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精选8篇)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篇1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通过使用新教材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地理的认知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二、转变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三、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四、注重培养学生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照片、统计图表、统计数据以及进行各种社会调查,课外观察所得到的资料来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进而阐明和研究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篇2

一、学生眼中的作文样式———范文

我们先从教育者的角度,对范文式作文的作文题的变化和作文课的展示结构进行描述。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作文题的形式变化,从时间轴线看: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一路走来,不断变换,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宿构,取得考试结果的高信度和高效度,以利于人才的选拔。

其次,一堂作文课可以分为与作文题型相关的知识讲授和某一具体题目的范文的展示两个部分构成。

一节作文课的展示形式:授课教师,从有效性原则出发,遵循经济化行为准则,往往截取的是作文题型变化时间轴上的某一型,选取相应知识,依据认知心理学中的知识、能力关系建构教学模式。基本理念是:学生获取了老师教授的某一知识,就会获得相应的能力。具体来说,2000年左右,作文考察题型,是由“材料”、“提示语”、“话题”和“注意事项”四大部分组成的话题作文,那么话题作文就必然成为了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题型;2006年开始,从课标卷的乌鸦学老鹰抓羊开始,进入了新材料作文的时代。同样,“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的新材料作文就必然成为了现在中学生作文教学的主要题型和考察样式。而什么是“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就成了相应的必教知识和作文课堂的主角。

除了知识的选取,与之对应的成品范文则承当着充当学生学习模仿对象———具体样式的重任。

在范文式作文课上,老师展示的是某一特定类型的作文题及相关的审题要求、结构形式等知识以及相应的范文并以此作为印证。

那么,学生眼中的作文样式,又是什么样的呢?从对学生实际调查得到的情况可知:作文题,高深莫测、变化多端;作文样式,等于范文,等于词语替换,等于分数。

二、对学生写作行为的描述———模仿、波浪形

在学生的意识里,作文样式,等于范文,作文写作,等于词语替换,等于分数。这是一个一环紧扣一环的链条,开启于范文,终了于分数。无疑,范文占据了核心地位。

在学生进行具体的写作时,他们的行为具有那些特征呢?

先看形成形态。我们从一个班级的作文写作看,可以依据某一次作文形成的时间点,描述学生作文的形成形态———波浪状。

这么一个波浪状成型过程大致是这样的:一部分学生参照老师提供的范文,写成了自己的作文;未按时完成的学生,在老师批改后提供同学范文的基础上,进行参照,完成作文。因此,范文在学生具体写作中贯穿始终,具有参照作用,但范文的具体所指依完成任务的能力不同而形成的学生群体而有变化。从对学生实际调查得到的第二个结果是:不少同学认为,老师讲的没有用,要会写,得看同学怎么写,才知道怎么写。通常,作文课上,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便开始审题、立意、构思、布局、谋篇,一气呵成,展示着作文形成的流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的是看客角色,看得是眼花缭乱。也有学生,觉得疲劳,便渐渐游离课堂,离开了老师的眼界。从师生交往的角度看,有一个双向变单向的趋势,教师讲授很容易就成了“独角戏”。这样的交流状态,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一部分呈现的知识是无趣的、无价值的。

而作为一次又一次波浪的浪头,还是范文:注意力强、领悟力强的学生,老师展现的范文就是领着他完成作文的浪头;某些方面欠缺,不能按时完成的学生,老师展现的范文不是他作文的浪头,而是第一波完成的同学作文中被老师认可的,可以作为讲评的作文是这些学生此一波完成作文的浪头,也就是他们的范文。

因此,学生的写作行为,无论是哪一个时间段完成老师要求的作文的学生,写作就是模仿,模仿对象依学生特征而不同,也就是范文对于学生来说所指是不同的。

为什么会多次形成针对不同对象的范文呢?我们可以从对学生的写作行为的描述来看模仿的难点。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篇3

1.区域推动

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已有《初中语文写作序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且有将其中“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文序列编排与实施的研究”子课题交由笔者分项负责的有利条件,笔者力争通过研究与实施,力推我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范文序列及教学向前发展。

2.教学现状

(1)教材缺少写作系统

从当前教材整体安排来看,明显缺少一个写作的系统,无写作知识,无写作技巧,无文体要求,无阶段作文侧重点要求等。各单元、各年段只解决了写什么,没有按写作的规律指导学生怎样写,怎样循序渐进地写。这显现了教材编写的突出缺陷。

(2)文体缺少各类范文

当前学生写作难以“仿效”,作文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是为难的事,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写作,结果是写出了“四不像”作文。初中生没有典型例文,写作不入门,基础没打好,创新当然无从谈起。

(3)话题作文消极影响

话题作文,一用就是十余年,操作上由于曲解了原意,宽泛的话题提供了套借作文的便利,而功利的动机助推了套借作文的盛行,抄袭作文、改头换面的作文大为流行,扎实而费力的作文教学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功利地准备作文与作文嫁接,作文教学被边缘化。

二、研究内容

我们用比较清晰的流程图解读研究内容:

1.全面扩大范文储备——解决“有文可范”的问题

(1)细挑文本选文

挑选有代表性的可供语文教师开展写作教学参考、而又可供学生开展写作学习与摹写的文章作为典型选文。

(2)精挑同伴选文

着眼于把“学生作品”转型成为“学生范文”,让同伴将同伴的作文当作范文。这样的范文一旦成为教师“教之范”、学生“学之范”,必将在学生习作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3)慎挑辟精选文

选择相关一部分名家短篇作可仿之文。譬如,老舍的短篇、季羡林的散笔还是被一一收入其中。经典之于写作,并不相悖;只要有补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只要学生够得着,稍微挂得高一些未必就是坏事。

2.科学编排范文序列——解决“有序可循”的问题

(1)推进年段编排

按六册三年段各自的重点与特点,进行有序编排,对教材进行二度剖析,形成列表式推进的编排基准。

(2)推进体系编排

是从“选材”“立意”等到“语言”的方法系,还是架构从“记叙文”到“议论文”到“散文”的文体系,是挑定选文的关键。以七(下)第六单元为例,“观察自然界动物(状貌),并做客观描述”成为本单元一个重点要突破的“写作基元”,于是以例文《猫》为教学范文,该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把握住了“童猫”猎奇顽皮的特点,以“抓线团”的小细节生动表现出养猫的无限乐趣。

