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前雨后作文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雨前雨后作文

雨前雨后作文 篇1

暑假的一天,我闲在家里,坐在课桌前,百般聊赖的看着窗外。外面晴空万里,天空一碧如洗,蔚蓝蔚蓝的。小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蝉也不停地说“知了,知了”。小区里的老人们坐在长椅上扇着扇子,聊着天。

忽然,天空由晴转阴,一片片乌云遮住了天空。接着,一阵狂风“呼呼”地刮过,还夹杂着一些小雨。小鸟儿归巢了,蝉也不叫了,老人们也各自回家了。树叶被风刮得“沙沙”响,那些刚长出的嫩枝被风刮断了,发出“咔嚓”的响声。突然,一道白光划破了天际,紧接着,一声“轰隆隆”的雷声响彻云霄,我不禁捂住了耳朵。雨“哗啦啦”的下着,豆大的雨点打在窗户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让人心神不宁。

雨渐渐地小了,蒙蒙细雨,宛如银针似地落在地上。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车辆来来往往,不时发出“嘀嘀”的声音,雨点打在伞上,发出“嘣嘣”的声音。

雨停了,花草吸收了养分长得更旺盛了,也有的茎被雨滴打断了,犹如一位少女正在鞠躬。太阳慢慢地露出了她的笑脸,把阳光洒向大地。

这时,街上早已人山人海,商铺里不时发出吆喝声和讨价还价的声音。你听,小鸟儿又叫了,“叽叽喳喳”。老人们也从家里出来和左邻右舍谈谈家常,散散步,活动活动。

雨后,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雨前雨后作文 篇2

行将步入不惑之年的彭必雨教授事业正方兴未艾, 迄今笔者与之未曾谋面, 然则却似曾相识, 盖因此前曾似闻其声、听其言、睹其容于业界媒体上, 一如其在“2008全国制革行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的精彩演讲, 语惊四座。再者抑或能在业界刊物上拜读其论文, 读来亦令人心旷神怡。不过, 年前他在收到笔者送达的专栏访谈邀请函时, 也许不无意外, 尽管邮件礼尚往来, 而访谈话题却久久未曾启动。一则固然是由于教学、科研、甚至研究生指导、答辩等教务应接不暇, 尝忙至凌晨始得入寝;二则免不了心存几分犹豫、谦让, 似乎感到自己业绩无多, 乏善可陈, 还是先人后己, 把机会让给诸多前辈或其他同仁。其实, 开启专栏访谈, 并冠名“科技经纬”, 初衷在于倾听, 在于沟通, 宛如业界的一隅“人文沙龙”、“休闲茶座”, 把业界志士仁人奉为座上宾、忘年交, 不分老中青, 相约业余时, 绝非评功论好, 树碑立传, 惟求见仁见智, 推助事业, 此乃本意, 闻者明鉴。

直面人生任重道远

温祖谋 (以下简称:温) :据我所知, 您是中国皮革行业科技界、教育界的后起之秀, 也是皮革化学与工程、皮革化学品研究领域的一位知名人士。对此您有何感想?

彭必雨 (以下简称:彭) :谢谢温老的褒奖, 我自认为还谈不上是“后起之秀”和“知名人士”。我在皮革行业学习、工作了20余年, 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力做了一些实事,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还尚未达到自己制定的目标, 与一些优秀的同年人相比, 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感谢您的鼓励, 皮革行业在科研和教育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我将尽我所能, 继续为本行业做些实事。

温:能否请您简单谈谈您的职业生涯中的闪光亮点?您觉得最能代表您的事业成就的标志性事件 (或项目) 是什么?请您举例谈谈。

彭:20余年来, 只是脚踏实地做了一些工作, 谈不上什么“亮点”, 仅举数例, 权当汇报。例一, 攻读博士期间, 从事新型钛鞣剂、鞣法和鞣制机理的研究,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后来在美国德州理工大学留学期间, 继续进行了深入研究, 就该项研究成果接受了该校的专访 (专访内容详见“相关链接”) , 并于2006年6月在美国皮革化学家协会第102届年会上做了大会报告。例二, 自2000年开始, 主要从事制革生物技术和材料的研究, 与著名的酶制剂公司丹麦诺维信公司和四川达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 在国家“863”项目的资助下, 进行了“制革用系列酶制剂”产品的开发, 填补了国内高档制革酶制剂产品的空白, 研究成果获四川省200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至今, 已生产和售销酶制剂超过5万t。例三, 2006年回国后, 致力于制革清洁化技术和关键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已开发出系列的制革清洁化材料, 猪皮制革清洁化生产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在多家制革厂得到应用, 其中浙江升大制革厂已完全工业化采用该项技术。牛皮制革清洁化生产技术, 目前处于调整和完善过程中。同时, 与广西玉林富英皮革有限公司合作, 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承担了国家发改委2008年度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猪皮制革清洁生产技术及关键工序废液循环技术的开发和工业化链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作为皮革科技工作者, 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 深知在制革清洁化方面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温:您尚且而立之年时, 却已业绩斐然, 真是后生可畏啊!就您关于皮革方面的论文和著作 (或译作) 而言, 请问哪一篇是您的代表作或者说哪一篇您最喜爱?为什么?

