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我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精选8篇)

对我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 篇1

中共汉台区委党校 代永琦

为了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为汉台区率先发展献计献策,我校调研组于三月中下旬深入我区“三镇两办四村”(铺镇镇、宗营镇、龙江镇、北关办事处、东关办事处、杨庵村、大宅村、张山村)及百余户、党员干部中间,采用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紧扣农民增收这一主题进行了调研,涉及问题二十个。通过调查分析,对近几年我区农民收入情况及制约我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促进我区农民增收的途径和办法有了清晰的认识。

一、近几年我区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1、收入水平逐年提高。这次围绕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选择的对象,既有农户居多数、距城市中心较远的乡镇,如铺镇镇、宗营镇、龙江镇,又有城乡居民参半、居于城乡结合部的办事处,如北关办事处、东关办事处;既有离集镇较远的村,如张山村、大宅村,又有离集镇较近的村,如下宅

农户拥有土地普遍比较少,种粮成本越来越大,种粮收益越来越少。养殖和多种经营市场风险大,种粮补贴有限,打工成为多数农户获得收入的主要途径,约占家庭收总额的60% —80%。家庭成员中中青年劳动力多、在外打工比较稳定的农户,收入情况就好,人均收入水平就高。反之,家庭成员中老人小孩居多、中青年劳力较少、打工又不稳定的农户,收入情况就差,人均收入水平就低。越是劳力多、体力技能好、吃苦精神强、打工门路多、就业较稳定的农户,收入就越好。反之,收入就越差。

3、减负与补贴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方面。2005年以来,取消农业税,停止各种乱收费,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全面推行农机具补助和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提高种粮补贴和粮食收购价格,逐步提高合作医疗报销比例,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现在,农民除种田要交几十元的水费、参加合作医疗要交20元的参合费、供孩子上技校、高中、大学要花费、住院要交门槛费外,几乎没有其它任何费用负担。过去强加在农民身上的不合理费用已不复存在,“小病扛,大病挨,临死才往医院抬”的现象基本消失。以一个5口之家(四个大人、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的普通农户为例,2008年,仅

日落而归、宁愿背井离乡给人打工、不愿自主创业谋求大的发展的循规蹈矩的劳动生活。从调查的情况看,95%以上的农民工靠打工谋生,具有开拓精神、大胆创业的约在1%左右。求稳怕变、不愿冒险、小富即安,是大多数农民的精神状态。创业精神的欠缺,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快速提升。

3、种粮收益连年下降。2005年以来,农资价格、种收费用上涨的幅度大大高于粮食价格上涨的幅度。2008年与2005年比较,小麦、稻谷每斤价格由0.6—0.8元上涨到0.7—1元。涨价幅度约在20%—30%之间,而碳铵、进口复合肥料每袋则分别由20元左右、100元左右上涨到40元左右、200元以上;稻谷种子由10多元每公斤,上涨到近30元每公斤;耕田价格由每亩30—40元上涨到70元—80元;收割每亩由40元—50元,上涨到80元—100元;农忙雇工费用由20元—30元每人每天,上涨到60元—80元每人每天。农资价格、种收费用四年来几乎翻了一番。农民人均拥有土地本来就少,粮食产量变化不大,国家对种粮的补贴十分有限,种田费用的节节攀升,不但减少了农民的收入,而且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

4、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所调查的四个村,村上企业

地打工,还是外地打工,多靠自己联系寻找,依靠亲戚、朋友、熟人、老乡找打工作的居多。如果这个村的能工巧匠多,在外亲戚、朋友、老乡、熟人多,就容易找到工作,收入也比较稳定、有保障。反之,则难以找到工作,且打工的稳定性、保障性差,打工成本就高,打工的收入就会减少。因此,政府劳动部门和基层组织引导帮助农民工就业的作用还有待很好发挥。

三、增加我区农民收入的途径和办法。

1、强化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重视党员干部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发展,忽视农民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发展,使我区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慢,已经成为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制约因素,也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因此,强化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不但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和办法,也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强化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一要建立农民教育组织机构,制定农民教育工作规划,把农民教育工作纳入基层组织年度考核之中,明确目标,夯实责任,严格奖罚;二要重视农民教育阵地建设,以农村中小学资源整合为契机,合理

时有发生。加之区域经济不发达,农民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农民土地、房屋抵押贷款困难,严重影响了农民自主创业。因此,加强执法部门、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其服务职能;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努力提高农民的创业意识和收入水平;加强对农民创业的扶持引导,搞好对创业者的政策服务、技术帮助、项目推介、产品宣传,特别是加快农户土地、房屋确权,简化创业贷款手续,建立农民创业风险基金,是促进农民创业,实现农村经济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的根本办法。

3、加强农资监管,为农民种田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随着农资监管、农资打假的力度不断增强,农资市场秩序不断好转,假冒伪劣农资在不断减少。但农资品种多而杂,质量参差不齐,农资价格混乱,农资经销商胡乱宣传、虚假宣传、缺乏诚信、追逐利润的现象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农民对优良农资品种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农民种植收入。加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发育不良、发展缓慢,政府农技部门对“三农”的服务不够主动,农民靠经验选种、靠经验管理,种植收益下降,种田积极性不高,成为我区农村的普遍现象。因此,进一步强化对农资的监督管理,不断优化农资市场秩序,力。

5、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我区农民家庭收入主要靠打工获得,而70%的农民工在当地流动,到外地流动的农民工不足20%。可见,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民工就近就业创造更多的岗位,是实现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保障。因此,一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使二三产业扩数量、上规模、提水平。二要重视发展城乡中介组织、服务组织,扩展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水平。三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步伐,增加农产品产值链。四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各种措施,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稳定就业。

对我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 篇2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传统农民工,子女教育,对比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度

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 农民工的观念在发生改变, 对当前教育政策的关注度也在提升, 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更为重视。但同时, 部分农民工对当前的教育政策基本不关注,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教育政策问题并未深入其心中。

(二) 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是否将子女带到城市及其原因

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的比例基本一致, 在带孩子进城的原因上, 新生代农民工除了注重城里的教学质量外, 更注重对孩子课余时间的管理。

