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浅谈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体育教学浅谈(精选8篇)

小学体育教学浅谈 篇1

单位:鹤壁市淇县高村镇新乡屯中心小学

姓名:周伟涛

邮箱:1653969928@qq.com

电话:***

摘要:在体育课中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是奠定学生终身爱好体育的前提,也是学校体育课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体育课是小学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我认为快乐体育强调情感,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这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学生

一、专业的引导作用

教师的一般素质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中最早期的影响,体育教师受专业的熏陶,形成了体育教师特有的专业气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如何看待体育课。

体育教师健壮的体魄、富于幽默的谈吐、洪亮的口令以及精明的组织才能,对专业的高度热情、良好的运动能力等等,这一切不仅使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形象,而且使学生具体生动地看到了体育锻炼的效果,产生模仿的愿望,从而引发学生努力上好体育课的热情和兴趣。特别是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运动能力,教师良好的运动能力是指教师正确、优美、轻松和熟练的示范动作,以及良好的运动成绩。首先以跑步为例,教师即使示范一个简单的“起跑”动作,只要动作协调、流畅,给人以一种美感,学生都会十分羡慕,并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学习以及练习过程中就会十分认真,且表现出相当的兴趣。教师要很好的运用自身的条件,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锻炼,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展示出最佳的精神风貌,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吸引每一个学生,影响每一个学生。

二、增强体育教学的游戏性

好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老师的任务就是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而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生动而活泼,还能锻炼身体,培养学生坚毅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运用竞赛和游戏的方法,适当地编排一些竞赛性游戏去练习,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趣味性,又能创造热烈的体育氛围。如在投掷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比赛射纸飞机,比比谁的飞机飞得高、飞的远,学生都特别感兴趣,很快就进入了投掷训练。通过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练中乐、乐中思,使学生的天性在“玩”中得以体现。丰富多彩的课堂游戏避免了动作练习的枯燥感和单调感,从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增添了其乐无穷的新鲜感,从而达到累而想练,疲而不厌,爱好体育活动学习的兴趣。

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锻炼时,我还经常把体育锻炼和游戏娱乐结合起来。比如一边练跳绳,一边教小学生们唱儿歌:再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我由一个滚动练习的游戏开始,首先让学生认识正确动作的重要性,然后进入学习部分,大部分学生一开始就被游戏吸引而注意力集中了,兴趣也就激发了。

在体育课程中我还经常采用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如在教学100米跑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以接力赛跑的形式进行比赛,得第一的小组奖励他们一面竞赛小红旗。这样就把学生就对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很多不擅长跑步的学生也都鼓足了劲,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小组争光。这样的锻炼会使孩子感到满身喜悦,可以很快唤起学生热烈、高昂的欢快情绪,产生愉悦心理,使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技能,体验到知识之乐,身心都得到锻炼。

三、教学方法要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一直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看--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死板、单调、成人化的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突出表现为喜欢上体育课的小学生正在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因而,在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急需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小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这已成为广大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那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1、小学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基本手段

(1)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描述活动情节、过程,以及角色对话等,使学生如临其境,尽情参与。

(2)运用图画显示创设情境:即用图板(小黑板等)标示活动路线、方向,用挂图显现动作形态、过程,利用景物烘托环境氛围,以及在场地上描画“河沟”、“鱼塘”等。

(3)运用歌谣口诀创设情境: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把技术动作要领编写成通俗易懂的歌谣口诀,使朗诵与意念相结合,学习与锻炼相结合,尽快领会动作要领。

(4)运用动作模仿创设情景:即把各种派生的角色,通过形象的动作表现出来。如象行、马奔、兔跳、鸟飞,以及人物的举止形态和走、跑、跳、投、攀、爬等活动。如学习立定跳远,采用“袋鼠跳”的形式,突出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协调用力的动作特点。

(5)运用声像工具和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利用电影、电视、录音和多媒体等工具创设情境,能增强学习的效果。当我们学习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时,有条件时常常观看技术电影及录相,分析动作要领,观后使学生直接感受技术要点。

(6)运用大自然中的景象创设情境:创设一个在大自然中娱乐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动中有趣、动中有情、动中有练,通过意境情绪的驱使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如,学习短跑时,创设“穿过小树林”的情境。

