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访谈记录(精选8篇)
[ 作者:张颖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7310 更新时间:2009-12-1 文章录入:奎山小
学 ]
学生姓名: 田崇欣 班级:四(1)班 性别: 男 年龄: 10岁 导缘由:
性格不好,脾气固执,时刻以自我为中心.欺负同学,不写作业,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但容易激动,脾气暴躁,贪吃贪玩,不吃半点亏.学习怕困难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初步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从他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他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从莫XX的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辅导过程
在辅导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同时进行:
(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他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他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告诉她老师对他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定他的优点,鼓励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诚恳地指出她的不足,要求她必须改掉给同学,老师取绰号的坏毛病,上课专心,塌实学习,给予明确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潜移默化之中实施教育,引导.再次就是找家长谈.了解其在家表现及家长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告知老师的帮教措施,并希望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沟通,有的放矢地通报其在校表现,同时告知在家情况,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帮教链.(二)主动帮助.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自我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她补课,教给她更好的学习方法,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由于他头脑灵活,经常耍小聪明,学习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不塌实,情绪波动较大,于是我对他注意观察,作好预防工作.凭借他的聪明和努力,相信在学习成绩上一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诚恳激励.学生的成长进步,我认为不在于批评多少,而关键在于激励多少.针对她的特点,一是在他的聪明劲上做文章.我为他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鼓励她赶上去,超过去.二是在她爱表现上想办法.我较多地给她布置工作任务,让他担任班干部,为他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并适时地予以表扬,让她品尝为集体做贡献时,得到老师,同学认可,赞许的快乐.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始终让学生在心里记下“我行,我能”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同时,要经常使用激励的语言赞美学生.因为在我看来,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别人的赞美就像荒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受到赞赏的人能激发出一股自信与冲劲而引发出潜力.效果
通过几个星期的帮助,田崇欣的成绩真的有了进步.这是前不久的一件事情.在一节语文课上,我请大家写一封信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他写给了我.她说,“闫老师我很喜欢你,我会记住你的话认真学习的,不给同学取绰号了.”
林崇德:思维品质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 作为个性心理特征的智力与能力是分层次的。如何确定一个人的智能是正常还是超常或低常的呢?这主要由智力品质来确定。智力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在个体身上的表现, 因此它又叫思维的智力品质或思维品质, 其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它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水平、智力与能力的差异。它是区分一个人思维乃至智力层次、水平高低的指标。事实上, 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是提高每个个体的学习质量, 因此在智力与能力的培养上, 往往要抓学生的思维品质这个突破口, 做到因材施教。
思维品质的成分及其表现形式很多, 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五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 思维品质是智力与能力的表现形式, 智力与能力的层次, 离不开思维品质, 集中地表现在上述五种思维品质上。
这五种思维品质, 是完整的思维品质的组成因素, 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研究数据表明, 学生的深刻性品质得分最高, 反映了深刻性是诸思维品质的基础, 这是逻辑抽象思维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的创造性得分最低, 这说明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的发展, 较其他品质要迟、要慢, 难度最大。各品质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 敏捷性品质与其他品质的相关系数最高, 说明敏捷性主要由各品质所派生或所决定的;灵活性、批判性与创造性的相关系数很高, 证明发散思维或灵活性是创造思维的前提或表现;创造程度与批判程度具有高相关;深刻性与创造性的相关系数低, 说明抽象逻辑思维未必都能产生创造性思维, 同样说明创造性思维也未必都来自抽象逻辑思维, 因为创造性思维也来自形象逻辑思维。所有这些理论, 既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又在教改实验中趋于完善。
记者:您把概括视为思维的首要特征, 把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视为发展其智能的基础。您能简略地谈谈怎样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吗?
林崇德:从理论上说, 概括是人们形成或掌握概念———思维细胞的直接前提, 学生掌握概念的特点, 是直接受他们的概括水平高低所制约的。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度等智力品质或思维品质的基础;概括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是掌握规律的基础, 任何科学研究的结论都来自概括过程。
从教学实践上说, 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概括的过程;知识迁移的实质就是概括。没有概括, 学生就不可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学到知识;没有概括, 就难以形成概念, 那么由概念所引的公式、法则、定理、定义就无法被学生所掌握;没有概括, 学生的认识结构就无法形成, 于是通过学习形成一个在意义上、态度上、动机上和技能上相互联系着的越来越复杂、越抽象的模式体系, 就会发生困难;没有概括, 学生就很难形成学科能力, 因为任何一门学科能力都是通过概括表现出来并形成起来的。以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例, 听的关键是“听得好”, 即会听, 听得准确, 抓住别人讲话的中心, 理解所听内容的实质, 这是“听”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现;说的关键是“说得清”, 即逐步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 做到词达意明、层次分明、说到“点子”上, 这是在“说”中概括能力的表现;读的要素较多, 分析课文, 即分析段落层次、提炼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脉络是读的重点, 它正是以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基础;写作能力发展也是一个概括化的过程, 中小学生从“说”到“写”, 从“读”到“写”两个过渡, 都要通过书面语言条理化地、生动地表达出事物内在联系, 这里就有一个综合、提炼过程, 即概括过程。
由此可见, 概括性在思维过程中的地位以及概括能力在现实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正因为如此, 概括性也成为思维乃至智力训练的重要方面。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主要是: (1) 明确概括的重要思路, 引导学生从猜想中发现, 在发现中猜想; (2) 在把概括的东西具体化的过程中强化发现猜想; (3) 通过变式、反思、系统化, 各级推动同化、顺应的深入进行; (4) 大力培养形式抽象, 根据假定进行概括的能力。就这样, 通过概括, 学生较顺利地从认识具体事物的感知和表象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阶段。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或语言, 描述为概念与知识所提供的感性材料;分清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属性;给各类概念作解释或下定义;对已有的概念逐级归类组成新的概念。
记者:在您的发言中提到了“学科能力”这一概念。请您谈谈什么是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的构成和特点?