(三) 农民工了解子女学习的渠道及其教育预期

新生代农民工较倾向于主动了解孩子的受教育情况, 而传统农民工比较被动, 对孩子教育关心程度较低。且新生代农民工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对个性培养、道德认知、安全教育更为看重, 对子女也有更高的教育期望。

二、结论

(一) 新生代农民工更注重教育质量, 关注当前教育政策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更高, 对教育的需求更强烈, 接受过新兴思想的他们, 更希望子女能够接受城里更好的教育, 提升人力资本, 摆脱农民工的身份。传统农民工已经是一个趋于老化的群体, 他们受教育的程度远不及新生代农民工, 对当前的教育政策的关注度不高。

(二) 新生代农民工更侧重孩子的人文教育

在当代, 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社会发展观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意识和社会行为模式, 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教育理念、价值选择。新生代农民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突显个体本位, 张扬自身价值, 这也体现在他们对子女教育问题的偏向性上, 他们更加重视孩子的个性培养, 侧重孩子的人文教育。

(三) 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教育期望更高

大多数的农民工父母在进城务工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 明显感受到个人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具有明显正相关的关系, 这使得大多数的父母都希望能让孩子接受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教育。

三、建议

从一定的角度看, 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在其对子女教育方面有着共同的问题, 而政府应当起解决问题的主要作用。以下就从六个方面提出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一) 立足长远看待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因农民工子女居住的特殊性, 政府在政策的制定和流动人口的管理上要高瞻远瞩。

(二) 弥补现有教育经费拨款的制度性缺陷

政府要着力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的问题并设立专项教育资金, 按实际在校生人数向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划拨教育经费, 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务活动。

(三) 改善农民工家庭教育环境

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提高其整体素质, 加强他们对子女教育投资的意识, 为其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四) 提升农民工学校教学能力

政府要在办学经费、建校舍、师资力量方面给予支持, 改善民办、社会力量办学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 提高教育质量, 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并且优化城郊结合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 充实和提高这些地区公立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招生能力。

(五) 加强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工作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工作。可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 让一些心理咨询机构有限收费或无偿地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服务。

(六) 淡化城乡居民户籍, 统一国民身份

目前严格的户籍制壁垒阻碍了农民工子女接受正常的教育, 虽不能完全取消此制度, 但至少可以不让户籍成为限制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关注子女教育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强烈, 也更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希望能够通过教育让子女摆脱穷困。但现阶段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依旧存在, 只有通过政府的努力和社会关注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为农民工子女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赵岚.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价值观及其对子女教育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6) :157-162.[1]赵岚.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价值观及其对子女教育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6) :157-162.

对我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 篇3

市政道路是城市的命脉和载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市政道路养护管理,关系到市民的出行安全及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城市容貌的改善和政府品牌形象的展现。随着我区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维护工作越发严峻,维护人员短缺、设备机具落后、资金缺乏严重制约了市政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现将市政设施基本情况及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市政基础设施

我区现已建成城市道路67条(面积200余万平方米),城市桥梁18座,人行天桥7座,排水系统188.6公里(4大排水系:老城排水系、龙井沟、响水洞和虾子河、主干道边沟、13条独立干沟及其它支沟)。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已通过国家无障碍建设城市验收。

2、养护管理单位

我区市政道路、桥梁、排污沟涵养护单位是“红花岗区市政养护管理处”,养护处在职职工80人,临时工20人;

工程车辆2台,无养护工程机械。区财政拨付业务经费每月

1.5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市政设施存在的问题

1、城市道路

(1)混凝土路面

由于城区干道建成时间较长,临近使用寿命,虽然平均每年维修约8000平方米,但道路不断开裂、塌陷。此外,部分新建道路通行不久也出现大面积破损、塌陷现象,其中:南岭路12450平方米车行道存在不同程度的开裂,严重碎裂、塌陷的近6000平方米;银河南路实地测量,破损面积达到9000多平方米。

(2)沥青路面

银河北路、银河西路、官井西路及遵南大道的沥青路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沥青表层脱落(图1)。

(3)人行道方面

城区人行道经不断改造,已基本完成了块料面层铺贴,但存在部分档次不高,地砖破损、松动维修不及时现象。

目前,尚未完全铺装硬化人行道的路段有银河路、东欣大道等(图2)。

2、排污系统

(1)排污系沟涵

老城排水系由两支水系组成:一支是源于红花岗北面的夹槽沟,经官井,图书馆,体育仓库至康石桥。另一支源于府后山东北面,由大井坎南行与水井湾和府后山东流来的三条沟汇合后,经捞沙巷至康石桥与磨刀溪汇合。(表2)

由于捞沙巷排污系大部分已被建筑物覆盖,检查孔及具体走向已无法辩明,多年未清掏、维修,沟涵砂石已接近管顶,常年积淤致使排污系统失去大部功能,污水外流、道路积水。如遇洪涝灾害将对道路及周边居民造成严重影响,有路面爆裂塌陷、房屋倒塌的安全隐患。

(2)道路边沟

全区主干道边沟雨污合流,断面狭窄。除步行街为廊道结构外,其余均为砼管道和方沟,在全封闭情况下仅能对沉砂井进行清掏。由于使用空间有限地下管网种类及功能复杂,通信、供水、供电、燃气等管网公司管道侵占排污沟断面现象严重,极易造成下水道堵塞。路面检查井盖密集,一有缺损就会对行人及车辆造成隐患。目前,全区排污系统存在不同程度堵塞,其中北京路、中华北路两侧边沟和延安路北段最为严重。

(3)排污配套设施

我区各类检查井盖及雨水井箅被盗、损坏严重,给过往行人、车辆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图

3、图4)。市政养护处虽利用政府配套资金进行了购臵更换,但由于资金缺口太

大,无法完全修复,现仍缺失污水检查井井盖121座、雨水井箅573套(表7)。

(二)人员及业务经费不足

1、管护面积增加,人员匹配不足

我区城市道路由上世纪90年代50余万平方米增至2010年200余万平方米管护面积,养护处编制人员没有随之增加,缺员严重。区财政核批市政养护处临时工20人,加上在职职工80人,维护人员共计100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85)城乡劳字5号《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市政养护处配备养护人员应接近300人,缺额220人。

