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履约保证保险

2025-0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保险公司履约保证保险(精选8篇)

保险公司履约保证保险 篇1

履约保证保险概述

履约保证保险是指保险公司向履约保证保险的受益人(即债权人,这里专指银行)承诺,如果被保险人(即债务人,这里专指借款人)不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则由该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保险形式。具体而言,该履约保证保险具有如下性质:

1、履约保证保险实质上是一种财产性保险。

因为履约保证保险的目的是为了补偿由于借款人不履行约定或法定义务给银行财产造成的实际损失。它不具有人身性,换句话说,履约保证保险不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而且在该种保险中保险人具有代位求偿权,即当借款人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是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的,保险人在赔付给银行相应的贷款本息后,可以在赔偿额度内取得借款人对第三人的赔偿请求权。

2、履约保证保险承保的风险具有信用性。

保险从社会角度来看是一种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经济制度;从法律角度来看,保险是一种契约或是由于契约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风险的存在是构成保险的第一要件,但是并非任何风险都可以构成保险风险,只有保险公司予以受理的风险才构成保险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在签订履约保证保险合同时,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利益,必然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资产状况及偿债能力有一定的认识,对借款人的信用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企业信用状况极差,根本没有履约能力,保险公司自然是不会对其履约能力予以保证的。

然而从理论上讲,履约保证保险业务的诞生是基于债权人对债务人是否履约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而保险公司开展这项业务的最终受益人也是债权人,因此根据保险的基本原理,投保人正常情况下应为债权人即银行。但是由于现实当中,贷款利率的固定性,如果银行承担履约保证保险的保费交付义务,那么势必加重银行的负担。但从另一方面而言,由债务人投保也不符合民商法的平等原则,因为这样的做法同时也加重了债务人的负担。然而在现实条件下,由于借款人自身的偿债担保能力较差而同时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政策性又较强,因此借款人投保也不为一个权宜之计。

3、保险人资格的特许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有关规定,保险公司应当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形式或者国有独资公司形式。同时该法的第七十条和七十一条又规定了保险公司的设立条件。但是并非符合上述条件的保险公司都可以经营履约保险业务。九十年代前期,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做履约保险业务,形成行业垄断之势。近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险业日趋繁荣,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关注履约

保证保险业务。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很多保险公司都在形式上具备了经营履约保证保险业务的能力,但是只有那些经过国家保险监管部门审核批准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此类业务。这不仅在我国保险人资格需要有特许性,在世界各国也大抵如此的。

履约保证保险的特性

根据上述履约保证保险的性质,我们会发现它与一般的保险业务不太一样,而究竟不同在哪里呢?现将该类保险的特征总结如下:

1、履约保证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三方当事人,即保险公司、借款人、银行。而一般的保险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仅为投保人和保险人两方,而将受益人列为保险合同的关系人。这是因为一般的保险理赔是保险人对投保人直接的无任何阻隔的赔偿,而履约保证保险赔偿针对的不是对投保人即借款人损失,而是针对投保人的债权人即银行的损失。

2、履约保证保险合同是一种从合同,而一般的保险合同是独立的合同。保险合同是指投保人交付规定的保险费,而保险人对承保标的因保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在保险金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或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时,承担给付保险金义务的协议。这里所说的保险标的,对一般的财产保险而言是指特定的财产或者与财产相关的财产利益;相对于人身保险而言则是指人的生命或健康。而相对于履约保证保险而言,其标的是“履约”,而履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一个标的,它依附于债务人的作为或不作为是否符合主合同中有关对债务人义务的规定,这种保险是对债务人的债务偿付、违约、失误承担附属性责任的书面承诺,因此履约保证保险合同不能脱离主合同而单独存在。

3、被保险人对保险人有偿还的义务。履约保证保险是一种财产险,因此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有代位求偿权在此就不再详述。只是值得一提的是在履约保证保险业务中,一旦保险公司对银行进行赔付后,它就取得了借款人的债权人的地位,此时保险公司的权力很大,其对借款人的债权追索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借款人的债务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保险公司基于其债权人的地位可以就被保险人的一切财产行使追偿权。

4、保险公司对借款人的资信审查格外严格。由于保险公司在办理履约保证保险业务时其所承保的风险具有很强的信用性,因此保险公司对借款人的资信的审查是非常小心的。只有在他们对借款人按时还款有信心的情况下,他们才会承保,因此对保险公司而言,其所承办的大多数的履约保证保险业务中借款人所交付的保险费实质上只是一种投保的手续

履约保证保险与担保方式的区别

履约保证保险相对于保险公司而言仅仅是他们所开展的一项保险业务,但是针对银行而言,履约保证保险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足以使其放心的担保方式。而

从履约保证保险的最终的作用来看,它也确实担负着担保的职能。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它所规定的担保方式只有抵押、质押、保证、留置、定金五种。那么为什么有了上述的诸种担保方式后,银行仍然还有时要选择履约保证保险呢?担保法中所规定的诸种担保方式与履约保证保险之间是否存在这相互矛盾的地方?

1、为什么有了担保法所规定的五种担保方式,银行仍然还会选择履约保证保险?

大家都知道,银行所采用的主要的担保方式是抵押和保证,而这两种担保方式在履行担保任务时又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首先就抵押方式而言:抵押是指抵押人以担保债务清偿为目的,不转移占有地就自己的财产为债权人设定处分权和卖得价金优先受偿权的物权行为。抵押权是一种担保物权,抵押权人基于此项权利可以直接对物享有权利,可以对抗物的所有人及第三人。这种担保方式在银行发放贷款时经常使用,但是这种担保方式在实际中存在这一些弊端,具体而言(1)就抵押标的价值而言,一方面由于物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可能使其在被处置时的价值小于设定时的价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债权人的债权得不到预期的清偿。另一方面,随着一些技术含量高的抵押物和配套抵押物的出现,增加了对抵押物价值评估的难度。(2)就抵押登记而言,我国银行借贷业务中的抵押合同都是在双方签订的时候成立,而自抵押登记之日起开始生效。但是办理抵押登记的程序又较为繁琐。(3)就抵押物的变现而言,银行在债务人不能如期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处置抵押物时,往往由于抵押物的性质而要由特定的机构拍卖,还要经过法定的一系列的程序,这就增加了银行将其债权变现的难度,进而影响了银行资金的正常运营。

其次就保证担保方式而言:保证担保方式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针对银行,其所运用的保证担保方式都是连带责任保证。所谓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和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相对于一般保证责任加重了保证人的责任同时也加强了对债权人的保障。然而这种担保方式的弊端仍然是显而易见的:(1)保证在理论上属于人保范畴,因此根据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债务人提供的物保时,保证人仅就物保范围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当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因此,保证在债权的追索方面不具有优先权。(2)担保法对保证人的资格限制性很强,例如担保法的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担保法司法解释的第四条、第十八条等等。使得银行在稍不留神的情况下就可能使其债权脱保。此外还由于一些保证人的性质比较的模糊,在认定上模棱两可,这也给银行的债权带来了风险。(3)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经营的风险性和获利性并存,一笔交易成就或毁灭一个企业的现象并不罕见。那么这就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即保证人在设保时经营状况良好,而到它该履行保证责任的时候已经完全没有清偿能力,从而使银行的债权落空。

2、担保法中所规定的诸种担保方式与履约保证保险之间是否存在这相互矛盾的地方?

