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精选11篇)

浅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篇1

为真实把握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长沙某学院12个专业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进行了专题调查,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通过调查,对部分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有了较深的认识,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的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1、价值取向总体健康向上。在政治信念上,21%的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35.1%的学生是入党积极分子,但是也有部分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甚至根本就不相信会有共产主义。70%以上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持的态度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对于大学里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56.8%的学生选择“很重要”,30.1%的选择“认真对待”,仍有13.1%的学生选择“想学,但精力不够,没能好好学”。在文化观念上,大部分大学生对学者明星化、选秀、炫富热等社会现象有比较理性的认识,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追求随性所欲的应时文化和快餐文化,认同某些庸俗的社会潮流,注重物质享受,拜金主义倾向明显。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健康向上,他们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国家大事、难事、急事面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奉献精神。

2、价值追求注重个体与集体两兼顾。在价值追求选择上,84.2%的学生选择有价值的人生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在“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产生矛盾时”的选择中,79.1%的学生选择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如何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问题上,三分之二的大学生认为应在社会理想中实现个人理想,22.3% 的大学生认为先实现个人理想后再谈社会理想,7.7% 的大学生对社会理想持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如何体现个人价值方面,选择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格是否崇高或是否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学生高达67.4%,分别有12.7%、10.7%、7.5%、10.3% 的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体现在权力的大小,社会地位的高低,生活是否舒服、潇洒或金钱的多少。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注重从自我利益出发寻求最大化实现个人价值,注重个人与社会并重但又注重社会的尊重和回报,也有极少部分大

学生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现象严重,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凡事从个人利益出发。

3、价值实现方式趋向务实。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都能独立规划自己的人生。学习上,除专业学习外,他们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外语、电脑等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对于职业选择,优先考虑“最看重个人理想和价值的实现”的大学生占49.2%,另外分别有21.6%和29.2%的学生选择工作环境以及个人收入水平,83.4%的大学生们渴望“凭借自身能力,通过公平竞争”的途径来实现人生目的和理想。在具体职业的选择上,49.7%的学生首选国家公务员,其次是读研、继续深造、教师、外企、金融机构、国企、自由职业和演艺界。在工作地区的选择上,61.5%的学生选择“中小城市”。

二、引发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原因分析

1、开放多元的社会思想文化影响。一是随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西方价值观念涌入,对当代大学生产生深刻影响。二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庸俗、甚至错误的思想观念,如“厚黑学”、“权谋术”、“成功学”等,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被“翻新”。三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介方式的出现,为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交融,提供了广阔舞台、便捷渠道,也更广泛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

2、僵化单一的学校教育模式制约。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尚没有适应形势发展,重理论灌输,价值观教育成为单纯的知识教育还是一种常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远离社会现实、形式单调、针对性不强、手段落后、力度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

3、谋生实用的现实束缚。多数家长、大学生在主观上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但出于对适应现实社会的担忧,和出于对眼前利益的维护,往往在具体问题对待上又采用实用主义的做法,倾向于个人本位和“金钱”本位,大学生面临“两难”处境。

4、易变不成熟的心理特征。大学生群体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足,心理发展不成熟,缺乏对国情民情具体了解,缺乏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社会思想意识的体认。同时,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受心理、情感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他们在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情况下,很难独立进行正确的选择。

三、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电视广播、网络等要大力弘扬主旋律,以正面宣传为主,坚决抵制“三俗”,树立先进典型,抓好示范教育。发挥爱教基地的作用,建设一批文化、科技、体育展览场馆,使大学生有接受传统和正确价值观教育的校外场所。依法加强对高校周围的文化、娱乐、商业活动的管理,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共青团及各种大学生组织要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希望工程活动”、“向特困生献爱心活动”等多种活动,使大学生在有益的社会活动中、在身体力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创新价值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价值教育。营造具有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的、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组织知识讲座、辩论赛等系列的活动,使文化知识真正与大学生的精神相融合,内化为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着重研究师长在大学生排解心理压力时缺位的原因,以密切师生关系,预防大学生自杀等悲剧事件的发生。

浅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篇2

笔者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河南省部分高校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研, 调研内容涉及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观、爱情观、消费观、择业观、友情观等方面。为了涵盖不同类型的高校, 本次调查采取了分层、多段抽样法抽取样本:在学校类别上, 学校样本包括省属、市属、民办等不同类型的高校;在班级类别上, 班级样本包括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类型的班级。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486 份, 有效问卷426 份。在有效问卷中, 女生192 人 (占45.07%) , 男生234 人 (占54.93%) ;独生子女297 人 (占69.72%) , 非独生子女129 人 (占30.28%) ;大一学生132 人 (占30.99%) , 大二学生141 人 (占33.10%) , 大三学生153 人 (占35.91%) ;农村户口168 人 (占39.44%) , 城镇户口258人 (占60.56%) 。

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结果如下:

(一) 关于河南省当代大学生目前最关注的问题

54.21%的大学生把“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排在第一位, 19.9%的大学生选择“学业和就业”, 仅有9.8%的大学生选择“国家大事和民族安危”。这反映出河南省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以自我成长、 成才为核心, 个体意识在不断强化, 相对于集体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较为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 关于河南省当代大学生对人生价值实现的评判标准

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 (表1) , 河南省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评判标准依次排序为: 社会地位的高低、 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多少以及物质生活的高低, 但数据差别不太明显。这说明河南省当代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标准偏重于社会地位和社会贡献, 也期望在物质上达到一定的标准, 呈现出标准的多样化。

(三) 关于河南省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如表2 所示, 在调查的样本里, 45.07%的大学生认为十分必要, 28.87%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 此数据表明, 河南省当代大学生对价值观教育持支持的态度, 认识到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价值多元化趋势的呈现, 主流价值观的确立和引导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核心凝聚力。

(四) 关于河南省当代大学生学习观的调查

对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原因”, 49.76%的大学生选择“找工作”, 33.56%的大学生选择“提升自身文化修养”, 10.79%的大学生选择 “学习兴趣”, 7.98%的大学生选择“家庭压力”, 还有3.51%的大学生选择“其他”。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原因”分别与性别、生源地、年级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原因”只与年级和生源地在0.05 显著度水平上统计相关, 具体表现为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 “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学习兴趣” 成为学习主要原因的比率下降, 而“找工作”则从大一的12.41%上升到大三的45.65%。如果把生源地分为省会城市、地县级城市和农村三种类型的话, 在这三类学生中, 生源地为省会城市的学生选择“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比例最大 (占48.30%) , “学习兴趣”和“其他”所占比率最低;而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选择“学习兴趣”的在各类学生中所占比率最低, 选择“找工作”和“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比率最高。从总体上看, 大学生的学习带有较强的功利性, 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长, 学习的功利性有所增强。

(五) 关于河南省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

在“毕业后你的打算是什么”的问题上, 71.24%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就业”, 16.28%的大学生选择“考研”, 5.6%的大学生选择“出国深造”。把“毕业后的打算”分别与性别、生源地、年级三个变量两两进行卡方检验, 仅与生源地在0.06 显著度水平上统计相关。家住城镇的学生“就业”与“考研”的比率分别为74.27%和12.8%, 家住乡村的学生在“出国深造”和“自主创业”两个选项上的比率均为零, 而“就业”比率为77.1%, “考研”比率为22.6%。这些数据表现出户籍不同的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的结构性差异。

(六) 关于河南省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 14.75%的大学生月生活费在500 元以下, 67.54%的月生活费在500~1000 元之间, 月生活费在1000~1500 元之间的占11.56%, 月生活费在1500 元以上的有6.15%。 在另一项关于消费观的调查中, 当问及“你的生活资金来源”时, 71.26%的大学生的生活资金基本来源于父母的收入, 24.63%的大学生的生活资金来源于打工和勤工助学以及奖助学金等, 还有4.1%的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了生活的自给自足。在关于消费支出的项目方面, 月消费主要项目在交通、通信方面的占43.27%, 主要集中在生活购物上的占48.44%, 而用于学习消费的只占14.25%, 其他的占5.96%。

(七) 关于河南省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调查

关于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 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志同道合” (占42.12%) , “排遣空虚寂寞, 没有过多考虑” (占25.73%) , “对爱情的好奇, 跟着感觉走” (占18.41%) , 以“结婚”为动机的仅占13.74%。如果将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与性别进行卡方检验, 呈现在0.05 显著度水平上统计不相关。以性别为控制变量, 女生的恋爱动机与生源地卡方检验统计相关, 男生的卡方检验统计不相关。上述数据说明了部分大学生用爱情来填补生活的无聊寂寞,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并不懂得爱情的真谛。

二、河南省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总结

(一) 河南省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

由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经历、知识水平、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存在差异, 价值取向也日益多元化, 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进行价值评价时, 往往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自我和他人。当然, 当代中国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也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 但是, 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出现的同时给主流价值观带来了挑战。

(二) 河南省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市场竞争和利益最大化机制的建立, 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物质保障, 但是, 在市场经济中以成败论英雄的价值尺度也被当代大学生引入了自身的价值体系, 使得他们更加关注个人的得失, 过分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 漠视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一些大学生甚至认为, 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交换关系, 时时从“利己”出发, 凡事一定要先为自己打算, 对同学的困难漠不关心, 对集体的活动毫无热情, 缺乏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与奉献意识。

(三) 河南省当代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实用化

实用主义的泛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 使他们对价值判断的标准更加实用化。例如, 在择业标准上, 当代大学生首选的是有发展前景、收入较高的职业, 将职业发展目标锁定在大中型城市, 而不愿意去条件较为艰苦的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工作。他们更加喜欢有社会地位的职业, 近来出现的“公务员报考热”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恋爱标准上, 个别大学生接受对方的条件是“有车有房好说, 无车无房免谈”。这种完全用金钱的多少、社会地位的高低来评判价值标准的实用主义思想, 会导致当代大学生急功近利, 偏离社会道德的准绳, 甚至在面对一些利益时违背道德原则。

