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工作室经费保障制度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代表工作室经费保障制度(精选11篇)

党代表工作室经费保障制度 篇1

一、经费预算。工作室在年初根据年内要开展的相关活动所需要的经费预算,将开支的具体项目和所需资金逐一列出,经镇(街)党政领导集体研究确定。

二、经费来源。镇(街)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经费支持,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经费,确保党代表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经费管理。必须选择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坚持党性原则,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专门管理。要建立专门帐目,帐目做到资金来源清楚,支出项目有时间、有用途、有金额。

四、经费审批。工作室动用经费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由镇(街)党政班子集体研究后,党政两方负责人签字审批,经办人签字,经费方可支出。

党代表工作室经费保障制度 篇2

一、市级公安机关经费保障工作的发展现状

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实行后, 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和中央、地方分税制。1997年, 根据国家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公安管理体制, 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 公安机关预算中需要财政预算安排的经费要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 也就是“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经费保障体制。根据公安机关工作的特殊性, 中央和省级财政在财力可能的条件下, 可安排公安专项资金补助, 以增强中央和省级公安机关的宏观协调能力, 市级公安经费保障机制也在该背景下应运而生。这种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年代和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 这种“分灶吃饭”的公安经费保障体制需要进行适当调整。2009年7月, 中央下发两办32号文件, 明确将公安经费保障体制由原先的“分级保障、分级管理”改革为“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体制, 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公安经费保障改革。此次改革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的保障责任和范围, 进一步细化了公安经费分项目、分区域和分部门的分类保障政策, 进一步完善了公安经费应得到全部满足的最终目标。

市级公安机关由于对上接受省级公安机关的业务指导, 对下直接与基层公安机关联系, 自身又直面社会, 与百姓打交道, 维护一方平安与稳定, 故其经费保障责任重大, 任务繁重。笔者所在城市的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该工作, 在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切实加大了对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力度。近几年来, 重大活动和突发性事件一个接一个, 如奥运安保行动、上海世博会安保活动、汶川地震抢险维稳以及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 我们之所以能实现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工作目标, 经费保障工作可谓功不可没。

当前公安执法环境日趋复杂, 民主法治进程不断加快, 舆论监督、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强, 要求公开预算经费的呼声越来越高等等, 使市级公安财务工作面临重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 市级公安机关正立足实际、放眼未来, 力争安排充足的资金来满足公安事业发展的需要, 同时着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并有效防止各种浪费和腐败问题的发生。

二、现行市级公安机关经费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市级公安经费保障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公安经费保障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深刻剖析当前少数基层公安机关存在的执法不严、执法不公、执法不作为等顽症, 不难发现, 不少执法问题都与公安经费保障不到位、经费管理不科学有着直接联系。可以说, 不从根本上解决公安经费保障问题, 就无法解决影响公安机关公正执法的深层次问题。

(一) 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缺乏完整性和长效性

目前笔者所在城市执行的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还是2004年制定的全省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八年来公安机关无论是工作任务量还是办案业务成本等, 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原有的保障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工作要求。另外, 事实上市级公安机关各类案件数量多且侦办成本高于区 (县) , 各种技术手段建设和大型装备也主要部署在市级, 市局还要承担全市重特大案件侦破的任务, 而市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的保障标准却至今缺乏。

(二) 公安转移支付资金制度缺乏规范性和及时性

尽管公安转移支付资金力度逐年递增, 一些市级财政部门在资金下达的方式上也实行了预下达方式, 但是少数区 (县) 公安局资金全部到位仍然要到年底, 当年来不及执行完毕, 要到来年继续执行, 影响了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进度。此外, 也有少数单位未将转移支付资金纳入年度部门预算。

(三) 经费管理缺乏效益性和科学性

一些市级和基层公安机关经费管理水平不高, 管理方式仍然很粗放, 如统筹管理不强、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工作程序不规范、监督制约不完善;个别地方还存在奢侈浪费、重复建设和贪大求洋的问题, 既影响了公安机关职能得作用发挥, 又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四) 公安财务队伍人员良莠不齐

近几年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各市级公安财务队伍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是与公安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对公安财务队伍的要求相比, 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市级公安财务部门担负的繁重任务相比, 我们这支队伍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队伍结构和人员配比不太合理、专业型人才短缺、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面临的挑战与困难仍然很严峻。

三、加强市级公安机关经费保障工作的对策

目前市级公安财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可以说公安经费保障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方向已经明确、政策已经明晰、条件已经创造。我们应当坚持保障与管理并重, 坚持服务为本, 注重科学理财, 统一谋划安排, 努力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 建立主动的经费投入责任机制

市、县两级公安机关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落实经费保障责任, 确保财政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 并应解决随着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财力可能逐年增加的问题。要主动加强与财政、省级公安机关的沟通联系, 及时了解掌握改革的最新动态, 多反映基层公安工作的实际困难, 争取他们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同时市、县公安经费保障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 保持上下一致, 形成工作合力, 共同为公安工作服务。

(二) 建立科学的公用经费增长机制

作为市级公安机关应配合省级公安机关和财政部门调整和完善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 同时制定地市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并适时进行调整, 保证市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支出。还应当根据公安机关工作需求, 研究建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增长状况、工作业务量和办案 (业务) 成本相适应的公用经费增长机制, 逐步形成完整的公安经费保障标准体系。