范文的合适并不在于主题的深幽,并不在于内容的新异,并不在于言辞的华丽,并不在于它有多么高雅,而是“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3)推进特色编排

特色编排专门指临时性的、个性化的编排方式,它在没有一定的融通的境界下也是不可轻易得之的,但对学有余力、写有特色的学生和教有个性的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3.有效实施范文教学——解决“有效可证”的问题

(1)择点试验

择班试点,如果试验期成果明显,师生综合评价较佳,则可以进行全面推行。

在择点试验前努力做好三项重要的前提工作:

①精选模仿范本,在写作教学中预设模仿目标

教学过程中预设模仿目标,比如,本次教学要解决“学生不擅结尾”的问题,即应该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以范文促进学生作文结尾方法的习得与良好结尾习惯的养成”。于是,就应该着重选择结尾有亮彩、有余味、有哲思的范本进行教学实践。

②结合自身感受,在写作教学中体现模仿个性

所谓个性,既指教师“教”的第一革新,也指学生“学”的第一革新,是对原有范文习得“智”和“技”的基础上,彰显的一种新的思考和新的改进。

③提升模仿品位,在反馈实践中生成模仿价值

提升模仿品位,在反馈实践中彰显模仿的综合价值,包括写作的价值观和生命力、实效力和功用性,甚至是一个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范文习写,比较全面地改变或提升自己。

(2)全面推行

可以采用“七年级做一做,八年级碰一碰,九年级闻一闻”的做法,既不是盲目推进,也不是止步不前。在此过程中生成积累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相关资料等有效“用具”。

(3)反思跟进

反思择点试验成败,反思全面推行得失,以归因法甄别分类,以实际跟进的方式调整部分序列上产生的各种矛盾、多样问题,以确保序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4)凝固升华

凝固已有的包括“教师‘教”“学生‘学”和“学生‘作品”在内的多元成果,并且升华一线教学方法、思想等,是范文写作教学整体推进的又一重要环节。

三、研究成效

1.诞生了精优初选范文

“通过了新一轮的写作教学改革,推进了我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写作教学范文序列编排与实施工作,并通过序列的编排和改革的整体推进,改善了我区已经开展相关实践工作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范文教学现状”。此举也使得初中语文开始有了新的范文序列。

2.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仅其中一个学年,即有近100人在报纸杂志发表习作,有400余人在全国及省、市、区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荣获等级奖,收获了最外显的成功效益。笔者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学社,近年成功晋膺“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团”。

3.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切实提高了教师范文写作教学“编”的能力、“教”的水平,使笔者、研究教师及其所带的团队形成一种“破难攻坚”的意识、一种“系列推进”的做派。

4.创新了写作教学格局

为推进写作教学改革贡献了“智”与“力”,“点”与“面”的多重力量,不仅仅收获了“写作分数的提高”,更在于收获了“写作教学新方式变革带来的写作教学状态的绝对性变化”,创设了一种基于范文写作教学的生态化写作新格局。

参考文献:

郭莉.初中作文序列训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大学地理教学论复习重点[范文] 篇4

1.地理教学论发展历史:6个阶段。①地理教授法阶段(1904-1921)②地理教学法阶段(1922-1960)③地理教材教法阶段(1960-1982)④地理教学法阶段(1982-1992)⑤地理教育学阶段(1992-1999)⑥地理教学论阶段(1999-今)2.地理教学论研究对象:中学地理教学系统(7要素)。地理教学现象一般说来包含以下七个主要因素:学生、地理教学目的、地理课程、地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环境。

地理教学现象中的以上七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下页的“地理教学主要因素关系示意图”粗略地表示了这七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地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存在的,所以学生占据着中心地位;地理教学活动的最终任务是要达到预期的地理教学目的,这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根本结果;为达到地理教学目的,必须由起关键主导作用的地理教师来组织,并且只有通过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方法作为中介才能完成此任务;地理教学目的是否完成,或达到什么程度,还必须从学生身上来体现,通过教学反馈的信息来判定;在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课程、方法、反馈以及教学目的的确定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反之以上因素也可以对教学环境产生反作用。3.地理教学论研究内容:8论。(一)地理教学论总论

(二)为什么教(学):中学地理教学目的,中学地理教学历史(目的论)

(三)教(学)什么:中学地理教学内容(课程论)

(四)怎样教(学):(方法论、形式论、媒体论)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心理,中学地理教学原则,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中学地理教学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形式。

(五)教(学)得怎样:中学地理教学评估(评价论)

(六)如何教(学)得更好:中学地理教学科研(科研论)

(七)谁来教、谁来学 :地理教师、学生(主体论)4.地理教学论学科属性:教育科学。

5.地理教学论主要特点:教育性、综合性、理论性、应用性。思考题:上述五个问题之间关系如何?

1、地理教学论是如何产生的? 我国的“地理教授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材教法—地理教学法—地理教育学—地理教学论”这样一个地理教学论学科名称的演变轨迹,反映了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历程。它体现了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已由单纯的研究“教法”转变为“教法”和“学法”并重,由单一的研究“方法”发展为研究地理教学的“法则”、“规律”,由“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过渡到“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这样一种进化,对我国地理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谁最早提出来建立地理教学论学科的?

4、地理教学论揭示了哪些地理教学规律?

5、地理教学论在国内外的影响、已产生的效益、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如何?

6、支持地理教学论学科的核心思想(决定思想)是什么? 地理教学论主张地理教学是有规律的,地理教学论就是要揭示这些地理教学规律,为地理教学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7、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地理教学论具备这些条件吗?

8、地理教学要素之间关系有哪些?(21种)

9、地理教学论发展趋势如何? 10.地理教学论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第二章 1.问题: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关系?

