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个人小结(精选13篇)
本学期本人继续担任了我校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一学期里,由于学校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和领导,我的教育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各项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本,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宗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通过体育教育教学使学生生理、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陆续开展新课程改革、强化中小学生广播操、组织本组期末考核等。切实做到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本着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总结本学期体育工作如下:
一、抓好体育教学工作,落实工作目标
在教学中,从课堂教学要求出发,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学实践,改进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学方法,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准确、生动、形象地给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根据教学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真备课、上课,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能根据学生的差异,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找后进生谈心,了解他的情况,做好转化工作,尽力引导学生,鼓励多练习,多锻炼,努力提高体育教学成绩。经常性地对教学进行自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我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在测试工作中,能按国家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进行教学和测试,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使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
最后,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课间操工作
在开学初我重点抓了广播操,因为学生经过一个漫长假期,对广播操有些陌生,如不及时抓紧复习,一旦学生养成坏习惯,再纠正就困难了。因此,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的。
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
第二,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要求教师示范要清楚、准确、规范、优美。
第三,讲解要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
第五,纠正错误动作要及时。另外,在广播操教学过程中还得到领导和其他各位班主任的大力支持。所以,使我学校的广播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受到了大家的好评,这跟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
三、抓学生思想工作,促教学成绩的提高
1、学生上课积极性高,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
2、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整个体育教学,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在教案的编写上,突出了个别化教学原则,尽量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通过不同类型的球类运动及游戏,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增加了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能在课外活动时间自己组织进行较为简单的篮排球比赛活动。
5、认真抓好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抓好“两操”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6、安全第一、严防事故的发生;在教学中,始终按教学常规进行上课,通过在学生当中的多讲,严要求,使学习思想统一认识,安全高于一切,对有违反操作和隐患的及时教育,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未出现伤害事故。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设想
一、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健康是人生的基础, 是人生的财富。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 生活压力的增加, 健康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认为健康即指拥有强健的体魄, 没有疾病等。不少学生表示参加体育锻炼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拥有健康的身体。实际上不单是学生, 不少体育教师也认为如此。因此,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学实际就等于身体的锻炼。根据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 (WTO) 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 而且也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因此,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不单单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 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实际上由于体育教学独特的学科性质, 体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 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 促进学生大脑发育。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对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体育运动能够缓解大脑疲劳, 提高脑力劳动效率。长时间的学习之后, 人的大脑容易疲倦, 学习效率开始降低。这时倘若人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可以引起运动中枢兴奋, 使与文化学习有关区域的脑细胞得到休息。同时, 由于体育活动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 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 使大脑获取更多的氧, 从而给提高大脑思维、记忆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可以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第二, 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开发和利用。人的大脑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其中左脑主要是进行抽象思维, 而右脑的记忆容量、形象思维能力则大大超过左脑。一般认为文化学习是以左脑为主的活动, 而体育运动则主要是依靠右脑思维活动。由于目前我国中学教育的特殊情况, 中学时期学生们大多只重视文化学习, 忽视体育锻炼, 学生右脑开发不足。因此, 进入大学后, 多参加体育锻炼强化右脑的思维活动能力, 开发右脑, 加强左右脑的配合。
2. 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缓解压力。
目前国内外不少实验研究已经证实体育运动具有转移、消除人的心理障碍, 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例如, 拉方丹等人 (lafontaine et al) 在1985~1990年间对有氧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有研究表明, 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之后, 人们的身体感觉多数是累、疲劳、出汗等, 而心理感觉则多是开心, 放松、平静。在运动中, 由于人们更多地感受到身体的疲劳, 而忽略了心理负面情绪, 从而使人的心理得到放松。
3. 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意志。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 光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 还要有坚持到底的意志, 才能克服更大的困难, 使学习得到成功。”但是当今的大学生多数是独身子女, 普遍缺乏吃苦意识, 缺乏意志力, 遇到问题时有畏难情绪。而体育锻炼就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体育锻炼通常强度比较大, 例如在过程中会出现疲劳、酸痛、惧怕等情绪, 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 学生面临的困境更多。当长跑途中感到疲惫时是放弃还是继续, 当体育竞赛是面临激烈竞争时, 这些对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因此, 体育锻炼中不断的克服困难的过程实际也是一次锻炼学生意志的过程。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 坚持不懈, 克服苦难的精神, 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
4. 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精神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运动通常采取合作竞争的方式授课, 例如篮球、排球、羽毛球, 等等。这些体育活动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在活动中, 人们不需要言语, 只需要一个手势和眼神就可以沟通交流;在活动中, 为了保证集体的胜利, 有时也需要个人的牺牲和彼此的帮助。在体育竞赛中, 参加者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不小心的碰撞或故意犯规等等。如何来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 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一次锻炼。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们互相接触, 彼此合作, 不仅认识了更多朋友, 加强彼此的情感交流和友谊, 令人心情舒畅、振奋, 有助于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和牺牲精神,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体育锻炼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由于过去人们长期认为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无关, 导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因此, 中小学体育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 改变过去心理教育只是由心理教师负责的旧观念, 树立自己也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者的新观念, 提高思想认识, 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2. 提高教师心理学知识的修养。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在教学中他们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由于过去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 体育课堂内基本不涉及心理学知识, 体育教师的心理学知识相对贫乏, 因此一时之间他们也很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此, 我们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 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 并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 调节学生的情绪, 稳定学生的情绪。对部分表现出心理障碍的学生, 教师要多予以关注, 帮他们树立信心, 缓解他们的压力, 消除心理障碍。
3. 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由于过去我国体育教学只有身体健康方面的教学内容, 这一现象至今仍然没有改变, 体育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匮乏。所以中小学体育教师就要利用自己已有的心理学专业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 教师在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时可以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课堂上时, 教师可以有意无意地传授学生一些心理健康知识, 使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在设定团队合作项目时, 注意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等等。
