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下的社区卫生(通用8篇)
(一)王虎峰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卫生研究中
心
一、主持人:作为一个学者,您怎么看待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及其社会意义?
嘉宾:社区卫生组织的这个名称来源于国外,是国外学者研究社区组织时提出来的,又叫共同社区,具有地域性,即存在于村落、街道等。2006年国发10号文指出“大力发展城镇的社区卫生组织,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文件第一次明确界定了社区卫生组织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社区卫生服务应该面向居民、家庭、患者;提供预防服务、健康教育;服务重点为老年人、儿童、妇女、残疾人;服务方式有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
“社区六位一体”是指集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于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其概念所指的综合功能适合医疗保健的多种要求。一边抓预防,一边做治疗,这两手都要抓。
社区卫生组织的概念:通过构建依托社区的框架和模式,为患者或居民提供综合的连续服务的卫生和医疗机构。其中包含两个要素:(1)社区构架,按照居住地来划分,根据人口配备医生。(2)综合的、连续的服务,这与医院专科医生不一样;所谓综合是不同于医院区分内科外科,而是做一个全科医生;连续服务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主动追踪进行连续医疗卫生服务。
发展社区卫生组织的意义:发展社区卫生组织对优化卫生服务体系发挥决定性作用。以往卫生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和大医院,基层卫生资源薄弱是造成看病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要给公众提供更多及时的服务,就应该将卫生资源向基层倾斜。新医改方案提出公共卫生服务同质化的要求,即不论北京、上海、山西、广西,均应享受同质化的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完善将为大众提供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服务,缓解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
二、主持人:近三年来社区卫生服务有哪些重大的进展,如何评价?
嘉宾:社区卫生服务取得的进展:(1)社区卫生组织数量越来越多,现约有33000多家社区中心(站),2011年约有4亿人到社区就诊,比2010年增长27.6%,比2006年的1.77亿翻了一番,提供的服务量也同比增加。(2)社区卫生服务越来越得到公众的认可,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始建立时医生多、病人少、设施新,随着上门服务、多发病常见病处理、预防保健的逐步开展,居民慢慢认可了社区卫生组织提供的卫生服务,前来就诊的居民也越来越多,最终人满为患。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整体来说社区卫生服务起步晚、基础弱,但发展快,问题也很突出。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如何持续下去,配置投入如何跟上,社区卫生组织、社区医生如何高效率、可持续的提供服务,这就是将来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
三、主持人:“六位一体”的概念及其定位?
嘉宾:单从服务内容来来看,社区卫生服务既有预防又有治疗内容,预防和治疗并重;那么社区卫生组织定义为提供公共卫生为主还是医疗为主的组织?如果定义为提供公共卫生为主意味着政府在筹资上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如果以治疗为主,那意味着这些卫生组织可以像医院一样通过治疗获取收入。从我个人研究及国际经验来看,倾向于把社区卫生组织看作以公共卫生为主兼顾多发病常见病的治疗。因为我国基层机构里有疾控中心,但是它无法具体在社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保健、急性传染病控制、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反而要依靠社区卫生组织。所以从公共卫生的基础功能来看,从现实来看,应该将社区卫生组织定义为承担公共卫生职能。各级政府应该承担主要的筹资责任,而不是能仅靠社区卫生组织的医生。
四、主持人:社区卫生组织医务人员有很大的公共卫生属性,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社区卫生组织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嘉宾:以往在医院以绩效考核医务工作者,最常见的办法是按照收入减支出的办法考核。但这种方法的弊端就是贵重检查、高档药品处方量剧增,那些经典老药、经济实惠的治疗方式方法逐步被淘汰。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具有更明显的公益性质,因此既不按以前的绩效考核,也不能按年定额分配任务,那么随着医改实施后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加大,如何确保效率持续提升是一个大问题。需要一种科学严谨的办法,根据基层医生的工作量、技术难度、学历、付出等综合考核,保证给予基层医务人员符合其劳动付出的回报,提高社区卫生组织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新医改下的社区卫生服务
(二)王虎峰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卫生研究中
心
一、主持人:社会服务组织中全科医生的定位?
嘉宾:全科医生这个名词与综合医院中的专科医生相对应,最早最典型的是英国的GP(general practitioner),在英国卫生服务体系中全科医生承担守门人的责任,所有人包括首相以及卫生部门、居住超过半年的外国留学生、军队都应选择一个全科医生。一旦任何人有医疗需求,第一时间联系自己的全科医生,他负责出诊和分诊,根据全科医生的判断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在英国人的思维里,没有人会轻易到医院去看病。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成员国进行卫生绩效综合评价,前10名毫无例外都有完善的全科医生制度。也就是说一个国家良好的卫生体系不可能离开广大基层医疗服务人员,没有大量高素质的基层医疗服务人员是无法实现的。英国85%的医疗服务是在基层进行的。
正确认识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本来应是、从未来发展角度也应是与专科医生相提并论的重要门类。在国外,全科医生享有特别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评价以及较高的报酬。所以优化调整卫生服务机构,如果把大部分医疗服务解决在基层,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问题,全科医生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该角度看,打造中国品牌的高质量的全科医生制度,要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肯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我的笔记】
二、主持人:如何培养全科医生?
嘉宾:要发挥全科医生的独特作用,必须有一套独特的培养方案和独特的发展路径。首先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区别主要是全科医生不仅在看病,更多的是与人打交道、搞管理,全科医生更应该重视人文关怀,医疗技术和管理服务要并存。培养全科医生除了学习各科专业知识外,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全科医生一定要比专科医生更加人性化,具有更好的管理服务、沟通能力。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组织十余两个不同的体系,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考评和晋升的方法,而不应要求全科医生书写论文、拥有大量的临床例证、进行科学研究,在专业机构、专业刊物、专业评比上,要给全科医生立门户,开户口,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让未来很多的硕士,博士,博士后,副教授,教授都可以做全科医生而且做的很体面,很有发展前景,这样才能吸引人才。薪酬也是一个协调好的重要因素,如能一并解决,具有中国特色同时质量高水平高的全科医生体系必将简称,将会为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我的笔记】
三、主持人:基本用药制度的由来?