(1)教育目的是社会培养人的总目标;学校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是不同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是指“反映学生学习结束后的行为表现” 的预期教学效果。(2)课程目标处于“枢纽”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课程目标体现学科教育的价值。(4)课程目标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概念,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5)课程目标具有层次性和连续性。

结论:地理教学目的就是地理教学过程结束时所要得到的结果,简言之,就是地理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2.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解释:

(1)“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以能促知,知能合。

(2)“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对“过程”的参与,注重科学方法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国家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2、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终极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导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目标。

3.地理教学目的的功能

地理教学目的的整合功能;地理教学目的的动机功能;地理教学目的的选择功能;地理教学目的的评价功能

地理教学中的一切要素,学生、地理教师、地理课程、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目的、教学反馈、教学环境七大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核心是6大要素与地理教学目的的关系,中学地理教学目的决定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其它一切因素;在地理教学中有制定地理课程标准、地理课程安排、编写地理教材、进行地理教学设计、进行地理教学活动等各种地理教学环节,这些地理教学环节也是通过地理教学目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地理教学目的决定着地理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教学环节,明确了地理教学目的,就从总体上把握了地理教学的客观规律,这也有利于对地理教学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中具体规律的认识。

结论:

(一)整合功能:要素;环节;

(二)动机功能:目标-兴趣-动机;

(三)选择功能:内容、方法、手段、形式;

(四)评价功能:对象;标准;目的;形式。4.依据社会需要,地理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制定地理课程目标 5.黄河一节的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并在地图上找到黄河流经的省区,上、中、下游的划分及主要支流名称及位置。能解释为什么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2、能说出黄河在水力发电、灌溉等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3、能分析黄河水患形成的原因和根治黄河的办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力目标)

1、通过地形、气候对黄河水文特征影响的分析,初步形成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2、通过对黄河的治理,能根据有关地理原理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对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和积极治理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6.地理教学目标四要素

(1)行为主体:指学生,一般可省略。

(2)行为: 通过学习,学习者能够做什么。

(3)行为条件:说明产生行为的具体条件。(4)行为标准: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最低衡量依据 7.知识:是系统化了的人类经验,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和本质联系的描述或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结果。

地理知识:是人类在适应、认识和改造地理环境的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认识。

地理基础知识:是地理科学知识最基础部分,按着人类的认识阶段划分,它可分为地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地理感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外部特征和联系的知识,是人们通过对地理事物直接感知而获得的知识。地理理性知识: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知识,是人们对地理感性知识经过思维过程的整理加工后形成的。

地理 感性 知识

地理名称 北京、阴山、亚洲 地图法、地名学 直观方法

地理分布 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两侧 地图法 地理景观 温带草原景观、城市景观 多媒体、观察法 地理演变 昼夜更替、人口变化 多媒体、比较法 地理数据 内蒙古118万km2、图表法

地理 理性 知识

地理特征 气候特征、中国地理特征 比较法、地理科学方法 逻辑法

地理概念 地理环境、天气、温带草原 归纳法、定义法

地理规律 内蒙古草原分布规律、水循环规律 地图法、版图版画法、归纳法 地理成因 气候的成因、气旋的成因 分析综合法

一、地理感性知识

(一)地理名称——它是个体地域的指称。

1、种类:点状、线状、面状分布的地域

2、教学方法:点、线、面相对性;地名学;地图法;准确书写

(二)地理分布——反映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知识。

1、种类:纬度、经度、相对位置 点、线、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2、教学方法:地图法(读图习惯、心理地图)、略图运用、文字描述、逻辑方法;

(三)地理景观——反映地理事物综合景象的知识。

1、种类:自然景观知识、文化景观知识

2、教学方法:多媒体的运用(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法 描述性语言的运用

(四)地理演变——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过程的知识。

1、种类:自然地理演变知识、人文地理演变知识

2、教学方法:媒体的运用;变化趋势;变化阶段;变化特征;文字描述。

(五)地理数据——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量化知识。

1、种类:定量数据、比率数据

2、教学方法:图表法

地理感性知识教学方法小结:直观方法

二、地理理性知识

(一)地理特征——是对一定地区内地理事物和现象及性质的概括。(是地域差异性的本质反映)

1、种类:地理要素特征、地理区域特征

2、教学方法:比较法、地理科学方法 小结:地理特征知识结构模式(1)数量特征:数量指标;时间演变(2)类型特征:类型多少;主要类型(3)分布特征:具体分布;分布规律

(二)地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一般的本质属性的知识。

1、种类:地理个别概念(地理名词术语)、地理区域概念(集合地理概念)

2、教学方法:逻辑方法

(三)地理规律——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发展变化中的必然联系的知识。

1、种类:地理分布规律、地理演变规律

2、教学方法:归纳概括法,地图法、版图、版画法、与感性知识关系;

(四)地理成因——是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关系及地理特征和规律产生原因的知识。

1、种类:一因一果、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

2、教学方法:逻辑法 例:拉丁美洲湿热气候的成因

(1)分析南美洲的范围及地理位置(2)影响南美洲气候成因的主要因素(3)影响南美洲气候成因各因素的特点(4)影响南美洲气候成因各因素之间的联系 小结:地理成因教学方法(1)果 因(初中)(2)因 果(高中)(3)综合分析法 地理理性知识教学方法小结:逻辑方法 9.地理基本技能

一、地理动作技能(地理操作技能)

(一)地图、图表的绘制技能

1、填绘地图技能

2、绘制图表技能

(二)地理仪器使用技能

1、地球仪的使用技能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2、天象、气象、水文、地震、环保等方面的简单测报技能

(三)制作地理模型技能 制作地球模型、地形模型、等高线模型等技能。

二、地理智力技能(地理心智技能)

(一)地理观察、调查技能

1、对自然地理要素进行的观察技能

2、乡土地理调查技能

(二)地理分析技能

1、识别地区特征,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

2、对当地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的技能

(三)阅读、分析地图、图表的技能

1、阅读、分析地图的技能

2、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技能

地理基本技能的教学方法:示范法、练习法、实习法

(四)地理统计、计算技能

1、区域地理数据统计技能

2、有关比例尺、高度、气温、时间、日期、距离、面积、产量等的计算技能

(五)地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识别、获取、分析、使用地理信息的技能。

地理基本技能体系表 种类 类 型

举 例

教学方法设计 地理 动作 技能 地图、图表的绘制技能 填绘大洲轮廓图、绘制气温变化图 示范法、练习法 示范 法练习法 实习法

地理仪器使用技能 地球仪使用、高度表使用 示范法、练习法 制作地理模型技能

制作褶皱模型、制作地球形状模型 实习法

地理统计、计算技能 某地气温、降水统计、计算 示范法、练习法 地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 下载地图、网上收集资料、资料处理 示范法、练习法

地理智力技能 地理观察、调查技能 观察大青山地形、调查呼市道路建设情况 实习法 实习法、地理科学 法

地理分析技能 分析呼市邮局分布发展原因 逻辑方法、地理科学法 阅读、分析地图、图表的技能 阅读中国地形图、分析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图 示范法、练习法 10.