(三) 建立规范的公安转移支付制度

首先市级公安机关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公安转移支付资金的投入力度, 资金下达坚持公开透明, 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并将之纳入公安机关年度部门预算。出现“上补下抵”、“上进下退”问题的, 将实行惩罚性政策。其次资金使用要坚持基层公安机关、维稳任务重的地区优先, 公安重点工作、公安技术手段优先。再次将公安转移支付资金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并严格按照规定范围开支, 严禁用作人员经费、日常运行公用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最后要规范公安转移支付资金信息管理系统填报、强化系统应用, 并利用公安网定期将转移支付资金到位、执行情况公开通报, 加大督促力度。

(四) 建立灵敏的公安经费应急机制

近年来公安机关在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 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 对应急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有些市级公安机关在预算中安排了一项应急保障金, 但是针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发展要求, 还必须建立一套与处置工作性质、任务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除了建立市级公安应急准备金、应急物资储备金制度, 还要不断完善应急经费快速调拨机制, 建立应急处置经费拨付使用的“绿色通道”。

(五) 建立有效的公安财务管理机制

首先要牢固树立预算意识, 加强预算编制, 项目支出预算需对其可行性、合理性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后方可编入预算。强化预算执行, 加强收支管理, 应缴收入应及时、足额上缴, 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开支, 严控行政经费、削减“三公”经费, 坚持厉行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 注重资金使用的安全与效率。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 将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重大教训转化为制度规范, 重点修订符合市级公安经费管理特点的财务工作规范, 构建涵盖财务工作各领域、各环节的制度体系。再次要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市县两级公安机关要积极借势借力, 建立公安财务基础数据库, 大力提高财务分析准确性, 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最后要建立财务监督制约机制, 要把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 既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又要时常自查自纠。在监督管理中, 既要坚持全面监督, 又要把握重点, 切实减少和铲除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

(六) 建立优秀的公安财务队伍

要按照“政治可靠、作风过硬、业务精通、善于管理、廉洁高效”的要求, 积极推动市级公安财务队伍建设。财务人员应当通过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活动提升履职能力, 通过坚持不懈地自学自练等形式提高业务能力。各单位也应当通过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等渠道优化完善财务队伍结构和人员配比, 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公安财务队伍, 每一位财务人员不但要懂方针政策、懂公安业务、懂公安财务业务, 更要会当家理财、会保障服务、会沟通协调, 真正当好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在这里还必须强调的是, 每一位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都要加强廉洁意识,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努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同时, 要牢固树立按制度办事的观念, 自觉遵纪守法, 主动接受监督, 让财务工作在“阳光”下廉洁运行。

四、结语

当前, 正是完善公安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促进公安事业健康发展的大好时期。市级公安机关的财务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维稳形势发展变化对公安财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准确把握公安财务工作的规律特点, 树立服务大局的观念, 进一步开创公安财务工作新局面, 为全面维护社会稳定和地方平安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支撑。

摘要:市级公安机关在经费保障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公安经费保障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文章从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公用经费增长机制、公安转移支付制度、应急经费机制、财务管理机制和公安财务队伍建设六个方面论述了加强市级公安机关经费保障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市级,公安机关,经费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彭娟.论政法经费保障改革中加强公安财务管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2) .

[2]祁泉淞, 汪琳.公安经费保障机制的演进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时代经贸, 2007, (1) .

[3]刘明望.公安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2.

[4]刘军杰, 刘军.关于新形势下公安经费保障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J].公安研究, 2006, (1) .

党代表工作室经费保障制度 篇3

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是一项长期开展、定期组织的活动,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稳定且充足的工作经费是支持竞赛活动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但多年来,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的经费投入缺乏制度保障,影响到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河南省竞赛工作实际,本文试就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的经费问题做一探究,以期为建立我省竞赛工作经费制度提供依据。

一、我省“文明风采”竞赛经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省省级竞赛经费状况

河南省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为三级评选,即学校、市、省三级层层评选。省级竞赛工作经费来源于职业教育经费,列支“德育工作”项目。河南省在 2011年以前收取部分竞赛费用,由省教育厅另外安排费用补充不足。自2012年开始不再收费,竞赛工作费用全部由省教育厅安排。由于省教育厅的重视和省财政厅支持,我省省级竞赛经费解决得较好,保证了省级竞赛的评选工作有序开展,在全国竞赛中处于先进行列。

当前,我省省级竞赛经费存在的问题是:省财政拨付经费时间滞后,省竞赛办公室每年接到省财政厅德育工作经费都在10月份以后,与当年开展活动的时间不一致,常常造成当年的经费积压结转。

2.市级竞赛工作经费状况

据调查,目前,除个别省辖市单列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专项经费,大部分省辖市组织竞赛都缺乏稳定的经费来源。表现为:个别省辖市教育局安排有专项经费,能开展竞赛活动的宣传发动、组织评审、表彰等工作;多数省辖市从原有的职业教育教研工作经费中挤出一部分,用于竞赛评选工作。不少地方只把学校评选的作品收集起来,转报省级评选,其他工作难以开展。

省辖市竞赛经费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教育部门对“文明风采”竞赛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作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二是竞赛工作经费缺乏制度要求。“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发起于2002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关部门没有明确竞赛工作经费来源及开支范围。省辖市教育部门缺乏把“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经费列入预算的依据,有的省辖市竞赛组委会办公室不清楚怎样申报竞赛经费,致使市级竞赛经费短缺,影响了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解决竞赛工作经费的政策依据

1.教育部关于竞赛经费的要求

2015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促进活动育人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各级“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工作制度建设,逐步完善赛项设置、作品遴选、宣传激励等制度。要加强“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为“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活动经费从德育经费中支出。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一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4]02号)要求:各省应对竞赛活动予以经费支持。各校应将竞赛活动列入德育工作年度计划并给予经费保障。