4. 转变教学方式,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多年以来,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受到“三中心”的观念束缚, 即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 以书本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和积极性, 这样也很难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 我们现在必须转变教学方式, 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多采取鼓励、赏识教育的方式,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活跃课堂气氛, 形成开放式的师生互动关系, 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体验, 培养学生自尊、自立、自强、不怕牺牲、吃苦耐劳的精神,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小学生在这个迅速变化的社会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多, 压力也越来越大, 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才刚刚起步, 仅仅依靠一两个心理教师来解决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无疑是天方夜谭。而大量的实验研究已经证明了体育锻炼在加强学生智力水平、合作精神、竞争精神,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体育教学在心里健康教育中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 广大的体育教师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发挥体育教学的学科优势, 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摘要: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出发, 对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审视, 认识到当前我国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深入探讨了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促进作用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措施。
关键词:体育教师 实施 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学生健康体魄的最重要途径,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又直接影响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关系到青少年的身体状况,以及祖国的未来重任的担当,因此,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了解,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
(一)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在走访了解中小学过程中,尤其是农村基层还有部分体育教师从学历是中专、大专水平,这部分教师的学历还有待提高。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从年龄和性别上看,体育教师队伍整体还需年轻化、男性化,才能有朝气、有精力,适合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二)体育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
在走访了解中小学过程中,大部分体育教师还是喜欢教学工作的,只不过少数人受眼前利益的驱使,对教师职业不喜欢和无所谓。
(三)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及解读的掌握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中小学体育教师还有一小部分没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还有部分教师还不太了解课程标准,可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认识程度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建议
(一)教师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在体育教学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教师具有创新教学设计能力
创新教学设计突破传统灌输接受式的单一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增进学生体能、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提供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学习和活动时间,改变过去只重视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提供通过运动、知识、技能的教学,努力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维目标。
创新教学设计还要求改变教师的绝对权威的角色,强调师生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重视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将成为学生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三)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努力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教学研究,要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个人成绩的取得和集体的发展密不可分,教育科学研究,依赖于同事间学术上的虚心好学,博采众家之长,学术争论有理有节,强调学术相容,同事相处要真诚相待,宽容大度,切忌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同事间互帮互助,共谋发展,真正地把教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程改革既给我们体育教师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存在着本领危机问题,新课程理念不是教师在传统学校教育中所熟悉和运用的,而学生是面向未来的,我们不要用昨天的知识去教今天的学生。课程改革依赖于教师提高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专业化发展能力,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教师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观念方法,以及技能知识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新课程的实施水平。
总之,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既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又是体育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涵,最终才能完成实施新课程改革这个历史任务。
我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直默默的耕耘在教学第一线。教学工作是一种既辛苦又很难看到成绩的工作。所以我们只能争取在这种平凡的工作中努力创造奇迹,不能谈任何客观因素,只有默默的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为了今后更好的干好本职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做一个客观的总结。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能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学生,师生关系融洽。能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之中,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和带动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树立正义感、责任感和自信。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课堂教学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同时也就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而然我们就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去探索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来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充分合理的使用一些教学方法、手段去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的。同时也要在学生的个性发展方面需要多下工夫。因此,这学期我在这方面也动了一些脑筋,想了一些办法,总结了一些经验,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期间始终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自觉的遵纪守法;坚持以“以人为本”,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工作态度端正,热爱学校,服从组织领导分配,尊重他人,虚心求教,关心集体和个人。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业务学习活动,积极要求上进,团结他人,工作勤勤恳恳,关心和爱护学生,助人为乐,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教学和工作中,我能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来教学和测试。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了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的综合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通过思维和练习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并促进身心协调的教学活动。我在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拼搏精神,让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
动,重视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按体育锻炼标准来教学,开展好每天的“两操”(早操和课间操)和体育课外活动,做好值日“巡视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上好每一节课。做到课前备好课,,循环渐进、由浅入深,在游戏中锻炼、在锻炼中嬉戏。使学生在生动、活泼中有效的完成一节课的内容训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的新课改新方式,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通过此次调查,我觉得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努力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
从学生自身而言,是由于没有体育锻炼的氛围和兴趣。在忙碌的学习之余,许多人选择上网等方式放松,很少有人去锻炼身体。偶尔有人想去做健身运动,但如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需要多人一起完成,因为找不到志同道合者,这些人也最终选择放弃。除此之外,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不善于安排时间、不善于调节自我调节等问题的存在,也是大学生放弃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
很多同学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很大的差距。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将认识转化为锻炼身体的动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意培养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习惯,并作为重点贯穿到体育教学中去。把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术的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体育多种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
针对体育硬件设施薄弱的问题,高校应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等方面的建设投入。现阶段应进一步提高高校现有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要求。同时,努力开拓校外体育空间,充分利用校外体育场地设施,顺应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发展。
