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会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会(精选8篇)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会 篇1

人的肚子饿了需要吃饭,可人们往往忘了给大脑“吃饭”。学习,就是给大脑“吃饭”!主动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不断的成长,始终胜任自己的岗位,适应社会的变化。“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无论你在什么岗位,都需要坚持学习,从而提升自己。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学历代表过去,财力代表现在,学习能力代表将来”。把学习力放在最重要位置的人,将会成为最重要的人物。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体具有五个基本内涵。

一、喉舌观,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认为,在存在阶级的社会里,新闻媒体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总要做某个阶级、阶层、党派、集团的喉舌。而我们,就应该按照党和人民喉舌的要求进行新闻报道。

二、党性观,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新闻工作的党性是新闻事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在阶级社会中,新闻媒体总是有党性的。

三、真实观,我国十分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江泽民说:“新闻的真实性,就是要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坦率地指出新闻工作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因为我们新闻工作的阶级性和党性,同新闻的真实性是一致的。”

四、效益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这个基本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要始终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当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自觉服从社会效益。

五、自由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具有阶级性,新闻自由也具有阶级性。关于新闻自由,有些新闻媒体只是就现象来谈现象,有意或无意地回避新闻自由的阶级性、阶级本质,因而不可能对新闻自由有深刻认识和论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表现,世界是丰富、复杂的,因此,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善于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职责,也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前辈范长江曾经说过,作为新闻记者,要“不停地学习,既要博,又要精”。时代发展越快,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对学习的要求越紧迫。我认为,在现阶段,有两方面,我们的学习必须跟上:一是对新媒体传播手段的熟练掌握。二是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核心的内涵就是“新闻事业、媒体和新闻的生产、流通、消费是为无产阶级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它要求我们要永远保持人民群众在新闻宣传中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版面留给群众,把更多的镜头对准群众,把更多的话筒让给群众。新闻前辈穆青有一句名言:“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有思想,才有力量,才有主题,才有文章”,或许我们还可以再加上一句,“只有这样,才有表达”。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不仅仅是现阶段新闻工作者的任务,更应该成为终生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让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投身于鲜活的新闻实践,记录下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上的每一步。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会 篇2

从2011年8月开始, 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 即“走转改”之后, 传统媒体纷纷开设了“走转改”专版、专栏。例如《人民日报》的一线见闻、蹲点调研等;中央电视台的“走基层”等系列专题报道。2012年4月中国网络媒体也加入开展“走转改”的行列。“走转改”活动在传媒领域多层次, 多维度, 全方位地开展, 锻炼了新闻记者队伍, 赢得了社会的关注和人民的好评。“走转改”也逐渐由新闻传播领域扩展到了社会其他领域。它由新闻战线的一项活动演化为“走转改”精神并在社会中不断践行。“走转改”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热词”和“景观”。

一、走转改”的内涵与实质

把握“走转改”的科学内涵首先要追溯“走转改”思想的渊源。从延安整风运动、新闻战线“三贴近”到“走转改”, 整个发展过程一脉相承,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主线贯穿其中。“走转改”是对延安整风运动和新闻战线“三贴近”原则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要求。

“走转改”的内涵是什么呢?它是遵循新时代新闻传播科学规律, 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把握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向, 提高新闻队伍理论水平和能力素养的新闻传播实践活动。“走转改”活动的重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现实必然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学习贯彻胡锦涛“七一”讲话精神的重要战略举措。“走转改”的实质是尊重新闻传播规律, 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当然, “走转改”的科学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 会随着新闻传播的实践不断发展, 与时俱进。只有理解“走转改”的科学内涵和实质, 才能把“走转改”活动开展好, 才能将“走转改”精神贯彻落实到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中。

二、“走转改”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大陈力丹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后来党的主要领导人关于信息传播、宣传、新闻、文化、传播政策以及党组织内部思想交流等等的论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1) 重庆日报原副总编辑刘集贤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党的新闻工作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闻领域的集中体现,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在当今崭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 “走转改”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内涵、新体现、新发展和新要求。

(一) “走转改”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

“走转改”是对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整风精神的继承, 是对胡锦涛“三贴近”新闻思想的延续, 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新内涵和新要求。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以及《解放日报》改版实践的本质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当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要求是坚持实事求是。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特别是在新传播技术、手段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要与时俱进。于是2011年8月中宣部等部门提出了“走转改”。虽然时代不同了, 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仍然没有变。从延安整风运动、“三贴近原则”到“走转改”活动,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传播规律作为主线贯穿始终。“走转改”是对延安整风运动精神的延续和“三贴近”新闻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是落实新闻“三贴近”原则的具体要求, 是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传播力的重要路径。总之, “走转改”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要求。

