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故事(推荐11篇)
李白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这是谁在磨东西呢?他寻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对准磨刀石,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他蹲下来,两只手支着下巴,傻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李自忍不住了,问道:
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
磨针。老奶奶头也不拾。
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这么粗一根铁棒能磨成针?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
只有掌握大量的词语,才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事物的特征;才能在作文中不断出现新颖的词语,使文章显得更有灵气。
例如:我们学过表示手的动作的词有:打、抓、拉、扯、扶、拖、抢、拔、举、揉、推、摇、揿、捏、掏、挖、捧、摘、接、捉、拴、抹、揩、拍、按、抽、抛等等。如果我们能够精确地区别出它们的不同含义,并熟练地掌握,那么,写作文时词语就有充分的挑选余地,把各种动作细致而恰当地描绘出来。我的一个学生在《挂瓶》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描写医生打针的一瞬间工夫:“医生叫我捋起袖子。他拿来浅黄色橡皮管,先用手掌轻轻地拍打了两下我的小手臂,接着用管子紧紧绑着靠近肘关节的地方,我看见我白皙的皮肤底层青筋勃起。然后,只见医生用带有药水的棉花在我的手臂上擦了几下。我就他马上要用针刺进我的静脉了。我急忙转过脸去,可又条件反射般地立即回过头来——我咬紧牙关,注视着医生的动作。说时迟,那时快,医生一下子就把针扎了进去。一丝血刚流进输液管,立即又流了回去。这时,医生用左手按住针头,右手迅速地解开橡皮管,然后用透明胶布将针头固定住。”(此文曾在《作文新圃》发表过。)这段话里,小作者分别用了“拿、拍打、绑、擦、扎、按住、解开、固定”等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把医生打针的一瞬间动作,描绘得活灵活现。如果小作者词语储备贫乏,就无法做到这一步。
二、多读课外书,精读名篇佳作
一切古今名著,都是语言巨匠用提炼加工而形成的规范化的语言写成的。阅读名著,可以学习和丰富我们的词汇,了解各种句式和修辞方法,掌握运用语言的基本规律,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对小学生来说,还有一个值得重要一提的资源学习库是我们的语文课本。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筛选的好作品。熟悉课文中的精彩妙笔,获得丰富的词语,写起文章来,优美的语言就会像泉水般涌出来。请看一位一年级小朋友学习了课文之后的仿写文:[别小看它哦,习作就是这样起步的]
三、要多写多改,加强语言训练
学习语文是为了写好文章,但并不是等“完全学好了”再去写,而是要边学边写,边写边学。沈虹野说:“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做。”强调“做”,是因为习作是一种实践活动,它需要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虽然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指导,但主要得靠自己练。学游泳,不下水练习,学不会;学唱歌,不经常练习,唱不好;同样,习作文,不坚持练笔,也写不好。许多大作家、大诗人都非常重视语言训练。训练的方法就是多写多改,不断锤炼。大家读过王安石的有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初写为“到”字,后改为“过”字,再改为“入”字,又改为“满”字,一直改了十来个,最后才确定为“绿”字。这个字改得好,不仅有气势,而且有色彩。用一“绿”字就形象地表现出了江南春早的景色。可见多写多改,对训练语言是极为重要的。
四、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积累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要以为农民或者小孩这些在你看来没什么文化的人说话肯定没有水平。如果你能够虚心地向人家学习,你就会惊奇地发现生活中人们的语言是多么的丰富多彩、活泼动人。比如,我们作文时常用到的“很”字:“很黑”“很快”“很直”“很香”……在人们的口语中,却有更生动、更形象、更简练的表达:“漆黑”“飞快”“笔直”“喷香”等等。
当然,说来容易做来难,但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我们不都懂得“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道理吗?那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行动起来,注重语言积累,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回想自己,也常常遇到一些小挫折就气馁了。
记得有一次,我看一本课外书,计划用一个月时间看完,每天看30分钟,前几天还按计划看书,到后来就不能坚持了,偶尔看看。
还有一次,老师布置了几道奥数题。其中几道题都做完了,只剩下一道题不会做,我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索性不做了。后来经老师指导,我才恍然大悟,其实只要自己再仔细点,也能找到这种方法。
