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岭镇小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岭镇小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精选9篇)

高岭镇小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篇1

(2009—2014年)

为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发展环境,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我校办成环境一流、设施一流、队伍一流、早日实现优质教育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订2009---2014年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我校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以“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为指针;以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创办优质教育为目标,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发展为主线,育人为根本,质量为核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发展,争创河池市优秀学校。

二、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五年内实现河池市小学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设备、一流的教育质量,努力把我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

三、具体目标

(一)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

1、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2、确保学生无流失,巩固率达100%。

3、强化培优辅差工作,及格率达98%,优秀率达70%以上。

(二)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1、加强我校校舍改造。

2、加大校园美化、绿化、硬化的力度。

3、加强建设与管理,逐年进入全市优秀学校的行列。

4、加大投入,改善办公条件。

(三)加强德育工作,培养合格新人

1、按照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使学生行为习惯合格率达100%。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监测,使不良心理矫正率达100%。

3、开展文明班、文明学生评选活动。文明学生达95%以上,文明学生标兵达20%以上。

(四)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

1、继续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件》、《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认真施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体育卫生器材的配备。

2、认真研究各种体育卫生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和健康水平。

3、根据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

4、加大音、体、美器材配备力度,达到上级规定的标准。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全体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胜任教师达100%。

2、认真实施县、镇提出的“名师工程”,开展“名师”评选活动,使各极骨干教师、教学新秀、教学标兵、学科带头人、十佳教师等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50%以上。

3、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师德标兵,模范班主任评选活动,师德合格达100%,标兵10—15人,师德先进和模范班主任达50%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学校管理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办优质教育的目标。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开展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2、充分发挥党政一班人的作用,实行集体领导,科学决策,学校重大发展事项及重大改革,召开教代会讨论协商,由校务会研究决定。

3、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健全、规范和创新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工会和教代会作用,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理财,依法落实教职工监督、参与、管理的权利。进一步树立质量立校、管理强校意识,注重教育教学过程管理,追求教育教学目标效益,创出我校的办学特色。

4、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激励机制建设,按照上级要求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进一步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制,实行工作评价与绩效工资挂钩,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做到工作上公正、公开,从而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5、教育教学质量实行过程监控,阶段测评、评估程序化管理。

6、加强对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防范力度,不发生任何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确保人身安全和校园平安。

(二)教育教学

1、加强全体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培训,推行名师工程,着力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打造一支管理能力强、教育观念新、教育方法活的班主任队伍。

2、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核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

3、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学生思想上的引导和心理上的疏导,减轻学生过重的压力,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4、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活动机制和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通过科学评价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确定自己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改革达到培养学生会学习的培养目标。

6、认真开展教育科研,走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之路。继续开展,小课题,大研究。按照全县“创新性教学研究”的总课题安排搞好我校的子课题研究,做到人人有课题。强化过程管理,使科研规范化,真正做到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

7、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在校每天锻炼达到1小时。加强两操两课的管理和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加强艺术教育,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每年举办一次学校运动会,学生参与面要达到80%,体育达标率达到95%以上。

8、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根据学生个性特长,成立各类兴趣小组。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的组织领导,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9、加强德育体系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全方位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严格学籍管理、严格班级管理,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工作,逐步推行开放式教学,封闭式管理。注重德育研究,增强学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教育功能。

(三)队伍建设

抓好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抓好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以校本培训为主,校际学习交流为辅,强化继续教育;抓好新教材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大兴教育科研和教学竞赛之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优化教师队伍,培养一批业务骨干、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重奖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到2011年,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20%以上。

2、到2012年,争创市级名师5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0人,县级优秀教师10人,县级优秀学科教师20人。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到2014年,80%的教师能制作课件,100%的教师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4、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个人修养,同事间关系融洽,干群间关系和谐,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师德评价优秀率达95%以上,教学评价优秀率达90%以上。

(四)校园建设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教育人、培养人起着重大作用,加强学校环境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为培养勤奋文明、积极向上、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1、2011年,完成学校整体布局规划建设,绿化美化校园环境。

2、2011年,全面完成操场、运动场改造任务,添置必备的体育器材和健身设施。

3、2011年前后,建成学校荣誉室和其他功能性教室。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尽快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一是形成校园布置以学生书画作品为主的氛围。二是师生中崇尚文明、谦和、勤奋、上进、创新的新风气,打造高素质的师生优秀群体。

(五)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制度管理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使教代会真正成为审议、民主监督、决策学校重大事项的主要机构。

2、组织保障。形成学校领导、教师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真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形成合力。

3、资源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使学校每一项设施都服务于、服从于学校,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4、积极争取县级以上对学校建设资金的投入经费,扩大办学自主权。同时要开源节流,勤俭节约,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创造更高效益。

高岭镇小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篇2

瑶寨高芒村位于贵州省凯里市从江县翠里乡, 是国家一类贫困村, 地处贵州与广西两省交界的九万大山山脉深处, 交通极其不便, 高芒村在2001年才通上电, 直到2004年才修了一条仅供摩托车通行的公路, 高芒村的很多村民至今仍过着很原始的生活。

风景村位于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漳县殪虎桥乡西南端, 海拔2215—3672米, 由于当地群山环抱,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因此乡中外出打工者占当地劳动力的61.2%, 剩下老弱妇孺打理家中大小事务, 村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全乡共有六年制小学2个, 分别是殪虎桥乡希望小学和殪虎桥乡风景村希望小学, 在校学生372名, 教师15名, 其中专职教师9名。

2010年东南大学团委响应团中央号召, 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连续六年远赴贵州从江和甘肃漳县贫困山区希望小学支教, 走进希望工程, 走进当地教育机构、教师、家庭, 同时结合南京市浦口区双陇希望小学、南京宁工子弟小学、南京市尧化流动人口子弟小学等东部发达地区希望小学和农民工小学的调研情况, 研究并提出当前发展瓶颈及未来走向的合理建议。

通过对比希望小学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 并借助网络平台西部其他地区希望小学分析发现, 甘肃风景村希望小学的情况较普遍, 具有较全面的代表性, 现状分析主要采纳甘肃风景村希望小学的数据。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希望工程”自1999年实施战略重点转移至今已走过25个年头, 由过去对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普遍救助, 转到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也有近16年。然而, 在这发展的背后有众多问题被人忽略, 例如:各地当初修建的希望小学由于各种原因被兼并甚至遭到了闲置, 这批集各方力量修建起的希望小学是否缺乏科学规划?是否意味着在当地建立了希望小学就等于建立了教育系统?在外界人士的资助下修建希望小学是否等同于地方政府可以对当地的教育事业少投入甚至不投入?等等。带着这些问题, 暑期社会实践支教小分队前往西部希望小学, 希望能通过对当地的希望小学发展现状的调查, 对中国希望小学未来的走向提出可实施性的建设方案。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 希望小学建设资金

建设希望小学的资金来源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外部建设资金由于社会原因很难顺利到位, 因此地方政府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相对较少。资金链运行的过程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与透明的公示系统。

(二) 希望小学的师资力量

甘肃风景村希望小学, 全体教师5名, 专职教师仅有两名, 且其中一名是以“选调生”的身份帮助教学, 也是仅有的一名大专学历的老师。由此可见, 有了希望小学并非意味着就有了教育, 究其原因, 一是地方政府对当地的教育事业资金确实投入较少, “工资还不如一名普通工人, 每个月仅800块钱”, 希望小学的李老师如是说。导致学校里的老师几乎为中老年老师, 没有较高的文化程度。通过实践队员对所居住的村落的调查, 全村400多人, 仅有一名高中生。如此, 没有升学率地方政府便不愿投入教育资金, 教育资金不足无法聘请文化程度较高的教师, 没有较好的教师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贫困地区希望小学的发展。