2、日常维护经费的不足

按照《1994年市政工程设施养护维修估算指标》测算,除道路中修、大修外,不计人工工资、材料上涨等因素,市政养护处日常维护经费每月应达到15万元以上。实际是区财政每月拨付市政养护处业务经费1.5万元,只及“估算指标”的十分之一,此经费只够生产用油、办公支出。根本不能满足日常市政设施维修保养等支出。红花岗区市政道路、排污沟由于资金严重短缺,造成道路破损不能及时修复,排污沟年久失修污水外流,既形成安全隐患,又严重影响市容市貌。

(三)设备、机具缺乏

养护处现有机具设备极为原始,除两台非封闭式运输车

辆外,无任何现代化机具设备。

1、排污管沟堵塞污水外流后,仅靠手工疏通,工作效率底下,严重影响城市形象。

急需购臵下水道作业设备:高压冲洗车1台、吸污车1台、封闭式淤泥清运车2台。

2、缺乏沥青路面养护设备

由于沥青路面有吸尘、低噪音、易维修、养护周期短等优点,是城市道路铺装发展趋势。我区现有沥青路面已超过11万平方米,而市政养护处无沥青砼生产设备及摊铺机具,没有能力完成沥青路面维护维修任务。

三、意见和建议

红花岗区是遵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服务的中心,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区市政道路建设维护管理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结合我区城区市政设施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政府要逐步增加道路养护经费的投入,根据市政设施养管事业机械化、科学化发展的需要,加快提升市政设施养管机械现代化水平。要按照现有道路等级和养护要求,及时购买沥青混凝土炒拌机、沥青摊铺机、混凝土路面施工机械等设备,提高我区市政设施养护机械化水平。增加日常管理维护经费预算,便于养护单位适时开展维修工作,避免专

项资金集中大修,干扰城市交通正常秩序。增加养护编制,或增加临时聘用人员。

2、新建道路和管网改造要市政养管单位参与管理和监督,减少因抓工期或管理疏忽造成的道路施工质量、管网线路占用排污管道的问题。

3、新建成道路、桥梁等竣工资料应移交市政养护部门存档,便于数据统计、设施维护。

4、划拨生产场地,并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建立、摊铺机具购臵。

四、经费概算

为切实改善我区市政基础设施破旧、养护工作欠账太多的状况,根据养护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概算资金需2011.11万元。

红花岗区城市管理局

对我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 篇4

数据显示,**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2003年全旗牧民人均纯收入1,128元,同比增长39.78%,2004年1,611元,同比增长42.8%,2005年1,928元,同比增长19.6%,2006年2,365元,同比增长22.67%,2007年预计全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可以达到2,700元以上,预计较去年同期增长16%。虽然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但是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较大,农牧民增收遇到的难题仍然很多。

一、影响农牧民增收的农业发展问题

(一)农牧业是弱质产业,其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强,特别是牧民主要以传统畜牧养殖业为主,粗放经营,生产周期长,投资风险大,收入预期稳定性差。

(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低。缺乏投资规模大、拉动作用强的大型农牧业项目,小规模家庭分散经营社会化水平低,围绕产业化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跟不上,缺少科技、信息、购销、运储等综合性服务和中介组织,难以适应大市场的需求,农牧民增收缓慢。

二、影响农牧民收入的金融因素

(一)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依然突出。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淡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贷业务基本靠农村信用社一家支撑。而当前农村资金大量外流,造成农牧业投入严重不足。以**为例,截止2007年10月,全旗各项存款88,201 万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存款46,990 万元,邮政储蓄存款6,701万元,两项合并占存款总额的61%,大量的农村资金分别通过邮政储蓄转存款和商业银行存款上存的方式流出,成为农牧业生产资金供求矛盾突出的主因。

(二)农牧区金融服务功能弱化。随着农牧民市场经济意识的增强和农牧区经济规模的扩大,跨地区交易、转帐汇划等方式日渐普遍,农牧民在需求金融信贷支持的同时越来越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诸如票据承兑、通存通兑等金融服务。而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虽然刚刚实现了全区范围内的通存通兑,但整体服务功能弱化,服务手段滞后的状况没有完全转变。

(三)农牧业风险保障机制缺失,间接导致金融风险增大。近几年,**连续发生干旱、沙尘暴、蝗灾等自然灾害,种、养殖业遭受重创,农牧民收入受到极大限制,尤其导致贫困户增加,在这一时期,金融机构的信贷质量也较低。而农牧业缺乏有效的风险转移机制,风险分散渠道阻塞,这一风险必然转嫁给支农的金融机构。

(四)农村信用社总体贷款利率水平较高,与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相矛盾。按国家近期存贷款利率调整,一年期贷款利率为7.29%,农村信用社一般上浮50%至90%,按最低的50%计算,执行利率达到10.94%,实际上增加了农牧民的经营成本,影响了农牧民的收入增长水平。

三、实现农牧民增收的金融对策

(一)人民银行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信用社大力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最大限度缓解农牧民贷款难的现状。

(二)引导农村信贷资金投向,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健康发展。金融机构根据农牧业经济发展特点,选择一些优势特色项目,加大信贷投入力度,优先发展畜牧业、特色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运输服务业等,大力提高农牧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带动整体农牧业发展,提高农牧民经营和创收水平。

(三)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深化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区范围内通存通兑的基础上拓展金融服务业务,提高整体服务功能。用好利率浮动政策,对农牧业重点产业实施利率优惠、增加授信额度等经营策略,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的效应,努力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风险保障机制,降低农业信贷风险。一是由地方政府牵头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弥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农户贷款损失;二是发展农业保险业务,建立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机制,为农牧区、农牧业和农牧户提供互助性的保险,切实增强其风险承受能力。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5

