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的反义词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护的反义词(推荐14篇)

保护的反义词 篇1

词语解释:爱护使免受可能遇到的伤害、破坏或有害的影响。

反义词:损害、伤害、破坏、损坏

用保护造句

1、夏天出门注意使用防晒产品,从而保护肌肤不受阳光的伤害

2、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们。

3、保护地球,就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4、球环境需要人类共同来保护

5、地球环境需要人类共同来保护

6、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眼睛。

7、不注重环境空气的保护,最终祸害到人类自己。

8、保护环境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9、我要保护我的亲人好友和爱的人。

10、曾经被人类破坏的森林已被保护起来。

保护的反义词 篇2

一、反义词的定义及分类

传统语义学认为, 反义词是词义相反的词, 而现代语义学强调, 词与词之间存在着相反或对立的语义关系是反义关系。词义相反或对立的词叫做反义词。对于反义词的分类, 语言学界并不统一, 但最为广泛接受的、概括性最强的是将其分为互补反义词、级差反义词和逆向反义词。

1. 互补反义词。

互补反义又称二元反义, 是一种狭义的反义关系。这种反义关系由两个相对的元素组成, 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的中间值, 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互补反义词表现的是一种矛盾对立的关系。一个词被否定, 就意味着另一个词被肯定, 反之亦然。

2. 级差反义词。

级差反义词是一种语义相反但语势可变的反义词。两个词处于轴线的两极, 两极之间存在着某种中间状态, 也就是说它们有程度之分, 两级之间呈一种逐渐递增或递减的关系。这类反义词的词对在语义上互不相容, 但并不相互矛盾和相互排斥。

3. 逆向反义词。

逆向反义词在词义上是反向对立的关系, 即一个词描述两种事物间的某种关系, 而另一个词从相反方向描述这两种事物间的同样的关系。这些反向对立关系主要表现在行为进程上、社会关系上和方位上。

二、标记概念

标记性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由布拉格学派的Jakobson和Trubetzkoy首创于20世纪30年代。标记性起源于音素分析中, 现在已被广泛运用到语言分析的各个层面。广义地讲, 语言标记性是指语言范畴相关关系对立项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对立中的一个成分因具有某种特性而被赋予正值, 而另一个没有这种特性的成分则被赋予负值或中和值。这种对立的被赋予正值的成分称为标记项, 被赋予负值或中和值的成分则称为无标记项。有标记项具有非普遍的、有倾向的特性, 传达一种明确的、限定的概念, 无标记项具有普遍的、中立的特性, 对概念传达不置可否。即有标记项肯定传达某个信息, 无标记项却未必传达某个信息:可以认为传达, 也可以认为不传达, 或与此无关。

三、反义词标记性分析

1. 互补反义词的标记性

互补反义词以动词和形容词居多, 但是这两类反义词一般都没有标记性的区分。具有标记性区分的互补反义词主要是那些指称高级动物的名词反义词。由于它们区分性别, 因此指称它们的互补反义词多以性别为意义相反的基础。在这类反义词中, 无标记项的一方通常是多义词, 具有泛指和特指两个意义;而有标记项只有特指一个意义。以dog和bitch为例, dog既可以泛指“狗”又可以特指“雄狗”, bitch只能特指“雌狗”。因此, dog是无标记项, 而bitch是有标记项。换句话说, 无标记项的词义比有标记项宽泛, 前者既可不区分性别地泛指所有成员, 又可指称相关实体中某一性别的成员, 而后者只能指称该实体中另一性别的成员。

在一般语境中, 这类反义词中的无标记项多取其“泛指”的意义, 事实上, 这种意义也是它们最主要的词义。请看下面这句话:He loves dogs.这句话只是告诉我们“他喜欢狗”, 至于是雄狗还是雌狗, 我们并不知道。这里的“dog”取其泛指意义, 是一个统称雄狗、雌狗的上义词。但是, 在无标记项与有标记项相对使用的语境中, 无标记项往往取其“特指”的意义。如下句:It is a dog, not a bitch.在这句话中, 无标记项dog和有标记项bitch对比使用, 由于这种对比是在同一层面的同质事物间进行的, 所以这里的“dog”的含义是特指雄狗, 这实际上也是取了“狗”的一个下义词意义。

在这些以性别为意义相反基础的互补反义词中, 无标记项的确定不是非常规则, 有时是以雄性一方为无标记项, 如dog和bitch中的dog, man和woman中的man等;有时又以雌性一方为无标记项, 如cock和hen中的hen, bul和cow中的cow等。根据词源学,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先出现并使用的, 也就是受到重视的应该是无标记项, 相应的有标记项是为了表达精确而后来创造并使用的。于是, 我们可以对无标记项的不规则分配现象这样解释:以凶猛见长的动物、野兽等, 其雄性一方往往占主导地位, 因此无标记项落在雄性上;由于多种原因, 女性多受到性别歧视, 而男性则被视为人类世界的主导者, 因此无标记项也是男性一方;而对于家禽家畜, 主要饲养的还是雌性动物, 雄性的饲养数量远远小于雌性的数量, 因此无标记项实现在雌性一方。

在互补反义词中, 不同的无标记项的标记程度是不同的, 有些无标记程度高, 有些则低。我们可以用“The+无标记词+is a (an) +有标记词”的句型来区分无标记程度的高低。