鉴于担保法所规定的诸种担保方式中,银行用的最多的是抵押和保证,现仅就抵押、保证与履约保证保险的关系加以论述。

根据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大家都知道抵押和保证并存于同一债权的关系是: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债务人提供的物保时,保证人仅就物保范围以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当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同一债权上既有保证又有第三人提供的物的担保,债权人可以选择两种担保方式。那么同一债权上同时存在履约保证保险和抵押或保证,或者同一债权上同时存在履约保证保险、抵押和保证的时候该如何去处理呢?相信通过下面的阐述,大家可以自己得出答案。

履约保证保险体现了两种法律关系:一种是担保法律关系,另一种是保险法律关系。它所体现的保证法律关系体现在保险公司向银行出具的保证书;它所体现的保险法律关系体现在借款人写给保险公司的投保申请书和保限公司签发的保险单上。因此在履约保证保险在履行担保职责时不能将其简单的划归于担保法所规定的保证所体现的法律关系,更不能认为抵押担保方式优先于履约保证保险适用。可是当它们并存于同一债权时,银行该怎么办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十条规定,抵押权不得与债权分离单独转让或作为其他债权的担保。将此条做反面解释,也就是说抵押权可以与主债权一同转让,而根据物权的原理,物权人对物是有一定的处分权的,因此可以肯定这样的推理是无误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债权同时转让,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对受让人承担保证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条可知,债权人转让债权对债务人仅有通知的义务,而无须获得债务人的同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一条可知,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受让人取得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

基于上面的论述,我们就会发现履约保证保险的存在与担保法所规定的诸种担保方式并存同一债权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不存在着障碍,履约保证保险的存在只是给银行多加了一层保险锁,使其债权受偿的机率大大加强了。因为银行可以在接受借款人提供的担保法所规定的各种担保方式的前提下,与保险公司签订履约保证保险合作协议书。同时在该协议书中注明:当借款人不能如期还款时,保险公司应该履行赔付义务。保险公司的赔付资金到位后,银行将转让其对借款人的主债权和担保权给保险公司,银行将不再介入原来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

履约保证保险业务是一项特殊的财产保险业务,它是指保险人为被保证人(债务人)向被保险人(债权人)提供保险产品而成立的保险法律关系。当借款人不按期归还借款本息时,保险人需向被保险人(银行)赔付所有未还贷款本息。其几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1)投保人向保险人支付保费,购买以银行为被保险人的履约保证保险;

(2)银行审查借款人还款能力及履约保证保险保单,发放借款;

(3)一旦出现保险事故时,保险人向被保险人赔付保险金。

银行适用履约保证保险时的风险防范

1、保费交付的问题

为什么说到适用履约保证保险的风险防范时首先提到的就是保费交付的问题呢?回答这个问题要追溯到对保险合同性质的认定上。

保险合同是实践性合同还是诺成性合同,至今学术界仍颇有争议。而理论界的这种争议,则直接影响到了实践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有一些学者认为保险合同是诺成型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二条的规定“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保险合同成立。”也就是说保险双方当事人只要意思表示一致,保险合同即告成立。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投保人不交付保险费,保险人又没有提出异议,以致后来保险事故发生了,保险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难道要双方依照合同约定各自履行双方的义务即保险人履行保险义务,而投保人履行交费义务?这似乎有失公允。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三条的规定 “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应当按照约定交付保费;保险人按照约定的时间承担保险责任。”部分学者又主张保险合同是实践性合同。可是这种主张保险合同的成立必须以投保人交费为条件的论调,对分期分批交付保险费的保险合同中又该如何解释?这个条件的成就是以投保人交付完所有保险费为准还是以交付第一期保险费为准?

综上所述,对于银行而言,在接受履约保证保险时为了债权的安全起见,银行应督促借款人一次性全部交付保险费。如果借款人与保险公司协议采取分期分批交付保险费的,那么应要求保险公司在与银行签订的履约保证保险协议中明示,履约保证保险协议自投保人第一次交付保费之日起生效。

2、履约保证保险的除外责任

银行可以通过履约保证保险取得债权清偿的保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保障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因此对于这个限度又一个明确的认识,有助于银行更好的实现自己的债权。

履约保证保险仅仅是针对由于借款人的主观过错(故意或过失)而不能如期偿还债务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的财产损害承担保证责任。银行在与保险公司签订履约保证保险协议书时,应特别注意保险公司所答应的承保的范围。一般而言,保险公司对下述的几种情况是不予以承保的:

(1)由于意外事故或者不可抗力而导致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的。众所周知,不可抗力和意外事故都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难以克服的客观情况。这种情形与履约保证保险所保险的由于借款人主观过错而不能正常履行义务的初衷有

悖,因此保险公司在正常情况下会在履约保证保险中排除此种情形的赔付。而银行业应该防范于未然,针对此种情形下可能发生的损失,与借款人商定风险的分担或者采取其他的保险险种和担保方式予以化解风险。

(2)对于产品质量问题而导致借款人不能如期还款的情形。保险公司在办理履约保证保险业务时的立场通常是对借款人在运用借款所购得标的物由于质量问题或者交付问题引发合同纠纷而影响其如期还款的情形不予以赔付。原理相同,因为借款人不能还款的原因并不是他自己的主观过错,履约保证保险所担负的职责已经被超越,这种情形应该属于产品质量保险的范畴。此时银行可以与借款人商定,由供销商对此种情况承担保证责任,或者采取其他的担保方式和保险方式。