一、农民增收现状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虽逐年有所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三农”问题日显突出,主要表现在: 1、城乡居民收入反差大。从1997年到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七年共增加808元,年均增长4.4%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加3923元,年均增长9.6%,两者相差5.2百分点。两者增量比较,前者是后者的4.9倍。2、农民增收渠道少。据调查,我市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种植业,从乡镇企业及村组集体经营收入减少,2003年农户经营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5%。个别县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烟叶,收入结构单一,万一烟叶滑坡,就难以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3、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近年来,农业技术没有新的突破,粮食及经济作物的品种没有更新,虽然农产品在量上有新增加,但由于品质结构没有改善,优质农产品少,市场卖价低,造成增产不增收。4、农民收入不稳定。近年来,由于水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加上市场价格波动大,农业是弱质产业,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弱,给农民增收造成不稳定性。5、农民收入不平衡。调查中发现,凡文化程度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多数从事二、三产业致富;而从事纯农业的农民多数文化程度低,增收渠道窄,外出打工的机会少,家庭收入低。调研组在市区对近郊4个村11家农户进行调查。这里条件虽相对较好,但人均收入只有2570元。大田县目前农民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村有34个,3.07万人。6、农民收入入不敷出。从统计数据上看,虽然农民收入逐年有所增加,但大多数农民收入基本只能养家糊口,生活并不宽裕,有的还比较贫困。特别是农村医疗、教育和人情费支出不断加大,造成收支极不平衡。如现在农村没有医疗保障,农民生小病一般不敢上医院求医,若遇大病就得举债治疗,造成因病返贫。农村孩子上大中专学校,每年需支出6000元以上,还有红白喜事年支出约1500元至3000元,占农户年现金收入的20-30%。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1、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滞后。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头戏,但由于缺乏宏观指导,一些地方在结构调整中出现了政府越位、农民失位问题;有的地方把调整结构片面理解为“减粮扩经”,不是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上做文章,而是把精力放在数量增减上,结果造成市场压力,农民吃亏。2、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我市列入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虽然有50家,但多数企业存在:一是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如一家蔬菜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只有80万元;二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结不紧密,没有很好地解决“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问题;三是不少龙头企业尚未建立自己固定的“生产基地”;四是龙头企业经营粗放,现代经营理念差,依靠科技开发新产品能力低。3、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历史原因和投入主体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尤其是水利设施比较陈旧,直接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3年的百年大旱全市仅农业就损失15.02亿元。农村道路的路况差、等级低、且多数无人养护,由于交通不便,运输困难,一些地方买难卖难现象突出,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4、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为农民服务的机构和队伍出现萎缩。“线断、网破、人散”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农业155”和村会协作等有效载体,在一些地方仅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科技、法律、信息、营销、劳动力转移等中介组织有待建立健全,相关协会的作用、潜力也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挥。5、农村贷款难。调研中,大多数种养大户和企业主共同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是贷款难问题。如何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建立政府引导、财政资助、多元资本投入、市场化运作的股份制担保机构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6、城镇化水平低。由于交通和区位劣势,县域产业发育不充分、工业化进程缓慢,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7、乡(镇)村集体债务沉重。据调查,全市乡、村级债务共达14.18亿元其中村级债务4.52亿元。有个县乡(镇)级债务为1.87亿元乡镇平均负债为1038.39万元最多的镇达8250.33万元村级债务为4564.57万元平均为17.36万元最多的村达462.59万元。

对我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 篇6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这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所谓“农民富, 天下富;农民稳, 天下稳”, 因此党中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1]。究竟农民收入现状如何, 收入的来源及支出情况如何, 采取何种方式来增加收入, 土地流转对农民收入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历时1个月, 深入3个乡镇, 30户农户, 采取多种调查方式, 进行了专题调研。

2 调查对象及方法

2015年7月以田湖镇、大章镇、旧县镇30户农户为调研对象;调查方法以调查问卷为主、访谈法为辅。

3 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3.1 综合总体概况

经调查发现, 三个乡镇农民收入总体来说来源不够多样化, 年收入状况不佳, 支出负担较重, 具体情况见表1~3。

3.2 调研结果分析

3.2.1 田湖镇樊店村10户农户的调查结果分析

田湖镇耕地面积61 375亩, 流转耕地12 868亩。对田湖镇樊店村的10户农户进行入户调查, 发现樊店村10户农户每年总收入均在25 000元以上, 家庭收入通过外出打工、本地打工和土地流转获得, 所占比例分别为50%、40%、10%。家中外出打工人员的月工资均在2 500元以上, 收支情况是80%略有积蓄, 20%持平。家庭收入中用于家庭生活开支的占40%, 用于储蓄的占40%, 用于农业再生产投入的占20%。家中的耕地90%以1 200元/ (亩·年) 的价格流转, 剩余10%位于山坡上的地被用于种植简单的油料作物。虽然土地流转带来的租金只占整体收入的很小部分, 但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给本村的村民带来大量的工作机会, 据调查樊店村的村民在当地打工是8小时工作制, 日工资30元。目前当地的劳动力已不能满足需求, 常有外地农民到樊店村打工, 土地流转为农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贡献, 本村70%的平地已经流转, 而坡地只流转10%。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对于农民增收仍将有很好的效果。

单位:%

单位:%

单位:%

3.2.2 大章镇东湾村10户农户的调查结果分析

大章镇耕地面积32 365亩, 流转耕地5 080亩。通过对大章镇东湾村的10户农户进行入户调查, 发现东湾村10户农户每年总收入7 000元以下的占到60%;7 000~15 000元的占到30%;25 000元以上的占到10%。家庭收入通过外出打工、本地打工和农业种植获得, 比例分别为40%、50%、10%。收支情况是30%略有积蓄, 40%持平, 30%入不敷出。家庭收入中主要用于家庭生活开支的占40%, 用于储蓄的占10%, 用于子女教育的占30%, 用于医疗的占20%。据调查村民在自己的耕地上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 大部分劳动力在附近的矿山打零工, 每天80元的工资成为部分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村中年轻劳动力缺乏, 有2户家庭中没有劳动力, 只能依靠每月60元的老人补贴过生活。东湾村没有进行土地流转, 土地资源比较贫瘠, 基本没有成片大规模土地。村中的妇女只能到外村或外乡工作赚取每天40元的工资来增加收入。影响东湾村农民增收的因素有缺乏劳动力、工作机会少、家庭负担重、自身文化水平低, 比重分别为10%、50%、20%、20%。

