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星球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类星球(共11篇)

人类星球 篇1

这是一部英国电视剧的番外篇。《人类星球》讲述了80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其中还未在电视荧屏上出现过。从冰封万里德北极到烈日炙烤的沙漠,从充满力量与野性的草原到神秘莫测的热带雨林。据说,为了拍摄这部电影,摄影组历时四年。走遍七大洲、六十二个国家,用镜头探寻人类在最严酷的条件下寻找适应环境生存下去的非凡途径。探讨人类与自然间复杂深刻的关系。

在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之前,我不相信这个世界还有野人的存在。我以为所有的人都跟我们一样、进化了,活在了现代。当看到那电影时我惊呆了、很是兴奋。值得庆幸,还有那带有野性的人类存在、为人类保留了那份纯洁。他们过着那没有污染的原始生活。没有名利、物质之争。他们只有食物链、动物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只有他们是纯粹为了生活而生活。他们是一群最善良、朴实、纯真的人类。同时他们也是最强大的,他们可以在十几米高的树顶搭建房子、他们可以空手就打死一只野兽、他们可以利用简单的长矛就杀死一条凶猛的鲨鱼····这一切都是来自野性的力量。在我们看来、这一切太不可思议了,人有那么大的能耐吗?其实人的爆发力是很强的,每个人都有一股潜伏的力量。我们因为生活在这安逸的环境,那些野性早就散失了,我们已进化成了完完全全的人了,不再有动物的野性。不再有那种野性的勇猛,变得猥琐了。这是值得悲哀的……

还有生活在喜马拉雅山的一群原始人,他们一年所遭受的雪崩就有几千次。我在想他们是怎么生存下来的,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随时弱小的都会被那无情的雪崩带走,也许睡一觉就再也不能醒来。大自然是无情的,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他们都能生存下去,可想而知,他们的意志力有多顽强。我真的感觉好惭愧。

而今,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让人失去了太多东西。我们习惯了安逸舒适的环境,不再有那原始的勇敢与顽强的意志力。我们习惯了物质生活,丧失了原始生活的本质。我们不再是纯粹的为了生活而生活,又有多少人为了追求名利、物质丧失了人善良的本性。显露出自私与贪婪的一面。只能说是社会变了,人也只能随波逐流了。在这个商业性社会里,现在说的最多的是:“还有什么是真的?”

人类星球 篇2

关键词:情节叙事,电视纪录片,人类星球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电视纪录片形成了自己清晰的成长脉络。从制作初期颂扬式的新闻纪录模式起,经过政治化时期、人文化时期、平民化时期直到21世纪,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开始步入故事化的新时代。为应对传媒市场的竞争和收视率的挑战,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已是大势所趋。在摸索前进中,BBC《人类星球》获得的巨大成功,让中国的电视纪录片人意识到,故事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故事的情节化。

1 情节是对故事的重构

情节不等同于故事。按俄国形式主义学说的观点,“故事”是遵循事情发生的正常顺序的原生形态,而“情节”则是人为操作的结果,情节是对故事进行的某种结构、层次等方面的重新安排。英国的福斯特曾形象地阐述了“故事”和“情节”的区别。“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这是一个故事;而“国王死了,王后因伤心过度也死了”,这是一个包含情节的故事。因此,故事表现为时间关系,而情节除了时间关系之外还强调了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成为判断两者区别的标志。

艾布拉姆斯这样定义情节:“戏剧作品或叙述作品的情节是作品的事情发展变化的结构。对这些事情的安排和处理是为了获得某种特定的感情和艺术效果。[1]”,这就是说,情节即为了使影片传达出“特定的感情和艺术效果”而对事件的结构进行重构。从叙事学的角度讲,情节不妨视为影片本文叙事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叙事主体(叙事人)为了表达某种叙事意图,围绕某一或某几个叙事主题,试图达到某个叙事目的而建构的话语。在这个意义上,情节不等同于故事,而是对故事的“讲述”,更确切地说,情节是叙事本文中“讲述故事的具体环节”[2]。在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时期,纪录片的创作对故事的叙述方式有着越来越高的追求,而“情节化叙事”的研究显然对推进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 情节化叙事的方式

《人类星球》(Human plant)是英国广播公司拍摄制作的8集大型系列纪录片,介绍了人类在地球上各种环境的非凡生存能力,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关系。该片播出后在国际和国内均产生重大影响,也被视为电视纪录片国际化、工业化、标准化、商业化生产的典范。在《人类星球》讲述的80多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中,每个故事的空间相隔万里,主人公也千差万别,但是对于“情节”的讲述却是有迹可循。本文将以《人类星球》第四集《丛林》为例分析其情节化叙事的具体方式。

2.1 人物的选择

情节中包含的首要元素就是叙述对象——即关于谁的故事。

《人类星球》中的故事大多数都从未在电视荧屏上出现过,而在七八分钟的时间里展开一个关于人类生存挑战的故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对拍摄对象的选择。为了表现人类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的奇迹,奇观性成为《人类星球》在人物的选择上最为典型的特征。

在《丛林》中,巴西的马蒂斯人将树蛙的毒素注入体内,使他们身手矫健敏捷,能够追上逃跑中的动物;东亚马逊流域的阿佤瓜加人在猎杀猴子的同时也把他们当宠物养,女人甚至用母乳喂养小猴崽;非洲刚果流域的巴卡部落通过敲打河水的方式奏出美妙的丛林音乐;奥兰多和他的小伙伴们在雨林中捕捉世界上最大的蜘蛛—狼蛛做午餐;遥远的巴布亚西部的原始部落科罗威人使用“石器”时代的工具,冒着生命危险在30多米高的树上建造房屋,成为世界上唯一居住在树屋中的部落……这些人物本身即具有非凡的奇观效果,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然超出常人的认知视野,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些选题是充满了猎奇性的;但对于人物本身来说,这却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并且世世代代都在以这种原始的方式生存和繁衍。也许若干年后他们终将被现代文明侵蚀并俘虏,彼时《人类星球》将同纪录片鼻祖《北方的纳努克》一样,成为人类学纪录片意义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2.2 关系的设定