(四) 河南省当代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知需要正面的引导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出现了不少高收入阶层, 一些人在金钱上大肆挥霍, 以高消费为荣, 特别是个别舆论的大肆渲染和错误引导, 造成当代大学生在心态上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 甚至有少数大学生追求超前消费, 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 把爱慕虚荣、互相攀比、追求高档消费当作人生价值的体现, 忽视了艰苦奋斗的良好精神品质。

摘要:笔者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河南省部分高校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研, 调研内容涉及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观、爱情观、消费观、择业观、友情观等方面。通过调查, 笔者发现了河南省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的特点, 并对他们的价值观进行总结。

当代大学生经济价值观现状分析 篇3

一、当代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的行为表征

1非理性的专业报考热。据《1999-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载:“经济管理类专业”为我国高考状元首选的专业,高居“1999-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专业排行榜”第一,而部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传统基础专业,如工程类、医学、航空航天、精密仪器及天文学等专业报考看寥寥无几。这反映了我国社会转型期教育存在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经济价值观发生的负面变化。这种以短期经济利益追求为目的的专业报考不仅扭曲了大学生对自我的培养和塑造,更造成社会人才培养的不平衡。

2盲目的校园经商风。如今,经商在大学校园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进行“摆摊”是大学生中常见的场景:有些是买卖自己用过的东西,有些则是商业代理,如自行车、电脑等二手商品。校园的宣传栏除了张贴学术报告、讲座和学生社团举办活动的通知海报外,还有大量有关商业活动的信息,如“招聘校园代理”、“聘用兼职推销员”等。由此校园中旷课现象常有发生,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低分成绩毫不理会,这些导致大学生忘记了自己上大学的目的和根本任务,高校原本的教育意义逐渐淡化。

3利益化的择业观。在“自主择业、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机制形成的背景下,大学生逐渐将追求“职业价值观”转向“经济价值观”,把对“前途”和“成才”的长远期盼转化为对工资收入、住房、职称、发展机会等现实化和具体化条件的要求。在职业的选择上,大多数学生更注重职业的经济价值,而舍弃了职业的理想价值;在职业选择时,或高不成低不件,或举棋不定,或接二连三的要求改派;在职业的取向上,把择业范围定在都市,或大机关、大单位;在职业的去向上,不仅要选城市、选职业、选单位,而且要讲条件、讲福利、讲待遇。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经济价值观的因素

1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市场经济价值观强调的自主意识,功利原则与竞争原则,务实和效益的原则等带来的负面作用及其消极影响反映到大学生思想意识上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价值观念发生倾斜,私欲物欲有所膨胀;在社会商品大潮的冲击下,货币拜物教观念也渗透到大学生的意识中,许多青年学生以金钱的追求作为人生的追求。

2就业困难的社会压力。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们的就业压力越来越明显,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同一个岗位竞争的人增多了,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其条件不仅要求学习成绩好、个人能力强,更注重学生是否有过相关实习或工作等直接实践经验。这样,大学生群体往往更加忽视专业知识的积累,而积极投入到商业活动中增强自己的竞争意识,经济意识,储备相关的工作经验。

3贫富不等的心理压力。我国高校的“帮困助学”体系已经开始运作,并且在现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大学生在经济上受到帮助的同时,他们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心理亚健康是极其隐性的,不容易被发现也不能够得到及时疏导。这使得他们在内心自卑的同时,价值观上更提升了金钱的价值,认为有了金钱的支撑是让他们抬起头的方法。

三、高校大学生经济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1分层次渐进教育。对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教育应建立在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基础上。大一,以人生观教育为主。大二、三年级,在人生观教育基础上进行经济价值观教育及休闲教育。大四,充分利用“职业心理测量表”等心理咨询常用测量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鼓励他们面对就业难的社会现实,改变其由于竞争观念等市场意识不断增强所造成的采用经济价值来衡量自己职业选择的观念。

2实施“心理助学”工程。高校的助学体系缺乏在心理方面对贫困生的“心理救助”意识,针对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开展“心理助学”工程,是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经济价值观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心理助学”工程的实施可以依附高校中的心理咨询中心,结合辅导员队伍,通过讲座、约谈等方式和大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受助后的内心真实感受和对金钱的看法,及时发现并修正他们的心理误区,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经济价值观。

浅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篇4

2014220104008 孔维杰

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造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精神鼓舞斗志;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科学的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就要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畏艰苦的精神,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繁荣、乃至与全人类的解放紧密联系起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 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应该时刻自我警醒,分析社会发展趋势,明确目标,发展自己的理想。此外,我们更要学会抵制 各种诱惑,拒绝不良思想上的侵蚀,坚定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 识,为将来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而奋斗。中国梦是我们奋斗的 动力源泉。每个人的梦立于未来之上,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理想信念作为价值观的精 髓。

