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幼儿教师的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新调入教师教育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二】
作为从淮阳毕业的学生,在走出社会的第一年,我选择回到了我的母校,服务于江口淮阳,这是缘分也是我的教师梦想的开始。
20xx年7月10日,我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教师培训,作为一名刚踏入社会的“菜鸟”,我对新的社会角色,新的工作任务和新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担忧。一方面来源于对新工作的热情及自我满足感的需求,另一方面来源于对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经验缺乏,带着这些问题,我迫切的希望通过这次教师培训找到答案。因此,我在每一节培训课上都收获良多。
首先,我从教师的角度重新了解了淮阳的办学理念、学生观、教师观以及淮阳精神,这种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办学氛围感染着我们每一位新教师,使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教师的责任重大和使命的光荣。
再次,通过代校长的讲话,我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有了更好的理解。第一,要做一个令学生尊敬的好老师;第二,要做一个使家长满意的好老师;第三,要做一个同事认可的好老师;第四,要做一个让领导放心的好老师。这些关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将是我所追求的目标。
第三,通过两位优秀班主任的发言我知道了,当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需要多学习一些其他的文化知识,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与此同时,还需要用自己的方法培养出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做一个基本素质过硬的班主任。但是,作为我自身的考虑,我还停留在文化知识的学习阶段,我计划先将主要精力放在文化知识方面,毕竟学与教并不是一回事。
第四,通过吴主任的介绍,我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学常规、课堂教学技巧有了很好的了解。我们需要自觉执行我校教学常规要求,履行各项工作职能,按时坐班,准时上下课,不歧视、挖苦、讽刺潜能生,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要努力成为学生最亲近的人,最知心的朋友,也就是要做到把全部热情温暖同学的心,尽最大努力与学生相处,在师生之间形成潜移默化的共鸣。同时,也要注意语言艺术,和学生多交流沟通,在教学中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训学习是短暂的,但对我来说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日后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一定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探索钻研,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新调入教师教育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三】
迎着和煦的阳光,怀着满心期待来到了x党校;踏着微红的余晖,揣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家中。为期三天的新教师岗前培训结束了,其中回味无穷的是专家老师们的精彩讲座。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蒋飞英老师“同理心”的分享和章颖老师对“爱的成长”的见解。接下来,就这两点来谈谈我的一点点感受和想法。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能够把书教好,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让他们朝着正向发展,并发自内心的、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在一个班级当中,或多或少都会有“问题”学生和“特殊”学生的存在。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简直让人头疼。面对这些学生,我们若是采取一味的指责和不停的告状,那么,这些孩子不仅不会改变他们的行为,甚至会变本加厉,与我们形成对立面,离我们越来越远。自然而然,他们的成绩也提高不上去。但学生和老师不是敌人的关系啊。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心平气和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努力做到“生气发怒的时候不教育学生,教育学生的时候不歇斯底里”。站在学生的角度,努力去思考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他这么做的原因有哪些?想清楚想明白后,我们自然也就不会气冲冲的去责骂他们。其次,做到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家长是和我们共同教育孩子的好帮手。要和家长一起商量对策和方法,不断去帮助学生成长。最后,拿着放大镜找优点。当看到这些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后,不断地放大。不断地给予他们鼓励,找到自己建立起来的自信。我想,真正当我遇到时,我会记得蒋老师曾经和我们说过:“等,等一下,人和人不一样;问,问一下,事出必有因;换,换一下,将心比心。”蒋飞英老师为我们举出的许多亲身经历的案例,都值得我在之后的生涯中不断地学习和提炼。遇到这么一群学生,是我们的幸运,我们在不断的改变他们,他们也在不断促进着我们成长。我也会始终坚信“学生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主人”。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去实践。
章老师和我们分享了教学生涯当中的第一个六年,听到时感同身受。大学的每一个寒暑假都在偏远地区进行支教,甚至到见习和实习都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我这样到底是不是真的爱孩子呢?豁然开朗,我一厢情愿的付出,自以为的爱其实无形中伤害了孩子。我从没问过学生,他们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只把我以为这样是对学生好的想法强按在他们的身上,去实践我自以为深深的爱。回想起来,我想真心的和他们说一句对不起。爱,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字眼,爱是一种控制,控制自己的强加给学生的意志。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感受,爱是改变自己影响孩子,爱是放下自己。
记得实习的时候,一下课经常和孩子们打成一片,陪着他们玩游戏,陪着他们一起吃饭,这种看似亲密的关系,结果却并不如意。有一天,班主任出去培训,班级需要我管理一天,从早读到午休最后到放学,我从一开始的温柔细语到后来的大声喊叫,都无济于事。在讲台上,我如同虚设般,对他们毫无威力。于是,师生相处改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这个问题便萦绕在我心头。章老师的话语如当头棒喝,“敬而不畏,亲而不随”。老师要用自己的德行让学生来敬佩自己,用自己的专业来亲近自己。这样才是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各个方面还需要不断去学习,将所学到的理论转为实践。希望自己能够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于未来,我充满了信心。
新调入教师教育心得体会范例五篇【四】
转眼间,我来到__高中工作快一年了,在这一年中,我学习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下面我就以这一年的经历谈谈我作为一个新教师的工作心得体会。
第一学期我主要暂代生物实验员的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我对实验室的设备一点也不熟悉,对一些实验的准备也不大了界,作为一个新教师,我真的感觉很彷徨,幸好,这时组里的其他老师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我添置了很多与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有关的新器材和药品,同时对原有消耗的其他设备进行了补充,维修实验室桌凳,组织学生打扫卫生,积极准备实验,合理安排实验时间,较好地完成了实验室工作,同时,我还对实验室财产做了统计,迎接并顺利通过了省领导对实验室的评估检查。
第二学期我主要担任高一年纪的生物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主要作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地备好每一节课,熟悉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力求把握重点难点,使课上内容简单易懂,同时自己制作或借鉴网上比较好的教学课件,把传统讲授教学模式个现代教学模式结合。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一般第一次上总是感觉不太流畅,我及时从中获得经验,在下次上时更好的讲授好。同时课堂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3、坚持听课,学习师傅和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程历年,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4、认真及时地批改作业,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有侧重的对其强调,扫除自己学习中的盲点,也为课堂效率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年中我还担任了高一(__)班副班主任的工作,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在__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管理班级的一些方法和教育学生的一些经验,认识到对学生一味严格是不行的,要找到严和爱的切入点。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有很多不足,因此我积极汲取养分,感谢教育局给我安排的到教师进修学校学习的机会,请了许多资深教育工作者给我们授课,我受益颇多。
