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支教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研究生支教

研究生支教 篇1

支教团(支教序列推免研究生)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3-09-13字号:大 中 小【打印】

各学院、各有关单位:

按照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关于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通知》精神,我校将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合肥工业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究生支教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内容

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择优选拔”的方式,在校内招募具有我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组成合肥工业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到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从事一年的教学工作和力所能及的社会扶贫、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根据当地团组织安排,可兼任所在乡镇、学校团委副书记,参与共青团工作。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校西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副书记张效英为组长,纪委(监察)办公室、学工部、教务部、研究生院、财务部、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校医院、校团委、附中等单位负责人担任成员。学校项目办设在校团委,具体负责研究生支教团工作。

三、申报指标和条件

各学院的推荐工作在学院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小组指导下与普通推免生工作统一进行,10名研究生支教团推免指标由教育部专项下拨,不占用学校2013年计划推荐免试研究生的名额。申请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学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基本条件,GPA原则上位于专业前40%。

2.具有较高政治思想素质、较强专业能力、奉献精神和志愿服务经历,身心健康,能胜任扶贫支教工作。

3.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4.大学期间曾担任学生干部。具有主要学生干部经历者优先选拔。

四、选拔流程

1.申请:本着自愿的原则,学生本人将申请材料汇总后于9月23日(周一)上午11:00前提交至各自所在学院团委。

2.推荐:各学院团委对申请学生提交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并报本学院同意后,于9月23日(周一)下午18:00之前向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管理办公室(校团委)提出推荐名单,并报送推荐材料纸质版和电子版(见附件1、2、4)。

3.选拔:学校组成专门的支教工作选拔委员会,通过笔试和综合面试等环节对各单位推荐的学生进行选拔,确定初取名单。

4.体检:对通过笔试和综合面试的候选人进行身体检查。

5.初录取:拟初取名单公示后,初取学生与学校签订《招募协议书》。向教务部报送初取名单及相

关材料。审核完成公示后,初步产生合肥工业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10人录取名单。

6.录取:登陆西部计划官方网站填报信息,书面材料上报共青团中央审批,并抄报团省委备案。

五、管理和保障

1.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的,按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关规定享受服务期为一年的有关鼓励政策。

2.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在支教服务期间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一年;原则上10名志愿者安排在1-2个服务地,党团组织关系临时转到服务所在地党团组织(由研究生支教团服务队队长统一保管转递)。

3.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期间,中央财政给予一定生活补贴,生活补贴为每人每月1000元。同时,服务地在艰苦边远地区的志愿者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按月发放。交通补贴按西部计划交通补贴标准每年发放两次。服务期间,服务地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条件,如基本食宿等条件,支持支教志愿者做好服务。

4.团中央、团省委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以及高校团委负责集中宣传、培训、总结、评估、表彰工作,团中央提供志愿者在服务期间住院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用。

5.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将根据受援地的地(县)级团委及用人单位的意见统一颁发《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服务鉴定表》,记入志愿者个人档案,同时印发志愿服务证书,作为落实有关政策的依据。

学校项目办(校团委)联系人:汪朝杰,电话:62901064 E-mail:wangchaojie226@163.com地址:屯溪路校区食堂三楼321

合肥工业大学

研究生支教 篇2

一、大学生短期支教现存问题

(一) 支教意识

诸多因素造成一些大学生对支教认识不足, 支教意识较为薄弱。大学生支援贫困地区教育对提高该地区教育质量, 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短期支教, 绝不是缓解贫困地区学校师资不足矛盾的短期行为。而是一项需要长时间坚持的重要工作。所以, 无论是支教学校还是受援学校都应提高这方面的认识。而对大学生来说, 支教本身就是一项高尚的志愿服务, 可以锻炼意志、提高修养。大学生应增强支教意识。

(二) 支教时间

首先, 大学生受课时紧张、社团活动多等客观因素和未能统筹安排时间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不能充分利用时间投入到支教活动中。其次, 一些高校对支教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大, 使得支教力量较薄弱, 因此受援地区无法得到长期有效的教育支持。再则, 由于学校安排的短期支教活动时间具有不稳定性, 也容易给受援学校造成一定影响, 难以保障支教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 支教经费

大学生短期支教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志愿活动, 也是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短期支教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无论是在辅导教材、短期培训等方面, 还是在教师选拔、乘坐交通工具等方面, 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如果是由企业、政府、学校等相关部门组织的志愿支教, 经费大部分是募捐所得;而如果是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支教活动, 其个人的经费负担是非常重的。大学生作为非工薪阶层, 承担不了这种经费压力。经费不足是影响大学生广泛积极主动参与支教活动的一大问题。

二、支教问题解决方案

(一) 大学生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1. 提倡乐于助人, 增强支教意识。

开展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是推动支教教育改革, 强化大学生实践教学, 提高整体支教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养成教育, 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 了解国情,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要途径;是密切高校与贫困地区中小学的联系, 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的重要纽带。因此, 大学生必须加强对支教活动的认识, 在支教前做好充分准备, 在支教中尽心尽力, 在支教后认真总结反思。愿意全心全意为支教活动的推广和运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做好充分准备, 全力以赴完成支教全过程。

支教活动较艰苦, 需要大学生做好准备。首先, 大学生应当做好相关调查。了解支教地自然环境、教育设备、学生状态等方面情况, 这有助于大学生对支教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出初步的估计, 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使支教前的教师技能培训有的放矢。其次, 在进行支教活动时, 大学生应当努力发挥自己最好的教学水平。最后, 工作圆满完成之后, 大学生应积极做好总结反思工作。在肯定自己优点的同时, 发现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为其后的教育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从而进一步完善支教机制。