(三) 学生的学习生活

甘肃风景村希望小学共设6个年级和一个学前班共有130名, 学生中近95%的学生每天只吃两顿饭, 早饭加晚饭, 有60%的学生早晨要5点多从家里出发走过漫长的山路赶往学校, 参加早晨7点钟的课, 95%的学生中午选择不回家吃饭, 有的由于路途遥远, 有的是由于无人在家 (家人多在地里干活) 。就是这样一群孩子, 在下午放学回家后80%的人还要下地帮忙干家务活。如此循环往复, 不禁要问:学习有效率吗?这样的教育几乎等于是扫盲, 而并非是“知识改变命运”。

(四)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态度

当下中国偏远地区被戏称为“613899部队”的驻扎地, “61”以六一儿童节代指留守儿童, “38”以三八妇女节借指留守妇女, 又以九九重阳节代称留守老人。由于多数家庭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不归, 孩子的上学问题便留给了爷爷奶奶。相对过去, 如今的家长都能理解并支持孩子前往学校上学。“只要小孩能学, 他能走多远我就供他走多远, 哪怕砸锅卖铁!”一位孩子的父亲如是说。与此同时, 在众多父母观念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变时, 他们便会更加关注学校的教学质量。然而面对村子里的希望小学, 他们对教学质量的期望值显然不能太高。“毕竟这学校是他一手筹办起来的, 让孩子有了学上, 对教学质量这样的问题, 却也不太好提……”一位学生家长这样说。在今天这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 生源只能外流。如此发展下去, 当生源不断减少, 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学校的撤并, 这样, 靠原先学校近的孩子为了有学上只能去离家很远的学校。

(五) 学校的现有硬件设施

以风景村希望小学为例, 当地不仅交通不便利、而且经济落后, 发展了十几年的风景村希望小学, 2010年刚通上了自来水, 也是唯一的一条自来水管道, 孩子们玩累了之后都争先恐后地奔向那个狭小的自来水室, 此时早已顾不上卫生。受外界人士的捐赠, 小学现配有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 (因为没有复印机, 所以在给学生印制考试用试卷时只能一张一张不停地打印) 、一套音响设备。同时, 学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学校修建的学生操场, 材质为水泥。当地高山林立, 学校的操场外围就是近2米的下坡, 操场周围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据希望小学QQ交流群的调查发现, 风景村希望小学的发展规模处在较高水平, 由此可见整个希望小学的发展水平及安全隐患还有待大幅改善。

(六) 其他相关因素影响

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上学的路途不仅漫长还很崎岖;由于计划生育及外出迁移等因素, 生源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势必导致希望小学被兼并甚至被废弃的现象, 因此会带来前期硬件投入的归属权, 甚至废弃后原本的土地所有权都成了有待解决的难题。

四、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的解决建议

(一) 对于国家希望工程主管部门的建议

1. 加强监管机制。

建议对于公益事业的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管并做好及时准确的公示, 建设相关网站使捐助者与被捐助学校双方都有据可查、有证可依。让各界爱心人士知道自己捐助的每一分钱的具体流向用途, 让其捐助的钱物用在他想用的地方, 做到信息对称, 令捐助者与被捐助学校都及时了解资金动向。

2. 加大宣传力度。

(1) 建议创新宣传方式。在原有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策划举办义演、义拍、义卖、义捐等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 扩大希望工程事业的社会影响。也可以通过评选“希望之星”、“希望大使”, 举办“希望工程公益日”、“希望工程公益晚会”、“希望工程书画义捐活动”, 表彰希望工程贡献奖、宣传奖, 等等, 倡导爱心义举, 营造氛围。 (2) 建议拓宽宣传渠道。我们要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 使希望工程宣传成为媒体的“热门版块”和“焦点话题”, 借助报纸、电视台、影视片及网络媒体等, 形成希望工程公益的舆论氛围。通过发挥名栏、名报、名网、名刊、名人在推动希望工程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进一步持续跟踪报道希望工程的助学活动, 大力宣传捐赠人和爱心企业的善举通过慈善活动树立企业形象, 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公益助学活动。

3. 增加奖励措施。

(1) 2015年教育部要求重点高校定向贫困地区招生5万名高考考生, 有鉴于贫困地区的教学质量, 建议进一步增加招生数量。 (2) 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在物质上进行一定奖励, 以适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质量。

4. 加大西部教育资金投入。

(1) 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相关文件, 将增加对少数民族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是希望小学; (2) 增加对希望小学硬件设施的补助, 使各希望小学能够拥有必需的教学仪器设施; (3) 增加希望小学教师的工资补助, 尽可能地挽留优秀教师, 有利于希望小学的良性循环。

5. 建立了完备的受助生档案。

制定希望工程历年资助情况一览表、受助学生学籍卡等统计表格, 由各地希望工程主管部门、受助生所在学校各留一份, 存档备查, 使地区希望工程逐步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道路。

6. 严格规范希望工程财务审核制度。

在狠抓各种管理的基础上, 重点突出和规范希望工程的财务管理, 在银行开设专门账户, 建立专门账本, 保证希望工程专项资金足额、及时到位, 专款专用。

7.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能够通过利用各自所在地的资源优势, 集中劳动力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如我小分队所在的甘肃省漳县, 山地为主, 植被茂密, 可以集中发展畜牧业, 使原先大量的散户放养变为具有品牌的集中规模化养殖, 从而产生规模经济。家庭经济得到提升,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对上学的观念也会有较大转变, 同时会反哺教育, 进入良性循环。

(二) 对于各级地方政府的建议

1. 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相关法律。

在经济落后地区时有家长拒绝小孩上学, 仍需地方政府常对家长进行说服教育。

2. 加强教育获益的宣传。

提高“知识改变命运”的认可度, 让更多的父母认识到, 读书可以走出去。如今的社会早已是知识经济时代, 让他们了解到即使外出打工, 有相关文凭和无相关文凭的打工者的工资待遇也是有明显差别, 同时可以利用附近村落成功的案例鼓励学生家长让其孩子走进教室。

3. 严格落实执行中央对希望小学发展的规划章程。

教育是一个长期工程, 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发展教育, 总有一天教育会反哺经济, 促进经济发展, 只有知识能改变当前落后的生产方式, 对知识的运用会提高生产力从而更好地发展经济。

4. 依法保护教师权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老师, 而优质的教师则需要地方政府提供较好的权益保障, 对教师工资进行适当的补贴, 对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的免费检查等, 以壮大教师队伍,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感恩教育。

加强感恩教育, 使那些培养出去的学生能积极寻找地区发展差距, 努力汲取经验, 并能够主动地走回来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

6. 增加职业教育。

根据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 加强职业学校教育的投入力度, 吸引初中毕业生到职校学习一门谋生的技术, 以满足较高层次就业的需求, 从而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建设。

(三) 对各地高校的建议

二十五年来希望小学在硬件设施上已经得到了较大改善, 但师资力量严重短缺依旧是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关键问题。我们呼吁高校能和各地希望小学进行一对一的帮扶, 让孩子们在每年特定的时间里接受到不一样的知识, 让他们对大山外面的世界多一分了解, 多一分走出去的渴望, 也就多了一分努力学习的动力。

(四) 对社会爱心人士的建议

对于各界爱心人士, 在进行物资捐助的同时, 我们更希望您能走到他们身边, 除物质帮助之外, 他们更加需要的是努力前行的信心和鼓励。

五、结语

回顾西部地区希望小学教育现状, 可以看到希望工程让更多的濒临辍学的适龄儿童享受到了教育的公平, 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升了公众建立在信任关系之上的社会资本, 促进了社会的合作和团结, 这正是二十五年来希望工程保持纯洁并受到公众推崇的成功之处, 让大家看到了爱心与付出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正面力量, 我们希望这样的互助精神可以很好地传承并不断发扬下去, 这样的中国才是一个充满梦想的中国。

参考文献

[1]刘茜, 杨龙.接力20年:希望工程铸就闪亮品牌[J].湖南教育 (语文教师) , 2010 (02) .

