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分类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分类(通用9篇)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分类 篇1

1.工程质量事故概念

(1)质量不合格 根据我国GB/T 1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规定,凡工程产品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就称之为质量不合格;而没有满足某个预期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包括安全性方而)要求,称为质量缺陷。

(2)质量问题 凡是工程质量不合格,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处理,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低于5000元的称为质量问题。

(3)质量事故 建设部关于《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有关问题的说明[1990年4月4日(90)建建工字第55号]文件指出:直接经济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的称为质量事故。2.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

由于工程质量事故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所以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有多种方法,但一般可按以下条件进行分类:(1)按事故造成损失严重程度划分

1)一般质量事故指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或影响使用功能或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质量缺陷的。

2)严重质量事故指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含50000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或严重影响使用功能或工程结构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或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3)重大质量事故指工程倒塌或报废;或由于质量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重伤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4)特别重大事故凡具备国务院发布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所列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及其以上,或其他性质特别严重的情况之一均属特别重大事故。

(2)按事故责任分类

1)指导责任事故指由于在工程实施指导或领导失误而造成的质量事故。例如,由于工程负责人片面追求施工进度,放松或不按质量标准进行控制和检验,降低施工质量标准等。

2)操作责任事故指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实施操作者不按规程和标准实施操作,而造成的质量事故。例如,浇筑混凝土时随意加水;混凝土拌合物产生离析现象仍浇筑入模等。(3)按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分类

1)技术原因引发的质量事故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中由于设计、施工作技术上的失误而造成的质量事故。例如,结构设计计算错误;地质情况估计错误;采用了不适宜的施工方法或施工工艺等。2)管理原因引发的质量事故是指管理上的不完善或失误引发的质量事故。例如,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的质量体系不完善;检验制度不严密;质量控制不严格;质量管理措施落实不力;检测仪器设备管理不善而失准;进料检验不严等原因引起的质量问题。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分类 篇2

类型一:总量不变,就是做完一项工程,由几个单位同时合作,问多长时间可以完成这项工程。

这种类型的题,一般会给出几个单位单独工作的时间,用工作总量除以几个单位的效率和(效率为时间分之一),即可求出这几个单位合作完成此项工程需要的时间。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0小时,乙单独做需要15小时,丙单独做需要20小时,三组合作需要几小时?

分析:根据类型一的特征可知,所求三组合作完成此项工程所需要的时间为工作总量除以三个小组的效率和。此处,可以把单位“1”看作工作总量,三个小组的效率和为,故而所求时间为:。

类型二:总量变了,不是完成整个工程,只是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几人合作,问多长时间能够完成这项工程。

这类题型的关键是工作总量为要完成的部分,所求时间依旧为工作总量除以几个单位的效率和(效率为时间分之一)。

例如,拉运一堆煤的,甲车单独拉运需要8天,乙车单独拉运需要12天,两车同时拉运需要几天?

分析:根据类型二的特征可知,所求时间为工作总量除以甲乙两车的效率之和。而工作总量为要完成的部分,即整个工程单位“1”的,甲乙两车的效率之和为,故而所求时间为:。

类型三:总量变了,一项工程,先有一部分人去做,剩下的由另一部分人去做,问做完剩下的部分需要多长时间。

这类题型的关键是总量为剩下的部分,所以计算时先要找出剩下的部分,即从工作总量里减去做完的部分(已做部分的计算方法是:一人做,用一人的效率×所做时间;几人做,用几人的效率和×所做时间),就是剩下的部分,然后除以其他人所做的效率或者效率和。

例如,一项工作,张三单独做需要10小时,李四单独做需要20小时,王五单独做需要30小时,张三和王五合作2小时后,剩下的由李四做,几小时完成任务?

分析:根据类型三的特征可知,所求时间为剩余的工作总量除以李四的工作效率。剩余的工作总量为整个工程单位“1”减去张三和王五2个小时做完的部分,即剩余的工作总量为,故所求的时间为:。

类型四:总量不变,告诉了效率和以及其中一人或几人的效率,要求计算另一人的工作时间。

这类题型的关键是要计算效率差(一人做,效率和减去一人的效率;几人做,效率和减去几人的效率和),即求出另一个人的效率,故所求时间为工作总量除以效率差。

例如,一项工程两人合作需要10小时,甲单独做需要20小时,问乙单独做需要多少小时?

分析:根据类型四的特征可知,关键要求出效率差,即求出乙的效率,甲乙两人合作的总效率减去甲的效率,即,故所求时间为:。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问题解析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问题;措施

一、当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

通过不断的工程实践认为,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但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忽视工程材料的质量。材料作为建筑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把控是关键。但在工程施工中,选择某些特定企业的建筑材料,忽视对材料质量的检测,从而为工程建筑质量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如保温材料不合格,水泥硬度不够等。第二,忽视对专业施工队伍专业性的要求。当前,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很多工程都采用外包的形式,将整个工程分为若干个小的工程,再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将工程外包给施工队伍。但在实际的转包过程中,没有对施工单位或队伍进行严格的筛选,从而给施工质量带来很大的问题。第三,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施工中要注意对周边环境的维护。第四,质量检测方法不规范。在建筑施工中,一方面需要追求施工进度; 另一方面,也需要把握施工质量。如何处理速度和质量之间存在的矛盾问题,通常是施工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但很多的建筑企业在施工中一味的抓速度,而忽视对质量的控制。第五,对检测样品的选择不符合取样要求。很多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和部门在检测中没有按照规定取样,如将水泥和涂料混合,这样很容易导致检测质量不准确。

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针对当前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首要点还是必须认识到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因为,加强其重要性的认识,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第一,可有效的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工程质量的检测,可以让建筑企业对工程质量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由此,可以有效的敦促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质量的检测,提高整体的施工质量。第二,可为工程提供更加准确的建筑数据。对建筑工程来讲,充分认识到建筑质量的重要性所采集到的建筑数据要比未认识到重要性的情况下要详细很多。而对于施工来讲,要想在施工质量方面有所突破,就必须具有详细的数据域标准对施工进行衡量。而通过工程质量检测,可有效的获取相关的施工数据,从而为工程項目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第三,借助工程质量检测,可有效的保证施工器材与材料质量。对建筑工程来讲,施工质量的好坏最为关键因素还是必须在器材的精确性与材料的质量方面下功夫。因此,通过工程质量的检测,可有效的检测各项材料和器材的质量,以此保障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和器材的安全,从而预防因为材料和器材质量问题给施工带来隐患。一旦质量检测人员发现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就应立即告诉施工单位整改拆除重建。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建筑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出现,保障质检项目的安全。

