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怎样称呼同事(通用3篇)
日,今年刚毕业的linda遇到一个难题。入职前,父母给她上了一堂社会课,母亲告诉她,刚进单位资历浅,对同事要客气、尊重地称呼为“老师”,父亲更是一副过来人的样子:“当年我在工厂当学徒,就是对师傅非常恭敬!”可在同单位的师姐说法却正好相反——最好直呼其名。师姐在单位试用时,按照家长的教导,见了老同事就叫老师,年龄差不多大的就叫哥哥姐姐,反倒弄得大家都很尴尬,给经理留下的印象也是“太孩子气”。师姐说:“师傅、老师都是过时的叫法,我以前的同事之间都是叫名字的。”其他人给出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老总、头儿、老大、同志、小姐!其实这样的难题并非只有linda一个人遇到。95%的新人曾遭遇称呼烦恼。而且称呼的烦恼即使老员工也经常遇到。职场当中小小的称呼真可谓一名之立,旬月踌躇。
合理称呼减少磨擦
很多人都曾经为称呼困扰,尤其是职场新人,叫名字太鲁莽,叫哥哥姐姐又有些别扭,叫官衔有谄媚的味道。
为什么我们这么注重称呼。除了称呼作为交往中最基本的礼仪能够体现个人的修养外,一声小小的称呼可能直接影响到自己在单位是否工作顺利。
对此,张立波认为“新人一出口,便知有没有”。走入职场,称呼礼节是第一课。冒冒失失、没大没小的职员,在职场上是不会受欢迎的。职场上,尤其是在工作场合,你对别人的称呼,能表达出你心里是否对人尊重。人们很在意你心里是否有他,而称呼能表明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言为心声嘛。
此外,你在称呼上得体,也是给旁边的人做了个榜样。在别人面前给对方面子、尊重对方,对方会觉得你很职业。这样的人,容易得到提升。很多人莫名其妙地断送前程,追起根来可能就在称呼不讲究,而这些看起来是“小节”,实则不然——称呼礼节正是一个人的修养、情感、智商的完全表现。
适当的称呼有多难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而职场称呼作为一种相互之间交往的礼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正是因为礼数多,不能小视,称呼的难度随之加大。
同事和上司是职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的职场称呼则可以反映出职场关系的亲疏、职场环境的优劣,甚至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人际关系现状。在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等级比较森严,如何艺术地显示对方的职位等级非常重要;而在民营企业
刻板地叫对方某某“总”,在报社尊称对方某某“编”而让对方感觉要么不够亲密,要么太过讥诮。
再加上时代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也悄悄跟着变化。现在如果谁还在不适当的场合,把女孩子叫做小姐,把女士叫做大姐,很可能会招来白眼。因此,为避免“病从口入”,确实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案例解析案例一:新人遇到老员工
晓玲进入单位的第一天,领导带她认识部门新同事时,她非常恭敬地称对方为老师,不少同事欣然接受。
当领导带她来到一个女同事前,告诉晓玲将跟着这位女同事先试用时,晓玲更加恭敬地叫人家一声老师。这位女同事连忙摇头:“大家同事,你可别叫我老师,直接叫我名字就可以了。”晓玲觉得叫姓名不尊重,叫老师对方可能又觉得生疏。
新人刚到单位,要先问问同事或者留心听听别人怎么称呼,不要冒冒失失随便按照自己的想当然来称呼对方。如果实在不清楚该怎么称呼,第一次也可以客气地说:“对不起先生,我是新来的,不知道我该怎么称呼您?”不知者不怪,一般对方就会把通常同事对他的称呼告诉你。
对方要求您直呼其名,你作为一个新人,最好不要那样叫。礼多人不怪,即便是生疏一点,也总比不尊重对方“自来熟”要好,因为让你直呼其名完全有可能是对方的客套。而且,在职场上,过分地表现亲昵不值得提倡。亲昵,可以在下班后的非正式场合。
