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活动策划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活动策划(共14篇)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活动策划 篇1

1、项目缘由: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充满活力、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引导我校学生传承中国文化,了解西方文化,提高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学院结合自身国际化交流特色办学优势,发挥自身专长,将组织各国交流学生以及中国学生参加中华民族手工艺教学,传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2、总体思路:学院长期以来承载着整个学校交流学习项目的重任,每年前来交流学习的学生都有很多,本次活动正是利用学院这一优势特色,在交流生学习语言及课堂知识之余,组织外国交换学生及部分对民族手工艺感兴趣的中国学生共同参与,举办一系列民族手工艺创作的文化交流盛宴。

3、面向群体与规模:本次活动主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兴趣参加的学生。活动规模初步预估在50-80人之间。

4、具体计划和进度安排:

(1)活动前两周左右,通过海报与展板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提高此次活动的知名度,鼓励大家积极报名参加。

(2)联系擅长民族手工艺制作的老师,并与老师敲定时间,安排活动时间。(3)在学院及学校范围内发出通知,寻找有手工艺特长的中国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与其他不会的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4)邀请交换的留学生积极参与到本次活动中。

(5)提前申请批准活动地点,根据教授老师及学生的需求采购活动所需要的工具以及原材料。

(6)活动当天,首先由老师及个别学生进行手工艺课程的教授,大家同时跟着老师一起做。随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手工艺创作比赛,要求所做手工艺品能充分反映民族特色,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7)由所有参赛选手评出当天的最佳手工艺作品,并予以相应的奖励。

5、预估效果: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无论是科学、经济还是民俗文化都是源远流长的。中国的非物质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以传统的民族文化为代表一直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而民俗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项目活动,希望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中外学生交流互动融洽,大家在制作手工艺作品的过程中相互认识彼此,了解彼此国家的文化风俗,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6、效果评估方案;(1)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活动规模。(2)活动过程中的氛围是否热烈(3)通过此次活动,学生是否掌握了初步的民族手工艺制作方法,能自己独立制作简单的手工艺作品。

(4)外国交流交换生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如何,是否希望以后可以继续参与类似的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活动策划 篇2

在远古时期,以影像作为形象的艺术手法已经被我们的祖先发现并应用,且创造出了在各种材料上透空、镂刻的手法,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类语言。在许多艺术中,如彩陶、岩画,青铜器、汉画像石等都能体现远古艺术匠才技术的精湛。现代的民间剪纸与古代匠才技术在设计的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上也相当近似,充分说明现代的民间剪纸传承和延续了远古艺术的优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剪纸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的五幅团花剪纸,可以推断剪纸最迟在北朝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它虽制作简便、造型单纯,但包容着丰富的民俗和生活内涵。

自从西汉发明纸以后,剪纸就开始流传与普及起来了。唐代之后的剪纸实物皮革刻花冠饰、漏版印花图案都可算是名副其实的实证。宋代出现的就是已经偏向行业性或者是工艺装饰的剪纸,常见的是宋代吉州窑上的剪纸纹样。另外,宋代的皮影当时也很盛行,因为它是用纸做的,所以被人们称为“纸窗影子”。当然,现在还有很多地区仍然保存着与剪纸类似的皮影,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两种相近的艺术在形式上的相互影响。剪纸由于只是极具乡土气息并且是应民间风俗的需要而保留到现在的,它的缺点就是不易保存,导致了不同历史时期很多优秀作品难以传世。不过从历代的载记和文人的笔下一望可知:

“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唐)杜甫《彭衙行》

“镂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唐)李商隐《人日即事》

“吴越践王于行吉日……城外百户。不张悬锦缎,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武林梵志》

“石女,张蔡公之女也,有巧思,与人接谈,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柳,罔不入神……”——清《保定府志》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剪纸作为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寓意性成了它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剪纸最先普及在民间,当时人们为了驱邪、祁福,多把剪纸作为寄托。他们经常用纸剪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在葬礼上燃烧,祈求保平安;还有的剪成代表着吉祥的图案和纹样,供奉神仙、装饰家居,祈盼着能够带来美好幸福的生活。在色彩上,剪纸要求明快鲜艳,对比强烈,不受物体条件的限制。根据年节的要求,单色剪纸则是大红大绿,如需组合则按趋吉避凶的观念采用五行生五色的方法,遇到丧白事则多用素色,如白、蓝、银、紫等。剪纸的造型特点是尤其值得研究的一点,由于剪纸材料比较单薄,大多采用满幅匀称铺排的方法,形成物像互相串联的平面构图。它在形象上极具装饰的美感,没有大面积的黑白,用精巧细致的花纹对主体人物进行装饰。这种手法造成了浓烈的民族风情,整个画面的容量也大大增加,表现力有所提高。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剪纸其实并不追求写实的严谨性,只是表现了群众的意象罢了。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风土人情、行为信仰不同,剪纸风格迥然有异。总体来说,中国民间剪纸分为单纯、粗犷、深厚、庄重的北方风格与秀丽、明快、玲珑剔透的南方风格。剪纸的风格决定因素很多,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受装饰器物需求的影响;二是受流行地区的地理、气候、经济、文化即历史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三是受剪纸本身的纸质和剪刻的工具选用的影响;四是受剪纸艺术家志趣爱好和文化修养的影响。所以剪纸在分为南北两派后,具体到每一个地区又有不同的风格,比如东部因经济发达,文化交流便捷,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剪纸体现了内蕴深邃、隽永挺拔的风格;西北由于古文化遗存较多,造型古朴、稚拙,强调意象造型,故体现出自由豪放的风格;西南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地处偏僻,多为刺绣花样,受民族神话的影响,形象独特,怪异多变。各种不同地方的风格构成了我国绚丽多彩的民间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流传和保留到当代,可谓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剪纸艺术运用到现代设计创作上,也能够表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加作品的趣味性。而且我国传统作品的造型和美术风格都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民族化倾向,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不仅是全国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还受到世界的青睐,并逐步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罗国祥.话语霸权与跨文化交流[J].外国文学评论,2001(3).

[2]龚群.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J].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5).

中国传统剪纸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篇3

【关键词】 剪纸;陶瓷;影响

一、剪纸艺术

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常见、最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中国传统的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对于美学的造型意识、审美理想和哲学观念的认识。”(1)剪纸艺术材料廉价,制作简易,题材广泛,功用多样,流行也十分普遍。最原始、最简单的一把剪刀、一张手工麻纸,就能创造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美术作品。剪纸的装饰性、趣味性体现出独特的个性和生命力,她装点环境,美化生活,用亲切、朴素、通俗、美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抒发着剪纸艺术家的情感。

剪纸艺术的发展自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她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全凭感情与直觉为基础。剪纸流传面广、数量大、样式多,她在各种民俗活动中无时不在,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以其特有的方式传达着人们对生活的信念,对生命的追求。剪纸发展到今天已经被运用到连环画、报刊插图、邮票设计、印染、标志等方面,影响着很多艺术形式。

二、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朴实纯真的陶瓷艺术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使人们对于这种民间文化艺术有着强烈而执着的眷恋之情。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一种“土与火”的艺术也不断地丰富和成熟,其造型独特,有着丰富的装饰内涵和表现手法。陶瓷器型挺拔,重视外形线条美,讲究和谐、平衡、对称、韵律、比例节奏等美的法则,讲究气势神韵。陶瓷作品呈现出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画面,有的精致工整,有的小巧,有的稳重,有的雄伟,丰富了人类的生活,美化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而陶瓷装饰更起着美化陶瓷艺术形象,使之更具艺术感染力的作用。陶瓷装饰艺术的创作需要推陈出新,融入新内容,要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借鉴各亲缘艺术门类的题材和创作方法。剪纸艺术就是适合陶瓷艺术“嫁接”和“借鉴”的同根艺术,陶瓷艺术吸收其装饰图案与装饰方法,成为陶瓷装饰艺术创新与发展的很好途径。