(二) “走转改”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高扬人民性原则的最新实践

“走转改”就是要解决“我是谁, 为了谁, 依靠谁”的问题, 关键在于坚守党的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和人民性的原则。新华日报社社长许洪祥认为:只有走基层, 才能不脱离群众, 深入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 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 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 用人民群众的思路, 解决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 我们的报道、文章才能有底蕴、有风采、有力量、有看头, 才能体现群众意愿, 引起群众共鸣, 鼓舞群众斗志, 才真正具有生机和活力, “转”和“改”也才能落到实处。

“走转改”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高扬人民性原则的最新实践。脱离了基层, 离开了人民群众, 走转改是不可能成功。因此, 走基层要深入一线, 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同甘共苦, 要接地气, 要走到底, 要成为新闻工作者的一种工作常态。

(三) “走转改”与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的提升

“走转改”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集中体现, 也是对当今新闻工作者的新要求。“走转改”以锻炼队伍为重要着力点, 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队伍、怎样建设队伍”的问题。“走转改”需要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工作队伍。在“走转改”的实践中, 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新闻传播理念, 与时俱;发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不断提高培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水平, 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创新新闻传播方式。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认为:“‘走转改’让新闻工作者走进基层这个广阔天地, 提高素质, 增强本领, 对文化队伍建设、新闻人才的培养和新闻精品的涌现具有综合性的作用。中央电视台在‘走基层’报道中, 编辑记者的政治业务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 策划理念、管理方式、体制机制不断改进, 来自基层的鲜活报道不断涌现, 就是明显的例证。” (2) 在“走转改”活动中, 中央和地方都举办了大量的“走转改”经验或者理论研讨会, 通过总结经验, 解决问题, 从而提升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水平。

(四) “走转改”与“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纵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历程, “坚持新闻和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与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应该是一致的, 坚持党性原则需要建立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之上” (3) 的主线贯穿始终。胡锦涛在2008年6月人民日报社视察时指出:“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他把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和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相结合。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了“五个创新”的科学论断, 即“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他关于按照新闻传播办事的论断就是中国传媒领域的“科学发展观”。

从新闻业务的角度看, “走转改”牢牢地把握了新闻传播规律的几个关键性环节, 是新闻战线认真遵循和实践新闻规律, 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的重大举措。“走转改”, 是新闻传播规律的必然要求, 实质上就是“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同时“走转改”也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不断推进新闻传播实践和理论创新。例如在“十八大”的外宣工作中, 新华网将强化内容产品的社会化发行和跨平台推送, 利用具有即时传播特性的Twitter和Facebook海外主流社交网络平台上进行稿件推送, 以提升新华网在海外主流社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新华视点、@央视新闻等中央媒体微博, 对中央领导同志的调研持续刊发消息和照片, 备受舆论好评。微博报道就是新闻媒体在“走转改”中的创新之举。作为一种崭新的报道形式, 微博报道在打通不同舆论场、聚合正能量方面, 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在社交媒体勃兴的时代, 利用社会化新媒体, 是按照新闻传播的规律的进行新闻传播的一种创新。“开展走转改活动, 既是中央的部署, 也是报纸提高报道水平、办出特色、扩大社会影响力的内在需要;既是培养队伍、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 也是深化对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坚持和实践新闻传播规律、实现新闻本质回归的必由之路。” (4)

在“走转改”的实践中, 新闻战线提高了新闻理论水平, 而且也顺应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规律, 创新新闻报道方式, 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效果和舆论引导水平。例如2012年7月22日凌晨《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在新浪微博上线。肩负着打通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责任的《人民日报》法人微博在两年多的时间受到超过2456万粉丝的关注, 成为新浪微博中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微博。这被《凤凰周刊》邓飞誉为“中国新闻史标杆事件之一”。2014年6月12日以“做有品质的新闻”的全新《人民日报》IOS客户端、安卓客户端正式上线。目前《人民日报》拥有人民网、法人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移动新闻客户端、电子阅报栏、二维码、手机报等现代化的全媒体矩阵。

为了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趋势和规律, 2012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正式上线。2013年4月1日“央视新闻”微信正式上线。截至2013年6月底, “央视新闻”的微博、微信、客户端三个平台受众总量近2000万。目前仅@央视新闻微博的粉丝超过2274万。央视正在建设数字化、移动化、社会化的多终端、全媒体、全覆盖的立体化的现代传播体系。目前《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以及新闻记者纷纷开通微博、组建微博矩阵, 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来进行新闻传播, 在互联网上设置议程来引导新媒体舆论。这些都是新闻媒体顺应移动互联网和关系传播的双重发展趋势, 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新闻传播渠道的创新之举。这些数字化的传播渠道也是“走转改”的新闻信息宣传和传播的新渠道。这些是新闻媒体在“走转改”实践中的探索和创新之举, 是与时俱进的产物, 是值得赞扬和肯定的。

结语

“走转改”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就是“坚持新闻和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与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应该是一致的, 坚持党性原则需要建立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之上。”即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走转改”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互促互构”的关系。坚持开展“走转改”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三位一体”的“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常态;是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内涵、新发展和新要求。

注释

11 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2-3.

