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成本会计》阶段作业三(通用9篇)
一、多项选择题(共5道小题,共50.0分)
1.在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期末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常见的有(ABCD)法。A.生产工时比例法
B.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C.机器工时比例法
D.计划分配率
2.下列方法属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有(ABCD)。
A.交互分配法
B.直接分配法
C.计划(成本)分配法
D.代数分配法
3.简化分批法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是(ABC)。
A.同一月份投产的产品批数很多
B.月末完工产品的批数较少 C.各月间接费用水平相差不多
D.各月生产费用水平相差不多
二、单项选择题(共5道小题,共50.0分)
1.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第一次交互分配是在(A)之间进行的。A.各受益辅助生产车间
B.辅助生产车间以外受益单位 C.各受益基本生产车间
D.各受益企业管理部门
2分配制造费用的生产工时比例法的公式为(A)。
1.2.3.分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C)。
A.产品品种
B.产品类别
C.产品批别
对于计划成本法下的材料采购及收发业务,目前大多数教材给出的核算流程是:
采购时,用“材料采购”账户归集材料的买价、运杂费等实际成本。
入库时,用“原材料”账户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入库材料负担的成本差异的会计处理为:若为超支差,借:材料成本差异(入库材料的超支差);贷:材料采购(入库材料的超支差)。入库材料若为节约差,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发出材料时,一般按计划成本核算材料的入账价值,会计分录为:借:生产成本等(耗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贷:原材料(出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期末调整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额,会计分录为:若为超支差,借:生产成本等;贷:材料成本差异(出库材料负担的超支差)。若为节约差,借:材料成本差异(出库材料负担的节约差);贷:生产成本等。
笔者认为“材料采购”账户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核算的内容非常复杂。“材料采购”账户,借方登记的内容有材料采购过程中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和入库材料的节约差,贷方登记的内容有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和入库材料的超支差,可以看出,“材料采购”账户核算的内容过多且缺乏一致性。“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登记的内容有入库材料的超支差和出库材料负担的节约差,贷方登记的内容有入库材料的节约差和出库材料负担的超支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结构过于复杂,核算的内容有入库、出库的超支差与入库、出库的节约差。
一般会计工作者在开始处理这方面业务时很难理解核算材料的采购及与收发业务相关的账户的结构,导致其业务处理时不会正确操作。笔者结合多年的经验,对这些账户核算的内容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采用“三阶段法”来解决“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应用问题
(一)理论分析
针对“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难以理解的现状,笔者提出“三阶段法”来解决“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图所示:
把材料的采购、收发分为三个阶段,即采购阶段、库存阶段和耗用阶段。不同阶段用不同的账户来核算。采购阶段用“材料采购”账户,库存阶段用“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耗用阶段用“生产成本”等账户。
不同阶段的账户核算不同的内容,“材料采购”账户用来核算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原材料”账户用来核算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来核算库存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
采购阶段与库存阶段的连接点即材料入库时点,从上图可以看出,此时点连接“材料采购”账户和“原材料”以及“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这一时点标志着“材料采购”账户的终止使用以及“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使用开端,即可以理解为“材料采购”账户核算内容的减少以及“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核算内容的增加。结合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用会计分录来描述:借: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贷:材料采购。
对此分录的解析:“借:原材料”核算的是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即库存材料计划成本的增加;“借:材料成本差异”核算入库材料负担的差异额的增加;“贷:材料采购”表示在途材料实际成本的减少(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从材料采购账户转出)。
库存阶段与耗用阶段的连接点即出库的时点,从上图可以看出,出库时点连接“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与“生产成本”等账户。“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在这一时点的终止使用、“生产成本”等账户在这一时点开始使用,即可以理解为“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核算内容的减少、“生产成本”等账户核算内容的增加。用会计分录来描述:借:生产成本等;贷: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
对此分录的解析:“借:生产成本等”意思是生产产品等耗用材料的费用增加,“贷:原材料”意思是库存材料计划成本的减少(出库材料的计划成本),“贷:材料成本差异”核算的是出库材料负担的差异额转出。