林崇德:学科能力是学生的智力、能力与特定学科的有机结合, 是学生的智力、能力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体现;学科能力又是衡量学生的智能乃至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任何一种学科能力, 不仅体现在学生有一定的某学科的特殊能力, 而且有着学科能力的结构;而这种结构, 不仅有着常见的某学科能力的表层表现, 而且有着与非智力因素相联系的深层因素。
我在考虑一种学科能力构成时, 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的:
首先, 某学科的特殊能力是这种学科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要探索一种学科的学科能力, 就要揭示这种学科的特殊性, 找出最能直接体现这种学科的特殊要求与特殊问题的一般能力。与数学学科有关的特殊能力, 应首先是运算的能力和空间的想象力。同时,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 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应该是数学学科的特殊能力。运算不仅是指数或数学运算, 还包括各种数学式子及方程的变形, 以及极限、微积分、逻辑代数的运算等;空间想象包括对空间观念的理解和对二维、三维空间几何图形的运动、变换和位置关系的认识, 以及形象结合、代数问题的几何解释等。而这两种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它包括数或数学的概念、判断、推理等基本思维形式以及比较、分类、概括、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法。运算、空间想象和数学中逻辑抽象思维, 共同构成数学能力的一般能力系统。每门学科都有特殊性, 所以要揭示每门学科能力的特殊表现, 例如, 自然科学学科, 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要涉及实验能力;思想政治课学科须有观点采择和明辨是非能力, 等等。所有这一切有关能力, 它们体现了某一学科的特殊能力, 作为这种学科能力结构的表层成分。
其次, 一切学科能力都要体现智力与能力的特点。我在教改实验中, 强调概括能力的基础作用, 强调思维品质的参与结构。人的思维是语言的思维或理性的思维。语言有两功能, 一是指示性, 二是概括性。在学科能力的结构上, 概括有三个重要表现:一是掌握了概念, 尤其是科学的概念, 因为掌握概念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二是形成了概念—判断—推理, 且越来越多地使逻辑思维形式趋向成熟和完善;三是借助内部言语, 使概括不断“深化”“内化”和“减缩化”, 在思想深处越来越多地“存储”了类化、减缩化、密集化和知识系统。学生的学科能力正是其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概括化而形成的。抓住了概括能力, 也就抓住了学科能力的基础与核心问题。学科能力的结构, 应有思维品质参与。任何一种学科的能力, 都要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获得发展, 因此, 一个学生某学科能力的结构, 当然包含体现个体思维的个性特征, 即个体思维品质。离开思维品质, 无所谓学科能力可言。
第三, 按大学科分类, 学科可归纳为理科与文科, 这相应地与抽象逻辑思维和形象逻辑思维、认知和社会认知紧密地联系着。一般说来, 理科的学科能力, 更多地要与抽象逻辑思维, 与认知相联系;文科的学科能力, 更多地与形象逻辑思维, 与社会认知相联系。至于大学科下属的具体学科, 当然大致地要和大学科的思维或认知成分相对应, 但具体学科可以作具体分析, 包括交叉学科, 更有其特殊性。不过抽象逻辑思维与形象逻辑思维, 认知与社会认知却体现着建构不同学科能力中思维或认知成分的特色。
学科能力有四个特点: (1) 学科能力以学科知识为中介; (2) 学科能力是一种结构; (3) 学科能力具有可操作性; (4) 学科能力是稳定的。
记者:在您主持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各实验点的一个共同的突出的措施, 即抓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或非认知因素的培养。一个学生的成才, 不仅要依赖于智力因素,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非智力因素或非认知因素。请您谈谈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及其与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林崇德:非智力因素是指与智力、能力或有关的一切非智力、非能力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一个整体, 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情感因素, 我们在研究中抓学生的情感强度、情感性质和理智感的培养;二是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意志因素, 我们在研究中重视学生目的性、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培养;三是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个性意识倾向性因素, 即需要的形态, 我们在研究中抓学生理想、动机和兴趣的培养;四是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气质因素, 我们研究中重视学生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灵活程度问题;五是与智力活动有关的性格因素, 我们在研究中重视学生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和理智特征, 个体是否勤奋, 将是直接影响一个人是否有成就的关键。
从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来看,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智力发展和学习活动中, 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动力作用, 它是引起智力与能力发展的内驱动力。在研究中看到, 优秀学生并非个个都有天赋, 他们出色的成绩, 多数来自学习的动机系统, 包括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 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 我们在研究中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 积极情感的调动等诸多方面。二是定型作用, 良好的智力与能力的固定化, 往往取决于学生主体原有的意志、气质、认知方式等非智力因素及智力与能力的各种技能重复练习的程度。三是补偿作用, 即非智力因素能够补偿智力与能力的某方面的缺陷或不足。“勤能补拙”的事例在我们教学中是屡见不鲜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责任感、坚持性、主动性、自信心和果断性等性格特征, 勤奋、踏实的性格特征, 都可以使学生确定学习目标, 克服因知识基础较差而带来的智力与能力上的弱点。在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中, 我十分重视对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它使优秀学生“锦上添花”, 给暂处后进学生增加信心和动力。于是, 我们对实验班教师要求是掌握非智力因素概念的性质, 并要求他们对学生培养非智力因素时, 重视从整体性出发。我们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 还提出四条主要措施, 即发展兴趣、顾及气质、锻炼性格、养成习惯。
记者: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或“思维品质培养”的“干预”实验必须依靠中小学教师来完成。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智能培养与训练效果的关键。因此, 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也必须要研究教师, 提高教师素质。请问您是通过哪些有效途径提高教师素质的?