三、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要点

1.重视工程质量检测。对建筑行业来说,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首先还是要从管理入手,那就是充分重视工程质量检测。对工程管理来讲,只有转变对传统工程质量检测的认识,看到质量检测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将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此,笔者以为需要从以下两点入手: 第一,针对工程建设当中存在的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首先制定相关的指导意见,并进一步的将这些意见进行提炼,并将其细化,从而作为整个行业建筑质量检测的标准,推动和督促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第二,在制定上述科学规定的基础上,还必须加强对质量检测重要性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在工作中不断的灌输安全质量的观念,从而转变对建筑行业传统管理思维的认识,并通过规章和思想的双转变,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落实到建设中。

2.加强施工企业各方的沟通与协调。建筑施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施工企业、开发商、监理单位、投资单位、供应商等。针对这么多的利益方,就必须加强对各个单位和企业的协调,让各个部门和单位都能够快速、高效的配合完成工作。而对于工程质检部门来讲,完成工程质量的检测不仅简单的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更多的还是完成对不同部门间的协调。而在建筑施工多变的情况下,每天都会面临新的问题,这就需要质检部门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加强对各种新问题的及时互利,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能够顺利的开展。同时,在质检工作中,工程质量检测部门还必须时刻谨记自身存在的意义,时刻以质量作为根本,杜绝在施工中存在的各类违规操作。另外,工程部门还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能力方面的培训,梳理正确的工作认识,建立坚定的思想防线,在工作中能够做到秉公执法。

3.不断完善工程质量检测的细则。结合上述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在质检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提高质检的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建筑材料方面的质量检测。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建筑材料是保障建筑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工程质量检测部门必须根据相关的规定和要求,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取样分析,并按照规定的流程对样品进行检测,确保施工现场的材料达到施工的质量要求。第二,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和行业要求进行操作。如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的相关标准,建筑施工的外立面节能材料必须因项目、环境的不同,采用的防火材料和防火等级也有所不同。政府也明确规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选择外立面材料。但当前在建筑行业内部还存在一些建筑商,他们为进一步的节约成本,通常采用一些质量低下的产品。因此,为杜绝此类事件,工程质量检测部门就必须严格把关,严格材料使用,对发现的违规现象绝不姑息,坚决查处。第三,加强对室内的检测。工程质量检测未来发展的趋势不仅是对工程质量过程以及建筑物的外观进行检测,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对室内空气的评价。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控制室内污染源,同时制定详细的室内污染控制计划和流程,为建筑室内的空气控制提供相关的制度保障。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工程质量检测需从多角度、多途径予以改善和加强,尤其是强化检测监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升检测人员综合素质。在新常态下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不断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引导行业自律,促进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能够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为保证工程质量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

参考文献:

[1]贾男.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与现状分析[J]. 江西建材,2016( 05) : 272.

[2]胡海军,唐博. 试述工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J]. 居业,2015( 14) : 142 + 144.

质量体系审核分类 篇4

一、按审核方可分为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和外部质量体系审核两大类:

1.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即第一方审核(企业对自身的体系审核)

2.外部质量体系审核可分为:第二方审核(需方对供方的体系审核)

第三方审核(公正的第三方进行审核)

二、质量体系审核的目的:

1.第一方审核的主要目的。

1.1 依据某一质量体系标准来评价组织自身的质量体系。

1.2 验证自身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要求。

1.3 通过审核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不断改进。

1.4 在外部审核前作好准备。

2.第二方审核的主要目的。

2.1 建立合同关系时,对供方进行初步评价。

2.2 验证供方的质量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要求。

2.3 作为调态合格供方的依据。

2.4 沟通供需双方对质量要求的共识。

3.第三方审核的主要目的。

3.1 确定受审方的质量体系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2 注册审核。

3.3 为受审方提供改进其质量体系的机会。

3.4 减少许多重复的第二方审核。

3.5 提高企业声誉,增强竟争力。

三、质量体系审核的范围

ISO9000标准的要素、场所和活动是范围的三大主要内容。

1.要素:ISO9001涉及20个要素

ISO9002涉及19个要素

ISO9003涉及16个要素

第一方审: 则要素以质量手册中所列的范围为准。

第二方审: 可以剪裁,双方同意。

第三方审: 注册审核全部要素和全部部门,如是监督检查,则在证书有效期三年内,各要素涉及一次。

2.场所涉及两个概念: 一是部门;二是地区。

2.1 部门指质量体系组织架构所涉及的部门都在受审范围内。

2.2 地区与产品质量活动有关的地区均应列在审核范围以内(如分厂在组织架构内,但不在一个集中的厂区,也应包括在审核范围内)。

3.3 认证时所涉及的产品及该产品所涉及的各项质量活动,均应列入审核范围。

四、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

审核依据是指以何种文件作为衡量受审质量体系是否有 效运行的尺度。

内审时的依据通常指企业采用质量保证模式标准合适的 一个,即企业所选用的ISO9001,或ISO9002,或ISO9003。

总之审核依据包括:

1.GB/T19001~3----ISO9001~3质量保证标准。

2.质量手册。

3.程序文件等。

五、质量体系审核的时机和频度

1.第一次内审选择在质量体系文件已编制完成、颁布实施,且经一段时间运行,体系建立初期频度可多些。

2.通常内审分为例行的常规审核和特殊情况下的追加审核两类。

2.1 例行的常规审核获证后,每年要编制内审计划,每年集中审核各部门和各要素1~2次,每年应至少覆盖所有要素和部门一次,也可以每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相关要素审核,但一年内要涉及所有部门和所有要素至少一次。