三、剪纸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剪纸与陶瓷艺术都属于民间美术的范畴,剪纸和陶瓷都一样与人们的民俗与生活密切联系。剪纸艺术最早可追溯到《史记》中周朝的“剪铜封弟”的故事。在古代,每逢立春,“镂金作胜”、“剪彩为人”、“剪彩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髻”的风俗从宫廷到民间都非常盛行。后来,民间剪纸被广泛用到染织、漆器和陶瓷装饰之中,或为从属,或为装饰图案的传摩依据。宋代是中国陶瓷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产生了多种色釉结合刻划、镂空等剪纸艺术的装饰手法,丰富了瓷器的装饰效果。剪纸为陶瓷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对剪纸艺术的应用和借鉴,为陶瓷艺术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民间剪纸和陶瓷同样都是数千年华夏文化的共同产物,也是我国传统哲学、美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结晶,剪纸对于陶瓷艺术的影响和借鉴也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亲缘体现。

1.装饰题材上的影响

民间美术多是出自民间艺人之手,民间艺人的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品往往反映劳动人民对生命的礼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陶瓷艺术也一样,传统的陶瓷装饰内容都是以讴歌生活为主。画面往往以充满喜庆吉祥、子嗣绵延、招财纳福等题材表达对美满幸福的未来生活的期盼,它们以寓意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理想,这和民间剪纸中通过借物寓意、籍情寄意、谐音取意等方式如出一辙。民间剪纸中常用的民间风俗和传统、戏曲人物、神话故事等题材,同样是传统陶瓷艺术的永恒题材,这些都出自民族传统的审美观。(2)

剪纸在唐宋时期亦有运用于漆绘和雕花艺术,运用于瓷器装饰则在南宋以后,多数的陶瓷产品中都可以看到剪纸艺术的表现风格。如吉州窑的黑釉瓷装饰,吉州广泛流传的剪纸艺术大量用于吉州窑瓷器的装饰上,成为时代创举。吉州窑的剪纸纹样如蝴蝶、梅竹兰、鸳鸯等纹样都运用于瓶器上。特别是黑釉剔花梅瓶(图1),梅花的伸展布局讲究,造型生动,大小合理。一般的梅花图形都放在器皿的腹部较明显的部位,还有的把梅花装饰在碗的内部或茶盏上,构图饱满,图案装饰性强。吉州窑剪纸贴花碟纹碗,也是采用了吉州窑独创的将剪纸艺术与制瓷工艺巧妙结合,采用剪纸粘贴,然后施釉烧造,更加具有民间艺术特色。

另外,耀州窑和定窑的瓷器装饰都有剪纸艺术的痕迹。定窑的白瓷刻花,用竹片刻出宽线条和用刀刻出细线条,其流畅之势都具备剪纸的特征。河北蔚县是剪纸的故乡之一,也是剪纸与陶瓷相结合的民间文化蕴育之乡,那里财神庙和重泰寺上的砖雕也是剪纸在陶瓷装饰上的代表之作,作品分别以鹿、风、狮等吉祥图案为雕刻纹样,主体与陪衬结合方面也体现了剪纸艺术的特点,具有浓厚的乡土风貌。瓷都景德镇的青花玲珑瓷,是一种剪纸与皮影相结合的陶瓷制品,精美的图案,圆形灵动的瓷器,见证了陶瓷装饰历史的推进与发展。以上所提及的各地不同的陶瓷作品都是剪纸在陶瓷文化发展中对其深刻影响的有力证据。

2.制作方法上的影响

剪纸实际上也就是在纸上以镂空、剪刻为主要技法的艺术形式,并结合拼色、衬色、染色等多种技法,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剪纸用剪刀剪出各种造型,用线条来表现各种事物的形象,以虚实相间的手法组织纹饰,通过虚实对比来表现画面。剪刀剪出的线条,流畅奔放,苍劲有力,一气呵成。虽然陶瓷艺术是用泥塑坯,经过高温煅烧而成。陶瓷上的装饰通过釉下色釉和釉下彩绘等工艺表现,工具也更繁杂,刀具、画笔的要求更高,面临的工艺技术要复杂很多,但陶瓷装饰上还是保存这剪纸“剪”的外形特征。陶瓷装饰图形的线条刚柔变化,如工笔青花和坯上刻花,其中长短粗细的运用都体现出“剪”和“刻”的效果。刻坯时刻刀在泥坯上力度而行,一刀一线的穿行过程都体现了剪纸线条的跌宕起伏和洗练流畅,使得陶瓷艺术在绘画和雕花镂刻上都显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民间剪纸是二维艺术,没有严格的透视比例,不拘泥自然界的透视关系,不像陶瓷艺术形式那样更能表现空间层次,剪纸构图只有上下和左右。所以,剪纸艺术者把所有的主题形象按照一定的构图目的布置在一起,在制作上选用了罗列的方式来表现,层层垒高,里面人物、动物的动态、物体的角度、场景的方位等展示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一种平面的效果。

如图2中的墙顶花,图中的云、水、人物、鸟按照上下关系组合起来,体现了平面中的空间关系。这样一幅丰富的剪纸作品,很容易让人想把它嫁接到陶瓷装饰上,或雕刻,或绘画,或用剪纸烧制的方法,结合陶瓷器皿的造型进行删减和组合,把它放置于器型的全身,或者放置于器型的中间部位等,这样可以施展剪纸艺术的优势,将剪纸艺术的二维长宽转化为陶瓷艺术中的三维空间,使剪纸艺术的造型美和特有的装饰效果以及剪纸艺术的魅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剪纸与陶瓷交融一体,相信用这样的剪纸图形制作出来的陶瓷艺术作品一定会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

3.艺术风格上的影响

中国古老的农耕社会从根本上决定了民间剪纸的内容和形式,它们稚拙古朴、粗犷浑厚,简洁灵活、自然风趣,充分展现着自身特殊的艺术魅力。它们作为一种表现形式运用于陶瓷艺术中,起到了丰富陶瓷装饰的作用。线造型是装饰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是民间剪纸造型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扬州著名的剪纸艺人张永寿根据他长期的实践经验把剪纸的线条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陶瓷艺术装饰中线条的连接和构造都秉承了剪纸所特有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单色釉的陶瓷,容易显得单调和乏味,尽管通过造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弥补,但没有装饰纹饰更突出和醒目。陶瓷造型和画面装饰的珠联璧合,是一件陶瓷艺术品成功的砝码。而剪纸图案的灵活多变,给人活泼灵动感,给陶瓷装饰提供了非常好的装饰效果。把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运用到现代陶瓷装饰上,可以使陶瓷体现出安稳、庄重以及瓷质美的同时又不显得呆板、单调。

抛开陶瓷的造型因素看它的实用性,陶器是美的。这种美是陶器最为原始的实用主义美。剪纸艺术出现在生活需要的时候,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人们利用各种内容和形式表达文化寓意,对生活的本质精神进行“描绘”,折射出一种乡土气息。而陶瓷在体现其实用功能的同时也体现其效用美,并携带着审美的精神。不论从造型形式、色彩形式,还是装饰的观念意图上,它都携带着一种纯粹的审美观。因为陶瓷和剪纸都具有审美文化的内容,所以剪纸艺术应用在陶瓷装饰中共同构造一种新审美风格是完全可能的。(3)中国传统的剪纸所追求的“空灵美”、“天人合一”的意境美,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注重一种理想化的神似特征及交融。剪纸和陶瓷艺术中点线面都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如果我们能够积极调动和运用这些造型元素,按照均衡、节奏、韵律、对比等形式美法则,进行独具匠心的组合,构成形象的新秩序,就能在陶瓷艺术中创造出剪纸所表达的理想的艺术境界。