[2]潘卫群.大手拉小手北京律师情牵希望小学师生[J].中国律师, 2011 (10) .

[3]该刊编辑.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走进陕西省米脂县华润希望小学[J].人民教育, 2013 (Z3) .

[4]范传贵.记者还原希望小学被拆全过程[N].法制日报, 2013-10-30 (04) .

[5]该刊编辑.用爱阐释的教育之梦—黑龙江依兰回族希望小学侧记[J].中国穆斯林, 2014 (03) .

高岭镇小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篇3

【关键词】五年制师范 发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083-02

“十五”期间,我国一部分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声誉很好的中等师范学校升格成为高等师范学校,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承担专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培养与培训任务,实现了“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目标。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五年制师范在办学条件改善、学科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已有长足进展,但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尤其是在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教育一体化和构建新型教师教育体系的背景下,五年一贯制高等师范学校需要面对的问题与困难很多,其中招生与就业问题最为根本。

近20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有增无减,各地的“高中热”也是持续未退,加之师范院校在招生、就业上的并轨,国家对师范院校的保护性政策、措施的取消,师范院校对考生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广大考生纷纷涌向重点中学,选择上师范的优秀学生越来越少。一些招收初中毕业生的职业院校也纷纷扩招,展开生源大战,想方设法甚至是不择手段的争夺生源,不仅导致进入师范学校学习的优秀学生数量急剧减少,而且办学成本增加,生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除了免费计划生之外,各专业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要远远低于当地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高分段的学生更是少得可怜。此外五年制师范学校招生还存在男女比例和专业分布严重失衡等诸多问题。师范生生源起点不高,势必影响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

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区小学生和新生幼儿的数量在逐年减少,出现了乡村小学撤并、教师岗位超编、过剩等现象,只是农村小学目前尚需要少量的英语、信息技术、艺术等学科的老师,再加上非师范类毕业生加入竞争,导致小学师资供求矛盾加剧,从而形成了师范生就业难的严峻局面。在一次某省招生就业检查中获悉:该省五年制师范毕业生2010、2011年的毛就业率分别为93.93%和92.33%,其中包括进入公、民办小学和幼儿园任教,考取专转本到本科院校学习,以及到企事业单位灵活就业等,但专业对口的不到31%,有编制的还不到15%。少数毕业生家庭条件不好,一时找不到工作,只好去企業打工,学非所用,发挥不了专业特长。其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招聘小学教师的学历条件已提高到“本科”,这就直接把五年制师范专科毕业生拒之门外了,给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直接就业亮起了“红灯”。

在高等教育从数量扩展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关键时刻,高等师范学校如何应对招生缺少规范、生源质量下滑与小学教师总量趋于饱和、入口门槛提高的双重压力与挑战,积极寻求适合自身健康发展的新出路,就成为五年制师范学校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招生与就业并重

没有生源,学校就无法生存,没有良好的就业机会,学校也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要做到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到与招生工作同样重要的位置,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可靠保障。事实上,一些学校在招生上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但在毕业生就业上却甘当“甩手掌柜”,缺乏教育和引导,更缺少服务,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在小学教师渐趋饱和,供大于求,“逢进必考”,并且面临大多数人选择非教师岗位的形势下,五年制师范学校必须要专门设置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配备有专职工作人员,为师范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有效的职业指导和信息服务。

为了能够向学生提供切合实际的就业指导,相关人员要从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入手,苦练基本功,认真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的沟通与联系,广泛收集各类人才需求信息,在分析筛选的基础上,编写毕业生就业指导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通过社会需求动向的变化数据及历届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工作。

二、政策与对策并用

五年制师范在入口、培养、出口等方面都要有具体的制度措施,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师范,提高师范生的生源质量,推动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发展。受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影响,许多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探索五年制师范免费教育,实行五年制师范定向培养试点。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五年制师范免费教育已在普遍推行,而且在实行免费教育五年制师范学校学生的录取分数与当地四星级高中录取分数相当,生源质量明显提高。因此,五年制师范学校要积极争取免费定向培养计划,这是当前五年制师范学校提高生源质量最行之有效的措施。除此以外,还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通过提前招生、跨地区招生、补充录取、设立专项奖学金和助学金等措施,激励和引导考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报考五年制师范专业。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从维护和保障地方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做好师范毕业生的接收工作,确保师范教育从招生、培养到就业的整个过程顺利、畅通。

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应对激烈的竞争形势,除了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外,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内涵建设上拿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举措和对策。在专业设置上,在继续办好综合文科、综合理科、英语等传统专业的基础上,拓展、巩固和加强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学前教育等目前地方师资需求量较大、就业形势看好的专业;在培养规格上,一方面着力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专科层次毕业生,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满足当地基础教育对高学历师资的需求和学生继续升学的愿望,抓好“专转本”工作,提高“专升本”和“专接本”的考试通过率,缓解其他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培养模式上,积极推行“一证多本”制度,在注重课内教学的同时,以大学英语、计算机、普通话、书法等公共技能和相关专业技能过关考试为抓手,调动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加就业竞争力。

三、培养与培训并轨

目前,教师教育已进入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为核心的改革发展阶段,教师数量需求的相对减少和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要求把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结合起来,走一体化道路。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不仅符合终身教育与学习社会化的要求,而且更能发挥五年制师范学校在地方师资培训中的优势和潜力,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生存力。所以五年制师范学校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实现教师职前培养、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互衔接、有效配合,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借鉴职前培养的经验,始终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理念,积极承担地方中小学教师、教学骨干、教干和校长的各种岗位培训工作,形成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

五年制师范学校还应积极争取更多的培训项目,努力构建社会培训体系,并以此作为教师苦练内功、丰富内涵的契机。五年制师范学校要加强与各高校的联系,积极开展本、专科函授和网络学历教育,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继续学习与深造的机会;要加强与市县区招生办的联系,开展自学考试辅导工作,为应试者提供方便;还要打破部门界限,盘活现有办学资源,充分挖掘师资、教学设备设施、生活设施的潜力,开展丰富多样的非师范类社会培训业务,做活体制,做响品牌,做大规模,做广市场。通过这些多元化发展的战略,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综合发展。

四、师范与职教并举

五年制师范学校大多都有数十年的历史根基,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和办学成就的优势是教师教育专业。但基础教育师资的实际需求和五年制师范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要求我们要适度控制教师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为基础教育培养精品师资,避免因盲目扩大招生规模而引起人才和资源的浪费。五年制师范学校要在办好教师教育的同时,适应教育发展和市场规律,不断拓展新的办学空间,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学校多层次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發展职业教育已成为五年制师范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依托现有的优势专业发展职业教育,积极考虑、寻求、创造举办职业教育的可行性条件,并立即付诸实施,让五年制师范学校的发展之路更加广阔。要明确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的服务方向和根本任务,针对市场需求,在专业设置上突出职业性和技能性,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积极培育办学主体,充分调动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多渠道投资、多元化办学,努力形成师范、职教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把高等师范学校建成为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和社会应用人才的基地。

