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随想散文(精选11篇)
我喜欢昂首望苍穹,我觉得这样可以排解心中的忧愁和烦恼,每当昂首的时候,望见小鸟从头顶掠过,那种感觉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也许,是由于天气的原因把,近几日我很少昂首,就在重阳的夜幕时分,我不经意的昂首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弦月高悬,映衬着湛蓝的天,我觉得这时的月美于中秋之夜的月,我就这样望着月行走,边走边想,才有了后面的文字。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是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月的佳句,虽说此时的月亦悬于东空,但月底下少了些许让人惬意的东西。尽管有清风徐来,路旁的树叶挥舞着,发出沙沙的声响,但没有水波,也就没有了因为水而具有的那种灵性。人世间的事不可能十全十美,面面俱到,难免有遗憾,只在于我们怎样去面对,才不觉得空虚,无为。
我独自行走在路上,昂首望着天空,那天空的深邃与月光的皎洁让我犹如“遗世孤立,羽化登仙”之感。我不知不觉的想到了我国远古时期的一个传说。
神女峰下神女溪,广寒宫中广寒人。这是我不自觉吟出的陋句,其难登大雅之堂,但我还是想用它来表述我的遐想。一个柔弱。娇艳。脱俗的女子,因迫不得已,飞升登月,从此一个人守着玉兔。桂树,过着孤苦的日子,整日收敛娥眉。而凡间之人却认为她无情无义,独自一人上天享清福。此时此刻,不只你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是羡慕,还是嫉妒?是祝福,还是责备?是叹息,还是愉悦?这只要你我心里明白就够了,用不着言出。
我底下头来环顾四周,发现没有一个人抬头望望天,他们只环顾四周是否有美女或帅哥经过,嗟呼!时人之乐于吾之乐异也。
每当清晨,我会站在高处,遥望远处的山,那种薄雾蒙蒙掩青山的感觉,让人神情气爽,心旷神怡。另外,还有晨曦。小鸟,此情此景胜过天堂,但与望月相比,我更喜欢望月,因为在玉壶悬空之夜,我可以让我的想象驰骋千里,游遍天涯海角。这是晨望所不能及的。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随想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他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继他之后,中国散文开启了一片繁花似锦的新局面。
一、构思精巧,剪裁得当
朱自清的散文,扣住中心内容提炼素材,精密构思,从而详略得当、疏密相间、虚实融合、紧凑而尽情地在极经济的篇幅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荷塘月色》的结构艺术可谓参差繁密而错落有致。全篇集中在“荷塘月色”的描摹上。他以观赏的视线为线索,先写荷塘水面的田田相挨的荷叶、零星点辍的荷花,以及投在荷叶上面的疏影和笼罩在荷花上的薄雾; 再写荷塘四面的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柳树; 最后写从远处射来的一两点灯光和树梢上隐隐约约的远山。这种构图布局上的精美,使得画面层次分明, 各种景物,错落有致,呈现出立体的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他还把动静、虚实、浓淡、疏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色彩均匀悦目, 富有浓郁的诗意。
同时,他的散文还选择了最新的构思方式,如《背影》这篇文章就有明显的特点。一般来说,写人物忌讳写背影的,“画眼睛”成为人们认定的使人物传神的好方法,如不能画眼睛,至少要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做文章,但朱自清在《背影》中偏不写眼睛、不画面部,而只写背影,这是用诗的方法来构思的。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一瞬间的形象加以诗化。父亲是他十分熟悉的人物,对于太熟悉的人物,往往可以从任何一处微小动作、角度的观察发现其全部性格特点。
二、写景抒情,紧密结合
朱先生散文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的抒情散文,写到了风花雪月,也要点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来, 以抒怀抱。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把作者当时所“极感到诱惑底力量,颓废底滋味与现代的懊恼”,想通过自然之景超脱而又不能忘情于社会的矛盾心绪, 十分微妙地流露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使自然风光反被抹上了作者浓郁的感情色彩。故而散文一开始是作者“疯狂似的不能自主地”沉醉在灯月辉映、桨声悠扬中,神往六朝金粉、笙歌彻夜的繁华与艳迹,最终却由于现实的丑恶黑暗,“清艳的夜景为之减色”,“那不安的心愈显活跃了,”“船里便满载着怅惆了。”
三、语言凝练,精雕细刻