4、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必须要在当代大学生中得到培育和弘扬。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原则,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学做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人。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来 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参与时事的能力。大学生立于时代的浪潮,要负起国家发展与繁荣的重责。并学会勇于创新,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道德风尚。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荣辱 观,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祖国能否继续繁荣昌盛和 谐兴旺地发展,有赖于我们自身的努力和修养。我们必须把树立和坚 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与 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只有我们自身思想道德觉悟提高了,素质得到提升了,社会才能在一个良好的风气中成长发展。6.做到经济富强

社会主义是一个经济富强的社会,只有实现了民富国强才能为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解决中国前进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因此,我们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战胜资本主义的根本保证。如果生产力不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我们只有不断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充分显示自身的价值。

7.坚持政治民主

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民主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和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人民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就是人民主权、人民至上,社会主义民主是代表着最广大人民干本利益的民主。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人民当家做主,为此,我们应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8.保证文明的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社会经济和政治不断地发展着,文化也就随之不断的发展。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先进的文化能对社会发展产生长远、积极的推动作用。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成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富强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我们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形成和确立先进、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方向,加强思想文化的教育。9.坚持构建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和生态价值观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坚持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气候变暖、物种灭绝加剧、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自然资源枯竭、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体现。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新的高度,为保护全球生态做出新的贡献。10.追求社会主义最高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包括了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的自由发展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实现。我们又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首先,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其次,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响应“三个倡导”,鉴定思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广阔的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尽展人生价值,让青春在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的色彩。再者,我们还要树立青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 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德才兼备。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要勇于创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加强实践,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充分结合创新才能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在社会大家庭中保持个性 彰显自我。11.结语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主要靠人才。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的主力军,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就对我们大学生的教育提 出了考验。大学生价值观的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 顺利实现。

浅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篇5

在21世纪的今天,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学生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是大学生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也直接关系着高校党建的成败。所以也是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当代大学生的总体素质应该说是好的。虽然出现了像马加爵这样的个别案例,但他代表不了当代大学生。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祖国非常热爱,对党和政府正确的方针政策高度认同,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无论是眼界、理念,还是思想,他们都比过去时代的青年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事实上,这些年,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群体和先进个人不断地涌现出来。大学生支教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支教队员们都是国内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可以想象,如果不去西部支教,他们完全可以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和丰厚的薪水,完全可以享受舒适的生活,但是他们选择了西部,选择了艰苦的地方,选择了接受困难的考验,自愿到西部贫困地区去支教。他们和千千万万的青年志愿者一道,用自己的心血、辛劳和汗水,用知识播撒希望的种子,将火热的青春献给了西部的教育事业,他们才是当代大学生的优秀代表。如果只看到马加爵,看不到这些先进典型,那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应该坚持用先进青年的事迹作为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和激励青年,号召广大青年向身边的典型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关注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第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引起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认同竞争,期望创业,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有强烈的效益意识等,大学生比以往更期望有一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环境。

第二,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之一。一些学生希望通过网络来听到更多方面的声音,并自信能够对信息真伪作出判断;不少学生把网络作为在校园中发表言论、交流感情的最主要场所,从网络开始流行的一些词汇现在已成了不少学生的口头禅。网络正在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青年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第三,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独生子女承受父母家庭太多的期望,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还不强,进入大学以后,竞争环境更为激烈,一时的不适应容易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为此,高校党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这就对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使得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思想道德潜在的危机及其动因,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推进党建。大学生思想道德潜在的危机及其动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德取向的迷惘与混乱。在社会转型期间,主导(主流)价值系统受到挑战和冲击,原先理所当然的价值观遭到一些人的怀疑,乃至被否定。我们已知,市场经济被选择是因其有效率优势,而效率受人青睐的根本原因是它能带来更多的利润、财富或者说是金钱。当市场经济将效率作为首选价值时,也就等于在规则的设计上将金钱提升为社会价值尺度,这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使然。但有的人们将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交换作用给予了最大限度地扩张,以至于仿佛人的各种需求和欲望都可以凭借金钱而获得满足和实现。正是由此,拜金主义在市场经济社会确实拥有了更有利于它生长的土壤。令人担忧的是,时下这种金钱与人的双重异化已在以不可小视的数量发生,许多本来属于理所当然的光彩价值观的东西,都被有的人当作了待价而沽的拍卖品。

第二,道德调控的弱化与失当。一是道德规范失当。当前的道德规范表现出重理想,轻实际,重说教,轻操作的倾向。道德既在于“应该怎么办”,更在于“究竟怎么办”。而现在的道德教育是针对性可操作性差,空挡多,环境不好或缺失,以至于出现人们无所依托的社会道德空场。二是道德评价失据。经济评价拒斥道德评价的观念大大抬升。一些人认为,经济和道德分属于不同的领域,市场经济关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的评价,它与道德评价是对立的。现实中昧着良心干坏事——惟利是图而损人利己的“缺德事”随处可见。三是道德监督松懈。社会道德体系的背后需要强有力的监督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舆论,它是一个社会道德水平的试金石。当一个社会道德监督的声音非常细弱时,表明该社会的社会成员道德水平降低,社会已经出现道德危机。最后是道德保障的乏力。在社会转型期,大量不道德行为不仅仅是纯粹个人私德意义上的小节,也侵犯和损害了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已经突破了最低的道德和法律的界限,对此不只是要对其进行道义上的谴责,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纪律或法律的惩戒。