同时我认为寡欲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突出大学生社团在体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使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来管理体育活动,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师也要从组织、引导、掌握锻炼方法、提高技术水平等各方面积极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在高校体育活动中,应积极倡导单项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一定目的性和指向性。此外,应积极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充实他们的余暇生活,使大学生逐步认识建立体育生活方式的意义,突出体育教育中的德育因素,加强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充分挖掘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潜力。
充足的课外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一些问题,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要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激发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无锡市东亭中心小学
顾婷婷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省编小学生体育学习课程三年级第一学期第20课。预计课时数2节,单元学习目标:让学生对韵律由了解到喜欢到积极参与。每课次的课时目标:①了解韵律舞蹈的内容和特点,能创编动作,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②能随音乐节奏连贯完成舞蹈创编,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良好习惯。
一、教材简析:
本课第一教学内容是韵律舞蹈(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教学内容是游戏(划船)。
1、韵律活动这一教学内容,是小学生体育学习课程中的一个必修内容,是向学生展示韵律舞蹈的一堂室内实践课。舞蹈是一项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的体育运动可培养学生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发展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表现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人际之间文明、高雅的交往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因此,让学生对韵律由了解到喜欢到积极参与是这一教材的主要目的。
2、室内游戏划船虽然有点难度,但对学生却很有吸引力,游戏时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回忆起自己在公园划船时的景,当听到轻松、优美的音乐时,便立即用协调,自然的形体表现出划船的舞姿。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又出色的完成了室内活动的游戏。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学生是新课程实施后的第一批实验对象。因此,他们较以往的学生学到的知识面更宽更广,对韵律舞蹈也不陌生,特别是我们学校又是艺术特色校,鉴于这样的学情以及知识接受能力,我开设了韵律舞蹈的一系列教学,这一节就是其中的第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a)能了解韵律舞蹈对身体的好处,使90%的学生掌握基本舞蹈动作,并能在此基础上创编出好的舞蹈动作。
b)知道游戏的名称及规则方法,并能随音乐创编游戏。
c)发展学生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表现力以及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对舞蹈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中的分解舞蹈动作,并能创编更多动作。教学难点:学生能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五、教法、学法:
教法: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探索、学会团结、协作。发挥合力的作用,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快乐的学习。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六、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安排,我把两个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课的结构合理,过程流畅。下面我就这节课的教学程序介绍一下。
一般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情绪才会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兴趣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根据这一认识过程,以及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兼顾教学的安排,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几个环节来开展教学(a、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b、韵舞分解动作欣赏 c、学习分解动作d创新韵舞动作 e游戏及创新游戏 f、放松 g、教学小结 h、课外作业布置)。
(1)、导入课题,创设情境
我先在课前等待时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让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课前准备,为教师上课的导入课题做铺垫。揭示课题后,用flash动画片段来创设情境,用这样的音乐和画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舞曲的理解能力,为更好的完成本课任务奠定了舞感基础。
(2)、韵舞分解动作欣赏
体育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手段的艺术,是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生活的一种的无声语言,并以较高水平的形体动作来表达人的内在情绪和意象,并将其传给别人。要学好体育舞蹈,掌握好身体的对称和平衡至关重要,不管是跳跃还是旋转,静止的动作和动态的造型都应保持身体的对称和重心的平衡。因此,在欣赏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在结束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回答问题“她们跳的好吗?”“为什么他们的动作这么优美?”等等。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了练习的目标。
(3)、学习分解动作
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形体的训练。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第一段的舞蹈分解动作,并用教师示范的方法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练习分解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后,请好学生出列示范,让其他学生观察模仿,后再次集体练习。教师可集体纠错,也可个别辅导。学生可请教电脑,也可请教师或学生示范。最后教师带领学生练习2~3遍分解动作。这样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的重点和难点。
(4)、创新韵舞动作
在学习了舞蹈第一段动作的基础上,用多媒体上小熊的话告诉学生们还有两段舞蹈动作,由你自己设计好吗?教师运用分解组合法、小组讨论法、观察模仿法等方法来组织教学。以讨论、创新、再学习的方法来开展看、听、创、编的舞蹈动作设计。并要求学生能把所创编的分解动作连接起来,辅以音乐示范给同伴观看。能解决好舞曲、词义和舞步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勇敢者走上前台展示舞姿,并请学生们相互展示,相互评价。优秀的贴3颗星,良好的贴2颗星,普通的贴一颗星。这样即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5)、游戏及创新游戏
本课的室内活动是游戏:划船。它是让学生通过回忆起自己在公园划船时的景,在教师创设的境中,创新出各种划船的样式(基本动作由教师简单提点)并组织小型划船友谊赛。首先,我会让多媒体小熊提出问题(你会做划小船的游戏吗?),并出示一个游戏场景让学生模仿练习。后小熊提出第二个问题(还有更多的游戏方法,赶快动脑筋创编吧!),并出示二至三个边划边唱的游戏场景供学生们参考。游戏中,可以在学生教学比赛时让多媒体小熊不时的喊喊加油,并用《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陪伴着学生们度过这一游戏部分。这一部分,教师主要让学生通过理解、模仿、修改游戏方法和规则等多种手段,学会游戏方法,并引导学生尝试自编游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编意识,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放松:
本课采用室内游戏“开火车”作为放松内容。
八、课堂教学小结:
让学生以自由6人小组为单位,对本课学习情况作自评与互评,后教师点评,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新的学习要求。
九、课外作业:
让多媒体小熊布置课外作业,并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着火车回教室。
十、场地安排: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法、学法的需要,我把课桌分放在教室的最后,把长凳放在教室前面的两侧,这样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十一、本课时间安排:
1、导入新课(2分)
2、主教材(20分)
3、游戏(12分)
4、放松(3分)
5、小结(2分)
6、课外作业布置(1分)
十二、器材: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教学,影响因素,中小学
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中,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因素是多样的,以至于它们所开展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活动是各有所异,有些教学质量很高,但大部分很难完成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这些因素归纳起来一共有8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了:(1)学生;(2)教师;(3)教学目标;(4)教学内容;(5)教学过程;(6)教学环境;(7)教学方法;(8)教学评价。这些因素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具有两面性,既有相互促进作用,但又相互制约 。
1影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学生因素分析
“谁是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主体”,这是学者们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最后最终形成了统一的观点:学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第一基本因素,是中小学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创新精神和具有独立性的学习行为[1]。学生的主体性若能得到重视与体现,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及运动特长得到发展,那么教育发展的轨迹一定是正确的。
1.1学生的学习目标
教师要向学生讲述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树立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浓厚的学习热情,决定着学生在以后的体育与健康课题中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一旦学生喜欢上体育与健康课,学生会自觉地进行自我目标设定,刻苦进行练习,为达到自己设立的目标而努力。
1.2学生的运动特长
水平一、水平二和水平三阶段是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学生到水平四、水平五阶段具有了一定的运动基础,由于学生个体运动能力水平各有差异,所以会形成不同个体的学生拥有不同的运动特长。当教师在进行学生特长的运动项目时,学生能勇于表现自己。当教师进行有很大难度项目而又不是学生运动特长时,学生不仅不能按照教师的要求高质量完成动作,有时还会出现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不了,这样会导致学生对体育失去信心,从而对体育运动产生消极的态度[2]。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学生的运动特长,设计出能让学生通过努力就能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进行体育练习,克服心理障碍,体验快乐体育带来的成功感。
2影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教师因素分析
教师在进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活动中,是具有主导性的, 这表明了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因此每位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教学能力在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是重要的基础部分,在一定意义上教师的人文素养与教学能力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