嘉宾:基本药物制度的由来:世界卫生组织为了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居民用药问题,曾经提出来“基本药物制度”的概念:把最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药品筛选出来,用比较优惠甚至免费的办法发放于居民。使他们很容易获得药品,以往国内曾做过基本药物目录,但没有落实下去。基本药物制度面临的问题:
(1)目前的基本药物目录数量较少,不足以满足多发病和常见病的治疗需要。有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增补了部分药品,但是多少种基本药品是合适的?经过调研,普通反映目前的目录应适当放宽。放到多宽合适?这需要医药专家、医学专家与卫生政策专家、社会专家、统计分析专家一起研究解决。根据使用频率、可能的需要,找出最佳点,调整到相对理想的状态。
(2)双向转诊:依据大医院和小医院的协调关系,目前大医院开药很少考虑以后病人回到社区怎么办,而只是单纯根据个人习惯开药,导致大医院与社区卫生组织之间的治疗失去连续性,导致病人再次频繁往返于两者之间。
(3)对空资源和送医送药:例如慢性病患者,我们应该创造更方便更好的条件是病人在社区得到大医院医生的指导,又能在基层获得药品,避免频繁奔波。【我的笔记】
四、主持人:从社区医院开始进行医药分开这项政策的可行性和好处有多大?
嘉宾:新一轮医改方案提到改革的总原则为“四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盈利和非盈利分开、医药分开。
从社区医院开始实施医药分开政策的可行性:第一,如果从大医院开始医药分开改革,每年投入财政至少几个亿,可行性不足;第二,社区卫生组织完成了很多公共卫生服务,他们的财政应该优先保证。因此从社区医院开始进行医药分开,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应该注意,不能简单的直接分开,要通过改革逐步形成制度性的调整。如隔两年、三年调整一次,逐步核定补助及调整比例,科学有效的实施下去。【我的笔记】
五、主持人:学员提问:我是一名影像科医生,为了降低医院对药品收入的过度依赖,各地主管部门结合着新医改推行了一些措施,一些
医院授权医生多开大型设备检查,如核磁共振、CT等,通过增加大型设备检查费用把药品比重压低。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从建国初期到后来各阶段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中医药的政策,国家相关政策从开始的“重视”、“肯定”到后来的“并举”演变为现在的“扶持”、“倾斜”。
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重视中医,学习中医,对中医加以研究整理,并发扬光大”。此后,各地陆续建立了中医药院及相关的研究机构。这段时期,国家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地位及作用,主张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得到了重视和发展[1]。在当时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中,一些公社出于成本的考虑,甚至还在自村的地上大规模种植中草药。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医药政策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医药事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
1985 年,“根据《宪法》发展现代医药和中国传统医药的规定,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1991 年,中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确定为“中西医并重”。1999 年7 月16 日,卫生部等十部委颁布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大力发展中医药,促进中西药结合”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03 年11 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发布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同年,中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专门的中医药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2006 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意见》相继出台,《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及“坚持中西医并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与作用”。2009 年4 月6 日和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随后于5 月7 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该阶段的医改中,中医药事业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并得到政府一定的政策倾斜,医改方向被引导回归建国时期的“以防为主”、“面向农村”。2011年6 月29 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要求统筹做好公立中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这是第一次系统全面明确了在深化医改中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政策措施,对于指导当前及至未来的卫生改革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2]
二、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优势
1.中医药服务费用低廉,节省经费。西方国家的经验说明了开展社区卫生是控制卫生费用、提高卫生服务效果的有效措施。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更应节约有限的卫生资源,发展社区服务。因此,推行中医简便技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区卫和服务就显得尤其重要。中医诊疗技术灵活简便,中药材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适合开展社区医疗活动,同时能帮助居民及国家减负,改善目前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状况。
2.中医“治未病”理念符合基层医疗服务的要求。早在《内经》中,中医学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传统中医提出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相对应于社区卫生服务的以预防为主,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要求,中医传统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要求非常接近。
3.中医诊治的整体观符合基本卫生服务的目标,与基层全科医生的要求一致。起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中医学把人体视为一个整体,强调辩证论治,与社区卫生服务要求以个体为单位的要求不谋而合。世界医学界目前正逐渐认识到现代医学的局限性,开始呼吁医学应回归人、回归社会,更多地强调医学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医学不仅只是对疾病的治疗,而且更需要对病人的关怀和照料。”[3]这些恰好与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相吻合。相比之下,中医药更适合在基层卫生服务发展。
4.中医学特点符合预防为主的新医改导向及现代保健观念。中医学的保健特色可广泛用于社区保健、社区康复。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需求者—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者方便就近,有利于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在社区居民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妇科病等方面有优势。
三、社区发展中医药服务面临的困境