四、小结

剪纸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历史悠久,剪纸艺术是陶瓷装饰艺术形式中尤为重要的一种。陶瓷艺术在吸收了剪纸艺术精髓的同时,也把这种艺术形式依靠陶瓷特有的质感美而体现得淋漓尽致。事实上,无论是陶瓷艺术,还是剪纸艺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将剪纸这一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到陶瓷艺术中,无疑会给吸收和继承我国优良民族艺术传统开拓一条新的途径。我们要在尊重传统民艺、善用剪纸这种传统民艺上积极创新和丰富陶瓷艺术的语言,为陶瓷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小报 篇4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小报

剪纸,是一种艺术。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李商隐的一首《人日即事》道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我却为“剪彩为人”几字着迷。节日之际,少不了剪纸来烘托气氛。随着镂空的光影变幻,人们似乎能看到一些超出现实的光怪陆离。(福字)

剪纸(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

剪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方山西的江萍剪纸,发展成为多色、套色、花色美,形成了“简中求繁、繁中求和、和中求殊”的原色、重彩艺术语言。(右图大)

剪纸,是一种记录老百姓生活的艺术。

逢年过节获新婚喜庆,总能见到各类剪纸。它们各有名字——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直到今天,中国的新娘子出嫁,是绝少不了“囍”字装点新房的。双喜临门,珠联璧合的寓意在一派祥和的氛围内不言自明。(喜字)

剪纸,是源自于古老时代的艺术。

它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两千年的发展史,使它浓缩了汉文化的传统理念,在其沿革中,与彩陶艺术、岩画艺术等艺术相互交织在一起,递延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

春秋战国时期的皮革镂花和银箔镂花为后来的剪纸奠定了基础。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子美诗中就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已是画面构图完整,表达着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

剪纸,是一种求全的二维创作艺术。

中国民间美术在透视上不追求纵深感,而有着“看得多、看得全”的审美辨识。民间剪纸同样体现出这种审美观念,在二维的空间内体现事物的全貌。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不顾比例,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的自然挥洒,大胆的创造。为表现自己的想法,创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将不同时空和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这种借助静态的平面化能表现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并通过动态的思维,连续的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无限远的空间,无限复杂的形体都被放置在一个平面上,扁平的轮廓成了剪纸的造型基础。这种平面化取物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欣赏性、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性、全面性,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

剪纸,是一种夸张的艺术。

民间剪纸蕴含着人们对远古图腾的崇拜。而表现这些充满民俗、信仰、哲学的主题,只能从主观出发去想象,这就离不开夸张的艺术语言。民间剪纸造型的夸张,是对繁杂内容条理化,规范化的过程。因此,剪纸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剔除非本质的东西,突出有特征,有性格的部分,化复杂为单纯进行艺术再创造即是民间剪纸的夸张。夸张是在省略的基础上强调对象的特征,对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扩大、缩小、伸长、加粗、变形等的.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魅力。在很多民间剪纸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几乎只能看到眼睛,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眼睛最能传神,所以创造者对人的眼睛进行了夸张的处理。

民间剪纸的夸张,为了使所需突出的部分更明确、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纹饰,以达到完美的装饰性目的。表现人物时,将人物的衣服上缀满花朵;描绘动物时,将动物身上的毛皮夸张成漩涡状,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图案,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变得通透,体现出很强的装饰性。锯齿形和月牙形是民间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剪纸,是一种富含寓意的艺术。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它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鹰踏兔》是民间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传统纹样,在民间流传极广。鹰喻“阳”,同鸡、鸟、鸦一样。在民间神话中称太阳为“三足鸟”,民间称太阳为“鸦”。兔寓意“阴”,民间称月为兔。我最喜欢的纹样是《抓髻娃娃》,造型可爱。作为受惊驱鬼、辟邪招魂用的叫“招魂娃娃”、“送鬼娃娃”、“送病娃娃”、“辟邪娃娃”、“五道娃娃”或“纸人”。 现在小朋友剪的抓髻娃娃加入了新的元素,甚是可爱。

精选的中国传统文化剪纸心得 篇5

2. 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它靠的是形象在内容上的联系,较多使用组合的手法,使之作对称、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它可以把天上掉景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同时要求抓住形象的主要部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优美而又富有节奏感。

3. 民间剪纸的许多特点和风格都是是由于刀法上的一定技巧而产生的。例如剪菊花,要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圈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才能组成一朵形象殊异、风味别致的菊花。个人认为:剪纸在刀法的运用上述很重要的,要运用巧刀刻出“锯齿”和”月牙儿”。这是剪纸刀法中很重要的两种刀法。这两种刀法运用得恰当,就能形成剪纸艺术独具的“刀味纸感”。 “锯齿”和“月牙儿”这两种刀法在不同一张剪纸画面中交错运用,会使得层次更加分明和富有变化。(本人也刚接触,谈不出更深的道理)

另外:民间剪纸的刀法形式除“锯齿”和“月牙儿”之外,还有诸如花朵、涡纹、云纹和水纹等。

我们的学生对祖国的民族文化传统了解很少、现代社会的生活使我们的孩子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认识模糊。因此,在教学中适当的加强对剪纸艺术的欣赏与制作,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教育。同时,在剪纸的欣赏与创作中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眼界。通过进行剪纸活动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制作,耐心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活动策划 篇6

剪纸是中国最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纸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却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在过去,剪纸也是每个女孩子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人们也经常用纸剪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用于葬礼上燃烧,也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生活的改变和审美观的转变,人们将自己的情趣和生活理想也参入到剪纸艺术中,剪纸更多地用于装饰,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灯、灯笼等等,也可以作为礼品点缀之用。剪纸也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最为常见的是在北方农村过春节时,家家户户会把剪纸贴在窗上,所以也叫做“窗花”。

传统的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祥谐音的物像,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剪纸不仅深受人们喜爱,也让我很感兴趣,有时间我一定要学一学。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活动策划 篇7

作为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情趣和艺术特色的民间艺术,剪纸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它逐渐形成了为老百姓所喜爱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以最质朴和最简洁的形式,体现出中国民间艺术最本真、最淳朴的美学特征。它宛如一枚流传在民间的活化石,不仅闪现着最底层的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其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丰厚的历史意蕴也成为民族志的表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内涵已经涵盖和超越了一般意义的美术范畴[1]。

文化创意产业是由西方发达国家率先提出的,它是指在数字媒体技术、电脑网络、通讯传媒等高科技媒介迅速发展的前提之下,现代国家结合自身经济、文化、艺术特征,满足大众对于文化、艺术、精神、心理需求而发展出现的一项新兴产业。世界各国目前都在大力发展和扶植各自的创新文化产业,弘扬自身价值体系和文化,以期待在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我国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是大有可观,通过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发展特色旅游等。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又取决于“文化的原创性和创新性”,亦即如何展现文化产品与文化活动的内容的独特性与形式的崭新性。最成功的做法莫过于使“这种内容与形式既有历史的积淀,又有当今的创造”[2]。因此,笔者认为,传统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可以和现代创意产业彼此借力: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吸收民间工艺美术的丰厚的历史意蕴,民间工艺美术也可以借创意文化产业的助推,在适应人民群众新的审美需求中,重新作好自身的定位。