2、小学体育教学中“情境”运用的时机

(1)在课的准备部分运用。通过模仿各种劳动、运动、生物活动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的目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极善形象思维,他们见到某种事物,便会情不自禁地浮想联翩,甚至手舞足蹈。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把思维--动作融为一体,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锻炼,以无声模仿操为主,如教师根据季节变化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为线索开展活动。如“找春天”就是在教师语言启发下,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很多奇妙的动作。准备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完成的,教师说“春天来了,小树长高了”,学生可做伸展运动,也可做提踵练习;“春天来了,桃花悄悄开了”,学生可做蹲起斜上举动作,也可三、五人拉手成圆形,表示桃花开;“春天来了,青蛙醒了”,学生可边叫边跳。在这样的活动中,使学生的智能和体能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师预设的情境教学中,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本部分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在课的基本部分运用。基本部分的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预设有一定情趣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有:

①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当我们学习某项运动技术时,常常用特点相近的运动现象来说明学习中的某个问题,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动作的情节、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形象化地感知到运动技术的速度、弧度、角度、用

力方向、用力顺序、特点等,从而加快学生理解技术要领的过程。如,在教正面投掷垒球的动作时,提示学生想一想“鞭子抽打动物”那一瞬间疾速准确的举动,使学生产生思维联想,得出技术动作的正确概念和要领,从而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②作为发展身体活动能力的手段:通过角色模仿和情境的过程活动,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走、跑、跳、掷、攀登、爬越等基本活动能力。如,在做高抬腿跑时,让学生想一想上坡骑自行车时的腿部动作;在培养跑的冲刺能力时,可创设“追逐跑”或“抓特务”等小游戏进行;在跳跃练习时,可创设通过“雷区”;投掷练习时,可创设“炸碉堡,填炮弹”。如此等等,这些情境的创设,一下吸引了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创设“开火车”、“划龙船”、“火速到达”、“安全转移”等等。这是为了使教学环节、教材之间的衔接紧密和转换迅速,避免无意义的时间耗损而采取的组织措施。另外,还可以创设边转换边放松的调节性的情境活动。

(3)在课的结束部分运用。为了使运动中所造成的疲劳能尽快消除,使高度兴奋的精神状态得到适当抑制,使身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地过渡到相对静止状态,这部分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时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运用情境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如在课结束时,常常采用闭目入静放松法,教师就可提示学生想象自己驾驶着一条大船,课中的大运动量练习,是船在大风大浪中航行,而入静放松时,则是船进入了风平浪静的港湾,静静的,没有一丝风,没有一点浪,尤如军港之夜。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一只鹰在万里晴空之中翱翔,从而达到快速放松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结合课堂教学的三大环节,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使教学任务在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中较好地完成,切实达到了学生在愉快中锻炼、发展的目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有赞美性的评价语言。美国的教育家曾说过:“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小学生活泼可爱、有进取心、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在教学中,学生的需要获得满足或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能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理反应。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的过程中,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赞美与关注,我们如能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理需要,适时进行教育,给予及时的赞赏,给予适当鼓励和表扬,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使他们

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学生的心理就能够健康地发展,而且对体育课的兴趣自然会提高,这样我们的课堂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自身的闪光点。面对学生的优异成绩,教师能及时的给予最高的评价,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在动作练习与比赛中我会适时说:“你真棒!”;“动作好漂亮啊!”;“给同学们做个示范怎么样?”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接受教师的教诲,他们渴望被赞赏的心理也得到了满足。

对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我们要及时地给以安慰的好评。可赞赏他们肯努力,不轻言放弃的拼搏精神,这样学生虽未获得满意的成绩,但却得到了教师的鼓励,使他们感到被期待、被认可,从而感受另一意义上的成功。例如,在教学跳木马时,很多女生都不敢跳跃。这时我就先给学生做示范动作,然后站在旁边做保护,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得到鼓励。当学生胆怯没能完成动作时,我就大声鼓励“你一定能行!再试试。”她顺利完成动作时候,我会大声喊“好!”,并伸出拇指表示赞扬。这样学生就会更加努力完成动作,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自制力较差,做错事的现象是难免的。这时,我们就要运用表扬、批评相结合的方法来教育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扬时,我经常用点头或赞许的目光和喜悦的面部表情来显示,这样学生不会感到面红耳赤,又会觉得自豪、高兴。对学生的错误,我会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根据错误的性质、影响大小给予批评或采用暗示的方法。以我满腔的热情、善意的语言,讲清道理,使学生乐意接受我的教诲,通过动之以情,达到晓之以理。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只有真正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出发,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游戏活动的质量评价;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素质