2.1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包括教师的素质、专业学科基础知识和体育运动能力。教师素质,是指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能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教师具体高水平的专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育运动能力是高质量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调节和处理学生之间关系以及他人关系的重要桥梁。
2.2教师的教学能力
中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明确体育“为什么教”、“教什么”,让学生“ 体验到什 么 ”、“ 学会些什 么 ”、“ 懂得什么 ”、最后“ 形成些什么”的最终教学目的,这就要考量到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如何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教法和学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3影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目标因素分析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和有目标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也有它们自己的目标。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是在贯彻 “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下,依据学校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是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期望学生达到的具体标准,在教学过程具有指导的导向作用。明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必须认真研究的教学因素,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引人注目的原因。
4影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内容因素分析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如何选取科学的教学内容是要考虑多方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要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为标准,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而精心细挑出来的,在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身心全面的发展[1]。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连惯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学科的教育性,淡化竞技训练色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还要熟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5影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过程因素分析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恩格斯曾说过: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是为实现教学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仅是一种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展现自我风采,增强体质,并能提升自身的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的教育。[1]
5.1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的性质
相对其它知识类学科,体育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把知识运用于体育实践,并通过体育实践来促进知识的学习。因此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要把选编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安排教学进度等方面结合起来。学生在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过程是伴随着汗水和劳累的过程,在进行体育竞赛中体验体育成功的快乐感,在进行合作学习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带给学生的。
5.2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的规律
学生在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的形成是有一定规律的,一般要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掌握、由不巩固到巩固发展的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1)分化阶段;(2)泛化阶段;(3) 自动化阶段。教师在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这样才能让学生动作按照人类动作发展的顺序有序地发展 。
5.3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学研究领域,学者们关注体育教学设计问题,是希望每位教师用系统的观点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的优化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设计包括很多方面,如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设置优良的教学氛围和适合每一水平年级的教学内容、设计有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选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制订多种有效的评价方法等,它们贯穿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6影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的因素分析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现代体育教学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学科,从以往的教学方法发展成为有自己特点的教法体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的对象是学生,不是固定的物品,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不可能是在不变化的。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除了来自教育发展的影响外,还受到体育教学理论和学生发展变化影响的。
从宏观这一视角来分析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三基”而共同进行的,以形成学生良好的运动技能和参与健身活动的习惯,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目的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总称。从另一微观的视角来分析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时,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各种不同层次的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方略等所组成的一个系统性结构。这就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要全面顾及到从这两个角度去思考如何运用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 。
7影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环境分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环境是按照发展学生身心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它是学校一切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各种条件的综合。[1]体育教学活动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但它和其他的活动一样,都依赖于特定的情景才能开展的,这些条件和情景称之为体育教学环境。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的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是否能愉快、安全地进行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与健康教学环境是渗透在整个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全过程,是无法分离出来的部分。
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的物质环境,如:教室、媒体、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二是教学的精神环境,即学校体育氛围和课堂教学氛围。一所学校若它的体育氛围很好,那么学生喜欢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一定很高。若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上体育与健康课程时,设计积极的课堂气氛和充分利用教学物质环境,让学生在快乐的体育氛围中提高运动能力和完成学习任务,以达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任务。
8影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评价分析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是不断发展趋于成熟的,它是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对教学全部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它是研究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学” 的效率和结果。[3]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的方法有很多方面, 具体如下:(1)从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目标方面来讲,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有“ 运动参与 ”、“ 运动技能 ”、“ 身体健康 ”、“ 心理健康 ” 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发展视角。(2)从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内容方面来讲,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有“对结果的评价”和“对过程的评价”两个视角。(3)从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主体方面讲,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有“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对教 师的评价 ”、“ 学生之间 的评价 ”和“教师之间的评价”等视角。(4)从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方式方面来讲,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视角。(5)从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方法方面来讲,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有运动技能评定、 书面测验、运动成绩测试与评定等视角[1]。 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视角,每堂体育与健康课程选择合理的教学评价,使教学质量有质的飞越。
9结语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导向性
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发展的“指挥棒”。正是这样的教学认识,笔者以为,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一方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导向性和价值性,让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够做到“有据可寻,有标可引”;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满足和提高。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精细设计教学目标,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1.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设计具有普遍目标的教学任务要求;2.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教学目标予以适当的优化,以此来进行达标;3.设计的教学目标要能够让班级的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实现,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笔者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跳高的知识和技能,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跨越式跳高的过竿及落地技术;2.使九成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并能够进行跳跃,提高跳跃能力;3.使全班同学在达标的前提下,能够使得六成的同学超过教学目标。这样设计教学目标,一方面,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和提升技能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运动的过程中提高技能。
