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营有感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营有感

大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营有感 篇1

这是我迄今为止最美好的一个周末。

在特训正式开始时,亮亮老师强调了一点:在这里,没有对错,只有行得通与行不通。这种观念深入我心。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客观、豁达的态度。接下来的绳结游戏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事首先不能想到不可能。

大学生的基本心态:虚心、耐心、细心、专心、可容之心、好奇之心、持恒之心。我最匮乏的便是可容之心了,在生活中总是锋芒毕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应该拥有谦和大度的品质。胸怀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当老师谈到管理者的四大能力时,我诧异它们竟能用如此常见的词汇来表示:聆听、区分、发问、回应。但当老师把它们诠释完毕后,我发现,我的每一项都是不合格的。

聆听,不带任何偏见,站在对方的角度,调到对方的频道,摘下过滤镜去理解对方的心,这是一件多么简单有多么容易犯错的事。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自以为是里,总是把演绎当真相,把事实当真相。回首往昔,我们在这些石头上不知绊了多少次。从此刻开始,停止无知的演绎,用心去发现真相。

发问。我联想到了当天下午的小队Pk。连续两次失败,我们竟没有想到改变我队的运行模式,这就是发问做得不到位,要随时保持发问的心态。

回应。每个老师都会精心准备自己的课程,这个极易被我们忽略。我们又是怎么去回应的呢?玩手机、打瞌睡、窃窃私语、神游天外……有多少宝贵的时间就这样流逝了,这可是我们一去不返的青春啊!“世界,每天在以你对待它的方式向你走来”。从今天起,我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必不虚度!

当走到“爱与喜欢”的环节时,一位女学员的精彩阐述让我为之折服。“爱,是持久忍耐。”我不禁感佩这位死党平和从容的谈吐。真知灼见,源于每天的积淀。

在AB队Pk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平和心态和阳光微笑的神奇作用。不过,我仍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好。

连续失败两次,士气明显低落。我几次振臂高呼,鼓舞士气。我是要做一个发光体,可并没有把足够的正能量传递给队员。我队队员出现错报的失误,我十分理解队员自责的情绪。我采用了全队鼓掌的方式来疏导队员的这种心理,为其鼓气。但当时,效果并不是非常好。

其实我完全可以用微笑来解决的。平和阳光的心态固然是好的,可也需要自然正确的表达。我们专业课的老师曾多次建议我们养成微笑的习惯,之前我一直疑惑为什么要将如此美好的表情僵化为面具呢,想笑便笑,不想笑便不笑,不要虚假,不要伪善。于是我一直自以为是地我行我素。可是现在,我真正理解了老师的建议。真诚地微笑是一个可贵的习惯,发自内心的微笑是能让人心安、让人阳光起来的。

管理的重点不在管,而在理,理的是人们的思想、情绪、压力、心态。回望整个过程,这点贯穿全局。

当进行火车变轨的讨论时,我强烈地感受到了规则的刚性。人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不容侵犯,不容逾越的。

步入正思维的学习,我被这句话深深触动:烦恼和痛苦,源于错误的追求。我是一切的根源,我的观念,我的看法,勾勒着我的世界。

人生大转盘,我们五味陈杂,我们泪流满面。感触最深刻的就是友情了。无论飞得多高,所有的喜怒哀乐,其实大多取决于身边的那些真诚的朋友。无论走得多远,一路的风景和人都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痕迹。可又有多少无知、偏见和自我使我们与那些其实很好的人擦肩而过。卸下装备,扔掉臆想,感谢生命中有你。

最后的模块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很是惭愧,这是我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儒释道。想到了我一直在读的《人性的弱点》,是美国人写的。突然意识到,自己若将国粹学好了,西方的东西对我的指导作用就微乎其微了。我们博大精深、凝练古朴的文化是多么值得咀嚼体味啊!《人性的弱点》比之《弟子规》,犹西药比之中药,前者治标,后者治本。

培训终是告一段落。于我,仍是余音绕梁。

大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营有感 篇2

关键词:高职,职业能力,培育,方案

目前, 我国各地每年都要举行几次大型招聘会, 但在招聘现场总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单位招聘展区前人满为患, 求职者众多, 面试人员应接不暇;而有的单位的招聘展区却无人问津, 应聘者寥寥无几, 招聘人员无所事事。在招聘和求职上, 双方的需求不同, 就造成了很多人没事做, 很多事没人做。一个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 往往需要引进人才, 优化管理。而素质教育的终端也在于学有所用学有所长。高职学生在经过几年的学习生活后, 迫切需要通过工作来证明自我, 获得社会的认同感。但很多时候, 企业的招聘标准与高校的培养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高校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下企业的需求, 就造成了就业压力大, 就业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众所周知, 职业能力教育是沟通学校和企业的一个桥梁, 职业教育只有根据市场需求, 培养实用型人才, 才能算达到教育目的, 圆满完成教育任务。高职教育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社会的市场化需求, 做到教授和谐。

作为高职院校来说, 由于长期重视的是“岗位技能”培训和专业技能教育, 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比起本科院校学生来说可能还要欠缺, 由于种种原因, 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可能更为缺乏。

招聘时用人单位最看重应届毕业生的素质不是业务方面, 也不是智力水平, 而是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围, 包括学习意志、可塑性、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 用人单位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有承受压力与克服困难能力、相关的工作或实习经验、沟通协调能力等, 这些均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应培养的职业能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进行了多次强调, 提出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要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

1 职业能力的培育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主要包括:EQ情商、事业心、沟通交流能力、处理问题能力、领导能力、创业潜力、职业选择能力、工作压力处理能力、工作态度、职业满意度、人际关系处理等;科学全面的职业能力训练, 能促使学生在自身最擅长的职业里获取最成功的职场人生。职业能力教育就是要培养高职学生具备从事一种工作的能力, 规纳起来, 有三类: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 任何职业岗位的工作都需要与人打交道, 因此, 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我们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在求职过程中, 招聘方最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

职业综合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包括跨越自己所在专业的其他专业、社会能力以及思维方法能力等, 是对一个人从事职业的综合考量。如在实际工作中, 从业者除了具备完备的展业知识外, 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外语能力以及必要的管理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素质, 从业者才能轻松灵活的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这也是胜任一个职位开始职业生涯的前提和基础。

2 职业能力的培育训练方案

高职院校在培养实用人才的过程中, 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要安排相应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适应今后的职业要求打下坚实基础。进行必要的职业能力训练, 开展相关职业道德教育, 是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高职院校要在实际教学中, 积极引导学生爱岗敬业, 严格遵守职业操守, 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些人文科学素养的培养, 如认真负责、热爱工作、甘于奉献等。高职院校的职业能力培养训练方案的制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谨慎对待, 不能忽视任何细小环节, 避免教授脱节情况的出现。