第三,道德导引的错位与困境。一是人生价值观的功利性比重加大。近年来由于一些人受西方萨特、尼采和弗洛伊德等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影响,使得这种功利化倾向在人们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关系的关键时刻体现得很强烈。譬如我们高校有的学生,在报考入学和求学动机时,从原来的崇名到现今的崇实;在毕业和择业的意识上,从原来的服从国家需要到现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处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和朋友之间等人际关系时,从原来的以人情友谊关系为重到现在的经济利益关系为重等。此外,道德评价的标准呈多维倾向,善恶不分、良莠杂呈的现象在社会变迁期纷至沓来,给社会主流思想道德及其评价体系造成很大冲击与影响。二是受社会上这些负面东西“多重同构”的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范式也呈现“多重同存”的情况。有的重于精神富有和人格修炼,有的追求物质享受。在人生价值领域,也有多种分野,或者是几种因素在一个人身上交织或交互发生。有的既赞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也赞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有的“以天下为己任”,也有的“以自我为圆心”;有的学生表层上求新、求变、求异,深层还是向往“知足常乐”;部分学生渴望竞争,但在行动上举足不前,害怕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有的人崇尚、羡慕高尚的人生,又不能无视物质与金钱的诱惑,徘徊于精神与物

质、理想与金钱之间。如此复杂生动的人生理念,是社会生活变迁的客观体现,是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分化的必然结果。

在充分科学的考察了当代大学生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危机以后,要把高校党建的健康发展和进步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结合起来,由提高带动发展,以此形成良性的循环。当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任重而道远,具体的方法及措施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一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所有大学生都明白,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二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道德素质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道德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高尚的道德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力量。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进行道德自律。这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四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教育。深化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认识,积极探讨为人民服务的实现形式,从大学生的现实思想觉悟和实际道德水平出发,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地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五要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集体主义精神。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在对社会奉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六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使大学生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他们一生的影响很大。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对于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高校要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各个环节;要结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道德理念,强化道德素质,升华道德境界;要引导大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第二,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共青团在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先进性。“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是团的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是共青团工作又一项重要原则。坚持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武装青年,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是共青团的一贯任务。二是自主自律性。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性是非强制性。学生多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出发,自觉自愿地参与各类活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同时又注意调整自己,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共同发展。

三是时空广延性和灵活多样性。从团员个体来看,团的意识伴随团员的身份作用于主体活动的一切时空;从高校团组织的活动情况来看,它涉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团的教育伴随着团员时时刻刻,而且团的教育活动形式是多样的,有思想教育活动、文体活动、组织活动等等;在各项活动中,又包含着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且很多活动为适应形势的发展,任务的改变,需求的变化,又不断做出灵活多样和富有针对性的变化和创新,从而使团的教育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四是氛围感染性。高校共青团通过自身组织及其指导下的学生会、社团组织,作为校园建设中一支令人瞩目的有生力量,以其广泛参与,积极建设和注重引导的精神,大力营造创新、团结、拼搏、实践、成长的浓厚氛围,学生身在其中,深受感染。此外共青团通过宣传学习先进典型人物,通过大量的评先评优、推先创优等活动,教育、激励着广大学生。

五是创造性。一方面高校共青团为了适应不同时期学生成长的不同需求,总是在其工作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广大团员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中,青年人争强好胜求新求异的本能在同等群体氛围的刺激下,较容易转化为求新的欲望,进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实践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第三,发挥高校阵地作用。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一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三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变迁 篇6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然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带来了更加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大学是社会新思潮的发源地,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所以,在他们身上更见价值观变迁的烙印。

看过《恰同学少年》,不难发现,与那时大学生的生活相比,如今的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空闲时,更喜欢谈论时尚、娱乐、体育等话题,而对经济民主政治及社会公共事件等关注相对较小。大学生关注的社会内容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随着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的优越感逐渐淡化,而求职压力的增大,使得大学生变得更加实际,注重自我,进而很少去关注距离自身生活较远的政治等问题。

与十年二十年前的大学文化观相比,在如今的大学和大学生人群里,虽然传统文化和高雅文化在校园文化中还占有一定地位,但当今大学生更加重视知识对自身成长和成才的实际价值,普遍追求知识的实用性。这种现象的出现,当然与如今经济社会的巨大就业压力是有关联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大学生们更加清楚地感受到竞争的激烈性,而当今时代已不同于个人英雄时代,所以如今面对竞争的又一种应对方式——TEAM WORK 正在学生们的心中扎根。因此,尽管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烈,自我意识凸现,但同时他们又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己的素质和努力,还要重视合作、团队精神。