(二) 高校应为短期支教活动提供科学指导

1. 脚踏实地,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在培养学生支教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轮流进行课堂试讲, 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教学能力。对未达到标准的学生可以加强课堂试讲的训练。这种择优训优的方法, 既能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教育工作者, 又能为支教活动送去更多高素质的支教志愿者。从而务实有效地推动了支教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的纵深方向健康发展。

2. 密切联系, 加强与支教基地的信息交流。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高等院校应积极地与支教基地建立长期沟通机制, 以便掌握支教基地的实时情况, 及时调整支教学生的培养方向。双方在随时掌握对方动态的基础上, 便于高效地安排短期支教的时间和周期。同时, 支教学校要根据支教基地的教学需要, 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计划从而实现学校与支教地的“双赢”。

(三) 动员社会力量为支教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及保障

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 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实践活动。政府部门应当提供新的相关政策支持, 为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拓宽通道。如通过设立国家社会贡献奖、支教感动人物大奖等方式鼓励和推动支教活动的有效进行同时, 政府部门也可在各大高校开展大学生短期支教交流研讨会, 邀请优秀支教者公开分享支教经验, 为高校在组建更加规范化、高水平化的支教队伍方面提供有效借鉴。同时应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教活动, 对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给予更多的社会关注和资金支持, 进而形成支教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

就当前的社会大环境来说, 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 无疑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为了保证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和蓬勃发展, 高校、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应从多个领域、多个方面为大学生短期支教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不断完善支教制度, 加强支教监督管理, 加大支教投入力度, 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教, 让更多的人能够投身于支教事业中。为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 为优化祖国教育资源配置, 做出积极有效的贡献。

摘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大学生短期支教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短期支教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 仍然存在很多弊端。我们要认清支教中存在的问题, 真正将支教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监管与执行, 才能达到支教的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短期支教背景、研究支教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方案。为促进大学生支教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为使短期支教形成长期有效机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短期支教,信息交流,长效机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洪林.对口支教现状及其对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4 (4) .

[2]赵芬.大学生支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大众商务, 2010 (06) .

[3]沈欣.假期支教普及化与经济利益探讨[J].决策与信息 (财经观察) , 2008 (07) .

研究生支教 篇3

关键词:顶岗实习支教;质量控制;机制

教育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桥梁,但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教师的培养要求。近年来,全国各高师院校积极创新教育实习模式,提出了“顶岗实习支教”的教育实习模式。“顶岗实习支教”模式符合国际国内教师教育发展规律,是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大势所趋。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8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进一步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因此,自2007年以来,我国高师院校掀起“顶岗实习支教”的热潮,取得了“实习”和“支教”双丰收,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虽然“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有关“顶岗实习支教”的理论研究仍在起步阶段,在实践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师范生理论应用实践能力不强,实习指导力度不够,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等等,严重制约着“顶岗实习支教”的质量。本文运用管理学和系统科学方法,对影响“顶岗实习支教”质量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在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机制,并提出提高“顶岗实习支教”质量的对策。

一、影响“顶岗实习支教”质量的关键因素分析

“顶岗实习支教”在师范生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明显的育人成效,但在开展“顶岗实习支教”实践中确实出现许多问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令许多高师院校感到困惑。对此,我们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围绕“顶岗实习支教”目标,对影响“顶岗实习支教”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搜索分析,获得20多项因素及其内涵,采用关键成功因素法[1],经专家咨询,得到四项关键因素(见下图),关键因素及其内涵如下:

“顶岗实习支教”质量影响关键因素模型图

1. 学生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

“顶岗实习支教”的师范生是以一个全职教师的身份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在实习过程中,独立地承担一名教师的各项工作。因此,参加实习的学生是否具备一名教师应有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是“顶岗实习支教”顺利实施的关键。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实习生自然受到学生和实习学校的欢迎,而教学能力不足、难以独立承担教学工作的实习生会直接影响实习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实习学校支持“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置换培训,学科教师担心实习生所带班级所教学科学生成绩下滑,影响学科的排名。校长担心教学质量下降,影响学校声誉。因此,保证师范生实习之前具备一名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2. 实习指导与实习监管

“顶岗实习支教”的核心价值在于“实习”[2],尽管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但实习生在实习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实践性知识的匮乏,教育教学经验不足,理论应用实践能力不强,在实习中遇到问题时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例如,如何管理课堂,如何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这时,实习生最希望能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解决问题不断获得实践性知识。因此,实习指导是影响实习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由于实习环境比较艰苦,工作任务繁重,又面临就业压力,导致实习生思想波动大,情绪反复,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高校和实习学校必须加强监管,指导教师必须及时发现并化解各种问题,才能保证“顶岗实习支教”顺利完成。

3. 地方政府重视与支持

“顶岗实习支教”虽然具有“双赢”功能,能够发挥“实习”、“支教”作用。但是,由于一些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和实习学校对“顶岗实习支教”不够重视,造成各地对该项工作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有的教育主管部门,担心“顶岗实习支教”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使得“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难以落到实处。有时,迫于各种原因,教育主管部门不从中小学校师资缺乏情况出发,往往通过行政手段分配名额,这使部分实习学校对实习生极为排斥,上岗机会较少,回到传统教育实习的老路。因此,必须在地方政府统筹下,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密切协作的“顶岗实习支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4.“顶岗实习支教”评价

“顶岗实习支教”评价是实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控制“顶岗实习支教”质量。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对实习生的评价,大部分都采用实习单位评分,指导教师评分,综合平均分作为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评价手段与方法单调。实际上,实习评价与实习同样重要,通过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判,可以指导今后的实习工作,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感悟教学哲理,提升教学技能与综合素质。当前,在“顶岗实习支教”评价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还非常薄弱,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这是“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顶岗实习支教”质量控制机制与对策

