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共11篇)
1、阿拉伯数字:前身是印度梵文的字头文字(即: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是古印度人)。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纪初,传到欧欧洲。16世纪,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
2、亚欧商业往来的途径:丝绸之路
3、阿拉伯的辉煌文化:创立完整的代数学;巴格达医院院长阿齐斯写成外科医学著作《医学集成》;医生依本·西拿著有《医典》。
4、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到中国元朝大都任官,游历中国大江南北,返回后完成《马可·波罗行纪》。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第八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1、文字的出现:象形文字——古埃及人(30),对以后字母文字产生重要影响;
楔形文字——两河流域(古巴比伦)苏美尔人(3000年),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字母文字——腓尼基人(22个),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2、世界三大宗教
第九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1、古代科学家 :① 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浮力定律、发明螺旋式水车
② 亚里斯多德:创立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2、古代文学家:① 荷马(古希腊):《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②索福克勒斯(古希腊悲剧作家):《俄底浦斯王》。 ③《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阿里巴巴》、《阿拉丁和神灯》。 ④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
⑤阿里斯托芬:古希腊喜剧之父
3、建筑特色
罗马式建筑 特点:拱顶、多梁柱、平面呈十字架形 如:麦加大清真寺
哥特式建筑 特点: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 如:巴黎圣母院
一、巧用名人名言,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 (上)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时, 部分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理解不到位, 我灵机一动问学生:“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但丁有一句名言脍炙人口, 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一句名言呀?”“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学生很快反应过来。“那么这句名言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什么思想?”我继续追问。有学生回答:“人文主义思想。”我趁热打铁:“为什么说这句名言能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呢?请大家结合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围绕这一句名言, 学生很快就打开了思路, 最后分析得出:人文主义提倡发扬人的个性, 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但丁强调走自己的路, 正是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发扬自己个性, 追求现实生活幸福的很好体现。在本课教学中, 我还引用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岀来。通过引用这句名言, 让学生更好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文艺复兴, 并不是去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而是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在教学中注意开发课程资源, 适时引用名人名言, 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 从而取得化难为易、举重若轻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巧用名人名言, 加深学生对历史名人的了解
历史名人常把他们对世界、对人生、对事物的独到见解, 用心凝成一句句令人深思的巧言妙语, 是谓名言。名言的存在, 使历史名人不再遥不可及, 而是有思想和情感, 曾经活生生地存在。比如在讲述拿破仑的事迹时, 我巧用他的名言:每个法国士兵的背包里都装着一只元帅的权杖。 (意译: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这句名言, 曾经让无数士兵热血沸腾。通过这句名言, 告诉学生拿破仑在治军方面的过人之处。同时通过这句豪言壮语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去了解这位军事天才曾经为了个人成功的梦想而奋发向上的成长历程。在介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时, 我出示他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它决不能使我屈服。让学生告诉我:“贝多芬为何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 我进一步引申:作为音乐家, 双耳失聪是最大的不幸, 可是他没有向厄运低头, 他用“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誓言和他的音乐一起振奋激励了许多人笑迎苦难、笑对人生。巧用贝多芬的名言, 无疑有利于学生积极面对人生的苦难, 做到自强不息。在讲解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时, 我出示他的名言“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而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让学生来分析其内涵。事实证明, 学生对这句名言的解读, 让我耳目一新, 大开眼界。有学生认为, 爱因斯坦作为伟大科学家, 是一个有着很大影响、很大价值的人, 他提出的“相对论”开启了原子时代的大门。有学生认为, 不能为了所谓的成功而不择手段, 否则即使成功了也没有价值。有学生认为, 有价值的人, 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才是真正成功的人。有的学生更是语出惊人, 这句名言其实就是富有哲理的“相对论”……想不到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竟然引发出学生这么多的思考。实践证明, 在教学中巧用名言,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历史名人形象将会更加丰满和具体, 学生更乐于去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历史名人, 从而更好发挥“名人效应”的激励和教育作用。
三、巧用名人名言, 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言为心声”, 名言常常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历史名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教版九年级历史 (上) 提供了许多名人名言。其中的一些名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元素, 具有很强的教育启迪作用, 适时引用并加以阐发, 不但会增强教育效果, 有的甚至还可能被学生铭刻在心, 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一生受益。教材在介绍牛顿时呈现他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师还可以因势利导补充牛顿另外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 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 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 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 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 却全然没有发现。通过名言的呈现, 学生认识到牛顿在拥有巨大科学成就后, 还保持着可贵的谦虚的精神品质。