总之,我还很年轻,需要不断的磨练,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教师,为此,我将一如既往,努力早日达到目标。
新调入教师教育心得体会范例五篇【五】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xxx小学工作将近两年了。在这两年的工作当中,可以说是充实和愉快的两年。
平日的工作可以说是繁杂的,不单单要上好课、带好训练队,还有很多组内的和学校的各项工作要做。虽然有时觉得身体上很累,但心理上并没有太多的疲劳。还记得刚到咱们学校报道的第一天校长对我说的一番话“教师的工作很辛苦,尤其是做为一名男教师学校的杂事会很多,如果你考虑清楚了就留下来。”当时我就答应留了下来。这并不是我的一时冲动,而是在我来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做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会有多重、压力会有多大,并且我也坚信自己有这个信心、也有这个能力去胜任这项工作。确实,在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大学学校所学的课程的和现实中所教的学生差距比较大,根本就找不到门路,感觉很迷茫。但是在同组各位老教师和校领导的反复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努力,终于在上课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想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由一个根本就不会上课的人变成了一个能够上好校内展示课的教师,可以想象学校领导对我们的关注、重视程度。但就我目前的水平来讲,还不足以真正的上好一堂展示课。因为我自身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的去改正和提高。例如,经验的欠缺、对新课标的掌握、课堂情景的创设、如何运用儿童的语言去与他们进行沟通、如何合理的调控运动负荷、如何调动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自身的文化素质的提高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在我就应当抓紧一切机会和时间去充实是和完善自己。时刻对自己严格要求,来使自己尽快的成长。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他去翱翔时,他是决不应该爬行的。”据我接触的全区的同龄青年教师中,还没有哪一个学校的校长和领导班子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新上岗的的这批教师从一开始就下了如此大的力气,制定了如此详细的培训计划,付出了如此大的培训力度,给我们创造了如此多的机会,使我们时常的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能够进入城内小学是一种幸运,而生活在城内小学更是一种幸福。一个好的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同样一个差的环境也可以改变一个人。命运其实都是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你是想做那迎击长空的雄鹰呢,还是想做那随波逐流的落叶呢?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数,同时我也相信在城内小学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我们,终有一天会像一只只雄鹰一样在蓝天中展翅翱翔!
一、教育发展呼唤能“秀”的教师
作秀, 有三个义项:一是表演、演出;二是指为了销售、竞选等而进行展览、宣传等活动;三是弄虚作假, 装样子骗人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近几年来人们普遍忽略了作秀的前面两个义项, 重在使用贬义的第三个义项。为什么作秀一词出现的频率那么高?这与当今社会浮躁心态蔓延有关。从而也导致了一些该“秀”的行业, 该“秀”的场面, 该“秀”的时机不敢真正“秀”起来。相反为人低调、夹着尾巴做人成为一些行业的时尚, 这是一种失策, 一种误导。如, 教师就应该能“秀”自己, 需要经常在学生面前秀秀自己, 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智慧。再说, “秀”的原意是指“特别优异”, 引申为在某方面有特别优异的表现。教师对学生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耳濡目染作用, 只有教师能“秀”, 学生才会“秀”得更好, 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快速成长。
教师角色集导演、演员和示范于一体, 能“秀”是教师角色的核心。
一是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人文性、开放性、国际性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特征, 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需要有具备个性特长, 具有开放思想和有国际视野的教师群体与之相匹配, 否则教学改革就会落后于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步伐。
二是学生对教师的期盼。学生最喜欢怎样的教师?怎样的好教师才会给学生留下终身印象?怎样的教师才会影响甚至决定学生未来的命运?自然是那些有思想、个性、特长, 掌握一门或几门绝技的教师。这类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 会经常在学生面前“秀”自己。这类教师也是学生心中的偶像与崇拜者。教师能“秀”的外在表现, 是有他们内在的个性、智慧在起作用。教师能“秀”的表现最易激活学生模仿教师的激情心理和创新思维。儿童是天生的“创造者”, 争强好胜、创新创造、猎奇是他们的天性。教育教学的实质就是以教师的学识、个性、特长、技能、技巧带动学生学识、个性、特长、技能、技巧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也是培养学生个性, 激发学生思维, 开发学生潜能的必经之路。“有怎样的教师就能培养出怎样的学生”, 个性教师是学生的期盼, 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挑战。事实上学生在学校或离开学校后, 最乐意谈论和最留恋就是有个性特长的教师。
三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需要。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要求教师自觉实现教师角色的有效转变。传统的教师形象强调谦逊、庄重、内敛, “敏于行, 而讷于言”的内秀型的谦谦君子。这类教师充当传统的道德说教, 适应应试教育需要是无可挑剔的。留给学生的是必须绝对服从“师道尊严”的形象。这种思想保守、行为拘谨、缺乏特长和技能的教师是不可能履行现代学校教育的义务, 更不可能承担起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重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造就一支学识渊博, 个性特长化、技能型的教师群体势在必行。
所谓大师, 是学术之大, 个性之大, 特长之大, 技能之大也。出现在我国近代的一批教育大家, 如, 胡适、鲁迅、蔡元培、弘一法师等都是个性鲜明、学术专攻、特长鲜明者。短期要想造就类似这样的教育大家是不可能的, 但努力培养一批能“秀”, 会“秀”的教师群体还是可能的。这是教学改革对教师素质的呼唤与期盼。
二、学校发展需要能“秀”的团队
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引领主体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起顶梁柱的作用。北大精神、清华校风、浙大曾有的辉煌等之所以流芳百世, 关键是由这些学校的教师群体造就。“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是有前提条件的, 其核心条件就是有一支拿得起的、颇具个性特长的教师队伍, 或学术权威, 或自由民主的思想, 或严谨的科学态度, 或爱国创新情怀等。否则, 再好的校长也只能是“无米之炊”。能“秀”教师是中小学教师中的骨干分子, 借助他们的力量组建具有战斗力的教师团队是明智的选择。
1.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教学改革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校发展, 促进学生成长, 促进教师发展, 促进学校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的关键力量在教师。
一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需要。学校特色是学校的生命力, 学校特色至少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学校类型间的不同特色。如, 幼儿园、小学、中学、特殊教育、职业中学等有着不同的办学目标以及不同的教学对象, 应该各具特色, 否则就不能生存。如, 职高, 若采用的是普高的办学模式, 肯定很快就被淘汰。第二个层面是同类学校中的特色。同类学校所处地域环境不同、地方文化不同、教学条件不同等。如果采取大范围内一刀切的做法, 显然是违背教学规律, 也是行不通的。因此, 因地制宜, 因校制宜, 从实际出发, 在不违背教育方针的前提下, 鼓励办学特色, 是非常必要的。扬长补短、张扬个性, 更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办学特色的选定、启动和持续发展关键要依赖教师的力量、教师的智慧。没有一支有特色特长的教师队伍, 办学特色就无从谈起。
二是实现学校创新的需要。创新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 课堂离不开教师, 教师是课堂主宰, 学校创新的核心是教育教学的创新, 是课堂教学的创新。因此, 只有让一批具有个性特长、创新精神的教师把持主阵地, 推动教育教学创新, 才能逐步迁移到学校的整体创新, 学校才能健康、有效、快速地发展。
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目标是相一致的, 千万不能理解成两个对立的概念。以全面发展来要求每位学生个体是不可能的, 也是做不到的。个性发展主要指学生个体而言, 只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展, 学生的潜能才会得到充分挖掘。全面发展主要是针对一所学校的学生群体而言, 一所学校的每位学生个性特长都得到发挥发展, 那么各种类型个性特长的学生都有了, 这所学校自然也就全面发展了。但一所学校的全面发展仅靠一两位有个性特长的教师显然是不够的, 需要有个性特长的教师团队。
