师的真实问题,为教学行为改进找准起点,为修改教学设计提供可行性方案;

新设计阶段:依据第一次授课及第一次反思,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新设计的教学理念较之前有较大变化,则进入“新设计”阶段。

第二次反思:侧重寻找先进理念与实际效果的差距,再次提出教学设计修改方案,同时针对主题,总结规律,形成策略;

新行为阶段:根据第二次上课的情况和反思,再次进行教学设计和授课,其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较之前有了较大的变化,则进入“新行为”阶段。

如此循环,直至解决提出问题为止。这一实践模式关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将备课、说课、授课、观课、议课、反思等实践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研究、培训的有机整合。

二、组织培训的基本流程

基于“课例研修”的教师培训组织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校本研修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一)集中培训,发挥引领作用。

集中培训的参训对象是校级培训者(由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教科或教务主任、骨干教师组成),他们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校本研修的组织者,因此集中培训的目标定位是构建学校实施课例研修的基本框架,为学校组织校本研修提供示范,依据目标的课程设置由理论学习、实践示范、校本研修指导三个部分组成,理论学习主要理解课例研修的概念、特点、组织形式、操作流程、理论基础,掌握课例研修主题确定的视角及聚焦问题的方法。实践示范主要体验“三课两反思”的实践操作过程,如中学培训班针对语文课中教师关注的文言文字词教法单一、枯燥的难点,确定“如何突破文言文字词教学”为主题,选择《口技》为课例载体,小学、幼儿园培训班针对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作文教学难点,确定“学生表情达意的方法和策略研究”为主题,选择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父母之爱》为课例载体,开展实践活动,让参训者明确如何围绕主题开展实践研修,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对接,进而掌握实践活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要领。校本研修指导着重对团队研修方案的拟定、研修成果的收集整理、研修学习的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指导,掌握课例研修组织和效果评价的基本方法。集中培训采取“做中学”的方式开展,切中课例研修的两个重点:主题确定、“三课两反思”模式的实践操作,解决两个难点:观课量表的设计、课例研修报告的撰写,切实起到引领校本研修的作用。

(二)校本研修,发挥主体作用。

校本研修本着服务教师,贴近课改,贴近课堂的原则,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着眼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切入点,聚焦课堂、直面问题,着力解决教师教学中的疑难困惑,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中小学逐步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校本研修文化,探索教师进行校本研修学习的新机制。基于此目标,校本研修以集中培训模式为参照,充分发挥校级培训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参训教师的主体作用,因校制宜地实施,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1. 合理组建研修团队。

研修团队的组建既要考虑学科性质、成员素质结构、人数等因素,还要考虑学校实际。如我市城区中小学、山坝区中学语、数、英学科一般以年级组或学科教研组组建团队,山坝区小学则以完小或地域相近的几个完小组建团队,人数较少的学科则综合性质相近的几个学科组建团队,如小学音体美,山坝区中学政史地、理化生等。每个团队成员根据其特长都有任务分工和具体职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校级培训者则参与团队开展研修学习,并进行研修指导及培训管理。

2. 为“课例研修”搭建支架。

在团队开展课例研修前,校级培训者首先组织本校教师对课例研修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21学时(教师培训中心规定),模式参照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形式,同时给予校级培训者发挥自身才能的空间,允许他们在培训组织的形式和内容设置方面有自己的创新,以达到让教师在体验中感悟如何做课例研修,为参与团队开展课例研修活动打基础的目的。由于各研修团队学科不同、主题不同,需要的理论支撑也不同,所以在研修中,教师、研修团队会根据课例研修主题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或共同学习,储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此时的学习没有任何的强制性,是教师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自觉自愿的行动。

3. 准确设定有价值的研修主题。

研修主题,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团队开展课例研修的目标和归宿,决定着研修开展的质量和价值,确定一个好的研修主题是做好课例研修的重中之重。如何确定主题?在课例研修实践中,学校积累了一些经验。如有的学校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定主题,即由教师提出教学问题,研修团队聚焦2~3个共性问题,学校为研修团队把好关,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为研修团队的主题。有的学校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定主题,如北浦小学2014年根据学校普及电子白板这一需要,确定了大主题“电子白板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各团队在大主题背景下思考并提出本学科相应的问题作为主题开展研修。无论何种方式,研修主题都来自教师主体,体现出教师和学校的培训需求,并确保了问题的真实性、普适性和可行性。