22 胡占凡.政引风霜成物色语回天地到阳和——中央电视台“走转改”一周年总结与思考,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J].2012, (8) .

33 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5.

报刊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篇3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党报;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一、对新闻的认识

(一)变动产生新闻。

我们的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一般采用陆定一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是我们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没有新闻价值的,不可能都报道。那么什么是新闻?马克思说变动产生新闻,循环往复的事实是没有新闻价值的,只有变动的打破常规的事实才有新闻价值。

(二)新闻有层次变化。

马克思提到新闻有旺季有淡季,可是媒体得天天出版新闻,这样就造成一种新的现象,报纸的头版头条有时候知识一些新闻价值不高的新闻。有时候重大新闻产生时,相对次要的新闻连版面都排不上。当时十九世纪的欧洲大陆发生了一系列的革命,就出现了《泰晤士报》这样一份好报纸,经常可以报道一些重大新闻。如果没有这些重大新闻《泰晤士报》就很勉强了。马克思说过一段话,如果没有法国大革命德国的起义意大利暴动匈牙利的战争,没有法国的枪杀奥地利的绞刑,《泰晤士报》只好靠每天每天斯密斯费尔德市场的劣等货色,伦敦的煤烟泥泞的道路粗暴的马车夫泰晤士河上的六座桥梁市区内的粗鄙感染鼠疫的墓地铁路上的灾祸肮脏的泥水伦敦商场上的假秤等等有趣的新闻勉强度日。

(三)新闻时效性。

做新闻不能没有实效。举马克思的一段话,这段话是马克思在1842年10月15号,当主编的第一天写的第一篇文章第179号社论里说的一段话,比较了当时的哲学和报纸的区别。他说哲学就是坐在沙发里想一些比较奇怪的问题,报纸就是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这就是报纸的一般性质。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我们写东西一定要对历史负责,哪怕晚了也要老老实实写上几月几号。

(四)新闻真实。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传播的规律核心是一致的。新闻传播的本质属性揭示了新闻事实是客观的,而新闻报道是主观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根据事实描写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这两点在实践中应该是辩证统一的。新闻学作为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综合学科,它的发展与新闻从业者在工作实践中的经验积累是息息相关的。作为人的本性,其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带有自己的主观倾向思考问题,而新闻强调的是客观真实,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在采写过程中要秉承新闻的客观性,如实的报道事实真相。所以,只有新闻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恪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其指导下如实报道事实真相,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才会获得广大受众的认可。

(五)“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

我们在学习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时候老是说,经济性党派性是报纸的基本性质。但是我们忽略了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这是从人的角度来说的,人区别于动物,需要精神,而报纸提供精神。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过这样的话,当时报纸不是工人报纸,而是当时的便士报。在今天的和平时代,报纸给老百姓提供生活资料还是很重要的。

二、党报思想

“黨刊的任务是什么呢?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驳斥和推翻敌对党的妄想和论断。”这段话是《恩格斯全集》里面的,前后被很多人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党报思想主要内容时,就党报党刊要成为党内批评的强大武器,敢于开展新闻批评问题做过系统的阐释。这一问题不免与时下备受关注的言论自由问题有着联系。言论自由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利。而有权利就会有义务与之相对应,公民既然享有出版、言论的自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理应遵守国家在赋予我们权利的同时,履行义务。某些不利于国家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言论被禁止发表,人民大众绝对拥护。已故的我国学术大家季羡林曾经说过,“歌颂我们的国家是爱国,对我们的国家不满也是爱国。”认识到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学识,恰当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于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机关报的工作原则,其实就是两条。第一条是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编辑部、出版社都要遵循“党的精神”。第二点是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有责任监督党报的原则立场。党的精神主要指党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章程决议。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党的领导机构和党报编辑部都会犯错误,因而都要遵循一个共同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党的精神。在这种条件下还有一个问题,党的中央机构和报纸编辑部是什么关系?按照当时的党章规定,中央执行委员会有责任监督党报的原则立场。监督,而不是领导;原则立场,而不是事无巨细都要汇报。