在人物关系的设定上,《人类星球》的情节中展现的“人”并非单个的个体,而是处于人际关系中的人,包括夫妻关系、父子关系、伙伴关系、族群关系等,人们的生产方式既依赖于这种关系,同时又服务于这种关系。如特特和他的伙伴在丛林中寻找蜂蜜,他不畏艰险爬上40米高的大树是为了能给妻儿找到一顿甜美的午餐。这种设定后来被中央电视台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所效仿,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一对养蜂的夫妻带着家乡味跋涉千里追逐花期,一群陕西的麦客成为古老文明最后的坚守者,山东的爷爷和奶奶给孙女摊煎饼,贵州外出务工的父母回乡为留守子女做腌鱼……执行总导演任长箴说:“我们中国人写东西,从来不注重人物关系,往往都是一个人克服了所有的困难。但这不可能,你一写人物关系,这事儿就有意思了。[3]”

2.3 叙事的动力

情节的发生和发展需要推动力——即行为的目的性。

经典叙事学认为,叙事动力是指能引起、维持、控制、调节叙事主体(作者、叙述者、人物)进行叙事的各种力量。电视纪录片中,情节的推进多依靠解说词的叙述;因此,本文探讨的叙事力量将主要围绕故事中的“叙述者”展开。叙述者与情节的关系表现为叙述者设定叙事动力,依照情节中的各种需要和价值追求提供故事胚芽,这种动力是事件之中人物行动自身具有的动力,它来自时空、因果、情感、意愿四种逻辑规定的作用力。

《人类星球》中的每一段小故事都会在开篇交代情节的叙事动力,使故事的推进带有必然性。特特和蒙公杰去狩猎的段落中,开篇便交代了蜂蜜对巴亚卡人来说就是液体黄金,他们会不畏高度去采集蜂蜜,并且穿插了特特的同期声:“太高了,但是我老婆好久没吃过蜂蜜了,她火大得很。”这既是出于生活方式的因果关系,同时也加入了情感关系的逻辑。因此,下文中特特赤手空拳攀爬采蜜的惊险一幕便成为自然而然发生的故事。在奥兰多和他的小伙伴去密林中捕狼蛛的故事中,伴随着人物的出场,解说词叙述了奥兰多在丛林里的朴素生活,已经迫使他学会自谋生计,接同期声:“如果家里没有食物了……我就得去打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的首要需求——生理的需求,将情节由人物的设定向前推进到情境的设定中,正是这样的叙事动力为主人公捕捉危险的猎物提供了合理性。

2.4 悬念的设置

根据著名的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理论,所谓的悬念必须以观众群为假定性主线,透过把剧中角色陷入危机的故事提供给观众来引入情节,但是观众却无法得知这些角色与危险是谁造成、或是接下来又会出现什么紧张情节。因此,在处理故事情节、展示人物命运时,在适当的地方设置悬念可以达到一波三折的效果,吊足观众的胃口,增强影片的观赏性。

悬念在《人类星球》中主要表现为叙述中的“渲染困难”和“遭受挫折”。叙述者为主人公设置好叙事动力后,紧随其后的就是在其行为活动中渲染诸多的不利条件和因素,使该次行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急剧增加,往往要经过一两次的失败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即任务的完成必须困难重重。

“由于只有2%的阳光能够到达地表,因此只有极少数的植物能够生长于此,这也意味着极少的动物可以在此活动。这里的食物甚至比沙漠地区还要少,并且很多还是有毒的”,在丛林中寻找食物面临诸多苦难,奥兰多出发后,解说词首先渲染了环境之恶劣、生存之艰难,将此行是否能成功完成任务设为悬念,引起观众的兴趣。此外,一个高明的叙述者,总是把关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知识性元素夹杂在故事中做交代,注重故事性的同时也体现出科学性。反观我国一些专题片常在开篇便对拍摄地的地理环境及成因做大段铺陈,说教意味浓厚。

“他们必须小心蜘蛛巨大的毒牙和它们向侵犯者喷发的体毛,如果这些毛接触到肌肤或者被吸入体内,会令人痛苦难忍,奥兰多不幸被刺。”挫折是困难的具体表现。在他们捕捉蜘蛛的过程中,身体上可能不断遭受痛苦,使情节的戏剧性增强,人物命运的关注度增加。

再如,科罗威人要在35米高的大树上建造他们的新家,“砍伐中大量使用的仍是石器时代的工具,这是个雄伟的工程……掉下去就意味着必死无疑”,叙述者先交代了工作量庞大和作业工具简陋这对矛盾,强调了任务的艰巨性。“我就知道一个人从树屋上掉下来摔死了”,同期声用实例证明了危险的真实存在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使故事充满悬念。

3 情节化叙事的限制

非虚构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审美性必须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础上,任何创作手法的改进都应坚持声画素材的原生态。情节化的叙事方式受到了电影叙事学研究成果的启发,具备许多电影创作的元素,这种取其精华的做法虽然可以丰富纪录片的表现力,提高纪录片的接受度,但是它追求的是发现生活的戏剧性,而绝非刻意地去虚构戏剧性的生活。

情节化叙事需要严格把握真实性与戏剧性之间的“度”——即能否保持生活逻辑的自在性,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不能任意干涉拍摄对象的生活和事物发展变化的固有逻辑。比如,《丛林》一集在讲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珍贵羽毛展示大会时,将天堂鸟求偶的舞蹈和村民们相亲的舞蹈用交叉蒙太奇剪辑在一起,这种剪辑手法有效地增强了段落的趣味性和戏剧性,表现出人类和自然界的高度一致性。天堂鸟求偶和村民求爱都是其生活的固有逻辑,而剪辑手段只是为表现情节服务的。内容决定形式,故事片和纪录片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情节化”手段,而在于“情节”本身是虚构还是非虚构。有些纪录片为了使松散的现实生活更富有戏剧性,采取主题先行的模式对情节做任意的选择甚至指挥,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人类星球》的“情节”设置模式提供了标准化的范本,为我国故事化时期的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舌尖上的中国》成功地借鉴了该模式并创造了中国纪录片收视率的奇迹,成为“现象级”作品,这只是一个开端。“情节化”可以更多更广泛地应用到电视纪实作品的叙事中,以期促进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大繁荣、大发展。

参考文献

[1]M.H.艾布拉姆斯.简明外国文学词典[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256.

[2]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49.