三阶段法下,“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登记入库材料负担的差异额,贷方登记出库材料负担的差异额。差异额,分为超支差和节约差。入库时的差异有两种情况,即超支差和节约差:若入库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差为超支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用蓝黑字登记此超支差;若入库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差为节约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用红色字登记此节约差。出库时的差异亦有两种情况,即超支差和节约差:若出库材料负担的差异为超支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方用蓝黑字登记;出库材料负担的差异若为节约差“,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贷方用红色字登记。
总之,“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登记入库材料负担的差异额(超支差用蓝黑字登记,节约差用红字登记),贷方登记出库材料负担的差异额(超支差用蓝黑字登记,节约差用红字登记)。“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余额反映库存材料负担的差异额(超支差用蓝黑字登记,节约差用红字登记)。即“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借方、贷方及余额栏里填写的差异额,若为超支差都是用蓝黑字填写,若为节约差都是用红字填写。这样的账户结构更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操作更简单。详细的账务处理如下:
采购时,借:材料采购(归集实际成本);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
入库时,借:原材料(入库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入库材料的差异额:超支差用蓝黑字、节约差用红字);贷:材料采购(在途材料实际成本转出)。
出库时,借:生产成本等(出库材料计划成本);贷:原材料(出库材料计划成本)。
期末计算出库时点材料负担的差异额,借:生产成本等(出库材料负担差异额:超支差用蓝黑字、节约差用红字);贷:材料成本差异(出库材料负担差异额:超支差用蓝黑字、节约差用红字)。
(二)案例分析
例1:甲公司核算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法,计划单价为10元/千克,假设“原材料——A材料”账户期初无余额。
2×16年1月1日甲公司从乙公司采购A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记载的数量为300千克,单价12元,总价款3600元,增值税612元,全部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2×16年1月10日甲公司采购的300千克A材料入库。2×16年1月15日又采购A材料300千克,单价9元,价款2700元,增值税459元,全部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2×16年1月20日甲公司采购的300千克A材料入库。
2×16年2月15日发出400千克A材料用于生产B产品。期末时计算发出400千克材料负担的差异额。
1月末计算1月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额: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0+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超支差600-节约差300)]÷(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0+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6000)=300÷6000×100%=5%
本月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额=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5%×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4000=200(元)
甲公司2×16年1月份材料采购、收发的会计处理如下:
(1)借:材料采购36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12;贷:银行存款4212。
(2)借:原材料3000,材料成本差异600;贷:材料采购3600。
(3)借:材料采购27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59;贷:银行存款3159。
(4)借:原材料3000,材料成本差异-300;贷:材料采购2700。
(5)借:生产成本4000;贷:原材料4000。
(6)借:生产成本200;贷:材料成本差异200。
1月末“原材料”账户余额=期初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0)+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3000+3000)-出库材料的计划成本(4000)=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2000)
1月末“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余额=期初库存材料负担的差异额(0)+入库材料负担的差异额(600-300)-出库材料负担的差异额200=库存材料负担的差异额(100)(余额为超支差用蓝黑字登记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借方)
例2:承接例题1,甲公司核算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法,计划单价10元/千克。2×16年2月初原材料——A材料账户期初余额为借方余额2000元(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期末借方余额为100元(超支差)。
2×16年2月1日甲公司又从乙公司采购A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记载的材料数量为400千克,单价9元,总价款3600元,增值税612元,全部款项用银行存款支付。2×16年2月10日甲公司公司采购的400千克A材料入库。2×16年2月发出500千克A材料用于生产B产品。2月末计算发出500千克材料负担的差异额。
