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文教案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语文教案(精选8篇)

幼儿语文教案 篇1

回顾新知,识字声母。

我们已经会读、会认四个声母宝宝了,并和它们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来学学怎么写好它们,好吗?学习写字前我们先把桌子、椅子调整到舒服的位置。一起读《写字歌》“老大老二对对齐,两指中间留空隙。指离笔尖一寸远,一拳一尺记心间。”

指导书写b。

1.首先我们来认识它的笔画,第一笔是上竖,第二笔叫右半圆。请大家跟老师说一说。

看看b的家住在哪个格?请同学们看看书上四线格b的位置.它占了几格?

2.先在上格和中格写竖,再在中格紧接着竖写右半圆.要写满中格。

3.学生再次书空笔顺。

4.学生在书上描红。老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正确的及时表扬鼓励。

指导书写p。

1.认识基础笔画下竖。

2.请同学们观察书中“p”的书写,先写哪一笔?再写哪笔?它在什么格?

3.强调:第一笔竖从第二条线起笔写竖,到第四条线上面一点停笔,然后再写右半圆。

4.老师巡视指导,进行对照比较,修改。

(三)指导书写m。

1.认识基本笔画:右弯竖。

2.请同学观察书中“m”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3.老师范写,强调左边和右边的门洞要一样大。

4.展示书写漂亮的、有进步的,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四)指导书写f。

1.认基本笔画:右弯竖。

2.观察书中的“f”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3.老师范写。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写到中格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横写在第二条线下边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幼儿语文教案 篇2

一、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上都有深层次的改革,对于语文识字课程教学要进行优化教学,也就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很多都是语言的教学,对语文识字教学就是要对学生在运用语言的时候能够明白这句话的含义,这也就是语文识字教学的意义。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学习的最佳状态,托尔斯泰曾说:成功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就说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的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

幼儿园的学生生活经历比较少,很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一些事无法看到,很多时候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问题很难解决。在语文识字教学中,简单地将一些字的含义通过情境完整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增加学生的思维空间。借助多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的信息传递,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学习“春”这个字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组词“春天”,这时就可以让孩子去想象,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春天的美景进行描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创造出学习知识的意境,使学生得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优化幼儿园的语文识字教学 篇3

关键词:幼儿园;语文识字教学;研究

对于幼儿园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有效地进行语文识字教学,要求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对语文识字教学中符合幼儿学生的规律性,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地教学,主要是指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一、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上都有深层次的改革,对于语文识字课程教学要进行优化教学,也就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很多都是语言的教学,对语文识字教学就是要对学生在运用语言的时候能够明白这句话的含义,这也就是语文识字教学的意义。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学习的最佳状态,托尔斯泰曾说:成功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就说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的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

幼儿园的学生生活经历比较少,很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一些事无法看到,很多时候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问题很难解决。在语文识字教学中,简单地将一些字的含义通过情境完整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增加学生的思维空间。借助多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的信息传递,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学习“春”这个字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组词“春天”,这时就可以让孩子去想象,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春天的美景进行描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创造出学习知识的意境,使学生得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幼儿园学生语文识字教学很重要,所以我们在实际教育的时候,更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重视幼儿园学生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田美琼.优化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3(3).

幼儿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夏天的特征──气温、天气、水文、植物动物的生活、农业生产、人的生活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比较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使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

二、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当地的气温、天气、河湖、池塘、植物生长情况、动物的出没、农业生产、人的衣着等,与春天相比有什么变化。

2.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天。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提问:谁能说一说春天有什么特征?(可以用歌谣回答。)

2.谈话:现在是什么季节?

3.讲述: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夏天有什么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比较图中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春天、夏大

(2)分组观察、讨论: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3)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认识夏天的一般特点,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夏天的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当地夏天的特征。

①天空有什么不同?(夏天的天空多云。)

②树木有什么不同?(夏天的树叶茂密,桃树结出了桃子。)

③田野里的庄稼有什么变化?(玉米长高,小麦成熟,开始收割。)

④河岸、河水有什么变化?(河岸长满绿草;河水增多,水中荷花开放。)

⑤人的衣着有什么变化?(换了夏装。)

⑥孩子们在户外玩什么?(游泳)这说明夏天的天气怎样?(变暖。)

(4)观察课本第18和48页的图。

(5)分组讨论:每幅图说明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不同?