纪录片《人类星球》探析 篇3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也许这种原始的生存方式才是一种和谐的方式。现代文明进程中,人类工业科技的进步,已经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推向了一种极端。在影片中这些生存案例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文明社会对自然的过渡掠夺。以海洋为例,这种掠夺速度是非常惊人的,短短的几十年,人类可以将海洋鱼类捕杀殆尽。也许再下去几十年地球上50%的人蛋白质摄取将成为世界性问题。海洋只是一个缩影,当然还包括山区、丛林、草原、河流。

这部纪录片在技术方面可谓精益求精,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匪夷所思的镜头。英文原版的纪录片在每一集的片尾都有5到10分钟的拍摄花絮。详细讲解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讲解摄制人员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故事。央视原版的镜头这一部分被有意删减了,个人认为片尾这部分的内容对于纪录片的完整性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这部分的内容可以给纪录片同行以相当的启发,从技术角度而言,这部影片每一集都有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镜头。像《海洋》中的水下镜头,像《河流》中的湄公河捕鱼的画面,摄影机的调度已经远非单纯的推、拉、摇、移、跟所能概括的。镜头语言在这里就像是一种复杂的几何学、物理学。只有镜头拉到最后我们才能真正看到摄影机的具体位置。甚至有些镜头即使镜头拉到最后我们依然无法确定摄影机的具体位置。可以说这部影片中的摄影师,是富有想象力的摄影师,他们的创造,极大的丰富了镜头语言的表现力,打破了传统视听语言范式。也许这才是真正的长镜头美学:一种融合复杂的摄影机运动的长镜头。可以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不同距离来观察被摄物体。但是这种观察又都是通过一个镜头来完成的。可以在一个镜头内,完成全方位的对被摄物体的拍摄,在同一个镜头内,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来完成对被摄物体的观察。

另一方面,从观众角度来说,观众可以得知影片幕后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要比影片本身更为重要。观众可以通过摄制组人员的眼睛,近距离观察影片中的人物,近距离体会各式各样的生存方式,这远比我们单纯看影片更具有意义。通过摄制组与当地人的对话,可以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这群人的真实存在,可以让我们感知他们的生活,摄制组其实代替的是观众,只有从观众的眼睛来观察他们,影片才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影片才可能在奇观影像的基础上,具有深层的社会内涵。

另外,故事性是这一系列影片的典型特征。在每集不到60分钟的影片内,涵盖了10个左右的小故事。这些故事的存在是必须的,他们保证了影片的节奏,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性,可以更好的抓住观众。但是要在6到10分钟的时间里讲述一个关于人类生存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要落实到具体的某个人,展现这个人挑战人类极限的生存方式,这部影片镜头语言的概括力可想而知。故事性太强一方面留给观众的思考空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会让观众质疑影片的真实性。按照传统的纪录片美学,长镜头应该毫无保留的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尽可能详尽的还原生活的原貌,避免摄制人员的人为操纵。在这部影片中,无疑采取了好莱坞故事片的结构方式。正如希区柯克所讲的:“所谓戏,亦即去掉了那些平淡无奇片段后的生活事件。”[1]这样一种故事的表现方式,很显然是有悖于纪录片美学原则的。但是从观影体验的角度来讲,也只有这样的纪录片才会好看。所以影片末尾的拍摄花絮,是必要的存在,不可或缺,它还原了影片记录的现实意义。

除了影片结构故事的方式,影片的镜头语言也类似于剧情电影。影片讲故事的方式,决定了影片镜头语言的组织方式。与长镜头美学不同,这部影片镜头的组接更加自由。除去记录片必有的长镜头,这部电影中特写、中近景的使用也不在少数,镜头的组接方式基本符合好莱坞的镜头剪辑原则。在一个10分钟的故事中,开场先用远景全景来交代环境,之后镜头景别逐渐递进,切入到人物的特写,特别是在表现某些惊险场面时,镜头总是从特写拉开,景别依次扩大。当然影片的长镜头依然是影片最为突出的视听特征。

除了技巧上的探讨,纪录片的意义还要落实在它的社会意义上。奇观是这部纪录片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影片中的故事都具有非凡的奇观效果,都超出了一般人的认知视野。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又是最平凡的生活现实。看完影片我不禁在想人类为何选择这样一种生存方式,他们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寻找更适宜生存的环境。为何要接受这种生存的挑战?这部影片的社会意义究竟在哪里?

《海洋》的结尾,摄影师亲身尝试了菲律宾渔民的生活状态,用压缩机潜水,参与捕鱼的全过程,这是摄影师对于生存极限的一种尝试,但是当地的渔民他们每天都要接受这种挑战,每天都要面对死亡的威胁,每周却只能得到23美元。何时才能停止?也许是在生命终结的那一刻吧。

这部专题纪录片的主题内涵是在讲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影片中人类往往作为一个原始的猎手而存在,以最原始的方式寻找水源、捕杀猎物。在几近原始的生存环境中人类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生存的考验,面对死亡的危险。他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勇气、毅力战胜一切,适应自然,最终生存下来。但问题是,这些人不是人类的祖先,他们就生活在当下,生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而且他们的人数众多——主要集中在第三世界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他们以最原始的方式,在自然界生存,甚至比原始时期更加的危险,就像菲律宾渔民,如果没有人类大规模的捕鱼,没有现代化的捕鱼技术的发展,也许这些渔民也就不至于每天面临生命的危险到深海捕鱼。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片也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人类星球 篇4

《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观后感影评【1】

前面主线明确,但确实是在贩卖情怀,外星生物大型歌舞现场(真当大家不知道你是迪士尼么),飞船内爆能枪大战(星战保留剧目),总差了点意思,只有Rey失控那段让人有点兴奋。

但随着reylo打斗结束,电影才真正开始发力。在这一部里,光剑慢慢成为陪衬,原力终于成为主角。好几次我差点叫出来,不过江宁的朋友们也足够淡定,即使大集结或者帕尔帕庭的覆灭也只能听见一点掌声。对于我来说,star war main theme一再响起,老铁三角(吐槽一下新三角虽然存在感终于变强了,但直到最后拥抱在一起才发现这点)一一露面就足以令人感动,尽管美式的赤裸裸的英雄主义依然不时引我反感。

另外这部电影根本不是什么彩蛋致敬,它几乎是对老三部曲全方位的复刻(所以它是绝对的粉丝向),简直就是直白地问你:你是个真正的粉丝么?死星还记得么?议会还记得么?卢克小英雄的故居还记得么……

人物关系上重新找回了太空肥皂剧的感觉,与它相比前两部的人物都如同打酱油一般,这一次政治正确和工具人终于没有喧宾夺主。

《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观后感影评【2】

看过的不管星战迷还是路人观众异口同声地在讨伐这部卖情怀以及狗血不能自已的ep9,可对于消费情怀大户迪士尼和拿狗血当尚方宝剑的JJ大嘎还在期待什么呢?