作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支奇葩,剪纸艺术完全可以尝试以其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联姻,从而以“历史的积淀和当今的创造”,实现从民间到都市,从传统到现代的蜕变。实际上,在中西方艺术发展史上,一些艺术大师也充分地从民间文化艺术中借镜,在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上获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古老的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就如传统中国绘画一样,注重形似,经常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地用原始质朴的浪漫手法去表现艺术的本真。而西方直到近一百多年,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才逐渐开始发现从艺术这种原始性去探究人本主义的精髓。现代绘画大师马蒂斯、毕加索等,都不同地从民间美术甚至原始艺术中汲取最为单纯、质朴的表现手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马蒂斯的很多剪纸作品,画面色彩强烈、构成单纯、造型夸张、极富艺术感,具有独特的东方审美韵味在其中。这充分说明在现代的文化创意中,充分从本民族的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语言中,寻找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元素,在艺术发展过程中与现代思想、科学理念相互砥砺,能够碰撞出更加灿烂的火花。

剪纸艺术的形式美感与文化内涵的“产业化”

冈布里奇曾说过:“艺术并不是一部技术不断进步的历史,而是一部观念不断变化的历史。”[3]传统民间剪纸独具中国民族特色,有着鲜明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的产生,来源于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些独具中国艺术韵味的形式特点,已经深深地影响到现代设计中,更会在提倡传统文化的创意产业中如鱼得水迅速发展。

1.借用传统剪纸的形式美感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形象构成,是典型的感性思维,是东方哲学的产物。形式上,传统剪纸不自觉地把时间、空间等等打乱整合,不同时空,甚至是看似毫不相干的物体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组合在一起。跳跃性的创作思维产生的却是超出自然形象本身的具有独特想象创造力的作品,从而给观者以深深的思考与联想。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在现代设计艺术中,也经常使用跳跃性的空间表达方式,实现对自然原型的一种超越。用剪纸的空间跳跃形式,经常被设计师借鉴,用不同的视角去激活人们的审美感官,赋予看似平常无奇的形态以新的组合,重新赋予它不同凡响的意义,从而获得成功的创造性表现。

传统中国文化讲究虚实、阴阳的相对,传统的剪纸艺术的基本色彩就是简单的红色白色,但是看似波澜不惊的两种颜色不是静止的,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它就是受到传统中国哲学阴阳相生、虚实关系的影响。“计白当黑”是中国传统美学在这里的最好写照。民间剪纸在虚实处理中,很注重在实体部位精雕细琢,在虚的地方匠心独具的精心布置。注重虚实反映出言外之意这种传统美学精髓。在虚实处理中,用剪纸这种形式,去继续冲破时空的界限,融入作者丰富的情感。

这种造型理念能为文化创意产业中带来新的思路,在现代保证设计中如果能较好地运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现代审美角度出发,借鉴传统民间剪纸中的阴阳减法去发挥创意,可更加彰显中国元素,简约简洁的形式美感,更能提高创意设计的意味。

无论如何开展文化创意设计,设计中最能代表传统艺术的,就是形式语言这个符号,是值得充分发挥的传统元素。剪纸艺术,就可以作为这种“符号”之一。经历数千年历史的洗练,以剪纸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是传统艺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传统剪纸艺术在文化创意设计中值得设计师进行完全的升华,不仅要提取出传统剪纸艺术元素符号,还要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运用于现代设计之中。事实上,继承传统艺术所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了形式与内涵,同样包括传统艺术中的形式与内涵之间的转化机制,只有掌握了规律,明白了传统艺术是通过怎样的组合变化方式来传达寓意,才能使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出现合理而丰富的变化。

2.吸取传统剪纸的文化内涵

传统剪纸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其中包含着传统的中国审美思想,能够很好地提升文化创意设计的形式与内涵。剪纸在人们心中,其实就是一种喜庆、祥和、吉祥的符号,能够通过其独特的象征意义,达到观者的思想的共鸣,是一种东方意境的再次升华。

中国民间剪纸以刀为笔,脑海中全部的寓意都转化在自然流畅的造型之中,将脑海中意象化的图形自然流畅地显现出来。剪纸作品已经不单单是个人主观创作情感的流露,也是一种不经意间传递出的集体情感的表现。随意创作的感性背后,体现的是一种理性化的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充分吸收中国民间剪纸内涵的寓意,同时也将其进行提升与发挥,综合发展出既古典又现代的主题内蕴。因为创意设计不同于纯粹的民间工艺美术,必须用象征性的表现形式,去准确清晰地传达出某种意义。传统民居剪纸深厚的内涵与魅力,是通过这种象征与隐喻的表现手法传递出来的,蕴含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祝福、期盼等。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对于中国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设计包装来说,如何成功地消化和吸收民间美术特别是传统剪纸的寓意性特征是它能否显示出中国特色与地域风格的一个关键。

剪纸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愿景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作品愈有民族性、地方性,也就愈有世界性。”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不仅一直深受我国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且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今天,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建立符合东方审美情趣的美学体系,使诸如剪、木版年画等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真正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现代艺术设计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只有不断吸收本国传统的艺术思想,并把它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剪纸艺术作为原有文化形态中的一个特殊的组成,它的社会职能和社会感召力以及它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艺术造型的独特魅力,正是现代艺术设计要继承和发扬的。在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中,剪纸艺术要切实实现科学发展,满足现代人们的多方面需求,使各地方剪纸文化与旅游相关配套产业等相互接轨。比如,与其以口号保护老一辈传统艺人,不如在旅游景点设置民间剪纸艺人的现场表演或者是传授技艺项目,一方面给老手工艺人经济上的补充;另一方面也激发年轻人对于传统民间美术的兴趣,开拓以青年族群为主的受众市场,培养民间艺术的接班人。这就使对于传统民间剪纸的保护、传承、展演与民族民间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结合在一起,统筹规划,共同发展,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在直接开发剪纸艺术作品的基础上,也可以进一步使用本地区特色剪纸艺术,进行当地土特产品、日用消费品等的创意包装设计,使得狭义的剪纸的概念更加宽泛,突出文化创意产业的继承传统基础上的现代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民间剪纸艺术质朴、明快、自然的艺术风格,才能永葆其艺术生命。

我国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民族性,而这种民族性正是来源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剪纸艺术只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一种,但通过它却深深地折射出了民族特色与时代特征。只有保持自身民族文化,才能在东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保持自身的文化特性。剪纸艺术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包括剪纸艺术在内的民间美术向现代的转换,才能真正把握住传统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要走国际化之路,但是另一方面也要面对欧美、日韩等外来文化的威胁,一味模仿别人,拾人牙慧,本民族的文化是没有出路的。传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独特的艺术造型形式美感以及东方文化内涵,正是我国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中要继承和发扬的。今天,我们的民间剪纸艺术以及衍生产品,已经开始走向世界,我们要更加努力,把握传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精神内涵,结合时代精神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把以剪纸为代表的更多的中国传统艺术,更好地继承、开发,使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的文化财富。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第22页。

[2]蒋三庚、王晓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我们中队的“剪纸文化” 篇8

一、十二生肖的逐年轮换成了剪纸文化活动的传统内容

“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纪年方法,其中大多数动物给人们留下勤劳可爱的形象,因而也成了我们剪纸活动的重要素材。每年元旦前后,我都会带领队员去了解新年的生肖是什么,人们对这种动物是什么印象,讲一讲与它有关的故事,说一说有关的成语,唱一唱相关的歌曲等,最后自己设计和剪刻一幅剪纸作品。从2003年第一次剪刻“羊”年剪纸开始,我们的生肖剪纸活动已经开展了9年,“猴娃喜刻百猴图”、“虎年剪虎乐陶陶”等活动颇受队员欢迎。