(6)教师小结:夏天与春天的不同。(可参照下表中的内容进行小结。)

2.比较当地的夏天与春天的不同

(1)讲述:课前,你们观察了我们这个地方在这个季节的自然情况,下面来汇报一下。

(2)汇报观察结果:

认识当天夏天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①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春天有什么个同?

②我们这个地方的夏天与图中的夏天有什么不同?

(以上两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能系统进行比较,可以分别提出一些问题──天气、河水、树木、庄稼、鸟、昆虫、农业生产等进行比较。)

(3)教师小结:各地夏天的一般特征是相似的,但具体的特征(例如天气热的程度、什么树开花、什么庄稼和果实成熟、什么鸟飞来等)有所不同,夏天到来的早晚、延续的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在我国,一般来说,南方夏天到来的早,延续的时间长,天气特别热;北方夏天到来的较晚,延续的时间较短,天气也没那么热。

这个问题的讲解,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天的共性及地方性,避免教学的局限性。

(三)巩固练习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夏天的特征。

2.学习歌谣──夏天

此歌谣只能反映夏季的一般特点,教师可以参照此歌谣,根据当地夏天的特点重新编写。这样,学生学起来更亲切,更有意义。

夏天天气好炎热,天气多雨河水多。

柳叶茂盛桃子熟,野草开花满山坡。

布谷鸟在树上啼,蝉在树上高声歌。

玉米长高麦收割,小孩游泳乐呵呵。

(四)布置作业

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大自然,随着季节的推移有什么变化。

四、教学参考知识 夏天的特征:

(1)夏天天气炎热,有时会下暴雨,天亮得早,黑得晚,白天长,夜晚短;

(2)夏天,各种昆虫,小动物都出来活动,许多鸟开始脱羽毛,有许多兽的毛也脱落了;(3)夏天,植物生长十分茂盛;

(4)夏天是农民最忙的时期,他们要进行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劳动;(5)夏天,人们穿浅色和单薄的衣服,许多人都积极参加游泳活动。冬天和夏天(语言)

活动目标:

1.针对冬天和夏天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专注倾听、大胆表达的良好习惯。

2、尝试以辩论的形式进行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活动准备:

1、课前与幼儿共同搜集多种反映冬季和夏季特征的图片,并布置在活动室。

2、录制散文《夏天》、《小雪花》。

3、可粘贴的小红花。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引入话题

教师出示分别代表两个季节的花卉图片,请小朋友说说:它们分别在什么季节开花。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探讨冬天和夏天的特点

(1)你认为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你认为冬天或者夏天有什么好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好的? 3.引入论题,分组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冬天还是喜欢夏天?为什么?将幼儿按观点的不同分成两个组,各组幼儿自由交流观点及理由。4.讲解规则,展开辩论 辩论规则:

(1)两组幼儿轮流发言。

(2)一次理由充足的发言可以为本队赢得一朵小花。

(3)一方发言之后,另一方可以反驳,理由充足的,同样可以赢得小花。

幼儿园语文教案 篇5

1、能够用心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光的七种颜色是红、橙、黄、绿、蓝、紫。

2、大胆想象,继续故事。

3、初步了解光与人的关系。

准备:

一个故事,课件,活泼的音乐。

活动流程:

一、导言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彩色宝宝。他们是谁?我们一起见面吧!

老师把宝宝(红、橙、黄、绿、蓝、紫)一个个展示出来,看看谁来了!儿童身份证明。(如果孩子说对了一个,可以让色宝宝向孩子问好,或者拥抱、亲吻、握手等。)并让孩子贴在空白的图片上。(怎么说呢?)

老师还带来了彩色宝贝的闺蜜们。他们是谁?它会和哪个颜色的宝宝交朋友?让我们一起开动脑筋吧!

给我看看货!

是的,你说得对!请把它带给一个好朋友。

今天,我们来听一个和彩色宝宝有关的故事。

第二,第一次欣赏故事

老师讲一次故事,提问:

太阳有多少光婴?