彭:我一直认为, 作为皮革科技工作者, 需要沉下心来, 扎实地做些实事, 解决本行业中实际问题。这些年来, 我也一直要求自已努力地做些事情, 自以为还谈不上“业绩斐然”, 因为需要做的事太多。由于专业的原因, 从事皮革化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 特别是和生产技术密切相关的研究, 要写一篇水平“很高”的论文,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和一些合作单位有协议, 涉及到具体的关键技术不能公开发表, 因此, 虽然, 工作以来也发表了一些文章, 参编了一些教材和专著, 但回过头来看, 总觉得不尽人意, 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一直打算结合自己的研究, 写一本关于“制革酶制剂和制革清洁化生产技术方面”的专著, 目前已完成构思, 但由于琐事较多, 还只开了个头, 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最喜欢的。

温:时下行业界曾有“学皮革要会做皮革”的呼吁, 制革实业界确实也希望被分配或招聘到企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能安于并善于从事一线技术实践与新品开发, 请问您对此有何评论?

彭:据我所知, 国内设有皮革专业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 都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以四川大学为例, 在开设多门理论课的同时, 给学生们提供了非常多的实践机会, 包括专业试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除此之外, 本科生三年级就开始进入老师的实验室, 参与老师的科研工作。因此,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 认真学习的学生, 毕业后是会做皮的。但是由于本专业的特殊性, “会做皮”不等于“做好皮”, 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要求能做出很好的皮, 这是不现实的。确实存在部分大学生不能安心在第一线技术岗位的现象, 究其原因, 不只是教育的问题, 更主要是社会的问题。大多数皮革专业的学生是在高考录取时被调配过来的, 加上本行业的工作较为艰苦, 因此, 一部分学生始终抱有专业情绪, 而不安心在本行业就业。其实, 每年大部分本专业大学生毕业后还是到第一线工作的, 但本行业的工作特点与学生想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如:工作条件艰苦、环境差、时间长和企业文化匮乏等等, 使学生有巨大的思想负担, 甚至产生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信心。不可否认, 一些制革企业在用人方面存在着“功利主义”思想, 不注重对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培养和重用。制革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 大学生毕业后还必须接受相对较长的培养过程, 企业害怕对大学生培养后留不住, 学生感到在企业得不到重视, 学不到东西, 从而产生恶性循环。作为学校在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本行业的特点, 做好吃苦的准备, 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作为企业, 也应该改善工作条件, 给学生培养的机会, 营造企业文化, 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只有共同努力, 才能使更多的皮革人才留在生产和科研的第一线。毋庸讳言, 学校培养的皮革人才确有相当一部分流失了, 既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 也导致了企业人才短缺。我个人认为, 针对皮革行业的特点, 应大力加强职业教育, 培养那些对本行业有一定了解程度的学生。譬如, 大专院校可采取分兵下企业培养人才、或接受企业“定向代培”的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对接, 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 才能使培养的人才真正从事本行业, 从事第一线的技术工作。

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温:您在绿色化学、清洁生产、或者说生态皮革及绿色皮革化学品方面颇有研究, 能否就这些方面的研究或应用作些披露和点评?

彭:绿色化学, 清洁生产是必然的方向。当今, “绿色皮革”、“生态皮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现阶段, 生态皮革的概念从实践观点出发至少应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皮革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不给或少给环境带来污染;第二, 在革制品加工过程中力求避害、无害;第三, 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无害, 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第四, 可以被生物降解, 且降解产物不会对环境产生新的污染。对于第三点的要求, 目前已被广泛重视, 对于出口的皮革产品, 进口国对有毒化学品的使用都有严格的限制, 如重金属盐、六价铬、甲醛、偶氮染料、烷基酚和毒性大的防腐剂等。为规避这些问题, 可以通过选用不含这些禁止使用的“绿色”化学品来解决, 但对于铬鞣皮革中的六价铬的问题仍然难以解决, 因为成品革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 环境的因素, 如热和光的作用会导致六价铬的产生, 其中加脂剂是诱发革内六价铬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此问题, 我们开发了系列耐老化加脂剂产品和六价铬抑制剂, 有效解决了革在存放特别是高温存放下产生六价铬的问题。

实现制革清洁化生产, 当然离不开“绿色”皮革化学品。清洁化生产的核心是以无毒、无污染的材料代替污染材料, 同时尽可能减少新的污染物产生。如前所述, 我们已成功开发了制革系列酶制剂、以复合酶为基础的脱毛材料、纤维分散材料 (代替石灰) 、无氨脱灰剂、无盐浸酸助剂等, 以生物技术代替 (部分或全部) 污染严重的传统的以无机材料为主的制革准备工段生产技术, 大幅度减少准备工段的污染, 这些材料和技术已不同程度地被工厂接受, 相关的材料和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温:您在四川大学“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和“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执教从业有年, 在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 您想得最多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事?