1.中医服务经济效益差,被迫西化,失去原有的特色疗效。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主要依照政府指导价,相比西医,中医药服务定价普遍偏低,主要依靠政府补贴。随着政府逐步减少对医院的财政补贴,医院纷纷采取“以药养医”政策。但中医从中得到补贴极少。许多地方的中医院也因此走上了“以西养中”这条路,引进设备,引进手术项目等比中医诊断治疗产生更大经济效益的服务,出现了“中医西化”现象,中医生缺少提供服务的动力。
2.政府—医生—患者对中医认识不够,制约中医进社区的推进。在历次医改政策中,政府缺乏对中医药的实际投入。中医学院及中医学生不受重视,自觉身价比西医生低一等,除广东等重视保健养生的地区,大部分省市无法形成系统化的中医治疗系统,患者无法享受中医“从养生到康复”的一系列特色服务,就医观念仍存在于有病就医,甚至大病和疑难杂症时才向中医求助,认为中药起效慢、携带不方便,忽略养生保健。
3.中医药社区服务项目不成体系,设备单一;受经费限制、中医项目经济效益低的影响,中医药许多有特色的服务项目均缺少社区卫生服务,所配置的设备也是非常单一的,通常只有最基本的汤剂。基层中医医院科室设置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综合服务能力特别是急救急诊功能不强。另一方面,在现有的机构收入分配体制下,中医生比西医生投入的时间成本高,收益低,年轻中医生难以沉下心积累经验,受中医形象思维的影响,他们也因为缺乏临床经验,无法胜任工作,中医人才青黄不接。
4.物价政策、医疗保险政策等相关政策未配套。在物价政策上,国家公布的多项中医服务项目价格偏低,处于亏本状态,中医各种适宜技术收费不能体现医生价值。中医学的特殊性又使得以药养医不足以支持中医发展,令中医各种适宜技术无动力开展,只局限于汤药。在医疗保险政策上,医疗保险的报销制度对医疗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各地医保对中医药的支付方式缺少具体政策规定,许多体现中医特色的医疗服务如针灸、推拿等,医保基金都不予以支持。有些地方纳入医保项目的中医药项目很少,或者在补偿方面没有倾斜。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患者对中医药服务项目的选择,无形中降低了患者对中医服务的需求。
四、如何推进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
1.改变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偿运行机制,财政补偿应补出中医特色。坚持中医办院方向,纠正“以西养中”的不正确导向,在人力资源配置、设备购买及诊疗方法等方面要体现中医院的特色。“中西医并重”,发展中西医结合优势,但并不代表以西养中。积极开展对针灸、推拿等中医非药物疗法财政补贴试点工作,以补偿机制改革为切入点,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新增补的基本药物目录应增加中成药、中药制剂的比例,体现政策倾斜。并且在基本药物制度外,适当地允许中药药品加成销售。调整基本中医服务价格,合理收取适宜技术服务费,肯定中医药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提高诊疗费、手术费等操作费,体现尊重医生劳动价值。
2.政府应提高对中医药基层服务建设的重视。在公共卫生服务中推广中医药,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中医药项目和服务模式。在社区推广各种适宜技术:针灸、推拿、膏药、洗浴、敷贴、熏蒸、导引、药物、穴位注射、刮痧、按摩等,促进适宜技术的创新,改进有病再治的观念,促进民众预防为主。实施初期通过试点推广,免费中医体质辨识,免费中医健康处方等,使“治未病”具体化,更具操作性。加强对中医各种适宜技术的宣传,推广中医防病治病的理念。
3.组建完善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充实基层中医药人才,提高基层医生素质。政府应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进行政策宣传,组建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留住中医人才。开设预防保健科室,由专科诊室向全科诊室发展,健全中医服务网络。引进先进技术及人才,中西互补,取长补短。采取措施激励人员到基层从事中医药服务,培养中医药人员。通过满意的待遇和较好的职业前景吸引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如通过国家资助免费医学生定向培养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发展在职师承教育。设计针对中医药人员的考评体系。
4.医保政策应向社区中医药倾斜,医保报销应鼓励中医药服务。政府应从财政补偿、医保补偿、医疗服务补偿三方面,结合中医特色,有针对性地补贴中医药服务。
4月6日,新医改方案出台,基本药品采购上,将摒弃定点生产,而采取“公开招标采购”的方式。华北制药(下文简称“华药”)的主要产品青霉素钠和注射用头孢唑啉钠均为定点生产品种。
而在3月20日,华药与DSM这两家原料药巨头终于确定合作。另一方面,华药正在积极筹备收购集团的新药公司(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种种迹象表明,这家国内最大的制药企业正致力于从原料药龙头向生物制药先锋的战略转型,并着力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如果这些成为现实,华药无疑要进行价值重估。
重组资产,投注白蛋白项目
华药公司董秘曹正平表示,近期,公司厂房正在筹备从石家庄市区迁往开发区,一些新产品的发展项目将结合市区搬迁改建实施,其中,重组白蛋白项目是已经确定的投资项目。
目前,国内其他单位对重组白蛋白项目均不具备规模化生产技术,而国际上掌握该技术的厂商也只有3家,日本绿十字(现被三菱收购)、英国Delta公司(现被诺和诺德收购)和美国莫克。
据了解,华药白蛋白产品的提纯度已经达到国际上最先进水平,公司计划建设年产15吨培养基级白蛋白生产线。分析人士预计上市后该产品毛利率初步估算为50%左右,达产后能为公司带来约4.5亿元净利润。
引进战略投资者DSM
3月20日,在历经四年的“苦恋”之后,华药与DSM这两家原料药巨头终于正式“牵手”。
“先借助合作把公司两大基础业务稳定下来,再腾出手拓展高端业务。”曹正平说。
DSM作为欧洲原料药巨头,其半合成青霉素系列产品规模居全球首位,拥有世界领先的青霉素生产技术。
在华药管理层看来,公司此次合作引进外资,很大程度上是突破了公司原有固化的体制机制。在行业分析师看来,该合作在完成体制转变的意义要远大于在技术领域的合作。
首先,DSM投资18859.25万元人民币获取华北制药集团9.77%的股份;其次,DSM投资63840.86万元,与华药组建三家合营公司(营养品公司、抗生素中间体公司、抗生素原料药公司),再由三家合营公司反向收购华药下属四家子公司——维尔康公司、倍达公司、先泰公司、华日公司。华药分别持有上述三家公司70%、49%、49%的股份。
根据合作协议,DSM未来将每年采购Vc产品不少于5000吨。DSM还将成为华药生产的抗生素原料药和抗生素中间体的境外独家经销商。
曹正平介绍说,合资项目能为维生素和青霉素业务的发展引入资源、技术优势,稳定产品的销量,降低公司独立发展两项业务所面临的市场竞争风险及环保安全提升的压力等,有助于公司把更多的资源投放到成长性好的新的业务领域。
此次合作,华药放弃了青霉素业务的控股权,因此不能合并报表。国元证券研究员刘斌认为,短期将影响公司的经常性收益。曹正平也坦言了此次交易带来的风险,公司总资产会有所下降,损益由于摊薄原因短期内也会下降,但净资产会提高,现金流会增加,在3~5年的时间内合资效益也会凸显。尽管市场对华药“牵手”DSM一时间好评如潮,但曹正平表示,目前具体合作事项还需要获得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的审批,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还在继续与DSM商谈后续有关制剂的合作事项,双方合作有望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
收购新药公司铺路增发
公司谋求转型,进军新药领域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因此资金问题首当其冲成为华药转型的关卡。
据了解,华药自1999年以来,已经有10年没在资本市场融资了。作为大型国企,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60%。公司管理层人士坦言,由于公司增发计划未获通过,而土地收储收益难以一步到位,公司发展面临的资金压力显而易见。
DSM此次以增资的方式向华药集团投入1.8亿元,其中约1亿元左右将用于偿还债务,剩余资金才用于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
2007年10月,华药公布增发方案。由于当时几个项目的环评、土地问题没有得到成功办理,增发方案在2008年7月份被修改。2008年11月6日,华药再次调整增发方案。但今年2月7日,华药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未获得证监会通过。
知情人士透露,原因主要是华药从新药公司购买的环A车间资产之后,并未及时划转该产品的文号,影响了华药的独立性。对此,华药拿出的解决方案是直接收购新药公司。