朱自清的描写自然风景的散文中也不乏饱含优美、浓郁情致的篇章。他前期散文《绿》就是典范,读其文可以看到,他用清新朴素的笔调赋予天外流云、枕石亭阁、凌空瀑布、凝碧深潭以鲜明的形象和色彩,形成了色调柔和、神形毕肖的画面。又紧扣“绿”字对梅雨潭那令人“惊诧”、令人留连和陶醉的绿的描写。在作者的笔下,读者看到了“闪闪的绿”“奇异的绿”“似荷叶铺着的绿”“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皱缬着”“滑滑明亮”的绿,且有了质感———“那样软,那样嫩”。更甚者,“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与其比,“似乎太淡了”; 杭州跑马寺近旁的“绿壁”与其比,“又太浓了”; 同西湖的碧波比,“太明了”; 和秦淮河凝香溢脂的波涛比,“又太暗了”,因而作者说“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以至于把这“神妙”的绿虚幻成温柔而恬静的姑娘,情不自禁地向“绿姑娘”扑去,使自己激荡的心魄栖息在清澈、碧绿的潭水里。
四、追求口语,雅俗共赏
叶绍均在《朱佩弦先生》一书说: “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文学课程,或者有人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学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朱自清“可观”的成就,突出地体现在“谈话风”语言艺术方面的建树,这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一种新的审美追求,也是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美学的一大贡献。
朱自清创作伊始,便注重北平的方言,以北平话做底子,从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部分,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文学语言的口语化迈进,并逐步形成一种堪称典范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谈话风”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念起来上口,有现代口语的韵味,叫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 不是不尴不尬的‘白话文’”(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 。虽说仍属知识分子化的口语,却亲切自然,鲜活上口,幽默风趣,雅俗共赏,这就使得他的散文比起当时的作品来,拥有更多的读者,缩小了新文学与人民大众之间的距离,而这正是朱自清高于一般作家的地方,也是他为现代文学尤其是为现代散文语言的建设所作的开拓性贡献。
五、手法多样,技能精湛
作者擅长于对自然景物作细致观察,对声音、色彩有独特的敏锐感受, 并尽力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多种手法,描绘了一幅幅幽远宁静、声色俱全、可感可触的艺术画卷。
以《荷塘月色》为例,出水的荷叶象“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白花象“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这里的喻体都是秀丽雅致的。“不仅如此,作者的比喻手法又常与通感、拟人等交融到一起。如写清香: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把花( 嗅觉) 比喻成歌声( 听觉) ,立体化了花香给人的感受性,借歌声的特点写出了清香的幽幽渺渺,增强了空寂辽远的情味。此外,作者选择的所有喻体都依附于清幽宁静、悠远美丽的基本情调,可见笔致之精细。
不知多少年,奔波在外的儿女们再也沒回来过中秋了。儿子,此时你可曾还岀差在外省他乡?儿媳你可是还在电脑前,为重楼叠影间勾划-抹浓浓的绿意和斑斓多彩?女儿啦,你还釆访在人家欢聚的笑声中?
好怀念那年中秋,皓月下,儿子你包满嘴月饼,摇着正含笑望月的我,眨巴着眼问:爸月饼为啥沒月亮大?我说月饼比月大,因为它包的是人间的亲情馅,裹的是亲人的团圆芯。你嘟囔,嗯,不懂不懂。女儿你指着明月问,嫦娥姑姑咋不回家过中秋?她一个人好孤单哟。清辉桂馨中,一家人那融融之乐……
我好想,素月下一壺香茗一盘月饼,儿女承欢膝前,共话人间沧桑,在桂香和明月共酿的清趣中慢品那份浓浓亲情。然而,嗟也乎,年年岁岁中秋夜,月正皎洁辉正清。人在旅途鞍未下,阖家相聚梦里景。
但我心知,万里求学,山远水遥;求职受聘,殊多不易;寻知求爱,也许情殇;建家立业,力竭神疲;养儿育女,劳心费神……在这茫茫人海中,你们也挤得艰辛。滾滾红尘里,你们也跌闯得太不容易。生活的重负,压得你们意乱神伤,已荒疏了回家的路。关山重重,你们再经不起匆匆来去折腾。你们,是情非得已,万般无奈……
我更明白,你们虽远在他乡,但故乡这轮朗月,总是常挂在你们心幕上。中秋月夜的清风,常会在你心海荡起阵阵涟漪。旧居中的父毌,会时时溢岀你的眼眶走进你的梦里。不是吗,翻开书本走上网页,多少游子在对月深情的呼唤,多少在外的儿女,杯未曾举却早已泪洒千行。
我想说,儿女们啊,父毌能理觧你们指间燃烧的明明灭灭的无奈和月下久久徘徊的怅惘。只要你们学业有成不让父毌心血成汤;只要你们在某栋楼里有个自已的座位;只要你们在月下成双……只要你们的脚步坚实,脚下的路也走得顺畅。天下的父母都会悄悄淡了这份聚散情,慢慢抚熨这块渴昐伤。好儿女志在四方,你们大步朝前走!莫在月下频回头。你们别愧怍,举杯笑吧!那笑声会在父毌脸上的皱摺里荡漾!你们莫遗憾,对月唱吧!唯愿你们的歌声比父辈更敞亮!那将会比你们匆匆归来依偎着我们,更舒心惬意得多!再说,纵然万水千山相隔,总还有那高悬的玉盘托装父子眷顾的心相望的眼。相别的时光再久远,总常有那多情的婵娟传递着亲情的思念相聚的昐。够了,这就够了!