彭:作为一个皮革人,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踏踏实实地做些实事, 为行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一些合格的皮革人才。由于行业特点, 我们必须要深入第一线, 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 因此, 我每年都有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到皮革厂和化工厂, 在帮助工厂解决问题的同时, 也会找到研究的方向。此其一。在与企业交流过程中发现, 行业中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许多容易解决的技术问题而在一些企业却难以找到解决方案, 因此, 我也一直在反思我们的研究工作和教学模式。目前, 我们的研究工作和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要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脱节。研究机构要重视前沿领域的研究, 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但不能忽视对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研究。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引起科研人员的重视, 科研人员如何走进企业,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此其二。皮革学科是一个复杂的交叉性学科, 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尽管在大学期间, 学生受到了较全面的系统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但是, 学生在开始工作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欠缺, 如何对工作一段时间后的学生进行再教育, 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工作, 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和急需做的事。此其三。人是社会的产物, 必须适应社会, 目前社会风气略显浮躁, 在高校也同样, 很多事情需要静下来思考, 但工作的压力和社会的压力, 有时不容我们想得太多。现在, 我时常怀念美国的留学生活, 能在比较宽松、比较安静的状态下思考一些问题, 做一些喜欢做的事。如此而已。

温:恕我直言, 能否就您 (或您所领衔的团队) 的在研项目或研究方向, 谈谈这些领域的发展趋势或未来前景?

彭:目前我们课题组主要围绕制革清洁化生产技术和关键材料的研究, 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众所周知, 清洁化制革必须首先要解决准备工段的污染问题, 传统的准备工段是基于碱、酸和盐等无机材料的化学处理过程, 而这些材料的用量大, 本身与皮结合的量少, 大部分的材料被排放掉, 加上这些材料与皮作用产生的大量降解产物, 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就发展趋势而言, 以生物技术代替传统的化学处理过程是实行制革清洁生产的有效方法, 也是必然的途径。制革生物技术的关键是适合制革的酶制剂的开发, 尽管这方面已进行了很多的研究, 但由于当时生物技术和研究手段的限制, 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 现在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 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未来, 我们将利用自己的优势, 将生物技术与制革技术更好地结合起来, 不是被动地尝试一些酶的使用, 而是从制革的要求出发, 研究多种酶与皮内各组分的作用, 酶作用对成革性能的影响, 多种酶之间、酶与其他材料间的协同作用。在此基础上, 开发更有针对性、更有专一性的系列酶制剂产品, 开发基于生物处理的制革清洁化技术。

温:制革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的研究成果不少, 但转化为工业化生产时却常常遇到“瓶颈”, 您认为真实的原因何在?

彭:制革废弃物利用, 最主要是对含蛋白成分的废弃物利用。我在美国留学时, 我的导师Shelly博士正在从事运动鞋面革废料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术开发工作, 也有幸接触过在制革废弃物方面研究成果颇多的美国农业部东部研究中心的泰勒女士。制革废弃物的利用技术是多方面的, 而且从技术上讲是成熟、可行的, 但是其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由于很多国家立法, 限制来自皮革废弃物, 特别是含铬废弃物的产品应用于附加值较高的食品、药品和饲料等领域。由于皮革废弃物处理的过程比较复杂, 生产成本较高, 如果最终得到产品仅能使用在附加值较低的产品方面, 而得不到较合理的经济回报, 结果势必导致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局限性。因此, 制革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及成果在转化为工业化生产时遇到的“瓶颈”问题, 主要不是技术问题, 而更多的是经济问题。所以, 我们必须进一步开阔思路, 积极探索废弃物利用的高附加值途径。例如, 近年来四川大学在利用固体废弃物做吸附材料是个很不错的尝试。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温:您平生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无论是事业上还是生活上, 您所执着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如不介意, 可否知道您的人生格言或者是座右铭?

彭:学生时代, 喜欢足球等体育运动, 由于工作的压力, 已无暇顾及这些了, 现在只是偶尔和大学同学相约玩玩扑克。我一直坚持“诚实做人, 踏实做事”, “不求轰轰烈烈, 但求问心无愧”。

温:在您的从业经历中, 与皮革相关的最难忘、最默契的合作者 (或导师、搭档、知音) 是何人?留给您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是什么事?何以见得?

彭:在我的成长过程中, 有缘结识的位良师益友甚多, 难以细诉。但有幸相遇的两位导师, 虽已经去世, 却永远铭记。一位是我的博士生导师何先祺教授, 另一位是我在美国留学期间的导师, 前美国皮革化学家协会主席Shelly博士。何先祺教授指导我时已是70多岁的高龄, 但仍然忘我地工作, 悉心地指导工作, 他是在病床上修改我的论文, 在帮助我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后, 才接受手术。Shelly博士是一位宽容、大度和热心的人, 在美国期间, 积极提供机会让我与美国的皮革厂和相关研究机构接触、交流。虽然50多岁, 仍亲自驾车带我们参观制革厂、胶原材料公司, 多次参加学术会议, 并帮助我在美国化学家协会年会上作大会报告。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驾车2 000多公里, 带我们到费城参加学术会议, 并到美国农业部东部研究中心进行访问、交流, 让我有幸认识了许多美国同行和著名的皮革化学家。我回国后, 邀请他到国内访问, 2006年他来中国参加了亚洲国际皮革会议, 2008年11月份他到陕西科技大学做了一次交流, 我们相约今年10月北京国际皮革会议相见, 但他回国不久由于车祸去世了。由衷感谢他们对我的帮助。

温:就您出访国外专业考察、科研合作或技术交流的经历, 能否谈谈您的所见所闻, 或者收获感想, 请问有何值得借鉴的地方?