2.1 训练目标

通过职业能力训练, 让学生在校期间, 多次参加企业实践, 在职业岗位上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 学院与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 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也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能得到有效的企业评价。

2.2 训练内容

由于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 因此, 把职业能力的培育过程分为一般职业能力训练、专业能力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三个方面。

(1) 一般职业能力训练:主要通过平时的教学过程来实现对高职学生一般职业能力的培养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职业素养、礼仪知识、文化艺术鉴赏, 与培养训练相关的课程有专业引导、IT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扩展训练课程、实训项目、毕业 (顶岗) 实习等。 (2) 专业能力训练:主要通过专业学习和项目教学来实现培养目标, 参考国家关于专业职业能力的规定, 依据市场调查的实际情况, 总结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需分阶段培养的若干项专业能力目标, 各项能力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以阶段性训练进行, 分别穿插于1~6各个学期中进行。 (3) 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主要通过平常的教学过程进行训练, 另外, 在企业锻炼中也可以在多方面进行训练提高。

3 职业能力训练方法

美国、德国等一些国家的大学实行完全学分制度, 学生在大学前两年根据自己的能力可以先后把学分修满, 剩余时间大学生则可以去公司进行实践。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对自己的价值和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就有了十分清楚的认识, 毕业时大多数人都可以作为熟练人员使用。因此, 在校期间进行企业锻炼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在校期间, 能在企业实践能力方面得到有效地训练, 提出了“学生假期职业能力训练”方案, 并为此设计了《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手册》。训练主要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 在项目训练的基础上, 再利用寒暑假参加企业实践或顶岗实习, 以提高职业能力。训练方案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的企业实践项目不少于四次, 累计时间需达到2个月以上。

学生进行假期的职业能力训练时, 每次训练都有过程的记录、心得总结要求, 并要求学生根据每次的锻炼情况, 完成对测试项目的填写, 这些测试项目包括心理成长方面、专业能力方面、社会经历方面等, 学生也可以根据这些测试项目进行自我测试和监控。

最后, 由企业指导人完成记录、评价, 并将结论填写在《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手册》中, 以保证学生毕业时能得到一个有效的企业评价, 最终顺利走向社会。当学生毕业时, 《职业能力训练手册》就能作为他们获得准职业能力等级的参考和评价。

4 训练方案的创新点

4.1 培育训练模式新颖

根据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本专业就业岗位能力构成要求, 以“项目”引领, 工作过程为导向, 把课程体系按企业的实际项目和工作任务流程进行重构, 建立项目制课程体系, 并有效地运行“专业技能学习——企业任务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 将企业实践与职业能力训练相结合, 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任务来进行综合的训练, 结合以赛促学的实战演练, 加强职业核心技能训练, 提升专业技能;最终完成由学生到设计师的角色转换, 使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能顺利对接。

4.2 能有效获取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

通过职业能力训练, 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进行职业能力培养, 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为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 通过《职业能力训练手册》, 让学生毕业时可以拿到一份企业实践的有效证明, 也为学生的就业上岗提供了一份有力的企业经验证明。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过程是一种有效的训练, 可操作性较强的, 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 从而促进学院对高职生的培养目标的实现, 同时也能提前让学生感受企业的用人需求, 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 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2]刘文等.高职生入学导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3]方志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教育的重新审视[J].企业家天地, 2008-11 (.中旬刊) .

大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营有感 篇3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34-01

长期以来,我一直被一种情绪困绕着,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管理难,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而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的训练是必须的。

现阶段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挑战,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生活基础的巨大变化,办学模式的不断创新,要求职业技术教育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变。其目的是要培养社会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此我们需要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训练,表达能力训练及实际应用能力训练,这也是职业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如何做到三种训练三年不断线,我和我的学生们进行了尝试,他们信心十足,积极地予以配合。

一、结合语文课文中有关篇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中历来提倡文道统一的原则,教材中《军神》、《天山景物记》、《劝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改造我们的学习》等课文,体裁各异。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革命前辈在战争年代所表现的坚强的革命意志,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培养学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而自然景物的描绘,或壮丽、或神奇、或瑰丽、或优美,均能使学生赏心悦目,激起热爱自然,创造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感,还可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对思想观念,学习态度、方法均有指导的课文则能帮助学生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改进其学习态度和方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反映了现代社会的要求,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频繁,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的效率在提高,对人们的说话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人们说话简洁、扼要、明确,在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讨论问题、总结经验等活动中能言简意赅,一语破的,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的训练才能有效。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训练:

口头表达要把内部语言迅速转化为外部语言,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朗读课文进行基本功训练,然后再复述课文,练习概括要点,用自己的口头进行表达,可在小组同学中间试讲,熟练之后,再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还可以,先打好腹稿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进行自我介绍,可说一说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可以介绍家庭成员,总之是要让学生说话,练胆量,练口才。几次训练以后,学生由开始的怯懦,组织不好语言,到慢曼适应,说得越来越流畅,经历了一个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口语训练: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二者密切结合,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出了作文题,引导学生就审题、立意、取材、课篇等方面谈各人打算,经过相互启发,思路就打开了,材料丰富了,再要学生成段成篇的口述,经过说然后写,对学生口语表达又起促进作用,还可布置一些口头小作文,可口述见闻,生活趣事,复述情节,谈论感想,学生较有兴趣。此类活动,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利用活动开展口语训练:

利用一些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引导的好,也能收到效果。如开学后让部分学生谈谈假期打工的感受、经历、见闻,对其他同学是个启发、影响。外出旅游,走亲访友的同学,也谈谈自己的见闻,朱海同学就谈了自己假期到上海看望打工亲戚的一些见闻、想法,也谈了帮叔叔开出租车的感受。他说,语言不通,和乘客沟通不好,确实影响载客,少挣了钱不说,还耽误时间,可见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甚至电视上的新闻报道,案件调查都可以在同学之间讲述,既增加了学生们的见识,也沟通了学生之间的感情,而讲述者也得到了锻炼。

法制报告会后,利用早晚自习时间,请同学们就律师说谈的各种案例及身边所发生的事谈谈各自的感受,大家互相交流,再形成文字,不仅增强了法制观念,而且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思想认识也得到了提高。

口头表达能力具有综合性,是一项难度较大的训练,独立抓口语是不行的,必须坚持听说读写,把口语训练贯穿到语文教学全过程中,渗透到学生生活全部活动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结合课堂所学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训练:

通过课堂课外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对于职校生来说则应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经过两年的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实习后,面临的是求职应聘,能否具备求职应聘能力,能否掌握一定技巧,将是成功的关键。为此,在应用文的教学中,着重让学生了解一般公文、经济合同、劳动合同、求职信、应聘信、通知、启事、计划、总结、一般法律文书等常用应用文体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点。特别是讲明与应用文相对应的事物语体的特征:平实、明确、简要。通过训练,学生的印象深刻了,基本上掌握了写作要点。在所写的求职、应聘信及为各专业毕业生所设计的广告文中,更是全面细致地介绍了专业特色,所学课程,所具备的能力,毕业生素质,诉求重点明确,语言风趣,格式规范。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明白了如何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知识化为了能力,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日常的活动让学生们自己组织,事先拿出详细的活动计划,活动过程中有记录,开会一会议记录,班会课有主讲,学生作记录,这样,计划、会议记录,这样的文体,学生掌握了,印象也深刻了。

大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营有感 篇4

行动导向教学作为指导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的原则在我国职教领域开始引进。考察了行动导向教学以及职业核心能力的的历史和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特别介绍了设计行动导向教学的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究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意义及需注意的问题。

一、“行动导向法”对于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必

要性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提出

“行动导向”译自德语Handlungsorientierung,其方法是以职业活动以及相关的知识、能力等为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该方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行动研究’”,其原创代表人物为德裔美籍学者勒温(Lewin),并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高潮。”

自20世纪80年代起,“行动导向”成为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教学改革的主流,1998

年德国联邦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通过并发布:在职业教育学习领域应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以此确立了其在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基础地位,为提高教学成效开创了新的途径。

2.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

职业所需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跨专业的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而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因此,被称为跨职业的能力,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这种能力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体现出职业人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又被称为“关键能力”。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1998年就预见性地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提出了我国二十一世纪新人力资源的开发体系,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称为“八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3.行动导向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从教学内容角度看,“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以及有关的经验、知识、能力和敬业态度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可按照该程序“行动(激发兴趣)―任务探究(培养能力)―获取知识(获取知识)――应用迁移(深化任务)――总结提高(构建新知结构)”,来培养和提高学生

能力。

从教学方法角度看,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并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前提.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一系列的行动,即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具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有: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大脑风暴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法、观点评论法、学生出题法、现场辩论法、模拟教学法、自学探究等教学法。

二、实践与成效

项目教学法是职业教育实践中最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它充分体现了行动导向教学的真实性、完整性、协作性学习的原则。下面以此方法为例,进一步阐述行动导向法在职业核心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训练中的实践研究。

以我校06级法律事务与文秘班为例,为培养与提升与人合作能力,并渗透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特安排《合作建立〈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法制报〉月刊》项目活动,其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如下:

这种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相关能力的培养,以团队合作方式编手抄报活动,最大限度调动学习热情,从而达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它通过合理而有效的编报行动,使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编报信息,比如搜集资料、采访相关人员等,来独立地制定和实施编报方案,并对其他组的报刊进行独立的评估与打分”,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提升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法是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手段与途径,行动导向是职业关键能力培养从思想到实践的桥梁。将会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新发展。

三、运用“行动导向法”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专业、课程及课型选择不同的教法

行为导向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实际上包括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专业、课程、课型以及训练目标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法是指课程的某些内容可直接在实习基地或实训室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这种教学方法直观性强,把所学知识及时付诸实践,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印象深刻。实践性强的课程都可在模拟实训室以现场方式完成教学。

案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深度认识和主动实践的自觉性。通过分析和研究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建构专业知识。这在法律专业、饭店专业、旅游专业、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等课程中运用较多。

项目教学是一种将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评估成果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几乎所有实践性强的专业和课程都适合这种教学方法。

2.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主导或者引导的作用。如在一堂课中,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法,布置一项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共同讨论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比一比哪个小组任务完成最快、最好,最后由有了切身体验的学生来总结实现任务具体有哪些步骤、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讲授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0%,70%以上的时间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3.行动能力的获得是由多方面制约的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素质训练心得 篇5

在开设这门课程之前,我对职业发展与素质训练这门课程有着一个很不恰当的观念——未来存在变数,所以职业规划只是空想而已。可以说我是抱着这种消极的态度上这门课的。但是,在上了这门课程之后,让我对“就业”这样个词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我彻底改正了这种错误的想法。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每个人都要未雨绸缪,树立自己的理想,规划自己的每一步。

首先,要肯定老师对这门课程所作出的努力付出。课程的每一部分都是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而设计,而且内容生动有趣。并组织我们观看《职来职往》,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面试。她的敬业值得我们每一位学生尊敬。下面我就来谈谈上这门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老师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在的就业情况。因为每一个老师上课前都很充分的查找资料和备课。有针对性的对我们的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与分析。从而,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的专业,不会对自己的专业感到茫然。

第二,培养我们的职业素质。帮我们分析如今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这是很好的,如果老师不讲的话,平常自己也不会特别的去关注这方面的知识。老师提到了,这会使我们每一个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培养一下自己这方面的素质。将来出社会进企业也不会不知所措。锻炼个性的特质,要培

养自己的兴趣,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三,让我了解了职前需要做那些准备。让我大概了解了怎样写简历。在面试中怎样回答面试官的提问,以及自己不能提出那些问题。如何的给面试官一个好的面试印象等。老师总结起来,告诉我们可以让自己更好、全面的清楚。不用浪费自己的时间一一在网上找出来。要有一个平常的就业心态。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是为了生存,后择业是为了求发展。

第四,分析现在的行业现状,热点与未来的趋势。从而,更好的清楚现在的就业形势。清楚公司的用人标准。为将来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专长,找到更好、自己感兴趣的企业行业。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了,而企业同样也说招人太难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如今,社会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对于我们即使挑战也是机遇。要想在这个激烈的竞争社会中脱颖而出,那么就要未雨绸缪,积极的应对这个机遇与挑战。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打造自己的软硬实力。作为大二学生的我们,也即将要面临毕业了。如果没有学校这个就业指导课,我对于就业还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所以我觉得学校这个课程开得很有好啊。所谓,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啊。“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样我们更早的了解就业这方面的知识,更早的做职前的准备。面对,压力这么大的社会,达

尔文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理论同样适合现的就业世界中。为了在这大浪淘沙的社会中更好的生存下去。现在,我们要做的事那就是好好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努力的学习专业技能。不能把大学当做是学习专业技能的场所,要把大学作为一个提升自己心灵的场所。大学三年,不能白白浪费掉,要对得起这三年的时间。

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论文 篇6

优化教学,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对于数学课而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几年来,本人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认真开展数学创新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一、巧妙设计,让思维发展

思维发展,首先要开放数学教学,以人为本让思想开放.学生是需要发展的人,教师心中必须要以人为本,正视学生的知识基础及情感个性的特点和差异,尊重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教学氛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或教学过程的运作等,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有问题让他们问,有疑点让他们辩,结论让他们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教师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发展.