我倒是觉得ep9烂得很有趣,JJ更进一步把自己整合成狗血同人大手,案头功课做得还蛮认真,不但有大家觉得很偷懒的“致敬”和强行圆故事,还有Save the cheerleader, Save the world,哦,错了,the Last Jedi saves the world.以及亦正亦邪翻脸比Sylar还快的影子Jedi。当看到Greg Grunberg出场而且给了不少镜头的时候,我不由地感叹,这才是真发小真朋友,所以JJ能真切体会到星战粉要给Chewie颁发奖章的心。

而且这部的Jedi精神我觉得很强啊,自我修行,在探寻真知和沉静明意中富含东方哲理,打斗还打出了《蜀山传》的气质,最主要的是——Jedi的孤独,我觉得ep9好看就好看在作为Jedi的自我认知道路,最后的尘归尘,土归土,改姓天行者,剑归塔图因,能深深地感受到Jedi的孤独。而有些人觉得文艺的ep8是怎么刻画Jedi的?暴戾的Rey和暴戾的Luke,摸着良心告诉我,作为星战粉真的能接受这样的Luke这样的结局?所以我一直讨厌不上不下的文艺片腔调,故事会就低人一等了吗?

最后,我想大声说,星战的演员选得真好!Daisy的倔强,Adam的敏感情深,ep7、8毫无征兆地中二发神经真是难为了Adam。发现美丽的Zorii有点眼熟,原来是美丽的“Felicity”Keri Russell,她的气质简直像是从Cowboy Bebop串场过去的!演员选得好,能把烂熟IP演出别样的味道,让人回味起来觉得——到底还是拍出来了,拍出来就好。要论重启后最好看的星战,还是Rogue 1.《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观后感影评【3】

仿佛全世界的“星战迷”都在指责后传,就像二十年前,另一批影迷在指责前传。历史充满了讽刺。曾经被影迷挂在耻辱柱上的乔治·卢卡斯,经过时间的洗刷,重新成了神。竖立起偶像,又推倒偶像,人们永远在重复同一件事情。

我们都在寻找1977年的盛况,殊不知当年星球大战一直是,也永远只能是,一个“传说”。

星战之所以能成为现象级,就是因为1977偶然而又必然的成功。1977年的成功如果可以复制,星战便不是星战。因为只有普通的商业片才可能被复制,而当年卢卡斯所做的一切,都是离经叛道的结果。连他自己也无法在余生中复制1977年。

尽管如此,现在好像所有人都有资格说,什么“像星战”,什么“不像星战”。然而谁又能说星战应该怎么搞呢?谁说了算? 乔治·卢卡斯?卢卡斯影业?新粉丝?老粉丝?

恐怕,没有人能说星战“应该”怎么搞。

因为星战已经成为一个不完全受主创或资本控制的造物了。它是超越了造物主的弗兰肯斯坦,自成一套生命体系。

所有人都认为自己看到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星战。但我们在理解作品的同时,也在塑造一个新的作品。后来的,只要不符合我们的认知,就会觉得是不自洽的伪作。

这就是fandom。一个不受任何人控制的矛盾体。其中还夹杂着少数人的党同伐异,创造着“跟风粉”的概念,建立起鄙视链和壁垒,希望自己的爱好永远不被“大众化”。

我们在维护什么?我们想在后传中寻找什么?

问题在于,星战的1到6已经是一个完整故事,是卢卡斯毕几十年之力不断完善出来的产物。在已经结束的,没有loose end的故事结尾上继续续写,本身已是难而又难。除了以前衍生宇宙那波随便写不要钱的小说作家,谁又敢天马行空地拍后传呢?青史留名的衍生作品确实不少,但是死得默默无闻的,更是不计其数。面对这种失败率,后传的主创肯定都要从老本儿里寻找灵感,不敢扔开来自己原创。粉丝不认怎么办?这就是fandom的双刃剑。这就注定了后作不可能是划时代的。星战已经和fandom捆死在了一起。

影迷们有无穷无尽的理由批评后传,因为每个影迷在后传中寻找着不同的东西,也许1977年的成功,或者是2005年,或者是其它与他们的成长融为一体的回忆。但已经淹没在时间长河中的记忆不可能被复制重生。

时间也冲淡了一切失败的记忆。

与此同时,星战早已野蛮生长为远远超乎1977或2005时代体量的庞然大物,也远超越任何资本可以控制的力量。影迷其实也是这个造物的一部分,与它共生,一起演进,彼此早已纠缠在一起成为越发无法分辨的一团症结。

对于这部电影本身,它面对的压力已然不可控制,超出所有人可解决的范围。

JJ has done his part.《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观后感影评【4】

新系列终章,反抗军与西斯帝国的故事将告一段落。

作为一部续集的续集,又一个星战系列的终章,它包含了很多的情感,情怀元素也很多。但如果说一部电影充满情怀就是下作的套路,那不会有成功的科幻续集。而且所有系列电影都有这样的“情怀”,它不可能不用旧人旧事旧物去引导故事,电影有多少得积累,有多少的历史痕迹,它就会有相应的情感在。影迷对电影的着迷,是电影系列的魅力,这种吸引力也成为了星战文化。

但星战文化的根基在国内就是不够扎实,而很多人是不理解,人云亦云。

《星战9》集中了很多元素,也创新了很多桥段,视觉更加地宏大。故事要终于此章,所有的伏笔,旧人旧事,都有了下文。电影情感其实不算开放,比较内敛,情感释放地较为内在。Rey更加地成熟,黛西的演技也终于比较自然。曲终人散,天行者的崛起既是此前故事的结束,却也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崛起。电影也好,现实也好,都是来来往往,结束也是开始。

《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观后感影评【5】

磕磕绊绊四十多年的《星战》历程,是电影工业发展的一段活历史,今天不扯那么多特效和意义,单纯谈谈影片。点映归来后,心绪荡漾,作为星球大战名义上的终章,本片确实是给粉丝的合格答卷。