2. 级差反义词的标记性

级差反义词大部分是形容词, 只有少数是动词, 它的标记现象具有普遍性。在级差反义词中, 无标记项通常表现为正面的、积极意义的、量多的高值, 而有标记项则常常为表现消极意义的、量少的低值。比如high和low中的high, wide和narrow中的wide, good和bad中的good, 均为无标记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 从认知角度来说, 有特点的、数量多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信息处理中更容易被识别和贮存。表现在语言上, 就是那些价值高的词成为无标记项, 而价值低的词则成为有标记项。其次, 在人类社会, 普遍存在以肯定现象为取向的价值观念和心理习惯。心理语言学的实验证明, 儿童对肯定评价的掌握通常较早, 使用也更频繁 (至少是在10岁以前) 。令人愉快的词语更容易记住, 能刺激更多的联想。正是以肯定现象为取向的价值观念和心理习惯使得表示积极意义的词语为无标记项, 而表示消极意义的词语为有标记项。最后, 从语用的角度考虑, 在交谈中, 为了给对方留面子, 谈话者会较多地使用表示肯定评价的词语, 而较少使用表示否定评价的词语。即便是在指出对方缺点, 或对缺点进行批评时, 通常也不太会直接使用贬义词, 而是用not加褒义词来代替, 或者干脆使用委婉语。正是这种交谈心理和语用策略使得人们使用积极词语的频率大大超过了使用消极词语的频率, 久而久之, 反映在语言上, 积极词语就成了无标记项。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会长束定芳认为, 在级差反义词中, “通常只有无标记的形容词可以用来对所描述的性质的程度进行提问”。如下面两句话:A.How far is it from Beijing to Luoyang?B.How near is it from Beijing to Luoyang?在far和near这对级差反义词中, far是无标记项, 因此句A用How far进行提问合情合理, 其实这是形成了中和性语境, 把far原来的意义给中和掉了。说话者这样提问不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 只是单纯的询问距离;而句B用有标记项进行提问, 效果就大不相同了。由于有标记项的词义比较绝对, 相对于无标记项来说比较有“力度”, 因此它们的意义中和不了。句B实际上在询问距离的同时, 暗含了说话者的感情色彩, 即从北京到洛阳是非常近的。

3. 逆向反义词的标记性

对于逆向反义词标记性进行讨论的文献并不多。在研究逆向反义词标记现象时笔者发现, 当逆向反义词成对出现时, 人们往往倾向于把反义词对中的某一方置于前, 另一方置于后。而且这种倾向具有普遍性和持久性, 是被持同种语言的多数人所接受并运用的。比如, 我们常说“come and go”“above and below”, 却很少有人反过来说。英国语言学家利奇用支配性的概念解释了这种现象。他认为, 逆向反义词的标记性实际上表现为一种支配性。按照这种说法, 上例中的come和above分别在它们各自的反义词对中具有支配地位, 因而可把它们视为无标记项。

参考文献

[1] (英国) 杰弗里.利奇著, 李瑞华等译.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

谁是“老”的反义词 篇3

小灰兔随口答道:“‘新 ’呗。”小花鹿笑着说:“你错了,应该是‘幼’。” 小灰兔急了:“我没错,我们老师刚讲过!”两人争执不下,便一起去找山羊老师,请他判个对错。山羊老师捋了捋下巴上的一撮胡须说:“不要争了,你俩谁都没有错。”被山羊老师这么一说,两人更加迷糊起来。

正说着,公路上驶来两辆货车。只见一辆货车锈迹斑斑,发出“突突突”的噪声,另一辆货车开起来声音很小,烟雾也很少,一看便知道是辆新车。山羊老师指着货车说:“你们看,这辆货车已经是老掉牙的了,那一辆呢——”“是新的!”小灰兔和小花鹿齐声回答。

山羊老师领着他们继续向前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只见一位阿姨左手扶着老人,右手搀着一个小孩,山羊老师便问道:“你们说,他们三人这情景,用哪个词形容最恰当?”

小花鹿抢着说:“扶老携幼!”

“我明白了, 在这里‘老’的反义词又变成‘幼’了。”小灰兔高兴地叫了起来。

山羊老师告诉他们:“有些词的反义词不止一个。做反义词练习时,应当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然后再确定它的反义词。这样答案才会准确。”

说完,山羊老师又出了三道题,让他俩练一练:

1.爷爷是种地的老手。

2.在车上,我给老奶奶让座。

3.爸爸把鸡烧老了。

以上三个句子中“老”的反义词分别是

( )( )( )。

慰藉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篇4

安慰:①心情安适:有女儿在身边,她能得到一点~。 ②安慰

抚慰:安慰:百般~ㄧ~灾民。抚慰

快慰:痛快而心里感到安慰;欣慰:得知近况,不胜~。快慰

欣慰:1.喜悦而宽慰。欣慰

慰问:1.安慰问候。慰问

安抚:安顿抚慰:~伤员 ㄧ~人心。安抚

宽慰:宽解安慰:她用温和的话语~着妈妈。宽慰

慰藉的造句

1、这消息给了他们很大的慰藉。

2、她母亲的话使这个哭哭啼啼的女孩得到慰藉。

3、然而也有一些慰藉。

4、反过来,意识到我们的境遇只不过是千千万之一,就足以感到慰藉。

5、但如果懊悔使他们得到安慰,那就让他们获得慰藉吧。

6、在你一切猛烈的试炼中,祂的同在是你的慰藉和平安。

7、他唯一的女儿一直住在离他很远的另一个地方,因而他只能从家族的远亲以及教会同伴那里寻求慰藉。

8、不过,还是有些小小的慰藉。

9、通过他们的痛苦,麦凯恩的人物设法找到慰藉,甚至一种救赎。

10、逢到和旧友谈话,就不知不觉地把话题转到事上去,这是我的习惯,我这上面无意识地会感到一种温暖的慰藉。

11、因为阅读障碍和学习困难的缘故,在学校里他努力制作这种微小艺术品以寻求慰藉,这些艺术品小到几乎无法用肉眼看到。

12、我从文字中找寻慰藉。

13、这民族完全投身于现在,不与神话同生,不与慰藉同活。

14、“没有子女可以慰藉他们孤老的心,”屠夫在一边附和着。

15、将来我们回顾这件事的时候,会发现它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资源管理的重要一课,那对福岛来说将是很大的慰藉。

16、有负罪感的人为什么不尽早地让自己获得这种难言的慰藉呢?