3.2.3 旧县镇旧县村、河南村10户农户的调查结果分析

旧县镇耕地面积19 246亩, 流转耕地10 402亩, 笔者对旧县镇旧县村、河南村的10户农户进行入户调查, 发现旧县村、河南村10户农户每年总收入7 000元以下的占到20%;7 000~15 000元的占到20%;15 000~25 000元的占到10%;25 000元以上的占到50%。家庭收入通过外出打工、本地打工、农业种植、土地流转租金获得, 比例分别为30%、50%、10%、10%。收支情况是20%略有积蓄, 40%持平, 40%入不敷出。家庭收入中主要用于家庭生活开支的占20%, 用于储蓄的占10%, 用于子女教育的占40%, 用于医疗的占10%, 用于农业再生产的占20%。据调查10户农户中有6户农户将耕地流转出去, 每年获得租金为500kg粮食或者每亩1 000元, 还可以到承包方处打零工, 赚取每天40元的工资。其余4户农户主要种植蔬菜、小麦, 每年生产性支出费用平均为800元。由于河南村、旧县村临近旧县镇, 有1户农户在镇上做生意, 经营性收入成为其收入的一部分。另有1户农户承包土地300亩种植核桃树年收入可达60万, 但由于生产性支出及农业生产再投资金额的庞大, 收支仍然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投资资金成为制约年轻一代农民增加收入的关键因素, 家庭负担重、身体因素、文化水平低、工作机会少则成为阻碍40~60岁农民增加收入的绊脚石。

4 意见和建议

通过调研发现, 加快土地流转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土地流转问题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问题,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2]。在调研中可以看到, 缺少劳动力、工作机会少、缺少投资资金、家庭负担重、自身文化水平低等制约增收的因素在三个乡镇中普遍存在。加快土地流转指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向, 田湖镇、大章镇、旧县镇的土地流转率分别是21%、16%、54%, 三个乡镇都有很大的流转空间。通过土地流转解放劳动力、通过土地流转创造工作机会、通过土地流转改变农民的思想和生存状态。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 利用合作社的经营特性和优惠条件为农民提供工作机会, 增加收入。同时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农业局在给予创业指导、技能培训、专业合作社规范的同时要监督各乡镇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合法, 务必保证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本次调研中笔者认为, 通过土地流转, 可以在建立合作社、发展第三产业方面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最终会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燕.农民收入调查分析报告[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33) :45.

对我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 篇7

元,其中种植业61个,养殖业20个、其他产业3个,成立协会7个,带动农民1.3万人,为农民增收3500多万元,初步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体系,全县广大农民已逐渐认识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好处,实现了由组织引导到自发组建的转变,全县农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呈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局面。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为广大妇女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增强了她们增收致富的信心。但是对于这个新兴的组织,广大妇女要在思想上认识、行动上统一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为此我们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使合作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逐步增强了她们的合作意识,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奠定思想和群众基础。并与工商等部门协商,确定了登记的程序。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举办了关于填表登记的程序、章程设置、成员分配等方面的培训班7次,培训2000多人次。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会议为第一批成立的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场颁发营业执照和铜牌,并决定为生产规模大、带动力强的11个专业合作社免费注册商标,并拍摄了专题片在县电视提台播放,在全县营造了发展农民合作社的浓厚氛围。

针对专业合作社的技术薄弱的现状,县社与科研院校、农技部门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为社员提供专业技能、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相关培训,并聘请专家开展了“三送”(送科学、送技术、送服务)工程和“科技入社,增收致富”活动,截止目前已举办培训班19期,培训专业社负责人、村干部、产业大户1900多人次。

建立了“**合作经济”网站,打造为农民合作经济服务网络平台。在增强专业合作社自身实力的同时,我们在网站上开辟政策宣传、信息发布、科技传播等栏目,去年共发布专业社推广信息500多条,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170条,促成交易16宗,交易额58万元。

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单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因此,我们采取了“规范内部、新建外部、内外结合”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网络、人才、设施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示范带动,一边让农民群众看得见专业合作社实实在在的好处,一边为每个专业合作社打造一个适合其发展的长期规划,引领其加快发展。

(一)抓规划,上服务。为搞好农资供应,保障农业生产,农资协会通过整合农资经销大户开展“分购联销”和“联购分销”活动,围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划建设了农资农家店50个,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150个,农资商品配送率达到了70%;去年还免费为30家农资店提供科技图书、科技光盘100套,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6期,涉及30个村,发放科技宣传材料2万余份;并联合河北省肥料协会、河北省全新服务网,实施了“测土配肥惠农工程”,为2000多户农民建立供肥档案,实行预约订货,送货上门,肥料利用率提高了3%至5%,为农民节省投资90多万元。再生资源回收协会,进一步整顿零散收购队伍和经营秩序,行业形象明显改观;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实现了税费统一收缴;引发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细则2000多份,分发到经营者手中,进一步提高了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去年组织销售废钢铁近2700多吨、废纸3800多吨、废玻璃1300吨、废塑料和废编织袋300吨,价值达650万元。今年准备与市废旧物资回收公司联合建设新南路废旧金属分拣中心项目,提高废品的综合利用率及附加值。

(二)抓市场,建龙头。棉业协会与全国各地的棉业深加工企业开展了长期合作,先后与石家庄市棉

一、棉

二、棉棉

七、棉

九、常山集团等企业签订了常年供货合同,带动群我县17家加工企业加入棉业协会,平均每年销售皮棉11000多吨,为企业会员和农民增收100多万元。截止到目前,发展个体籽棉贩运会员和企业会员累计393个,运输车达到550多台,人均创收2800多元。去年围绕全县獭兔养殖户的需求,成立了**獭兔协会,成立以后,针对市场价格的冲击,协会积极筹集资金,建成了**喜发兔子股份加工厂,实行就地加工,收购价每只比市场价高出1——5元,进一步调动了农户积极性,全县獭兔存栏达到了四万多只,销售量提高近10%,提高了会员的收入,深受会员好评。

(三)对于烟花爆竹、食盐等专营职能,狠抓两大专营网络建设,烟花爆竹协会针对近几年私炮泛滥,市场混乱的现象,联合公安、安监尽心过了多次

市场秩序整顿活动。去年以来,共查处私炮113起300多件;联合安监局对100多名专职人员进行了培训;开展了“村村建网点、店店创平安”活动,实行了微机管理,建立了全县的经营网络体系,农村烟花爆竹的安全经营秩序明显改善。食盐流通协会重点抓了“一村一店”建设,共建食盐销售点326个,覆盖率达到了100%。同时,大力开展“食盐安全进万家工