4. 抓好“三课两反思”这一关键。

“三课两反思”是“课例研修”的核心环节,也是难点所在,操作过程中,第一,注意选择好课例,课例选择要有利于主题的研修,即课例与研修主题具有适切性;第二,“三课两反思”开展的时长趋于合理,不宜过长,过长大脑容易产生遗忘,尤其是遗忘一些与研修主题相关的课堂真情实景,不利于反思;也不易过短,过短会导致反思及教学设计修改时间仓促,不利于主题的深入研究,教学规律的探讨和总结,一般实践过程在两周之内完成较为合理。第三,无论是观课、议课,还是反思,都必须紧扣主题,不要被一些枝节问题所干扰,把力量集中于主题的思考与问题的解决,重在对基于主题的教学亮点和问题点加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依靠理论武器,把总结的教学规律,提出的解决问题策略加以提炼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第四,重视行为跟进,即课例研修后教师将研修成果在日常课堂中加以应用,这是教师对学习成果进行内化的过程,也是实现“课例研修”价值的过程。

(三)考核评价,发挥导向功能。

作为检测基于“课例研修”教师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价,教师培训中心组织集中培训时就充分发挥校级培训者的潜能,进行了充分探讨和酝酿,最终由教师培训中心参考拟定考核办法。对学校的考核主要从校本研修方案制定、教师参训率、校级培训者辅导工作、集中培训学时量、团队研修质量、教师学习质量、培训成果、特色材料、校本研修工作总结等方面进行;对教师的评价主要考查学习成果册(教师记录课例研修过程的笔记,由教师培训中心提供样本),其内容包含教师聆听专题和自修学习的笔记、“三课两反思”实践活动记录、教学案例及分析、研修心得等。考核办法既体现学校的意愿,同时将教师培训中心的培训理念、愿景融入其中,使学校启动培训伊始就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和研修目标,教师培训中心也有了衡量研修质量的标准。每年的培训考核由教师培训中心组织落实,培训中心教师组成检查组,分别深入各校听取学校汇报,查看过程资料,召开教师座谈,进入课堂听课,对学校及教师考核评分,并向学校反馈检查情况和评分结果。考核工作的开展,既总结了“课例研修”的经验及取得成绩,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为学校、教师培训中心改进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课例研修”的特色

(一)教师参训的自主性。

成人学习的特征在于:以问题为中心,讲求立即应用,有明确的学习结果,学习是自动自发的,“课例研修”活动正好与成人学习的特征相吻合。主题即问题,是“课例研修”的切入点;参加“课例研修”解决的是教师自身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这是“课例研修”的目标点;研修成果可以启发今后同类课的教学,这是“课例研修”的归宿点。可以说课例研修的过程就是教师学以致用、即学即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参与培训完全出于自身的需要,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这正是课例研修能让广大一线教师主动参与的原因所在。

(二)理论与实践的链接性。

“课例研修”依托于“三实践两反思”,把理论学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实践训练、成果运用等统一在课程中,激活了团队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和已有知识,将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融入到研修中,把学习的重点落脚在“课例研修”成果的应用推广,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和系列性,它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会教学,因此“课例研修”解决了教师培训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脱离的难题,这也是它产生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三)研究教学的有效性。

“课例研修”其本质是行动研究,相比传统的教研活动而言有着明显的优势,其一促使教学研究有了明确的主题,避免泛泛而谈;其二对课的分析凭借教育理论,而不是仅凭教学经验;其三构建了平等和谐的研修文化,形成有利于教学研究的环境氛围;其四树立了研究课例的正确价值观,即:找到教学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研究课例的重点是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对某一课的优劣下判断、做结论;其五,注重行为跟进,教师将研修成果付诸行动,学以致用,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无疑,“课例研修”是研究教学较为有效的模式,可作为学校教研活动的范式。