据获悉,华药计划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新药公司收购工作,目前该收购已经通过了所有政府部门的审批,即将进入公示。华药持有新药公司20v09%股权,此次计划向华北制药集团收其持有的新药公司77.84%的股权。截至目前,华药收购新药公司的价格尚未确定。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可能以现金、股权、资产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此次收购。
据了解,华药目前正在积极准备再度申请增发,公司计划于今年8月18日之后再次向证监会递交增发方案。
转型之路慢慢
尽管机构投资者对华药未来以“重组白蛋白”和生物抗癌药为代表的发展前景评价乐观,公司去年年报也显示,公司的安灭菌、怡神保等新药实现了超过60%的增速,但不可忽视,公司在转型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难题。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VC出口量和价格均保持继续增长。中信建投研究员周鸣杰认为,由于我国VC产品的定价权提升,VC价格还将保持坚挺,这意味着华药当下的景气周期得到延续。相比之下,公司新药研发投入的资金量大,短期内还没有新业务的盈利能力能够取代青霉素和VC。
此外,公司的营销体系改革依旧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公司内部人士表示,营销工作不好做,因为产品太多元化,很难用统一的营销体系进行统筹。
目前,处于石家庄市区的华药厂房正在迁往开发区,伴随此次搬迁,公司将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分析人士认为,产品替代期间公司正常收益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宁津镇卫生院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把这项惠及民生的实事做好,让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中得到实惠,我们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一、我院的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员共有职工149人。其中,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56人,设置病床50张。设有内科、外科、全科门诊、痔瘘科、CI室等二十多个临床医技科室。拥有CT、彩超、800MA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型设备二十余台件。2010年完成业务收入600万元,门诊6万人次。辖区内共有137个行政村,城镇居民5.9万人。农村居民5.6万人,卫生院下设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6个中心卫生室。
二、积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政策。
根据上级的统一安排,我院自6月28日起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全部实行了药品零利率。药品价格下降了30%左右。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使群众得到了实惠。开始的时候,由于群众用药习惯的改变,开始有好多群众不适应,报怨品种不全等问题,为此我们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国家基本药物政策,指导群众合理用药。自7月份以来,我院销售药品55.9万元。门诊单处方价格由原来的44.7元下降为21.2元。医院因为药品销售利润所影响的收入,国家补贴已全部到位,7—10月份共补贴145590万元。
三、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工作。
我院在确保正常基本医疗服务的情况下,全面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医院投资50余万购置了健康查体车,抽调全科医师、护士、防疫等工作人员组成了专门的工作队伍,由专职副院长带队负责,工作扎实,稳步推进。截至10月底,居民建档33579人,建档率59%,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查体2941人次。全镇糖尿病人建档管理540人,查体520人。高血压建档管理3774人,查体3036人。精神病建档管理19人。7—10月份,举办健康教育宣传栏10期,集中下乡播放健康教育影音资料100余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35000份。执行国家免疫接种制度,实行定点接种,接种率100%,免费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孕产妇系统管理率100%,加强村级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目前,全镇设有26处中心卫生室,全部实行了房屋、人员、设备的标准化,药品统一配送,有力保障了社区卫生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管理,推进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我院多次组织召开全院职工大会,认真学习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医改的重要性,必要性。根据上级的要求,定岗定编、竞聘上岗。医院成立了考核领导小组、考试、演讲、公示、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张榜公布。全院实行了绩效工资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考核标准,绩效工资占到了工资总额的70%,新的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尽管药品零利润了,医院的收入不降反升。1—9月份全院业务收入649.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7.9万元,提高了33%,职工平均工资2177元,较去年增加了317元,门诊人次1.8万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8%。
五、新农合政策深得民心。
新农合政策,老百姓享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彻底解决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每天到医院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特备是基本药物制度实行以来,药品价格明显下降。老百姓就诊方便,报销方便。有病及时到医院诊治,身体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医院严格执行,新农合报销政策,杜绝借卡报销,挂床报销,虚冒报领现象,大病报销严格执行上级的审批制度,确保新农合资金安全,合理使用。
六、遇到的问题。一是公共卫生的工作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二是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以后,老百姓的用药习惯还需医师加以正确的引导;三是网上药品的采购有待进一步规范。
自2009年起,新医改在我国正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各项配套政策也陆续出台,现代医药分销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5大特点,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医药供应链进一步细分,不同细分市场对供应链及物流服务提出不同的要求。
新医改下市场细分,供应链管理寻求专业化
自2009年起,新医改在我国正式实施,此次新医改实施方案重点强调了五项举措,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性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及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新医改的实施使得不同细分市场呈现不同特点,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及民营医院的市场化程度依次走高,这也意味着不同细分市场对供应链及流通企业提出不同的要求,供应链管理迫切需要寻求专业化。