本片自始至终情怀拉满,满到溢出屏幕,汇成汪洋大海。只要你是星战迷,绝无可能不激动。

喜欢看歼星舰?给你整上几千艘在星球边列队。

喜欢看小飞船biubiubiu?导演和编剧把42年前第一部星球大战的决战小飞船都给你开出来。

喜欢看千年隼不断在宇宙间跃迁?片头就来它个十次八次,让你跃迁到爽。

喜欢不同星球间各有特色的异域风情?各种老星球搬出来那是肯定的,还要再为你建几颗新的。

喜欢反派?西斯皇帝帕尔帕廷又又㕛㕛叕叕复活啦!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喜欢英雄?就算卢克在上一部里死了也没关系,精神永存,为你拉出来,灵体降世!其他绝地武士虽未露面,但是他们的声音会出现,仔细听,一定能听出他们分别是谁。

喜欢意外情节?一队骑外星大马的自由战士向歼星舰发动奇袭,在歼星舰上(真的是舰上!不是舰的里面!)骑马与砍杀,这绝对是属于太空歌剧独有的浪漫。

喜欢有始有终?蕾伊带着两把天行者的光剑来到整个星战故事开始的地方,埋掉它们后望着塔图因(Tatooine)星球有着两个夕阳的天空,简直惹人落泪。

当然,政治正确也一个不能落下,反抗组织里种族齐全,各颜色人种你都能找到。片尾大战后甚至还有lesbian情侣激情拥吻庆祝胜利的画面(剪刀手没减掉这段!结合《被光抓走的人》里白客饰演的那名角色,审查尺度果然有所放宽)。

夸了这么多,别以为它真有那么好,它仍然只是靠情怀及了格,并非什么影视佳作。虽然情怀满分,在其他地方简直是给观众喂屎。整个观影体验,与其说是在看星战电影,不如说是在玩星战游戏。整个游戏流程类似《质量效应》,主角团到某个星球,找某个线索,然后去下一个地方,循环往复,中间插入人物分离,直到最终决战,中间插入再多其他情节也掩盖不了这些老套路带来的疲劳值。就星战9这点复读机剧情,真不如按《神秘海域4》的故事模板去抄一套太空版的剧情。

J·J·艾布拉姆斯擅长动作场面,意图靠《碟中谍》系列里的招牌伎俩狠彪观众肾上腺素,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做到了。只是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观众眼中挥之不去,非常影响观影体验。阿汤哥爬迪拜塔惊险刺激,你也没必要让这部星战主角们轮番在各种飞船和残骸上跳一遍啊。哦,不止一遍,蕾伊起码跳了两遍,凯洛伦也跳了一遍。一招鲜吃遍天?观众只会吐槽你在不断搞回字的四种写法。

配乐当然激动人心,经典BGM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嘈杂过后,什么都没剩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种感觉,就像配乐和音效师几只手一齐推着你往前走,他们把音量开到最大,叫嚣着:快给老子激动,不激动你就不是合格的星战粉丝。和上一段缺点一样,视觉疲劳,听觉也一样。

一旦遇到事情,各种套路和逻辑都很感人。昔日敌人一定是恨你恨得要死,同时又爱你爱到爆炸的大美人,遇到困难时,她不仅会帮你,还会倾尽所有帮你。前一秒枪指着你的头,后一秒就把生活的希望全都寄托给你。007系列我们已经看过几十部了好吗?主角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找外援这方面能不能有点进步?怎么总是刚巧碰上这种类型,烦不烦啊。

反派都是弱智吗?是的,星球大战的反派除了西斯皇帝以外,真的全是弱智。这一部里,皇帝本人也不幸沦为弱智,搞了个大阴谋送自己上西天可还行?哎,皇帝不是实力不行,这次他双手放出的闪电都可以炸宇宙飞船了,但他再次死于剧情需要。正义必胜!和我国绝不放过一个坏人的片尾审查如出一辙。

对于蕾伊身世,我有一些特别的感想。凯洛伦是堕入原力黑暗面的绝地武士,蕾伊正好是他的反面,是堕入原力光明面的命定西斯君主,本部剧情证实了我在第一部里就做出的猜测。我看完星战7就在想,星战剧情搞了几十年,整天把原力天赋爆表的天行者家族中人踢进黑暗面为祸世间,咋就没有一个黑暗面的西斯信徒堕入光明拯救苍生呢?凯洛伦这个角色太符号化,不正常,但凡有点脑子的编剧,绝不会单纯重复星战前六部的老套路,怎么也该反套路一下,把黑暗之子送进光明吧?嘿,蕾伊·帕尔帕廷她这不就来了。

说实话,猜出这个身世后,我特别期待看到蕾伊的内心挣扎戏,既体现演技,又能学一学如何用镜头展示心理状态,还特别有教育意义——即使生来黑暗,不代表必然选择黑暗,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结果......她仅仅演绎了一个脸蛋不错的剑豪女侠。什么挣扎,什么内心的苦楚,都在台词里了,她皱皱眉就算演完了......白瞎这么好个身世。她最后选择改姓天行者也挺让人无语。秦桧的后人秦大士曾说过“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大方承认,勇敢面对。蕾伊如果选择继续姓帕尔帕廷,承认自己的血脉来自黑暗独裁者,更加能证明出身并不能决定个人本质不是吗?真没必要非得往天行者家族身上贴。你就是姓狗二蛋,只要你坚持朝向原力的光明面,也会是正义的好伙伴。这套天行者家族血统论,完全称得上是西方著名封建糟粕的文化副产品。英雄总是出自某个家族,真的扯淡。看看最后那翱翔天际连绵不绝的正义舰队吧,那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可最后决战还是设定为依靠蕾伊才能打赢,无语。为什么在西方编剧眼里,人民群众的力量永远比不过一两个重要英雄人物的作用?没了他们这仗就没法打了?正义就要败了?正义成败就看那么一两个人内心的天人交战,挺没意思的。

黑暗永远伴随着光明,相信星战的故事不会结束。皇帝死了,新的皇帝还会诞生。按星战的套路,说不定就是蕾伊的儿子或者孙子.....西式太空歌剧仍将继续。期待我国影人刻苦钻研技术,早日拍出与众不同并能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的太空故事(流浪地球还差点火候)。