2.2 特殊情况是指下列情况:

a.发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或用户有严重申诉;

b.最高领导层和产品结构、方针、目标有较大变动时;

c.在即将进行第二、第三方审之前安排内审;

d.第三方审核后获得证书,将预期复审前。

在以上几种情况下可追加一次特殊的内部质量审核。

3.第三方监督检查的频度

企业获证后,认证机构对其定期进行监督审核,其频度为每年

1~2次。

六、质量体系审核的一般顺序

审核的顺序按外部和内部而有所区别。

1.外部审核的一般顺序可分为几个阶段。

1.1 提出审核: 第二方审核由需方提出,第三方审核是由委托方提出。

1.2 文件初审: 企业先提供手册等资料给审核方审核。

1.3 审核准备: 包括成立审核组、编计划、编制检查表。

1.4 实施审核: 包括首次会议,现场审核和末次会议。

1.5 编写审核报告。

1.6 跟踪纠正措施。

1.7 监督审核,在认证后进行。

2.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可分下列几个步骤进行。

2.1 确定任务,例行审核按计划进行,特殊审核要明确目的和要素相关部门编计划,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2.2 审核准备: 成立小组、编计划、编检查表、小组阅文件(包括标准、手册、程序、作业指导书)。

2.3现场审核: 首次会审、填写不合格报告、请受审部门领导签字、末次会议。

2.4编写审核报告,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定后下达给各部门。

2.5纠正措施的跟踪。

工程质量问题整改完成报告03 篇5

xxx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

根据贵局2013年 6 月23 日发出的整改通知的要求,对xxxx幕墙 工程存在的问题现已整改完毕,特此报告。

整改情况简述:

贵单位2013年6月23日对我公司施工的xxx幕墙工程

巡查检查时,发现现场存在的问题及贵单位的要求,我公司

技术部门已拿出详细的处理方案并报相关责任主体签字认可

同意此处理方案。详见附件:

1、整改方案

2、整改记录。

附:有关整改资料 2 份。

建设单位(章)监理单位(章)施工单位(章)

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

建设工程建材质量问题分析与对策 篇6

1 建设工程建材质量问题主要形成原因

1.1 建材生产方面存在问题

(1) 建材生产企业门槛低, 我国除了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3种建材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外 (给水管材实行卫生许可证准入制度) , 其他建材均无相应准入制度, 门槛低导致小企业、小作坊比比皆是, 这些小企业小作坊为了增加竞争力, 一味靠低价销售获取利润, 对质量根本不重视, 为了降低成本不惜在原材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方面的要求一降再降。这些低价产品继而冲击正规厂家的产品质量, 带动行业质量下滑。

(2) 自2001年3月1日国家经贸委撤销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其相关行政职能并入国家经贸委以来, 我国至今无建材企业专门的管理部门, 建材企业产品质量归口质量技术监督局, 由于其所辖企业过多, 质量监督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1.2 施工单位对建材质量不够重视

(1) 施工单位为承揽工程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策略, 更有甚者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以垫资、压价甚至行贿等违法手段承揽工程, 或非法挂靠、转包或非法分包等。为牟取利润, 不计后果压低成本, 自行或串通设计人员乱改设计, 使用低价劣质材料, 甚至偷工减料。

(2) 部分施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差、技术水平低, 对建材相关标准及政策不了解, 部分工地存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建材产品的现象。施工管理人员对常用建材如钢筋、水泥等比较了解, 对工程所用较少或新兴材料比如防水材料、保温材料等所知甚少, 采购时一味以价低为目的, 而不顾产品质量。

1.3 现场监理履行职责不力

(1) 监理费用过低, 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低。监理单位为承揽工程, 也采取低价中标的策略, 导致施工现场监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为降低成本而外聘用工人员, 这些人员有的未经过正规培训就上岗, 业务水平较低, 对建材相关标准和施工规范掌握不够, 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材料。

(2) 监理未履行材料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中见证职责, 责任心不强或与施工方串通一气。所谓见证取样和送检是指在监理单位见证员见证下,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有关建筑材料, 由施工单位专职材料取样员在现场取样或制作试件后, 送至符合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试验的一个程序。而实际上许多工程的材料是在材料根本未批量进场的情况下由供货商直接送至检测机构的, 往往出现检测报告是合格的, 而实际投入使用的材料却是不合格的, 因为监理见证的材料与实际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根本不一致。更有甚者检测结果未出来, 而材料已进入工地施工环节。

1.4 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

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态度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予以重视, 在招投标阶段就会选择信誉好、质量保证体系严格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过程中重视与施工方、监理方的沟通协作, 共同把工程建设好。现实中往往有建设单位人员因谋取私利而指定施工方选用有利益关系的企业的建材而放松了对建材质量的重视, 或一味要求低价致使施工方维护自身利润的需要而选用低价劣质的建材。

1.5 建材检测市场亟待规范

检测市场无序竞争激烈。自检测机构进入市场化运作以来, 无序竞争加剧, 检测机构采用低价检验、出具虚假报告的形式拉拢客户, 并采用仅对来样负责的托词蒙混过关, 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检测秩序。还有一些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不全, 存在超范围检测、出具不符合要求的检验报告等问题。

1.6 建材质量监管存在漏洞

(1) 目前我国对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的监督工作一般是委托质量监督站进行的, 仅少数城市有建材管理专门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因需要监督的工程项目多, 工作人员有限, 监督重点往往放在施工质量方面, 对建材质量监督工作力度不够。

(2) 建材管理依据缺乏, 我国目前仅《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各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建材有屈指可数的几条规定, 就算当地有建材专门管理单位, 也往往因依据不充分难以较好的实施建材监督管理工作。

2 提高建设工程建材质量的解决措施

2.1 加强建材质量监督

(1) 依靠行政手段对企业加强监管, 质量技术监督、工商、住建各部门联动, 对生产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的企业要求整改, 严重的予以停产整顿, 否则依法取缔。

(2) 对进入建筑工地的建材实施准入制度, 加强对建材的质量监管。如采取产品备案登记和项目登记手段, 登记证明作为建筑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资料, 提高工程建设各方对建筑材料应用的重视程度, 并约束工程施工方使用经备案的建筑材料。

(3) 对建筑材料供应单位实行质量诚信信息管理, 通过信息卡记录建筑材料供应单位基本情况和承接业务情况, 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 并对不良行为记录进行公示, 在公示期内对建筑材料供应单位承接业务和备案办理方面进行限制, 以督促建筑材料供应单位重视建材质量和信用。