2.开发学生潜能的引擎。学校教育仅局限于传授书本知识是不够的, 育人是最主要的。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生个性的培养, 潜能的开发, 主要不是靠知识的启迪, 关键在于教师言传身教和人格魅力。学生的很多潜能开发, 往往是由于教师的某次赞赏, 某种尊重, 某次点拨, 或教师本身的喜好等, 这也往往激起学生某方面的兴趣, 成为他终身职业的选择。笔者清楚地记得, 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在讲某道平面几何题解法的时候, 慢条斯理地说道:“据说本道题有57种解法, 我至今能做出47种”, 接着整整用了4节课时间介绍他的47种解法。让学生大开眼界、五体投地, 心灵的撞击一下子激起了全班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后来又听说, 这位教师所教的班级每次高考数学成绩都名列全市前茅。由此可见, 有个性特长的教师在促进学生成长方面是何等的重要, 这就是个性特长教师教学优势所在。教师的个性特长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引擎。
3.营造学校文化的资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热门话题, 但是如何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又是困扰学校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很多学校热衷于墙体布置, 热衷于对外宣传, 热衷借鉴其他学校, 热衷一年一个时髦主题。表面看似热闹, 浪费精力花费也不少。这类校园文化建设用于应付检查与考核问题是不大的。但是教师兴趣不大, 学生触动不大, 存在某种作秀的成分。其原因:一是对校园文化理解太肤浅, 做法太浮躁。文化是一种共有的价值观, “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往往很难奏效。因此, 校园文化建设, 要从当地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本校实际出发, 重点发挥有个性特长的教师团队, 挖掘、整理。如, 本地的自然资源、传统文化资源和学校优良传统等。校内资源主要指个性特长教师的资源。如, 学术特长, 朗读、书法、表演等技能特长等, 让教师经常在学生面前亮相、展示, 激发全体师生兴趣与热情, 然后组建社团等, 营造气氛, 使学生专心投入。二是学校文化建设过于急躁, 过于功利性。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 为了获奖, 为了获利。没有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 没有深入学生的心灵。事实上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如, 书法练习, 不光是学生把字写好, 作品能获奖, 更主要的是学生在练字过程中形成人格、人品修养, 以及良好习惯, 如, 平心静气、专心致志、富有的责任心等。写字之外的功能能让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 学校有效发展离不开有个性特长, 又能“秀”的教师。学校发展也不能光靠几位有个性特长的教师, 他们的力量是有限的, 难成气候。学校想要快速有效发展, 需要从有个性特长教师中整合资源, 建成团队, 从而确立学校发展的远大目标, 使学校发展占领科学和谐的制高点。
三、能“秀”教师群体训练的思路
能“秀”教师作用和地位越来越被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所重视, 这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能“秀”教师已成为多数学校、学生、社会和家长期盼的稀缺资源。为了尽快促进更多教师个性特长的发展, 除教师自身努力外, 需要从训练能“秀”的多头抓起。
1.从源头抓起。所谓从源头抓起, 就是要从师范生招生抓起。尽管国家对师范院校招生采取了很多优惠政策, 但还不尽人意。一是师范生招生中的短板。在师范生招生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特长严格的测试和优先招生的政策, 主要还是看高考的总分。由于先天不足, 师范教育难能有大作为。二是师范教育重视文化课忽视艺术技能课。一种情况是艺术技能学科招生人数偏少, 又加上毕业后流失情况严重, 所以很多学校难以招到比较满意的艺术技能课教师。第二种情况是师范学校往往把艺术技能课作为选修课。选修课和必修课在要求和考核上差异还是蛮大的。选修课学分低, 要求低, 通过容易, 某种程度上暗示学生其不重要性。毕业后多数是“半桶水”, 从事学校工作难以展示个性特长。三是师范教育优良的传统丢失。原有的师范学校或取消或升格为本科院校。在取消和升格的同时, 把原师范学校 (原有的普师生, 毕业后从事小学教师工作) 的一套很好的培养培训模式丢弃了。原有的普师生培养模式是要求每位学生琴棋书画、书法、拼音、普通话等人人过关。这是一种很好的师范生教育传统, 可惜的是在现今的师范院校已不在沿用了, 很多从事过师范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同志都认为这种丢失真太可惜了。
2.学校层面。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重视文化科, 忽视艺术技能科, 艺术技能科让路文化科, 艺术技能科教师普遍不被看好, 艺术技能科被称为副科等情况在不少学校照样存在。笔者认为, 艺术技能科的专业性更强, 如, 语文或数学等文化科教师请假外出, 学校找一位代课教师很简单, 尤其是小学。但如果音乐、美术、体育等任课教师外出或请假要找名代课教师就很难。多数学校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但已习以为常, 没有引起思想上的重视。一临近考试, 就人为地把这些课停掉。据说很多初中和高中学校根本就不上音乐课、美术课。之所以一再强调“开齐开足”所有课程, 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不开齐不开足”情况严重。应试教育贻害无穷, 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已成顽症。如果真想解决它是否可以从提高艺术技能科的教师地位和作用开始, 强化艺术技能科教学, 在小学和中学多开设选修课, 多组织社团活动。
3.工作层面。在学校层面仅有认识是不够, 要确立学校“秀”的具体目标, 采取相应的措施, 设定相应的项目, 展示相应的特色, 搭建多种平台。在学校特色发展和教师“秀”能的发挥中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监督、有检查、有评价、有奖励。让教师发挥“秀”的才能, 提高“秀”的水准, 学生参加艺术技能学习、展示艺术技能、开展艺术技能活动和比赛等可以成为学校的必修课, 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 要求每位教师和走出校门的每位学生都掌握一至多门过硬的艺术技能或技巧。
4.职后培训。教师的在职培训, 即“回炉”培训, 在教师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教师培训, 国家在政策上、花钱上、机构上, 时机时间已经够重视了, 但教师就是提不起浓厚的兴趣。除了教师负担过重之外, 关键出在教师培训的本身, 存在培训机构和教师培训需求的两张皮, 出项培训安排与教师培训的严重不对称。一是培训内容与教师内容需求间的不对称。培训内容教师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培训内容往往不对口, 或陈旧, 或重复, 或没新意, 自然提不起教师的兴趣, 只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二是培训方式与教师渴求的不对称。目前教师的培训方式无非是或听专家讲座, 或听课评课, 或课题研究, 或现场参观。这种方式持续已多年, 老调重弹, 没有新意, 难以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兴趣。三是培训学科与学科需求的不对称。因为艺术技能类教师学科培训很少, 为了完成培训课时只得参加非本学科的培训, 实际上培训并没有多大收获。难怪有教师说, 在参加培训前就早已知道培训的结果。这种培训组织要尽快改进, 建议有三点:第一点, 加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目前很多的培训机构, 如,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被教师称为“养老院”, 多数教师进修学校没有固定能够胜任培训任务的教师。只得临时聘请外援, 聘请的外援教师也是比较随意, 讲课的主题也是由聘请教师自己确定, 内容和方式由外聘教师随意而定。很少有严密的计划、科学的内容。第二点, 培训内容与方式要尊重教师愿望。教师教学实践中肯定会遇到发现原有知识或技能储备不适应教学的需要, 需要借培训的机会充实与改进。为此培训机构要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 培训内容与方式让被培训教师说了算。第三点, 教师培训要向个性化培训发展。这是改进教师培训方式的核心要素。教师在职培训有别于师范教育, 不是以储备知识技能为主要目的, 而是一种解决“问题”式的培训。培训是一个解惑、提能、创新的过程。教师间对培训需求差异是很大的, 所以要尽快建立适应于教师个性培训的机制。或个别培训, 小组式培训, 或菜单式培训。
在这样的形势下,家长们从孩子进入学校就开始了全面的关注,让孩子进最好的幼儿园,上最好的小学、中学、大学几乎成为家长们在孩子成长阶段的核心。特别是随着我国计划生育这一方针政策的实施,很多家庭就一个孩子,孩子就成为了家庭的核心,孩子所接受的各个阶段的教育自然成为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幼儿时期的教育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初始阶段,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在起点上就走在前列,自然会对孩子接受幼儿时期的教育愈加关注。因此,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结合我国新时期的状况,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达到家长和社会对我们教育的认可。那么,在新时期,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幼儿教育呢?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当前,受计划生育政策和生活压力的影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尤其在城市中这一现状尤为明显。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家庭从小就对孩子比较关爱,有的甚至发展到了溺爱的情况。孩子在家里一切活动都有家长包办,在老人带孩子的家庭中可能更为明显。在这样的家庭生活氛围下,孩子们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凡事自己能不做的就要求家长去做,会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动手能力差,性格内向、孤僻、甚至胆小,很不利于将来孩子走向社会。
我们都知道,在社会活动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挑战,自己能不能正确应对取决于自我能力的不断提升,而自我能力的锻炼是需要亲自去经历、感受,从中吸取经验或者教训,使自己不断的走向成熟的。因此,我们应该从长远考虑,注意在幼儿教学过程中锻炼孩子的独立意识,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自己没有做过或者做不好的一些简单的事情,如饭前洗手、午休后自己收拾床铺等事情,同时及时地给予孩子们引导和肯定,甚至是表扬、奖励,使孩子们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为将来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视情感教育,加强情感的沟通