浅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篇7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2013年12 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20 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生产、贸易、科技、文化领域等人类生活领域都与超越国界,中国也别无选择地面临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全球化浪潮。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巨大变化使中国的整个社会环境更为复杂。全社会、全方位、全开放的局面使西方思想文化进入我国的渠道和机会大大增加。西方传统文化、西方现代文化、后现代性文化、网络文化等相继涌入中国,处于大学时代的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非观还未真正形成,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难以正确辨别。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化格局进行第二十七次学习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我们参与全球化的根本目的,就是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2014 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随着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市场化、大众化,我国高校环境也发生较大变化。当前的高等教育也由过去的封闭化向开放化、国家化、现代化、大众化方向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因素复杂化。在为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营造氛围时,也给各种错误价值观产生创造了条件。在调查中发现,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中国大学生能够认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个别学生存在缺乏自强自立意识、缺乏创新意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少、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位、诚信意识浅薄,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自我意识较强,缺少团队精神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在中国教育网进行德最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调查中表明:“当代中国大学生在人与国家关系层面中,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做到爱国,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大部分学生能够牺牲个人利益,以国家利益为重。”绝大多数大学生个人目标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相一致,认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能够遵守“爱国、敬业、诚信”等基本道德规范。但在实践层面,在大学校园中,个别大学生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例如:2013 年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因为性格内向,心理压力巨大,嫉妒心理将室友黄洋毒害;2015 年北大博士论文抄袭现象;2014 年哈尔滨一大学航天专业学生出卖国家机密获刑事件。

三、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这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于这种急剧变化的中国正面临着社会转型,社会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发展。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大学生,其核心价值观也呈现开放性、独立性、理性化、矛盾性等特点。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对不同的价值观持包容的态度,另一方面,对其所坚持的核心价值观又出现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例如,从认知的层面,当代大学生已经确立了遵守法律法规的核心价值观,但从践行的层面,则存在部分大学生实施违法法律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杨德广,晏开利.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报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王易.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取向报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3]石书臣,张杰.当代大学生思想文化素养状况的调查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7).

[4]刘海燕,江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学需求的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6).

[5]汪立夏,李曦.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的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

[6]彭俊桦.从抽象的“普世价值”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7]李伟,平章起.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冲突[J].中国青年研究,2012(12).

[8]刘慧.消费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防范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1).

[9]郭文亮,林宾,朱跃.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现状的实证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

浅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篇8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我国的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健康地成长。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随着当今社会的日益发展,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总体看,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健康的,是积极向上的。据权威调查结果表明,他们的政治思想状况稳定,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具有较强的认同感,表现出较高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尽管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且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远大的抱负和强烈的事业心,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社会上还存在着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得很多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在社会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缺乏整体意识、协作意识、学习动机与国家振兴、社会发展联系不多,其主导思想就是为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而奋斗。

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给和谐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确立,为衡量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提供了最新标准,也为我们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关系

针对高校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举措无疑给加强、改进和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良好氛围,创造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关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精髓和核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它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它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诉求。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 ,是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和核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和渗透于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学改革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含义和根本要求,及时有效地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深化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首要课题。

青年大学生身处高校这样一个特殊的文化环境之中,面对着复杂的社会现实,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改革开放过程中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影响,容易产生各种思想困惑。因此,他们需要引导和帮助;需要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建立起一个思想和行为的理论基础、一个人生观的信念体系;需要提高在复杂和急速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处理种种艰难的价值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

的实践转向。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的比较,可以得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价值观,二者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当前,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往往还缺乏真正的了解,因此,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要着重从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出发,抓好教育过程各个环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批判西方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批判错误思想的能力。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共同理想是一定社会主体共同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现阶段,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性,使大学生不仅在情感上,更能从世界观的高度,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然而,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关于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认识还是较为复杂、模糊的,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仍然十分迫切。在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中,应增强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自觉性与坚定性,为实现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三)坚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主旋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改革与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借鉴和吸收其他先进思想,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开拓勇气。

(四)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

准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大力加强荣辱观教育是基础的教育工作。只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思想和道德基础。大学生群体,在道德判断和行为方面往往存在着许多矛盾,甚至有的出现道德失范的情况。为此,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着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

合。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应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个体的价值观念是周围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若要取得成效,必须注重校园环境对价值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总体而言还是比较良好的,但也有着一些不好的成分。如果不清除这些不良因素,会对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做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加强爱校教育,增强大学生勤奋学习、扎实工作、苦练本领、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开展各种有益于健康生活的活动,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在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中搞好学习、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 郭祖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甘肃日报,2008.1.17.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篇9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摘要]:当今中国正处于改革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多元化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作为在改革开放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社会价值导向不断转换中悄然发生着变化。而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必要性,同时针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指出:“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建构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党在新时期重大的政治任务。[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也就是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在价值多元化现象日益凸显的今天,我们应该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结合大学生自身实际,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原则与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以此实现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和谐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

第一,鲜明的民族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民族特点和民族精神,并倡导其特定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将对这个民族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精神导向作用,它集中地体现了民族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与提炼,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历史发展的 精神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特质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升华,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和灵魂,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相融合的国家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蕴含着我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然要以中华民族精神为基础,结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国家核心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彰显着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