案例二:领导突然降级或者职位变动
小刚和部门罗总经理共事3年一直搭档不错。可是最近由于罗总经理的一次工作疏忽给公司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导致公司最高层决定撤掉部门总经理的职位,具体安排什么新岗位还需要公司最高层研究后决定。在此期间,新的部门总经理到岗。小刚作为罗总经理的老下手,觉得如果称罗经理原来的职位,新经理听到后会不高兴;直接叫罗经理姓名,罗经理刚刚进入职业低潮,正不痛快,你转口这么快大家又觉得你为人太势利。小刚进退两难,尤其是在新旧经理同时在场时更尴尬。
点评:我认为不宜立即“改口”,最好还是延续以前的称呼。因为通常情况下,称呼是有一定惯性的。就像我们称很多退休的老领导带上他以前的职务一样,新上任的领导一般不会计较。如果对方一再说:“别,别,别这样称呼我,我已经不是经理了,称我罗经理实在不合适!”这时,一般对方会告诉你一个新称呼。
当然这还要看当事人的心理定位。如果降职的老领导自我定位很高,本身很介意他人的称呼,或者新上任的经理特别爱吃醋,也就是说新经理不允许别人再称呼原来那个人为经理,这样的话,你在别人在场的时候尽量不要“犯规”,那样等于公开向新任经理挑战。案例三:资历老的员工如何开口
刘师傅年近60,工作经验丰富,在同事中的口碑也不错,但职位却仍处一般。单位里的胡经理比他后入职很多年,年纪也不大,还曾经跟刘师傅做过学徒。两个人每次碰面都有些不自在,刘师傅有时候在称呼上加上“胡总”这样的尊称时,总让人感觉他是在说反话,话里带着刺。后来刘师傅认为自己年纪也不算小了,也即将退休,索性就直接以“小胡”称呼胡经理。
点评:我认为,在单位绝不能倚老卖老,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上司为“小王”“小张”什么的。如果这样,你的上司在其他员工面前就没有威信。你这样称呼,上司有可能认为你是故意在同事面前摆资格,好像是在向别的同事宣布:“我是老资格,别看你们张口李总闭口王经理的,在我眼里都是后生!”这无疑是找不自在,难怪那么大年岁职位还那么低,该好好自我反思了。
企业里,岁数大职位低的,称呼老板为张总李总的,一开始可能有些别扭,但很快就习惯了。职场上,老总就是老总,员工就是员工,分派工作检查工作等等,都是职业化的分工,还是尽量忘记你的年龄吧。
-职场建议刚去单位最好“烂笔头”
进入单位的第一天,和本部门的同事认识后,我的部门领导带着我去其他部门见同事,感觉像在“巡回演出”,仅仅凭脑袋怎么可能一下子记住好几百口人的名字、职位,怎么可能很正确地称呼别人。如果你以后见面了,脱口而出对方正确的称谓,对方肯定认为你非常尊重他。于是我用随身带着的小记事本大体记下一些同事的人名,再后面加上注解,比如说长相特征、所负责的工作。因为他们比我资历深,所以我一开始都叫他们老师,但是很多人都要我叫他们的英文名或者直接叫“小张”“小王”什么的,我就仔细听大家怎么叫。单位有的人比较西化,就喜欢别人叫他的英文名,叫他中文名他会觉得很土,就绝对要用英文称呼。有的人喜欢别人把她叫年轻,能叫小姐的,就绝对不要叫做女士,要不然她的脸会马上拉长。公司同事之间的称呼都有惯例,我们新人最好多向老员工请教,才不至于因称呼不当引起反感。
如果单位人比较多,用本子记下来肯定会有帮助。
称呼一定要带感情刘旭北京道康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如何准确的称呼别人,我觉得除了根据对方的职位、工作单位性质、场合、年龄、性别等把握好分寸外,称呼是如何应用感情也非常重要。比如在公共场合称呼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人时,眼神、表情、语音的高低、腔调等都非常重要。如果声音比较低沉、语气比较平静,对方以及在场的其他人士会觉得你要么没礼貌,不懂得尊重别人,要么让人觉得你性格内向,表现拘谨,不够大方。如果我们叫得过于热情,会被认为你为人势力,是在取悦。所以称呼任何人时都要注意用自己的表情和声音让在场的人感觉到你热情又落落大方。
-职场建议:
政府、国企、日韩等企业体现等级观念