1.用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

即通过合理设计疑问,以促进学生思维多方向、多角度的发展.在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时,要注意使设计的问题既达到了激疑目的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在进行“三角概念推广”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例子,

如:1.钟表上的秒针(当时间过1.5min时)是按什么方向转动的,转动了多大角度?

2.在运动员转体一周半动作中,运动员是什么方向旋转的,转了多大角度?

因此,这类问题就会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思维向着多角度、多方向的发展.

2.以变化求得思维的发展

在课本习题的基础上,通过变化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变式题与原题内在的联系及本质,达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的效果.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拓展他们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班上有49个学生,我可以作一次惊人的宣布:“班里一定有人的.生日是相同的!”让学生不可置信,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生日相同的概率是多少,生日不全相同的概率又是多少.达到变化问题促进思维,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以恰当的评价激励思维的发展

在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自己的解答时,教师不是马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一种激励其探索行为的方式延迟对具体解答的评价,这样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互相启发的氛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创造性设想,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可能是梯形吗?有个学生认为不可能是梯形.老师此时要反问学生用一个平面截正方体可能得到平面图形有哪些呢?由学生思考后规纳正确的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所以这位同学回答是错误的,因为梯形本身就是特殊的四边形.

二、精心组织,让思维发展

1.让思维在兴趣中发展

教师在学生进入了积极思维状态后,通过巧妙的引导,就会达到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新课之前,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起学生兴趣,然后用游戏中的问题,作为师生探究的主题,教师在与学生一同探究过程中,通过恰当的点拨与促进就会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序发展.

2.让思维在情境中发展

相应的情境会孕育相应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火花往往是在问题中绽放的,个人的智慧就是体现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中,并在其中得到发展的.古人云:“学则须疑.”有疑才有问,疑和问的产生实质上就是一个问题情境的产生.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做些开放性的习题.所谓开放性题目,就是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或者解决的方法不唯一的习题,它对于激发创新意识,拓展发散思维有独特的作用.在中考题中,也有不少这例型的题目.教师在数学活动课中,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材料或开放性题,选择适当的时机,以灵活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让学生自由讨论,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受传统的束缚,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地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科学引导,让思维形象

1.让学生在观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教材对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和应用题解答等基础知识,基本上都只给出一种操作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吃透教材,引导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地操作学会解决同一问题,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智力.

2.让学生在感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通过设计并展示图形、抽象知识等的变化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首先通过看与想,形象的理解知识的生成与变化过程.让学生用语言表述看到的现象,再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进而使学生在感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上面的统计图是频数与频率中频数分布直方图,它本质上是一种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后进行规纳得出条形统计图的两个指标:1.横向指标反映考察对象的类别2.纵向指标反映考察对象的数量特征.

大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营有感 篇7

结合学院的实际, 发现在大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发展时期, 学校和社会对其能力各方面素质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最起码关键的成功因素是不同的。在大学生成长的鼎盛期, 团队协作能力中的领导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发展的鼎盛时期, 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角度讲, 都要求大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 取得团体的成绩, 而摆脱个人主义的一己之快了。由此, 团队合作能力就凸显得重要了。

一、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团队合作能力定义为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 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已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过程中, 更重视的是协同工作, 因而, 团队的氛围将直接影响到团队的工作状态及效率。团队中的任何成员都应该积极主动去寻求其他成员的优点和积极品质。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其他成员的优点, 克服自身缺点, 增强整个团队的优势。因此, 只要团队成员积极发现他人的优秀品质, 团队的协作就会变得效率更高。现代企业文化中团队合作精神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组织方式将人员安排到相适应的岗位上, 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 良好的奉献精神和从业者素质铸就优秀的团队。反之。良好的团队协作也将反馈企业。而高职学生是面向行业一线的从业者, 要使他们达到企业的要求, 就必须培养其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团队合作能力的功用

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 从业者在学习工作中所面对的情况更加复杂。多数职业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已经无法处理纷繁复杂的问题, 也就无法高效完成工作。从业者需要通过协作来完成工作, 这就要求职业人建成团队来解决生产、服务等各类工作中的问题, 团队成员之间的依赖、关联更多。同时, 还需要团队成员之间采用必要的协调行动, 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奇迹。“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 百川纳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 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小溪与大海之间的关系。职业人需要融入团队, 才有可能充分展示自我, 发挥自身优势, 起到作用。团队合作能力对任何企业或组织来讲都十分重要, 就如同《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中所唱到,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种力量一旦被激活, 这个团队也许就能创造出奇迹。大学阶段是一个自主学习的重要时期, 现代教育中采用的分组讨论、分组实践等团队协作的教育方式也可以通过团队协作的力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 也为未来工作中的协作奠定基础。因此, 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也应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

现今社会, 完全依靠个人力量打拼奋斗获取成功的可能性已经变得微乎其微。优秀的企业家早已经将关注点转移到如何建立一支协同作战的优秀团队上。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发现拥有相同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的人在从事相同工作时, 其效率、结果等方面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个人素质之间存在的差异, 而团队协作能力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由此看来, 在当前高等教育中, 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将会导致用人单位团队的绩效结果。

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实践, 结合本院学生的具体实际设计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式。先后为学生设计了团队拓展活动, 爱国主义基地自由行, 红歌比赛/毛泽东诗词朗诵比赛, 课程专题内容研讨, 社会问卷调查, 法律辩论赛, 社会公益活动等一系列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而在一系列团队活动中重要的的一项是课程专题研讨, 这一环节既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并应用知识, 又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活动。这种训练的形式是以任务为驱动、以团队为组织、以专题为内容, 训练的过程中体现指导与自主、规定与开放、统一与多样、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教育指导思想。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采用系列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有利于促进团队协作精神养成,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之后, 就会逐步养成团队协作的工作和学习习惯。通过在实践课程教学中的不断探索, 总结出了以下几条经验。

(一) 优势互补。

组成团队合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 若与自己优势互补的人一起工作, 你的劣势正好是对方的优势, 让队员们共同应对挑战。个人能力是不全面的, 但组成团队却能攻无不克。

(二) 公平。

人本能地渴望被他人公平, 公正地对待, 没有人喜欢吃亏或者被别人利用。事实证明, 任何所谓“聪明”的自私行为, 最终最大的受害者必是”聪明人”。

(三) 信任。

与別人合作就意味着要冒风险。没有相互间的信任, 合作只是空谈, 自己做反而更容易些。不信任会导致管理及沟通成本的急剧增加, 会让你的决策出现严重偏差。

(四) 宽容。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缺点, 不避免地会犯错误。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相互的包容和谅解, 那么內心就会产生一种反抗心理, 它将击碎所有要继续合作的理由, 合作关系自然走向终结。