教材中还有达·芬奇的类似的名言: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 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 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 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 向着它的母亲。贴切的比喻, 形象生动地告诉学生要谦虚好学, 在求知的道路上不能自我满足。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诵读荷兰画家梵·高的名言:相信我吧, 在艺术问题上, 下面这句话是实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 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 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教师让学生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 让学生感受梵·高作品的个性鲜明, 风格狂野奔放, 色彩鲜艳浓烈, 打破传统, 别具一格。教师通过对这句名言相关的引申和阐发,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 梵·高在印象派画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离不开他在艺术上的大胆创新, 更离不开他严肃钻研、老老实实的求知态度。通过学习这句名言, 学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做学问不能浮躁, 要踏踏实实才能有所成就。“天才是1%的灵感和99%的汗水”, 爱迪生的这句名言同样可以教育启发学生在求学道路上要勤奋刻苦。名人名言的教育作用往往胜过一般的说教, 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新课程把情感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完善。巧用名人名言进行教学, 无疑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这种理念要求。
氧 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2.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2.让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难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实验准备】:
1.酒精灯、火柴、硫磺、细铁丝、木炭、石蜡、坩埚钳、石棉网 2.氧气(一大瓶三小瓶)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附课件2.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氧气的主要用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是什么?(2)空气中有哪些气体?这些气体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3)判断下列物质:洁净的空气、海水、氮气、五氧化二磷、红磷、氦气中,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过渡: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我们对氧气有多少了解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2.讲授新课: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让学生说出氧气的有关物理性质,指导学生看书1分钟并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提问: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二、化学性质:
1.氧气的检验(教师演示)
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氧气能支持燃烧)
(教师演示实验(1)——(4),学生仔细观察,并试着叙述现象)演示实验(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①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放热。
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二氧化碳(CO2)③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演示实验(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①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②文字表达式:铁(Fe)+ 氧气(O2)——→③强调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④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提问:由学生讨论3分钟后回答: ①铁丝在空气中能否燃烧?(不能。)
②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③铁丝下端为什么系一根火柴?(引燃铁丝。)
④实验要求待火柴将燃尽时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的目的是什么?(火柴燃烧消耗氧气,若铁丝迅速放入瓶底,则产生的热量使氧气膨胀从瓶口逸出,都不利于铁丝的燃烧。)
⑤集气瓶底铺一层水或细沙的目的是什么?(防止铁丝燃烧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演示实验(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
①空气中的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点燃二氧化碳(CO2)+ 水(H2O)③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演示实验(4):硫磺在氧气中燃烧(黄色固体)
①空气中的燃烧情况: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二氧化硫(SO2)③文字表达式:硫(S)+ 氧气(O2)——→结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
小结:氧气的性质。
【小资料】常用气体钢瓶简介:
除装毒气的钢瓶外,钢瓶的一般工作压力都在150kg/c㎡左右。按国家标准规定涂成各种颜色以示区别。例如:氧气钢瓶为天蓝色,黑字;氮气钢瓶为黑色,黄字;压缩空气钢瓶为黑色,白字;氯气为草绿色,白字;氢气钢瓶为深绿色,红字;氨气钢瓶为黄色,黑字;石油液化气钢瓶为灰色,红字;乙炔钢瓶为白色,红字等等。钢瓶运输和储存期间不得曝晒。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通常为白色固体的是()A、木炭
B、铁
C、蜡烛
D、磷 2.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出大量的热
D、硫粉逐渐减少
3.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4.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B、鱼可以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是无色的,液态氧也是无色的D、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5.在一只集气瓶中充满空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可选用的可燃物是()
A、木炭
B、蜡烛
C、磷
D、硫 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色火焰,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淡蓝色火焰产生,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作业:
1.课本P36页习题1~4。2.配套练习课题2氧气。板书设计: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略大于空气;(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
二、化学性质:
1.氧气的检验: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即氧气能支持燃烧)2.化学性质:
点燃二氧化碳(CO2)(1)碳(C)+ 氧气(O2)——→
点燃四氧化三铁(FeO)(2)铁(Fe)+ 氧气(O2)——→3
4点燃二氧化碳(CO2)+ 水(H2O)(3)石蜡+ 氧气(O2)——→
点燃二氧化硫(SO2)(4)硫(S)+ 氧气(O2)——→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
教后记:
第二课时:(附课件2.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碳、铁、硫、镁、磷与氧气反应的表达式。
3.从反应前后各有多少种物质来分析,以上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以上反应都是有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结论。