他们叫什么名字?

老师:孙爸爸有七个光宝宝,我们叫他们七彩光宝宝。彩色宝宝的名字是红、橙、黄、绿、蓝、紫。

第三,第二遍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这些调皮的彩色宝宝去了很多地方玩,现在正在老师的电脑里玩。让我们看一看。

老师一边演示课件,一边第二次讲故事。提问:

调皮的七彩光宝宝哪里来的?那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孩子们回答问题,学习好句子。

向日葵滑到上面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成金色)

橘子来到果园后发生了什么?(穿着橙色的衣服)

他们跑向草地。草怎么了?(变成绿色)

他们跳进了海里。大海怎么了?(变蓝)

螃蟹经过海滩时会怎么样?(变成小青蟹)

他们亲吻西红柿和茄子。西红柿和茄子是怎么变化的?(西红柿是红色的,茄子是紫色的)

第四,大胆想象,抄一句话。

调皮的七彩光宝宝们明天就要来地里玩了,它会把世界上的各种东西都变成美丽的颜色。你觉得调皮的七彩光宝宝除了故事里去过的地方,还会去哪里?那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联想生活中事物的颜色,试着模仿一句话,事物有了颜色就变了。

调皮的七彩光去了那么多地方,让那么多东西有了美丽的颜色。如果没有光,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老师总结:如果没有光,我们的世界将是黑暗的,一切都失去了颜色,所以不会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光对我们人类、动物和植物非常重要。

幼儿语文教案 篇6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鱼,变变变》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我能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习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化妆舞会

设计意图:绘画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绘画活动是一种非常愉快的体验过程。本活动力图创设一个愉悦、轻松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学习不同的绘画形式,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大胆地在自己脸上进行夸张性的化妆。

2.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不同的绘画形式脸部彩妆。

3.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4.能与同伴互相帮助,并共同分享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收集有关脸谱资料并带到幼儿园,通过图片,认识不同类型的、夸张的脸部化妆。

2.场景布置:迪斯尼乐园(在乐园里挂上各种各样的脸部化妆图)。

3.镜子、脸彩棒、干湿纸巾。

4.教师的道具(米老鼠的耳朵、尾巴)。

5.磁带(录有幼儿熟悉的舞蹈音乐)。

活动过程:

组织幼儿进入迪斯尼乐园,盘腿席地而坐。

老师:小小腿儿盘盘好,小小手儿放放好,小小眼睛看过来,快来看我变魔术。

(这是一堂在上海警备区幼儿园舞蹈厅开展的游戏活动。舞蹈厅里面挂满了面具,有京剧脸谱、球迷脸谱、小朋友收集的小丑脸谱、歌剧脸谱&&小朋友席地而坐后,注意力还集中在四周的脸谱上,部分幼儿在窃窃私语。此时,老师不要因他们的注意力没有全部集中而着急。因为接下来,老师的化妆示范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当然,开场活动也可以以下面这种形式进行:

允许幼儿自由参观乐园,与同伴说说自己看到什么,交流一下心情后再集中观看老师的化妆。)a老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如何进行化妆。

老师开始为自己化妆(黑鼻子长睫毛白嘴巴黑胡子),边画边用语言引导幼儿观察。

1.师用黑色的脸彩棒在自己的鼻头涂了个黑色的圆点,并告诉小朋友:这是我的鼻子。

(此时幼儿十分惊讶,没想到老师会把自己的鼻头涂黑。)

2.用黑色的脸彩棒在眼角各画了两根长长的、向上翘的睫毛,说:这是我的睫毛。

(画完后,我故意向小朋友们眨了眨眼睛,小朋友会心地笑了。)

3.老师用白色的脸彩棒在嘴巴的四周涂上两个圆,并说:这是我的腮帮。

(此时,幼儿的惊讶声出现得更加频繁,有少数的幼儿有点儿按捺不住,不停在自己的位置上动来动去。我没有制止他们,仍继续自己的化妆。)