对地理方法掌握的要

一、掌握地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要领

1:地理逻辑方法:地理综合分析法;地理比较法;地理归纳与演绎法。

课程是课业及其进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地理课程:就是地理课业及其进程。

二、地理课程的类型

(一)学科课程(学术为中心)

(二)综合课程(知识体系的客观存在与内在联系)

(三)问题课程(社会问题为中心)

(四)活动课程(学生发展为中心)

三、课 程 改 革 目 标

1、课程目标改变

2、课程结构改变

3、课程内容改变

4、课程实施方式改变5课程评价方式改变6课程管理改变

四、地理课程标准的含义

1、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地理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地理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2、地理课程标准的组成(1)前言;(2)课程目标;(3)内容标准;(4)实施建议。

3、地理课程标准的功能(1)地理课程标准规定了地理基本素质要求: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2)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

(3)地理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依据;(4)地理课程标准是评价地理教学质量的依据。

五、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综合性: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

(二)基本理念(6点)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六、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核心理念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强调因材施教

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七、地理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理素养包括: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地理能力; 地理方法与地理思想(意识、情感)。

八、袁书琪关于中学地理教材知识的四体系说(1)认知层次体系

A.地理感性知识:地名、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 B.地理理性知识: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2)学科要素体系A.自然地理知识;B.人文地理知识;C.人地关系知识。(3)学科分支体系A.系统地理知识; B.区域地理知识;C.地理技术知识

(4)要求层次体系A.要求知道的地理知识B.要求记住的地理知识C.要求理解的地理知识D.要求应用的地理知 2.刁传芳的关于中学地理教材知识的三体系说

(1)地理知识的科学体系A.地理基础知识; B.世界地理; C.中国地理;D.系统地理。(2)地理知识的认知体系

A.地理感性知识:地名、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 B.地理理性知识: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3)地理知识的表述体系 A.文字形式;B.图象形式;C.实践练习。

九、地理教材分析含义

一是要弄懂地理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地理教材的科学体系;

二是要弄清地理教材的教育功能:从实现地理教学目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的角度,去审视和评价地理教材的教育作用。

科学体系 地理科学 教材的科学体系及其价值 明确教材内容的范围、确定最佳进度和教学目标 认知体系 教育心理学 教材内容的知识属性及各种知识在认知过程中的关系 明确学生在地理认知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及教材在这种过程中的作用,设计认识方法 表述体系 地理教育学 各种知识表述方法的特点、作用和关系 协调各种表述关系,使之形成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最佳结合,设计活动方式(读、看、练等)

十一、初中地理教材的主要特点 强调地理思想,使教材有“魂”; 注重问题探究,使教材有“理”; 联系身边实际,使教材有“用”。尝试多种表达,使教材有“趣”。

十二、地理教材的宏观分析方法

(一)背景分析(前提)

1、背景分析的内容:背景环境;背景环境对教材的影响。

2、背景分析的目的:教材功能、特点。

(二)结构分析(核心)

1、结构分析的内容:教材组成及其关系。

2、结构分析的目的:教材各部分的地位、作用。

3、结构分析的步骤:划分组成、确定关系、建立模型。

(三)外部联系分析(补充)

1、外部联系分析的内容:对教材内容补充、完善。

2、外部联系分析的目的:提高教材的功能。

3、外部联系分析的方法:确定联系对象、分析其关系。

十三、土地资源的微观分析

一、划分知识组成

1、土地资源的利用

(1)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2)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人均占有量少、类型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1)耕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平原、低缓的丘陵;(2)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山区;

(3)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属于可再生资源;

(2)利用中的问题:耕地面积不断缩小;水土流失严重,沙漠扩大;(3)采取法律措施,保护土地资源。

二、分析内部联系

1、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

(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是基础、分布是重点、利用和保护是目的。

(2)四种类型是并列关系,三种类型分布是并列关系,作用、问题和保护是因果关系。

2、分析教材表述系统内部的联系

该教材主要内容由文字系统和图像系统表述,二者作用并重,活动系统起着辅助学习指导作用。

三、分析外部联系

1、联系学生已学过的地形、气候和自然带的知识,分析耕地、林地和草地分布的特征;

2、可联系乡土地理说明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的利用和保护问题。

四、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功能

1、通过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特征的分析,学习地理综合分析方法;

2、通过“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的阅读,培养读图分析方法。

3、通过调查家乡土地利用状况,体会地理问题探究过程,学习研究地理问题方法。

五、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 通过“土地资源”知识的学习,认识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地理教材微观分析方法

(一)划分教学因子

1、划分教学因子的内容

(1)教学因子:基本的知识单元(2)教学因子划分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学的实际需要

2、划分教学因子的目的——了解教材的基本组成

(二)分析内部联系

1、分析内部联系的内容

(1)分析因子内部或因子之间的知识联系(2)分析教材表述系统内部的联系

2、分析内部联系的目的

(1)分析教材内部的知识结构及认识活动的方式(2)为教学设计作准备

(三)分析外部联系

1、分析外部联系的内容

(1)根据教学需要,分析本教材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补充内容(2)外部联系类型

A.比较外联 :常用于相近概念或易混概念的比较 B.加深外联:常用于对教学内容的解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应用外联:常将所学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分析外部联系的目的——完善教材认知体系,提高教材知识教育功能

(四)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功能——确定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

(五)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 确定教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途径和方法

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的方法(1)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分析

(2)根据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A.显露式:教材明显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B.隐蔽式:教材表面不具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内容,需揭示其内涵的思想内容 C.互补式:几种内容相互联系,可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第四章

一、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体系

二、1、地理直观教学方法是运用各种地理直观教具、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是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形成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

2、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主要功能——传授地理感性知识、培养地理形象思维能力

3、地理直观教学方法的特性——形象性、直接性、真实性、多样性

三、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体系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三级类型 象征图示直观方法 教学挂图