三、结论

综上所述,无产阶级报刊必须坚持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思想,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报刊性质,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斗争的堡垒和政治阵地。这既是无产阶级报刊健康稳步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当代新闻事业的基本遵循。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景是光明的。虽说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在发展道路中遇到种种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赋予其时代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运用到新闻传播事业的实际工作中。那么,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会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永青.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价值,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0

[2]彭菊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多级命题及其理论体系,新闻记者,2004

[3]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心得体会 篇4

前几天,参加了全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暨新闻网站管理人员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学说以及对我们所从事新闻宣传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和指导性,我有了很深的感悟,学到了很多。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新闻传播基本问题的看法、明白了“七条底线”、“八个带头”、“六个目标”等基本的新闻网站舆论导向和基本概念,明白了新闻网站管理制度和措施,明白了网络编辑必须具备的四种意识以及媒体融合给网站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而这些知识都是推动我更好做好新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和体现。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忠于党和人民,关键在于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是在报道中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工作一旦脱离党的领导,就如同火车偏离铁轨,是颠覆性灾难。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切都要以全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的读者喜闻乐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表现,世界是丰富、复杂的,因此,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善于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职责,也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时代发展越快,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对学习的要求越紧迫。我认为,在现阶段,有两方面,我们的学习必须跟上:一是对新媒体传播手段的熟练掌握。二是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不仅仅是现阶段新闻工作者的任务,更应该成为终生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会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投身于鲜活的新闻实践,记录下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路途上的每一步。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心得2 篇5

培训第二讲,雷总就中新社的具体战略地位及海外华文媒体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思考第二问,我们是谁?我们要做什么?

首先雷总就华文媒体的国际舆论角色进行了分析,以“平衡国际舆论的前沿、维护民族利益的阵地、沟通海外社会的桥梁、爱国与革命两大传统”基本概括了华文媒体扮演的角色与肩负的使命。把世界华文媒体划分为大陆、港澳、台湾、海外华文媒体媒体四大块,大陆媒体被喻为庞大的母体、港澳媒体为自由的开放、台湾媒体为尖锐的深度、海外华文媒体为艰难的中庸,准确生动。

具体介绍中新社,“人文立社、民族立场、共同价值、和谐包容、国家统一”为中新社总体的角色概括。雷总是这样分析中新社的战略定位的:海外华文媒体的服务商。突出服务功能同时,在市场化时代背景下加强自我造血能力。战略发展部是海外中心的一部分,海外中心是中新社的一部分,认清中新社在外宣工作中的位置与任务,把握好“皮与毛”的关系,这是我们日后工作中的主要依据。

祝宁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会 篇6

方法的创新

2017年11月3日至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新闻学组主办、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第十届(2017)中国新闻学年会在重庆成功举办,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新闻与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200余人与会,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围绕“使命与担当:保卫、创新、发展中国新闻学”的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共谋我国新闻学学科发展与创新,共商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建设之路。年会的四个研讨议题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参与研讨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需要模式与方法的创新。

中国论文网 /7/view-13024060.htm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保卫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的社会主义新闻学,西方新闻学是以自由主义理论为基础形成的资产阶级新闻学,中国新闻学同西方新闻学有一定的�系,但却存在本质区别。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基本内涵是强调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同时强调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媒业与新闻学的发展,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罗以澄教授在谈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科建设时指出,必须处理好中国特色与国际对话的关系。中国特色新闻学科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的,对人类新闻活动、规律、生态、发展以及新闻人才的培养等问题作出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前瞻性的中国解读、中国见解和中国方案。这一点在新闻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传承好,并且能够做到敢为人先,积极打造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新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吴廷俊教授提出,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学,必须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理解与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全世界发展共产主义新闻事业的法宝,毛泽东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国际共产主义新闻事业的贡献,这两者是夯实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思想的基础。同时,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

新闻思想,对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也有极大的意义。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柏铨教授对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理论新闻学是中国当代新闻学的一个分支,要构建的中国当代新闻学的理论成分中,既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新闻的思想点),又要有西方和中国的新闻学者和业界人士的理论贡献。其中,党性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等理论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特殊层面。

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齐爱军教授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要有贡献于世界新闻学的理论自信。要达到这一点,必须重新梳理核心观点、核心概念,建立起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以往的研究是线性、单向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那么,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为基本支点,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建构的路径与模式,则是未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点。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模式创新

丁柏铨教授用六个字总结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观点,即老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讲对、讲顺、讲透”。“讲对”就是要坚持党性原则,强调在当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指导意义;“讲顺”就是老师讲课要做到通顺、令人信服,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如“新闻自由”,应该历史地辩证地去讲解;“讲透”就是要做到讲解透彻,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有底气,要通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来纠正一些学生对党的宣传等问题的错误看法。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蒋晓丽教授在丁柏铨教授的观点上又补充了一点“讲实”。她提到了四川大学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上的实践探