星球漫步作文 篇5

月球上和地球一样,有房屋,他们的房子可以随着主人的心情和兴趣而变化;他们还有商场,不过他们的商场不用钱,而是自由的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他们还有花园,不过花园里的花草都是从地球上克隆来的,动物也是一样;他们没有战争,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他们也没有污染,空气是那么的新鲜。

如果房子主人很开心,屋子里会变得满是好吃的糖果,棉花糖,满是欢喜。如果房子的主人很伤心,整个屋子变得阴森森的,就像废弃的屋子一样,一个人也没有。如果屋子的主人很犹豫,整个屋子都会变得像人一样犹豫……那里的商场不是现代化的.机械电梯,他们的电梯就像是云朵一样,一块块累计叠起来,才上去软绵绵的,让人想整个陷在里面躺上个一天两天的。可那里的本地人可不那么认为,就像我们一样不会有人想在扶梯上躺一天。那里的商品对于我们来说很新鲜,但大多数都是没见过的。

他们那的宠物店还会售卖天气!走在外面透过站台看见店面里一个个小玻璃罐子里装的是云朵,让人看起来就想去摸一摸,但它们不同于商场里的“电梯”小云朵像动物一样有思想,它们不用吃东西,不会得病,但是情绪就跟人一样,会生气,惊讶,担心……大多数月球上的人们都会养一只,小云朵会下雨,居民们会让小云朵去浇灌植物,因为他们并不会浇水,更不会喝水。

月球人从来都不用喝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总是吃一些奇怪的东西,我们地球人就不会。月球人也从不会污染月球,他们不建造一切会制造有害物质的东西,所以月球以后肯定不会像地球一样能源枯竭,被人类严重污染……

未来星球作文 篇6

我分不清东南西北,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地方。气味好臭啊!垃圾也成堆成堆的。这是哪里呢?我想找一个人问问,可是路上连个人影也没有,真奇怪。

我垂头丧气,准备往回走。忽然,我看到了一只小精灵,便跑过去问:“小精灵,你能告诉我,这是哪里吗?”小精灵笑眯眯的回答:“这里啊,是垃圾场啊!”

“啊?垃圾场?管不得这么臭!”

我往星球里继续走,每到一个地方就有一堆垃圾;每到一个农场,蔬菜都不新鲜;每到一个牧场,连一个动物都没有;每到一片森林,就有少量树木被砍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谁能告诉我?”我自言自语的说。

小精灵生气的说:“还是你们人类不爱护大自然,而且一直在破坏环境,破坏大自然,才会让星球遭到破坏。”

人类星球 篇7

1.Hokkaido,Japan

日本北海道

Hokkaido’s ski resorts and yearround beauty might soon become a familiar sight to foreign visitors.

外国游客可能很快对北海道的滑雪场和一年四季的美景熟悉起来。

2.Con Dao Islands,Vietnam

越南昆仑群岛

Vietnam’s isolated archipelago of 16 islands known as the Con Dao Islands is known for its scenery and fresh seafood.

昆仑群岛是由越南的16座岛屿组成的孤立群岛,以景色和海鲜广为人知。

3.Hong Kong,China

中国香港

A junk boat set against the famous skyline might be the iconic shot of Hong Kong.

一艘仿古船摇曳在著名的天幕下,这可能是香港的标志性画面。

4.Ipoh,Malaysia

马来西亚怡保

Around 200 kilometers north of Kuala Lumpur,Ipoh is full of local street food and boutique cafes.

怡保位于吉隆坡以北约200公里,遍布着当地的街头小吃和精品咖啡馆。

5.Trang Islands,Thailand

泰国董里诸岛

The islands of Trang,a sleepy provinceinsoutheastThailand,haveremainedundertheradar.Wooden longtail boats can be rented to travel between the islands—and to see the endangered dugongs.

宁静的董里府位于泰国东南部,一直以来都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游客可以租用木制长尾船游览诸岛,还能看到濒危物种儒艮。

6.Taitung,China

中国台东

The footbridge which connects small,uninhabited Sanxiantai Island to Taitung is known for its eight looping arches.

人类星球 篇8

2010年初,在风靡全球的3D电影《阿凡达》中,“技术狂人”詹姆斯·卡梅隆一反常态,用震撼世人的影像效果把人类塑造成一个“入侵”潘多拉星球的“外来者”。这部影片让全球观众第一次发现,原来人类是如此的贪婪和残暴,原来我们已经走到了行将毁灭的边缘。

而将于9月底登陆内地银幕的《塔拉星球之战》,是好莱坞再次斥巨资打造一部3D动画影片,该片号称《阿凡达》的动画版,其创意和《阿凡达》如出一辙,将人类塑造成一个“入侵者”的形象。

这不是风水轮流转,而是好莱坞电影人的率先自省:人类若继续这样贪婪下去,地球必将毁灭;而地球的毁灭给依然存在的人类出了个难题:要么与地球一同灭绝,要么搬到别的星球上去,成为“入侵者”。

在《塔拉星球之战》中,3D特效下的塔拉星球美丽而富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聪明又善良,但人类的到来让一切都成了回忆:他们要在这里喷放适合人类生存的氧气,而这对塔拉星球的土著居民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塔拉星球土著居民于是揭竿而起,与人类展开生死较量。

这部动画片的很多镜头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人类用飞机、战舰、火箭筒摧毁着塔拉星球的无辜生灵,让一片片的森林草原化为灰烬;其目的只有一个,占领塔拉星球,找到新的居住地,因为地球已经毁灭了。戴着3D眼睛,恍惚置身真实的梦境,你不由得会感叹:我们人类,为何走到了这一步?

且不论《塔拉星球之战》到底是否能和《阿凡达》媲美,单是这一立意,就足以让它在电影史上留名。相比于《阿凡达》,《塔拉星球之战》更加适合儿童观看,让孩子们早点意识到我们所处的这个星球已经到了毁灭的边缘,从小就知道要珍惜她,保护她。这也许是《塔拉星球之战》为全球观众做出的最大贡献。

前段时间,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警告说,人类要想长期生存,惟一的机会就是搬离地球,并适应新星球上的生活,并预言期限是200年。从这个角度来讲,《阿凡达》和《塔拉星球之战》都不是凭空想象和无病呻吟,而是目前由电影人领衔发起的人类反省思潮。

星球大战作文 篇9

话说上次天王星人被我们地球人打败了,这回还会有其他星球的人来攻打地球吗?