17、一开始,研究人员并不清楚人们是否由于缺少和亲人朋友的亲密而从宠物身上寻求慰藉。

18、我开始觉得自己落后了,但是当我得知那些新爸爸妈妈们好像生活在地狱中,不停抱怨孩子呕吐,到处拉屎时,我才感到些许慰藉。

19、虽然站在一边,拉胡尔仍能感到他们身体的动作,他孩子身体的温度,她的手的慰藉的抚摩。

20、不过该银行感到一些慰藉:因为泰国对邻国和更远的国家的销售额持续增长。

词语解析

1、《后汉书·隗嚣传》:“ 光武 素闻其风声,报以殊礼,言称字,用敌国之仪,所以慰藉之良厚。”

2、宋范成大《次韵耿时举苦热》:“荷风拂簟昭苏我,竹月筛窗慰藉君。” [2]

3、清 顾贞观 《贺新郎·寄吴汉槎宁古塔》词:“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4、王统照 《沉船》:“现在无论谁,只有直接的苦恼,更没有慰藉苦恼的有趣味的东西了。”

勤勉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篇5

发愤:决心努力:~忘食ㄧ~图强。也作发奋。发愤

用功:1.犹言下功夫。 2.犹言施展本领。 3.努用功

努力:1.勉力;尽力。努力

奋勉:振作努力。奋勉

刻苦:①肯下苦功夫;很能吃苦:~钻研ㄧ学习~。 ②俭刻苦

勤奋:努力不懈:工作勤奋。勤奋

勤劳:1.忧劳;辛劳。 2.引申为努力劳动,不怕辛苦勤劳

勤恳:勤勉踏实:工作十分勤恳。勤恳

辛勤:1.辛苦勤劳。 2.艰难。 3.殷勤。指情意辛勤

勤苦:1.勤劳刻苦。勤苦

勤勉的反义词

怠惰:懈怠懒惰:兢兢业业,不敢稍有怠惰。怠惰

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这人太~了,在家里什么事懒惰

懒散:形容人精神松懈,行动散漫;不振作:他平时~惯了,懒散

懈怠:1.松懈懒散。 2.怠慢不敬。懈怠

慵懒:1.懒惰;懒散。慵懒

勤勉的造句

1、她的勤勉和她的成功一定有某些关系。

2、他们俩都是勤勉的学生,记录下了各种笔记。

3、为了控制生育使用基础体温法,需要足够的动力和勤勉。

4、最初亲王因身为德国人而在某些圈子里不受欢迎,但他的正直、勤勉和对家庭的热爱逐渐博得了大家的敬重。

5、许多坏的设计是勤勉的,但是被误导了.

6、她又是一位节俭勤勉的妇女。

7、事实上,他是一个异常勤勉的自由思想者,从那个时代的众多教条中释放自己,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在错综复杂的幻象中寻出一条清晰的道路。

8、为了工作而工作,喜欢毫无结果的努力,想象一下,你可以通过勤勉的工作实现你自己——所有这些都是令人作呕,无法理解的事情。

9、我知道,他们反过来也被调查的规模、技术、勤勉和专业精神所打动。这些才换来了今天的判决。

10、的确,在某些领域,溃疡病是勤勉工作的行政人员的标记,也许并不像心脏病那样被认为是敬业的确证,只是致命率要低得多。

11、但扰乱勤勉而精力充沛的福尼尔并他使他惊奇的,与其说是这里没有犯罪,倒不如说是这里缺乏雄心壮志和勤奋工作。

12、他那诚实的、温和的、懂事的天性很快地摆脱了自小沾染的愚昧与堕落的困境;凯瑟琳的真挚的称赞对于他的勤勉成为一种鼓舞。

13、很长时间以来,卑微但是勤勉的蚂蚁一直都被看过是勤劳节俭等经济美德的比喻。

14、勤勉是幸运的右手,世俭是幸运的左手。

15、勤勉的读者应该仔细研究这个脚本,以了解幕后的细节。

16、它体现了一系列的效力——“求知、学识、勤勉、节俭以及为未来繁荣放弃眼前的安逸”——正是这些,他说,支撑起亚洲经济的繁荣。

17、你说两个人都同样有才能和勤勉。

18、一个人是肯定没办法把农场和生意管理的井井有条的,因此,未来另一半的技巧、资源、持家和勤勉也会看的跟性格和魅力一样重。

19、陈先生靠着顽强的决心和勤勉、诚实、公平、尊重他人的名誉积累起了财富。

保护的反义词 篇6

一、《内经》平行语料库

平行语料库 (parallel corpus) 是为搜集某种语言的原语文本及目的语文本而创建的语料库。平行语料库是语言学家用以对比两个文本在词汇、句子和文本等层面上的差异。[1]南京中医药大学较早建立了《内经》语料库, 不断有专家学者在语料库的基础上研究中医典籍的翻译, 成绩不菲。笔者通过多年研究, 以李照国的英译本为句子对照, 将汉语及其他的全英译本的前34章在相关软件的辅助下进行句对齐, 以便迅速在庞大的汉语版本中找到相对应的汉英译文。图1是笔者借助软件Ultra Edit获得的10个“逆从”实例, 确定之后逆从的汉英对照即可轻易得之。

二、《内经》反义词分析

反义词是在一种语言的共时范畴内, 在一定的义位上, 语义相反或相对的词。[2]反义词经常处于并举、对待位置, 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有助于义位的判定, 有助于词义的辨析, 有助于了解词义的发展演变”[3]。而最早研究《内经》中反义词的是钱超尘, 统计出174对反义词, 以形容词最多, 动词次之, 名词更次之, 还有少量的副词反义词, [4]他说《内经》中的反义词具有相当大的稳固性, 但还有一些反义词之间的关系又不是绝对固定的。后来黄巧玲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和总结, 指出《内经》中有239组反义词[5], 其多成对使用, 或反义连文, 或反义对文, 呈现出辐射交叉和不平衡状态, 聚合复杂多变, 且联合式复合词数量只有24个。如阴阳、逆从等反义连文现象在《内经》中出现不止50次之多, 而且不仅词性连意思也大都完全不同,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逆从”的连文现象的英译

“逆从”连文现象在《内经》前34章出现10次, 其中名词7次, 动词3次, 表1为三位译者在全文英译中“逆从”的相应译文, 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进行翻译。

根据上下文语境, “逆从”不管是名词还是动词, 其意义全然不同, 倪多采取意译加以解释说明, 而李和威斯翻译时, 多直译, 即翻译时对应词序、调整词序, 亦有因境择义的情况;由于“逆从”在原语中有特指, 故李译中又增加了音译的方法。如“逆从阴阳”中“逆从”意为顺应阴阳的变化, 即在语境中偏重于“从”, 李译和威译都较为贴切, 而“脉有逆从四时”与“逆从阴阳”一致, 二位译者却将“逆”和“从”分别直译, 则较为不妥。又如“此阴阳反作, 病之逆从也。”威斯调整词性, 将名词“逆从”反义动词结构, 准确无误。

由于医学知识结构的不同, 译文中不乏理解偏颇之处, 尤其是当“逆从”作为名词时, 亦有将动词翻译为名词的情况。例如:当“逆从”指脉象、经络、下针时, 意义则不可丝毫有误, 否则目的语语义将无法准确传达, 如威斯的翻译, “obedience or disobedience”“a place and a name”“be stubborn or curable”, 而李译则采取音译加释的办法, 准确简洁, 不失原语之风骨。

《内经》中像“逆从”这样的反义连文现象比比皆是, 不同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从“逆从”的翻译实例可以看出, 上下文语境对于准确传播中医文化的重要性, 译者可以采取词序对应、词序调整、词性改变、因境择义等各种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Mona Baker.Corpus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3.