2月末计算2月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额: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100+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节约差-400)]÷(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2000+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4000)=(-300)÷6000×100%=-5%
本月发出材料负担的差异额=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5%)×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5000)=-250(元)
甲公司2×16年2月份材料采购、收发的会计处理如下:
(1)借:材料采购3600,应交税费612;贷:银行存款4212。
(2)借:原材料4000,材料成本差异-400;贷:材料采购3600。
(3)借:生产成本5000;贷:原材料5000。
(4)借:生产成本-250;贷:材料成本差异-250。
2月末“原材料”账户余额=期初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2000)+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4000)-出库材料的计划成本(5000)=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0)
2月末“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余额=期初库存材料负担的差异额(100元超支差)+入库材料负担的差异额(-400元节约差)-出库材料负担的差异额(-250元节约差)=库存材料负担的差异额(-50元节约差)(余额为节约差用红字登记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借方)
三、采用“三阶段法”核算计划成本法下材料采购及收发业务的优点
采用“三阶段法”核算材料在材料采购及收发等业务流程中的价值,通俗易懂,其优点有:
“材料采购”、“原材料”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结构变得简单、容易理解。相应的金额从这些资产类账户借方进入,贷方转出。“材料采购”账户借方登记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实际成本的转出。“原材料”账户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出库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差异额,贷方登记出库材料的差异额。若为节约差,入库时用红字登记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借方,出库时用红字登记在该账户的贷方。“材料成本差异”账户期末余额反映的是库存材料负担的差异额,库存余额若为超支差用蓝黑字填写,若为节约差用红字填写。也即“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借方、贷方及余额栏里填写的差异额,若为超支差都是用蓝黑字填写,若为节约差都是用红字填写。这样的账户结构更方便记忆。
节约差用红字填写,体现了记账凭证填制与账簿登记的一致性。期末时,把出库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会计分录为:借:生产成本等(超支差用蓝黑字,节约差用红字),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用蓝黑字,节约差用红字)。在做会计分录时,不再把出库材料的节约差登记在成本费用类账户的贷方,这样更符合成本费用类明细账账页的格式,因为成本费用类明细账账页采用的都是借方多栏式。当调减成本费用时用红字填写在账户里即可,这样记账凭证的填写与账簿中的账户填写体现了一致性。
如果在进行业务处理时,对该使用哪个账户感到困惑,可以先判断材料处在哪一个阶段。例如,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对于材料买价、运杂费该用哪个账户来登记不太有把握时,如果材料在在途阶段,则首选“材料采购”账户。当材料准备入库时,则需要考虑入库时点的问题,入库时点是“材料采购”账户和“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连接点,最后结合资产类的账户结构,自然而然,就轻易地掌握了这些账户的使用。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是: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当差异为节约差时用负数,一些人对节约差为什么用负数,感到很疑惑。在“三阶段法”中,“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入库材料、出库材料及期末余额,只要是节约差都用红字登记,红字就表示减少,很容易地解决了人们在制单时的疑惑。
摘要: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法核算时,其“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结构复杂,所以会计实务工作者有时很难理解材料采购、入库和出库业务的账务处理。笔者结合多年的会计教学经验,本着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对部分账户核算内容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采用“三阶段法”巧妙解析了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核算的账户结构,使改进后的材料核算账户更加通俗易懂,易于操作。
关键词:原材料,计划成本法,账户结构,三阶段法
参考文献
1.CCITT的G.732建议规定后方保护计数n=2。
2.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A;] 案: 得分: 提示:
[5]
试题分
5.0
值:
3.收端定时系统产生位脉冲、路脉冲等的方法与发端一样。
4.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A;] 案: 得分: 提示:
[5]
试题分
5.0
值:
5.帧同步码位选得越长越好。
6.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B;] 案: 得分: 提示:
[5]
试题分
5.0
值:
7.(错误)某一位码的判定值与所有其它码元均有关。
8.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A;] 案: 得分: 提示:
[0]
试题分
5.0
值:
9.逐次渐近型编码器中
10.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B;] 案: 得分: 提示: [5]
试题分
5.0
值:
11.PCM通信系统中一般采用折叠二进码进行编码。
12.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A;] 案: 得分: 提示:
[5]
试题分
5.0
值:
13.模拟压扩法是实际常采用的非均匀量化实现方法。
14.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B;] 案: 得分: 提示:
[5]
试题分
5.0
值:
15.抽样时若不满足抽样定理会产生量化误差。
16.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B;] 案: 得分: 提示:
[5]
试题分
5.0
值:
17.PCM通信系统中的D/A变换是A/D变换的反过程。
18.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A;] 案: 得分: 提示:
[5]
试题分
5.0
值:
19.模拟信号的幅度和时间均连续。
20.1.正确
2.错误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B;] 案: 得分: 提示:
[5]
试题分
5.0
值: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PCM30/32路系统标志信号的抽样周期为()。
2.1.T(125)
2.2T
3.15T
4.16T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3.PCM30/32路系统第23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即在帧结构中的位置)为(4.1.F7 帧TS16的前4位码
2.F7 帧 TS16的后4位码
3.F8 帧 TS16 的前4位码
4.F8 帧TS16 的后4位码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5.PCM30/32路系统帧同步码的码型为()。
6.1.2.3.4.001101
10110110
0000
1101110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A;] 案: 得分: 提示:
[5]
试题分
5.0
值:
7.样值的绝对值相同其幅度码相同的为()。
8.1.2.3.4.一般二进码
折叠二进码
循环二进码
B和C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D;] 案: 得分: 提示:
[5]
试题分
5.0
值:
9.A律13折线编码器编码位数越大,则()。10.1.量化误差越小,信道利用率越低
2.量化误差越大,信道利用率越低
3.量化误差越小,信道利用率越高
4.量化误差越大,信道利用率越高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1.PCM通信系统实现非均匀量化的方法目前一般采用(12.1.模拟压扩法
2.直接非均匀编解码法
3.自适应法
4.非自适应法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3.解决均匀量化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低的最好方法是(14.1.增加量化级数
2.增大信号功率)。)。3.采用非均匀量化
4.以上都不是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C;]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5.均匀量化的特点是()。
16.1.大、小信号的量化间隔相同
2.量化区内均分N等份
3.所有的量化误差相同
4.A和B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7.满足抽样定理时,低通型信号的抽样频率应选为()18.1.2.3.。4.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9.某数字通信系统传输1000000个码元,其中误1个码元,误码率为(20.1.2.3.4.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C;]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1.下列语句执行后,z的值为()int x=3,y=4,z=0;switch(x+y){ case 3:z=x*y;break;case 4:z=x/y;break;case 7:z=x-y;break;default:z=x*y-x;} A.12 B.9 C.-1 D.1 知识点: 新主题5自测 学生答案: [C;]
得分: [5] 试题分
值: 提示:
2.下列程序片段输出的是什么?()int a=3;int b=1;if(a=b)System.out.println(“a=”+a);
A.a=1 B.a=3 C.编译错误,没有输出 D.正常运行,但没有输出 知识点: 新主题5自测 学生答[C;]
5.0
案: 得分: [5] 提示:
3.当条件为真和条件为假时,()控制结构可以执行不同的动作。
A.switch B.while C.for D.if…else
知识点: 新主题5自测 学生答[D;] 案: 得分: [5] 提示:
试题分
5.0
值:
试题分
5.0
值: 4.5.在switch语句块中,哪条语句用于处理其他所有情况?()
A.default B.otherwise C.elseif D.else 知识点: 新主题5自测 学生答[A;] 案: 得分: [5] 提示:
试题分
5.0
值: 6.7.所有的程序均可用下面几种控制类型控制结构编写。()
A.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B.顺序结构、循环结构 C.顺序结构、选择结构 D.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知识点: 新主题5自测 学生答[A;] 案: 得分: [5] 提示:
试题分
5.0
值: 8.9.do-while语句与while语句的区别在于先执行循环体中的语句再计算条件表达式, 所以do-while语句的循环体至少被执行1次。()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新主题6自测 学生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0.11.下列语句执行后,输出结果是()。for(int i=1;i<10;i++){ for(int j=0;j
D.以上都不对
知识点: 新主题6自测 学生答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2.13.下列语句执行后,i的值是()。int i=1;do{ System.out.println(“*****”);i++;}while(i<4);A.2 B.3 C.4 D.5 知识点: 新主题6自测 学生答[C;] 案: 得分: [5] 提示:
试题分
5.0
值: 14.15.应该使用什么符号分隔for语句的各个部分?()
A.逗号 B.分号 C.圆点
知识点: 新主题6自测 学生答[B;] 案: 得分: [5] 提示:
试题分
5.0
值: 16.17.在Java中,两个连续等号(==)和一个等号(=)的意义是一样的,都是等于运算符。()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新主题6自测 学生答[B;] 案: 得分: [5] 提示: 18.试题分
5.0
值: 19.下面哪条语句定义了5个元素的数组。()