人是情感的动物,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虽然年龄还很小,但是他们在情感上已经有了很强的意识,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和孩子们之间真实的情感交流,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爱。
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很多幼儿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细节,总认为小孩子还是什么都不懂,忽略了情感的投入,教学方法单一、形式枯燥,而且和学生的距离较远,慢慢地就容易使师生之间出现隔阂。因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情感在教学中的渗透,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的爱、欣赏,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学习的乐趣。
三、在幼儿教育中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
新时期的教育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目的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学习的机器。以人为本就是要从学生们的实际出发,全面培养孩子,让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现在,很多幼儿园为了办出特色,大搞一些所谓的特长班,如音乐兴趣班、美术提高班、奥术、英语……很多家长为了将来孩子处于领先的位置,积极参加,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兴趣和感受,使很多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对某些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厌倦、畏难的心理,直接影响到了孩子在以后阶段的学习。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幼儿教育必须从孩子们的实际出发,有规律地开展,切勿急于求成,而不利与孩子们的成长。
四、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幼儿阶段的孩子们,从行为习惯来说正是刚开始形成的过程中,他们可爱、单纯,甚至什么都不懂,自制力极差,而且性格各异,也比较调皮。孩子们这一阶段的年龄特征就意味着我们要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对小孩子的教育最好的教学方式是寓教于乐,在孩子们喜欢参与的游戏活动中,把我们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渗透其中,让孩子们体会到收获的乐趣,培养学习的兴趣,这样才是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五、转变观念,以幼儿园发展为本
1.更新课程观念。新形式下要重新定位幼儿园课程,不应有定型不变的教育内容,将以孩子的需要为出发点,采用预见课程与生成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预见课程有助于教师把握各领域教育的目标、要求,内容、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设立随机探究活动课程。这样既给孩子想象空间,让其兴趣得到满足,又给了教师的再创造发展创设了机会,既尊重了幼儿发展,又尊重了教师能力的发挥。
2.更新儿童观,教师和幼儿之间要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这就是充分强调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那种长期形成以教师为主导的“我说你听、我教你学、我讲你做、我扶你走”的传统隐形教育观,因此,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和幼儿之间看成是平等的人,在生活中、学习中共同发展。教育活动中做任何事情都要让“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讨论在后。”让教师角色真正转移为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让幼儿变为主动学习、探究的主体。
3.对教师备课有了重新的认识,过去我们把备课要求写得详、写得细、写的多为好,这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追求千篇一律,缺乏创意,让大多数教案既没有新意也没有特色。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我们认为对备课要重新思考,教师要明确活动目标要求,研究自己和教育活动相联系的理论,这才是真正的备课,因此在备课时要考虑①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②创设什么样的教育环境。③采用哪些教育方法。④使用哪些教育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要开阔视野、收集资料、处理问题,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备课的实用性。还要增加集体备课,共同研讨,跟踪活动的次数,逐渐提高备课效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时期的幼儿教育要从孩子们的实际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从而适应新时期社会的需要。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新课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知识面,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的,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和学生学习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有利于教育的空间。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转变教的又要转变学的,培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转变中,教的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一转变,学的也随之转变。学的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教的转变,教师新理念的真正。课改实践,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的转变是不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教学反思、个案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了几点作法:
1、学习新课标,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教学任务的,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倡导、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有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设定教学的,找准《课程标准》的课程的落脚点,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性地灵活地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性地各种活动,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语言积累,学习方法,技能,熏陶感染,养成的学习习惯,打下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面,学生在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
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学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实践工作中,应总结反思,经常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教学心得等;并和同事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探讨,总结经验,推广。
小学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2不知不觉间,新课程标准培训已经接近尾声,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我获益匪浅,感触颇深。李老师精辟独到的分析使我对《义教课标》有了新的认识,对于一些以前无暇思考也无从思考的问题,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龚老师细致地给我们讲解英语教材修订的变化,通过对比使我们对新老教材有了全新的了解。而陈老师那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更是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课堂的艺术。我要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我的教学生活中,将新的课程标准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血液中去。新教材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也给我们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改变。那么如何有效实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明确目标
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口语交际”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改变英语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