程”,共走访农户5万多家,已建成安全村15个。并利用三年的时间实现碘盐全覆盖。同时在三个乡镇开展了“盐校共建”活动,编印2万余份《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提高了群众对食用碘盐的自觉性。协调相关部门,为专业合作社依法登记。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力度还不够大,还没有形成铺天盖地的氛围。二是建立起来的专业合作社有待进一步规范。三是专业社带头人的素质普遍不高,制约了专业社的快速发展。四是农民群众受小农意识较深,对专业社的认识不够。五是国家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尚未出台,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

下一步打算:

一是把农合联建成服务全县农民专业经济组织的平台,积极开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从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建设可持续发展机制和内部分配机制。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重点帮扶等措施,实现专业合作社组织民主化、运作规范化、机制市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大力提升服务能力、带动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是抓好三类先进典型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服务工作:第一类是龙头带动的典型,促进“一社一品、一村一品”的快速发展。第二类是联合互助、会员增收显著的典型,把“致富效应”转化成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动力。第三类是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科技典型。通过分类指导,继续引导登记一批,扶持提升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带动产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

关于当前我区工会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8

--我区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调研情况的总报告

根据自治区党委常委会的要求,今年五月下旬到七月中旬自治区总工会组成三个调研组,分别由党组书记李志敏、主席买买提江〃艾买提等七位区总领导带队,到乌鲁木齐、昌吉、阿勒泰、阿克苏、吐鲁番、哈密、交通、药业集团、新矿集团、有色集团、邮政、化工等地州市和产业,对部分国有、非公有制企业就工会组织建设、职工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落实情况以及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情况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同时,伊犁州、巴州、阿克苏、喀什、乌鲁木齐天山区和沙区、伊宁市、伊宁县、新源县、玛纳斯县、昌吉市、呼图壁县、奇台县、新钢集团、建工集团等地、州、市、县和产业工会,也按自治区总工会统一布臵和要求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召开不同层次职工座谈会、个别访谈职工、征询职工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共收到职工问卷5117份,个案访谈纪录170多份,专题调研报告29份。调查反映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自治区的政治、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和分配形式的多样化,我区的工人阶级队伍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数不断增加,成份日趋多元化,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成为工人阶级的成员,职工队伍内部分化现象加快,职工的思想观念、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取向也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从总体上看,我区职工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政治立场坚定,各族职工对党和 1 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持拥护态度,对新疆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们积极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在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通过职工调查问卷显示;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的占47.7%,有信心的占38.5%,两项合计占86.2%;征询关于党的改革开放重大方针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时,持肯定态度的占86.5%;对今年全国和我区深入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持肯定态度的占95.4%。各族职工奋发向上,爱岗敬业,思想趋于活跃、务实,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不断丰富的物质文化的追求日趋强烈,他们的民主意识、自主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保持了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和稳定。

我区各级工会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我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自觉服从和服务大局,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利益的基本职责,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自治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我区工人阶级队伍的总量、结构、分布及思想状况发生很大变化,工会的工作目标、对象、内容、手段、工作的机制和方式方法都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这方面,经过全区各级工会不懈的努力,突出组织动员职工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在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工会和搞好扶贫帮困工作等工作重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值得引起足够重视的困难和问题 :

一、当前我区职工队伍和工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会组织建设与协调劳动关系的任务不相适应

1、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工会组织受到削弱。企业减员增效,大批职工下岗分流,工会会员流失严重。1995年,全区工会会员达到254万人,近年来,虽然全区工会将新建企业组建工会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但是全区工会会员仍呈不断下降趋势。2004年,全区会员人数219万人,比1995年下降了13.8%。在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中,削弱、撤并工会组织、工会干部兼职化的情况十分严重。中央企业基本上是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企业副经理四职一肩挑的模式,工会与党群工作部合署办公,分公司和车间没有专职工会干部,多数由行政人员兼职,工会干部的身份矛盾,角色冲突,职能不清,再加上行政工作繁忙,工会工作在基层呈“虚化”、“弱化”状态;不少集体企业改制以后,撤销了工会组织,有的虽有工会组织也形同虚设不发挥作用;在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没有工会干部编制,工会组织不复存在。在一些企业,工会即使没被撤并,也属于三类科室,企业工会干部依附于企业行政,工会工作受到制约,作用难以发挥。

2、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任务仍十分艰巨。相当部分的非公有制企业还没组建工会。工会覆盖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仅有38.9万人,由于新疆的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小,人员少、流动性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对工会的认识不足,工会组建工作困难重重。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干部民主选举少,多数由企业经营者指定,工会干部端着经营者的饭碗,在经济利益上受制于经营者,再加上工会干部业务知识缺失,不敢、不会、不善于维护,工会组织作用发挥不 3 明显。不少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开展活动不正常、不到位,边组建边流失的情况严重。

3、吸纳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的进展缓慢。由于新疆地域和生产季节的制约,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大,来疆务工时间多数在半年以下,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大多是劳务合同,再加上他们自身对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变化缺乏正确地认识,维权意识很低,农民工长期受到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影响,小富即安,使得他们以挣到工资为满足,对工会组织认识很少,对加入工会、社会保障、民主政治权益没有太多要求;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务公司和企业从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利润率的角度出发,不愿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安全卫生、社会保险,更不愿从劳务费中拿出2%经费作为工会经费,不愿组建工会组织;还有部分国有企业,每年也雇佣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但是不愿意让进城务工人员平等的享受内部职工的福利待遇,对吸纳进城工人员入会不积极。据劳动部门统计,每年来疆的进城务工人员近150万左右,疆内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就业人员近40万人,但加入工会组织的不足10万。

4、产业工会、集团工会组织体系尚待健全。部分产业工会组织覆盖不到位,组织不健全。比如交通系统,每年在疆内固定从事公路桥梁建设、交通运输等从业人员近50万,但交通工会覆盖的职工不足2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对基层工会管理的体制没有理顺。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上下级工会联系中断,手续接替不及时,使有的基层工会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得不到上级工会有效的工作指导和帮助。