我们希望能通过剪纸技艺的传承,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品德教育的渗透。因此在剪纸过程中,队员往往剪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动物形象,而是通过剪纸作品表达一个有意义的主题。

例如,牛年到来,我们开展了“剪纸牛牛贺新年”活动。队员根据“牛角挂书”、“金牛犁地”、“对牛弹琴”等成语设计剪刻了剪纸。大家把剪纸的过程写成了感悟日记,刻画了剪刻过程中如何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还写出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学习老黄牛的精神,激励自己取得更大进步。过新年了,我们把精心制作的剪纸塑封好,贴上标签,制成展板,在校园里举办了一个小型展览会。我们还选择了一些作品送给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送去我们新年的祝福。活动的最后,我们根据剪纸作品的优劣、感悟日记的质量以及好习惯的养成,评出中队的“学牛标兵”,优秀队员喜获“老黄牛”、“孺子牛”和“牛博士”光荣称号。

又如兔年,我们开展了“人人巧剪‘十好兔’个个争做‘呱呱兔’”的活动。我们说兔、唱兔、画兔、剪兔、送兔、做兔、评兔,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新年里,我们通过邮局把56幅兔年剪纸寄给了其他学校的老师和教育局领导,收到36封回信,很多领导和老师对我们中队的文化活动给予大力赞扬,有的还创作了诗句或儿歌回赠,这些都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

二、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为剪纸文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我要求队员每天看看电视、读读报纸,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特别是事关我们中国发展腾飞的大事。比如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2009年的“神舟7号”上天和“嫦娥一号”奔月、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以及今年的首艘航母“辽宁号”等大事件,都成为我们师生关注的焦点和剪纸创作的素材。

北京奥运会举办倒计时两周年时,我指导队员剪刻了有关北京奥运会的剪纸。全体队员共同剪刻了100个福娃,组成了奥运五环的图案,并把它作为毕业班送给母校的礼物。四位剪纸能手剪了三份直径为一米五的“福娃团花图”寄到北京奥组委和中央电视台。2008年3月3日,《奥运中国》栏目主持人和奥运会冠军在电视上介绍和展示了我们的“福娃团花图”。

北京残奥会倒计时100天时,我们举行了以“巧手剪纸,献给残奥会”为主题的晨会和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分小组去特殊教育学校和丹阳市残疾人联合会采访两位残奥运动员的故事,回校后进行了交流,剪刻了相关主题的剪纸作品。

又如,2008年9月25日,中国的“神舟7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我们剪刻了“中国航天”、“太空行走”、“英雄归来”、“我们也要去太空”等八幅剪纸作品,还举行了“中国神舟,我为你自豪”主题队会。活动中,孩子们分享了剪纸作品的创作历程,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满腔的自豪感。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那天,我和队员们一起共读青少年必读教材《光辉的旗帜》,开展了“红星照耀长征路”的“剪纸与读书”班队活动。队会中,队员们展示了“井冈山会师”、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彝海结盟”、“红军过草地”、“延安宝塔山” 等剪纸作品,通过回忆长征故事,唱长征歌曲、诵长征诗词等形式表达红领巾对党的美好情感。

三、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为剪纸文化活动带来创意和灵感

2009年11月22日是我们横塘中心小学80校庆暨新校门落成典礼,我们利用这个契机,开展了“做剪纸 爱母校 悟人文”的剪刻学校景点的剪纸文化活动。我指导队员采访了学校领导,然后,我指导队员对景点进行绘画、印稿、剪刻。队员们纷纷把自己剪纸的经过和感想写了下来,表达自己热爱学校,用行动来为母校争光添彩的决心。校庆那天,我又带领队员用书信和剪纸作品架起了与校友通信联谊的桥梁。孩子们用自己的一颗颗真诚的童心、一封封热情的书信、一张张精美的剪纸,赢得了校友对我们活动的大力支持。

上学期,我发现很多队员身上存在不良的学习或生活习惯,于是我在中队开展“好习惯伴我行”、“环保在我心中”等主题剪纸文化活动。队员创作了“敬升国旗有爱心”、“做好两操,强身健体”、“节约用水,低碳环保”、“正确上网爱眼睛”、“写字做到三个一”等剪纸作品。孩子们也把这些剪纸赠送给其他中队,希望大家一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与语文学习的巧妙结合,为剪纸文化活动拓宽了空间

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姥姥的剪纸》,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姥姥摸黑剪刻“喜鹊登枝”与“牛和兔子”的故事。学了课文,我也让队员来剪一剪、议一议:我们剪纸与姥姥剪纸有什么不同呢?通过交流,队员们认识到:任何事情,只要你有兴趣,持之以恒地练习,就一定会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

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必读书目中有一本《鲁滨逊漂流记》,我们便结合读书活动开展了“像鲁滨逊那样抗挫克难”主题班队会。队员们剪刻了“孤岛主人”、“巧运物资”、“与星期五为友”等剪纸,从中领悟到鲁滨逊坚持不懈、乐观顽强的精神,并决心改正身上的缺点,养成好习惯。

我想,我们中队的剪纸文化活动之所以能常搞常新,那是因为我们中队的剪纸文化活动,融入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注入了自主自动的活水;那是因为我们中队的剪纸文化活动,与教育改革的步伐共同前行,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剪纸传统文化作文600字 篇9

“今天,我们要完成一幅剪纸作品。”老师说道,我顿时一愣,高难度的剪纸,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完成,岂不是比登天还难?

可是我的想法却大错特错了,在老师的诀窍讲解和示范剪纸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完成一幅剪纸竟然也是易如反掌之事。大部分剪纸是轴对称的,只需要简简单单在用剪刀“飞舞”四分之一甚至八分之一个图案便能整整齐齐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不能纸上谈兵。我急不可耐地开始“行动”了。我先在纸上勾勒出半个蝴蝶,然后再用剪刀小心翼翼地赋予它“生命”。可是这只蝴蝶仍然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点活力。

我决定在它的翅膀上加以点缀。我在蝴蝶翅膀边缘剪了一条花纹。不料,我在剪的时候,一不小心边缘剪破了,留下了一道刺眼的“伤疤”,我便用一点胶带帮它“疗伤”。尽管如此,那道“疤痕”仍然清晰可见。我更仔细地为蝴蝶“化妆”。

很快“装扮一新”充满活力地蝴蝶在我的眼前“亮相”。看!美丽精致的花边,仿佛给蝴蝶穿上了一件新衣。一颗颗如明珠般的圆点,仿佛给蝴蝶戴上了一件件靓丽的首饰,在空中翩翩起舞。

中国的剪纸作文 篇10

我最喜欢那张好朋友。这张颜色鲜艳,那位高人剪得很流畅,大小疏密无可挑剔。看到这儿,我就想起了杜甫诗中的句子暖水濯我足,简直招我魂。再仔细看,图上那敦厚的老牛张大了眼睛,看着主人和他的好朋友。老牛身上满是鲜花,那花蕊比头发丝还细呢,小学六年级作文《中国的剪纸作文》。有一个牧童在它身上拉另一个小孩上来,他们一个浓眉大眼,背着笠帽,穿着有许多条纹的裤子;一个眼睛炯炯有神,身后背着一个水壶,穿着无袖的衬衫、百条条纹的中裤。左下角有三个字好朋友呢。看呀,下面的一只蚂蚱展开翅膀为他们祝福,牛角上的两只喜鹊也在为他们开心呢,显然他们的友谊很深。多么精致小巧的剪纸啊!