2.讲授新课
一、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
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②特点:多变一。③表示:A+B→AB 2.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3.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讲解: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区别: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引导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也一定是化合反应呢?
联系: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在这种情况下的氧化反应一定同时是一个化合反应。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还是氧化反应?(1)水+二氧化碳→碳酸
(2)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点燃二氧化碳(CO2)+ 水(H2O)(3)石蜡+ 氧气(O2)——→
点燃二氧化硫(SO2)(4)硫(S)+ 氧气(O2)——→过渡:生活中有许多燃烧现象,都是氧化反应,但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虽也有放热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
二、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通常无发光现象,虽也有放热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
【讲述】在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包含有缓慢氧化的过程。
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小资料】
(1)一般情况下,我们呼吸使用空气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纯氧气对人体有害,吸入纯氧气会损害肺的上皮层。吸入100%的扬弃,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一般医院中的氧气只是大于40%。
(2)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
小结:略。随堂练习:
1.下列化学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A、铝+氧气C、碱式碳酸铜
氧化铝
B、酒精+氧气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D、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水+二氧化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氧化反应一定只有一种生成物 C、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化合反应一定只有一种生成物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才是化合反应
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就叫氧化反应 C、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在下列反应中,①碳+氧气
二氧化碳 ②汽油+氧气
水+二氧化碳 ③生石灰+水→熟石灰
④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A、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
B、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
C、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的是____________;
D、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 E、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 F、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5.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农家肥料的腐烂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金属的锈蚀
D、用蜡烛照明 6.下列变化中既包含缓慢氧化,又包含剧烈氧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白磷自燃
C、铁生锈
D、汽油遇火燃烧 作业: 板书设计:
一、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
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②特点:多变一。③表示:A+B→AB 2.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3.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联系: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在这种情况下的氧化反应一定同时是一个化合反应。
二、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通常无发光现象,虽也有放热过程,但很不容易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
复习
教案
洪湖市龙口镇中心学校
成新茂
教学内容
九年级化学:
1、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2、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明确质量守恒的原因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4掌握有关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2.掌握有关方程式的简单计算。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主要内容回顾
(一)质量守恒定律(幻灯片展示)
(二)化学方程式(幻灯片展示)
二、知识运用(幻灯片展示)
典型例题(板书分析思路及过程)
例
2、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克氧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
(1)求该化合物质量_________(2)试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____________(3)该物质化学式可能为()
A CH
4B CH3OH
C C2H5OH
D C2H8N2(4)若该物质为混合物则可能是()
A H2和CO B H2、CO和CH
4C CO和CH4
D H2和CH4 例
4、电解90克水,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1)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2)除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外,请再用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例
5、加热27.5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待完全反应,将剩余固体物质冷却后称得其质量为17.9克,求:
(1)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质量各是多少?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这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联盟形成的作用:
1.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2.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实力,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
3.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保证。
2、雅尔塔会议:1945年初,苏、美、英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达成重大协议:
A、三国将派军队分区占领战败的德国;
B、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
C、成立联合国。(这次会议对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最有影响)(1945年成立,总部在美国纽约,中、苏、美、英、法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是联合国51个创始会员国之一)