在新医改的推动下,民营医院、零售药店由完全的市场竞争演变为政府主导和干预,该细分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趋于相对降低,该市场对价格敏感,现金周转需求高;而另一类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上的公立医院市场,实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以及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会使得市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不同市场的不同服务要求,除了在仓库管理上都必须按照GSP要求实现药品分类存放、在库养护等,对于特殊药品实行冷藏等特殊仓储管理以外,对„配送、营销、采购‟等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提出个性化需求,这也直接催生供应链管理必须寻求协同化管理及专业化变革。以配送为例,民营医院、零售药店市场将实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以及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会使得市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而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及以上的公立医院市场配送的客户相对少、订单大、频率高,药品分拣的拆零比例相比以前大大提高,配送时效要求高。
不同细分市场对供应链管理的不同要求,流通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必须向专业化发展,为不同客户提供供应链协同管理,系统上下游客户信息发展,提高效率。
行业专家认为,医药流通企业可为上游厂家提供库存、流向、销售预测等数据分析服务,帮助其进行新品推介、产品促销等活动。为下游客户提供电子商务采购平台、供应链优化等服务,可与上下游客户的信息系统对接,实现补货、入库、结算等业务流程的协同。
五大关键举措,铸造供应链管理示范工程
当前,在医药流通行业,产品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供应链的竞争。”谷春光肯定地说,“供应链竞争能力取决于企业的信息能力、生产能力、流通能力,而流通能力取决于商流力、物流力、信息流力及资金流力。先进的医药流通企业需要依靠发展现代物流,建立现代化配送中心,实行统一的科学管理。
他指出,复杂的供应链渠道体系加之政府政策、社会需求、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的环境,信息传导中牛鞭效应的放大作用导致企业呈现孤岛现象,信息失真、传导的滞后导致企业错误的决策、资金及资源的极度浪费,从而导致服务质量的低下,客户群体的大面积流失。只有通过建立供应链全局的业务关系信息化,将孤立的企业业务和决策流程转化为由市场驱动,才能从而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调整供需平衡,降低库存同时降低缺货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总体利润,从而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针对以上形势,九州通在医药供应链管理方面实施5项关键举措,包括“客户关系管理、业务管理和供应链风险控制、供应商关系管理、仓储和物流配送。全面满足政府监管要求,可实现药品在生产、流通等环节全程追踪。
以北京九州通的供应链管理为例,通过我们不断的优化和创新,目前已经达到流通企业中的领先水平,并被作为典型案例广泛推广,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在供应链管理系统上,北京九州通采用了ERP系统、集中采购平台、网上电子交易平台、供应商协同、仓储管理系统,以及辅助支持的主数据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等,从业务操作和管理控制上全面支持集成的供应链管理。”
首先,集中采购管理。
为了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供应链运作效率,加强集团内部管控,九州通针对性的研发了集中采购平台,该平台支持“集中订货、分头收货、集中付款”的集采业务模式,保证采购订单、商品入库、商品退出、采购结算等各项业务流程的顺畅衔接,同时也为供应商业务管理提供便利。
同时,通过供应商管理系统与上游客户系统对接,上游客户可适时了解其产品在各区域的库存与销售情况,并有针对性的组织货源、调整营销策略等,能有效实现供应链管理协同,有效提高了供货与营销效率。
在库存管理上,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依据销量测算实行ABC分类法及时调整库存上下限设置库存水平,完善订货流程,合理分类药品,增强市场预测能力。支持按供应商或商品查询集团各公司的库存总额及库存分布比例,并根据约定的缺货标准,对低于库存下线的商品进行缺货提示,供应商可根据库存进行主动补货,减少商品缺货,促进销售提升。推行基于模型的库存共享管理模式,采购员依据产品特征、销量、季节等因素对销售进行预测,二级公司与三级公司共享库存状态,根据系统的提示进行自动补货。
其次,存储管理“四分存”。
北京九州通严格按照GSP要求,对在库区进行色标分区。养护人员每日对库区按GSP要求对仓库温度与湿度、库容、药品摆放、药品图质量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情况。
按照GSP“四分存”对药品进行分类存放,并实行精细化的货位管理,同种商品对应唯一的货位号,不同批号的药品用纸板隔断避免混批。
公司推广批号管理办法,从源头采购环节开始控制批号,不同的商品制定不同的采购标准,对存储、销售、出库、销售退回、购进退出环节的药品批号进行严格的把关,坚持同货位同批号的原则,每日进行批号盘存,杜绝混批现象,批号差错即时在仓储管理系统中做出修改。
第三,销售管理“精细化”。
北京九州通通过对市场进行细分,进行精细化的管理。针对零售市场,强化服务,采用快速、多次配送的模式,保证及时到货。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市场迅速完成全国物流、配送布局;获取区域配送资格,巩固配送地位;针对大型医疗机构,通过基本药物、耗材等在医院开户,进入市场;与供应商的合作扩大非基本药物的销售。为顾客提供差异化服务,通过客户分类分析、客户流失率分析、空白品种分析、毛利分析等时刻掌握客户动态、及时跟进。严格执行资质、资信管理,控制业务风险维持与供应商稳定的合作关系,快速回款,采取预付款、货到付款等多种方式,保证上游客户能够及时回收货款,降低资金压力,减少供应商资金成本。协同服务,提供实时药品流向、库存等信息服务,帮助上游客户及时掌握市场情况;提供空白市场、客户流失等商务智能分析,帮助上游客户及时调整市场策略。
此外,公司还为下游渠道及终端提供一站式订购服务,商品分类目录、目录、模板Excel批量导入等多种方式网上下单,订单处理跟踪及查询,促销信息、新品上架、品牌推荐、特价药品,积分和礼品兑换。
公司还结合电子商务平台,具有个性化采购、价格库存同步、点对点信息发布、网上支付、网上药店、流向查询等功能模块,在提高下游客户的工作效率,规范采购商业流程,方便客户购买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公司为上游供应商提供一个优质的多方位的信息发布平台,在营销策划,数据分析服务等方面都具备独到的特征。
第四,运输配送管理“高效率”。
公司自行研发车辆管理系统(TMS),实现对车辆运营与成本管理。北京九州通通过车辆效能分析合理配置交通运输工具,有效节约运输成本;并通过月台规划减少管理上的漏洞,清晰显示每个客户每条配送路线,让配送员能准确无误排车,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高车辆利用率。
此外,通过路线合并合理规划运输路线,交叉方向路线统一规划,调度员按照方配送向下发任务时,将可以归属的几条路线客户同时下发,减少暂存区资料频繁调整幅度,提高月台集货集中度,减少集货人员行走距离,提高清货员的清货速度。
最后,质量风险控制“严格抓”。
北京九州通从计划采购、入库验收、在库养护、出库复核、配送保障、售后服务六关对药品质量风险进行严格的控制。公司采用RFID及软件技术等来实现对药品配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的记录和监控,制定冷链管理等操作规范和流程,在采购、存储、销售、配送等各环节实现冷链管理,保证冷藏药品的质量。
与此同时,公司采取严格的控制供应链风险管理,按照GSP的要求严格管理药品的采购、存储和销售等各环节,确保用药安全,全面跟踪所有批号的流向,确保能够按照政府要求进行追溯和召回。
一体化方案,整体解决供应链全程管理
“随着新医改对现代物流要求的提高,药品供应链从医药商业企业向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零售连锁企业延伸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 谷春光指出。
据他介绍,目前九州通已自主研发了物流管理、医院管理、供应链管理三大产品线二十余项软件产品,能为各类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的专业供应链产品线提供物流、供应链、医疗卫生、电子商务四大领域,业务咨询、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三大类别的技术服务。