彭: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下, 我于2005年4月至2006年9月在美国进行博士后研究, 期间参观了一些制革企业和相关的科研机构。近几年也曾到意大利考察了几家皮化公司。国外, 特别是发达国家, 制革行业已经衰退, 由于缺少行业的支撑, 关于制革方面的研究开展得很少。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皮革实验室, 目前也只是做一些皮革检测方面的工作。美国德州理工大学的皮革研究所的人员也大大减少, 去年其研究所主任Shelly去世后, 该研究所也几乎消失了。美国农业部东部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人员大多临近退休年龄, 懂得皮革的年轻人没有成长起来。因此, 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 其科学研究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行业支撑。

国外研究的创新性强, 一般不会重复别人的研究。当我和国外研究人员讨论国内对科研人员的考核标准时, 国外研究者不能理解我们必须每年完成多少文章、多少专利、多少经费和多少成果的考核指标, 研究工作本来具有很多不确定性, 硬性的考核指标必然会导致科研工作者浮躁的工作作风, 甚至作假的行为, 带来了大量垃圾文章、垃圾专利和垃圾成果, 这也造成了国内在科研方面存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浪费。国外的环境比较宽松, 更有利于研究人员安心于自己的研究工作, 研究人员之间有非常多的交流机会, 更强调团队的协作精神。

温:当前, 以一代宗师张铨先生名字命名的张铨基金奖和以中国工程院段镇基院士名字命名的段镇基科学技术奖倍受业界人士关注, 请问您对创立和实施这一奖项有何评论?

彭:这两个奖项的设立对皮革界来说非常有意义, 对推动国内皮革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这两个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扩大, 要让第一线的科技人员了解和积极参与, 要使年轻人产生向往心和期望值。在设置奖项时, 要考虑对在第一线从事技术开发的、取得突出成绩的科技人员, 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奖励, 引导年轻人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甚至可以设立针对年轻人的“科研基金”, 鼓励年轻人踊跃投入自主创新的皮革技术开发与科研活动。

温:您是《中国皮革》杂志 (技术刊) 的编审之一, 您对该刊物当前的栏目设置、技术内涵、论文水准、学风倾向有何创见或评论?

彭:《中国皮革》杂志 (技术刊) 为行业科研人员的学术与技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中国皮革》经过多年发展, 在栏目设置、技术内涵、论文水准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而且栏目更加丰富多彩, 内容也更加切合实际, 这是可喜的, 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 目前皮革期刊某些共性问题值得认真面对。譬如, 皮革行业有其特殊性, 大多数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 对实际的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非常了解, 但写文章对他们来说远不如“做皮”容易, 因此, 对于皮革期刊, 文章的主要来源于几所高校和研究所。我曾经担任《皮革科学与工程》的副主编, 知道皮革杂志的稿源和稿件的质量都不是很理想, 来自高校的文章有一定的新意, 但与实际有较大的距离;而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论文, 在内容的创新性、深度和写作的规范性方面都还有待于提高。又如, 国内皮革方面的期刊要办好、办出自己的特色, 首先要有好的定位, 结合本行业的特点, 刊登的论文要兼顾学术性和实用性, 满足大多数读者的需要。由于国内的特点, 各高校和研究机构都要求发表的文章被SCI、EI等检索, 因此一些高水平的文章大都投到国外期刊上, 国内期刊如何吸引该类稿源是应该值得思考的。再如, 对于期刊中刊登的综述性文章, 审稿中要把好关, 一般综述性文章是在相关领域研究多年的专家来写的, 而我们期刊的大多数综述文章是学生所写, 缺乏深度, 而且相同专题的内容雷同, 要尽量避免此问题。涉及皮革生产技术方面的文章, 如何兼顾论文的“水平”和“实用性”, 对于皮革工作者来说是个难题, 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作为编审, 在审稿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 要杜绝内容雷同的文章随意发表。

制革皮化比翼齐飞

温:制革加工过程正从传统方式逐步走向清洁化, 尽管工艺技术不断改变, 而本质上还是认同以鞣制 (含复鞣) 为关键, 从未来发展看, 您认为这个关键是否会发生重大变革?为什么?

彭:鞣制是完成皮到革转变的关键工序, 制革过程的发展和进步是和鞣制系统的发展分不开的。当铬鞣法发明后, 铬鞣系统很快建立起来, 可以说现代的制革工艺体系和材料体系是以铬鞣为基础而建立、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因此, 用新的鞣制系统代替铬鞣系统, 不仅仅是鞣制系统的变化, 往往需要整个系统的随之变化, 这也是目前非铬鞣系统难以替代铬鞣的主要原因之一。从鞣制概念上讲, 鞣制只是鞣剂在胶原分子间产生有效交联, 从而增加胶原蛋白结构稳定性的过程。实现这样的作用其实并不难, 关键的是鞣制过程在增加蛋白质结构稳定性的同时, 要赋予成革良好的感官性能, 特别是柔软性、丰满性和“泡感”, 而在此方面很多鞣法无法和铬鞣相比。我们的研究工作者对于新鞣法的研究时, 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收缩温度上, 我认为, 目前更重要的是解决革的性能问题。新的鞣法的建立还必须考虑环保的因素, 不仅仅要考虑鞣制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 还必须考虑皮革废弃物的可生物降解性能, 否则大量的皮革废弃物会造成新的“白色”污染, 而可生物降解的皮革必然和鞣制方法紧密联系。从发展的角度, 鞣制必然会发生重大的变革, 如同用新的能源代替传统的化石能源, 但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温:制革业是污染相当严重的行业, 制革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行业的当务之急与热点话题, 业内人士正见仁见智, 在此, 能否听听您的理性思考?

