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方案及措施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养成教育方案及措施(精选9篇)

养成教育方案及措施 篇1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县局有关文件精神,为了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施性,最大限度提高养成教育的实效,依据我校实际,结合行为规范月活动,特制定我校养成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方智刚

副组长:程存梦周永华

成员:胡国斌汪根和郑新荣董武平叶茂青各班主任

2、职责:

组长:方智刚(校长)全面负责养成教育工作,检查、督促各项工作开展。副组长:程存梦(副校长)具体负责养成教育工作开展,督促各处开展养成教育工作。

周永华(副校长)制订养成教育相关方案制度,活动计划,并负责检查及组织活动。

汪根和:(教导主任)主抓一年级养成教育的开展,在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胡国斌:(政教主任)主抓二年级养成教育的开展,在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叶茂青:(工会主席)主抓三年级养成教育的开展,在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董武平:(后勤主任)主抓后勤工作为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服务。

郑新荣:(团支部书记)将养成教育渗透于团的各类活动中,制定相关计划,检查落实。

各班主任:依据学校计划,制定各班养成教育计划,负责本班检查落实及组织有关活动。

二、开展步骤:

1、制定计划:

①组织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学习有关理论,参加各项内容的培训,记写适量学习笔记,明确养成教育内容,规范自己行为,做学生楷模;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作用,养成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及工作生活中。②定时召开各班主任工作总结及经验交流会,提高班主任对养成教育内涵的认识及相关工作方法,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形成养成教育骨干力量。

③规范养成教育内容,制定具体活动开展计划。学校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四项教育”活动,各班要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内容,建立校园文化,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教育机制,从小事做起,规范行为小举止,并适时小结,形成良好氛围④组织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立“家访制度”适时召开家长会,组织同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劳动,不定期上门或邀请“关工委”等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意见,依据学校实际,促进养成教育工作开展。

2、检查落实:

①各组织成员做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并将每周检查情况汇总报有关领导。

②每周值周老师将每周检查各班养成教育开展情况,以量化形式报有关领导。

③各专职管理员将每周管理情况及存在问题等及时汇总报有关领导。

④各有关领导将每周情况汇总后开碰头会,确定情况是否属实反映了《工作总结》和《班务工作通报》,要求具体到某人,某生,某事,何原因等,周一升旗后通报。

⑤每周出现的问题下周重点检查,督促改正,如无改正,依据有关条例加重处罚。

⑥每周活动开展各处要言明在先,计划、实施、总结到位,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总结情况:

①各种活动开展后,各组、各班、各处要及时总结,表彰先进,督促后进。②学校要将各个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最后汇总,各年级各班进行比较,总结得失,改进方法,开展工作。

③各项总结要存档保留,将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活动安排:

⒈仪容仪表,精神风貌检查。

⒉校园清洁从我做起。

⒊青年自愿行动。

⒋学规范、用规范、比规范活动。

⒌宿舍整理—我是生活的小主人。

⒍“三个一”活动。

⒎“养成教育经验”交流。

⒏警校共建。

⒐心理健康教育。

⒑法制报告。

⒒总结表彰。

新建中学

养成教育方案及措施 篇2

萨穆尔·斯迈尔曾说过:“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此可见, 养成教育是家庭、社会、学校乃至受教育者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乎社会和谐、发展与民族振兴, 必须对养成教育的意义及途径有清醒的认识, 切实搞好青少年的养成教育。

1. 养成教育的意义

(1) 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一个人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 但习惯是其重要的基础, 著名学者竺可桢先生从小就做事认真, 注意留心观察世间事物的变化, 而且从小就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这种良好的习惯为他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反、我们在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调查中发现, 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没有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言必出脏话, 并不以为然, 公众对其文明形象的认识大打折扣。同时, 我们还发现学生的成绩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是成正比的。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 往往也是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凡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往往学习习惯都不好。而工读学校和少管所的青少年, 几乎百分之百都有不良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不只是为了成才, 更重要的是为了孩子成人。有的孩子讲文明、懂礼貌, 人见人爱;有的孩子流里流气, 人见人烦。为人处事没有良好习惯是不行的。