参考文献

1 胡艳.中国教师教育的新境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徐来群.一块金币的两面:师范性和学术性之争何时休——兼论综合性大学教师培养的专业性[J].教师教育研究,2006(2)

3 葛高元.“三化”为归宿,发展求变迁[J].教育家,2009(4)

4 葛高元.对高等师范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N].语言文字报,2009.6.1

5 陆剑波.对高等师范学校招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N].语言文字报,2009.12.14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篇4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类发展的根本途径,优先发展教育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正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也是我校抢抓机遇,提升办学水平,树立办学品牌,实现腾飞的最佳时期。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五年发展规划。

一、总体目标

以争创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为契机,和谐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以“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喜欢、教师自豪”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努力打造特色教育品牌,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位于包括县直小学在内的全部学校前列,成为一所“底蕴深厚、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发展和谐”的知名农村小学。

二、总体规划:

1、办学思想:依法施教,加强学校管理,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全面实施教师专业化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教育技术,借助老中青教师“传帮带”作用,做好“蓝青工程”,鼓励开拓创新,创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2、办学条件: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人文化工程,精细化管理工程和教师专业化培训工程,为实现“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喜欢、教师自豪”的办学目标创造条件。

3、管理水平: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干部队伍达到“五好”,即 领导班子好、队伍素质好、制度建设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教师“业务精、素质高、能敬业”;加强精细化管理,落实分层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中心小学的龙头作用,以“校内教研”、“校本教研”和“两级督察(县教体局、镇中心校)”为措施,搞好教科研活动,以管理队伍,以教科研促质量。

三、具体工作目标

(一)、办学规模

学校五年内在保持原有规模的基础上进上步一提档升级,力争在2011年末申请晋级“省级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抓住争创“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建设的有力契机,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力争在五年内使学校规模更上一层楼,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在提高办学规模的同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五年内,使青原中心小学在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上与县直小学站在同一行列,并达到县直小学中上游水准。

(二)、学生培养

学生是一所学校的根本,学校存在的目的就是培养出优秀的、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基于此,我校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德育养成教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造就社会主义建设新型人才为终极目标,多途径、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培养,全体教职员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教书与育人并举,全力为“打造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五年之内,力争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具有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积极地探索,多渠道地尝试,在探索和尝试中积累知识,获得能力。

2、具有持续的发展潜质——在夯实基础知识、素质全面提高的前提下,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3、具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在为师之范的教育陶冶下,展现出新时代学生应有的风貌:纯真善雅、仁爱博大、勤学睿智、诚实守信、坚韧不拔、开拓创新。

(三)、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和传播性是其他职业所不具备的,教师的“德、识、言、行”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师德水准的高低和业务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风、学风、校风、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我校把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放在未来学校发展的首要位置。未来五年内,我校努力做到:

1、师德师风建设方面

①、使教师们进一步明确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的观念,进一步形成全新的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发扬敬业精神,切实提高育人水平,精心塑造师德风范,建设一支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②、完善师德建设的各项制度以及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社区、家长、学生五位一体的监督网络。

③、全面落实全员德育模式,人人发扬讲文明的新风尚,推进学校 文明建设。

④、关心教师的道德生活及心理健康,以关心人、温暖人为宗旨,多层次、全方位维护教职工的利益。

⑤、着力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帮助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形成以名师为引领的骨干教师团队。

2、师能建设方面

①要有较强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完成向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的形成。

②要具有课程开发能力。要求教师有能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能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当中,要从原来的“消极接受者”转变为“课程决策者”,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降低对教科书的依赖。

③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艺。遵循教育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学生,灵活地、技巧地驾驭课堂教学。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能力,并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④要具有教学反思能力。通过自我评价和不断反思,掌控学生状态,调整教学策略,了解学习、教学、课程和评价的动态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成为高人一筹的教师。

⑤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既是课程的执行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善于思考,勤于钻研,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⑥要具有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要求教师提高自己人际沟通的技能和技巧,改善自己人际交往行为和态度,创建使学生感到有人理解、有人 关心的环境,从而促使学生配合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活动。

(四)教学管理

1、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完成新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开好校本课程。

2、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升教师授课水平,创设“会学乐学、和谐合作、师生互动、创新发展”的教学氛围。

3、改进评价体系:关注教师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科研工作:高水平地完成市级研究课题,培养一支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形成“科研兴教”的学校教育科研氛围。使我校教育科研水平和质量达到区先进水平。

(五)、校园建设

(1)整体规划校园建设,完成校园环境整体布局建设。

(2)加大学校文化建设力度,从软、硬件上,完善动态和静态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3)倡导“环保、绿色”理念,创建花园式校园。

四、主要规划举措

围绕“五年规划”的总体目标,在今后五年时间内将全力实施以下措施:

1、精神引领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把“爱我家乡”、“《新三字经》”、“《弟子规》”等思想教育层面的作品纳入校本教材,把儒家文化中许多至今仍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理念与当代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努力打造青原中心小学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全体教职工当中形成共识,潜在地 规范人的行为,真正起到引领作用。

2、环境建设

(1)以中华民族的儒家文化精髓为主要内容,以《弟子规》、《论语》中的民族传统美德为主要教育形式,立足于本校实际,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努力营建一个“立意深远、内容隽永、形式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

(2)重视校园安全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和活动空间。

(3)完成校园广播系统的建设工程。

(4)进一步完善校园资源库,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倡导绿色生活,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3、教育创新

(1)实现儒家传统美德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思想真正去感染、影响、浸润师生的内心世界,并使之转化成教师、学生外显的行为。

(2)树立全面质量观,制定全面和可操作的教学质量标准与教学常规,完善教学研讨制度、教学工作督导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等,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提供保证。

(3)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评价的改革,积极实施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关注不同层面的需求,寻找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契合点。

(4)以课题为载体,促进课改实验科学、有序地向纵深推进,开辟课题研究论坛,完善课题研究程序,开发课题研究资料库,推广具有校本实用价值的课题,有效地实现科研与教研的有机整合,突出教育科研对教 学实践的针对性、应用性和指导性,推动课程改革走向立体化和动态化。

(5)把“校本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支点,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主体,以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两翼”,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全面推进校本建设,使学校教育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6)进一步加强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创新和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重视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总结、思考与积累,促使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向专业化发展。

4、活动推进

搭建各种活动平台,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去参与,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塑造自己、完善人格。

(1)德育活动促养成。围绕《论语》、《弟子规》诵读教育,以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努力把德育贯穿到常规教育活动中,融化到少先队活动中,渗透到家庭教育活动中,拓展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2)主题活动体验。开展“校园艺术节”、“书法绘画比赛”、“古诗文诵读默写大赛”和“运动会”等活动,以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为前提,为每个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培养自我。

(3)校本活动创特色。以中华经典诵读为抓手,贯彻读好书(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写好字(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做好人(论语励志崇文尚德)的宗旨,开设适合校情的阅览、诵读、书法等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校本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

(4)兴趣活动育专长。点面结合,成立各类兴趣小组,通过对特长 生的针对性培养,打造一批专长突出的学生。

5、管理优化

(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公平、公正、民主、和谐的制度环境,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完善校务公开制度,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维护学生、教师的合法权益,实现管理的人本化。