2.河南省教育厅有关要求

多年来,河南省的竞赛工作通知也对解决经费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竞赛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市教育局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竞赛活动。各中职学校要切实把“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将竞赛活动列入德育工作年度计划并给予经费保障。

三、竞赛经费开支范围

经费是用于开展工作的,要确定竞赛经费开支于哪些项目,必须要明确竞赛活动都有哪些环节。从多年来全国竞赛和兄弟省市竞赛的组织工作情况分析,当前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主要有以下环节:宣传动员、组织辅导教师培训、征集和评选作品、制作发放证书、表彰奖励获奖个人和集体。要高质量地完成竞赛工作的各个环节,需要相应的经费给予保障。

2011年前,我省除按全国竞赛组委会的要求收取参赛费,省教育厅每年安排专项经费8~10万元。这些经费主要用于竞赛工作的宣传发动、组织教师培训、征集和评选作品、公布评选结果、制发证书、编印优秀作品选等项目。2012年起,我省竞赛工作不再收费,省教育厅每年安排专项经费20~25万元,并在完成前述项目的基础上,开通了“文明风采”竞赛网站。2014年,省教育厅新安排奖励经费30万元,用于表彰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和教师,以及在省级竞赛和全国竞赛中获奖的组织单位。奖励经费的设立,使我省“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环节趋于完善,促进了竞赛活动深入开展。

四、竞赛经费编报要求

多年来,省级“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经费按以下方法编报:一是做好预算,每年年底,省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做出下一年度工作经费预算报省教育厅,由省教育厅安排并报省财政厅列入预算;二是每项竞赛工作环节启动前向省财政厅提交经费开支报告,如组织辅导教师培训等。省竞赛办公室制订培训工作通知,通知中明确培训对象、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和所需费用,费用事前报批,事后报销。2014年,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级财政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专项资金申报程序和使用单位职责。要求按照规定程序提出项目计划,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要按规定对专项资金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项资金需按财政要求在限定期限内使用完毕。专项资金结余年终统一收回财政,结转资金经省财政厅审核后可编入下年度预算。

五、竞赛经费开支的原则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级财政教育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加强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安全、合规、有效使用。

1.“文明风采”竞赛项目资金使用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

严格控制项目资金的支出范围,杜绝不符合规定的支出,随时接受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及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和审计,做到专款专用。

2.竞赛经费使用要提高效益

“文明风采”竞赛工作有时效性。为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制订经费预算时,要明确“文明风采”竞赛经费用于哪些项目,要详细说明开展活动的时间要求、资金用途、资金需求额度。省、市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项目资金,为竞赛活动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3.竞赛经费开支要合规

报销用的发票必须是合法的票据。购买各种物品、材料的发票,必须有购货单位全称、品名、数量、单价和金额,有收款单位章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票据,一概不予报销;报销程序要合规。报销单据必须有收款单位或个人的收款证明及签字。报销用的票据必须按财务规定办理:经手人签字,证明人签字,财务会计审核后报主要领导审批报支。

截至2014年,我省的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已举办九届,这项活动已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声誉。期待我省有关部门根据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促进活动育人的意见要求出台文件,明确“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经费来源、开支范围等事项,使我省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工作经费申报和使用规范化、制度化。

安全经费保障制度 篇4

安全经费保障制度

1、经费保障制度是学校为安全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确保安全工作各项措施贯彻落实的安全管理制度。

2、后勤在年终做好下年安全经费预算并报学校,学校根据情况在年初做好全年安全经费预算,并保障安全改造经费的落实。

3、学校每学年安排一定比例的安全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安全隐患整治、安全知识宣传、事故应急救援、先进个人的奖励等。

4、安全工作集体奖分配中,出现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或拒不完成学校布置安全任务的教职工,不得分配安全工作集体奖,未按时完成学校布置安全工作任务或完成情况不好的将扣除部分奖。

5、学校对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一定的安全工作专项奖。

6、学校应尽力保证安全工作专项经费逐年增加和投入。

拾万镇中心小学校

基层党建经费保障制度 篇5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增强党建经费的保障性及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建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工作,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制订依据

本制度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大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委办„2005‟33号)关于“要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财力支撑机制,将基层党建经费纳入区县财政预算,逐步形成与地方财政同步增长机制”和•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意见‡的通知‣(沪委办„2006‟33号)关于“各区县党委要把党员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精神制订。

二、基本原则

1、服务基层、立足支部。党建经费要用于各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特别是保障基层党支部能正常开展活动。

2、统筹安排、适当倾斜。党建经费应根据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并适当向农村、社区、“两新”组织和其他财力相对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

3、以财政拨款为主、党费留用为辅。基层党建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并与财政同步增长,财政拨款和党费一起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保障。

4、专款专用、规范使用。党建经费必须用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确保专款专用、规范使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挪用、占用。

三、使用范围

本规定所指党建经费是党建活动经费,必须用于党的活动,其具体使用范围包括:

1、培训和教育管理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党员、党务干部等;

2、订阅或购买用于开展党员教育宣传的报刊、资料、音像制品和设备;

3、表彰和奖励先进的基层党组织、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

4、联系群众,走访慰问和补助生活困难的党员;

5、补助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党员和修缮因灾受损的基层党员教育设施;

6、召开党内会议,开展党的组织生活、主题活动和专项活动;

7、党建理论的研究、党建工作调研和学习考察;

8、确保基层党组织正常开展工作和活动;

9、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和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等;