3、¤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1.积极因素: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的步伐。
2.消极因素: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瓜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4、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到1943年2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5、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以美、英军队为主的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第一个战场是苏德战场)。
6、柏林战役:1945年,苏联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希特勒自杀。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二战在欧洲战争结束。
7、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中国等亚洲各国人民对日本猛攻;美军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苏联也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雅尔塔会议规定)。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在日本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二战结束。
8、二战的根源: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9、二战的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10、二战时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二战”胜利的启迪
(1)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
(2)和平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3)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4)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5)对邪恶势力要坚决抵抗,决不能同学推入,姑息纵容。
一、文学常识
这两则故事均选自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者的著作集,为 家
经典之一。庄子,名 战国时 国蒙人, 家, 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
《庄子》一书,33篇,又名 ,代表作是《逍遥游》
3 ⑦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所以 , 。 1、两文分别阐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二、重点词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相( )梁 鸱( ) 鹓( )鶵( ) 醴( )泉 濠( )梁 鯈( )鱼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惠子相梁: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非梧桐不止: 安知鱼之乐:....醴泉: 于是: 是: .....三、课文重点
1、《惠子相梁》的主题是什么?
2、故事中的鹓鶵、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4、从两则故事中,你能看出庄子是怎样的人?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6题3分,7题8分共26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3分)
A犀兕(sì) 鼋鼍(yuántuó) 诎(qū) B畎亩(quǎn) 胶鬲(gã) 拂土(bì) .......C一箪食(dān) 蹴尔(jiù) 不屑(xiâ) D濠梁(háo) 醴泉(lǐ) 吓(hâ) ......2、选出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胡不见我于王:xiàn 引见 B曾益其所不能:cãng 曾经
C故患有所不辟也:bì 通“避”,躲避 D惠子相梁:xiàng 做宰相
3、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下面各组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鱼,我所欲也。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也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对“吾义固不杀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讲人道,一定不肯杀人。 B我坚持人道,自然不肯杀人。
C我坚持道义, 从来不杀人。 D我讲义理,固然不肯杀人。
6、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宋何罪之有——《公输》——《墨子》——墨家
B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儒家
C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论语》——儒家
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庄子》——道家
7、默写句子(8分)
①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②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③空乏其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④国恒亡, 。
C 2、B 3、D 4、D 5、C 6、C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淡泊名利的态度。
中考试题中有关光现象的考点很多,主要围绕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及光的折射的相关知识命题,常常同下一章透镜知识联系起来考查.重点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知识网络图示】
【名师解读】
一、知识性专题
专题1 光的直线传播
例1 太阳光在密林的地面上留下光斑,下列关于该光斑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太阳的像 B.是太阳在地面上所成的倒立的虚像
C.光斑的形状与密叶间透光的小孔的形状有关,像的形状就是小孔的形状,只是像比小孔大些 D.这种现象叫做小孔成像
E.这种现象说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F.光斑的颜色与太阳的颜色相同 G.我们能在各个角度看到光斑是由于太阳光在光斑处发生了漫反射
H.光斑反射的光实际由下列成分组成:红外线、红光、橙光、黄光、绿光、蓝光、靛光、紫光和紫外线 ┃分析┃
光斑是太阳在地面上所成的倒立的实像,光斑的形状与太阳的形状相同,而与小孔形状无关,故A对,B错,C错.这种现象是小孔成像,它只能说明光在此处的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不均匀介质中将发生弯折,故D对,E错.光斑是太阳光经树叶间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所以它的颜色与太阳的颜色相同,故F对.光在光斑处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射入我们眼中,我们才能在各个角度看到光斑,反射的光是太阳光,所以G对.所有物体都辐射红外线,太阳也不例外,太阳是高温发光物体,所以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太阳光是白光,白光通过棱镜能色散成七色光,说明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H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DFGH.例2 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日食
B.在电影院的不同位置均能看见银幕上的画面 C.筷子斜插入水中的部分看上去发生了弯曲 D.通过潜水艇上的潜望镜可以观察到水面上的情况
┃分析┃ 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项对;B,D两项是光的反射;C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正确答案为A. 专题2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图
例3 如图2-151所示,试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和入射角.