4.师拿黑色的脸彩棒在白色的圆上点若干黑色的小点,说:这是我的胡子,长长的胡子长出来了。边说边朝外画几根长短不一的线。

5.画好后,老师戴上耳朵,装上尾巴,打扮成米老鼠。说:瞧,老师变成谁了?(老师在进行化妆时,眼睛要不断地与小朋友进行交流;脸部的表情要丰富、俏皮一些;化妆的动作要快,每一个步骤要紧凑。这样才吸引所有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幼儿参与化妆的兴趣。)

b、米老鼠:欢迎小朋友们到迪斯尼乐园来玩。今天,这里要开一场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参加?参加舞会的人,都必须化妆。

1.每个参加的人都要进行脸部的化妆。

2.可以用脸彩棒在自己的脸上画线条、花纹、图形、也可以涂色块。

3.要动脑筋,自己设计,画得夸张些,与别人不一样。

(一)幼儿自由化妆。

组织幼儿面对镜子(最好是全身镜)进行化妆。

a.米老鼠巡回指导幼儿化妆。

1.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化妆。

2.提醒幼儿不要与别人相同。

3.请动作快的幼儿去帮助同伴。

4.用语言提示结合手势的方法,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脸部化妆。

(一开始,一部分胆子比较大的幼儿拿起脸彩棒开始往自己的脸上涂画,一部分幼儿却还在犹豫、观望。我没有急着催促他们动手,而是引导他们先观察已经动手的幼儿是如何涂画的,再鼓励他们大胆地往自己脸上画:你看,某某小朋友他们玩的多开心,你也试试看。

在巡视的时候,我发现一位小男孩在自己的手心画。我问他为什么不在脸上画时,他先是默不作声,等我再次询问时,他竟然放声大哭起来。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直至活动结束,他都没有往自己的脸上画一下,但他的手掌中却画了一个很不错的猫脸。活动全部结束后,他们本班的老师和他交谈后才知道,原来他是一个爱干净的小朋友,当时是因为觉得往脸上画,脸会变脏,而我又不停地问他为什么不往脸上画,他觉得委屈才哭了。如果我当时不急着叫他往脸上画,而是先肯定他在手上画的很棒,再鼓励他尝试着往两上画画看;或者直接允许他只在手心画,然后用手当面具参加舞会&&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另外在化妆的过程中,小朋友看到镜子里的脸在不断变化,看到身边熟悉的同伴脸变花了,他们变得越来越激动,发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场面非常热闹,这是,需要老师对场面能稍加控制。

巡视中,我不停地针对每一个幼儿的化妆以商量的口吻:是不是再把上面这个地方画上几条线?或以暗示的口气:如果把红色的嘴巴再涂大、涂宽一点,效果肯定会更好的!看看镜子上的脸谱再画,慢慢来。如果能在加上几条线就更好了&&引导他们不断地修改。画了15分钟左右,有几个动作快的小朋友已经把自己的脸画好了。他们先是对着镜子自我欣赏了一番,然后拽着旁边的同伴看自点失控。于是我就大声宣布:画好的小朋友可以去帮助还没画好的同伴,也可以去邀请客人老师,帮她化妆。这一下,他们又重新找到事做,并非常乐意帮助同伴,而没画好的幼儿也乐意别人帮忙和他一起画,不知不觉地他们学会了互相帮助。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小朋友去邀请听课的老师。如果听课的老师也能参与近来,那活动会更加成功。)

b.组织幼儿围着米老鼠坐下。

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并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化妆。

2.老师请个别幼儿上台,进行有选择性针对性、对比性的讲评。(最好能把用色块、或用线条、或用图形进行化妆的幼儿各请几个上来。)(看到小朋友基本上完成了化妆,我便召集他们收好手中的脸彩棒,围着我坐下来。此时幼儿的情绪非常高涨,于是,我先让他们交流一会儿,然后请了用红蓝色块涂脸和脸上画满线条的两位小朋友上来,想让大家通过比较感受用线条和用色块进行化妆所展示的不同美,可只有少数幼儿对此感兴趣,回应我的问题。因此,我及时结束了原计划的讲评,宣布:小朋友们的化妆都非常棒,现在舞会开始,让我们尽情跳起来吧!到了结束阶段,幼儿都投入到活动中。他们为自己第一次在脸上完成的杰作而情绪高涨。此时老师任何评价的语言都是苍白且毫无吸引力的,因此,评价环节可以适可而止。此时,小朋友已完成了米老鼠交给的任务,他们最想做的事是唱起来、跳起来,把自己内心无比的快乐表达出来,老师的任务就是满足他们的愿望。)