[2]高守纲.古汉语词义通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4.

[3]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

[4]钱超尘.内经语言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

保护的反义词 篇7

关键词:字词释义;同义词;反义词

字词释义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释义的正确,直接关系到我们对篇章文意的理解,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如何把握字词意义,其中有个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同义词、反义词的比较来挖掘每个词的词义特点。本文拟以《曹刿论战》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所谓同义词或反义词,是指至少在一个义项上存在同义或反义关系的词。《曹刿论战》中,共有3组词存在同义关系,4组存在反义关系,即:

同义关系:1.牺,牲 2.驰,逐 3.信,孚

反义关系:1.克,败 2.专,分 3.小,大 4.视,望

下面逐一加以分析。

一、同义词

同义词的主要作用是加强语意或者增强表达的新意,因此,同义词多以并用或替换共现。本文中1组是同义词的并用。2组、3组是同义词的替换。形成同义关系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是词义自身的发展。分别分析如下:

1.牺,牲

《说文二上·牛部》(P53):“牺,宗庙之牲也。”段注引毛传、郑笺等诸家解释,多家大体认为“牺,毛纯也。”《说文二上·牛部》(P51):“牲,牛完全也。”段注:“引申为凡畜之称。《周礼·庖人》注:‘始养曰畜,将用曰牲。’”则“牺”和“牲”在本义上均指祭祀之动物。因此,两者在本义上构成同义词。这类同义关系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古人由于生活需要,对同类事物作了更为细致的分类。古人重祭祀,故祭祀之物的分别很细致。上古汉语中,“牺”和“牲”用本义的地方很多,一般不并列出现。如,“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礼也。”(《左传·文公十五年》P559)后“牺”引申出“死”义,如,“牺者实用人,人牺实难,己牺何害?”(《左传·昭公二十二年》P1423)而“牲”则引申出“畜牲”义,如,“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况敢用人乎?”(《左传·僖公十九年》P394)因此,“牺”和“牲”只在本义上构成同义关系。

2.驰,逐

《说文十上·马部》(P467):“驰,大驱也。段注:《诗》每以驰驱并言。……驰亦驱也,较大而急耳。”又《说文十上·马部》:“驱,驱马也。”《说文二下·辵部》(P74):“逐,追也。”又《说文二下·辵部》(P74):“追,逐也”则“驰”本义为“坐马车快速行进”,和“驱”为同义词,为不及物动词。

3.信,孚

《说文三上·言部》(P92):“信,诚也,从人言。”又曰:“诚,信也,从言成声。”则“信”字为会意字,则可推词“信”的本义为“诚”,为“忠”,和“背”相对。如:“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诗经·大雅·文王》P489)本文中“小信未孚”句,杜注:“孚,大信也。”孔疏:“孚亦信也,以言“小信未孚’,故解‘孚’为‘大信’,以行之。”则,“孚”亦“信”也。杜解为“大信”,只实因和“小信”对举而作的随文之解。综上,“信”的本义和“孚”的引申义在“诚”义上构成同义关系。

二、反义词

反义词一般是对举。使用反义词主要是为了使语意更加鲜明。反义关系从意义角度可以分为“相对反义”和“绝对反义”。若从反义关系形成的原因角度来看,反义关系可以分为“一般反义关系”和“语用反义关系”。前者如,(1)克,败;(2)专,分;(3)小,大;后者如;(4)视,望。

1.克,败

《说文七上·克部》(P320):“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则“克”字为象形字,本义为“肩”。段注:“《释诂》云:‘克,肩也。’……凡物压于上谓之‘克’。……《释言》曰:‘克,能也。’其引申之义。”(P320)段又云:“木坚而安居屋下,契刻之。能事之意也,相胜之意也。”(P320)则依段言,“克”之“相胜”义,为本义“肩”义之引申。《说文三下·攴部》(P125):“败,毁也。从攴贝。贼败皆从贝。”则“败”为会意字,本义为“坏”义,引申出“打败”义。故“败”和“克”在引申义上构成反义关系。

2.专,分

《说文三下·寸部》(P121):“专,六寸薄也。”段注引《广韵》云:“擅也,单也,政也,诚也,独也,自是也。”则“专”之“独”义、“擅”义等义均为引申义。如,“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公二十年》1406)《说文二上·八部》(P48):“别也,从八刀。”则“分”之本义为“分开”或“分予”。如,“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左传·闵公元年》304)在本文中,“专”的引申义“独用”和“分”之本义“分予”义构成反义关系。

3.小,大

《说文二上·小部》(P48):“小,物之微也。”段注解“小”为会意字。又《说文十下·大部》(P492):“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焉。象人形。”故“小”和“大”在本义上构成反义关系。《左传》中“小”“大”对举例子颇多,如:“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背大国,不信。”(《左传·哀公七年》P1641)

4.视,望

《说文十二下·亾部》(P634):“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该文中“望”和“登”连用,又:“登铁上,望见郑师众,大子惧,自投于车下。”(《左传·哀公二年》P1621)“孟氏使登西北隅,以望季氏。”(《左传·昭公二十五年》P1460)故“望”之本义应为“登高远看”义。而“视”为“临近之看”,故和“望”之本义构成反义关系。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蓄积的近义词反义词 篇8

【近义词】:积蓄 积贮 积储 积存 储蓄 储存 储蓄储存

【反义词】:排放 虚耗

【解释】:

排放: pái/pǎi fàng

1.排泄放出。

储存: chǔ cún

积蓄存放:仓库里储存着粮食|把钱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储蓄: chǔ xù

居民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以取得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一般可分为定期储蓄和活期储蓄。前者在存入时确定一个固定存期,到期才能提取。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等多种。后者可以随时存取,没有时间限制。

蓄储: xù chǔ

1.积蓄储存。

蓄积: xù jī

1.积聚;储存。 2.指积聚储存的财物。 3.蕴蓄;蕴藏。

积储: jī chǔ

积存。

积存: jī cún

积聚储存:每月~一点钱,以备他用。

积蓄: jī xù

①积存:~力量。②积存的钱:月月都有~。

积贮: jī zhù

1.积聚储存。 2.指积聚储存的谷物或钱财。

虚耗: xū hào

屈服的近义词反义词 篇9

抵抗:抗拒;抗击:抵抗日军侵略。抵抗

服从:遵照;听从:~命令ㄧ少数~多数ㄧ个人利益~集体利服从

屈从:1.屈意顺从。屈从

投降:1.停止抵抗,向对方屈服。投降

投诚:1.投献诚心。 2.归附,归顺。投诚

屈膝:①下跪:屈膝拜母|屈膝见君。 ②比喻受外力压迫屈膝

顺服:1.顺从;服从;归服。顺服

折服:①信服:令人折服。 ②说服;屈服:以理折服人。折服

反义词乐园 篇10

1.用找反义词的方法学习汉字。

2.培养学生积累反义词和运用反义词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积累生活中的反义词。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

1.“反话”游戏。(教师说或模拟前边的词语,学生答出它的反义词并做动作)

大西瓜——小西瓜上——下左——右前——后蹲——站出——入

2.揭题。

(1)在刚才做的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投影“反义词”)

(2)揭题:小朋友们,听说今天反义词乐园里将要举办很多趣味比赛,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反义词乐园参赛吧!(投影“反义词乐园”)

二、看图说反义词。

1.看图猜反义词。

(1)这是看图猜反义词赛场,凡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都可以获得入场券。

(2)根据投影图说反义词。

2.看图辨方向。

(1)小朋友,当你在野外迷了路,千万别慌张,我们可以看图辨别方向。(投影出示方位图)

(2)小朋友能找出图中的反义词吗?同桌互相找一找。

(3)指名找。

3.看图找反义词。

(1)今天的比赛精彩极了,小动物们也赶来参加比赛了,你敢跟小动物们比一比谁最棒吗?请在四人小组内看图互相找出图中的反义词。(投影出示图)

(2)各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交流。

三、你说我对。(先投影出示前边的词语,答对后相机点击后面的反义词。)

“你说我对”赛场的两名小主持人邀请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对反义词。请男生说,女生对。

四、我有一双慧眼。

过渡:接下来小朋友们要用充满智慧的小眼睛来找反义词了。

1.你准能认出我们。(投影出示)

例: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前)——(后)

(1)你开门,我关门。( )——( )

(2)小明出来,我进去。( )——( )

(3)小兔的耳朵长,尾巴短。( )——( )

2.投影出示《龟兔赛跑》的动画和一段话。师:小白兔和小乌龟正在进行比赛跑步呢,请小朋友先看动画片再读故事,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龟兔赛跑

一天,小白兔和乌龟比赛跑步。第一次小白兔跑得快,乌龟跑得慢,小白兔胜利了。第二次比赛,由于小白兔不谦虚,结果失败了。

3.投影出示古诗《画》。师:古代诗人王维也来到了我们的反义词王国,他要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诗中的反义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五、我会说。

过渡:“能说会道”赛场正等着小朋友们来参赛呢!

1.说句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反义词:

(1)骆驼长得( ),羊长得( )。

(2)马路( ),山路( )。

(3)冬天( ),夏天( )。

(4)猴子的尾巴( ),兔子的尾巴( )。

2.我也能用反义词编一句话。

(1)自己找合作伙伴编。

(2)推选说得好的同学说。

六、抢答赛,看谁说的反义词多。(投影出示)

反义词(我会填)胜—( ) 好—( )天—( )早—( )方—( )头—( )快—( )冷—( )爱—( )来—( )

七、找对手。

能干的小朋友,你想找到自己的对手吗?现在我们请表现最好的8名同学上来玩找对手的游戏。比如:举黄色卡片的同学问:“我是‘紧’,我的对手在哪里?”举红色卡片的同学回答:“你的对手在这里,我是‘松’。”

正——反冷——热

容易——困难

冷淡——热情

虚伪——诚实

八、找一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反义词,把你找到的反义词告诉大家。

(1)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课前找到的反义词。

(2)比一比谁是棒小孩,请举手说。

九、操练场。

比赛已经进入尾声,最后一站是操练场。请你写出教室里的反义词。

十、小结:今天的活动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作者单位

禄丰县城南小学

保护的反义词 篇11

1 理论框架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与现实客观互动的产物。它的原则是“现实—认知—语言”, 在这一过程中, 认知是我们研究的核心环节, 其过程通常被表达为“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概念、意义”, 意象图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意象图式”这一术语首先被Lakoff[5]和Johnson[6]在1987年分别提出, 他们都认为:意象图式具有体验性、想象性、抽象性、心智性、动态性等特征, 并且对于建构范畴、形成概念、理解意义、进行推理等具有重要作用。总之, 意象图式是人类在与客观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常规性样式, 它们主要起意向性抽象结构功能。意象图式不仅能分析语义, 还能分析句法, Lakoff根据六种动觉意象图式和形式化空间假设分析了语言中基本句法构造。受到前人研究的启发, 本文试图构建“对立交叉图式”对汉语对立语素合成成语进行分析, 探讨其生成机制。

“对立交叉图式”主要是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提出的。据了解, Rosch[7]于1975年在“认知参照点”一文率先提出认知参照点理论。1993年, Langacker[8]在“认知参照点构式”一文中利用认知参照点分析了英语中的介词、所有格结构等。在该文中, Langacker指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物理参照点”, 也就是说, 一旦C (进行概念化的人) 选了一个参照点 (R) 之后, 就可以在一定空间范围 (D) 内以其为基准来确定另一个物体 (T) 的相对位置或速度。当物理参照点概念化进入心智世界后, 头脑中就可以用想像出的一个假性基点, 然后以此寻找到T (如图1所示) 。在图中从C到R, 以及从R到T的过程被称作为“心智路径 (mental path) ”, 用虚线来表示。“认知参照点”这种认知机制, 充分体现出了人的主观识解性。