成语拼音:mó chǔ chénɡ zhēn
成语解释: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成语故事或出处:《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成语造句:没有~的毅力,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
近义词: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成语英译:grind mortar into a needle
成语故事: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多音字“朝”。理解铁杵,诗人,功夫等词语。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会“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懂得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做好。教学重点
学会14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多音字朝,理解重点词语。教学难点
理解“凡事只要有恒心,功夫下得深,没有不成功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实物针,铁杵,揭示课题。二.学习新知
(1)范读课文,思考课文共有几段?讲了谁?什么时候的故事?分段读文。(2)卡片认读字词。(3)训练朗读句子。
(4)说说课文讲了关于李白的什么故事。三.细致学习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文中插图,图中的少年是谁?找到书上写李白的一段读一读。
2指名读。思考,学习这一段后你知道了那些事情? 3生汇报,师总结。学习第二和三自然段
1.自由读,画出李白和老婆婆说的话。
2.指名分角色读李白和老婆婆的话。“怀疑”是谁在怀疑,他为什么怀疑?
3.用怀疑的语气读李白的问话。自由读,试读,指名读 4.老婆婆是怎么回答的?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个道理。学习第四自然段
齐读,想想李白为什么会成为有名的大诗人?他是怎么刻苦学习的?
分角色读文
四.书写生字
习
为
相
1.观察“相”字结构,范写。强调左高右低。2.对比观察“习,为”,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卡片,教师随机正音。二.齐读课文 三.书写生字
1.学习“钅”,介绍书写方法,学生书空。2.指导书写:名,学,业。
“名”字,强调“横撇”要伸展,“口”要扁宽。
学字,强调两点方向并列。子要写在学字头的里面。业字,强调左点,右点的方向。四.巩固积累
读一读课后积累,教师解释 读一读,写一写课后词语。五,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六.总结课文,进一步明白这篇课文所讲的道理。
板书:
铁杵磨成针
遇事有恒心
成功
功夫下得深
教学反思:
5-1风在哪儿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认识2个偏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学会读疑问句。3.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和新词。并规范书写。4.乐于体会读课文的趣味,喜欢探究风的奥秘。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正确规范端正书写生字和新词。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有关图片,课件。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给“哪”注音,拼读,再读课题。二.读文学字 学习第一自然段
范读,提问“风在哪儿”,学生回答。师指导读准“哪儿,吹,云儿,帆船,驶”等字词读音。师生合作朗读。学习“吹”
指导书写,生练习书写,引导组词。理解文中“谁吹云儿向前跑”,是“风”练习书写。学习“它”
自主练习书写 学习“帆”“驶”课件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看图,产生联想,再读课文,指导读好问句和答句。
学习第二和三自然段
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学习第四自然段
看图思考,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想什么?认读“就”就是,指导书写,引导怎么读“啊” 用多种方式读第四自然段。三.游戏活动,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复习生字新词
第一关
哪里
帆船
吹风
行驶
波纹
摇一摇 第二关
前方
就是
孩子们
停止
云层
轻飘飘 第三关
吹风
前方
面条
就是
前方
人们
它们 二.朗读比赛 三.说话训练 四.积累古诗
积累唐朝诗人李峤的诗《风》。
板书
风在哪儿
它
条
前
们
吹
教学反思:
就
5-2在海里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认识1个笔画。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和新词。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乐于体会读课文的趣味,喜欢探究大海里的奥秘。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识记和正确规范地读写生字新词。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读题