小学体育教学浅谈 篇2

一、体育教学要重视德育

德育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通过不断地强化、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的认同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独立地从事科学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将德育的内容寓于体育教学之中,能够提高学生自身体育的素质,使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独立地从事科学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正如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

二、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碰撞,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不仅要教学互动,还要引导学生讨论,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关系,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这样德育渗透也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三、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师生之间才能够建立起信任,才能够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训练中,教师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使学生自始至终把自己当作训练的主人,把第一次的努力和战胜自我与将要实现的目标联系起来,坚定信心。

五、体育训练要有计划

教师要了解学生,结合实际,认真制定训练计划,并不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修订计划,使计划得以实施且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一般应按照打基础,抓素质、技术,促发展,提高成绩这样四个训练步骤来抓。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和疲劳感,使学生的神经系统始终处于较适宜的兴奋度。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和信任感,能够及时地把自己的感觉与体验与教师进行交流,避免教师在训练中出现盲点。

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加体育运动的小学生,经验少,心理素质较差。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谈心,使其提高自信心,并且多安排有特长的学生参加一些运动会,增加其比赛经验。其次教师可以虚拟考试的场景、气氛,如邀请同学到场观看,播放观众噪音进行心理干扰,由其他的体育教师做裁判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迎考状态和心理素质。

七、体育教学与游戏一体

长期以来,游戏作为体育活动的手段,已成为中小学进行体育教学的常用方式,它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基本活动能力等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体育游戏还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作风,因此体育游戏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 篇3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通过体育活动是培养孩子树立自信心的比较有效途径。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育孩子自信心的肥沃土地

体育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可以缩短教师和孩子、孩子与孩子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活动中,教师应经常注意孩子的活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如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也可以发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号,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孩子的兴趣,使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让孩子在挑战中认识自我。

二、让每个孩子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孩子要区别对待。举个例子,如从高处往下跳如果以120厘米的高度来要求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使他们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如果教师同时安排100厘米、80厘米、60厘米等不同的高度,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并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因此根据现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提高要求,让孩子面临挑战,在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每一个新高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渐渐产生信心,逐步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

三、让孩子有主动探索的机会

在體育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当活动器具展示在孩子面前时,教师应让孩子自己想出玩的办法,如“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怎么玩,想的办法越多越好”、“除了这样玩,还可以怎样玩”等等。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一次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四、多鼓励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孩子尝试做一件事没有成功,这并不表示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如果我们指责孩子,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并放弃努力。而在鼓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他们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鼓励孩子最重要的是:一不要讽刺他们,以免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二不要过分赞扬他们,以免使他们产生骄傲情绪。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鼓励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鼓励的目的是让孩子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由此发现自己的能力。如“继续下去,你会成功的”、“我相信你的妈妈看到了一定会为你高兴的”等鼓励性的语言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同时教师也应该告诉孩子,只要他们肯尝试、肯努力,就会感到乐趣无穷。

五、正确评价孩子的表现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向孩子传递赞许和反对的信息,而孩子则通过心理体验来接受教师的意图,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用言语形式对孩子进行评价时应做到:

(一)有丰富的评价语

如果孩子的动作做得很好,而教师只用“好”或“不错”来评价,孩子会感到不满意。教师应预测孩子的需要和情境的性质,做出适当的表扬,使表扬产生真正的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的动作完成得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你做得很漂亮”、“这就是老师喜欢的”、“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等。请孩子示范时,教师可以说“大家来看×××的表演”、“我们都为你感到骄傲”等。事实上,教师可以用无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和孩子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

(二)用肯定性语词代替否定性语词

肯定性语词能明显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否定性语词只告诉孩子不应该怎么做,却无法表达应该怎么做。孩子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就比用“不要胆小”、“不要紧张”更带有激励作用。用“你应该再努力些”、“我已经看到你在进步”、“我希望你做得更好些”比用“你不要偷懒”、“你的进步不快”、“你让我失望了”等更能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非言语性的评价是通过面部表情、声调、身体动作等方式来表达的。它是语言交流的辅助形式,在体育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1.辅助性言语