A.int [] a={22,23,24,25,12};B.int a []=new int(5);C.int [5] array;D.int [] arr;知识点: 新主题7自测 学生答[A;] 案: 得分: [5] 提示:
试题分
5.0
值: 20.21.下面哪条语句正确地声明一个整型的二维数组?()
A.int a[][] = new int[][];B.int a[10][10] = new int[][];C.int a[][] = new int[10][10];D.int [][]a = new int[10];知识点: 新主题7自测 学生答[C;] 案: 得分: [5] 提示:
试题分
5.0
值: 22.23.下面哪个语句(初始化数组)是不正确的。()
A.int x[] = {1,2,3};B.int[3] x = {1,2,3};C.int[] x = {1,2,3};D.int x[] = new int[]{1,2,3};知识点: 新主题7自测 学生答[B;] 案: 得分: [5] 提示: 24.试题分
5.0
值: 25.什么变量用来表示数组的大小?()
A.top B.length C.limit 知识点: 新主题7自测 学生答[B;] 案: 得分: [5] 提示:
试题分
5.0
值: 26.27.数组最适合于存放什么类型的信息?()
A.列表
B.一组相同类型的数据 C.琐碎的东西
知识点: 新主题7自测 学生答[B;] 案: 得分: [5] 提示:
试题分
5.0
值: 28.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需要定义类就能创建对象 B.对象中必须有属性和方法 C.属性必须是简单变量
D.属性可以是简单变量,也可以是一个对象
知识点: 新主题8自测 学生答[D;] 案: 得分: [5] 提示:
试题分
5.0
值: 30.31.下述概念中不属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是()。
A.对象、消息 B.继承、多态 C.类、封装 D.过程调用 知识点: 新主题8自测 学生答[D;] 案: 得分: [5] 提示:
试题分
5.0
值: 32.33.下面关于继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子类将继承父类所有的属性和方法 B.子类继承父类的非私有属性和方法 C.子类只继承父类public方法和属性 D.子类只继承父类的方法,而不继承属性
知识点: 新主题8自测 学生答[B;] 案: 得分: [5] 提示:
试题分
5.0
值: 34.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Java中允许一个子类有多个父类
B.某个类是一个类的子类,它仍有可能成为另一个类的父类 C.一个父类只能有一个子类 D.继承关系最多不能超过四层
知识点: 新主题8自测 学生答[B;] 案: 得分: [5] 提示:
试题分
5.0
值: 36.37.类与对象的关系是()。
A.类是对象的抽象 B.类是对象的具体实例 C.对象是类的抽象 D.对象是类的子类 知识点: 新主题8自测 学生答[A;] 案:
试题分得分: [5] 提示:
38.值:
1.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正数。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2 学生答[B;] 案: 得分: [10] 提示:
2.3.决定社会阶层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经济层面的因素,又有政治层面的因素。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2 学生答[A;] 案: 得分: [10] 提示:
4.5.消费者的民族、宗教、种族等因素属于亚文化范畴。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2 学生答[A;] 案: 得分: [10] 提示:
6.7.消费者的自我概念不只一种,而是多种类型。
A.正确 B.错误
标准答
A;
案:
试题分
10.0
值: 标准答
A;
案:
试题分
10.0
值: 标准答
B;
案:
试题分
10.0
值: 知识点: 阶段作业2 学生答[A;] 案: 得分: [10] 提示:
8.9.满巢阶段是指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到所有的孩子长大成人离开父母之前。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2 学生答[A;] 案: 得分: [10] 提示:
10.11.社会阶层是由一个基本变量决定的,这个变量就是收入。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2 学生答[B;] 案: 得分: [10] 提示:
12.13.消费者在连续选择某一品牌一段时间后,往往产生对该品牌的“饱和感”而尝试选择新的品牌,这种现象解释了适度唤醒理论。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2 学生答[A;] 案: 得分: [10]
标准答
A;
案:
试题分
10.0
值: 标准答
B;
案:
试题分
10.0
值: 标准答
A;
案:
试题分
10.0
值: 标准答
A;
案:
试题分
10.0
值: 提示: 14.15.从众购买可以降低知觉风险。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2 学生答[A;] 案: 得分: [10] 提示:
16.17.商品具备了某些基本利益和价值后,能够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和服务形成忠诚感,这个因素即为激励因素。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2 学生答[B;] 案: 得分: [10] 提示:
18.19.态度具有四大功能即适应功能、自我防御功能、知识和认知功能以及价值表现功能。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2 学生答[A;] 案: 得分: [10] 提示:
标准答
A;
案:
试题分
10.0
值:
标准答
B;
案:
试题分
10.0
值:
标准答
A;
案:
试题分
10.0
一、多项选择题(共5道小题,共50.0分)
1.在再保险的经营实务中,可供选择的安排方式有()。
A.临时再保险 B.比例再保险 C.固定再保险 D.预约再保险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C;D;]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2.3.比例再保险是再保险业务中的重要形式,通常比例再保险包括(A.成数再保险 B.溢额再保险 C.固定再保险 D.预约再保险 E.临时再保险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B;]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10.0 提示:
4.5.人身保险的事务检验包括()。
A.健康状况 B.财务状况 C.家庭病史 D.职业性质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B;C;])。案: 得分: [10] 提示:
6.7.投保人在选择保险公司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A.经营品种 B.保险价格 C.偿付能力 D.服务水平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A;B;C;D;] 案: 得分: [10] 提示:
8.9.保险的本质决定保险的职能,保险的基本职能包括()。
A.补偿损失职能 B.经济给付职能 C.防灾防损职能 D.融资职能 E.储蓄职能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A;B;] 案: 得分: [10] 提示: 10.二、单项选择题(共5道小题,共50.0分)
1.某人投保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在回家的路上被汽车撞伤送往医院,在其住院治疗期间因心肌梗塞而死亡。那么,在这一死亡事故中的近因是()。
A.被汽车撞倒 B.心肌梗塞
试题值: 10.0
试题分
10.0
值:
试题分
10.0
值: C.被汽车撞倒和心肌梗塞 D.被汽车撞倒导致的心肌梗塞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B;] 案: 得分: [10] 提示:
2.3.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
A.前提 B.环境 C.可能 D.证明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A;] 案: 得分: [10] 提示:
4.5.保险条款是保险人事先拟订的,投保人只是作出是否同意的意思表示。这说明保险合同具有()的法律特征。
A.有偿合同 B.双务合同 C.射悻合同 D.附和合同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D;] 案: 得分: [10] 提示:
6.7.保险的本质决定保险的职能,人身保险的职能()。
A.补偿损失职能
试题分
10.0
值:
试题分
10.0
值:
试题分
10.0
值: B.经济给付职能 C.防灾防损职能 D.融资职能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B;] 案:
试题分得分: [10] 值:
10.0 提示:
8.9.保险充分体现了“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思想,这说明,保险具有(A.经济性 B.互助性 C.科学性 D.商品性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B;]
得分: [10] 试题分
值:
提示: 市场营销学主要是研究市场供求和市场机制。5.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B;]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6.二、多项选择题(共5道小题,共25.0分)下列关于差异性营销策略说法正确的是()。1.实行差异性营销策略会增加成本 A.差异性营销策略的应变能力差 B.差异性营销策略的规模经济好
C.差异性营销策略适用于多品种生产企业
D.实行差异性营销策略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E.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D;E;]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在下列市场细分行为中,运用地理细分变量来细分消费者市场的有()。2.根据城乡差异,将市场分为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
A.根据消费者的收入,将市场分为高收入、中收入和低收入三个子市场 B.根据年龄不同,将市场分为老年人、青年人和儿童市场 C.根据消费者使用状况不同,将市场分为现有使用者和潜在购买者市场
D.根据气候条件不同,将国内市场分为北方市场和南方市场 E.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E;]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3.社会和文化因素 A.政治因素 B.心理因素 C.技术因素 D.个人因素 E.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C;E;]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属于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内容的有()。4.公众 A.经济环境 B.人口环境 C.科学技术环境 D.竞争者 E.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B;C;D;]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下列关于市场经营观描述正确的是()。5.产品观念属于传统营销观念 A.现代营销观念是以生产者为中心 B.传统营销观念的起点是市场 C.现代营销观念是以消费者为中心 D.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强调顾客、企业、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
E.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D;E;]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6.三、单项选择题(共
10道小题,共50.0分)企业若采取迎头定位策略则意味着()。1.能够迅速在市场上立足 A.成功机率高 B.减小市场竞争风险 C.增大市场竞争风险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企业为整个市场设计生产单一产品,实行单一的市场营销方案和策略,满足绝大多 2.数顾客的需要,这种策略是()。集中性市场策略 A.混合性市场策略 B.差异性市场策略 C.无差异性市场策略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企业有选择地进入几个不同的细分市场,为不同的顾客群提供不同性能的同类产品,3.这种方式是()。产品专业化 A.市场专业化 B.选择专业化 C.全面涵盖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C;]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在中秋节、情人节等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候,许多商家都大做广告,以促销自己的产 4.品。他们对市场进行细分的方法是()。地理细分 A.人口细分 B.心理细分 C.行为细分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消费者为了物色适当的物品,在购买前往往要去许多家商店了解和比较商品的花色、5.式样、质量、价格等的消费品,叫做()。便利品 A.特殊品 B.选购品 C.非渴求品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C;]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中国人的口味大体上是东辣、西酸、南甜、北咸,这是一种()现象。6.地域亚文化 A.种族亚文化 B.宗教亚文化 C.民族亚文化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在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诸因素中,属于个人因素的是()。7.动机 A.家庭 B.态度