(4) 制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检查抽样检测程序及相应的处罚办法, 明确相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分工, 落实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检查与重点抽查中对抽检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厂家及使用不合格产品的施工单位的处罚, 督促施工单位使用手续齐全、产品质量合格的建材。

(5) 加强日常监管。在建材应用项目登记基础上, 加强对建筑工地巡查, 有针对性的抽样送检, 结合建筑材料供应单位信息卡管理, 规范建筑材料供应单位行为和督促建设各方对建筑材料质量的重视。

(6) 充分发挥已备案的建筑材料供应单位力量, 鼓励举报, 促进行业内监督, 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材料市场的规范化。

2.2 加强对施工队伍的规范化管理

(1) 对施工队伍加以规范, 加强对招投标的管理, 选择合理价中标, 杜绝绝对低价中标。

(2) 加强企业资质管理, 清理整顿挂靠、肢解、分包、转包工程的行为。

(3) 加强对施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建材知识培训工作, 提高行业从业人员技术水平。

2.3 切实发挥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对监理人员建材专业知识及监理责任相关规定的培训与学习, 提高监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与职业素质, 加强对监理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 建立诚信档案制度, 对拒不履行监理职责的要通报批评直至建议相关部门吊销其职业资格证。

2.4 规范建筑材料检测市场

加强对建材检测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 对出具虚假信息的检验机构, 要按照相关对定进行处罚, 严重违规的要上报主管部门吊销其资质。

2.5 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

加强对建设单位行为的监管, 严厉打击公建项目中的以权谋私行为, 我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建设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规定, 一旦发现建设单位违法违规行为, 要严格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或责任追究。

摘要:建设工程使用的建材质量成问题, 不是单纯的产品质量问题, 而是由生产到施工各环节中的多种因素造成的, 本文从建材生产到施工中各环节着手分析建材质量问题的形成原因, 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确保建设工程使用合格的建材产品。

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问题分析 篇7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对策建议

一、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当前问题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各地不同程度地有所反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卖地财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步伐

土地供应难保证。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供应上,地方政府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确保保障房土地应保尽保无疑会影响地方“土地财政”的收入,如果保证不了土地供应保障房建设任务根本不可能如期完成。事实上,不少地方政府过多考虑的是土地出让带来的地方财政收入,未能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供足够的土地供应,导致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土地得不到保证。用于保障房建设的村集体土地要转为建设用地后,地方政府才能划拨,其间的审批等程序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周期。

优惠政策难落实。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制定了一些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地各部门认识上的距离和工作上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诸如财税方面给予保障房参建企业税收优惠或减免,金融方面给予政策性贷款和一定的财政贴息,土地供给方面给予一定幅度的土地出让价格优惠、经济适用住房以政府划拨方式提供土地等措施难以及时落实到位。

1.2 规划建设的相对偏远实际上形成了保障性住房的“保障不保质”

一是建筑风格千篇一律。相对于商品房来说,保障性住房均为中小户型,在建筑上更加注重土地等方面的节约利用,因此多为单元式楼房格局,楼体基本方方正正,楼间距比较狭窄,小区内绿化面积很小,可供公共设施建设的空间不足,不能形成特色各异的建筑风格。

二是居民出行比较困难。由于受中心城区用地的紧张以及繁华地带商业开发价值的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保障性住房根本不可能建设在城市交通、物流、居民就医和子女上学等比较方便的主城区,城郊甚至更远的农村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首选区域。这样,就给入住保障性住房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出行带来许多困难,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居住成本与开支,而且还不利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是住房配套设施建设难以及时到位。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对偏远,城镇道路、商业、供水、电力、燃气等设施不能做到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同步,有的地方保障性安居工程完工后,有关部门因为项目立项、审批以及考虑一次性投入较大等问题,配套设施建设迟迟不能开工,导致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路、水、电、气等无法正常到位,政府部门真正协调起来也困难重重,住房困难家庭只得无限期等待。

二、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施工阶段,在工期目标和投资目标宏观控制的前提下,保障性住房工程的质量尤其重要,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此,在保障性住房工程施工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就应该是保障性住房工程的质量管理。

2.1 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

核查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材料、设备、构配件的报验。需要做现场复试的材料,必须按见证取样的有关规定进行见证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到工程上,凡是因入场检验或见证取样不合格的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设备,必须在我监理人员的见证下限期清退出场,绝不允许使用在工程上。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及主要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

2.2 工程质量事中控制

项目部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有目的地进行巡视检查,对施工过程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重点部位和关键控制点进行旁站,对所发现的问题要求承包单位改正。按有关规定对隐蔽工程在承包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对隐蔽工程的内容到现场进行检测、核查,对不符合要求部位,要求承包单位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3 工程质量事后控制

为了确保保障性住房工程的质量,我们坚持“严格把关与积极预防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履行监理职责,严把各道工序施工质量关,严把隐蔽工程的质量关,严把重点部位的质量关,严把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的质量关,严把竣工验收关等。为保障性住房工程的质量管理保驾护航。

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以公共租赁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

考虑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际情况,近十年来保障性住房主要发展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在公共租赁房方面十分欠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考慮建设以公共租赁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体系。

在住房租金补贴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家庭收入、身体状况和个人人均住宅面积等方面制定住房补贴标准。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人均收入等方面的变动而变动。对于情况特殊困难的家庭可以减免或者增加补贴的方式,保障其住房的权利。 公共租赁房是针对“央心层”而设立的,对于空缺的房屋可以考虑适当的扩大保障对象,让那些没有申请到经济适用房或者廉租房的人群居住,从而缓解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住房压力,使得人人有房可住。

另外,要规范公共租赁房的租赁市场,设定合理的租金价格,使其略低于市场租金,以此来规避由于价格太低而带来的道德风险。同时,要考虑公共租赁房的建设位置、周边环境和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问题,以保证适宜居住的水平。

3.2 多渠道筹集资金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保障房资金筹集机制、组建保障性住房专用投融资平台成为必然之路。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投资,加大政府预算安排,才能保证吕梁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进行,不因为资金的脱节而停滞。近年来,吕梁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大,资金缺口也比较大,因此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预算安排,是解决吕梁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问题的首要。