5、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工会组织与承担的4 任务不相适应。县级工会在发展县域经济,指导县以下工会工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至关重要,目前一些县(区)工会干部的人员配备、干部素质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协调劳动关系的繁重任务很不适应,一些工会干部工作的精神状态、工会专业水平、协调能力及做好工作的主动性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工作被动,打不开局面。县(区)工会干部编制少,一般在3到5人,有的工会干部常年被派到农村从事包村到户、扶贫等不属于工会的工作,影响了工会作用的发挥。当前,大量的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分布在乡镇和街道(社区),劳动关系矛盾突出,乡镇、街道(社区)工会组建工作和开展区域性职工民主管理、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资协商谈判、指导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任务繁重。但是,目前我区乡镇、街道(社区)工会组织力量薄弱,多数没有工会编制和工会专职干部。例如,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目前有13个街道工会联合会,工会干部队伍一直均是兼职(最少都兼三职以上),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做好管辖区域的工会工作,更没有时间去研究工会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影响了工会作用的发挥。

(二)、职工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落实不够。

1、部分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社保及住房公积金情况严重。以自治区建工集团为例,截至2005年3月底,累计拖欠职工工资8834.14万元,拖欠住房公积金1828.85万元,医保金931万元,养老保险金4249.3万元,失业救济金375.2万元,工伤保险金179万元,生育保险金159.5万元。以上各项合计达16556.99万元,加上内欠职工集资款、取暖费、独生子女费等共2亿元。据建工集团反映,自治区 5 党政机关、房地产开发公司拖欠工程款22.79亿元。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不为职工缴纳五金,据我们抽样调查表明:有近20%的职工表示,企业没有为他们缴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有33%的职工表示企业未缴纳失业保险金;有40%的职工表示企业未缴纳工伤保险金。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虽然也为职工缴纳了五金,却是按当地的最低标准缴纳,职工为将来的生活、看病就医、养老等感到忧虑。

2、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滞后。随着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社区,而社会救助又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由于社区工作力量薄弱,工会组建滞后,不少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出现了断保不交费,改制难交费,退休自缴费的现象,使这部分人员享受不到社会保险。还有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企业不交“三金”或“五金”的情况既不反对,又不举报,漠然臵之。有的认为交纳社会保险金会影响眼前收入,不愿缴纳社保金。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落实不到位,给部分职工的保障带来一定的困难,也为今后的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3、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十分突出。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流动性大,工作不稳定,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多数是临时工、季节工、劳务派遣工、小时工、多集中在建筑、采掘、纺织、制造等条件艰苦、污染严重、收入较低的行业,从事苦、脏、累、险、重的工作,尽管自治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解决外来务工人员拖欠工资的问题,使这一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但拖欠工资的现象仍有发生,问卷表明:有13%的职工表示企业拖欠了工资。用工管理上不规范,很多企业不按《劳动法》的规定与进城6 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逃避法律责任和社会保障义务,有的随意延长劳动时间,剥夺法定的休息休假权利,生活生产条件恶劣,职业健康危害严重,缺乏基本的保障,在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培训、子女就学等方面存在着不平等。

4、企业普通职工的收入普遍较低。一些企业不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劳动力再生产的需求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弱化了劳动要素在分配中的作用,一些企业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任意压低职工工资,有的恶意套用最低工资标准,部分国有企业在雇用进城务工人员时,也只按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在实行计件工资时,将工作的定额标准定得很高,职工超时加班加点得到的报酬却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近年来,自治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经营者的工资几乎涨了十倍之多,而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缓慢或基本不涨工资。职工反映与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相比,陷入相对贫困的状态。调查问卷显示,收入在500—800元的职工占30%,收入在300—500元的占10%,收入300元以下的占2%(以上调查含奖金、补贴),合计收入800元以下的占42%,收入1000元以下的占抽样调查总人数的65〃7%。另据新疆统计年鉴2003年对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的统计为13255元/年,月平均工资1104〃6元,很显然,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较低。调查反映:职工对自己的收入水平评价的满意度不高,在5117份职工调查问卷中,对收入自我评价“一般”、“较差”、“很差”的则高达4003人,占总人数的78〃2%,人,职工认为家庭经济生活现状没有提高的21〃8%,有所下降的占9%。加之地区之间、7 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差别很大。由于一些国有企业负责人实行高额年薪,腐败现象造成的职务消费、灰色收入等,使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收入差距不断拉大,部分职工有严重的被剥夺感,心态失衡。

(三)、工会的维权机制建设在履行基本职责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1、民主管理、职代会制度建设呈弱化趋势。一是职工代表大会召开随意性大,不少企业从职代会召开的程序、内容和时间上,都不能完全按照规范要求去做,降低了职代会的严肃性和民主管理的参与性。二是一些即将改制的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职代会制度基本上流于形式,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改制方案、资产评估、减员分流、职工安臵、经济补偿、企业重要发展规划等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不能在会前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上会后未经认真审阅便进入举手表决程序,职工代表没有充分酝酿讨论的时间,不能公正表达职工的真实意愿。三是职代会制度落实不够。有的企业在职代会召开的报告审批环节上落实不够,上级工会检查指导不力,一些不规范的运作方式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制止。非公有制企业推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目前尚缺乏应有的法律依据,在制度推行中不能硬性要求,制度很难推进,使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被剥夺,民主权利受到严重侵犯。职工代表培训制度不落实,导致职工代表素质不高,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2、全面推行厂务公开难度较大。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着“对立论”、“替代论”、“无用论”、“无为论”的认识,有的领导把厂务公开与企业发展对立起来,怕厂务公开影响和限制自己的权力和经营指挥权而不愿接受群众的监督;有的企业8 行政领导认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健全,企业的重大事务可以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再搞厂务公开无实际意义;一些工会干部认为厂务公开是纪委和行政的工作,工会在此方面难有作为,对此不热心;一些困难企业和改制企业推行厂务公开工作有畏难情绪,觉得作用不大,工作主动性不强,自觉性不够;一些非公有制企业认为厂务公开没有法律依据,职工没有必要拥有对企业事务的知情权。二是在公开的内容和深度上不够。一些企业公开内容不真实、数据不准确,有的内容事前不公开、事后再公开或半公开;有的企业对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避重就轻、遮遮掩掩。三是公开的实效性不强。有的企业厂务公开工作滞留在成立机构、搞个专栏、发个文件等基础工作水平上,措施不具体,效果不明显,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一些企业的公开程序不够规范,公开的时间和形式随意性比较大,忽视公开的效果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3、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实效不够。集体合同重合同、轻履行,重签订、轻协商,重范本、轻特色的现象较为普遍。尽管集体合同大规模推行,却并没能形成集体谈判协商机制,有的企业以个人协商代替集体协商,遇到问题都是由工会主席凭个人关系去与行政有关部门进行交涉,而没有通过规范的平等协商程序去解决。不少职工对集体合同制度不关心、认为集体合同“不管用”。在征询职工“您认为集体合同与本人的切身利益”问题时,没有做选择、选择关系不大和不太了解的共占32.2%。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大,习惯于“候鸟式”的打工方式,只关心个人利益,不注重企业发展,在建立劳动关系的问题上以随意性取代合同的严肃性。大部分企业“集体合同”条款中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劳动标准与企业实际不符,照抄照搬现象严重,实 9 用性不强,作用受到影响。一些企业集体合同履约情况缺乏透明度,履约率大大低于签订率。