(2)按照“精干、高效”的要求,科学设置学校机构和岗位,提高学校中层部门的执行力,打造一支真诚沟通、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管理队伍。

(3)扩大少先队、教研组等基层组织的自主权,通过目标承诺、机制激励,把强调自主与创造特色相结合,为学校发展注入动力。

(4)积极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层层考核,层层负责,大力推动学校的管理体制向高层次的方向迈进。

(5)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奖励机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及时奖励,积极推行优秀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工程,实施骨干教师动态管理措施,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6、科学教研

①建立完善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三位一体的研究机制,强化教师科研素质培训,形成一支有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科研能力的研究队伍。

②深化课程改革,完成市级数学课题的结题工作,争取再申请1——2项市级课题,探讨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在教育教学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科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开发出一批有地方特色,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和校本课程。

③继续扎实深入开展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远程教育应用模式研究,巩固、提高、推广已经取得的成果,整合、总结、深化获得科学化、系统化,在全县、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④扎实开展校本研究,指导学校结合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选题立项,发挥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小而近,切而实”的课题进行研究,切实解决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管理、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篇5

一、学校办学理念:

以开放性、民主性的品质,发展的前沿意识,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切实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状况与需要,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能够真切地享受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学生能享受童年乐趣并奠定持续发展基础的现代化学校。

二、学校发展目标(阶段性、总目标)

发展总目标――推行“规范+情感”的管理理念;执行“细节决定成功,过程决定结果”的原则。体现前沿意识、具有内涵优势的现代化的新型学校。

(1)修订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构建适应新课程发展的常规管理制度。

(2)学校校长全面负责工作,强化学校干部管理岗位职能。

(3)学校管理干部竞聘上岗。

(4)改革奖金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5)加强教代会工会督查管理机制。

(6)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建成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教学楼。开齐、配足各种活动室,全部实现教学现代化。开设学校网站,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先进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7)校园建设实现净化、美化、亮化,绿化,人文化的育人环境,五年内创省级示范学校、绵阳名校。

三、发展思路与措施

(一)教育管理

1、管理理念:倡导规范+情感、人本、亲情的管理

以人为本的持续发展观;一切为了发展的服务观;注重日常管理的常规观;亲情化校园人际交往观;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观。亲情化交往强调校园中民主、平等、理解、合作、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为师生提供健康的心理环境。

2、管理措施:

(1)、师资队伍

建设理念――培养师德高尚的研究型教师群体

树立敬业、勤业、精业、创业以及献身教育的附小人精神;明确专业发展内涵,把握教师发展趋势,建立教师发展、成才、成功的共同愿景;引导参与课题研究,培育教师科研意识;围绕教育教学疑惑,创建研究骨干团队,使教师有归属感,激发开发教师教育力(体现我校学科团队教研实力);撰写教育教学后记,教育叙事,积累教师个体经验;形成校本研训一体机制,提高专业发展效能;名师工程实施导向,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主要工作

(1)以“正行风、修师德、树师表”为宗旨,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体,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推动师德建设。

(2)调查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3)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记录教师成长的足迹。

(4)建立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制度。撰写教学后记、教学手记、教育叙事等。

(5)完善教师研讨制度,创设教师学习研讨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提供书报资料,推荐阅读文章,建立学校读书沙龙(六楼),为教师的学习与研讨提供充分的时间保障条件。

(6)继续推行学校“师徒结对帮扶活动”。

(7)引进名师(特级),实行“名教师培养导师制”,进修校教研员与学校骨干教师结成对子。

(8)加快各级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为青年教师引路子、搭台子、压担子,提供机遇。

(2)、课程

课程理念――构建国家课程+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着眼课程整合,形成战略化课程框架;立足日常经验,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挖掘社区资源,组织特色化校本课程;针对学生发展,开发个性化校本课程;拓展学生兴趣,加强综合性实践活动;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搞好课程改革,完善评价体系,做好学生成长档案袋建立工作。要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既重终结性评价,更重形成性评价。

・主要工作

(1)强化英语教学。校本化地贯彻实施国家课程理念。

(2)发展学生的特长。扩充学生发展特长的时间。周二、周四下午为学生特长兴趣班时间,学校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自编教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课程的整合 。将社会、科学、思品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每周五的一下午为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全校教师均参与学生活动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可以从社会、科学的教材引出,重新安排组合,避免了知识的`重复学习,也可以从学生生活中寻找活动内容。

(4)开发用好已有特色校本课程《点染艺术》、《课外阅读》、《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5)继续开展“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和展示性评价的探索。

(3)、教学、科研

管理理念――强化质量意识,狠抓教科研管理

提供优质毕业生,走课题化道路,发挥研究、指导、服务功能,提高研训实效;优化“四维四环节”教学管理模式;以活动教育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倡导高质量、有生命的40分钟课堂教学行为;注重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纯洁教风、学风、考风;提供学生个性张扬舞台,培养教师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复合型人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构建生活经验支撑的课堂;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注重日常教学经验的反思。

・主要工作

(1)筹划语文、数学、艺体等学科发展中心,形成学校学科发展特色。

(2)抓好“教学督导团”,学带教师上好示范课并指导教学工作。

(3) 抓好典型示范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各学科要推出优质课;

(4)奖励并推广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优秀成果。

(5)尝试理解教学模式,教学走向对话,为理解而教。

(6)落实校本研训一体化。研训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要采取得力有效措施,以师资建设为根本,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改为契机,主抓教学,狠抓教研。要组织我校研训小组,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研究、实验,要充分发挥我校是市区教科研实验基地学校的优势,继续保持和省、市教研室的密切联系,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按选择研究课题,承担实验研究,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教导教科室、教研组、课题组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科研和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并按照计划逐步实施。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

(7)开展问题即课题研究。要求学校每位教师可形成小组进行问题研究。

(8)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区各学科竞技竞教大赛,力争有赛必参,参赛必有所获。

(4)、德育

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人人管德育、家家会德育、社会重德育”的德育机制。

创建一流的教育教学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继续坚持德育教育为首的原则,以“御营小学学校家庭社区双休日俱乐部”为平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德育网络,研究新形势德育工作的特点,倡导言语德育向生活德育、习惯教育接轨,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主要工作

(1)认真贯彻《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

(2)校内树立德育典型。

(3)做大做实做强学校“双休日俱乐部”的各项工作,整合家校社区教育资源。

(4)建立家教委员会,聘请、组织一些离退休教师及热心教育的家长、社区有关人员、与学校、家庭互通信息,协调一致地开展校外教育活动,建立德育活动档案。

(5)抓好以班主任为主的班级德育管理队伍。

(6)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寓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作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办学特色:(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的目标:用和谐的方法培养人,

培养和谐发展的现代人,

培养善于和别人和谐相处的人。

1.完善构建附属小学优秀教师培养模式----形成学带教师、骨干教师、特色教师培养目标。

2、突出以教科研为主导,打造附属小学特色艺术教育。

3、创新校园文化,构建学校和谐教育氛围。

双桥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篇6

五年(2017年——2021年)发展规划

第一章 总则

一、指导思想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之年,是浣东教育“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市)”的决胜之年。根据浣东街道“活力新城、美丽浣东”为总目标,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双桥小学教育要站在教育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立足本校实际,拉高标杆,突出重点,以“注重内涵提升,增强发展动力,努力打造精诚教育”为主线,坚持“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以“诚于心,精于业”的办学思想,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一所学校,办学不外乎两件大事:一立校,二立人,两者齐头并进,缺一不可。立校,即依靠“三精”立校,也就是精彩(课堂),精致(校园),精细(管理);立人,即依靠“三诚”立人,也就是(求学)诚真,(为人)忠诚,(心境)诚美。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所谓 “精•诚文化”。未来五年,学校将竭力打造“精诚文化”,开创新局面。