┃分析┃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先画出法线,再画反射光线,使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答案:如图2-152所示.
例4 小明同学想将一束与水平面所成夹角为30°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如图2-153所示,请你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3090 ┃分析┃
反射光线竖直射入井中,反射角的度数为=60°,如图2-154所示. 答案:如图2-134所示.
专题3平面镜成像例4 如图2-155所示,S是平面镜前一个发光点,SO是射向镜面的一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山SO的反射光线及S在镜中所成的像S′.
┃分析┃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确定像S,的位置,然后画反射光线.如图2-156所示.
答案:如图2-156所示.
例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C.在漫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 D.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分析┃
在漫反射现象中,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总等于入射角,C错.故正确答案为C.例7 如图2-157所示,承承家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是图2-158中的()
┃分析┃
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故正确答案为C.例8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
玻璃板既能作为平面镜成像,又能透光,便于准确地找到像的位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光屏上是接收不到的,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等大的,其大小与物体离镜面距离无关.
答案:(1)能准确地找到像的位置(透光、成像)(2)到平面镜的距离(3)大小(4)不能 虚(5)不变
专题4 光的折射
例9 如图2-160甲所示,一束光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此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在图中作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架在水平台如图2-159
┃分析┃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光是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2-160乙所示.
答案:如图2-160乙所示.
例10 如图2-16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分析┃ 手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山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花瓶在平面镜中的像也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铅笔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正确答案为D.
例11 如图2-162所示的漫画说明了什么? ┃分析┃ 因为水底反射的光线在射入眼睛之前,在水面处发生了偏折,所以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虚像比真实的位置升高了,所以感觉池水并不深.
答案: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例12(实验探究题)当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在界面处既发生反射现象,又发生折射现象,并且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大于光在水中的入射角,如图2-163所示,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请在下面写出你的猜想和支持你这一猜想的理由.
猜想: ;
理由: .┃分析┃
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r大于入射角i,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等于90°,折射光线就沿分界面射出;当入射角再增大时,折射角就大于90°,这时,就没有光线沿分界面射出,光线将会全部返回到水中. 答案:猜想1:折射光线沿分界面射出
理由1:因为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等于90°,这时光线就沿分界面射出
猜想2:光在空气中的折射现象消失了,光线全部返回到水中 理由2:因为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将大于90°,这时就没有折射现象了,光线将全部返回到水中
二、思想方法专题
考题5 猜想法
【专题解读】 猜想也称想象或猜测,是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对某些未知的事物作出科学的预测.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略小,而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更小,由光的速度各不相等,即可猜想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可能不相等.
例13 在科幻小说《往日之光》中,作者鲍勃·肖幻想了一种慢透光玻璃,讲述了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想象有一种玻璃,光在这种玻璃中运动的速度极慢,通过半厘米厚需要l0年,比蜗牛的速度还慢得多,当一块慢透光玻璃制出来时,望上去总是一片漆黑,因为还没有光穿过它,把这种玻璃放在风景秀丽的林中、湖边,带着这些美丽景致的光陷入慢透光玻璃中,10年电出不来,把在这种地方放了10年的玻璃镶在城市的住宅的窗户上,那么,在下一个l0年的过程中,这个窗子外面便仿佛呈现出林中湖泊的美景„„”
这确实足—个有意思的幻想.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部分科幻已经变成现实.(1)本文作者进行科学幻想的依据是什么?(2)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吧!简要写出—种想象及其依据.