我不紧不慢地走出房屋,凝神看着四周,红砖砌成的高高的围墙里,院子的地面被月光照得雪白。不远处,两只乌鸦依偎在门前的桂树上,两个脑袋凑在一起,好像在窃窃私语。
就这样望着望着,不知不觉已到深夜,露水出现了。它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在树叶中蹦跳,在花丛中起舞。突然,一滴露珠滴在了桂花中,又从桂花的花瓣滑落,浸湿了我的衣裳,一股寒意袭来,使本有些倦意的我猛地惊醒,树上的乌鸦早已成熟。我只身一人在远方做官,能陪我的只有那一棵老桂树和头顶的月亮了。
明月已至中天。我抬起头凝望月亮,朦胧中,我仿佛看见了身处广寒宫的嫦娥,身边有一只活泼可爱的玉兔,仿佛看见了拿着大斧的吴刚。
今晚,皎洁的月亮将清辉洒向人间,无数的家庭团聚,在笑谈风生,共享天伦。而我那花甲之年的老母和尚未成年的弟弟一定也在为我不能回家团聚而黯然神伤吧。母亲还在为这个家操劳,还在照顾年幼的弟弟,而我又什么时候能回一次家,能看望一次她呢?
如果秋天也懂得思念的话,那又会去到谁家呢?是去在储备粮食过冬的小动物那儿,还是去丰收的田野上呢?
放眼天下,又有多少游子不得回家团聚,不得看望自己的亲人呢?但是月亮能寄托我们浓浓的思念之情,所以只要我们共同赏月,月亮就会把这份情转告给我们的亲人,让他们的内心得到一丝慰藉。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宣称自己的学派为“散步学派”,希冀在散步中有所得,在所得中散步,虽然似乎含有功利性的一往情深,但一方顽石,一根竹杖,几许幽默喟叹,百思静驻、、、、、、正如语言称谓的特有对号入座的灵性,它们总是经意不经意抑或自愿不自愿地镂刻在某些特定的意象中:罗马之于伟大,希腊之于悠久,伦敦之于优雅而观之东方,则松之于秦始,鹤之于卫懿,湖之于观堂,一与之定 千秋不移。万千闲暇的身影中,我们静静相拥。
罗马是大气象大开阖的表率。他一路驰骋在繁华的大马士革战刀与使徒的歆羡中,然而好战、奢侈、疾病、政权分制等吹响了他迟暮中的挽歌。还有巴特农神庙的世纪炮声、伦敦的固守如
一、他们都标榜或自恃自己的品牌,结果只似伫立街区间的人体彩绘,贩卖着自己价值生活的百变想象。
当然,“散步学派”的自我价值定位又给人一种灵魂惬意的喜悦。正如曾点所绘构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的至乐图景,在平和的流露中忆古思今,彼此生命流注,若无阻隔。如果撇去“道不成”的无奈喟叹,则“乘桴浮于海”也不失一种自在空灵的大气磅礴。而这都与“散步学派”的价值取向——灵性——有所精神隐潜。
或许时间所存大道均以无形示人,恰如尼采所说的“一种梦的境界-虚无缥缈,杳无定性;一种醉的境界-沉醉于此,无比豪情”。所以大道无形,而我们亦只能从反光、譬喻中探寻白驹过隙般一瞥回眸,此亦可由柏拉图《理想国》中一个寓言佐证:世人一往情深之所见之景皆为万物于照壁之投影,尽管身后有明媚阳光可直接识知。
冬天的萝卜赛人参,下雪天吃狗肉,喝烧酒,相映成趣,大补呀。于是约一相好的朋友于一家店里,特意吩咐老板做份萝卜炖狗肉,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再要上半斤白酒,慢品慢喝,那滋味特爽,窗外,寒风肆虐,雪花乱舞,街上的行人蜷头缩手,脚步匆匆,室内却是温暖如春,感叹着,寂寥的日子,孤苦的生活,在这满天飘雪的日子里,快乐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
二
中学同学家过事,在这腊月天里。要好的同学都从十里八乡赶回来了,在这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大碗的喝着当地的泗酒,(自制的,纯粮酿的,很是爽口,相当于黄酒)。话别昨日,感叹今日,展望明日,气氛那是相当的浓烈,然后于午夜十二点步行去我家里,一路上,翻飞的雪花伴着我们,我们这些快奔四的人了,个个活象快乐的孩子,你看,教授和包工头在雪地里追逐,打雪仗,教师和工程师在溜冰,医生和银行主任在雪地里摔跤,司机在高歌……酒精的作用,相聚的亲密,飘雪的氛围,我们在冬夜的冰天雪地里释放着儿时的快乐。
三
万籁俱寂,室内炉火正红,朋友们围着火炉,我为他们演示工夫茶,是刚烧开的水,先温杯,再洗茶,再闻香,再品茗。朋友们调侃喝茶还挺有讲究的,我告诉他们喝工夫茶是要喝烫嘴的,凉了,其香就不在了,我温完杯,洗完茶,倒入闻香杯让他们闻其香。教授说“这香如才出版的书香”。工程师说“这香如初三教室里,女同学那时搽得什么粉香”。包工头说“是女人的体香”。司机说“这香分明就是寺庙里的香火的味道。”看来,不同的人品出的香是不同的。香是要品的,三口为品,一口为饮,得慢慢享用才行的。愿你们永远拥有书香,粉香,女人香,千万别忘了去寺庙里烧高香,以求灵魂得以安生。
四
雪还在下,没有停,下得愈法猛了。斜斜的,密密的,上下翻飞,大小片夹杂,在你的眼前飘落,放眼远瞧,白茫茫的,无边无际,眼睛一阵刺痛,眼泪不由人的就落下了。大脑一片空白,恍惚得如进了梦境。远处,一望无际的雪地里露出一点红色,似你?越来越近,婀娜的身姿,长法飘飘,姗姗来迟,如雪地里的梅花很是扎眼,不由让人心动,加快脚步,向希望的地方奔去。四目相对,却什么也说不出,清楚的听出彼此的心跳,嘴唇颤抖,叽叽喏喏,却听不清一个字的。你撮你的手,我搓我的手,你眼中的泪也是被这白色的雪给刺痛了吗?