“气死我了,我们的军队竟然被地球人的军队给打败了,太可恶了。”天王星星长气急败坏的说。“报!”一个天王星人闯进宫来。“又有什么事?”“报告大王,冥王星人同意攻打地球啦。”“哈哈哈哈,太好了,冥王星人终于同意攻打地球啦,哈哈哈哈。”“不过,他们有个条件。”“什么条件?”“让我们把保护晶石给他。”“什么?他让我们把保护晶石给他?这不可能。我们绝对不能把保护晶石给他们。”“可是,大王,他们说不把保护晶石给他们,他们就不攻打地球。”“好吧,传令下去,把保护晶石拿给他们。”这时,中国国防部长也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让我们全力把守,一直让我们把守到十五点。

冥王星人究竟会不会攻打地球呢?

美食星球初中作文 篇10

2050年,人类用最新的超级望远镜观看宇宙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星球。便派出神州十号去侦察,已成为宇航员的我就在里面。

就在神州十号快到这个星球的时候,一股浓烈的香气扑面而来,伴随着这股香气,我们来到了这个星球,原来香气就是从这里飘出来的,但这里看上去和地球没什么两样。为了了解这个星球的地质,我们用手抓了一把土,惊奇地发现我们所站立的草地是一层草绿色果酱,下面一层是乳白色的奶油,再往下竟然是蛋糕胚子,探员们忍不住伸手撕下一块填到各自的口里,哇,细腻滑软比地球上的好吃百倍!

接着我们又发现树木的树干、叶子是巧克力,果实是随机两种水果的合成型,小河的河水是饮料,地上散落的石头是糖块,柳树的柳条是意大利面。这真是个美食世外桃园。

我们正陶醉在这神话般的世界中。突然,一群身着奇装怪服的外星人微笑着向这边走来,他们有6只手,三只眼,一对精灵耳朵,别的地方和地球人差不多。对于我们的探访,他们非常欢迎,主动要求给我们当向导,这真是太好了!

向导告诉我们,在这个星球的中间,有一个非常好的地方,距离这儿不远。于是,我们跟随他们出发了。在途中,我们遇到了很多会动的烤乳猪,向导告诉我们,这些猪是我们星球常见的`一种猪,非常好吃,肉质鲜美,香而不腻。还碰到了一只狮子,被我们用激光器制服后,向导又告诉我们这些狮子的肉不好吃,但鬓毛却是上好的肉松。不知不觉中,我们到了目的地,啊,真美丽、真壮观!远处是一座正在喷发的布丁火山,咦,怎么喷出的是各种口味的热鲜奶昔,火山上面有个不知名的大水果,我们每个人都拿了点,迫不及待地大口吃了起来,水果的味道好像是地球上所有水果混合起来的,入口即化,没法用语言形容!返回的途中,我们惊奇的发现,被我们吃的地方都复原了,像我们刚来时一样美。真想待在这儿!

可是,回去的时间到了,我们要返回太空船了。哦,忘了告诉你们,这个星球的名字叫美食星球。

移民外星球 篇11

天文学家认为,恒星星系中最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是一个"可居住区",那里的星球表面温度不高不低,允许液态水的存在。此前曾有研究显示,当太阳这样的恒星内部不断升温,体积不断膨胀时,它们周边的可居住区将会随之变宽、变大。

科学家对太阳系内可居住区在与太阳不同距离处可能存在的时间长短进行了推算,并将之与地球生命的产生时间进行了对比,希望能够了解那些来自太阳,不断扩展的"热浪"是否会温暖一些曾经冰冻的星球,为新的太空生命的诞生提供契机。

时任美国宇航局(NASA)局长格里芬认为人类必定移民外星球。人类太空探索的目标不仅是科学探索,还要试图扩大人类的居住范围。从历史来看,单独一颗行星上的物种是不可能永久生存下去的。我们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平均每3000万年,地球物种就会遭遇大规模的毁灭。目前科学家还不能确定其他星球上有无其他物种,但单一行星物种是无法永久存在的。如果我们人类希望再继续生存几百万年,我们就必须移居到其他行星上去。但我们目前掌握的这种技术还处于婴儿阶段。

太阳系外发现首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行星

由11名欧洲科学家组成的天文观测组4月24日宣布,他们首次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颗星球有类似地球的温度,大小也跟地球差不多,可能还有液态水,距离地球大约120万亿英里远。

天文学家将此次发现称为是搜寻"宇宙生命"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科学家艾伦·博斯(Alan Boss)将此次发现称为是"天文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看上去很"宜居"

据美国媒体报道,这颗新的疑似宜居星球是由一个11名欧洲科学家组成的天文观测组发现的。目前该小组已撰写了相关论文提交给《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杂志。

不过,日内瓦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论文主要作者斯蒂芬妮·尤德里表示,现在还无法得出Gliese 581c存在液态水的结论。而这个小组成员、日内瓦大学天文学家迈克尔则表示,理论上讲,Gliese 581c应该有个大气环境,但它的大气是由什么组成的仍然是个谜。如果它的大气太厚,那么其表面温度会高得离谱。

总之,关于这颗新的星球,天文学家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随着他们知道更多,它可能会被判定为不适合居住的星球。但迈克尔说:"这是我们寻找宇宙中地球外生命的重要一步。这是一个可喜的发现,但我们仍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科学家关于宜居星球的基本定义是:大小跟地球差不多,有类似地球的温度,有液态水。就太阳系来看,火星还算接近科学家的宜居定义。天文学家4月24日对外发布的消息则第一次将太阳系之外的星球纳入了宜居星球的考察范畴。

是石球还是冰球

据报道,这颗新发现星球围绕着一颗名为"Gliese 581"的红矮星运转,因此被命名为"Gliese 581c"。它的重量大约是地球的5倍。在已发现的约200颗太阳系外行星中,Gliese 581c是质量最小的一颗。而这颗"红矮星"与太阳相比要小很多、暗很多,也没有太阳的强燃烧热量。

但发现它的天文学家目前还无法确定Gliese 581c是否像地球那样为多岩石星球,还是表面有液态水的冰球。如果它有地球那样的岩石结构,那么它的直径应该是地球的1.5倍,如果只是个冰球,那直径会更大。