看到这儿,我感到自己身上插上了一对翅膀,飞向了想象的世界:一个小牧童去放牛,夏日炎炎下,他顶着笠帽,过了一会儿,天气因了,他把笠帽背在背上。这时他的好朋友正去他家里找他呢。听他妈妈说,他去放牛了,他朋友一想,放牛这会儿了,一定渴了吧,便拿起水壶飞奔向他经常放牛的地方。没跑多久,便看见他和他的牛了。他正渴得躺在牛背上休息呢,他看到好朋友了,便用力试图把朋友拉上来,他的朋友上来后,把水壶递给他,他一口气喝了好多水,之后笑着和好朋友一起去玩了。这时,妈妈看我发呆,在我肩上拍了一下,我吓了一跳,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中国民间剪纸历史回顾和现代发展 篇11

关键词:剪纸;剪纸史;剪纸的发展

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道路。其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阔,有着不同的人文特点和历史的烙印,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创新都与他自身的特点和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它的适应能力是分不开的。因此剪纸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根植于人民生活的。剪纸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当然,在此之前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我国最早的剪纸制作品发现,是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它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它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是啊,早在远古时代,我国人民就开始了在自然界中发现美的活动,他们懂得利用多种物质材料制作各种装饰品来美化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发现了镂空和透雕的美。商周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造型已同剪纸十分相似。夏商时期,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做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并继而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镂空的艺术。从考古发现的资料来看,在商代,已有用黄金和白银捶打成薄片的装饰品。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柄端,又有用雕玉或松绿石等各种加工办法做成的过去称为"巴文"剪纸图案装饰的。这足以说明在审美和制作上,已经具备了剪纸产生的条件。

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死后,方士李少翁为了安慰汉武帝,便用麻纸剪出了李夫人的影像。晚上在一顶方帐中点起灯烛,映出了防如其人的影子,汉武帝居另一顶帐中遥遥看去,烛影中一美女子如李夫人之貌,却不能近看,为此作诗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姗姗来迟。"在历史上,皮影是与剪纸更为接近的艺术,除使用材料不同外,其雕凿方法及产生的艺术效果均与剪纸大同小异。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是封建社会的盛世,装饰艺术高度成熟,即后人称谓的汉唐风采,这种艺术风格影响着剪纸艺术的发展。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窑和藏经洞都出土了唐朝五代的剪纸。如《菩萨立像》是水墨画镂空剪纸,它们均是唐朝和五代时期实物是剪纸与绘画相结合的纹样,这种剪纸与绘画融为一体的纹样,可能是绘制洞内壁画、雕刻石像和雕塑泥像的第一设计稿,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贴在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

明清时期剪纸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纹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或再加工的。

由于剪纸是通过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等。同时他是人们期盼丰衣足食,风调雨顺的愿望的载体,所以创作出来了许多吉祥图,如“喜上眉梢”“早生贵子”等等祝福与喜庆成为民间剪纸永恒的主题,以至到现代,中国城市、农村办喜事仍讲究自剪“双喜”“龙凤”等红色喜花贴在洞房门、墙或镜面上,以表示幸福、和睦之意。

现代剪纸艺术的发展,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表现技法形式上的突破,剪纸已从传统单色发展为套色、填色、染色、点彩等多种色的表现形式,有采用拼叠等粘接的、有吸收西方现代艺术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现代剪纸艺术有更丰富生动的表现力和更大的魅力。它以夸张而富有美感的造型和想象力丰富感情色彩,来完成艺术表现力,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表达出朝气蓬勃的新时代精神。剪纸历史源远流长。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国人的鉴赏水准和收藏意识被传统的审美观念所局限,民间剪纸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并没有完全被承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国人的审美鉴赏收藏和投资意识的不断提高,相信它的综合价值,特别是市场价值必然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如今,剪纸的天地更为广阔了,它的实用性很强,它早已走出庄 户人的小院,走进了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在产品包装设计、商标广告、室内装潢、服装设计、书籍装帧、舞台美术、动画、影视等方面都有,他已成为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成了传播民族文化的纽带。

谈中国民间剪纸的审美特征 篇12

一、强烈的意象性表达

中国民间剪纸有着自己独有的造型与构成方式。它强调不受物象自然形态的制约,按照作者主观意象进行造型设计,这是民间剪纸艺术造型非常独特的一面,也为我国民间剪纸多种艺术特点的产生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作品表现的物象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寄托和希望的表现。如:剪老虎,可以把自然形态中老虎剪成性情完全相反的老虎。一种是圆圆胖胖招人喜爱的“艾”虎,用来陪伴娃娃。另一种是长方形的凶猛下山虎,用来贴在室内镇宅。两种不同性情的老虎,表达了作者两种不同的主观情感。在构图上,多将所有要表现的物象平铺在画面上,并让其互不遮挡。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象进行安排。如:可以把四合院上下左右的房子都平面的摆出来,以二度空间代替自然视觉的三度空间,表现自己所要表现的主观感受。

二、夸张变形的风格特征

民间剪纸的夸张与变形, 既大胆、随意,又有理、有据,并且有较强的规范性传承脉络。民间艺人凭着自己强烈的生活感受和意图,大胆的进行夸张描绘,夸张中有真实感,夸张中寓装饰性。如福建漳浦林桃剪制的《捕虾》是一幅利用夸张与变形手法创作的优秀作品。为了突出捕虾的主题,改变了自然状态中人和虾的比例,把虾剪得比人还大,把捕虾人的手剪成了鸭蹼形状。改变了自然形状中人、虾、水草和海浪间的存在关系,把海浪剪在了人的头上,让粗壮的水草把作品中所有的物象都紧紧连了起来,整个作品既浪漫又富有情趣。

三、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

1. 简洁而生动

剪纸要求以最简的方式去刻画物象,从而,形成了高度概括与简洁的艺术特点。舍弃无关的东西;强调本真表现。讲究神似,不追求形似。剪制作品时,从抓特征入手,概括提炼出最能体现物象本质和情感色彩的最生动的外在形态。如剪人像,有时只剪出人的两只夸大了的眼睛;有时又只剪出人的一张盖满全脸的大嘴。这样做,是因为作者要在不同的作品中要强调不同的东西。单纯的艺术形象最富有表现力,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织布》 (图1) 这幅剪纸中,作者着意塑造执梭织布人的聚精会神和双脚踩踏布机的有力动态,对织机作了极其大胆的概括,极简中见生动,贵在传神生动,妙在虚处不空,具有简大之美。再如《空城计》 (图2) ,城垛口与城门洞构成"丁"字形,诸葛亮与城下两兵又组成三角形,丁字形与三角形穿插组合,呈现既单纯又富于变化的平衡美。

2. 镂空与勾连

剪纸只能在有限的平面空间塑造形象。经过数代的努力,人们创造了利用点、线、面的办法来表现结构形体,塑造形象的剪纸镂空技法。镂空技法的出现,实现了我国民间剪纸由粗放向精细的过渡。一大批不同风格的优秀剪纸作品相继问世。这些剪纸刻功精细,镂空技法高超多样,作品形象生动。因为剪纸要剪刻镂空,所以作者在构图时必须设法让所有的表现对象都巧妙相连,不出现断接现象,布局要尽量匀称,避免大面积留白,以加强作品的整体勾连性。这种最初只是为了使用方便而提出的要求,慢慢演变为民间剪纸的一种固定构图规则。

3. 平面化

在剪纸作品中不见前后之间的纵深变化,各种物体互不遮挡,充分展示各自的美,这是民间艺术家们以宏观鸟瞰式表现事物的思维方法。如《担水》 (图3) 小树在人的前面,鸡在人的那一边应是纵深的三个层次。但剪纸的互相连接将其拉在一个平面上,这样“鸡就落在扁担上”。

4. 造型完整

完整是我国人民群众长期形成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如:《吹笛》 (图4) ,宁肯违理断笛;也要保护头的完整形象。