彭:制革污染严重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尽管关于制革工业的污染和生态方面的问题在一些时候被夸大, 使业外人士对制革行业, 特别是对污染方面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误解, 但是作为业内人士,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的粗放式的皮革业发展模式, 已经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制革污染、资源浪费突出等问题, 严重影响着我国制革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我们要正视制革行业的污染问题, 不是回避, 并采取积极的方式, 研发新型的环保型产品和加工工艺, 避免和循环利用废弃物。皮革产品的生态问题和清洁化生产技术一直是人们关心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是制革工业实行清洁生产的内在推动力, 而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为制革清洁化生产提供了材料和技术上的保障。制革工业的发展方向和出路在于实现清洁化生产, 制造环保的、生态的、经济的, 并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皮革产品。实现制革业的可持续发展, 还需要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既需要我们科研人员的努力, 更需要我们企业家要有战略的眼光。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 一是需要依赖国家政策和社会支持, 二是需要企业及企业家的远见卓识, 只有企业家重视了, 清洁化生产技术才能真正实施, 才能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完善。

温:中国加入WTO后, 国产皮革化学品不同程度地受到“洋货”的冲击, 请您谈谈我国皮革化工行业该如何应策?当前趋势或未来前景如何?

彭:曾几何时, 国内皮化厂多如牛毛, 经过市场的洗礼, 大部分国内皮化厂已退出了舞台。不可否认, 进口皮化的大规模进入, 特别是一些国际大公司纷纷在国内建厂, 使其产品本土化的战略, 对国内皮化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但深入思考, 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的实力太弱, 国内的皮化企业大多缺乏创新和研发能力, 依赖于引进技术。虽然, 在“七·五”和“八·五”期间, 我们在皮化开发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开发出了一些优秀的产品, 带动了国内皮化产业的发展, 但是随着小皮化厂大量兴起, 皮化生产技术也随意传播, 盲目仿制, 形成了一只产品多家生产的局面, 带来的是价格上的恶性竞争和产品质量的下降, 这种短时间的“兴旺”, 带给了国产皮化质量差、稳定性差的坏名声, 至今国内皮化还遭受这种坏名声之累。

令人欣慰的是, 我们国内几家皮化公司, 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起来, 并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尽管目前国内皮化与国外皮化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但是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而且国内皮化还拥有强大的市场支撑。虽然国外大公司仍然占据着高端市场, 但皮化在这些大公司中所占的比例在下降, 甚至已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 这些大公司对皮化产品的开发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已明显降低, 因此, 从这种意义上讲, 未来皮革和皮化市场将是以中国货为主。要树立国内皮化的品牌还需很多的努力, 皮化行业不可能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 因此其发展必须依靠皮化企业自己。首先, 要建立自己的一个强有力的研发团队, 开发自己特色的产品, 单纯依靠引进技术, 不能形成自己核心技术, 从而缺乏核心竞争力;二是, 积极走出去, 走国际合作的路, 通过多方位的合作, 加强我们研发能力、生产管理能力, 缩短我们的发展时间, 现在我们完全有能力去寻求国际合作;三是, 我们的皮化企业, 必须树立质量意识, 品牌意识, 狠抓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 重塑国产皮化的形象;四是, 皮化企业必需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销售和应用技术服务队伍, 以服务带动销售, 而不是以非正常的手段来开拓市场。

温:从科学技术角度, 请问制约国产皮革化工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与国外相比, 主要差距在哪里?

彭:皮化行业在我国皮革行业中是个较小的自然行业, 但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行业。皮化产品的种类繁多, 涉及的面非常宽, 从无机到有机材料和生物材料, 从小分子物质到大分子物质, 包罗万象。在材料开发时既涉及关键材料的合成技术, 更需要结合制革过程的复合 (配方) 技术, 因此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制约国内皮化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专业人才和有效的研发机制。我个人认为, 从事皮化研究, 首先必须既懂材料又会做皮, 对皮革生产过程必须有深入的了解, 特别是制革水场材料的研发, 这是根本。实际上, 国内非常缺乏此类复合型人才。我曾参观过一些意大利皮化企业, 他们中一些老板或技术负责人, 是化学专业出身, 并有在制革厂做技术的经历, 他们很好地把化学知识和制革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开发适合市场的产品。其次, 现在社会分工非常明确, 在皮化的研发过程中, 我们必须摒弃一切都自己合成, 从头做起的观念, 我们要学会“拿来主义”, 国外很多皮化工厂的这种思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至于谈到差距, 可以说国内皮化和进口皮化的差距在缩小, 特别是在水场材料方面。当然, 在涂饰材料方面, 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和一些特殊助剂方面, 差距还比较大。这种差距的原因, 一是我们合成技术落后, 更主要的是我们基础化工的落后, 我们在开发材料时, 经常会遇到无米之炊的情况。二是目前市场上, 国内外皮化的竞争是不公平的, 在价格上要求国产皮化要低, 性能上要好。其实国内皮化的成本只是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可能有些优势, 在原料成本方面绝对不占优势, 因为高性能材料的原料还是依赖于进口。为此, 我们必须扩大生产规模, 实行大宗采购, 才能和国外产品抗衡。

温: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您是皮革行业的后起之秀, 您的事业正方兴未艾, 我和《中国皮革》编辑部同仁衷心祝愿您的事业鹏程万里。最后请问, 您对我国乃至于世界皮革事业有何企划?有何期待?