◆办学思想:教育就是播撒种子,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引领成长。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学校,摇动了教师这棵树,学校就掌握了持续发展的金钥匙;作为教师,推动了学生这朵云,教师就能用自己的思想火种去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作为双桥人,以“精诚”之心育德,以“勤学”之技修身,从而达到“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最高境界。

◆办学理念: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 ◆办学目标:精诚立德 勤学修身

◆校

训: 求真务实 团结和美 ◆校 风: 简简单单 实实在在 和和美美 ◆学

风: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

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总的思想引领:关注孩子的今天,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为孩子打下高贵的精神文化底子,为明天的发展奠基。

2017---2018目标:教育管理精细,教学质量精良,学生行为文明,校园环境优美,形成积极、向上、求新、和谐的校园文化。

2019----2020目标:学生形成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洁,八个自觉文明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意识和工作习惯,校园文化富有特色,教育质量保持良好,创建市级特色学校

2021目标:打造一个学生行为习惯好,教育质量高、管理有特色,校园文化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小学。

第二章

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简况

双桥小学,现座落于浣东街道廿里牌村。最早创建于1911年,当时是民办叫四维小学,此名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四维小学改名为廿里牌村小。1961年琅山完小、廿里牌村小合并为双桥公社中心学校(与初中一起)。1983年改名中心小学。1992年第一次乡镇撤扩并,原双桥乡与高湖乡合并为双桥镇,学校改名为双桥镇中心小学,坐落于廿里牌村。1997年7月,原双桥完小并入,同时学校搬入新校舍(位于廿里牌村)。2000年7月,原高湖完小(三至六年级学生)并入双桥镇中心小学。

2002年2月第二次乡镇撤扩并,三个辖区并入办事处,学校改名小学。2005年7月,原村小并入。2008年7月,(一二年级学生)并入双桥小学。2014年7月,原完小并入双桥小学。至此,已有7个校点合并。

我校为普通小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面积 2010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5159平方米,校舍占地面积 2930平方米,体育场地 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 800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级 13 个,学生 674人,教职工35人。现有建筑物 6 处,分别为教学楼、综合楼

二、综合楼

一、传达室、食堂、体育器材室。

学校地处城乡交界区,居住人口复杂,周边居民受教育程度偏低,没有良好的活动场所,不少单亲家庭子女或留守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教育管理等,这些客观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我校的进一步发展。

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摆在学校面前的一条艰难而必行之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学校地理位置处于城郊结合部优越,学生勤劳朴实,教师吃苦耐劳、勇于奉献、敢于创新 „„为此,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齐心协力,精心思考,科学安排,周密策划,确立了以“交通安全”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加强领导力度,加强制度保障,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校园文化,努力走特色学校建设和发展之路。

二、学校发展的优势 1.学校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量化考核管理及评价制度,管理秩序稳定,并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氛围。

2.校风良好,对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严格,德育规范向“德育自觉”过渡。

3.逐渐形成了一支全力协作、不断进取、敬业爱岗、爱校爱生,具有良好师德和教风的教师队伍。

4.学校教学质量总体办学成绩赢得社会认可。近年社会关注度、赞誉度明显提高,已逐渐赢得上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三、学校面临的问题

1.整体师资队伍严重老化,出现了骨干核心力量断层,名师人数明显不足。

2.优质生源外流较为明显。因为处于城郊结合部和学校硬件设施的制约,优秀的学生大多流向城区学校及优秀民办学校,优质学生人数有递减的趋势。

3.科研意识薄弱导致科研研究力量不强。每年有不少参加课题研究,但效果不佳,直接导致近年的市级论文获奖和发表不多,省级以上公开发表论文更少。

4.学校硬件制约发展。学校教学楼兴建于1997年,没有规范的专用功能教室与体育艺术馆,使得许多活动与工作受到较大影响。

第三章

目标管理

一、整体目标 1.完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各职能处室的领导、教研组、班主任职责规范,教职工岗位职责及量化考核细则,请假考勤及职称、评优评先奖励办法等。

2.大力弘扬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宣传师德先进典型,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对违背教师职业职责、有损学校声誉的,在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

3.强化质量生命线的意识。全面有效地实行课堂和作业“教学有效性”和后30%的实践和研究,提升教育教学成绩。

4.关心教师的生活、工作和健身,激发广大教职工的职业认同感和工作幸福感。二、十分重视安全工作,争创平安和谐校园

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没有安全就没有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没有安全,更谈不上学生全面、持续而和谐发展。

1.全校师生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加强管理和演练,定期检查,层层落实,及时整改。

2.建全对师生人身安全的防范。“学校无小事”,切实唤起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

3.严格落实警务室管理,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

4.加强课间值周组,发挥好安全岗的作用,值周组要加强课间巡视,杜绝学生做各类危险游戏等不文明行为。

5.学校安全领导组成员,要定期对学校及学校周边进行全方位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置、上报。

6.要定期更换、保护好消防设备,加强学生消防逃生演练,提高学生防范能力,要加强防盗设施的维护检查,加强节假日、夜间值班巡查,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三、德育工作

德育建设目标: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依托学校这一主要阵地,突出基本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融入“爱、善、诚、勤、俭、美”六种理念和价值取向,引导未成年人从小做起,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努力成为品德高尚、富有理想、文明有礼、快乐健康、全面发展的新一代诸暨人。

1.健全学生自我管理。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力度,形成以少先队为核心,各班、中队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学生自治组织,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做到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经过形式多样活动,初步由他律向自律过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办好家长学校。健全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度,以“学校工作家长支持,家教困惑学校帮助”的局面,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3.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围绕“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事自己管理”,推出“环保小卫士”、“黑猫警长”、“十佳精诚、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成为一种常态。

4.立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国外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注重当代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创新,开展“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等八大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

四、教育教学工作

加强和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坚持“质量第一是生命线”的管理理念,扎实部署学科教学质量推进工作,重视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细化备课、教学改作、辅导、质量评估的过程管理,以三率提高为抓手,加大和完善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新课程、研究教育教学策略,加强教学有效性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优补差,分类推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坚持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和提高能力为核心的教法、学法研究和实践,使学生能够主动、健康地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轻负高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学生在各方面有较大发展。

五、队伍建设

1.加强班子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作用,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同时以人为本,通过教代会、校务委员会等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做到民主管理,办好学校。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激励机制,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2.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养。

学校重视教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健全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通过民主生活等活动,加强责任意识,专业意识,爱岗敬业意识,弘扬职业道德,建立岗位责任制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纪律严明、工作高效的师资队伍。

同时以教师专业发展,以校本研修为重点的自我提升教育,注重教师自我学习与提升。开展多种类型的“我阅读,我提升”,经验交流等读书活动,努力成为教育观念新的学习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升,构建“书香型”学校。

当然也要积极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加大学科带头人,加速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确定教师培养梯队。

六、保障措施

1.成立以校长、党支部、工会等各线共同参与的五年计划实施领导小组。

2.各线要围绕“五年”规划中心目标,全校上下形成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整体推进势态。