五
雪还在下,出不了门,冷得不行。隔帘望雪,不知何时能停,心中也不希望停,看着满眼的飘雪久久的发呆,悠悠的雪,不间断的飘落,如我的思绪,绵长而没有终结,更没有停顿,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没有头绪,不知能否带着我的梦飞到你的身边?
隔窗望雪,什么也看不见,玻璃上的冰花很厚,很逼真,挡住了你的视线。那冰花真的很好看,像大榕树,十几块玻璃就组成了一片榕树林,似乎听到了鸟的叫声,似乎进了鸟的天堂。那冰花也像凤的尾巴,富贵飘逸,神采飞扬。那冰花更像是海底的珊瑚,玲珑剔透,鲜活得在水底游动,鱼儿在珊瑚间穿梭游嬉……
六
夜、云迷雾锁、雨疏风骤,时而被窗外淅淅沥沥的风雨声惊扰,似梦非梦、似睡非睡、反转莫测。忽听铃声振响,伸手摸起手机,喂、对方立即挂断,又是未命名的电话,无聊。
无端恼秋秋亦恼,
冷雨敲窗天又晓。
已是清晨六点,披衣、倚窗而立,凉风微微袭来,灰蒙蒙的天空云烟似雾;风稍息、雨丝仍在飘飘洒洒,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静静地欣赏着这场冷冷的秋雨,又隐隐感到一种若有所失,似乎忆起曾经那一段细雨牵伴的往昔,它将随着生活的微风在心海泛起了阵阵涟漪,摇荡不止......
时间回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上学时的记忆:我们住校生每个周六的下午回家,周日下午再返回学校,十几里的山路,途中要经过一条宽宽浅浅的河;平日里河水清澈见底,日夜潺潺流动,时而泛起微波,我们几个结伴同行的小同学,每次路经这条河都会停下来戏水玩耍、抓泥鳅......直到太阳快落山了,才一个个急匆匆的各自往家赶。
然而一旦遇上雨天,或是春天“九九河开”我们可就乐不起来了,下雨天平日里温顺、波光粼粼 的河水,便会激流浪涌;我们几个女生,看着汹涌的河水,傻傻的站着,甚至吓得要哭。有胆大的卷起裤腿手拉着手,踉踉跄跄、漂漂浮浮的就过去了,继而欢呼雀跃,有一种胜利的自豪!有一次我同桌的一个女生差点被激流冲走,幸好拉着她的是一位稍大些的男生,手疾眼快猛力把她拉起,才免于不幸;漂亮文雅的一个女孩霎间变成了落汤鸡。
我却是其中最最胆小的一个,怎么也没有勇气往前一步,每当这时、都是同行的一位高我一届的男生,他总会毫不犹豫背起我趟过那激流的河水,那几个同学就叽叽喳喳取笑我们。
有时候另外几个同学遇不到一起结伴,只有我们两个人每次都是必伴而行,“因为他家是我去学校必经之路的下一站。”短短两年时间里,每周来回往返在学校——回家的路上,几乎都是这位同学大哥哥、他“背着我无数次趟过那条宽宽的河。“他有时穿着高腰的雨鞋、有时卷起裤腿赤着脚”。那条曾经流淌着我几多欢乐、几多温馨的小河......我心中的小河!!!
我是家——距离学校最远的一个,每次从家到学校都是他在家等我到了,再一起结伴同行。周六也是先到他家,吃过饭他再送我几里山路,直到看见我家的房子,他才默默的独自离去。随后我们都上了中学,临近初三毕业、我的这位同学、大哥哥、在学校应征参了军,之后......再之后。。。。。。时光的烙印、我那生命中短暂而难忘的岁月!
可叹时间的脚步总是匆匆,昔日的一切只能当作美好的回忆。现实增添的只是几分无奈......那个年代、那个似懂非懂的岁月,谁又会懂得珍惜? 假如时光流转,我想:一定会珍惜、珍惜那段人生中纯真可贵的友谊!绝不会轻易遗弃那份真诚的.情谊!
思绪越飘越远,轻轻推开窗,忽然,一阵凉风吹来,不禁感到一丝寒意。无意间遥望远方,云雨笼罩整个小城,退去了夏日原有的自然风韵。
小城朝雾邑轻尘,雨袭风鸣秋已深,
早知牵牛去不应,当初谁肯不留行。
秋雨嘀嗒、滂沱渗情,总是透着沉闷的气息,无端萌生一种莫名的惆怅,时光流转、天色已微黄,悄悄改变着人的容颜。草木春荣秋苦,年年岁岁、又是一年落花时。
随手拿起一本放在床边的书,翻来翻去竟然不知道在看什么。感觉身上有点酸痛,慵慵懒懒的,倦意仍浓,昏昏然又躺回床上,天色依然阴沉沉,心情居然也有些郁闷。
时钟指向九点一刻,起身来到电脑旁,泡上一杯浓浓的咖啡,播放一曲喜欢的怀旧音乐,继而身心慢慢舒缓开来,很静、一任音符飘逸......