1. 强化教师专业教育 提高师范生职前从教能力

(1)优化课程结构。教师的培养是通过各类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来实现的,为实现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必须根据教师专业化改革对教师素养的新要求,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优化的课程结构由“教师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三大模块构成。教师通识教育模块,重点加强综合素养培养,如: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书写、音乐基础与欣赏、美术基础与欣赏等课程。 学科专业教育模块,主要是教师教育各专业基础课程,加强学生专业素养,掌握学科背景知识。教师专业教育模块,由“教育基础理论类+教育技能类+教育实践类”构成,主要培养学生教师职业素养和技能,树立学生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坚定的教育信仰,掌握学科教育的目标、内容、规律等。

(2)强化教师技能训练,实施教师“技能证”制度。根据原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和教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建立《师范生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考核标准》,完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如“三字一话”、多媒体课件制作、说课、备课、讲课等技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教师职业素质拓展学分”,在师范生中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考核合格颁发《师范生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合格证书》,只有取得合格证书才能获得“教师职业素质拓展学分”,方可参加“顶岗实习支教”。

2. 建立导师准入制度,实行“双导师”机制

建立合格的指导教师队伍,形成和健全良好的指导机制对实习生实践性知识形成和专业成长极其重要。设置 “双导师”机制,建立“导师准入”制度,是“顶岗实习支教”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制定“双导师”资格条件,高校导师从职称、教学经验、责任心、教学研究等方面提出必要的条件,实习单位导师选择中小学骨干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

高校导师是实习生的“指路人”和“咨询师”, 突出“理论—实践—理论”,帮助学生制定实习总体计划,指导实习生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理论与实践对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例如,如何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如何进行教学研究,如何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如何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获得的教育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

实习单位导师是实习生的“师傅”, 突出“理论—实践—技能”,侧重于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来指导实习生,包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导入、提问、讲解等)、如何评价学生、如何做好班主任等工作。使实习生逐步由理论知识的拥有者成为理论知识的践行者,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感悟教师职业精髓,提高职业技能。

3. 建立地方政府统筹下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协作机制

“顶岗实习支教”纳入政府行为是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把“顶岗实习支教”列为教育主管部门“一把手工程”,必将引起各级学校的充分关注和重视。地方政府在经费、业绩考核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可以激活教育主管部门和实习单位对支教工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对优秀实习生在就业、免试推荐教育硕士、免费攻读教育硕士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高校对实习生在评先评优、评定奖学金、实习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可以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师范生投身到“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中,可以进一步保证实习支教的质量。高校和实习单位对指导老师工作补贴、年度考核、晋升职称、干部聘用等方面给予倾斜,将吸引一批优秀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总之,建立地方政府统筹下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协作的教师教育新机制,将对“顶岗实习支教”起到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地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4.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习评价机制

通过对“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的评判,可以衡量实习工作的效果,为“顶岗实习支教”确定一个正确的导向,给实习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评价涉及面广、内容多,评价应体现科学性、导向性、实践性、易操作性、综合性等特点,只对实习生进行一次终结性的评价,给一个分数,难以对其实习过程做一个全面、客观的把握[2],不利于实习生的职业成长,因此,在评价内容、评价手段、评价方式等方面应体现“顶岗实习支教”的本质和价值。在评价内容方面,应注重思想素质、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考核。在评价方式方面,注重过程性评价,可采取月评和期末评相结合,即过程评价与实习结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评价注重查找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使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实习结束评价注重评价实习生的实习成绩。在评价主体方面,可选择高校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实习单位分管领导、实习生所教的学生等主体。在评价手段方面,将传统的有效手段和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访谈、座谈、问卷、网上评价等方法对实习生进行科学评判。

参考文献:

[1] 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63-264.

[2] 赵彦俊. “实习支教生”实践性知识生成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127-129,153.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建立‘高校—地方政府—学校’协作的教师教育共同体”(11085401)阶段研究成果]

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篇4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于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正式组建。浙江大学作为最早一批响应该计划的高校,十年来已派遣共83人分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64人)、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进行扶贫支教工作。十年来,一批又一批志愿者在祖国西部广阔的天地中砥砺心志、扎实工作,自觉奉献、增长才干,开拓创新、服务社会。十年支教风雨兼程,浙大参加西部服务的研究生志愿者心手相连,共同搭建了东西部沟通与帮扶的桥梁,凝聚社会爱心,谱写了社会和谐新篇章。

(2007年5月9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胡春华接见浙江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 团长纪玉滨)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卢雍政与浙江大学第十届支教团合影)

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对口支援四川昭觉、贵州湄潭等地的过程中,除了教学工作以外,还积极创新举措,通过搭建东西部之间的沟通渠道,发挥志愿者的桥梁作用、宣传作用和引导作用,依靠外部刺激挖掘内在潜力,有效促进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2007年,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计划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组织奖”称号,其事迹还作为全国唯一一支尚在服务期内的支教团代表入选第四届“奉献者风采——在西部基层工作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事迹报告团”。2008年1月,教育部编发名为《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教育部简报(增刊),对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绩予以高度肯定。2008年11月,浙江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廖胜因在湄潭支教服务的突出业绩被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等单位联合授予“优秀春晖使者”光荣称号。十年来,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支教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人民日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浙江电视台、新华网等各级各类媒体都进行了深入的报道。

(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计划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优秀组织奖”称号)