(二)舞会。

1.化妆舞会开始。

米老鼠带领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舞。(执教的班级十分活跃,班上的幼儿都很好动、调皮。我带该班不久,对他们并不了解。在制订计划时,我就害怕他们会兴奋得失控,于是特意选择了一首节奏比较缓慢的曲子,但效果不佳。如果我事先向班上的老师了解班上学过的音乐,然后选幼儿熟悉的乐曲;或事先让幼儿熟悉一下特意选择的乐曲,情况可能会好一些。

2.舞会结束后,老师组织幼儿先用干纸巾,在用湿纸巾把自己脸上的妆擦掉。

幼儿语文教案 篇7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尊重幼儿,重新认识,和谐统一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让儿童充分和谐的发展, 教育则为儿童的发展服务, 所以幼儿不仅是我们教育的对象, 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以此为基点, 我们反思我们所有曾经做过的和正在做的一切, 发现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常常忽视甚至侵犯幼儿的权利、人格尊严、经验、创造性等。

案例1:中班, 幼儿正在进行美工活动

教师请幼儿创作一幅在雨天小伙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撑一把伞回家的图画。晓晓飞快地在纸上画了两个穿雨靴、共撑一把伞回家的小朋友, 并在马路边画了个微笑的太阳。这时, 老师正好巡回指导到晓晓的身边, 看着晓晓的这幅一边出太阳, 一边下雨的图画, 不由得认真地说:“明明是下雨天, 哪来的太阳?赶快把太阳擦掉。”说完又去巡视其他的小朋友的图画。晓晓看着老师的背影不由得心里犯嘀咕:我看到过一边下雨, 一边出太阳的天, 妈妈还告诉我那是“太阳雨”。最后晓晓不情愿地擦掉那个引以为自豪的“太阳”。

案例2:大班, 幼儿正在仿编故事《捉迷藏》

老师与幼儿一起学习完诗歌《捉迷藏》, 请幼儿仿编, 并要求幼儿举手回答。黄艺是班里最不守规矩的幼儿, 平日里经常挨老师批评。今日, 黄艺对仿编诗歌好象特别感兴趣, 几次举手要求回答, 可老师就像没看见一样就是不叫他。黄艺终于忍不住了, 自己站了起来:“老师, 我举手好半天了, 你为什么不叫我?”看到黄艺未经许可就站起来说话, 老师又来气了:“黄艺, 谁让你随便站起来说话, 坐下去。”黄艺倔强地站了好半天, 他始终没弄明白今天老师为什么冲他发气。

长期以来, 以上种种不尊重不仅没有被人们重视, 还被误认为是在尽责任, 是天经地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在一些观念上走入了误区, 如儿童不成熟观、干涉观、压制观等等。

随着《幼儿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颁布实施, 基础教育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在如何实现儿童的权利上, 尊重儿童, 保障儿童权利,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已成了新型的儿童观、教育观。

二、尊重的含义及其意义

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修养好的表现, 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 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石。在幼儿园里, 尊重幼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尊重是对幼儿的信任

信任是一种教育力量, 也是一种动力。它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积极要求上进。尊重幼儿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信心, 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信任孩子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儿童, 而是鼓励儿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二) 尊重是对幼儿的鼓励

一项研究表明, 受父母尊重、被经常鼓励的幼儿往往健康活泼, 对新生事物反应灵敏。而长期受压制、体罚的幼儿则表现出行为的呆板、胆小、反应迟钝。也有调查说明:大多有作为的人在小时候, 父母对他们的选择很少横加干涉, 而是鼓励尊重他们的选择, 即使是错误的选择, 父母也是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由此可见, 鼓励、尊重孩子是他们形成良好性格、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

(三) 尊重是对幼儿的人文关怀

在现实生活中, 特别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 人们过多地关注孩子们的反映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 是否按照成人给他拟定的标准在发展, 而不是关注培养出来的人是否有个性。如我国的文艺作品中, 很难看到具有鲜明个性的幼儿形象, 都是千篇一律的小大人, 连大人都不喜欢看, 更何况孩子。

三、尊重幼儿的具体体现

既然尊重幼儿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这么重大的意义, 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尊重幼儿?