中国政区图、世界地形图 地图册 初中地图册、高中地图册 填充图册 初中、高中填充图册 立体地图

政区、地形、经纬网地球仪 图解直观方法 地理略图

几何图形法 曲线图形法 折线图形法 模拟形象法 地理版画 自然景观画 人文景观画 地理图表法

统计图表法 联系图表法 表格法

形象直观方法平面静态直观方法 地理画片、地理幻灯 立体静态直观方法 标本、模型、仪器

动态形象直观方法 电视、录像、电影、VCD、计算机 直感直观方法 地理观察法

短期与长期观察,室内与室外观察,单一与综合观察,准备性、现场教学、总结性观察 地理参观法 参观工厂、博物馆、资源观、名胜古迹 地理实验法

地球运动演示实验、大气演示实验、水的演示实验、地壳变动演示实验

1、地球仪的作用(1)作一般地图使用(2)作地球模型使用(3)作仪器使用 2、地球仪的运用注意事项

(1)地球仪的旋转方向要正确(2)演示时,要让学生都能看清楚(3)让学生多动手使用地球仪

四、地理逻辑方法含义、类型、作用、特点如何?

一、地理综合分析法 地理综合分析法的步骤

1、分析地理事物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2、将地理事物的整体划分为若干部分

3、分析各组成部分的本质特征

4、分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5、综合分析结果,形成地理事物的整体特征

二、地理比较法

(一)地理比较法的作用

(1)突出本质特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2)加深知识联系,便于掌握新的知识;(3)促进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利于发展思维能力;(4)深化对地理事物的科学认识,有助于形成正确观点。

(二)地理比较法的类型 类 型

1、划分教学因子的内容

(1)教学因子:基本的知识单元(2)教学因子划分依据: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学的实际需要

2、划分教学因子的目的——了解教材的基本组成

(二)分析内部联系

1、分析内部联系的内容

(1)分析因子内部或因子之间的知识联系(2)分析教材表述系统内部的联系

2、分析内部联系的目的

(1)分析教材内部的知识结构及认识活动的方式(2)为教学设计作准备

(三)分析外部联系

1、分析外部联系的内容

(1)根据教学需要,分析本教材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补充内容(2)外部联系类型

A.比较外联 :常用于相近概念或易混概念的比较 B.加深外联:常用于对教学内容的解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应用外联:常将所学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2、分析外部联系的目的——完善教材认知体系,提高教材知识教育功能

(四)分析过程与方法的功能——确定教材的过程与方法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

(五)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 确定教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途径和方法

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功能的方法(1)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分析

(2)根据教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A.显露式:教材明显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B.隐蔽式:教材表面不具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的内容,需揭示其内涵的思想内容 C.互补式:几种内容相互联系,可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第四章

一、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体系

二、1、地理直观教学方法是运用各种地理直观教具、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是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形成正确认识的教学方法。

2、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主要功能——传授地理感性知识、培养地理形象思维能力

3、地理直观教学方法的特性——形象性、直接性、真实性、多样性

三、地理直观教学方法体系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三级类型 象征图示直观方法 教学挂图

中国政区图、世界地形图 地图册 初中地图册、高中地图册 填充图册 初中、高中填充图册 立体地图

政区、地形、经纬网地球仪 图解直观方法 地理略图

几何图形法 曲线图形法 折线图形法 模拟形象法 地理版画 自然景观画 人文景观画 地理图表法

统计图表法 联系图表法 表格法 形象直观方法平面静态直观方法 地理画片、地理幻灯 立体静态直观方法 标本、模型、仪器

动态形象直观方法 电视、录像、电影、VCD、计算机 直感直观方法 地理观察法

短期与长期观察,室内与室外观察,单一与综合观察,准备性、现场教学、总结性观察 地理参观法 参观工厂、博物馆、资源观、名胜古迹 地理实验法

地球运动演示实验、大气演示实验、水的演示实验、地壳变动演示实验

1、地球仪的作用(1)作一般地图使用(2)作地球模型使用(3)作仪器使用 2、地球仪的运用注意事项

(1)地球仪的旋转方向要正确(2)演示时,要让学生都能看清楚(3)让学生多动手使用地球仪

四、地理逻辑方法含义、类型、作用、特点如何?

一、地理综合分析法 地理综合分析法的步骤

1、分析地理事物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2、将地理事物的整体划分为若干部分

3、分析各组成部分的本质特征

4、分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5、综合分析结果,形成地理事物的整体特征

二、地理比较法

(一)地理比较法的作用

(1)突出本质特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2)加深知识联系,便于掌握新的知识;(3)促进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利于发展思维能力;(4)深化对地理事物的科学认识,有助于形成正确观点。

(二)地理比较法的类型 类 型 举 例 含 义 应 用 类

比 法 同类同型 事物比较 鄱阳湖与洞庭湖比较 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其相同或相似性 同类同型的地理事物 同类异型 事物比较 地中海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比较

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其相异或相反性 同类异型的地理事物 异类共性 事物比较 煤、石油、天然气比较 不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其某一方面特点 异类共性的地理事物

借比法 一碗沙子和一碗水比喻陆地和海洋 把抽象的、难于想象的地理事物,借助一般事物进行比较 抽象的、难于想象的地理

事物 纵比法 世界政区的演变 对单一地理事物从发展过程上进行比较 单一地理事物发展阶段

横比法 五种基本地形比较 将几个同类地理事物的各个方面并列比较 几个同类地理事物 中心内容 比较法 欧洲气候与各大洲气候的比较 一个比较对象和几个比较对象同时进行比较 突出一个地理事物 综合比较法

将我国北方、南方、西北和西藏地区比较

比较对象、比较内容都很多的比较 多个地理事物

(三)运用地理比较法注意事项

1、根据教学需要确定比较目的;

2、根据已知可比事物选择比较对象;

3、根据综合归纳列出比较项目;

4、根据分析概括找出比较内容;

5、运用不同的比较方式进行比较。

三、地理归纳与演绎法

(一)归纳演绎法的作用——

1、学习原理,掌握规律;

2、运用规律(理论),解决问题。

(二)归纳法是从具有相同属性的地理事物特征中,概括出该类地理事物一般特征的思维方法。

1、确定被归纳的地理事物的范围;

2、概括出各种地理事物的共同特点;