发挥志愿者的桥梁作用,让孩子走进教室,夯实教育基础

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始终坚持提高受教育率应为夯实教育基础的重中之重,把“让孩子走进教室”作为支教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2006年底,支教团在昭觉精心筹备、成功组织“百人圆梦大行动”接力计划,发挥志愿者的桥梁作用,通过联系浙江各级媒体扩大影响,运用简单有效的“一对一”的资助方式,为支教地163位品学兼优而因家庭经济窘困面临辍学的孩子解决了一至五年不等的学习生活费用,保证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在湄潭,开展“春晖行动——青春建功第二故乡”系列活动,发动社会力量创立“求是春晖助学金”,利用“浙大•安利支教助学金”扶持建设“浙大•安利支教示范校”,设立iLOVE特色辅修班。

(浙江大学第十届支教团援建昭觉当地瓦罗基点校“思源渠”项目以及颁发“求是”奖学金)

发挥志愿者的引导作用,让教师不断提升,深化教育创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牢牢抓住教师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交流和培训,大力支持西部贫困地区一线教师的教学和研究,鼓励教育创新。在湄潭,支教团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培训教师,突破传统支教理念,选派累计28位当地骨干老师赴杭州学习培训,搭建东西部教师交流平台,全力打造具有浙江、贵州、浙大、湄潭特色的“求是强师工程”。而由支教团主办的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各类教师培训班已开办近百场,受益教师达千余人,其中的骨干分子还经支教团的推荐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中国欠发达地区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培训班”等。在昭觉,支教团通过设立“教师奖教金”的方式,奖励为西部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并进一步激励广大一线教师钻研教学方法、追求教育事业、培养西部人才。

(浙江大学第九届支教团团长贵州省春晖使者获得者廖胜在湄潭支教授课中)

发挥志愿者的宣传作用,让学生迈出大山,拓展教育模式

教育的发展在于投入,也在于视野。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总结支教工作经验,认为针对贫困地区的学生,开阔眼界、提高自信比授予知识更为紧要。为此,支教团成员积极拓展教育模式,通过联系东部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组织开展“爱在浙滨•索玛花儿在绽放”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志愿者的宣传作用,不仅让学生迈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同时也引领更多的有识之士走进大山,给学生讲述山外的见闻。活动使得更多的学生表达了“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建设家乡”的强烈愿望。

研究生支教团调查问卷Z[范文] 篇5

大家好,根据伊犁州党委的统一安排,西部计划伊犁州项目办现向所有在伊犁州志愿服务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做出一份调查问卷,请各位尽快填写。填写完毕后交给所在团队队长汇总(电子版即可)后,直接发指伊犁州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员邮箱即可。

州党委联系人:胡树斌 *** 邮箱:hushubin@qq.com

项目办联系人:梁积宝 ***

2014年12月20日

研究生支教团调查问卷

地区伊犁州

性别

执教的学校

巩留县第二中学

1,支教的初衷?

我支教的初衷是为了缓解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给自己创造一次基层锻炼的机会。

2,当地的硬件设施如何,是怎么适应的?

我们支教地是在县二中,教学硬件设施还比较好。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支教团成员来到当地后,积极与老志愿者沟通,并在当地团县委的帮助下克服困难,调整自身很快适应当地生活。

3,在支教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在支教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教学问题,我是通过向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多听课,多看看教学视频解决的。

4,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吗? 学生普遍对学习热情很高。

5,当地学校对你们的政策支持有哪些?

当地学校对你们的政策支持有生活方面:学校每月给予800元生活补贴,并免除餐饮费用,提供住宿。

工作方面:安排我们与富有经验的老教师结对,在其指导下展开教学工作。

6,支教过程中,感到最有成就的事?感到遗憾的事? 收获最大的事?

最有成就的事:成功上好每节课,与学生教师处的很好。另外支教团积极开展各项公益项目,为当地贫困群众募集了1500件过冬衣物。并与吉尔格郎乡牧业小学结对,为该校学生送去图书、文具、玩具、衣物、围巾手套计700余件,价值近万元。

感到遗憾的事:由于身体不适,给自己正常教书带来了影响

收获最大的事:在教学中懂得了承担与责任。

7,认为支教后当地有什么改变?

我认为为了缓解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

研究生支教 篇6

实践活动总结

在校团委的领导下,由校研究生会组织赴临高县南宝镇南宝中学的“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扶贫支教服务团”暑期扶贫支教社会实践活动,经过九天的支教、调研和宣传的实践,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载誉而归。

本次组建的研究生扶贫支教服务团是我校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来的第一支研究生社会实践队伍。除了本校研究生,我们还面向全校招募了艺术、体育、计算机等专业的本科学生,经过仔细的斟酌与挑选,最终确定我们这支实践团23名团员的名单。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准备,在我校团委詹少斌副书记和资旅系辅导员陈俊峰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于8月14日下午3:00,准时从学校乘车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我们实践的目的地——临高县南宝镇南宝中学。

座落在临高县南部的南宝镇南宝中学长期以来就是我校的一个扶贫支助点。南宝中学是南宝镇唯一的一所中学,设有初中三个年级,在校学生300多人。学校的占地面积不大,教学条件艰苦,教室地板坑坑洼洼,尽是灰尘,课桌缺胳膊断腿,窗户全是木板。男生宿舍还是瓦房,鼠洞随处可见,屋内的床铺拥挤不堪,每人所占空间几乎只剩他自己的床位了。不过,令人鼓舞的是新住宿楼正在施工,排球场刚刚建好,由我校资助建设取名“海师井”的地下自来水系统已经使用,下一步的改进规划也正在进行之中。