根据思维的对立与统一原则, 本文将认知参照点理论中的一个T变为两个T, 就是说target变为两个语义对立的targets。将图1变为图2, 如图所示, 也就是说当C (进行概念化的人) 接触到一件事情之后, 选择了参照点R, 然后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投射出两个对立的目标T (T1和T2) , 在语言上表示为一对反义词。它们的反义关系在词汇上主要表现为:互补反义词 (如“男”和“女”) 、可分等级反义词 (如“冷”和“暖”) 、方向反义词 (如“东”和“西”) 和关系反义词 (如“出”和“入”) 。这些词汇在被识解出来之后又通过交叉才形成了最终的成语, 如图3所示。

2 数据分析

本文从《汉代汉语成语词典》V4.00 (网络版) 39188条成语中进行排查统计出713条反义穿插成语和20条重叠交叉成语, 下面用对立交叉图式分别分析其生成机制, 并讨论其句法语义特征。

2.1 反义穿插成语

反义穿插成语由两对反义词穿插组成, 在成语当中比较常见, 它由两个对立图式生成, 形成四个概念之后, 进行交叉, 后而固定形成成语。下面图3是一个用“对立交叉图式”分析的例子“弊多利少”:

在生活中, 当人看到或者感受到利益的问题时, 在经过感觉、知觉之后, 如图3所示, 通过认知参照点R1 (利益) 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概念就是T1“弊”和T2“利”, 脑海中在出现这一概念的同时, 根据参照点R2 (量的大小) , 同时加工出两个对立概念T3“多”和T4“少”, 这样四个字都出现在了人脑中, 接下来该怎样组合呢?汉语当中的构词主要有并列和离合的方式, 在这里, 如果直接并列组合, 就会得出“弊利多少”一词, 这个词汇不能传递具体信息, 因此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离合交叉组合, 可以得出“弊多利少”“弊少利多”这两种表达, 因为“弊少利多”这一现象比较正常, 无需重视, 这种表达的需要性就没有“弊多利少”的强, 所以就有了“弊多利少”这样的表达。至于为什么不会出现“少利多弊”“多弊少利”这样的表达, 它与人想要强调的东西有关, 要强调的东西一般都会放在前面, 同时也与汉语的表达习惯和音调有关。

根据统计到的数据发现, 反义穿插成语在语义上主要表现为对立对比的关系, 如:弊多利少、薄今厚古、党同伐异、敌众我寡、损人利己、吐故纳新、外刚内柔、逐末弃本、尊古卑今等。在句法结构上主要表现为并列结构, 包括动宾并列结构 (薄今厚古、党同伐异、逐末弃本、尊古卑今、损人利己、吐故纳新) , 主谓并列结构 (弊多利少、敌众我寡、外刚内柔) , 偏正并列结构 (洁言污行、前因后果) , 动补并列结构 (出生入死) 等。

2.2 重叠交叉成语

重叠交叉成语是指AABB型成语, 虽然数量不多, 是对立交叉成语中特殊的一种。由两个相同的对立图式构成, 然后相互交叉获得。这类成语往往由两个对立反义词构成, 形容词、名词、动词都可以重叠构成, 如:日日夜夜、朝朝暮暮、来来去去、真真假假、里里外外、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浮浮沉沉、吞吞吐吐、是是非非。这样的成语是由两个对立图式叠加构成, 是一种特殊的对立交叉图式。

下面图4是一个用“对立交叉图式”分析的例子“朝朝暮暮”:

在生活中, 人们感受着日出和日落, 经过感觉、知觉之后, 如图4所示, 在认知参照点R1 (时间) 的参照之下, 同时产生了两种对立的概念T1“朝”和概念T2“暮”, 另外一个对立图式中还是相同的认知参照点R2 (时间) , 区分出的还是概念T3“朝”和概T4“暮”, 然后T1“朝”和T3“暮”交叉组合, T2“朝”和T4“暮”交叉组合, 生成了“朝朝暮暮”这一成语。

这种重叠交叉的成语的句法结构比较简单, 一般都是两个相同词性的词的重叠使用。但其意义相对复杂, 和对立语的意义有相似之处。对立语可以用对立的两种事物来表示比这两种范围更广或者不同范围的一种事物, 如“买卖”就表示所有的商业交换活动。“朝朝暮暮”中的“朝”和“暮”用两极概念包括了所有的概念系统, 用部分代替了整体, 表示了一天中的所有时间。同时由于独特的重叠形式, 用两次替代多次, 创造出多次重复的感觉, 如“来来去去”, 给人一种来了又走了, 又来了又走了的多次回复的感觉, 所以“朝朝暮暮”还表达了一天接一天重复的意思。

总之, 人遇到想要表达的情况时, 通过一个认知参照点R1, 投射出对立的两个目标T1、T2, 再通过另一个认知参照点R2, 投射出另外两个对立的目标T3、T4, 这四个目标即这两组反义词再根据实际情况经过交叉最终确定下来, 表达想要表达的意义。这就是“对立交叉”图式, 它解释了反义交叉成语的生成机制, 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图式, 可以生成更多新的四字词语。

3 小结

人在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过程中, 感受着黑与白, 里与外, 定义着东与西, 南与北。“对立交叉图式”是已经在头脑中构建好了的图式, 想到“利”的同时也想到了“弊”, 看到“朝”的同时就看到了“暮”。这种对立在语言中的各个层面都有体现:一词两反义, 反义合成词, 反义交叉成语、对偶、矛盾修辞等都含有对立统一, 相互依存的思想。本文通过用“对立交叉图式”对反义交叉成语两种不同构成形式的分析, 对这类特殊的成语的生成机制做了一定的解释, 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这类成语。

摘要:反义交叉成语是指由两对反义词交叉组合而成的四字成语, 如“弊多利少”、“损人利己”、“大同小异”等;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认知方式, 指的是人类在与客观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常规性样式;该文试图创建“对立交叉图式”来探讨反义交叉成语这一特殊结构的生成机制。

关键词:反义交叉成语,“对立交叉图式”,生成机制

参考文献

[1]龙青然.汉语成语结构对称类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8 (1) :64-67.