二.阅读课文,边读边学习生字词
1.师范读课文,生听读课文,再自由读文。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认读“什么”词卡。(2)教师指导读准“什么”“大海里就有什么”。引导学生想象海里的事物及画面,并练习说话。
了解“么”是独体字,指导书写。3.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男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有关海里多样生物的视频,生观察海里绿色树,红色树,白色树,的样子,师介绍海里各色各样的珊瑚。
(2)指导学生读好句子的停顿和语气。指导书写“红”。练习书写。
4.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画出段中有几句话,指导朗读。
了解海里的马是什么样子?书写“四”强调笔顺和竖弯的写法,看图理解钩的意思。多种方法识记带字。5.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认读字卡,趴在,沙滩,追问,浪花,笑脸。学习“趴”沙,自主书写,识记。
师生交流我为什么追问浪花?追问是怎么问的?了解追的意思?指导朗读句子。三.游戏活动,巩固生字
利用谜语猜字,小朋友等方式,巩固识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课件演示“识字闯关得礼物”的游戏,复习生字新词 第一关
海豹 皮带
钩子
开会
追问 第二关
笑脸
原来
好吗
浪花
趴下
第三关
听写词语
什么
红灯
沙子
走着
四面八方 二.朗读比赛 三.说话训练 四.写字比赛
第一轮
四 么
着
第二轮
沙土
什么
站着
红人 五.积累儿歌
学生可以自主借助拼音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熟读成诵。
板书
在海里
四
什
么
红
沙
着
有一次,李白的父亲让他练习书法,李白就装作乖乖地写字,他父亲刚离开,李白就偷跑出去找小伙伴玩。一会儿爬树,一会儿捞鱼,一会儿又闲得没事干,就砸石头玩。有一个小伙伴提议说:“我们玩捉迷藏吧。”大家都很赞同。
李白跑到一块很大的石头后面藏起来,他想:这回,谁也找不到我了。不一会儿,李白却听见了“嗤嗤嗤嗤”的声音。李白就转过石头,看见一位老奶奶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棒,他很诧异,就问:“老奶奶,你磨铁棒干嘛?”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李白又说:“老奶奶,铁棒这么粗,你要把它磨成绣花针,那需要多少时间啊?”老奶奶一边磨铁棒,一边不紧不慢地说:“我每一天磨一点,坚持不断,总有一天我会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的。”
李白听了老奶奶的话,受到很大的震动。从此以后,他发奋读书,持之以恒,最后终于成了千古留名的大诗人。
这天,李白读书读的很不耐烦了,便偷偷跑出去玩去了,他在外面游山玩水,一直到夕阳西下才知道回来。就在这时,李白听到“铁杵磨成针……”,李白觉得特别新奇,便走上去一瞧。啊!原来是一位老奶奶正拿这一根特粗的大铁棒在磨呀磨呀,嘴里还念叨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李白看了看说:“咦?听您说的话,你是要把这根大铁棒磨成一根特别细特别细的一根用来缝衣针吗?”老奶奶意味深长的说:“是的,小孩儿你说的没错,我一定要把这根大铁棒磨成缝衣针!今天不行那我就坚持到明天,我总有一天会把这个大铁棒磨成一根缝衣针!”李白听后十分感慨:这位老奶奶说的话好有道理,我学习也不能半途而废,我现在就要回家读书!”说着李白便回家,捧起书本津津有味,聚精会神的读了起来。
这个故事讲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小时候是个不爱学习的孩子,所以他父亲把他送到学堂。但诸子不好学,所以李白读书困难。有一天李白趁学堂老师不注意溜出学堂,李白来到河边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磨铁杵。李白问老奶奶铁棒怎么磨成针,当奶奶笑着回答:“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杵也会磨成针。”李白听了很感动,从此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一位大文豪。
看了这篇故事,你是不是还没悟出什么道理?其实我也有这样的情况:三年级的时候,我语文、数学的成绩都不太理想,语文成绩是:76、72、78……而数学成绩是:56、61、67……英语的成绩比较好,都是一目十行:92、94、96,到现在都还是那么稳定。直到有一天星期一,我学到《铁杵磨成针》这篇课文后,我也像小白那样被老奶奶深深的打动了。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不懈,把语文、数学的成绩提高。那天晚上,我写完了学校作业后,我就写母亲给我买的练习。语文、数学每天写两页,晚上睡前时,所以,我要读语文、数学。上课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上课大胆举手回答问题。当然,也不能忘了英语跟语文、数学一样。为了保持英语的成绩,我也是每天晚上写练习、读英语书。直到五年级现在,我语文、数学成绩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语文的总成绩是90分以上,数学一样,英语还是那样稳定。这都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的成功。