3、根据地理事物的共同特点推理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或规律。

(三)演绎法是运用一般地理规律或理论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思维方法。(1)明确被认识地理事物特点的性质或准备解决问题的要求;(2)选择必要的地理规律或原理;(3)运用规律(原理)推理出地理事物的特征或作出判断的结论。

五、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的主要类型

部门地理知识教学方法设计(自然地理知识的教学设计 人文地理知识的教学设计)区域地理知识教学方法设计 邓致中将地理知识模式划分为三个类型

1、基本地理知识模式(只含一个知识点)

2、成因、原理知识模式(含多个知识点)

3、综合地理知识模式(国家、地区地理知识)

六、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特点

1、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是针对中学地理专题而言的,按不同标准可将中学地理划分为不同的地理专题(针对性)

2、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地理科学方法(学科性)。

3、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动态性)。

4、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功能的多样性。

七、所设计的系列作业要符合以下六条基本要求 1.学科信息的准确性:精选学科信息,强调科学性。

2.学科信息的思想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3.学科信息的启发性:思考性、探究性、方法性。4.学科信息的逻辑性:系列作业严密的逻辑顺序性。5.学科信息的多样性: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激发兴趣。

6.学科信息的针对性: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作业差异性。

八、“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特点

1、活动性:学习与教学过程

2、设计性:设计学法,设计教法

3、开放性:适度的弹性、开放、兼容

4、多功能性:生与师、课程资源

5、学科性:学科的思想与方法 第五章

1、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过程4.教学方法5.教学语言6.教学效果

2、如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3、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1)表格式(列表式);(2)纲目式(叙述式、提纲式、标题式)。

4、为什么要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目的在于使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即有效教学。教学方法名称 层次 教学方法体系 学科教学方法 1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 基本教学方法 2 认识方法 使用方法(教学手段)组织方法

具体教学方法 3 观察法、逻辑法、记忆法、学习技能方法、解决问题方法等 教科书、地图、地球仪、直观形象教具、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电化教学手段、微机等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指导自学法、练习法等比 法 同类同型 事物比较 鄱阳湖与洞庭湖比较 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其相同或相似性 同类同型的地理事物 同类异型 事物比较 地中海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比较

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其相异或相反性 同类异型的地理事物 异类共性 事物比较 煤、石油、天然气比较 不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其某一方面特点 异类共性的地理事物

借比法 一碗沙子和一碗水比喻陆地和海洋 把抽象的、难于想象的地理事物,借助一般事物进行比较 抽象的、难于想象的地理

事物 纵比法 世界政区的演变 对单一地理事物从发展过程上进行比较 单一地理事物发展阶段

横比法 五种基本地形比较 将几个同类地理事物的各个方面并列比较 几个同类地理事物 中心内容 比较法 欧洲气候与各大洲气候的比较 一个比较对象和几个比较对象同时进行比较 突出一个地理事物 综合比较法

将我国北方、南方、西北和西藏地区比较

比较对象、比较内容都很多的比较 多个地理事物

(三)运用地理比较法注意事项

1、根据教学需要确定比较目的;

2、根据已知可比事物选择比较对象;

3、根据综合归纳列出比较项目;

4、根据分析概括找出比较内容;

5、运用不同的比较方式进行比较。

三、地理归纳与演绎法

(一)归纳演绎法的作用——

1、学习原理,掌握规律;

2、运用规律(理论),解决问题。

(二)归纳法是从具有相同属性的地理事物特征中,概括出该类地理事物一般特征的思维方法。

1、确定被归纳的地理事物的范围;

2、概括出各种地理事物的共同特点;

3、根据地理事物的共同特点推理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或规律。

(三)演绎法是运用一般地理规律或理论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思维方法。(1)明确被认识地理事物特点的性质或准备解决问题的要求;(2)选择必要的地理规律或原理;(3)运用规律(原理)推理出地理事物的特征或作出判断的结论。

五、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的主要类型

部门地理知识教学方法设计(自然地理知识的教学设计 人文地理知识的教学设计)区域地理知识教学方法设计 邓致中将地理知识模式划分为三个类型

1、基本地理知识模式(只含一个知识点)

2、成因、原理知识模式(含多个知识点)

3、综合地理知识模式(国家、地区地理知识)

六、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特点

1、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是针对中学地理专题而言的,按不同标准可将中学地理划分为不同的地理专题(针对性)

2、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地理科学方法(学科性)。

3、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动态性)。

4、中学地理专题教学方法功能的多样性。

七、所设计的系列作业要符合以下六条基本要求 1.学科信息的准确性:精选学科信息,强调科学性。

2.学科信息的思想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3.学科信息的启发性:思考性、探究性、方法性。4.学科信息的逻辑性:系列作业严密的逻辑顺序性。5.学科信息的多样性: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激发兴趣。

6.学科信息的针对性: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作业差异性。

八、“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特点

1、活动性:学习与教学过程

2、设计性:设计学法,设计教法

3、开放性:适度的弹性、开放、兼容

4、多功能性:生与师、课程资源

5、学科性:学科的思想与方法 第五章

1、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过程4.教学方法5.教学语言6.教学效果

2、如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3、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1)表格式(列表式);(2)纲目式(叙述式、提纲式、标题式)。

4、为什么要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目的在于使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即有效教学。教学方法名称 层次 教学方法体系 学科教学方法 1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 基本教学方法 2 认识方法 使用方法(教学手段)组织方法

《雨后》教学设计-教学教案范文 篇5

教学内容:

这是一首描写雨后儿童嬉戏玩耍的诗歌。先总写广场上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然后集中写兄妹俩在雨后玩耍时的快乐。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掌握要认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部分其他生字,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鼓励同学们读而优则背,试着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要认的生字是重点。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教学构想:

不必细细思量,就是以读为本。设三关,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识字、理解与想象穿插其中。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教学准备:录像、实物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引子

出示录像[夏天景色] 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

屏幕出现几个词语:雨后广场糟糕„„糟糕!

学生活动:根据提示的词语,想象一段夏天里发生的故事。

[设计意图]先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大门,引起学习兴趣,如果有的学生读过这首诗歌,按照本诗的内容去讲故事,那也很好,顺势引导。

二、课题。

中国著名的作家冰心奶奶写了一首有趣的诗歌《雨后》。

三、朗读第一关:正确朗读

1、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儿歌,自学不认识的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特别是已经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师扶持,该放手时就放手。

师巡视参与,表扬查字典的学生、小组合作识字的学生和其他采取新颖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学生,给其他学生启示,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更适合自己。

2、通过学习,你们认识了哪些字?给大家讲讲吧!