第二,显著的时代性。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① 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是该民族文化中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现时代的行为规范和评价尺度,即一个民族对现时代绝大多数社会成员价值取向的认同。一个民族每一时代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都是新的价值观不断上升而占据核心地位,并对其他价值观进行协调和整合的过程,也是一个民族不断追求完美价值目标的过程。我们现阶段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反映我国基本国情和广大人民的现实需求,也要反映当今时代发展的新特点。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发展性以及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变化的,必须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反映新的社会发 展阶段的价值取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点必定体现在对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及人们思想、心理活动轨迹变化的关注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斗力、生命力越来越取决于对 发展着的新问题、新现象的解释和回答,即用对事关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来引导不同层次的价值追求,从而不断体现出全体社会成员的核心价值追求的时代特点。

第三,广泛的认同性。如果国家核心价值观缺少了人们对它的普遍认同,就会失去其存

在的社会基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着眼点就是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共同理想和精神信仰,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社会实践需要的行动指南。它强调在尊重大众主体性的基础上,通过利益的实现,达到使国家核心价值观渗透进社会生活的自主性和自愿性。不断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物质利益与精神需求,社会发展的目标始终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认知与行为选择就会得到不断增强。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同、接受并转化为行动的指南,一方面要靠我们价值体系理论的建构和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另一方面还在于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对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推动力。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必须要关注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这样才会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必要性

随着当今全球化的发展,社会济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调整,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国内外各种思潮的影响,给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大学生价值观中出现了一定的偏离现象:一是价值本位主义,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利益。他们在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往往注重个人要求与个人理想的实现,而忽略社会理想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在遇到道德行为选择和利益取舍的情况时,一些大学生往往更看重物质和利益。二是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和政治观念的弱化,主张以自我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政治问题,对政治理论课教育持淡漠态度,生活上追求物质享受,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评判道德价值观念的标准日渐模糊,道德意识呈现出滑坡趋势,诚信意识薄弱;职业理想上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精神比较差,更偏重经济价值和权利价值。三是部分大学生民族精神需要加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往往用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来评价中国的现实,看不到中国改革几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夸大中国现在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思想状况令人忧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的社会思潮,是高校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思想保证。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其构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既要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又要表现当今的时代 特征,还要展现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界定为:顺应时代,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振兴民族,建设祖国,服务社会;尊师贵友,守法诚信,开拓创新;俭以养德,勤以重行,谦以修能。

“顺应时代,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就是要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要高举科学的旗帜,坚持用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武装头脑,反对迷信和伪科学;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唯书、不唯上,勇于探求真理。“振兴民族,建设祖国,服务社会”,就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自己的知识和才华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当今全球主义、普世伦理、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甚嚣尘上的情势下,强化他们振兴民族、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观念,有助于铸造大学生高尚的情怀,坚定的志向,有助于大学生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

“尊师贵友,守法诚信,开拓创新”,就是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善待朋友,遇事处事不能只考虑自我,要照顾他人和群体;就是要遵纪守法,严格自律,忠诚老实,信守诺言,言 2

行一致,表里如一;就是要革故鼎新,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俭以养德,勤以重行,谦以修能”,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生活美德,反对铺张浪费;就是要勤奋学习,热爱劳动,抵制享乐主义;就是要谦虚谨慎,踏踏实实为学做人。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中办发 [2005]18号)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已有的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党的十八大用24字精简凝练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而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大学生作为高校主体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领多元化价值观国内社会存在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复杂性,使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使不少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失去了风向标,出现了多元发展的错综复杂局面。这就需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引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好民族团结的舆论导向工作,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来正确把握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本质,认清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旗帜鲜明地同各种不良思想做斗争。

(二)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遏制价值观功利化倾向在当今文化多元交融、思想异常活跃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形态交织存在且相互影响,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及拜金主义等西方世界的腐朽价值观念影响着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在此种环境下,大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注重自身实际利益,看重金钱地位,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膨胀,这就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他们提供价值标准。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武装其头脑,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关乎我们每一个人。

(三)坚持用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矫正价值观的个体化偏移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和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使得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社会生活中出现人际关系商品化、道德交易市场化的现象,缺乏团体意识、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重视自我价值,把个人主义作为自己行事的准则,导致实用主义泛滥,个人主义思潮膨胀。而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乃至国家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要注重发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又要突出发展的时代精神,坚持继承优良与去旧创新相结合,把个人的发展寓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之中,努力提升人生价值方面对解决新问题和新挑战的能力。

主义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篇10

实用主艾是美国的国家哲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我们不能否定实用主义理论自身存在的非科学和庸俗化成分在社会中造成的负面影响.建立社会主艾核心价值体最,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作 者:窦新芝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乌鲁木齐,830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xx “”(5) 分类号:G40-03 关键词:实用主义 负面影响 核心价值体系