从小养成讲秩序的习惯, 对计划今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不良习惯也会影响孩子的生活,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生。这已被中、高考, 就业、职场竞聘等重大人生关口所证明。

总之养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 它为孩子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养成教育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有利于孩子成长, 也有利于家庭的幸福。从目前我们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要求看, 有不少内容与家庭幸福有直接关系。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会收拾房间、洗衣服、做简单的饭菜、会洗刷餐具、扫地、倒垃圾、主动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事……。如果孩子能做到这项要求, 家长能不高兴吗?家长有了小帮手, 还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 家庭当然是幸福的。反之, 孩子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时不时还跟家长发脾气, 家里怎能幸福呢?

再如, 孝敬父母, 知道父母的疾苦;会照顾服侍老人, 体谅父母的困难, 不提不合理的要求;理解父母的心情, 会从精神上安慰、劝解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减轻父母的负担。如果孩子能做到这项要求, 家长就会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有个懂事的孩子是家庭的一大幸福。

还有, 穿着得体大方, 生活上不提过分要求, 不和别人比吃比穿, 不乱花零钱, 注意节约。如果孩子能做到这条要求, 就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如果孩子在生活上铺张浪费, 和别人攀比, 不但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还会增加家长的心理负担。

为了家庭的和谐、幸福, 为了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 为了家庭和睦,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必须培养孩子好习惯。

(3) 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行为习惯涉及人的修养, 涉及人际关系, 它不仅对本人起作用, 还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对自然界起作用, 也可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国家的和谐、稳定、发展起促进作用。

要保持国家和谐发展, 必须抓紧人们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人们的行为习惯如何, 标志着国家的文明程度。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 各国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观众来中国, 首先接触的就是我们的行为习惯。所以, 我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声望和地位。

2. 养成教育的途径

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实行家庭、社会、学校协同作战, 齐抓共管。主要途经和方法如下:

(1) 抓理论武装, 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习惯的形成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受教育者的头脑。采用开设思想品德课、礼仪课、召开主题班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 教育学生明确习惯的内涵、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习惯养成的途径方法等, 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和思想觉悟,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2) 抓典型示范, 在提高行为控制力上下功夫。典型, 就是榜样, 榜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很强的控制作用, 它的力量是无穷的。抓典型示范, 运用典型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极具感染力、说服力。典型示范是多方面的, 如, 伟人、英雄、模范的光辉业绩, 文学、影视作品中的先进人物形象、同学们中的优秀事迹, 老师的师表等等。

抓典型示范, 目的是提高行为控制能力, 要通过典型示范, 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明确哪些行为应该坚持、哪些行为应该限制、哪些行为应该终止, 只有这样, 才能从点滴小事做起, 不辞小善, 不苟小恶,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3) 抓环境建设, 在环境育人上下功夫。环境育人是提高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 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古代“孟母三迁”的佳话成为环境育人的典范, 当今望子成龙的家长, 举家到清华、北大敬仰高等学府的校容校貌, 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奋斗精神, 这也是环境育人的具体表现。当人们在一个整洁有序, 干净洁爽的房间, 会觉得心情舒畅, 会自觉检点自己的行为。如果一所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宜人, 管理严格, 会有助于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环境建设包括社会大环境建设, 也包括学校小环境建设。大环境建设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风尚、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营造和谐、文明、向上的良好社会环境。学校的小环境建设既包括自然环境建设也是包括人文环境建设, 应当是净化、绿化、美化、文化、良好的校风、学风, 醒目的名言警言,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幽雅美丽的校园、安静整洁明亮的教室、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都是营造校园环境的重要内容, 他能起到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效能。

论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培养措施 篇3

[关键词]礼仪;教育;培养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所以礼仪教育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教育。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要将文明礼貌的行为渗透在生活中,渗透在教学活动中,以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一、教师的身教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幼儿园里,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活动之前,首先要提升礼仪知识方面的素养。教师的身教可以影响幼儿以下几个方面:

1.让幼儿文明。教师在注重“言传”的同时,更注重“身教”。

2.让幼儿遵守最基本的社会公共道德。要制止不道德的行为,教师除了常教导幼儿之外,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二、运用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有助于幼儿理解