10、其他与党建相关的活动。

四、核算标准

各基层党组织党建经费原则上按照党员年人均100元标准核算。村、居民区、“两新”党组织党建经费核算标准具体如下:

(一)村、居民区党组织

党组织建制的党员人数在150人(含)以下的按不少于15000元/年标准;党员人数在150人(含)以上的按不少于15000元/年标准外,每增加一名在册党员,相应增加100元/年的经费。

(二)“两新”组织党组织

按照每个党支部不低于2000元/年,“两新”组织党员缴纳的党费全额返还,用于开展党建工作;每个党支部负责人的工作补贴200元/月。

五、工作要求

1、党建经费由各单位的组织部门统一管理,具体管理工作由组织部门承担党员教育管理职能的内设机构承办,具体财务工作由组织部门内设的财务机构或者同级党委的财务机构代办。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实行会计、出纳分设,并建立专用账簿。党建经费应当单独设立银行账户。

2、党建经费使用要从实际出发,合理细化年初预算,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实行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确保合理有效使用。党建经费的使用和下拨,必须集体讨论决定,并按照•会计法‣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和经费审批程序。

3、各单位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党建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于每年1月底之前以书面报告形式向区委组织部报告党建经费使用和管理情况,并接受区委组织部定期或不定期安排的检查,或委托第三方进行的审计。基层党组织每年要向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报告党建经费管理使用情况,作为党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接受党员监督。

4、党建经费使用情况将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考核范围。

5、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研究制定符合本单位情况的具体规定。党费的收缴、使用和管理参照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执行。

6、本规定与以前文件规定有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7、本规定由区委组织部负责解释,自2010年1月起试行。

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组织部

上海市浦东新区财政局

论法院经费保障制度发展与协调 篇6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论谈法院经费保障制度

论法院经费保障制度

作者

吴旭萍

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在实现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法院肩负着行使审判权的神圣使命。

独立审判,又是行使审判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份,而要实现独立审判,离不开充足的经费保障。孙子兵法云:“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从古到今,充分的物质保障始终是进行一切活动的根本,物质保障也是法院实现审判职能的前提条件。

我国法院系统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各级政府财政的拨款及法院自身收入的诉讼费作为补助经费。目前我国财政对于法院收入的诉讼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即法院收缴的诉讼费全额上缴给财政专户,财政统筹后再以预算外资金的形式,根据其经济实力与法院的开支预算报告决定拨款数额的多少。

因此,不同地区的法院得到的财政拨款是各不相同的,也因此形成了有的法院经费相对有余,有的法院经费缺口很大。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的法院,诉讼费收入多,经费相对较充足,基础设施建设,硬、软件建设相对也较先进。

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法院,诉讼费收入少,财政困难,得到的经费也相对不足,人员经费尚无法保证,更何况办案经费和建设资金?而经费缺乏,已成为困扰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一个难题。在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社会经济正在起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各类案件剧增,法院的审判业务日趋繁重,现有的经费保障制度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笔者认为,在当前强调司法改革的进程中,经费保障机制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应改变这种法院经费单纯依靠地方财政拨款的做法,应当实行全国法院系统的经费由国家计划单列,财政统一拨款,并立法保障司法经费,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有其历史渊源和借鉴。

1985年8月召开的第七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通过了《关于司法机关独立的基本原则》(下称“基本原则”),“基本原则”第七条规定“向司法机关提供充足的资源,以合之得以适当地履行职责,是每一会员国的义务”,在基本原则的有效执行程序解释中,“向司法机关履行职能提供充足的资源”包括根据承办案件数量任免足够人数的法官,为法院配备必要的支助人员和设备,以及向法官提供适当的人身安全、报酬和津贴。在国外,大多数国家都将法院经费独立出来,单独列入国家预算。

日本早在1947年的《裁判所法》中规定“裁判所的经费是独立的,应计入国家预算内”;美国于1939年设立了联邦法院行政管理局,专门担任联邦司法系统的行政管理职责,由它制定并向国会提出联邦法院预算,审核并分配各联邦法院的经费,借鉴外国的有益经验,针对我国的司法经费财政管理体制中的弊端,我们应该改革这种体制,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体制。

二、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有利于保证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地方政府干涉支配。

我国宪法规定: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不受任何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但在现行体制下,司法机关的人、财、物,都掌握在同级政府手中,司法机关往往只有与当地党政机关合作才能正常开展工作,司法权处处受制于行政权,导致司法不公,当遇到跨在区的纠纷时,只能维护本地区利益,形成地方保护主义。

由此可见,如果不对这种体制进行改革,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只能是一纸空谈!只有在经费保障制度上能保证法院工作的需要,不存在物质利益的干扰,法院才能够独立行使审判权,公正地实现其司法职能。

三、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有利于保障法院有充足的办案经费,保证审判职能的实现,防止司法腐败的产生,维护司法公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案件不断增长,但地方政府安排给法院的经费增长率却不能与案件增长率成正比。

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有些法院为了解决经费困难,干警的住房、福利、办公用房紧张等问题,千方百计搞“创收”,或是向当事人、律师、企业单位拉赞助,或是私设收费项目,或是提高收费标准等等。司法腐败,成为妨碍司法公正的最直接敌人,成为最危险的社会公害。在九届二次全国人大会议上,代表们反应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也是司法腐败。

因此,在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特别是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后,再实行人、财、物保障依赖于地方政府的体制,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客观需求,只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才能保证司法机关拥有充足的办案经费,保证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司法公正。

四、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有利于保障法官们享有应有的物质待遇和福利待遇,提高法官们的社会地位,纠正少数干警的不正之风。