Gliese 581c每13天围绕主星Gliese 581运行一周,轨道距离主星约700万英里。尽管Gliese 581c同主星的距离远远小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但由于Gliese 581的亮度仅有太阳的百分之一,所以700万英里的距离并不影响生命居住。该小组天文学家尤德里表示,Gliese 581c的温度取决于它的反照率。以地球和金星作为参照,他预计Gliese 581c的地表温度在0到40摄氏度之间。

航天的首选目标

两年前,天文学家在"Gliese 581系"发现了一颗质量与海王星相似的行星。在此之后,天文学家又在"Gliese 581系"发现了一颗质量为地球8倍的疑似行星。新行星的发现,意味着Gliese 581将成为人类未来太空航行的首选目标。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天文学家迪米塔·萨瑟罗夫表示:"这颗新行星距离地球仅有20光年,我们完全有能力到达。"

在寻找Gliese 581c的过程中,尤德里和他的团队使用了一个直径141英寸的光谱天文望远镜,该望远镜位于欧洲天文台。在此之前,天文学家发现的最小太阳系之外行星的质量为地球的6倍。该小组天文学家还表示:"美国航天局即将启动的Kepler计划可能会发现数百个类似的行星。"

火星亦发现七个姊妹洞穴

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了7个姊妹洞穴,它们或将成为未来人类登陆火星的定居点。黑色的"天窗"可能是通往火星居所的出口。 七个姊妹洞穴分别被命名为"迪娜"、"奇洛"、"温迪"、"安妮"、"阿比"、"尼基"和"珍妮"。借助于从上方拍摄的进入洞穴的"天窗"洞口的图像,科学家可能已经发现了一些火星的地下洞穴。

格伦·库欣是位于亚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的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科学家。他对火星奥德赛热成像系统(THEMIS)获得的火星赤道附近的阿西亚小高地的图像中发现了地下洞穴的线索。他发现了一系列坑洞,这些坑洞是塌陷区的标志,这些坑洞直径100米到252米。

库欣发现的7个可能的出口中的两个已经利用热成像系统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显示,他们的温度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能够保持相当的恒定:在白天,这些地方要对表面的其它地方凉一些,但又不像阴影区那些冷;而在晚上这些地方又比周围地区要更加温暖。

库欣说,这一发现将帮助我们确定一个猜想,即这些黑点是真正的洞或是地下洞穴的天花板的"天窗"。数据显示这些洞穴至少有80米深。他是在本周召开的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上公布的这些发现的。

在月球建"样板房",2020年后轮班住半年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员首次在月球留下人类足迹30多年后,美国宇航局(NASA)计划再派航天员登月,并在月球建立可供人居住的太空站。据悉,NASA正积极研究月球基地的设计方案,近日更公开部分"示范单位",人类在外星球居住不再是梦想。

NASA的月球计划将于2018年展开。科学家正在得州休斯敦太空中心研究月球基地的设计。到2020年初,首批航天员便可在月球表面居住数星期甚至数月。首批航天员起初会在舱内逗留1星期,最后将以轮班方式在月球居住6个月。

为完成突破性的计划,NASA除发展新的火箭推进系统及登月设备外,还设计了两款居住舱模型。从近日公开的部分"示范单位"来看,舱内除实验设施外,还有起居室、厨房及健身房。为节省用地,起居室内摆放书桌,床板隐身于墙内,被拉下来便成为宇航员的床。

据悉,太空基地并非一夜建成。圆筒形的太空舱以太阳能作为能源,再由登月航天员逐步将基地扩建。目前最有可能供人类居住的地区是月球的两极,因为有固定的日照,可提供太阳能发电。月球居住舱专家陶普斯称,要将每个可供居住的独立太空舱带到另一星球,设计上很不容易。

月球计划成员佩蒂特指出,NASA的长远目标是让人类登陆火星,而这次计划只是第一步。他说:"月球岩层保存的是地球早期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到月球研究月球岩石和尘埃构成,解开地球形成之谜。"

俄宇航员不愿回地球 认为地球生活麻烦多

在航天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只要有足够的兴趣和经济条件,普通人也有机会进入太空,享受一次别开生面的太空旅游。但对宇航员而言,往返于太空与地球之间则是他们的工作和任务。

在太空和地球间往来穿梭并非人们想像的那样轻松有趣。俄罗斯宇航员就表示,如果可能,他们情愿不返回地球,永远留在国际空间站。

俄罗斯宇航员弗拉基米尔·德祖洛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我们飞离地球,在遥远的太空直视它的时候,那种感觉最为美妙。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美丽的蓝色气球,飘浮在太空中,周围是无边的黑暗。"

尽管进入空间站后,就必须夜以继日地工作,但德祖洛夫仍对自己的职业情有独钟。而事实上,最让他苦恼的并不是长时间的工作,也不是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

"最难以忍受的事情就是返回地球,"德祖洛夫说。返回地球就意味着又进入世俗的生存状态--支付账单、购买食物、处理日常琐事、周旋于各种人之间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德祖洛夫说:"最让人头疼的是肌肉功能退化,行走起来极其困难。你必须像小孩子一样,重新学习走路。"

由于在空间站失重状态下,人的腿脚长期不用就可能肌肉萎缩,所以宇航员每天都要进行训练,以免肌肉功能退化。但即使这样,返回地球后,他们还必须在医生监护下,经过几周时间护理、锻炼,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了解自己本性和由来 太空旅游

现在,虽然普通人进入太空已不再是无法实现的梦想,但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只要付出2500万美元,身体条件允许,就可以参加训练,并申请进行一次太空旅游。

现年58岁的希莫尼原来在微软公司工作。他于4月21日安全返回地球,结束了为期2周的太空游。

安排希莫尼太空游的克里斯·法拉纳特是太空探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他说:"送旅游者进入太空,就像一个了解自己本性和由来的过程。我们所有人都是茫茫宇宙中的星际尘埃。"

但一些宇航员对太空游却有不同看法。宇航员热纳迪·帕达尔卡说:"一个人花费巨资就可以进入太空,享受在太空遨游的乐趣,而其他人却望尘莫及。显然,这不太好。但对我们而言,这却是极大的经济支持。"

不过,无论是专业宇航员还是太空游客,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那就是,目前他们都要返回地球。

上一篇:八级职员竞聘演讲稿下一篇:我家的吊兰1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