依照新《纲要》要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可从基本礼仪、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节日礼仪进行培养发展,明确礼仪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1.巧用儿歌渗透礼仪。例如,儿歌《我的好妈妈》,这首儿歌激发孩子们尊敬长辈的情感,并能与大家交流自己在家做的关心长辈的事情。

2.利用歌曲宣扬礼仪。大班上学期所学的《礼貌歌》是让幼儿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3.运用故事感悟礼仪。中班下学期学的《萤火虫找朋友》说的是交朋友要看清他的长处,不要只看短处,引导幼儿礼貌待人待事。

三、运用趣味益智游戏渗透幼儿的礼仪教育

游戏作为幼儿独特的自发活动,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也以游戏为主。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我们将礼仪教育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进行思索,然后边观察边操作。因此,教师可在设计游戏时有意识地渗透各种知识。

1.幼儿能在游戏中进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结交新朋友,学会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有礼貌地交往。

2.幼儿能在游戏中感知礼仪。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自己去实验、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知道什么是礼仪,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礼仪。

四、幼儿行为习惯的摇篮——家庭礼仪教育

相对学校、社会的教育而言,在礼仪教育中,家庭的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家庭礼仪教育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具体可由以下两方面着手:

1.日常行为规范。家庭礼仪教育应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培养幼儿诚实、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2.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

礼仪教育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密切配合,这样才能使幼儿礼仪教育工作协调一致,共同帮助幼儿树立礼仪意识,明辨是非,鉴别美丑,掌握礼貌用语与礼仪行为规范,从而使幼儿产生爱礼仪的情感。

养成教育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目的:

根据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让学生了解学校是怎样的;在学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称呼:什么叫班集体;学生在校的一日常规等。为一年级小学生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作好铺垫。

二、活动时间

2018年9月3日至9月6日

三、入学教育目标:

通过入学教育这一活动,培养一年级新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成为一名小学生。1.重点让孩子熟悉校园,初步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守作息时间、就餐纪律、集会纪律等).了解课堂常规:知道上课要遵守纪律,做到专心听讲,不随便讲话,不开小差,发言要举手。

3.入学教育规范,各科任课老师和班主任根据实际要求加强规范。

四、具体措施安排

活动一:安排座位

1.按男女生从矮到高排两列,每个学生站一个点,并互相记住前后的同学。

2.老师自我介绍,消除学生的恐惧感。3.学生自我介绍,对学生有初步的了解,活动二:学生就餐需要:

1.吃饭纪律:强调吃饭的纪律,安静吃饭,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挑食,讲卫生!

2.餐前洗手、取餐、送餐具,学会排队。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三:坐姿训练 熟悉学校的铃声。学会听上课、下课铃声。老师进教室,学生眼睛看着老师,老师说上课,班长喊起立,大家恭敬向老师问好。正确坐姿训练:

坐(双手平放桌面,抬头挺胸身体坐直,双脚自然平放地面。)

立(站要直,头要正)

写(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一拳眼离书一尺)看(仔细看)说(声音要响亮,态度要大方,用普通话)听(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

3.训练举手、读书等各种姿势。举手:要说话先举手,得到允许站起来说。举手手臂自然举起,五指并拢。

4.训练上课、下课与老师问好姿势。起立,腰板站直,声音要响。活动四:一声问候,两个轻声

1.见到老师,同学,要主动问好!回家主动与父母打招呼。2.放学主动与老师说再见。3.说话轻声,走路轻声。活动五:家长会

班级家长会:对学生搞好家校教育安排、政策宣传、其他信息沟通与收集。活动六:开学典礼

1.熟知学校一日生活、学习、工作常规。

2.交代开学相关事宜。

3.了解小学八科达标学习要求及任务。

4.表彰优秀小公民和优秀作业等其他评优树模先进。

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 篇5

某某市某某办中心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不断加强对我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常规管理,进一步抓实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逐步建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长效机制,通过系列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文明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目标

利用三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分别从学生卫生、文明、集队、少先队员基本礼仪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树立良好校风,做到校风、校容、校纪有较大改观,各中队在卫生习惯、文明习惯、集队习惯、少先队员基本礼仪礼节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并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组织机构