二、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认为,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增长知識和技能,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身思维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笔者以为,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主要体现在:1.注重教学知识内容的有机连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发挥他们参与运动的兴趣和激情,增强他们的体育学习情感体验;3.注重知识的讲解示范,让学生在掌握动作要领的前提下,能够进行更规范的运动;4.通过运用游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运动的技能水平,让学生愿意学习,快乐成长。
例如,在“400~600米自然地形跑”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运用如下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中长跑能力。这些方法主要有:1.以100米为单位进行划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跑步,以帮助他们适应跑步运动;2.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在400米的跑步过程中进行接力赛,看哪个小组能够获胜,以此来培养学生“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3.教师参与学生的跑步之中,并对学生的跑步情况予以评价说明,以帮助他们及时地调整跑步策略;4.做好学生的跑步护理工作,让学生在跑步之后都能够得到充分地护理,以帮助他们消除紧张害怕之感。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使得教学的内容得到直观清晰的呈现,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教学反思,调整提升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更是在教学之后的一种总结和升华。对此,笔者以为,注重教学反思,一方面,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教训,便于提升自己的教学义务水平;另一方面,能够让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发展创新精神,以此来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
笔者以为,注重教学反思,调整提升教学策略,主要表现在:1.反思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生成性,即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来总结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理解掌握情况;2.反思教学效果,即在教学中反思学生的收获是否与教学目标相一致;3.反思生成性评价方法的运用,即在教学中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他们的发展和闪光点,以提高他们学习的激情。
综上所言,在新课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运动中丰富他们的知识,在学习中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宋尽贤,冒振明.明确课程性质 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第1期
3.黄慎.让学生在有效体育学习中发展[J].体育教学.2005年第5期
4.刘春萍.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体育学刊.2005年第11期
湖南省洞口县第一职业学校 唐 龙
健康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审视现行我国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状况,尤其是从近几年体质调研结果和现实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发现,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这既明确了学校体育在健康促进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对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更为明确的要求。
一、影响青少年健康水平的因素分析
青少年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方面、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方面的、也有家庭教育方面和个体认识方面的。
1.社会因素方面
由于社会上“智育第一”、“重智轻体”的传统思想观念,体育与健康教育长期不被重视,不少人有这种想法:“万般皆正品,唯有读书高”。尤其对体育和其它文化娱乐活动有这样的看法:理论上重要,实际上次要,忙起来不要。因而导致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走向误区,以考试分数论英雄,以考上重点中学和大学为荣耀,其结果使青少年背上沉重的包袱,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
2.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方面的因素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中小学教育倾向于智力发展,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所谓主干课程,体育与健康教育受挤压,学校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时间得不到保证。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一直存在毕业班占音体美和健康教育课时,不参加学校体育活动。城乡中小学都存在这种现象,课时安排十分紧张,每天多达11节,周六也排课,小学一天也有7-8节课。大部分中小学生除了每周2节体育课以外,再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体育活动。
3.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
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法直接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家庭结构和家庭规模发生了变化,孩子在整个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形成了以我为中心,过分溺爱带来健康、教育、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许多方面的问题。(体育教学论文 )许多家长将自己没有实现的各种思想转嫁给丸子,“望子成龙”心切,为了孩子考高分数、考上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包办了本该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过多地干预孩子的休息、娱乐和体育活动,节假日也要孩子学各种特长,对孩子的意志品质和吃苦精神却重视不够。
4.青少年本身对体育与健康方面的认识问题
青少年学生由于体育健身意识淡薄,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和健康促进的习惯尚未形成,因而,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态度和实践运动还在低水平中徘徊,大多数学生对现代健康观念缺乏正确全面的认识,片面认为身体强壮、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这种观念的误区导致对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缺乏相应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更不用说对体育与健康关系的正确理解。因而,对体育在促进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品德的.作用认识模糊就不奇怪了。
另外,青少年因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变更,学习考试压力大,自身承受能力较差,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不能正确对待,容易出现过度或过激的行为,也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引起注意的。
二、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措施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重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全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来关注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上来,改变旧的教育理念,改变那些大人们向往的教育标准和教育文化,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让学生觉得“学校就是快乐”,让学生去“享受学习”。
2.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应“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和学会审美。学校教育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并重,发展人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素质,坚持以健康为主的方向,掌握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以更好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培养优良的品格。健康教育着眼于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降低或消除危害健康的因素,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以达到改善、维护和促进个体、社会群体的健康,进而达到最终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素质的目的。因此,学校要严格执行《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体育法》,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中小学必须开设体育课,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体育场地,确保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正常开展,不得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
3.坚持“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指导思想,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与健康课程》新大纲的要求,改变传统的“畸形体育观”――重竞技轻普及、重尖子轻全体学生的现象。改革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加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提倡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与情境性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手段。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从实际出发,变被动传授为主动学习,营造轻松活泼、欢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与锻炼中体验乐趣。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本学期的基本体育与保健知识。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各知识点, 并能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利用体育保健知识来保护自己。
3、了解国内外开展的体育赛事,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复习内容:
1、了解古代和现代奥运会的有关知识。
2、足球为何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
3、在篮球比赛中,如何区别运动员违例和犯规两种情况?
4、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有什么好处?
5、青春期要注意哪些体育卫生?
6、要注意的.长跑卫生有哪几点?
7、怎样预防运动创伤?
8、怎样预防运动性昏厥?