3、履约保证保险协议书不能发挥预期效力的情况

(1)主合同中约定债权人不可以将合同中的权利部分或全部的转让给第三人的情况。保险公司在借款人不能届期偿还贷款的情况下对银行进行赔付后,本应享有债权的追索权,这点在此之前已经详述。可是一旦主合同中约定债权人不可以将合同中的权利部分或全部转让给第三人就意味着银行是借款人的唯一债权人,借款人除对银行外不再对其他人负有偿付义务,因此保险公司对银行进行赔付后,借款人并没有求偿权。也就是说这时的保险公司只负有义务而不享有相应的权利,这不仅在实践中保险公司难以接受,在理论上讲也违背了平等和诚信的民法原则以及履约保证保险的基本原理。这时履约保证保险协议书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从而银行的债权面临风险。

(2)在担保合同中担保人与债权人事先约定仅对特定的债权人承担担保责任。保险公司作为一个营利机构,它做履约保证保险业务的目的不仅仅是赚取可观的手续费,而且它们还知道在为数不多的需要它们赔付的案件中它们还可以在借款人和借款人的担保人身上挽回部分的损失。因此,保险公司会在履约保证保险协议中与银行约定,在银行得到保险公司的赔款的同时,银行要将银行对借款人的一切追索权转让给保险公司。可是如果先前银行与担保人在合同中约定担保合同部可以转让,那么银行就无法将它对借款人的担保权转让给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可以依据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对银行进行赔付,从而使得履约保证保险协议书形同虚设。另外,履约保证保险通常还对由于借款人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效而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承担赔负责,如果银行与担保人约定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的话,又与保险公司约定转让担保权与获得赔付同时进行,仍让存在着影响履约保证保险效力的情况。

保险公司履约保证保险 篇2

据悉, “众乐宝”是一款保证保险类产品, 主要针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信用风险。众安保险总经理尹海表示, “众安保险会与电商平台合作研究电商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用保险的形式来解决。比如商家销售过程存在的风险性问题。”

所谓的信用保证保险, 是以信用风险为保险标的, 它实际上是由保险人 (保证人) 为信用关系中的义务人 (被保证人) 提供信用担保的一类保险业务, 可分为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两类。

海上保险中保证制度问题 篇3

关键字:1906年海上保险法;海上保险;保证

1、海上保险保证制度的起源:

英国海上保险中的保证最早出现在十七世纪晚期的 Jeffries v. Legandra案例中,而后 Lord Mansfield 通过Hore v. Whitemore、De Hahn v. Hartley 等案最终确立了英国保险法上的保证制度。"[1]英国《1906 年海上保险法》的颁布,是海上保险法学界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因此,要研究海上保险的保证制度,应该借鉴英国保险法的一些规定。

2、海上保险中保证的含义:

在英国《1906 年海上保险法》第33条明确规定:保证是指允诺性的保证,即被保险人保证去做或不去做某些特定事情,或履行某项条件,或者肯定或否定存在某些事实的特定状态。在我国的《保险法》和《海商法》都没有明确规定保证的含义。

2.1 违反保证的后果:

1.法律后果

在英国的保险实践中,The Good Luck一案[2]是关于违反保证的法律后果的权威判例。该案争论的焦点是保赔协会停止承保 Good Luck 的时间。银行认为,保赔协会在船舶违反保证之时即银行追加贷款之前就停止了承保;保赔协会认为,自己是在因船舶违反保证而决定解除合同的时候即银行追加贷款之后才停止承保的。双方产生分歧的根本在于对违反保证后产生的法律后果认识不同,是因为违反保证而自动解除责任,还是按照合同法的规则保险人需要主动采取措施解除合同。初审法院采纳前一种观点判决银行胜诉。而上诉法院则认为违反保证赋予了无过错方解除合同的权利,在其行使此项权利之前合同继续有效。上议院支持了初审法院的观点。英国《1906 年海上保险法》明确规定保险人自违反保证之日起解除保险责任。Goff 勋爵对于这一规定作出如此分析:"保险人是自动解除责任,保险合同的终止并不依赖于保险人所做的任何决定。"[3]可见,英国法对于违反保证的法律后果采取的是自动解除责任原则。

2.违反保证后的缓和条件:

按照英国法的自动解除原则,违反保证的法律后果非常严厉。这种做法虽然可以使合同迅速解除,但是并没有充分考虑当事人的意愿,特别是享有解约权一方的利益,使得保证制度有时候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一些缓和这种严厉后果的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履行保证的免除,一是保证被违反后可采取的缓和措施。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对于这两方面都有作了相关规定。

(1)免除履行保证的义务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34条第1款规定了两种法定的免除履行保证的情况:当情势变迁时,保证不再适用于合同的情况下;执行保证被后来颁布的法律视为违法的情况下。第二种情况可以说对《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41条合法性保证规定作了某种程度的补充。

(2)弃权和续保

在商业实践中,保险人为了某些利益可能会选择放弃被保险人违反保证,放弃法律赋予他的权利即解除权。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34条第3款保险人可以放弃对违反保证的追究,即使是在违反保证发生以后。但是,此时这种弃权行为跟"自动解除赔偿责任"的规定又相互矛盾,使得保险人要选择弃权也成为了不可能。

续保条款是事前对违反保证的严厉后,做出的防止自动解除的努力。这正是契约自由原则,与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第33条第3款的任意性法律规定想呼应,因此应当充分尊重当事方的契约自由,如果当事方在保险合同中订立了相反协议,则按规定行事。由此可以视为续保是保险人在被保险人违反特定的保证时,而选择的事先弃权。

3、我国保证制度的发展现状:

虽然在我国的《海商法》中出現了"保证"字样,但是在《保险法》没有规定保证制度。保证制度在我国是否存在引起了很多学者的争议。从我国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中,对于保证条款的具体规定确认了我国在海上保险中是存在保证制度的。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船舶保险条款中也有类似于保证条款的规定。所以我国是存在保证制度的。[4]如《海商法》第235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保险纠纷案件若千问题的规定》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都是关于海上保险中保证的规定。

4、完善我国海上保险保证制度的建议:

我国海上保险市场的实际情况应与当前海上保险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相同步,我国应该适当借鉴《1906年海上保险法》,并且关注当前英国保险法的改革,从而完善我国海上保险的保证制度。