3.3 加强保障性住房监督管理

建立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作为稀缺的公共资源,相关政府职能机构必须保证保障性住房的配置、公共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实施的准确执行并对对公共住房进行适度的干预和调节。 上世纪60年代,美国150个城市发生居民骚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住房问题,这迫使美国政府开始重视住房保障工作并专门成立联邦政府的房屋行政署,主要负责公共住房管理。只有成立起专门的住房管理机构,使得有专门的负责人为此项目服务,才能使得这项工作更顺利的进行。

建立专门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在房价快速上涨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长期战略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涉及多个管理环节、多个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建设管理机构,协调和统筹各部门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方面的职能,促使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能够真正的保障低收入家庭享受保障性住房的权利,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参考文献:

[1] 董庆辉. 浅谈如何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监控措施. 科技信息.2012

[2] 马楠. 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监理措施 篇8

编制人:尹东 审批:徐世才

编制单位:四川三信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4年1

汇融生活广场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监理措施

根据成都市建委制定的《成都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细则》的具体要求,特制定本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控监理措施措施。

一、地下室混凝土开裂 主要原因:

1、大体积砼:主要原因是砼塌落度过大,未分层间歇浇筑,致砼体积内与外界气温之差超过25℃,造成基础表面开裂。

2、外墙砼裂缝:地下室外墙一般都较长,后浇带间距较远,施工缝处理不规范,墙体砼浇筑未分层浇筑或每层间歇时间过长,致使上下砼结合处开裂。

3、剪力墙、柱烂根:根部模板有缝隙,致使浇砼时砂浆从横板缝涌出造成烂根。

4、过早上荷载。监理措施:

1、审核施工单位的专项施工方案与技术交底。

2、加强施工现场砼质量控制 ①进行旁站监理。

②对进场商砼随机取样,检测相关数据,作为判定砼是否合格的 依据。

③确保砼浇筑的连续性,并严格控制砼从出站到浇筑的间隔时间,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及浇筑质量。

④现场抽查砼坍落度,并及时与商砼站试验室常联系,反馈信息。

3、严格按设计要求留置后浇带

①后浇带模板拆除,要边拆模、边支撑、顶紧。②沉降后浇带应待主体封顶后,才予浇筑。③浇筑后浇带采用高一等级膨胀砼。

4、筏板等大体积砼,应采取措施,控制温差,分层浇筑,按照“斜面分层,薄层浇筑,循环推进,一次到位”的原则,每层每度不得超过300mm。在下层砼初凝前,保证将上层砼浇筑并振捣完毕,以确保砼浇筑的连续性。同时在浇筑过程中,砼泌水要及时排出,以免粗骨料下沉,砼表面砂浆过厚,致使强度不均而产生裂缝。砼表面处理做到“三压三平,”以闭合砼收缩裂缝,并及时覆盖和浇水养护。

5、地下室砼应严格控制坍落度,连续浇筑,振捣密实。地下室外墙、梁板应一次性分层浇筑,不留施工缝,如确需留施工缝,必须按要求正确设置止水条(带、板)

6、地下室外墙穿墙拉杆必须采用防水拉杆。

7、加强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抗渗要求的砼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8、控制拆模时间,侧模拆除时的砼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梁板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砼强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9、现场上监控荷载的时间,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够的不能上荷载。

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开裂 主要原因:

1、商品砼塌落度偏大,浇筑时未连续作业,形成冷缝。

2、未按要求在砼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二次压抹,造成砼表面收缩裂缝。

3、板中埋管并排时,净距过小,埋管3根及3根以上并排,未按照要求附加钢丝网。

4、水管压槽过深,超过3cm。

5、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时间短。

6、砼初凝前,过早上人、吊物、堆放材料,对现浇板产生冲击影响。

7、安装线管及水管设置在底筋或者面筋部位。

8、板筋绑扎未按要求进行满绑扎,垫块设置不到位,导致保护层厚度控制不到位。监理措施:

1、模板的支撑系统方案我部先审查,特别是高支模的专项方案,另外检查技术交底。

2、混凝土浇筑前我部先进行隐蔽验收,包括模板的支撑系统以及钢筋的隐蔽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签浇筑令。

3、安装的线管水管必须设置底筋和面筋的中间部位,对不符合 要求的线管和水管要求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整改到位。

4、混凝土浇筑时我部进行旁站监理,楼板底的垫块呈梅花型布置、间距不大于600,板面钢筋用马凳铁支承。马凳铁间距不大于800mm,并严禁踩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踩踏乱了的及时恢复。

5、对进场商砼坍落度检查和砼试件取样,高层建筑砼坍落度不应大于180mm。

6、现浇楼板中的线管直径应小于1/3板厚,并尽量分散、平行布置,尽量埋在板截面中心1/3部位,线管间净距必须大于30mm。交叉布置处应采用线盒,当板内埋管多于3根(含3根)并排时,应沿埋管方向上下各配置直径为2-2.5mm,网格为15-20mm的附加钢丝网,短筋每边伸出≥300,严禁给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7、水管压槽深度不宜超过20mm。

8、梁板砼必须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

9、浇砼过程中,钢筋班组应派人值班。对浇砼过程中变形、移位的钢筋(尤其是负弯钢筋)及时调整、绑扎到位。

10、加强现浇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七天。

11、砼初凝后,强度未达到1.2MPa前,不准上人,强度未达到10MPa时,不得在板上吊运、堆放材料,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12、梁板底模及支架拆除时的砼强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的回弹测试我部必须现场旁站。

三、填充墙裂缝 主要原因:

1、砌筑砂浆强度过低。

2、构造柱和墙体拉结钢筋漏设。

3、干砖上墙,灰浆饱满度差,填充墙一次性砌至梁(板)底。

4、水电工事后开槽打洞。

5、灰缝过大,砌体通缝等。监理措施:

1、我部先审核施工单位报审的砌体专项方案以及技术交底,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施工。

2、对进场的原材料进行现场抽样,植筋要求做拉拔试验,检查砌筑砂浆的配合比。

3、现场检查构造柱以及植筋是否按规范设置,对不符合要求的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整改合格后经我部复查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4、现场巡视检查有无干砖上墙现象。

5、砖墙砌至梁底、板底留有一定空隙,待一周后再用实心砖斜砌挤紧,嵌填密实。

6、现场抽查砌体垂直度,平整度和砂浆饱满度,不符合要求的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7、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管和开凿水平槽,线槽补烂应用细石砼浇灌饱满,开槽打孔时,严禁冲击荷载扰动墙体。