5. 刀笔之美

剪纸艺术的语言,无非是曲线、直线,但是,依此又编织出黑白灰、点线面、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曲线可以剪出圆、椭圆形纹,富有深厚的意味,两直线一端相交成锐角,两曲线齐向同一方向弯卷成月牙纹。如《猫》 (图5) 以曲线为主调产生敦敦厚厚的立体感,部分锯齿纹既显示了毛茸感又产生一种灰调子。直线在剪纸中表现得最为神秘,如《娶亲》 (图6) ,基本上都用直线,却竟无一条笔直的线,但每根直线均有浑厚稚拙美。故此,剪刀剪的与裁刀裁的所产生的艺术魅力是迥然不同的,我们喜欢剪子留给人的刀斧痕迹。

四、“随意用色”的色彩特点

民间剪纸的色彩运用,多是由作者主观意象选择的“随意色”,关键在“意”,得“意”忘色。这种用色方式形成了我国民间剪纸艳丽强烈的色彩特点。选色时,作者凭自己的主观意象来决定物象的颜色。单色剪纸常用红、黑两种颜色。我们平时所见的用单色最多的纸是大红纸,红色是吉色,象征喜悦、吉祥,因此在庆贺年节、婚宴、添丁生女、弥月满岁、乔迁、开张营业等所有剪纸都用大红纸来剪作。它的古朴、纯美、和谐、明快,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具有很高的观赏性。

河北蔚县、广东佛山等地的彩色剪纸被人们誉为“鲜花盛开的艺术”,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剪纸都具有民间剪纸典型的色彩艳丽、浓烈和夸张的特点。他们无论制作什么样体裁的作品,用色基本是大红、大绿、大蓝、大紫、大黄等纯色、艳色。因而,每件作品都是色彩浓烈、亮丽醒目。这种色彩的独特表现手法,造就了其绚丽的特色,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五、“乡土气息”为本

我国的民间剪纸虽然流派纷呈,风格各异,但却有着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都具有古朴、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是民间剪纸生存和发展的灵魂。离开了民间生活,剪纸艺术就会成为无水之鱼。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它来美化生活,欢庆节日。比如用于迎春的窗花、门笺;元宵灯会上的彩灯花;祝寿的福寿花;装点新房的喜花;礼尚往来的礼品花;祭祀用的供花;绣花底样的刺绣花等等。各地剪纸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但其作用和功能是一样的。都寄托了老百姓世世代代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如:山东高密剪纸《老鼠娶亲》,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画面上的形象全部采用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方法剪制。作者将老鼠拟人化处理,细致刻画出五只老鼠不同的神情,展现了我国民间古朴的婚俗场景。画面上又以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看后使人感受到迎亲时的喜庆与欢悦,散发着泥土的清香。

六、结语

当代随着国家现代化历史的进程,剪纸作为一种民族的民间传统正在渐渐消亡。遥想,唐代杜甫面对剪纸作品曾吟出“剪纸招吾魂”的诗句,郭沫若也曾赞颂:“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民间剪纸艺术魅力博大精深。如何深入发现它的文化意义,使之有益于当代美术之发展,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摘要:剪纸是我国民间美术重要艺术形态之一。本文从民间剪纸的造型、用色、技巧、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阐释了其装饰性、意象性为主的艺术特色。认为剪纸具有我国传统艺术审美的根本特征, 深入研究这一课题, 对当代美术的发展有着积极地意义。

关键词:民间剪纸,装饰性,意象性

参考文献

[1]靳之林.《抓髻娃娃》.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陈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2.7.

[3]吕焰.《我国民间剪纸的艺术特点》.见刘新泉编.《美术大观》.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4.4.

中国的剪纸艺术 篇13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学者们则认为可推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而虽已找到蔡伦以前的东汉纸张实物,严格意义上的剪纸恐不会早于汉朝。早期的剪纸大约跟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今日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

资料

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熟练的民间艺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形,专业艺人则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者,称“刻纸”。经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而提高产量。

剪纸文化资料 篇14

剪纸文化的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造纸术还没有发明,人们就运用各种能够镂刻的材料,比如在竹片、树皮、皮革、金箔上进行雕刻。然后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材料的易取得性让剪纸进入到正轨,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同很多传统的文化艺术一样,剪纸艺术也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是由于明清时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给各个艺术文化领域提供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也成为他们发展壮大的宝贵时期。

剪纸的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的历史有着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这是早在纸张出现以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虽不是纸张制作,但却如出一辙,这就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出现奠定了基础。据说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就可以为此证明。

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应该是纸张的出现才正式开始的。剪纸的主要制作材料就是纸,而汉代时期纸张的出现,这就促进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那时候的纸张易腐烂,所以人们不会珍藏起来,坏了还能重新再剪。

北朝时期,人们用纸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据说目前发现最早且有据可查的剪纸便是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发现的五幅北朝团花剪纸。那时候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且少雨,纸张不易霉烂,小编猜想,这或许也是在新疆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到了唐代,剪纸已经有了大发展,那时候的人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他工艺方面,并且还有利用剪纸招魂的风俗流行。在现代的考古挖掘出多种唐代剪纸工艺品,如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即可看出当时的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相当高超,画面构图完整,表达出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到了宋代,造纸业成熟,使得剪纸艺术越发普及。宋代剪纸用于各种领域之中,并且在南宋时期,还出现了以此为职业的艺人。那时候皮影戏盛行,也有用厚纸制作皮影造型的。宋代剪纸最大的创造便是瓷器剪纸印花图案,它是在施釉之时,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到了明清时代,民间剪纸艺术越发成熟,已经走向鼎盛时期。这时候的民间剪纸艺术运用范围就更加广阔了。但凡民间彩灯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而成的。然而在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更多的是常常用作家居装饰,美化家居环境。

关于剪纸的由来和历史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剪纸有着极强的民间灵魂和气息,所以生存力超强,即便经过千年发展,剪纸艺术依旧长盛不衰,甚至变得愈发壮大起来。随着时代发展,现代剪纸已经发展到种类多样、内容齐全的样式,这足以看出剪纸在民俗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剪纸的种类

一、单色剪纸

单色剪纸是剪纸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红色、绿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种颜色剪成,主要用于窗花装饰和刺绣的底样。主要有阴刻、阳刻、阴阳结合三种表现手法。用于刺绣底样的剪纸,常用剪刺结合的手法。刺是以针尖在花纹的细部刺出小型圆点,在一些部位留出“暗刀”,可以作为刺绣时套针换线的依据。折叠剪纸、剪影、撕纸等都是单色剪纸的表现形式。

1、折叠剪纸

折叠剪纸是民间最常见的一种制作表现方法。所谓折叠剪纸即经过不同方式折叠剪制而成的剪纸。最早的“对马”“对猴”等团花就是经折叠剪出的。折叠剪纸折法简明,制作简便,省工省时,造型概括而有一定变形,尤其适于表现结构对称的形体和对称的图式,如人、蛙、蝶、龟、倒影、对鱼等,几何纹、花卉、景物、器具等题材都能适应,而且展开极为对称,又能变化出多种适合形,两方连续,四方连续或多方连续,这是它能长久得以流传的一个主要原因,折叠剪纸对中国的剪纸普及和工艺图案造型,发挥着重要作用。

2、剪影

剪影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古老形式,通过外轮廓表现人物和物象的形状,所以它最注重外轮廓的美和造型,剪影由于受轮廓造型的局限,一般以表现人物或其他物体的侧面为好。其工具主要是剪刀和刻刀,纸一般用黑色或重色纸,在表现人物侧影时,一般是边看对象边剪。剪影很适合表现透光效果,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剪纸类型。