组长:戴锦镕(副校长)

副组长:郭遵钰(学生工作部主任)戴先翔(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成员:卢文静

付吉祥

邓琴琴 当天值日行政及各中队辅导员

四、实施细则

着眼学生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一)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1、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书包干净,定期整理书包。学生在校时间要佩戴红领巾和学生证,周一、周五统一着装校服。(重点查学生个人卫生)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

2、卫生区域和教室每天要打扫并且全天保持清洁。

3、不在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

5、爱护环境,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垃圾。

6、规范眼保健操动作要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1、升国旗、奏国歌、敬队礼,唱国歌、少年先锋队队歌。

2、使用文明用语,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会使用“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3、不打架、不骂人,在教室里不大声喧哗。课间、午间活动不追逐、打闹,不玩危险的游戏,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靠右行不拥挤。

4、进入办公室要喊报告,待老师许可方可进入。

(三)集队习惯惯养成教育

1、按两路纵队整队有序入场集队或做操,做课间操时动作要规范,精神饱满。

2、入场做到快、静(不说与校风、校训内容无关的话)、齐,诵读校风、校训内容声音洪亮整齐。

3、解散有序不奔跑,课间安全记在心。

(四)少先队基本礼仪礼节习惯养成教育

1、爱国旗,敬标准队礼,养成升、降国旗敬队礼的良好习惯。

2、掌握正确佩戴红领巾的动作要领,对少先队员进行基本礼仪礼节培训。

五、工作措施

1、各中队辅导员、老师是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

班级卫生区域、文明礼仪,学生个人卫生的检查记录工作,做到每天一汇总,每周一公布一评比,成绩作为考评各中队的依据。

3、长抓不懈,建立长效评比机制。

六、实施步骤及内容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

监督和管理(当天值日行政、学生工作部、少队部、)。

养成教育方案及措施 篇6

2013—2014(学)

一、指导思想

我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中小学生守则》、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检查约束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通过激励评优树立典型,带动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四、教育内容

以《中小学管理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为标准,归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中高年级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④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不迟到,不贪玩——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4、节俭习惯

①利用水、电及时关闭开关,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书本,节约一张纸、一块橡皮、一支铅笔;

③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④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⑤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一粒粮食;

⑥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

⑧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⑨学习、办事讲效率,学会能用不同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五、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学校、年级组、班级管理网络,发挥各年级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

2、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每周至少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明确教育主题,安排本周工作,提醒班主任应注意的问题,突出重点,明确目的。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班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

“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坚持及时开班会制度,总结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面工作。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利用学校宣传栏、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

4、寓学生常规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大型的学校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活动中除要求学生排队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外,对队员的敬礼、站立、以及红领巾的佩戴等均有所规定。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

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3、设立校外教育辅导站,通过参观访问教育基地,培养和激发儿童的“五爱”情感,从而推动学生自觉履行道德义务。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值周值日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一周的小结总评等工作。“值周值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抓起,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2、以值日生和卫生监督员为主要管理成员,每天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就餐、就寝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六、具体工作安排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日积月累、反复训练、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行为习惯的养成特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行为规范逐条分解,分周落实养成训练。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二周:严格守纪,按时作息

第三、四周:讲究卫生,保护环境

第五、六周:专心听课,大胆发言

第七、八周:活动讲文明,认真做“两操”

第九、十周:学会交往,举止大方

第十一、十二周:热爱劳动,认真做值日

第十三、十四周: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第十五、十六周:不挑吃穿,勤俭节约

第十七、十八周:诚实守信,知错就改

养成教育方案及措施 篇7

关键词: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养成,载体

扩招以来, 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的同时, 高校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年来的实践证明, 大学给予学生的不能只是专业知识, 更要给他们一种能力、一种精神、一种品德, 让他们不仅能够应对当前的问题, 更能驾驭未来人生道路与科技发展的任何变化, 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围绕这个目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结合人才培养的实际, 适时提出了“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的教育理念, 大力倡导完全人格、德才兼备的教育思想, 断积淀、传承着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深刻地影响和熏陶着广大师生的行为。