4.1明确保险中保证的定义

一个制度的正确应用应该有明确的定义,并且严格限制"保证"的适用, 以避免保险合同中关于被保险人义务的所有条款都变成是保证条款, 防止保险合同变为"保证"合同。我国《海商法》第235条关于保证条款的规定,保险人有解除合同的权利,但是此规定倾向于条件条款。笔者认为,保证的定义应该清晰明确的表示,如保证条款以承诺、保证、担保或类似用语予以明确表示, 否则, 不视为保证条款。"这样在实践过程中也比较好应用,也减少因自由裁量权而产生后果的巨大差异。

4.2 确定默示保证的范围以及确定保证条款的标准

众所周知,保证条款是为了保险人为了控制保险风险而产生。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控制风险能力也逐步增强。在保险合同中应明确默示保证的范围,在明确范围外的默示保证,规定其为无效。保险人对于保证条款,应该参考风险变更制度,在保证中引入重要性标准,只有对风险有重要影响的事项才可以被列为保证条款。

4.3 明确规定违反保证的处理方式

首先,在违反保证条款时,法律应当赋予无过错方即保险人以选择权: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或者要求修改承保条件,包括相应增加保险费等。其次,而在保险条款中,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应该对违反保证事项的后果而产生的责任做出约定。

参考文献:

[1]邢海宝:《海上保险的保证》,《中外法学》2005 年第 2 期,第 240 页

[2]王欣.论违反海上保险合同中的保证的法律后果.中国海商法年刊.2001年第12卷,第66页

[3]王欣.论违反海上保险合同中的保证的法律后果.中国海商法年刊.2001年第12卷,第67页

履约保证金连带保证书 篇4

保證書編號:

一、立連帶保證書人(保證人)

銀行

分行(以下簡稱本行)茲因(得標廠商)

(以下簡稱廠商)得標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採購部(以下簡稱臺灣銀行採購部)之(招標案號)

,(契約編號)

,(招標標的)

,依招標文件(含其變更或元整(NT$外幣)(以下簡稱保證總額),該履約保證金由本行開具本連帶保證書負連帶保證責任。

二、臺灣銀行採購部依契約規定認定有不發還廠商履約保證金之情形者,一經臺灣銀行採購部書面通知本行後,本行當即在前開保證總額內,依臺灣銀行採購部書面通知所載金額如數撥付,絕不推諉拖延,且無需經過任何法律或行政程序。本行亦絕不提出任何異議,並無民法第745條之權利。履約保證金有依契約規定遞減者,保證總額比照遞減。

三、本保證書如有發生訴訟時,本行同意以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1審管轄法院。

四、本保證書有效期間自本保證書簽發日起,至民國

****年**月**日止。

五、臺灣銀行採購部係以代理人身分為洽辦機關代辦上述採購案,並已由洽辦機關授權核收、保管、扣收與核退履約保證金。

六、本保證書正本1式2份,由臺灣銀行採購部及本行各執1份,副本1份由廠商存執。

七、本保證書加蓋本行印信或經理職章後生效。

補充)規定應向臺灣銀行採購部繳納履約保證金新臺幣(或外幣)(中文大寫)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採購部

連帶保證銀行: 負責人(或代表人):

址 電

履约保证书 篇5

1.保证按360天的合同工期和招标文件或业主开工令的要求如期开工、竣工并移交整体工程。

2.工程质量保证达到合格标准。

3.保证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配置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安全员,配备满足进度要求的施工机械,按照审定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

4.保证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材料、设备,不低于招标文件规定和投标文件承诺的合格产品,并在使用之前经建设、监理、设计单位确认后使用。

5保证在规定时间内由施工方法定代表人亲自签订合同以及及时进场施工,并认真履行合同和其它各项承诺。

6.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方式、金额向招标人提交履约担保。

7.保证若出现严重安全、质量事故,或在建设单位规定的整改期限内达不到整改要求或明显无法按期完工的,建设单位有权解除合同,并按验收合格的工程量的50%款项结算,并追究违约责任和经济损失,承包人必须在10日内无条件撤出施工现场,并采取保护措施,确保已建成工程完好,交付发包人,并在20日内移交全部施工资料,保证发包人可以据此继续施工。承包人行为导致发包人有经济损失的,发包人有权对承包人现场财产进行扣留和法律保全。

8.保证若出现施工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或者有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其他行为的,必须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造成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负责返工、修理,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情节严重的,责令其退出施工现场,中止施工合同,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建设单位就其行为造成的影响向相关监管部门汇报,记不良行为。

履约保证金协议 篇6

甲方(全称):

乙方(全称):

甲乙双方本着公平自愿的原则签署本协议。经双方协商达成以下几条协议。

第一条 鉴于甲方与乙方签署了 *** 施工合同,乙方在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款已做明确了解的情况下,为保证其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承诺的履约义务得到切实履行,愿意按本合同约定向甲方提供履约保证金。

第二条 保证金缴纳时间

乙方应当在施工合同签订后7日内(日历天)向甲方账户交纳履约保证金。未能按期缴纳履约保证金的,视为放弃中标。

第三条 保证金额

乙方应当向甲方账户交纳现金,金额:大写人民币 *** 元(¥ ***元)作为履约保证金交付给甲方。

第四条 保证期间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至完成隧洞混凝土衬砌 7日内。

保证期内乙方如约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甲方分三次将履约保证金(无息)划回乙方账户:第一次为隧洞主体工程开工(洞脸形成),返还履约保证金的30%,及人民币陆拾万元;第二次为隧洞掘进贯通,返还履约保证金的40%,及人民币捌拾万元;第三次为隧洞混凝土衬砌完成,返还履约保证金的30%,及人民币陆拾万元。

第五条 生效条件

本合同自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人签字、加盖公章并乙方交付履约保证金之日起生效。

第六条 其他

本协议一式陆份,具有相同法律效力。甲方执叁份,乙方执叁份。

甲方:(公章)乙方:(公章)地址:*** 地址: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保证保险性质探析 篇7

保证保险究竟是保险还是保证, 在国外争论不一。因此, 保证保险的概念目前也未统一。在此, 笔者将不讨论其概念, 而是从其特征入手进行研究。英美的法学者一般认为, 保证保险是保险公司开办的保证业务。按美国学者的说法是:“当一家机构经注册批准成为一家保险公司并从事以货币为对价的保证业务时, 这就成为了保证保险, 受各州保险法的管辖。”爱尔兰1936年保险法更直接将保证保险定义为“签发保函或保证合同”。但是, 国外保险界学者多主张保证保险是一种保险, 而司法界则更倾向于保证保险是担保的一种。