林崇德:在基础教育改革实验中教师的作用太重要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学方法, 科学的实验方案等等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去操作, 去实施, 去完成。什么叫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就是中小学教师执行一定实验措施的实验, 是依靠教师并控制教师某些教育行为的实验。干预成功, 实际上是一种教师教学教育改革的成功。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必须依靠教师, 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 让教师掌握干预措施, 才能保证教学教育实验的成功。
什么是教师素质呢?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 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结构有五种成分:教师的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育监控能力, 以及教师的教学教育行为。教师素质的这五种成分也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教师的师德、教师的知识和教师的能力。实验点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果, 反映了实验点教师的师德、知识和能力的水平。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中, 我又提出了“如何提高教师素质”的课题。这就成了我国最早涉及到“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验问题之一。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有很多, 我从自己教改实验的实践中体会到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 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之所以要参加教育科学研究, 是因为通过参加教育科研, 可以学习教育理论, 不断懂得教育规律;可以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 不断地与先进思想接轨, 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可以明确教育改革的实质, 更好地当好教改骨干;可以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意识, 改变他们的角色, 因此, 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课题组的经验证明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也是完全可能的。近30年来, 参加我们课题组的中小学教师上万名, 他们与我们一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 并发表了400多篇的研究报告, 其中10%以上的文章发表在相关核心杂志上。与此同时, 所有研究报告几乎都突出一条:实验学校学生思维品质乃至智力提高了, 学习成绩超过了相邻学校或非实验点班级的学生。我和这些中小学教师一起完成了从“七五”到“十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国家重点或教育部重点项目。实验点的绝大多数教师的素质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我认为教育是一种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 促进人发展了, 推进社会发展了, 搞的就是好教育、出色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一个女孩有烦恼,国内的一些心理访谈节目想帮帮她,办法就是上节目。
节目中,心理专家和主持人为女孩把脉,一致怀疑这个女孩和她的家庭有心理问题,并为其不断开具药方。
帮助她还是伤害她
这个女孩叫李瑶,湖南人。
去年10月,她父亲被诊断出肺癌晚期,医生说,活不过春节。
父亲对她说,希望能在活着的时候看到她拍的戏。当时只是一句激励,她就当真了。之前这个父亲送女儿去湖北襄樊学院表演系学习表演,只是想让她找到一个饭碗,比较靠谱的理想还是当个老师。
父亲有5个孩子,两男三女,李瑶是其中最小的一个。这个孩子相貌普通,沉默寡言。
她说,因为父亲的那句话,她跑了很多地方,去了浙江横店也到了北京,只想找一个上镜的机会。后来,辗转认识一个叫宋祖德的人。宋的新片《星光大道》,讲述一个主持人不择手段最终一举成名的故事。宋之前希望让李湘出演女一号,被后者断然拒绝。有人说,李瑶像李湘,宋随口说,差得远,如果去整容或许将就。
按照李瑶当时的资质,整容变成李湘大概需要花费30万。3月5日,她找到《潇湘晨报》的一个记者,后者将此事报道。第二天,杭州一家美容医院找上门,承诺整容费用全免。条件是手术成功后为医院做5年形象代言。
3月24日,李瑶被推进了手术室,5个小时,眼睛变大了,鼻子垫高了。这仅是个开始,在之后的半年里她还要经历两轮整形开刀。
李瑶为演戏挨刀的消息曝出后,宋祖德对媒体说,只是一句玩笑。
4月5日,第一家心理访谈节目——《齐鲁开讲》,邀请李瑶走进演播室,打算帮助她。节目请了心理咨询专家和观众,大家一同劝说李瑶放弃继续整容的念头,但收效一般。
这个节目组之后又采取另一做法。4月19日,他们把宋祖德邀请到节目组。台下观众指责这个导演欺骗少女,道德败坏。节目场面紧张。
宋做出了让步,他最终在节目中承诺,如果李瑶整容结果和李湘有7成相似,就让她主演。
《齐鲁开讲》之后,李瑶出名了,4月10日,她从湖南来到北京,参加一系列心理访谈。
4月11日,一大早,李瑶走进了北京电视台《娱乐开讲》的现场。
当天参加节目的还有心理治疗师、律师、娱乐策划人,以及演员和一个明星模仿秀。当时,众人给她出主意,劝她不要接着玩笑下去。
心理访谈节目的专家们说,李瑶的病具有普遍性。现在,李瑶基本记不清当时专家们给她指出了什么路,她说那天心情很糟,有种不祥的预感。
不祥的预感之后得到证实,中午,李瑶的父亲去世了。她说她哭了两个小时,之后决定放弃继续整容。
《娱乐开讲》栏目组的编导得知这个消息,跟着李瑶补拍了一组她伤心欲绝的镜头。
下午,李瑶忍着悲痛参加了央视的《大家说法》。在这里等待她的是另一些心理医生和律师。
李说,她之所以参加《大家说法》,是因为后者为她提供了回湖南的飞机票。在《大家说法》,嘉宾们继续议论她整容成李湘的道德性,以及这件事情引起的效应。要她说话的时候,李直接就说,父亲不在了,不想继续整了。在场嘉宾的话题直接转变,由之前的评论转变为同情。她说,第一次感受到了嘉宾的尊重,很照顾她,感觉不错。
被伤害却欲罢不能
4月19日,应《谁在说》栏目组的邀请李再度进京,这一次她带来了二姐。
和以往此类节目一样,《谁在说》也是安排专业人士和现场观众一同为李瑶开药方。但这一次现场评论很是激烈。
《谁在说》和《大家说法》的做法正好相反。后者是先议论她,再让她上台,她有辩论的机会。而到了《谁在说》,主持人让她先说,说完后,旁边的嘉宾出场评论,她记得,有的嘉宾一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样子。
“之前很多节目不友善,而这一次最伤害我。我觉得我只有17岁,在台上的都是一帮年龄比我大很多的人,他们在评论我,而且不给我辩解的机会。之前我父亲还病危的时候,就有一家女性频道的人强行闯到我家里,采访我爸爸。我爸爸当时已经口齿不清,他们把话筒放在我爸爸嘴边问,你女儿要去整容,你不怕出意外吗,你放心吗?刻意刺激他。”
李瑶感觉这类访谈节目里,所有的人“就是把我定位成一个病人,给我开药方。以前还问我感受,如今都不给我说话的机会。我想说时主持人就把话题转过去”。