[操作方式]找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学会的字讲给大家听,教师相机点拨,有重点地指导几个比较难认的字。

3、勇闯朗读第一关,朗读要求:正确 学生活动:自由参赛朗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读的特别好的同学往往会独立朗读,不太自信的同学可能以小组为单位参赛朗读,自由的朗读形式可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兴趣。

[操作方式]学生互评时的标准围绕“准确”展开:读音是否准确,有无丢字落字。

四、朗读第二关:流利朗读

1、喜欢读这首儿歌吗?为什么喜欢呀?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更喜欢了。再闯第二关,朗读要求:流利

屏幕出示儿歌,学生跟着读,老师也跟着读。[操作方式]一节一节的出现,如果一遍读的不熟练,就再读一遍,第二遍要求大声朗读。

五、朗读第三关:有感情朗读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一段儿歌。其他同学评价老师的朗读。

2、闯入第三关,朗读要求:有感情朗读。学生活动:每小组选取其中的一段儿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动有趣。小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学就朗读哪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表演把课文的情景再现出来,更重要的是把雨后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调动起来,再来朗读,更加有感染力。

六、附加关:背诵

1、刚才那么精彩的朗读,让许多同学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诵儿歌,相信你们一定表现的更棒!试试看吧!

学生活动:背诵儿歌,老师和学生一起试着背诵儿歌,互相鼓励。

七、实践作业:

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妈妈会怎样做呢?

回家后有声有色的把这首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许他们会有一些让你们意想不到的变化„„

高三教学心得范文 篇6

1:大力发展音乐、美术、书法、健美操、凯莱希、文管、少量体育等。2:高三特长生专业课考完后都重新组班(不止音美),便于因材施教。3:课堂效率一定要提高,少讲多练,一定讲基础。4:多联系任课教师,提高针对性,能聚焦。

5:与学生及家长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心态变化。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家长也能多了解学校的管理和孩子的成长。对学生一律公平、公正。

6:应让学生多了解时政大事,有条件安电视看新闻等。

7:多开展校园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组织真正做主。如一直很好的:国旗下讲话,运动会,五四演讲,会操表演,联欢会,杨帆文学社,也可多增加辩论会,外出参加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如每届可借助“丁肇中故居”的参观培养学生的爱国、科技等情怀。对学生发展及其有利。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8:大力加强集体备课,不要注重形式(如检查集体备课本)。9:注重老师“再学习”,如多给老师订几本书特受欢迎,像过去的《班主任工作之友》《教育报》,或“走出去,请进来”与外地老师交流就一定有益,起码教育理念能有所碰撞、提升。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篇7

长期以来, 英语写作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随着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热忱的提高, 英语写作及其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专家、学者做了不少这方面的工作, 如大量的写作句型研究 (杨玉晨, 闻兆荣, 1944:39-42) 和错误统计及分析 (程静英, 1944:12-18) , 它们在不同程度上使我们认识到了英语写作中的一些问题以及采取相应教学对策的必要性。近年许多新的教学法和教学理论被运用到的写作教学中, 而范文教学法仍然是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但如何使学生感到“范文”触手可及, 亲切又熟悉, 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呢?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很多学生一拿到作文题目就感到紧张害怕, 没有思路;习作中词汇缺乏, 即使刚学过的新单词也不会用上;错用词汇现象多, 如将口语当书面语使用;习作中缺乏衔接, 连贯性, 结构松散;尤其是学生对英语写作没有兴趣。张在新等著的《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一文中指出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写作内容的贫乏, 表现为主要思想和细节技巧的运用不理想。而后, 张在新等在《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03) 上发表的《英语写作教学新探———论写前阶段的可行性》一文中又建议将成果法与过程法合二为一的新范文教学法引进到我国的英语写作课堂。于是, 结合教学实际将此教学法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 最终证实这种新范文教学法是切实可行的, 并且教学效果显著。

2 范文教学法与过程教学法

范文教学法也被称为成果教学法 (Product Approach) , 它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 认为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过程跟学习其它技能一样, 是一个刺激与反应的过程。范文教学法遵循“教师分析范文-学生仿写-教师讲评范文并批改作业”的步骤, 强调的是写作的成品, 提倡模仿优秀的范文。师生共同分析范文的格式、文章结构等,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某一特定的题目, 参考范文进行仿写, 仿写后的作文交由教师批改,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词汇、和衔接手段等方面的错误, 再让学生发现问题、自我修正。范文教学法的优点是注重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 因此学生写出来文章语法错误较少、结构合理、句子通顺。

Eschholz (1980:22) 对这样使用范文提出了异议。他认为, 传统的范文教学法之所以要受到批评, 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第一, 出自职业作家之手的精彩范文很容易吓倒学生, 范文的难度与学生的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这样, 在他们还未开始写作之前就已被置于不利地位;第二, 就文章长度、写作技巧和文体而言, 范文未必就是恰当的;第三, 如果在习作前让学生过于认真地学习范文, 他们就很难发现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微妙关系, 从而产生误解。大多数经传统范文教学法训练出来的学生认为, 形式应居首位, 而内容是第二位的。而且, 学生往往在完成第一个句子之前, 就“努力想在同一时间处理写作上所有方面的问题”。这对写作技巧本来就不高超的学生来说无疑是要求过高了。而这样做的结果也使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写作的技术性细节上, 包括格式、拼写和语法等方面。

过程教学法 (Process Approach) 也是写作课上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过程写作法强调的是写作的过程, 大致分为写前准备、写作和修改三个阶段, 要求学生合作完成整个写作过程, 其缺点是学生投入到讨论与合作的过程, 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最后写出来的文章有内容, 但缺乏规范;有实质, 但没有严密的结构。