它包括语气、语调等。同一个语词,教师运用的语气、语调不同,它表达的含义就不一样。如“加油”两个字,如果语气生硬,就有责备的成分;如果语气亲切,就是一种鼓励。又如“啊”字既可以表示惊讶,也可以包含期待。

2.动作行为

即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态度或情感。由于体育活动场地较大,教师学会用点头、拍手、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赞同或反对是很重要的。

3.人际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情景中,那些预期采取否定态度的孩子倾向于站在远离教师的地方,那些想获得表扬的孩子倾向于站在靠近教师的地方。所以教师应经常走近孩子,拍拍他们的肩,摸摸他们的头,表示无声的支持或赞扬。

4.目光接触

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篇4

摘要:体育源于生活,生活实际是体育教学不竭的源泉。游戏是一项深受少年儿童所喜爱的综合性、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其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儿童在游戏中受情节的吸引,目标的激励,很容易进入情境,走入角色。在体育课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求乐、求趣的愿望,按照学习内容的需要设计体育游戏。游戏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游戏教学,使学生“在活动中玩耍,在游戏中取乐,在快乐中学习”。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乐趣。

小学生大都活泼好动,热衷于参加各项活动,尤其是游戏。游戏是一项深受少年儿童所喜爱的综合性、集体性的体育项目。其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儿童在游戏中受情节的吸引,目标的激励,很容易进入情境,走入角色。在体育课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求乐、求趣的愿望,做学生学习的鼓励者、促进者和指引者,并能按照学习内容的需要精心设计体育游戏,使学生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在动中玩,在玩中乐,在乐中学。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体育游戏教学的一些尝试与体验。

一、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原则

在体育游戏的教学中,组织管理工作的好坏,会影响到游戏的锻炼效果、游戏的安全、以及学生之间的团结。为了确保每一节体育游戏课正常、顺利的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应该遵守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体育游戏必须贯彻灵巧性原则。体育游戏应设有发展小学生灵巧机能的内容和机制。通过设有灵巧训练内容和制约机制的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儿童的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作用及其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如一般运动类体育游戏那种跑动中的急停、转身,“老鹰抓小鸡”游戏中的躲闪动作等,都属于

含有机动、应变制约机制和相关运动能力的训练内容。灵巧性原则还要求多安排或穿插进行有益于发展幼儿精确能力、协调能力的游戏内容,如低年级用拍皮球进行计时赛,高年级“投篮接力赛”、用球拍端乒乓球过独木桥等等。

其次,体育游戏必须体现智慧性原则。体育游戏过程要能够让儿童有机会闪现出智慧的亮点。体育游戏除了担负“育体”的任务,同时还应包含“育智”的成分,通常在较大型的体育游戏中,都存在一个怎样完成游戏才能做到多、快、好、省以及提高游戏的成功率和取胜率的问题。故意给儿童留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促使他们积极开动脑筋。为了更好地体现智慧性原则,我们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讨程中,应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留有完成游戏的多种方法的选择余地,这样就能不断地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如果一种体育游戏只有一种完成方法,就很难说它是一则好的体育游戏,同样是“穿山洞”、“过障碍”、“走下坡”,就应该有不同的“穿”法、“过”法和“走”法。这正是优秀体育游戏的价值所在。

最后,体育游戏必须强调安全性原则。体育游戏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学生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这就使得他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忘乎所以”,这就要求事先准备工作想得周到一些,以便防患于未然。比如,整个的游戏空间、场所、环境没有任何尖锐的棱角和坚硬的器具,不会产生撞击情况,不会因摔跤而造成伤害等等。这就要求游戏应在有草坪、有木地板或地毯覆盖的平面上进行;应采用质地轻柔、棱角圆滑的木材或塑料、橡胶、等制作的器材作游戏的道具;游戏材料的立体高度不能太高,坡度不能太陡,诸如“独木桥”、“平衡木”之类的安装设计高度离开地面二三十厘米即可。体育游戏还要特别防止人为的伤害。有时在比输赢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进行疏导、调解,简要地说出正确的行为方式,让他们及时化解矛盾,继续游

