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案

2025-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案(通用12篇)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案 篇1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怎样?

2.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3.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4.既然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

二、指导探索:

(一)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平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6.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7、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

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二)教学例1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由学生独立解答.

2.订正答案(教师板书)

三、质疑调节

1、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2、教师提问:

(1)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2)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案 篇2

教师通常会通过上图的比较告诉学生:分得更多就会更像长方形,这就是无限接近的意思。但对学生而言,分得再细也还是曲线,只是由更短的曲线接起来而已。

数学专家会说,因为线是由点组成的,当分成点时,曲线就会变成直线。但问题是:由圆分割而成的始终是如下的形状。

当变成点,这个形状还有吗?长方形还在吗?

当然,对于这些想法,学生是不会讲出来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听教师所说的。教师说变成长方形,就是长方形吧,何苦自寻烦恼!而这种想法正是教学的可怕之处。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断了他们思想的冲动。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想办法纾解圆方(曲直)之间的纠结关系。

圆形变成长方形的困难究其根源是线的曲直问题。因此,在小学,有两节课可以为这个问题的纾解做比较好的铺垫。

铺垫一:线无曲直

小学四年级有一节课是“线的认识”。在这一节课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认识“线的基本属性为长短”。但在生活中,线除了有长短外,还有曲直、粗细之分。因此,要在这一课中让学生体会线无曲直、无粗细,明确曲直、粗细并非线的基本属性。

……

师:同学们,大家都说线分曲线和直线。

生:是的。

师:请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来区分曲线和直线的?

生:只要不直的就是曲线。

师:(两只手拿起一条线且拉直)同学们,这条线是什么线?

生:直线。

师:(两只手往中间靠拢)同学们,这条线是什么线?

生:曲线。

师:这条线一会儿是曲线,一会儿是直线,那这条线到底是什么线?

生:……(发呆了)

师:这条线变直、变曲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老师在拉,是老师的原因。

师:很好,那线自己是曲的,还是直的呢?

生:不知道,它自己只是线而已。

师:线自己有曲直吗?

生:没有。

整个过程颠覆了学生确定线有曲直的生活经验。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把生活中的线通过一个活动把它分为现象与本质。从现象上看,是有曲直的;从本质上看,却是无曲直的。这种关于现象与本质的讨论,是无法用语言给学生讲明白的。只有在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有所惊诧,有所疑惑,恰是在惊诧和疑惑中,才会更好地体会关于线的现象与本质。

原来的关于线有曲直的根深蒂固的观念被动摇,继而慢慢地树立起关于线无曲直的认识。线的曲直由“二”的状态变成“一”的状态。

铺垫二:圆是几边形

在小学五年级“圆的认识”这一课中,圆的特征是曲线。这是与之前学过的图形在外观上的最大不同。因此,对圆的认识,有必要在直线与曲线上再一次联结,使四年级“线的认识”一课中埋下的“线无曲直”的种子得到伸展。

材料:将正三边形每边的中间折断,会得到六边形,然后将每边的中间折断,得到十二边形,依次不断进行,得到下图。

问题讨论

问题1:以此不断,一直到最后,最后会是个什么图形?

结论:最后是一个圆。

问题2:圆是几边形?

观点1:圆是无数边形。

观点2:圆是一边形。

讨论1:为什么会认为圆是无数边形?

不断分边,越多越圆,因此,圆是无数边形。

讨论2:那圆是一边形的理由呢?

没有理由,一看就是一边。

讨论3:无数边是由观察推想出来的,是无数条直边。

一边形是观察来的,是一条曲边。那谁对呢?