我们于当天下午到达之后,受到了学校的热烈欢迎和热心帮助。当得知被安置在学校的学生宿舍住宿后,我们就立马行动起来。大家把宿舍里的垃圾清除出去,将窗户玻璃洗刷一遍,从男生宿舍里拆下床具搬过来再组装,把草席、蚊帐、被单等生活用品等整理好,忙到夜幕降临才安顿好。我们的伙食则是在学校的一位老师家里解决的。我们自己买来柴米油盐和鲜菜,借用老师的伙房,大家各显所能,协助合作,终于将晚饭做好。大家聚集一堂,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我们以后的伙食就此得以解决。为了能购买到新鲜的菜,后勤组的同学每天早上5点多去市场等候。热心的当地父老乡亲们还经常给我们优惠、主动帮我们将菜送来学校。而本来就萧条的小小街市上的一个小店的阿姨,硬是不收我们配的几把钥匙的费用,以表示她对我们服务团到来的感谢之意。这些话题一直是我们饭桌上的美谈,我们也常常为当地老百姓的热情、纯朴和善良而感动。同学们在下课之后,就来到食堂,帮着洗菜、生火、炒菜、端菜,每每都将小小的伙房堵得慌,于是乎,幽默的对话、欢快的说笑、热情的交流就此展开,热闹的气氛一下子笼罩了整个校园。在这个偏僻的学校里,处处都洋溢青春的朝气、闪耀着一颗颗火红的心的熠熠光彩。

我们服务团这次下乡的主要任务是支教、调研和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根据需要,全团分成三个大组,分别为教学组、调研组、后勤保卫组。调研组的四个同学,一直奔波于南宝各地与临高县城,着眼于“科技与农业发展”展开调研,收集到了许多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的论文写作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后勤保卫组的同学主要负责我们的伙食与安全,以及开展“拒绝艾滋病和毒品”宣传、公共卫生安全宣传、爱国主义电影宣传教育的活动。他们常常是晚睡早起,到外面去买东西时,被火辣的太阳晒、被雨淋,在厨房里做菜时被火烤、被烟熏,还要走村串巷进行宣传,非常辛劳。但是他们整天笑脸相迎,乐此不疲。教学是我们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情况,教学组分成了八个兴趣小组,即作文、英语、数学、电脑、美术、音乐、舞蹈和体育,每一个兴趣小组由两位相关专业同学负责教学,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兴趣班学生的招生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第一天报名的人数就有230多人,第三天达到270多人,以后的几天里都保持在这个人数。其中,大部分为南宝中学初

一、初二的学生,还有部分初三的毕业生和临近的小学生。

自从我们到来之后,整个学校就活跃起来了。教室里,英语班时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音乐班每天都飞扬着欢快的歌声,舞蹈班里有伸展着优美的舞姿,美术班的同学刚开始时依葫芦画瓢,三天以后就能独立创作作品了。操场上,体育班那群挥动着拳棒的小武士们,“豁”声不断,骄傲无比。上课时,学生们专心致志,在老师的鼓励下,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而融洽。课外,在校园的草地上,学生们围着老师团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谈学习,谈理想人生,简直无话不说,总是迟迟不归,总有说不完的话。对他们来说,我们就是知识,就是希望,就是理想。他们当中,很多人家境都不宽裕,父母亲的辛劳,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地很多初中毕业以后就不再读书的人的现实困窘,也刺激着他们对学习的热忱,他们一心想着好好学习来改变这一切。他们希望有那么一天,也像我们一样上大学,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而我们的老师们,更是表现出了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他们常常晚上备课、修改作业和探讨教学方法到深夜。白天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两位老师常常都会到场。嗓子哑了,他们就轮流上台讲课;累了,就喝热水,继续努力。就是在这种真诚的交流中,师生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这是我们之间最纯洁、最宝贵的情谊。故而,他们经常偷偷地塞给我们一些信件或礼物。其中,一位学生在他给我们的信中说:“ 老师,这几天是我长这么大最开心的一段日子了,非常谢谢您们!”每晚在学校的排球场播放电影的时候,他们就来找他们的老师,有些送来当地的水果,有些买来小首饰等礼物,有些就专门来教他们的老师讲当地的方言,实在是热情得很,直到深夜都不愿离去。

在要离去的当天上午,我们安排了一场汇报演出。其中,有美术班的美术展,音乐班的歌唱表演,作文班的学生诗歌、作文朗诵,有舞蹈跟音乐班的音乐伴舞等。他们顶着烈日,一丝不苟地展示着他们的风采。他们的表演虽然看似稚嫩,可他们在场上的认真与执着的态度,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汇演结束后,我们依依惜别,而他们首先是哽咽着,抓住我们不让走,之后,就是嚎嚎大哭,当我们上了车后,他们还紧紧跟随着我们的车子,直到车子开出好远好远。

这次活动使我们每个队员深受教育。我们从学生们身上看到了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也必将激励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勤奋。在实践中,我们得到锻炼,也看到了希望,更坚定了我们从事教育事业服务社会的人生信念。虽然我们所作的很有限,但是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给他们打开一扇看外面世界的窗口,给他们带去希望、带去理想,让他们满怀信心向未来飞翔。

研究生支教 篇7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对策

一、英语专业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现状

本文通过对2013级英语专业学生总共400人进行顶岗支教问卷调查情况获取的资料, 得出当前的支教情况如下。

1.深刻认识顶岗支教的意义经过顶岗支教后, 师范英语专业学生对该活动有深刻的认识与感想。在调查的实习学生党中有206名认为顶岗支教的活动能够促进个人综合素质提高, 有104名实习生认为顶岗支教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 有235名实习生认为顶岗支教可以提高自我的教学技巧。每个人对顶岗支教的认识都不同, 但是可以看出顶岗支教对于任何一个实习生来说都是有积极正面的效果。

2.指导教师方面有73名实习生认为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会经常指导实习生上课, 有165名实习生认为指导教师教学水平偏低, 有201名实习生认为指导教师只会听自己的课, 有300名学生认为高师院校应当多派一些有指导能力的教师辅导实习生。