索――“重走范长江之路”这一活动。活动以“新闻扶贫”的形式带领学生到贫困地区进行采访,让学生可以体会到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不畏艰辛、勇于实践、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蒋教授认为,当下的新闻教育要让学生“走出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教授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做了发言。他认为,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而言,有三个问题要处理好,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理论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已有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最新成果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该包括国情教育和实践教育内容;就形式而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至少要有三种形式,即课堂讲述、实践体验和案例教学。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肖燕雄教授分享了湖南师范大学开设马列新闻学课程的经验。他说,“真做、真信、真学、真用”是开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最光荣的地方。他认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教育,首先,授课老师要深度阅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著作,包括对最新成果的研读;其次,要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思想和我国国情的现实结合起来去理解;再次,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投入到实践中去,用案列教学的方法,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方法运用到新闻实践中。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蔡斐副教授用“一个灵魂、二任院长、三个重点、四个对接”总结了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取得的成果。他谈道,学院在20多年的发展中,一直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学院组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团队,开设了经典新闻传播论著导论、新闻阅评等相应课程,汇编了习近平新闻舆论讲话、近10年中国社会思潮反思等读本,实行开放式教

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取得持续成效。下一步,学院将以对接时代、对接业界、对接科研、对接学生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朱清河教授就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展开论述,他认为当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应解决好“为什么中国化”“谁来中国化”“以什么方式中国化”“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四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上,应通过马克思主义认识马克思主义,以一种理论加实践的方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自由。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郝雨教授谈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身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需制定一个目标,寻找有效入口进而达到一个落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构成非常丰富,我们可以提炼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某一种针对当下时代思想的核心观,比如在当前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的树立是迫切的,应落实到每一个新

闻人身上。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方法及探索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汪振军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应倡导“回到马克思”,通过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原著,学会用“客观、全面、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应树立“问题意识、人文情怀、批判精神、现实关怀”的理念,高度重视“案例教学”“文本分析”“调查研究”三种实践方法。只有将理念与实践交叉融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才能给学生带来学以致用的成效。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齐辉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一课程是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交相互动的课程。中国新闻史教学可以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供历史线索和丰富素材。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新闻史课程相互关联,有着天然且密切的联系。两门课程应相辅相成,互补短板。这一

点可以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

朱清河教授就延安新闻学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的实践活动与理论探索,是中国新闻传播研究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可贵宝藏。相关研究既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传统,立足于中国文化,同时要注意去革命化和过于革命化的现象。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王智丽博士对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做了实证研究。她认为,在互联网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知度较高,主流媒体具有较高公信力,仍然是新闻舆论的重要引导者。因此,应当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和�鞑ツ扇胝�治社会化的框架,并按照意识形态传播和政治社会化的规律,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导航。

重庆文理学院雷璐荣副教授对习近平新闻观的语言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用语言力展现新闻思想传播力 的问题。她谈道,习近平新闻观具有其独特的表达风格:政治话语与形象修辞的结合、理论术语与民间俗语的结合、历史名言与时尚潮言的结合、事实话语与情感话语的结合。总书记在传媒变革时期的独立见解,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新闻观体系,同时他的语言表达融合多种话语类型、语言元素,从侧面印证了媒体主张,成为习近平新闻观的一项内涵补充。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谢建东从内涵、意义、背景三方面,论述了“习式外交”与媒体传播的关系。他认为总书记就任以来,高度重视媒体舆论的发挥,利用国内外传播平台,更加自信地展现中国形象。其中,突出传播的主动性是未来媒体传播需要加强的方向。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孙菲在发言中论述了自己的思考。一是授课内容要体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二是要关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三是要厘清马

克思主义新闻观与马克思主义、新闻实践、政治体制、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关系,四是可以借助以媒体从业者的视角讲案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学者的视角讲方法、以媒体管理者的视角讲政治等方式推动教学活动。

郑保卫教授在高峰对话环节做了评议。他认为,现在是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最好的历史时期,因为以往的其他领导没有像总书记这么重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所以在这个历史节点上,一定要好好提高自己,教好这门课,让我们中国的新闻学教学科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贡献一份力量。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治中副教授、《新闻记者》主编刘鹏分别对小组研讨做了点评。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会 篇7