戏,直至完成。

二、体育游戏教学的方法

(一)角色任务法

在活动中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确认,让他们对该运动产生兴趣。如“运球接力”“看谁传得快”等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经常得到表扬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信心使内向的性格变得开朗,豁达。对他们的出色表现我们应及时给予表扬。使其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这样通过完成游戏的角色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从中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评价,以此来认识自己和自己与群体的关系,逐渐克服以个人为中心的习惯和离开家庭后的狐独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性格。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通过多媒体的播放,或者在已经布置好的场地上,通过语言的描绘、音乐的渲染以及具体的人员示范,让学生了解游戏的过程及其相关的规则。例如“跳单双圈”游戏教学,可以创设勤劳的小兔踏石过河采蘑菇的故事情境:在场地布置一条宽70厘米、长12厘米的“河”,“河”上有若干“石头”(圆圈),“河”的对面长满鲜嫩的“蘑菇”(小垒球)。我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小兔”踏“石”过“河”采“蘑菇”。例如:进行“锤子、剪刀、布”节奏跳游戏教学,先讲解“锤子、剪刀、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再进行动作的演示,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后,再进行模仿练习。

(三)集体荣誉法

集体荣誉是一种团体精神,团体精神对团体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予一定难度的活动,内容如“舞蹈”、“攻守堡

垒”等等。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以后又多次分组,打乱学生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在为小集体努力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集体团结气氛的感染,在同伴的鼓励和影响下,当发现自己的小集体处于不利地位时,那种渴望胜利和荣誉的心理及做出努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不自不觉就会对活动产生兴趣。这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积极意义。

(四)启发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发展水平出发,善于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培养合作意识的“搬运游戏”教学中,我通过设疑、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尝试,从中获得协同合作的体验,增进了协同合作的意识。师:小朋友,这个球需要两人配合运到终点,要求不许用手,又不能让球落地,大家有什么好办法?生:我知道,两人一起用头顶„可以两人用胸夹„用腰„(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尝试练习,有的面对面用头顶、有的背对背用腰卡着、有的一前一后夹着„活动过程中,可以再启发学生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最好的搬运方法,再进行尝试)。

游戏教学深受学生喜爱,又有很好的锻炼价值。我们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充分发挥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三、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依着书本的知识点,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对于小学生,他们的好动的特点,要想达到好的效果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穿插一些游戏的成份,或者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动中玩。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事物没有兴趣,他们是不会主动、积极的去学习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考虑到年龄特征,我们可以把一些贴近生活、娱乐性、趣味性强的、学生喜闻乐见项目纳入到教材中来,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给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育需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如可让学生设计游戏或改进游戏方法等,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在整个课堂里进行加工、提升、运用。我曾经在跳绳课时,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双人一绳、三人一绳、多人一绳的玩法,经过学生认可后,进行游戏教学,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非常好的锻炼效果。同时这节课也给了教师很大的启示,在体育游戏中,教师要放开手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创编、改编一些力所能及的游戏,给他们搭建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更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使体育课堂能更好的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巧妙设计——玩中乐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除通过语言、直观感知外,还必须经过亲身实践,进行反复练习,才能消除各种错误与缺点,学生进行反复地练习,有机体就要承受一定的运动量。学生就会有枯燥、厌烦的情绪,而采用游戏教学法就会是学生忽略这种枯燥感同时可以利用同伴参与游戏时得到休息并能从中看到他人的优缺点,而思考,改进自己的技术动作。在游戏教学法中可以综合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竞赛法。在教学快速跑时单人跑就不如双人或多人进行游戏跑时的积极性高。在练习传接棒时如果只是单纯传接棒的练习,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但采用接力游戏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很多。练习单足跳时,在规定范围内看谁跳的步数少,而先到达终点等,都能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在游戏

中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练通过自主、自觉、快乐的课堂教学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三)启迪智慧——乐中学

体育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习”变成“主动的我要学习”,并且“喜欢学”。能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教师在体育游戏中主要起引导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小学体育游戏要以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基础,达到娱乐、健体的作用,使学生在游戏中真正体验到运动参与带来的快感和满足感。我们身边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在整个课堂里进行加工、提升、运用。

浅谈小学写字教学 篇5

摘要:人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这是因为字写得如何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性格、气质、风度等。《新课程标准》提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写字不仅可以巩固识字,而且字写得正确端正、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能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写字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有重要作用,长期认真地写字,可以陶冶情操,形成较好的审美意识。因此,上好写字课,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长期认认真真地写字,可以陶冶美的情操,受到美的感染。养成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益于提高文化素质。因此,上好写字课,对学生写字习惯和写字技能进行良好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三年级写字 良好习惯 坐姿 执笔姿势

正文:

三年级在小学中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学段,也是小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书写的姿势对于练习写字非常重要。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近视、斜视、脊椎弯曲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必须引起重视。为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使学生从小培养受益一生的写字习惯,我区于2010-2011学第一学期开展了三年级写字抽考活动。借此契机,第一次担任三年级教学的我对小学生的写字姿势的培养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思考,总结了几条不太成熟的心得,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明确要求,规范书写

要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书写姿势,首先得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正确的。其实三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因此,我从网上找到一些正确的写字姿势的视频和图片文字,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带领学生了解正确的写字姿势。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会按捺不住好奇心,没等老师作要求,他们就动起了小手,开始模仿视频和图片中的坐姿执笔姿势了。

二、激发兴趣,使生乐学

学生开始不自主地进行模仿了,似乎就已经成功一大半了,其实不然。孩子的好奇心往 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将这种好奇心转化成兴趣,在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才能乐于学习,坚持练习。基于此种想法,我又从网上找来了大量好的书法作品,包括一些书法名家的代表作,给孩子们欣赏,孩子们看得赏心悦目,纷纷表示也想写出那样的字。我又把班级写字特别好的写字姿势也好的几个孩子的作品投影给全班同学,鼓励他们彼此间学习,把身边的人当做榜样。

三、监督自查,同步进行

在兴趣的前提下,坚持训练就成为了一项首要的任务。针对这一点,我采用的是老师监督与学生自查同步进行的训练方法。

老师监督就是指老师在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错误的坐姿与执笔姿势及时地进行纠正。这个过程中,对于坐姿的要求是要做到: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这些要求听似简单,可是对于三年级的小孩子来说做起来也不是很容易的的,尤其是一些身材偏胖的小朋友,他们很难做到。因此,我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先坐直,先让他们双腿放平,身体坐直,头摆正,双手伏在桌面端坐。在感受到“坐直”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之后,再让他们拿出右手来执笔。

对于执笔姿势要做到: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3厘米左右的笔杆下端。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处,笔杆和纸面呈60度角左右。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用。听起来很复杂,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两个要点就可以了,一个要点是三指握笔、手腕放平。指导学生三只手指的摆放位置,再让其将手腕平方与桌面与手臂一齐,不刻意弯曲,这样握出来的效果自然就是笔杆搭在食指的最高骨节处了,笔杆也自然就是与纸面呈60度角的了。另一个要点是手指握在距笔尖三厘米的位置。学生普遍握笔距笔尖较近,对此,我为学生准备了橡皮筋,让他们在铅笔上用尺子量出距离笔尖3厘米的位置,再将细细的橡皮筋缠在上面。这样在写字的过程中只要将手指轻轻地搭在皮筋上就可以了。可是一个班级有四十人,教师一个人监督的力量显然不够,这个时候就需要教会学生时刻进行自我检查。

所谓自我检查形式很多样,在这里我采用的是教师从学生的背面进行观察,对于做得不好的学生,悄悄地走到他的身边进行点拨,这样反复的进行几次,学生就时刻感觉到有人在关注他、监督他,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自我检查的好习惯了。渐渐地,当我站在讲台前有意无意地向学生看一眼的时候,他们感觉到了老师的目光在顶着自己,也马上就纠正自己的写字姿势了。

四、发动家长,家校互动

任何一项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家长的督导作用,单单靠老师在学校的说教是 很难持久的,写字姿势的培养也不例外。毕竟孩子在放学后和假期里都要在家进行写字训练的,因此,通过家校通,将正确的写字姿势发给家长,让家长在看着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写字姿势也进行督导。事后,有不少家长向我表示感谢,他们说其实家长本身也很注重对孩子的读写姿势的培养,只是一方面很多家长自身的姿势都是不正确的,不知该怎样教孩子。另一方面就是大部分家长也很忙,只看着孩子完成作业就以为完成任务了,而淡化了对姿势的要求。这样发短信过去不但使家长明确了要求,同时也重新唤起了家长对学生写字姿势的重视。

五、阶段检测,表彰先进

三年级的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很强,适当的鼓励对他们来说很受用。因此,我会定期地在班级开展“写字姿势小明星”的评选活动,请来校长或者主任来班级参观学生写字,对写得好得和进步大的学生进行表彰,并奖励小红花展示到班级的宣传板上。这样大大鼓舞了班级学生培养写字姿势的士气。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 篇6