实践研修成果 篇8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永远存在遗憾的艺术。”教育的遗憾程度与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密切相关,让教师积极参与学习、提升自己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是降低这门艺术遗憾程度的有效途径。当下农村学校因资金短缺,无财力外派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也不太可能频繁地请专家、名师来校指导;自主式、主题式的校本研修就成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近年来,我校采用了骨干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即进行课例活动。利用课堂展示、教师间交流、师生间沟通、教师自我反思等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有多位教师在市区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课例的活动组织形式有:一人同课异构多轮、多人同课异构两种形式。

二、主题式校本研修的实施

学校在起初将课例活动的相关计划要求制订在校本研修计划之中,课例活动进程分三期,前期为准备阶段。包括对应研修主题的理论学习,确定活动课例展示任务的人员、活动时间、活动课题;中期课例活动为活动展示(三次分三天展示)、同伴互助(讨论课堂中的得与失)、组内反思(重新设计);后期为反思整理,写成总结或论文。

案例1:本次科学组活动主题是“关注细节,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性”。下面的片段是选自2008学年第一学期第八周课例活动中的片段,介绍干湿球湿度计原理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课堂展示内容

活动:空气湿度的测量

操作:(1)先观察温度计所显示的气温,并记录__

(2)用湿纱布包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此时所示温度值,并记录____。

(3)讨论:a,为什么两支温度计会存在温度差?

b,温度差的大小与空气温度有什么关系?

第二节课堂展示内容

活动:空气温度的测量原理

操作:(1)先观察温度计所显示的气温,并记录_____。

(2)用湿纱布包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此时所示温度值,并记录___。

(3)讨论a,为什么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

b,如果温度差越大说明空气越_____?

第三节课堂展示内容

活动:空气温度的测量原理

操作:(1)先观察温度计所显示的气温,并记录_____。

(2)用湿纱布擦一下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此时所示温度值,并记录____ 。

讨论:a,为什么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

b,温度差的大小与空气湿度有什么关系?

如果湿度差越大说明空气湿度越小。

反之,湿度差越小说明空气湿度越大。

第一堂课的问题设计:讨论a,为什么两支温度计会存在温度差?结果学生回答的是温度几乎没有差别,并且大多学生都是这样的结论,与教师设计的问题本意完全不同,其实问题的答案在问题中已经有所提示;从乐观角度来说,学生已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不会因为外界的原因而人为修改实验结果;同时也说明实验活动的设计中存有缺陷。于是在课例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组内讨论中,大家提出:可能是学生用手捂住温度计导致温度不能下降(当时气温大概28℃左右,也有学生用手捂住温度计);也许是当时环境中的湿度太大,蒸发的不明显,所以。建议第二天打开电风扇以加快蒸发的进行;也可能是包裹温度计的棉球太大,水分蒸发发生在棉球的外面,水与棉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导致棉球外部的温度降低了而里面的温度并没有怎么变化;同时。大家建议将原先的问题稍做改动,将“存在温度差”改为“温度示数下降”,使问题更加明确化。第二天的课例活动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实验活动前发给学生的棉球小了很多,同时,强调实验过程中不能用手捂住温度计,也按照第一天的讨论中的建议:开启电风扇(当时的气温也比较高)。再组织学生讨论a,为什么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第一组发言的学生认为第二次测量的是湿棉球的温度,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其他组的学生大多表示支持。课后,我们进行再一次的讨论分析认为:蒸发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知识,相关的知识学生可能已经有所遗忘;同时认为用湿棉球裹着温度计,学生很难将其与蒸发联系,更想不到蒸发吸热了。于是大家建议,将湿棉球裹着温度计改为用湿棉球擦过温度计的玻璃泡。第三天的课例活动中,开课者按照组内讨论的结果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同样,课堂内组织学生进行“温度计示数为什么会下降?”的讨论,这次终于有部分学生能回答出是蒸发的原因,另外一部分学生在知道答案后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表情,意味着学生真的是理解了。虽然本案例中描述的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教学设计策略,属于一个细节问题,但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就不是细小的了。通过这样的课例活动,师生都有这样一个体会,细节关乎成败。细节问题还是有学问的,只有将细节做好了,教学的效果也就提高了。

案例2:活动主题是“关注细节,注重引入”,科学组选择了《汽化与液化》作为课题,下面是本节课的引入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晾过衣服吗?晾过的请举手。

生:晾过。(有部分学生举手并回答)

师:(做了简单的点评)你们是怎样做的呢?