业务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面向制造企业的ERP整体解决方案、面向流通企业的ERP整体解决方案、集团化集中采购整体解决方案、供应链优化咨询和IT硬件集成解决方案;软件系统主要有:面向制造企业的ERP系统、面向流通企业的ERP系统、零售连锁管理系统、供应商管理系统(SRM)、客户管理系统(CRM)、集中采购管理系统、集中资金管理系统等系统;此外,九州通还提供服务器、笔记本和台式机、网络设备、存储器等硬件设备,配合以上业务咨询和软件系统服务。
以面向流通企业的ERP整体解决方案为例,该系统以集中管理、分步执行为核心设计理念,在强调集中管控的同时,兼顾分子公司、业务板块的流程管理的差异。九州通ERP系统遵照GSP管理规范的要求,围绕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仓储管理、质量管理、业务管理、综合管理、基础资料管理九大关键应用模块,全面管理流通企业的业务流程,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和效益,推动业务模式创新,形成一体化解决方案。
一体化解决方案
首先是销售管理,该平台可根据客户订单需求,提供报价、订货、开票、结算、复核出库的完整销售流程,支持普通销售、电子商务订单销售、直调销售等多种类型的销售业务,按照GSP管理规范的要求及业务管控的需要,对客户经营资质、客户经营范围、客户资信、特管药品开票、商品价格等进行严格的管控。
其次是采购管理,该平台可根据销售进程及库存状况提供采购建议,可自动或手工生成采购订单,并跟踪订单到货情况,强化对订单的管控,降低收货差错率、加快库存周转。通过商品订单、入库、库存、退回、结算等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查询,提高业务工作效率。
第三个是质量管理,符合国家GSP的监管要求,该平台可对客户经营范围、经营资质的管理更加直观,轻松应对基本药物、特管药品等小类商品的经营监管要求;通过客户的有效证照控制其不同类型商品的经营权限,证照有效期管理清晰、准确。
第四个是财务管理,该平台可准确管理供应商、客户的应付应收余额和流水账;通过对客户资信政策的管理,销售过程中系统对客户销售资格进行自动检查,并提供全面的信用状况分析报表,协助防范财务风险。
第五个是仓储管理,该平台可实现商品货位精细化管理,以及出库流程中批号的自动分配、复核流程,提高收货、发货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六个是资金管理,该平台可针对应收票据管理以及银行融资管理,建立起集中式的资金管理体系,防范资金、财务风险,进而发挥集团整体资金优势,提高整体资金使用效率、效益,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可以说,九州通自主研发的ERP医药行业解决方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谷春光自信的说。
“首先,它适用于大中型流通性企业的管理和业务支持,可以明确管控与执行角色职能,实现各级企业的层级性管控,实现对业务执行过程的控制;其次,它可以支持网络化业务布局模式,有力地推进各成员企业和业务板块紧密、快捷地进行业务和物流协作,提高集团业务效率,控制总体运营成本;再次,通过集中的信息系统,它可以方便地拓展供应链层面协作,包括供应商订单的发送和反馈、客户市场政策信息的沟通等,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效率;第四,它能强化资源的管理与控制,加强渠道管理;第五,它可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客户满意度;第六,它能加强现金流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控制财务风险;最后,它能加强对企业链的整体控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他还强调,这一系统化解决方案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大中型零售批发连锁企业、专业分销企业集团和大型生产集团的销售公司等广大的医药医疗健康流通企业或者生产企业的流通分支机构,而且功能模块组件方式可以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灵活的配置。
触角延伸,增值服务向医药连锁行业拓展
凭借10多年来对医药行业经验的深刻了解,结合流通企业的ERP整体解决方案的经验,九州通供应链管理增值服务开始向医药连锁行业延伸,针对终端客户销售精心设计软件产品,为医药行业终端销售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据了解,目前,零售连锁企业的管理体统主要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总部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大药房连锁总部对各分公司整体监控,包括门店信息、商品信息、人事管理、考核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等。第二层级为分公司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大药房各分公司对门店进行管理与各门店对相关进销存业务进行跟踪与管理,主要包括订单作业、库存管理、销售分析、信用管理、促销管理、价格管理、GSP管理等,第三层级为店铺收银,即门店POS系统,该模块为门店经营时进行收款业务,主要包括实时联机处理、积点红利、销售作业等,其中促销、拦截等功能POS系统自动完成。
通过建立一体化的零售连锁网络,九州通将企业集团总部、分公司和各门店的管理系统有效链接,实现供应链系统化网络管理。
“九州通零售连锁网络解决方案的核心就是:一个主数据库,即总部统一管理;多个分公司数据库,即分公司各自管理;门店各自数据库,即门店断网销售。通过企业网络,公司总部可以随时随地举手可得企业实时信息,”九州通供应链服务中心分管副总廖献军介绍说,“这一网络部署的优势在于,大药房连锁系统成为一个多点商店系统,企业可从此处所示一个简易的总公司与各商店图示开始。若企业的业务扩及区域或不同国家,仅需在群组上方增加新的区域,以获得一个完整的企业模型。”
他还强调,九州通开发的零售连锁供应链系统化网络具有很强的功能扩展性。大药房连锁系统是一个多重店铺系统,有了连锁系统,企业可以分别经营这些业务,并从商店公司后端系统检视、管理相关信息不同业务之销售信息等,也能在商店内进行共享,然后于商店内同一处进行交易。
从企业角度来说,九州通零售连锁供应链系统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灵活选择,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高效清晰的系统拓展思路,并能大大提升门店管理的效率,利于门店的快速扩张和保证业务的连贯性。同时,它的可维护性也极大降低维护及管理成本。
目前,好药师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使用的就是该供应链网络管理系统。据好药师大药房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从采用此供应链管理系统后,公司各方面管理效率得到大大提升,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的供应链系统化网络管理。
“协同供应链实际上是一种提高产品流通速度的高效供应链模式。” 谷春光指出,“目前,九州通的协同供应链体系已经成功向上游延伸,与上游众多生产厂家实现了信息层面的协同,包括提供销售流向、库存等供应商关心的业务数据。与此同时,我们正大力将协同供应链的概念和体系向流通企业、连锁药店以及社区门诊进行推广,这样的供应链协同体系建设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得心应手。”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全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市政府日前制定并颁布了《滁州市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了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实现目标和实施范围、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及保障措施。
工作情况
一、宣传医改精神:2010年8月24日在XXX参加XX区政府医改会议后,我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予8月26日召开全体医务人员(包括各村卫生服务站)会议积极宣传医改政策及方向路线,成立我中心医改领导小组名单:院长XXX同志任组长,XXX、XXX同志任成员。按文件要求部署医改工作、统一思想、宣传上级政府医改文件精神。让每一位医务人员 了解、吃透文件精神。
二、药品零差价:组织实施清理盘存医院及各村卫生服务站药房库存药品,核实每一种药品的进价及现零售价,予8 月31日调整区域内药品按统一进价售出,保证在九月一日正式施行药品零差价。