结论:都对,无数条直边组成一条曲边。

这个结论非常重要,从小学四年级对曲直边线的模糊,到五年级的曲直融合,对线的认识有了渐趋完整的认识。

如前所述,公式推导的难点在于线的化曲为直,因为已经有了两个铺垫,即线无曲直,曲由直来,再来理解化曲为直,是十分自然而然的。

这个例子可以说明:

(1)圆形转化成长方形,从表象上来看,是形的问题,实质上是线的问题。线化曲为直的可理解决定形化圆为方的可理解。

(2)一节课的难点,如果之前不铺垫或在这几个点上略过,本质上说这节课的难点就会失去突破的机会。所谓的“突破”也只是学生无奈的记忆而已。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案 篇3

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来源。

教具准备:三个大小完全一样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它是通过怎样的转换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2?

⒊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只列式)

⑴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3米,高2.4米,求面积。

⑵已知三角形的底2.5米,高0.8米,求它的面积。

二、新授

⒈问题导入。

左图是一个梯形。它的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是4厘米,想一想:你能依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面积吗?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⒉指导操作实验,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⑴拿出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看课本第80页图示,按照与三角形转化类似的方法旋转平移。

指导:①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重叠。②怎样旋转上面一个梯形?③再怎样移动?

按①重合②旋转③平移的步骤边设问、边操作,指名口述。

⑵观察分析。

A.拼成的是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面积与原梯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种倍数关系存在?

B.深入比较:

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跟原梯形的两底是什么关系?

②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原梯形的高又是什么关系?

导出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⑶自我梳理:

①填写教材80页中横线上的内容。

②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析理解:为什么两个公式都有一个÷2?

③全班齐记公式两遍,计算前面的问题,把计算过程填写在课本上。

⒊引导学生用字母公式表示梯形的面积公式。

S=(a+b)h÷2

三、巩固练习

⒈求梯形的面积:

①上底13米,下底15米,高4米。

②上底13分米,下底2.7米,高1.5米。

③上底25米,下底14.5米,与两底垂直的一腰10米。

⒉完成做一做中的二小题。

⒊练习十九第4题。

四、总结

⒈这节课又解决了什么新问题?

⒉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与三角形比较,有什么共性?解题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五、作业

练习十九第1、2、3题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案 篇4

教学重点:

掌握求圆面积的三种不同情况。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学情分析

简单的面积计算基本会,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面积。

2.了解求圆环面积的方法,能计算简单的有关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圆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1.提问: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如果已知圆的直径、周长,能求出这个圆的面积吗?那么怎样求半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r=、r=。

2.面积呢?[板书:S=πr2=π2=π()2]

3.揭示课题。

二.展开

1.教学补充例1,投影出示

先请学生分析题意,并问:已知什么?要有用哪个面积公式?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式解答。最后。

2.尝试

试一试。指名板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

四.

五.作业

学生回答问题。

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案 篇5

适用于人教版五年制数学第七册。

课件通过“基础知识”来演示说明三角形和梯形各部分名称及高的画法,

“公式推导”来动态演示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巩固应用”中设计了三道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作者:李胜国河北省临城县梁村学区忠信中心小学教师,邮编:054300信箱:lghmjl@yahoo.com.cn

说明:因为自己非常喜欢“枯枝”这个名字,所以在开头加了一个“枯枝作品”的动画。

多彩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篇6

这个结果, 就是著名的海伦公式, 可以直接由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求出三角形的面积.该公式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数学家海伦的著作《测地术》中, 公式的形式漂亮, 且便于记忆.

这个公式本质上与海伦公式相同, 只不过形式上不够好看, 不易记忆, 这是我国大数学家秦九韶的“三斜求积”公式.

在引入半周长p和三角形外接圆、内切圆的半径为R、r,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还可表示为与S△=p·r.