4、创造性运用教材。
5、要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
三、做好教学反思并体会到其作用。
教学反思是指对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省和批评,并进行处理思考的过程。教师通过对教学的反思,形成自我教学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理性思考,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和带动学生学习方式深刻变革的目标。在教学中除了课前认真备课、写出教案和顺利完成任务外,课后认真反思,及时回顾和总结每一节课的心得体会,写出教学日记,记录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是教学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总而言之,我要感谢这次的培训,它给了我们同行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只有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将成为我今后一段时间需要不断温习和感悟的资料,我也会“将新课程标准融入在自己的教学血液里”。
小学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38月11日——13日,我参加了在省委党校举办的推进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本次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推进选修课程的改革,以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通过培训,我对《方案》中提出的`“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的精神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培训中,对选修课程的开发思路、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详细地解说,加上先行学校对选修课程的开发应用进行案例说明,这些具有极强指导意义的理论与实践范例,使我对今后在深化课程改革中应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等基本问题也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大有“拨云见日”之感。
通过几天的培训,我认为,政治选修课程的开发应该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相结合,开发的选修课程应具有普遍性与长效性,要避免出现今年用后明年就失效的情况。这就要充分考虑本地区与本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多方面收集学生的关切,对选修课程的内容选择要慎重,要经得起时间与实践的检验。通过所开发的选修课程的学习,既要能让学生获得长远发展的启迪,又要兼顾学生近期提升的需求;既要能巩固拓展学生必需的知识储备,又要能实现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发展。
从我校实际情况来看,选修课程的开发一是要处理好与必修课程的关系。完全脱离必修课程的选修课程学习,如果最终导致学生高考的失利,将会导致社会、家长不可预测的责难,使改革增加诸多阻碍,甚至怀疑改革的正确性,这个问题不可不慎。二是要处理好与高考改革的关系。“三位一体”高考改革的推进对学生的知识拓展、思维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选修课程的学习,要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要与“三位一体”高考改革的要求相适应。这些都是在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中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普通高中教育领域的一员,我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波澜壮阔的课程改革中。
在今年的新课程培训中,我们观看了两节全国优秀地理教师的比赛课,两节课同课异构,均讲的是新课程必修二中的一节课,但风格迥异,一节是典型的传统教法,一节课则充分的关注到了学生的学,渗透了新的教学理念,带给了大家耳目一新的冲击。是啊,新课程,如果没有新的教学理念做支撑,必将落得和上一轮的课程改革一样,没有多少变化,国家的课程改革又将流于形式。
听了张海晨校长的报告,我更加坚定了上面的想法,也坚定了课改的决心。特别是张校长展示的那两幅关于“学生对所教内容两周以后记住的平均率”的塔形图的对比,更留给我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此时还不积极投身于课改,那怎么对得起国家、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呢?
在我们学校的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实践中,我也存在很多的困惑,有的时候在课堂上我也会觉得彷徨,许多的地方在实际的操作中感觉不够流畅,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这些都让我难以平静安心。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时间不够用,室展、簇展的关系未能很好协调,存在重复低效的现象,还有就是学生参与展示的积极性不高、或展示权老是集中在少数学生中的问题等。而在张校长的报告中,我受到了许多的启发。
首先是簇展和室展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了簇展在一节课成败中的关键性作用,只有簇展进行的充分,才能保证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大多数同学中得到落实,保证新课堂的高效。而在实际的课堂实施中,往往我们的簇展、室展内容一致,导致许多同学对簇展的参与缺乏积极性,在簇展中常常置身事外,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而站在一起。同时,簇展、室展的重复也是我们课堂时间紧张的主要原因,当然,这其中也暴露了我们教师还不够相信学生,还不敢放手,总是担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准确、不够到位,必须在室展中亲自把关才行。听了张校长的报告,我认为我们必须提高室展的针对性,使簇展、室展更灵活一些。室展我们应该展示的是学生簇展中普遍不能解决的问题,方式上可以是向我们以往的集中展示,也可以像李校长提到的真正放开、实施超市式的方式,即以黑板为载体,打破学簇的单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自选位置参与展示交流,由每簇确定一位题长来负责重点展示和组织展示。而如果簇展能够把问题都解决了的话,我们完全可以不进行室展;又或者簇展困难重重,没有明显效果话,我们则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室展,在室展的基础上,再利用簇展的形式进行课堂检测,深化学生的理解。
第二,是关于学情调查。张校长在报告中提到,每节课的实施中有三次学情调查,我认为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今后在课堂实践中要做到的基本要求。张校长介绍到的三查,一是在独学阶段,对学生自主探究结果的调查了解,二是在小展示环节,即我校的簇展环节,对学簇合作探究的结果的调查了解,三是在大展示即我校的室展环节之后的课堂检测中,具体把握每位同学对当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在我们学校的课改中,也有对学情调查的要求,但是没有张校长介绍的那样理性、具体。三次学情调查,时间不同,我认为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我们在具体的实施中一定要灵活、高效。比如第三查,张校长介绍的方法主要是依靠学簇的力量,以学簇为单位对每位同学当堂存在的问题记录整理,这样的方式既节约时间,同时又将教学效果落实到每一位具体的对象,我觉得的就很好,很值得我们借鉴。
小学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4首先,感谢南通商贸学校给我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这次培训时间是从7月8号到7月17号,为期共十天。培训主办单位是江苏省教育厅,承办单位是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内容是财经商贸类老师新课程培训。
此次学习我聆听了六位专家的讲座,他们分别从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尽阐述。下面我就个人学习谈一点心得体会:
一、革新职业教育理念,明确职业教学目的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教学理念革新有了一个更清楚更系统的认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功能。而此次学习我对这一功能有了简单的体会:教学活动的新诠释,树立以生命为本的教学过程观、以研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观、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评价。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识到教学活动并不是围绕书本传授“符号”的过程,做教材的“奴隶”,而在于以课程为中介,通过师生之同的积极互动,将课程“动态化”,通过体验和发现去开发新的课程,能动地、个性地解读教材,去创建新的课程意义,使课程活起来,使教学活起来,力求达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教学目的应是为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天分,培养其独特的个性,教学活动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构筑基石的材料。新课程所强调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正是为了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而提出的。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应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一片有待开发的资源和财富,并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利用。
二、加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建设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把握两个度。