彭:中国已是皮革生产大国, 正在向皮革强国迈进。中国皮革行业的发展为皮革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也为皮革科技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新技术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关键是需要复合型人才。在利用新技术方面, 有人已做了较成功的尝试, 如纳米材料鞣革、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介质中实现无水制革, 尽管与实际的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但却也为新技术在制革中的应用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我相信, 我们的科技人员有能力也有义务为世界皮革事业做出贡献, 未来中国不仅能成为皮革强国, 也会是皮革化工的强国。

相关链接

专访附注

* (h t t p://t o d a y.t t u.edu/2007/10/method-for-saferleather-tanning-published-by-texastech-researchers/)

著作论文

*周华龙, 彭必雨.皮革化学品.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9

*单志华, 彭必雨, 等.制革工艺学. (本科教材) .科学技术出版, 1999

*沈一丁, 彭必雨, 等.轻化工助剂. (十五国家级教材)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单志华, 彭必雨, 等.制革化学与工艺学. (十五国家级教材) .科学技术出版, 2005

*Peng B, Shi B, Sun D, et al.Ultrasonic effects on titanium tanning of leather, Ultrasonic-sonochemistry, 2007, 14:305-313

*Peng B, Shi B, Fan H, et al.Novel titanium (IV) tanning for leather with superior hydrothermal stability (II) :an overall investigate of the influence of organic ligands on the stability and tanning power of titanium sulfate solution J.Amer.Leather Chem, 2007, 102:261-270

*Peng B, Shi B, Fan H, et al.Novel titanium (IV) tanning for leather with superior hydrothermal stablity (Ⅲ)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titanium tning and an eco-friendly titanium tanning method.J.Amer.Leather Chem, 2007, 102:297-305

*Peng B, et al.Covalent immobilization of organophosphorus hydrolase onto insoluble bovine collagen fibers.The 7th Asi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Leather Sci.and Tech. (2006.10)

*彭必雨, 于志淼.蛋白酶与皮内各组分的作用及其在制革中的应用.中国皮革, 2007, 36 (9) :60-64

*彭必雨, 许亮, 石碧.几种有机胺的脱毛性能及其对灰皮膨胀程度的影响.中国皮革, 2006, 35 (3) :13-17

专利发明

*动物皮复合酶脱毛剂及其应用公开号CN101235422A

*制革加工动物皮清洁化脱毛和皮纤维松散方法及其应用公开号CN101235421A

联系咨询

*地址:四川成都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

*邮编:610065

*电话:028-85406753;

13880967026 (手机)

雨前即景五年级作文 篇3

突然,雷雨的“先驱者”——风神不知不觉跑来了,一阵紧似一阵的狂风吹得街边的树委屈地弯下了腰,枝条在空中像着了魔一样乱抽乱打,尘土、纸屑在天空中飞扬不定。而这些东西被逼向胡同的死角时,不停地旋转着。不知过了多久,风终于停了下来。那些纸屑不知被风神带到哪儿“长途旅行”去了,街上反而变得十分干净了。

但是,这样的平静还不到几分钟,一道道曲折光亮的闪电,像一条浑身带火的赤链蛇,飞向那混沌汹涌的云层。那轰隆隆的炸雷带着令人恐惧的呼啸声紧跟而来,震得楼房微微颤抖。雷电在天空横行霸道了十多分钟,那阴云密布的天空终于掉下了黄豆般大小的雨点儿,打在池塘的水面上,激起数不清的水泡,打在皮肤上,似乎还隐隐作痛。

雨越下越大,房顶上的雨水像瀑布一样从房檐泄到地上,在地上留下了一排整齐的窝点……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雷电渐弱,雨似乎失去了“靠山”,也越来越没劲了。雨终于停了,天空变得十分明朗,深吸一口,空气中带着泥土的芬芳,使人陶醉。雨后的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你听,不远处传来小鸟的欢啼;你看,太阳不知什么时候露出了它火红的脸庞,它的光辉重新拥抱大地。天地之间架起了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

雨前读后感 篇4

雨前读后感

.《雨前》是何其芳著名的散文集《画梦录》中有代表性的

一篇。它通过大雨降临前灰暗沉闷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了一

种久旱切盼甘霖的强烈情绪,也隐约透露出渴求变革的焦灼心

情。这正是30年代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共同心态,因而引起读

者的共鸣。作品中对这种心态的刻划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紧密结

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

界,委婉曲折地抒写了尚未走上革命道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既不满于黑暗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忧郁感伤的情绪,具有一定

的现实意义。对我们了解当时青年的思想状态也有一定的认识价

值。

2.《雨前》写于1933年。时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

后,又加紧蚕食华北,而国民党政府卑躬屈敌,民族危机深重,

政治气候低沉。“雨前”景物的描写,正是那时整个社会空气的

形象比拟,也是作者当时心态的写照,表达出一种在密云不雨的

气候下的复杂感情。对现实的不满,使作者渴望“心里的气候”