随之打开空间,看看那些站中编辑推荐的优秀习作,漫步文学长廊,品味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那些最真实的文字,最纯粹的感情。这样会让我忘却烦忧,浏览着好友们空间的心情和日记。每每有认同共鸣之处,总会不自觉的频频点头,欣赏华丽的文笔、为之由衷的赞叹!
回看自己以往那些不成文不成行的片言只语,重拾那些零零散散的记忆,再次梳洗心情的点点滴滴,一段心路历程的回顾,一些情怀慢慢释放,来自心灵空间的一些尘埃逐渐抹去。流年飘转,今昔往昔。有些文字早已淡忘,有些往事早已珍藏。
生命像一条水流缓急的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昔日情怀,右岸是值得珍重易逝的璀璨年华,中间流淌的是年年岁岁经历的欢悦与感伤。
我的心一直在寻找幸福的路途中。
寻找幸福的情感与影相随,在我心里此起彼伏,随着夜与昼的交替,时而疏淡,时而浓郁。过去的许多年里,为了谋生,白天的我,像一颗螺钉铆在固有的轨道上。繁复的世界,在我的眼里,只有工作、家务和采买。常常感受不到风儿是南还是西,绿色是新还是旧。走在黄昏的街市上,车轮碾压道路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各种车辆排出的尾气甚嚣尘上。许多擦肩而过的人,满脸的慵惓与冷漠,在我的眼前飘忽闪去。这样的时刻,我既疲惫,又兴味索然,寻找幸福的心情就很淡很轻。
回到家里,在另一个不可怠慢的战场上,陀螺般旋转。一天的忙碌终于结束了,夜也深了,整个城市与大地开始入睡,夜的潮水不急不缓悄然涌来。睡意全无的我,有的时候,感觉到幽暗渺茫的天幕上,一颗又一颗亮晶晶的星儿,遥远而神秘地俯视着我;更多的时候,感受到千古不变孤悬在空中的月儿,温情脉脉地凝视着大地,村庄,树木与河流。这样的时候,我的心就像天上的月儿、星儿一样,清朗而高远,寻找幸福的心情就像蛛网绵长而细密。
与星月的对视与思索,对幸福的不懈寻找,我深感白昼的身不由己与不能免俗,那时,形格势禁,全然没有了我自己。我被外力推拉着,颠覆着,机械地,也许有意义,也许无意义地运转着。
幸亏,还有夜晚,给了我自由随想的领地,我可以做一朵自由绽放的花。放任灵魂出壳,思绪飘飞,随心所欲,漫游八方,享受寻找幸福的温馨与浪漫,诗意的栖息。
于是,我对夜晚充满了感激。
在这个城市沉沉酣睡之时,依稀地听见了火车撞击铁轨,大地战抖的异响,这声音将我带到了遥远的地域。就想,同一地平线上的另一座城市,那里的夜晚,可有箫音如缕,心潮奔涌,追怀无期?那里可有与我同样的人,暗夜里,思绪滚沸,仍在虚无莫测的世界里,寻找过去与未来收藏于心的几缕期许?
即使在梦中,我的思绪仍没有安睡。在永恒的夜空下,我寻找着同我一样痴情地寻找幸福的同类。我相信,在茫茫的宇宙空间里,一定存在着根系相通,两心相知。
在无数个平平常常的夜晚里,我饱尝了打开内心,插翅而飞,若神若仙,肆意云游,在芳草萋萋的百花园里,轻甩水袖,歌之舞之的风神俊逸。
不经意触动了某一根神经,尘封在内心深处的一些人和事,渐渐地浮出了记忆的屏幕,就有隐隐的心痛,针刺般击伤。为曾经的漫不经心,轻率遗失掉的珍贵与美好而扼腕叹息,渴望失而复得的心绪总是使自己,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不尽的思绪在守望与回归中漂流。
对幸福的锲而不舍地寻找,使我无怨无悔地在夜的深林里跋涉。夜露浸湿了我的衣襟,花草的芳香沁人肺腑。我问星儿,我问月儿,我问苍穹,我问大地,在这个崇尚物质享受的今天,坚持理想主义有无意义?为什么明知时光不会倒流,为什么我还执迷不悟地怀恋旧日?为什么明知所有的等待,到头来都会是无望的结局,还矢志不渝地祈盼着奇迹?