四、墙体抹灰裂缝 主要原因:

1、不同墙体接缝处,未挂钢丝网。

2、线管布置后未用细石砼嵌灌密实,造成线管走向部位空鼓、裂缝。

3、未分层抹灰,一遍就完工,或抹灰总厚度大于30mm时未采取加强措施。

4、抹灰前未进行浇水湿润。监理措施:

1、我部先审核专项方案以及技术交底。

2、材料要求,内墙面抹灰采用干混砂浆。

3、内墙、外墙抹灰前,我部先检查基层清理是否到位以及不同墙体设置钢丝网设置情况,未设置钢丝网或者钢丝网设置宽度不够300mm的不能抹灰,墙体未浇水湿润的不能抹灰。

五、外墙开裂、渗漏 主要原因:

1、灰浆饱满度差,填充墙一次性砌至梁底。

2、外墙抹灰未分层施工,抹灰厚度大于30mm时,未采取加强措施。

3、脚手架眼等洞口未采用防水膨胀砂浆分次堵砌、嵌填密实。

4、外墙保温层施工质量差,抗裂层出现龟裂。

5、外墙面砖勾缝不饱满,不密实。监理措施:

1、我部先审核专项方案以及技术交底。

2、现场巡查外墙螺栓孔是否已全部采用发泡剂封堵密实。

3、外墙抹灰前,我部先检查基层是否清理干净,甩浆是否到位。

4、检查不同墙体交接处挂钢丝网,宽度300mm。

5、加强保温施工质量的检查

①保温材料进场时,对原材料进行抽样复检,材料性能和技术指标必须达到行业规程要求。

②巡视检查界面砂浆、无机保温砂浆、抗裂砂浆的材质和配合比。③保温层应分层施工,每层厚度不宜超过15mm。分层施工间距时间不低于24小时。

④镀锌钢丝网应位于抗裂层中部,搭接长度横向不小于80mm。纵向不小于100mm。抗裂砂浆总厚度控制在5-8mm。

⑤对保温锚钉进行现场拉力试验。

6、外墙面砖粘贴后,勾缝剂按设计要求的材料和深度施工。勾缝应连续、平直、光滑、密实,无裂缝和空鼓。

7、外墙上的空调板,窗台、阳台等有排水要求的部位,排水坡向正确,滴水线严禁倒坡。

8、外墙上的预留孔洞,穿墙空调管必须向外倾斜,其坡度应为5~10%。

六、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地面渗漏 主要原因:

1、梁板砼未一次成型,振捣不密实。

2、预留管洞封堵质量差,该范围的防水层未做加强层。

3、烟囱根部未使用防水砂浆抹灰,且上翻高度不够。

4、防水施工完毕后,水电改动,造成防水层破坏。

5、防水施工材料未按要求采用,防水附加层未施工或者附加层的宽度设置不够。监理措施:

1、我部先审核专项方案以及技术交底。

2、砼浇筑我部进行旁站监理,砼必须一次性浇筑,不能留施工缝。

3、楼板四周除门洞外,设置上翻的砼止水带,高度不小于200,宽度同墙厚。

4、现场对照图纸检查预留洞是否留设正确,管口四周的防水应做加强处理。

5、现场巡视检查地面找平层朝地漏方向应有1%~1.5%的排水坡度是否正确。

6、烟道根部向上500mm范围宜采用掺入抗裂防水剂的水泥砂浆分二次抹灰并刮糙。

7、防水层沿墙体四周上翻高度不应小于500mm(以客厅地面为

基准)。

8、防水层施工应在墙面抹灰、地面找平层完成后进行,防水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24小时蓄水试验,蓄水高度为20-30mm,我部检查蓄水试验无渗漏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有渗漏的立即处理。

9、防水层施工后,严禁水电改动,破坏防水材料。

七、屋面渗漏 主要原因:

1、现浇板未一次性连续浇筑,留有施工缝或出现冷缝。

2、穿过屋面管道的钢套管未设置止水环。

3、分隔缝留置不规范,上下未贯通,缝内钢筋未断开。缝内柔性密封不饱满。

4、突出屋面的女儿墙、变形缝、管道、烟道等范围,未按要求增铺防水加强层。监理措施:

1、我部先审核专项方案以及技术交底。

2、砼浇筑时我部进行旁站监理,砼必须一次性浇筑,不能留施工缝。

3、屋面结构施工,温度应力钢筋不能漏没,各竖向管道的套管必须设止水环,套管高度应高出屋面完成面200-300mm。

5、砼养护不少于7天,养护期间始终保持湿润,防止板面开裂。

6、防水层:对防水材料进行现场抽样送检,检测不合格的材料

严禁使用,防水层应与基层紧密粘结,不得空鼓。突出屋面的墙、柱、烟囱、管道等交接处应设加强层,防水层上翻高度必须大于屋面完成面250mm,防水施工完成后做蓄水试验,我部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7、保温层兼找坡层和防水刚性层:现场检查保温层兼找坡层和防水刚性层是否按方案施工,对未按方案施工的要求施工单位立即停止施工,必须按方案施工。

八、排水管道水封设置不合理,地漏水封深度不够 通病表现形式:

1、地漏水封深度不足,没有设置存水弯有害气体外泄。

2、地漏没有按照设计图施工,安装完成面不符合要求。

3、保护措施不完善、地漏标高控制不准确,地面坡度不符合要求,排水不畅。

监理措施:

1、现场巡查地漏下是否按照图纸设置存水弯,存水弯的水封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排水管管径和坡度是否按规范要求施工,对未按图纸施工和规范要求的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2、现场复查地漏安装的标高是否与设计图纸要求的一致。

3、对排水管道地漏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先做样板间,经甲方监理验收合格后按照样板间施工。对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整改。

九、开关、插座位置不满足功能或存在安全隐患

通病表现形式:

1、线盒预埋太深,标高不一;面板与墙体间有缝隙,面板有污染,不平直。

2、安装位置、安装高度不正确。

3、线盒留有沙浆杂物,开关。插座的相线、零线、PE保护线、接线不正确,开关插座品牌不统一。

4、开关、插座的导线线头裸露,固定螺栓松动,盒内导线余量不足。

监理主要措施:

1、现场,要求施工单位先弹标高线,后开槽用水平检测尺定位盒子,盒子的高度和深度要求一致,检查所有的开关盒插座盒标高是否按图纸留设,标高是否一致,检查盒子内的建渣是否清理干净。

2、加强巡视检查,盒内的砂浆必须清理干净确保开关、插座的安装质量。开关、插座中的相线、零线、PE接线正确,单相两孔、三孔插座面对插座左孔与零线相连、面对插座右孔与相线相连,单相三孔插座的接地(PE)线接在上孔,插座的接地端子不与零线端子连接。接地(PE)或接零(PEN)线在插座间不得串联连接。同一建筑物、构筑物的开关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开关断开相线。开关的通断位置一致,操作灵活、接触可靠。

3、在面板安装前,全数检查盒内的接线,线缆分色,线接头烫

锡,预留线头长度是否合适,绝缘是否到位。存在问题,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检查合格后方可隐蔽。

十、供配电系统接线不规范 通病表现形式:

1、电线、电缆穿管前,管内杂物和积水没有清理、电缆有破损。

2、电缆安装后没有统一挂牌,电缆在电缆沟、桥架中敷设杂乱。

3、在竖井中,电缆孔堵封不严密;垂直固定电缆的支架太小,太软,向下倾斜。

4、接线端子(线耳)过大或过小,壁太薄,压接头时破裂。

5、电线电缆有中间有接头、电线电缆绝缘电阻没有测试。监理主要措施:

1、核对电缆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电线、电缆穿管前,应清除管内杂物和积水,管口有保护措施。电缆敷设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缺陷。

2、电缆施工队伍之间要协调好,将大小电缆分别排好走向和位置,安装完毕后统一用防潮防腐纸牌挂牌,注明电缆的线路编号、型号、规格和起讫点。挂牌位置为:电缆终端头、拐弯处、夹层内,竖井的两端,电缆沟的人手工艺孔等位置。

3、用防火堵料封堵竖井电缆通过的洞口,有室外进户管到地下室时,管口要作防水处理,需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

4、采购接线端子(线耳)等材料时,要按照规范购买。在压接

头时,准确选用相对应的油压钳和对应的套件。

5、电线、电缆不得有接头,电线、电缆排列整齐、少交叉。低压电线、电缆线间和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必须大于0.5MΩ,每个设备和器具的端子接线不多于2根。

6、对于配电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发现的质量问题,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复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施工工序。

十一、户内配电箱电气元件设置不规范 通病表现形式:

1、箱体与墙体有缝隙、箱体不平直。

2、箱体内的沙浆、杂物未清理干净。

3、箱壳的开孔不符合要求,4、箱体内线头裸露,布线不整齐,导线不留余量。

5、箱(盘)内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不满足要求。

6、箱(盘)内没有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地线(PE线)汇流排。

7、箱(盘)内出线没有标识、接线不牢固、端子接线过多、防松动垫圈不齐全。监理主要措施:

1、用卷尺全数检查箱体安装高度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用水平检查尺检查箱体的是否安装水平,用卷尺检查箱体突出砖砌体的高度是否满足抹灰厚度要求。目测箱体是否有缝隙。

2、在抹灰前要求对箱体进行保护,抹灰完成后,检查箱内的沙浆杂物清理干净是否干净。

3、检查箱体的“敲落孔”开孔与进线管不匹配时,必须用机械开孔。

4、检查箱体内的线头统一,规范,不能裸露,布线要整齐美观,绑扎固定,导线要留有一定的余量,箱体内要有5-10CM的余量

5、用仪表检查照明配电箱(盘)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Ω,二次回路必须大于1MΩ。

6、检查照明配电箱(盘)内,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地线(PE线)汇流排,零地排截面大零、地线最大截面积,零地线和保护地线经汇流排配出等设置是否到位。

7、对配电箱内漏电开关逐一进行测试检查,并形成记录开关回路标示齐全,编号对应导线连接紧密,压接牢固,不伤线芯。同一端子上导线压接应不多于2根,且导线截面相同,防松动垫圈等配件齐全。检查接线头是否已牢固连接。

8、对户内元器件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复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十二、户内给水管道楼板上暗埋方式设计不合理 通病表现形式:

1、管道安装管口封堵不及时。

2、管材管件规格型号达不到要求

3、管道敷设没有按照图纸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4、隐蔽管道没有进行压力试验、通水试验、隐蔽记录。

5、交付前的给水管道没有进行冲洗和消毒,没有进行取样检验。监理主要措施:

1、巡视检查安装过程中管道开口处是否及时封堵,防止污杂物进入管道造成工程质量隐患。

2、检查给水管道采用与管材相适应的管件是否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生活给水系统所涉及的管材材料进场,要求供货商提供管道的饮用水卫生标准文件,方可进场使用。户内给水管道按照设计要求采用PP-R塑料给水管(冷水管采用S4级压力1.6Mpa、热水管采用S3.2级压力2.0Mpa)热熔连接。

3、检查卫生间内的给水管嵌墙暗设时,不得在现场直接水平剔槽,应采用予设管槽的方式,楼板上敷设的的管道预埋管槽将给水管敷设在楼板面找平层内,上、下平行安装的热水管应在冷水管上方,垂直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左侧。

4、现场给水管道必须进行压力试验,试压时检查给水管道的试验压力均是工作压力的1.5倍,检查管道是否有渗漏,给水系统在交付使用前必须进行通水试验并做好记录。

5、生活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方可使用。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分类 篇9

摘要: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力促进了建设工程的发展,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离不开建设工程质量的保证。而目前作为保障建设工程质量一重要手段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却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导致公正性、准确性以及科学性的缺失,本文就目前建设工程检测所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问题的个人建议。

关键字:建筑行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

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蓬勃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也在不断增速从而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量的提高,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力促进了建设工程规模的提高。除了规模宏大,建设工程亦跟随时代的潮流变得具有更多现代气息,多样化、复杂性、设计感等新型元素贯穿于如今的建设工程。当然,所有新型元素及建设工程本身都无法回避建设工程的核心问题,那就是建设工程质量问题,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是建设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大力发展建设工程的根本前提。在现如今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下,所有建设工程参与者都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各种新技术、新管理模式都在此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而完全贯穿于建设工程且切实有效的手段当属建设工程检测。建设工程检测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个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往往采用建设工程检测所出具的报告来评定局部建设工程质量。虽然这一手段得到了全面的实施,但是仍旧无法避免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具有多个因素的,但就目前而言,建设工程检测过程中所存在的部分问题却很有可能会造就建设工程质量问题。