三、复习措施:
1、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巩固本册知识点。
2、延伸课堂内容,布置体育回家作业,让学生查找近期举行的各种国内外赛事知识点。
3、采用“个别辅导” 或“一帮一”的学习活动。
附六年级理论考查卷:
一、填空:
1、现代奥运会从 年到 年,已经有 届。
2、第29届夏季奥运会吉祥物由五个娃娃形象组成,分别叫“贝贝”、“ ”、“ ”“ ”“妮妮”,连起来正好是“ ”。
3、世界第一运动是 。
4、神经系统分为 和 。
5、长跑时最佳的呼吸方法是用 呼吸或用 吸 呼法,呼吸与步伐要协调。
6、武术操有五节,分别是
。
7、我国优秀球员 以状元秀的身份加入到美国休斯顿火箭队。
8、浙江有一支篮球队是 。
9、跨越式跳高有助跑、、、和落地动作组成
二、1,这是什么动作。
看图答题
三、问题
【关键词】小学 体育健康课程 策略 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17-02
一、课前“净化”策略
在进入体育课堂之前,应先要“净化”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服装。在正式进入体育教学情境,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其引进体育教学课堂的思路中来,暂时放弃其他课程上的思维模式及策略,这对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课堂中来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指导学生正确着装,现今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移动通讯设备的使用,小学生对于社会现象的了解增多。小学生的着装也越来越“成人”化,尤其对于女同学来说。在进入体育课堂之前,老师应指导学生正确的准备体育课程的服装,以宽松透气的运动装最佳。符合课程要求的着装,对于使学生快速进入体育运动情境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可以减少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意外。
二、理论感悟策略
体育课堂的主导者是老师,新课标要求各地区小学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创新,对于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要求老师要提升自我,才能符合国家及社会的要求,培养出热爱运动,健康积极的学生。对于体育教学者自身的要求,要做到以下五点:一、把“健康第一”作为整个教学环节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和设计。二、培养学生保持终身运动的意识,使学生了解运动的乐趣和优势,促进其不仅是在课堂上,在课下以及以后都具备一种运动的精神,这不仅需要小学老师的努力,更是在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中所有老师努力的方向。三、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有问题及时解决,根据学生的水平与需要安排教学。四、关注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来进行培养。五、根据实际情况更新课程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针对社会的要求不断更新对学生的培养目的。
三、创新式教学方法
在实际进行对学生教学中时,可以尝试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借鉴国内外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不断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
1.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针对学生进行创新情境,在情境中身临其境的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好的理解知识的意义,对于其更好的掌握知识具有积极作用。
2.主动学习法
主动学习法主要是指教学者在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对于发现的学生有疑问,感兴趣的东西进行讲解,并安排相关的课程进行讲解,这种方法可以贴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学习精神。但是主要注意的是,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安排活动,需要在完成校内的课程安排的前提下。
3.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
以往的课程教学均是以老师为主导进行的教学活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与以往不同,是一种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这是新课标着重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其辅助作用。
4.“安全”教学法
在课程的安排过程中给予学生安全感,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宽松的氛围,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不论对与错,均要给与鼓励。尤其是回答错误的学生,可以在其不正确的答案里寻找闪光点,鼓励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引进专家指导模式
各学校应积极引进教学专家为本校的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各学校的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必定有吃不透、拿不准的问题,可以请相关的专家进行解答。并且,引进教学专家,还可以对本校的课程安排,活动安排等相关教学活动进行意见提议,对于完善校内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专家们对于最新的教育信息和教学模式等的掌握程度较快,可以为学校及时提供最前沿的体育教育相关信息,促进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进行。
五、人文关怀策略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无论互动情况的多少,离不开“人”的参与。近年来,国家对于师生之间的这种互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人文精神的注入。这是指教师在整个教育的环节中,和学生更加应该“心贴心”,考虑学生的想法,在教育中注入人的思考。这也是新课标对现今教育的一个标准,思学生所思,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人性化的方法与方式。更好额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种人文精神的引入,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肯定会带来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刘恒伟.美国SPARK课程与中国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比较研究[D].江西:华东师范大学,2013-05-01.
[2]张教华.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现状与推进策略[D].小学教育(现代教育),2014-09-23.
[3]李聪.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教育与体育健康课运用游戏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D].安徽:苏州大学,2014-03-01.
[4]汪美麟.体育课改足球先行 多种途径立体建构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北京市朝阳区南湖中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教师,2015-11-15.
[5]龚万敏,徐永生,胡慧.高校公共体育健康教育课程长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01-30.
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提升信息素养,促进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实现信息化教育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生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担负着学生健康知识理念形成、运动素质提升、运动技能发展及个性品质的锻炼与塑造的责任。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信息化,不仅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落实提供了条件,也为促进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多媒体化与数字化、教学过程情景化与虚拟化、教学多元化和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和任务合作化创设环境。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如何切实适应时代发展,探索合理有效的信息化课程教学途径和策略是本文所研究的问题。
2、信息技术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理论课中构建真实教学情景,强化体育教学效果
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是体育教学,而体育教学又包括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实践两部分。在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体育理论课教学,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的内容和手段,也是提高文化素养、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途径,也为体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只有在体育理论的指导下,学生才能更有效地理解体育如何促进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及个性发展的道理,也才能悟出“健康第一”的真正涵义,使学生从理性上提高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从而激发其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同时,通过体育理论教学,学生才能更加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各类运动技能的要领,完全有能力掌握其专业所必需的运动心理知识、体育健康知识、体育教育理论和正确评价方法等内容,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增强体育锻炼的信心。这也就确定了体育理论知识在整个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部分还处于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学时和表现方法的限制,理论教学处于可有可无的重“技”轻“理”状态。理论讲解给学生留下的更多是一种表象的概念,技能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单调,内容相对陈旧缺乏新意。同时,对于有些难度较大或动作过程相对较为复杂的技术要领,以及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实施方法无法清晰描述,从而造成理论教学的低质与缺乏吸引力。而计算机多媒体CAI课件集文本、图片、动画、视频和音频于一体,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特点,并且形象生动,趣味性强,易理解。