在西方国家,法官的社会地位比一般公务员高,待遇与福利也比普通公务员优厚,一些国家甚至将法官的工资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

而在我国,法官的工资结构与普通公务员相同,虽然《法官法》规定了“法官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根据审判工作特点由国家另行规定,法官实行定期增资制度,法官享受国家规定的审判津贴、地区津贴、其它津贴以及保险和福利待遇”。

可见我国对于提高法官的待遇福利是重视的,法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掌握着对别人财产的裁判权,甚至是对个别人的生杀大权,但同时法官也是一个人,他(她)们在人群中,一样需要生活,一样有种种需求,如果法官能享受较高的待遇,所谓的“人情案”、“金钱案”、“权力案”等司法腐败现象都将大幅度减少直至消失,法官也必将会更珍惜自己所在的位置。只是,要执行这一条法律,如果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还是无法落实。因此,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保障法官享有优厚的待遇,对于抵制司法腐败,将是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

五、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有利于保证拨给的经费能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当前,许多法院都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办公现代化建设等更新换代的问题,而进行一切活动,都需要庞大的经费,前文中已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单纯依赖于地方政府拨款的种种不妥,如果能够实行国家单列拨款,由最高法院统一计划。

那样,在资金的利用率方面必定能得到大大提高,从财务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节省许多不必要的环节,使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建立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实行国家单列财政拨款,具体应当如何实行?纵观我国至今为止,对于法院经费最主要来源之一的诉讼费的收支管理,其管理办法几经变更,大体上有三种模式。

一种是完全自收自支,法院收缴的诉讼费一概不上缴给其他部门,留作办案经费,在这种制度下,地方财政对于法院需负担的经费较少,但因此失去了宏观调控,有的法院因此而擅自用诉讼费滥发奖金,提高福利标准,造成了不平衡现象,犯了错误;

一种是按比例上缴,即基层法院留下一定比例的诉讼费作为办案经费,余下的再按一定的比例分别上缴地方财政和上级法院,在这种制度下,法院能够及时地得到办案经费,但是有的法院为了多留经费,隐瞒诉讼费的真实收入,或是多设收费项目,或是提高收费标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还有一种是目前实行的“收支两条线”,即法院收取的诉讼费全额上缴财政,由财政统筹后,再以“业务补助经费”拨给法院。

财政在统筹时,将法院上缴的诉讼费按比例分成,大部分回拨给基层法院,再将一定比例的诉讼费作为统筹基金,分配给较不发达的基层法院,这样,在办案经费分配上,满足了发达地区法院的需求,又兼顾了不发达地区的法院。

实行“收支两条线”,使监督部门能够发挥监督的作用,根除了法院在收费上存在的种种问题。

但是,实行“收支两条线”,最大的缺点就是把经费的主动权完全地交到财政部门手中,财政拨款是否及时,是否充足,会直接影响着法院的审判工作,使地方政府有条件对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干预、干扰,影响了法院司

法独立。

因此,实行“收支两条线”,虽然在目前经济变革日新月异的时期对于把有限的资金统筹安排,改善法院的基础建设和硬、软件建设起到一定作用,但在不久后的将来,会成为司法改革进程的一种阻碍。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对“收支两条线”进一步进行完善,在“收支”的“支”上,建立起独立的司法预算制度,并立法给予保障,即将经费预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最高法院编制全国法院系统(包括普通法院和专门法院)全年的开支预算,而这个收支预算,则建立在各个法院年初预算的基础上,由各个法院每年所需的建设资金、人员经费组成。

这部分的开支预算,在年初由最高法院交国务院主管部门审核,单列入国家预算,报经全国人大批准,国务院主管部门保证按预算拨款。

另一部分由办案经费构成,由于办案经费是随案件的多少而增减变动,属于不可预计因素,因此这部分经费由各级法院根据实际情况逐月按需向同级财政提出,同级财政用法院上缴的诉讼费形成专项经费。

专款专用,限时拨给法院使用。专款的年终结余用于统筹,保证下一的经费。

这样,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个法院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经费得以充足的保障,又能体现其灵活性,使资金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独立的司法预算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实现法院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真正实现“法治”。

参考书目:

《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 中国法制出版社 信春鹰、李林

《司法公正的价值内涵与制度保障》 严军兴

《论司法公正的实现》 刘作翔、雷贵章

《人大法律评论》 2000年卷第一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民事诉讼收费考》 方流芳

党代表工作室经费保障制度 篇7

没有最佳答案

要专款专用,要有专用台账,要统一管理,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给你发一个作为参考。

安全工器具管理规定

1总则

1.1为加强安全工器具的管理,保障职工在生产活动中的人身安全,有效防止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规范了安全工器具的购置、配备、保管、检验、使用、报废等环节的管理。

1.3本规定适用于华能辛店电厂南金分厂各单位、部门参照执行。

2安全工器具分类

2.1电气绝缘器具

包括:验电器、高压绝缘棒、零克棒、绝缘靴、绝缘手套、绝缘垫、绝缘夹钳、绝缘台、绝缘档板、携带型接地线等。

2.2安全防护器具

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腰绳、防毒面具、防护面罩、脚扣(铁鞋)、站脚板等。

2.3安全警示、防护设施

包括:临时遮拦、警戒绳、警告牌、警示标志等。

3管理规定

3.1厂安生部是安全工器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相关规定、制度,并监督、检查、指导各单位严格执行安全工器具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