将a, b坐标代入, 得

因此利用向量知识可求得三角形的面积为

锐角三角函数公式和面积公式 篇7

正弦:sin α=∠α的对边/∠α的斜边

余弦:cos α=∠α的邻边/∠α的斜边

正切:tan α=∠α的对边/∠α的邻边

余切:cot α=∠α的邻边/∠α的对边

面积公式

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圆的面积公式

面积公式包括 扇形面积共式,圆形面积公式,弓形面积公式,菱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梯形面积公式等多种图形的面积公式。

扇形面积公式

在半径为R的圆中,因为360°的圆心角所对的扇形的面积就是圆面积S=πR^2,所以圆心角为n°的扇形面积:

S=nπR^2÷360

比如:半径为1cm的圆,那么所对圆心角为135°的扇形的周长:

C=2R+nπR÷180

=2×1+135×3.14×1÷180

=2+2.355

=4.355(cm)=43.55(mm)

扇形的面积:

S=nπR^2÷360

=135×3.14×1×1÷360

=1.1775(cm^2)=117.75(mm^2)

扇形还有另一个面积公式

S=1/2lR

其中l为弧长,R为半径 三角形面积公式

任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海伦公式):S=√p(p-a)(p-b)(p-c), p=(a+b+c)/2,a.b.c,为三角形三边。

证明: 证一 勾股定理

分析:先从三角形最基本的计算公式S△ABC = aha入手,运用勾股定理推导出海伦公式。

证明:如图ha⊥BC,根据勾股定理,得: x = y = ha = = = ∴ S△ABC = aha= a× = 此时S△ABC为变形④,故得证。

证二:斯氏定理

分析:在证一的基础上运用斯氏定理直接求出ha。

斯氏定理:△ABC边BC上任取一点D,若BD=u,DC=v,AD=t.则 t 2 = 证明:由证一可知,u = v = ∴ ha 2 = t 2 = - ∴ S△ABC = aha = a × = 此时为S△ABC的变形⑤,故得证。

证三:余弦定理

分析:由变形② S = 可知,运用余弦定理 c2 = a2 + b2 -2abcosC 对其进行证明。

证明:要证明S = 则要证S = = = ab×sinC 此时S = ab×sinC为三角形计算公式,故得证。

证四:恒等式 分析:考虑运用S△ABC =r p,因为有三角形内接圆半径出现,可考虑应用三角函数的恒等式。恒等式:若∠A+∠B+∠C =180○那么 tg · tg + tg · tg + tg · tg = 1 证明:如图,tg = ① tg = ② tg = ③ 根据恒等式,得: + + = ①②③代入,得: ∴r2(x+y+z)= xyz ④ 如图可知:a+b-c =(x+z)+(x+y)-(z+y)= 2x ∴x = 同理:y = z = 代入 ④,得: r 2 · = 两边同乘以,得: r 2 · = 两边开方,得: r · = 左边r · = r·p= S△ABC 右边为海伦公式变形①,故得证。

证五:半角定理 半角定理:tg = tg = tg = 证明:根据tg = = ∴r = × y ① 同理r = × z ② r = × x ③ ①×②×③,得: r3 = ×xyz

圆面积公式

设圆半径为 :r 面积为 :S

则 面积 S= π·r ² π 表示圆周率

既 圆面积 等于 圆周率 乘 圆半径的平方

弓形面积公式

设弓形AB所对的弧为弧AB,那么:

当弧AB是劣弧时,那么S弓形=S扇形-S△AOB(A、B是弧的端点,O是圆心)。

当弧AB是半圆时,那么S弓形=S扇形=1/2S圆=1/2×πr^2。

当弧AB是优弧时,那么S弓形=S扇形+S△AOB(A、B是弧的端点,O是圆心)

计算公式分别是:

S=nπR^2÷360-ah÷2

S=πR^2/2

S=nπR^2÷360+ah÷2

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 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菱形面积公式

定理简述及证明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菱形的面积也可=底乘高

抛物线弓形面积公式

抛物线弦长公式及应用

本文介绍一个公式,可以简捷准确地求出直线被抛物线截得的弦长,还可以利用它来判断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及解决一些与弦长有关的题目.方法简单明了,以供参考.抛物线弓形面积公式等于:以割线为底,以平行于底的切线的切点为顶点的内接三角形的3/4,即:

抛物线弓形面积=S+1/4*S+1/16*S+1/64*S+……=4/3*S

定理 直线y=kx+b(k≠0)被抛物线y2=2Px截得的弦AB的长度为

∣AB∣= ①

证明 由y=kx+b得x=代入y2=2Px得y2-+=0

∴ y1+y2=,y1y2=.∣y1-y2∣==2,∴∣AB∣=∣y1-y2|=

当直线y=kx+b(k≠0)过焦点时,b=-,代入①得∣AB∣=P(1+k2),于是得出下面推论:

推论1 过焦点的直线y=kx-(k ≠0)被抛物线y2=2Px截得的弦

AB的长度为

∣AB∣=P(1+k2)②

在①中,由容易得出下面推论:

推论2 己知直线l: y=kx+b(k≠0)及抛物线C:y2=2Px

Ⅰ)当P>2bk时,l与C交于两点(相交);

Ⅱ)当P=2bk时,l与C交于一点(相切);

Ⅲ)当P<2bk时,l与C无交点(相离).定理应用

下面介绍定理及推论的一些应用:

例1(课本P.57例1)求直线y=x+被抛物线y=x2截得的线段的长?

分析:题中所给方程与定理中的方程形式不一致,可把x看成y用①即可.解 曲线方程可变形为x2=2y则P=1,直线方程可变形为x=y-,即k=1,b=-.由①得∣AB∣=4.例2 求直线2x+y+1=0到曲线y2-2x-2y+3=0的最短距离.分析:可求与已知直线平行并和曲

线相切的直线,二直线间距离即为要求的最短距离.解 曲线可变形为(y-1)2=2(x-1)则P=1,由2x+y+1=0知k=-2.由推论2,令2bk=P,解得b=-.∴所求直线方

程为y-1=-2(x-1)-,即2x+y-=0.∴.故所求最短距离为.例3 当直线y=kx+1与曲线y=-1有交点时,求k的范围.解 曲线可变形为(y+1)2=x+1

(x≥-1,y≥-1),则P=1/2.直线相应地可变为 y+1=k(x+1)-k+2,∴b=2-k.由推论2,令2bk≤P,即2k(2-k)≤,解得k≤1-或k≥1+.故k≤1-或k≥1+时直线与曲线有交点.注:曲线作怎样变形,直线也必须作相应平移变形,否则会出现错误.例4 抛物线y2=2Px内接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所在直线为y=2x,斜边长为5.求抛物线的方程.解 设直角三角形为AOB.由题设知kOA=2,kOB=-.由①, |OA|=,|OB|=4P.由|OA|2+|OB|2=|AB|2,得P=.∴抛物线方程为y2=x.例5设O为抛物线的顶点,F为焦点,PQ为过的弦,己知∣OF∣=a,∣PQ∣=b,.求SΔOPQ

解 以O为原点,OF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见图),依题设条件,抛物线方程为y2=4ax(P=2a),设PQ的斜率为k,由②|PQ|=,已知|PQ|=b,k2=.∵k2=tg2θ∴sin2θ=.即sinθ=,∴SΔOPQ=SΔOPF+SΔOQF =a|PF|sinθ+a|FQ|sin(π-θ)=ab sinθ=.常见的面积定理

1. 一个图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各部分面积的和;

2. 两个全等图形的面积相等;

3.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梯形等底应理解为两底的和相等)的面积相等;

4. 等底(或等高)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比等于其所对应的高(或底)的比;

5.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案 篇8

1、探索学习。

(1)你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一个圆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各抒己见,分别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

A、用一根线,绕圆一周,减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

即可得出圆的周长。

B、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圆的周长。

C、用一条小线的一端栓上小球在空中旋转。这样你能知道空中出现的圆的周长吗?