得到“雨点”的滋润,因而怀念南方故乡的雷声、雨声,传达出

一种对希望的渴求,对理想的追寻。结尾一句“然而雨还是没有

来”,透露出理想的渺远,一种彷徨、迷惘以至颓伤的情调油然

而生。这种思想情调也正是当年的许多知识青年共同的一种精神

状态。

这篇散文在艺术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和-谐的诗的意境

上。(1)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西方现代派的“移情”手法,把自己

内心的感情外射在周围环境和自然景物上。鸽群、柳叶、大地、

树根、白鸭、鹰隼,都无不打上作者浓重的主观色彩。嫩柳的憔

悴正是作者的憔悴,大地的干裂正是作者的干裂,白鸭的烦躁正

是作者的烦躁,鹰隼的怒愤正是作者的怒愤。物我无间,情与境

高度统一。(2)对比手法的使用。在描写眼前景物的同时两次插

入对故乡的回忆。故乡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眼前的景象则叫人

窒息。通过对北国与故乡差异的描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

之间的矛盾。(3)语言精致、优美。用词简约,以一当十,如写

白鸭在柳树下来回“作绅士的散步”,几个字就令读者想象出白

鸭那种胖乎乎、慢悠悠、摇摇摆摆徐徐来回的神态。另外用词讲

究色彩的配合,例如写春之芽:簇生出“油绿的嫩叶”而开出

“红色的花”。此外本文语言还善于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使字里

行间充满一种流动的美。例如“几天阳光在柳梢上撒下的一株嫩

绿’, “细草样柔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其中的“撒”

“抹”“抚摩”,不但把自然物拟人化了,更使那不为人注意的缓

慢的自然变化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作为一篇散文,在优美的

形式中含着深刻的意蕴,显示出一种清新隽永,耐人咀嚼的情

韵。

【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雨后(200字)作文 篇5

春雨,是温柔的,是平静的,是美丽的。

但雨后,你会发现有一种东西比它更美。

雨,渐渐的停了。

我打开了窗子,一股泥土的清香扑鼻而来。

滴哒&&滴哒&& 屋檐上的水珠,像一条被剪断的珍珠项链,不断的往下落。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

阳光重心照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你瞧!那蜘蛛网上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闪一闪的,多么像一颗颗钻石啊!

雨后天晴!会更加美丽。

轻轻的,想着你的样子。

怕你在我的思绪中,消失&&!四川成都邛崃市强项实验中学初一:叶涛玮 篇一:话题作文 雨后

命题作文:雨后

范文一: 雨后

又是一个美丽的雨后,重现灿烂的阳光下,沐浴着万千尚带着雨滴的小生命,风雨过后,他们又重现生命的光辉了。这倒让我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来。

还是雨,弱弱的弹着,如同心灵的律动。撑着粉色小雨伞,硕大的雨靴“噔噔”地敲着,独自走在狭长的雨巷,偶尔到了路口,踌躇一下,再怯怯地转弯。没错,那个探头探脑的小女孩就是我。没有戴望舒(诗人,翻译家。他也因为诗作《雨巷》一度被人称为“雨巷诗人”。)遇雨时的寂寥,也没有像雨一样粘连的千条万条的情思,没有什么复杂的情感,只有雨带来的烦躁,抱怨,懊恼,脑海里总回放着刚才的那一幕-----爸爸放下电话,长吁一口气,瘫软在沙发上,如释重负地说:“你转学的手续办齐了!”过了一会儿,又像想起来什么似的,说:“以后你就得步行上学和放学了,那儿有伞,你先走走看吧。”我那时正看电视入了神,根本不想出去,我还天生讨厌雨。但出于对父亲的尊重,我还是极不情愿地出去了。

突然,一声刺耳的鸣笛又将我的思绪拉回,望着周围陌生的街道,我猛然发现,我竟然迷路了!我顿时失去了镇静,我穿梭在人流中,细细辨认着回家的方向,至于去学校的任务便顾不上了。半个小时的迷惘换回的却是绝望,我彻底回不了家了。即在一棵树上,静静地等,等着爸爸,在那时的我看来,无异于等待奇迹。

天色渐渐发黑,我的心凉了,我甚至打算着无知的流浪念头。正在我失去希望不知所措时,他终于来了,“奇迹”终于来了。刚洗的车上又有许多泥污,我都不舍挨近那车,爸爸却平静的出人意料:“上来吧!闯荡闯荡,总是好的。”

?? 那夜,大雨滂沱,就像我绝望时心中的那场雨;清晨,又是阳光普照,就像爸爸的那句“上来吧!”

今日的雨后,因这段记忆,显得更加灿烂了。

范文二: 雨后

窗外的雨稀稀沥沥的下着,夹杂着小孩子游戏的声音,向窗外望去,一片茫然,我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水?或许吧。我爱水,这是事实,虽然我直到现在还不会游泳,我时常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向往大海的鱼,住在小溪里,想象着大海的辽阔,大海的碧波万顷,可是要到大海去,需要冲出漩涡,绕过急流,越过险滩,最终跳跃龙门,到达心中的圣地。路途遥远,曲折,终点可望而不可及,但,我要冲,我要试一试,只有尽力的闯一番,才不会留下遗憾。

我不知道前路有多艰险,也不知道如果到不了终点怎么办,但有一点是无疑的,如果连试都不试一下,永远也到不了终点。

这似乎仅仅是想象,我敢吗?我已经没有勇气再往上飞,我害怕再受伤,数学考27分是我永远的伤疤,曾经的豪言壮语灰飞烟灭,一切定格在一张不及格试卷上,一张我不敢面对有又无法回避的试卷上。二十七,二十七!一个似乎很可笑的分数,一个充满无奈的分数,一个令老师和同学目瞪口呆的分数,一个让我啼笑皆非的分数!我完了?我完了!