李瑶说,许多节目请她都是给红包的,有的给了500元,还有一个节目给了600元。
有节目制作人告诉记者,他们觉得李瑶是在炒作自己,但正好节目需要这样的案例,所以,就请了她来,一是想帮助她,二是想劝勉与她类似的青少年观众。
年龄: 9岁 基本情况:
每天放学时,别的同学都回家了,她却一样作业都没交,我只能耐心地等。问他有没有困难,他说没有,都会做。每天到我下班的时间也交不了一样作业,我多次督促、提醒也无效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辅导方法:
1、了解原因:我一方面仔细观察他作业时在干什么,另一方面,我找与她经常在一起玩的朋友和家长了解情况。原来以前他的作业交不交都没关系,放学了,别人回家他也回家,老师从不跟他计较。回家后,家长想到就逼他做一下,家长忙的时候忘了就不做。即使做也要家长坐在旁边盯着,否则一个字也不会写。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我下决心要在一个月之内改变他。
2、找她个别面谈。我明确告诉他,必须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我不会允许你不交作业就回家的,即使再晚我也要批到你的作业才会放你回家。但有困难可告诉我,我会随时教你。我说到做到,一连几天陪着他、等他,即使下雨天也如此,非要他交了作业才让他回家。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
①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了解柴佳君 的家庭情况及其在家的表现。
②指导家庭对策。首先对家长的心情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需要改进。孩子回家做作业时不能一直在旁边坐着,有困难时可以在旁边给予帮助或辅导。一般情况下要规定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刚开始时,如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作适当的奖励;如不能按时完成也要给予适当的惩罚。平时要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
4、与**共同制定计划,对她作出一些具体要求。给一个星期作为适应期。在这两个星期里,别人一次做完的作业,允许他可分两次做,即一半可以带回家
完成,但一定要做完。
再给一个星期作为过渡期。在这个星期里,要求他跟别人一样,每次作业都要一次完成,但可以在放学后半小时内交。
巩固期。要求 柴佳君
不仅每次作业能一次完成,还要和同学们一样,按时交作业。
5、配备专职学生 给予监督。我派教室里作业做得最快的同学督促他,不让
他有偷懒的机会。
6、给予鼓励,重建自信心。
①当**能按时完成作业时,对他的行为给予肯定。并鼓励他,奖励他一颗五
角星。②无论是在适应期、过渡期,还是在巩固期,只要他能达到预定的目标,都
给予表扬,以肯定他的能力。
辅导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辅导,**能按时完成作业了。现在他每天都能和同学一起放学回家了,他也开心活泼了很多。家长更是为他的改变而感到惊奇。
北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12.03.1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成为活泼向上、乐观开朗的小学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班级中的学习差生、单亲家庭中缺少关爱的学生,这一作用更为明显体现出来。下面是我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来的质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工作目标:
1、面向全体学生,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
2、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3、通过课后的关注,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关心爱护学生,培养他们活泼、合群、乐学、自主的健康人格。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适应问题
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
2、情绪问题
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
3、常见行为问题
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
四、采取的措施
1、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格水平。
3、开展“趣味小课堂”、“悄悄话信箱”等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要多学和学生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4、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各门学科产生兴趣,热爱学习。
5、要平等待人,尊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人格,要使自己成为这些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能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6、努力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7、发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加大研究力度,实现课堂教学与心理教育的整合。
8、积极加强心理教育的班级管理的研究。利用那个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从而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健康有益的主题活动。
9、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游戏、讲故事、猜谜语、讨论交流等。
10、与家长密切配合,帮助家长提高心理辅导水平,准且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行为表现,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心理辅导合力。
11、针对个别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设计专门的活动对其进行心理行为训练,通过训练达到提高某种心理品质的目的。
12、对有严重心理问题(或疾病)的学生,要多关心,多交流,多照顾。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
希望通过本学期的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关心同学,热心助人,知难而上的好品质。
2012年3月11日
小学生心理咨询记录
学生姓名: :曹敬雲 班级: 三年级 性别:男 年龄:9 基本情况:
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父母分居.根本没有心思管他,似乎对他放弃了。
基本情况:
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家长方面,父母分居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爷爷的高标准、严要求,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2、学生方面,农村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少人管教,懒散的缺点。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自有他们的自由天堂,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现而忘了。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
辅导过程:
而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
开教育教学活动。
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
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
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辅导效果:
问题表现
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这个学生很腼腆,不太合群,平时不愿意跟别人打交道。上课也是闭口不言,即使你提问她也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做作业速度很慢,质量不高,学习成绩也一向停滞不前。
原因
分析
透过观察,该女生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潜力,一向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辅导对策及过程
第一阶
段树立信心,激起学习动力
透过上课有意识地请她发言,进行激励性鼓励,我发现她大胆了,有上进心了。有一次课上我讲到一个知识点,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忽然一只手出现了,虽然还是比较犹豫,但她说出了正确答案,大家都感到很意外,这个时候她腼腆的说:这个知识老师在上次的时候说过了。只是老师偶尔提到的知识点,她记住了,这让同学们由衷的发出了感叹声,她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她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似乎也有了必须兴趣。后经过不断鼓励,巩固,她进步了。从此,她真的十分努力,成绩有了飞跃。
第二阶段
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其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让她透过自评、小组评,在评价中她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她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她以正确的评价,把她突出的进步告诉她的父母,使其家长对她更有信心,同时从家庭方面给与正确用心的评价。这样充分调动了她的用心性,使她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第三阶段
参与各项管理,不断自信自强。
在班级中,我们提倡“值日班长”,让学生充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她在每一次轮值时都十分认真地完成工作,同学们都觉得她是个认真的学生,同时她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
辅导追踪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该生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课堂作业能按时有质量的完成了,上课时也开始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此刻有了朋友,下课经常和朋友一齐做游戏,人开朗了很多。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她在家也活泼了很多。
反思
应对谷×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群众的力量。因而,针对类似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群众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透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理解教育者的教育。
导读
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小学生心理咨询记录
学生姓名:张佳(化名)
班级: 六年级
性别:女
年龄: 13岁
基本情况:
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她的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乘接送车上。下学。她的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上班,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她交流沟通。
初步分析:
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作为老师,只有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
我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她充分的信任,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她,树立较强的自信心。
(二)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到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我把她这几年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李某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同时,我还和**的家教老师经常联系,建议他根据孩子的现状确立辅导目标,及时检查她的作业。建议家长对李某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营造一个温馨、各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她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
(三)同学关心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改正她的学习习惯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提醒她认真完成作业。