我像一个虔诚的朝圣者,执着地倾听着寻找幸福的回声,等待着回声里无所不在的温暖与明丽,将自己的灵魂温润,熏醉。
也许,渺小衰微的我,不该在漫漫长夜里有这样漫无边际的思绪。是谁说过,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不存在着诗意?可是,我却在这样虚无缥缈的思绪中,享受到了大浪漫和大自由,获得了解脱和救赎,体悟到了寻找和想象的快乐和旖旎。
那种无拘无束,天马行空,如风一样的思绪,对于行走在尘世里的人来说,真是一种极好的释放与宣泄,逃逸与游离。否则,白日里被一条无形的绳索捆绑着,牵扯着,身不由己的人,怎能享受到这样的.自由与舒展?这种自我放逐与解脱,对于保持身心健康,是多么有益的一个出口与通道啊!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我习惯于让思绪在夜的潮水里飘荡,那些来自于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对于幸福的寻找,其实,就是让我,爱这个既美好又丑陋的俗世,爱那些相通与相悖的人,爱这个悲欣交集的人生。这样的感悟与收获,使我皈依般拥抱着那些真的,善的,美的感知,并不时摊开双手,让它们像鸟儿一样,呼啦啦地飞到天涯海角。
我想,我是在守候。
是像麦田的守望者那样,虔诚地守望着,在夜晚复活,天明即隐去,被岁月枯荣过,被悲欣打磨过,沧桑而又清纯的初心吗?
我想,我是在回归。
是像游子回归故园那样,心无旁骛地回归于越来越远离的精神家园;回归于自己的内心,对生命不断进行拷问,反观,察省,涅盘,做一个真实地,保有自我一片天空的赤子吗?
感谢夜晚,给了我自由思考的空间与契机。
正由于夜晚给了我放牧心路历程无限广阔的领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循环往复,缤纷摇曳,因而,我的内心始终是葱茏蓬勃的,有一种向上生长的力,像一杆细瘦的翠竹,虚空有节,长盛不衰。
尽管在现实面前,这颗心往往是不堪一击,无能为力的。一个人的弱小是不可否认的,却不是向世俗献媚与缴械的依凭与托词。我无力改变世界,也无力做理想的自己。但我对于自己的内心而言,我又是强大的,无敌的。我可以向期许的那个我执着而行,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爱恨情愁,有自己的生命姿态,有自己对幸福的理解与寻找,坚守一片小小的港湾,让爱意与温暖在我的周围弥漫。
我喜欢这样地活着,对爱与尊严的心仪与守护,成全了一个寻常女子的梦树开花。
夜晚的黑真好,可寄花雨做船儿。
晚饭过后,总是要出去散步的。儿子上学早晨起来得很早,需要我早早起来给做早点。如今的学生总有写不完的作业,每个老师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尽心”的照顾孩子,而不顾整体孩子的承受量,大量的作业就压得孩子几乎没有喘气的机会。每天六点半睁开眼睛,直到深夜的一两点休息,原则上比一个大人都要辛苦。我们的社会现在不知怎么回事了,明知是有问题就是改不过来,整体就像一个有问题的青年一样,都看着有毛病,都在试图解决问题,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只好看着他不可救药,祈盼着能出现奇迹,浪子回头。
浪子回头的毕竟是少数,多数情况下还得努力挽救。教育制度的无奈,我们是改变不了了,那就只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把我们自己的孩子管好,照顾好,期冀着他们将来能改变这一切。于是,我们就从做饭开始,营养一定要跟得上,注意孩子的体质,省的到了大学,连个一千来米的所谓长跑都不能完成,再别说碰着什么马拉松的国际比赛,让人家举办单位硬报名充了数,结果跑出个好歹来,那就麻烦了。一方面,我们实在是承受不起;另一方面,不也是给国家添堵吗。
吃得好了,问题也就跟着来了。儿子学习辛苦,消耗量大,再加上年轻,一阵蹦跳,那些能量早就消耗殆尽,兴许还不够呢,可我们这些大人就有点吃不消了。赶上好多又是坐机关的,整天坐在那儿不活动,游戏玩的已经没意思,短信发的手累,下班了还有些“猪呀羊啊”的需要“检验”,于是,就发胖。没看见公园里现在锻炼的.人越来越多了吗,晚饭后散步的人也日趋增多,条件好了,不善引导也是个问题。
我没有吃多,锻炼只是为了保持一种积极的精神。孩子早点吃完后,我就开机上网看新闻,然后再写点东西,干点别的什么,一天的“工作”大致如此,这就到了天黑,因此,晚饭后,我是必要出去散步的,一天出门就在晚上,并笑曰:我的早晨从傍晚开始。
上得街来,通常已是黑夜,华灯初上。但灯光并不是太明亮的,所以基本上就是算走夜路。走夜路的人也许就有同感,因为黑,噪音相对较小,人的思维就活跃起来,想法就特别多,属于哪种跳跃式的,一会是这,一会在那,基本上是胡思乱想,所以就显得乱,比较杂。不过有时也有灵光一现,“出口成章”的时候,就某一问题还就表现出了连续的热情,因而就有了一些连贯的想法好像还值得一书,继而就赶紧记下来,因为是夜路随想嘛,明天天一亮完全有忘的可能,还是记下来的好。