(一) 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

成人和孩子之间, 老师和儿童之间, 除了年龄上的差异,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把儿童看成是教训的对象, 知识的容器。在教育过程中, 要多倾听, 多理解, 多赞许, 对孩子真实情感的表露要给予尊重, 让幼儿在受到尊重中而乐于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从而提高教育效果。当发生有争议的问题和事情, 老师或成人应该暂缓发表意见, 尽量鼓励孩子讲出道理, 不要随意代替幼儿做出选择, 要鼓励幼儿自己做出选择和判断, 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如案例1中, 教师就应问问晓晓为什么既画太阳又画雨, 鼓励他讲出自己的理由, 从而发现孩子的认识是对的, 自己的教育行为干涉了孩子的被尊重的权利。

(二) 尊重幼儿已经形成和拥有的一切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有一段话,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幼儿原有经验的重要性:“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 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1. 尊重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

对幼儿原有经验的尊重会让教师时常需要修改乃至放弃某一项具体的教育目标和课程方案, 即是通过尊重, 发现教师自己的要求的不合适, 从而根据情况调整自身。

2. 尊重幼儿的错误。

意大利瑞吉欧幼儿园的一幅海报这样说道:“假如我们不知道的话, 我们就有犯错误的权利, 因为要等到看见问题和犯错误之后才会知道。”中国有句古话:“不知者, 不为罪“。对成人如此, 对儿童更应该注意, 当幼儿做错事时, 老师批评的方式不能简单粗暴, 更不能训斥体罚, 应该尊重幼儿在一定范围内的过失不受责备或受惩罚的权利。例如, 当发现孩子的鞋子穿反时, 我们就可以不予理会, 因为孩子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要给孩子一个自己去实践发现的机会。即使现在错了, 我们也不必担心。随着孩子的自然成熟和不断实践, 他自己会发现错误并改正。当孩子更正后, 教师只要及时地给予肯定, 孩子就不会一直错下去。

3. 尊重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

主动、自由是儿童的天性, 尊重儿童的心理自由就是要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想象的空间, 允许他们自由地联想和自由地言论, 让他们敢于辩论, 敢于批评, 善于思维和创造。教师要倾听孩子的心声, 了解孩子的感受, 走进他们的心灵, 欣赏他们的“胡思乱想”、“胡言乱语”, 并且和他们一起插上翅膀, 无拘无束地畅游在自由自在的想象王国。

4. 尊重幼儿的个性风格。

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天性, 他们在性格、爱好、需要方面都是独特的。有的文静, 有的好动;有的反应敏捷, 有的反应迟缓;有的灵牙利齿, 有的不善言词, 就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儿童。因而, 儿童的个性差异是天然存在的。如果我们认识到教育不过是一种手段的话, 就会改变功利心态, 从而尊重幼儿的个性风格, 尊重孩子自己做事情的方式、速度和节奏、选择和决定。如果什么都是教师所主张和影响改造的, 孩子就没有自己的个性可言, 教育也就不成其为个性教育了。如案例2中, 教师如果尊重幼儿的学习、行为风格, 当黄艺小朋友对仿编诗歌感兴趣而自觉遵守规则时,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那么就不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 而使其保留良好的个性风格。

5. 尊重幼儿的劳动成果。

当我们尊重幼儿的种种状况的时候, 幼儿自己的经验、能力、动机、兴趣、需要等等都会成为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 有助于幼儿更有效地学习的宝贵资源。当我们尊重幼儿的劳动成果的时候, 这个成果也会成为教育的资源。 (1) 对结果的评价重在肯定幼儿在过程中的表现, 肯定他们为了达到目的而做出的努力, 要充分肯定幼儿整个的劳动。评价方式应采用自述性评价, 评价人员应是师幼共同参与。 (2) 要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幼儿的劳动成果, 这种保留比前面的评价是更大、更隐含、更到位的尊重, 甚至可以认为是对幼儿人格的尊重。