三、清理财务:按规定时间内在本月8月25日结算财务账目及划拨该月收入,完善报销手续及挂账手续及时保障本月
职工工资如期发放。予8月31日前完成所有财务清理工作上报卫生局财务中心。
四、人员摸底情况:我中心对本院职工及时做好摸底登记工作,按上级文件规定凡予2008年12月31日前进入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人员,包括正式工作人员和临时聘用人员中具有卫生类执业(从业)人员或中专以上学历者,2010年及以前依据省卫生厅、人事厅、财政厅《关于公开招募医药卫生类专业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通知》(皖卫人〔2004〕23号)规定,公开招募进入乡镇卫生院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和“三支一扶”人员,进行逐一摸底,分类登记造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以便开展我中心职工后续竞争上岗的前期工作。
五、竞聘上岗:按规定程序予8月26日前上报我中心主任应聘名单,27-29日三天公示期公示予本院宣传栏内,接受群众及本院职工监督,8月30日上午由“五部门”领导在我院召开全体职工会议,在“五部门”领导及全员职工监督下民主选举我中心主任。原我中心院长王小林同志按规定程序合法当选为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我中心现有职工人数15人,在编人数4人(大专3人、中专1人、)。非在编人员11人(大专1人、中专4人、职高3人、初中2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助理医师2人、执业护士2人于9月7日前统计完成本中心职工符合参加竞聘人员花名册
及公式信息相关资料报区卫生局审查。
六、岗位设置:按有关文件核定我单位编制数10人,根据
岗位设置原则及本单位实际,我中心拟设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类别三类,拟设置岗位总量 10个,其中:管理岗位 1个,占单位岗位总量 10%;专业技术岗位 8个,占单位岗位总量 80%;工勤技能岗位 1个,占单位岗位总量 10%。专业技术岗位中:临床 3人占 24%、护理 2人占 16%、医技 2人占 16%、药剂 人占 %、公共卫生 1人占 8%。
七、竞聘人员上岗信息按法定程序三轮公示结束后于2010
年10月9日上午由“五部门”来我中心按程序进行人员竞聘上岗投票,我中心有10人竞聘上岗。第二轮人员竞聘上岗于2010年10月21日完成,自此我中心医改竞聘上岗人员已圆满完成。
八、对医改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为了新医改药品零差率销售落到实处,医改成功,稳定人心是关键。按国家医改政策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议如下:
1、医改后本院离退休老职工的工资及待遇按有关文精神规定财政应予保障按时发放。
2、应聘在职职工人员工资做好财政对接按时给予发放,绩效工资考核及时考核及时给予发放兑现。
3、应聘在岗职工的医疗保险及养老保险做好财政对接按时交纳,未办理医疗和养老保险的在岗职工应给予办理,以解职工的后顾之忧。
4、为了稳定村级医务人员的队伍,使村医在新医改中发挥
更大的作用。保证他们的工资及时发放,按有关文件精神每1200农业人口补助8000元的标准及时兑现。
5、保证每月固定支出有保障,药品设备经费有保障。单位
原有的负债,按国家政策给予核准后,由财政承担。
关键词:新医改,社区卫生,机遇,挑战
新医改是指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提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总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包括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 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一、新医改政策的要点
(一) “一顶”、“四梁”、“八柱”的框架和五项重点
“一顶”它是指医改的目标。一句话, 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四梁”分别指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八柱”包括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机制、监管体制、科技与人才保障机制、信息支持、法律规章。五项重点就是, 医改将重点推进基本医保、公立医院改革、人才培养、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等五项重点工作。
(二) 社区卫生服务为医改积累了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市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服务规模不断扩大,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医疗条件明显改善, 疾病防治能力显著增强, 为增进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区在完善政策措施、建立服务网络、健全服务功能、深化运行机制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三) 继续坚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方向
医疗卫生服务是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涉及到民生的大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 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质量的高低, 关系到社会是否稳定, 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 社区卫生服务依然是医改的重点
社区卫生服务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 普及医疗卫生知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植根于居民生活区, 是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保障。社区卫生服务采取适宜的医疗技术、使用基本药物为社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广泛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诊疗服务, 满足群众基本健康需求, 减轻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二、近期医改五项重点工作
(一) 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较大幅度提高参保率, 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医保问题, 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是现阶段“居保”门诊统筹的主要服务承担者。
(二)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科学合理确定基本药物, 控制基本药物价格, 减轻群众药费负担。国家目前已经制定的制度有《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 (暂行)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 》 (2009版) 。这些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
(三)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县医院和中心卫生院建设。中央已经启动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项目, 初步计划新建、扩建3700个中心, 中央重点支持2400个, 服务站由地方筹建。
(四)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居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力军。
(五)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合理布局。加大政府投入, 规范收支管理。改进医院内部管理, 优化服务流程, 规范诊疗行为。公立医院改革必须与社区卫生体系建设、功能任务完善密切结合。
三、新医改给社区卫生服务带来的挑战和中央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