窗外的雨还在下,嘀嘀哒哒的敲击着窗户,小孩子的玩闹声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停止,我忽然想到河边走走――已经很长时间没再去过河边了。河水轻轻的流淌,向着远方――只能说是远方,河水也不知道他要流向哪里,但是他还是在流淌,静静的,静静的,走向未知的远方。水已经变得污浊了,却并不因此有丝毫的停歇。我想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雨停了,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打点好行囊,朝着梦想出发吧!

天晴了,乌云一定会散去的。

范文三: 雨后

窗外的树叶被风吹得呼呼作响,天黑的可怕,连绵一片的阴云压抑的心中难受。暴风雨正在来临。

今天,魏老师将试卷发了下来,发试卷同学那幸灾乐祸的眼神是我的心中有些忐忑。我小心翼翼地将试卷翻了过来,只看见了一个“8”,我就又将试卷给翻了回去。其他的同学有的兴高采烈,又是失望沮丧,有的若无其事,还有一些同学围在我的身旁,用好奇的眼光看着我,我的心中却突兀的一冷。径直走出了教室。

外面的阴云越积越多,风越吹越大,我心中却充满了后悔,早知道就好好复习了。正当我后悔时,上课的铃声敲响了,魏老师在讲台上严厉地训着话,我却一句话也没听进去。呆呆地看着窗外的天空,阴沉沉的,仿佛一只恶魔正在向我慢慢靠近。突然,魏老师的一声厉喝将我的心绪给拉了回来。他以旧训着他的话,只是多了一个人倾听。忽然传来了一声石破天惊的雷声,堆积了这么久的阴云终于将雨水放了出来,解放了的雨水到处活蹦乱跳。一时间各种声音冲进了我的耳朵,我不禁在心里厉喝了一声。雨慢慢变小了,风也没了力气,开始休息起来。这时候放学铃声敲响了,值日干部见我们安静了便放了学。

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雨轻轻的打在我的身上、头上、书包上。街道静得可怕,人们都紧闭着自己的嘴巴,急匆匆地赶着路。随着风慢慢变大,我不禁想起了《全球变冷》这首歌,轻轻地哼着调,心情好了许些。但一想起要家长签字,我心中又有一些害怕。仿佛是为了嘲笑我,风又有了力气,使劲地刮着,将树叶吹得呼呼作响。

雨渐渐停了,我的心也慢慢地平静了。抬头望了望天,天空被雨洗的一尘不染,阳光直射在我的身上,我突然明白了什么?? 回到家,我轻快地打开书包,做起了作业。

篇二:雨后的校园作文

雨后的校园作文

雨后的校园 哗啦啦,一场大雨从天而降,整个校园都沐浴在大雨中,不久风止了,雨停了,校园又恢复了宁静。

走在校园里,一阵泥土的清香扑鼻而来,新鲜的空气,使人神清气爽。

低头一看,小花小草正冲我笑,经过一场大雨的滋润,小草似乎更绿了,它冲着我笑,好像对自己的大衣十分满意呢!转头看看小花,它自信地看着我,好像在问:我漂不漂亮呢?确实,雨后的花儿,茎好像一根根绿色的棍子,十分结实,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漂亮了。转身走到金鱼池,一条条金鱼,争先恐后地从家里跑了出来,快活地游来游去,跳来跳去。

看看教学楼,好像和雨前有些不一样了呢!是哪里变得不一样呢?哦,原来是被大雨冲洗后,变得焕然一新了。

操场的嬉笑声打破了校园的宁静,原来是一群小孩子在玩耍。一个个像调皮的小猴子,你追我赶,好一副热闹的景象!

清新的空气,微笑的小草,自信美丽的小花,还有可爱的金鱼,活跃的孩子们,都在雨后的校园里一一呈现了。

雨后的校园,真美丽啊!

篇三:雨后——关于雨的作文

雨后——关于雨的作文

雨后的森林里到处是湿漉漉的,小草炫耀着自己新的绿衣服,不再胆小的小雏菊慢慢的抬起他们的头

看看天,看看地,然后就一瓣瓣的展透。小黄鹂出来了,它放开歌喉,唱着歌„„

雨后,孩子们光着脚,拉着手踩着雨水,走过泥路。森林恢复了平静,我似乎有闻见了,树木和花儿的清香,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啊,真舒服呀!

我抬头一看,哇彩虹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好像是一座彩虹桥。啊,雨后真美呀,我爱雨后!

西北街小学五年级 李昱青

篇四:关于雨的作文:雨 后

关于雨的作文:雨 后

盛夏的午后,铅黑色的乌云从东南方压来,没过多久就占据了整个天空。突然,风起云涌,玉米杆被折断,就连硕大的柳树也在与狂风的斗争中低下了头。道道闪电划过天空,阵阵雷声响彻天际大雨顿时瓢泼而下。

大约一刻钟后,太阳又张开了红红的笑脸,雨后的天空蔚蓝如洗,云也像钻石一样,反射着光芒,天边出现了一道明亮的彩虹,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再看看远处那起伏的山峦若隐若现,让我真正体会了耸入云端的真谛。大河里,水涨了许多,也变成了金色,晶莹的露珠在叶子上滚来滚去,犹如一块块闪闪发光的水晶。

上一篇:智慧校园的四年级作文600字下一篇:高中物理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