用滚动,绳测的方法可测量出圆的周长,但是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普遍规律。

2、动手实践。

(1)4人小组,分别测量学具圆,报出自己量得的直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2)引导生看表,问你们看到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3)你有办法验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吗?

(4)阅读课本P63,介绍圆周率,及介绍祖冲之。

3、解决新问题。

(1)教学例1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第一个问题:已知d=20米求:C=?

根据C=πd

20×3.14=62.8(m)

第二个问题:已知:小自行车d=50cm先求小自行车C=?c=πd

50cm=0.5m

0.5×3.14=1.57(m)

再求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62.8÷1.57=40(周)

答:它的周长是62.8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40周。

三、巩固练习。

1、求下列各题的周长。书本65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

2、判断正误。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周长是半径的6.28倍。()

(3)C=2πr=πd

(4)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四、作业。

P64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5、8题

(第二课时):已知周长求直径、半径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圆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4π2π5π10π8π

2、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C=πdc=2πr

3.14×22×3.14×4

=6.28(厘米)=8×3.14

=25.12(厘米)

二、新课。

1、提出研究的问题。

(1)你知道∏表示什么吗?

(2)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示什么?

C=πdC=2πr

(3)根据上两个公式,你能知道:

直径=周长÷圆周率半径=周长÷(圆周率×2)

2、学习练习十四第2题。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68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c=3.77m求:d=?

解:设直径是x米。

3.77÷3.143.14x=3.77

≈1.2(米)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长的铁条弯成一个圆形铁环,它的半径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已知:c=1.2米R=c÷(2Π)求:r=?

解:设半径为x米。

3.14×2x=1.21.2÷2÷3.14

6.28x=1.2=0.191

x=0.191≈0.19(米)

x≈0.19

三、巩固练习。

1、饭店的大厅挂着一只大钟,这座钟的分针的尖端转动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针长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圆的周长,选择正确的算式。

⑴3.14×8

⑵3.14×8×2

⑶3.14×8÷2

3、P66第10题思考题。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布置作业:P65-66第3、6、7、9题

3、圆的面积

(第一课时):圆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圆的面积第67-68页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例1及做一做的第1题。练习十六的第1、2、5题。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⒊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含义。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r,周长的一半怎样求?

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并说出这

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s=abs=a2s=ahs=ahs=(a+b)h

二、新课。

1、什么是圆的面积?(出示纸片圆让生摸一摸)

圆所占平面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演示:将等分成16份的圆展开,问如何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若分的分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2)找:找出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的半径=长方形的宽

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

S=πr×r

S圆=πr×r=πr2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吗?

(1)将圆16等份,取其中一份,看作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圆面积的。这个三角形底是圆周长的,三角形的高是圆的半径。

因为:三角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

=×r×r

=πr2

(2)将圆16等分,取其中两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圆面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高即一个半径,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r÷

=×r×8

=πr2

还可以取3份、4份等,同学们可以一一推算。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例1一个圆的直径是20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已知:d=20厘米求:s=?

r=d÷220÷2=10(m)

s=Лr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厘米)

2、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r=5cmd=0.8dm

3、解答下列各题。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公园草地上一个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喷灌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操作,验证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95页“做一做”中第一题。讨论:怎样求出下面两张圆片的面积?(一张标出圆心,一张未标出圆心)

《三角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 篇9

兴山县南阳镇中心小学 王玉兰

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记住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3、会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理解当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运用公式来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师:长方形面积=长×宽,可以求出长方形中所含的面积单位数,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呢? 生:还要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师: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出示课题

二、新授

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师:(出示小黑板中的直角三角形)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请你们猜一猜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想的? 生: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150平方厘米,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是用底×高?2来计算的。

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请同学们在桌子上取两个直角三角形,用拼一拼的方法验证一下。师:请你把两个直说三角形拼一个长方形。再说一说,你挑选购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是怎样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关系。