(一) “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思想的价值本意

1.“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理念是大学精神的彰显与运用

《大学》开篇就指出:“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蔡元培先生也说过:“大学者, 高深学问者也。”梅贻琦校长也曾说过:“办学校, 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 二是造就人才。”19世纪英国学者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将大学定位为一个提供博雅教育、培养绅士的地方。从这些论述中, 我们可以概括出大学有四种基本任务:一是专业知识课程教学和研究, 二是教育与培养人才, 三是体现生命的精神交往, 四是产生和交流学术。

今天, 大学在层次、类型、组织形式、结构和专业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 但一条贯穿于其中的主线——大学的精神和育人理念并没改变, 其理想和追求没有改变。因为, 这种精神、理念的形成是通过长期追求与锤炼的结果。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提出“以师德建设为龙头, 深入开展‘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主题教育活动,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 引导教师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 进一步深化‘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随后, 学校党委书记邝邦洪教授根据自己近三十年的教育治学经验, 提出“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是高校师生成长的基石, 也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和教师教书育人始终不变的追求。

“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理念的提出, 深入到了大学本质的探讨, 即大学是什么?大学能做什么?其重要意义在于解决学校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的问题。开展“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主题教育活动的目, 是为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使学生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 真正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 形成良好的学风, 多读书, 读好书,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通过开展“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主题教育活动, 为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教风、学风、校风建设。笔者看来, 这是一种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的展望、追求和向往, 是一种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的设计和构想, 是导引大学乃至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灯塔。学校党委也正是基于对大学教育本质、办学规律和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等的认知, 适时提出了这一重要教育理念, 并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属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全体师生的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她体现了一所大学教育的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学校党委书记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一所大学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把‘德与学’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 任何一所大学如果忽视师生的德育与治学的教育, 都是不负责的教育。在高校建设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要有能被师生认可的自觉实践的重要载体, 只有与师生的长远利益紧密相连的教育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2.“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理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对整个教育过程起着导向、激励、调整和监督的功能。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中所指出:“如果教育要继续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体, 能够运用智慧和精力去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那么他就必须克服自满和墨守成规的缺点。教育必须经常检查它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在人才培养上, 大学无不以通识博学, 具有高度教养和全面发展的通才, 较为完美的人生追求, 以别于专门教育造就的狭窄单薄的技术专才。曾任清华大学校长达17年之久的梅贻琦, 属守儒家经典“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新民, 在止于至善”的古训, 而予以新的解释。他认为大学教育观的核心是通才教育, 给学生以“通识”和“知类通达”的学术训练, 以完成化民易俗、改造社会的“新民”的使命, 而“不贵乎有专技术之长”, 主张学生应具有自然、社会与人文三方面的知识, 着眼于为学生通向高深而作的基本训练。他们无不重视大学在人格养成、道德塑造方面的特殊重要性。哲学家费希特指出, 教育首先是培养人, 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 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与技术, 而是要去唤酲学生的力量, 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归纳力、理解力, 以便他们在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在费希特看来, 实用性、服务现实, 只是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结果之一或副产品, 不是出发点, 也不是目的。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福家先生指出:传播知识在新世纪到来时变得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如何思考。

大学生素质培养的过程, 包括专业知识素质, 文化素质, 能力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其中, 道德支配着人的道德行为, 从而使“做人”便有了一种规范、一种原则, 这种规范和原则是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产生并通过道德行为来体现的, 它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定向作用。纵观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随着培养不断发展, 但是思想道德素质作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传统的人才观及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被忽视了, 以至使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不断滑坡。

不容置否,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 “过强的功利主义, 过弱的文化底蕴”的现象严重存在着。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被淡化。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人文属性被模糊。甚至有人将高等教育视为“就业准备过程”、“价值积累过程”、“潜在生产过程”。这种极度经济学视野的教育观念, 使高等教育一度染上了实用惟学、急功近利的通病。有人说高等教育曾经被演绎成“授人谋生技艺的作坊”, 那种本来应该有的传授心性精粹、塑造完美人格、培养高尚情操和健康品性的人文属性被遗失和淡化。