┃分析┃ 该题情境优美,充满幻想,给人启迪,给出的问题是幻想要有依据,第一问的幻想依据应是使光速减慢,后一问只要联系所学知识,再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1)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利用慢透光玻璃减慢光速.(2)乘坐超越光速的飞船去预知未来. 考题6 建立理想模型法
【专题解读】 建立理想模型是指:人们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忽略次要因素和过程,只考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和过程,把研究对象形式化、纯粹化,使人们透过现象从本质认识和处理问题.建立理想模型可以帮助人们研究不易甚至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
本章知识应用建立理想模型法的是: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情况. 例14 所谓“光线”是指()A.光源发出的一条条直线 B.激光器射出的一束光 C.研究光学虚设的一种光学模型 D.表示光线传播方向的一种光
┃分析┃ 光线是为了描述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而人为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是一种虚设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故正确答案为C.
【沙场练兵】
一、选择题
1.发生日偏食的时候,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在地面上的亮斑的形状是()A.圆形的 B.与树叶间的空隙的形状相同 C.月牙形的 D.无规则的各种形状
2.一只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看到好像鸟在水中浮动,有时看到鸟的影子在水面上移动,则()A.前者是鸟的影,后者是鸟的像 B.前者是鸟的像,后者是鸟的影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二者都是鸟的像,形成原理一样
3.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2-164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上: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A.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4.一个运动员穿的衣服的后面贴着“108”号,在他背对平面镜时,则他在镜中像的衣 服上的号码为()A.801 B.108 C.180 D.810 5.如图2-165所示,在p点有一发光物体,则在水下观察者的眼里(A处),该物体的像位于()A.p点的上方 B.p点的下方 C.p点 D.p点的左下方
6.把一根竹筷斜插入水中,所看到的现象如图2-166所示,其中正确的是()7.下列几项中不属于紫外线的功能的是()
A.诊断疾病 B.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C.杀死有害微生物 D.使荧光屏发光 8.汽车夜间行驶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A.要节约用电
B.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开车 C.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反射车内物体的像,妨碍司机开车 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妨碍司机开车
9.一束光向西斜射到无水的游泳池底,产生光斑,在将游泳池逐渐灌满水的过程中,池底的光斑将()A.向东移动后静止 B.向西移动后静止 C.先向东移,后向西移 D.仍在原处不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太阳光在月亮的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B.我们能提前看到日出是由于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对太阳光的折射 C.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D.日食、月食现象可以用光的反射来解释
11.早晨,草上的露珠在阳光下呈现鲜艳的颜色,而且颜色随视线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因为()A.露珠晶莹,阳光强烈刺眼,使视觉受到影响,看到眼前五颜六色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视线方向不同,看到了露珠背后不同的颜色
12.如图2-167所示,一盛水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这时反射角为a,折射角为r,若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把容器右侧稍微垫高,待水面重新平静后,测出反射角为a′,折射角为r′,那么()A.a′a,r>r D.a′=a,r>r
二、填空题
13.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电子表的示数如图2-168所示,这时的时刻应该是 . 14.绿色植物的叶子反射的光是 色光,红色的花反射的光是 色光.雨后天
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 现象.
15.我国古代有句成语“坐井观天,所见甚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是 造成的. 16.卫生间的平面镜上蒙上一层水珠后就看不清人的像了,这是因为 . 17.池水的深度为3 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3.8×10m.猴子捞月时看见的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
18.使各种色光几乎全都反射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 .
19.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了 而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如图2-169所示 位置(填“甲”或“乙”).
20.在伊拉克战争中,所有英美联军士兵都装备了夜视镜,它是根据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作用制成的.