[2]任丽珍.成语中的修辞[J].写作, 2010 (10) :13.

[3]唐淑娟.现代汉语反义复合词的认知分析[D].重庆:四川外语学院, 2010.

[4]李俊敏, 张彩虹.对反义语素同位对举成语的考察[J].宜宾学院学报, 2011 (8) :94-96.

[5]Lakoff G.Woma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6]Johnson M.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 1987.

[7]Rosch E.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Cognitive Psychology, 1975 (7) :532-547.

相信的反义词近义词 篇12

用相信造句例子:

1, 可以相信一些东西,并且永不怀疑。对于其余,则时刻保持警惕。

2, 在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3, 眼看高考就要来了,向前看,相信自己,我会在远方为你送去最真挚的祝福,付出就会有收获的!放松心情,去迎接挑战,我相信你,你一定是最出色的!

4, 自信其实也就是拥有积极的人生观,充分相信自己,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

5, 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心,必须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要不惜任何代价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

6, 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若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

7, 冬天的河干涸了,我相信,春水还会来临,那时白帆就是我心中的偶像;风中的树叶凋零了,我相信,泥土里的梦将在枝头开花结果。

8, 映入眼帘的是一道挂在天边的彩虹!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走上楼顶仔细眺望远处,我发现彩虹是那么的美,我从那以后便深深的喜欢上它了。红,橙,黄,绿,青,蓝,紫,闪耀着欢乐的光,美不胜收!

9, 请相信现在的日子是有意义的,每一刻我们都向着未知前进。

10, 我相信这个世界永远那么美。

11, 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却是力量。

12, 我们应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

13, 与其相信依靠别人,不如相信依靠自己。

14, 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15, 不相信任何人人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

16, 一切隐逸的`目的,我相信都如出一辙:要更安闲、更舒适地生活。蒙田

17, 你相信你行,你就活力无穷;你认为你自已不行,就会精神萎靡。

18,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走上成功之路,但必须有坚强的毅力去开创。

19, 只有相信自已,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肯定,为走向成功缩短距离。

20, 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如果你不能确定你往哪里走,那么此处就是你的葬身之地。毕淑敏

21, 爱情很美好,相信爱情。如果连爱情都不相信那人生岂不太苦了?

22, 当环卫工人凌晨在大街上辛勤劳作时,相信大多数市民还在梦乡;当寂静的大街上还未有1个人影的时刻,他们早已拿着扫帚奔波在大街小巷,桔红色的工作服在路灯的辉映下,闪烁着点点的光芒。他们木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

23, 晴天里有阳光,阳光总是充满温馨!相信有这么多朋友的厚爱和鼓励,晴天会永远阳光灿烂。

24, 不要拿“他人”的标准衡量自己,因为你不是他人,也永远达不到他人的标准。“他们”同样达不到你的标准——也不想达到。一旦你明白,接受和相信这个简单明了的真理,你的自悲感就会消失了。马尔兹

25, “好一派风光,这难道就是沙漠绿洲吗?”我独自思忖。若不是亲眼见到,谁会相信茫茫沙海中会有如此景致呢?

26, 确认自己一定能够做到的事情你才可以承诺,但不要夸大其辞,哪怕合约让你的律师看过了,公证处公证了都不要轻易相信,甚至当客户把钱已经汇入你指定的账户后,你都必须确认这笔钱你能不能拿出来、能不能动。

27, “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言,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的虚伪,有时还要从心里感激呢!

28, 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在这片热土上耕耘,只要投入过付出过拥有过,我相信,孩子们会在我生命的五线谱上谱出动人的旋律。

29, 在学习这条路上,有人激动,有人沮丧,我不管,至少我为了学习付出,我收获了快乐,我辛勤的耕耘,学习会给我丰硕的回报。我相信自己!我相信学习!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防守的反义词近义词 篇13

【守护解释】:看守保护。

防守造句

1.对于阿根廷的攻击优势我早已司空见惯,但由于防守不行,所以很难取胜。

2.在本场比赛中,对手在中场球员里克尔梅的策动下,多以长传球为主。“我希望他们在自己的主场压出来打,”亨利赛后表示,“在今天的比赛中,对方即使在:落后的情况下也还是龟缩防守,没有任何进取心。

3.绝弃小人,强调君主要坚内防守;防微杜渐,强调君主要时刻警惕紧急情况的发生。

4.我队有明星守门员把关,防守是固若金汤。对手想直捣黄龙,射门得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5.防守方面的造诣和成绩几乎无人能望其项背。

6.新的战术体系融合防守,中场衔接,进攻为和谐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三者各自为战。

7.乔丹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球员之一,他在得分、篮板、助攻、防守方面的造诣和成绩几乎无人能望其项背。

8.少年足球队虽然踢的是攻势足球,但他们防守得也很成功。

9.比起去年来他的防守略有进步,这一点我相信,但在分球和打整体球方面,他和其他人是一丘之貉。

10.新菜单方案:汉堡王采取防守策略,推出了一款新菜单,其中的产品与麦当劳似乎大同小异。

11.尽管敌人防守严密,但我们的小部队早已潜入了敌后,按约定日期,里应外合,一个冲锋便把敌人打得土崩瓦解了。

12.长安城防守严密,固若金汤。

13.当球队比赛陷入困境的时候,你需要一个球员处乱不惊,可以投中关键进球或者起到关键防守作用。

14.仅仅尺高的他在防守端表现并不出众,多数时候他只是控制对手的控球路线然后断球。

15.乐邦:你知道,一节里热火有双核的威胁,这就压迫凯的防守,消耗体力。

16.啊——我明白了,因为你们统统都是白痴,所以才不知道正确防守的位置到底应该在哪里吧?赤羽业

17.时光心中某种脆弱的.防守被击溃。投我木瓜

18.他那即使在水泄不漏的防守中也能找到漏洞的能力,将使那些有意于他却不够大方积极的俱乐部后悔不已。

19.外线方面,防守上的漏洞再次暴露无疑,雷阿伦的三分以及朗多的速度都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意象图式对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篇14

多义词教学是英语中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多义词是如何产生的,义项之间是否具有理据性,学习者如何理解并记忆这些众多义项,对此传统英语教学没有作出合理的解答,只是强调机械重复的记忆法。这就会导致单词词义的暂时记忆,而不利于长期记忆。