一、经典理论的价值传承

回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建与发展, 其与马克思主义发展一脉相承。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科学社会主义的早期活动、第一国际 (1864-1876) 的活动以及第二国际 (1889-1914) 前期的活动, 是与他们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一时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及其战友开展了大量新闻工作, 阐发了丰富的新闻思想, 如“世界交往”、“用时间消灭空间的‘交往革命’”, 以及对未来信息社会的预见、对报刊内在规律、新闻政策、党报建设的理论思考等, 这些都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的坚实基础与理论源泉。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1918年改名俄国共产党 (布尔什维克) ) 的领导人列宁, 还有早期普列汉诺夫等人, 在沙皇俄国极端专制的特殊环境中,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基本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新闻观方面, 也在中国革命的事迹斗争中创造了一套适应中国革命根据地环境的党报理论, 如“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新闻业的“反映论”、“人民的言论自由”、“新闻真实”、新闻传播的“免疫论”等等。当然, 在中国共产党掌握全国政权以后, 由于缺乏经验, 在新闻思想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错误观点[1]。整体而论, 毛泽东的新闻观、舆论观和宣传观,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新闻观影响了中国半个世纪的新闻传播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提出了一系列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原则。江泽民继承并进一步阐发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新闻观, 提出了“四以”方针等重要论述。胡锦涛在网络时代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主义新闻观, 他是历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中第一个谈到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 提出了“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外宣舆论力量”、“改革会议和领导通知活动的新闻报道”、“自主创新地发展信息产业”等重要论述。

2013年, 站在“中国梦”的新起点上,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形成不久就以大力度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高度强调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于8月19日至20日在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 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2]。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的全局高度, 深刻阐述了新闻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

二、核心问题的观点争鸣

我国奉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坚持新闻和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 坚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这种新闻观与西方资本主义新闻观之间存在着本质差异。随着国内舆论环境日益开放, 社会意识形态日趋多元化, 少部分人热衷宣扬西方宪政民主、宣扬“普世价值”、追捧“新自由主义”, 追捧“独立媒体”、“新闻自由”, 并据此大肆批评国内新闻制度、媒体体制。那么, 究竟如何看待新闻的一般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间的关系?究竟如何评判“独立媒体”优于“党管媒体”的观点?究竟如何比较西方新闻自由度与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度的差异?要回应这些争鸣最踊跃、交锋最激烈的问题, 恐怕一言难尽, 不妨先看两个典型事件, 再听分解。

2013年8月19日《人民日报》版面

第一个事件是“占领华尔街”抗议运动。这场抗议运动始于2011年9月17日, 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 试图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政治诉求十分明确, 即改变美国不公平、不合理的政治经济制度。10月、11月其间, 抵抗运动持续发酵, 波及到上千美国城市, 可谓一场席卷全美的群众性社会运动风暴。但不可思议的是, 在这场“99%反抗1%”的群众运动中, 美国主流媒体一反常态, 集体“失声”, 表现出一种无动于衷的冷漠、视若无睹的消极, 既没有及时报道, 更没有大肆炒作, 甚至与一些政客一道指斥抗议民众为“刁民”、“暴徒”、“乌合之众”[3]。对比美国主流媒体对待国外类似事件时所持的“嗜血”亢奋状态, 让人唏嘘。

第二个事件是“棱镜门”风波。2013年6月, 美国前中情局 (CIA) 职员爱德华·斯诺顿通过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爆出两份绝密资料, 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 (NSA) 一项代号为“棱镜” (PRISM) 的绝密级电子监听计划。

上述两个事件揭了美国媒体制度的短, “独立媒体”、“新闻自由”失效了。所谓“独立媒体”与“新闻自由”, 是西方资本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念, 也是西方社会用于自我标榜与攻击他国新闻制度的利器。“独立媒体”是西方资本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念之一, “独立媒体”是指在财政、经费、所有权上独立于政府和政党的私人媒体。西方新闻观认为, 只有独立媒体才能免受政府和党派控制, 才能保持“政治中立”, 成为“社会公器”。从外界看来, 西方媒体可以“独立”地监督政府、批评官员, 甚至促成政府更迭、总统下台, 新闻媒体被尊为“第四权力”, 担当着社会监督与制衡的重要角色。然而赤裸裸的事实却是, “独立媒体”虽然在财政、经费、所有权方面可以独立于政府和政党, 却被极少数大家族、大企业、大财团所掌控, 它根本无法独立于资本、独立于金钱。当触及了这些掌控着“独立媒体”的垄断资本集团核心利益时, 媒体就是这“1%”的喉舌和工具, 并且不惜为此漠视和损害“99%”的利益。说到底, “独立媒体”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守护者”, 它代表的是“1%”阶层的利益, 而非“99%”普通民众的根本利益, 这才是所谓“独立媒体”的底层真相。