生:我选购两个直舶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是一样的,它们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师:(出示小黑板)哪幅图中的直角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的一半,为什么? 生:(4)号图形种的直角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三角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三角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所以直角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小结:我们用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当三角形的底和高等于长方形的长和宽时,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一半,可以用“底×高÷2”来计算。

练习(出示小黑板)计算下面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单位:cm)

2、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师:现在拿出两个锐角三角形或两个钝角三角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中讨论一下,能不能用先剪再拼的方法,把两个锐角三角形或两个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再想一想,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出示小黑板)

师:你是怎样把两个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的? 生:我还是选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先把其中的一个锐角三角形沿着底边上的高剪开,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根据这样的拼法,说一说,锐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生:因为锐角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所以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同样可以用“底×高÷2”来计算。

师:请同学两个互说一下,钝角三角形拼成长方形的方法,钝角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生:(略)

师: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可代表所有的三角形,刚才我们已经通过剪剪拼拼致使了解了他们的计算方法。那么,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

生:三角形的面积=长×宽÷2 师:请同学们看书上的第70页

反馈中形成板书:三角形的面积=长×宽÷2

S=ah÷2

小结:当三角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三角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时,三角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的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长×宽÷2

三、巩固练习

1、下面我们就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出示小黑板)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单位cm)师:三角形的面积可以用底×高÷2。

2、辨析练习(出示小黑板)

师:这个三角形只告诉我们底是25厘米,我们能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它的面积,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高?

生:我可以用尺量出它的高,然后就可以用公式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了。师: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它的底和高。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猜想、实验和验证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是相应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计算公式是底×高÷2。

四、独立练习

《三角形面积》教案 篇10

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第二小学

潘洪燕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其推导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通之处。同时本课也是学习梯形、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这部分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所以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了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之上才能学好本课,让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索数学的奥秘。【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每小组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每小组各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纸模型;一条红领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你还能记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吗?(S=a×b)那么,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课件出示:(1)转化成已学会的求面积计算的图形。(2)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

2、同学们,请大家自己看看胸前的红领巾,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三角形)如果叫你们裁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吗?(求三角形面积)。要想知道这条红领巾的面积时多少,就要用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做到复习旧知,又让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为新知的探索做好铺垫。

二、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玩游戏,小组内交流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玩了一次折一折的游戏,想不想再继续玩?(想)好,现在我们再来玩一个。请听好要求:拿出信封里面的学具,从中找出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你能发现了什么?同时在拼时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课件出示以下问题)A、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B、拼成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 C、拼成的图形与原来每一个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学生在小组里动手拼一拼,并相互交流以上问题)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合作精神自主探索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式。

2、学生代表上台演示汇报(2名学生,1人汇报,1人演示)(生1边演示)

师:刚才这个小组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来拼组的。你们还有其他新的发现吗?(点用直角三角形拼组的小组代表汇报)(学生汇报的过程略)

师:汇报得真好!还有吗?(点用直角三角形拼组的小组代表汇报)(学生汇报的过程略)(注明:每一种拼组学生汇报后都贴在黑板上。在老师小结时,故意把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拿掉,并用画虚线表示。)

拼法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另一条直角边(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两倍,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拼法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拼法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法四: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还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法五: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

教师概括:通过动手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设计意图】学生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动手操作,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在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小结。

师:看来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只要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大家都说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师追问: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面积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任意拿起一个三角形和不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纸板,让学生对比进行引导)老师板书: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板书)

师:看来,我们通过玩一玩,拼一拼,知道了怎样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了。那谁来说一说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师追问:同学们,老师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写这个公式时用三角形的底乘高呢?“底×高”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2”?(学生加深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后,让学生齐读公式)

师:拼出长方形的同学是怎么推导公式的呢?生汇报 师:拼成正方形怎么推导公式呢? 生汇报

师小结:用字母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板书:S=a×h÷2)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追问,让学生更进一步对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的理解,为下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4、除了刚才我们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外,请同学们再用剪拼的方法进行推导。