在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多媒体CAI教学,不仅能吸引中小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而且也可以丰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如在介绍吸烟的危害时,可以通过视频和画面向学生从解剖图及吸烟生病后,引人的痛苦感,向学生进行展示和讲解,这样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吸烟危害产生深层次认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中小学理论课教学,可以将大量相关信息资料,直观便捷展示在学生面前,更便于学生理解、思考,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实践课教学中建立“学教”互动式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基本上是以运动技术掌握为中心来实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学生体育能力、锻炼方法、锻炼习惯、情感意志、个性发展的教育和培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正处在学生身心发展和性格品质重塑的关键和有利时期,必须充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克服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在“终身体育”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实践教学是中小学体育课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中,其实践课教学模式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线,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应用,使学生能够在掌握运动技能,释放运动激情,提高身体素质,重塑个性品质,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操作方法有:(1)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运动项目互动式虚拟实践情景。在近乎真实的教学、学习情境中,构建“学教互动”的体育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并在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相互作用建立起稳定的教学活动过程;(2)借助于摄影、摄像设备,对学生体育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录像。通过课堂回放,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及时锻炼方法把握程度和检查技术要领,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偏差,从而强化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内化提高自己动作和素质;(3)借助网络平台,构建不受时空限制的师生互动平台,充实与完善体育教育教学、社会体育与各类竞技活动以及健康生活等相关网络资源,拓宽学生体育学习渠道,丰富体育学习内容,多角度、多层次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构建自主、互动、协作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学校体育教育与各类体育活动实施方法,相关的规则,功能、价值、文化的理解,及时发现与弥补的不足,并在不断实践中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3、构建学生信息化健康档案,将教学评价由终结性引向发展性
虽然体育考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传统检验体育教学效果的主要形式,但是体育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不能简单地以考试成绩作为其学习好坏的衡量标准。在中小学阶段,很多学生不重视体能训练、不喜欢体育,体育课被边缘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应试教育”中的考试“指挥棒”造成的。“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必须要把“健康”标准贯彻到体育考试环节,减少标准化项目技能考试,改进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不能造成学生因为害怕考试而形成对体育的厌学逆反心理,指导学生加强体育教育认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构建与体育教育目标相适应的人性化测试方式。
借助于信息化手段,评价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构建学生信息化健康档案,是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有效手段。继高考体检标准放宽后,教育部对实行多年的在校学生体能测试实行重大改革,启动最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的体能测试也不再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例如,上海市于2012年开始启动了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法,取消过去运用传统的长跑、掷实心球、引体向上等五大应试测试,而是通过用计算机设备来测试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女生握力)、立定跳远、台阶试验进行测试和评价。新的测试方法省时省力,客观上减轻了学生负担,并且新的测试重视对学生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并为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锻炼指导建议,既能让学生真实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也有针对性通过各类体育锻炼改善学生的身体状态,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和达到“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目标。
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进行后续整合分析,建立相关数据中心或平台,对学生健康状态的发展变化有一科学直观认识,从而依据此来制定相应的健康处方。同时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建立监测和预警方案,对于个别数据有异常的同学,进行风险预警,使其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健康风险,提高自身体质水平。如对于目前来说中小学学生一方面生活质量提高,另一方由于学业压力增大,学生久坐现象突出,肥胖在中小学生流行蔓延,通过体质与健康测试及后续数据挖掘分析,能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运动处方,从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2.4、够建体育数字信息平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资源数字化是一必然发展趋势,这对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体育信息传播、实现体育资源共享等都有很好促进。各各学校依据网络平台,建立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资源。如依托精品课程,组建名师团队,开发建立校本和特色课程教学,将教学计划、教案、PPT、教学音频等资源上传网络,不仅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同时还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在后继建设中增加学生在线学习与教师互动环节,建设教学论坛,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在线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提高精品课程的开发利用。
3、结束语
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必须充分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综上所述,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体育教学内容在网络课程中开展教学,通过师生“学教”互动,教师能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状况并进行有效反馈,这些手段与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健康、体育的理解,也能真正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学习观。但中小学体育课程信息化教学不是一撮而就的,这需要学校在政策及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和投入,更需要一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还需要从事学校体育教学的教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
摘要:分析与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影响与意义,阐述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价值与不足,给出了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体育教育理念引导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方法,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景、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互动式教学、利用视频录制技术引导学生自学自练自评、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学生信息化健康档案将教学评价由终结性引向发展性。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信息化,教学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刘旋.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实现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6,12.
[2]何文娜.中小学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模式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2(31).
[3]王海燕.区域内中小学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8).
摘要: 增强中小学生体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中小学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网球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中小学生体制健康、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在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全面贯彻教育部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网球体育运动推广,使广大中小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体制健康、网球、中小学生
1、中小学生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原因
1.1现状
据有关文献报道大约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危机意识、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致于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偏重于抓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或没有普及,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同时,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学生的许多意志品质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如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2网球身体健康影响性2、1网球对小学生健脑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中小学生打网球可以使全身的肌肉和关节组织得到活动,从而提高了动作的速度和上下肢活动的能力,极有效地发展反应、灵敏、协调和操作思维能力。网球的球体小,速度快,攻防转换迅速,技术打法丰富多样,既要考虑技术的发挥,又要考虑战术的运用。网球运动中要求大脑快速紧张地思考,这样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供给大脑充分的能量,具有很好的健脑功能。2、2练习网球对中小学生视力的保护和预防。其微妙之处在于打网球时,眼睛以网球为目 标,不停地远近、上下、左右调节和运动,不断地使睫状肌和眼球外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大