3.2各使用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落实本单位安全工器具管理的规定和职责。

3.3各单位安全员是本单位安全工器具管理专责人,负责本单位安全工器具的计划、申报、选型、选用、领发、建档立卡、监督检验和报废等管理。

3.4班组安全员负责对本班组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及正确使用随时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向单位领导及安全员反映情况。公用安全工器具应设专人保管,个人安全防护用具由个人自行保管。

3.5各单位绝缘工器具的电气试验,由电务部试验班负责;机械检验由各单位负责。试验内容、方法、标准必须符合规程规定。

4安全工器具的购置

4.1购置安全工器具的资金,按照国家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每年从更新改造或其他生产费用中提取,由厂部统一安排,安生部监督使用。

4.2各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每半年提报一次年安全工器具购置计划,按厂物资计划管理要求批准实施。

4.3计划经过批准后,由厂安生部会同有关单位安全员对所购对象,根据使用需求、技术指标、产品质量等,确定厂家、型号、规格,由物资部门按规定的渠道定货、采购。

4.4购置的安全工器具必须是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安全工器具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或省级以上劳动安全部门公布认定的合格产品。新购产品必须具有以下证件:

a)产品生产许可证;

b)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

c)产品鉴定合格证;

d)产品使用说明书。

4.5新购进的产品,须经厂安生部及使用单位安全员验收合格后方可发放。

5安全工器具的配置

5.1生产现场公用安全防护用品的配置,由厂安生部、行政部等有关部门确定。

5.2班组公用安全工器具的配置,由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及有关规定,确定配置品种、规格、数量。

5.3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等,按岗位工种及作业范围配发至个人使用、保管。

6安全工器具的检验

6.1安全工器具必须按规定、依照标准定期进行检验。由单位安全员按照检验周期规定,安排到指定部门进行本单位安全工器具的检验。检验内容及标准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及国标有关规定。

6.2安全工器具检验后应及时予以标识,由单位安全员发证,检验合格的贴合格证;检验不合格的贴不合格证,并由单位统一收回、集中隔离存放、销毁,防止误用。

6.3每件检验后由检验部门出具检验报告,一式二份,分别由使用和检验部门存档,保存二个检验周期。

6.4安全工器具的检验时间一般为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进行。未经检验或超过检验周期的安全工器具禁止使用。

7使用管理

7.1安全工器具必须有统一的、永久性编号。编号第一位为单位编号,各单位应到安生部申请编号备案,第二位及以后编号由各单位自行编排。

7.2安全工器具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方可使用,不合格或无合格标识的禁止使用。

7.3安全工器具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橱柜、货架或指定地点,不得靠近高温物体。定置、定位,妥善保管。安全工器具应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不得挪作它用。

7.4绝缘器具不能与金属、油脂混放、保管或运输。橡胶制品的绝缘用具,应避光存放在橱柜内,层间撒滑石粉。

7.5防毒面具应按照使用说明、存放要求、有效期严格管理,并做好登记。单位安全员至少每月检查一次完好性、有效性,确保可靠,使用后应及时更换、配齐。

7.6现场消防逃生面具,由厂部统一管理,每月检查维护一次,保证齐全有效,使用后应及时补充更换。紧急情况下,任何人均可打破玻璃取出,按说明正确使用。

7.7班组的安全工器具由班组指定专人保管,建立健全管理台帐,做到帐、卡、物相符,检验记录齐全。未经单位安全员同意、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批准,班组不得将安全工器具随意借出。

7.8班组每月由班长或班组安全员对本班组安全工器具外观检查一次;单位负责人或单位安全员每季对所辖班组安全工器具外观及管理检查一次,抽查率不低于30%;厂安监部门每半年对各单位安全工器具的管理进行检查,抽查率不低于10%,所有检查、抽查均应有记录。

8常用安全工器具的使用

8.1安全帽

8.1.1安全帽使用期,从制造完成之日起计算:植物条编帽不超过两年;塑料帽、纸胶帽不超过两年半;玻璃钢(维纶钢)橡胶帽不超过三年半。

8.1.2每顶安全帽应有以下四项永久性标志:制造厂家、商标、型号;制造年月;生产合格证和检验证;生产许可证编号。

8.1.3安全帽应按规定颜色使用:管理人员红色;检修人员湖兰色;运行人员黄色;参观及服务人员白色。

8.1.4安全帽配发到个人保管使用,不得随意借用、交换和挪作他用。

8.1.5安全帽使用期间如果有丢失、破损,由个人向本单位申请补发或更换,其补偿费用由单位自定。如调离应交回原单位,并向新单位申请领发。单位和个人不准发放和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安全帽。

8.1.6安全帽使用前应检查是否完好无损、扣带齐全,否则不准使用。

8.1.7未按要求佩带规定颜色的安全帽、帽扣未锁好、帽带未扎牢、随意摔砸或坐踩安全帽、使用的安全帽破损或有乱涂乱划严重污痕等情况,应按违章对待。

8.1.8安全帽的正确使用由使用人负责,各级领导及安监人员监督。

8.2安全带、绳

8.2.1安全带、绳必须是锦纶、维纶、蚕丝料制成,电工围杆带可用黄牛革,金属配件用普通碳钢或铝合金钢。

8.2.2安全带金属配件上应打上制造厂代号;带体上应缝上永久字样的商标、合格证和检验证。

8.2.3合格证应注明:制造厂家、产品名称、出厂年月、使用年限;检验报告应注明:拉力试验450kgf、冲击试验100kgf、检验员姓名等。

8.2.4安全带、绳使用前应检查是否完好无损、配件齐全,否则不准使用。使用时应将挂钩或挂绳挂在结实牢固的构件上,或专为挂安全带设置的钢丝绳上,禁止挂在移动或不牢固的物件上,且必须高挂低用。