“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理念的提出, 体现了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标杆和指针: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养及完满人格的人才,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养成、思维训练及基础知识的掌握, 强调人文教养、人文底蕴、人文积累与科学自由精神。

3.“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理念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现实融合

高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理性组织, 她承载着人类的理性与文明, 寄托着人类的希望与未来, 她以培养人为天职, 造就千百万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是其出发点和归宿。关心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 中国高等教育不仅应当具有传播、发展自然和社会知识的科学品格, 而且应当具有体现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文化底蕴和道德理想的文化精神, 从而将科学品格和人文精神有机的融合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理念, 强调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不仅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办学实践中, 而且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理念。它是校园文化底蕴和共同价值观的体现, 体现着办学特色和风格, 演绎成师生共同认可的行动指南。从总体功能上讲, “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理念, 对内影响和规范师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方式, 形成了凝聚力, 引领学校的办学方针和育人取向;对外作用于社会文化和文明理念, 体现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的实质, 是以科学教育为基础和手段, 以人文教育为方向和目的全面教育观。它的目的是要在科学和人道的相互协调和补充中促进高校师生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使广大高校师生在创造和享受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 创造和享受相应水准的精神文明, 并在精神维度上获得更大的空间, 体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现实融合。这也是对学校传统精神和育人思想的再次继承、发展和主动运用。体现出一种客观、务实、卓有远见的精神风貌, 也再次彰显了从广东民族学院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一脉相承的育人理念和历史优良传统。

(二) 倡导知行合一, 促进“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成为高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

1. 强化宣传思想工作。

“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这一具有广泛的宏观性和远瞻性的教育理念, 如果想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得到充分理解认识和执行, 除了必须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细致的引导疏通外, 更主要的是要在广大师生思想领域进行更深层的充实与革新。只有在思想领域有了这些先前的意识, 才有益我们在本体思维空间开垦出更广阔的沃土, 只有在我们思维空间内拥有了这些广阔的沃土, 才能有利于“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教育理念在广大师生思想观念中落地、生根、发芽、开花乃至结果。因此是否能够完全主动去领会、接纳、执行“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 是最重要先决条件和思想根基。

2. 注重社会公德建设。

一方面, 应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把师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 使教师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另一方面,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 引导和帮助学生知行统一,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通过组织一系列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与习惯养成的实践活动, 丰富其文化修养, 提升其文明程度。

3. 精心搭建践行载体, 做到多形式、广覆盖、有特色、有成果。

一抓物质载体建设。因为校园精神文化要通过校徽、校歌、校报校刊、校树、校花、校服和校训宣传牌等物质载体表现出来, 让师生耳濡目染, 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 举办校史展览等, 增强师生对校园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抓活动载体建设。通过提倡多样化, 弘扬主旋律,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体性素质教育活动, 努力形成“以重大节日为契机, 以爱国教育为主题, 以传统活动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情景, 对于愉悦师生身心, 丰富师生生活, 增强团队精神, 培养师生健康高雅的情趣, 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和学习的高尚情感等, 具有积极的助力作用。一般说来, 活动载体建设分两个层面:

就教师层面而言, 重要的是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营造浓炽的学术氛围。聘请教育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 或开设示范课, 点评优秀课例;组织校内优秀教师举办学术讲坛、专题沙龙、教学观摩研讨;鼓励教师开展校内研究活动, 研究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 奖励教师的优秀科研成果;举行优质课、优秀论文、教育案例评比和教学能手评选, 激励教师主动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活动, 自主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大力开展教育反思活动, 鼓励教师讲述“我的教育故事”。通过活动载体建设, 促发教师积极参加组织学习, 并把学习看作是人的天性, 把工作看作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 由此能系统思考, 不断改善心智模式, 不断自我超越, 从而在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下努力发展自我。