摘要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备受关注,其作为美的艺术,教师可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来感受诗歌或华丽或朴素的语言美;间或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诗歌或轻缓或激昂的音乐美;又或通过大胆想象,体味诗歌或恬淡闲适或雄伟壮阔的意境美。

关键词:语言美 音乐美 意境美

古诗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蕴藏着古往今来不同的审美意识,有着无尽之美。故而在我国的教育文化中,一直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备受重视。那么在小学阶段,诗歌教育便成了其中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对于如何让小学生耳濡目染,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以及欣赏美、感悟情的能力便成了教学的重中之重。鉴于笔者执教时间尚短,只得出以下几点粗浅观点:

一、品词,体味诗歌语言美

诗歌语言洗练,并且极具形象性,通常一个字、一句话中就包含丰富的内容以及极重的个人色彩,古今中人的遣词造句是有所不同的,古人诗中往往参杂着一些生僻字,让人不得其意,且一些古今异义字的出现,也让人无法体味诗意。鉴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是很丰富,理解能力也有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小学四年级教材中的一首古诗《望洞庭》中有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教师在讲这首古诗时,就须注意对于“和”字的理解,在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疑问,是否可以将“和”字改成“映”字,为什么?然后再一点一点启发学生“和”字表现了水天一色的融合的画境,体现了水国之夜空灵、飘渺、宁静、和谐的境界,而“映”字的意思一般,不及“和”字品起来有味道,表达不出水天一色的融合和意境。这样将来,学生便可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诗歌的意境。这就是我们教学中常见的质疑教学法。

在阅读古诗时,常会碰到一些由简单词组成的生僻古意,以学生目前的知识构成是不足以理解这些生僻古意的,此时就需要教师的亲自讲解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有一首古诗《小池》,其中写道:“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轻柔。”“晴柔”一词,拆开来看,似乎很简单,但是却是晴天柔和的风光的意思。还有在《元日》当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曈曈”就是俩偏字,指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其中“桃符”指古代的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上写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后作春联。

古诗中的语言美包含众多,如繁复美、简练没以及色彩美、声韵美等等,小学阶段正是积累词语的阶段,故而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诗歌的语言教学,力求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

二、诵读,感受诗歌音乐美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其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最初,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就如黑格尔所说:“至于诗则绝对要有音乐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富于意象的华丽辞藻更为重要。”故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指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美的同时,还需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细细感受。

诗歌不读出口,不足以见其美。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读出其中的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峨眉山月歌》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因而在朗诵时,语速要平缓,语调要低沉,才符合诗歌的情感基调。再以《元日》为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寄托了作者辞旧迎新的快慰以及喜悦之情。故而在朗诵时,语速要轻快、语调要活泼,以此来表达新年的喜悦。还有《小池》则以愉悦轻松的语气来读出诗人对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但相对《小池》而言,同是描写自然风光,在朗诵《望庐山瀑布》时,应该要读出磅礴之气势,从而读出诗歌“三千尺”、“落九天”的错落的音乐之美。

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可以辅之以配乐朗读的形式。音乐与诗相伴而生,诗歌本身具有韵律节奏,以恰当的音乐为背景,能烘托和谐的诗意氛围、酝酿相应的情感,丰富诗歌的表现力,提升诗歌感染力。教师在为诗歌朗诵配乐时,要注意择取的乐曲是否与诗歌情感和谐,如在教学《望洞庭》时,我为其选配的是肖邦的《夜曲》,清幽宁静的乐音泛起,闭上眼睛,仿佛就可感受夜晚的宁静恬淡。在教学《池上》时,我选择《渔舟唱晚》为背景音乐伴奏。《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让学生在筝曲中感受朴素乡村之中的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由于诗与歌渊源颇深,故而其节奏感很强,诗中不乏一些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音乐效果,力求诗歌的外在节奏与诗人的内心情感节奏的完美统一,使得诗歌具有其他的文学体裁所不具有的音乐之美,故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朗读品味诗歌音乐美,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重中之重的就是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

三、想象,感受诗歌意境

意境是由主观思想和客观景物相互交融而成的形象或意蕴,其特点是意蕴深刻,描述如画,最为出名的当属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容易启发读者的联系和想象。古诗是诗人通过洗练的语言,再将自身的思想感情倾注其中,通过情景交融而成,因而每首好诗中,每个字咀嚼起来都似乎含有无尽的韵味,因而教师在教授中要让学生通过大胆想象和感同身受来体会诗中所创设出来的意境。