新医改面临着以下几个实际的问题:第一, 基本药物制度在社区能否顺利实施? (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 实行零差率销售) 第二, 地方政府补偿能否到位?第三, 运行机制能否得到改革?第四, 政府花钱能否迅速见效?第五, 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能否满足居民需求?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央对社区卫生服务提出的具体要求, 一是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 中央投资41亿元支持24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2.2亿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设备配置;二是要加强社区卫生人员培训, 3年培养16万人次, 每年投入8000万元;三是要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每年108亿元用于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四是要加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增强居民支付能力, 加强医保与社区的结合。
四、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建议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提高认识, 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二是整合资源,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三是加大政府投入,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社区;四是提高竞争优势, 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五是注重人才培养, 建立吸引人才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近日,益普索(Ipsos)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和沈阳6个城市进行了在线调查,共计完成614个样本,完成了消费者对新医改制度认知情况的调查报告。
这次医改方案,重点在补需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决定三年投入8500亿元,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人手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之一就是支持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政府保障机构运行经费,保证其提供低成本服务。
消费者对社区卫生服务认知和信任不足
相对于政府部门的积极推进,新医改在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的头脑中还处于认知模糊的状态,虽然在调查中有96.1%的消费者表示了解新医改对自身的重要性,而且声称自己了解新医改,但却对关键内容知之甚少,二级城市的消费者对新医改政策导向的了解尤其不突出。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对很多消费者而言依然比较陌生。相对来说,消费者对经常接触到的职能认知率比较高,例如对社区医疗的认知率高达85.5%,对社区保健的认知率为71.2%,对健康教育及宣传的认知率也超过了五成达到55.4%,但除此以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其他职能并没有足够深入到消费者的意识,尤其是慢性病康复的管理职能,7成以上的人都表示不知道,而使用过这些社区服务的人则更加少。(图表1)
调查中发现,58,8%的消费者表示输液的时候会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4%的消费者表示遇到一般小疾病的时候会去社区服务机构。而在慢性病康复管理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并没有被充分发挥。需要慢性病定期检查和治疗时,只有228%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当慢性病需要配药的时候,也只有28.7%的消费者会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四成消费者选择去药店购买常用药
除了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外,得了小病,43%的消费者也会选择去药店自己购买药品治疗。抛开便利的因素,药店的药品齐全和不愿意去医院浪费时间排队也直接把消费者推向了药店。另外,调查中还发现可以使用医保卡也成为促进消费者自己去药店买药的一大关键,平均2-3个月一次的医保卡使用频率相比在大型医院和社区服务机构的平均3~4个月一次高。他们通常会在药店购买一些自己可以控制的非处方药品放在家中备用,其中感冒药的购买率最高,接近9成的消费者表示家中会备有该类药品,其他购买较多的有皮肤用药、消化用药及五官科用药。此外,益普索(Ipsos)调查显示,抗生素类药品的购买也达到了29.2%,再次从侧面验证了目前处方药管理尚不够严谨。(图表2)
七成以上购药者习惯选择熟知品牌
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对药品品牌比较敏感,这种情况在上海尤其明显。调查中有7成以上的消费者在进入药店之前就已经想好要购买的品牌,这些品牌通常都源于医生推荐、品牌自身实力和本人信赖品牌的程度。可以说消费者的自我药疗的水平还是比较成熟的。然而,消费者毕竟不是专业医药人员,在选择药物单品时,一般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同类产品繁多最令消费者无从下手,有超过60%的消费者都曾有过此经历。在这种状况下,药店内的工作人员就成了消费者最想依靠的对象,尽管最终还是自己决定购买,但他们仍旧愿意咨询店内工作人员来做参考。只是目前的药店工作人员专业程度普遍还不够高,常常会弄巧成拙,不但无法给消费者足够的建议,反而给消费者留下了变相促销的印象。调查中有78.3%的消费者表示希望药剂师在推荐药品后能签字以防万一,67.6%的消费者则持怀疑态度看待药剂师的推荐,认为它们推荐的都是利润高的贵药。
半数消费者愿意在药店购买保健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药店的形式也从单体店、连锁店到平价超市在慢慢进化,现在一些新型的综合药店也开始崭露头角。这些综合药店里面除了药品以外,你还可以看到保健品、化妆品甚至日用品出售。益普索(Ipsos)调查数据显示,57.7%的消费者愿意在药店购买保健品,32.6%的消费者表示可以在药店购买日用品,30%的消费者表示可以在药店购买化妆品。尽管消费者的接受度在目前来看并不算高,但发展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
六成消费者不信任明星带言药品
广告营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认知度和品牌形象,而电视广告更是最大程度地起着品牌普及作用,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脑白金”的广告。
在如今这个明星代言泛滥的时代,OTC广告不仅没有免俗,更甚地出现了物极必反的现象。近年来,明星代言的医药产品,接二连三地遭到消费者控诉,信任危机早已满溢成灾。益普索(IDSOS)调查发现,76.4%的消费者表示自己只购买口碑好的药品,72.7%的消费者表示明星盲目代言药品,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66%的消费者表示最近明星代言的药品老是出问题,让我对明星代言的药品品牌信任感降低了。
对于大多数的消费者而言,一个药品的好坏,基本不受明星代言的影响,关键在于该产品的口碑和所属品牌的可信赖度。
总结
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基层医疗的普及势不可挡。相信随着医改的逐步实施,基层医疗软硬件的不断提升,今后大多数的消费者都会愿意在需要治疗和康复管理时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届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会被最优化发挥。
【新医改下的社区卫生】推荐阅读:
乡镇卫生医院2011医改工作总结10-23
局长在卫生系统医改工作会讲话06-18
新医改形势下县级中医院如何突出重围09-14
医改材料06-30
北京医改方案10-25
中国医改文件11-29
医改汇报12-04
医改资金使用计划09-30
镇医改工作总结07-09
医改方案英文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