8.2.5安全带、绳外观检查合格标准:

a)组件完整、无短缺、无伤残破损;

b)绳索纺织带无脆裂、断股或扭结;

c)金属配件无裂纹,主要环扣无焊接、无锈蚀;

d)挂钩舌咬口平整不错位,保险装置完整可靠;

e)铆钉无明显偏位,表面平整无毛刺。

8.2.6安全带每半年进行一次225kg、5分钟静荷重试验,并按《安规》要求进行检查。

8.2.7安全带使用期限一般为3~5年,发现异常应提前报废。

8.3脚扣(铁鞋)

8.3.1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金属及焊缝无裂纹、无变形;橡胶防滑块(套)完好损坏或严重磨损;皮(脚)带完好,无霉变、裂缝或严重变形。否则不准使用。

8.3.2脚扣(铁鞋),每半年进行一次100kg、5分钟静拉力试验,每月进行一次外观检查。

8.4验电笔

8.4.1验电笔用于低电压的测试。每次验电前,应在已知带电物体上试验无误后,再在被测物体上测试。

8.4.2使用时要注意金属部分不要与相近物体碰触,以免造成短路。

8.5绝缘手套

8.5.1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气,无误后方可使用。

8.5.2不能用防酸、防碱或医用橡胶手套代替绝缘手套。

检察院经费保障情况工作汇报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

省财政厅和省市院各位领导历来重视、关心和支持某检察工作。今天,各位领导莅临我院调研指导,我谨代表院党组及全体干警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就我院基本概况、检察经费保障情况和《县级院基本业务装备实施标准》的意见和建议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我院的基本概况

我院现有政法编制×人,实有干警×人,聘用人员×人,离退休人员×人,遗属×人,保安×人,共计×人,全院设×个内设机构,装备有警用车辆×辆、公务用车×辆,三级专网设备×套,电脑(包括手提电脑)×部、打印机×部、复印机×部、传真机×部,照相机×部,摄像机×部等。

二、检察经费保障改革精神落实情况

检务保障工作是检察工作的基础,而在检务保障工作中,经费保障是核心,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物质保证。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政法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和上级院检察经费保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我院狠抓“四个到位”:一是思想统一到位。院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经费保障工作,把经费保障作为硬性任务,抓住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机遇,认真抓好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政策和措施的落实;二是核查底数到位。按照省经费保障工作会议要求,由财务部门对本院经费收支情况,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等情况,认真进行摸底核查,掌握相关底数,为上级院决策和本院下步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参考:三是沟通协调到位。由检察长亲自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上级院经费保障工作部署,疏通渠道,争取支持。加强对上级院对口部门及地方财政部门沟通协调,理顺经费保障关系,落实好相关政策和措施;四是管理责任到位。明确院党组班子是计财装备工作的管理者,检察长是第一责任人。计财装备人员认真搞好岗位培训,加强计财装备、经费保障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健全和完善财务、装备管理制度,在当家理财方面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

三、我院检察经费保障情况

近年来,在上级院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院计划财务装备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院经费保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经费保障困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办公办案条件明显改善,科技装备建设、检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强检步伐明显加快,为我院有效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推动自身科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一)、公用经费部门预算稳定增长。2008年以来,县财政局根据我县的财力状况,按照“先保工资,再维持基本运转”的预算安排原则,对检察院采取“编制内人员经费优先保证;公用经费按人均×.×万元执行。在具体的运行中,一是国家出台的工资津贴等人员经费首先全额保证。二是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没有明确下达追赃任务,已实行收缴分离。县财政2008年至2010年拨入公用经费×.×万元、拨入补助公用经费×.×万元,合计×.×万元。

(二)、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专款逐年加大。2008年以来,中央和省财政政法补助办案费×万元、到位×万元;中央和省财政政法补助业务装备经费×万元、到位×万元;两项经费全部用于我院办案和业务装备经费支出。专项经费极大的缓解了我院办案及装备经费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业务装备经费的拨入和使用,我院先后添置了×台办案车辆、三级专网设备、同步录音录像设备、多媒体示证系统等,开通了网上办公、网上办案系统、政法专线电话、高清视频会议系统、远程侦查指挥系统,有效地改变了我院办案业务装备落后的面貌。

但是,由于我县财政财力有限,多年来公用经费保障标准是按照人均×.×万元的最低标准执行,与司法体制改革后带来的检察工作量的大幅增长相比,检察经费保障仍然是低水平的,远远不能满足检察业务工作的实际需求。

目前存在的问题:

1、自侦案件批捕上提一级经费、特约检察员工作经费、大要案及交办案件所需经费、检察人员教育培训经费、服装经费、刑事案件赔偿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包含在×.×万元内)。

2、化解“两房”债务和日常维修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

3、聘用人员工资,应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生育、医疗保险未纳入财政预算;

4、公用接待经费没有单独纳入部门预算,而此项经费占公用经费×%-×%。要支付这部分费用,务必要挤占公用业务经费;

5、离退休干部管理费和活动经费没有纳入部门预算。

建议:

1、鉴于基层院检察业务量的不断增大,建议中央和省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增加办案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和业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

2、鉴于全省各县财政状况的不同,特别是像我们某这些贫困县,虽然财政竭力予以支持,但是确实困难很大,建议中央和省可否在办公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等方面予以补助,以适度减轻县级财政的资金压力;

3、鉴于检察改革,检察业务增加的实际情况,建议省厅和省院修订县级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建议最低保障标准由×.×万元调至×万元左右,解决县级院公用经费不足问题;