(1)小组讨论:怎样剪拼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交流汇报(请学生展示剪拼过程)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底)(三角形高的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5、老师还会一种推导方法,叫折叠法,看哪位同学最聪明,能用这种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师讲解,并用三角形的纸给学生演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底÷2)(三角形高的÷2)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这对有余力的学生是一种提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师:同学们,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生:s=ah÷2(板书)

6、教师小结:我们用拼图法、剪拼法、折叠法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7、介绍课本的数学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动手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请看屏幕。(多媒体出示P85页的数学知识)

师:同学们,我国古代数学家固然伟大。但是,老师觉得你们更了不起!他们年纪很大了才发现的,而咱们年纪轻轻的不也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来,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咱们自己!好,接下来我们是不是更有信心继续展示自我?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知识的介绍,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时增强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我们就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吗?

1、计算生活中的三角形的面积

(1)计算红领巾的面积:一条红领巾,(举起实物)如果想求它的面积有多少?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学生练习后讲评订正)(2)认识道路交通警示标志。师:你们认识这些交通警告标志吗?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门口到人民路口这段路,在放学时经常出现交通混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交警大队准备用铁皮制作其中两块这样警示牌,你能算出需要多少铁皮吗?(课件同时出示标有底是9分米,高7.8分米的数据的图形)(学生练习后讲评订正,订正时主要关注“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小结。)(3)计算三角形标志牌的面积

师:我们经常见到类似以下标志的标志牌(课件出示,注明:“4.8分米”是边提问边出示),你知道这个标志牌的面积吗?谁口算一下。师:都是这样做的吗?为什么不用3×2.5÷2呢?

师:如果与2.5分米对应的底边是4.8分米(课件出示)还可以怎样列式? 师:通过这道题的解答,你明白了什么?

2、判断:(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一个三角形面积是20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0平方米。(3)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4)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5)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选择:下面图中面积计算是4 × 3 ÷ 2 的有()。3 4 ① ② 4 3 3 ③ 3 4 3.5 ④

4、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你能在图中再画出一个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试试看。

5、画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看到同学们这么积极,小精灵也给大家带来了问题,请大家看屏幕(课件出示)

师:上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你还能画出和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师:你画出了几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你能画出多少个这样的三角形? 师:通过画这样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次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既巩固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应用,又使学生感受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变形应用,同时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觉得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应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课本P86--87页第2、4、5题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2

S

最新三角形面积教案 篇11

《探索活动

(二)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探索活动

(二)三角形面积》 教学目标:

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认识三角形面积必要性,在自主探究中体会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适当的探究方法,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感知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会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体验数学公式建立的过程,发展观察对比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空间想象力。能正确地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建立;利用分割与旋转进行图形转化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概括;利用分割与旋转进行图形转化 教法设计: 教学准备:

三个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一个不同)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刀。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故孕新,提出问题 ⒈教师谈话:同学们,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图形面积的计算了?你能说一说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学生口述,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图形及公式 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口述,教师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重温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为进一步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做好思维上的准备)

⒉教师出示教材P27主题图

教师引导审题:什么形状,给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学生观察后口述。(设计意图:在实际问题中使学生认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学生下面积极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做好心理上的准备)⒊教师提问: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重点研究是什么?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三角形面积

教师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对比”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提出学习的内容,教师明确的给出将采用的方法和学习的目标,使学生做到思维定向。)

二、观察对比,设想转化 ⒈教师提问:你能用什么办法得到三角形面积呢?学生思考口述,预计学生可能提出以下两种方案 ⑴数方格的办法,(打开教材P27,数出三角形的面积)⑵将三角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平行四边形)⒉教师利用电脑课件再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右图),引导学生与三角形进行观察对比,思考:“怎样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学生独立思考,分组交流,口述自己的或小组的意见。

(设计意图: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思考、交流转化的预想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探究活动,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