首先为她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她的同桌。这样当她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她,帮助她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张佳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张佳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咨询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后,张佳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她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
心理咨询感悟
1、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一、困境:嘉宾为什么不想说
1、嘉宾:总有些东西放不下
一是戒备心理有的访谈节目的话题让嘉宾产生顾虑, 担心通过电视媒体播出后将对个人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 嘉宾容易把注意力放在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可以说、说出来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等问题上, 因而阻碍了情感的投入和触发。如《鲁豫有约》在改版前一期采访作家柯云路的节目中, 在与柯云路面对面的交流中, 鲁豫时时感觉到柯云路由于心理顾忌而没有敞开心扉, 交流与对话存在困难, 她多次努力打破这种焦灼状态, 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这就是主持人由于没有协调处理好所访谈对象可能出现的心理阻碍而导致谈论话题无法深入 (2) 。
二是回避心理对于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 比如收入、个人情感等问题, 嘉宾大多不愿公开而持回避态度。另外还有些问题, 联系着嘉宾一段伤心、痛苦的经历, 嘉宾因不愿触及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重新揭开伤疤而采取回避态度。比如, 让一个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嘉宾讲述当时失去亲人时的情形, 嘉宾很有可能不愿重新体验失去亲人的痛苦而拒绝回答。导致产生回避心理的因素有很多, 一般来说, 与性格、人际关系和成熟度等因素有关, 性格内向的比性格外向更容易有回避心理, 人际关系复杂的比相对简单的更容易有回避心理, 成熟的比相对单纯的更容易有回避心理。
2、主持人: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一是对嘉宾缺乏了解从而不能获得嘉宾信任主持人在节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中, 一般要对采访对象的生格、专业领域和人生经历有充分的了解, 这样, 在谈话中才能获得对方心理上的认同, 采访对象才愿意让主持人走进其内心世界, 把心灵深处的想法和感受与之分享, 否则嘉宾就可能用冠冕堂皇的套话敷衍了之。著名主持人杨澜把准备工作称为做功课, 认为做功课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几乎我采访的每一个人都会在最后说‘我没想到你对我了解那么多’。这对他们很快地敞开心扉来谈是非常重要的。” (3)
二是对嘉宾不够尊重比如不善于倾听、随便插话、把嘉宾作为自我表现、自我卖弄的陪衬等, 但最让嘉宾难以接受的, 就是当嘉宾有某种不愿被触及的情感经历或正在体验某种悲伤的情感时, 主持人不仅没有在情感上给予嘉宾一定的慰藉, 相反却还不遗余力地要把嘉宾的这种情感经历展现出来, 为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吸引观众的眼球。
三是挖掘嘉宾隐私个人的隐私是法律所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 也是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但在电视访谈节目中, 为了提高视听率或达到某种传播效果, 主持人似乎对嘉宾的某些隐私格外青睐, 总是在节目中想方设法地要诱使嘉宾将其隐私公开, 令嘉宾尴尬和反感。
四是不懂得提问技巧主要表现为:其一, 不善于提细节问题。有的主持人喜欢问一些大而空泛的问题而忽视细节性的问题, 而往往正是细节性的问题与嘉宾情感的触发点紧密相连。其二, 不懂得把握提问时机。有的主持人不懂得揣摩嘉宾心理, 而在嘉宾情感可能触发甚至处在触发的临界点时没有及时跟进而错过了触发的机会, 等到嘉宾情感逐渐平和下来再想触发为时已晚。其三, 不懂得使用非语言符号。主持人不仅可以通过语言, 还可以运用眼神、表情等非语言符号对嘉宾情感触发产生影响。非语言符号有时能起到语言符号起不到的作用, 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有时,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停顿, 都对嘉宾的心理起到微妙的作用。著名主持人华莱士就有类似的经验:“我发现, 在电视采访中, 你可以做的惟一最有意思的事就是:提一个巧妙的问题, 在对方答复之后, 停上它三四秒钟, 好像你还在等待他再说点什么。你说怪不怪, 对方会觉得有点窘迫, 于是谈出更多的东西。” (4)
二、突围:如何让嘉宾由“不想说”变为“我要说”
一是获取嘉宾的信任, 通过“自己人效应”触发嘉宾情感自己人效应是指传播者在信仰、民族、籍贯、个性、情趣等方面与受众越接近、越相似, 就越容易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5) , 简言之, 就是让传播对象感到传播者是他的忠实朋友, 即“自己人”。“自己人效应”可以极大地拉近主持人和嘉宾的心理距离, 使嘉宾感到主持人是值得信赖的, 因而抛开种种顾虑, 向主持人和观众敞开自己的心扉。要想让嘉宾产生“自己人效应”,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主持人的真心和真诚。央视著名主持人沈力在主持《夕阳红》节目时, 无论采访还是谈话都处处为观众着想, 一句贴心的话、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临场触发的点子, 都闪烁着她对老年朋友深深的情感, 使她成为老年人的知心朋友 (6) 。
真心和真诚, 一个很重要的传达方式和表达技巧便是倾听。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倾听不仅能使听者真正理解一个人, 对于倾诉者来说, 他心理上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先是感觉到他终于被人理解, 内心有一种欣慰之感, 进而使孤独感得到消除, 紧张情绪得到缓解, 心理上似乎感到一种解脱。还会产生某种感激之情, 愿意谈出更多心里话, 这便是转变的开始。凡是谈到陈鲁豫的主持风格, 给人最深的印象便是倾听。在与嘉宾聊天时, 陈鲁豫总是面带微笑地稍微前倾身子, 完全是一副与好友聊天的架势, 而在发问和谈自己的印象时则是带着真诚与坦率的理性声音, 这样的发问丝毫不会让人觉得咄咄逼人。当然, 我们所说的倾听, 决不是故做倾听状, 而是真正地用心去倾听、去感受。
二是设置特定的情境, 通过“情境效应”触发嘉宾情感