就学生层面而言, 一要抓好课堂学习活动, 教师通过设问引导、提问诱导、答问指导、追问教导等, 与学生进行思维交锋、个性碰撞, 共同进入知识、智慧、情感、精神的良性互动境界, 以此开发学生的潜能, 提高学生的智能。二要抓好文艺活动, 通过组织校园艺术节、文艺表演等活动,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形成“崇德”、“尚学”的校园景象。三要抓好体育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经常性地开展各种体育锻炼, 开展诸如球类、棋类、体操等比赛和校际之间的友谊赛, 定期举行学校运动会等, 既可强健学生体魄, 又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四要抓好实践提升活动, 紧紧围绕学生知识和智力素质的培养提高, 大力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读书会、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学科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参与社会调查, 撰写小课题研究报告, 参与课外科技活动, 进行小发明、小制作。由此, 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文化生活,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各方参与, 形成教育合力。

“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主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各方面协调、配合、参与和关注。除了组织、宣传、团委各二级学院外, 社会科学部也要发挥重要作用。因为社会科学部的课程教学中对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主题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社会科学部优势, 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把社会科学部纳入“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主题教育活动中来。社科部教师在教学中深入浅出, 循循善诱, 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可以增强“以德为行, 以学为上”主题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 2002 (11) .

[2]赵世超.高等教育应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J].教育研究, 2002 (11) .

[3]张德祥.新世纪高等教育的新使命: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 2002 (11) .

[4]张岂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历史考察[J].中国大学研究, 2002, (6) .

《行为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方案 篇8

一、班会目标:通过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好的习惯可以使人一步步成长,坏的习惯会让人渐渐走向失败。习惯决定着自己的命运,只有注重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成就自己的人生。通过家长会和家长交谈,对学生的观察,并且与个别学生交流后,发现学生存在着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因此适时开一次有关养成好习惯的班会课是当务之急的事。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养成好习惯的认识,让学生懂得,一个人的习惯虽然是个人的事情,但实际上小小的习惯会有巨大的影响,好的习惯可以使人走向成功,坏的习惯使人失败,习惯决定命运,为了我们的未来命运,必须养成好习惯。

三、班会重点

明白习惯对人的影响以及不良习惯和良好习惯的表现。在实践上知道纠正不良习惯、建立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及方法。能够自己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实践。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本课教学课件

五、班会过程

(一)同学们好!什么是习惯呢?请全班同学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两掌相对,十指交叉。注意观察大拇指的位置),这就是自然而又固执的习惯。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词典上讲,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可见,习惯是一种养成,是一种比较确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高中三年,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阶段,更是我们进入青春期独立的人格逐渐形成的阶段。最要紧的是养成好习惯。或者说,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二)交流空间

让学生说自己的习惯,并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发言后进行简单的分类,分为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并总结良好的和不良的。

师:以自身的经历和体验谈谈下面这些不良习惯的危害。

1、早晨上学迟到的理由:“闹钟没响”;“自行车坏了”;“看错时间了”……

2、“两操”迟到,跑操不好,不认真锻炼。

3、自习课玩耍,说小话,学习不专注。

4、不认真看书复习,每天只是应付作业。

5、随地扔垃圾,不将废弃物放入指定位置。

6、值日、清洁劳动不认真,应付了事。

小组讨论,学生发言。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点评。在发言的过程中强调不良的和良好的习惯的影响,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纠正不良的习惯、建立良好的习惯。不良的习惯可能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可能是我们人生之舟驶向成功彼岸的暗礁,可能是我们长途跋涉时鞋里的细沙。

(三)作为一名中学生要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

1、爱动脑筋,爱观察,爱提问。

2、有钻研精神,喜欢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3、善于集中精神,排除干扰。

5、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6、经常使用工具书、参考书。

7、喜欢阅读,有意识地拓宽知识面。

8、今日事,今日毕。

9、经常与同学讨论问题。良好的行为习惯:

1、言语要文明,见面问声好。友善共相处热情礼相待。“请”、“你好”、“对不起”、“谢谢”等文明用语应常挂嘴边,不说污言秽语,不给别人起不文明的绰号。2、衣着应端庄,仪态要规范。

3、领物取物,主动排队,相互礼让,井然有序。4、他人宿舍,非请莫进;他人财物,未准莫取。5、走道楼梯,人来人往,你谦我让,主动留道。6、弱小贫困,帮扶资助;残疾病患,文明相待。7、桌面墙面,莫乱涂画;垃圾杂物,弃置有道。8、进出校门,主动下车,微笑致意。

9、上课考试,休息时间,尊重他人,保持安静。10、升旗仪式,庄严肃穆,着装整齐,端正严谨。

教师归纳:以上这些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去培养和坚持,它们将为我们明天的成功奠基

(四)心灵体操

同学们讨了不良习惯的危害,了解了很多好的习惯和坏习惯,现在测试一下自己一天时间的利用率高不高

看我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你利用了的课余时间?