4、劳动合同制度建设尚待规范。不少职工的合同意识淡薄,除个人工资额度以外,对其它内容既不关心、也不了解,以致盲目签订,有的甚至连自己签了多少年合同都不知道。很多职工手里都没有合同副本,而由用人单位统一保管,职工不知或无法随时对照合同检查自己的权益。大部分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统一使用格式合同,要求职工只签名字,不签具体内容,合同签订期限没有照章办事,随意性比较大。劳动合同的短期化现象严重,职工就业很不稳定。调查表明:合同期三到九年的仅有7%,十年以上的有15%,近80%的职工签订的是三年以下合同。不少企业与新就业职工签订劳务合同而不签劳动合同。个别企业无视持股职工的个人财产权,在合同里明文规定“在岗在股、离岗离股”的政策,实行一年一次末位淘汰制度,每年有5%的职工会被淘汰下岗,被淘汰的职工所持股份无条件留在公司,归下一个上岗职工所有,自己不但丧失了劳动和收益权,而且丢掉了股权。

5、基层劳动争议处理与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弱化现象严重。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扩展,由劳动关系矛盾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大量增加,而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受到冲击,大批新建企业没有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组建率还比较低。一些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无所作为,形同虚设,发挥作用不大。职工问卷征询:认为本单位没有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没有做选择和选择不知道的合计49%。基层工会对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机构组建、开展工作和发挥作用指导不力,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形成合力抓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力度不够。

二、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一)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在一些地方落实不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对工人阶级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地位产生怀疑,没有从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认识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重要性,在贯彻“依靠方针”上说起来重要,实际上不重要,将“依靠方针”变为政治口号,在经济发展中往往重视资本的作用而忽视工人阶级的作用,往往强调投资环境,在招商引资、企业改革时不惜牺牲职工的切身利益,在宣传上过多地强调“精英”、“能人”作用,主流媒体对工人阶级、劳动模范的优秀品质、先进事迹和巨大作用宣传不够。改革中工人阶级内部分化加快,不同阶层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职业地位等方面都出现了差异,在总的利益前提下形成了不同的利益主体,经营者权力的强化,使普通职工的经济收益下降,民主权力得不到保障,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受到影响,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矛盾突出,在非公有制企业突出表现为资本和劳动的矛盾。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的阶级意识、主体意识下降。

(二)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工会法》、《劳动法》、《公司法》、《职代会条例》等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现实中落实不够。一是协调劳动关系相关法律的执法主体是政府,但部分地方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认识不到位,认为执行《劳动法》、《工会法》是工会的事,产生认识错位。劳动仲裁、司法审判、三方协调机制等调解劳动关系的机制作用发挥不到位,存在着主体缺位,代表性不强,运行机制不规范的问题。二是对法律的执行情况检查督促不够。执法部门和劳动监察部门的力量薄弱,对 11 协调劳动关系的执法检查的主动性不强,劳动执法的力度不够。三是职工群众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对法律和政策学习不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很弱,对违反法律和侵犯自己权利的情况,职工感到很无奈,不能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四是一些法律法规缺乏对损害职工合法权益和保护工会干部行使正当权利明确的可操作的制约条款。社会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权力干涉法律的现象时有发生,侵害职工劳动和保障权益的问题大量出现,屡禁不止,使国家的劳动法律显的苍白无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会工作的难度加大。传统的劳动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职工队伍的结构、数量、文化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劳动力的配臵方式由行政配臵转为市场配臵,职工就业的压力加大,由于我国人口多、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供大于求,在劳动关系的双方,劳动者实际是处于弱势的地位。职工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劳动关系矛盾由简单向复杂、由平稳向多发、由个别向群体发展,对工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依法维护的期望值提高,工会工作的挑战与压力增大。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工会工作内容、工作模式、组织体制和工作的运行机制等都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而目前工会组织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与职工队伍和企业的迅速发展变化不相适应;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能力和手段与党的要求和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工会工作的机制和活动方式与工会肩负的责任和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工会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相适应,工会依法维权的作用发挥不12 够。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第一、切实抓好“依靠方针”的贯彻落实

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我们党的最坚定、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要求,也是我党几代领导集体一贯坚持的指导方针。要实现我区翻两番的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就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中的主力军作用。一是要落实中央领导的要求,从政治安排上,经济权益上,舆论宣传上都要得到体现。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产生中,有工人阶级特别是一线工人代表,切实落实工人阶级能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的权利。二是宣传工作要注意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广播、电视、报纸要大力宣传工人阶级在推动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作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良好氛围。三是要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利益代表者工会组织的作用。加强与改善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调整好党与工会、政府与工会的关系,推动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落实,发挥好工会组织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第二、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开展工会工作

当前要根据劳动关系矛盾日趋复杂、突出的特点,加快劳动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等方面,加快有关法律的出台,形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的立法和政策制定工作。要支持工会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要切实加 13 强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平等协商等维权机制的建设,工会经过协商对话,努力实现企业与职工的互利双赢,共谋发展、共建和谐、共享改革成果的良好局面。要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制度,真正将“三方原则”落到实处。要发挥劳动法律监督的作用,各级人大和政府有关部门在进行地方劳动立法和出台相关政策时,应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性质、地位、职权、范围、程序、方法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的监督行为同样具有威慑力,真正起到依法制止用人单位违法侵权行为,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

第三、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上一篇:济南平阴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查报告下一篇:自考数学分析续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