三、作图与实验题
21.如图2-170所示为激光液面控制仪原理简图,固定的一束激光AO以入射角θ=60°照射到水平液面,反射光OB射到与其垂直的光屏上,再用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输入控制系统就可以控制液面高度,如果液面降低到虚线处,发现光点B在光屏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到B′,请在图中标明B,的位置.(要求画出光路图)
22.如图2-171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3.如图2-172所示是从水中的A点射向空气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要求光线的传播方向大致合理.
24.如图2-173所示,S是发光点,S′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L是射向平面镜的一条入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L的反射光线.
25.室内一盏电灯通过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射出两条细光束(如图2-174所示).请根据这两条细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26.如图2-175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参考答案
1.C 2.B 3.C 4.A 5.A 6.D 7.A 8.C 9.A 10.BC 11.C 12.B 13.10:51 14.绿 红 色散 15.光沿直线传播 16.光的漫反射 17.3.8×108m 18.白色 19.折射 乙 20.红外线
21.如图2-1 76所示.
22.如图2-177所示. 23.如图2-178所示. 24.如图2-179所示.
25.如图2-180所示.
26.(1)较黑暗 B蜡烛(2)重合 相同
一、选择题
1.2018年2月1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两颗北斗三号卫星。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北斗卫星的完整系统,作为该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天眼”将开始运行,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这表明()
①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已赶上美国 ②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取得新成果 ③科技创新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④我国将逐步实现全球定位系统垄断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下图表明()
①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②创新改变世界 ③中国经济应用创新来驱动其发展
④创新驱动关键在于人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3.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应用和计算机的出现,推动时代的车轮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信息文明。这表明()
①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创新是发明家的个人行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时代精神的核心是()A. 爱国主义
B. 改革创新
C. 无私奉献
D. 竞争合作 5.观察下边漫画,你从中领悟到的道理有()
①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②知识多少与创造力强弱无关
③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④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是没有价值的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当今,“互联网十”正在或已经改变和影响了多个行业,如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十”的杰作。“互联网十”带来的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说明()
A. 传统行业已经不需要存在了 B. 科学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 C. 我国已成为创新型国家 D. 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7.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基于下列因素()①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②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③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创新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8.创新是一项智力活动,它不仅能改变世界,而且也会促进我们人类自身的发展,表现为()①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②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创新让我们每个人都智力超群,实力非凡 ④创新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2016年中国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2014年印度把“印度制造”列为国家战略,2015年美国发布最新版《美国国家创新战略》,2016年韩国提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等九大国家战略项目。这表明()A.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B. 时代发展呼唤创新
C.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D. 创新是任何国家发展的引擎
10.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创新,也都需要创新。下列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①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维和方法
②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 ③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④教育的创新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1.下列对创新活动的错误理解是()A. 创新无处不在,创新让我们体验生活的美好
B. 创新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C. 创新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与平时的积累无关 D. 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12.英国生物学权威刊物《生物学快报》发表了德文郡一所小学几个8到10岁的小学生关于蜜蜂采食行为的调研报告,这是小学生论文首次登_上英国权威科研刊物。它启示我们()
①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②创新是成年人的事,与青少年无关
③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 ④科教兴国,学子任重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3.对创新的正确认识是()
①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②创新是创造发明 ③创新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 ④创新只局限于科技领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4.材料一 “近日前来服务台问路的人减少了,旅客的满意度却变高了。”高铁郑州东站服务台值班站长有些“失落”,因为服务台人气不旺了。原来,自该车站投入1700块智能导向标识后,许多老年旅客、赶车旅客不再“迷路”了,而服务台也能腾出更多人力,投向更高质量的服务。“让旅客体验更美好”是2018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特别倡导的理念。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就能更好回应旅客新期待,让2018年的春运更加平安、有序、温馨。
(1)材料一中“让旅客体验更美好”的力量主要源自哪里?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材料二 2018年1月31日,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议指出,创新是引领云南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云南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未来将加快建设创新型云南。
(2)你认为创新型云南建设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创新?为什么?