生1:先用洗衣机将衣服的水分拧干,再将它晾好。

生2:将衣服甩干,然后再晾。

师:你们都将衣服晾在哪里呢?(预设:学生回答出阳光下)

生1:晾在阳台上。

生2:晾在屋外。

师:根据晾衣服的科学知识,你能猜测一下影响蒸发的快慢因素有哪些吗?开展小组讨论,写下假设。

学生积极开展讨论,最后得出的猜测结果有:可能有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情况。

师:液体都能蒸发,而液体有很多,所有的液体蒸发快慢都一样吗?

生: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这就是我第一堂课得出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过程。

本节课的引入有将课堂生活化的功效,由于设计的问题使学生将回答的重点放在洗衣服与将衣服晾在何处,并没发现老师的意图——如何使衣服干得快些。所以花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以及不断的提醒才引出课题,效率可想而知。在反思与讨论中,大家认为该“引人”必须修改,问题中要突出干得快的意思。

片段二(第二节展示课):

师:晾衣服是利用液体的蒸发来达到目的的,你们晾过衣服吗?你是怎么做的?怎样才能使衣服干得快?

生1:晾过衣服,先用洗衣机将衣服拧干,再晾好。

生2:将衣服晾在户外有阳光的地方。

生3:将衣服晾在有风的地方。

生4:尽量将衣服铺开得大些。

师:将衣服晾在有阳光处—提高液体的温度;将衣服晾在通风处——提高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将衣服铺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师:(追问)根据你的做法,你能推测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吗?

生:可能与液体的温度高低有关;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有关;可能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有关。

师:液体有许多,都能蒸发,它们的蒸发快慢都一样吗?

第二堂课的引入关键在于“怎样才能使衣服干得快?”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两方面:一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

素,二是蒸发吸热。“怎样使衣服干的快?”已经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包括在内,同时,还能影射出蒸发需要吸热,可以说包罗整节课的全部内容。问题设计也非常明确突出“快”,所以学生回答的也非常利索,很快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轨道”。课后的讨论中,大家都认可这种引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可以左右整节课的教学程序,可以凝聚与激发学生的思维热度,可以使整节课变得和谐统一。

三、课例研修的意义

1课例研修促进教师不断积累知识,增加实践智慧

情境认知和学习理论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可能依赖教学理论课程的学习或在职的课程导向的培训来实现,一些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认为教师教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以及同伴之间的听课与交流。莱夫和温格把教学伙伴的关系称之为“实践共同体”来说明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中活动的重要性。课例活动正是为教师创设相互听课、讨论、交流的平台,实践也证明了课例活动能促进教师在处理教材、问题设计、处理课堂中生成的问题等方面的进步。所以开展课例活动的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2课例研修促使教师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新课程要求教会学生合作,教师首先就应该是个合作者。在课例活动中,每一次的教学设计都注入全组教师的思想,容纳全组成员大多的建议与意见,虽说是一个人的课堂展示,不如说一个人为代表的全组教师的教学思想展示。这种同伴互助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加强了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达到“为教师所有”,“为教师所参与”及“为教师所享”。课例为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平台,促进教师间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机会。

3课例研修促使教师发展自我反恩能力

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经验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课例活动其实含有多种形式的研修,包括骨干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通过课例活动,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后记,养成教育教学反思的习惯。反思成功与失误之处、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对学生不同见解的处理、学生出现了哪些问题以及应如何解决。反思既研究,研究将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上一篇:口译应对策略下一篇: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作文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