今天,当我们想起文学著作时,都会被红楼梦的魅力折服,书中的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人物细节描写得非常精细。可它的原著作者曹雪芹为了这部小雪也是呕心沥血,费尽心思,他写作的《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精细的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演说家,被列为世界十大著名的演说家。可没有人会知道,丘吉尔第一次在议会上发表演讲时,却栽过一次大跟头——当他发表演讲时,说到一半,竟然忘记了下文,台下的人都觉得有些羞耻,有些人甚至在小声地笑,丘吉尔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憋得面红耳赤、满脸通红,头发都竖了起来,手心紧张得出了汗,无奈的他只好中断演讲,紧张得腿都抖的他,走下了台。但他毫不气馁,潜心研究演讲技巧,有几次,他练得嘴唇都干裂了,流血了,还有了废寝忘食的习惯。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丘吉尔终于练成了演讲技巧。随后一个月,很快的成为了20世纪著名的演说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李白小时候是一个很调皮贪玩的小孩。一次,他逃学出来玩,遇到了一个老婆婆正在磨一根粗大的铁杵,心里觉得很奇怪,便上去问:“您磨铁杵干什么啊?”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针呢。”李白不以为然:“铁杵怎么能够磨成针呢?”老婆婆边磨边笑,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针。”李白听完,恍然大悟,豁然开朗,马上回去用功读书,最后学业有成,成了一个大诗人。
写到这里,大家肯定猜到了,这就是“铁杵成针”。
文中老婆婆不怕辛苦地磨那根又粗又大的铁杵,正说明了“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的道理。最后李白铭记了老婆婆的话,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一个有用的人才。
1、走进成语故事,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了解有关学习的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的内涵。
3、积累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明白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课时设计: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谁来说说看。(指名学生自由回答)
师: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很多成语还包含着生动有趣的故事呢?
2、小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几个有关学习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
二、故事一《铁杵成针》
1、李白是唐朝非常著名的大诗人,可他小时候却非常的顽劣,成绩并不好,是什么事情让李白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变得勤奋好学起来呢?课件。出示思考题。
2、学生观看视频《铁杵成针》。(思考:是什么事情让李白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变得勤奋好学起来呢?)
3、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结。是呀“铁杵成针”的故事也是对他后期的学习影响很大。也从这个故事中,李白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出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生读后,背一背。
李白被人称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大诗人都需要刻苦的学习,那么作为普普通通的我们,无论我们的天资如何,都应该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
三、故事二《悬梁刺股》
1、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读书的人有很多,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个故事,边看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人读书很勤奋?
2、学生观看视频《悬梁刺股》,指名回答。
3、小结:面对学习,古人从来不懈怠,《悬梁刺股》的故事在三字经中也有记录了。
出示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三字经》
4、师领读,生齐读。背诵
四、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铁杵磨成针的成语故事】推荐阅读:
铁杵磨针07-03
异想天开的成语解释和成语接龙09-23
关于理想的成语故事07-05
可以表演的成语故事09-08
带有典故的成语故事10-27
源于三国故事的成语11-02
近义成语配对和带有近义词的成语07-01
多多益善的成语故事06-08
不自量力的成语故事07-01
世外桃源的成语故事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