据人力资源专家寇家伦介绍,国有企业和等级观念较重的韩资、日资企业,最好能以姓氏加级别来称呼同事及领导,如王经理、于总等,能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称谓副职领导一定要看准场合。
如果只有副职和比他层级低的同事在场,一定要省去“副”字,比如李副局长直接称为李局长,显示对对方的尊重。把某位副职领导介绍给他人时,如果正职不在场,既要明确表示职位,又要显示尊敬,不妨称谓“国资委副主任杨某某杨主任”。如果有正职在场,所有副职一定要注意加上“副”字,否则自讨苦吃。
民营企业可以适当叫昵称
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除却吃喝,男性也是一件要事。女人都期望被才色俱全的男同事围绕着。把工作另存为“爱情”,职场、情场两得意。什么“没时间谈恋爱” ,那真是闷出鸟来,“恋爱工作二合一”才是神仙般的职业生涯。
梅尔・吉布森和海伦・亨特在《男人百分百》中忘情演绎的男女同事关系正是这样的楷模。风流倜傥、事业有成的男主角遭遇精明能干、才华横溢的女上司,然后这一对冤家从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发展到老套的惺惺相惜,以相爱而告终。
如今办公室里的大龄女子增速迅猛,若能在男同事里发掘出须眉知己,也是件功德圆满的好事。可惜这样的情节似乎永远只能出现在传说中,现实的情景是:男同事永远觉得女同事太丑、太笨或者太心高气傲;女同事永远嫌男同事太懦弱、太没男人味道。
就算是这样,男同事在办公室里还是受异性欢迎的。尤其是那种稍微懂得一点察言观色的男同事,遇到换饮用水瓶,排除传真机、复印机、电脑故障时,能够勇于挺身而出英雄救美,让女同事滋生倍受呵护的暖流,从而对他刮目相看。不过,在“中性”风刮遍全球的今日,这样的男同事已成稀有动物。而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分化,办公室内一切体力劳动均有相应的公司随时待命,男同事靠原始本钱上赚取优势益发显得没有必要。
但男同事毕竟是男同事,和女性就是不同。一幅漫画作品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这种不同:它把男女的大脑比作电视遥控器,女性遥控器上有许多按钮:容颜、身材、爱情、财富、婚姻、孩子……,男性的只有两个键:食物和性,真正简洁明快,直奔主题。女人善于幻想奇迹,男人倾向面对现实。男女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女人幻想男人创造奇迹。比如,男同事可以在工作的时候,发挥男人应该让着女人的优良传统;男同事可以在休息的时候,行使女士优先的高贵礼仪。
伊藤博文曾经吟诗一首,“醒握天下权,醉卧美人边”一副权色嘴脸暴露无遗。美人是什么,无非和权力和财物一样是个物件而已,等待着被占有,被挥霍。同理可得,男同事是什么?不过是办公室里一件有智力的物件而已。当他有不一样思维时,借鉴他;当他创造力丰富时,欣赏他;当他善解人意效力于你时,享受他;当他像段木头时,忽视他。
1 气味男人
男人懒,理解,理解,但把自己懒出了味道便不解,不解了。男人自居为强者,社会人际互通中的骨干,那么自身形象也就尤为重要了,不是要求个个都像周润发,但出于对工作多方的尊重,起码应该整洁大方吧。可有些男人头发打绺,衣裤发亮,擦肩而过熏倒一片,着实可怕,同事们难以接近,更别说共同工作了。
从一极端到另一极端,得到的结果有可能是一样的,有些男人可能用力过猛把气味推到了另一端——香气熏人。办公室作为一个很理性的公共场所,这种舞台式腻腻的气味实在不该到场。
2 橙色男人
女人爱幽默的男人,过度幽默的男人,女人是说什么也爱不起来了。在办公室里,工作间隙的调侃可以舒缓紧张的工作气氛,使大家心情愉悦,但黄段子连篇讲的男人,不但会污染空气,而且还会带来一些扰人的尴尬。
3 出位的男人
生活中的人不像报纸上的人物图片,可以勾了边存在,而是需要拥有自己的空间,社会交往中更是如此,可有些男士在工作交流中离同伴过近(尤其是女性),未经允许地侵占了他人的保留空间,如习惯性地把脸凑到女同事脸旁,手搭到女同事的坐椅靠背上,破坏了常规礼仪交流的距离,使女同事们既不好开口提醒,又感到很是厌恶,影响了双方的工作进程。
4 长舌的男人
常说长舌妇很让人讨厌,把长舌接到男人嘴里,恐怕讨厌要翻好几个倍了吧!