(五) 沟通。

大家精诚合作, 完成共同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顺畅的沟通。在合作早期, 交流能化解误会, 确保双方是值得信任的。之后, 顺畅, 持续的沟通能提高工作效率, 让两个人保持同步。

从团队合作活动开展至今, 经历了5年的探索, 在此期间学生们的收获也是巨大的。有的学生在感悟里这样说道:“通过这次团队协作活动, 我增强了自信心, 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毅力, 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集体观念和责任感, 我相信这次经历必将会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给我带来帮助。”良好的团队协作是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而协同作战中经常发生的矛盾冲突究竟应该怎样去解决呢?应当注意的问题是:能力差;效率低;太粗心;太骄傲;不配合。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在合作过程中队员之间相互推诿, 遇到困难相互指责, 最终导致任务的失败。虽然失败了, 但是大家却最终体会到了合作的必要性。

四、结语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8

我们该如何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笔者认为可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初读课文,正确理解内容

接触一篇课文,首先解决的问题是能否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文章的内容。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即字音准确、清楚,读课文时不读错字、不添字漏字,不重复;流利,即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唱读。在目标意识引导下,学生自由朗读,有效地克服了有口无心和随便读的毛病。在此过程中,出现错误要及时纠正,要通过同桌对照目标个别检测、小级抽查等方式,对学生自读能力进行测试,对照目标,寻找差距,共求进步。达到初读的训练要求,为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二、教师范读,指引道路

在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中,教师的情感占主导地位,对学生的情感起诱发和培养作用,具有推动力。朗读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朗读时,当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理解,无法正确表达时,老师应适当地进行范读,彼文人境,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还原成口语,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范读时,教师应注意感情的投入,情感发挥要恰到好处。如《黄果树的瀑布》一课的朗读教学,对文中2、3、4自然段的朗读,教师范读时,要注意把握:随着离瀑布越来越近,瀑布声越来越响,朗读的语调要越来越强,语速越来越快,以突出黄果树瀑布的响声由弱到强的特点;对5、6、7自然段的朗读,要舒缓,以体现作者轻松、悠闲的感受。又如:《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课的朗读教学,对描写小女孩语言、神态、心理等内容的描写,朗读时,语调要轻快、舒缓,以体现小女孩的天真烂漫;而读描写爱因斯坦外貌神态等语句时,语速放慢,语调要轻缓,以反映爱因斯坦献身科学而没时间整理衣着的品质。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把握课文的朗读基调。在整体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后,朗读时对能表现人物及事物特点的词语可适当拖长语调,语气加重一些,对关键的句段速度要放慢些。同时可以教给学生各种句段的朗读语调及一般规律,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教师通过范读,把课文的层次,结构理清,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感染学生,使学生把书面文字内化为情感动力。

三、进行模仿,加强理解

教学中,在老师精心范读、学生认真听的基础上,学生已初步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时,教师可趁机让他们模仿朗读。这样学生就能在模仿的基础上,体现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例如:教学《烟台的海》一文时,教师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后,可指名让学生模仿朗读,体现教师朗读时的技巧。学生在已有客观感受的前提下,加强朗读,自有其主观感知。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个人读、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依课文内容而定,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一篇文章中,也可采用个别读,同桌对读,小组读等形式读,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文章的思想显露出来了,朗读中情感的处理也逐渐清晰了。

四、朗读评价,寻找规律

让学生自读自评,互读互评,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探求。读得好不好,大家来评。例如:学习《大江保卫战》一文时,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指名学生读课文片断,问:刚才同学读得怎么样?好在什么地方?如果存在什么问题,你认为该怎么读。(让学生范读)。学生通过读、听、练以后,已有了一定的朗读标准,此时,可相互交流。要求学生要会读,并能说出道理,从哪些词、句、段体会到该怎样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进行了思维训练。为以后的朗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如: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我们爱你——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时,先让几位同学分别朗读,再请同学评一评哪个读得好?为什么?这样有层次地针对反复的训练,把朗读时喜爱、赞美的语气揭示出来,从而学生也理解了作者对祖国风景名胜的赞美和热爱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以后拿到文章,也明白如何下手。从另一方面培養了自学能力。

五、再读巩固,进行积累

在理解内容,掌握朗读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再读,把文章内容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融进作者的思想中,加深理解,甚至把课文熟读背诵。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一般都是名家名篇,文质兼美,用词准确。比如《孔子游春》、《烟台的海》、《鼎湖山听泉》、《夹竹桃》、《灰椋鸟》等课文。我们学习课文的目的是为了积累运用。文章的好词好句,我们要了解其义,好段加以背诵。如此强化,日益积累,大大增加了词汇量,对自身作文水平的提高会有重大作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把文章的感情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得以把表现文章内涵的好词,佳句内化为已有的知识。

加强口语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篇9

加强口语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口语交际则是思维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多多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对发展学生思维大有裨益.对小学生适时进行口语规范化训练,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更主要的是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发展.

作 者:杨玉霞 高秋英 作者单位:潍坊科技学院,山东潍坊,2627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5)分类号:G642关键词:口语训练 思维能力

小学生学习能力教育训练 篇10

适合对象:小学一年级 至 二年级

训练目的: 训练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训练要求: 每周训练2次,每次训练3道阅读理解题,坚持训练,效果明显。

阅读理解训练第一题

雨,像落叶一样轻,像针尖一样细。一串串,在夕阳下闪亮。它,密密地向大地飞洒,仿佛要洗净冬天留下的痕迹。

1、这段话共有()句,写了一年四季中()季的雨,从第()句中看出。写了一天中()时候的雨,从()句看出。

2、这段话中的第一句把雨比作(),还比作(),写出了雨()()两个特点。

3、给短文添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阅读理解训练第二题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想把它偷(tōu)走。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pèng),它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就听不见了吗?”于是,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

发觉了。

1、找到文中的所有动词,并用横线标出来。

2、文中哪一句话是“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______”画出来。

3、《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1)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2)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3)放在外面的东西一定要防止人偷窃。()

阅读理解训练第三题

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它们常常会把窝搭在树杈的中间。松鼠搭窝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先是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了之后,还在上面加一个盖,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因而,松鼠的窝又暖和、又安全。

1、“窝”和“杈”用音序查字法分别查大写字母()和()。

2、从文中找到与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并写下来。

下面()加()矮小()寒冷()

3、用自己的话把松鼠搭窝的过程讲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样训练,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篇11

一、规律性训练,理解口算算理

在“四则运算”过程中,每一步实际上都是学生运用心智口算的过程。针对常见的运算定律、性质及运算特性,可设计一些针对性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同时弄懂口算的算理。

1.运算定律的熟练掌握。小学数学常见的运算定律、性质主要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运算性质、商(积)不变的性质等,这些运算定律(性质)适用于整数、小数、分数的计算。