就有一日,我散着步向回走,突然间不知怎地就刮起了风,冷飕飕的,打着旋,旋起地上的塑料袋烂纸片在空中欢快地飞舞,时而高起,忽而落下,高起的飞过头顶,穿过街道不知要去向何方?累了的就挂在树枝上,呼呼的“喘气”;落下的,在地面上飞转,好像还排着队,擦着地面有节奏的在那舞。风中夹带着沙粒,呼啸着打在人的脸上,挺疼,我赶紧加快了步伐 。路过一家酒店时,外面的寒冷显然没有阻止住里边的热情,划拳声、酒香味扑面而来。这里的灯光比较亮,我就注意到一个细节,虽然里头挺热闹,马路上的人已经较为稀少,就有一位拾荒者坐在马路边的石凳上,面前有一大包捡拾而来的破烂,身后还有不小的一包,他在试图将那背后的一大包背到肩上站起来,试了两三次,没有站起来。我看清了,那是一位七十以外的老者,干廋,戴着一顶不合时宜、不合季节、颜色发旧的破旅游帽,由于冷,鼻涕、哈喇子溜在嘴边,样子很难过。我看到了,就想帮老人一把,我往前靠近时,他却突然警觉地抬起了头,眼神中流露出敌意,我刚想说什么,我看到他迅速地朝自己的右上衣口袋看了一眼,我明白了,老人今天“生意”不错,酒店里的人放开了造,扔出来的破烂就多,口袋里已经有在他认为不错的“收获”了,这黑天半夜的,一个陌生人向他靠拢,不由得他没有想法,如果不是双手占着,他会用手去按一按的,。我还能说什么?只好看着他。
这个点数,都是吃完晚饭的时候,老者显然是还没有吃饭;这个岁数,早都应该是围炉夜话、儿孙绕膝、颐养天年的时候,而这个老者还在为这些破烂拼命。老者急于想走,在凳子上挣了几挣,好像还挣出一个屁来,因为我明显的听到了一声响,最终,他艰难的背起了包,提起了袋子,颤巍巍的走了。
看着老人的背影,走在夜路上,内心就很有点不平静。那句古诗就不由得回响在脑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没有冻死那么凄凉,但映衬在灯红酒绿的背景下,眼前的情景还是显得那么悲凉。杜甫写此诗时,也未必就真是有冻死骨横尸街头吧,只不过是一个形容对比而已,这样的情况恐怕什么时候都存在吧。目前为止,世上还没有出现过真正的盛世,到了那种人人有饭吃的境界,因而,这种状况就是免不了的,只不过我们要看在什么样相对的环境里来看这个问题,战乱,荒灾的年头不可避免,就多一点;和平,无乱的时代就应该相对少一点。当然,捡破烂不一定就离“冻死骨”很近,但起码也不会太远,我说过,那只不过是一个比喻而已,程度不一,性质却是相近的。如果,您细心的观察一下,现在拾荒的人是不是挺多,往往一个垃圾箱要经过很多人的“洗礼”;你这边还在喝水,早有一个银发满头的老太太站在你身边等着你的空瓶。弱势群体到了强烈要引起社会关注的程度了,我们的社会追求的目标是什么?不就是少有所依、老有所养吗。看着老人,我就猜想着他年轻的时候一定也是潇洒精神的,活力充沛的,可奋斗了一辈子,最后竟在捡拾破烂,他内心深处是怎样的?我们也会老,也是意气风发中走向晚年,我们的晚景会怎样?谁应该为这些弱者承担起责任?是社会还是个人?是他是你还是我?好像我们大家都应该尽力的,不能在有能力的时候漠视那些失去能力因而凄凉的人,因为我们都会老的,都会失去能力,互帮互助才是人类社会应有的文明,大的口号先不用喊,还是切切实实关心一下周围的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一个拾荒老人,身上价值几何?却也如此的警惕环境,这说明了什么?是我另一层的思考。那些身家巨万的人,那些地位高上的人,强烈的维护自己的利益还是可以理解的,一个拾荒人,全身上下能有多少让他人见财起意的家当,还是那样惊慌,这就是说,这个社会对他来说并没有感到安全,一个拾荒者都不能感到安全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现在有问题,是需要解决的。同时,我又感觉到,不管一个人身份如何低微,地位如何卑下,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的天性都是应该肯定的,我先前的想法是错误的,从这个老人身上我明白了这一点。央视记者到处采访,你幸福吗?回答幸福的有几个?看来,人的尊严、幸福、安全,对自身利益的保护是不分等级的,都有这个需求和权利,达不到就都无幸福感。故而,社会的发展,就要尊重每个个性的生存状况,而不是只有富人、要人、贵人才有此权利,穷人、弱者同样也需要关心。
幸福,是偎依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
幸福,是依靠在恋人宽阔肩膀上的甜蜜;
幸福,是抚摸儿女细嫩皮肤的慈爱;
幸福,是注视父母沧桑面庞的敬意。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有人说过:“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也就是说,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别人眼中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的。
幸福就是当我看不到你时,可以这么安慰自己:能这样静静想你,就已经很好了。幸福就是我无时无刻不系着你,即使你不在我身边。
幸福就是每当我想起你时,春天的感觉便洋溢在空气里。幸福就是不管外面的风浪多大,你都会知道,家里,总有一杯热腾腾的咖啡等着你幸福就是当相爱的人都变老的时候,还相看两不厌。幸福就是可以一直都在一起,合起来的日子是一生一世,从人间到天堂……