5 不宽容的男人
男人自我一些并不为过,因为他们需要一个人扛的东西太多,所以支付给他们一些权力也是理所应当的。什么都怕过度,自我要是超水平的发挥,对于男人来说很是危险。工作是团体行为,一个人很难独立完成。那么宽容、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也就成了顺利完成工作的基本平台。有些大男人偏偏拥有一颗袖珍的心,与同事稍有磨擦、误会便不依不饶,想方设法打击报复,这种行为只会把小心的男人们推向孤立的深渊,
6 过于小气的男人
同事聚会,相互拜访,一起组织活动也是各个单位很常见的情感联络方式,男士们往往是每次友情活动的核心力量,至于活动经费通常采取轮换式或平摊式等民主、公平的支付方案,可某些男士是活动积极参加,美味娱乐充分享受,对于费用他们本着“你不好意思提我热烈欢迎,你勇敢提出我勇敢拒绝”的.方针予以解决。男人节俭值得肯定,但好占便宜、过于小气的男人只会让人敬而远之了。
7 吹牛的男人
有才干的男人值得钦佩,所以男人们都努力向此方向靠拢,有些急脾气的男人便采用了“吹牛”这种激素式速成手段。在办公室里,他们神乎其神地讲述自己如何如何的有关系、有能力、有条件、有资本,还有模有样地描述着成功事例。当然,一般都会在一片“嘘”声中结束演讲,这种可笑的举动,大大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形象,降低了同事们的信任度。
8 爱抱怨的男人
工作中遇到难题是常有的事,女人们都开始学着清醒面对,可有
些男士们却选择了全方位的指责。抱怨领导不体恤,抱怨同事不支持,抱怨客户要求多,但从不想自己错在哪,更不考虑问题如何解决。
从心理学上讲有苦说出来,有利于身心健康,但在不适当的场合不着边际的抱怨就会影响他人健康了。
9 阳奉阴违的男人
男人攀登事业这座高塔虽非易事,但采用出轨的处世之法实在不明智,阳奉阴违的双面做法虽然在短期内会有效果,但稍加时日,便漏洞百出,别说高塔了,我想就算平地也是很难站稳的。
10 懦弱的男人
男人一走近办公室开始工作,就像一台已投入硬币的游戏机,短时间超能量的发挥着。如果这台游戏机突然停止了,那么一定是一枚叫懦弱的硬币错投了进去。胆小、怕事、躲在墙角的男人只会招来领导和同事们的轻视。就算会给予一些同情,但也绝不会有人再为他投入硬币了。
【职场上怎样称呼同事】推荐阅读:
家长会上家长怎样发言06-09
怎样上幼儿科学活动课01-30
怎样填报志愿07-02
怎样写请示07-09
怎样学语文09-19
怎样开店09-26
读书怎样选择10-16
怎样撰写论文10-29
怎样写日记11-17
怎样设计板书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