2.掌握0和1在运算中的特性。①任何数乘以1或除以1还得任何数;②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得0;③相同的数相减得0;④不等于0的相同的数相除得1;⑤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得0。

二、记忆性训练,提高口算速度

当然,要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口算技能,能够针对不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既算得快又算得对,训练就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每天授课前,教师可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根据新课内容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口算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城北小学)

大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营有感 篇12

我国教育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的职业教育实践都说明, “工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而“工学结合”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职业心理训练课程作为如何开展“教学做”是个难点。本训练采用“商业实战”为主体, 有效利用社会的商业企业, 充分结合课程职业性和心理性等特点, 融“教学做”为一体, 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商业实战”最初源于“实践、实战”, “实践、实战”强调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应用的过程, 强调突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现在国内外对“商业实战”没有统一定义, 但其模式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欧洲的“商业模拟”。“商业模拟”通过系统标准的企业管理仿真模型, 让学员在实践中学习提升管理技能。在我国, 2001年的“北京商业挑战赛”作为全球商业挑战赛的一部分, 就让中国很多学生参加了实战, 并受到社会和院校的广泛关注。同时“赢在中国”和“创智赢家”等栏目用“商业实战”选拔创业人才。实战注重了成员在实践练习中锻炼管理方法, 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并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创业型人才, 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优秀人才。在我国高校当中, 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战技能, 特别是公安院校、体育院校、商业院校等一些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院校, 特别强调了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实战训练”。

以“商业实战”为主体的职业心理训练, 就是设计某一主题的商业活动, 让学生参与并独立运做, 在“实战”过程中, 运用角色扮演、拓展训练、演说等心理训练的一些技术, 通过与市场零距离接触, 使学生在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获得提升, 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

一、教:教学生明确职业心理训练的目的

(一) 帮助学生进行自我了解和职业环境认识。

认识自我, 并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客观评价是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 也是学生接受与解释来自与职业有关各种挫折信息的基本出发点。了解自我包括对职业心理素质中的心理调节系统和职业能力系统的充分认识。知道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职业气质等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 相应职业活动对专业知识、运动技能之间的要求。同时包括特定职业的现状和前景的了解, 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

(二) 引导对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认识。

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可以弥补自身能力、学识方面的某些不足, 在职场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如正确的职业态度可以引导从业者积极乐观地接受工作中的挑战, 良好的职业情商可以积极调动情绪, 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等。根据现阶段高职学生就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用人单位对从业者的普遍要求, 职业心理训练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团队合作精神、适应能力、沟通技巧。通过训练强化职业心理、树立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养成职业精神。

(三) 引导对职业发展性的认识。

职业心理素质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特点, 但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性质和自我衍生的功能, 它贯穿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 包括择业心理、就业心理、职业适应等, 是在职业活动和实践活动中综合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 会随着职业活动的深入而产生变化。职业心理训练课程虽然只有一周时间, 但通过训练, 让学生对职业有了初步认识后, 形成一种意识:职业是发展性的, 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能力结构、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 将人生的价值融入职业生涯中, 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二、学:学习实战方法和技巧

实战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与市场零距离接触。因此熟悉市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关键。实战准备环节分别对实战进行了理论准备、团队准备、市场准备、技能技巧准备等 (见图1) 。而且这些准备都以心理辅导为中心, 强化对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认识。 (1) 心理准备:主要进行职业兴趣、职业气质、职业适应等测试, 并进行团队和个体辅导, 让学生明确高职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2) 团队准备:包括破冰式团队建设和团队拓展训练。团队建设分三步走:一是人员组建;二是团队建设, 如口号、分工、规则等;三是团队展示, 要求所有队伍进行第一次创意展示。锻炼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和主动开放心态。团队拓展训练引用兔子跳等一些易于操作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项目, 进一步强化了团队凝聚力, 学会团队激励。 (3) 市场准备:通过环城走, 一方面训练学生意志力和团队协助能力;另一方面进行城市规划介绍, 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工业园、商圈、专业市场等, 为接下来的实战打下良好市场基础。 (4) 职业技能准备:主要包括观看“赢在中国”影视资料和分享。通过观看“赢在中国”, 让学生学习实战的程序、技巧, 同时学习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沟通技巧等在实战中的应用。并通过团队分享, 每位同学畅所欲言, 并在讨论中加深对良好职业心理素质认识, 并自觉向目标靠拢。

实战准备的四个方面有机组合, 明确了学生实战的目的, 并进行良好准备, 为实战打下良好基础。

三、做:实战零距离, 分享提升

首先, 实战让学生走向市场, 拜访市场三家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或商店, 要求反馈。并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自信心, 进行压力管理、受挫管理, 有效锻炼沟通技巧等, 同时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公关能力、交往技巧和团队合作意识 (见表1) 。

在实战过程中, 一是要确定目标, 避免盲目在市场中瞎逛, 锻炼团队的目标管理能力。二是在压力面前, 学会处理团队激励、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培养承受挫折的耐力等。三是面对接受的企业负责人, 如何清楚表达自己的意图, 并进行专业上的交流, 获得进步。四是要求填写反馈表、盖章、合影。进一步锻炼学生说服的能力, 同时也是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其次, 进行了实战分享。实战分享强调了心理感悟和体验, 让学生在感受职业生活的同时, 经过自我交流和团队分享, 注重学生心理成长和感悟。

主要通过团队分享、PPT制作、团队展示三块内容,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理解公平与不公平, 培养同理心, 增强自信心, 并锻炼学生的演说能力、表达技巧等。

实战环节主要以团队为主, 学生分散完成任务。每个人、每个团队的经历都不一样, 团队分享环节让学会倾听、学会学习、学会接纳自己、学会分享别人的成功与失败。同时, 在PPT的制作过程中, 让学生冷静思考、客观分析, 学会正确评价。团队展示环节是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后的又一次提升, 可以培养团队士气、理解宽容、强化团队凝聚力, 是实战训练的有效补充和延续。

四、“教学做”职业心理素质训练的特点

(一) 实战过程重体验、突出操作性。

职业心理素质即重职业心理素质, 也强调职业技能素质。实战方式是能力拓展式训练, 从职业对个人素质要求的角度进行辅导, 有机结合了两方面内容, 要求自觉积极主动地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在“实战”过程中, 运用角色扮演、拓展训练、演说等心理训练的一些技术, 强调了心理感悟和体验。同时与市场紧密联系, 让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 感受职业生活。即注重了心理成长、树立职业理想, 也锻炼了专业实践技能。而且, 课程编制了针对性的训练手册, 结合心理辅导教材和管理类企业培训教材, 针对不同训练模块, 设计项目和作业, 操作性强。