三、动手操作,体验转化 ⒈教师谈话:下面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进行转化,并思考一下的问题:(教师出示思考题)

在转化过程中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的含义 ⒉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实践,根据思考题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作适当点拨。⒊学生汇报探究的成果 预计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拼: ①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提问: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完全相同是什么意思?如果不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呢? 完全相同——形状,面积都相等(板书)总结: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时,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板书)②通过割补把一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教师提问:为什么选择两条边的中点连线进行分割?(原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总结: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积时,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教师利用电脑演示揭示实质: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时,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板书)⑵剪: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三角形

总结: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时,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板书)⒋教师提问: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得到了一个怎样的结论? 学生思考,口述,总结: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时,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或:三角形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交流、汇报、归纳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自主获取新知的过程,积累数学实验的经验,发展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利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四、建立公式,实践应用 ⒈归纳公式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教材P27,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谈话:根据刚才得出的结论,请大家思考三角形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然后把结论填在教材上

三角形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 S=_______________

学生思考,交流,填写,口述,教师板书 三角形面积=底×高÷2;S=ah÷2 ⒉剖析公式:教师提问:①计算三角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②底乘以高等到的是什么?③为什么除以2? ⒊回归问题:

教师谈话:现在我们能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了吗? 学生重新审题,独立完成,口述,教师板书 4×3÷2=6(cm2);答:它的面积6cm2。⒋巩固练习:完成教材P2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板演,教师订正

(设计意图:以教材为引领,完成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经历数学建模。)作业设计: ⒈利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三角形面积推倒的过程,复述重要的结论。⒉完成教材P28练一练第1题。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第84-85页及做一做,练习十六相关题目。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推导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探究,渗透旋转、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公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4.指导学生用转化的数学方法进行数学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教具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学具准备: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剪刀。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已经会计算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找找它们的面积同哪些因素有关?(2)能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吗?

2.教师引导: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

3.我们每天都佩戴红领巾,你们知道它的面积吗?那怎么才能求出呢?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分组实验,合作学习。(1)提出操作和探究要求。

屏幕出示讨论提纲: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摆拼,能拼出什么图形? ②拼出的图形与原来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三种类型三角形(各两个)小组合作动手拼一拼、摆一摆或剪拼。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讨论。2.展示学生的剪拼过程,交流汇报。

(1)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让学生将转化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再选择有代表性的情况汇报)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摆拼)

(两锐角三角形)(两钝角三角形)(两直角三角形)(两等腰直角三角形)

(2)课件演示:用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化成各种已学过的图形。提问: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演示特殊推导过程。

①演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各沿高剪开后拼成长方形、正方形的实验。

②演示用“对折法”(分别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向底边对折,转化成长方形)和“中线底高分割法”(找到高和另外两条边的中点,三点连成一线,沿着这两条线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过程。

(4)学生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边操作边说推导过程进行巩固理解掌握。3.归纳公式:

根据学生讨论、汇报,教师进行如下板书: 三 角 形 面 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2 三 角 形 面 积=底×高÷2 S=ah÷2 4.课件出示数学资料。

三、练习巩固 例2:你能计算出红领巾的面积吗?100厘米33厘米S=ah÷2=100×33÷2=1650(cm2)答:红领巾的面积是1650cm2。判断题:(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三角形面积是8平方厘米

一种三角尺的形状如右图,7.2cm它的面积是多12.5cm少?(2)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与它等底等高思考题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你能在图中再画出一个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试试看。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力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有以下几点想法。

1.联系生活,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在教 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图形的直接经验。因此,在学习新课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每个学 生做6个三角形和观察红领巾,让学生懂得要知道做一条红领巾要多大的布,要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生活中 的问题,要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成功的乐趣。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 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图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把学生置于主体,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通 过拼、摆,畅所欲言,介绍自己的拼法和推导的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本节课充分发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知,建立清晰表象,并有效地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助你成长的好书下一篇:词类活用倒装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