目前, 在中国关于保证保险性质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 保证说, 保证保险的实质是一种保证担保。一般的保证保险合同均约定, 投保人未能按借款合同或者买卖合同约定的期限偿还欠款的, 视为保险事故发生, 其实这与保证合同中主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时, 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约定没有区别。第二, 保险说, 保证保险的实质是以转嫁被保险人 (即债权人) 所面临的投保人 (即债务人) 不能履行债务的风险为目的的一种保险。合同的主体、责任方式、合同的性质以及保证的范围均存在很大的不同。第三, 二元说, 保证保险是保证与保险两种制度的结合。尽管保证与保险有着明显的区别, 但并不完全排斥, 尤其是双方在对特定人保障与补偿方面的一致功能, 使保险与担保这两种制度就有可能相互连接与配合, 从而发挥保障与补偿方面的整合功能。分别支持这三种观点的论据都非常的充分和详细, 各自形成理论, 由于篇幅限制, 此不多述。

笔者认为, 保证保险从其本质特征上只具有保险属性, 属于保险。我国《保险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保险, 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 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 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 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因此, 保险一般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即可保风险的存在是保险的前提要素;风险分摊是保险的基础要素;费率可以确定是保险的可能性要素。保证保险是否符合这几个要素直接关系到能否把保证保险定性为保险。

二、保证保险中存在可保风险

根据保险法的基本原理, 保险合同是一种射幸合同, 保险只能承保尚未发生的、将来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 对于必然发生的风险, 保险不予承保。因此, 保险事故必须是投保人在投保时未发生的、且在将来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更准确地说, 保险事故发生应是一种可能性, 即不确定性。因此, 可保风险须具备纯粹性、偶然性和非普遍性三要件。

在保证保险中, 对被保险人来说, 保险风险是其自身对债务的不能履行, 这一风险符合可保风险要件。

第一, 风险的纯粹性指这种风险是一种只会给当事人带来灾害和损失的危险, 完全无利可图, 没有任何投机性。表面上看, 债务人履行不能时其没有完成对债权人的给付, 从利益上说不但没有损失还会因为债权人合同的履行而有所收益, 不符合纯粹性的特征。其实, 当债务人履行不能时将面临债权人的责任追究, 这一责任风险正是保证保险被保险人所面临的风险, 显然这一风险对被保险人来说是一种损失而无利可图, 符合纯粹风险的特征。

第二, 风险的偶然性是指该风险是一种偶发的随机现象, 具有难以准确预测的偶然性。人们既不知道风险是否一定发生, 也不知道一旦风险发生, 它是否会造成损失以及损失到底有多大。保证保险否定论者认为, 具体到保证保险合同, 保险人所承保的保险事故, 是投保人不履行债务, 而该保险事故是否发生, 主要是由投保人主观方面决定的, 不符合关于保险事故必须是客观的、不确定事故的保险法原理。其实, 在保证保险中, 导致债务人履行不能的原因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客观原因所致, 即有投保人经济状况恶化、或遭受意外而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显然, 这种原因导致的风险不管是被保险人自己还是保险公司都是无法在投保前准确预测的;第二类是主观原因所致, 正如保证保险否定论者认为, 一小部分人从借贷或投保之初, 就没有打算还款或履行义务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 投保人似乎在投保之时对于保险风险是否发生就早有预见, 不符合风险偶然性的特征。在笔者看来, 这种情况其实可以看做是被保险人主观上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情况, 对于保险人来说, 保险事故是否发生仍具有难以预测的偶然性特征, 普通财产保险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如有些投保人为取得保险金在投保时已决定投保后故意制造保险事故。

第三, 风险的非普遍性主要是指所保风险不能使大多数的保险对象同时遭受损失。这一条件要求损失的发生具有分散性, 从而实现集合多数人力量互助共济的保险功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存在履行不能责任风险的情况虽然不是个别情况, 但并不表明众多被保险人的履行不能会同时发生, 保证保险把履行不能风险作为其承保风险, 符合保险风险的非普遍性特征。

因此, 在保证保险中所存在的风险中, 虽有一部分是投保人的主观风险, 但并不影响其可保风险的存在。

三、保证保险体现了风险分摊的特征

保险理论认为, 保险的过程, 既是风险的集合过程, 又是风险的分散过程。众多投保人将其所面临的风险转嫁给保险人, 当发生保险事故时, 保险人又将少数人发生的风险损失分摊给全部投保人, 也就是通过保险的补偿行为分摊损失, 将结合的风险予以分散转移。保证保险否定论者认为, 在保证保险中, 保险人对债权人赔付后, 有权向投保人即债务人进行追偿。这样, 投保人的投保对自己并没有任何好处, 尽管保险人代为其履行债务, 但由于保险人仍可以向投保人追偿, 所以保险人的损失并没有任何减免。由此看来, 保证保险如果作为一种保险产品来说, 其缺乏合理性, 也缺乏社会意义。

对此, 笔者认为, 保证保险其保险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交易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信贷消费保证保险中, 如果没有保险人所提供的保险, 银行一般不会对贷款人发放贷款, 贷款人也就无法进行消费活动, 因而往往由于保险这一环节的缺失会导致整个交易过程的终止, 可见保证保险的社会经济作用不可低估。

保证保险作为保险的一个险种, 与其他财产保险一样, 其功能在于采用大数法则及概率学说, 通过收取保险费的方式, 集众多投保人之力来分散风险, 化解风险。保险费中包含了保险人的经营成本及合理的利润, 更重要的是理论上保险人收取的保险费应能够满足保险金的支出, 所以, 保险人在保险活动中本身并没有承担实际的风险, 只不过是把不确定的风险收集以后再分散给投保人, 其实, 是投保人在给自己保险。保证担保则与此不同, 作为债的担保的方式, 其目的是为保障主债权的顺利实现, 保证人并没有把大量债务人所存在的风险进行集中和分散, 而只是利用自己的实力和信誉凭一己之力为债权人提供保障。

三、保证保险的费率可以确定

保险是建立在众人协力、互助共济基础之上的, 保险人之所以能够在发生保险事故时赔偿或给付保险金, 是因为众多投保人预先缴纳保险费, 集腋成裘地形成了庞大的保险基金。可见, 从保险技术上来说, 合理分摊风险是保险的基础要素, 而保险费的合理计算又成了合理分摊风险的前提。