3、撕纸

撕纸是由传统的民间剪纸变形出的新类型。其方法是利用不同类型的纸,采用手撕的方法去撕裂造型,以手代剪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局限,不适合去表现巧工细琢的效果,但正是这种局限,又恰恰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个性,有一种古拙雅朴、豪放雄健的格调。在撕纸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随意性,有一种自然天成的韵味。

二、彩色剪纸

随着剪纸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发展,彩色剪纸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渐增多,有点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和彩编等。诸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到之处:点染剪纸滋润、装饰性强;套色剪纸脆利、色块鲜亮;分色剪纸分色截然、色感丰富;填色剪纸则单纯、洁净、鲜明,均给人不同的感受。

1、点染剪纸

以颜色在刻纸上进行点色为点染剪纸。这种剪纸也属于刻纸,在设计上阳线不多,偏重干小面积的阴刻,以留出大面积的阳面进行点染。类似于木版年画的效果。

点染剪纸所用颜色,一般系民间染布用的品红、品绿等,统称“品色”。染到用白生宣纸刻成的剪纸上。品色一融到生宣纸,便立即上下左右渗透扩散开来,一次可染三五张。渗透不足的部位,可翻过来在背面补笔。调制时掺入白酒或酒精,渗透性很强,用在宣纸等吸水性较强的纸质上。由于酒精和白酒中不含胶,酒精挥发后纸面依然平整,不起皱,能产生较好的晕染效果。

点染时,一支毛笔蘸一种色,互不串穿,配色原理如同水彩、水粉画调色。黄、蓝相混呈绿色,红蓝相融成紫色等。有的厂家采用流水作业,染工一字排开,一人染红黄,一人染蓝绿,轮到最后一个人时就全部染完了。

2、套色剪纸

套色剪纸通常以阳刻为主,与点染剪纸相反,进行大面积镂空,给套色留有余地。从作品的背面贴以色纸块,多用黑纸或金纸剪刻,按肤色、服饰、器物、花木等分别贴以不同的颜色。在拷贝箱上用铅笔把所需套色的形状勾画下来,再根据铅笔形状剪下来,按部位用小毛笔蘸糨糊粘好,可先套小色块,后套大色块,所套颜色要以一个色调为主,一般以三四色为宜,套色要少而精,注意冷暖对比关系。有时套色有意超出或不到轮廓线,显得更生动。如套一个姑娘的脸庞、脸颊的红晕,剪成椭圆形,很具民间囡娃的艺术情趣。

套色剪纸不必处处全套。不论全部套色或局部套色,都应考虑是否套得有必要,谨防事倍功半和费力不讨好。全部套色要强化主调,局部套色要注意少而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套色剪纸虽用色较为自由和便于选择,但多一个色确实要起多一个的作用,两个色可以概括,就绝不要增添第三个颜色。用色精练,手法简洁又恰到好处,是艺术高超的表现。

3、分色剪纸

分色剪纸有的也称为剪贴剪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色剪纸的组合拼贴,基本上还是单色剪纸。它是用剪好的不同颜色形状的纸拼成一个画面。拼贴组合时要注意颜色之间的协调性,不宜过于琐碎。也有一种是将剪纸分成主纹和底纹,然后以底衬托主纹,交错重叠拼贴的。如一幅剪纸中天空是蓝色,云是白色,地是草绿色,蒙古包是紫灰色,骆驼是赭石色,分别剪好后,拼贴在一起,这种剪纸鲜丽明快,装饰性很强。

4、填色剪纸

填色剪纸亦称笔彩剪纸,着色时运用笔绘。具体做法是,将黑色剪纸贴到白衬纸上,用笔在线条轮廓内涂绘。平涂效果与套色剪纸相似,只是手法不同。填色后可出现浓淡变化和自然晕出的效果。注意用笔不要呆板和反复涂改,可充分利用自然浸开的效果。

5、木印剪纸

木印剪纸是印刷与剪刻相结合的一种剪纸形式,其方法有的在木刻印刷即“开相’’后再镂刻,也有在木版印好的剪纸上再染色,还有的直接印刷成剪纸效果直接贴用。木印剪纸近似民间木版年画,可大量制作。多用于表现戏曲人物和神话故事的题材,与纯刻纸相比有更强烈的表现力,但不及点染刻纸那样完美自然。

6、喷绘剪纸

喷绘剪纸是经喷笔(喷枪)喷染成的剪纸。可喷在衬纸上,也可喷在裱好的剪纸上。喷笔喷出的雾点,有特殊效果,像薄雾、晨露、霜雪、雨珠。点有大小、疏密之分。

7、勾绘剪纸

勾绘剪纸是剪纸与绘画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一种是以剪刻为主,兼用毛笔勾绘细部,也有全用线条勾出画面,然后用剪刀将空白处镂空的;另一种是用金箔纸刻出花纹的大体轮廓,使某些局部空白,并适当勾以线条。由于它是剪画结合,很多细部可以直接用笔画出,剪画结合可以产生一种新的意趣,既使用了绘画技法,同时也保留了剪纸的独特性。

8、彩编剪纸

彩编剪纸是一种编剪并用的剪纸类型。就是用各种色彩的纸条,经过不同的裁剪和编织,组成各种几何图案及花卉、动物、人物等。其线条明快、构图别致,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可用于席编、筐编、刺绣、儿童手工等。

三、立体剪纸

立体剪纸既可是单色,也可是彩色的。它采用了绘画、剪刻、折叠、黏合等综合手法产生的一种近于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纸,它吸取了现代美术的技巧,充分体现了写实与美术浪漫的特点,使剪纸由平面感变为立体化,可用于观赏造型及儿童的手工制作等。

民间剪纸艺术

剪纸虽然存在于纸张上非常的轻盈,不但容易保存,而且成本还非常的低。但是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特点,也使得剪纸不太适宜长时间的保存。虽然剪纸从纸张被发明之后就已经很流行了,但是保存到至今的传世作品却非常的少。不过我们还是能够从一些经典的古诗集中寻觅到剪纸的踪迹,例如李商隐在《人日》诗中就有着“楼金做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这里的“剪彩”就是剪纸的意思。而剪纸这个词本身更是频繁的出现于诗句中,例如著名诗人杜甫的《彭衙行》所写的“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这里就直接采用了剪纸这个词。

由于剪纸有着非常强的民间灵魂和气息,所以生存力非常的强,虽然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剪纸艺术依旧长盛不衰,甚至变得愈发壮大起来。我们可以注意到,过去的剪纸创作常常是围绕着一些山水和吉祥图案来进行创作,但是现代的剪纸已经发展到种类多样,内容齐全的样式。这可以看到剪纸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生活中的简单剪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在各个场合中接触到剪纸。不过最常见,也最为直观的接触就是不少朋友非常喜欢的雪花剪纸,雪花剪纸的特点在于对纸张进行简单的折叠之后来建材出漂亮的剪纸雪花来。简单的制作使得几乎人人都可以完成,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制作出不同效果的剪纸雪花来,而漂亮的剪纸雪花本身还可以被当作是美丽的窗花,真可谓是魅力无穷啊。

剪纸的内容含义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鹰踏兔》是民间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传统纹样,在民间流传极广。鹰喻“阳”,同鸡、鸟、鸦一样。在民间神化中称太阳为“三足鸟”,民间称太阳为“鸦”。兔寓意“阴”民间称月为兔。鹰踏兔暗喻男女情爱,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题。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坐帐花、喜花都以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对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与追求。《扣碗》《抓髻娃娃》《鱼唆莲》等为主题的剪纸作品比比皆是。

上一篇:写水的哲学的作文600字下一篇: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