(二) 实战内容重实用、突出职业发展性。

实战内容设计根据职业特点, 设置了企业分析单项, 让学生从所学知识角度对企业进行优劣势分析, 并与负责人进行交流。在交流中, 自己的分析马上可以得到校验, 判断自己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同时, 反馈表从7个方面对这次访问进行评价, 强调了反馈的及时性和综合性。并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 重视个人内在品质的发展与完善, 重视个性心理与职业的适合度, 进行合理定位, 并制定职业目标。

(三) 评价方式重绩效, 突出多维性。

课程评价方式考虑到实战特点, 引导学生主动、进取、敢为、争取成功, 重视每个模块团队绩效的考核, 更注重整个过程中个人和团队的成长表现。所以训练成绩评定分5块内容。一是实训手册的记录, 包括每个项目学生完成情况和心理体会 (15%) ;二是团队总分, 以各项目团队成绩构成 (20%) ;三是组长评分, 包括考勤和努力程度、团队贡献等 (15%) ;四是企业评分, 有分项和总评 (30%) ;五是教师评分 (20%) 。评分主体涉及到学生个体、同伴、教师、社会和团队绩效, 较综合反映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大均, 余林.职业心理素质及培训[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3, 4

大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营有感 篇13

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加强小练笔训练,让学生满怀希望走进生活,充分获取写作素材、发挥联想与想象,是写好文章的最佳途径。

1、 观察导读

为了能让学生“有事可写”,平时在小练笔训练中多引导学生观察,教会学生观察,并要求学生试写观察日记,以取得写作的第一手资料。引导学生用一颗柔软、细腻的心,一双明亮、无邪的眼睛去观察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事物。风来了,听风;雨来了,赏雨;雪下了,观雪。有一次语文课上,狂风大作,我便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风的声音;下课了,走进风中,感受风的力量。学生写出“风呼呼地叫着,像一个老巫婆在疯狂地敲打着窗户,又像魔鬼在撕扯着人们的衣服,推着行人寸步难行……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学生的言谈举止,学习状态。观察生活,首先从观察校园生活入手,把每天都校园内发生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以及坏人、坏事都如实地记载下来写进日记加点评论,写点感受,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良好的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对校园内的生活有了关注的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变化,人情世态,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党的政策等等。

2、速笔增效

即训练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汇融多方面信息,锤炼精妙语言,完成文质兼美的佳作的能力,以增强作文训练的效果。当开辟出写作的一块新畦园之后,这时教师应从训练学生思维、语言表达技艺入手,让学生从中掌握写作的技巧,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语言表达训练:学生语言内容无论怎样丰富,如果语言平泛,也无法写出大量有新意、有文采的文章,积累了丰富的语汇,没有表达技巧也不会写出优秀的文章,因此,语言的表达仍应根据写作的内容而定。如何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融成优秀的片段呢?我让学生每星期的日记中,有三个摘抄,四个自作。摘抄的范围很广泛,诗歌,名言,名著中的片段等等。紧跟课文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片段等等。《武松打虎》中打虎的动作描写尤为精彩,引导学生观察“鸡掐架”、“包饺子”、“打球赛”等,下笔成文,在班上发表。

创新思维训练:文章只有出新意,方可吸引人,要出新意就必须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创新形式主要有:逆向思维创新;发散思维创新;收敛思维创新;纵向思维创新;迁移思维创新等,围绕以上几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作文就有了新突破。学生写作文总是老一套,一写妈妈就是“送孩子上医院,无微不至地照顾”“下雨天送伞到学校”,一写老师就是“夜晚批改作业”缺乏新意。我引导学生抓住最主要的特点来写,如妈妈急性子表现在哪儿,小妹妹“刁蛮”“任性”要如实写,老师冤枉你了,也可以写写你的委屈。真实是最动人的,不要胡编乱造。我班徐萌写的作文《刁刁》把小弟弟写的活灵活现,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

3、 赏评得失

即以精品赏析和佳作请评点的形式,指出学生写作中的得失,品赏成功的喜悦。(1)多给鼓励,少给批评,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经过他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首要任务就要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都应及时地给与鼓励。我在班上建立了一个优秀作文集锦(本子),是谁的作文精彩,就在班内发表(公开诵读),并摘抄在集锦上,老师推荐到校报上发表。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就更喜欢写作了。(2)快速批阅,及时反馈,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学生交上作文有的就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做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看到自己写作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我每天语文课上留五分钟宣读班上好的作文或日记片段,老师随机点评,日积月累,学生写作能力一点点提高。

大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营有感 篇14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隐性任务。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注重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一、换词、质疑,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

1、换词理解,就是把甲词换成乙词,然后进行比较理解。教学中,通过换词比较理解,是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好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准确性的一个途径。例如《可爱的草塘》一文中的“草浪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一句,要准确理解关键词“赶”的含义,可以进行换词比较:如果把“赶”字换成“盖”、“追”、“接”字,行不行?为什么?这样换词比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大家都积极思考,寻找准确的答案。经过比较分析,认识到:如果把“赶”字换成“盖”字,就失去了草浪翻腾涌动的气势;把“赶”字换成“追”字草浪又失去了连天接地的辽阔;把“赶”字换成“接”字,草浪也失去了一浪赶一浪的起伏状态。这里用“赶”字正好表现了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赶”字的含义的理解就准确了,也训练了思维的准确性。

2、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课堂上,教师如能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既能对词句深刻理解,又能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如教学《丰碑》一文时,我抓住其中“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一句,引导学生质疑:“读了此句,你有什么疑问?”很快,几个学生发现了问题:“老师,军需处长为什么会成为丰碑呢?”我连忙因势利导:“问题提得好,肯动脑筋。”继而向全体学生:“身体怎么会变成丰碑呢?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这下,同学们都紧锁眉头,陷入沉思。几分钟后,我又让学生自由讨论,气氛更活跃了。有的说是由于大雪覆盖;有的说是军需处长坐在那里,很像一座丰碑-----在讨论的基础上,我又相机引导:“作者是不是只写军需处长的身体呢?如果不是,又写了军需处长的什么呢?”经过点拨,学生很自然地将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丰碑”联系在一起:原来作者表面上是写身体成丰碑,实质上是写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中的一座丰碑!这就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中心,思想认识也就深刻了。

二、联想、求异,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联想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一个学生如果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他的思维也就具有创造性。如《会摇尾巴的狼》一课的最后一句是“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你不会活多久了,猎人会来收拾你的’。说完就走了。”这种嘎然而止的结尾,余意未尽,给我们留下想象的余地。我就启发学生想象:狼可能会有几种结果?学生展开想象,有的说:狼被猎人打死了;有的说:狼饿死了;有一个学生却说:后来狼骗得了另一只山羊的信任而得救了,结果那只山羊被狼吃掉了。这个学生的想象具有独创性。想象的这个结尾既合情理,又突出了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这个中心思想。又如教学《司马光》一课,讲到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时,可让学生求异:“使劲砸”是什么意思?不砸缸行不行?还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孩子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想出了各种不同的办法。有的说:用手去拉;有的说:用竹竿捞;有的说:跳下去救;有的说:把缸推倒等等。我肯定了这些都是救人的好办法,但都不是最好的办法。并引导学生领会砸缸之所以是最好的办法的原因。这样能使学生主动理解、接受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又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