4、鉴于检察经费保障改革,计装工作任务加重和基层院计装队伍实际,建议上级院加大计装业务培训。

四、县级院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标准

基层检察院如何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篇9

检察经费,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所必需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就检察经费保障问题,韩杼滨检察长于2001年3月10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做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指出:“检察经费保障机制尚不健全,一些地方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检察院办案经费不足、装备落后的问题尤为突出。”可见,检察经费不足,是基层检察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我院近几年检察经费,除人员经费能足额下达预算外,公用经费未按“高于同级一般行政机关一倍以上”予以安排(在中办发[1998]30号文件下发后),业务经费更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见下表)。

1999-2002年财政拨款与实际支出情况(业务经费)

年度

申报预算

下达预算

实际支出

下达预算比实际支出(+ -)

1999

350

100

299

-199

2000

500

130

389

-159

2001

550

130

454

-324

2002

650

260

450(1-9月)

从上表中可看出,业务经费超支严重。经费困难,成为制约检察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作好基层检察院的经费保障工作?笔者从我院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 抓住机遇,依靠政策

党代表工作室经费保障制度 篇10

近年来,我市围绕建立地方公共财政框架,加大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工作力度,先后实施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改革,财政管理逐步加强。市委、政府对政法经费保障给予了高度重视,及时解决政法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政法机关履行职责创造了必要条件。

一、加大政发经费保障机制的做法

从2006年起,我市财政部门对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建立了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在保障经费限额内对政法部门实行部门预算,核定各项经费支出,实行“人员经费按实际、公用经费按标准”的办法进行预算安排,确保正常办公和办案工作需要。在建立市级政法经费保障机制中坚持了两条原则:一是加大投入,实事求是,根据实际,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政法部门的装备经费及主要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预算予以优先保证。尽财力可能安排“科技强警”、“科技强检”资金。2010年公、检、法、司安排经费3274 万元,人均6.04万元。二是收支脱钩,确保基本需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按照“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办法,实行收缴分离、罚缴分离,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或国库,将“收支两条线”的规定落在实处,实行收支脱钩。将政法机关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按核定的标准在年初预算中足额安排政法机关正常运转所需的基本支出需要,不留缺口。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三方面进行规范,统一标准。通过加大政法经费保障力度,“三乱”行为得到明显遏制,人民群众满意,促进了司法公正,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办案条件和装备水平得到极大改善,政法部门满意。提高了政法部门破案、办案、审案的效率和质量,干警积极性得到调动,干警素质得到了提升,政法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社会稳定得到有效维护,市委、政府满意。提高了政法机关发现、控制、揭露、证实犯罪的能力,加大了执法力度和打击力度,清除了滋生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温床,加大了对社会面的控制,震慑犯罪减少了发案率;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政法经费保障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够,导致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在实施中还面临不少困难。我市财政十分困难,很难保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建立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机制后,给全市增加了很大一块支出。从运行的情况来看,完全靠地方本级财政来负担困难很大。近年来,我市政法机关为适应工作需要不断改善办公条件,修建办公场所,普遍存在历史欠债。

三、对进一步完善政法经费保障的建议

在现行财政体制下,我市财政十分困难,实行政法经费保障后,保障支出的财力缺口增大,单纯依靠市财政解决实施政法保障的资金缺口难度很大,没有中央和省财政的专门帮助难以持久实施。因此,在保持现行财政体制的情况下,中央和省财政应加大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市级财政实力,逐步缓解财政的困难。应将市级政法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情况和经费保障情况作为重要因素,使市级政法经费保障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政法机关要加强经费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实行政法部门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各级政法机关更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和经费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想适应的意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大力节减开支。政法部门之间要强化种种资源和手段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设备的使用效率。要进一步推行政法机关各部门间基础设施和装备实行共建、共享、共用的办法,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基础设施、信息、设备的综合利用率。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政法部门的财务监督,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各项规定,加强政法经费的支出监管,提高政法经费的使用效率,防止资金损失和浪费。要逐步建立政法经费支出绩效

党代表工作室经费保障制度 篇11

同志们: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新的开始,孕育新的希望。在这起始之年,农村义务教育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对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决定,即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使义

务教育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义务”道路。今天,我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就是专门安排部署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目前,市政府《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贯彻意见》尚在讨论研究阶段,待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再行印发。下面,我先就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意见》和春节前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并结合我市教育工作实际,讲几点具体贯彻意见。

一、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2006年1月24日,省政府在兰州召开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李膺副省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的主要精神有以下几点:

(一)、强化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重大意义的认识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主要作用,从理顺机制入手,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于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认识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重大意义,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重大决策,尽职尽责的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起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明确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按照中央确定的“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将逐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主要内容有四项:

1、全部免除农村地区(包括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担,中央财政承担80%,省级财政承担20%,市、县(区)不再承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资金;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市、县(区)财政共同承担,补助标准不低于2005年“两免一补”省定标准,具体分担比例、补助对象和补助方式随后由市政府确定。市、县(区)财政部门要调整支出结构,积极筹措经费,足额落实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

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要按照省财政厅、教育厅制定下发的《关于下达甘肃省中小学公用经费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的通知》(甘财教〔2005〕47号)规定的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落实公用经费,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80%,省级财政承担20%。

3、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中央将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分省测定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并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共同分担。

4、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中央继续按照现行体制,对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省级也将继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

(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全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全面实施,分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1、2006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各级财政要科学合理调动资金,采取预拨资金等办法,保证运转资金及时到位,确保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

上一篇:《近代史研究》(1979—2004)下一篇:骨科实习鉴定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