情境效应, 即在传播过程中把传播的环境、氛围与情感体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达到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的和谐一致, 达到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物我化一的境界 (7) 。为了达到这一效果, 主持人应善于巧借外物触发嘉宾情感。比如, 一部老的电视剧、一段老的音乐、一张老照片都可能把嘉宾带回那段流金岁月, 使之沉浸在追忆逝水年华的绵绵思绪中。央视《艺术人生》擅长用特别的道具来触发嘉宾的情感。在刘欢专辑中, 朱军开场就拿出“玉泉山”牌啤酒, 与刘欢对饮。这瓶酒不仅松弛了气氛, 而且由这个上个世纪80年代的“玉泉山”品牌, 迅速切入了刘欢的大学时代——他音乐生涯的起点。当黄磊收到父亲以前常穿的、旧得发黄的白背心, 听着父亲朗诵自己写的一首有关这件白背心的小诗时, 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感慨和愧疚, 把头侧向一边…… (8) 这些小道具和意外“礼物”的巧妙运用, 使嘉宾目睹这些熟悉的景物, 顿时思绪翻飞, 一下想到了曾经的过往、想到了物是人非、想到了人生中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片段, 刹那间心潮澎湃, 达到了语言等其他方式达不到的效果。
要想制造出比较好的“情境效应”, 应注意把握情感与设置情境的某种内在联系, 比如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让人很自然感到内心的和谐、静谧, 而影片《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则让人不由自主为浪漫、凄美爱情感到哀婉、神伤, 不能在触发嘉宾情感时, 由于没有考虑嘉宾的情感接受心理而设置无关的情境甚至相反的情境, 这样势必导致嘉宾情感触发的失败或出现情感错位。
三是注重情感的积累, 通过“香肠切片”触发嘉宾情感
香肠切片又叫蚕食。香肠切片的特点是:意欲取其尺则每次谋其毫厘, 一点一点积累起来,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最后达到可观的效果 (9) 。情感的触发, 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这是由情感发展规律决定的, 因此要注重情感的点滴积累, 使其由低谷逐渐走向高潮。《艺术人生》在王姬专辑中, 开篇讲述王姬天性反叛的趣事, 童年淘气的回忆把台上台下逗得哈哈大笑。但主持人对王姬“孝顺”的评价随即把她带进了一段伤心的回忆。老师、战友的出现让王姬备感意外。朱军与王姬丈夫的现场连线带给了王姬意想不到的惊喜, 丈夫的真情告白令她感慨万千。最后, 当王姬听说要收到一份生日礼物时先是一喜, 但当听到女儿在录音中对她说:“以后一定会看着弟弟、好好照顾弟弟”时, 激动的泪水再也无法控制 (10) 。通过这样喜与悲的对比叙述, 由浅入深的层层推进, 节目被一步步地推向了高潮。
情感积累应注意一定的方法, 主要有:一是由浅入深。嘉宾的情感需要不断引向深入, 只有深入, 触及思想和灵魂深处, 才可能触发嘉宾的情感。二是由粗到细。粗线条、大而化之的东西不会给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而只有把功夫下在细小、幽微之处, 才可能打动人心。三是由喜到悲。高兴的东西往往带给人更多感官上的愉悦, 是一种比较浅层次的情感, 而悲伤的东西则带给人一种内心深处的体验, 这种体验关乎人性本真的一面, 深沉而隽永, 容易在心灵深处烙下深刻的印记, 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 对触发嘉宾情感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三、反思:触发嘉宾情感应把握的方向
一是情感触发不能违背电视的传播伦理一方面, 从情感种类来说, 应触发积极情感。总的说来, 人类的情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积极的情感主要指真诚、善良、温馨等透露着人性光芒的情感, 而消极的情感则主要指悲伤、痛苦、愤怒等给人的内心带来消极体验的情感。对嘉宾的情感触发, 应注重触发其积极情感, 嘉宾再把积极情感传染给观众, 从而达到主持人、嘉宾、观众之间的集体共鸣, 不但为电视访谈节目营造了一个和谐、友好、良性互动的场环境, 而且让观众在收看节目时感到身心愉悦, 从而增强了对节目的忠诚度。另一方面, 从对嘉宾态度来说, 应以“共情”的心理对嘉宾以人文关怀。所谓“共情”, 是指把自己放在嘉宾的位置, 与嘉宾形成情感“共振”, 从而达到深度的情感沟通和心灵交流。在央视《张越访谈》一期名为《无路可逃》的节目中, 嘉宾刘凤珍是一位40岁的女子, 她只有一只眼睛, 还有点斜视, 极度自卑, 由于自卑, 落得既没有工作也没有爱情的地步。张越发现自己和刘凤珍的人生轨迹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因为体型原因她也一度自卑, 只是她今天是命运抗争的胜利者, 而刘凤珍却退缩了40年。由于找到了和对方的共鸣点, 在谈话过程中, 张越为嘉宾高兴、为她伤心、为她着急, 正是在这样共情的基础上刘凤珍才慢慢打开心门, 倾诉心声。节目结束后, 刘凤珍说这是她最兴奋的一天, 她从不敢上台面对任何人说自己, 可是这次, 她终于说出来了。就这样, 一个自卑了40年的女人, 做出了对命运的第一次抗争 (11) 。需要注意的是, 主持人不能为刻意追求情感触发而揭嘉宾的伤疤、挖掘嘉宾不愿回首的往事、逼问嘉宾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那部分, 斯克特认为“这些东西可能制造很好的戏剧效果, 但也造成了个人的痛苦和悲剧, 并且破坏了良好趣味”, 必将让嘉宾感到“难以承受情感之痛”, 从而导致嘉宾情感闸门的关闭, 情感触发也就失去了可能。
二是情感触发不等于无节制的煽情应该说, 在谈话类电视访谈节目中, 煽情是必要的, 这是感动观众、提高收视率的需要, 但煽情必须适度, 不能毫无节制地煽情, 这样必将收到相反的效果。首先, 情感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状态。情感的抒发应该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发展, 不能“越位”, 在故事情节还未到达高潮时提前煽情, 这一刻意的做法容易造成嘉宾和观众心理上的突兀, 因而达不到理想效果。其次, 过度煽情等于伪情。情贵乎真, 而真心、真诚的表达方式往往不在于说而在于感知和体验, 说出来的东西容易让人感觉变味, 有时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远胜于千言万语, 因为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心心相映。另外, 煽情是一种临时调动起来的情感, 短暂而不持久, 热烈但不隽永, 注定在观众心中留不下什么印象, 随着节目的结束, 观众的情感体验也随之结束, 煽情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沦为一种无效的情感。再次, 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要求适度宣泄情感。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有节制地宣泄情感, 倡导“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论语》) , 是一种中和之美。这一观念深深影响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 使中国人比较习惯接受那些含蓄深沉、意味隽永适度宣泄的情感, 而对西方那种大肆宣泄、“酒神”式迷狂的情感持排斥态度。