而“棱镜门”不仅涉及美国本土及外国公民, 而且涉及多家互联网企业, 其监控范围与监控深度都令人哗然。它就像一记响亮耳光, 狠狠地抽在了西方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脸上。一边标榜新闻自由, 一边对国内公民及国际人士实施广泛监控, 这实在是对新闻自由的极大讽刺。它不禁让人联想起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 (GeorgeOrw ell) 在《一九八四》中描摹的那个高度集权的“零隐私”世界。更让人担心的是, 美国政府从未停止过类似计划, 甚至投巨资开展国防、信息安全等领域大数据项目, 其中对自由的侵犯风险不容小觑。

无论是“占领华尔街”抗议运动, 还是“棱镜门”事件, 都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新闻观的真实面目, 无论如何标榜新闻自由, 都不可触碰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政治红线。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任何社会的新闻传播与新闻事业无不受到这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的影响和制约, 这是新闻的意识形态属性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立场, 高度强调新闻的党性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新闻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这是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与根本制度的必然要求。当代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出口国, 经济增长率名列全球前茅。尽管如此, 中国依然面临着很多难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尖锐,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社会矛盾增多等。近年来, 急剧社会变革和转型所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 舆论一旦失控, 后果不堪设想。这才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这才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实土壤。所谓新闻媒体自由度的差异, 并非新闻理念、新闻体制所致, 而在于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所面临的问题[4]存在显著不同。

总之, 从本质上看, 新闻观是世界观在新闻活动方面的体现, 它是对新闻现象、新闻活动等的性质、地位、作用、意义、衡量标准、价值实现途径等问题的总体看法与根本观点。不同国家、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基础, 孕育不同的新闻业与新闻观。讨论新闻观的问题, 不可脱离实际搞空谈、不可盲信西方新闻观, 必须要秉持理性务实的态度、看清国际发展的潮流、认清中外社会的差异, 这样才能阐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义。

三、形势变化与践行要求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 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在“中国梦”的新起点上,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形成不久就大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紧抓新闻宣传思想工作。这一举措背后, 体现了对当今世界传播格局变化的精准洞察与本质把握。

从国际环境来看, 长期以来, 西方国家及其媒体依仗其经济科技等优势, 一直垄断着国际传播, 形成了国际舆论的话语霸权。国际局势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并没有改变, 企图在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与此同时, 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下, 世界传媒格局正在发生规模和程度空前的大变革。“大数据”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正在成为继边防、海防、空防之后第四个大国博弈的战略空间。长远来看, 掌握先进传播技术、争夺国际舆论话语权、改变国际舆论“西强我弱”态势, 将是我国新闻战线对外宣传的长期任务与工作重点所在。

从国内环境来看, 近年来舆论传播渠道日益多样, 社会舆论传播多层次、多元化态势有增无减。其中, 互联网不仅成为了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意、畅通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 同时也是当前阶段舆论斗争名副其实的主战场。更值得注意的趋势是, 2012年以来, 移动互联网发展大获提速, 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业务的成长势如破竹, 新媒体在舆情事件、舆论监督等领域中发挥了惊人的能量。重视新媒体发展、掌握新媒体技术、提升新媒体宣传水平、引导新媒体舆论建设、加强新媒体队伍建设等, 已经成为当下新闻宣传刻不容缓的工作重点所在。

因此, 面对国际国内风云变化, 新闻战线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 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新形势下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要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性, 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加强意识形态的引导和管理, 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稳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推动文化走出去、提高文化软实力, 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5]。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新闻战线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开创新局面、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力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 中国人民出版社, 2011年1月第1版, 第5页。

[2]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新华网, 2013年08月20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

[3]郭纪, 从“占领华尔街”运动透视西方“独立媒体”, 求是理论网, 2011年12月16日, http://www.qstheory.cn/dd/2011/dlmt/201112/t20111215_129877.htm

[4]李宝善, 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求是理论网, 2013年08月16日,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3/201316/201308/t20130813_259118.htm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会 篇8

关键词: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继承;发展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实现了良好的发展,并已经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进程,在全球化趋势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我国党的建设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新闻媒体的舆论正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对我国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促进我国媒体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概述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以及传播活动的意见与看法,这是革命、建设以及改革时期,马克思主义政党形成并发展的。这一新闻观的主要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新闻工作性质、规律等的认识与观点,是新闻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观念的总体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要有5方面的内涵,党性观、喉舌观、效益观、自由观、真实观。

党性观集中表现为阶级性,新闻工作的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党性观就是在新闻报道中,政治思想要与党中央相统一,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新闻媒体的宣传内容要与党的政策方针相统一,并积极的宣传党的主张。新闻工作人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中实事求是。

喉舌观,就是在阶级社会中,新闻媒体的新闻传播需要作为阶级、党派等的喉舌,无产阶级及政党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将不同阶级中新闻媒体的喉舌作用充分表示出来,承认新闻传播的阶级性,能够根据党以及人民的喉舌需要进行新闻报道。