高岭镇小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篇7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 (2016-2020年) 》, 对“十三五”期间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

《规划》提出, 到2020年, 全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 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规划》确定了五方面发展任务:一是创新强农, 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推进供给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培育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动力。二是协调惠农, 着力促进农业均衡发展, 推动产业融合、区域统筹、主体协同, 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跃升。三是绿色兴农, 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推进农业发展绿色化, 实现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开放助农, 着力扩大农业对外合作, 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提升农业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五是共享富农,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推进产业精准脱贫、特殊区域农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

家庭教育新五年规划印发 篇8

规划设置了10项目标任务,提出了9项保障措施,其中有不少新增内容和重点指标,如提出推进家庭教育立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家庭教育法规条例;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在80%的城市社区和60%的行政村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办好全国及省区市网上家长学校等。同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强化了经费保障机制和监测评估机制。

为配合规划实施,中国儿童中心已在3月开展了“智慧父母成长课堂”等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活动。

名言警句“唱进”校园瓦房店德育出新招

———“天涯有穷时,师恩无尽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近日,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召开的《警世贤文歌》实验启动仪式上,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被改编成歌词,谱上曲子,成为中小学生传唱的歌曲。

该市从2011年开始《警世贤文歌》的创编工作,在搜集大量古代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类,然后依据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德育纲目要求,按主题创编成歌词,再谱成歌曲,总计18首,内容涵盖了孝亲、尊师、诚信、爱国等18个方面。

大学排行榜是矮中取长自娱自乐

———日前,某网站大学排行榜正式出炉,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杰出校友排行榜中的“亿万富豪”一栏。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许多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高校的教学、科研等领域,正是重要弱项所在。如果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甚至自欺欺人,最后只会离世界先进水平越来越远。

学生研发座位查询软件

———为了上自习而背着书包奔走于各大教学楼苦寻教室和空座位,是大学生们的一大烦恼。近日,天津大学的学生们可以不必为此发愁了。学生们只需在手机系统中安装“我爱上自习”软件,再晃动手机,页面上即可显示当时全校可供使用的自习室的列表,还可查询全校区200多个自习教室在整个学期18周内,每天从早到晚6节大课的使用情况。

软件的研发者是天津大学2011级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张仁宇,他很喜欢到教室上自习,但由于不清楚教室的排课情况,不是经常找不到教室、座位,就是刚坐了一会儿,就有老师来上课了,很扫兴。于是,他运用所学知识,编了一个查询自习室的小程序,帮助同学们了解全校任何一间教室全天的使用情况。

高中要过返璞归真的教育生活

———当下最关键的是要解决高中什么问题?江苏省苏州十中校长柳袁照认为,高中教育要返璞归真,要回归教育的本源思考定位和发展问题,做真正意义上的高中教育,让师生过一种朴实、健康、日常的学校生活。

返璞归真的教育是避免精细化的教育,如果教育过于精细化、过于技术化,就会带来模式化背后的僵化;是注重内心真实体验的教育,很多老师的知识是丰富的,但是他并不知道学生缺的是内心真实的体验;是对传统会有一分留恋的教育,我们对传统的留恋,实际上包含着对未来教育趋向的一种忧思和选择;是顺从儿童天性的教育,要顺从儿童天性,尊重人自身发展的规律;是一种文化自觉的教育,要从文化层面去思考教育的问题。

返璞归真的教育要凸显自身的功能。教育的功能与经济等的功能是有差别的,当我们承载得太多教育之外的功能的时候,教育自身的特征就消失了,自身的尊严也就没有了。

返璞归真的教育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要坚守核心立场,要坚守核心价值观。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省、市、县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推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初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以建设现代化优质初中为保障,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精致管理、特色创新为追求,全面提升我校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二、学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营造清新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彰显独特的人文情怀,创造优异的教育质量。

一年目标: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教师办公条件有所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三年目标: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工作习惯。校园文化富有特色,教育质量保持在全县一类学校的先进行列。

五年目标:再造一个全县知名的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质的优质示范初中。

(二)学校发展的具体目标

1、德育工作

(1)德育工作总目标

到20XX年,德育工作以管理、教书、活动、环境、特色等为育人载体,理顺拓展德育有效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创新育人形式,基本形成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各教育阶段纵向衔接、教育内容分层递进,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课外活动联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横向贯通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打造人文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努力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学校德育文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抬起头来,使他们成为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具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能适应将来社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2)德育工作具体目标

A、德育组织网络化。在五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学校为主渠道,党政齐抓共管、家庭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关心的育人氛围。

B、德育内容体系化。按照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努力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年级德育目标、内容、途径体系。

C、德育工作全员化。建立和完善培训和考核制度,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培养县级以上优秀班主任2-3名,校级骨干班主任占在任班主任50%以上的目标;逐步增加持证上岗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人数;逐步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自我管理作用。

D、德育制度科学化。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改进和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特别是学生综合素质星级评定、班级量化考评、班主任绩效考核、学生成长导师制考核、资深班主任激励机制等五项德育评价机制,使之更加科学,容易操作,对我们的工作更具指导意义。

E、德育管理有序化:学校德育管理有序进行,严格按照有关德育制度办事,按照学校、班级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实施,做到管理思路清晰,管理方法科学,管理目标人性化,德育科研规范化。建立德育科研制度,规范德育科研程序,监督和指导德育科研的操作过程,建立德育科研档案。

(3)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进一步加强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公民道德和法制教育为重点,突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文明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培养为支撑,提升科学精神,增强人文底蕴;以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培育健康人格。各年级的内容侧重点:七年级为五爱教育、行为养成教育、适应教育;八年级为生命教育、耐挫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九年级为理想教育、生涯教育、责任教育。

2、教学工作:

(1)教学工作目标:

A、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学历合格率达100%,本科学历达65%以上,教师高级职称达20%以上,中高级职称达55%以上。

教科研能力:所有教师必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具备相应的普通话、计算机能力证书。大部分教师科研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一线教师都能有较高的专业素养;

B、教科研发展目标

构建教科研梯队。50%以上教师能够独立从事教科研,20%教师能独立承担市级以上课题,形成一支在全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研合一”型的教师队伍。未来的五年,县、校级以上名师达20%以上。提高教科研水平。走“教科一体化”道路。到20XX年,各教研组完成1个市级以上课题,各类课题数量、质量再上一个台阶,并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推进课程改革。在未来五年间,有计划、目标明确地开展好课程改革工作,在课程实验改革中寻找出一条办学新路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C、教学质量发展目标:

初中教学质量:教育质量考评稳居一类学校先进行列,各学科合格率、人平均分超过县各学科合格率、人平均分,在各学科竞赛和特长比赛中取得好名次。

(2)教学工作具体措施:

A、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学历进修、继续教育。未来五年,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本科、研究生、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继续创设开放型的校本培训方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灵活的培训方式。督促老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各种远程培训。

理论学习是教师业务发展的先导。为倡导教师学习,每学年继续给每一位教师负责订阅教育教学杂志,发放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给教研组增订有关教学参考书,每学年定期为全校教师发放前沿理论等资料供教师学习。

继续开展课改的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每学年开展“师傅引路课”、“新手过关课、”“名师示范课、”“复习研究课”、等教学观摩活动,鼓励全校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同时,每学年举办“期中、期末质量分析会”、“适应性考试质量分析会”、“中考研讨会”等专题活动。为教师提升理念、交流体会、总结经验提供良好的平台。