保证保险否定论者认为, 保证保险中的损失本质上是无法预测的, 因而费率是建立在经验判断基础之上的。实践中, 保证保险的保险费是通过保证人收集和研究单个被保证人的相关信息, 一个一个地作出是否接受的判断。正是在此意义上, 保证保险的保险费的实质, 是被保证人因使用保险人的信誉而支付的一种手续费。笔者对此不敢苟同。一方面, 经验判断并非不可以作为拟定保险费的依据。一般来说, 一项新的保险业务开展之初, 往往会出现保险费拟定不合理的情况, 但随着该保险业务的成熟, 保险公司根据往年保险费的收支情况对保险费率作出调整, 使保险费率逐步趋于合理, 这一点是与保险公司的经验判断离不开的。另一方面, 一个一个地作出是否承保的判断也并不违反保险的特征, 相反正是保险业务具体环节的体现, 就是在普通财产保险或人身保险实务中, 保险公司也是对保险业务一个一个地作出是否承保的判断, 而对符合条件的收取保险费, 并非手续费。例如, 在企业财产保险承保之前, 保险公司会对该企业的财产风险状况派专业的核保人员进行风险评估, 以确定该宗业务是否承保和承保的具体费率。

可以看出, 虽然保证保险与普通财产保险具有较大的差异, 但保证保险也具备保险所必须的三要素, 保证保险的性质应当归于保险。

尽管保证保险和担保这两种制度一样, 都具有保障债权的功能, 都是对特定人提供保障和补偿, 保险的对象与担保的对象也可能发生重合, 但它们的目的不同、手段不同、本质特征也不同, 是两种独立的法律制度。保证保险合同是一个独立合同, 保险人承担的是保险责任, 保证保险法律关系也应纳入《保险法》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王梓.保证保险的法经济学分析[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2004, (5) .

[2][美]所罗门·许布纳, 等.财产和责任保险:第4版[M].陈欣, 等,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3]Attacta O'Reagn Cazabon, Insurance law in IRELAND[M], Dublin;Round Hall Sweet&Maxwell, 197:1999.

[4]方乐华.保险法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5:12-15.

[5]梁慧星.保证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N].人民法院报, 2006-03-01.

[6]黄华明.风险与保险[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20.

[7]郑秋阳.论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3) .

爱情保险单,真能保证爱情永恒吗 篇8

现在是什么时代/人人都在买保险/而我就是不信邪/偏偏谈了几次恋爱/全都失败/气得要撞墙/回头想想/爱情是否应该买份保险/否则有一天/我失去了你怎么办

总不能付出了真心/却得不到保障/爱情总会有风险/我不能不冒险/去参加这个游戏/两个人的天地/只有我和你/才是最美丽的爱情故事

爱情/它让人捉摸不定/谁都不能决定结局/我不想结束/不想诉苦/还没开始/就已经被你甩/要我怎么不悲伤/不离去/到最后/怎么忘记的人是你/我已经决定要买一份保险

——摘自《爱情保险单》歌词

链接——

“爱情保险单”知多少?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正在悄然兴起,或已经开始实行的爱情保险单,大致有如下几种:

1、“爱情保单”世纪同祥夫妻共同险种

广告语:亲爱的,无论我在不在,我的爱都会真实地陪你在身边

主要内容:被保险人享受有双倍给付,根据现实情况拆分保单的主动选择权,月缴、年缴等7种交费方式任选,如夫妻其中一人遇意外丧失缴费能力,可享受保单减额交清的优待,免去家庭的后顾之忧。不仅如此,被保险人还享受生命尊严提前给付、分红、可转换年金权益、并附加7级34项意外残疾保障等多项保障权益。

与其它险种比较,在相同的保险保障下,夫妻合保的保费比单独投保便宜得多,同时如果夫妻离异,被保险人有权拆分保单,但拆分后则不能享受一些优惠。

2、一生一世爱情保险

广告语:象征爱情的牢固与恒久

主要内容:每年交纳保险费用,每3年返利一次。婚龄达到20年后则每年都可领取。

3、金婚之旅(目前仅在香港地区推行)

广告语:将婚姻责任量化

主要内容:如果一对夫妻每月投保5元,那么结婚25年时,可得到3000元奖励,如果配偶一方去世,可得5000元抚恤金。如果中途离婚,造成离异的直接责任方不再享受此保险,协议离婚则双方各得保险存入本金的50%。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投“金婚之旅”爱情险的夫妻,必须达成相互制约的《婚姻行为契约》作为保险条款的附件。一经双方与保险公司签约,即生效,对双方婚姻约束形同法律效力。契约规定了大到婚内暴力、外遇、酗酒、赌博等婚姻“硬伤”,小到不能夜里12点以后回家、每天洗袜子、不能穿太暴露的衣服等。凡违反者都要从保险本金中支付给无责任一方经济及精神补偿。

倾听——

娶我,请带上这份特殊的聘礼

(倾诉人:卢久年龄:24岁)

我喜欢男友这样叫我的名字,他将我拥在怀里,在我耳边一声声地喊我:久久,啊,久久。

我的小名就叫久久,是妈妈取的,我想妈妈一定是期望那时那刻拥有的幸福长长久久吧。爸爸是市话剧团的编剧,妈妈是一墙之隔歌舞团的舞蹈演员,他们结婚时多少人夸赞说是珠联璧合,郎才女貌啊。然而世人眼中如此般配的姻缘,到头来也只落了个黯然分手的通俗结局。

爸爸头也没回地走了,去追寻他所谓的真爱,一个不漂亮不温柔的女人,但是据我那“剩余情感”丰富的爸爸说,她能写出极漂亮的情书,她能读懂他的灵魂。

我亲眼见过妈妈的努力,她也曾经是个骄傲如白天鹅的女子啊,可一个女人一旦深陷婚姻,她对镜贴花黄的时间就没了,她曾经清脆动人的歌声变成絮絮叨叨的家常话,那个曾经着红舞鞋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的女子,原来也蓬头垢面也着旧衣烂衫在菜市场讨价还价。妈妈一再隐忍,一再委屈,挽不回爸爸的心。妈妈也哭过闹过自杀过,依旧挽不回爸爸的心。婚姻成了战场,一方攻坚一方防御,两败俱伤后,除了撤离战场,都想不出更好的解脱方法了。