本文试图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以意象图式为基点,来解释多义词义项形成的根本动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多义词的学习以便更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2意象图式的简介和对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意象图式最早是由Johnson[1]提出来的,他把意象图式描述为在人类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相互感知的过程中,不断反复出现的、赋予我们经验一致性结构的一种动态模版。意象图式不仅构建了我们的空间域概念,也构建了我们抽象域中的许多概念。Lakoff[2]提出了形式空间化假设,认为我们是通过意象图式加隐喻投射来理解概念结构的。Johnson[1]还指出了意象图式结构的动态性特点,他指出意象图式是一种能动性结构,它是相对灵活的,可以作适当调整以适应众多基于同一图式之上的、相似但又不同的其他情景,即意象图式变体。关于意象图式的结构组成,Langacker[3]在他的认知语法理论中将意象图式分析为由动体(trajectory, TR)、陆标(landmark, LM)和路径(path)组成的最简单而又基础的认知结构,认为意象图式表现了动体与陆标之间某种不对称关系。

意象图式的动态性对揭示词汇的多义现象有很大作用。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境,意象图式会产生不同的图式变体;而词汇作为大脑中意象图式在语言世界里的符号表征,其意义也会随着所用语境的不同而发展变化。词,与其说它本身具有意义,不如说它能在大脑中唤起意义的心理图式。图式形成的重要步骤就是把心理模式转化为可视的图形模式,把可视模式转化成人们可以理解的概念模式,最终可以让人理解和解读。

3英语教学中介词under义项的简要分析

近几年来,认知语言学家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利用意象图式以及隐喻的观点可以对语言中错综复杂的语义现象(尤其是多义现象)作出简单而同一的解释[4]。英语中的一些常用介词有许多义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让学习者深刻而形象地理解这些义项的产生过程呢?下面将对介词under的多义现象进行分析。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习者看一组包含介词under句子,看看介词under的这些意义是怎么通过一系列图式形成的。

(1)He sat under the tree.

(2)The bat is flying under the roof.

(3)The dog emerged from under the table.

(4)He placed the ball under the desk.

(5)It is swallowed up within a hole under the ground.

(6)They had a picnic under the wall.

(7)He chose a box and put it under his arm.

(8)The field has been laid under snow.

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介词under的基本意象图式通常如下(图 1):

其内在结构为:两个实体,其中一个(动体)位于另一个(界标)之下。

句(1)中under表示的是地点的静态关系,动体在界标之下且垂直于它,但不与界标接触。这是under的基本图式(中心图式)。中心图式可以被看做是人们对under意义理解的原型,它构建了该词的基本意义:表示在某物体(正)下方或低于某物体的位置。

但是仅有中心图式还不能解释under的全部意义,中心图式本身由许多可变的部分组成,动体和界标也有静态关系和动态关系之分。前者仅表示动体的位置,而后者则呈现出众多不同的方面,可以突出动体运动的起点、终点和路径等,从而形成under的其他一系列意义。

句(2)中,动体仍垂直于界标,仍未与界标接触,但表现的是动态关系,强调的是动体运动的路径(图 2)。

句(3)句(4)相似,但前者强调的动体运动的起点(图3),后者关注的是动体的终点位置(图4)。

句(5)中,图式表征是以地面(ground)为界标,洞(hole)为动体。此处动体位于界标之内、之下,其间没有明显的分割。在这里,under的意义接近于in, under the ground相当于in the ground(图5)。

句(6)中,wall为界标,picnic为动体。此处under并不完全符合其中心图式,动体位于界标的侧下方,under的意义相当于at the foot of(图6)。

句(7)中,arm为界标,box为动体。此处动体夹在界标之间,其图式表征离中心图式更远。under的意义相当于between, 所以under his arm意为between his body and his arm(图7)。

句(8)中,snow为界标,field为动体。动体被界标所完全覆盖。此时under的意义接近于be covered with(图8)。

从中心图式向图式变体的转变是通过转喻进行的。转喻产生了不同的图式变体,从而赋予了介词不同的意义。但单靠意象图式无法解释under 的全部意义,还必须依靠图式与隐喻的合力,可以借助于“意义延伸”这一概念。所谓“延伸”并非是任意的“延伸”,而是指当人们意识到事物、事物内部或相互间的某一方面的某种联系,于是将其突现出来,并加以程式化、规范化,这就成为常规关系[5]。通过突出中心图式的某个特征,产生了under的一系列方位概念,人们可以用这些熟悉的、具体的、有形的概念去认识那些不熟悉的、抽象的、模糊的概念,将方位概念投射到其他的概念上去,将其他的抽象概念空间化了,从而进一步产生了under的意义扩展。例如:

(9)He is under forty.

(10)The book cost under $ 10.

(11)He had worked under Smith.

(12)She has been under a lot of pressure at work.

从具体域的空间概念投射到以上的抽象域,分别表示时间概念、数量概念、权利关系和状态关系,相应产生了词典中的其他义项:(年龄、价格或数量)低于、少于,在……以下; 在……手下工作,在……的管辖之下;在……的影响下。

4小结和对英语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

在不同的上下文中,under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用法,这些意义变体来源于大脑中相应的图式变体。作为中心图式的一系列图式变体正是意义能够从本义向转义扩展的根本动因。意象图式是分析方位介词的有效工具。意象图式对所有涉及空间结构词汇的词义扩展有着很强的解释作用,如何应用这一理论来为英语中多义词教学服务,这是本文思考的问题。

在多义词教学中,对诸义项我们通常是强调机械重复的记忆法, 而不去探究义项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凭着反复记忆而记住了全部义项,但它们在大脑中却处于混沌和杂乱无序的状态,缺乏有机的联系,久而不用可能会遗忘。而本文基于意象图式和隐喻等理论提出的义项形成模式则有助于揭示所有义项的形成过程和内在语义理据,梳理出源流关系,帮助学习者进行总结和概括。

参考文献

[1]Johnson,M.1987.The Body in the Min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Lakoff,G.1987.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3]Langacher,R.1987,1991.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4]张敏.从类型学和认知语法的角度看汉语重叠现象[J].国外语言学,1997.

上一篇:乡镇政府安全生产工作安排意见下一篇:软件安装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