C.经济状况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个人收入中扣除直接负担的各项税款、非税性负担、维持生活所必须的支出后的余 8.额被称为()。人均个人收入 A.人均国民收入 B.个人可支配收入 C.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根据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该国家或地区的生活水平()。9.提高 A.下降 B.不变 C.不能确定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强调“以质取胜”的经营观念属于()观念。10.生产 A.产品 B.推销 C.社会营销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B;]
(一)(1)HQ公司设计的结账规则,包括其结账的内容、程序与方法等,比较完整、可行。
(2)不足之处主要包括:结账的内容还应包括成本类账簿(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等);结账程序中可将期末账项调整项目具体化,以增强其指导作用。
(二)结帐前,必须将本期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帐。同时应按《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做好下列各项目的账项调整记录:
1、费用分摊的调整记录,包括折旧、折耗、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等;
2、收入分摊的调整记录,包括预收帐款的结转等;
3、应计费用的调整记录,包括预提费用和所得税费用等;
4、应计收入的调整记录,包括租金收入、应收票据的利息收入和股利收入等;
5、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调整记录,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等;
6、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固定资产等实物库存与账面结存不符事项的调整记录;包括待处理财产损溢(流动、固定)等;
(一)计提坏账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二)发生坏账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三)冲销的应收账款又收回时
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二、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
(一)余额百分比法
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
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二)账龄分析法
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1.首次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期末各账龄组应收账款余额×各账龄组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
2.以后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账款计算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或-)坏账准备账户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
(三)销货百分比法
采用销货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本期销售总额(或赊销额)×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四)个别认定法
冲销坏账就是冲销坏账准备。指对原来计提坏账准备的分录做红字冲回,部分冲回或全部冲回。
收回已经冲销的坏账:借:应收账款
贷:坏账准备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题目:甲公司2007年末坏账准备余额为贷方1万.应收账款余额50万。提取比例3%;2008年4余额核销A公司坏账一笔5万;同年7余额,收回以前核销B公司坏账3万,同年1-12月,共发声赊销商品行为234000,(其中货款20万,销项税3.4万);2009年末应收账款金额为100万;2010年应收账款金额为80万
一、07年分录:
1、期末补提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新准则)/管理费用(旧)
5000
贷: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5000 07年末坏账准备余额为15000元。
二、08年分录: 1、4月核销坏账,账面余额50000元,坏账准备1500元,账面价值48500元。借:营业外支出
坏账损失
48500
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1500 贷:应收账款--A公司
50000 此时坏账准备余额为15000-1500=13500元。
注:也有按总额不按单项处理的,即直接核销50000,待期末时再根据总余额调整坏账准备。
2、7月收回以前已核销坏账30000元
不管是余额还是账面价值,均作为本期损益处理。
借:银行存款
30000 贷:营业外收入
30000 3、08年年底应收账款余额为684000元(500000-50000+234000),坏账准备余额应为20540元,补提20540-15000=5540元。借:资产减值损失
5540 贷:坏账准备
5540
三、2009年年末处理方法同08年年底。
1000000*3%-20540=8460元。借:资产减值损失
8460 贷:坏账准备
8460 年末坏账准备余额为30000元。
四、2010年年末处理:
800000*3%-30000=-6000元 借:坏账准备
6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北邮《成本会计》阶段作业三】推荐阅读:
北邮运筹学阶段作业12-18
北邮数学分析09-26
北邮控制工程基础11-24
北邮校内实习报告07-15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邮12-27
操作系统考研北邮01-02
北邮数据库实验报告07-07
北邮专业实习心得体会12-14
北邮近代史复习资料12-22
浅谈作业成本会计的应用论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