一是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促进文化教育功能化。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中的文化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基本素质养成奠定基础,也要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更应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要按照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来安排文化基础课程,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础课程的比重,削弱职业能力训练,片面追求对口升学考试的做法。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机构要支持职业院校根据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和课时安排进行必要调整,要避免简单地组织和安排职业院校文化基础课程的统一考试和质量评价。
二是以适应行业企业劳动组织和技术发展需要为度,促进专业教育情景化。要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要把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
以上就是我此次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可能某些方面的认识还很肤浅,但我相信,用我对一颗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的奉献之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时刻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小学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5课改让我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这样一种契机下,在不断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无论是在教学行为上还是在教学意识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课程改革以来,我参加了几次培训,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来结合自身教学谈一谈对数学课的认识。
一、课改让学生真正当起了小主人。
教学周长这一节课,我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讨论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让他们在交流中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并选择自己认为更好的做法,由学生来评价每一种做法的优劣,而不是老师评价的哪种做法更好、哪种做法更简单。在求小花园的周长这一环节中,曾出现了这样一幕:学生组内交流后,然后进行全班汇报。这时一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做法:240+410+200+190+560+200=1800(米)。她刚说完,另一同学就迫不及待的说:“老师,我跟她做的不一样!”然后,便说出了自己的做法:190+410=600(米)560+240=800(米)200+200=400(米)600+400+800=1800(米)。同学们看后,都认为这种方法很简单。展开讨论,学习别人好的做法,并且能够对其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使得后面的“习题”出现了灵活多样的做法,当我看着他们一张张兴高采烈的脸,听着一连串想不到的精彩发言,我深深地感到,课改让学生真正当起了小主人。
二、在评价方式与方法上采用多种手段。
让评价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将自我评价当成是一种知识的沉淀、反思,将他人的评价当成是对自己的肯定,意见成为下一步的方向。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升,他们更加认真地投入与探究,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出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如何,能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正确的,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我们的数学课却处处存在?多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现象,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无论学生在问题解答中是错是对,只要他具有要探究解决问题的愿望,我们就应提倡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当然也并不是要学生天马行空,任意思维,而是鼓励他们在一定范围内,从多方面考虑问题的全部,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正确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师是应该掌握一定的尺度的。例如:我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按照我的教学设计来教学,可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维角度是十分全面的,会让我惊喜的是,学生对于解决问题能力上投入了很大精力。有小组交流中各抒己见,有全班性的讨论,争辩,学生们兴?很高,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而且殊途同归解决一个问题时的多种方法也能说的头头是道,而我也尝到了让学生放开手脚的甜头,作为数学课教师应在评价方式与方法上采用多种手段,以达到学习的最优化。
小学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6一、识字教学
我认识到了教学低年级儿童对于识字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新课标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求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儿童识字起步阶段就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方法来优化识字的途径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才能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如何把这么大的识字量落实下去呢?经过这次的学习,我才发现,我们教师在“认识”和“学会”两项要求的把握上出现了一些混乱。“会认”的字只要整体上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就可,不需要做任何的字形分析等一些拔高要求的举措。我们要明确:新教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识字量,目的是让学生尽早进入提前阅读,也就是说,识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阅读。大量的生字在要求会写的时候还会出现,根本无须过早地进行分析,这样就可减少大量的识字时间,更好地用于课外阅读。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认得准,记得快呢?就要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二、写字教学
我认识到了教学低年级儿童对于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现在,我们很多孩子的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写字质量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而我们很多教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把字写正确就行了,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他的问题是小问题。新课标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三、阅读教学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学生读书的时间少,对内容的理解就不够深入,即使老师讲得再动听也是事倍功半,因为我们不能代替学生也无法代替学生,只有让他们通过读去感悟才能真正体会。
四、习作教学
我明白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写作课程的设计,写作教学的过程,都要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他”愿意“”高兴“”能够“”容易“进行书面表达。就如专家说的那样,给孩子一百分的作文那又如何?只要孩子愿意学、乐学,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教师法治教育读本》学习心得体会