(三) 尊重幼儿的创造

孩子的创造有时在成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的, 但在孩子心中却是一件包含着他们的想象与智慧的杰作, 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创造, 鼓励他们的异想天开。

综上所述, 尊重幼儿, 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 将尊重幼儿的观念转化为正确的教育行为。落实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就是要创设环境, 体现尊重意识, 把握时机, 传递尊重信息, 聆听童声, 与幼儿平等交流, 创设机会, 让幼儿体验自我。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充满尊重与信任的环境, 让幼儿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乐园。

四、“尊重”与“要求”和谐统一

前面列举的一系列对幼儿的尊重, 我们是否认为必须一切都要按照幼儿的要求、兴趣、个性风格来开展教育活动?尊重如果变为迁就, 只会引起幼儿对我们教师的蔑视, 日子久了, 他们会知道我们只不过是在糊弄他们。因此, 尊重是以最低限度的现实客观和规则为前提的尊重;也就是说, 尊重首先是有要求的尊重。要求如果体现为强制, 那只会引起幼儿的反抗、阳奉阴违或者奴隶般的服从。所以, 要求必须以尊重为前提。惟其如此, 尊重才能激发幼儿的自律、自主、自发, 而现实的各种客观要素也才能够同幼儿发生最大程度的接触和碰撞。如果我们始终以尊重为出发点, 或者自始至终都有着尊重幼儿的意识, 那么我们对幼儿所提出的严格要求, 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钱文, 《中外幼儿教育的比较与实践》, 封丽容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1版, 1999.1.1.

幼儿语文教案 篇8

关键词:幼儿师范;语文教学;口语能力

从古至今,语言都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幼儿时期又是人类语言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幼儿的大部分语言都是通过对外界的观察与模仿而得来的。在幼儿园,幼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幼儿所模仿。可见,幼师在幼儿语言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幼儿师范专业的教师应该就实际问题,加强对幼师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丰富幼师生的话语资源

目前,我国的幼师生由于年龄比较小,与外界的接触有限,导致生活阅历缺少,对一些问题无法进行全面的思考。要想改变幼师生的现状,就需要幼儿师范专业的教师在课堂上拓宽幼师生的知识面。具体做法如下:教师可以把教材作为基础,对教材中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链接,当然,上课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进行一一讲述,但幼师生可以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该篇文章的相关背景,在上课时用口语交际的方式对课下收集的资料进行总结。这样,幼师生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学到无限的知识,丰富话语资源。

二、激发幼师生的表达欲望

目前的幼师生大多数有很强的自尊心,不愿意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害怕语言行为不当被教师和同学嘲笑。因此,教师首先应当了解并掌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其次对学生进行合理、正确的正面引导,把握住时机,全力排除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通过鼓励、暗示等种种手段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培养起学生想说话的情绪,激发学生内在的表达欲望,使其最终达到想说、爱说的目的。

三、创造更多的训练机会

1.强化朗读训练

朗读在口语训练中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通过对优美文章的朗读可加深学生对优美词句的印象,使其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所用,丰富话语资源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朗读的主要形式有:集体朗读、个人朗读、领读和跟读。当然,为了增加朗读的趣味可采取男女对读、接力朗读等等方式。

2.加强复述训练

复述与朗读不同,它是在理解了原文信息的基础上融合自身的思想并将原文主要内容表达出来的一种说话方式。通过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复述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对书本上的文章进行复述,事后对其做出点评,帮助学生改进不足之处。

3.注重学生答问训练

在讲解课文中,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口头表达创造机会。与此同时,教师应适时、适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也可在适当的时机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提问另一组回答,这样一问一答可以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4.提供实训机会

在口语表达的训练中,实地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进行模拟训练。比如,可让学生轮流讲故事,当该学生在讲故事时,其他学生则扮演小朋友,模仿小朋友思考问题的方式并对其进行提问。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在口语表达上的条理性和生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并掌握幼儿的思维方式,对幼师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萍.浅谈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方式[J].语文学刊,2009(16).

[2]郑丽娟.如何提高幼师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科学大众,2011(4).

上一篇:浅谈高中语文分层教学下一篇:在三绿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