3 新范文教学法

新范文教学即把“范文教学”与“过程教学”结合起来, 在写作修改阶段加入范文的分析介绍。Eschholz认为, 范文作为成品, 本身不应受到质疑, 关键是怎样使用范文。由他 (1980:27) 倡导的新范文教学法将写作成果与过程相结合, 是成果与过程的统一。Eschholz提出, 教师不应在写作过程发生之前就向学生展示范文, 而应该使范文融入学生的写作过程, 也就是说只有在学生完成了写前阶段之后遇到特定问题时, 再向范文寻求帮助。考虑到中国传统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 认为Eschholz倡导的新范文教学法还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而且, 在学生写作过程中, 当他们确实需要帮助的时候向他们展示范文, 尤其是展示与其写作水平相近的高质量的学生范文是比较理想的。

采用有点到线, 有小及大, 逐步深入的办法, 采用新范文教学法, 即将成果法运用到整个写作过程当中,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段落的写作中, 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四至六人, 每组分别给一个主题句, 并让学生展开写作。写作完毕, 要求学生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将其作品发送至的邮箱, 对每组中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从中挑选出较优秀的作品用作范文。写作课上, 全体同学各抒己见对选出的范文进行点评, 分析段落的主题句和扩展句的逻辑关系, 然后从句子的完整性, 连贯性和简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判。这就使点评的过程成为互相学习的过程, 学生在点评的同时也分析欣赏了来自同伴的好的段落。然后, 以小组为单位, 自由选择主题句, 重新写作, 向“范文”发起挑战。当再次收集学生的作品时, 发现, 在同一主题句下, 涌现出了更多的好段落。

在篇章的写作过程中, 范文带动学生从文章最初的缺乏衔接, 结构松散, 逐步提高为中心思想明确, 文络清晰。写作时, 要求学生先列出提纲, 再以提纲为基础进行篇章的写作。在带领学生点评时, 先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连贯性, 再对段落进行分析。利用新范文教学法使学生逐渐的查漏补缺, 范文就犹如一面镜子, 在分析“范文”的同时也折射出自己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应用文的写作中, 范文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格式到措辞, 范文引导着学生渐入佳境。在学期末的访谈中, 学生对新“范文”的运用予以了肯定。对他们交上来的习作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后, 不难看出, 学生的写作水平已有了长足的进步。

综上所述, 将写作成果法与写作过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写作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范文, 分析评价范文, 能使学生感到“范文”触手可及, 亲切又熟悉, 从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家平.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J].外语界, 1995 (4) .[1]蒋家平.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J].外语界, 1995 (4) .

[2]滕春红.英语语法与写作———对美国堪萨斯大学中国留学生英文水平的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4) .[2]滕春红.英语语法与写作———对美国堪萨斯大学中国留学生英文水平的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4) .

[3]杨晋毅.发展, 困惑, 思索———工科院校写作课现状分析, 写作, 1998 (2) .[3]杨晋毅.发展, 困惑, 思索———工科院校写作课现状分析, 写作, 1998 (2) .

[4]张在新.英语写作基础———写作过程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10, (1) .[4]张在新.英语写作基础———写作过程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10, (1) .

[5]张在新.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 4.[5]张在新.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主要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 4.

高考前如何选读“范文” 篇8

根据这个情况,笔者认为,在考前强化训练中,可适当地选一些报刊上的评论(思想评论、文艺评论、随笔等)和一些优秀杂文来读,来揣摩,使自己得到近距离的借鉴。这些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在内容上视野宽广,见解独特,小中见大,显示出一种指点江山、吞吐宇宙的“大气”,读了这些文章,对观点如何做到新颖,论证如何深刻,是很有启发的。再说,报刊评论、杂文在语言上也很值得我们学习。这些文章缺少统一的书面语言,多了一些幽默、精辟的个性词语,读了让人容易渲泄主体冲动,受到感染。至于结构上,这些文章过渡自然,无焊接之感,有曲径通幽之美。如果我们读多了,自然就会学会如何看待社会,如何评论社会现象,如何阅读影视作品等等,这比课堂上被动应付作文所得到的效益不知要高多少倍。

下面再来说说记叙文范文的选取。如果要写出较好的记叙文,则需要从报刊(如《微型小说选刊》、《读者》、《青年文摘》等)上的小小说、优秀散文中汲取营养。

首先学习其主题如何深刻。我们同学写的记叙文,只要所选材料能表现某一思想,就算主题鲜明了,而一篇成功的小小说所表现出来的主题却比常人所认识的要深刻得多。如果多读一些这样的小小说,就会克服中学生记叙文立意肤浅的缺点,而逐渐做到新一些、深一些。

其次学习其结构艺术。小小说篇幅较短,小则百余字,多则不足一千,但是全文悬念迭起、波澜起伏、情节感人,这种结构严谨、繁简得当的艺术特色,很值得同学们写记叙文时借鉴,纠正平时写作平铺直叙、面面俱到、拖沓冗长的毛病。

还要领悟其描写功力。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其中的描写总是比较传神的。例如,小说中的勾勒外貌、心理刻画、言行描写,散文中的抓住物象特点,多角度、多层次地绘景状物等,都值得我们学习。

再就是揣摩其语言特色。我们同学的作文,在语言上能做到准确、流畅就很不错了,但这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还必须从散文、小小说中学习更优美的语言。例如,怎样运用动词,怎样修辞,怎样使语言具有个性等等。这些内容在课堂上只能学到方法,而多读优秀散文、小小说,却容易揣摩出语言优美的特色。

特别是通过多读优秀散文、小小说,可以学习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小小说多选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场面不大,情节也不复杂,但却能表现重大的社会或人生主题。我们同学平时作文正是缺少一双慧眼,不会从日常琐事中发现新的、深刻的主题。至于散文中的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更应该让我们一些喜欢编故事、空喊口号的同学细细体会,学习如何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出真实、细腻的感情。

综上所述,报刊评论、优秀散文、小小说等,应该值得我们阅读和借鉴,尤其是复习迎考期间。当然,多读范文并不是死读范文,必须有明确的阅读思路和优化的方法,不可机械模仿,乱套乱用。古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文中有两句堪称千古绝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其实就是南北朝诗人庾信《马射赋》中的句子变化而来的,其诗云:“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青旗一色。”王勃对此更换了几个词语,作了艺术的融化,注入了新的血液,所以产生了美好的意境。这个例子虽属模仿,但已不是原作而有了创新,比原作更好。“文贵变”,在学习范文时,切忌拾人牙慧,而应活用他人写作技巧,用来构思自己的文章,逐步“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一句话,要灵活运用范文。

上一篇:信息化档案管理下一篇:要有主见作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