遵照区教育局、学校的安排部署,假期中我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治教育读本》,并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通过学习《教师法治教育读本》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自身需要学习怎样的法律知识。《教师法治教育读本》旨在向教师普及法律知识,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运用法律更好地教书育人。它上篇梳理了宪法、民法、刑法以及行政法的基本内容,使教师对法律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下篇重点讲述了教育法律制度以及教育法律制度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书中详细阐述了有关教育法的基本理论,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怎样运用法律来教育教学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作为一线教师深知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但是要具体到什么事情上时,有时还真把握不好这个尺度。在实际工作中我常常感到:自己管学生还管出错了,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反倒不合乎法律的要求了,自己如何管理学生才合适,是不管不说,还是严管严教,我比较迷茫?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可以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去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机械传输层面上.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讨如何将法制教育知识穿插和糅合到课程的日常学之中。通过法制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让他们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应该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充分利用教学的主阵地,同时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立竿见影。语文教学中,我还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我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积极开展“周会、班队会、演讲、征文、讲故事、编课本剧”等活动,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一、认真听课
通常我们在听课做记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录型,这种形式如同录音机一样,如实的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仿效的用意之多,这种记录方式一般不可取。因为听者记得多、想得就少,另一种是选择型,选择某一侧面或某些问题,而选择记录内容的依据是根据听课者的需要,如主讲人的优势所在、课堂的特色、存在的问题等。
二、倾听授课教师的自评,做出对点评内容的取舍。
授课教师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新秀、有骨干、也有能手、名师,有活跃型、也有内向型,有严肃型、也有可亲型,形形色色,各有差异。作为评课者为了达到评课的目的,一定要学会察言观色、学会倾听其自评,从而做出判断,做出点评内容的取舍。切不可一意孤行。因为任何人的点评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来评无定法,评课也无法用条条框框的标准准确量化。只有评课者与教者达成一致,点评内容才落到了实处。
三、认真点评,实现点评的目的。
实事求是的讲,我们分析授课教师的心理也好,倾听教师本人的自评也好,其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教师,而是或激励、或督促、或帮助,所以了解点评的形式很重要。
关键词:幼儿教育,不均衡,改革,战略任务
在中国,幼儿教育不在国家义务教育的范围,但是对幼儿的教育和引导,是其一生心理和智力成长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幼儿教育同样是政府的责任。虽然国家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财力,但是教育是不能等待的。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改革迫在眉睫。
近几年虽然教育部和各级政府部门对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工作非常关注,各省市自治区都出台了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但就教育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来看,有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水平不均衡问题比较严重,各地区和城乡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因为幼儿教育没有列入国家义务教育之列,现在的幼教体制是多渠道、多形式的,公办和民办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多种形式并存。由于各地区和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各地对幼教的管理水平导致了幼教发展的极不均衡,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不是制定多少相应的管理制度,而是应尽快将幼儿教育纳入国家义务教育的行列。国家的教育发展方针和教育投入应加以调整。教育应重视基础,对于高等教育可以采取保护和发展重点大学,减少对一般本专科院校投入的方针。让普通的本专科院校进入市场自由淘汰阶段,让办学有特色、质量高,毕业生符合经济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学院发展起来。自然淘汰一些办学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学校。国家把这部分资金转移到来发展学前教育上来。目前幼儿教育阶段的问题并不只是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有的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民众的意见很强烈,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是收费问题
公办的幼儿园从管理、卫生、师资方面都要比私营的幼儿园要好得多,所以为数寥寥的公办幼儿园使家长们趋之若鹜,托关系、送礼还很难进,形成了许多不正之风。进不了公办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在选择私营幼儿园时才发现收费差距很大,从几百到几千不等。这样有的家长从经济利益考虑让孩子上收费最低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往往环境、饮食和师资条件较差,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有的家长从孩子的未来考虑,让孩子上最贵的幼儿园,孩子的教育状况虽然有了一定的保障,但家长却往往承受着经济的压力。虽然在2003年颁布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国务院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不已盈利为目的的原则,制定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但是在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下,要求私营幼儿园不以盈利为目的,简直是空想。
二是师资问题
私营幼儿园不仅是收费五花八门,在师资方面的问题更为严重。很多私营幼儿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最大可能的压低教师工资,甚至雇用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所以师资的质量难以保证而且人员不稳定。这些幼儿教师中大部分享受不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更不要说培训和职称评定了。很难想象这样的流动的鱼龙混杂的师资能保证优质的教学质量。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有序的公平的竞争机制是发展的前提,杂乱无章的缺乏严格监督和管理的状况只能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但是任何改革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在政府不能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今天,要解决问题,至少先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确定专门的管理机构
由于机构调整,大部分幼儿教育管理机构被撤销,只有少数如北京、天津、大连的幼教处保住了。更多的地区幼教干部是兼职的,幼教管理实行的是教育、卫生、财政、物价、计划、妇联等部门的分工合作。各个部门都分管,形成了有的问题各个部门都不管和都不主动监管的局面。建议恢复幼教管理机构,有专人统筹管理和监督,才能促进幼教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二是统一收费标准
现在各幼儿园的收费差距很大,有的靠低收费吸引生源,有的标榜完美的教育质量,天价收费。只有统一了收费标准,各学校才能把竞争转向提高服务和教学质量上来。才能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促进幼教质量的提高,使家长和孩子真正受益。
三是统一办学标准
在统一的收费标准下,为防服务和教学质量的缩水,必须制定严格的办学标准。如教学场所面积、必须的教学设施、班容量、伙食标准等等。管理部门要不定期的按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查和监督。畅通举报渠道;按管理和教学质量评定等级;举办各种比赛;设专项网站公布办学信息等。使真正好的学校得到宣传,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
四是加强师资管理
国家应尽快将幼教师资纳入财政,实行统一管理。或者由管理部门统一备案。幼儿园一律不能聘用没有取得管理部门审查资格证的人员。聘用教师统一工资标准。聘用单位要负责所聘教师的养老、医保、档案、职称评定等。
五是要严厉查处各种明目的收费
所有的幼儿园一律不允许巧立名目乱收费。不允许利用节假日举办各种培训班,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检查。
一、“文化力”的内涵和意义
近些年来,在国际范围的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中,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化力”概念。在我国学术理论界,从1992年开始提出和研究“文化力”问题,贾春峰先生堪称国内文化力研究的第一人。他研究的焦点在于文化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用“文化力”这个概念对世界意义的思辨与把握,不仅可以厘清文化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可以探讨社会经济以外领域中的问题。
文化力既可以与政治力和经济力并用,也可以与知识力并用。先来看看文化力在这两对概念范畴中的意义。