大促进了眼球组织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因而能有效地改善睫状肌的功能,对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起到积极的作用。最近,有学者提出网球运动是“最优秀防近视运动”,打网球可为中 小学生近视眼的预防和治疗助一臂之力。2、3训练中有助于中小学生提高力量素质。力量素质是指肌肉在工作时克服内外阻力所表 现出来的能量。力量素质是中小学生进行网球运动的基本素质之一,是获得运动技能和取得 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同时也是其他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一场激烈的网球比 赛,学生在场上反复快速移动达300次左右,再加上蹬、跳、跨、击球、扣杀等动作,对下 肢力量的要求很高。无论是在前场的搓、推、扑球、放小球,还是在后场的挥拍拉球、扣杀 都需要一定的手腕、手背、肩部、腰背肌群的力量。因而,网球球运动对上肢、肩部、腰部、躯干肌肉群的力量有很大的提高。2、4 速度是网球运动的核心,网球运动的速度主要指动作完成速度、反应速度、场上移动 速度等。强调速度是为了在比赛中争取主动,使进攻与防守、前场与后场、拍与拍之间体现 出一个快字,使之连贯、衔接紧凑,以防止脱节、松散。因此,网球也是一项很好提高中小 学生各项速度的练习。2、5 打网球能提高心肺功能。经常打网球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能达到9~16厘米,而很 少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只有5~8厘米;一般人的肺活量是3500毫升左右,常锻炼的人,由于肺脏弹性大大增加,呼吸肌力量也增大,故肺活量比常人大1000毫升左右。此外,网 球运动又可使呼吸加深,提高呼吸效率,常锻炼的人每分钟可减为8~12次,而一般人为 12~16次,其好处在于能使呼吸肌有较多的休息时间。一般人由于呼吸浅,每次呼吸量只 有300毫升左右,而网球运动员则可达600毫升。还有,经常网球运动锻炼,又可增强卫外 功能,适应气候变化,从而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
3、网球心理健康影响性3、1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运动中孩子的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可望性达到 最高值。因此,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的网球教学课,对培养、发展中小学生良好的心 理素质有着特殊的功能,在体育教学中把网球教学课与健康心理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提高教 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3、2面向全体,引导健康倾向。健康的素质涵盖的内容很多,有自信、坚强、勇敢、爱心 等等。目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依赖性强、任性、娇气、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倾向,这 种倾向就整体而言还不严重,因此可以在网球教学中通过有意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 法,来引导学生,弱化、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3、3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和集体观念。比赛是体育教学中最吸引学 生的组织手段之一。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争胜心强的特点,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类比赛项目,如折返跑、踮球比赛等等,让学生在竞赛中体会与人竞争、与己竞争的乐趣。比如在踮球比 赛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然后开始比赛。其他小组充当裁判。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各小组内部的凝聚力和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在折返跑的教学中,将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先和自己比,只要有丁点进步,就 及时表扬,让水平相当的学生一起比赛,让他们在竞争中超越自我,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和 自强意识。3、4重视部分,强化健康心理训练。平时只要留心,就会发觉有少部分学生的心理素质不 稳定,有时会表现出积极的一面,而有时躁动不安和郁闷不乐。有的学生常常跟在别人后面,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对这部分学生,需要在网球课堂上进行强化训练。例如,把这部分学 生编在一个小组里,多跟他们一起活动,多进行鼓励、表扬,并让他们轮流当“小老师”(课
前先通知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带着别人活动,体验主体意识,增强主动精神。3、5照顾个别,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通常每个网球班里都会有几个心理脆弱、失调的孩 子,他们的表现往往是,缺乏自信心、自尊心、争胜心,或因极度自尊而导致自卑。对于这 类学生,老师要多给他们一份关爱,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氛围。首 先让他感觉到老师、同学都特别关心他们,喜欢他们,时时投去一个鼓励的眼神,送上一个 真诚的微笑。其次,在网球练习中,对他们不露声色地降低要求,即使成绩没有进步只要他 们尽力了,就给予表扬。第三,在课后多找这些孩子谈心,做他们的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在你面前能够轻松自然,表现出正常状态。第四,在网球班上选定责任心强、富有爱 心的同学与他们结成手拉手朋友,使他们在集体的关爱中感到温暖。总之良好的氛围可以消 除他们的心理负担,适宜的方法可以逐步扭转他们的心理弱势。3、6评练结合、巩固成果。虽然孩子的可望性强,接受能力强,但他们缺乏直觉性,概括 能力差,易出现反复。因此,教师在设计有效的网球练习方法的同时,课堂上要多进行点评 和总结,特别要注意使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述某一练习方法所对应的健康心理,对学生进行记 忆剌激,建立清晰的第二信号系统,加深和巩固第一信号系统获得的印象,减少反复。
4、网球社会适应影响性 4、1通过网球运动能改善心理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心、可促进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网球 运动对提高中小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有着相当明显的效果。网球运动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多变 性能使中小学生从中体验到兴奋、焦虑(是一定限度的焦虑心情是追求上进的动力)、忍耐、奋进、满足、愉悦等多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从中能增进中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增强自尊、自信心、责任感,培养顽强的意志,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使中小学生的性格、社会意识得 到不断的完善。4、2网球运动能使人的注意力转移,情感发泄,紧张情绪得到放松,减少消极的心理影响,为聚集的不利心理能量、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公开合理的发泄场所;同时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人际交往敏感的中小学生提供很好的人际交往条件,网球运动有着独到的人际交往功能,不 需用太多的语言即可互相交流沟通,通过手势动作等直接或间接的沟通、交流能使人无意识 的互相产生感情。4、3网球运动对中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一定的促进功能。网球运动要求必须综合 的合理运用各种有关的感觉器官,他不单单是通过视觉、听觉、来感知动作的要领技术的掌 握,肌肉的用力程度,以及动作过程中时间与空间关系,甚至在某些运动项目中的高水平运 动员都需要发挥其嗅觉来感知、判断,从而建立完整正确动作技术表象。4、4在长期从事网球运动锻炼的过程中,中小学生能提高发展其感知、观察、以及形象的 动作记忆能力。网球运动可使中小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更多的感受到良好的学习情 绪体验。另外,网球运动还有促进人体积极休息,消除疲劳的功能。经常参加网球运动的中 小学学生中很少有失眠或上课学习时精神不振的不良状况,适当的网球运动可以使中小学学 生能长期的保持充沛的精力面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而达到很高的学习效率。4、5网球运动对中小学学生在校适应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对生理适应能力的促 进,增强体质差的中小学生对疾病的免疫抵抗能力。二是对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与改善,提 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加强中小学生“耐挫能力”减少中小学生心理不良导向。三是对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能力的积极影响,培养中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主动休息,提高学习效率。
5、结论
5.1网球运动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特长,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做出恰 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非分的妄想,并能发展自身的潜能,体验到自己存 在的价值,并端正自我意识。
5.2网球活动能让学生乐于同他人交往,融于集体中,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 做到人际关系和谐。
5.3网球能使学生情绪稳定,能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5.4网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心 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网球》陶志翔 等编著 [J]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中小学网球教学》[J]陈满森等主编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个人小结】推荐阅读:
小学体育个人工作小结06-28
小学体育与健康论文10-02
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09-23
小学五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教案06-09
小学一至六年级《体育与健康》健康课教案09-30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说课稿模版07-28
中小学体育文化11-10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07-03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情况分析及对策05-25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作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