平均每节课多少分钟后才能集中精神听课? 上课时发呆时间?

自习课上闲聊、发呆时间? 自习课上找、借东西所花时间?

学习时间=上课时间+自习时间+真正利用的课余时间-发呆时间-闲聊时间-借东西时间。一天时间的利用率=学习(工作)时间/24小时。

1、算算你的时间利用率高吗?

2、主要是什么习惯产生的影响?

教师根据学生时间利用率的高低,和同学们共同探讨怎样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五)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已经了解了很多好习惯和坏习惯以及对我们的影响,同学们商量看看有什么好办法来改变自己的坏习惯,形成好习惯?在改变不良习惯,形成好习惯工程中会遇到种种困难。老师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对展示的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怎样纠正不良的习惯?

1、第一交一些能够管束自己的朋友。

2、第二用暗示法来提醒自己。

3、第三用写日记的方法来管束自己。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

1、写名言名句贴在桌上警惕自己。

2、可以请老师同学督促自己。

3、可以每天定下一个目标,时刻检查自己。

4、强化意志,战胜自己。

六、教师寄语

养成教育实施方案2010 篇9

(2010年)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人终身成长发展的基础性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加强我校管理,切实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从而结合本校实际,以《学生行为习惯评价办法》为评价手段,全方位对我校学生的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安全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组织实施。组

长:黄春光

副组长:吴

成员:笪学庚

蒙照祥及全体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二、工作目标

1、通过“文明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安全卫生习惯”教育,培养师生自我安全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师生养成安全为天,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通过激励评优树立典型,带动进步,从而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四、教育内容

(一)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从文明、学习、生活和安全卫生四方面,正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1、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④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⑨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2、文明习惯

①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⑩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宿舍卫生、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上学不迟到,放学要排队回家,不绕路,不贪玩,不在路上打闹——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星期天、节假日有活动时间表,学习、休息、玩乐有条不紊——讲条理; ⑨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⑩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4、安全习惯 ①上下楼靠右走,不拥挤,有秩序; ②在道路上行走要靠右边走;

③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④站队打饭时,不拥挤,以免烫伤; ⑤寄宿学生星期、放假时不坐“三无”车辆; ⑥全体师生在夏季时不要随意到水池里游泳、玩耍;

⑦教师要备好安全课,上好安全法制课,让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安全、法制知识; ⑧住宿生起床叠好被子,放好枕头,养成洗脸刷牙的好习惯。

(二)、要求教师要做到:

1、遵守校规校纪。

2、认真备课上课。

3、及时批改辅导。

4、规范用语用字。

5、言行文明得体。

6、管理爱护学生。

7、善于交流合作。

8、勤于学习反思。

9、注重言传身教。

10、坚持廉洁从教。

五、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即把晚文明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2、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学生养成教育管理。每月第一周召开一次全体教师会议,明确教育主题,安排当月工作,提醒教师应注意的问题,突出重点,明确目的。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班队活动,健全广阔的少先队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钩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知”:每月的第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一个大周举行一次升国旗,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坚持每周一次班会制度,总结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每月最后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办学校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

4、寓“小学生常规”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少先队活动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大型的学校队会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活动中除要求学生排队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外,对队员的敬礼、站立、以及红领巾的佩戴等均有所规定。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队员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值周值日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一周的小结总评等工作。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以安全卫生监督员为主要管理人员,每天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包括学生宿舍、餐厅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形成制度,做好表彰,将养成教育推向更高层次,各班要做好养成教育的自评活动,及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一再不遵守《规范》、《守则》、《养成教育实施细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能分清优劣,在赶、帮、超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在每学年末都开展表彰活动,鼓励先进,创建人人争上进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汇报下一篇:德育活动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