3.高师院校课程设置方面有385名学生认为学校中应该多增加一些师范类型课程, 有400名学生认为在教学技能培养训练上高师院校应当多加注重。

4.实习学校办学条件方面有103名学生认为实习学生的办学条件好, 是一个环境优良的地方。有291名学生认为办学条件差, 很多地方都没有跟上时代的办学水平。

二、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实习生的指导, 教学实践效果不明显。高等师范学院的教师应当注重对实习生的指导, 要进行定点巡查, 对实习生的实践情况多加关注。实习生在进行实习时, 也应当遵守学校的管理准则, 听从教师的指导安排。带队的教师其实管理指导相对不便, 校园的点都较为分散, 要想全面管理还需要多花一些心思与精力。当前还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如果带队的教师知识指导能力不足, 只是存在与表面功夫指导的话, 那根本无法带领实习生。

2.顶岗与实习要相互并重。所谓顶岗实习支教, 就是师范生通过顶岗来实现自己的支教。在现实当中, 大多数人都比较注重顶岗, 忽略了实习的重要性。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想达到顶岗支教的最终目的, 就更应该想考虑清楚自己的意图, 自己顶岗支教的意义何在。

三、解决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支教问题的对策

1.强化对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的指导和管理。加强英语专业师范生的顶岗支教管理与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方面就是加强院校的指导管理。师范院校应当派遣教学水平高、指导水平高的教师进行实习指导, 制定规范的教学工作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就是实习学校的指导与管理。因为师范生是属于全职性的实习, 学校应当把他们当成与全职教师一样的对待, 同时还要安排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对实习生进行有效指导。最后就是顶岗支教的实习生应当进行自我约束, 在实习过程中对问多学, 自己多花点时间去研究学习。

2.轮流授课。轮流授课的方式就是为了让实习生能够得到更好锻炼的同时, 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备课。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 备课是非常重要的, 每一节课的知识都是新知识, 没有准备充足很难发挥课程效果。指导教师与实习生轮流授课, 不仅可以让实习生学习到指导教师的教学技巧, 也能够让指导教师从实习生的授课中去发现问题, 进行正确指导。

3.加强教学技能的训练。当前, 高师院校的课程一般都是教育学、心理学与学科教学, 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师范教学技巧的培养, 导致师范教学能力一直停止不前。所以, 高师院校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加强师范性教学技巧的训练。

第一, 要调整课程的结构, 增加教学实践课程。传统的师范性教学方式, 都是单一的, 师范性课程特别少, 内容还非常死板, 与发达国家相比, 相差极远。英语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 这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 特别是对教学方式要求极高。英语专业的实习生就算自身英语水平极高, 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也只能做到纸上谈兵。

第二是加强文理课程的渗入。现今的高师院校学生教育课程中普通课程的比例较高, 学生的课程较为单一, 不利于综合能力发展。所以, 师范生的教学中, 要多融入文理知识,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四、总结

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 教学方式如果仅限于传统的模式那一定是止步不前的。英语专业师范生的顶岗支教是中国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制度的成功探索,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未如此顺利, 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 为了提高英语专业实习生顶岗教学能力, 就应当先让高师院校注重顶岗实习支教的工作, 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 提高指导教师的水平, 创建示范基地, 进行创新能力的指导培养, 保证实习生的顶岗支教工作能够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陈芳.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生班级管理能力的历练[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 2013 (5) .

研究生支教 篇8

【关键词】远程微格技术 本地化支教模式 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 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49-04

近年来,区域内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已经成为政府与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解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大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师教育能力支援基础薄弱地区教育发展成为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贺州学院远程微格实验中心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技术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功能目标。目前,贺州学院远程数字微格实验中心在广西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第三期的建设。自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以来,该实验中心进行了系列教育教学实验和远程支教实践,在实验及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构想。本文拟从应用远程微格系统实施支教工作的应用模式方面进行梳理与展望,期望对相关研究与实践有所帮助。

一、远程微格实验中心概况

贺州学院远程微格实验中心将有线互联、无线互联、移动通信等现代网络技术引入到传统微格实验室中,集现代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微格教学技术于一身。其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如下:

(一)基本结构

远程微格实验中心由主控室(对应传统微格的观察室)多个多媒体微格室(对应传统微格的微格室)构成。为实现各设计功能,采用了如图1的拓扑结构。

(二)主要功能

1.主控室主要功能:(1)对系统内全部微格室进行实时观察控制,具有一定扩展能力,支持更多微格室教室接入;(2)调播任意微格室上课场景至主控室(观察室);(3)将任意微格室上课场景广播到其他微格室;(4)根据需要可以将任意微格室上课实况或视频实时网上发布,授权用户可以在授权范围内远程观察、观摩;(5)实现与控制各个微格室之间音视频同步互动交流;(6)远程控制各微格室中摄像机、云台、前端音频设备等;(7)对录制文件进行上传分类和管理;(8)对录制文件进行后期编辑;(9)根据实际网络带宽对录制文件的格式及码流等进行调整;(10)微格视频资源管理,视频录制管理、视频自动归类、与微格室录播系统的视频自动同步;(11)内置评价系统,支持自定义评价标准、可实现现场评价及事后评价;(12)采用B/S模式操控平台,支持基于IE浏览器的远程系统管理。

2.多媒体微格室主要功能:(1)基于网络的资源信息浏览、上传、下载;(2)教学实况记录;(3)各个多媒体微格室间的音视频同步互动交流与观摩;(4)教学过程课件自动生成。