15.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式,党中央将自主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一词正日益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思考:对此,你有何感悟?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B 6.D 7.B 8.D 9.A 10.A 11.C 12.C 13.A 14.(1)力量源自创新。创新改变生活。①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②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③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④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⑤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
(2)包括:知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等。原因: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木兰诗 二(4)——— 十年征战 黄河颂 主体 望黄河
三(5—6)——辞官还乡 歌词 颂黄河
四(7)————比喻赞美 尾声 学黄河
序幕(1—6):写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开端(7—10):写上课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最后一课 发展(11—23):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朗士的感受。(课上)
高潮和结局(24—29):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精密:精确而周密。
狂风怒号:猛烈的风大声吼叫。
杰出:才能出众。
干线:指主要线路。
讥笑:讥讽和嘲笑。
竣工:工程结束,完工。
藐视:轻视、小看。
赞叹不已 已:止,完。不断地称赞。
真挚:(感情)真诚恳切。
弃养:婉辞,指父母死亡。
寝不安席:无法安然入睡。
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
薄暗:昏暗。
沮丧:灰心失望。
艳阳天:指明媚的春天。
蹒跚学步:学走路时,摇摆不稳的样子。
强悍:强壮勇猛。
矮墩墩:形容矮而粗壮。
要挟:利用别人的弱点,强迫别人满足自己的要求。
高山深涧:涧:山间流水的沟。高山深涧指山很高,山间的水沟很深,形容山势险要。
悬崖峭壁: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峭壁:陡直的山崖。悬崖峭壁形容山势险峻。
勘测:施工前对地形、地质等进行勘探和测量。
攀山越岭:攀:攀登。越:跨越。攀山越岭就是攀越山岭。
思潮起伏: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文中指作者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心里感到落寞无依,脑海中一直盘旋着祖国的影子,回忆着在故国的亲人和朋友,各种念头此起彼伏,不断涌现在脑海中。
心潮腾涌:心情跳跃、涌动。文中指作者想到自己的母亲和祖**亲,心情非常激动,恨不得立刻回到她们身边去,不想在国外停留。
碧空如洗:青蓝色的天空像洗过一样的明净。碧空:青蓝色的天空。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课文指作者想搞清小高纸箱里的秘密。
人工授粉:用人工的方法,把植物花朵雄蕊的花粉传授到雌蕊上去,使它结果。
立地顶天:也作“顶天立地”,诗歌是为了押韵而变换。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蹒跚学步:学走路时,摇摆不稳的样子。
1. Clean-Up Day 清洁日
2. an old people’s home 养老院
3. help out with sth. 帮助解决困难
4. used to 曾经… 过去_
5. care for 关心;照顾
6. the look of joy 快乐的表情
7. at the age of 在......岁时
8.clean up 打扫(或清除)干净
9. cheer up (使)变得更高兴;振雀
10. give out 分发;散发
11. come up with 想出;提出
12. make a plan 制订计划
13. make some notices 做些公告牌
14. try out 试用;试行
15. work for 为…工作;为…. 效力
16. put up 建造;举起;张贴
17. hand out 分发;散发;发给
18. call up 打电话;召集
19. put off 推迟;延迟
20. for example 比如;例如
21. raise money 筹钱;募捐
22. take after 与......相像;像
23. give away 赠送;捐赠
24. fix up 修理;修补;解决
25. be similar to 与……相似
26. set up 建立;设立
27. disabled people 残疾人
28. make a difference 影响;有作用
29. be able to 能够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推荐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09-17
人教版九年级复习专题09-21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6-22
人教版九年级字音、字形复习09-1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与资料有哪些09-06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09-16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范文11-15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第二组 单元分析10-29
人教版九年级期末考试05-25