三是情感触发并不是彼岸一方面, 从情感本身来看, 应上升到理性高度。情感不能停留于表面, 否则只能沦为一时的宣泄, 而必须升华, 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 比如说爱国, 很容易让人热血沸腾、群情激昂, 但光有这些是不够的, 还应想到如何把爱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倘若只是听任情感肆意动荡, 甚至进入激化状态, 那么整个意识便会专注于极其狭窄的情感对象, 不由自主地离开对于创作来说实际是重要或有用的东西。” (12) 另一方面, 从观众来看, 应给他们留下思考的空间。好的音乐一曲终了, 却能让人感觉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好的情感类谈话节目也是如此。对嘉宾的情感触发不能让嘉宾、观众哭过、感动过就完了, 还应该透过节目本身, 引发观众绵绵无尽的思考, 比如对普世价值的认同、对终极价值追寻和对如何摆脱生存困境等人生重大课题的思考等。谈话类节目《相约夕阳红》力求做到:在发掘老年人风采各异的情感中, 更深层次地探讨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 并使观众在情感投入之后更进一步体会到每位老年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一本书、都闪烁着生活魅力的光彩。他们的人生故事体现出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社会责任。在节目追求老年人原汁原味的生活和情感世界的层层展现中, 集中和典型地体现了当代中国老年人温良、宽容、豁达和奉献的精神, 这是温馨里混合着苦涩、欢欣中交织着凝重、思念中透露着希望的人生百味 (13) 。《相约夕阳红》的这一做法, 在当前电视访谈节目群雄四起、格调高低不一的情况下, 值得一些电视访谈节目好好借鉴。
参考文献
(1) (6) (12) 童腮军:《论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情感把握》, 《新闻界》2008-4
(3) 翁佳:《对面-著名播音员主持人访谈录》,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第222页
(4) 约翰·布雷迪:《采访技巧》, 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第113页
(5) (7) (9) 盛沛林、程刚主编:《军事传播学导论》, 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 第164、163、272页
(2) (8) (10) 魏南江编著:《优秀电视节目解析》,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346、76、72页
王荣禄(长安大学招办老师,从事招生工作5年)
Q:众所周知,长安大学是理工科专业较为强势的大学,王老师您在长安大学招办任职许久,能简单谈谈贵校这两年文科类专业招生的态势吗?
长安大学是首批“211工程”重点大学,公路交通学科享誉亚洲,工科学科特色鲜明。学校目前发展起来的文科专业共有11个,分别为文学传播类(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戏剧影视文学、广告学),外语类(英语、日语),管法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思想政治教育、旅游管理),会经类(会计学)。每年文史类全国招生总计划约为500人,占长安大学本科招生规模的12%。文史类分省计划多在15人左右,全国近两年文史类录取线呈现平稳上升态势,2012年多数省份录取线高过一本线20至35分,为了方便学生报考,文史类分省计划一般不作大的调整,分省分专业录取线可参考《求学》杂志增刊《录取专刊》或登录长安大学本科招生信息网(125.76.215.86)。
Q:贵校在理工类学科方面的科研投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那么贵校对文史类学科方面有没有什么优惠政策呢?
《教育部简报》[2012]第208期提到“长安大学在中国进步最快122所大学中排名第六”,除了多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在三大行业学科领域的厚重积累以外,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办学也是长安大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保持鲜明的工科特色,保证优势学科优先发展的同时,学校非常重视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并且优先在诸多人文学科领域进行国际交流和交换生培养,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等多个专业首批纳入学校“中美(中英)1+2+1”人才培养计划,所有文科专业均纳入赴台,赴韩、日交换生培养计划,为人文学科和本科生培养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学校在见习岗位选配、校内办公实习、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也优先为文科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使得文科生的培养更加全面、更加务实、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Q:在这一方面,国家出台过相关的优惠政策吗?
近年来国家在公务员、事业单位、选调生等多项招考方面放宽了对文科生专业条件的限制,为文科生提供了更多接受公平选拔录用的机会,同时由于长安大学的学科优势,多个省份在行业编制招录尤其国土资源行业的事业编制招录环节也直接按照毕业生双向选择录用方式接受长安大学毕业生。
Q:其实同学们进入大学之后,最关心的还是四年后的去向问题,老师能简单谈谈理工类大学里文科生的就业前景吗?
拿长安大学来说,文科生就业优势在于学校紧跟公路交通、地质资源、城乡建设三大行业,是这些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文科生除了学习一般专业课程外还会涉及行业特色学科,比如会计学偏向交通会计,英语、法学、管理等学科门类也立足行业进行培养。很多理工科大学的情况都与长安大学类似,所以在选择志愿时,考生要明确自己的志向,来理工科大学读文科,就得做个学有所长、学有所专的人。
Q:根据老师多年来的经验,有没有什么忠告要对文科类考生说?
在大学里,包括以后进入社会,都是那些热爱专业、热爱行业的同学更容易得到好的发展,所以我想对每位考生说:你之所爱便是最好。喜欢一所大学,喜欢一所大学里的某一个专业,就请你为之努力,相信你会不断走向灿烂。
职务:大学城管家、公仆、头儿
职权:管理大学城内大小事务,努力搞好城内景点、设施的建设,扩大城市范围,做好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城里游览、定居。觉得好就常来哦!
薪酬:游客和赞誉。(不要让我破产啊!)
E-mail:1245628359@qq.com 欢迎投稿!
【大学生心理访谈记录】推荐阅读:
小学学生心理辅导记录05-30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记录06-15
大学生科研指导记录10-21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 大学生就业论文05-23
大学生情绪心理论文07-11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09-21
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10-05
大学生每月心理报告10-06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10-26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