妈妈将我拉扯着养大,没有再嫁。许多个夜里我醒来,都可以看见她独坐镜前,望着鬓上的白发发愣。一个女人如果没有了爱情的滋养,原来会这样的枯萎和憔悴。

我没有再见过爸爸,虽然他常常地写信来,可我看都不看地就丢掉了。有人说他再婚后很幸福,也有人说在报上看他在文章里感慨说:婚姻的模样原来是一样的。

如今我长大了,妈妈对我的终身大事极是关注。一会儿她说赶紧啊,找个安全可靠的男人将自己嫁了,省得让她老来还操心。一会儿她又说,你喜欢的那个男孩是真心爱你吗,他拿什么来保证是实心实意要和你过一辈子啊。

是啊,我问男友,我问他,你拿什么来保证啊,保证我们的爱情天长地久,保证一辈子守在我俩的婚姻里,不变心不游离,只爱我只宠我啊。

我叫久久,我渴望的是天长地久啊。

男友说:我发誓行不行?我想了想说:不行,哪怕指着太阳发誓呢,太阳也会下山的,指着月亮承诺呢,月亮可是最善变的。男友说:领结婚证不就是一种最真诚的誓言吗?我想了想还是说:不算吧,有多少拿结婚证的人真的是因为爱情而结合的啊,再说那是婚姻必备的形式啊,我想要一点更特殊的保证。

这份特殊的保证出现了,那就是爱情保险单。这是妈妈在报上看到的,那天她指着保单上的条条款款一一询问我的男友,我的男友一一做了肯定的答复,态度诚恳目光坚定。妈妈终于点了点头说,好吧,现在你可以娶久久了,带上那份爱情保险单。

那一刻,我泪如泉涌,我深深知道,妈妈在乎的决不是保单所能带来的收效或利益,她只是那么那么深切地期望,我的婚姻我的爱情,能够天长地久。

不过是一场浪漫的作秀

(倾诉人:胡端年龄:30岁)

我是一个生意人,开着一家不大不小的电脑公司,我的妻子天天是我的大学同学。我们顺理成章地恋爱结婚,算是青春爱情修成正果的极少数。

天天在一家企业报社工作,工作比较清闲。她是个新潮浪漫的女子,即使结婚后,也时刻不忘经营一些浪漫情调。

有时,我是喜欢的。比如她喜欢给我们的小家不停地变幻色彩。春天来了,咱家的窗帘换上嫩嫩的绿色,让我清晨醒来时,连呼吸都会变得更悠长更舒缓。而夏天,天天会大胆地除下窗帘布,只用轻雾一般的薄纱。秋天来了,繁花似锦,家里芬芳一片。真正到了冬天,连桌椅板凳也都穿上了鲜艳的暖和的绒衣。我问天天,花这么多的心思与精力打扮咱的小家累不累,天天认真地看我的眼睛,摇头说:“不累的,我只是希望我们的爱情四季变化四季轮回,是新鲜的,却也是永远的。”

我也跟着笑,伸出双臂拥紧了她。

生意场上是奔波的劳碌的,尤其对于想要有所作为打拼天下的男人来说。我承认我有时也有些疏忽有些粗心,不如天天那么注意表达我的爱意,我以为她能感受得出来的,我这样地努力,还不是为了我们的将来能够更加舒适与安逸?再说了,天天的生日,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再忙,我也是没有忘记的。

这天是我们结婚三周年纪念,我照例订了西餐厅的位置,并送给天天一件她心仪已久的玫瑰色塑身内衣。烛光点起来,人影便有些朦胧了,说实话那一刻我心里非常充实非常幸福。但也就是那一刻,天天拿出了一件送给我的结婚纪念日礼物——一份爱情保险单。

天天说:你细看看吧,然后我们投保最高的份额好不好?

我开始细看其中的条条款款,心中有些隐隐的不快,说实话,我是不喜欢和妻子讨论这样的经济事务的,每月我都会给她足够的生活费,每年会交给她一个存折,公司赚的其它的钱当然都会用于经营的正常运作中,等着进一步壮大发展啊。可我还是耐着性子看那份保单。

我承认多年的经商生活让我一眼就看出了端倪,一眼就看到了本质。我尽量用温和的声音问天天:“为什么要投这份保?我们不是买了足够的保险吗?人身安全的、健康的、失业的等等。等将来有了孩子再投教育保险好了,我看不出这份保险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天天一听,脸色就变了,她倔强地一抬头:“我不过是考验你的,果然,你真太让我失望。你不愿意签,说明你心虚,你不愿意为我们的爱情投保,你是不是觉得现在咱俩之间已经没有爱情可言了?或者你没有信心和我白头到老?”

无论我怎样解释,天天都不能满意,最后她拂袖而去,一顿浪漫的晚餐变成了我一个人的晚餐。

心里极端的郁闷,但是我决不想妥协,我是一个生意人,我不是计较那保单每月得支付多少钱,但我得计算我的经营成本,我的投资是否理智,我的收益是否合理。而我认为,家庭必需的保险我们已经买足了,不买爱情保险单,其实与爱情无关。

我不能理解天天了,女人就是这样,喜欢感情用事,喜欢将任何行为都与爱或不爱扯上关系。其实怎么可能呢,累不累啊。不过说到底,我还是佩服想出“爱情保险单”这个创意的人的,起码他是摸准了女人的心思的,相信将来一定生意兴隆。

爱情保单上怎能附加忠诚协议

(倾诉人:黎天年龄:33岁)

我的妻子孟飘有一段失败的婚姻,她的前夫移情别恋然后抛弃了她,这让她在很长时间里郁郁寡欢,以泪洗面。

爱上孟飘,是一见钟情。当时我们都在三生石畔。

那是一次企业内部组织的旅游活动,我和孟飘都参加了。原本我并不认识她,因为我们所在的企业挺大的,各行业各部门盘枝错节的。导游带着我们往前走,突然领队回头对着走在最后的我说:“好像还差一个人,你去刚才的景点找找。”我往回跑,就看见了孟飘。她痴痴地站在三生石前,眼底如深潭,有泪在悄悄滑落。

我的心,无比震撼。我没有见过哪个女子流泪,可以这么美丽,这么令人心碎的。

我开始不顾一切地追求她。孟飘躲着我。实在被我逼急了,她说:“我有什么好,一个离了婚的女人,受了伤的女人。而你,你的条件那么好。”

也许在世人的眼中,我的条件是优越于她的,我家世清白,前途看好,薪水丰厚,而且我没有结过婚。可是相比较我心中涌动的爱情,这一切可以比较可以说出口的硬件算得了什么?我是那么想娶她,想将她搂在怀里,想抚摸她瘦削的肩,想吻干她脸颊上的泪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孟飘在我猛烈的攻势下一天天软化,越接近她,越让我怜惜。终于有一天,她答应了我的求婚。