二、远程微格本地化支教常见应用模式

研究表明,无论教育技术怎样发展,无论教学模式如何丰富,最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模式依然是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也是公认的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学模式。因此,应用了何种先进技术的教学模式,都只是在强化或优化了教学活动的某一方面功能的同时以弱化或牺牲其他功能为代价,如传统远程教学突破了空间界限却不得不以削减教学信息量为代价,而被削减的师生互动、授课教师的肢体语言等所谓次要信息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再如,慕课可以扩大受教育群体的规模,但这种规模扩大、效率提高是以牺牲对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支持为基础的,因此目前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对“面对面”的传统教学模式某一方面的改良,其成功的关键是在尽可能增强传统“面对面”的所某一方面功率同时尽可能减少对其他功效的损害。基于这种对技术支持教学的理解,利用远程微格技术构建本地化支教环境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应用模式。

(一)“1+1”本地化支教模式

远程微格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空间限制,将传统微格系统中的相邻教室拓展到异地教室。利用远程微格系统可以为天各一方的师生营造出天涯若彼邻的教与学的效果。在继承了远程教学突破空间限制的功能的同时兼顾了传统本地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及教学信息丰富的特征。

如图2所示,这种支教模式下,将远程微格实验中心所属的一个多媒体微格室设为支教教室,负责支教的教师在支教教室授课,将实验中心所属的需要接受支教的多媒体微格教室设置为接受支教教室,接受支教的教师及学生在接受支教教室听课。

在远程微格系统的支持下,支教教室的授课音频及视频信息被同步传送到受支教微格多媒体教室,并通过受支教教室的音视频多媒体设备还原播放,支教教室的授课场景被远程映射到受支教微格教室并与受支教微格教室的本地场景叠加后构成包含受支教教室本地实际场景与远程支教教室授课场景的受支教教室复合场景;与此过程相同,受支教微格教室的听课音视频场景同样通过远程微格系统同步映射到支教微格教室,并通过支教教室的音视频多媒体设备还原播放。这样在支教教室的复合场景中包含有本地场景和受支教微格教室场景,在受支教微格教室中也同样包含有支教教室场景和本地场景。呈现在两地两个教室师生面前的场景几乎是同样的,通过网络这个桥梁,相距遥远的两个教室被合二为一,天各一方的师生如身处同一教室。支教教室的支教教师可以利用远程微格系统实时观察受支教教室的听课情况并可以随时根据受支教教室的听课现场情况进行远程提问、答疑、点评等教学活动。支教教室中的学生与受支教教室中的学生可以进行基于网络的音视频互动交流,可以完成相互问答、讨论等活动。异地的师生可以借助远程微格系统轻松便捷的“面对面”地完成“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等基本授课活动,天各一方的学生可以借助远程微格系统完成“面对面”的问答讨论、合作、协作学习活动。从理论及实践来看,在诸多以技术为支持的支教模式中“1+1”本地化远程支教模式是对“面对面”传统教学活动各种功能兼顾性最好的一种支教模式。

(二)“1+1+N”扩展支教模式

如图3所示,这种支教模式下,将远程微格实验中心所属的一个多媒体微格室设为支教教室,负责支教的教师在支教教室授课,将实验中心所属的需要接受支教的多媒体微格教室设置为接受支教教室,接受支教的教师及学生在接受支教教室听课,管理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利用远程微格实验中心的主控室将中心所属的部分多媒体微格室设置为观摩教室,将支教教室的授课实况广播到观摩微格室。与此同时,还可以将支教教室的授课实况或录制的授课视频上传至实验中心的数字资源系统。所有的授权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利用PC或其他支持上网的终端同步或异步观摩支教教室的授课场景。

在这种模式下,支教微格室与受支教微格室的复合场景与“1+1”本地化模式完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在各观摩室(包括多媒体微格室及普通网络多媒体教室)及其他网络访问终端可以观看到支教微格室的复合场景。这种模式是在“1+1”本地化支教模式的基础上拓展形成的一种支教模式,这种模式中除了具备“1+1”本地化模式的全部功能与特征外,其受益面较广、效率较高。这种模式下的支教活动不再局限于远程微格实验中心所属的多媒体微格教室。在这种支教模式下,只要持有具备上网功能的访问终端,且获得了访问授权,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访问远程微格中心数字资源系统而成为支教活动的参与者。他们所使用的设备也不局限于多媒体微格系统,只要是能够上网的、可以播放多媒体音视频媒体的设备都可以用来参与支教活动,支教活动可以在微格教室—微格教室、微格教室—网络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移动终端之间展开,支教范围更广,受益人群更多,支教效果较好。

其不足之处是,支教的主讲教师只于被选定为受支教微格教室中的师生之间有较为丰富的互动交流,主讲教室与其他观摩教师及学生之间、观摩教师与观摩教师之间、各地听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几乎无法实现,各观摩点与主讲教室之间的信息流是单向的,如图3所示,信息流只有在支教微格室与受支教微格室之间是双向的,而其他微格教室、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终端与支教微格室之间只有单向的信息流。除设定支教微格室与受支教微格室外,其他访问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信息而不能主动参与到授课活动中,观摩者与授课者、观摩者与观摩者之间几乎无实时交互行为发生。