效益观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社会效益是各部门工作的准确,新闻工作中,应积极宣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

自由观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不存在绝对的自由,新闻也不存在绝对的自由,我国的新闻必须要加强自律与监管,不仅保证了我国新闻的自由,也是舆论作用得到有效地宣传。

真实观是新闻宣传的前提和保证,在新闻宣传中,每个事件都应是真实、准确的,能够从事物的本质了解事件的真相,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方面进行新闻媒体宣传,具有一定的新闻立场。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已经实现了良好的发展,并且取得了显著地成就,近年来,我国的新闻媒体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也逐渐加大,人们与新闻媒体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加强,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进步。当前,新闻行业的逐渐发展,也实现了网络数字化的发展,新闻媒体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实现数字化的媒体发展。网络时代使得传统的报纸、广播等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寻求机遇,才能够实现新闻事业的快速进步。新时期我国的无产阶级新闻行业已经实现了网络技术的全面革新,实现了网络数字化的发展,在给人们提供更加全面、快捷的信息的同时,也证明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十分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的理论对于促进实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实践性的不仅是对实践的总结,还是对实践成果的思考与引导。新时期,我国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需要积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形成满足时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指导新闻事业实现良好的发展。

网络媒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使人们随时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满足自己的实际需要。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成为新闻传播中的主人。

我国的主流新闻媒体自始至终都在党的领导下,报刊的头版、广播电视的黄金时段都是对我国的国家大事进行宣传报道,这说明,我国的无产阶级新闻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的网络媒体的出现,虽然加强了人们之间信息交流,但是也使我国传统的意识形态受到一定的冲击。网络信息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良的、消极的信息,一些不法之徒也利用网络的优势散播虚假信息,使我国的网络监管受到极大的挑战。此外,近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现象逐渐凸显,不良的网络信息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积极推出有效地网络监管机制,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现我国新闻事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三、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与发展

1.积极发挥新闻传播的正面作用。在我国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中,必须坚持党性原则,使新闻事业能够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出,党的重要政治阵地以及思想武器就是无产阶级的新闻媒体,因此应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党的思想,同时积极收集民众的意见,使党与人民之间的距离更近,构建沟通的桥梁。网络媒体在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在新闻播报、宣传中坚持党性原则,使网络媒体中出现的不实信息,偏激、低俗的言论得以顺利的解决。

2.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活动。科学的理论如果无人过问就不会对实践产生积极的作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实现良好的发展,就应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工作,促进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实现良好的发展。

要加强对无产阶级新闻工作人员的教育,根据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实事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好极不。在网络数字化的背景下,各级媒体应提高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工作的重视,明确学习的意义以及目的,要根据各地媒体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教育措施促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工作的顺利落实与开展,积极学习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案例,建立网络媒体协会,相关监督,实现媒体的自我评价,树立全新的行业发展风气,对于新闻宣传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的研究,并利用典型的负面案例警醒新闻工作人员。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实现一线新闻工作人员的交流与学习,促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与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让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能够有效地避免虚拟社会的负面影响,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活动,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教育,使青少年能够提高辨别网络虚假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强化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同时全面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动态,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对于国家方针的想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主人翁意识。

3.努力实现网络与国家法制发展相结合。当前,我国的网络暴力以及犯罪现象逐渐凸显,对社会的团结与稳定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网络数字化的发展,在工作中,应努力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积极促进我国新闻媒体的健康发展,同时也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法治社会的建立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网络媒体不同于传统的新闻媒体,由于网络媒体的相关法律缺失,使得网络媒体中的不良信息肆意影响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我国应积极出台相关的完善网络安全的法律制度,将虚拟网络纳入到社会管理中,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法律法规,实现网络管理的长效机制,能够把握住主流的舆论导向,使网络媒体的法律更加公开、透明,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努力实现网络法制化,并促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可知,法律法规在对网络媒体进行规范的同时,由于其自身具有双向互动的特点,能够使法律法律规更加完善。网络媒体的发展与国家的法制建设是相互促进的,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发展目标。

四、结语

新时期,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现了良好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积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并以此指导我国的新闻事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楠.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路径探析[J].新闻战线,2015,09:107-108.

[2]周新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J].理论建设,2014,01:81-84.

[3]周新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与时代意义[J].理论研究,2014,02:53-57.

[4]于黎冰.现代传媒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J].世纪桥,2014,07:57-58.

[5]许正林,李芸.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当代维度与未来取向[J].现代视听,2011,04:6-15.

[6]陳建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西方新闻理念的根本区别[J].社会主义研究,2011,03:6-11.

上一篇: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工作意见下一篇:保险从业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