浅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现状;对策

一、大学生诚信的必要性及其现状

(一)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必要条件。调发展、良性运行的基础,是保持社会和谐的灵魂。每个社会成员的诚信品质组成了社会信用制度的道德保障。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那么将会产生强烈的连锁效应,会使不诚信的行为愈演愈烈,这必将对社会道德体系形成巨大的冲击,进而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发展。由于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并将对未来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他们长期受到社会的特别关注,其诚信素质对社会其他群体的示范作用不可估量。因此,大学生诚信是建设社会主义诚信社会的必要条件。

(二)是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致富的热情,但同时利益的多元化趋势也日趋明显,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简化为尽可能多地获取经济利益,诚信这一道德底线一再被突破,其结果是人际互信关系淡化,诚信危机爆发。经济发展需要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又具备诚实守信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其诚信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状况。因此,大学生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诚信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人无信而不立,诚信能使人立业、立德。社会主义诚信社会和诚信经济的建设,必将对公民个体的诚信提出新的要求。诚信将成为衡量公民的社会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公民个体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诱惑,大学生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诚信意识,培养自身的诚信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把握好发挥聪明才智、健康成才的机会。

可是当前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从总体情况看,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诚信意识淡薄、恶意挑战道德准则的问题。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剽窃论文。尽管现在高校对学生作弊的处罚十分严厉,但少生仍然绞尽脑汁去作弊,以至于每年教育部的德育工作会议都会把考试舞弊问题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对高校的道德教育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把刻苦钻研、忠诚老实视为反常,而把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视为正常,甚至连毕业论文都成篇抄袭。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学生缺乏诚信,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思想观念。

二、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原因以及对策

(一)原因。分析造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不外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大学生自身诚信意识缺乏,对诚信概念模糊。由于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比较受宠爱,这样导致有部分同学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他做些什么,很少考虑应该为父母、为他人、为社会做些什么,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因此他们对诚信的概念就十分模糊。

从客观方面来分析,主要源自四个方面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分别为: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教育体制的弊端、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信用管理机制的缺失。

在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让一些人们开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下,就会导致一部分人不顾道德和良知,不择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市场经济的冲击是大学生失信的一重要原因。

中国的教育体制将重心放在了“授业”上而忽视了学生德育的教育。尽管目前中国的大学生都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但往往流于形式,很难谈得上提高大学生的德育水平,这其中包括诚信品质。

在正常情况下,就业形势也很严峻,而眼下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能否有所增加很难预料。这种情况下,有的大学生为了能够击退其他竞争者,在简历中注水,在面试时虚报自己的实力水平,失信于他人,失信于社会,也失信于自己。

(二)对策。第一,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培养诚信意识,诚信本身作为一个内省的素质,是人从自己本质内省,或者说是通过自己不断地通过克己复礼这样一个过程提高修养而能够得到的。如何帮助大学生把诚信转化为内在的修养,就需要学校重视诚信意识的教育。我们不能否认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诚信教育的重要作用,但当前不容乐观的诚信状况必须引起我们对诚信教育的再思考,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模糊必然要求教育者寻求更有效的办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为此,高校应在教育大学生过程中,重视“育人”,将德育放在跟学习成绩一样的地位上来,两手都要抓,两手到要硬。第二,结合社会现实,通过社会实践,转变学生观念,在加大诚信理论教育的同时,应该结合社会现实,通过社会实践、实地考察、实案分析等,透过社会现实帮助大学生厘清诚信观念。经济领域的制假造假、恶意坑骗、偷税漏税;政治领域的贪污受贿、卖官买官;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冒名顶替、抄袭剽窃等现象模糊和动摇了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判断。市场经济下人们我们不能认为社会没有信用而个人就必定没有信用,同样,也不能指望个人我们也不能认为个人都没有信用而社会有信用,在诚信建设上强调的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个人有了诚信,社会才能有诚信。第三,建立完整的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当前,我国社会诚信制度尚不健全,诚信记录制度、诚信评价机制、诚信奖惩机制、诚信监督机制等尚未完全建立。帮助大学生培养起清晰地诚信意识,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引导,达到“自律”的目的,而建立完整的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就是要求通过“他律”来防止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如建立诚信记录机制。诚信记录机制就是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全校、甚至全社会都对此有所了解。建立诚信档案要科学化、规范化。诚信档案要把大学生个人的信用情况,如各种成绩、在校获奖情况、参与社会实践情况、在校期间的品行表现、申请助学贷款的还款时间和金额、欠费情况等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专门的记录老师记录存档,并且输入相关个人诚信查询系统。采用“诚信记录机制”将使在大学生中开展的诚信教育进入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树立诚信品质的教育目的,并对日后大学生进入社会生活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

还可以建立诚信监督机制。诚信监督机制是在建设大学生诚信体系过程中,必须要设有的一个强大的监督威慑力量,否则,诚信机制将形同虚设。诚信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重在对人们的行为方式进行规范和劝导,而诚信记录、评价、奖惩机制的过程并不具备刚性约束力,必须辅之以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诚信监督机制的建立完善,将会为其他各个诚信机制体系的组成部分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薛雪. 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及教育对策[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04.

[2]张颖香.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高云志.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

上一篇: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精彩下一篇:非营利组织管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