一、建设工程检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检测行业市场紊乱

作为建设工程检测中最重要的单位检测单位是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最终也是最重要单位,检测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检测能力以及资质是所有建设工程参与者都应该关心的问题。而随着建设工程规模的增大,检测单位的增多,检测行业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大,从而促使了检测行业中众多问题的产生,主要如下:

1、检测单位无资质或跨资质范围运营:在检测行业的高速增长中,众多新兴检测单位加入此大军,以望分得一杯羹,但随着上级主管部门对资质审批的把控及审批门槛的提高,部分检测单位铤而走险,在资质未得到审批的情况下私接检测业务,或者接受目前资质证书范围以外的检测业务。这种情况在某些监管松懈的区域显得尤为严重。如此行为不但触犯了现行的法律法规,更是对建设工程质量造成了大大的威胁。

2、检测单位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环境条件无法满足检测要求:部分检测单位因规模小资金短缺而造成了硬件设施的短缺或陈旧,通过伪造设备鉴定证书等手段蒙混过关,实际设备可能远远无法满足检测要求,造成了检测结果准确性与科学性缺失。同时,环境条件亦可能无法达到检测标准所需要求,从而导致检测结果较大的偏离。

3、检测单位检测能力良莠不齐,检测队伍素质低下:在如此庞大的检测队伍中,各单位规模不一,检测能力相差较大,对于部分小型的检测单位而言,检测能力无法完全满足建设工程实际需要,由于自身条件限制,硬件更新、技术培养等的投入较少,导致检测过程技术含量低、技术发展缓慢,整体处于低水平重复发展的状态。同时,由于政策及各主管部门没有对检测行业从业门槛进行限制,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造成了检测单位内部从业人员基本素质偏低的情况,往往存在较多低学历、非专业半路出家的从业人员。而且从业人员从选聘到上岗过程中没有科学以及系统的聘用、培训以及上岗机制,导致了从业人员综合技术水平偏低。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较多从业人员无法坚持实事求是、廉洁自好的原则,收受贿赂,私下更改检测数据与结果,严重影响了建设工程检测的公正性。除此之外,人员挂靠行为屡见不鲜的问题亦是凸现了检测单位能力缺失的问题。

4、检测单位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或未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操作: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检测单位保障检测工作质量的核心文件,具有指导所有检测工作及质量管理的指示牌作用,质量管理体系内容的不健全导致了实际工作中较多质量问题的存在,无法保障检测工作完整有效的实施。更甚者有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及资料文件只为应付检查及评审,实际工作我行我素,造成了质量管理体系形同虚设、检测工作质量低下的问题。综上所述,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单位因种种原因造成了最终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与准确性缺失,更甚者为利益出具假报告的行为已经严重危害到了建设工程质量。

(二)检测样品的失真

就目前的建设工程检测现状来说,样品在各流程中都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了样品的真实性问题。

1、样品取样:样品取样或者制作过程存在较多的不规范行为。举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样品混凝土试块来说:首先,在取样过程中样品极可能不来自于现场实际浇捣的混凝土,以专门配置的混凝土批量制做试块的情况在实际工程现场不为少见;其次,样本虽取自于实际浇捣,但在试块制作过程“添油加醋”,通过添加水泥或石子更改了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以及流动性等重要参数,导致与现场混凝土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其他检测项目而言,实际操作与以上同理,只是手法不同罢了,这些行为已在源头上彻底的否定了样品的真实性与代表性。

2、样品流转:样品的送样及收样过程缺乏监督机制,样品在这些过程中极有可能遭到破坏或调换,如此一来对于样品真实性的问题更值得人们去思量。如样品失真,则检测工作做得再好那也只是徒劳。

(三)、检测行业市场化及强烈竞争引发的某些不规范市场行为

随着检测行业的市场化与检测工作的常态化,检测单位如雨后春笋四处林立,这随之带来的便是市场竞争的加剧。而对于任何检测单位,检测业务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于是便有检测业务委托方以“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姿态拿检测业务合同为筹码向检测单位提出某些变相要求,比如检测报告合格率等。某些规模较小的检测单位为了扩展业务或者仅是为了简单的生存被迫私底下接受了这些要求。双方在利益驱使下从原本的相对独立变成了现在同穿一条裤的状态。这使得众多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未在检测过程中被发掘并解决,对最终的建设工程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二、对以上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在现如今建设工程如此高速发展的阶段,针对以上问题作出应有且切实有效的更正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仅是建设工程发展的需要,亦是检测行业改革、升华的需要。

(一)、完善政策及相关监督机制:以上问题产生的首要原因在于政策及相关监督机制的缺失。各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更完善的政策以及监督机制来避免以上某些问题的产生。首先,应进一步提高检测单位审批门槛,增加入行条件,切实提高检测单位基本水平与规模;其次,建立对施工现场及检测单位的监督及处罚制度,保证各方都能严以律己,确保检测工作的真实有效性。再次,应建立对于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监督及管理制度,提高入门门槛,加强培训监督,从而提升所有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综合来讲,以上几点的根本在于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规范检测行业及检测工作。

(二)检测单位的自我约束与检测能力的提高:对于建设工程检测工作的实施方检测单位来说,应当建立相应的自我约束与质量保证措施,努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公正性的中介服务机构,同时应当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水平与业务能力从而在茫茫检测单位大军中脱颖而出而不是通过某些害人害己的手段图一时之快。

1、应当加大硬件及环境条件的投入,确保自身硬件条件满足检测需求;

2、建立人员选聘及上岗制度,加强对高技术水平能力人才的吸收,加强对人员的考核及培训,努力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技术水平能力从而在软件上得到提升;

3、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最优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实施。

4、建立对内部人员及工作的监督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合法合规并且真实、准确以及有效。

结语

上一篇:九年级历史第7课 教案设计一下一篇:简历-网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