幸福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幸福
起身呆坐良久,打开音乐。千年尘梦,是在尘外还是梦里已然无暇去分辨太多。随着歌声牵引,像是回到小时在乡下的夜晚跟伙伴在玉米杆堆玩耍的情景。那是一个月色澄明的夜晚。回味着那干净枯香的玉米杆味,倏忽间有种无来由的潸然。这或然是:在我深秋来到这个世上之前错过了太多的风景么,致使意识里常常在梦中回望那些尘封的,的确经受住了时光考验的往事。
当你想对童年认真的时候,童年早已认真的远去。但总有一些美妙的东西在骨子中沉淀了下来。如果说红尘与天堂有交接点的话,我在想那肯定就是月亮了。尘世中的纷扰不知不觉中早已被那优雅而散淡的有着灵性清辉的一抹月色所浸染而痴醉其中。
关于月亮有着许多优美的传说跟典故。李商隐曾有诗吟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意喻她孤独,我不以为然,假使这个传说是真的,她不会忏悔,因为她的心并不孤独,一个心中有情的人是不会孤独的。曾思索过这样一个问题:“真爱需不需要回报”,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假使你爱着一个人,终生不得相见,那你虽不能相濡以沫,但是那种美妙的情感无形中沐浴了你的身心。其实也是一种回报。或许,有时爱情的价值就是终其一生的执着与追求的过程。月亮常把恋人们心间的思念揉碎而化作一缕缕清愁。每每夜幕降临,她浅笑轻语着如约而来,轻盈曼妙的身姿沐浴着”蓝色爱人“的身心,直到山穷水尽万载相依。
关上一扇门,另一扇门就会开启。我家很早以前就曾经有那么一辆破车,此理同心。再若清晨漫步山野,你会发现那婀娜多姿的碧叶上常依附着月亮为思念流下的晶莹眼泪。孔老头曾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或许那滴滴清泪浸染到了兰花的身心,而兰花是她在世间的灵魂化身也未可知。
”秦时明月汉时关“,诗仙李白用“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来寄托自己孤寂厌俗的心绪,我觉得柏拉图式爱情理论李白已然在此诗中极为巧妙的暗喻。她给独领风骚之人以力量”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试想若有山无月,红军长征时他老人家也是很难感受那离天三尺三豪气干云的气节。又给童年意像里的传说增添几许幽雅的神秘呢,小说《天龙八部》中谷底无量洞那飘逸的双剑飞舞,由于月光的影射给读者以无限瑕思,引经据典无法道尽月亮的美。
荏冉往事在月光沐浴下渐渐的溢出心坎,儿时的梦总是多姿多彩。一次偶然的机会,奶奶在老邻居那里得到两朵月季花的梗枝。记得那个春天我用铁锹刨了个半尺来深的小坑,奶奶往下铺了些许细沙,然后轻轻的把她放在大地的怀里,上面只露食指长般枝头。此后在奶奶精心的照料下她一天天长大了,到了冬天再用旧塑料布包起来。这两颗矜持恬淡的花儿曾是我生活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直止我离开那里。
许多个有着朗月清辉的`夜晚睡不着觉,就会不由自主的去院子里看看她们,仿佛有某种力量牵引似的,或许是她们的窃窃私语惊醒了我,也或许是花儿知道日后的历程将是速度与时间决定一切的年月,所以常涤我心灵,以便以后有足够的定力去面对五彩斑澜的生活,以报载育之恩。
如水月光下她们随清风微微摇曳。院子很大,我大多时候远远的散着步看着她们,某种时刻隐隐然觉得她们是有生命的,她们在耳语:”是太阳给了她们生命,而月亮给了她们灵魂",一阵稍强点的风儿略过,她们发出了爽朗悦耳的笑声,她们陶醉于月色下,而我信她们说的。
听闻过月虹,却是只在梦中见过。有一晚梦中像是躺在了水面上被人轻轻推了推,向前荡去。缓缓睁开眼睛,恍惚间觉得好是奇怪,像是在水底。一轮青亮的月亮悬挂在水面之上,这样的水中望月的景色,太别致了!那月亮像是在随风轻舞似的轻轻摆动。精神一振就站立起来,脚下是澈澄澄的水,两三步开外却是一片浅草点缀在山崖边上。水流不紧不慢的流向云雾缭绕的断崖之处。遥遥望去,月色下隐隐隐约约看见一座寺庙,在其右下方一道彩虹桥架设在东南角不远处。口中啧啧称奇,心道:“平日间雨后常见彩虹,这是不是家乡的飞虹塔呢,可是这是夜晚啊,难道真有月虹不成。抑或,…已然身在仙境么。”醒来后,我觉得这个月虹梦是在告诉我一个道理:人,很多时候活在别人的眼里,实在没必要挣扎着去讨欢心,切实的做自己。很多事露巧不如藏拙。
我想,美轮美奂的月光迢迢万里来到人间,是为了寄托情思于世间万物;是为了迷途的孩子能借助于她的身影去放牧心情。
清泉知鱼
【望月随想散文】推荐阅读:
少年随想散文10-14
生活随想抒情散文09-09
随想空间抒情散文10-20
散文诗歌端午节随想09-20
《望月》读后感06-08
音乐《望月亮》教学反思06-05
《望月怀古》文学赏析07-15
《望月亮》的教学反思09-09
十五夜望月的教学设计07-09
王建《十五夜望月》译文及赏析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