然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天,她同时带来了一份爱情保单,和一份附加协议书。

关于爱情保险单,我没意见。只要她喜欢就好了,再说,无非是买份保险吧,我有信心和她白头偕老,也有信心不让保险公司扣掉我的钱。我对孟飘说:“没问题,签吧,咱投份额数大的。”但是孟飘非常严肃非常认真地说:“不仅仅这些,你再看看,这儿还有份附加协议,与保险单是绑捆在一起的。”

我仔细读了那份附加协议,看着看着我的心就揪成一团,别扭得不行。如果一定要加个称谓的话,那协议书可以称为:忠诚协议。

第一段是这样写的:婚姻期内,夫妻双方彼此忠诚,不得有婚外情,不得有婚外性行为,不得有所谓第四者之类的婚外暧昧情感。如有违规,过错方须净身出户,爱情保险单的全部份额归无过错方所有,并赔偿无过错方精神损失费10万元。

后面还有许多零零碎碎的规定,包括如果不回家吃饭,应该在什么时间之前请假;即使有应酬也必须在夜里12点前回家;与女性朋友(包括同学、客户等)有任何联系与交往都必须一五一十地汇报。如有违规,也有相对应的处罚。

我沉默了,孟飘的声音透着不冷静:“怎么,你害怕了,你不敢签是吗?”

我清了清嗓子,我告诉孟飘:“签爱情保险单无所谓的,我将它看作是一种投资行为,和满足你浪漫梦想的物质保证。这份附加协议上的内容,说实话,虽然稍稍有些过分,但总体的原则我想我是决不会违反的,因为你知道,我是多么地爱你,珍惜你,我们是克服了怎样的千辛万苦才走到一起来的。我不签这个什么协议,不是因为害怕将来经济上遭受损失,我只是很伤感,你竟然这样不信任我。如果欠缺信任,我们将来的婚姻生活该怎样才能完满?如果我的真心你不信,如果结婚证这样的法律文书你不信,难道这一纸文书就能让你完全地放心?”

孟飘哭了。我的难过不亚于她。我知道,在今后的婚姻生活中,我得付出更多的小心去修补她那颗曾经受伤的心。

辩论场——

正方发言:

陈美(职业:文员):我喜欢“爱情保险单”这个提法,且先不论它的实际效果,试想想,这主意集浪漫与现实于一体,既体现精神层面需要,又有经济行为在其中,实在是高明的。如同古时人们会去黄山上锁一把同心锁以求一生相守,可我们居住的城市里哪还有山青水秀的地方供爱情彰显啊,就将这爱情保险单当作是那同心锁好了,一把现代的时尚的同心锁。

小顾(职业:会计师):就算是一项家庭投资建设吧,反正总是要买保险的,既然此类保险合法实惠,而且还更有人情味,何乐而不为呢?

陈然(职业:老师):如今离婚率这么高,签一单爱情保险可以更多地保护无过错方的利益,这与婚姻法规定其实是一致的。婚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原本就是一纸合同,爱情保险单无非是在这合同上再添一条条款,一条并不苛刻,对家庭经济建设有利的条款,还可警醒面对诱惑时有所动摇的心灵。

反方发言:

宾语(职业:记者):选择婚姻,就意味着两个人选择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爱或是不爱了应该是自由的选择。夫妻关系不能等同于经济关系,用法律手段或是经济惩罚来约束夫妻保持忠诚,干预道德领域,实质上是一种倒退。

詹雅(职业:秘书):我仔细比较过爱情保险单与其它险种的不同,说句实话,区别不大,无非是打着温情幌子,宣传到位,有着好听的广告词罢了。所以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想要买保险,如家庭需要,觉得投保后利益分成是合理的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不行就选择别的险种,千万别因为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就盲目投保,得时刻有风险意识啊。

赵强力(职业:公务员):如果结婚后夫妻之间真的不再相爱了,当然原因很多,也不一定绝对是谁的错,那时该怎么办?因为考虑到违约后的赔偿,因为不愿意投资的爱情保险单有钱财的损失,就死守着一潭死水的婚姻,那岂不是禁锢人性禁锢自由,对爱情也是亵渎的。

专家意见:

详解此爱情保险单,从法律角度来看,会发现此合同与其它合同的最大区别是交费比较优惠,其他方面大同小异。另外它也提供了夫妻双方法律关系解除后对合同利益关系的处理方式,一个合同可以变成两个独立的合同,保证了夫妻双方在解除婚约前的经济利益的实现。因此基本上可以说它还是完善的。

在保险理论中,常将危险事故发生的数率称为危机率。然而如果将爱情、婚姻的存续与否纳入保险的领域来进行调整,从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保险的经济制度之本质,其危机率很难计算和把握。爱情、婚姻存续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是情感、伦理等的集合体,不能从一种纯粹经济的角度来审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险险种冠以“爱情”的名义,仅仅只是一种名称而已。

幸福关怀:爱才是重要的

爱情保险单的出现与引起热议,实际上反映了现代人对于婚姻普遍所持的危机感,同时也折射出了我们保护自己婚姻权益意识的增强。

爱情保险单是受法律保护的合同,但是它的权威性远远比不上结婚证。那么,如果连结婚证都不能保证婚姻的完整,又怎么能够对这一纸经济行为合同寄予过高的期望呢?合约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也可以强制解决某些问题,但是,它无法左右人的情感,无法为爱情提供保险。

爱情保险单与其他险种相比,有优惠之处,这是保险公司应抓住并加以宣传和吸引保户的,而不应该夸大文书对夫妻关系对增进爱情的作用。在婚姻中,经营情感为爱情保鲜要远比冷冰冰的契约重要得多。再说,假如真的有一天离婚了,心灵上的创伤又岂是金钱所能弥补得了的?

什么可以保证爱情的一生一世?其实什么都不能,除了爱情本身的存在。爱情真要一生一世,得要一生一世地永葆爱情。

结婚证是一种法律保障,家庭经济来源是物质基础,有时孩子是粘合剂,责任是稳压器,这些都与爱情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然而这些都不是爱情本身,都不能替代爱情,也无法保证爱情,其中当然也包括了——爱情保险单。爱情保险单无非是一种形式罢了,有法律效力的形式,有经济条款的形式,有惩有罚的形式,但它永远不可能代替内容的存在。

上一篇:第三单元复习课导学下一篇:关于写作教学,我的一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