1相对于经济力和政治力的“文化力”。贾春峰认为:“谈到‘文化力的含义,首先我们有必要谈到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那段话,他说:‘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国的革命力量,它们是反对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的。这里用的‘文化力量,其含义也就是‘文化力的含义。”在贾春峰看来,相对于经济力和政治力而言,文化力就是“文化力量”。贾春峰所讲的“文化力”的文化,“是同经济、政治这两个概念相并用、相对应的文化”。他认为,“文化力”包含四方面的内容:智力因素,包括教育和科技在内;精神力量,包括理想、道德、信仰、价值观、精神等等;文化网络,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俱乐部、体育馆等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传统文化。贾春峰指出:“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力是推动力、导向力、凝聚力、鼓舞力。”这可以看作是贾春峰对“文化力”之“力”的进一步说明。这种“力”的作用和意义是:“市场经济的发展离开了‘文化力的支持,就失去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企业的开拓离开了‘文化力的发展,也就不可能做到内有凝聚力,外有竞争力,就不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因此,重视‘文化力发展,强化企业文化建设,这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开拓的内在要求。”
2相对于知识力的“文化力”。贾春峰在研究“文化力”时,也注意到了另一个与“文化力”相对应的概念——知识力。“作为概念,文化不等于知识,但文化与知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一提‘文化力很容易想到知识力,想到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那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其实,比这位英国哲学家早一千多年,中国东汉时期的思想家王充在他的《论衡》一书中就写道:‘人有知学,则有力矣。他还多次谈到‘以学问为力,‘以知为力的话。这大概是古今中外最早讲知学是力量的人了。”这是由“知识就是力量”推演出来的“知识力”概念。
何玉玲等对“知识力”作了更为概括的表述,认为,“所谓知识力,是指人类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总和”。这样表述是将“知识力”作为人类的“基本力量”来理解的。知识作用于人,使人获得了有别于自然力量的能力。所以,简单而通俗地说,知识力就是后天通过学习培养起来的能力,它比人类“本能”的自然力量更具有力量性和创造性。
从知识与文化的区别来看,知识和文化是可区分的。根据阎泽《文化决定创新》一文整理、概述如下:
知识是文化的核心,但也存在着知识的“不能”现象。知识可以给予和提升人们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改变自身境况、面貌的机会,即所谓“知识就是力量”与“知识改变命运”,但知识并不能必然产生创新和决定命运。这正像苏联学者米·贝京所言:“有的人可能知道的不少,但却什么新的发明创造也没有……专业知识是科学家的一种技术,它在某种程度上很像画家音乐家的专业技巧。但仅仅懂得这种技巧还远远不能去创造。”所以出现知识“不能”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把握自己命运的内在的文化动力和文化整体智慧(如:精神指向、思维方式、情感和态度、智慧和性格、习惯和方法等)。由此可以说,“文化”比通常意义上的“知识”有更丰富的内涵或外延。
由上述梳理可见,知识力是文化力的核心。没有知识力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力。知识力包括:观念、思维、信息力、专业技能等要素。文化力就是这些要素能够在文化层面上重组(整合,贯通)与表现的创造性能力,具体表现为人们对实际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能“综合”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文化力建设
文化力是文化作用于人产生的“文化力量”。文化作用于教师所产生的教育能力或力量,便是教师的“文化力”,其内容包括价值观念、精神指向、思维方式、情感与性格、才艺(多才多艺——人的特殊知识和特殊的能力结构)、学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结构和存量)和经历(生活经历以及学习与社会实践经历)等要素。
就教师专业成长而言,目前教师专业化的探讨更多地集中于教学专业化的内涵发展上,并且其内涵越来越广泛。从教学专业化层面上讲,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应该包括:一是对教学问题在教育层面上的知其所以然(专业知识特征);二是用文化视角审视教学现象并作出判断(文化思维特征);三是用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研究”特征)。这三个方面所能体现的知识特征、文化思维特征、教学“研究”特征,正是教师文化力必需的基本特征。一般而言,教师具备这三个特征,也就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力”。
改进作为教师专业化建设平台的教师培训,必须从教师知识、教师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等的形成方式来加以探讨,并促成教师文化力的生成。
1知识“是文化核心内容”,知识总量的增加是形成文化力的基础,但不是形成文化力的充要条件。比如,新课程提出“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作为一项知识,几乎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获得了。但是,这项知识在新课程实践中被创造性运用,却不是很普遍。王荣生教授在评价特级教师窦桂梅的《晏子使楚》一课时,有这样一段话:“于是,教叶圣陶的《荷花》,窦老师就不愿停留在自然美景的描绘上,而引领学生‘能够诗意地欣赏我们周遭的一切;教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窦老师就不愿停留在泛泛地谈论‘怀念或‘母爱,而将母爱聚焦于母亲‘好好儿活的叮嘱;教《詹天佑》,窦老师就不愿停留在有点干巴的‘爱国主义,而提炼出‘高度的民族责任感这一主题,‘让学生在詹天佑丰富的感情世界里走一趟;同样,教《晏子使楚》,窦老师也不愿停留在说教味的‘爱国,而创设了‘尊重这一‘主题”。这段话是在分析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王教授有独特的见解。而笔者从中析取另一个问题,即文本的多元理解。根据诠释学的理论,阅读有四个步骤:文本究竟说了什么?(What didit say?)文本想要说什么?(What would it say?)文本能够说什么?(What could it say?)文本应该说什么?(What should it say?)窦桂梅对上述几个文本的处理,没有停留在“文本究竟说了什么”这个“点”上,而是在确定“文本想要说什么”后,在“文本能够说什么”上作“主题”的选择,并进入“文本应该说什么”的层面。教师经常作这样的努力,那么在知识实践的过程中,便会使文化力得到发展。
2知识结构决定教师的思维方式。这意味着教师只有拥有“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产生与时代同步的先进的思维方式,才能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目前,教师新课程培训实际进行的是“教育学”知识的补充以及更新的教育,也就是说,培训者可能以为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不适应新课程改革与实践。虽然这方面的问题存在,但是这样理解恐怕有一定的误解。如果把教师培训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教育)知识”上,并滞留于其上,那么,培训的结果并不能让教师拥有“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也就无法深入影响教师的“思维方式”(无法改变教师的认知)。
中小学教师的“知识力”、“文化力”是以多种“学科”为背景的,比如语文教师必须以“语言学”、“教育学”、“文学”(均为一级学科)为背景,并且,教师教育所属专业的课程分别有各自的学科背景,属于不同的学科。所以,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仅局限于“教育学”学科背景的课程教育,显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主义行为。久而久之,会导致教师文化视野和思维方式的局限,不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增强。
3形成文化力的是知识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构成教师“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除了教师的教学(教育)知识,还有与教学(教育)相关的知识。后者可能不是某学科的知识,但是它是构成“文化力”核心知识的一部分,恐怕是不能无视的。特别是语文学科,其知识涉及面非常广。语文课出现的问题,往往需要教师从广阔的视野里去审议和对待,有的问题不是对与错的判断,而是文化意义上思考与选择。“教师的教学知识”和“与相关专业的文化知识”两者“融合”,是形成教师文化力的关键。而两者“融合”的关键是实践,即知识在一种特别情境下的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激活知识,使拥有的知识转化为一种“力量”——在实践中将知识内化为一种品质和素养。而教师培训在一定意义上是对“实践”的反思和提升。所以教师培训如果不注意知识的综合性和贯通性,仅滞留于“教师的教学(教育)知识”,那么成效与价值是非常有限的。
4教师培训最多能丰富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知识”,但对“经历”和“与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是无能为力的。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只有依赖于教师的“自主发展”。凡是无视“自主发展”的“强制培训”,其价值是有限的。这些年的教师培训收效甚微,其原因恐怕就在此。
由于上述原因,笔者主张,教师教育应着眼于教师文化力建设;教师培训J要通过可能的一切方式引导教师“自主发展”,并努力促进教师文化力的发展。
【新幼儿教师的教育心得体会范文】推荐阅读:
作为一名幼儿园新教师的心得体会06-11
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06-07
幼儿园新教师入职心得06-27
新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06-18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范文05-26
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06-25
新形势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范文05-24
新教师的工作心得体会07-12
新教师转正自传范文11-06
五角星**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