(三)“1+T+N”观摩支教模式

如图4所示,使用这种支教模式时,将远程微格实验中心所属的一个多媒体微格室设为主讲支教教室,主讲教师在主讲教室授课,实验中心所属的其他多媒体微格室设置为观摩教室,接受支教或参与学习的教师在观摩教室观摩听课,同时将主讲教室的授课实况同步上传至中心的数字资源系统。授权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室系统、PC或其他网络终端同步参与观摩学习。在这种模式中除了授课端、观摩端外增加了点评端。点评专家可以在主控室内同步观察主讲教室的授课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主讲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实时点评。点评专家的点评信息以音视频及文本信息的方式实时推送到观摩教室及其他观摩终端,但这些信息不会被传送到主讲教室,这样主讲教师和主讲教室中听课的学生可以在无外来干扰的自然状态下开展授课与学习活动。这种自然常规状态的教学活动对观摩者的教学技能提升的帮助较传统的刻意打造的“集中观摩课”更有价值。另外,这种观摩学习模式也给参与观摩的教师带来极大的方便,省去了为听一节好课而跋山涉水的旅途劳顿及由此所产生的不菲开支。他们可以在本地的远程微格教室,可以在本地的网络多媒体教室,也可以在办公室、家中、路上……任何可以访问该远程微格实验中心的地方参与观摩活动。他们就如同观看一场足球比赛的现场直播,专家的点评可以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发现主讲教师的授课优点与不足。同时在这种模式下,远程微格实验中心的系统服务器开辟有一个供参与者自由发言讨论的讨论专区,在这个专区里,所有参与观摩活动的人员包括主讲教师、观摩教师、点评专家等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疑惑、发表自己的看法、解答他人的提问等。在这个专区里,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发表意见的权利与机会是均等的,大家可以进行更开放的、自由的、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

这种建立在自然真实授课基础的网络远程观摩、“点评+讨论”的观摩教研方式,具有成本低、易组织、回归自然、贴近常态、平等、开放的特征。观摩过程中有讲、有观、有问、有答、有评、有思,观摩教师更容易深度参与。是最接近常规状态教学的一种观摩学习方式,有助于观摩者教学能力的迅速提升。

(四)“1+N”教练支教模式

“1+N”教练支教模式实质上是传统本地化微格教学在空间上的拓展,主要用于对受支教地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与训练。这种支教模式的主要操作方式是,指导教师在主控室(观察室)内,通过网络同时远程对1-3个支教点的教师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与指导。实际应用中,经常是指导教师先进行某一教学环节或某一教学技能的示范,受培训教师观摩后在受支教教室进行模拟演练。指导教师通过监控电视墙和音频系统同时对多个受支教微格室演练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示范,还可以远程进行演练场景的录制、切片回放,切片诊断、分析等。利用网络远程实现以往只有在本地微格教学中才能进行的“示范+观摩+演练+诊断”的教师培训模式。

这种支教模式可以在微格教室—微格教室及微格教室—双向网络多媒体教室(在常规网络多媒体教室基础上加装音视频采集设备)之间展开。支教教师可以采取一对多的方式对多个支教点实施支教活动,支教受益面小于“1+T+N”观摩支教模式但支教者与被支教者之间可以进行便捷、丰富、高效的交互活动,交互性更强,师生分离的空间界限被淡化,教学形式接近基于本地化训练的“教练—学员”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支教模式在教学技能提升训练方面效果明显。

(五)“X+X”合作课堂支教模式

这是一种基于“空中课堂”的网络支教模式,在这种支教模式下,参与支教活动的微格教室的所充当的角色是不固定的。支教活动的组织者在主控室(观察室),根据实际需要或某微格教室的请求对其角色进行设置或变更,每个微格教室都可以成为支教教室也可以成为被支教教室。

在现实教学中,各学校的师资情况会有所不同,同一学校的不同学科间的师资力量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城里学校或重点学校的师资力量总体上会强一些,但不排除在农村学校或条件较差的学校中某一学科的教师或某一位教师的某一专项的授课能力突出的现象。如甲微格教室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师是一位专业知识扎实、授课经验丰富的名师,授课效果突出;而乙微格教室所在学校物理课的任课教师在教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教学效果好,在同行和学生中享有较好的口碑……其他微格教室所在的学校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某个学校某一门或几门课授课能力强、教学效果突出,而其他学科相对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支教活动的组织者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某一微格教室的精彩授课实况投放到其他微格教室,这样就可以实现每一个微格教室所在学校的学生都可以接受到本区域内本学科最优秀的教师的授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同一门课或同一节课的不同环节由不同微格教室的教师来主讲。这种合作课堂的支教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强项,采取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策略,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

三、结论与展望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在现代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与手段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教师资源配置从“实地挂职支教”到“异地网络支教”;在职教师培养从“集中观摩课教研活动”到“异地网络教研互动”;网络教学从“基于资源的网络教学”到网络“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教学”。应用远程微格技术构建本地化支教环境是为适应现代教育手段变革而进行的一种尝试。贺州学院远程微格实验中心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弱化空间因素对教与学的影响,最大化地追求身临其境的本地化效果作为支教模式选择的最重要出发点与目标。利用远程微格技术构建本地化支教环境的各种模式,各有长短,应用中要根据实际目标与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模式。实践证明,远程微格技术在构建本地化支教环境方面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在解决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特别是解决类似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这类区域内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且教育欠发达地区多是位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的山区的状况下,其优势更为明显。目前贺州学院在利用远程微格技术构建本地化支教环境方面的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有相当多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需要借鉴其他类似研究的经验不断完善与提高,比如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熊才平教授所主持建设的“异地同步互动网络教学专用教室”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此外,远程微格教室建设成本较高,目前普及率较低,许多偏远山区学校暂时还没有能力配备远程微格教室,这是目前影响利用远程微格技术实施大规模、大范围远程支教的瓶颈。但2010年起国家“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以来,绝大多数学校都建成了功能完善的网络多媒体教室。因此,如何拓展远程微格教室与网络多媒体教室之间的互联应用,在远程微格教室与网络多媒体教室之间开展深层次的远程支教活动也是下一步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熊才平,等.“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平台设计——“4+2”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异地教学平台[J].现代教育技术,2010(12)

[2]熊才平,等.“4+2”免费师范生异地教学新途径——“多终端同步视频互动”网络教学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4)

[3]熊才平,等.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J].教育研究,2012(6)

【基金项目】2013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251);2013年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3EA49026);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3209)

上一篇:关于职场里的励志故事下一篇:国企利润分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