三、演示、看图,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全面性。

1、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词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带着鲜

明的情绪色彩。”使用演示手段来品词析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又能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一个降落伞包》一课中“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一句里的“掠”字,就是机翼贴近山峰很快地飞过去的意思。但用文字这样解释,学生还感到抽象。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掠”字的意思,我先做示范演示,然后要学生将书本立起来做山峰,以手掌做飞机,做一做“掠”的动作。这样学生对“掠”字的意思就有了具体形象的感受,就会很快地领悟。又如《两只小狮子》一课中“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一句里的“滚、扑、撕、咬”这四个字,学生不易理解,感到抽象。为了学生更形象地体会这几个字的意思,我先让学生上台演示,然后让其他学生也模仿做这几个字的动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仅对词句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

2、经常指导学生看图理解词句,能使学生对词句的理解

全面深刻。如“看图学文”《放风筝》,图画上不仅完整地反映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具有直观形象性。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整体看图入手,从图悟文,整体感知,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获得全面的理解:图上画的是谁放风筝?哪些风筝已经飞上了天?哪些风筝将要飞上天?它是怎样飞上天的?当西边的天空飞来一架飞机时,放风筝的孩子会说些什么?当学生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引导他们看图上各种风筝的形状、颜色;然后引导他们仔细看图上表现“举、拽、收”等动作的细微部分。通过看图,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得更加全面深刻。不仅扎实了语言文字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大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营有感 篇15

一、目前宁夏中职学校口语教学的现状

宁夏目前中职学校仍处于发展的瓶颈期, 招生困难, 就业相对还可以。为了能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宁夏的中职学校一方面升格为高职院校, 另一方面与高等学校联合办学以提高学生的文凭。许多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 就目前来看, 口语交际课仍然没有引起教师、学生乃至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 口语交际教学仍然没有自己应有的地位, 成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校教务科检查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等教学常规, 主要是看教材上的课文, 没人关注具体对学生有哪些方面的提高, 作业中几乎没有口语交际的内容。在缺乏条件开设社交口语这门课程的情况下, 无论是从适应社会需要, 还是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来看, 语文教师只能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 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努力完成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口语教学的必要性

卡耐基在《口才训练秘诀》中说过:“一个人获得事业的成功的机会, 15%取决于知识技术, 85%取决于人格和领导能力。而后者又主要表现在他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联合国教科委组织指出:“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三大素质: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交际。”这些足以说明人们口头表达能力的强与弱, 已经成为影响人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学生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 才能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这也要求我们这些语文教学工作者以新教材为契机, 从培养学生掌握口语交际能力上下工夫,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当前, 宁夏地区中职学校普遍采用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具有职教特色的新教材, 该教材十分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而现实当中我们的口语教学还相当薄弱, 当前如何高效、科学有序地进行口语教学是我们教学所面对的问题, 因此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1、创设“说”的环境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看到中职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说话存在障碍, 心理素质差, 害怕在众人面前发言, 一走上讲台就害羞, 低头不语。教师可发挥教学语言的感染作用, 刺激学生说的欲望。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研究设计好教学语言, 形成说的教学风格, 让学生在简洁明快, 要言不烦, 或语势雄健, 富有激情等的教学语言中, 感受口语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魅力, 从渴望能这样去说话。教师也可通过情绪感染和导语调动等方法, 把学生导入一个宽松、民主、愉快的口语训练环境中, 让学生敢于直抒胸臆。如教师微笑的面容, 饱满的精神, 信任的目光, 鼓励的话语等, 都会极大地感染学生, 而教师采用激发式、故事式、提问式等多姿多彩的导语形式, 能更快地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

2、进行“说”的训练

(1) 结合阅读与欣赏系列进行口语训练。在阅读与欣赏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试着从口语交际的角度进行课文解读, 找到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的情境出发来认识理解文章的内容、人物形象和意境, 在阅读中品味口语交际的技巧, 提高口语交际规范。“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只要我们引导规范, 学生的口语表达一定会进步。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在课堂里开口讲话, 并不等于一定是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学生在课堂里不练习、不表演他们已经会说的话, 也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对学生是否乐于发言, 有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以及口语交际的技巧如何要做到心中有数, 及时给予学生肯定, 让学生能说乐说, 真正实现课堂的“对话”。

(2) 在表达与交流中进行专项口语训练。新教材每单元第二系列语文综合训练中有专项口语交际训练, 在基础模块上册中安排了说好普通话、朗读、解说、交谈、演讲、情境对话这六个专项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 每两周利用课堂和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题训练, 如我在开展说好普通话训练时, 先讲宁夏方言中前后鼻音、省略介音和无r声母的现象, 以扫除宁夏方言对学生讲普通话的障碍, 然后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 组织一次普通话水平测试, 让学生了解考试内容, 平时注意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标准, 以提高普通话水平。

(3) 借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口语训练。新教材设置了语文综合学习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根据专业指向、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安排活动内容, 创设活动情境, 设计活动项目, 让同学们在语文实践中获得不同的体验, 以此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些实践活动要么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写一封家书, 一分钟自我介绍, 推销的语言艺术, 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 学生在活动中不至于无话可说, 这样的实践活动也使学生愿说敢说;要么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如探究低碳生活, 这一活动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 而我们如何更安全、健康、自然的生活。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 不仅畅谈自己身边的低碳生活, 以及低碳生活的好办法, 还进行了变废为宝手工制作, 家庭低碳生活的倡议等活动, 充分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这一项活动只要求学生声音要响亮, 态度要大方, 能用简单的基本句式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即可。

3、贴近生活实际, 在实践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单靠课堂训练还是远远不够的, 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强锻炼, 生活才是口语交际的大舞台, 要在多彩的生活中学会口语交际。“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 并带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感受。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职业人文精神, 提高学生职业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任务, 对学生职业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任务, 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生涯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培养学生的口语焦急能力是口语交际能力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课堂口语,训练,拓展

参考文献

[1]李向东, 等.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李珉, 主编.普通话口语交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于忠生.口语交际[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4]丁慧琴.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原因剖析[J].新课程研究, 2008 (127) :125-126.

[5]胡大鹏.谈加强语文口语的途径和方法[J].长沙航空职业技学报, 2001 (9) :17.

上一篇:关于生态环境的论文下一篇:大二辅导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