以《望庐山瀑布》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应该怎样让学生感受到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下来的气势磅礴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轻声诵读全诗,边读边边在脑海中形成自己想象中的庐山瀑布,在这之前,我不赞成让学生先看课件观看图片。人常说:“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理,一千个人也会有一千条庐山瀑布,这样通过想象出来的瀑布自然也就更有韵味,然后教师在播放课件,课件中可以有一些瀑布从高处直击地面的声音插件,让学生在声音中想象瀑布的形态,或可以在同时用学生的画笔,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瀑布,效果可能更好。最后可以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画或视频,伴着教师优美的语言描述,更加直观的感受庐山瀑布的气势磅礴。至此,有层次的一点一点将庐山瀑布的形象植根于学生的脑海中。

意境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需要学生的想象和感同身受,教师直白的将诗歌的意思说明,学生是不能体会其中韵味的,故而在诗歌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是很重要的。

浅谈小学体育的快乐教学 篇7

一、运动量的增加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于小学生年级尚小,肌体会出现假疲劳现象,肌肉会有酸痛感,运动量的增加不要太快,要遵循客观规律,待酸痛感消失后再逐渐加量,酸痛感一般会持续二到三周时间不等,与体育运动量的安排有关。要多做准备活动防止肌肉拉伤。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温度的变化总的来说是上升的,但早晚的温差会很大,晴天与阴天的温差也较大,在训练时的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尤其冷天,教师应要求多做,防止在正式训练时由于用力过猛产生肌肉拉伤现象,否则后果难以想象。

二、寓教于乐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针对这一理念,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变的骄傲学手段,开放性、趣味性的游戏使每位学生都融入到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真正感觉到体育课是在游戏而不是在进行艰苦的训练。如在体能训练中的蛙跳,要达到强度要求对于大多数学生完成都很困难,这种情况下,我采用游戏方式,把学生分成四组,男生和女生搭配分开,由本组选出“青蛙头领”,然后分站四条跑道。我于是宣布:“前面有一个美丽的池塘,里面充满着快乐和神秘,现在听我的口令,哪一队按动作要领,不违反规则,最先全部到达为赢家”。开始口令下达,全体学生真如小青蛙一样一跳一跳,每个人都非常认真。训练目的达到了,学生在疲劳中感到的是快乐,于汗水中收获的是甘甜。当然游戏和训练不能千篇一律的重复,针对每次练习教师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让枯燥、劳累身心的体育课面貌一新、新颖迷人。

三、体育教师要做到多项专长,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体育项目多种多样,学生的爱好也各不相同,当学生在体育方面遇到不懂的知识就会找体育教师帮忙解决。如果问的问题是自己的专长,就很容易解答,如果是自己的弱项,就很难办到了。这样教师在学生的心里就变得不那么伟大了。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也才会得心应手,也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欢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四、多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激励是一种语言艺术,也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学生做得正确,教师应给予鼓励,做得错误,给予引导,绝不讽刺挖苦,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这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教师善于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使他们终生受益,或许还能激发出优秀的体育健儿。激发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师绝不能以长者的面孔出现,居高临下、盛气凌人,那样做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对体育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影响教学成绩,所以善待学生,耐心为他们传道,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体育又是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实现“终身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锻炼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小学体育教学方法要儿童化、游戏化和兴趣化

1.儿童化教学。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根据学习的不同水平阶段,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游戏化教学。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3.兴趣化教学。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二、小学体育教学应遵循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

1.力量素质。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应反复强调和重视安全教育。

3.耐力素质。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少年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年龄小做体操“桥”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韧性差,而是躯干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身体素质虽然是通过人体各种基本活动和动作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的能力,但也是人体内在综合机能的集中反映,因此,身体素质的状况是衡量小学生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儿童少年来说,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单一的练习会造成机体发展不均衡,体育教师应采用全面发展的身体练习,以利于他们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三、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一定要掌握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遵循体育教学的原则,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奠定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为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周逸平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多视角分析[J].焦点,2012,(7).

[2]张静艳 小学体育游戏的作用与选择[J].新课程研究,2012,(1).

[3]付伟华.小学体育趣味教学之我见.学周刊:A,2012(10).

上一篇:提高学习专注力的方法下一篇:执行信访申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