完善名师工程。学校在培养新教师成为名教师的过程中,要求青年教师:一年适应,三年胜任,五年成为骨干。同时,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开发每个教师的潜能。设立教学专项基金重奖教学骨干,重点开展名教师等教师队伍建设,在骨干教师的管理上,实行责任、义务、待遇并存,健全骨干教师培养机制。鼓励有志气、有报负、有条件的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当名师,让他们参加各种研讨会、学术交流,不断提高他们知名度,在校内,要求骨干教师有课题,上示范课,承担讲座、指导年轻老师任务,使他们尽快成为我校教师队伍中的领头羊。

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为更好地迎接新挑战,获得新一轮课改发展中的生命和动力,为保障在教研中立足创新,大胆改革,开展集体教研、随机教研、环节教研、案例式教研、教学研讨式教研及系列教研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B、实施科研兴校,健全教科研机制

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①打造高素质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在今后五年内,学校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研究,先教学定位,再科研接轨。对新教师着重是规范教学要求,力争提前达标;对中青年教师要求走在教育科研的前沿,通过教学探究和教学评比,强化其科研能力,并加速教学转型,从经验型教师转向科研型的教师;对老教师注重总结升华。同时,每学年每一位教师撰写1—2篇高质量案例或论文进行交流。

②创建科研型的成长基地。将科研的重点转到教研组工作中,重点探索如何应用先进教育理论和方法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以科研为抓手,通过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在教学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到20XX年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教科研能力、能持续稳定地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教师。

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建设。

①制定、完善一整套符合学校实际,便于具体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科研考核评价制度,每年度组织一次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教科研先进备课组、先进个人的评选。使考核评价、评选能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

②成立学术委员会。学校聘请专家、校内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高级教师组成学术委员会。其职能为参与、指导或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创办学校教科研刊物。

加强课程改革。

①成立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建立由校长挂帅、教学副校长负责、教务处具体指导的业务培训机制。

②成立新课程指导小组,明确职责,各司其职,要求各成员认真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及时将新课程教育思想传输给全体教师,使旧观念得以转变。

③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前往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课改名校进行理论及业务学习,同时聘请有关专家莅校进行专题讲座;

④加强备课组活动,同时,加强校际间的相互交流,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C、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教学管理: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的管理工作。

①备课管理:注重实效,鼓励创新,不用单一的备课模式来要求所有教师。

②教案管理:注重激发教师的创造性,突出教师自身的优势,实行有利于教师设计个性化教案的教案管理。

③上课管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④作业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作业量,避免机械式的重复训练,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实践性与操作性的作业。鼓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自己设计作业,分类分层布置作业,注重多样化、富有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杜绝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使学生快乐学习。

⑤学习辅导管理: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求教师与基础差的学生搞结对帮补,不利用节假日和其他时间进行集体补课。

信息化管理: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建立资源库(主要是课件库),每年购买教学课件,将课件存入课件库。此外,要求每学期教师自制课件上传十个,教研组上传各年级段的全册课件。同时要求教师全面应用现有设备进行教学活动,到20XX年,规定专任教师课堂使用媒体率达到50%以上,并将此作为考核依据之一。

教学评价:改革评价的方法与途径,采用更科学化的、人性化的评价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教师、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通过教科研手段不断加强评价机制的研究,从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的功能等方面进行大胆实践,构建适应21世纪师生发展的新型评价体系。

3、后勤工作

(1)后勤工作目标:

优化育人环境,开源节流,管好经费,理好财产,完善教学设施,关心师生生活和福利,让师生能专心工作和学习。

(2)后勤工作具体措施:

A、校园改建、美化绿化。

把校园设计成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个功能区块,校园环境在校园改造中,统一设计规划,20XX年建成学校综合楼,新建两面水泥球场,将校内砖头路面全部变成水泥路面,同步绿化美化校园环境,20XX年建成两桥之间河南绿化景观带;20XX—20XX年建成学校塑胶跑道,营造向上和谐的文化氛围。创建花园式学校。

B、现代化教学装备

积极筹措资金,为教师配置办公电脑,建立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现代图书阅览室,进一步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教学的功能。

C、专用教室配备

按照新课程实验需要增添教学设施和设备,为新课程顺利实施提供物质条件保障。进一步充实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建好音乐室、语音室,多功能教室等,为课程内容提供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科学实践活动的场地,为开放式探究实验提供方便。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依法治校,文化立校,规范办学,高效管理;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先进组织、优秀教师及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行为规范、举止文明、仪表端庄的师生风范和教风纯、学风浓、校风正的育人环境;

3、加强人际环境建设,提高学校凝聚力。创建目标一致、观念共鸣、竞争合作、荣辱与共的学习型团队。形成充满关爱,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崇尚一流,积极进取的人际环境。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机制和措施,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追求学校景观的人文气息,完善学校文化环境,丰富师生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6、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有效教学理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潜力生有更大提高,中等生更优秀,优秀生更出色;

7、加强德育管理。突出学生的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教育,自主发展;

8、加强教科研工作。强化求实创新的教科研意识,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及成果的推广应用,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不断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加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广度及深度;

9、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发挥服务教育教学的功能;

10、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注重青年干部培养,建立能上能下、岗位轮换的干部流动机制。完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选拔使用机制。

11、加强全员竞争上岗和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建设。完善“能者上、庸者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校内管理制度;

12、进一步夯实“控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家长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加大对“控辍”工作的考核力度,完善“控辍”目标责任制,继续开展“无流生班级”的创建活动,并加大表彰和奖励力度,形成关心“控辍”工作的合力。关注学困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全面关怀学习困难的学生,从起始年级、起始学科抓起,耐心、细致地分析其成因,采取定人帮扶、补缺补差等办法,真正实现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不让每一个学生因学习困难流失。深入开展扶困助学活动,继续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资助,不让学生因生活困难辍学。

13、加强后勤保障建设。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使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重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四、实施步骤

本规划实施时间为五年,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宣传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红正中学未来五年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朱乃勤任组长,蔡古堂、徐滔、金正海任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

2.形成五年规划编制文本。未来五年规划包括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育科研和教研、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主要部分。

3.宣传学习规划。召开校内会议,在全校职工范围内宣传学习本规划,让全体教职员工了解规划内容,统一思想,增强实施规划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

(二)初步实施阶段。

1.时间安排:20XX年4月--20XX年元月。

2.主要目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的突破,实施发展性教育有初步成效,教育教学和各项管理在全县农村中学确立领先地位。

3.重点工作: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德育工作体系,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实施;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新突破;完成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工作,其他建设有新进展。

责任人:按照班子成员分工,共同负责合作完成。

(三)深入实施阶段。

1.时间安排:20XX年2月--20XX年12月。

2.主要目标:规划实施三年后,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县领先水平,具有红正中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形成,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在县内有较大影响力。

3.重点工作:学校德育工作走向成熟,探索出先进的现代德育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完全实现德育工作目标;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管理经验,并有计划的向外辐射;完成教师队伍培训,实现教育理论、师德规范、信息技术等方面大幅度提高,名师团队作用明显;基本完成“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打造丰富的科研成果,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发挥辐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完成,特色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其他建设全面符合教育教学要求。

(四)总结提升阶段。

1.时间安排:20XX年1月--20XX年9月。

2.主要目标:实现规划总体设想,把学校办成一所有品位、有特色、有活力的县级优质示范性初中。

3.主要工作:全面总结五年规划实施成果,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提供基础、动力。

上一篇:最简单的情话短语摘抄下一篇:任教工作总结及研究计划报告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